七年级生物下册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4.11.2《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七年级生物下册4.11.2《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教材分析
《尿的形成与排出》是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人体生理活动”的第11节“尿的排出”的第2子标题的内容。这一节主要介绍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以及尿液的排出。教材通过插图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排出的途径。
学情分析
考虑到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对于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等知识,但对于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过程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在知识能力方面,学生应该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掌握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在素质方面,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板书设计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1.形成过程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排出过程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3.生理意义
-维持水平衡
-排除废物
4.相关疾病
-肾炎
-肾结石
5.尿液检测
-观察尿液颜色、气味
-自制尿液检测剂
6.节水意识
-珍惜水资源
-节水行动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准确精炼,概括性强。通过结构清晰、条理分明的板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板书设计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趣味性,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优化板书设计,为提高教学效果而努力。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尿的形成与排出 教案
学习
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说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个器官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
3.说明尿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肾脏结构图的观察,提高学生识图能力
2.在血液、原尿、终尿三者成分中,学习用比较法对肾单位血液流动特点进行分析、归纳的方法
由于从肾脏流出的血液刚刚经过了肾脏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它里面的尿素等废物最少,所以说,在全身各血管中,含尿素最少的血管是肾静脉。肾小管在进行重吸收的同时,管壁细胞也会分泌一些废物这样进入肾小管末端——集合管中的液体就是一些含尿素、无机盐等较多的尿液。尿液形成以后,经集合管逐渐流向肾盂。
3.血液、血浆、原尿与尿液成分的区别
②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滤过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肾小管具有重新吸收原尿中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的作用。结合化验单的各项指标可知,该病人的肾小球和肾小管出现了问题。
要知道这个的尿液与还价有差异的原因,需要了解尿液在肾单位中形成的过程。
二、尿液在肾单位中形成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当血液由肾动脉进入肾脏后,经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索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中(由于肾小囊的壁也很薄,又加上出球小动脉比入球小动脉细,使肾小球内的血压升高,有利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了原尿。
四、适量饮水和适时排尿有利健康
1适量饮水
人全每天摄取的水量和排出的水量是相对平衡的,水摄取的多,排出的也就多。人体的代谢废物只有溶在水中才能排到体外。一个成人一昼夜至少排尿500 mL,才能将体内代谢废物排出。
11.2尿的形成与排出 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第2节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目标〗1.知识:(1)阐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特点。
2.能力:通过观察、解剖肾脏的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泌尿系统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在第一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泌尿系统通过尿液的形式排出多种代谢废物。
至于如何形成尿液,形成尿液的器官有什么特点,这是本节教学内容要解决的问题。
第1课时重点要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会概述肾脏的结构特点,老师需帮助学生从肾脏的外部形态到内部结构,从宏观结构到微观结构逐步认识、理解,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结合学过的血液循环的作用,分析肾脏的血流特点,从而也为下节课尿的形成打好基础。
〖教学设计〗1.导入:通过上节课学生对尿液成分的测定,设疑:尿的形成与排出需要人体内的哪个系统来完成?导入课题:“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关于肾脏的外形和结构的学习: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也是泌尿系统的最重要器官。
为了使学生更准确地了解肾脏的结构,先组织学生对肾脏外形的观察(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肾脏与输尿管的关系以及与肾脏相连的肾动脉、肾静脉)。
然后组织学生解剖肾脏,观察内部结构(注意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指导)。
3.关于对肾脏内部微观结构的学习:教师先出示多媒体教学课件(肾脏的内部结构)引导学生将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相结合,了解肾单位的组成,利用模型进一步掌握肾小体的结构。
最后让学生总结肾单位的结构。
另外,通过录像教学,让学生熟悉肾脏中血管的分布特点和血液流经过程,为下一节课学习尿液的形成作好知识储备。
4.总结归纳:通过以上的解剖实验、课件展示和录像播放,使学生从宏观到微观对肾脏的形态结构有了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产生飞跃,获得理性知识,教师因势利导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使学生获得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3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描述其他排泄途径;提高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尿的形成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课前准备:准备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及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准备过滤实验的实验用具;收集或制作尿的形成的flash动画。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我们每天要获得各种营养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与此同时我们在生命活动中也会产生许多废物,这些废物在体内堆积起来会使我们生病。
因此我们的身体就象打扫房间、清除垃圾一样,把这些废物收集起来,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排出体外。
教师:介绍排泄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排粪便是不是排泄?”。
学生:分析粪便的成分,比照排泄的定义,得出结论“排出粪便不算排泄”。
教师:给出排遗的定义,引导学生比较排泄与排遗的不同。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如何排出体外的?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归纳出排泄的途径:排汗、呼吸、排尿。
教师:以事例引出问题,激发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兴趣。
展示挂图和模型,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
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总结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根据结构特征结合书本,归纳泌尿系统各部分的功能。
根据所学知识,说出血液进出肾脏的路径并得出结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
教师: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它在某些方面有点象过滤器。
当血液流经肾时,它们将废弃物从血液中分离出来。
肾是如何过滤血液的,我们不妨以实验来模拟一下。
介绍实验用品及实验步骤,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学生:完成模拟实验,观察思考:那些物质通过了滤纸,那些没通过?说出模拟实验中滤纸、液体、滤出物质分别代表肾过滤过程中那些器官或物质。
试述血液经肾脏的过滤后成分有何变化。
教师:介绍每个肾由100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每个肾单位犹如一个“过滤工厂”。
展示肾单位的挂图,,指出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等组成的。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11.2《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1)介绍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让学生了解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的作用。
(2)详细讲解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肾小管等肾脏内部结构的功能。
(3)阐述泌尿系统各器官如何协同工作,完成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课堂讲解的内容进行讨论。
3.课堂讲解:详细阐述尿液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理解泌尿系统的生理作用。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观察,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总结: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6.课后作业: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施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2.教学策略:
(1)情境创设: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作业评价:
(1)教师及时批改学生作业,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2)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2)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观察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泌尿系统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人体生理系统的基本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人体的哪些生理系统?它们各自有什么功能?”
北师大版七下生物 11.2尿的形成与排出 教案设计
《尿的形成与排出》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学生了解什么是代谢废物,同时了解了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以及该活动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并知道了泌尿系统是排出代谢废物的主要途径,但是关于尿液是怎样形成的,形成尿液的器官是什么,是第二节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课时主要针对“形成尿液的器官是什么”、“肾脏由什么结构与它形成尿液的功能相适应?”。
肾脏的教学将结合哺乳动物的肾脏进行,学生通过观察进而学习肾脏的结构。
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感性知识的深入理解,而且也为第二课时尿液的形成过程奠定了基础。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学习生物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他们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对于生物学这门课充满兴趣。
在生活中,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更是不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差异会产生不同层次的学习成果和不同的学习体会,特别是在理解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时,对于七年级的部分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借助课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②概述肾脏的结构,并说出各部分结构特点。
③通过观察肾单位结构图,识别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各结构的特点。
2、能力目标:①通过观察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的结构、肾单位的结构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②通过观察新鲜猪肾,培养实验能力及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分析肾脏的特点及功能,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②通过对尿毒症及肾移植等社会现状的了解,能够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关注社会、关注健康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肾脏的结构。
2、教学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四、教学过程:。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生物 11.2尿的形成与排出 教案设计
第11章第2节尿液的形成与排出一、教材分析通过本章第1节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泌尿系统通过尿液形式排出多种代谢废物,但是如何形成尿液,形成尿液的器官是什么,是本节需要解决的问题。
肾脏的教学将结合哺乳动物的肾脏进行,通过观察进而学习肾脏的结构。
尿液的形成,可结合肾单位模型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学生之前进行过哺乳动物的心脏等器官的观察,对基本的观察方法和观察顺序有了解。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肾脏的功能。
对肾单位及产生尿液的过程,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可结合模型、图片等进行教学,还可鼓励学生在学习完肾单位知识之后,自行设计和制作模型,巩固知识。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2、概述肾脏的结构。
(二)能力目标观察哺乳动物的肾脏,了解肾脏的结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维持泌尿系统的健康。
四、教学重点肾脏的结构五、教学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及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六、设计思路1、本节课分为3个板块,“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和“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学生利用人体模型学习“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通过实验“解剖观察肾脏”,获得“肾脏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的概念,通过肾单位的模式图认识“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从而理解肾单位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3、通过学生对知识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系统,逐渐对泌尿系统、肾脏和肾单位逐渐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知识结构;4、通过课堂练习与反馈,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和知识掌握的情况,并帮助学生强化巩固相关知识。
5、预习七、课时安排1个课时八、教学过程九、板书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案
人体的代谢废物由血液运输到肾脏。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与血液相比,原尿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其他成分两者相似。
尿的形成
当原尿流经管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毛细血管中,剩下的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最后流向肾孟。
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如果尿液太多,膀胱过度膨胀会影响膀胱的正常功能。所以,必须及时排尿。
女性尿道比较短,长度为2-5cm。尿道外口附近有阴道和肛门等器官,容易感染病菌引起泌尿系统疾病。因此,女性要特别注意尿道外口的清洁卫生。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第11章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第三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
一、尿的形成 二、尿的排出 三、泌尿系统的卫生
原尿的形成 途径 1.
尿的过滤 2.
课 题 :
第11章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第三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
教 学 目 标:
说明尿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教 学 重 点:
2、尿液形成过程。
教 学 难 点:
1、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课 前 准 备:
挂图、教具、模型、相关的资料
课 时:
1课时
教师活动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引 入 新 课:
板 书
指导学生读书
一个健康人每天形成原尿约150L,而每天排出的尿液一般约为1.5L。
尿的排出
肾脏形成的尿液,由肾益流经输尿管进入膀跳,在脖脱暂时贮存。当膀胱尿液达到一定量时,就会产生尿意,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尿液经尿道排到体外。
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下册7.2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优秀教学案例
3.通过示例和案例,解释尿液排出的意义及其对人体的正常功能维持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请你们小组探讨尿液的形成过程及其排出机制。”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排泄系统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人体如何排出废物吗?尿液是如何形成的?”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二)讲授新知
1.详细讲解排泄系统的组成,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器官。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排泄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人性化的语言和关怀的态度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全面发展。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案例通过多媒体展示排泄系统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再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尿液形成和排出的重要性。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下册7.2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生物教学中,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是一个重点和难点。这一节内容涉及到人体的排泄系统,包括肾脏、尿道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需要具体的实例和形象的描述。因此,我设计了一份教学案例,通过实验、讨论和观察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11.2 尿的形成与排出 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及教学设想:(一)本部分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七年级下册第11章第2节内容。
一个人,只要是活着,就需要每天从外界摄取养料,同时将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物质的运输以及能量的供应之后,针对人体内代谢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
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的三大系统的知识点联系紧密,因此理解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确立:1.知识目标:学生能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功能;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获取知识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生能概述肾脏的结构,说明尿液的形成过程。
分析: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肾单位是个非常微观的结构,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说,他们对这一结构不可能有任何了解,而且对“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的理解也需要学生发挥想象,而“肾脏的结构”又是理解另一重点“尿的形成”的知识准备。
因此,教材中特别安排了一个活动“观察肾脏”,并配合“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此图的作用是帮助理解以上重点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好这张图。
2.难点:学生对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的理解。
分析:要突破该难点应适当回忆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以及在物质交换中作用,来分析肾内毛细血管所具有的功能,从而推测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作用特点,为理解尿的形成过程打好基础。
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由已知来探究未知,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能将以前所学知识与新课教学相联系,使学生更好地确立“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人体的各系统之间是互相关联,共同协作完成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的观念。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11.2《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1.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优点和不足。
2.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针对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11.2《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章节,学情分析如下:
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如消化、呼吸等,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其中的具体机制和细节认识不够深入。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11.2《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以及尿液的主要成分。
2.使学生了解尿液的排出过程,包括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作用。
3.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例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通过讲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和谐统一,增强学生对生命奥秘的敬畏之情。
3.使学生了解肾脏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具体内容如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图片和实例,引起学生对尿液形成和排出过程的兴趣。
2.提问:“为什么人体需要排出尿液?尿液是如何形成的?”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尿液的排出过程,包括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作用。
2.难点:理解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尿液排出过程中各器官的功能协调。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肾脏实物模型、播放尿液形成和排出动画,激发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11.2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以问题为导向,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互补、提高。
教学策略:合理分组,明确分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11.2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掌握肾脏、肾小球、肾小管等结构与功能,了解尿液成分及其意义。
2.了解尿液的排出过程,包括膀胱、尿道等结构与功能。
3.掌握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过程中涉及到的生理机制,如滤过、重吸收、分泌等。
4.学会运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如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2.讲解尿液形成的过程,包括滤过、重吸收、分泌等生理机制,结合图示和模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
3.引导学生了解尿液排出的过程,介绍膀胱、尿道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尿液的形成过程中,哪些物质被滤过,哪些物质被重吸收?”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生物学科素养。同时,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11.2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章节,针对的是七年级学生。在这一阶段,学生对生物学已有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和观察、实验能力。但学生对尿的形成与排出过程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对肾脏结构与功能的认识可能存在模糊之处。此外,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方面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以下几点: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11.2尿的形成与排出 教案 (1)
第2节尿的形成和排出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根据新课程教学的要求,能够引导启发学生,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2.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肾单位的结构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肾单位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肾脏的结构三、教学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今天上午,我很高兴和你们一同学习,祝愿我们在这节课里,共同进步,共同快乐!首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影片。
(播放影片)师:影片中田世国的母亲为什么要换肾?她得了什么病?(出示一段文字简介“尿毒症”)师:由此可见,我们体内产生的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对我们的危害是很大的,那么,我们体内的废物是如何排出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第二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二、探究新知:(一)、泌尿系统的组成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0页到62页的课本和图片,讨论下列问题。
(课件展示)1、泌尿系统主要由哪些器官组成?各有什么样的功能?2、注意观察肾动脉与肾静脉以及肾的颜色,推测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学生看书、思考、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课件展示:一、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师:请学生代表回答泌尿系统的功能。
生1:肾脏:形成尿液生2::输尿管:输送尿液生3:膀胱:暂时储存尿液生4:尿道:排出尿液展示课件:血液流经肾脏图片。
师:请回答血液怎样进出肾脏的。
生:血液经肾动脉流入肾脏,经肾静脉流出肾脏。
(二)、肾脏的结构师: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请看和肾脏相连的三根管道(展示课件肾脏的完整外观图),分别是肾动脉、肾静脉、输尿管,连接的部位是肾门。
师:请看肾脏在人体的位置(展示肾脏在人体的位置),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两侧。
七年级生物下册4.11.2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2(新版)北师大版
-鼓励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将生物学知识与数学、化学等学科相结合,如通过计算尿液的形成速率、分析尿液成分的化学变化等,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资源拓展的内容和知识点应与教材紧密相连,确保学生在拓展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巩固和深化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提供的资源和建议应具备实用性,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习的实践性和有效性。通过这样的拓展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更广泛的知识视野,还能够培养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2.作业评价:
-批改: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情况。批改过程中,注意作业的完整性、准确性和逻辑性,对学生的错误或不理解之处进行标注,为后续的反馈提供依据。
-点评:在作业批改后,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反馈应包括对作业的整体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澄清误解,巩固知识。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泌尿系统的功能”和“尿液的形成过程”,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为什么人体需要排尿?”和“尿液是如何从血液中分离出来的?”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学习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及时给予反馈,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预习要求,阅读教材和预习资料,初步理解尿的形成过程。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拓展学习: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进行自主拓展学习,拓宽知识面。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措施。
七年级生物下册4.11.2《尿的形成与排出》第1课时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3. 排尿的意义:排尿有助于清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物质,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同时,排尿过程对调节体内水分、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4. 肾脏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成分,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肾脏参与调节血压、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等生理过程。
2. 教学方法方面: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讨论问题设计不够吸引人或者讨论氛围不够活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热情,同时也要创造一个轻松、互动的讨论氛围。
反思改进措施(三)改进措施
1. 针对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适当增加课堂讲解时间,特别是对于一些关键的知识点,我会采用多种讲解方式和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同时,我也会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模拟肾小球的滤过实验”和“模拟肾小管的重吸收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新课呈现结束后,对尿的形成过程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肾小球滤过和肾(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 排泄废物:将代谢产物和多余物质排出体外。
5.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体现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则。
- 人体排泄系统能够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6. 肾脏疾病的影响
- 肾小球肾炎: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导致尿蛋白、红细胞等出现在尿液中。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教学目标:1、说出肾单位的组成,理解尿的形成和排出。
2、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作出推想的过程中,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体验肾脏结构的精巧,感悟生命的宝贵。
教学重点:肾单位的组成以及尿液的形成。
教学难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利用尿检化验单设问:“这些数据中有何异常,由什么原因造成的?”二、前置作业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3、描述其它排泄途径三、学生自学四、要求学生自学,并观察思考和作答:1、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的组成?2、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有什么变化?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了哪些物质?3、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什么作用?4、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五、互动交流1、教师展示肾脏的图示。
由肾的颜色推测肾内有丰富的什么?并推出尿液的形成与什么有关系2、师生共同画出肾单位示意图,学生看图了解肾单位的结构。
3、学生比较分析数据,指出血浆、原尿、尿的差异。
4、学生分析数据总结出肾小球有过滤作用。
5、教师点拔:筛砂子:小的(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筛下去,大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留在筛子里,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相当于筛子。
6、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50 L ,我们每天排出的尿液有这么多吗?原尿在肾小囊中,尿液是在肾小管末端。
那还有99%的液体跑到哪里去了呢?学生小组讨论得出是因为肾小管的重新吸收作用。
肾小管重新吸收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全部葡萄糖。
画图展示(由于尿液的形成过程比较抽象,通过画图,学生上台讲解,增强直观)六、进一步延伸:(1)如果一个人的尿样中检查出了蛋白质和红细胞,请你推断此人的什么部位可能发生了病变?(2)如果一个人的尿样中检查出了葡萄糖,请你推断此人的什么部位可能发生了病变?7、师生共同总结排尿的意义:排尿排出了多余的水、无机盐、尿素,维持了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七年级生物下册11.2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北师大版.doc
第11章第2节尿的形成和排出第2课时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冃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肾脏与尿的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2)能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排出过程;(3)知道泌來系统的卫牛保健。
2、过程与方法(1)在血浆、原尿、终尿三者成分中,学习用比较法对肾单位血液流动特点进行分析、归纳的方法。
(2)通过比较正常情况与肾脏出现问题是尿液成分的变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建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激发学生H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3)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提高口我保健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丿录液的形成过程2、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尿液形成的关系,尿液形成过程屮的物质变化。
【教法与学法】1、教法:多媒体教学,问题解决法,讲授法等2、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总结法【课前准备】课件制作【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导入知识冋顾:代谢物排泄的途径,肾脏的结构复习IH知识,准备建构新知识。
设疑:肾单位是如何形成尿液的呢?引入并板书尿的形成二、新授课(一)尿的形成1、活动:分析尿液成分的几项指标讨论:(1) 与正常人相比,这个病人尿液中的哪项指标不正常?(2) 推测这个病人的肾脏哪些结构出现了问题?讲述:耍想知道这个病人的肾脏哪些结构出现了问题,就需要了解尿液在肾单位中的形成过程。
2、尿的形成阅读思考:⑴尿液在肾单位中的形成包括儿个阶段?板书:复习提问:1、代谢物排泄的途径有哪些?2、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3、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什么?4、肾脏的结构包括哪些部分?5、肾实质中形成尿液的垄本单位是什么?肾单位的组成?6、在肾单位中冇儿处冇毛细血管?出示投影,教师巡回指导投影展示尿的形成过程的示意图,帮助分析尿的形成过程的2个阶段。
看投影回答1、学生思考第一节内容回答回答2、学生回答3、形成球液的器官是肾脏4、肾脏的结构包括肾实质和肾盂5、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北师大版
《尿的形成和排出》七年级生物下册是以人为主题开展的,讲的是《生物圈中的人》。
而《尿的形成与排出》一节位于第11章第2节,在前一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类型以及排出的途径。
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与特点,再安排学生进行资料分析,理解尿液的形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
【知识与能力目标】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
3.说明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提高学生保健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尿液形成过程【教学难点】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导入新课】(课件第2页)我们每天都要排出一定量的尿液,通过排尿把体内的一些代谢废物和多余的物质排出体外,从而保证体内环境的稳定。
尿的来源是什么?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讲授新课】一、代谢废物的种类师:要弄清楚尿液是怎样形成和排出的问题,就需要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课件第3页)阅读教材,泌尿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生: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的。
师:回答的很好。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师:(课件第5页)首先我们先观察一下完整肾脏的外部形态,我们可以发现肾脏的一侧有一个凹陷,叫做肾门。
肾门是肾静脉、肾动脉出入肾脏以及输尿管与肾脏相连的部位。
师:肾脏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两侧,(课件第6页)剖开肾脏,从纵切面可以看到颜色较深的外周部分是皮质,皮质中毛细血管丰富,皮质内侧颜色较浅的是髓质,肾脏中央的空腔是肾盂。
(课件第7页总结)师:(课件第9页),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
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部分,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的形成与排出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肾单位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
1、肾脏的结构
教学难点:
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课前准备:挂图、道器(气球一个,红毛线,吸管)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代谢废物的排出,那代谢废物的排出有哪些途径?
[学生]:通过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等器官将代谢废物排出
[老师]:我们可以通过这三种途径把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到体外,前面我们也学习了呼吸系统的有关知识内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泌尿系统有关的内容。
[提问]:同学们知道尿液是从哪里产生形成的吗?然而尿液的排出需要经过哪些器官?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去看书,并找出相应的答案。
(3—5分钟)
[老师]:些时板书标题及板出“泌尿系统的组成”。
[提问]:尿液是从哪里产生形成的?
[学生]:肾脏
[再问]:那尿液排出需要经过哪些器官呢?
[学生]:输尿管,膀胱,尿道
[老师]:回答得非常好,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而尿液的排出需要经过输尿管,膀胱,尿道这几个器官,从尿液的形成到排出所能组成的一个系统,统称为泌尿系统。
[互动]: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本60页中的图,图中的肾在什么位置,什么颜色?
[学生]:在肚子里,是红色的
[老师]:肾在我们腹腔后壁、脊柱两侧,是红褐色的。
[老师]:说完肾脏,我们看挂图,输尿管在哪里,有多少条?
[学生]:有两条黄色的东西
[老师]:很好,这两条细长的黄色小管就是输尿管了,上连接肾脏,下面边接什么?[学生]膀胱
[老师]:膀胱,我们的膀胱在小腹下,是个囊状物。
我们用书面语把它称为膀胱,那么生活中我们把猪的膀胱叫做什么?
[学生]:??猪小肚
[老师]:对啦,我们把猪的膀胱叫做猪小肚。
那膀胱上接输尿管,下面接什么?
[学生]:尿道
[老师]:尿道是有男女之分的,女的尿道约只有2.5—5厘米,所以女生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了;男的尿道约有20厘米。
[提问]:介绍了整个泌尿系统,那同学们知不知道它们各自的功能?(如果此时没同学回
答,可以点名叫一两个同学试着回答)
[老师]:老师再重复一遍泌尿系统各自的功能,并板书。
[讲述]:整个泌尿系统当中,尿液的产生只在肾脏中,可想而知,肾脏的在泌尿系统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了。
下面我们一起去学习,更深入地了解肾的结构和功能。
[讲述]:肾脏犹如豌豆形,凹的一侧叫什么?(停顿3秒)叫做肾门。
肾门里有静脉和动脉出入,另外还有什么?是不是输尿管啊。
把肾纵切,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组织和结构,同学们请看挂图,我们可以将肾分为肾实质和肾盂。
先说肾盂,肾盂是肾里面具有空腔的地方,在肾脏的中央部位。
肾实质,可分为表面的皮质和髓质,皮质颜色较深,而髓质颜色较浅。
[提问]:同学们都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那么肾脏的组成可以有什么表示?[学生]:肾单位
[讲述]:肾脏由100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里含有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在皮质内,肾小管在髓质里。
现在详细我来介绍下肾小体,同学们结合课本中62页的图,图中的肾小体是不是圆形的?“是”,肾小体含有肾小球和肾小囊。
肾小球是圆形的,由很多毛细血管盘旋卷曲成圆形,而肾小囊半裸露住肾小球,这就组成了肾小体。
连接肾小球的有一条入球动脉和一条出球小动脉。
讲完肾小体,接着讲讲肾小管,肾小管弯曲细长,主要分布在肾脏髓质部分,与出球小动脉分叉出的毛细血管相缠绕。
[老师]:我们再详细点看这些小动脉有什么特征,入球小动脉分出几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成团,呈小球状,我们将它称作肾小球。
我们再看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从肾小球里出来后,去到肾小管附近时再分出很多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围着肾小管缠绕着。
[老师]:讲完了肾单位的结构,现在我们来模拟下肾小体,请两们同学上来帮下忙。
……(展示模拟的结构)
[老师]:相信同学们对肾小体里面的结构都有初步的了解了吧。
[]
[老师]:学习了这么多结构,那么这些结构有没有什么联系?
[学生]:有联系,不过不知道
[老师]:肾小体在肾脏中哪个部分?皮质还是髓质?
[学生]:在皮质里
[老师]:肾小管?
[学生]:在髓质里
[老师]:我们一起学习完了肾脏,同学们对泌尿系统中这个重要的器官都会有了更多的了解,下面我们再来玩个游戏,请四个同学上来,每个同学代表泌尿的一个器官,请这四个同学们共组成一个完整的泌尿系统。
[小结]:好了,我们今天共同学习了一节非常有意义的课,我们学习了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和肾脏的结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会对整个泌尿系统和肾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能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有关的问题了。
板书:
肾脏:形成尿液
泌尿系统的输尿管:输送尿液
组成及功能膀胱: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皮质
结构髓质
肾脏肾盂
基本单位——肾单位
肾小球
肾单位肾小囊
肾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