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勾股定理的应用的导学案(无答-案)-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沪科版八年级下18.1 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案
第18章勾股定理18.1勾股定理第2课时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感受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情感态度培养良好的思维意识,发展数学理念,体会勾股定理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应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如图,在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草坪,有极少数人为了避开拐角走“捷径”,在草坪内走出了一条“路”,他们少走了多少路?2.勾股定理在实际的生产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勾股定理的发现和使用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问题,你可以吗?试一试.二、示例讲解,掌握新知例1 如图一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为20cm,高AB为4cm,BC是上底面的直径.一只蚂蚁从点A出发,沿着圆柱的侧面爬行到点C,试求出爬行的最短路程.【分析】蚂蚁实际上是在圆柱的半个侧面内爬行.大家用一张白纸卷折圆柱成圆柱形状,标出A、B、C、D各点,然后打开,蚂蚁在圆柱上爬行的距离,与在平面纸上的距离一样.AC之间的最短距离是什么?根据是什么?(学生回答)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求的最短路程就是侧面展开图矩形ABCD 对角线AC之长.我们可以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的长解:如图,在Rt△ABC中,BC=底面周长的一半=10cm,根据勾股定理得(提示:勾股定理)∵AC=AB2+BC2=22=229≈10.77(cm)(勾股定理).410答:最短路程约为10.77cm.例2 一辆装满货物的卡车,其外形高2.5米,宽1.6米,要开进厂门形状如图的某工厂,问这辆卡车能否通过该工厂的厂门.【分析】由于厂门宽度足够,所以卡车能否通过,只要看当卡车位于厂门正中间时其高度是否小于CH.如图所示,点D在离厂门中线0.8米处,且CD⊥AB,与地面交于H.解:OC=1米(大门宽度一半),OD=0.8米(卡车宽度一半)在Rt△OCD中,由勾股定理得CD=22-=22OC OD-=0.6米,10.8CH=0.6+2.3=2.9(米)>2.5(米).因此高度上有0.4米的余量,所以卡车能通过厂门.三、练习反馈,巩固提高1.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分别是3、5、2、3,则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是( )A.13B.26C.47D.942.图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的.在Rt△ABC中,若直角边AC=6,BC=6,将四个直角三角形中边长为6的直角边分别向外延长一倍,得到图乙所示的“数学风车”,则这个风车的外围周长(图乙中的实线)是_______.3.如图,等腰△ABC中,AB=AC,AD是底边上的高,若AB=5cm,BC=6cm,则AD=_______cm.4.有一个高为1.5m,半径是1m的圆柱形油桶,在靠近边的地方有一小孔,从孔中插入一铁棒,已知铁棒在油桶外的部分为0.5m,问这根铁棒有多长?【答案】1.C 2.76 3.44.解答:设伸入油桶中的长度为xm.则最长时:.∴最长是2.5+0.5=3(m).最短时:x=1.5.∴最短是1.5+0.5=2(m).答:这根铁棒的长应在2~3m之间.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应用勾股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当中,长度计算是一个基本问题,而长度计算中应用最多、最基本的就是解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已知两边求第三边,我们要掌握好这一有力工具.【课后作业】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教学反思】。
18.1.3勾股定理的应用的导学案(无答-案)-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課題:18.1.3畢氏定理的應用的導學案(二)
課型:新授課主備人:劉潔
【學習目標】:1、在探索的基礎上掌握畢氏定理。
2、已知兩邊,運用畢氏定理列式求第三邊。
應用畢氏定理解決實際問題.
3、學會簡單的合情推理與數學說理,能寫出簡單的推理格式。
【重、難點】:
重點: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兩邊,可以求第三邊
難點:通過斜邊的平方等於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的等量關系列方程求直角三角形的邊長。
【知識鏈結】: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邊的長。
【合作探究】:
活動一:
如果一個直角三角形的兩條邊長分別是5釐米和12釐米,那麼這個三角形的周長是多少釐米?
活動二:
1、在△ABC中,AB=15CM,AC=13cm.高AD=12CM.求BC的長。
2、已知△ABC中,AB=10,BC=9,AC=17,求BC邊上的高.
【達標測試】:
1、在一直角三角形中三邊為a=3,b=4,則c
=。
2、直角三角形一直角邊長為6㎝,斜邊為10㎝,則這個
三角形的面積為_______,斜邊上的高為_________ 。
3、若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兩邊長為10cm,第三邊長為16 cm,那麼第三邊上的高為( )
A、12 cm
B、10 cm
C、8 cm
D、6 cm
4、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為2,則它的直角邊的長為,斜邊上的高的長為
5、如圖,在⊿ABC中,∠ACB=900,AB=5cm,BC=3cmCD⊥AB與D。
求:(1)AC的長;(2)⊿ABC的面積;(3)CD的長。
6、如圖,盒內長,寬,高分別是30米,24米和18米,盒內可放的棍子最長是多少米?。
八年级数学下册 18.1《勾股定理》导学案2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18.1《勾股定理》导学案2(新版)沪科版18、1《勾股定理》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学习目标1、继续掌握勾股定理;2、在掌握勾股定理的基础上,会应用勾股定理求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3、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身边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学习重难点重点:会应用勾股定理求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难点:会应用勾股定理求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学法指导学会构造直角三角形,用勾股定理列等式解决有关问题,弄清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很关键、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习,温故知新1、用文字叙述勾股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述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用a,b表示,斜边用c表示,那么勾股定理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于直角三角形,如果知道其中两边如何变式求第三边长?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用a,b表示,斜边用c表示、(1)已知a,b,求c 、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b,c,求a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已知a,c,求b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探究,交流学习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例1:现有一楼房发生火灾,消防队员决定用消防车上的云梯救人,如图,已知云梯最多只能伸长到10m,消防车高3m,求人时云梯伸至最长,在完成从9m高处救人后,还要从12m高处救人,这时消防车要从原处再向着火的楼房靠近多少米?(精确到0、1m)解:如图,设A是云梯的下端点,AB是伸长后的云梯,B是第一次救人地点,D是第二次救人地点,过点A的水平距离与楼房ED的交点为O,则OB=6m,OD=9m,由勾股定理,得:AO2=AB2-OB2=102-62=64,∴AO==8,设AC=x,则OC=8-x,由勾股定理,得:OC2+OD2=CD2即:(8-x)2+92=102经检验,x≈-3、6不合题意,舍去,答:这时消防车要从原处再向自火的楼房靠近约12、4米、例2:已知,如图,在RtABC中,两直角边AC=5,BC=12、求斜边上的高CD的长、解:在RtABC中,AB2=AC2+BC2=169,∴AB==13,又∵ RtABC的面积:∴2、你通过以上两例题的学习你有何感悟?4、随堂练习1、如图,楼梯的高度为2m,楼梯坡面的长度为4m,要在楼梯的表面铺上地毯,那么地毯的长度至少需要多少米?(精确到0、1m)2、(1)如图,长2、5m的梯子斜靠着墙,梯子底端离墙底0、7m,问梯子顶端离地面多少米?(2)在题(1)中,若梯子的顶端下滑0、4m,那么梯子的底端沿地面向外滑动多少米?3、如图是某沿江地区交通平面图,为了加快经济发展,该地区拟修建一条连接M,O,Q三城市的沿江高速,已知沿江高速的建设成本是5000万元/km,该沿江高速的造价预计是多少?4、小明妈妈买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小明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只有58厘米长和46厘米宽,他觉得一定是售货员搞错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小结与反思1、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与同伴交流;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经验?谈谈你的感悟、课课练1、木工师傅要做一个长方形桌面,做好后量得长为80cm,宽为60cm,对角线长为100cm,则这个桌面_____________(填“合格”或“不合格”)、2、在△ABC中,AB=15,AC=20,BC边上高AD=12,则BC 的长为____________、3、小红从家到学校去,先向正南方向走了150m,接着向正东方向走了200m,则小红家离学校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__cm、4、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到一个男孩子正上方4000米处,过了10秒,飞机距离这个男孩子头顶5000米,则飞机每小时飞行__________米、5、如图,在离水面高度为5m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开始绳子与水面的夹角为30,此人以每秒0、5的速度收绳,8秒后船向岸边移动了多少米导学案(2)参考答案随堂练习1、解:给三角形梯形的三个角分别标上A、B、C,则地毯的长度等于AB+BC的长度、BC2=AC2-AB2=42-22=12∴BC=2地毯的长度为:AB+BC=2+2≈5、5(m)答:地毯的长度至少需要5、5米、2、解:(1)如图1,设AB=3m,BC=0、6m,在Rt△ABC中,∠ACB=90AC2+BC2=AB2∴即梯子顶端离地面2、4米、(2)如图2,由题意,知:AD=0、4m,则DC=2、4-0、4=2m,在Rt△DCE中,∠DCE=90∴EC2+DC2=DE2∴3、解:由勾股定理知,MO2=MN2+NO2=302+402=502,∴MO =50km,∵OQ2=OP2+PQ2,∴OQ==130km,∴MO+OQ=50+130=180km,1805000 = (万元)答:该沿江高速公路的造价预计是万元、4、解:∵462+582≈742 ,∴售货员没有搞错、课课练1、合格;2、7或25;3、250cm;4、1080米;5、解:在Rt△ABC中,∠C=30,AC=5m,∴BC=10m,∴AB =5m,收绳8秒后,绳子BC缩短了4m,只有6m,这时船到河岸的距离为=m,。
八年级数学下册181《勾股定理》导学案1(新版)沪科版
18.1《勾股定理》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2.探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关系,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3.掌握勾股定理并会用它解决身边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学习重难点重点:探索和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难点:通过面积计算探索勾股定理.学法指导通过勾股定理的探究和验证,学会用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习,温故知新1.查找相关资料或上网查找有关勾股定理的由来.(1)勾股定理是一个基本的几何定理,它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国内外都有很多科学家、知名人士对此都有过研究,至今已有500多种证明方法。
(2)国内:公元十一世纪周朝数学家就提出“勾三股四弦五”,在《周髀算经》中有所记载。
公元3世纪三国时代的赵爽对《周髀算经》内的勾股定理作出了详细注释,创制了一幅“勾股圆方图”,把勾股定理叙述成:勾股各自乘,并之为弦实,开方除之即弦。
(3)国外:公元前六世纪,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证明了勾股定理,因而西方人都习惯地称这个定理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公元前4世纪,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在巨著《几何原本》(第Ⅰ卷,命题47)中给出一个很好的证明。
1876年4月1日,加菲乐德在《新英格兰教育日志》上发表了他对勾股定理的一个证法。
2.写出勾股定理的内容.二、课内探究,交流学习1.探究1:在行距、列距都是1的方格网中,任意作出几个以格点为顶点的直角三角形,分别以三角形的各边为正方形的一边,向形外作正方形,如图,并以S1,S2与S3分别表示几个正方形的面积.观察图(1),并填写:S1=________个单位面积;S2=_________个单位面积;S3=_________个单位面积.观察图(2),并填写:S1=________个单位面积;S2=_________个单位面积;S3=_________个单位面积.图(1),(2)中三个正方形面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用它们的边长表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通过以上探究,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用文字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1,用字母表述:在△ABC中,∠C=90°,设BC=a,AC=b,AB=c,则△ABC的三边a,b,c三边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填: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________,较长的直角边称为_________,斜边称为__________,因此,我们称上述定理为__________________.国外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_定理.2.动手拼一拼:请同学们用纸剪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然后动手拼成如下图形:3.探究2:我们怎样用面积计算的方法来证明勾股定理呢?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AB=c,BC=a,AC=b,求证:a2+b2=c2.4.随堂练习1.求下列图中字母所表示的正方形的面积.2.在△ABC中,∠C=90°,AB=c,BC=a,AC=b,(1)a=6,b=8,求c;(2)a=8,c=17,求b.3.在△ABC中,AB=10,AC=17,BC边上的高线,AD=8,求线段BC的长.小结与反思1.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与同伴交流;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经验?谈谈你的感悟.课课练1.已知正方形原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为()A.2aB.2aC.2a D.3a2.在Rt△ABC中,∠C=90°,AC=8,△ABC的面积为24,则斜边AB的长为()A.6B.8C.10D.123.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为()A.5B.7C.5D.5或74.如图,山坡AB的高BC=5m,水平距离AC=12m,若在山坡上每隔0.65m栽一棵树(两头各栽一棵),则从上到下共栽()A.19棵B.20棵C.21棵D.22棵5.在△ABC中,∠C=90°,AB=5,则AC2+BC2=________.6.如图,在△ABC中,CA=CB,AD⊥BC,BE⊥AC,AB=5,AD=4,则AE=_________.7.如图,在长方形ABCD是AB=6,BC=8,将长方形ABCD沿CE折叠后,使点D恰好落在对角线AC上的点F处,求EF的长.导学案(1)参考答案随堂练习1.A =625,B =144.2.解:(1)∵在Rt △ABC 中,∠C =90°,∴a 2+b 2=c 2,∴c =22a b +=2268+=10;∴b =22c a -=22178-=15.3.解:本题分两种情况讨论:(1)如图1,当AD 在△ABC 内时, 在Rt △ABD 中,BD 2+AD 2=AB 2∴226BD AB AD =-=在Rt △ADC 中,DC 2+AD 2=AC 2∴2215DC AC AD =-=,∴BC =BD +DC =6+15=21;(2)如图2,当AD 在△ABC 内时, 由(1)知:BD =6,DC =15,∴BC =BD -DC =15-6=9,综合上述,BC 的长为9或21.课课练1.B ,2.C ,3.D ,4.C5.25,6.3,则AF=AC-CF=4,设EF=x,则ED=x,AE=8-x,在Rt△AFE中,AE2=AF2+EF2,即(8-x)2=42+x2,解得:x=3,即EF的长为3.。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1《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1《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是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8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学生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能够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并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但是,对于证明勾股定理的理解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勾股定理的内容和证明方法。
2.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勾股定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和应用。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括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和应用案例。
2.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板书:勾股定理的公式和关键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和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包括几何画图法和代数法。
同时,通过PPT展示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证明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PPT上的练习题,独立完成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讲解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和应用。
【最新沪科版精选】沪科初中数学八下《18.1勾股定理》word教案 (2).doc
《18.1勾股定理》教学内容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掌握勾股定理,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相关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掌握勾股定理并会用它解决身边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过程与方法:在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猜想、探索勾股定理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并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情况,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学习的热情.教学分析重点:探索和验证勾股定理过程.难点:通过面积计算探索勾股定理.关键:关注性质的推导,主动探索,在实践中获得结论,并能正确地用语言表述性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采用探究发现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计算面积为学生设计一个数学实验的平台,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多媒体演示勾股树图片,激发学生求知欲,成功导入本节课题.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活动一:动脑想一想小明用一边长为cm1的正方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你知道折痕有多长吗?①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想的?请说出你的想法.②若把折叠后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放在如图所示的格点图中(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cm1),你能知道斜边的长吗?③观察图形,并填空:(1)正方形P的面积为2cm,正方形Q的面积为2cm,正方形R的面积为2cm. (2)你能发现图中正方形P、Q、R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正方形Q 的面积为 2cm , 正方形R 的面积为 2cm .(3)正方形P 、Q 、R 的面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4)你会用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P 、Q 、R 的面积吗?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吗?与你的同伴进行交流.让学生自己总结,并用符号语言、文字语言表达勾股定理的内容.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c 、b ,斜边为c ,那么一定有a 2+b2=c 2,这种关系我们称为勾股定理.(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称为股,斜边称为弦)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3.验证定理,拓展提高请你利用手中的直角三角形纸片,通过拼图来验证刚才大家的发现.拼一拼:给出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拼一拼,摆一摆,看看能否得到一个以C 为一边的正方形?(介绍赵爽弦图和2002ICM 标志) 4.运用新知,体验成功例1. Rt△AB C 中,C =90°,AB=C ,AC=b ,BC=a (1)已知AC=6,BC =8,求AB. (2)已知c =15, b =9,求a .(示范格式,提醒学生注意边的位置,关键“直角所对的边是斜边”) 5.生活中的数学——你知道吗?小红家新买了一台29英寸(74cm )的电视机,小红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只有58cm 长和46cm 宽,他认为营业员搞错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你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吗? 6.课堂小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知识,主要是让学生回忆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教师最后再作补充.(1数学家大会所用标志.2勾股定理是宇宙语言.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解决“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的问题) 7.作业布置: P55,2、3CBA cb a。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学案18.1勾股定理导学案
ACBcab第18章 勾股定理 18.1勾股定理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掌握勾股定理,并能运用它解简单的计算题和实际问题。
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多种拼图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和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知识点1:勾股定理 一、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第64页----66页,并完成下列填空:(1)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特殊关系: 。
(2)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三边有什么关系: 。
(3)命题1:题设 ;结论 。
(4)了解命题1的古代证法:(5)勾股定理: 。
(6) 被选为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
2、勾股定理的运用--------求边(1)在Rt △ABC 中,90=∠C ,已知a ,b ,求c= 。
(2)在Rt △ABC 中, 90=∠C ,已知a ,c ,求b= 。
(3)在Rt △ABC 中, 90=∠C ,已知b ,c ,求a= 。
3、在Rt △ABC 中,90=∠C (1)已知a=b=5,求c ; (2)已知a=1,c=2,求b ; (3)已知c=17,b=8,求a ; (4)已知a :b=1:2,c=5,求a ; (5)已知b=15, 30=∠A ,求a ,c 。
A BDCCOAB DBCABA二、教材解读探究1: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所示,一块长3m ,宽2.2m 的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为什么?探究2:如图,一个3m 长的梯子AB ,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 上,这时AO 的距离为2.5m ,如果梯子的顶端A 沿墙下海0.5m ,那么梯子底端B 也外移0.5m 吗? 分析:OB OD BD -=,求BD ,可以先求OB ,OD 。
在Rt △ABC 中, =2OB , =OB 。
Rt △COD 中,=2OD , =OD , =BD , 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0.5m ,梯子底端外移 。
八年级数学下册(沪科版)《勾股定理》导学案
勾股定理【学习目标】1、经历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2、掌握勾股定理,会用勾股定理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问题.3、尝试用多种方法验证勾股定理,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知识准备】直角三角形、正方形及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 ,=□S ,=梯形S .【自学提示】一、自学教材第43页以及第44页例1内容,完成下列题目:1、图7-3①中四边形Ⅰ的形状是 ,它的面积1S 是 .2、图7-3①中四边形Ⅱ的形状是 ,它的面积2S 是 .3、图7-3②中四边形Ⅲ的形状是 ,它的面积3S 是 .4、面积1S 与2S 之和与面积3S 之间的关系是 .5、你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6、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 与b ,斜边为c ,那么 =+b a 2 ,也就是说,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 . 上述结论称为 ,在国外也称 .7、在Rt △ABC 中, ∠C=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1)若a =6,b=8,则c= ; .(2)若c=25,b=15,则a = ;(3)若a :b=3:4,c=15,则a = ,b= .8、在例1中运用勾股定理的前提是在 三角形中, 2AB .【问题积累】在学习中还存在哪些疑问?【共同释疑】(用多媒体出示)1、利用右图解释勾股定理.2、例2、【当堂测试】1、勾股定理用语言叙述为: .2、在Rt△ABC中,∠C=90°.①若a=16,b=12,则c.②若c=29,a=21,则b= .3、如图,点E在正方形ABCD内,满足∠AEB=90°,AE=6,BE=8,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76B、70C、60D、484、在Rt△ABC中,∠A=90°,若a=13cm,b=5cm,则第三边c的长度为多少?。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1勾股定理导学案
18.1勾股定理学习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2.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3.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4.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5.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学习重点:探索和验证勾股定理; 学习难点: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 一. 学前准备1. 画一个直角边为3cm 和4cm 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出AB 的长。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端连接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
”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2.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cm 和12cm 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出AB 的长。
3. 你是否发现222345+与的关系,22251213+与的关系,即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任意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二. 探究活动(一)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做一做】1、 分别以图中的直角三角形三边 为边向外作正方形,求这三个正 方形的面积?2、这三个面积之间是否存在什么样的 未知关系,如果存在,那么它们的关系 是是什么?操作一: 请大家将手中的四个全等的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为c 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的正方形,并找出图中的面积关系。
操作二:美国第20届总统加菲尔德于1876年利用两个全等直角三角形构造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图形,你能找出其中的面积关系吗?B C a bB 1ab1FA E(二) 师生探究·形成知识通过上面的探究,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长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用a 、b 表示,斜边用c 表示,那么勾股定理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1.在Rt △ABC 中,∠C =90°,AB =c ,BC =a ,AC =b . (1)a =6,b =8,求c ;(2)a =8,c =17,求b .2.在Rt △ABC 中,∠B =90°,a =3,b =4,求c .3.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的长为3和4,求第三边的长.三. 自我测试1.在△ABC 中,若∠C=90°,AB=6,BC=5,则AC 等于(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b,c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则222a b c +=B.若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则222a b c +=C.若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且∠C=90°,则222a b c += D .以上都不对3.在Rt △ABC 中,∠ACB=90°,CD ⊥AB ,垂足为D ,设BC=a,AC=b ,若AB=16,CD=6,则a-b=_______;4.如图,在△ABC 中,∠A=90°,DE 是边BC 的垂直平分线,求证:222AE BE AC =-BDC四. 数学日记。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18.1 勾股定理 (2)学案设计(无答案)
1、一个2.6米长的梯子AB,斜着靠在竖 直的墙AO上,这时AO的距离为2.4米.
①求梯子的底端B距墙角O多少米?
②如果 梯的顶端A沿墙下滑0.5米至C,那么梯子底端B也向外移动0.5米吗?
(提示:下滑的过程中什么量保持不变Βιβλιοθήκη 设下滑距离为x米)四、课后反思
.
.
18.1 勾股定理 (2)
限时练
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1、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3、培养思维意识,发展数学理念,体会勾股定理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勾股定理的简单计算。
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
1.(10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 a、b、c是△ABC的三边,则a2+b2=c2;
A:3 B:4 C:5 D:
4.(10分)斜边的边长为 ,一条直角边长为 的直角三角形的是.
5.(10分)在Rt△ABC中,斜边AB=4,则AB2+BC2+AC2=_____.
6.(10分)一长方形的一边长为 ,面积为 ,那么它的一条对角线长是.
7 .(10分)如图,要修建一个育苗棚,棚高h=3m,棚宽a=4m,棚的长为12m,现要在棚顶上覆盖塑料薄膜,试求需要多少平方米塑料薄膜?
B.若 a、b、c是Rt△ABC的三边,则a2+b2=c2;
C.若 a、b、c是Rt△ABC的三边, ,则a2+b2=c2;
D.若 a、b、c是Rt△ABC的三边, ,则a2+b2=c2.
2.(10分)Rt△ABC的三条边长分别是 、 、 ,则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
A. B. C. D.
3.(10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的坐标是(3,4),则OP的长为( )
八年级数学下册18勾股定理2学案沪科版
勾股定理(2)【学习目标】1.掌握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通过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感受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学习重点】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学习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应用.行为提示:点燃激情,引发学生思考本节课学什么.行为提示:认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自学互研”中的题目,并在练习中发现规律,从猜测到探索到理解知识.解题思路:勾股定理的应用题型多种多样,关键是要构建直角三角形,利用已知条件(有时要设x)求解.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旧知回顾:1.什么是勾股定理?答: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如图,在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草坪,有极少数人为了避开拐角走“捷径”,在草坪内走出了一条“路”,他们少走了多少路?解:由勾股定理AC2=AB2+BC2,∴AC=32+42=5,3+4-5=2,少走了2 m.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自主探究】范例1:一根旗杆从离地4.5 m的地方折断,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6 m处,则旗杆折断前高为( C) A.10.5 m B.7.5 m C.12 m D.8 m仿例1:(安顺中考)如图所示,有两棵树,一棵高10 m,另一棵高4 m,两树相距8 m,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则小鸟至少飞行( B)A.8 m B.10 m C.12 m D.14 m(仿例1题图)(仿例2题图)仿例2:如图所示,一架梯子长25 m,斜靠在一面墙上,梯子底端B离墙7 m.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4 m,则梯子的底端在水平方向移动了8 m.范例2:如图所示,有一“工”字形的机器零件,它是轴对称图形,图中所有的角都是直角,各边数据如图(单位:cm),那么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D)A.8 cm B.8 2 cm C.16 cm D.16 2 cm仿例1:将一根25 cm长的细木棒放入长、宽、高分别为8 cm,6 cm,10 3 cm的长方体无盖盒子中,则细木棒露在盒外面的最短长度是5cm.学习笔记:归纳:关于展开图问题将长方体圆柱体进行展开,将爬行路线显示在一个平面内,运用勾股定理求解.行为提示:积极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和解法,大胆质疑,认真倾听,做每步运算都要有理有据,避免知识上的混淆及符号等错误.学习笔记:检测可当堂完成.仿例2:如图所示,将边长为8 cm的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D落在BC边的中点E处,点A落在点F 处,折痕为MN,则线段CN的长是( A)A.3 cm B.4 cm C.5 cm D.6 cm知识模块二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展开图问题范例3:(荆州中考)如图所示,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2 cm和 4 cm,高为 5 cm,若一只蚂蚁从P点开始,经过4个侧面爬行一圈到达Q点,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长为13cm.(范例3题图)(仿例1题图)(仿例2题图)仿例1:如图,圆柱形容器中,高为1.2 m,底面周长为1 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0.3 m的点B处有一蚊子,此时一只壁虎正好在容器外壁,离容器上沿0.3 m与蚊子相对的点A处,则壁虎捕捉蚊子的最短距离为1.3m.(容器厚度忽略不计)仿例2:如图,长方体的长为15,宽为10,高为20,点B离点C的距离为5,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爬到点B,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 B)A.521 B.25 C.105+5 D.35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新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知识模块二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展开图问题检测反馈达成目标【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案设计:18.1.1勾股定理(无答案)
18.1.1勾股定理(1)
18.1.1勾股定理(1)学案
学习目标:1.知道勾股定理的内容,体验定理的探索过程,会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 2.能利用勾股定理,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的长. 学习重点:探索和验证勾股定理 学习过程: 任务一:(1)观察下面两幅图,完成表格.
(2)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得到A 、B 、C 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由此猜想: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a 、b 、c 之间的关系是 (3)你能通过拼图,利用面积相等验证你的猜想吗?
提示:用课前准备的4个直角三角形你能拼出一个以斜边c 为边长的正方形,并求出
这个大正形的面积。
(注意:中空部分的面积也算)
一知识梳理: 二.知识运用:
1.在Rt △ABC ,∠C=90°(1)若a=b=5,则c=
(2)若a=1,c=2, 则b= (3)若c=17,b=8, 则a= .
2.(1)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的长为多少?
(2)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的长为多少?
3、已知: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是6cm.
⑴求等边△ABC 的高。
⑵求S △ABC
A 的面积
B 的面积
C 的面积 左图
右图
A B C C
B A
D C B A。
沪科版数学八下《勾股定理》word学案
18.1勾股定理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2、利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3、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自主探究一】(1)图中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边长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2)从而你能发现图中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如图每个小方格的面积均为1,请你计算出图1中正方形A、B、C的面积,图1A的面积B的面积C的面积图1A、B、C面积关系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自主探究二】对于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具有上述的数量关系呢?如下图,每个小方格的面积均为1,请你分别算出图2 、图3中正方形A、B、C的面积,看看能得到什么结论?猜想:如果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为a、b,斜边长为c,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探究三】以小组为单位,用你手中准备好的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进行拼图,看看能不能拼成一个正方形,你是怎么拼的?小组交流一下?大正方形的面积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堂检测】1、求图中直角三角形的未知边的长度。
(1)(2)2、如果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3,一直角边长为12,则另一直角边长为()3、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则斜边长为()4、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为()5受台风影响,马路边一棵大树在离地面6m处折断,大树顶端落在离大树根底部8m处,则大树折断之前高()m。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1勾股定理》教学设计2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1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是八年级下册《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一种固定关系。
本节课通过探究勾股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但对勾股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探究勾股定理的发现,并通过推理和证明,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理解勾股定理的含义。
2.学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勾股定理的应用。
2.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探究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勾股定理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动画、视频等。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三角形模型,方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例题:挑选一些典型的勾股定理应用题,供学生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勾股定理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勾股定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来历。
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证明勾股定理。
每组选取一个证明方法,进行汇报。
教师点评,讲解证明过程。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勾股定理的应用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勾股定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出示一些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勾股定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1勾股定理(2)课程教学设计
第 18 章勾股定理( 2)教课方案时间地址主备人课题18.1 勾股定理( 2)课时第2课时科任教师知识与技术:掌握勾股定理并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
数学思虑:经过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质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及解决问题教课的能力。
目标问题解决:经过小组合作,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质问题,体验与别人合作沟通解决问题的过程。
感情态度:培育学生的数学思想以及合情推理意识,感悟勾股定理的应用价值。
重难要点: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
点难点:灵巧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一、导入新课、揭露目标( 2 分钟左右)1、复习勾股定理的内容2、揭露目标:⑴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数目关系⑵会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⑶培育学生的数学思想以及合情推理意识,感悟勾股定理的应用价值。
二、出示自学纲要( 8 分钟左右)阅读课本第 52~ 53 页,解决以下问题:(1)自学课本例 1 并依据课本的剖析写出解体过程。
教(2)自学例 2、(3) 经过对例 2的学习 , 你以为如何求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高才简单?学三、合作研究,解决疑难( 13 分钟左右)D 1、例 1、现有一楼房发生火灾,消防队员决定用消防B过车上的云梯救人,如图已知云梯最多只好伸长到10m,A 消防车高 3m。
救人时云梯伸至最长,在达成从9m 高OC程处救人后,还要从 12m 高处救人,这时消防车要从原E 来处再向着火的楼房凑近多少米?例2、一个长 10 米的梯子 , 斜靠在一面墙上 , 梯子的底端离墙角 2 米.(1)求梯子的顶端距地面多高 ?(2)假如梯子的底端在水平方向上向外滑动 2 米,那么梯子的顶端沿墙向下滑动多少米 ? 议论增补记录小组自学6分钟 , 而后议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例 3、已知 : 如图 , 在 Rt△ ABC中 , 两直角边 AC=5,BC=12.AD 求斜边上的高CD的长。
C B3、例 2 师生共同剖析解题思路,由学生独立写出解题过程。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1 第1课时 勾股定理(导学案)
第18章 勾股定理18.1 勾股定理第1课时 勾股定理【学习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学习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学习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学习过程一、自学导航(课前预习) 1、直角△ABC 的主要性质是:∠C=90°(用几何语言表示)(1)两锐角之间的关系: (2)若D 为斜边中点,则斜边中线(3)若∠B=30°,则∠B 的对边和斜边:2、勾股定理证明: 方法一;如图,让学生剪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图形,利用面积证明。
S 正方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二;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b 2=c 2。
分析:左右两边的正方形边长相等,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左边S=______________右边S=_______________ 左边和右边面积相等,即 化简可得。
二、合作交流(小组互助)思考:(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一个单位面积)(2)你能发现图1-1中三个正方形A ,B ,C 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图1-2中的呢?A BD(1)观察图1-1。
A 的面积是__________个单位面积; B 的面积是__________个单位面积; C 的面积是__________个单位面积。
ba D Cb b b bc c c c a a a bb b ac c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可猜想: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展示提升(质疑点拨)1.在Rt △ABC 中,90C ∠=︒ ,(1)如果a=3,b=4,则c=________;(2)如果a=6,b=8,则c=________;(3)如果a=5,b=12,则c=________; (4) 如果a=15,b=20,则c=________.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 、b 、c 是△ABC 的三边,则222a b c +=B.若a 、b 、c 是Rt △ABC 的三边,则222a b c +=C.若a 、b 、c 是Rt △ABC 的三边,90A ∠=︒, 则222a b c +=D.若a 、b 、c 是Rt △ABC 的三边,90C ∠=︒ ,则222a b c +=3、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斜边长为25B .三角形周长为25C .斜边长为5D .三角形面积为204、如图,三个正方形中的两个的面积S1=25,S2=144,则另一个的面积S3为________.5、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 和12cm,则第三边的长为 。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案18.1第2课时勾股定理的应用
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应用1.会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情境导入一个门框的宽为1.5m ,高为2m ,如图所示,一块长3m ,宽2.2m 的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为什么?二、合作探究探究点:勾股定理的应用【类型一】 勾股定理的直接应用如图,在离水面高度为5m 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开始时绳子BC 的长为13m ,此人以0.5m 每秒的速度收绳.问6秒后船向岸边移动了多少(假设绳子是直的,结果保留根号)?解析:开始时,AC =5m ,BC =13m ,即可求得AB 的值,6秒后根据BC ,AC 长度即可求得AB 的值,然后解答即可.解:在Rt △ABC 中,BC =13m ,AC =5m ,则AB =BC 2-AC 2=12m ,6秒后,B ′C =10m ,则AB ′=B ′C 2-AC 2=53m ,则船向岸边移动距离为(12-53)m.方法总结:本题直接考查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运用,求出6秒后AB 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二】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方位角问题如图所示,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从营地A 点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走了1003m 到达B 点,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走了100m 到达目的地C 点,求出A 、C 两点之间的距离.解析:根据所走的方向可判断出△ABC 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解. 解:∵AD ∥BE ,∴∠ABE =∠DAB =60°.∵∠CBF =30°,∴∠ABC =180°-∠ABE -∠CBF =180°-60°-30°=90°.在Rt △ABC 中,AB =1003m ,BC =100m ,∴AC =AB2+BC 2=(1003)2+1002=200(m),∴A 、C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0m.方法总结:先确定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各边长,用勾股定理可求出AC 的长. 【类型三】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最短距离问题如图,长方体的长BE =15cm ,宽AB =10cm ,高AD =20cm ,点M 在CH 上,且CM =5cm ,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 爬到点M ,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多少?解:分三种情况比较最短距离:如图①所示,AM =102+(20+5)2=529(cm);如图②所示,AM =202+(10+5)2=25(cm);如图③所示,AM =(20+10)2+52=537(cm).∵537cm>529cm >25cm ,∴第二种短些,此时最短距离为25cm.答: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25cm. 方法总结:因为长方体的展开图不止一种情况,故对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展开时,考虑要全面,不要有所遗漏.不过要留意展开时的多种情况,虽然看似很多,但由于长方体的对面是相同的,所以归纳起来只需讨论三种情况:前面和右面展开,前面和上面展开,左面和上面展开,从而进行比较取其最小值即可.【类型四】 勾股定理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如图,在树上距地面10m 的D 处有两只猴子,它们同时发现地面上C 处有一筐水果,一只猴子从D 处向上爬到树顶A处,然后利用拉在A 处的滑绳AC 滑到C 处,另一只猴子从D 处先滑到地面B ,再由B 跑到C ,已知两猴子所经过的路程都是15m ,求树高AB .解析:Rt △ABC 中,∠B =90°,则满足AB 2+BC 2=AC 2.设BC =a m ,AC =b m ,AD =x m ,根据两只猴子经过的路程一样可得10+a =x +b =15解方程组可以求x 的值,即可计算树高AB =10+x .解:Rt △ABC 中,∠B =90°,设BC =a m ,AC =b m ,AD =x m ,则10+a =x +b =15.∴a =5,b =15-x .又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10+x )2+a 2=b 2,∴(10+x )2+52=(15-x )2,解得x =2,即AD =2m ,∴AB =AD+DB =2+10=12(m).答:树高AB 为12m.方法总结:勾股定理表达式中有三个量,如果条件中只有一个已知量,通常需要巧设未知数,灵活地寻找题中的等量关系,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三、板书设计通过观察图形,探索图形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在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
2016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18.1 勾股定理的应用(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勾股定理18.1 勾股定理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应用学习目标:1.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能运用勾股定理在数轴上画出表示无理数的点,进一步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2.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学习重点:勾股定理的简单计算.学习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学习过程一、自学导航(课前预习)1、直角三角形性质有:如图,直角△ABC 的主要性质是:∠C=90°,(用几何语言表示)(1)两锐角之间的关系: ; (2)若∠B=30°,则∠B 的对边和斜边: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 等于斜边的 。
(4)三边之间的关系: 。
(5)已知在Rt △ABC 中,∠B=90°,a 、b 、c 是△ABC 的三边,则c= 。
(已知a 、b ,求c ) a= 。
(已知b 、c ,求a )b= 。
(已知a 、c ,求b ).2、(1)在Rt △ABC ,∠C=90°,a=3,b=4,则c= 。
(2)在Rt △ABC ,∠C=90°,a=6,c=8,则b= 。
(3)在Rt △ABC ,∠C=90°,b=12,c=13,则a= 。
合作交流(小组互助)例1: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所示. 若薄木板长3米,宽2.2米呢?例2、如图,一个3米长的梯子AB ,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 上,这时AO 的距离为2.5米.如果梯子的顶端A 沿墙下滑 0.5米,那么梯子底端B 也外移0.5米吗?(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分析:要求出梯子的底端B 是否也外移0.5米,实际就是求BD 的长,而BD =OD -OB A abc BC1m 2m A 实际问题 数学模型例3:用圆规与尺子在数轴上作出表示13的点,并补充完整作图方法。
步骤如下:1.在数轴上找到点A ,使OA = ;2.作直线l 垂直于OA ,在l 上取一点B ,使AB = ;3.以原点O 为圆心,以OB 为半径作弧,弧与数轴交于点C ,则点C 即为表示13 的点.分析:利用尺规作图和勾股定理画出数轴上的无理数点,进一步体会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的理论。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8.1 勾股定理2-沪科版
勾股定理的探索与证明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几种常见的勾股定理验证方法,进行分析和欣赏。
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感悟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2) 通过拼图活动,尝试验证勾股定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3)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比较、计算推理、动手操作等过程,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取得成功和克服困难的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增进他们数学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的重、难点重点:探索和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难点:(1)“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2) 通过拼图,探求验证勾股定理的新方法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新事物容易产生兴趣,动手实践能力也比较强,在班级上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勇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班风,估计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自主探索归纳勾股定理。
四、教学程序分析(一)导入新课介绍勾股世界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有个毕达哥拉斯学派,他们首先发现了勾股定理,因此在国外人们通常称勾股定理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为了纪念毕达哥拉斯学派,1955年希腊曾经发行了一枚纪念邮票。
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
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将一根直尺折成一个直角,如果勾等于三,股等于四,那么弦就等于五,即“勾三、股四、弦五”,它被记载于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
(二)讲解新课1、探索活动一:观察下图,并回答问题:。
(1)观察图1正方形A中含有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是个单位面积;正方形B中含有个小方格,即B的面积是个单位面积;正方形C中含有个小方格,即C的面积是个单位面积。
(2)在图2、图3中,正方形A、B、C中各含有多少个小方格?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你是如何得到上述结果的?与同伴交流。
(3)请将上述结果填入下表,你能发现正方形A,B,C,的面积关系吗?A的面积(单位面积)B的面积(单位面积)C的面积(单位面积)图1 9 9 182、探索活动二: (1)观察图3,图4 并填写下表:你是怎样得到上面结果的?与同伴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課 題:18.1.2畢氏定理的應用的導學案(一)
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劉潔
【學習目標】:1、會用畢氏定理進行簡單的計算。
2、畢氏定理的實際應用.
【重、難點】:重點:畢氏定理的簡單計算。
難點:畢氏定理的靈活運用。
【 知識鏈結】:
1、直角三角形性質有:如圖,直角△ABC 的主要性質是:∠C=90°,(用幾何語言表示)
(1)三邊之間的關係: 。
(2)已知在Rt △ABC 中,∠C=90°,a 、b 、c 是△ABC 的三邊,則
c= 。
a= 。
b= 。
2、在Rt △ABC ,∠C=90°
(1)已知a=b=5,求c 。
(2)已知b=15,∠A=30°,求a ,c
【合作探究】:
活動一:
1、一個門框的尺寸如圖所示.若薄木板長3米,寬2.2米 長方形薄木板能否從門框內通過?為什麼呢?
2、如圖,一個3米長的梯子AB ,斜靠在一豎直的牆AO 上,這時AO 的距離為2.5米.
B
C
1m
2m
A
實際問題
數學模型
如果梯子的頂端A沿牆下滑0.5米,那麼梯子底端B也外移0.5米嗎?(計算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活動二:
1、在一次颱風的襲擊中,小明家房前的一棵大樹在離地面6米處斷裂,樹的頂部落在離樹根底部8米處,求這棵樹折斷之前高度。
2、如圖,有一個小朋友拿著一根竹竿要通過一個長方形的門,如果把竹竿豎放就比門
高出1尺,斜放就恰好等於門的對角線長,已知門寬4尺,求竹竿長及閘高.
【達標測試】:
1、一個高1.5米、寬0.8米的長方形門框,需要在其相對的頂點間用一條木條加固,則需木條長為。
2、如圖,滑杆在機械槽內運動,∠ACB為直角,已知滑杆AB長100cm,頂端A在AC上運動,量得滑杆下端B距C點的距離為60cm,當端點B向右移動20cm時,滑杆頂端A下滑多長? A
E
C
3、有一個水池,水面是一個邊長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蘆葦,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這根蘆葦拉向水池一邊的中點,它的頂端恰好到達池邊的水面,請問這個水的深度與這根蘆葦的長度各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