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国民体育锻炼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因素的研究
K y wor s:s r;e ecs ;c l g ;s d n ;hb t a tr e d o p t xrie ol e t e t a i;fco e u
中图分类号 : 86 G0
1 前 言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5— 26 2 1 ) OO 02 3 10 0 5 (0 1 一 O 7— 09— 出 3 .% , 98 而女生无体 育锻炼习惯 比例要 比男生高 出 3 .% 。 98 这说明男生比女生更具有体育锻炼 的习惯 , 育锻炼习惯群 无体
b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xe ir tr .B sd s h we fe c lme ti o e s me b t e i ee tg a e ,b tt e e a e r - y e tro ms e i e ,t e p e o r o a h ee n ft a we n d f rn r d s u h r e s h e r
20 02年 8月 , 教育部 关于 印发《 要》 纲 的通知 中在课 程 目
学校应对女生体育锻炼 习惯的形成 与培养予以重 标体系的基本 目 标和发展 目 中也做 出了进 一步强调 :基本 里女生居多 , 标 “ 目标 中运动参与 目标是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 并基本形 成 自觉锻 视。另外 , 数据显示 , 同年级在体育锻炼 习惯的形成方面是 不 炼习惯 ……”1 [ 充分体 现 了国家对 学生在 校期 间养成体 育锻 没有差异性的( >0 0 ) 3 P .5 。这一结果说明影响体育锻炼 习惯 炼习惯 的重视 , 也都把 “ 培养 学生体育 锻炼习惯 ” 作为学 校体 的形成的各种因素对不同年级学生 的作用力是基本一致的。
思想的利害所在 。
惯的原因的排序 。结果表 明: 因素对男 、 各 女生形成体育锻炼
成年国民体育锻炼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影响因素
浅谈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3-000-01摘要大学生身体素质对于大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从体育锻炼对体重、心理、情绪、人品特质的影响进行分析,希望大学生能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坚持锻炼身体。
关键词体育锻炼心理情绪人品特质一、体育锻炼在体重控制中的作用运动在体重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医学界的普遍认同。
在1991再版的、具有高度权威性的医疗参考书《哈里森内科医学原理》中指出,锻炼应当在任何减肥程序中占有一席之地,将规律性的锻炼整合人减肥程序中,可以增加超重或肥胖者维持降低后的体重的机会。
该书也写到,锻炼是降低体重时增加能量消耗的良好途径.对于改善心理和循环系统功能都有极好的作用。
在早期的减肥运动处方研究中,oscai和woo[1]分别对男性和女性对象进行研究,得出有氧运动对男性和女性降低体重是有效的,他们所降低的体重中绝大部分来自脂肪的重量。
相对于控制饮食.特别低限甚至是极低限热量摄人的减肥方式,运动对体重的影响是较小的,通常达到显著性水平的锻炼方法体重下降约为2kg。
区别在于运动时间长短不同。
二、体育锻炼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一)体育锻炼能提高智力功能。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力功能,不仅使锻炼者的注意、记忆、反应、思维和想象等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其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等。
(二)体育锻炼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要不断克服客观困难和主观困难。
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勇敢顽强、坚持不懈的作风,培养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与机智灵活、沉着果断的品质,还有能使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体育锻炼能消除疲劳。
大学生持续紧张的学习压力极易造成身心疲劳和神经衰弱,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参加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则可以使他们身心得到放松。
(四)体育锻炼能增进快乐,调节情绪。
影响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研究
1 .体 育态 度与体 育锻 炼行 为 M ・ 里夫认 为 , “ 度是 生 物 有机 体 对 于对 谢 态 象 和现象 发生 反应 的准备 状态 ,使个体 的反应 带有 选 择性 、方 向性 以及 一定 的持 续性 ” 。可 见 ,态 度 是 由认 知 、情 感 、行 为 意象三个 因素 构成 的 、比较 持久 的 、个人 的 内在结 构 ,它 是外界 刺激 与个 体反 应之 间的 中介 因素 。个 体对外 界刺激 发 出的反应受 到 自己态度 的调节 。 从 理论 上讲 ,态 度 三 成分 之 间是 协调 一致 的 。 但在 现实 中 ,三 者 之 间往 往并 不 能 很 好 地 协 调 一 致 。此外 ,三种成 分 的关联 程度 也不尽相 同。大量 研究 结果表 明 ,情 感 和意 象的相 关程度 高于认 知与 情感 、认 知与意 象 的相 关 程度 。并且 ,认 知成分 的 独立 程度 要更高 些 ,与其 他两种 成分之 间 的相 互影 响也 相应 较小 。一般认 为 ,一个 人 的态 度与其 行为 具有 较高 的一致 性 ,有什 么样 的态度 就会有什 么样 的行 为 。但是 ,也有 许多 研究证 实 ,在 有些情 况下 态 度与行 为并不 总是 一致 的。大学生 体育态度 的形 成 是受 多种 因素影 响并经 长期 孕育 的过程 ,是一个 不 断循 环 的反 馈过 程 ( 图 ) 如 。但 是体 育 态度 与体 育 锻炼行 为 之间是 否具有 一致性 呢?大学 生体育锻 炼 行为 的产生 来源 于体育 需要 和体 育动机 ,而体育 需 要 的产生 和满足 需要 的迫切 程度 又源 于大学生对 体育的了解和认识 ,以及对体育所产生的兴趣和意 象 ,即所持的体育态度。不同的人 ,其体育态度的 结构成 分及 功能有 所不 同 ;在体育 态度形 成过程 的
影响我国城市成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因素研究
在 城市化快速发 展的今天 , 城市成年 人体质 的高低 直接影 响着我 国国家稳定 、 经济建设 的快速发展 。 我 国于 20 00年首次进行 了覆 盖 3 个省市的 3~6 中国 1 9岁
例最低 的人群(83 ,5~ 9岁男性参 与 比例最高 , 5 . 2. %)6 6 为 50 %。 3 岁 以前和 5 0 5岁以后参加体育锻炼 的人数 明显高 于 3 5 岁 0— 5 人群 , U型” 呈“ 分布 , 即体育锻炼 的参加率表现为两头高 、 中间低 的趋势 , 女性表 现尤为 明显。以每周参加体育锻炼 3次以上者为 经 常锻炼者 , 国成年男性 经常锻炼者百分率在 1 . 我 86 % 4 . 8 % 4 之间, 女性在 1 . ~4 .%之 间。随年龄变化 经常锻炼者 比例 43 % 62
体质 与体育锻炼现状及 对策研究 》 一文 中 : 每周参加 1—2次 以 上 体育锻炼 的 比例 , 男性 为 3 .3 女性 为 4 .%; 周参 加 3 8 %, 9 2 每 4 次及 以上 的比例 , 男性 为 2 . %, 77 女性为 2 .1 0 8 %。在王 梅的《 4 中 国人体 育锻炼情况现状——2 o 国民体质监测 分析 的报告 》 0 0年
山西科技
S A X CE C N E H O O Y H N I I N EA D T C N L G S
20 0 9年第 6期
1月2 1 0日出版
●人 才培 养
影响我 国城 市成年人体 育健 身活动 的 因素研究
王 燕
( 原科技 大 学 , 太 山西太 原 ,304 002)
炼的主要原因时 , 绝大部分也是把无兴趣作为第一选择 。调查结 果表 明, 在诸多影 响因素中 , 对体 育锻炼不感兴趣是 影响老年人 参与体育锻炼的最主要原 因。在王梅的《 中国人体育锻炼情况现
辽宁省成年人体育锻炼对体质状况影响的研究
2 研 究对 象和 方法
本研究 以 20 年 国民体质 测试 中辽 宁省 l 05 4个市随机抽 取的男女 (o 9岁) 2 一5 成年人 679人 为研究对 象 , 中男子 78 其 300人 , 37 女子 37 9 。按 中 国体 育人 口计 算办 法 , 一周 41 人 将 参加 3 以上锻炼 , 次 每次锻 炼在 3 0分钟 以上人 群 , 为经 常 定 锻炼组 , 介于不锻炼组与经常锻炼 组之间为偶 尔锻炼组 。主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 、 体质测量法 、 问卷调查法 、 数理统计法 。
2O 年第 2 卷 O8 4 第6 期
吉林 体育学院学报
J ra ffnI tueo P yi l  ̄ P i o nl J ̄ s t f hs a F u Ro u 0 l nit c A n
2 0 o8
.4 2
No 6 .
辽 宁 省 成 年 人 体 育 锻 炼 - p . g质 状 况 影 响 的 研 究
1 问题 的提 出
体育是人类生 活的重要 组成部分 , 对促进人类健 康具有 非常重要 的意义 。体育 锻炼 能够改 善人类 的身 体机 能和 素 质, 能够调节人们的心理 , 进人 们之 间的相互交流 与合 作 。 增 但在 现实 生活中 , 很多人参加体育锻 炼的意识和 习惯还没有 形成 , 有时间到医 院看病 , 却没有时间参加 体育锻炼 , 致使现 代文 明病 发病率 居高 不下 。了解辽 宁省成 年人 参加体 育锻 炼的现状 , 探讨内在 规律 和特 征 , 利于 我们有 针对性 地进 有 行健 康指 导 , 提高全 民族 的素质 。
eecs n d l ’wh me o n ee a es t t a xriead aut s os o a ep r n p yia x rie.o fid xsh v t ii lmenn . a sc a ig Ke ywods Lann rvne;d l ; h s a xri p yia in s r : ioigpoic aut p yi l ecs h sclf es s c e e; t
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措施分析
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措施分析摘要:体育锻炼是让学生保持健康身体的有效途径,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是国家高度重视的方向。
目前,我国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覆盖面少,并且体育锻炼的效果比较低。
2022年某大学就有针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参加到体育锻炼的人员占比仅占7%,并且这7%里面仅有17%是为了锻炼身体才去参加体育锻炼,学校安排要求锻炼的占47%,陪练占比7%。
由此可见,大学生的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体育锻炼的效果也不好。
但是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推力,大学生只有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身体,才能在未来大展宏图时候能够有拼搏的底气和勇气。
因此,本文主要在关切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基础上,积极地探求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影响因素,并希望能够从中能够找到解决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低问题的具体措施,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影响因素1、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1.1、缺少体育锻炼的意识,减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观意愿大学阶段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少,主要原因是大学生本身就缺少了体育锻炼的意识。
而体育锻炼意识的缺乏,主要是因为生理机能的麻痹性、传统思维的束缚以及体育锻炼重要性认识不够清楚。
首先,生理机能的麻痹性是导致大学生缺少体育锻炼意识的主要因素。
当一个人的生理机能达到高峰期的时候,他是不容易发现身体出现的问题,并且也很少有需要锻炼一下身体的想法。
当一个人的生理机能已经在走下坡路,身上的各种问题就会突显出来,他就会懊悔曾经的自己没有锻炼好自己的身体。
其次,传统思维的束缚是导致大学生缺少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因素。
我国传统理念一直有“学而优则士”的说法,很多家长都继承了这一理念,所以对学生的要求就是一定要刻苦的学习文化知识,其他的都不太重视。
学生从小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也潜移默化的继承了这一理念。
即使到了大学,学生独立的学习和生活后,大学生仍然以文化学习为首要任务,并将自己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文化学习中,忽视体能锻炼的重要性,放弃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
中国成年人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HAPA与TPB两个理论模型的整合
中国成年人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HAPA与TPB两个理论模型的整合沈梦英;毛志雄;张一民【期刊名称】《体育科学》【年(卷),期】2010(030)012【摘要】久坐和缺乏体力活动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有规律的积极的体力活动对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益处已经得到大量实验研究的证实,但是人们却停留在知之不行的行为阶段.采用理论综述的方法对现有的锻炼行为理论模型进行分析.通过对连续模型TPB与阶段模型HAPA理论进行整合,以建立一个既能够包括宏观环境与微观心理因素,且又能够对锻炼行为进行解释、预测及干预的理论模型.理论整合主要体现在两个理论模型对行为意向变量的预测上及纳入影响锻炼行为的社会因素,即将在对TPB及其相关的研究中已经证实对行为意向有价值的预测变量如态度、主观规范与社会支持等变量整合到HAPA理论中去.进一步的研究需要对这个整合模型的结构及阶段划分的假设进行验证,并应用其对成年人群的锻炼行为进行干预.【总页数】8页(P48-54,63)【作者】沈梦英;毛志雄;张一民【作者单位】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8【相关文献】1.不同年龄人群锻炼行为改变的调节变量探究——基于对HAPA与TPB整合模型的测评 [J], 周君华2.促进青少年锻炼行为的模型检验:基于HAPA与TPB两个理论的整合 [J], 李军;何籽玉3.HAPA理论背景下大学生锻炼行为与锻炼效果的干预研究 [J], 王银晖4.HAPA理论导向的大学生锻炼行为干预研究及效果评价 [J], 王银晖5.跨理论模型用于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心理影响因素分析 [J], 解缤;张敏杰;刘明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报告
中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报告引言:中国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一直备受关注,而课外体育锻炼作为促进青少年身体发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目前的研究表明,中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仍然堪忧。
本研究旨在全面了解中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并探究其影响因素。
一、中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1. 缺乏锻炼意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青少年活动时间被电子产品所占据,对体育锻炼的意识不强,缺乏主动参与的动力;2. 学业压力过重:高强度的学业压力使得青少年花费更多时间在学习上,减少了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3. 缺少锻炼场地和设施:一些地区的青少年缺少体育场所,让他们无法方便地进行体育锻炼;4. 缺乏指导和娱乐方式的多样性:一些青少年缺乏合适的锻炼指导,只能进行简单的体育活动,缺乏趣味性。
二、影响中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1. 家庭因素:家庭对青少年的意识形成有重要影响,父母的体育参与程度和锻炼观念会影响青少年的行为习惯;2. 学校因素: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和体育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对青少年体育锻炼具有重要影响;3. 社会环境因素:城市建设中的体育设施配套及空间环境的改善和社区体育组织的建设能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4. 健康观念和知识水平:青少年缺乏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和相应的健康知识,让他们无法适当安排自己的锻炼时间和方式。
三、解决中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建议:1.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家庭、学校和社会对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视和意识;2. 优化学校体育课程:完善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兴趣和锻炼习惯;3. 改善体育场所和设施: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资,提供更多的场地和条件,让青少年能够方便地进行体育锻炼;4. 引导多样化锻炼方式:提供更多的锻炼指导和有趣的体育活动,让青少年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5. 提高健康意识和知识水平:加强健康教育,让青少年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
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实证研究
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实证研究一、本文概述本研究旨在运用跨理论模型(TTM)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实证研究进行深入的探讨。
跨理论模型,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行为改变理论,涵盖了从预备阶段到行动阶段,再到维持阶段的全方位过程,对于理解和指导个体行为的改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日益受到关注。
然而,由于学业压力、生活方式等原因,许多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并不理想。
因此,如何有效地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改变,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跨理论模型,旨在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过程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将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进行深入的研究。
通过文献分析,梳理跨理论模型的理论框架和应用研究,为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和特点,以及他们在体育锻炼行为改变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行为特征。
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有效策略和建议。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方面,通过运用跨理论模型,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过程和机制,为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实证研究,可以为高校体育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实证支持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二、文献综述跨理论模型(Transtheoretical Model,TTM)自其诞生以来,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健康行为改变领域,其影响力日益显著。
该模型由美国心理学家Prochaska和DiClemente于1983年提出,旨在描述和指导个体在行为改变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及其心理、社会和行为特征。
通过深入理解跨理论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内在机制,从而制定更有效的干预策略。
国民身体锻炼行为变化趋势研究——以福建省成年人为例
调 查数 据库进行二 次资料 分析 ,发现不 同群体体 育锻 炼率和 经常锻炼 率变化趋 势呈现 出不 同特 点。运 用
社 会 心 理 学原 理 对研 究 结 果 进 行 了初 步 的 解 释 ,认 为 网 络 生 活 方 式 、 阶 层 区 隔 需 求 、城 镇 化 水 平 、社 会 比 较 以及 社 会 性 别 分 工是 可 能 的 影 响 因 素 。
Xu J i a n— — q i n g Z h o u Xi a o— — d o n g
( F u j i a n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p o t s S c i e n c e, F u z h o u 3 5 0 0 0 3 , F u j i a n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A d o p t i n g t h e d a t a o f 2 0—5 9一y e a r —o l d a d u l t s f r o m t h e c i t i z e n b o a y s u r v e y f o t h r e e c i t i e s o f F u j i a n
P r o v i n c e i n 2 0 0 5 a n d 2 0 1 0,d i v i d i n g t h e p e r s o n s i n t o V  ̄ O U S c a t e g o r y a c c o r d i n g t o he t s t a n d a r d s ,s u c h a s p h y s i c a l e x e r c i s e r s o r n o t ,s p o t s p o p u l a t i o n o r n o t .T h e ma i n r e s u l t s h o w s t h a t t h e t r e n d f o t h e p o p u l a t i o n p e r c e n t o f p a r t i c i - p a i r n g a n d l o v i n g i n p h y s i c l a e x e r c i s e i n d i f f e r e n t g r o u p wa s d i s c o v e r d .T h e a r t i c l e a p p l i e s he t p r i n c i p l e f o s o c i l a p s y c h o l o g y s u c h a s o  ̄i n e l i f e ,s r a t u m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 , u r b ni a z a t i o n , c o mp ra a t i v e l y f o s o c i a t y ,s o c i a l g e n d e r t o ma k e a n e x p l a n a t i o n o n t h e s t u d y i n g r e s u h p r e l i mi n A r i l y . Ke y wo r d s :P h y s i c l a E x e r c i s e B e h a v i o r ;2 0 —5 9 一y e a r s—o l d a d u h s ;T r e n d;S o c i a l P s y c h o l o g y
大学生体育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大学生体育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在校大学生的体育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具备较好的体育态度,对于体育锻炼的价值已有深刻的认识,具有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但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并不乐观。
大学生体育行为受内、外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主观因素是促使大学生体育行为形成和发展的直接因素,客观条件则是间接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行为影响因素一、前言体育行为,是为满足某种体育需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而进行的活动。
它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即凡是与体育发生联系的行为活动,都可称之为体育行为。
体育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既受行为者内在生理、心理条件所制约,又受到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表现出多方面的行为特征。
体育行为研究是从多学科的视野中对体育现象中共有的要素以多维综合角度进行的研究。
从人的行为水平上进行新的尝试,研究和把握社会体育现象,它为我们提供了观察、认识、思考体育现象的一种新的视角。
人的体育行为是一切体育现象中所共有的要素,任何体育现象都是由人的有目的的行为直接参与的结果。
因此,体育行为研究正是通过研究人的体育行为揭示体育现象及其规律性的。
本文通过对西安邮电学院一、二年级学生进行调研,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研究法等方法,旨在通过对本校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分析,以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二、大学生的体育态度态度是由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个因素构成的,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体育态度则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体育行为是指在体育活动中,人们为达到一定目标,会根据条件限制而采取一定的行为,为追求体育目标而进行与他人有交互关系的行为。
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有其不同的意义,根据学生对体育的不同兴趣、爱好,培养他们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衡量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并且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成年人身体活动量的研究
中国成年人身体活动量的研究王梅 群众体育研究中心1.问题的提出大量流行病学的研究已经证实,身体活动不足是健康的独立危险因素之。
身体活动,又称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多从交通、职业、家务和休闲时间的身体活动四个维度来衡量。
全球范围内,身体活动水平呈下降趋势,我国居民整体身体活动水平下降趋势也成为我国体质和健康领域关注的重点之一,但从以上四个维度探讨全国层面的身体活动水平的研究还比较少见,为了深入了解我国成年人身体活动水平的现状,给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在实施干预过程中有针对性,本文将对全国水平的四个维度以及静态生活方式状态下的身体活动的状况进行深入分析。
2.研究对象与方法2.1 研究对象为中国大陆20~59岁成年人,数据来源为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全国31个省(区、市)抽样,样本量为155054人。
样本的分层方法为省-市-区、男-女、城市-乡村(城市分体力、非体力)。
2.2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从交通有关身体活动、工作有关身体活动、家务有关的身体活动、休闲有关身体活动及静态生活方式等五个方面计算身体活动水平。
分别询问了每周平均从事该活动几天及平均每天多少分钟。
本研究采用每周活动天数乘以平均每天活动时间代表一周该活动总时间,时间上必须至少维持10分钟。
根据代谢当量表对身体活动进行MET赋值,即某项活动MET为安静代谢率的倍数,为计算活动总量,本研究采用MET·min代表活动总量,即MET×min=MET·min,在参考美国2011年所修订的身体活动概要的最新代码与代谢当量《2011 Compendium of Physical Activities: A Second Update of Codes and MET Values》。
3. 结果3.1 我国成年人身体活动总量图1显示了我国成年人每周所有类型身体活动总量,即包含交通、职业、闲暇、家务及静态活动的每周身体活动总量。
影响我省居民参与体育锻炼因素的调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和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群众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品质,并逐步认识到身体健康对生活品质的重要性。
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的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指出:设立“全民健身日”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全民健身事业和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是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我们应以全民健身日的确立为重大契机,形成全民健身的热潮。
为此,笔者对所在市区及周边农村的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调查对象涉及18周岁以上的老中青人群,涵盖工人、农民、高科技从业人员、教师、大学生、公务员、个体工商户等各色职业,并控制了性别比例,力求调查对象的普遍性和代表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城乡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状况进行了详细了解和数据汇总,以其为全民健身目标奠定基础。
一、我省城乡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我们对于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调查只限于经常性体育锻炼。
经常性体育锻炼界定为每周参与体育锻炼3次以上,每次时间不短于30分钟。
通过走访调查和资料汇总,可对我省城乡居民参与经常性体育锻炼的现状作出如下结论:1.城市体育锻炼人群高于农村城市中参与经常性体育锻炼的人数普遍高于农村,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城镇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差异不大,而农村中经常性体育锻炼人数呈下降趋势。
同时,城镇体育锻炼人群在体育锻炼的场所选择、锻炼项目、体育锻炼消费水平等都与农村差异很大。
受工作性质的影响,农村人口体力劳动量较大,缺乏体育锻炼的动力。
另外,农村人口受认识水平的影响,对身体素质的关注度低,对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度较低。
农村中有意识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体育锻炼形式主要是慢走和太极。
体育锻炼的场所主要集中在庭院、道路等闲散场地,锻炼项目也较为单一,有偿体育锻炼参与程度更低,与城市差距较大。
2.老年人体育锻炼人群高于中年人和青年人现在生活节奏逐步加快,青年人大多存在工作和学习压力,时间不够充裕,对自身健康状况关注低,缺乏体育锻炼意识。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调查报告
许多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缺乏科学指导, 导致锻炼效果不佳,甚至出现运动损伤。
对未来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展望
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 ,培养主动锻炼的习惯。
推广多样化的锻炼方式
学校可以开设更多种类的体育课程和活动,鼓励大学生尝试多样化的 锻炼方式,提高锻炼效果。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调查报告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引言 • 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 • 大学生体育锻炼影响因素 •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益处 • 建议与对策 • 结论
01
引言
调查背景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的 体育锻炼情况逐渐受到关注。为了了 解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和存在的问 题,我们进行了这次调查。
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够改 善睡眠质量,减少失眠和 焦虑等问题。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01
规律作息
规律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规律 的作息习惯,提高睡眠质量和起 床时间。
健康饮食
02
03
社交互动
锻炼有助于提高对健康饮食的认 识和需求,促进合理膳食和营养 均衡。
体育锻炼能够提供社交互动的机 会,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团 队合作和友谊。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体育锻炼也有一定影响。积极向上的 校园文化、体育赛事和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提 高其参与度。
社会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具有重要影响。家长的支持和鼓励能够提高学生 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和频率。
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对于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也有一定影响。积极的社会舆论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体育 锻炼的重视程度,从而增加其参与度。
影响体育锻炼可开展的因素分析
影响体育锻炼可开展的因素分析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提高免疫力等。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可能性。
本文将对影响体育锻炼可开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个人因素1. 身体状况:一个人的身体状况直接影响着他是否能够进行体育锻炼。
如果一个人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锻炼,或者根本无法进行强度较大的运动。
2. 健康意识:有些人并不重视自己的健康,缺乏健康意识,觉得体育锻炼只是一种消遣,并不重要。
这种心态会影响他们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 毅力和毅力:进行体育锻炼需要耐心和毅力,如果一个人缺乏这些品质,就很难坚持下来,从而影响锻炼效果。
解决建议:个人因素是比较难以改变的,但可以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鼓励人们养成锻炼的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环境因素1. 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情况下,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工作压力增大,时间管理不当,很难分出时间进行锻炼。
2. 交通条件:很多人工作地点远离居住地,交通不便,花费大量时间在交通上,这使他们很难抽出时间进行锻炼。
3. 环境安全:一些地区的环境安全状况较差,人们不愿意在附近的公园或操场进行锻炼,甚至担心出行安全。
解决建议:政府可以通过建设便民设施和运动场地,提高城市环境的舒适度和安全性,鼓励企业实行弹性工作制,给员工更多的自由时间,从而增加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可能性。
三、社会因素1. 工作压力:现代社会,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整天忙于工作,很难抽出时间进行锻炼。
2. 社交圈影响:大多数人的社交圈子中可能没有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因此在社会上开展体育锻炼的氛围不是很浓厚。
3. 经济状况:一些家庭因为经济状况相对较差,无法支付高额的体育锻炼费用,导致无法进行体育锻炼。
四、文化因素1. 教育程度:一些人的教育程度较低,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方法了解较少,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较低。
影响大学生体育健身的因素分析
36当代体育影响大学生体育健身的因素分析徐小凡目前,为实现我国国民素质的全面提升,我国在进行人民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我国国民身体素质的提升。
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人才主力军,应当具备全面发展能力,同时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与文明素质。
但就目前大学生群体体育健身情况而言,其开展身体素质锻炼的兴趣不高。
本文将从当前大学生体育健身现状出发,对影响其体育健身的因素加以分析。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良好身体素质的前提下,进行知识学习与文明建设是不可能的。
大学生作为我国主要高素质人才群体,更应当注重身体锻炼,以实现身心全面发展。
但目前大部分大学生收到客观因素或主观因素的影响,通常不具备主动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意愿。
而为鼓励大学生积极开展体育健身,应当对影响其体育健身的原因进行研究。
1 影响大学生体育健身的客观因素1.1体育健身环境针对大学生群体而言,其开展体育健身的主要场所主要在高校内部体育场地,比如操场、篮球场、足球场等地,校内体育硬件设施的完善程度对其体育健身方式具有很大影响。
目前,许多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健身意识,不论是为实现身体素质提升或者健身塑形,部分大学生开始尝试着投入到运动中。
但目前许多高校在硬件建设上,仍然处于一个较低水平,甚至部分高校不具备完备的运动场地,导致学生体育健身热情难以发挥。
同时,大学生居住通常较为密集,在其不具备良好体育健身环境的情况下,其往往选择在宿舍内部进行体育健身运动,但会对宿舍内其它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也并非长久之计。
面对体育健身场所的不完善,当学生不具备能力改变的前提下,其往往会选择放弃开展体育健身。
而当校园内部具备完善的体育健身环境,具有标准化操场、篮球场、足球场等基础设施,甚至具备简单健身器材,学生往往更有参与到体育健身活动中的兴趣。
同时,良好地体育健身场所能够为学生运动安全提供保障,减少学生运动损伤,吸引学生参与到体育健身中。
另外,独立的体育健身场所能够有效减少体育活动对其它功能区域的影响,避免不良影响的产生。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调查报告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然而,许多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容易出现各种健康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本文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了3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频率、锻炼方式、锻炼时间、锻炼动机等方面。
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约80%)每周只进行1-2次的体育锻炼,而仅有约15%的学生每天进行体育锻炼。
其中,男性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频率明显高于女性大学生。
对于体育锻炼方式的选择,约55%的学生选择跑步作为主要锻炼方式,其次是健身房锻炼和球类运动。
此外,约30%的学生表示平时不进行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
对于体育锻炼时间的选择,大部分学生选择在课余时间进行锻炼,占比超过70%。
在锻炼动机方面,大多数学生表示希望保持身体健康和塑造好身材是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
而压力缓解和提高学习效果则是少数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动机。
讨论: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频率和时间普遍较低,存在一定的锻炼不足问题。
这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学业的压力有一定的关系。
大学生应更加重视体育锻炼,合理安排时间,每日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同时,大学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场所和设施,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锻炼条件。
结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锻炼频率低、时间紧张等问题。
因此,大学生应增强对体育锻炼的意识,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提高体育锻炼的频率和时间。
只有通过坚持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同时,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关注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问题,提供更好的锻炼条件和支持,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保定市区成年人体育锻炼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
、
实情 , 但对体育活 动缺乏兴趣 。 对体育 的功能作用 认识不 够 , 缺 乏 参 与 的 主 动 性 ,不 能 合 理 安 排 和 利 用 时 间 才 是 影 响 参 加 体 育 锻 炼 的 重要 因 素 。 这 说 明 人 们 潜 意 识 地 还 缺 乏 参 加 体 育 锻 炼 的 积极 性 和 自觉 性 。 另一 个 角 度 说 明 女 性 居 民的 传 统 家 庭 意识 使 其 不 能 摆 脱 繁 重 的 家 务 劳 动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影 响 她 们 参加 体 育 锻 炼 的积 极 性 。 此外 , 场 地设 施也 是 影 响人 们 参 加 体 育锻 炼 的一 个 因素 ;缺 乏专 人 指 导也 不 同 程 度 地 影 响 了 人 们 参加 体 育 锻 炼 的积 极 性 。 4 . 参 加 体 育锻 炼 的 频 率 与 时 间 我 国判 定 体 育 人 口 的 标 准 为 每 周 身 体 活 动 频 度 三 次 以 上; 每 次 身 体 活 动3 0 mi n 以上 ; 每 次 身 体 活 动 强度 中等 以上 。 统 计显示4 0 ~ 5 9 岁 成 年 人 每 周 每 天 参 加 有 益 健 康 的体 育 活 动 者 为2 9 . 4 %, 占总人 数 的 三分 之 一 。 由此 表 明 , 这 一 群 体 的 成 年 人 体 育 参 与 的意 识 淡 薄 而 且 积 极 性 较 差 ,参 加 体 育 锻炼 的 次 数 少还频率低 , 多数 人 达 不 到 体 育 人 口的 要 求 。 据调查结果显示 , 在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的统计 中, 每 次 锻 炼3 0 ~ 6 0 m i n 者最多( 占5 1 . 3 1 %) , 其 次 为6 0 a r i n 以上 者 占3 5 . 9 5 %, 不足3 0 m i n 者 占1 2 . 2 9 %。 在 参 加 体 育 锻 炼 次 数 的 统 计 中偶 尔 锻
中国成年人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HAPA与TPB两个理论模型的整合
中国成年人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HAPA与TPB两个理论模型的整合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成年人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并着重整合健康行动过程取向(HAPA)和计划行为理论(TPB)两个理论模型。
锻炼行为对于维持和促进个人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成年人由于各种原因缺乏足够的锻炼。
因此,深入了解影响成年人锻炼行为的因素,并提出有效的干预策略,对于提高公众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HAPA和TPB是两个在锻炼行为研究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理论模型。
HAPA模型强调个人对锻炼的意愿和行动计划的形成与执行,而TPB模型则关注个人对锻炼的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锻炼意向和行为的影响。
通过整合这两个模型,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成年人锻炼行为的决定因素,并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将首先介绍HAPA和TPB模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两个模型在锻炼行为研究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接下来,本文将探讨如何整合这两个模型,以更好地解释和预测中国成年人的锻炼行为。
本文将提出基于整合模型的干预策略,以期为提高中国成年人锻炼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文献综述在探讨中国成年人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的过程中,健康行动过程取向(HAPA)和计划行为理论(TPB)是两个重要的理论模型。
这两个模型在解释和预测个体行为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支持。
健康行动过程取向(HAPA)是一个综合性的理论模型,旨在解释个体从形成锻炼意向到实际采取锻炼行动的过程。
HAPA模型认为,锻炼意向的形成受到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一是结果期待,即个体对锻炼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后果的期望;二是自我效能感,即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执行锻炼行为的信心和信念。
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于锻炼意向,进而影响实际的锻炼行为。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HAPA模型的应用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表明该模型在解释中国成年人锻炼行为方面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计划行为理论(TPB)则是一个更为广泛的行为预测模型,它涵盖了影响个体行为意愿和行为的多个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成年国民体育锻炼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徐建清93,94,95,96,
来源:《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05期
摘要:采用2005年福建省3城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取得的20~59岁成年人资料,按是否锻炼者、是否体育人口、坚持锻炼时间等标准将其分为多种类刺,对影响国民体育锻炼行为的人口特征、阶层、行为特征、体质等因素进行LOGlSTIC逻辑回归类别分析和初步探索。
发现成年国民是否锻炼主要与受教育程度和阶层等11个变量有关;成年有锻炼习惯的国民是否属于体育人口与工作时间、年龄和性别等9个变量有关;随着坚持锻炼时间的延长,所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少,在比较坚持锻炼3~5年与5年以上的锻炼者2种类别概率时,只剩下年龄和体质总评分数因素有较显著的作用。
并运用社会心理学原理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初步的解释,认为资本和社会地位是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重要变量,这不仅因为高资本和社会地位人群有更加强烈的提高人力资本和扩大社会网络资本需求,并具有较高的体育认知水平;也因为不同阶层在使用体育公共资源的机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导致其控制体育资源的效能感较高。
关键词:福建省国民;体育锻炼行为;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章编号:1009-783x(2010)05-009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