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对后世的影响
宋明理学的发展及当代意义
2008 年第
7期
安徽文学
373
理 论 新 探
程朱理学盛极而衰, 开始走下坡路; 另一方面, 王学崛起, 发展 成为显学。 (三) 明清之际 各学派和思想家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把我国传统学术 推向高峰, 并作了总结, 为拉开近代的序幕做好了准备。 这一 时期学术领域出现的主要是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蒙昧主 义, 提倡经世致用的早期启蒙思潮。 宋明理学是一门严谨的思辨性很强的理论体系, 二程、 朱 熹等大师把孔子 《春秋》 《春秋公羊传》 经和 所首倡的微言大义 尤其是 “大一统” 尊王攘夷” 诛乱臣, “ , “ , 讨贼子” 内中国, “ , 外 夷狄” 贵王贱伯” , “ 等命题范畴, 与孟子的义利观、 仁政观, 董 仲舒的 “奉天法古” 君权神授” 王道三纲” “ 、 “ 、 等思想糅合在一 起, 并纳入他们的 “诚、 修、 治、 的修业立德基本路线 正、 齐、 平” 和天理论、 道德论、 人格论、 人欲观、 历史观等思想之中, 形成 一门熔天道、 人道、 治道于一炉的思想理论体系及处理家庭与 和对于主体道德的个体自觉。 最后, 宋明理学是佛学化的儒学。 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 它带有明显的佛老 化的特点。 理学家们无一不以 “辟异端” 的态势激烈地反对佛 教, 但其自身的价值核心却又恰恰是来自自己所要反对的佛 教。经过理学家们的 “批判” 本来被视为 , “异端” 的佛教的价 值观念反而进入了中国正统学说的内部核心, 释 儒、 (佛) 道 、 三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儒道互补、 佛教为宾的格局已经名 存而实亡了。此前, 无论佛教如何中国化, 它毕竟只是佛教, 是中国化的佛教。 而当佛教的价值观念进入儒学并居于核心 地位时, 它表明佛教才真正地成为中国文化本身的一部分。 所以, 理学在这场批判吸收外来文化而捍卫本土儒家价值的 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 最终引出的结果却是那么可笑: 他 们批判佛教的形式, 却把其精髓纳入到儒学内部; 他们捍卫的 是先秦儒学的躯壳, 却丢弃了其刚健进取的积极精神。这个
宋明理学-儒家哲学思想体系的分支
宋明理学-儒家哲学思想体系的分支
宋明理学 - 儒家哲学思想体系的分支免费编辑修改义项名
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是宋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汉儒治经重名物训诂,至宋儒则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因有此称。
理学又名为道学,两宋时期产生的主要哲学流派。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理学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论证了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至元朝被采纳为官方哲学。重要的理学家有北宋五子、南宋的杨时、朱熹、陆九渊、林希逸以及元朝吴澄、许衡、刘因、郝经、姚枢,廉希宪,张文谦,刘秉忠、赵汸、汪克宽、华幼武、吴海、戴良、李祁、张宪、梁寅、苏天爵等等、明朝湛若水、王阳明、朱得之等,广义上包含三苏、王安石、司马光等人。他们哲学的中心观念是"理",把"理"说成是产生世界万物的精神的东西。理学的出现对后世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5
本词条名片文字过长, 欢迎各位编辑词条,额外获取5个金币。
基本信息
折叠编辑本段概述
宋明理学,即为两宋至明代的儒学。虽然是儒学,但同时借鉴了道家、玄学甚至是道教和佛学的思想。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果实,也是春秋战国和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体系的完善过程。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形态呈现出来,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明理学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以及评价
宋明理学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以及评价
宋明理学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以及评价摘要:宋明理学是一种以儒学为主干,兼收佛教与道教的思想因子,对三教融会贯通之后建立起来的伦理性的本体论。理学虽然张扬儒家的人伦礼法的,但却自觉或不自觉地元典时代的儒家精神与佛教、道教相融合,是指具有不同于以前的新的思想内涵,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发愤图强等性格。同时应该看到宋明理学中消极因素,即理学家重建礼制的努力也是对人性的斫伤,以及与后世关于“礼教吃人”的指斥和谴责。
关键词:宋明理学;儒学;继承;发展;评价
宋明理学是儒道释三大资源与传统在宋元明时期的新的综合。它以中、晚唐的儒学复兴为契机,以王通、韩愈、李翱融通儒释的思想为灵媒,经过宋代诸懦的创造性转换,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继元典时代之后精致而完备的思想体系——理学。
理学,又叫新儒学。之所以称之为理学,是因为宋代诸儒所构建的崭新思想体系以“理”为宇宙最高本体,并以之构成哲学思辨的核心范畴。之所以称之为新儒学,是因为理学虽然张扬儒家的人伦礼法的,但却自觉或不自觉地元典时代的儒家精神与佛教、道教相融合,是指具有不同于以前的新的思想内涵,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尽管理学名目不一,究其本质,它是一种以儒学为主干,兼收佛教与道教的思想因子,对三教融会贯通之后建立起来的伦理性的本体论。建立了以理气论、心性论为中心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宋明理学把汉唐以来注疏五经的传统一变而为讲求四书义理,讨论身心性命修养问题的传统,并以民间自由讲学之书院为依托,把传统精英文化进一步世俗化了。
理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理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什么是理学
理学又称道学,它兴起于北宋,尤其注重研究儒家的义理。与汉代董仲舒的儒学相比,理学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范畴,强调理欲、义利之辨,注重心性修养和道德境界,以维护纲常名教、等级制度为目标,对中国传统社会后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2、道统说道统说是宋明理学的理论基础。它来源于唐代的韩愈。韩愈为了与佛教传法系统相抗衡,提出儒家也有一个传授“先王之道”的系统。他说:“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从而提出恢复先王之道,重建儒学的统治地位,以与佛教、道教抗衡。理学家一般承认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濂(周敦颐)洛(程颢、程颐)关(张载)闽(朱熹)为儒学传道的正统。
3、理学体系的构建儒学在孔子创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但这些价值观念的合理性,孔子并没有进行论证。此后孟子、荀子、董仲舒等人虽然从不同角度对儒学进行了论证,但在宋明理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是“不备”(不够充分,如孟子),要么是“不明”(混乱不清或者错误,如荀子与扬雄),而董氏谶纬神学化的论证更是粗浅,不值一论。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学的形上学,他们一方面以儒家思想为骨干,同时借鉴佛教和道教有关理论成果,如接受佛教、禅宗的“观心”、“顿悟”,道家的“太极”、阴阳。利用这些外来和传统的文明成果,在消化吸收的同时,他们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形上学本体论概念,并给予系统的论证。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伦理原则终于变成了由形上学作基础的理论体系。
简述理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简述理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什么是理学
理学又称道学,它兴起于北宋,尤其注重研究儒家的义理。与汉代董仲舒的儒学相比,理学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范畴,强调理欲、义利之辨,注重心性修养和道德境界,以维护纲常名教、等级制度为目标,对中国传统社会后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2、道统说
道统说是宋明理学的理论基础。它来源于唐代的韩愈。韩愈为了与佛教传法系统相抗衡,提出儒家也有一个传授“先王之道”的系统。他说:“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从而提出恢复先王之道,重建儒学的统治地位,以与佛教、道教抗衡。
理学家一般承认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濂(周敦颐)洛(程颢、程颐)关(张载)闽(朱熹)为儒学传道的正统。
3、理学体系的构建
儒学在孔子创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但这些价值观念的合理性,孔子并没有进行论证。此后孟子、荀子、董仲舒等人虽然从不同角度对儒学进行了论证,但在宋明理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是“不备”(不够充分,如孟子),要么是“不明”(混乱不清或者错误,如荀子与扬雄),而董氏谶纬神学化的论证更是粗浅,不值一论。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学的形上学,他们一方面以儒家思想为骨干,同时借鉴佛教和道教有关理论成果,如接受佛教、禅宗的“观心”、“顿悟”,道家的“太极”、阴阳。利用这些外来和传统的文明成果,在消化吸收的同时,他们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形上学本体论概念,并给予系统的论证。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伦理原则终于变成了由形上学作基础的理论体系。
儒学的世俗化——宋明理学
2.规范答题——确保答题要点对而全 (1)不同(比较类模板——分点列表,归纳异同)
问题
分层信息
主旨提炼
概括归类
材料
无
孔孟 儒学
所学
孔子:“仁”“为政以德”“有 教无类”;孟子:“仁政”“民
强调仁政、民本
不同:孔 孟强调仁 政、民本;
不
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董仲舒强
同
材料
无
强调大一统、天 调天人感
(3)发展——心学 ①陆九渊:心是万物的本原;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②王阳明:宣扬“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的命题;提出“致良知” 和“ 知行合一 ”的学说。
微点拨 正确理解“理学”和“理”的涵义 (1)理学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 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它的出现标志着儒学的成熟。 (2)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天地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其实质是封建的 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主要是三纲五常。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 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发现问题 材料认为理学具有忧患意识、崇尚道德、务实精神,体现了 理学的进步。 命题角度 理学价值的时代性与永恒性;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
2.命题点:唐代儒、佛、道三教地位的变化 (2014·课标全国Ⅰ,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 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 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宋明理学对后世的影响
宋明理学对后世的影响
篇一:对《宋明理学》一课的思考
对《宋明理学》一课的思考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三节《宋明理学》,可谓是整个高中历史教材中最难啃的骨头,
对老师能力的考量是多方面的。很多老师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看
完教材和教参后搞不懂讲什么,自己都不懂,怎敢给学生讲!那么
这一课我们怎么上,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上课过程中我认为
要注意的问题,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一、《宋明理学》在专题中的地位。本专题主要讲述的是儒学的发
展历程,理学是儒学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要清楚理学在专题中的
地位,首先要清楚儒学在各个时期的历史命运。春秋时期,孔子创
立儒家学说。战国时期,儒家学说经孟子和荀子得到完善和发展。
秦朝时,由于“焚书坑儒”,儒学进入低潮。西汉武帝时,董仲舒
改造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东汉末年到唐
末五代,由于各种思潮的流行,尤其是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儒
学统治地位被削弱。宋明时期,儒学得到复兴。明清之际,儒学受
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的批判。
其次要弄清儒学在几个重要时期的思想特点。春秋时期,孔子提
出“仁”、“礼”、“德治”。战国时期,孟子主张“仁政”,强调“民
贵君轻”,荀子除了唯物思想而外强调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把握“礼”。
西汉时期,董仲舒儒学的理论基础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政
治的’大一统”必须要思想的“大一统”,从而顺利推行“罢黜百
篇二:浅谈宋明理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
浅谈宋明理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
宋明理学因倡言守道循礼又称“道学”,不仅主宰当时社会意
宋明理学的当代意义
宋明理学的当代意义
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流派,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
发展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虽然宋明理学已经有了几百年的
历史,但其当代意义依然不可忽视。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宋明理学
的当代意义。
首先,宋明理学对于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宋
明理学强调人的内在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提倡“格物致知”、“诚意
正心”的修身方法。在当今社会,道德沦丧、人心不古的问题依然存在。通过学习宋明理学的思想,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
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从而为社会的道德建设
做出贡献。
其次,宋明理学对于当代教育的改革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宋明理学
注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主张“教育以人为本”。在当今教育体制中,应试教育的问题日益突出,学生的综合素质
和创造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通过借鉴宋明理学的教育理念,我们可
以重新思考教育的目标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
精神,使教育更加符合人的本性和社会的需求。
此外,宋明理学对于当代社会的治理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宋明
理学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天理人情相统一,强调君主的德行
和治理能力。在当今社会,政府的公信力和治理能力成为了社会稳定
和发展的关键。通过学习宋明理学的思想,我们可以重新思考政府的
职责和作用,注重君主的德行和领导能力的培养,推动政府的廉洁和
高效治理,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最后,宋明理学对于当代人的心灵寄托和精神追求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宋明理学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主张追求内心的
宋明理学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以及评价
宋明理学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以及评价
到清末民初,宋明理学几乎是国有的学说,它不仅是宋明共同体治国方略,而且也是
公认的儒学。宋明理学极大地发扬了儒家学说。它创造出了西晋末明初伟大思想家苏轼、
林逋、黄庭坚、孙思邈、袁宏道等人,系统地提炼出了宋明理学,它是宋明理学和儒家学
术的创新继承和发展,给我们的思想和文化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和惊喜。
宋明理学是宋明共同体改革和创新的核心思想,苏轼首先提出:“道是悬在万物之上的,而宋明理学却把道放在生活层面,着眼于改革而非仅仅满足于维持礼仪治国。”苏轼
把整个儒家学术连接起来,主张“以国利为发展依据”,他认为“国家是超越个人的,它
要求臣民无私奉公”,“变法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才能得到政效良好的发挥。”
宋明理学的发展和发展充满了伟大的精神力量,它为国家的繁荣昌盛提供了指导思想,同时促使了社会的进步。由于宋明理学的继承和创新,它的文化思想也有了非常深入的发展。林逋阐述了“虚心、博学、谨慎、焦绵”的“中庸学说”,“六艺”和“九学”;黄
庭坚和孙思邈等则理清了传统宋明思想中的“道德礼仪”;袁宏道则以“儒学为根”,系
统地归纳出宋明理学;而闻一多,则以“大成论”把宋明理学和法学融合在一起,形成了
宋明共同体时代新的思想理论,也为宋明理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宋明理学的传承和发展,为儒家的思想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应该说宋明理学的发展是
对儒家学术研究的表扬。宋明理学的发展给国家、民族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人们从
中获得了很多现实意义。宋明理学以其专业性和系统性,以儒家学术形式展示出来,为儒
宋明理学对清代的影响
宋明理学对清代文化的影响
摘要
宋明理学有利于维护封建秩序,巩固封建政权。因此,一直是宋元明的官方学说。到了清代,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秩序,沿袭前代文化政策,也将宋明理学置于显要的官方地位,对其不遗余力的提倡,使得宋明理学的影响得以渗透到清代文化的各个方面。在官方文化中,清朝最高统治者十分重视发展理学,他们崇奉理学经典,抬高朱子的地位,重用理学名臣,为宣扬理学做出了表率作用;在学术文化中,从清朝初叶至中期,针对宋明理学的弊病,顾炎武、阎若璩、戴震等都予以批评,到了晚清,理学出现复兴迹象,涌现出众多信奉理学的学者;在社会历史文化中,理学提倡的等级观念和贞节观念对婚丧礼仪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关键词:宋明理学;清代;官方文化;学术文化;社会历史文化
Abstract
Neo-Confucianism is conducive to maintaining the feudal order, to consolidate the feudal regime. Therefore, has been the official doctrine of Song and Yuan Ming. To the Qing Dynasty, the rulers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ruling order, follow the cultural policy of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but also the Neo-Confucianism in the influential official status, to spare no effort to promote, the influence that the Neo-Confucianism to permeate all aspects of culture in the Qing dynasty. In the official culture, the Qing Dynasty ruler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science classic they worship, raise the position of Zhu Xi, Neo-Confucianism minister reuse, made an exemplary role in promoting science; in the academic culture, from the Early to Medium, aiming at the defects of Neo-Confucianism, Gu Yanwu, Yan Ruoqu, Dai Zhen are to be criticized, in late Qing Dynasty, Neo-Confucianism appeared signs of revival, emerged many believe Neo-Confucianism scholars; in the history of social culture, influence of Neo-Confucianism advocated hierarchy and the chastity idea of wedding etiquette has profound and extensive.
宋明理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宋明理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宋明理学是指宋代和明代的儒家学术思想体系,其影响深远,不仅在中国儒家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宋明理学强调学术研究的实证性与实用性,追求“知行合一”,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性和实用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此前,中国古代文化主要是以诗词、书画等纯艺术形式表现,而宋明理学的实证主义思想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不仅在哲学、政治、经济等领域有所发展,而且在文学、艺术等领域也产生了实用性的变化。
其次,宋明理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系和方法上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宋代程颐、朱熹,明代王阳明等思想家,强调道德、伦理和心理学的重要性,提倡以心为主,以忠、孝、悌、节等为基本伦理道德准则。他们的思想体系不仅在儒家经典解释上做出了创新,也对道家、佛家等其他思想体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最后,宋明理学强调人的主体性和自由意志,提倡以人为本,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性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主体性和自由意志的观念,促使人们关注自我感受和自我实现,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追求,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所体现。
总之,宋明理学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在实践性、体系与方法
上还是人性观念上,都产生了积极的变化和发展。
宋代理学产生的影响
宋代理学产生的影响
1、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其实质是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的新发展。
2、宋代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3、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调节、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1
宋代理学是宋代哲学的主流,是儒家哲学的特殊形式,又可称为道学。因理学家主要讨论的内容为义理、性命之学,故称为理学。是融合佛、儒、道三教三位一体的思想体系。
三教合一
北宋时期的石介、胡瑗、孙复被称为理学三先生,但实际的开创者为北宋五子,即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周敦颐为宋代理学的开山祖,他将道家无为思想和儒家中庸思想加以融合,阐述了理学的基本概念与思想体系。
邵雍是先天象数之学的创始人,并使之成为理学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张载则发展了气一元论思想,为古代中国辩证法两一学说的集成者。二程兄弟是理学的重要代表,他们为北宋的理学思想奠定了基础。
程朱理学
二程兄弟是理学的重要代表,他们为北宋的理学思想奠定了基础。宋代理学思想以理为万事万物的本源,又称为天理,承认事物的变化。但认为这是理的神秘力量所至,还阐述了天人关系等问题,坚持天人相与的命题。
在世界观上,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理”和“气”两个方面构成,理先气后,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在认识论上,比较重视精致的先验论认识论,以格物致知为基本命题概念,讲求穷理。
陆王心学
南宋学者朱熹与陆九渊是理学的发展者。朱熹也是理学思想的集
大成者,在理学体系的完善与阐发上有特殊贡献。
关于宋明理学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
关于宋明理学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
宋明理学亦称“道学”。
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
宋、明儒家的哲学思想。
汉儒治经重名物训诂,至宋儒则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因有此称。
北宋初胡瑗、孙复、石介,称为“理学三先生”。
然理学实际创始人为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兄弟,至南宋朱熹而集大成。
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提出“理”先于天地而存在,将上的地位。
其为学主张“即物而穷理”。
与朱熹对立的为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的命题。
明代,王守仁进一步发展陆九渊的学说,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断言心之“灵明”为宇宙万物的根源。
为学主“明体心”、“致良知”。
此外,北宋张载提出的气一元论,与二程截然不同。
明代王廷相以及清初的王夫之、颜元等,对程朱、陆王皆持反对态度。
至戴震著《孟子字义疏征》,得出“理存于欲”,指出“后儒以理杀人”,则更给予了“理学以有力的批判。
宋明理学,理学一名始称于南宋,朱子曾说“理学最难”,陆九渊也说“惟本朝理学,远过汉唐”。
明代,理学成为专指宋以来形成的学术体系的概念。
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理学就是指宋明以来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包括:(1)在宋代占统治地位的以洛学为主干的道学,至南宋朱熹达顶峰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后来习惯用“理学”指称其
思想体系。
(2)在宋代产生而在明代中后期占主导地位的以“心”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
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
狭义理学则专指程朱学派。
代表人物:北宋: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
宋明理学的发展过程
宋明理学的发展过程
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学派,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宋代、明代和清代。在这三个阶段中,宋明理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是宋明理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北宋时期,程颢和程颐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观点,强调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的本质。他们认为,人通过观察事物的表象并探索其内在的规律,可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这种观点对后来的宋明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朱熹也是宋代理学的重要代表,他注重心性的修养和道德伦理的实践,提出了“求是、致良知”的思想,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对社会的影响。
明代是宋明理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明代的理学家们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发展。王守仁是明代理学的重要代表,他提出了“理即是性”的观点,认为万物都有其独特的本质,这种本质即所谓的“理”。他还强调人的性本善,主张通过修养和教育来实现人性的完善。此外,明代的理学家还对周易、诗经等经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独特的理学体系。
清代是宋明理学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清代的理学家们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和发展。朱舜水是清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观点,认为人应该与自然界保持和谐的关系,以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此外,清代的理学家还对儒家
经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解释。
总的来说,宋明理学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格物致知”→“求是、致良知”→“理即是性”→“天人合一”。这一过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的脉络,也表明了宋明理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宋明理学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宋明理学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宋明理学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学派,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
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包含了一系列重要的学说和价值观,对
于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然而,宋明
理学同时也存在一些消极的方面,这些问题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一定
的借鉴意义。
首先,宋明理学的积极意义之一是加强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力。在
宋明理学形成之前,儒家思想的发展有所停滞。而宋明理学通过对儒
家经典的解释和研究,对儒家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其中,朱熹的“心学”理论和王阳明的“致良知”理论是最具代表性的两个
学说。朱熹强调通过“格物致知”来认识天地万物,进而实现人与自
然的和谐,提出了理直中的思想方法;而王阳明则主张人人都有一颗
良知,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道德境界的提升。这些理论为
儒家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在中国的政治、教育和文化领域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
其次,宋明理学的积极意义还在于加强了社会的道德约束和伦理
观念。宋代是中国传统道德伦理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而宋明理学则
进一步加强了对道德伦理的强调。宋明理学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强调个人修养、家庭和睦、国家治理和世界和平的基本原则。理学家们认为只有个人修养和道德高尚,才能实现家庭和谐,推而及
国家和世界的和平。这种强调道德伦理的理念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稳
定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宋明理学的积极意义还在于对教育的推动。宋代儒家学派
兴起带动了儒学教育的繁荣发展。宋明理学倡导了读书治学的理念,
主张通过学习和教育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修养,进而推动社会的发
程朱理学对当代的影响
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一派,有时会被简称为理学,与心学相对。是指中国宋朝以后由程颢、程颐、朱熹等人发展出来的儒家流派,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他有不同的名称,如天、道、上帝等),而且他是善的,他将善赋予人便成为本性,将善赋予社会便成为“礼”,而人在世界万物纷扰交错中,很容易迷失自己禀赋自“理”的本性,社会便失去“礼”。南宋时,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而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他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根本和本体,太极本身包含了理与气,理在先,气在后。太极之理是一切理的综合,它至善至美,超越时空,是“万善”的道德标准。在人性论上,朱熹认为人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前者源于太极之理,是绝对的善;后者则有清浊之分,善恶之别。人们应该通过“居敬”、“穷理”来变化气质。朱熹还把理推及人类社会历史,认为“三纲五常”都是理的“流行”,人们应当“去人欲,存天理”,自觉遵守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规范。朱熹学说的出现,标志着理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 宋元明清时期,历代统治者多将二程和朱熹的理学思想扶为官方统治思想,程朱理学也因此成为人们日常言行的是非标准和识理践履的主要内容。在南宋以后6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程朱理学在促进人们的理论思维、教育人们知书识理、陶冶人们的情操、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历史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它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也有巨大的负面影响。不少人把程朱理学视为猎取功名的敲门砖,他们死抱一字一义的说教,致使理学发展越来越脱离实际,成为于世无补的空言,成为束缚人们手脚的教条,成为“以理杀人”的工具,从而反映出它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程朱理学的意义,程朱理学归根结底不过是认为世间万事万物的存在变化都有自身的道理都遵循着一定的理。理也就是事物的规律和联系,所以理学把理上升到世界本原的哲学高度,认为人应该揭示每一种事物的理,认识这些理,遵循这些理。应该说理学是儒学的系统化哲学化的结果,它本身就是一个民族文明升华、理性高度发达后才能有的产物,是星火意识上升为燎原意识的结果。再说程朱理学在社会伦理内的观点,就拿一直以来最受人诟病的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来说吧,揆情度理,发根究源,其并非是禁欲主义,而只是说把人的欲望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存天理,灭人欲”,问题不是如何解释“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明理学对后世的影响
篇一:对《宋明理学》一课的思考
对《宋明理学》一课的思考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三节《宋明理学》,可谓是整个高中历史教材中最难啃的骨头,
对老师能力的考量是多方面的。很多老师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看
完教材和教参后搞不懂讲什么,自己都不懂,怎敢给学生讲!那么
这一课我们怎么上,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上课过程中我认为
要注意的问题,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一、《宋明理学》在专题中的地位。本专题主要讲述的是儒学的发
展历程,理学是儒学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要清楚理学在专题中的
地位,首先要清楚儒学在各个时期的历史命运。春秋时期,孔子创
立儒家学说。战国时期,儒家学说经孟子和荀子得到完善和发展。
秦朝时,由于“焚书坑儒”,儒学进入低潮。西汉武帝时,董仲舒
改造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东汉末年到唐
末五代,由于各种思潮的流行,尤其是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儒
学统治地位被削弱。宋明时期,儒学得到复兴。明清之际,儒学受
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的批判。
其次要弄清儒学在几个重要时期的思想特点。春秋时期,孔子提
出“仁”、“礼”、“德治”。战国时期,孟子主张“仁政”,强调“民
贵君轻”,荀子除了唯物思想而外强调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把握“礼”。
西汉时期,董仲舒儒学的理论基础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政
治的’大一统”必须要思想的“大一统”,从而顺利推行“罢黜百
篇二:浅谈宋明理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
浅谈宋明理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
宋明理学因倡言守道循礼又称“道学”,不仅主宰当时社会意识形态,还广泛涉及各领域。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道三家融合,唐代实行三教并存政策,儒、释、道得以独立发展并相互争论与融合。三教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本过程。程朱理学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后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程朱理学向心学的演变说明走向极端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学经历几百年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深远影响。
总体来说,弘扬了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了佛教与道教的思想,将儒家思想发展成为集政治、哲学、伦理道德于一体的庞大的思想体系。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和道德,讲求以情统理、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但理学用三纲五常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比如尊卑等级,重男轻女,重利轻义、因循守旧、重礼轻法等错误观念,对中国社会都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首先是以“程朱理学”给人们诸多灾难痛苦,“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上以理责其下,而在下之罪,人人不胜指数,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戴震:《孟子字义疏注》]“其所谓理者,同于酷吏之
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然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戴震:《与某书》]。“俗学陋行,动言名教,敬若天命而不敢渝,畏若国宪而不敢议,上以制其下,而不能不奉之。则数千年来三纲五伦之惨祸烈毒,由是酷焉矣”。“明之所在,不惟关其口,使不敢昌言,乃并锢其心,使不敢涉想……。”[谭嗣同:《仁学》。]
这些引文清晰地说明了宋明理学的现实作用。重要的是,即使在纯理论或行动中具有优秀表现的人物(如刘宗周),翻阅他们涉及社会现实生活的议论(如刘的《人谱类记》)时,便可见理学家们的愚昧、迂腐、残忍,他们无一例外要求用等级森严、禁欲主义等等封建规范对人进行全面压制。事实上,一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就让妇女流尽了眼泪、受尽了苦难。那些至今还可见的贞节牌坊、烈女牌坊,是多少“孤灯挑尽未能眠”的痛苦情感的凝聚物。而一项“名教罪人”的帽子,压死了多少有志于进步或改革的英雄。戴东原、谭嗣同满怀悲愤的控诉清楚地说明了宋明理学给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带来的历史损伤。从谭嗣同到邹容、宋恕,从陈独秀到吴虞、胡适,从鲁迅到巴金、曹禺,无论是政论还是小说,无论是《狂人日记》还是《家》,无论是巴金的《家》还是曹禺的“家”(《雷雨》),都充满了战斗激情,博得了历史声誉,赢得了人民喜爱,我想都是因为它们以反理学为基本主题吧。但宋明理学并非只是思想史上毫无意义的破烂,它也留下了积极的东西。宋明理学的巨大现实祸害淹没
了它在纯理论上的成就。但如果从整个人类和民族长远的角度来看,情况则不同。人类不但制造、积累、发展外在物质文明,同时也在创造、积累、发展内在精神文明。除物态化作品之外,还表现为人的精神、心灵本身的结构状态。在人的心性和自然欲望问题上,康德和宋明理学比法国唯物主义和自然人性论更深刻。连“意志薄弱”“道德沦丧”等指的也是理学主宰的丧失、人对自然欲求的屈从或迁就,如贪生怕死、追求安逸、耽于声色等。尽管不同社会、时代、民族、阶级的道德要求伦理内容各不相同甚至彼此对立,但建立人类意志结构和主体能力这件事上却有共同要求、性质和历史延续性、传递性。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与宋明理学的封建道德说教完全不同,但在建立主体意志和伦理责任感的问题上是有相同点的。使顽夫廉、懦夫立,闻者兴起,宋明理学在中国民族性格、中国实践理性的形成发展中,在中国民族注重气节、重视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等建立主体意志结构等方面是有用的。毛泽东青年时代向杨昌济学习宋明理学,称道曾国藩,对强调
活动和实践经验、具有小生产劳动者特色的颜元哲学的学习,讲求修养、锻炼意志、重视人生理想、精神价值和道德境界,在他以后的活动和思想中也留下很大作用和影响。
宋明理学细密地分析、实践地讲求“立志”、“修身”,以求最终达到“内圣外王”、“治国平天下”,把道德自律、意志结构,人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人优于自然等方面,提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