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宏轲开题
谈言语信息结构的韵律编码方式
Prosodic Encoding of the Information Structure of Chinese Sentence in Speech
作者: 解宏[1,2];石锋[1,2]
作者机构: [1]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天津300071;[2]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1
出版物刊名: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301-309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4期
主题词: 信息结构;韵律特征;语调;节奏;重音
摘要: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也是传递信息的过程。
由音高、音长、音强构成的语调、节奏和重音体现了言语中句子的韵律特征,而信息结构理论为言语中句子的韵律编码方式提供了理据。
文章从言语中句子的信息结构研究出发,总结了实验语音学相关的研究成果,其中功能语调的韵律编码为言语中的句子确立了逻辑、口气和情感表达的基调。
节奏基本单元内部的连读变调是底层结构中静态备用单位内的必然变量,节奏单元层级结构在具体语境中叠加上功能语调和重音的凸显,形成了言语中句子表层结构的或然变量。
边界等级的韵律编码体现了句中各节奏单元间或松或紧的语义联系,而重音等级则为句子的信息结构提供了信息量的标记。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探析
纺织印染企业 培 养符 合企 业 需求 的具有 专业 知 识、 工程技术 和管 理 能力 背 景 的应用 型 、 复合 型 高层次人才 。两年来 的教学改革 实践表 明 , 针对 专业学位研 究生兼具学 术性和实践 性 的特点 , 合 理组织教学 , 是提高教 育质量 的重要 保证 。
一
21 0 2年 2月 第2 7卷 第 1 期
纺 织 教 育
Te tl u a in xie Ed c to
Fe b., 01 2 2
Vo12 N O. .7 1
专 业 学 位 研 究 生 教 育 实 践 探 析
王建庆 , 阎克路 , 李 戎
( 东华 大学 化 学化 工与 生物 工程学 院 , 上海 2 12 ) 0 60
、
认 识 专 业 学 位 特 点 , 确 定 位 培 养 正
目标
19 9 0年 , 国务 院学 位 委员 会 第 九 次会 议 提
出 了专 业 学 位 的 概 念 , 其 英 文 名 称 定 义 为 将
基 金 项 目 :东 华 大 学 研 究 生 课 程 建 设 项 目( 2 10 06) Y 0020
识 、 备 工 程技 术 实 践 和现 场 管理 能 力 的复 合 具
作 者 简 介 :王 建 庆 (9 6 ) 男 , 苏 常 州 人 , 教 授 , 究 方 向 为纺 织 品染 整 工 程 15 一 , 江 副 研
。
E m i J @ d u e u c - al q a g h . d . :
我校( 东华 大学 ) 2 0 从 0 9年 开 始进 行 纺 织
重点 。两者 分别 体现 了不 同的教育倾 向和价值
观 , 业学 位强 调学术 性 与职业 性 的紧密结 合 , 专 其 目的是 培养 具 有 扎实 理 论基 础 , 适 应特 定 并 行 业 或职业 实 际工作 需要 的应用 型高 层次 专 门
DSP技术课程创新教学方法探索
DSP技术课程创新教学方法探索
耿磊;肖志涛;吴骏;张芳;李月龙
【期刊名称】《教育教学论坛》
【年(卷),期】2013(000)020
【摘要】从DSP技术课程存在的客观问题出发,对该课程的教学与创新实践方面开展了探索性研究,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外实践、竞赛及科研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总页数】2页(P278-279)
【作者】耿磊;肖志涛;吴骏;张芳;李月龙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天津30008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相关文献】
1.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2.高职汽车维修技术课程创新教学方法的探索
3.高职汽车维修技术课程创新教学方法的探索
4.高职汽车维修技术课程创新教学方法的探索
5.高职汽车维修技术课程创新教学方法的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
《 激光原理 与技术》 的教 学现状
由于激 光 原 理 涉 及 知 识 面宽 , 并 且 理 论 模 型 比 较抽 象 , 课程 包含 大 量 的理 论 推 导 与公 式 , 因此 在 教
学中, 学 生对 于激 光 原 理 的 基 本 概 念 与物 理 机 制难
2 0 1 3年 2月 第2 9卷 第 1 期
江 苏教 育学 院 学报 (自然科 学 )
J o u mN o f l i a n g s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d u c a t i o n(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
F e b ., 2 01 3 Vo 1 . 2 9 No . 1
《 激光原理 与技术 》 课程教学改革 的实践探索
杨 艳 芳 马 国 宏 何 英 施 解 龙
2 0 0 4 4 4 )
阎 晓 娜
( 上海大 学理 学院物理 系,上海
[ 摘
要] 结合 多年《 激光原理与技 术》 的教 学实践 , 深入分析 了该课程教 学 中存 在的 问题 , 从教 学 内容更 新、 教
光 学 的教学 和 激 光 技 术 的科 研 经 验 , 及 时 补 充 反 映 新 的激 光技 术 的 内容 , 力 图做 到 教 学 内容 的与 时俱
典理 论 , 同时 也 对 典 型激 光 器 和 激 光 技 术 做 一 些 简
单介绍. 理论课讲到 的结论 一般是通过复 杂的数学 推导 得 到 的 , 很抽 象 ; 在 教学 方 法 上 主要 以课 堂 讲解
学方式转 变、 评 价体 系建构等 角度进行 了教 学改革的探 索.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制药工艺学》实验教学的探索
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ꎮ 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ꎬ
质量ꎬ培养创新创业能力ꎮ
仍有较大差 距ꎬ特 别 是 学 生 的 社 会 责 任 感、创 新 精
1 实验部分究、开发和生 源自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ꎬ是 制 药 工 程 专 业
1. 1 反应方程式
神、实践能力仍有待增强ꎮ « 制药工艺学» 是药物研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 制药工艺学»
实验教学的探索
张 杰 周淑晶 刘凤华 赵 岩 章何旭 赵明霞 李进京
( 佳木斯大学药学院ꎬ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摘 要 以工艺优化为结合点ꎬ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 制药工艺学» 的实验教学内容中ꎬ强化学生对工艺优化的理
解ꎬ改善实验教学效果ꎬ提高教学质量ꎬ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ꎮ
乏透彻的理解和深层次的思考ꎮ 本文以查尔酮制备
教育刚起步ꎬ理论体系不完善ꎬ缺点和问题很多ꎬ有
的工艺优化为例ꎬ旨在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改
很大的研究空间ꎮ 近年来ꎬ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取得
革ꎬ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实验教学中ꎬ增强学生对
的成绩有目 共 睹ꎬ为 提 升 国 民 素 质、服 务 国 家 现 代
工艺优化的理解ꎬ以期改善实验教学效果ꎬ提高教学
K2 CO3
反应温度( ℃ )
1:1. 1
30
40
将 3 因素的各水平填入下列正交表( 表 2) ꎬ安排
实验ꎮ
收稿日期:2019 - 08 - 20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项目编号:SJGY20190657) ꎻ佳木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2018JYZD - 016)
间体为研究目标ꎬ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制备工艺路
1. 2 因素选择
化学化工学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万震
化学
与导师已联系好,但导师暂时没课题
41007266
齐云川
应化
水溶性Fischer卡宾的设计合成
41007042
刘柳
化学
一类机械变色材料的设计合成
赵娜
副研究员
41009014
杨万军
化学
金属离子荧光传感器的设计合成
41007111
王伟
化学
新型AIE材料的制备
41007109
张明敏
化学
张志琪
教授
41012141
张莉莎
化学
RNA作用活性小分子的荧光法筛选
41007113
赵维明
化学
酶抑制剂活性小分子的荧光法筛选4源自012179黄雅莉化学
酶抑制剂活性小分子的微流控筛选
41012155
马瑞
化学
新型MOF吸附分离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41007087
马婷婷
化学
基因突变分析新方法研究。
李正平
教授
41007243
张成孝
教授
41007084
顾蕊
化学
多环芳烃有机物电化学和电化学发光性质的研究
41007260
赵欢
化学
金属配合物电化学和电化学发光性质的研究
41007139
张琪
化学
神经递质电化学分析新方法的研究
41007070
兰小霞
化学
磁性粒子在电化学发光检测生物标记物的分析应用
41012189
安蕾
化学
新型碳吸附分离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41007091
罗崛
化学
天然高分子水凝胶的电响应行为研究
国家级精品课——《生物反应工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 0世纪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带动 了世界工业 和经济的飞速 发展 , 提升了人们 的生 活品质 , 并改变 了人们 的思维 方式 。而生 物技术被认为是 2 世纪具有巨大发展潜 力的前沿 高新技 术 , 1 它 在解决人类资源危机 、 保障食品安全 与健 康 , 应对 日益严 峻的环 境压力 , 以及维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等方面 , 有举足 轻重 的 具 作用 。生物技术的工业化应用 与推广离不开生 物反应过 程的工 程化放大 。从狭义上讲 , 物反应 过程是将 实验 室 的成果 经放 生 大而成为可供工业化生产的工艺过程… 。生物反应 工程主要是 研 究 生 物 反 应 过 程 中 带 有 共 性 的 工 程 技 术 难 题 , 以 生 物 反 应 它 动力学为基础 , 将传递过程原理 、 反应动力学原 理 、 备工程学 、 设
摘 要 : 课程改革与创新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 生物反应过程》 是我校国家级精品课之一, 本文围绕该课程在我校的
历史沿革 、 学方法 与教学改革建设 、 教 教材 与网络 的辐射作用 、 品课 团队建设 等方 面进行讨论 , 精 介绍 了本教 学团 队在上述 几个方面
的探索和实践经验 。
・
18 4・
广州化工
2 1 年 3 卷第 2 期 01 9 3
国家级 精 品课—— 《 物反 应 工 程》 设 的探 索 与 实践 生 建
钟 成 ,贾士儒 ,谭之磊L ,王 敏 ,邱 强 ,
( 1工业发 酵微 生物教 育部 重点 实验 室 ,天 津 30 5 ;2天 津科 技 大 学生物 工程 学 院 ,天 津 0 4 7 3天 津科技 大 学教 务 处 ,天津 3 0 5 ) 047
Z O h n , I h 一 H NG C eg JA S i , A h — e , A G Mi 一 I in T N Z i l W N n ,Q U Q a g , i QA hn IO C ag—seg . H N P i pi hn . A e — e ’ _ ( e a f n uta F r e t i coi oyo nsyo d ct n Taj nvr t o c n ead 1K yL bo Id s l em n t nMi bo g f ir f u a o , in nU i sy f i c n i r ao r l Mi t E i i e i S e T cn l , i j 0 4 7 2 C l g f i eh o g , ini U iesyo cec n eh ooy eh oo Ta i 3 0 5 ; o eeo o c n l y Taj nvr t f i ea dT cn l , y g nn l B t o n i S n g Taj 0 4 7 3A ae i Afi iio , i j nvr t o c n ea dT cn l y Taj 0 4 7 C i ) ini 3 0 5 ; cd m c f r Dvs n Ta i U iesy f i c n eh oo , i i 3 0 5 , hn n as i nn i S e g nn a
教师预做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化学分析实验为例
1 明确 实验 现象
化学 实验 现象 是 实验者 对 化学 实验 获得 的最 直 观 、 最容 易 记忆 的感 受 。对 化 学分 析 实 验 过程 的现
基金 资助 : 国家基 础科学 人才 培养基金
十 } 通讯 联 系人 , E — ma i l : z h a n g h f @n w u . e d u . C Y I
e mp h a s i z e d b a s e d o n y e a r s o f t e a c h i n g o n c h e mi c a l a n a l y s i s l a b o r a t o r y .
Ke y Wo r d s P r e — c o n d u c t i n g ;L a b o r a t o y ;T r e a c h i n g
预做 实验 课 程 0 6 ;G 6 4 教 学
中 图分 类 号
Th e I mp o r t a n c e f o r t h e Te a c h e r s t o Co n d u c t t h e Ex p e r i me n t Pr i o r t o t h e Co ur s e: Ta k i n g Ch e mi c a l Ana l y s i s Ex p e r i me n t a s a n Ex a mp l e
基于遗传算法的背景提取算法
基于遗传算法的背景提取算法
冀小平;谢克明
【期刊名称】《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9(030)005
【摘要】针对视频图像处理中传统背景提取算法在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兼顾性能较差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背景重构算法.即在假设背景以最大概率出现在图像序列中的前提下,选择出现频率最高的图像作为背景图像.算法通过将图像分割成子图像,并将子图像参数化再进行统计,达到减低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在运动目标有较长的暂时停顿的情况下,该算法进行实时背景重构具有明显的优点;该算法能够准确地重构背景,并有效地避免混合现象,与直方图法相比,在不增加时间复杂度的情况下,空间复杂度可以减低到约1/50.
【总页数】3页(P436-438)
【作者】冀小平;谢克明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24;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13
【相关文献】
1.基于多通道背景提取算法的车辆检测 [J], 周盛;王宵;王子豪;陶菁怡;邵叶秦;李泽慧;胡彬;陈锦花;王琼
2.基于遗传算法和种子概念的本体概念提取算法 [J], 王红滨;刘大昕;王念滨
3.基于帧差法与中值法的运动目标背景提取算法 [J], 吴天友; 殷志祥
4.一种基于改进型遗传算法的关联规则提取算法及其应用 [J], 王礼刚;左源瑞;李盛瑜
5.一种基于小生境遗传算法的规则提取算法 [J], 陈建生;费奇;陈学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
2011.3
3000
Y09-17
电信学院
计算机网络系列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李蓬
张堃
赵春晓
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理论和技术,接受良好的实践技能训练,具备分析、设计、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能力。
修订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实施效果分析;项目研究报告;发表论文1-2篇
2009.7-2010.12
侯书新
李锐
孙金栋
周秋华
修改科技活动周教学大纲,优化科技活动周内容;优化并规范本科科技活动教学,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专业的综合能力及创新精神。
任务书;中期检查表;评分标准;成果评定书;项目总结(或论文)
2009.6-
2010.9
3000
Y09-13
环能学院
中法空调平台新实验开发与研究
周秋华
郝学军
郭全
利用中法空调技术平台开发几组系统性实验,为以后进行大型综合性实验做准备。
2009.7-
2011.7
8000
Y09-06
土木学院
交通工程新专业实用创新人才校外实践培养基地建设教育教学研究
洪桔
张蕊戴冀峰
李之红林建新
与10-15家相关单位建立长效培养机制;建立实践方式与实用性目标,加强工程概念;完善教学计划;促进学生就业。
与校外实习基地签订合作协议;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方案及论证材料,教学内容改革方案及相关材料
2009.6-
2011.6
5000
Y09-26
文法学院
关于社会工作本科培养计划专业分流课程体系的研究
郑宁
孟莉晁霞
高春凤刘颖
孙莹王伟杨娜
采用专业课程中任选与限选课形式,制定专业培养计划,建立两个专业发展方向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及能力,制定教学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基于CDIO_理念的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收稿时间]2023-03-22[基金项目]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课题(2021YJJG247、2021YJJG260);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J2020200、J20220689);太原科技大学研究生教材建设项目(JC2022004);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210109009)。
[作者简介]乔建华(1975—),女,山西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物联网、嵌入式系统。
August ,2023University Education[摘要]针对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问题,课题组构建了基于CDIO 理念的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包括以学生为主导的实验教学体系,“双向奔赴”的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以竞赛和项目驱动的实战教学体系,以实验队伍、管理队伍和协同育人机制组成的质量保障体系,以及由教师、学生、企业共同评价形成的全方位评价体系,以期利用学校和企业等多方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为社会提供卓越的新工科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CDIO ;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基地;课程实验[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3)15-0075-032017年教育部发布《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它不仅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其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1]。
目前,由于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体系与社会需求有所脱节,导致部分研究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较差、创新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比较突出。
部分高校侧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实践课时有限,内容单一;缺少实践基地和有效指导;研究生实践环节评价机制不完善,实践教学离新工科建设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而电子信息领域的工程问题一般都具有交叉融合技术的特点,对研究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要求更高。
因此,构建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提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成为研究生教育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高校一张表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实 验 技 术 与 管 理 第37卷 第4期 2020年4月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Vol.37 No.4 Apr. 2020ISSN 1002-4956 CN11-2034/TDOI: 10.16791/ki.sjg.2020.04.014高校一张表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解攀科1,李鸿飞2,郭伟秀3,许 婷1(1. 华中师范大学 信息化办公室,湖北 武汉 430079;2. 华中师范大学 学校办公室,湖北 武汉 430079;3. 华中师范大学 第一附属中学,湖北 武汉 430079)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2.0”的背景下,高校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高校各大信息系统产生大量的业务数据,采用统一数据交换和实时同步机制建设中心数据库,从而为一张表架构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张表架构本质上是基于分布式的数据库物理表的一种虚拟呈现,通过融合的数据表单来简化信息系统交互。
一张表应用是高校师生对教学科研信息化的新型需求,旨在简化高校师生繁琐的表格填写。
通过对高校信息化融合需求进行调研和系统分析,提出了基于微服务架构和数据交换库来开发高校一张表系统,并推动其应用。
关键词:信息化;一张表;微服务;数据交换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956(2020)04-0057-06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one-data-form management system i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XIE Panke 1, LI Hongfei 2, GUO Weixiu 3, XU Ting 1(1. Information Office,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2. Administrative Office,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3. Middle School Affiliated to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2.0”,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A large number of business data are generated in the major information system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unified data exchange and real-time synchronization mechanism are used to build the central database, which lays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application of a one-data-form structure. In essence, the one-data-form structure is a virtual presentation based on distributed database physical tables, which simplifies the information system interaction by integrating data table sheet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one-data-form is a new demand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the informatization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iming to simplify the information system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needs of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proposes to develop the one-data-form application and promote its appli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informatization; one-data-form; micro service; data exchange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初具规模,硬件环境和网络环境都得到了改善,软件信息系统的应用也逐步深入。
纳米薄膜的研究型教学实验设计探索
明导 电膜 ( C 、 面 声 学 波 ( A ) 件 、 T O) 表 SW 器 光激 射 激 光器 、 敏传感 器 、 气 紫外 光探测 器 、 显示 以及 与 G N互 a
学 、 电子学 、 磁 传感 器 、 阳能 利 用等术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Z O纳 米薄 膜 是 是 n
一
种 光 电学 透 明薄 膜 , Z O及其 掺杂 薄膜 具 有优 异 纯 n
光 电性 能 , 用途 广 阔 , 且原 料 易得 、 廉 、 而 价 毒性 小 , 成
1 引 言
近年来 , 教育部 提 出高 校要 积 极地 推 动研 究 型教 学 , 高大学生 的创新 能力 ; 提 要进 一步加强科 学研究 和 教学实 验的结合 , 推动 实 验教 学 内容 、 法 、 方 手段 及 人
才培养模 式的改革 和创新 。传统 的实验教学 侧重 于验 证 书本 知识 , 以验证 、 础性 实 验 为 主 , 学 生创 新 是 基 对
好 的创新 思维 习惯 , 而提 高分 析 问题 和 解 决 问题 的 从 能力 , 以为学 生以后 从 事独 立 的科 研工 作 和 实 际工 可 作打下 一个坚 实的基础 。
中图分 类号 : 4 .2 G624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6— 1 7 2 0 ) 8一 1 8— 3 10 7 6 ( 0 9 0 O 1 0
E po a i n o s a c — r ne x e i na a hn n Na o Fl x lr t fRe e r h o i t d E p r o e me t l Te c ig o n - i m
《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探讨
《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探讨
解晖
【期刊名称】《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年(卷),期】2009(0)15
【摘要】<数控编程与操作>是数控、机电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单纯的理论教学,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总页数】1页(P245)
【作者】解晖
【作者单位】陕西省理工学校,陕西,西安,71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
【相关文献】
1.以项目为引领,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一体化教学探讨与实践
2.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课程的"圆弧插补指令"教学探讨
3.高职机电类数控编程与操作教学探讨
4.高职机电类数控编程与操作教学探讨
5.《数控车操作与编程》教学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研立项开题
津城建团发(2011)19号
关于2011年我校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开题的通知
各系:
我校2011年大学生科研立项开题工作已圆满结束,经过专家初评,109个项目参加开题答辩会,答辩会上,同学们态度认真,准备充分,项目整体水平较往年有所提高,受到评委的一致认可。
经过评委认真评审,最终确定16个项目为A类重点支持项目,33个项目为B类一般支持项目,44个项目为C类允许立项无资金支持项目,16个项目为D类,不予立项。
希望各系认真组织学生做好课题的深入研究工作,争取如期顺利结题,为备战2013年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做好充足的准备。
附件:2011年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开题名单
共青团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委员会
2011年11月14日
2011年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开题名单。
西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论证安排表
专业
导师
拟定学位论文题目
1
李丹妮
201631092
金融硕士
王莉
影子银行对不同地区金融稳定性的研究----以上海、陕西为例
2
张倩茹
201631096
金融硕士
王莉
“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加快建设西安区域金融中心的思考
3
齐煜琪
201631085
金融硕士
王莉
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收益分析比较----以光大银行“鼎泰36号”与陆金所“财富汇”为例
201631089
金融硕士
赵守国
我国保险上市公司资产配置效率研究
7
胡梦春
201631104
金融硕士
赵守国
陕西省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研究
8
王莹
201520094
国民经济学
赵守国
陕西省国家级高新区竞争力评价研究
9
张琪
201520095
国民经济学
赵守国
陕西省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评价研究
西北大学研究生
培养单位:经济管理学院类别(博士/硕士)硕士第(6)组
王满仓
基于久期模型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以中国银行为例
8
姚通
201631106
金融硕士
王满仓
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评估及管理----以X公司为例
9
孔祥如
201520120
金融学
王满仓
韩锦绵
金融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的实证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西北大学研究生
培养单位:经济管理学院类别(博士/硕士)硕士第(3)组
答辩会时间
3月19日13时-17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pplicat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VOL,32,NO.2,March/April,1996:276~286 [6] A.Okuno,S.Shirakawa,test Development of Voltage-Fed Resonant High Ferquerncy Inverter with Load Resonant Frequency Tracking Scheme for Induction Heating[J].Power Electronics and Variable Speed
[1] Dede E J,Gonzalez J V,et al. Transistorized Inverters for Induction Heating Application State-of-the-art and Future Trends [C].IPEMC ’ 97.Hangzhou(China),1997:746~751. [2] Heumann K.电力电子学发展动态[J].国外电力电子技术,1991,7(1):1~7. [3] Ogiwara H.用高频精典感应晶体管制作的高频逆变器的性能评述[J].半导体 情报,1989,8(3):103~109. [4] 颜文旭 .基于 DSP 的高频感应加热电源的研究 [D]. 江南大学[硕士论文 ] , 2004. [5] Hideaki Fujita, Hirofumi Akagi. Pulse-Density-Modulated Power Control of a 4 kW,450kHz Voltage-Source Inverter for Induction Meling
制造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IGBT 高频感应加热电源设备可比同类真空电子管式电源大幅度提高电能效 率,明显降低冷却用水量,节水节能效果显著;装置体积小、无噪音、无污染, 大大改善工作环境;同时可以替代国外进口电源设备,为国家节约外汇资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工频加热由于耗能高、重量大、体积笨重、加 热性能差等缺点已不能满足各行各业的需要,因而急待研究开发性能更好的替代 产品。逆变电源体积小、重量轻、高效节能,具有优越的技术经济指标,因此成 为感应加热行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研制高频 逆变加热电源奠定了基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我国高频感应加热技术发展现状 国内使用高频电源的厂家大多数仍采用电子管振荡器,电子管感应加热电源 需要特别的输入升压变压器, 而且导通损耗比较大, 电源整体效率低, 在 60%~70% 左右。SIT 电源国内已经生产多年,可达 300kW/200kHz~300kHz,1996 年天津高 频设备厂和天津大学联合研制开发出 75kHz/200kHz 的 SIT 感应加热电源。 从 1986 年 起 浙 江 大 学 就 开 始 半 导 体 高 频 感 应 加 热 电 源 的 研 制 , 1996 年 研 制 出 20kW/300kHzMOSFET 高频感应加热电源,已被成功应用于小型刀具的表面热处理 和飞机涡轮叶片的热应力考核试验中。 2003 年浙江大学三伊公司研制成功 100kW/100kHz 的 IGBT 固体电源。 国内近年来有许多手提式 MOSFET 高频感应加热 电源上市,最大功率达到 40kW,频率在 100kHz~200kHz。总的来说,国内高频感 应加热电源鱼国外有一定的差距,现在正朝着 MOSFET 和 SIT 高频感应加热电源 取代电子管高频感应加热电源的方向发展。 1.2.2 国外高频感应加热技术发展现状 现阶段欧美和日本的高频感应加热电源以模块化,大容量化 MOSFET 功率器 件为主,西班牙采用 MOSFET 的电流型感应加热电源制造水平达 600kW/400kHz, 德国在 1989 年研制的电流型 MOSFET 感应加热电源水平达 480Kw/50kHz~200kHz, 比利时生产的电流型 MOSFET 感应加热电源水平可达 1000Kw/15kHz~600kHz。 目前 为止,德国 EFD 公司已有 150kHz 功率达 1100kW 以及工作频率达 5MHz 输出功率 为 25kW 的固态高频感应加热电源产品,英国 Radyue 公司有工作频率达 5MHz 输 出功率为 25kW 的固态高频感应加热电源产品,美国 Amerithenn 公司拥有 1kW~120Kw/50kHz~485kHz 系列化的产品, 也有工作频率达 15MHz 功率为 1kW 的固
此外,SG3525 还具有以下功能,即无论因为什么原因造成 PWM 脉冲终止,输 出都将被终止,直到下一个时钟信号到来,PWM 锁存器才被复位。 3 课题研究的重点及难点 相对于较低频率,兆赫级超高频电源由于开关频率高,在电路设计和生产工 艺上增加了很多问题, 特别是需要解决电路中杂散分布参数引起的电压电流过冲 和器件开关损耗大这两大问题。 因为在兆级频率下线路中的杂散电感和器件寄生 电容的等效阻抗已经不能忽略,所引起的寄生振荡和电压、电流过冲将危及电路 的正常工作。另一方面,随着工作频率的上升,器件的开关损耗也随之增大。因 此, 设计超高频电源的电路首先需要能够吸收或工艺上减小电路中的杂散分布参 数,减低开关损耗。 4 前期开展工作 4.1 搜集有关高频感应加热电源的相关资料 4.2 熟悉高频感应加热的原理 4.3 熟悉高频感应加热电路各部分的功能 5 完成本课题的进度安排 第 1 到 3 周: 针对原理及应用范围、 主要技术难点等查阅资料, 并确定总体方案。 第 4 到 10 周:确定控制电路的实现方法,并设计原理图。 第 11 到 14 周:绘制印制版图。 第 15 到 18 周:整理资料、撰写论文。 参考文献
态高频感应加热电源产品。 日本采用 SIT 的固态高频感应加热电源的水平可达 480Kw/400kHz,1987 年 就已开始研制 1200kW/200kHz 的 SIT 电源。由于 SIT 存在很大的通态损耗,而且 价格昂贵,因此除了日本以外很少有 SIT 高频产品问世。日本的 MOSFET 高频感 应加热电源也处于领先水平, 1995 年上海宝钢就引进了日本富士公司的由 8 台逆 变器组成的 3200kW/78kHz~82kHz 的 MOSFET 感应加热电源。 1996 年研制出 4kW/450kHz 的 MOSFET 高频感应加热电源。 2.1 课题主要内容 研究高频感应加热电源的要求和的实现方法,分析、掌握该课题总体方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广泛阅读相关技术资料,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根据感应加热电源的要求设计硬件 电路,绘制电路原理图和 PCB 板图。掌握系统调试方法,使系统达到设计要求。 主要技术指标:输人交流电压:220V,50Hz;输出交流电压:100V,100kHz;输 出功率:1KW 2.2 研究方案 超高频感应加热电源系统框图如下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1MHz 高频感应加热电源硬件电路设计
院(系) 专 班 姓 学 导 业 级 名 号 师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00413 解宏轲 100413104 毕雪芹
2014 年 3 月 10 日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由于电磁感应加热具有加热效率高、 升温快、 可控性好, 且易于实现机械化、 自动化等优点, 感应加热变频电源装置已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熔炼、 透热、 淬火、 弯管、焊接、加热等工业领域,已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感应加热变频电源装置的发展方向是沿着大容量、 高频率、 高效率、 智能化, 并以提高可靠性、拓宽用途为目标。 80 年代出现的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因具有开关频率高、驱动功率小、 通态压降小、电流密度大等优点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此之前,晶闸管中 频电源和电子管式高频电源装置是应用于感应加热的主要产品,但它们都有体积 庞大,价格昂贵,能耗大,效率偏低的共同缺点。 国外市场早在九十年代初就已出现 IGBT 感应加热变频电源。随着 IGBT 制造 和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国外市场上已出现功率达五六百千瓦和频率高达 80KHz 的感应加热变频电源,能耗降低,使用效率高。但因其价格昂贵,技术复 杂,应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 目 前 我 国 国 内 的 IGBT 感 应 加 热 变 频 电 源 有 中 频 ( 500Hz-10KHz ) 和 高 频 (10K-50KHz)系列,而高频系列的感应加热变频电源仍以小功率为主导产品; 80KW 以上的大功率装置仍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 市场主导产品仍然是电子管式高 频电源装置。 目前国内市场的小功率 IGBT 感应加热变频电源在性能、价格以及可靠性和 控制水平上都存在着许多方面的问题,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相当距离的差别,有 待我们去进一步研究与提高。因此,我们有必要去开发具有实用价值的 IGBT 感 应加热高频电源装置。 为了满足广大用户的实际需要,同时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我们准备采用简 单的电路控制技术、低廉的成本,制造和开发出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能耗低、 使用效率高的 IGBT 感应加热高频电源装置。当然,更大功率和更高频率 IGBT 感 应加热高频电源装置的制造和开发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有待我们进一步去研 究和开发。 高频感应加热技术是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项加热技术。由于它具有加热 速度快、材料内部发热和热效率高、加热均匀且有选择性、产品质量好、几乎无 环境污染、易于实现生产自动化等一系列优点而得到迅速推广。目前,这种加热 技术在机床制造、汽车、拖拉机制造、轴承制造、量具刃具制造及一般机械零件
单相不 控整流 直流斩 波调功 功 率 MOSFET 逆变器 感 应 器 负 载
功率给定
PWM 脉 宽 控制
PLD 调节 器
功率 检测
驱动 电路
PWM 移相控 制器
图中交流电压通过单相不可控整流电路转换为直流电压,通过直流斩波电路 进行功率调节,电流检测和电压检测信号通过模拟乘法器转换成功率检测信号, 和功率给定信号进行比较,其偏差通过 PID 调节器进行调节,控制 PWM 的输出脉 宽,从而改变直流斩波电路的输出功率,形成功率闭环控制。PWM 移相控制器产 生高频触发脉冲,通过驱动电路驱动功率 MOSFET 的导通与关断,将直流电压逆 变为高频交流电压,通过高频变压器耦合,输出到感应器负载。图中功率 MOSFET 逆变器采用全桥逆变电路。 2.2.1 主电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