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对后世的影响
宋明理学的影响和评价
宋明理学的影响和评价
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派别,它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宋明理学主要包括宋代的程朱理学和明代的王阳明心学两个分支。
宋代的程朱理学强调天人合一,主张通过学习经典和理性思考来达到自我完善和社会和谐。
程朱理学的影响深远,它在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和教育等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程朱理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为后来的哲学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明代的王阳明心学则更加强调个人的内心体验和自我实践,主张通过内省和实践来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自我完善。
王阳明心学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在中国文化和哲学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尽管宋明理学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但是它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一些人认为,宋明理学过于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规律和社会现实,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
此外,宋明理学也被一些人批评为过于封建和保守,对科学和现代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总的来说,宋明理学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它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它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质疑,需要在历史和现实的背景下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评价。
宋明理学的发展及当代意义
宋明理学的发展及当代意义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派别之一,其诞生于宋代,发展于明代,对人类社会的思想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本文将从宋明理学的历史发展、理论思想以及当代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宋明理学的历史发展宋明理学自起源至成熟经历了约两百年的漫长岁月,其始于宋代文治时期,兴盛于宋代政治经济兴旺的时期,至明代曾国藩派得到天下朝廷的支持,成为当权者的政治理念,并在晚明进入了其收尾期。
在宋代,理学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朱熹,通过一系列的著作和讲义,他对儒学进行了深入的解释和阐述。
在明代,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兴起,并对理学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进一步丰富了儒学的内涵和光彩。
二、宋明理学的理论思想宋明理学贯穿着“理”的思想,将儒家经典中的“道”、“理”等概念进行了深刻的诠释和阐释。
通过对“道”的探究,宋明理学强调了“正道”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只有遵循正确的道路,才能发挥自己的全部潜力。
同时,宋明理学还注重“心”的作用,认为一个人的心境直接关系到其行为和命运的走向。
因此,宋明理学在强调学习的同时,也强调了修养的重要性。
在明代,王阳明提出了心学,强调了一个人对于情感的感知和控制,在理解外部世界的同时,也要理解内部世界,认识自己的内心和情感状态。
在他看来,“心即理”,即人的心境和理的关系密不可分。
他采用“致良知”的思想,强调人要通过自我进化和完善,进一步审视自己、走向道德的境界,达到人生价值的最高境界。
三、宋明理学的当代意义宋明理学对于现实社会的意义在于,它的理论可以深刻地指导人们在现实中的行为和思考。
宋明理学追求的“正道”是指正确的人生选择和道路,这是现代社会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当代社会充满了种种挑战和巨大的压力,如果人们没有正确的人生选择和方向,可能会失去自己的道德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同时,宋明理学注重了人的心理健康,提倡心灵和情感的掌握和表达,这对于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压力和情感问题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理解自己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提升生活的质量。
论述宋代理学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论述宋代理学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一、在宋代,理学的兴盛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宋代代表理学思想的宋明理学对文学创作和审美观念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宋明理学的兴起使得文学开始注重人的内心感受和情感表达。
在宋代文学作品中,以诗歌和散文为主要表现形式。
理学认为人的心性是天赋的,诗人通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可以使人心性得到升华和启迪。
因此,诗人们在创作中注重描绘真实的人情世故和人生百态,充分表达个体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这种追求内在真实感受的创作方式,使得宋代文学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与情感的丰富性。
其次,宋明理学强调“格物致知”,提倡对现实世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
这种观察和研究的精神也在文学创作中体现出来。
宋代文人善于把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思考融入到作品当中,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和矛盾。
他们将对现实的思考融入到诗词和散文的创作当中,形成了以观察和思考为特色的文学风格。
这种思考与观察的精神也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发展,使得文学具有了更加深入和审视的内涵。
此外,宋明理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宋代文人对自然的描写和思考也成为该时期文学的重要主题。
他们通过对自然写实的描绘,反映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然规律的研究。
在诗歌中,他们运用丰富的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将人与自然相融合,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
这种自然主义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方式,进一步丰富了宋代文学的内涵和审美观念。
最后,宋明理学强调道德教化的作用,对文学的道德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理学思想的影响下,宋代文学以宣扬仁义道德为重要方向,讲究言辞雅致、情感真实并承载着一定的教化作用。
这种把道德价值内化于文学之中的趋向,使得文学不仅是纯粹艺术的表达,更是在教化、启迪、教育人民观念与行为的阵地。
这种道德建设的导向,不仅推动了当时文学的发展,还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明理学的发展及当代意义
宋代理学是一种以儒、 佛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 来儒家思想一直是社会的主流思想, 道、 也是国家、 社会权威建立 把人的自我完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存天理, 强调 灭人欲” 的思想基础。儒家的价值规范、 , 伦理道德观念和规范化形式 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深入的研究, 提出了一系列重 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理学的产生, 适应了赵宋王朝重 建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 理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理学的开创、 奠基和集大 成三个阶段。 本文将从理学的兴起与兴盛着手分析宋明理学 的发展轨迹与其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一、 理学兴起的历史考察 在 8 世纪末至 9 世纪初期, 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 本来 十分强盛的唐王朝开始衰落, 各地拥兵自重的藩镇形成了枝 大于干的局面。 这种政治权威失重的状态又连锁地引起了社 会思想界的混乱。 传统儒家伦理规范好像失去了对社会思想 控制的主动权, 失去了往日不言而喻的权威。这种思想混乱 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北宋初期。10 世纪 60 年代后, 经过南杀 北伐, 北宋政府大体上恢复了中国统一的局面。然而经历了 长时间的混乱无序状态, 社会思想却很难一下子就回到儒学 一统天下的局面, 这就给儒学的复兴提供了历史契机。 佛教和道教的广泛传播和冲击是宋明理学兴起的另一重 要原因。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 佛教和道教在与儒家的冲突、 协 调与适应过程中一直在侵蚀着主流儒学的领地。 佛教在南北 朝之后中国化的步伐越来越快, 至六祖慧能顿悟派禅宗取得 胜利时它已在中国思想界稳稳地扎下了根。 虽然中国化的佛 教吸收了大量的儒家思想与术语去迎合中国民众的心理, 但 其出世的宗旨仍与儒家的入世精神相去千里。与此同时, 中 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也开始依附经典和借用佛教的一些术语而 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至唐王朝时期一度还被尊为国教。 佛道 这样的广泛流行和中央的一再亲近佛道的行为无疑给保守的 儒家知识分子敲响了警钟: 儒学已经到了非改造不可的地步 了, 否则就难以继续生存。 以上两个因素都是宋明理学兴起的外在原因, 而由此引 化的礼学体系一直是不容置疑的。 而在唐宋时期由于思想混 乱和佛道流行却导致了人们开始对传统儒家缺少系统的本体 论证支持的方法论思想产生了怀疑。 而传统儒学面对怀疑情 绪却无从应对。问题摆在了宋明知识分子面前: 怎样消除人 们心中的疑问去恢复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权威?解决问题的 中心任务之一就是对传统的伦理规范和观念进行系统化地论 证。宋明的思想者勇敢地担负起了重建时代精神、 重新构筑 人们伦理价值世界的重任, 理学应运而生了。 理学的繁荣, 与 宋代的积弱积贫, 恰成鲜明的对比。理学著述之丰, 人才之 盛, 学派之多, 远远超出先秦 “百家争鸣” 时期的诸子之学。 虽 然如此, 理学的发展也有其清晰可见、 易于把握的历史发展线 索。 按照各学派在理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我们可以分出理学 中的主流派和非主流派。所谓主流派, 是指在理学中居于正 统地位的道学一派和在南宋、 明代影响甚大且能与道学相抗 衡而居于理学中心地位的心学一派。所谓非主流派, 是指在 当时影响虽著于一时, 然在理学流传发展中未能居于中心地 位的其它学派, 有代表性的有王荆公的新学、 二苏的蜀学、 陈 龙门叶水心的功利之学、 吕东莱的婺学等。 二、 从宋代到明代理学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时期 (一) 明代初期 这一阶段大体上从洪武初年到成化年间, 这一时期朱熹 的理学被确立为官方哲学, 成为明王朝实行文化专制主义的 思想工具。 学术空气异常沉闷, 除了一味重复朱熹成说之外, 几乎在理论上无所创新。 (二) 明代中期 明代中期, 一般指从明英宗正德年间开始, 到明神宗万历 后期, 即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末的一百五十年左右的时 间。 程朱理学发展到明代中期, 出现了明显的转化。 一方面,
宋代理学对于古文化的影响与传承
宋代理学对于古文化的影响与传承引言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重要时期之一,而宋代理学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流派,对于古文化的影响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宋代理学在古文化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宋代理学的起源和基本概念、其对儒家经典的解读与传承、以及其对后世文化产生的影响。
1. 宋代理学的起源和基本概念1.1 理学与宋代理学之间的关系宋代理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思想流派,兴起于宋太宗时期,是在原有儒家经典注疏学术基础上发展而成。
其主要奠定者为程颢和程颐两兄弟,他们对儒家经典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解读,并提出了“心即理、穷则通”的核心思想。
1.2 理学与道德教育宋代理学注重以心性教育为核心内容,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通过理学的普及与推广,使道德教育成为社会主流,并对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 宋代理学对儒家经典的解读与传承2.1 先秦经典的重新诠释宋代理学强调“心即理”,通过对先秦儒家经典的解读,重新诠释其核心概念。
例如,对《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点进行深入剖析,强调道德修养在君臣、父子、夫妻等关系中的重要性。
2.2 对《论语》、《孟子》等后续经典的继承与发扬宋代理学在研究和注释先秦儒家经典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后续经典的内容。
在对于《论语》和《孟子》这些儒家经典的注疏过程中,理学家提出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新颖的解读方法,推动了儒家思想的发展和传承。
3. 宋代理学对后世文化的影响3.1 对后世思想界影响巨大宋代理学被后世誉为“宋明理学”,其影响力超出了宋代时期,对明清两代的思想界产生了深刻影响。
宋代理学的核心思想成为了后世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儒家经典的传承和发扬宋代理学对儒家经典的解读与传承,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这种传承和发扬不仅体现在学术研究领域,也渗透到社会伦理、政治制度等各个方面。
结论通过对宋代理学对于古文化的影响与传承进行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其在儒家经典解读和道德教育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宋明理学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宋明理学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不可忽视。
宋明理学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宋明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思想、影响范围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揭示其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宋明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主要代表人物有程颢、程颐、朱熹等。
宋明理学强调“理”与“性”的关系,认为“理”是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而“性”则是人的本性。
通过修身养性,实现“性”与“理”的统一,达到道德境界的完美。
宋明理学强调“格物致知”,主张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来认识世界,追求真理和道德的境界。
宋明理学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思想传承宋明理学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继承了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发扬了儒家传统,并吸收了道家、佛家等其他思想的长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哲学体系。
宋明理学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为中国文化的传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育体系宋明理学对中国的教育体系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代设立了许多书院,培养了大批学子,推动了中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明代推崇程朱理学,将其作为官方哲学,影响了当时的教育体制和学术研究。
宋明理学的思想理念贯穿于中国古代的教育教学中,对后世的教育思想和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文化传统宋明理学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它强调儒家经典的阐释和传承,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提倡“仁义礼智信”等传统价值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起到了重要作用。
宋明理学的思想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社会风气宋明理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风气和道德伦理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提倡“格物致知”、“致良知”,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倡导仁爱之道,主张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观念,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风尚和社会伦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儒学的世俗化——宋明理学
2.规范答题——确保答题要点对而全 (1)不同(比较类模板——分点列表,归纳异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问题
分层信息
主旨提炼
概括归类
材料
无
孔孟 儒学
所学
孔子:“仁”“为政以德”“有 教无类”;孟子:“仁政”“民
强调仁政、民本
不同:孔 孟强调仁 政、民本;
不
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董仲舒强
同
材料
无
强调大一统、天 调天人感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1234
解析 答案
3.命题点:对宋明理学内涵的理解 (2014·课标全国Ⅰ,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 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明本心等
发展:宋代儒学重 视孔孟儒学;重视 思辨、强调个人修 养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 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3.理学思想体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 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 天理之件数。”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 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 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 “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2.形成过程
(1)创立——“二程”
人伦者,天理也
①哲学观: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把天理与 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②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 ”,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
宋明理学的影响
宋明理学的影响导言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学派之一,它起源于宋代,达到鼎盛时期于明代。
宋明理学对中国古代哲学、政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
本文将探讨宋明理学对中国历史与文化带来的影响。
1. 宋明理学的基本原理宋明理学的核心思想是儒学,主张以德治国、以礼行事,强调人性的善良和天命的重要性。
同时,宋明理学强调心性的修养,认为通过修养心性可以达到涵养德行和实现自我完善的目标。
这些基本原理贯穿于宋明理学的各个方面,并对中国历史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宋明理学对中国政治的影响宋明理学对中国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宋代的理学家程朱理学成为当时官方的政治哲学,影响了皇帝的决策和国家的治理。
宋明理学强调君主的德行和仁政,主张君主应该以身作则、恪守道德,以实行良好的统治。
这种思想对后来的中国君主有很大的启示,影响了中国历代政权的治理方式。
3. 宋明理学对社会伦理的影响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的伦理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明理学主张以礼治国、以道德养人,强调个人应该秉持良好的道德行为和社会责任感。
这种观念在中国社会中被广泛传播,并影响了人们的行为准则和社会伦理。
宋明理学的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塑造了中国人民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
4. 宋明理学对教育的影响宋明理学对中国教育体系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宋代开始出现了一批儒学家,他们注重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提倡教育应以培养人的德行和道德为中心。
这种观念受到明代继承和发展,明代建立了完备的科举制度,大大推进了教育的普及和提升。
这种注重德育和教育普及的观念在中国教育中一脉相承,为后来的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
5. 宋明理学对后世的影响宋明理学不仅对其时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
宋明理学强调人性的善良和道德的重要性,这种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长期的影响,并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同时,宋明理学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周边国家,对东亚地区的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宋明理学的当代意义
宋明理学的当代意义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流派,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虽然宋明理学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但其当代意义依然不可忽视。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宋明理学的当代意义。
首先,宋明理学对于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宋明理学强调人的内在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提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修身方法。
在当今社会,道德沦丧、人心不古的问题依然存在。
通过学习宋明理学的思想,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从而为社会的道德建设做出贡献。
其次,宋明理学对于当代教育的改革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宋明理学注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主张“教育以人为本”。
在当今教育体制中,应试教育的问题日益突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通过借鉴宋明理学的教育理念,我们可以重新思考教育的目标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使教育更加符合人的本性和社会的需求。
此外,宋明理学对于当代社会的治理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宋明理学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天理人情相统一,强调君主的德行和治理能力。
在当今社会,政府的公信力和治理能力成为了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键。
通过学习宋明理学的思想,我们可以重新思考政府的职责和作用,注重君主的德行和领导能力的培养,推动政府的廉洁和高效治理,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最后,宋明理学对于当代人的心灵寄托和精神追求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宋明理学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主张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心灵的安宁。
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面临着工作压力、生活困扰等问题,心理健康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通过学习宋明理学的思想,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心灵的满足,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感的提升。
综上所述,宋明理学作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流派,对于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是什么正面影响:开启了忠君的高潮,从此封建王朝没有再从内部瓦解过,权力之争从外戚、权臣那里转化为对外族侵略的矛盾。
很好的维护了内部的统一,社会相对稳定,有效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开展。
文人士大夫的社会地位提高,开展了中华文化,创造了很多灿烂的文明。
负面影响:文人开始变得迂腐,重视繁文缛节,拖慢行政速度。
开启了重文轻武的风气,导致国家国防力量羸弱,面对外来侵略不堪一击。
儒家孔子所倡导的权的思想变得僵化,行政机关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
对妇女进行了多方面的禁锢,强化了贞洁等等葬送女人一生幸福的各种观念,让中国妇女从此陷入被压迫的深渊。
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1)统治者支持:长期的混乱,不利于大一统的稳定和稳固,宋代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
(2)儒家学者的努力: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3)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
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宋明理学作为一种新的思想体系,无疑具有多方面的内容。
但从总体上看,它至少有以下两个主要的特点。
思辨化的儒学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的思辨性。
佛教传人中国以后,因其所具有的三世因果的此岸性深深吸引了儒学的知识分子,也刺激了佛教与中国的外乡宗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开展。
但相对而言,儒家的应变总体上是滞后的。
在唐一代,儒家学者中的有识之士如韩愈、李翱等,就已经意识到儒学面临着佛道二教尤其是外来佛教在文化上的严重挑战。
但他们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比较简单化,韩愈主张人其人,火其书,用政府行政干预的方法来禁止佛教的传播和开展,李翱思考得相对深入一些,主张援道入儒、以儒包佛,来解决佛教文化的冲击。
宋代的理学家们认识到,儒学之所以会受到来自佛教和道教的挑战,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儒学本身在形而上的层面上存在着严重的缺乏。
原始儒家大局部典籍失传,直到近代才出土大量竹简,所以如何从哲学本体论上论证儒家思想的正当性与必然性成为儒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含解析)
〖第4课宋明理学〗之小船创作1.背景(1)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汉代儒学粗糙的天命思想已经无法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
(2)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吸引了众多信徒,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危机,出现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局面。
2.理学的兴起(1)三教之间在相互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到唐宋时期,三教调和之风尤其盛行,“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2)为了重兴儒学,唐宋儒家学者把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与佛教、道教思想结合,发展了儒学体系。
二、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颢、程颐,南宋的朱熹。
2.理学本质: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为“理”,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3.思想观点(1)理的本质:“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2)理的表现: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3)穷理方法:“格物致知”,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体会各种知识、加深对“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
4.统治地位的确立(1)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官方哲学。
(2)元朝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3)明朝确立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三、陆王心学1.陆九渊(1)理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寻找,提出“心即理也”,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2)方法: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
2.王守仁(1)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2)认为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3)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1.消极:用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史料一程朱坚认①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
宋明理学的发展过程
宋明理学的发展过程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学派,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宋代、明代和清代。
在这三个阶段中,宋明理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是宋明理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北宋时期,程颢和程颐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观点,强调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的本质。
他们认为,人通过观察事物的表象并探索其内在的规律,可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这种观点对后来的宋明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朱熹也是宋代理学的重要代表,他注重心性的修养和道德伦理的实践,提出了“求是、致良知”的思想,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对社会的影响。
明代是宋明理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明代的理学家们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发展。
王守仁是明代理学的重要代表,他提出了“理即是性”的观点,认为万物都有其独特的本质,这种本质即所谓的“理”。
他还强调人的性本善,主张通过修养和教育来实现人性的完善。
此外,明代的理学家还对周易、诗经等经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独特的理学体系。
清代是宋明理学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
清代的理学家们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和发展。
朱舜水是清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观点,认为人应该与自然界保持和谐的关系,以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此外,清代的理学家还对儒家经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解释。
总的来说,宋明理学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格物致知”→“求是、致良知”→“理即是性”→“天人合一”。
这一过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的脉络,也表明了宋明理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宋明理学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宋明理学核心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宋明理学核心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其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父子以及明代理学家王阳明等人的著作中。
宋明理学强调“心即理”、“知行合一”等核心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宋明理学的核心思想出发,探讨其对后世的影响。
宋明理学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心即理”、“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等重要理念。
首先,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提出了“心即理”这一重要观念。
他们认为,人的内心本身就是理,只有通过悟性的开发和修养,才能使人的心与理达到统一。
这一理念强调了内心修养的重要性,主张通过自我反省和修炼,达到心性与道义的合一。
其次,宋明理学强调“格物致知”,即通过观察事物的表象,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从而获得真知。
程颢、程颐认为,人应该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来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从而达到对道义的理解。
这种通过实践来认识真理的方法,对后世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宋明理学强调“知行合一”,即知识与行为应当统一起来。
明代理学家王阳明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念,提出“致良知”、“格物致知”等观念,强调人的内心本具良知,只有通过实践和行动,才能使良知得以发挥。
王阳明主张“立命安身、立身安天、立天安道、立道安性”,强调了道德实践在个体修养和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性。
宋明理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认识论方面,宋明理学强调通过实践来认识真理,对后世的认识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在道德伦理方面,宋明理学注重道德修养和实践,对后世的道德教育和伦理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再次,在政治治理方面,宋明理学提倡“仁政”、“德治”,对后世的政治理念和治国方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总的来说,宋明理学作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流派,其核心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宋明理学核心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悟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念,为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借鉴和启示。
论宋明理学的特质及其现代意义
论宋明理学的特质及其现代意义
1.三大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这是宋明理学的突出特点。
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
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是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2.影响(1)积极影响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2)消极影响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之风。
宋明理学对后世的影响
宋明理学对后世的影响篇一:对《宋明理学》一课的思考对《宋明理学》一课的思考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三节《宋明理学》,可谓是整个高中历史教材中最难啃的骨头,对老师能力的考量是多方面的。
很多老师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看完教材和教参后搞不懂讲什么,自己都不懂,怎敢给学生讲!那么这一课我们怎么上,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上课过程中我认为要注意的问题,写出来与大家交流:一、《宋明理学》在专题中的地位。
本专题主要讲述的是儒学的发展历程,理学是儒学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要清楚理学在专题中的地位,首先要清楚儒学在各个时期的历史命运。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说。
战国时期,儒家学说经孟子和荀子得到完善和发展。
秦朝时,由于“焚书坑儒”,儒学进入低潮。
西汉武帝时,董仲舒改造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
东汉末年到唐末五代,由于各种思潮的流行,尤其是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儒学统治地位被削弱。
宋明时期,儒学得到复兴。
明清之际,儒学受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的批判。
其次要弄清儒学在几个重要时期的思想特点。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礼”、“德治”。
战国时期,孟子主张“仁政”,强调“民贵君轻”,荀子除了唯物思想而外强调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把握“礼”。
西汉时期,董仲舒儒学的理论基础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政治的’大一统”必须要思想的“大一统”,从而顺利推行“罢黜百篇二:浅谈宋明理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浅谈宋明理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宋明理学因倡言守道循礼又称“道学”,不仅主宰当时社会意识形态,还广泛涉及各领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道三家融合,唐代实行三教并存政策,儒、释、道得以独立发展并相互争论与融合。
三教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本过程。
程朱理学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后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程朱理学向心学的演变说明走向极端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宋明理学经历几百年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深远影响。
宋明理学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宋明理学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学派,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包含了一系列重要的学说和价值观,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然而,宋明理学同时也存在一些消极的方面,这些问题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首先,宋明理学的积极意义之一是加强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力。
在宋明理学形成之前,儒家思想的发展有所停滞。
而宋明理学通过对儒家经典的解释和研究,对儒家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其中,朱熹的“心学”理论和王阳明的“致良知”理论是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学说。
朱熹强调通过“格物致知”来认识天地万物,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出了理直中的思想方法;而王阳明则主张人人都有一颗良知,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道德境界的提升。
这些理论为儒家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在中国的政治、教育和文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次,宋明理学的积极意义还在于加强了社会的道德约束和伦理观念。
宋代是中国传统道德伦理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而宋明理学则进一步加强了对道德伦理的强调。
宋明理学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强调个人修养、家庭和睦、国家治理和世界和平的基本原则。
理学家们认为只有个人修养和道德高尚,才能实现家庭和谐,推而及国家和世界的和平。
这种强调道德伦理的理念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宋明理学的积极意义还在于对教育的推动。
宋代儒家学派兴起带动了儒学教育的繁荣发展。
宋明理学倡导了读书治学的理念,主张通过学习和教育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修养,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宋代出现了很多重要的学院和书院,为学术研究和教育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和机会。
这样的文化氛围和教育制度对中国古代的知识传承和文化积淀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宋明理学也存在一些消极的意义和问题。
首先,宋明理学的体系相对封闭,存在一定的教条主义倾向。
理学家们强调儒学经典的解释和学习,对其他学派或思想观点持保留态度,甚至排斥。
宋明时期的新儒学-理学和心学
对后世影响的比较
理学
理学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尤其是对明清 时期的思想家和政治家。理学强调的社 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也影响了后世的文 化和社会发展。
VS
心学
心学的影响主要在思想领域,尤其是对明 代的王阳明等思想家。心学的思想也影响 了后世的文学、艺术和哲学等领域,成为 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06
宋明时期新儒学的现代价 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主要心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01
02
03
朱熹的理学派
朱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哲 学家、教育家,他的理学 思想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 墨客。
陆九渊的心学派
陆九渊是南宋时期的心学 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强调 内心自省和自我修养。
王阳明的心学派
王阳明是明朝时期的心学 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强调 实践和行知合一。
心学对后世的影响
ABCD
对中国文化、教育、政治 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促进了儒释道的融合,为 后世文化交流和思想创新 提供了基础。
04
心学的发展与影响
心学的起源和形成
心学起源于北宋时期,由程颢、程颐 等人开创。
心学在明朝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 推广,王阳明等人成为心学的集大成 者。
心学在南宋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朱 熹、陆九渊等人成为心学的代表人物。
存天理、去人欲。
陆王心学
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代 表,强调心即理、知行
合一。
永嘉学派
以叶适为代表,主张功 利主义、强调事功和实
用。
永康学派
以陈亮为代表,主张经 世致用、提倡事功。
理学对后世的影响
强化了儒家道德伦理观念, 成为封建社会后期主流价 值观。
对东亚文化圈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韩国、日本等国家的文化 发展受到宋明理学的深刻影响 。
宋明理学的人格美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宋明理学的人格美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宋明理学的人格美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理学,其文化思想影响着许多后世知识分子,尤其是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宋明理学虽然宣扬“仁义道德”,但是并不排斥博爱与慈悲。
它以“伦理学”的视角,以“用义”的思想指导,完善古代的儒家“仁义礼智信”伦理思想,推崇“以义养民,以德约众”的原则,着重在人格美育上,倡导“养心安神,德行见学,尊师重道”。
依此,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墨家”学理,促进民众养德乃至朝令夕改,立足于促进道德改进人格发展,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伟大的伦理学思想系统。
内容丰富,覆盖从政治、军事、政治经济、教育等至孝道、行为规范、君臣关系、科学技术、社会安定、法律法令等多个面向。
在现代,宋明理学的美育思想以其正能量意义全面影响着社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应用在突出崇尚“和谐”、“改进”、“统一”的文化观念,和现实的政治和社会活动,用以建立与社会关系密切的高度结合,极大地扩大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影响。
它敦促人们遵从法律,厚待父母,尊敬长辈,把责任当成担当,在思想上多了解,多做实践,把理想奉行于现实之中,促进人们崇尚美德,洞察学习,品行高尚,有助于锻炼人格;它同时也敦促人们及时采取行动表达爱心,继承宋明理学的伟大精神,营造和谐,增强了各民族的团结与共同的精神文化气氛,培养公德意识,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因此,宋明理学的人格美育思想在当今社会始终保持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其完整思想框架、深刻智慧和实践精神要对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今天的社会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和借鉴作用。
只有充分认识宋明理学的美育思想,加强人格素养,形成伦理学的完整思想体系,才能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真正的体现个人的尊严,保护个人的权利,树立社会的责任,承担公共利益,营造一个和谐和谐的社会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明理学对后世的影响篇一:对《宋明理学》一课的思考对《宋明理学》一课的思考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三节《宋明理学》,可谓是整个高中历史教材中最难啃的骨头,对老师能力的考量是多方面的。
很多老师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看完教材和教参后搞不懂讲什么,自己都不懂,怎敢给学生讲!那么这一课我们怎么上,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上课过程中我认为要注意的问题,写出来与大家交流:一、《宋明理学》在专题中的地位。
本专题主要讲述的是儒学的发展历程,理学是儒学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要清楚理学在专题中的地位,首先要清楚儒学在各个时期的历史命运。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说。
战国时期,儒家学说经孟子和荀子得到完善和发展。
秦朝时,由于“焚书坑儒”,儒学进入低潮。
西汉武帝时,董仲舒改造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
东汉末年到唐末五代,由于各种思潮的流行,尤其是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儒学统治地位被削弱。
宋明时期,儒学得到复兴。
明清之际,儒学受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的批判。
其次要弄清儒学在几个重要时期的思想特点。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礼”、“德治”。
战国时期,孟子主张“仁政”,强调“民贵君轻”,荀子除了唯物思想而外强调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把握“礼”。
西汉时期,董仲舒儒学的理论基础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政治的’大一统”必须要思想的“大一统”,从而顺利推行“罢黜百篇二:浅谈宋明理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浅谈宋明理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宋明理学因倡言守道循礼又称“道学”,不仅主宰当时社会意识形态,还广泛涉及各领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道三家融合,唐代实行三教并存政策,儒、释、道得以独立发展并相互争论与融合。
三教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本过程。
程朱理学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后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程朱理学向心学的演变说明走向极端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宋明理学经历几百年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深远影响。
总体来说,弘扬了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了佛教与道教的思想,将儒家思想发展成为集政治、哲学、伦理道德于一体的庞大的思想体系。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和道德,讲求以情统理、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但理学用三纲五常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比如尊卑等级,重男轻女,重利轻义、因循守旧、重礼轻法等错误观念,对中国社会都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
首先是以“程朱理学”给人们诸多灾难痛苦,“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
虽失,谓之顺。
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
上以理责其下,而在下之罪,人人不胜指数,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戴震:《孟子字义疏注》]“其所谓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然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戴震:《与某书》]。
“俗学陋行,动言名教,敬若天命而不敢渝,畏若国宪而不敢议,上以制其下,而不能不奉之。
则数千年来三纲五伦之惨祸烈毒,由是酷焉矣”。
“明之所在,不惟关其口,使不敢昌言,乃并锢其心,使不敢涉想……。
”[谭嗣同:《仁学》。
]这些引文清晰地说明了宋明理学的现实作用。
重要的是,即使在纯理论或行动中具有优秀表现的人物(如刘宗周),翻阅他们涉及社会现实生活的议论(如刘的《人谱类记》)时,便可见理学家们的愚昧、迂腐、残忍,他们无一例外要求用等级森严、禁欲主义等等封建规范对人进行全面压制。
事实上,一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就让妇女流尽了眼泪、受尽了苦难。
那些至今还可见的贞节牌坊、烈女牌坊,是多少“孤灯挑尽未能眠”的痛苦情感的凝聚物。
而一项“名教罪人”的帽子,压死了多少有志于进步或改革的英雄。
戴东原、谭嗣同满怀悲愤的控诉清楚地说明了宋明理学给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带来的历史损伤。
从谭嗣同到邹容、宋恕,从陈独秀到吴虞、胡适,从鲁迅到巴金、曹禺,无论是政论还是小说,无论是《狂人日记》还是《家》,无论是巴金的《家》还是曹禺的“家”(《雷雨》),都充满了战斗激情,博得了历史声誉,赢得了人民喜爱,我想都是因为它们以反理学为基本主题吧。
但宋明理学并非只是思想史上毫无意义的破烂,它也留下了积极的东西。
宋明理学的巨大现实祸害淹没了它在纯理论上的成就。
但如果从整个人类和民族长远的角度来看,情况则不同。
人类不但制造、积累、发展外在物质文明,同时也在创造、积累、发展内在精神文明。
除物态化作品之外,还表现为人的精神、心灵本身的结构状态。
在人的心性和自然欲望问题上,康德和宋明理学比法国唯物主义和自然人性论更深刻。
连“意志薄弱”“道德沦丧”等指的也是理学主宰的丧失、人对自然欲求的屈从或迁就,如贪生怕死、追求安逸、耽于声色等。
尽管不同社会、时代、民族、阶级的道德要求伦理内容各不相同甚至彼此对立,但建立人类意志结构和主体能力这件事上却有共同要求、性质和历史延续性、传递性。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与宋明理学的封建道德说教完全不同,但在建立主体意志和伦理责任感的问题上是有相同点的。
使顽夫廉、懦夫立,闻者兴起,宋明理学在中国民族性格、中国实践理性的形成发展中,在中国民族注重气节、重视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等建立主体意志结构等方面是有用的。
毛泽东青年时代向杨昌济学习宋明理学,称道曾国藩,对强调活动和实践经验、具有小生产劳动者特色的颜元哲学的学习,讲求修养、锻炼意志、重视人生理想、精神价值和道德境界,在他以后的活动和思想中也留下很大作用和影响。
宋明理学细密地分析、实践地讲求“立志”、“修身”,以求最终达到“内圣外王”、“治国平天下”,把道德自律、意志结构,人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人优于自然等方面,提扬到本体论的高度,空前树立人的伦理学主体性的庄严伟大。
理学,是“赞化育,与天地参”的“情理协调”和“天人合一”,它不是完全忽视情感的纯理性的社会契约,也不是完全忽视理智的纯感情的宗教迷狂。
这种追求“情理谐和”、“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以建立区别于动物的人性本体,在精神空虚、价值崩溃、动物性个体性狂暴泛滥,在如今“人欲横流”的资本主义世界中还是有些价值的。
篇三:对《宋明理学》一课的思考与对《宋明理学》一课的思考与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张启凤内容提要:宋明理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这一内容博大精深,深奥难懂,中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
本文通过明辨史实、明确立意、整合流程、精选材料、引发思考等环节,力争对本课教学有所突破。
关键词:宋明理学史实立意一、问题的提出宋明理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史学界对这一思想的评价却争议颇多。
学术上的争议必然导致教师在教学上有无所适从之感。
本文试图引用近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结合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谈谈此课的教学策略。
1.学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历史上宋明理学的地位理学创立于北宋,南宋时得到发展,明朝时进一步发展。
理学创立之初,只是宋学中的流派之一,在民间流传。
官方对此时而禁止,时而放任。
直到南宋末年宋理宗时(1205~1264年在位),理学才逐渐取得官学地位。
其真正成为主流意识是从元代开始的。
明末清初,中国社会出现了所谓“天崩地裂”的局面。
许多知识分子对严酷的社会现实进行历史反省,将明亡的原因归结为理学的空谈心性。
从此,空谈心性,祸国殃民,几乎成为宋明理学的历史定论。
(2)20世纪以来史学界对理学的评价有失偏颇“五四”运动以来,人们对宋明理学基本上是否定的,所谓反封建的批判矛头也主要指向宋明理学。
不少人认为,理学是“吃人”的礼教,是替封建统治者效劳的反动学说,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股浊流。
(3)学术界对理学认识偏颇的原因导致对理学片面认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受政治斗争的影响,以及受学术界极“左”思潮的影响等。
其中,“没有严格区分作为学术文化思潮的理学与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理学之间性质上的差①别,没有正确处理学术批判与政治批判之间方式上的不同”,也是重要原因。
其结果,是导致宋明理学中合理的、有价值的学术文化精神得不到客观的分析和积极的弘扬。
2.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材的问题《宋明理学》是高中必修三第一单元中的一课,作为刚刚升入高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思想史本身就比较难懂;《宋明理学》作为思想史上的一节课,内容博大精深,深奥难懂,概念繁多(如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格物致知、发明本心、致良知;三纲五常;天理、人欲等等)。
这些概念在教材的有限篇幅内很难解释清楚,对学生的理解而言,难度更大。
对于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高中教材(以岳麓版和人教版为例)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论述,一是因佛道冲击,使儒学面临危机;二是隋唐以后出现“三教合一”潮流。
而对理学兴起的时代背景则论述很少,甚至没有涉及。
这对于全面、正确地理解理学、认识理学的价值十分不利。
(2)教师的问题对于大多数高中历史教师而言,对于宋明理学的内容还是很陌生的,要想把宋明理学研究透彻,也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很多教师都感觉,看了不少著作和论文,对本节课的内容还是若明若暗,对如何上好这节课仍是不得要领。
(3)教学中的问题因为教材和教师的问题,本节课一直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难点之一。
多数教师是按照教材的编写顺序,从理学兴起的背景到“程朱理学”,再到“陆王心学”一路讲下来。
如此学完这节课,多数学生脑子里只留下朱熹、王守仁等人名,以及理学、心学、格物致知等词汇。
对于理学为何而兴,理学家创立理学的最终目的,理学家有怎样的担当,今天我们学习理学有何意义等问题,则一概不清楚。
基于以上问题,笔者从研读课标和教材入手,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拓展阅读,最大限度地查阅近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宋明理学》一课进行重新梳理整合,试图解决所遇问题,搞好本课的教学。
二、对《宋明理学》一课的思考与教学策略1.明辨一个问题——宋明理学长期影响中国的到底是什么理学作为官方意识在中国存在了几百年,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那么,长期影响中国的是其哲学原理还是其伦理学呢?对此,《历史教学》杂志主编任世江先生有过如下分析:“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并非是‘理’‘气’等深奥的哲理,而是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
如果不求严谨,似乎可以这样说,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
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全社会每一个家庭,是理学的功劳。
??他(朱熹)以从众、从俗的原则修改孔子推崇的礼仪,不② 仅在思想领域,而且在行为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
”其实,理学的影响之所以至深至远,不仅是儒学(主要是伦理道德)的普及化、通俗化,更是因为它把儒学(伦理道德)提高到了“天理”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