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
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医学课件
21
第四节 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
一、健全自我意识的标准
自我意识健全的人应该是:
1、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一个自我统合的人;
2、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协调一致的人;
3、积极的、自我肯定的、独立的,并与外界保持 协调一致的人;
医学课件
本我(id) ——最低层,是 一种原始的快乐欲望,遵循 快乐原则
13
人格结构
本我(非理智)
生本能(快乐原 则)
死本能(破坏原 则)
自我(现实原则)
三个暴群下的臣 民
超我(文明和道 德)
自我理想
良心
医学课件
生存本能
性本能
指向自身:自 责、自杀、自虐
等 指向他人:憎 恨、玫击、侵略
等
本我
现实
超我
医学课件
29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最为人所欣赏的,并
非完美或全能的人。在一项实验(Aronson1980)
中,将不同的四卷访问录像带,分别播放给四
组被试观看,让他们凭主观的感觉评分,以表
示他们对受访者的喜欢程度。录像带的内容,
都是访问者与受访者面谈,受访者的身份是大
学生。四卷录像带中的人物都是一样的,只是
医学课件
19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常见问题
自卑 1 自负
过分的独立意向 2 过分的逆反心理
自我中心 3 从众心理
医学课件
20
10条增强自信心的原则
• 每天照3遍镜子。 • 不要总是想着自己的身体缺陷。 • 你感觉明显的事情,其他人不一定注意得到。 • 不要过多指责别人。 • 多时人喜欢的是听众。 • 为人坦诚,不要不懂装懂。 • 在自己的身边找一个患难相逐、荣辱与共的
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oc
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关键字:心理健康自我概念(又称为自我知觉、自我结构、自我图式)是指一个人关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当个体把自己当成认识对象时,就会对自己的外表、能力、特长和社会接受性等产生知觉并形成关于自己的一般概念。
Rogers、Beck和Higgins等认为,自我概念在调节心理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学生的自我概念成为教育心理学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研究者们发现,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呈正相关[1-3],与孤独感呈负相关并通过孤独感与同伴接受性间接相关[4],与自我效能呈正相关[1-2],与考试焦虑呈负相关[2]。
近十年来,在我国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也不少[5-6],发现很多因素均可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如家庭的抚养方式、教育方式,学校的课业负担、学业成绩、学校及家庭的人际关系以及个体所经历的种种生活事件,都可能会经过个体的认知整合而形成个体的自我概念并通过自我概念而弥散性地影响到个体心理与行为的一般状况。
因此,中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是否与其自我概念有关?不同类型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是否与自我概念的特定内容有关?回答这些问题就是本研究的目的。
1 研究方法1.1 被试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保定一中、三中(均为普通高中)的高一和高二年级各抽取一个班,共161人,其中高一学生61人,高二学生100人;男生76人,女生85人。
从保定一中分校、三中分校的初一、初二年级各抽取一个班,共243人,其中初一学生116人,初二学生127人;男生118人,女生125人。
被试的年龄范围在12~18岁之间。
由于初三和高三都是临毕业年级,一则取样存在困难,二则过分的升学压力增加了一些与本研究无关的变量,故本研究忽略了毕业年级的样本。
1.2 测评方法1.2.1 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7]该量表包括9个症状因子,共90个题目,每题采用5点评分,症状从无到严重分别评为1、2、3、4、5分,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明显。
自我概念的发展与心理健康
自我概念的发展与心理健康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
它是一个人心理和行为的核心,对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自我概念的发展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并提出一些调整和提升自我概念的方法。
一、自我概念的发展自我概念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幼儿期开始,随着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经验的积累,逐渐形成并发展。
在儿童早期,自我概念主要建立在家庭和同伴的关系中。
随着成长,自我概念逐渐拓展到学业、职业、社交等方面。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个人经历和外部反馈密切相关。
人们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评价来建立对自我的认知。
积极的反馈和成功经历有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而消极的反馈和失败经历则可能导致自我概念的负向发展。
二、自我概念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 自尊心的发展:自我概念的核心之一是自尊心。
一个健康的自尊心对个体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积极的自我概念可以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有助于应对挫折和困难,从而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2. 抑郁和焦虑:自我概念问题可能导致抑郁和焦虑的发生。
一个消极的自我概念常常伴随着对自身的否定和负向评价,容易导致情绪低落和焦虑。
相反,积极的自我概念能够提升个体的心理韧性,减少心理疾病的风险。
3. 罪恶感和自我指责:一个不健康的自我概念可能导致个体对自身有过度的责备和指责,产生罪恶感。
这种负向情绪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自我厌恶和心理障碍的发生。
三、调整和提升自我概念的方法1. 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局限性是重要的。
不要对自己过于苛求,要学会关注自身的优点,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
2. 培养自信心:通过积极的自我肯定和自我提升,逐步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可以通过制定目标,取得小的成功来增强自信心。
3. 寻求支持:在自我概念受损时,及时寻求社会支持是重要的。
与亲朋好友交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能够提供情感的支持和积极的建议。
4. 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积极的思维方式对自我概念的提升至关重要。
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论文题目: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学院:江苏农林学院系别:人文艺术系班级:14商务日语二班姓名:何欣瑞学号:2014060502052014年1月12日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作者:何欣瑞班级:14商务日语学号:201406050205摘要:心理活动的各方面都离不开自我,对自我的深入研究是我们理解人类行为的第一步。
一切外部影响因素只有经过自我价值系统审定之后被纳入自我概念结构,成为自我概念有机构成部分才可能真正转化为内在的个性品质。
近年来,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大学阶段正处于儿童期到成年期的转折时期。
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在这个时期经历着一个特别明显的、典型的分化,是矛盾和统一的过程,同时也是自我概念问题较多的时期。
大学生自入学开始,就要面对新的环境,参与新的群体之中,而且随时感受到潜在的学习竞争和就业压力,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关键词:自我概念成就目标心理健康1、什么叫自我概念自我概念,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
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
自我概念是一个有机的认知机构,由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等组成,贯穿整个经验和行动,并把个体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定习惯、能力、思想、观点等组织起来。
历史上,自我概念具有各种不同的涵义,主要原因在于这个概念源自多种学科。
哲学和神学强调自我是道德选择和责任感的场所;临床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自我是个体独特性和神经症的根源;社会学强调语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自我实现并得以保持的基础;实验社会心理学强调自我是认知组织、印象处理和动机激发的源泉。
1.1主要内容1.1.1反映评价,反映评价就是人们从他人那里得到的有关自己的信息。
如果年轻的时候得到了肯定的评价,你就会有一个良好的自我概念。
如果这种评价是否定的,你的自我概念就可能感到很糟糕。
例如,在学期开始时,如果老师对一个学生说,你行,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好学生。
认识自己的心理健康教案(通用14篇)
认识自己的心理安康教案〔通用14篇〕认识自己的心理安康教案〔通用14篇〕认识自己的心理安康教案篇1活动目的:1、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名字和同伴的名字。
2、如今的你快乐吗?老师也很快乐。
今天,我们就要去和一群快乐的小伙伴交朋友!活动准备幼儿的彩照每人一张,在每人的照片后面贴上幼儿自己的名字。
提早把幼儿的照片贴在墙上,把有名字的一面面向幼儿。
活动过程1、幼儿做律动准备点名。
2、老师点名:XXX小朋友。
幼儿:到。
然后到自己的名字跟前把自己的名字反过让所有的小朋友看到自己的漂亮照片。
找完了的同学读给旁边的小伙伴听听,比比谁读得准。
假如幼儿反过来的是自己的照片,老师应该及时给于肯定及表扬。
XXX小朋友你真棒,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名字。
3、老师逐一点名。
4、自由练读、指名表演读、全班表演读。
5、老师小结:“小朋友你们美丽的照片贴在墙上多漂亮”。
老师对每个小朋友给于肯定及表扬并教育幼儿不但认识自己的名字还要认识小朋友们的名字。
教育反思:这是一节识字活动游戏,每天通过点名活动让幼儿有意无意识地认识了很多的字。
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非常浓重的兴趣。
不当认识了自己的名字,而且认识同伴的名字。
在欢快的气氛内完成每天的点名。
这是2—3岁幼儿所学到的。
作为老师我很快乐,我会更加努力学习,更好地为幼儿而效劳。
活动完毕:小朋友一起讨论认识自己的心理安康教案篇2主题目的:1.认识自己的五官、身体的主要部位和性别,理解自我,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乐意用语言、音乐、美术等手段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才能。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响才能,锻炼他们的个人才能。
主要内容:《我的身体》《我的小手》《得意的小脚丫》《身体变变变》《男孩女孩》《捏拢放开》《什么乐器在歌唱》《让我来听一听》《闻闻看》《比比看》《衣服和身体》《头发肩膀膝盖脚》环境和材料:1.创设一个“家”的墙饰。
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
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
人的自我意识是随着人生每一阶段的成长而逐渐 发展的。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 大约经过20多年的时间。 它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随着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而发展,起始于婴幼儿时期,萌芽于少年童年期, 形成于青春期,发展于青年期,完善于成年期。 而青少年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最重要的时期。 自我形象得到良好建立,人就会生活有信心及动 力,了解和接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能进一步迈 向成熟的阶段。
Human Nature
我们是人,最不了解的也是人
因为人: §最好管也最不好管 §最安全又最有风险 §最丰富也最稀缺 §最珍贵也最不值钱 §最尊贵又最卑劣 §最能创造又最能破坏 §离我们最近又最远
在天与地构成的广阔无际的夹缝中,栖息着一 个小小的我。时光不断催促我诞生、成长和消 亡。相比于源远流长的岁月长河,我的存在不 过是转迅即逝的一颗露珠。但这颗露珠中央还 包含着一颗无法以大小、轻重衡量的心灵。 让我们开始心灵之旅——积极探索
how?
正确认识自我
积极悦纳 自我
调适 方法
自觉调控 自我
不断超越自我
自我认识的教育与辅导
自我认识的教育与辅导是训练个体对自己的生理状 况 (比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比如兴趣爱 好、 能力、性格等)以及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比如人际关 系、 亲子关系、异性关系)进行正确的认识,培育和发展个 体积 极健康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自我概念。 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 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 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
感恩的心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 我情归何处?有谁在远方呼唤我? 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踏遍这世间坎坷辛苦。我还有 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让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 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进入青春期,很易发现自己有了很大变化,情绪起伏难定, 心情时好时坏,对自己和世界充满迷茫和疑问,向积极探索 未来,却不知如何行动。正像歌中唱的那样:开始了客观的 认识自我,知道了世事的艰难,并积极筹划自己的人生之路。
社会心理学知识:如何理解自我概念
社会心理学知识:如何理解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是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和特征的全面把握。
自我概念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理解人的行为和社会交往具有重要意义。
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个体的社会经验、文化背景、个人特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对自我概念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行为和心理。
一、自我概念的构成自我概念包括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两个维度。
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了解,包括自己的个性特征、能力水平、价值取向等方面;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包括对自己的满意度、自尊心和对自己的评价等。
自我认知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身体形象、身份特征、自我观念、能力水平、性格特点和社会角色。
个体通过对自身的身体特征、个性特点和社会角色的认知,形成了自己的自我认知。
自我评价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尊心、自我效能感、自我接受度和自我意识。
个体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会影响其自我评价,自尊心、自我效能感等方面的评价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二、自我概念的发展自我概念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到个体自身发展水平、社会环境的影响。
自我概念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等阶段。
在幼儿期,个体开始建立基本的自我认知,包括身体形象、性别认同、情感表达等方面。
在儿童期,随着社会交往的增加,个体开始建立对自我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的认知。
在青少年期,个体开始建立对自我身份和社会角色的认知,形成了初步的自我概念。
在成年期,个体的自我概念逐渐稳定和完善,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也更加明晰和全面。
自我概念的发展受到个体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个体内部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认知发展水平、情绪调节能力等方面,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等方面。
个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于个体自我概念的发展和形成,需要关注个体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
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每个人在不同的层次上都有他自己成 功和失败的经验,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没有一个人永远是胜利成功的。
调适过度自卑的方法:
1、无条件地接受自己,欣赏自己所长, 接纳自己所短,做到扬长避短
2、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即使处在不利 的条件下,也要鼓励自己,增强信心
3、根据经验,调整对自己的期望,确立 合适的目标
分析、评价逐渐变的客观、全面。
对自我的评价与外界基本一致,并能自觉地按照 社会的要求来评价和设计自己。
3、自我体验丰富、复杂
大学生喜欢自己、满意自己,能够自尊、自 信,但自我体验也比较复杂。
凡涉及到“我”或与“我”有联系的事物,
常引起一定的情绪和情感反应,
对别人的言行和态度极为敏感, 愿把情感体验闭锁内心。
高估自己
常常用放大镜来看自己的长处,甚至把缺点也
看为长处,而拿显微镜看别人的短处,把别人 细微的短处找出来,他们的人际交往模式是“我 好,你不好”或“我行,你不行”。
“甜柠檬” “酸葡萄” 心理
影响
易产生盲目乐观情绪,自以为是,不易处理他人的关 系;滋生骄傲,对自己易提出过高的要求,承担无法 完成的任务,从而最终导致失败。
学习方法是否有效? 学习毅力是否坚强?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偏差
关注自我是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普遍存在的现象。许 多人都在思考:
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与他人相比自己有哪些优缺点?
…… 然而,在这个思考和比较的过程中,如果把握不好衡量
自我的尺度,就可能出现自我意识上的偏差。
1、自我认知方面,容易出现片面和极端,缺乏客观全 面的自我评价。
情绪 有明显的两极性:
取得成绩时容易产生积 极肯定的自我体验,甚 至骄傲自满忘乎所以;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自我概念的相关性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自我概念的相关性分析引言:大学生时期是一个人从青少年时期向成人期过渡的重要阶段,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压力,因此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同时,自我概念也是大学生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将就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自我概念之间的相关性展开讨论。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现象日益突出。
如焦虑、抑郁、自卑、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
这些问题给大学生的学业和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
二、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和特点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是在社会与个体互动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
它包含了对自己的认识、评价、态度等方面。
大学生的自我概念通常较为模糊,并且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自我概念的关联性1. 心理健康问题对自我概念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会对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产生负面影响。
当大学生面临压力时,他们可能会产生自卑感、自我怀疑、价值观念混乱等问题,从而影响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
2. 自我概念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自我概念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自我概念的积极与否、健康与否会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一个健康的自我概念有助于大学生应对挑战和压力,提高心理抵抗力。
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自我概念的关联性,以下策略可以被采取: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向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心理压力。
2. 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提供支持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包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建立互助小组等。
3. 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大学生需要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以更好地应对困境和挑战。
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自我概念之间存在相关性。
一个健康的自我概念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和困难,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提供支持和帮助。
自我概念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自我概念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概念化自我是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是个体对自己形象、能力和价值的总体看法。
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在个体的心理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对于维持心理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自我概念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表现在自尊和自信方面。
自尊是对自己的肯定和尊重程度,自信是对自己能力的信任和对自己价值的认同。
积极的自我概念有助于个体建立健康的自尊和自信。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可以增强个体的抗逆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使其更坚强、自信地面对挑战。
而负面的自我概念则容易引发自卑、自怜的情绪,进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其次,自我概念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还体现在自我认知和心理韧性方面。
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它将塑造个体的行为、决策和思维方式。
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可以帮助个体发展出对自己真实价值的认知,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局面。
同时,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也有助于培养心理韧性,让个体在逆境中能够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应对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挑战。
此外,自我概念对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一个健康的自我概念有助于个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交能力。
对自己的信心和认同使得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更加自信和大方,从而促进良好的互动和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
相反,一个消极的自我概念容易导致个体在社交中的退缩和疏远,进而影响到心理健康。
总之,自我概念对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个积极、健康的自我概念可以增强个体的自尊、自信;帮助个体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培养心理韧性;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和塑造良好的自我概念,通过积极的思考和自我肯定来提高自我概念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最后,在逆境中,我们也需要正视自己的自我概念,勇敢面对挑战,并寻求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以保持心理健康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心理学视角下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关系
心理学视角下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关系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了解,包括自我形象、自我评价、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等方面。
而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各个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能够有效应对和适应。
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自我意识如何影响心理健康。
首先,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当一个人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和了解时,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反,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缺乏认知和了解,容易产生自卑和自我质疑的情绪,降低心理健康水平。
因此,建立正面的自我意识,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对于促进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其次,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关系。
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导致一个人对自己产生消极的自我认知,例如产生自卑、自责等负面情绪。
同时,心理健康问题也可能影响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和了解,产生出对现实的扭曲观念。
因此,改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而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也有助于预防和缓解心理健康问题。
进一步地,自我意识对个体的心理弹性和应对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对压力和挑战的适应能力,自我意识对心理弹性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一个人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和了解时,更容易根据个人优势和特点寻找适合自己的应对策略,增加应对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高应对的效果和适应的能力。
而缺乏自我意识的个体在面对压力时常常陷入困惑和无助的状态,难以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此外,自我意识还与个体的人际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而自我意识在人际交往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一个人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和了解时,能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具有积极的自我意识的人也更容易吸引他人的注意和喜欢,进一步增强人际关系的质量和满意度。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个体对自身的认知与评价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个体对自身的认知与评价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个体对自身的认知与评价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的心理形态。
它在心理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于人们的自我感受、决策过程以及社会互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进行探讨,包括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概念、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对个体的重要意义。
一、自我认知的概念和形成过程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身的知觉、理解和判断,是个体对自己与外界的关系进行主观感知和了解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对比等方面。
自我认知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它受到社会环境、生活经历以及社会比较等因素的影响。
首先,自我认知在婴儿期就开始形成。
在这个阶段,婴儿通过感觉和运动的发展,逐渐认知到自己与外界的区别。
通过自己的动作和反应,婴儿开始意识到“我是谁”。
其次,随着成长,儿童的自我认知进一步发展。
他们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和比较,开始形成自己的自我形象。
他们会通过比较自己与他人的能力和外貌等方面的差异,来评价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再次,青少年阶段的自我认知更加复杂。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和社会地位,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控制来塑造自己的形象。
他们会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获得对自己的反馈,进一步修正和丰富自己的自我认知。
最后,成年阶段的个体对自我的认知更加稳定和全面。
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形成了自我身份,并对自己的能力和特点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他们会通过自我反省和经验总结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自我认知。
二、自我评价的概念和影响因素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己价值和能力的主观评价。
它是自我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自尊、自信和行为决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自我评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经验、社会比较、他人评价和文化背景等。
个人经验是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之一。
个体通过个人经历中的成功和失败,来评价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成功的经历会增强个体的自信和自尊,而失败的经历则可能影响个体的自尊和自信心。
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自我意识的形成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奥尔波特):
生理的自我(自我意识的产生3岁前)
3个月:能辨认自身以外的世界
5个月:略知别人的存在 8个月:了解自我的存在,听到自己的名字会作出反 应,但人我不分,物我不分 1岁 :区分动作和动作对象,认识镜中“我” 2岁 :会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我”—自我概念 3岁 :自我中心期,“小大人”,常表现出“我要”、 “我来”的行为
公开的自我 盲目的自我 秘密的自我 未知的自我
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的自我 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目的自我 人对自己的了解就会更多更客观
韩乔窗口理论
自知 自不知
他 知
他 不 知
A 公开的我
C 秘密的我
B 盲目的我
D 未知的我
认识自我的三条渠道
1.比较法-从我与人的关系认识自我 他人是反映自我的镜子,与他人交往,是个人 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来源。 2.经验法-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 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即我从做事的经验中 认识自己。 3.反省法-从我与己的关系认识自我 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从我与己关系中 认识自我,看似容易实则困难。
(一)大学生为什么关注自我
我?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独特性
• • • • • • 时间上的“延缓偿付期” 空间上的“自主性” 自我意识发展的“不平衡性” 自我体验丰富但易波动 自我设计的愿望十分强烈 自我控制的水平明显提高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
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 ●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冲突 ●独立与依附的冲突 ●渴望交往与心灵闭锁的冲突
事实上,过强的自尊心和过强的自卑感是密切联系互为一体的。 那些自尊心表现得越外显、强烈的人往往是极度自卑的人。自尊心、 自卑感过强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人格成熟。
认识自我心理健康教育作文
认识自我心理健康教育作文
《认识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认识自我是每个人成长的重要一步。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首先,认识自我意味着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可以学会自我观察和评价。
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喜好、价值观、兴趣爱好等等。
同时,也能更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这种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与自己相处,更容易接受自己,也更容易发现自己的潜力。
其次,认识自我也意味着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我们学会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
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处理压力和情绪,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
通过这些技能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
最后,认识自我也是与他人和社会更好地相处的基础。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人,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情绪。
同时,也能更好地表达自己,更好地沟通和协调与他人的关系。
这种与他人和社会的更好相处,将为我们的人际关系、职业生涯、生活质量等方面带来积极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通过认识自我,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也更
好地享受生活的乐趣。
希望每个人都能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认识自我,更好地生活。
自我认识心理健康课
自我认识心理健康课在人生中,每个人都需要认识自己,这包含的不仅仅是识别自己的性格和价值观,还包括了认知自己的情绪和思维方式。
自我认识是实现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在这方面的心理健康课帮助个人了解自己,掌握必要的心理技能,以此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自我认识是什么?自我认识是关于我们自己的认知和理解,以及我们的性格、价值观和过去的经历。
这还包括我们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喜欢和不喜欢的事情,以及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自我认识涉及了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了解的方方面面,是灵魂深处的重要探究。
自我认识的重要性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在于增加对自己的思维和行为的了解,以及意识到自己的弱点和力量。
以下是自我认识的益处:1. 更好地发掘自己的价值: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包括愿意为自己、家庭、社会等贡献多少,可以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和追求的幸福。
2. 减少恐惧和不安:对自己有足够的认知可以使人对自己和自己的决策信心更强。
3. 提高自尊和自信心:认识自己的优点和它们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可以增加自尊和自信。
4. 获得成功:通过必要的自我反思和调整,掌握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可以使他们更有效地追求成功。
自我认识心理健康课自我认识心理健康课旨在帮助个人了解自己的自然倾向和自我身份,以便掌握适当的心理技能,并实现个人和社会目标。
这些课程可能包括以下教育技术:1. 自我发现和反思:帮助个人意识到自己的影响、个人特点、目标和需要。
2. 感知自我的技能:帮助个人学会如何感知自己的情绪和思维模式,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
3. 意识到自我标签:帮助个人了解到社会对他们的标签和偏见,以及如何回应这些标签和偏见。
4. 建立自我概念:帮助个人创立自己的自我概念,包括个人感受、思想和行为,以便实现自我认识的全面了解。
5. 根据对自己的了解选择最适合的行动:过程中必要的反思和掌握最佳行动方式。
最小行动价值观对于个人来说,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可以帮助他们考虑正确的行动。
最小行动价值观提醒个人必须按照个人内心的原则行事,即使这种原则不符合社会一般认同的观点。
认识自己(心理健康教育)
自我激励与持续进步
保持积极心态
培养乐观、自信的心态,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相信自己 能够克服障碍并取得成功。
设定奖励机制
为自己设定奖励机制,当完成一个目标或取得一定进步时, 给予自己适当的奖励,以激发持续努力的动力。
不断学习和成长
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不断汲取新知识、新技能,提 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观察自己的行为表现
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了解自己的行为习惯和反应模式。
观察自己的思维过程
留意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决策过程,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认知偏 好。
自我评价
评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01
客观地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夸大也不贬低自己。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02
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不完美之处,学会接受并改善自己的不足。
经济压力
健康压力
工作任务繁重、时间紧 迫、职业发展压力等。
家庭关系、同事关系、 社交圈子等带来的压力。
财务困境、债务问题、 物价上涨等。
身体疾病、心理健康问 题、不良生活习惯等。
应对策略与方法
01
02
03
04
积极心态
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调整 对压力的看法和态度。
时间管理
合理规划时间,制定优先级, 避免拖延和压力堆积。
题,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率。
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 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生活质量, 使其更加自信、乐观和富有创造
力。
促进社会和谐
心理健康的个体更容易与他人建 立良好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与 稳定。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有 助于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
意识的人才。
PART 02
自我认知
高职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综述
高职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胡愈琪(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汕尾516600)摘要:自我概念是国内外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中心问题。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详尽阐述,提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自我概念心理健康综述自我概念是国内外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中心问题。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作了很多研究.得出了诸多颇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成果。
学者通过研究还发现,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
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的现状进行详尽阐述,提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今后研究的方向,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1.关于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研究1.1自我概念的界定自从1890年詹姆斯何-Jam e s)提出自我理论以来。
自我概念(Sel f-concept)就成为国内外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关于它的界定,心理学界众说纷纭。
例如,B ym e认为自我概念是关于自己的特长、能力、外表和社会接受性方面的态度、情感和知觉:…Shavel son等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我的知觉:[2]詹姆斯(1890)在其《心理学原理》中提出了自我概念的四个基本成分,即身体或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和系研究综述纯粹自我。
在此理论的基础上,很多心理学家对自我概念的结构进行了研究,虽然提法不尽相同。
但究其实质,这些理论还是具有很高的相容性和共通性。
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所有方面的知觉。
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有组织的结构,具有评价性且可以与他人分别开来。
自我概念可分为:生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1.2关于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特点的研究国内学者对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进行了一些实证研究。
黄希庭等(1987)研究发现,大学三年级可能是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转折期”,表现为大一、大二、大四学生的自我概念基本上是随年级的升高而发展.但大三学生的自我概念的发展则比较低,可能是因为三年级学生回顾往事和展望未来最多,内心冲突最烈所致。
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我们将概述自我概念的定义及其在小学生阶段的发展特点。
接着,我们将分析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如何影响其心理健康,包括自尊、情绪调节、社交技能和应对压力的能力等方面。
我们还将探讨如何通过教育和家庭支持来促进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健康发展,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深入了解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我们可以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他们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这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为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在本文中,我们将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分析小学生自我概念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内在联系。
通过系统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我们将构建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论框架,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我们还将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探讨如何在实际教育和家庭环境中应用这些理论,以促进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健康发展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二、文献综述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它涵盖了个人对自己的性格、能力、价值观、身体特征等多方面的认识。
对于小学生而言,自我概念的发展尤为重要,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还与学业成就、社交行为等方面密切相关。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在已有的研究中,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自我概念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结构。
Shavelson等人(1976)提出了自我概念的层次模型,认为自我概念包括一般自我概念、学业自我概念和非学业自我概念等多个层次。
其中,学业自我概念是指学生对自己在各学科领域中的能力、成就和价值的认知和评价;非学业自我概念则涉及学生对自己的社交、身体、情绪等方面的认知和评价。
关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已有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自我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使得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自身面临着许多特殊状况,如何让大学生减少甚至避免由于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危机、心理应激以及心理障碍等问题,不断提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高校共同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c doi:
10.3969/j.issn.1672-8181.2013.09.169
进入21世纪,全球化速度明显加快,竞争趋势日益增强,完美型人才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由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更多的人意识到知识创新的重要性。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是高校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1 当代大学生产生心理素质状况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承受着更多的压力。
因此,在很多大学生身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1 大学生适应能力比较差
在当前扩招的形势下,高校的资源管理与配置等方面比较落后,它的教学方法和小学、中学教学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使得大学
生不能快速适应高校的学习方法与生活方式。
比如有很多灵活性较强的活动还很难独自完成,大学生如果在学习与生活上遇到困难,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情绪往往很失落。
有的大学生时常思念远方的父母,对中学时代班主任的关心甚是怀念,长此以往就会产生比较大的情绪波动,从而导致抑郁心理的产生。
此外,我国大学生在知识结构与能力培养等方面还尚有欠缺,再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使学生普遍感到大学思念的生活并不顺利。
学校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会给大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使他们日益变得警惕起来,这样不利于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1.2 由于经济困难产生自卑心理
随着我国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区高校的收费标准也在逐步提高,这对于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学生来说,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
很多困难的家庭不堪重负,使得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相对紧张。
他们为自己的大学生活担忧,比如每学期的学费交不上,但迫于学校的催缴不得不勤工俭学:每个月的生活费用很少,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在同学中“不合群”。
很多学生追求名牌,出入各种娱乐场所,更使贫困生产生自卑的心理。
1.3 人际交往的能力有待加强
在大学校园中,有很多事情需要自己独立去完成,以体现自己的自理能力。
然而也有很多事情很棘手,需要同学之间的合作才能完成。
有很多大学生不太习惯与别人相处,经常依赖父母,既缺少
自己的主见,还缺乏与他人良好的沟通能力。
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自私自利,希望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完全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不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
同时,大学被称作是“半个社会”,学生缺乏一定的沟通能力,不能在社会上得到长足的发展。
2 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策略
2.1 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
广大高校教师务必要认识到,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思想上还尚有不成熟的地方,因此心理上就必然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压力。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重要时期,市场经济一方面可以促进大学生保持良好的进取态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学习与工作的创造性,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很多的负面效应,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个人主义”,倘若放松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会使社会不正之风侵蚀学生的思想。
在日常的学习中,学校应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使他们的心理素质与人格魅力更加完善和健全,从而乐观面对各种现实中的挑战。
相反,崇尚自我的方式必然会严重阻碍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使自己误入歧途。
可见,高校务必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队伍,并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以便于在生源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合理补充与配备师资管理队伍,有效解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
2.2 充实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展示自我积极健康心态的平台,它不仅可以净化学生的思想,升华人格魅力,还可以缓解大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使专业课的学习更加轻松、高效。
比如可以在文艺演出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从而避免学生受个人主义的影响。
大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重视班级的荣誉,努力克服过于关注自我的狭隘思想。
因此,各高校要多举办多样化的校园活动,从而有效将各种良好的管理思想与意识融入进学生的活动之中。
与此同时,学生也要养成主动参与的意识,不断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可见,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校园活动,可以从多角度增强学生的各项素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确定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学生自信、勇气、坚强、自制的性格。
2.3 定期展开心理咨询活动
大学生们从中学到大学是一个转折点。
无论是身边的生活环境还是学习的知识都发生了改变,大学生只有在短期内尽快适应,转变角色才能及时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为今后的大学生活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尽快进入到大学生活的角色中去。
学校应该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状况设定心理咨询活动,方便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全面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 总结
总而言之,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高校能否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适应社会要求的新型人才,而且关系到全民族素质提高。
当代大学生是新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能否实现,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对大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妮.浅谈高等职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企业导报,2011,(10).
[2]冯巍.浅析如何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j].知识与创新,2009,(2).
[3]王滔,张大均,陈建文.我国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20年的回顾与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7,(4).
[4]王海霞.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目标体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8.
作者简介:宋晓宁(1982-),女,回族,河北邯郸人,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唐山 06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