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和位移差公式的应用学案粤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其应用

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其应用
9 2
t
t
例3 有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两段连续相等的时间
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 m和64 m,连续相等的时间为4 s,求物体
的初速度、末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例1 —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初速度为0.5 m/s,第9 s内
的位移比第5 s内的位移多4 m,则该质点的加速度、9 s末的速度
其他结论:① − = ( − ) 2 ;②逐差法: =
应用:①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②计算加速度a
(2)平均速度公式:ҧ = =
2
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 =
2
1
2


0 + = ,
02 +2
2
无论物体做匀加速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均有 >
vt
02 +2
2

2
t
t
推论二:位移差公式
1、文字表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
差为一恒定值。
v
2、推导证明(理解) :
vt
由v-t图可知:2 − 1 = 矩 = ∙
同理: 3 − 2 = 矩 , 4 − 3 = 矩 ……
综上可得:∆ = 2
B.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时间之比是1∶3∶5∶…∶n
C.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3∶5∶…
D.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2∶3∶…
对点自测3.(v0=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应用)如图所示,一
冰壶以速度v垂直边线进入四个矩形区域沿虚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且刚要离开第四个矩形区域边缘的E点时速度恰好为零,求冰壶依
v1∶v2∶v3∶…∶vn=1∶2∶3∶…∶n

专题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公式的应用

专题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公式的应用

专题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公式的应用课题任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中间时刻速度、位移中点速度1.平均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这段时间初、末速度矢量和的一半。

推导:设物体的初速度为v 0,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 ,t 时刻的速度为v 。

由x =v 0t +12at 2得,平均速度v =x t =v 0+12at ①由速度公式v =v 0+at 知, 当t ′=t 2时,v t 2 =v 0+a ·t2② 由①②得v =v t 2又v =v t 2+a ·t2联立以上各式解得v t 2 =v 0+v 2,所以v =v t 2=v 0+v2。

2.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 t 2 )与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 x 2)的比较在v ­t 图像中,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由图甲可知v x 2 >v t 2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由图乙可知v x 2 >v t 2 。

所以当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v x 2 >v t 2。

拓展:(1)内容: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 x 2 与初速度v 0、末速度v 的关系是v x 2=v 20+v22。

(2)证明:对前一半位移有v 2x 2 -v 20=2a x 2 ,对后一半位移有v 2-v 2x 2 =2a x 2 ,两式联立可得v x 2=v 20+v22。

例1 光滑斜面的长度为L ,一物体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滑至底端,经历的时间为t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L tB .物体在t 2时刻的瞬时速度是2LtC .物体运动到斜面中点时的瞬时速度是2LtD .物体从顶点运动到斜面中点所需的时间是2t2[变式训练1] 一个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 、b 两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是4v 和v ,所用时间为t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5vtB .物体经过a 、b 中点时的速率是17vC .物体在t2时刻的速率是2vD .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为2.5vt课题任务位移差公式Δx =aT 21.一个重要推论:Δx =aT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差是个恒量,即Δx =aT 2。

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教案 专题2.4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推论及应用

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教案 专题2.4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推论及应用

专题2.4专题拓展----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推论及应用【讲】一.讲素养目标1.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差公式的应用。

2.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时间和位移中点公式的应用。

3.熟练掌握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的应用。

二.讲考点与题型【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比较与选择1.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比较:一般形式特殊形式(v 0=0)不涉及的物理量速度公式v =v 0+at v =at x 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x =12at 2v位移、速度关系式v 2-v 20=2axv 2=2axt平均速度求位移公式x =v 0+v 2t x =v 2t a(1)分析运动过程: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和物体的运动过程,必要时要画出物体运动的过程示意图。

(2)明确题目条件:明确研究过程的已知量和待求量,搞清题目的条件,要注意各量单位的统一。

(3)规定正方向:一般取初速度v 0的方向为正方向,从而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的正负。

对于无法确定方向的未知量,可以先假设为正方向,待求解后,再根据正负确定所求物理量的方向。

(4)列出方程:根据物理量特点及求解需要选择适当的公式列方程。

(5)计算判断:计算结果并判断其是否符合题意和实际情况。

3.逆向思维法的应用:匀减速直线运动逆向可看成匀加速直线运动,特别是对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采用逆向思维法后,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变为v =at ,x =12at 2,计算更为简洁。

【例1】一滑雪运动员从85m 长的山坡上匀加速滑下,初速度是1.8m/s ,末速度是5.0m/s ,滑雪运动员通过这段斜坡需要多长时间?【答案】25s【解析】解法一:利用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求解由v =v 0+at 得5m/s =1.8m/s +at 由x =v 0t +12at 2得85m =1.8m/s×t +12×at 2联立解得a =0.128m/s 2,t =25s解法二:利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公式和速度公式求解由v 2-v 20=2ax 得a =v 2-v 202x =0.128m/s 2由v =v 0+at 得t =v -v 0a=25s 解法三:利用平均速度求位移的公式求解由x =v 0+v 2t 得t =2x v 0+v =2×851.8+5s =25s【素养提升】本题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物理观念与科学思维。

2019-2020年高中物理2.3.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物理2.3.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物理2.3.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1. 进一步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

2. 能较熟练地应用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求解有关问题。

3. 能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关系式,并会应用它进行计算。

4.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要推论。

5.能灵活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进行分析和计算。

学习重点: 1.2. 推论1:S2-S1=S3-S2=S4-S3=…=S n-S n-1=△S=aT23.推论2:学习难点: 推论1主要内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关系1.公式:2.推导:3.物理意义:【例一】发射枪弹时,枪弹在枪筒中的运动可以看做匀加速运动,如果枪弹的加速度大小是5×105m/s,枪筒长0.64米,枪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是多大?【例二】一光滑斜面坡长为l0m,有一小球以l0m/s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向上运动,刚好能到达最高点,试求:小球运动的加速度。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三公式的讨论1.三个方程中有两个是独立方程,其中任意两个公式可以推导出第三式。

2.三式中共有五个物理量,已知任意三个可解出另外两个,称作“知三解二”。

3.Vo、a在三式中都出现,而t、Vt、s两次出现。

4.已知的三个量中有Vo、a时,另外两个量可以各用一个公式解出,无需联立方程.5.已知的三个量中有Vo、a中的一个时,两个未知量中有一个可以用一个公式解出,另一个可以根据解出的量用一个公式解出。

6.已知的三个量中没有Vo、a时,可以任选两个公式联立求解Vo、a。

7.不能死套公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刹车问题)。

【例三】一个滑雪的人,从85 m长的山坡上匀变速滑下,初速度是1.8 m/s,末速度是5.0 m/s,他通过这段山坡需要多长时间?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推论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

①公式:S2-S1=S3-S2=S4-S3=…=S n-S n-1=△S=aT2②推广:S m-S n=(m-n)aT2③推导:2.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即:【例四】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一个4秒内的位移为24米,在第二个4 秒内的位移是60米,求:(1)此物体的加速度。

2019-2020学年教科版(2019)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学案:2.4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学案(有答案)

2019-2020学年教科版(2019)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学案:2.4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学案(有答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学习目标】1.知道位移速度公式,会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其它一些扩展公式3.牢牢把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灵活运用各种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与位移关系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教学难点:速度对速度与位移关系式的理解与应用。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的位移为x =________。

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可用平均速度求解物体的位移,即x =________。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与速度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关系式适用于匀加速和匀减速直线运动,且该公式为矢量式,在规定正方向后可用________表示x 和a 的方向。

3.描述一段匀变速直线运动共有5个物理量:初速度0v 、末速度v 、加速度A 、位移x 、时间t ,如果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都不涉及时间,利用______________求解,往往会使问题变得简单、方便。

4.如图1所示,一辆正以8 m 的速度沿直线行驶的汽车,突然以21 m s 的加速度加速行驶,则汽车行驶了18 m 时的速度为________m s 。

5.现在的航空母舰上都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1F A 5-”型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产生的加速度为24.5 m ,起飞速度为50 m s 。

若该飞机滑行100 m 时起飞,则弹射系统必须使飞机具有的初速度为( ) A .30 m s B .40 m sC.20 m s D.10 m6.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20 m的初速度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止。

已知加速度的大小为20.5 m,求汽车通过的路程。

二、课堂探究练概念规律练知识点一:利用2202v v ax-=求位移1.在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后,火车的最高时速可达250 km h,若某列车正以216 km h的速度匀速行驶,在列车头经路标A时,司机突然接到报告要求紧急刹车,因前方1000 m处有障碍物还没有清理完毕,若司机听到报告后立即以最大加速度22 ma=刹车,问该列车是否发生危险?知识点二:利用2202v v ax-=求速度2 2 m,则经过斜面中点时的速度是________m s。

衔接点13 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公式和位移差公式的应用遇问题(原卷版)2023年初升高物理无忧衔接

衔接点13 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公式和位移差公式的应用遇问题(原卷版)2023年初升高物理无忧衔接

衔接点13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公式和位移差公式的应用课程标准初中 初中无该知识点高中1.理解平均速度公式.并能用平均速度公式解决相关问题.2.会用v -t 图像求位移并判定变加速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3.理解位移差公式并能解决相关问题.4.会用逐差法求加速度.高中物理新知识、新模型知识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1.平均速度公式:v =2t v =v 0+v2(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该段时间初、末速度矢量和的一半.(2)若同时涉及位移与时间而不涉及加速度,选用中间时刻瞬时速度公式及平均速度公式2tv =x t 及v 0+v 2=v . 2.三个平均速度公式的比较 v =xt 适用于任何运动;v =v 0+v2及v =2t v 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点位置的瞬时速度公式 中点位置的瞬时速度公式:2x v =v 02+v 22. (1)推导:如图所示,前一段位移22x v -v 02=2a ·x 2,后一段位移v 2-22x v =2a ·x2,所以有22x v =12·(v 02+v 2),即有2x v =12(v 02+v 2).(2)适用条件:匀变速直线运动.(3)中点位置的速度与中间时刻的速度的比较:对于任意一段匀变速直线运动,无论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中点位置的瞬时速度大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22x t >v v .知识点三 位移差公式Δx =aT 21.内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差恒定,即Δx =aT 2.2.推导:如图,x 1=v 0T +12aT 2,x 2=v 1T +12aT 2,所以Δx =x 2-x 1=(v 1-v 0)T =aT 2.同理,x m -x n =(m -n )aT 2,其中m >n . 3.应用(1)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果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总成立,则a 为一恒量,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求加速度利用Δx =aT 2,可求得a =ΔxT 2.知识点三 逐差法求加速度 1.纸带上提供的数据为偶数段. (1)若已知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两段位移. 由x 2-x 1=aT 2,得a =x 2-x 1T2(2)若已知连续相等时间内的四段位移.可以简化成两大段AC 、CE 研究 x Ⅰ=x 1+x 2 x Ⅱ=x 3+x 4 t AC =t CE =2Ta =x Ⅱ-x Ⅰ(2T )2=(x 3+x 4)-(x 1+x 2)4T 2(3)若已知连续相等时间内的六段位移可以简化成两大段AD 、DG 研究x Ⅰ=x 1+x 2+x 3 x Ⅱ=x 4+x 5+x 6a =x Ⅱ-x Ⅰ(3T )2=(x 4+x 5+x 6)-(x 1+x 2+x 3)9T 2.2.纸带上提供的数据为奇数段若第一段位移较小,读数误差较大,可以舍去第一段;也可以先舍去中间的一段的数据,选取偶数段数据再利用上述方法求解,例如已知连续相等时间段的五段位移.x Ⅰ=x 1+x 2,x Ⅱ=x 4+x 5 a =x Ⅱ-x Ⅰ6T 2=(x 4+x 5)-(x 1+x 2)6T 2.初、高中物理衔接点 v -t 图像求位移 1.利用v -t 图像求位移v -t 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面积”在时间轴上方表示位移为正,“面积”在时间轴下方表示位移为负;通过的位移为时间轴上、下“面积”绝对值之差.通过的路程为时间轴上、下“面积”绝对值之和. 2.理解(1)初速度为v 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甲,其中v 0t 与矩形面积相等,12at 2与三角形面积相等,所以x =v 0t +12at 2.(2)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的v -t 图像如图乙,公式中的a 取负值.相当于从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中“减去”了一部分.3.v -t 图像与x -t 图像的比较内容种类v -t 图像 x -t 图像 图线斜率 表示加速度 表示速度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 表示位移无意义 两图线交点坐标表示速度相同,不一定相遇表示相遇相同点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1. 如图所示,如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为v 0,末速度为v ,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2t v ,试推导v -=v 0+v2=2t v .例题1. 某汽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了12 s 时,发现还有乘客没上来,于是汽车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下,汽车从开出到停止共用时20 s ,运动了50 m ,求汽车在上述运动中的最大速度的大小.例题2. 如图所示,假设“运-20”起飞前沿地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过程中连续经过两段均为120 m 的测试距离,用时分别为2 s 和1 s ,则“运-20”的加速度大小是( )A .35 m/s 2B .40 m/s 2C .45 m/s 2D .50 m/s 2例题3.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 s 静止释放一个相同的小球,释放后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释放几个小球后,对在斜面上滚动的小球拍下如图所示的照片,测得x AB =15 cm ,x BC =20 cm.求:(1)小球的加速度的大小;(2)拍摄时小球在B 点时的速度的大小; (3)拍摄时C 、D 间的距离x CD ; (4)A 点的上方滚动的小球还有几个.例题 4.某实验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打点计时器应接电源(填“直流”或“交流”).该实验小组选取了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图中O 、A 、B 、C 、D 是按打点先后顺序依次选取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10 s ,由图中的数据可知,打点计时器打下B 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 B = 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 m/s 2(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是我国航母战斗机在航母上的起飞过程.假设该战斗机起飞前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起飞速度v 所通过的位移为x ,则该战斗机起飞前的运动时间为( )A.2x vB.x vC.x 2vD.x 4v2.一物体从固定斜面上某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3 s 后到达斜面底端,并在水平地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经过9 s 停止,已知物体经过斜面和水平地面交接处时速度大小不变,则物体在斜面上的位移与在水平地面上的位移之比是( ) A .1∶1 B .1∶2 C .1∶3 D .3∶13.2019年6月6日,中国科考船“科学”号对马里亚纳海沟南侧系列海山进行考查,船上搭载的“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完成了本航次第10次下潜作业,“发现”号下潜深度可达6 000 m 以上,如图所示.潜水器完成作业后上浮,上浮过程初期可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今测得潜水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8 m 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 s ,第二段用时2 s ,则其加速度大小是( )A.23 m/s 2 B.43 m/s 2 C.89m/s 2 D.169m/s 2 4.为了测定某轿车在平直路上启动阶段的加速度(轿车启动时的运动可近似看成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所示,如果拍摄时每隔2 s 曝光一次,轿车车身总长为4.5 m ,那么这辆轿车的加速度为( )A.1 m/s2B.2.25 m/s2C.3 m/s2D.4.25 m/s25.如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由图可知,该物体()A.0~2 s内和0~4 s内的位移不相等B.0~2 s内和0~4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不相等C.第1 s内和第4 s内的位移大小不相等D.第3 s内和第4 s内的加速度不相同6.如图,一质点从A点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依次经过B、C、D三点.已知AB段、CD段距离分别为5 m、13 m,质点经过AB段、BC段、CD段时间相等,均为1 s,则()A.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4 m/s2B.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C.质点在C点的速度大小为9 m/sD.质点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6 m/s7.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沿同一直线运动,甲的x-t图像和乙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2 s内甲做匀加速运动B.第2.5 s和第3.5 s时甲物体速度方向不同C.第2.5 s和第3.5 s时乙物体加速度方向不同D.0~6 s内甲、乙的位移都为0二、多选题8.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在前2 s 内的位移大小为4 mB .物体在前3 s 内通过的路程为5 mC .物体在前3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53 m/sD .物体在前3 s 内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9.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某一阶段的平均速度为v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该阶段的初速度为v 1,末速度为v 2,则v =v 1+v 22B .若该阶段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 1,后一半时间内平均速度为v 2,则v =v 1+v 22C .若该阶段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 ,则v =vD .若经过该阶段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 1,后一半位移内平均速度为v 2,则v =v 1+v 2210.如图所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B 、C 、D 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 =2 m ,BC =3 m ,且物体通过AB 、BC 、CD 所用的时间均为0.2 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加速度为20 m/s 2B .物体的加速度为25 m/s 2C .CD =4 m D .CD =5 m11.一个从A 点出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两段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AB =12 m 和BC =32 m ,已知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为2 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初速度为1 m/s B .物体的加速度为3 m/s 2 C .物体的初速度为3 m/s D .物体的加速度为5 m/s 2 三、填空题1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A、B、C、D、E是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各计数点与A计数点间的距离在图中已标出.则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为m/s,并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m/s2.13.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如图为接在周期为T=0.02 s交流电源上的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所示的是每打5个点所取的计数点,但第3个计数点没有画出.由图中的数据可求得:(1)该物体的加速度为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第3个计数点与第2个计数点的距离约为c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打第3个计数点时该物体的速度约为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解析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解析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目录题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的应用类型1 基本公式和速度位移关系式的应用类型2逆向思维法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题型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应用类型1平均速度公式类型2位移差公式类型3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比例式类型4第n秒内位移问题题型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类型1自由落体运动基本规律的应用类型2自由落体运动中的“两物体先后下落”问题类型3竖直上抛运动的基本规律类型4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相遇问题题型四多过程问题题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的应用【解题指导】1.v=v0+at、x=v0t+12at2、v2-v20=2ax原则上可解任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公式中v0、v、a、x都是矢量,应用时要规定正方向.2.对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常用逆向思维法.3.对于汽车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要注意汽车速度减为零后保持静止,而不发生后退(即做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一般需判断减速到零的时间.【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1.基本规律2 0(1)速度-时间关系:v=v0+at(2)位移-时间关系:x=v0t+12at2(3)速度-位移关系:v2-v=2ax----→初速度为零v0=0v=atx=12at2v2=2ax2.对于运动学公式的选用可参考下表所列方法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量(包括已知量、待求量和为解题设定的中间量)没有涉及的物理量 适宜选用的公式v0、v、a、t x【速度公式】v=v0+atv0、a、t、x v【位移公式】x=v0t+12at2 v0、v、a、x t【速度位移关系式】v2-v20=2axv0、v、t、x a【平均速度公式】x=v+v0 2t类型1 基本公式和速度位移关系式的应用1(2024·北京·高考真题)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制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2s停止,汽车的制动距离为()A.5mB.10mC.20mD.30m【答案】B【详解】速度公式汽车做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有x=v0+v2t=10m故选B。

第13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公式和位移差公式的应用(解析版)

第13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公式和位移差公式的应用(解析版)

第13讲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公式和位移差公式的应用如图1所示,如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为v 0,末速度为v ,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2t v ,试推导v -=v 0+v2=2t v .图1答案方法一解析法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对于这段时间t ,其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2t v =v 0+12at ,该段时间的末速度v =v 0+at ,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整理加工可得v =xt =v 0t +12at 2t =v 0+12at =2v 0+at 2=v 0+v 0+at 2=v 0+v 2=2t v ,即v =v 0+v 2=2t v .方法二图像法这段时间位移x =v 0+v2t 平均速度v =x t =v 0+v2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对应梯形中位线高,故2t v =v 0+v2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1.平均速度公式:v =2t v =v 0+v2(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该段时间初、末速度矢量和的一半.(2)若同时涉及位移与时间而不涉及加速度,选用平均速度公式及中间时刻瞬时速度公式2tv=x t ,v 0+v 2=x t .2.三个平均速度公式的比较v =x t适用于任何运动;v =v 0+v 2及v =2tv 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例题1.某汽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了12s 时,发现还有乘客没上来,于是汽车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下,共历时20s ,运动了50m ,求汽车在上述运动中的最大速度的大小.【答案】5m/s【解析】由于汽车在前、后两阶段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设最大速度为v m ,则x 1=v m2t 1①x 2=v m2t 2②由①+②得x 1+x 2=v m2(t 1+t 2)解得v m =2(x 1+x 2)t 1+t 2=5m/s.对点训练1.2019年6月6日,中国科考船“科学”号对马里亚纳海沟南侧系列海山进行调查,船上搭载的“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完成了本航次第10次下潜作业,“发现”号下潜深度可达6000m 以上,如图2所示.潜水器完成作业后上浮,上浮过程初期可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今测得潜水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8m 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s ,第二段用时2s ,则其加速度大小是()图2A.23m/s 2 B.43m/s 2C.89m/s 2 D.169m/s 2【答案】A【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可知:v 1=84m/s =2m/s ;v 2=82m/s =4m/s再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知:a =Δv Δt =4-23m/s 2=23m/s 2.故选A.例题2.(多选)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那么0~t 0和t 0~3t 0两段时间内()A .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B .位移大小之比为1∶2C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D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答案】BD【解析】加速度a =Δv Δt ,由题图知Δt 1=t 0,Δt 2=2t 0,则a 1a 2=21,A 项错误;位移大小之比等于v -t 图线与t 坐标轴所围图形的面积之比,即x 1x 2=12,B 项正确;平均速度v =v 0+v 2,v1v 2=1,C 项错误,D 项正确.对点训练2.一物体从固定斜面上某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3s 后到达斜面底端,并在水平地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经过9s 停止,已知物体经过斜面和水平地面交接处时速度大小不变,则物体在斜面上的位移与在水平地面上的位移之比是()A .1∶1B .1∶2C .1∶3D .3∶1【答案】C 【解析】设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v ,则物体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v 1=v2,在斜面上的位移x 1=v 1t 1=v2t 1在水平地面上的平均速度v 2=v2,在水平地面上的位移x 2=v 2t 2=v2t 2所以x 1∶x 2=t 1∶t 2=1∶3,故选C.一、位移差公式Δx =aT 21.内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差是个常量,即Δx =aT 2.2.推导:如图3,x 1=v 0T +12aT 2,x 2=v 0·2T +12a (2T )2-(v 0T +12aT 2)=v 0T +32aT 2,所以Δx =x 2-x 1=aT 2.图33.应用(1)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果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成立,则a 为一恒量,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求加速度利用Δx =aT 2,可求得a =ΔxT2.例题3.(多选)(2019·长春外国语学校月考)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 内的位移是2m ,第4s 内的位移是2.5m ,求:(1)第2s 内的位移大小;(2)第3s 末的速度大小;(3)质点的加速度大小.【答案】(1)1.5m (2)2.25m/s(3)0.5m/s 2【解析】(1)由x 3-x 2=x 4-x 3可知,第2s 内的位移大小x 2=1.5m ;(2)第3s 末的瞬时速度等于2~4s 内的平均速度,所以v 3=x 3+x 42T =2.25m/s ;(3)由Δx =aT 2,得a =x 4-x 3T 2=0.5m/s 2.对点训练3.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s 静止释放一个相同的小球,释放后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释放几个小球后,对在斜面上滚动的小球拍下如图4所示的照片(照片与实际大小相同),测得x AB =15cm ,x BC =20cm.求:图4(1)小球的加速度的大小;(2)拍摄时小球在B 点时的速度的大小;(3)拍摄时C 、D 间的距离x CD ;(4)A 点的上方滚动的小球还有几个.【答案】(1)5m/s 2(2)1.75m/s (3)0.25m (4)2个【解析】(1)由推论Δx =aT 2可知,小球加速度为a =Δx T 2=x BC -x AB T 2=(20-15)×10-20.12m/s 2=5m/s 2.(2)由题意知B 点对应AC 段的中间时刻,所以B 点的速度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即v B =x AC 2T =(20+15)×10-22×0.1m/s =1.75m/s.(3)由于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差恒定,所以x CD -x BC =x BC -x AB ,得x CD =2x BC -x AB =2×20×10-2m -15×10-2m =0.25m.(4)设A 点处小球的速度为v A ,由于v A =v B -aT =1.25m/s ,所以A 点处小球的运动时间为t A =v Aa =0.25s ,所以在A 点的上方滚动的小球还有2个.二、逐差法求加速度1.纸带上提供的数据为偶数段.(1)若已知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两段位移.由x 2-x 1=aT 2,得a =x 2-x 1T2(2)若已知连续相等时间内的四段位移.可以简化成两大段AC 、CE 研究x Ⅰ=x 1+x 2x Ⅱ=x 3+x 4t AC =t CE =2Ta =x Ⅱ-x Ⅰ(2T )2=(x 3+x 4)-(x 1+x 2)4T 2(3)若已知连续相等时间内的六段位移可以简化成两大段AD 、DG 研究x Ⅰ=x 1+x 2+x 3x Ⅱ=x 4+x 5+x 6a =x Ⅱ-x Ⅰ(3T )2=(x 4+x 5+x 6)-(x 1+x 2+x 3)9T 2.2.纸带上提供的数据为奇数段可以先舍去一个较小的数据,选取偶数段数据再利用上述方法求解.例题4.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5所示,A 、B 、C 、D 、E 是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各计数点与A 计数点间的距离在图中已标出.则在打B 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m/s ,并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2.图5【答案】0.260.4【解析】由纸带数据经计算可知小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知v B =xAC 2T =52.0×10-30.2m/s =0.26m/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Δx =aT 2,可知加速度a =x CE -x AC 4T 2=120.0-2×52.04×0.12×10-3m/s 2=0.4m/s 2.对点训练4.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6所示.其中斜面倾角θ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 ,纸带上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5所示,其中每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图6图7(1)部分实验步骤如下:A .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B .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C .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D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用步骤前的字母填写)(2)图7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________s.(3)打计数点5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的计算式为v 5=________.(4)为了充分利用纸带上的测量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 =________.【答案】(1)DCBA(2)0.1(3)x 4+x 52T(4)(x 4+x 5+x 6)-(x 1+x 2+x 3)9T 2【解析】(1)实验步骤:先固定打点计时器,再放置小车,然后接通电源,释放小车,最后关闭电源,取出纸带,所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DCBA.(2)每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02s ×5=0.1s.(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有v 5=x 4+x 52T.(4)根据逐差法计算加速度,有a =(x 4+x 5+x 6)-(x 1+x 2+x 3)9T 2.1.一辆汽车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行驶,在0~2t 时间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由0变为v .在2t ~3t 时间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由v 变为0,在这两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加速度的大小之比为2∶1B .位移的大小之比为2∶1C .平均速度的大小之比为1∶2D .平均速度的大小之比为2∶1【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作出汽车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得加速度的大小之比a 1∶a 2=v 2t ∶vt =1∶2,故A 错误;位移的大小之比x 1∶x 2=12v ·2t ∶12v t =2∶1,故B 正确;平均速度的大小之比v 1∶v 2=0+v 2∶v +02=1∶1,故C 、D 错误.2.如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由图可知,该物体()A .0~2s 内和0~4s 内的位移不相等B .0~2s 内和0~4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不相等C .第1s 内和第4s 内的位移大小不相等D .第3s 内和第4s 内的加速度不相同【答案】B【解析】0~2s 内物体的位移x 2=(1+2)×12m =1.5m ,则平均速度v 2=x 2t 2=0.75m/s.0~4s 内物体的位移x 4=1.5m =x 2,则平均速度v 4=x 4t 4=0.375m/s ,A 错,B 对.第1s 内和第4s 内位移大小均为0.5m ,C 错.第3s 内和第4s 内加速度均为-1m/s 2,D 错.3.(多选)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A .前10s 物体的加速度为0.5m/s 2,后5s 物体的加速度为-1m/s 2B .15s 末物体回到出发点C .前15s 内物体的位移为37.5mD .前10s 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5m/s 【答案】ACD【解析】在v -t 图像中,图线斜率表示加速度,故前10s 物体的加速度为a 1=v -v 0t 1=5-010m/s 2=0.5m/s 2,后5s 物体的加速度为a 2=0-55m/s 2=-1m/s 2,故A 正确;v -t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故物体在前15s 内的位移为x =12×15×5m =37.5m ;前10s内的平均速度v =x 1t 1=12×10×510m/s =2.5m/s ,故B 错误,C 、D 正确.4.(多选)如图所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B 、C 、D 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 =2m ,BC =3m ,且物体通过AB 、BC 、CD 所用的时间均为0.2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加速度为20m/s 2B .物体的加速度为25m/s 2C .CD =4m D .CD =5m 【答案】BC 【解析】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为常数,即Δx =aT 2,可得:a =BC -AB T 2=25m/s 2,故A 错误,B 正确;根据CD -BC =BC -AB ,可知CD =4m ,故C 正确,D 错误.5.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3s 内与第2s 内的位移之差是6m ,则可知()A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3m/s 2B .第2s 末的速度大小为12m/sC .第1s 内的位移大小为1mD .物体在前4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5m/s 【答案】B 【解析】根据Δx =aT 2可得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Δx T 2=612m/s 2=6m/s 2,A 错误;第2s 末的速度v 2=at 2=6×2m/s =12m/s ,B 正确;第1s 内的位移x 1=12at 12=12×6×12m =3m ,C 错误;物体在前4s 内的位移x 4=12at 42=12×6×42m =48m ,则物体在前4s 内的平均速度v =x 4t 4=484m/s =12m/s ,D 错误.6.(多选)如图,一质点从A 点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依次经过B 、C 、D 三点.已知AB 段、CD 段距离分别为5m 、13m ,质点经过AB 段、BC 段、CD 段时间相等,均为1s ,则()A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4m/s 2B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m/s 2C .质点在C 点的速度大小为11m/sD .质点在B 点的速度大小为6m/s 【答案】AC 【解析】AB 、BC 、CD 段时间相等,均为T =1s 由x 3-x 1=2aT 2得a =x 3-x 12T 2=13-52×12m/s 2=4m/s 2由x 2-x 1=x 3-x 2得BC 段长度x 2=9m B 点对应AC 段的中间时刻,v B =v AC =x 1+x 22T =5+92×1m/s =7m/s C 点对应BD 段的中间时刻,v C =vBD =x 2+x 32T =9+132×1m/s =11m/s ,故A 、C 正确.7.(1)电火花计时器使用________电源(选填“直流”或“交流”),工作电压为________V.(2)在某次用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测定已知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实验中,所获得的纸带如图所示.选好0点后,每5个间隔点取一个计数点(中间的4个点图中未画出),依次取得1、2、3、4点,测得的数据如图所示.则纸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2,“1”这一点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1)交流220(2)0.8000.461【解析】(1)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为220V ;(2)每5个间隔点取一个计数点,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1s ,由逐差法得:a =(x 4+x 3)-(x 2+x 1)4T 2=6.61+5.80-5.01-4.204×(0.1)2×10-2m/s 2=0.800m/s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1点时的速度大小:v 1=x 022T =(4.20+5.01)×10-20.2m/s ≈0.461m/s.8.如图所示为“测定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舍去开始比较密集的点,按时间顺序标注0、1、2、3、4、5共六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已在图中标出.已知交变电源的频率为50Hz.(1)图中纸带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2)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 ;(3)由图给数据可以计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________m/s 2(保留2位有效数字);(4)打下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v 2=________m/s(保留2位有效数字);(5)若继续取计数点6、7,则计数点6、7之间的距离应为________cm.【答案】(1)左(2)0.1(3)2.0(4)0.80(5)17.00【解析】(1)根据纸带数据可知纸带左端与小车相连.(2)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02s ×5=0.1s.(3)小车的加速度a =x 34-x 013T 2=11.00-5.003×0.12×10-2m/s 2=2.0m/s 2.(4)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再结合速度公式v =v 0+at ,可得v 2=x 01T +a ×32T =5.000.1×10-2m/s +2.0×32×0.1m/s =0.80m/s.(5)由题图和逐差法可知x 67-x 34=x 34-x 01,解得x 67=2x 34-x 01=(2×11.00-5.00)cm =17.00cm.9.在“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电源频率为50Hz,如图8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F、G为相邻的计数点,在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图8(1)根据纸带可知,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s,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v C=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m/s2.(后两空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若交流电的频率变为51Hz而未被发觉,则测得的小车的速度值与真实值比较将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已知打点周期T与交流电的频率关系为T=1f)【答案】(1)0.10.200.50(2)小【解析】(1)电源频率为50Hz,则相邻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由于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所以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利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可求得v C=x BD2T=(5.38-1.30)×10-22×0.1m/s≈0.20m/s;根据Δx=aT2可得加速度为:a=(x FG+x EF+x DE)-(x AB+x BC+x CD)9T2,代入数据可得:a=0.50m/s2.(2)当交流电的频率变为51Hz时,打点的时间间隔减小,所以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减小,而此时还是以50Hz对应的打点周期去计算,根据v=xt可知测得的小车的速度值与真实值比较将偏小.10.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小明同学在家自主开展实验探究.用手机拍摄物体自由下落的视频,得到分帧图片,利用图片中小球的位置来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9所示.图9(1)家中有乒乓球、小塑料球和小钢球,其中最适合用作实验中下落物体的是.(2)下列主要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写各步骤前的序号)①把刻度尺竖直固定在墙上②捏住小球,从刻度尺旁静止释放③手机固定在三角架上,调整好手机镜头的位置④打开手机摄像功能,开始摄像(3)停止摄像,从视频中截取三帧图片,图片中的小球和刻度如图10所示.已知所截取的图片相邻两帧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6s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由此测得重力加速度为________m/s 2.图10【答案】(1)小钢球(2)①③④②(3)9.6(9.5~9.7均可)【解析】(1)小钢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可忽略,可认为是自由落体运动.(2)安装好器材后,先打开手机摄像功能,再由静止释放小球.这类似于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故顺序是①③④②.(3)由题图读得球心的位置坐标x 1=2.50cm ,x 2=26.50cm ,x 3=77.20cm ,由(x 3-x 2)-(x 2-x 1)=gT 2,T =16s 解得g ≈9.6m/s 2.。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公式总结与应用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公式总结与应用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公式总结与应用一、基本公式:1. 速度—时间公式:v t=v0+at;2.位移—时间公式: x v0t1at222-v2 4. 位移—平均速度公式:X V0V3. 位移—速度公式:v t0 =2ax2t t二、推导公式:v0v t X1.平均速度公式:v.=2Tv0v t2.某段的中刻的瞬速度等于段内的平均速度:v t223.某段位移的中位置的瞬速度公式:v 02v t2v x2。

无匀加或匀减速都有。

24.匀速直运中,在任意两个相等的T 内的位移差是恒量,即X=X n+l–X n=aT 2= 恒量。

5.初速零的匀速直运中的比例关系(T 相等的隔, x 相等的位移隔):⑴、 T 末、 2T 末、 3T 末⋯⋯的瞬速度之比: v1:v2:v3:⋯⋯:v n=1 :2 :3 :⋯⋯:n;⑵、 T 内、 2T 内、 3T 内⋯⋯的位移之比: x1: x2:x3:⋯⋯:x n=1 :4:9 :⋯⋯:n 2;⑶、第一个 T 内、第二个 T 内、第三个 T 内⋯⋯的位移之比: xⅠ:xⅡ: xⅢ:⋯⋯:s n=1 :3 :5 :⋯⋯:(2n-1) ;⑷、前一个 x、前两个 x、前三个 x⋯⋯所用的之比: t 1:t 2:t 3:⋯⋯:t n =1 :⋯⋯:;⑸、第一个 x、第二个 x、第三个 x⋯⋯所用的之比 tⅠ、 t Ⅱ、t Ⅲ:⋯⋯:t N =1 :⋯⋯:。

三、追及相遇问题:Ⅰ、速度大者减速(如匀减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小者(如匀速运动):Ⅱ、速度小者加速(如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大者(如匀速运动):相遇问题的常见情况: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2、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的距离时即相遇。

第一章 专题强化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和位移差公式

第一章 专题强化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和位移差公式

[学习目标] 1.掌握三个平均速度公式及其适用条件,会应用平均速度公式求解相关问题. 2.会推导Δx =aT 2并会用它解决相关问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1.公式的推导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 0,末速度为v t ,中间时刻速度为2t v .由公式v t =v 0+at 知2t v =v 0+a t2①v t =v 0+at ② 联立解得2t v =v 0+v t2因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故v =v 0+v t2所以v =2t v =v 0+v t2.故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又等于这段时间内初速度和末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2.v =xt 、v =v 0+v t 2及v =2t v 的比较v =xt 适用于任何形式的运动;v =v 0+v t 2和v =2t v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例1 物体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1=2 m/s 2,加速一段时间t 1,然后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速度减为零,已知整个运动过程所用的时间t =20 s ,总位移为300 m ,则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为( )A .15 m/sB .30 m/sC .7.5 m/sD .无法求解答案 B解析 设最大速度为v m ,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v 1=12(0+v m )=12v m ,匀减速直线运动过程:v 2=12(v m +0)=12v m ,所以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v =v m 2=x t =15 m/s ,解得v m =2v =30 m/s.针对训练1 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0.5 s 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1.5 s 内的平均速度大2.45 m/s ,以质点初始时刻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质点的加速度为( ) A .2.45 m/s 2 B .-2.45 m/s 2 C .4.90 m/s 2 D .-4.90 m/s 2答案 D解析 设质点在第一个0.5 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1,即在t 1=0.25 s 时的速度为v 1;设在第一个1.5 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2,即在t 2=0.75 s 时速度为v 2.由题意得:v 1-v 2=2.45 m/s ,故a =v 2-v 1t 2-t 1=-2.450.75-0.25m/s 2=-4.90 m/s 2,D 正确. 二、位移差公式Δx =aT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差是一个常量,即Δx =x Ⅱ-x Ⅰ=aT 2.1.推导:时间T 内的位移x 1=v 0T +12aT 2①时间2T 内的位移x 2=v 0·2T +12a (2T )2②则第一个T 内的位移x Ⅰ=x 1,第二个T 内的位移x Ⅱ=x 2-x 1③ 由①②③得Δx =x Ⅱ-x Ⅰ=aT 2. 2.应用(1)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果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成立,则a 为一恒量,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求加速度利用Δx =aT 2,可求得a =Δx T2.例2(2019·广州市模拟)如图1所示,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从某一时刻开始,在第一个2 s内通过的位移x1=8 m,在第二个2 s 内通过的位移x2=20 m,求质点运动的初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图1答案 1 m/s 3 m/s 2 解析 由Δx =aT 2得加速度a =Δx T 2=20-822 m/s 2=3 m/s 2,在第一个2 s 内质点通过的位移x 1=v 0T +12aT 2,可求得其初速度v 0=1 m/s.针对训练2 (多选)(2019·长春外国语学校月考)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 s 内的位移是2 m ,第4 s 内的位移是2.5 m ,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2 s 内的位移是2.5 m B .第3 s 末的瞬时速度是2.25 m/s C .质点的加速度是0.125 m/s 2 D .质点的加速度是0.5 m/s 2 答案 BD 解析 由Δx =aT 2,得a =x 4-x 3T 2=2.5-212 m/s 2=0.5 m/s 2,x 3-x 2=x 4-x 3,所以第2 s 内的位移x 2=1.5 m ,A 、C 错误,D 正确;第3 s 末的瞬时速度v 3=x 3+x 42T=2.25 m/s ,B 正确.1.(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一物体从斜面上某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3 s后到达斜面底端,并在水平地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经9 s停止,已知物体经过斜面和水平地面交接处时速度大小不变,则物体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水平地面上的位移之比是()A.1∶1 B.1∶2 C.1∶3 D.3∶1答案 C解析设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v,则物体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v1=v,2在斜面上的位移x1=v1t1=v2t1,在水平地面上的平均速度v2=v2在水平地面上的位移x2=v2t2=v2t2所以x1∶x2=t1∶t2=1∶3,故选C.2.(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一质点从静止开始由A点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B点,然后从B 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C点时速度刚好为零.已知t AB=2t BC,那么在AB段和BC段() 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B.位移大小之比为1∶2C.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D.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答案 D解析设B点速度为v,t BC=t加速度a 1=v 2t ,a 2=vt故a 1∶a 2=1∶2,选项A 错误; v 1=0+v 2=v 2 v 2=v +02=v 2故v 1∶v 2=1∶1,选项C 错误,D 正确.x 1=v 1·2t ,x 2=v 2t ,故x 1∶x 2=2∶1,选项B 错误.3.(位移差公式的应用)(多选)如图2所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B 、C 、D 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 =2 m, BC =3 m ,且物体通过AB 、BC 、CD 所用的时间均为0.2 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 .物体的加速度为20 m/s 2B .物体的加速度为25 m/s 2C .CD =4 m D .CD =5 m 答案 BC解析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为常数,即Δx =aT 2可得: a =BC -AB T 2=10.04 m/s 2=25 m/s 2,故A 错误,B 正确;根据CD -BC =BC -AB ,可知CD =4 m ,故C 正确,D 错误.一、选择题(1~8为单选题,9~10为多选题)1.某战机起飞前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起飞速度v 所需时间为t ,则起飞前的运动距离为( ) A .v t B.v t2C .2v tD .不能确定答案 B解析 因为战机在起飞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x =v t =0+v 2t =v2t ,B 正确.2.一辆汽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之后,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立即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汽车从启动到停止一共经历了10 s ,前进了25 m ,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为( ) A .2.5 m/s B .5 m/s C .7.5 m/s D .10 m/s 答案 B解析 设汽车的最大速度为v m ,加速时间为t 1,减速时间为t 2,加速阶段的平均速度v 1=0+v m 2=v m2减速阶段的平均速度v 2=v m +02=v m 2x =v 1t 1+v 2t 2=v m 2(t 1+t 2)=12v m t ,解得v m =5 m/s. 3.一辆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 m/s ,经过4 s 速度为10 m/s ,在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的加速度为4 m/s 2B .汽车的加速度为3 m/s 2C .汽车的位移为24 mD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3 m/s 答案 C解析 汽车的加速度a =ΔvΔt =2 m/s 2,故A 、B 错误;平均速度v =v 0+v t 2=6 m/s ,故D 错误;位移x =v t =24 m ,故C 正确.4.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O 、A 、B 、C 四点,A 、B 间的距离为10 m ,B 、C 间的距离为14 m ,已知物体通过OA 段、AB 段、BC 段所用的时间相等.则O 与A 的距离为( ) A .8 m B .6 m C .4 m D .2 m 答案 B解析 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物体的位移之差Δx =aT 2,则x 3-x 2=x 2-x 1,所以x 1=2x 2-x 3=2×10 m -14 m =6 m ,选项B 正确.5.(2020·屯溪一中期中)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物体的v -t 图像如图1所示.若初速度的大小为v 0,末速度的大小为v 1,则在时间t 1内物体的平均速度( )图1A .等于12(v 0+v 1)B .小于12(v 0+v 1)C .大于12(v 0+v 1)D .条件不足,无法比较答案 C解析 v -t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显然位移大于图中梯形的面积,故在时间t 1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大于12(v 0+v 1),选项C 正确,A 、B 、D 错误.6.(2019·辛集中学月考)中国首架空客A380大型客机在最大重量的状态下起飞需要滑跑距离约为3 000 m ,着陆距离大约为2 000 m .设起飞滑跑和着陆时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起飞时速度是着陆速度的1.5倍,则起飞滑跑时间和着陆时间之比是( ) A .3∶2 B .1∶1 C .1∶2 D .2∶1答案 B解析 设着陆速度为v ,则起飞速度v 0=1.5v 起飞滑跑时间t 1=x 1v 02=2x 1v 0=6 0001.5v =4 000v着陆时间t 2=x 2v 2=2x 2v =4 000v故t 1∶t 2=1∶1.7.为了测定某轿车在平直路上启动阶段的加速度(轿车启动时的运动可近似看成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2所示,如果拍摄时每隔2 s 曝光一次,轿车车身总长为4.5 m ,那么这辆轿车的加速度为( )图2A .1 m/s 2B .2.25 m/s 2C .3 m/s 2D .4.25 m/s 2答案 B解析 轿车车身总长4.5 m ,则图中每一小格为1.5 m ,由此可算出两段距离分别为x 1=12 m和x 2=21 m ,又T =2 s ,则a =x 2-x 1T 2=21-1222m/s 2=2.25 m/s 2,故选B. 8.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 s 内和第2 s 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 m 和7 m .则刹车后6 s 内的位移是( )A .25 mB .24 mC .20 mD .36 m答案 A解析 根据Δx =aT 2解得a =-2 m/s 2,设汽车的初速度为v 0,第1 s 末的速度为v 1,则v 1=x 1+x 22T =8 m/s ,根据v 1=v 0+aT ,代入数据解得v 0=10 m/s ,故刹车时间为t =0-v 0a=5 s ,刹车后6 s 时速度为0,所以刹车后6 s 内的位移x =v 02t =25 m ,A 正确,B 、C 、D 错误.9.(2019·山西大学附中月考)一质点从A 点以v 0=3 m/s 的初速度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依次经过B 、C 两点.已知AB 段、BC 段距离分别为5 m 、9 m ,质点经过AB 段、BC 段时间相等均为1 s ,则( )A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4 m/s 2B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 2C .质点在C 点的速度大小为11 m/sD .质点在B 点的速度大小为6 m/s答案 AC解析 AB 段、BC 段时间相等,均为T =1 s由Δx =aT 2得a =x 2-x 1T 2=9-512 m/s 2=4 m/s 2 B 点为AC 的时间中点v B =v AC =x 1+x 22T =5+92×1m/s =7 m/s 则v C =v B +aT =(7+4×1) m/s =11 m/s故A 、C 正确.10.物体以初速度v 0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1 s 内通过的位移为x 1=3 m ,第2 s 内通过的位移为x 2=2 m ,又经过位移x 3物体的速度减小为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加速度a 的大小为1 m/s 2B .初速度v 0的大小为2.5 m/sC .位移x 3的大小为98m D .位移x 3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75 m/s答案 ACD解析 根据Δx =aT 2得,a =Δx T 2=-112 m/s 2=-1 m/s 2,A 项正确; 根据x 1=v 0t 1+12at 12,得v 0=3.5 m/s ,B 项错误; 第2 s 末的速度v 2=v 0+at 2=(3.5-1×2) m/s =1.5 m/s ,则物体速度减为零所用的时间为 t =0-v 2a=1.5 s. 所以从第2秒末到速度为零的时间内 v =v 22=0.75 m/s ,D 项正确;x 3=v t =98m ,C 项正确.故选A 、C 、D. 二、非选择题11.为了安全,汽车过桥的速度不能太大.一辆汽车由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了10 s 时间通过一座长120 m 的桥,过桥后的速度是14 m/s.请计算:(汽车的长度不计)(1)它刚开上桥头时的速度有多大?(2)桥头与出发点的距离有多远?答案 (1)10 m/s (2)125 m解析 (1)设汽车刚开上桥头时的速度为v 1则有x =v 1+v 22t v 1=2x t -v 2=(2×12010-14) m/s =10 m/s. (2)汽车的加速度a =v 2-v 1t =14-1010m/s 2=0.4 m/s 2 从出发点至桥头时间t ′=v 1a =100.4s =25 s 桥头与出发点间距离x ′=12at ′2=12×0.4×252 m =125 m. 12.升降机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 1匀加速上升2 s ,速度达到3 m/s ,接着匀速上升10 s ,最后再以加速度a 2匀减速上升3 s 才停下来.求:(1)匀加速上升的加速度大小a 1和匀减速上升的加速度大小 a 2;(2)上升的总高度H .答案 (1)1.5 m/s 2 1 m/s 2 (2)37.5 m解析 (1)由加速度公式a =Δv Δt 得a 1=v -0t 1=1.5 m/s 2,a 2=0-v t 3=-1 m/s 2,故加速上升的加速度大小为1.5 m/s 2,减速上升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 2.(2)匀加速上升的位移h 1=12v t 1=12×3×2 m =3 m , 匀速上升的位移h 2=v t 2=3×10 m =30 m ,匀减速上升的位移h 3=12v t 3=12×3×3 m =4.5 m. 上升的总高度为H =h 1+h 2+h 3=(3+30+4.5) m =37.5 m.。

2019-2020年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章 第6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含解

2019-2020年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章 第6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含解

2019-2020年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章 第6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含解析)1.在v -t 图像中图线与t 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v =v 0+v t2=v 。

4.匀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线是抛物线的一部分。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图1-6-1所示):物体的位移等于v -t 图线下面梯形的面积。

图1-6-1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由梯形面积x =(v 0+v t )t2,将速度公式v t =v 0+at 代入上式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

二、位移—时间图像1.定义:以时间t 为横坐标,以位移x 为纵坐标,描述位移随时间变化情况的图像。

2.静止物体的x -t 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3.匀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4.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看出,x 是t 的二次函数,故其x -t 图像是过原点的抛物线的一部分。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 1.平均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这段时间初、末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v -=v =v 0+v t 2。

2.逐差相等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是一个常量,即Δx =x Ⅱ-x Ⅰ=aT 2。

推导:时间T 内的位移x 1=v 0T +12aT 2①在时间2T 内的位移x 2=v 0(2T )+12a (2T )2②则x Ⅰ=x 1,x Ⅱ=x 2-x 1③ 由①②③得Δx =x Ⅱ-x Ⅰ=aT 2此推论可用于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用于求加速度。

1.自主思考——判一判(1)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和位移差公式的应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和位移差公式的应用

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止,运动的全部时间为 t,则汽车通过的
全部位移为( )
A.13vt
B.12vt
C.23vt
D.14vt
栏目 导引
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解析:选 B.汽车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由于图线与时间 轴所围“面积”等于位移的大小,故位移 s=12vt,B 对.
栏目 导引
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位移差公式Δ s=aT2 问题导引 一辆汽车以加速度 a 从 A 点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 时间 t 到达 B 点,再经过时间 t 到达 C 点,则 sBC-sAB 等于多少?
栏目 导引
[要点提示] at2 设汽车的初速度为 v0, 自计时起 t 时间内的位移
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sAB=v0t+12at2
习题课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和位移差公式的应用
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学习目标 1.掌握三个平均速度公式及其适用条件,会用平 均速度公式求解相关问题. 2.会推导Δ s=aT2 并会用它解决相关问题.
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问题导引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 v0,经过一段时间末速度 为 v.
有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两段连续相等的 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 24 m 和 64 m,连续相等的时间为 4 s, 求物体的初速度和加速度是多少.
栏目 导引
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解析] 由题意可画出物体的运动示意图:
法一:逐差法
由Δ s=aT2 可得 a=ΔT2s=64-4224 m/s2=2.5 m/s2 ①
(1)画出物体的 v-t 图像,求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 2.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些有用的推论

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  2.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些有用的推论

图2-4-1
解析 由于C点是AE时间上的中点,
C点的速度就等于AE段的平均速度,
vC=v-=xAC4+TxCE=xAC+x4CTD+xDE=0.145
6+0.111 5+0.137 4×0.1
3
m/s
=0.986 m/s.
又由于由 A 到 C,C 到 E 的时间相等,满足关系式
xCE-xAC=a(2T)2,可解得
a

xCE-xAC 4T2

xCD+xDE-xAC 4T2

0.111
5+0.137 3-0.145 4×0.12
6
m/s2 =
2.58 m/s2.
把脸一直向着阳光,这样就不会见到阴影。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举一反三) 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在经过岁月的磨砺之后,每个人都可能拥有一对闪闪发光的翅膀,在自己的岁月里化茧成蝶。 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它只是让人们的脚放上一段时间,以便让别一只脚能够再往上登。 应当在朋友正是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不可在事情已经无望之后再说闲话。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些有用的推论
基 本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 = v 0+at
式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x = v0 t + 2—1 a t 2 1.公式 x = v0 t + 2—1 a t 2 中的 x 、v0 、
a 均为矢量,应用时必须选取统一方向为正方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永远不要埋怨你已经发生的事情,要么就改变它,要么就安静的接受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型专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和位移差公式的应用[学习目标] 1.掌握三个平均速度公式及其适用条件,会应用平均速度公式求解相关问题.2.会推导Δs =aT 2并会用它解决相关问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 0,经过一段时间末速度为v t . (1)画出物体的v -t 图象,求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在图象中表示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2t v ,并求出2t v .(结果用v 0、v 表示)答案 (1)v -t 图象如图所示因为v -t 图象与t 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t 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可表示为s =v 0+v t2·t ①平均速度v =s t② 由①②两式得v =v 0+v t2.(2)由图可知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梯形中位线的长度,即:2t v =v 0+v t2.1.三个平均速度公式及适用条件 (1)v =s t,适用于所有运动. (2)v =v 0+v t2,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3)v =2t v ,即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的另一公式 根据v =s t得s =v t =v 0+v t2t说明:公式s =v 0+v t2t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不适用于非匀变速直线运动.例1 物体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1=2m/s 2,加速一段时间t 1,然后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速度减为零,已知整个运动过程所用时间t =20 s ,总位移为300m ,则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为( ) A .15m/s B .30m/s C .7.5m/s D .无法求解答案 B解析 设最大速度为v m ,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v =12(0+v m )=12v m ,匀减速直线运动过程:v =12(v m +0)=12v m ,所以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v m 2=s t =300m20s ,解得v m =30m/s.针对训练1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0.5s 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1.5s 内的平均速度大2.45m/s ,以质点初始时刻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质点的加速度为( ) A .2.45m/s 2B .-2.45m/s 2C .4.90m/s 2D .-4.90m/s 2答案 D解析 设质点在第一个0.5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1,即在t 1=0.25s 时的速度为v 1;设在第一个1.5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2,即在t 2=0.75s 时速度为v 2.由题意得:v 1-v 2=2.45m/s ,故a =v 2-v 1t 2-t 1=-2.450.75-0.25m/s 2=-4.90m/s 2,D 正确.二、位移差公式Δs =aT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从某时刻起T 时间内的位移为s 1,紧接着第二个T 时间内的位移为s 2.试证明:Δs =aT 2. 答案 见解析解析 证明:设物体的初速度为v 0 自计时起T 时间内的位移s 1=v 0T +12aT 2①在第2个T 时间内的位移s 2=v 0·2T +12a (2T )2-s 1=v 0T +32aT 2.②由①②两式得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为 Δs =s 2-s 1=v 0T +32aT 2-v 0T -12aT 2=aT 2,即Δs =aT 2.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定值,即Δs =s 2-s 1=aT 2. 2.应用(1)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果Δs =s 2-s 1=s 3-s 2=…=s n -s n -1=aT 2成立,则a 为一恒量,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求加速度利用Δs =aT 2,可求得a =Δs T2.例2 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前4s 内经过的位移为24m ,在第2个4s 内经过的位移是60m ,求这个物体的加速度和初速度各是多大? 答案 2.25m/s 21.5m/s解析 由公式Δs =aT 2得:a =Δs T 2=s 2-s 1T2=60-2442m/s 2=2.25m/s 2,这8s 中间时刻的速度 v =s 1+s 22T =60+242×4m/s =10.5m/s而v =v 0+at 得:v 0=1.5m/s.例3 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s 释放一个相同的小球,释放后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释放几个后,对在斜面上滚动的小球拍下如图1所示的照片,测得s AB =15cm ,s BC =20cm.试求:图1(1)小球的加速度的大小; (2)拍摄时小球B 的速度的大小; (3)拍摄时s CD 的大小.答案 (1)5m/s 2(2)1.75m/s (3)0.25m解析 小球释放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每相邻的两个小球的时间间隔相等,均为0.1s ,可以认为A 、B 、C 、D 各点是一个小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1)由推论Δs =aT 2可知,小球的加速度为 a =Δs T 2=s BC -s AB T 2=20×10-2-15×10-20.12m/s 2=5m/s 2. (2)由题意知B 点对应AC 段的中间时刻,可知B 点的速度等于AC 段上的平均速度,即v B =v AC =s AC 2T =20×10-2+15×10-22×0.1m/s =1.75m/s.(3)由于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恒定,所以s CD -s BC =s BC -s AB所以s CD =2s BC -s AB =2×20×10-2m -15×10-2m =0.25m.针对训练2 (多选)(2019·长春外国语学校月考)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 内的位移是2m ,第4s 内的位移是2.5m ,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2s 内的位移是2.5m B .第3s 末的瞬时速度是2.25m/s C .质点的加速度是0.125m/s 2 D .质点的加速度是0.5m/s 2答案 BD解析 由Δx =aT 2,得a =x 4-x 3T 2=2.5-212m/s 2=0.5m/s 2,x 3-x 2=x 4-x 3,所以第2s 内的位移x 2=1.5m ,A 、C 错误,D 正确;第3s 末的瞬时速度v 3=x 3+x 42T=2.25m/s ,B 正确.三、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比较 1.两个基本公式v t =v 0+at 和s =v 0t +12at 2上两个公式中包括五个物理量,原则上已知其中三个物理量可以求解另外两个物理量,可以解决所有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解题时要注意公式的矢量性,先根据规定好的正方向确定好所有矢量的正负值. 2.几个导出公式及特点(1)v t 2-v 02=2as 不涉及时间,若题目中已知量和未知量都不涉及时间,利用此式往往比较简单.(2)s =v t 普遍适用于各种运动,而v =v 0+v t2=2t v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两者相结合可以轻松地求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或者初、末速度.(3)s 2-s 1=aT 2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进一步的推论有s m -s n =(m -n )aT 2(其中T 为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s m 为第m 个时间间隔内的位移,s n 为第n 个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例4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途中先后经过相距27m 的A 、B 两点所用时间为2s ,汽车经过B 点时的速度为15m/s.求: (1)汽车经过A 点时的速度大小和加速度大小; (2)汽车从出发点到A 点经过的距离;(3)汽车经过B 点后再经过2s 到达C 点,则BC 间距离为多少? 答案 (1)12m/s 1.5m/s 2(2)48m (3)33m解析 (1)设汽车初始运动方向为正方向,过A 点时速度为v A , 则AB 段平均速度为v AB =v A +v B2故由s =v t =v AB t =v A +v B2t ,解得v A =12m/s.对AB 段:a =v B -v A t AB=1.5m/s 2. (2)对OA 段(O 为出发点,v 0=0):由v t 2-v 02=2as得s OA =v A 2-v 022a=48m.(3)汽车经过BC 段的时间等于经过AB 段的时间, 则s BC -s AB =aT 2,得s BC =s AB +aT 2=27m +1.5×22m =33m.1.(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小蒙骑自行车由静止沿直线运动,他在第1s 内、第2s 内、第3s 内、第4s 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1m 、2m 、3m 、4m ,则( ) A .他4s 末的瞬时速度为4m/s B .他第2s 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 C .他4s 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D .他1s 末的速度为1m/s 答案 C解析 小蒙骑自行车的速度是逐渐增大的,无法确定他的瞬时速度,只能求出平均速度,第2s 内平均速度为21m/s =2m/s ;4s 内的平均速度v =1+2+3+44m/s =2.5m/s.2.(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一质点从静止开始由A 点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B 点,然后从B 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C 点时速度刚好为零.已知t AB =2t BC ,那么在AB 段和BC 段( ) A .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 B .位移大小之比为1∶2 C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答案 D解析 设B 点速度为v ,t BC =t 加速度a 1=v 2t ,a 2=vt故a 1∶a 2=1∶2,选项A 错误;v 1=0+v 2=v 2;v 2=v +02=v 2故v 1∶v 2=1∶1,选项C 错误,D 正确;s 1=2v 1t ,s 2=v 2t ,故s 1∶s 2=2∶1,选项B 错误.3.(位移差公式的应用)(多选)如图2所示,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B 、C 、D 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 =2m, BC =3m ,且物体通过AB 、BC 、CD 所用的时间均为0.2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 .物体的加速度为20m/s 2B .物体的加速度为25m/s 2C .CD =4m D .CD =5m答案 BC解析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知,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为常数,即Δs =aT 2,可得:a =BC -AB T 2=10.04m/s 2=25 m/s 2,故A 错误,B 正确;根据CD -BC =BC -AB ,可知CD =4m ,故C 正确,D 错误.4.(位移差公式的应用)(多选)(2019·山西大学附中月考)一质点从A 点以v 0=3m/s 的初速度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依次经过B 、C 两点.已知AB 段、BC 段距离分别为5m 、9m ,质点经过AB 段、BC 段时间相等均为1s ,则( ) A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4m/s 2B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m/s 2C .质点在C 点的速度大小为11m/sD .质点在B 点的速度大小为6m/s 答案 AC解析 AB 段、BC 段时间相等,均为T =1s 由Δx =aT 2得a =x 2-x 1T 2=9-512m/s 2=4m/s 2B 点为AC 的时间中点 v B =v AC =x 1+x 22T =5+92×1m/s =7m/s 则v C =v B +aT =(7+4×1) m/s=11m/s 故A 、C 正确.一、选择题1.某战机起飞前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起飞速度v 所需时间为t ,则起飞前的运动距离为( )A .vt B.vt2C .2vt D .不能确定 答案 B解析 因为战机在起飞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s =v t =0+v 2t =v2t ,B 正确.2.一物体从斜面上某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3s 后到达斜面底端,并在水平地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经9s 后停止,已知物体经过斜面和水平地面交接处时速度大小不变,则物体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水平地面上的位移之比是( ) A .1∶1B.1∶2C.1∶3D.3∶1 答案 C解析 设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v , 则物体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v 1=v2,在斜面上的位移x 1=v 1t 1=v2t 1在水平地面上的平均速度v 2=v2,在水平地面上的位移x 2=v 2t 2=v2t 2所以x 1∶x 2=t 1∶t 2=1∶3,故选C.3.一辆汽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之后,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立即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汽车从启动到停止一共经历了10s ,前进了25m ,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为( ) A .2.5m/s B .5m/s C .7.5m/s D .10m/s答案 B解析 设汽车的最大速度为v m ,加速时间为t 1,减速时间为t 2,则加速阶段的平均速度v 1=0+v m 2=v m2减速阶段的平均速度v 2=v m +02=v m2汽车的总位移s =v 1t 1+v 2t 2=v m 2(t 1+t 2)=12v m t ,代入数据解得v m =5m/s.4.一辆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m/s ,经过4s 速度为10m/s ,在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的加速度为4m/s 2B .汽车的加速度为3m/s 2C .汽车的位移为24mD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3m/s 答案 C解析 汽车的加速度a =Δv Δt =2m/s 2,故A 、B 错误;平均速度v =v 0+v t 2=6m/s ,故D 错误;位移x =v ·t =24m ,故C 正确.5.(多选)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1所示,那么0~t 和t ~3t 两段时间内( )图1A .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B .位移大小之比为1∶2C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D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答案 BD解析 两段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v t ,a 2=v 2t ,a 1a 2=21,A 错.两段的位移s 1=12vt ,s 2=vt ,s 1s 2=12,B 对.两段的平均速度v 1=v 2=v2,C 错,D 对. 6.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O 、A 、B 、C 四点,A 、B 间的距离为10m ,B 、C 间的距离为14 m ,已知物体通过OA 段、AB 段、BC 段所用的时间相等.则O 与A 的距离为( ) A .8mB .6mC .4mD .2m 答案 B解析 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物体的位移之差Δs =aT 2,则s 3-s 2=s 2-s 1,所以s 1=2s 2-s 3=2×10m-14m =6m ,选项B 正确.7.(多选)如图2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 ,每块砖的厚度为d .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2A .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B .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 .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d T2 D .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7d2T答案 BCD解析 由题图可知相邻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2d 、3d 、4d 、5d ,所以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置“1”不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由位移差Δs =aT 2得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a =d T 2,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v =3d +4d 2T =7d2T. 8.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s 内和第2s 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m 和7m .则刹车后6s 内的位移是( ) A .25mB .24mC .20mD .36m 答案 A解析 根据Δs =aT 2解得a =-2m/s 2,设汽车的初速度为v 0,第1s 末的速度为v 1,则v 1=s 1+s 22T=8m/s ,根据v 1=v 0+aT ,代入数据解得v 0=10m/s ,故刹车时间为t =0-v 0a=5s ,所以刹车后6s 内的位移s =0-v 022a=25m ,A 正确,B 、C 、D 错误.9.为了测定某轿车在平直路上启动阶段的加速度(轿车启动时的运动可近似看成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3所示,如果拍摄时每隔2s 曝光一次,轿车车身总长为4.5m ,那么这辆轿车的加速度为( )图3A .1m/s 2B .2.25m/s 2C .3m/s 2D .4.25m/s 2答案 B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Δs =s 2-s 1=aT 2,读出s 1、s 2,代入即可计算.轿车车身总长4.5m ,则图中每一小格为1.5m ,由此可算出两段距离分别为s 1=12m 和s 2=21m ,又T =2s ,则a =s 2-s 1T 2=21-1222m/s 2=2.25m/s 2,故选B.10.物体以初速度v 0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1s 内通过的位移为s 1=3m ,第2s 内通过的位移为s 2=2m ,又经过位移s 3物体的速度减小为0,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加速度a 的大小为1m/s 2B .初速度v 0的大小为2.5m/sC .位移s 3的大小为1.125mD .位移s 3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75m/s答案 B解析 根据Δs =aT 2得, a =Δs T 2=-112m/s 2=-1m/s 2,A 项正确; 根据s 1=v 0t 1+12at 12,得v 0=3.5m/s ,B 项错误; 第2s 末的速度v 2=v 0+at 2=(3.5-1×2) m/s =1.5m/s ,则s 3=0-v 222a =-2.25-2m =1.125m ,位移s 3内的平均速度大小v =v 22=0.75m/s ,C 、D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1.(2019·唐山一中月考)公交车是新浦地区的学生上学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当汽车快到校门口时,司机往往关闭汽车发动机,让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滑行进站,已知滑行120m 时速度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再滑行8s 静止,求汽车关闭发动机时的速度和滑行的距离. 答案 见解析解析 设汽车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汽车进入站台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初速度为v 0,加速度大小为a ,t 2=8s ,则:at 2=v 02 前半段:t 1=v 0-v 02a =t 2=8s由s 1=v 0+v 022t 1=120m 得:v 0=20m/s滑行的距离s =v 02(t 1+t 2)=160m. 12.一些同学乘坐火车外出旅游,当火车在一段平直轨道上匀加速行驶时,一位同学提议说:“我们能否用身边的器材测出火车的加速度?”许多同学参与了测量工作,测量过程如下:他们一边看着窗外每隔100m 的路标,一边用手表记录时间,他们观测到从第一根路标运动到第二根路标的时间间隔为5s ,从第一根路标运动到第三根路标的时间间隔为9s ,请你根据他们的测量情况,求:(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1)火车的加速度大小;(2)他们到第三根路标时的速度大小. 答案 (1)1.11m/s 2 (2)27.22m/s解析 (1)设t 1=5s ,t 2=(9-5) s =4s ,根据2t v =v =s t,知他们在第一、二根路标中间时刻的速度12t v =20m/s ,在第二、三根路标中间时刻的速度22t v =25m/s ,两中间时刻的时间间隔为Δt =t 1+t 22=4.5s.所以a =Δv Δt =2122t t t v -v ≈1.11m/s 2. (2)设他们到第三根路标时的速度为v 3则v 3=22t v +a t 22=27.22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