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三上学期第七次月考 语文 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三上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三上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三上语文月考试卷考试总分:147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I(非选择题)一、默写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1分)1.(11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望岳》一诗用自问自答的手法,交代了泰山的地理位置与苍茫雄奇。

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代散曲中常可见到互为对偶的三个句子连用,这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使用了这种形式,这三句中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诗人常用“沧海”这一意象展现宽阔胸襟,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

唐代诗人李商隐就写过许多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1分)(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恪到府/乃分内诸将罗兵/幽阻/但缮藩篱/不与交锋/候其谷稼将熟/辄纵兵芟刈/使无遗种B.恪到府/乃分内诸将/罗兵幽阻/但缮藩篱/不与交锋/候其谷稼将熟/辄纵兵/芟刈使无遗种C.恪到府/乃分内诸将/罗兵幽阻/但缮藩篱/不与交锋/候其谷稼将熟/辄纵兵芟刈/使无遗种D.恪到府/乃分内诸将/罗兵幽阻/但缮藩篱/不与交锋/候其谷稼/将熟辄纵兵芟刈/使无遗种(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艺,指道德和技能;也可指道士、方士修炼长生之术。

文中的意思是前者。

B.行酒,在酒席上依次斟酒;也可指监酒,在席间主持酒政。

助兴时有行酒令。

C.尚书仆射,是尚书省的副官,尚书令为虚职后,尚书仆射成为尚书省的长官。

江苏省高三上学期7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江苏省高三上学期7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江苏省海安高中、沭阳中学、宝应中学联考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7月份)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面对巍巍大山,风静静地吹来。

在此,我获得了歇息﹣﹣心灵上的愉悦,精神上的回归。

洪应明在《菜根谭》里说:“帘拢高敞,看青山绿水吞吐云烟,识乾冲自在;竹树扶疏,任乳燕鸣鸠送迎时序,知物我两忘。

”有这意思。

明月山透出一股不谙世事的和懵懂,不似其他许多地方,身心承载着太多太重的东西,它对每一个上山的人来说是平等的,轻松的。

你可默默享受它,它也不会过多留意你的身份,于是,这里就少了前人、古人、名人、大人们的阴影,唯此,才。

(选自冯艺《冬日在明月山中》,有改动)A.固然清纯敝帚自珍B.果然清新敝帚自珍C.果然清纯弥足珍贵D.固然清新弥足珍贵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加强和改进艺术评论工作,引领艺术创作和群众艺术鉴赏水平,纠正不良创作倾向,是艺术评论家必须承担的职责.B.《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C.据官方公布的资料,3月30日,江苏已发现初检为阳性的患者,但按照疫情公布的相关程序,需等待中国疾控中心进行最后的确认复核.D.智能电视的推出颠覆了人们心中电视机只是用来看节目的传统观念,用户可以通过电视上网方便地进行一系列的社交、娱乐活动.3.《后宫甄嬛传》中,华妃陪皇后看戏时说:“到底是樊梨花有身家,出身西凉将门的嫡出女儿。

若是换作庶出女儿,再没有这移山倒海的本事,可真是死路一条了。

”华妃表面上是评论戏中角色,实则借以影射皇后是庶出女儿。

下列文句画横线处的文字,也在表面意义之外另有影射的选项是()①凤姐拉过刘姥姥来,把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笑得不得了,刘姥姥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索性做个老风流。

”②范进想向丈人胡屠户借乡试的路费,被胡屠户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你问我借盘缠,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风?”③华歆劝曹丕杀曹植。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三上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三上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三上语文月考试卷考试总分:147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I(非选择题)一、默写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1分)1.(11分) 古诗文默写。

(1)《湘夫人》中,被称为“千古言秋之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恨歌》中写安史之乱爆发,打破盛唐安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1分)A.擢,指授予官职,文中指秦琼因前前后后所立之功被授予建节尉一职。

B.秦王府,即唐太宗继位之前的王府,秦琼在太宗未即位之前已然归附。

C.赠,即赠官,指古代朝廷对有功之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

D.陪葬,古代可指臣子葬于帝王墓旁或妻妾葬于丈夫墓旁,文中为前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琼骁勇善战,敢为先锋。

无论是在下邳攻打卢明月,在海曲攻打孙宣雅,还是从讨王世充等,秦琼都身先士卒,一往无前。

B.秦琼生逢乱世,能择明主。

王世充为人狡诈行同巫妪,并非拨乱反正之主,秦琼与程咬金商议之后一同策马西去归降于秦王。

C.秦琼武艺超群,所向披靡。

战场之上,没有人是他的对手,敌军纵有骁锐将士也多在他手中折戟,战无不胜令其颇为得意。

D.秦琼历经数主,深得厚遇。

来护儿遣使吊唁其母,李密授之以帐内骠骑,王世充署之以大将军,于秦王麾下屡屡加官进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滨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②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5)文中高祖给予秦琼什么赏赐?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云南省2020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云南省2020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云南省2020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民俗的集体性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人的根本属性是他的社会性,民俗文化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的群体活动。

当人类社会产生时,相应的各类民俗文化就孕育产生了。

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部落和村镇出现,民族形成,人类社会出现了种种人群集合体,民俗文化便由这一群体不断创造、完善、传承和保护下来,形成人类社会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和人文景观。

由此可见,民俗是一种群体智慧的结晶。

民俗的集体性源远流长。

在远古时代,民俗的集体性就是它的全民性。

原始自然崇拜、图腾崇拜是全民共同参与创造和传承的。

这种传统通过某种变异,一直延续至今。

今天民间传承的许多民俗事象,我们都无法找到它原来的倡导者和创造者,它完全靠一代又一代集体的心理、语言和行为传承下来,服饰、饮食、居住、家庭、村落、岁时节日和人生仪礼民俗以及丰富多彩的精神民俗,莫不如此。

民俗的集体性并不排除个人因素,有些民俗事象的倡导者也许是个人,但这种个人应被理解为集体的一员,只是他隐姓埋名变为无名氏。

退一步讲,即便是个人的创造,也必须得到集体的响应和施行,否则就不能成为普遍传承的民间习俗。

总之,民俗文化不是个人行为,而是集体的心态、语言和行为模式。

个人行为构不成民俗,民俗的形成、发展永远是集体参与的结果。

个人的生活习惯、爱好和他所要遵循的礼仪等,只有和社会的习俗相结合,才会得到社会的承认,融于社会的民俗之中。

集体性也是民俗在流传上的显著特征。

民俗一旦形成,就会成为集体的行为习惯,并在广泛的时空范围内流动。

这种流动不是机械的复制,而是在自然流动和传承过程中,不断加入新的因素。

我们经常看到,民俗在流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都经过集体的不断补充、加工、充实和完善。

比如汉民族的春节习俗,主要体现了中国农业社会的特点。

原始农业对自然气候有着很大的依赖性,当时人们还只是通过物候观察划分年月。

2022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2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重庆南开中学高2022级高三7月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23题,共150分,共8页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从古老的历史走来,人类越来越普遍地生活在"中心化”组织的模式里。

所谓 “中心化”,就是人类主要的社会活动,都围绕某个"中心”来进行。

所谓"人际 关系”,在现代生活中,绝大部分都是个人与"中心”的关系,尽管表面看是个人 与个人在打交道。

“中心”在“中心化”模式里扮演核心角色。

以银行为例。

这个“中心”运用 自身信誉,吸收存款人的资金,贷放给借款人。

从资金运动角度看,银行是桥梁, 连接起了存款和借款。

从信息流动角度看,银行隔离开了存款和借款,建立的是银 行和存款人、借款人之间各自独立的关系。

同时,银行以金融服务、安全保障等方 式,获得这些个人信息。

此时,银行不只是金融机构,也是可信赖的组织,还是"信 息中心”。

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这些聚合并存储在“中心”的个人信息巨量增长。

它们可以用来描述人的面目、理解人的思维和预测人的言行,这就是"大数据”。

对于"中心”的事业,"大数据”是服务上的帮手, 一笔财富;但对于个人来说,则是潜在的隐私威胁, 财富丧失。

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中心化”的模式, 之上无法无天的意味。

"中心化”模式存在为时颇久了,只是到现代格外发达。

它自有存在的理由和 历史定数。

一方面,"中心”构建起了人与人之间日益扩展和深远的联系,人类的 社会生活更为丰富、便捷和自由,相距遥远和完全不相识的人都可以通过可信的"中 心”进行交往;另一方面,"中心”以其独特的组织形式,具有自我内在运行的逻 辑、价值边界和约束机理,以及外部社会的支持和制衡力量。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已成成语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由恩格斯在《致玛·哈克纳斯》中首次提出的: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恩格斯认为《城市姑娘》还不完全是现实主义的,因为作者对其中人物在消极被动方面的描绘,虽说是够典型的,“但是环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也许就不是那样典型了”。

故事情节发生在一八八七年左右,当时工人运动己在蓬勃发展,而《城市姑娘》却把当时工人阶级描写成一群消极被动的、等待“来自上面”恩施的人,这就不符合历史发展的真实情况,也就是说,环境不够典型。

环境是“环绕着书中人物而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既不是典型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是典型的了。

恩格斯与人为善,话往往说得很委婉,在肯定她的人物够典型之前加上一句“在他们的限度之内”。

这封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恩格斯把“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看作是现实主义的主要因素。

典型既然这样与现实主义联系起来,双方都因此获得一个新的更明确的涵义,就是符合历史发展的真实情况。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推尊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也正是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一八一六——一八四八年的历史发展中一些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最能说明典型须符合历史发展真实情况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别答复拉萨尔的两封信。

他们不约而同地都指责拉萨尔所谓“革命悲剧”《佛朗茨·封·济金根》里把一个已没落而仍力图维护特权的封建骑士,写成一个要求宗教自由和民族统一的新兴资产阶级代言人,向罗马教廷和封建领主进行斗争。

拉萨尔没有看到当时革命势力是阂泽尔所领导的农民和城市平民。

他这个机会主义者竟歪曲了当时历史发展的情况和趋势。

更荒谬的是他把十七世纪的德国封建骑士的内讧的失败说成是“革命悲剧”,而且认为后来的法国革命和一八四八年的欧洲各国革命的失败也都是复演那次骑士内讧的悲剧,并预言将来的革命也会复演那次悲剧,理由是革命者“目的无限而手段有限”,不得不耍“外交手腕”进行欺骗。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3题“家国”是中国传统社会人伦道德的基本场域,家国情怀则是儒家伦理的重要特质。

阳明诗歌中的家国情怀,既可以表征为宏大的圣人志向,也可以是个体人格所展现的儒者气象。

阳明诗歌以“言志”为重要创作导向,流露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其理想在于:一者,以诗言志;二者,以圣人之道治世。

在阳明的“居夷诗”中,家国情怀正是其诗歌创作的核心主题。

《龙冈漫兴五首》中写道:“投荒万里入炎州,却喜官卑得自由。

心在夷居何有陋?身虽吏隐未忘忧。

”阳明被贬龙场的心境是复杂的,而谪居龙场时的心态则显得坦然许多。

“未忘忧”中的“忧”显然是指家国天下之忧,以“官卑得自由”为喜则说明他期待儒家“乐以忘忧”的境界。

虽然个人的心态、心境可以调适,但家国情怀与“乐以忘忧”的人生境界并不对立,相反,阳明是以诗歌的方式证合圣人之道,以及儒者之志的恒久价值。

以儒家的价值追求审视,个体无论“穷”抑或“达”,都应该调适心态,修养身心,彰显自身的价值。

阳明的诗歌正蕴藏着这样的诗学品格。

《庐陵诗六首》中写道:“万死投荒不拟回,生还且复荷载培。

逢时已负三年学,治剧兼非百里才。

身可益民宁论屈,志存经国未全灰。

正愁不是中流砥,千尺狂澜岂易摧!”尽管此时的阳明处境艰难,却仍然心系“家国天下”,字里行间可窥见他作为儒者所秉持的气节操守。

在《立春》一诗中,阳明的家国情怀同样有所流露:“荒村乱后耕牛绝,城郭春来见土牛。

家业苟存乡井恋,风尘先幸甲兵休。

未能布德惭时令,聊复题诗写我忧。

为报胡雏须远塞,暂时边将驻南州。

”阳明身居“南州”而胸怀天下,该诗充满了诗人的关切和忧虑。

“滁州诗”《林间睡起》中写道:“林间尽日扫花眠,只是官闲愧俸钱。

”在看似闲适、怡然自得的心境中,诗人仍然胸怀儒者之志,以及为“家国天下”奉献的理想与抱负。

如果说家国情怀是儒者的气象,显得宏大而辽阔,那么济世情感则为儒者的个体情感表达方式,体现了诗人对百姓人伦、日用的关切。

高三7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试题

高三7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覃塘高级2021届高三语文7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考生注意:1.本套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局部,一共150分,考试时间是是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一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宠物猫——占领都圈与互联网在进化与人工培育繁殖过程中,家猫的面部特征相比野猫更加圆润,拥有更圆的脸型、更大的眼睛和更小的嘴。

这种形似人类婴幼儿的幼态化长相激起了人类原始的保护欲,也让人类在猫面前更容易放松且获得愉悦。

因此很久之前,即使家猫不捕鼠甚至丧失了捕鼠功能,人们也心甘情愿养猫。

最早的“猫奴〞还要追溯到古埃及时代。

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徳在游览埃及时曾记述说:“在埃及,假设谁家的猫寿终正寝了,主人必将剃眉致哀;假设谁家宅子不慎发生火灾,主人通常先抢救家里的猫。

〞他甚至记录了赫赫有名的“培琉喜阿姆之战〞中埃及人失利的原因: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国王冈比斯为了征服埃及,率领大HY,骑在骆驼背上穿越90千米的沙漠,来到埃及的前哨站培琉喜阿姆,在那里与埃及HY队遭遇,但后者竞因波斯人盾牌上画的圣猫像而不愿进展还击。

〞我国唐宋时期,从皇宫贵族到平民百姓,爱猫者也大有人在。

诗文书画中,猫嬉闹花间月下的身影常常可见。

想得到一只猫不是件容易事,得用盐和茶叶来换,如宋代曾几的乞猫:“春来鼠壤有余蔬,乞得猫奴亦已无。

青蒻裏盐仍襄茗,烦君为致小於菟。

〞得到猫以后,也要费心照料,给予其他家畜完全不同的级别待遇,如陆游的赠猫:“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

惭愧家贫策勋薄,寒无毡坐食无鱼。

〞今天,世界上家猫的数量是家犬的三倍,随着城化进程的深化,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养猫人。

究其原因,一是猫的活动领域相比狗要小得多,很多家猫对于常年独处一室悠然自得,甚至可以一辈子不出门。

二是猫假设即假设离的神游性格并不像狗那样需要主人陪伴。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三上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三上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三上语文月考试卷考试总分:89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I(非选择题)一、默写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3分)1.(13分) 古诗文默写。

(1)《湘夫人》中,被称为“千古言秋之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恨歌》中写安史之乱爆发,打破盛唐安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3分)三、古诗词鉴赏(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3分)3.(13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钓翁罗邺来往烟波非定居,生涯蓑褐外无余。

闲垂两鬓任如鹤,只系一竿时得鱼。

月浦扣船歌皎洁,雨蓬隈岸卧萧疏。

①②行人误话金张贵,笑指北邙丘与墟。

【注】①金张:指汉代金、张两大功臣世家。

②北邙:今河南洛阳东北,汉魏以来王公大臣贵族死后多葬于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逐水而居,除蓑衣短褐外别无他物,写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状态。

B.颔联用“鹤”字既写出诗人两鬓斑白,又表现了诗人的无忧无虑、自由快乐。

C.尾联借用典故,指出人无论如何富贵都难免一死,流露出诗人消极的人生观。

D.本诗在画面意境、思想情感等方面,与柳宗元《江雪》比较,是截然不同的。

(2)请结合全诗赏析颈联。

四、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6 分,共计32分)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对消费者来说,新业态意味着别具一格的新体验;对企业而言,新模式打开了一片广阔的蓝海。

直播带货悄然走红,不仅给消费者带去实惠和便利,而且盘活了万亿级农村消费市场;在线教育迎来风口,在校师生增添了正常教学的渠道,优质教育资源也得以向更大范围辐射;文旅活动融合发展,既能在线下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也可以通过线上“云游”极大拓展获客空间。

高三年级语文第七次月考.doc

高三年级语文第七次月考.doc

高三年级语文第七次月考试卷总分150分第Ⅰ卷(30分)命题人:宗建霞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缉.私舟楫.逻辑.打躬作揖.B.佝楼.楼.阁骷镂.镂.骨铭心C.掂.量惦.记踮.脚拈.轻怕重D.骐.骥豆萁.麒.麟摇旗.呐喊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联袂蓬头垢面礼尚往来蚍蜉憾树B.妥贴一脉相成水乳交溶出人头地C.狭隘蝇营狗苟文过饰非屈指可数D.炽热觥筹交错媒妁之言防患未燃.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慕容鲜卑音乐除少量流入南方政权的被译为汉语而得以保存至今,在北方政权留传..后世。

..的大多没有译成汉语仍用鲜卑语演唱而无法流传B.被拆迁人选择货币补偿..形式或原址产权调换的,拆迁人应当按原自住建筑面积每月20元/平方米向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支付3个月的临时安置补助..费。

C.在此之前,朝鲜始终坚持朝美双边会谈,拒绝日、韩参加,而美国始终拒绝同朝鲜进行单独会谈,双方僵持不下,一时箭在弦上....。

D.班干部严于律己,班上同学才会自觉自律;班干部勤学上进,班上同学自会不甘落后,如此上.行下效...,班风才会逐渐好转。

4.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A.网络运作的自如、开放,使得网络小说在语言、表现手法和和艺术特色等方面明显有别于传统小说,因此,网络小说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年轻一代的兴趣与共鸣。

B.有关部门认为,苏丹红事件并不是由于某个人的故意或疏忽造成的,而是应把责任归咎于供应链管理系统还不够完善。

C.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以壮大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D.最近,联合国前南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公布了对前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尸体检查所做的初步毒物学化验,基本排除了米氏被毒死的怀疑。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l0题。

(12分,每小题3分)文化,尤其是对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历史走向产生过明显影响的有形文化或“雅文化”,是一种有机的活体,有她或她们的历史生命和灵魂。

2020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卷真题

2020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卷真题

2020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文明具有早熟的人文精神传统,我们的先贤很早就努力摆脱“神”的崇拜,寻求人文理性。

周朝的先贤在思考人和天的关系过程中,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传统。

我们不能完全依赖神,而是要有人文自觉、以德配天,这里其实就是“人”的觉醒,表达出人文精神的追求。

这种人文精神的追求是通过教育得以体现的,出现了以“成人”“德育”为本的儒家学说。

所以,世界上很多中外学者,把中华文明称之为“儒教文化”。

这一个“教”是“教育”而不是宗教,中华文明确立了一套以儒家价值体系为核心内容、以教育组织为传播形式的文明体系。

在世界各种文明形态中,只有中华文明以教育作为立国的根本:“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与此相关,中国产生了世界古文明中最成熟的教育制度。

为什么说“儒教”是一种人文教育?《周易》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如何以“人文”去“化成天下”就是教育。

儒家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在这个失去人文文化制约的社会建立合乎“人道”的和谐秩序。

所以,儒教的“教”,就是希望儒者致力于教育,能够达到化成天下的目标。

但是,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儒家并不仅仅是把教育看成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还特别关注个体人格,关注个人的责任、潜能和发展。

孔子的“成人之教”、孟子的“自得之学”、张载的“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程颢的“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均有发展个体人格、弘扬主体精神、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文精神。

孔子的理想是“成人之教”。

他的所谓“成人”其实就是全面发展的人,即应该是在智慧、意志、德行等各方面均得到全面发展,同时还要有各种各样的文化知识、综合素质,其实也就是理想人格的“君子”。

所以,孔子十分关注如何开展“成人教育”,强调培养理想人格的君子,教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同时希望个体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全面发展,以实现理想的“成人教育”。

孟子把教育人理解为个体人格的自觉,即“自得之学”。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出自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的《定盒文集·续集·尊史》。

历史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的真实记录,得失的总结,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所以,“出乎史,入乎道”,要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必须返回历史中去把握。

在历史中把握大道,①。

文化凝聚了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东西,是一个民族历史的载体。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文明没有中断过的国家,我国的历史文化资源之丰富在全球范围内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诸子百家的思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多种文化形式,在世界文化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和谐共生,天地涵养万物,同生共存;追求和而不同,与邻国的关系处理上讲究“协和万邦”;强调君子慎独、自强不息等。

现今世界中,在重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达到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和谐统一、解决国际冲突等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显示出了超强的整合价值,其和谐、合作的优势,更能发挥包容、平衡的作用。

在历史中把握大道,②。

中国领导人一路带领中国人民艰苦斗争,从追求时代伟大成就,真正让全体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

在这个过程中孕育出的以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为代表的中国领导人人精神谱系,是中国领导人人优秀品质的象征。

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正是源于党的百年奋斗的成功实践以及这一过程中焕发出的精神气概。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深层次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一次实现了大国和平发展,这背后是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酝酿成长——这种文明不再以争夺、战争、消灭、殖民作为国家间的竞争模式,而是以相互合作、共同发展为根基,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且为人类文明提供了具有超越性的方案,必将在当下及未来彰显出更大的内驱力和凝聚力。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色彩观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具有深远意义。

中华民族早于西方一千多年形成了自己的色彩体系,独特的“五色体系”成为民族文化基因中重要的文化因子。

弘扬色彩文化,丰富色彩的表现语言,有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五色体系”形成于两千年前的西周。

《尚书》较早有关于“五色”文字的记载:“采者,青、黄、赤、白、黑也;言施于缯帛也。

”由此可知,所谓五色,即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

五色中的青、黄、赤即现代色彩理论中的蓝、黄、红三原色;在有色物质中,白与黑是通过其它任何颜色混合后难以得到的颜色,白与黑应归属为无彩色系的原色。

西周时又提出“正色”和“间色”的色彩概念,正色即原色,间色是正色混合的结果。

所谓“正色论”即“五原色论”,亦即赤、黄、青、黑、白五原色构成的“五色体系”。

统治者视五色为尊贵和权威的象征,用五色规范章服等级制度,服务于社会礼制,对社会秩序进行了色彩美学装饰性的统一,形成独特的惟五色独尊的色彩文化,在世界色彩学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中华民族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的反映。

“五色体系”确立,红色被列为“正色”之首。

周代章服中,以朱红服饰为尊贵。

几千年来,中国人延续了祖先尚红的喜好,红色被视为吉祥、喜庆、革命的代名词,办喜事、过年节、庆丰收等都离不开红色。

“五色体系”成为统治阶级的行为规范,紫色不入五色之列,却是间色中地位最高的。

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以紫色为章服,大胆穿紫袍上朝,公然挑战五色礼制,以此显示齐国的实力,色彩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孔子是“五色体系”的忠实捍卫者,他从“礼”的规范出发,为最终实现“仁”的目的,反对“以紫夺朱”。

紫朱之争成为历史上重要的政治事件,色彩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可见一斑。

汉唐之后紫色被视为代表天帝居所紫微星的色彩,天子所居之地皇宫则对应称为紫宫,明清皇宫称“紫禁城”由此而来。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材料一: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于各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我们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

最早给“法治”下定义的亚里士多德指出:“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

”后人对法治的定义无非是对亚里士多德原初“法治”定义的不断修正。

19世纪英国宪法学家戴雪结合英国法治的历史实践对法治(法律主治)的概念作过三个层面含义的概括:一是法律具有至尊性;二是人民在法律面前平等;三是宪法保障个人权利。

戴雪的法治定义强调了个人权利的宪法保障。

20世纪英国法理学家约瑟夫·拉兹认为,“法治”一词意味着法律的统治,它由一些重要的原则构成,如法律的公开性、明确性、不溯及既往、相对稳定性、公正审判、司法审查、司法程序的简便性及不得滥用自由裁量权等。

1955年6月,来自48个国家的法学家受国际法学家委员会邀请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一次国际大会上,对“法治”的概念作了三点阐述:国家必须遵从法律;政府应当根据法治原则尊重个人权利,并为实施个人权利提供有效的手段;法官应当受法治引导,公平地捍卫和实施法治。

1959年1月5日至10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国际大会上再次肯定了雅典会议通过的法治原则,由于本次国际大会有来自53个国家的185名法官、律师和法律教师参加而使法治精神广为传播。

材料二: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法治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中国式现代化也对法治建设产生深刻的塑造作用,有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七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七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七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共7道大题,2 1道小题(2道选做题任选1小题)。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 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更迭中.听(zhòng)落拓不羁本末倒.置(dào)B.沉湎踟躅.(zhú)额手称庆曲.意逢迎(qǖ)C.摈除焙.烧(bèi)糜日不思椎.心泣血(chuí)D.推诿佣.金(yòng)坐收渔利宵衣旰.食(gàn)2.给下列楹联的划线处依序填空,最恰当的一组是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岁月;与菊同野,与梅同,与莲同,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

A.达卷中疏洁B.道卷中疏逸C.达篇外寒洁D.道篇外寒逸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将继续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基本思路,加强两岸进一步经济合作,增进政治互信。

B.民政部《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将符合条件者纳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C.云南昆明“3·0l’’严重暴力恐怖事件发生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这起针对平民的恐怖袭击,强调犯罪分子应被绳之以法。

D.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阶段就抓紧抓好。

4.《论语》:子谓颜渊日:“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反映古代士大夫对于“出仕”或“退隐”的态度,下列文意和这种态度最不相关的选项是A.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B.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C.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D.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a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上)7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上)7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三(上)7月月考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别人,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跟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②一直以来全球智能手机领导地位都被苹果、三星等洋品牌占据,但随着国企在这几年的迅速发展,国产手机大有赶超之势,以高性价比赢得国人认可,华为、小米等企业如日中天....。

③倪瓒画风如此,下笔处总有水泽之感,竟令人无从辨别这到底是画家亲历过的山水或是这山水源自那魂牵梦萦....的神游之境。

④对于刘庆邦、苏童、迟子建的短篇小说,王安忆毫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辞....:“那是什么样的神来之笔啊!”⑤一个优秀的作家必须保有强大的内心,坚持个性化的写作,作品能经得起时间检验就好了,而不必顾忌文学上的清规戒律....。

⑥国安队本场比赛并不缺少进攻机会,上半场也创造出了多次有威胁的机会,但临门一脚总是失去准星,更有几次差强人意....地放了高射炮。

这也显示出国安队在面对压力时的心态并不稳定。

A. ①③⑤B. ②③⑤C. ②④⑥D. ①④⑥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政府部门要提高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工通过正常渠道解决工资拖欠问题,并打击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B. 连日暴雨造成四川茂县特大山体滑坡,为妥善安置受灾群众,茂县所在的阿坝州已成立了专门工作小组,组织州县乡村四级工作力量向受灾群众发放生活必需品,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C. 中华书局在经过论证与调研后,认为原教材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内容乃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内容,具有广泛的共同性和普适性.D. 千余名香港考生在参加清华、北大等内地高校的面试之后,试题“难且怪”让他们意识到了差距,感叹“内地名校不易进”.3.《论语》中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这句话反映了古代士大夫对于“出仕”或“退隐”的态度,下列文意和这种态度最不相关的一项是()A.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B.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C.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D.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4.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019-2020年高三7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7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7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一卷(阅读卷)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世所共知,东方国家普遍受“华夏文明”影响,朝鲜、越南等都使用汉字,但是20世纪以后,东亚、东南亚国家纷纷去汉化,朝鲜、越南文字改革后,可以全盘不用汉字,韩国为了去汉化,把“汉城”改为“首尔”,而唯一一个国内华人不占主题却没有完全抛弃汉字的国家,那就是日本。

这是为什么?回归日本文字变迁,不能说日本的文字没有改革,比如源自英美的外来语越来越多,甚至超过三分之一,但是外来语再多,日语里的当用汉字终归无法取消,因为一旦取消汉字,同音不同字的功能马上消失,日语马上就会出现词义的混乱局面。

恐怕到时日本人也无法看懂他们的字母要表达什么意思。

所以,今日“东京”还是“东京”,在字面与中国昔日开封并无二致。

可见,汉化日本,着实化到了“腠里”。

有人认为,“汉和”本来就有血缘关系。

迄今依然有人认为,“万世一系”的日本首任天皇“神武天皇”就是秦人徐福。

神武天皇的原型到底是不是徐福?这个课题已经论证了上千年,几乎成为日本式“哥德巴赫猜想”。

以日本现存的遗迹看来、两千多年前,确有载有徐福和5000名童男童女的中国那个庞大的东渡船队到了日本,但没有撑得住的文字考据能证明、徐福就是日本第一任天皇“神武天皇”。

而据《日本书纪》记载:“公元540年,召集秦人、汉人等诸番投化者,安置国郡,编贯户籍。

秦户人数,总七千五十三户。

”由此可知,秦汉时期中国内地移民定居日本的人数相当可观。

所以,说徐福团队是大和国的移民一部分应是靠谱的。

毋庸置疑的是,中国是日本的第一任“文明课老师”。

历史上的日本经历四次“才变”,一次跟德国有关,一次跟美国有关,两次跟中国有关。

新高考语文月考试卷含答案

新高考语文月考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纤尘不染(xiān)琳琅满目(láng)B. 风和日丽(jì)妙手偶得(ǒu)C. 雕梁画栋(diāo)妙笔生花(shēng)D. 惊心动魄(pò)源远流长(yuá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

B.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C. 这篇文章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论述了历史,还涉及了哲学。

D. 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因此他决定继续深入研究。

3. 下列各句中,句式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激起了听众的共鸣。

B.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C. 这个方案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可以立即实施。

D. 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星星点点的灯光,像眼睛一样,照亮了整个夜晚。

B. 那个故事就像一幅画,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C. 她的笑声,像百灵鸟一样清脆动听。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就像一个宝库,等待着我们去发掘。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很喜欢这句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 这个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C. 他喜欢音乐,尤其喜欢古典音乐。

D. 小明在学习上非常努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_________。

8. 下列各句中,句式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9.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

10.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三、阅读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难解,一在于断章取义。

由孔子所谓的“不学《诗》,无以言”,可知春秋是一个言必称诗的时代。

而春秋学者称引赋诗,往往各取所需而望文生义,使得诗之原初义渐远而文本义得以强化。

战国孟子时诗之原初义渐已失传,其只能“以意逆志”推论之。

荀子的引诗证言,又将断章取义从外交场合的交流意会转化为学术论著中的引经据典,断章所取之义,便脱离了诗作为乐歌、用于礼仪的原初意义,而成为仅剩下道德赋能、语言赋义的文本形态。

其文本义随引用者的理解而随意游移。

二在于汉儒解经。

两汉经学的功能。

不是求其真论其实,而是借助前代经典形成一套理论体系,为汉王朝的国家治理提供学理支撑。

以《禹贡》治河,借助历史经验管理水道;以《洪范》察变,形成五行学说确定天人秩序;以《春秋》决狱,建构历史价值观用以评骘行政得失,三者皆直面客观现实而能够引证。

而以《三百篇》为谏书,在赋予了《诗》的政治经典性地位的同时,也使得《诗》失去了求真求实的必然性,与时俱进地跟着政治学说在不断调整,从辨风知政、补察民情的王道之作被解读为颂美先王、讽刺昏庸之说。

宋儒最能体会汉儒借助经典稳定世道、引导人心的用意,但其不能不面对唐以诗赋取士、宋以策论科考的新需求。

汉王朝奉若神明高高在上的经典文本,其知识体系及其学说已经在史学、子学、玄学、释道的传承之中被重构、被阐释。

汉儒在五经中寄托的政治理想、价值认同、制度建构以及文本阐释已经无法面对近世的读书人,更无力像汉代那样作为经验提供给帝国用于国家治理。

宋代的疑经风气,与其说是对汉儒解经的反思,毋宁说是宋儒对经学传统的自救。

他们是在维持经学地位的前提下,对汉儒的不合理的阐释进行必要的补充、修改或者完善。

朱熹《诗集传》中对汉儒曲解之诗有所解放,但对“郑卫之诗”要比汉儒更加深恶痛绝。

宋儒改良式的解经,是对汉儒经说的修订,其所打开的门径,却成为明清怀疑、放弃《诗经》经解并自立新说的坦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语文单元验收试题(7)【新课标】古诗文鉴赏(31)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故地重游金·元好问杨柳青青沟水流,莺儿调舌弄娇柔。

桃花记得题诗客[注],斜倚春风笑不休。

[注]本指唐代的崔护,崔氏有《题都城南庄》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此处借指诗人自己。

(1)本诗在写景时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妙处?(2)诗眼多是诗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且能带起全篇或全句的词语,本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纱①纳兰性德(清)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

②被酒:醉酒。

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

(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游黄山白岳不果[明]汤显祖序:吴序怜予乏绝①,劝为黄山、白岳之游,不果。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②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注:①乏绝:潦倒,困穷。

②黄白:即徽州境内的黄山、白岳山。

明代中期,徽州商业兴盛,商贾富甲天下。

(1)《尚书·尧典》说“诗言志”。

“志”,就是思想、抱负、志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试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举一种手法作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清平乐周晋图书一室。

香暖垂帘密。

花满翠壶熏研席。

睡觉满窗晴日。

手寒不了残棋。

篝香细勘唐碑。

无酒无诗情绪,欲梅欲雪天时。

(1)这是一首描写宋代读书人闲雅生活的小词。

词的上片描摹的书斋是何景象?请简要描绘。

(2)结合词作简要分析宋代文人“闲雅”的具体表现。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晴晚望贾岛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注】该诗写于贾岛长安应举落第,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之时。

(1)后人认为这首诗歌体现了贾岛诗歌“清冷”的特点,请从景物和情感两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妙在写景,请分析诗歌的写景手法之妙。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中闻杜鹃[宋]洪炎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

绿阴初不待熏风,啼鸟区区自流血。

北窗移灯欲三更,南山高林时一声。

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

[注]洪炎为北宋末年诗人,此诗作于金兵侵宋,洪炎逃难之时。

(1)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是作者泣血之作,联系全诗,简述诗人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黄州陆游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注】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指处境窘迫之人。

齐优:齐国取悦于人的优伶。

仲谋:即孙权,据说曹操攻吴时孙权军队很整齐,于是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1)“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一联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2)“生子何须似仲谋”一句化用前人语句,寄予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释】①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天,他叉伴驾回到西都长安。

游秦,此处指游长安。

②风日:春光风物。

道:说。

(1)本诗颔联写景传情,含蓄而精妙。

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该联。

(2)尾联构思新颖,将感怀之情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明代胡应麟在《诗薮》称它为七律结句之妙者。

你对此如何理解?9、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①姜夔云隔迷楼,苔封很石②,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

使君心在,苍厓绿嶂,苦被北门③留住。

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

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

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④。

问当时依依种柳⑤,至今在否?注:①1205年六十五岁的辛弃疾转任镇江知府,积极准备北伐。

他写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姜夔深受感动并依辛词的韵脚填写本词。

②迷楼:在扬州,与镇江(京口)之北固山隔江相对,是隋炀帝幸江都时所建。

很石,在北固山甘露寺,状如伏羊,相传孙权曾据其上与刘备共商抗曹大计。

③北门:京口,南宋时接近边界,成为北方的重镇和北大门。

④金鼓:指出征的队伍。

⑤依依种柳:《晋书·桓温传》载,桓温北伐看到自己任琅琊太守时种的柳树,都已十围。

(1)请分析“千古空来去”中的“空”有怎样的表达作用,并结合上片指出作者在此寄托着怎样的情感。

(2)在下片中作者提及“诸葛”,请分析这处典故有何用意。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小园【清】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

(1)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一联作简要赏析。

(2)诗歌最后两联借助哪些意象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盘山绝顶戚继光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但使玄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①舞剑台。

【注】①李将军:指汉将李广,他与匈奴战,无不胜,匈奴畏服。

(1)前四句写了哪些寒秋景物?渲染出怎样的氛围?(2)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1)请结合第三四两句,分析诗的前两句中“忽”“渐”二字运用的妙处。

(2)从“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到“劳梦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阴朱弁①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竞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注】①朱弁(1058~1144):字少章,自号观如居士,宋高宗建炎元年冬出使金国,拒绝金人的威胁利诱,不肯屈服,被拘留了整整十五年,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秋回到故国。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前两联。

1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甘草子柳永秋暮。

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

奈此个、单栖情绪。

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I)诗词之妙,妙在炼字炼句,言简而意丰。

请赏析“乱”字的妙处。

(2)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1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蝶恋花晏几道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1)有人说“画屏闲展吴山翠”这一句看似闲笔,其实正是传达抒情主人公心境的妙笔。

请赏析这句诗。

(2)这是一首怀旧词,请分析下阕是如何表现“凄凉意”的。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方干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1)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结合全诗说说蕴含了怎样的感慨?(2)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17、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阻风宋琬【注】睡起无聊倚舵楼,瞿塘西望路悠悠。

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注】宋琬在顺康年间,因被人诬告曾两次下狱,释放后长期赋闲。

康熙十一年,年近花甲的宋琬又被起任四川按察使,这首诗就是赴任途中所作。

(1)请简要分析“瞿塘西望路悠悠”一句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奇妙之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豁然阁程俱云霞堕西山,飞帆拂天镜。

谁开一窗明,纳此千顷静。

寒蟾发淡白,一雨破孤迥①。

时邀竹林交,或尽剡溪兴②。

扁舟还北城,隐隐闻钟磬。

注:①孤迥,借代月亮。

②剡溪,晋王子猷(徽之)性情率性潇洒,全凭兴趣雪夜访戴,使此溪声名益显。

(1)本诗一至六句写作者黄昏出游和登阁所见,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诗的最后四句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表现了怎样的志趣?19、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同答问题。

山丹①题壁【明】杨一清②关山逼仄③人踪少,风雨苍茫野色昏。

万里一身方独往,百年多事共谁论。

东风四月初生草,落日孤城蚤闭门。

记取汉兵追寇地,沙场尤有未招魂。

【注】①山丹:即今甘肃山丹县,明代设山丹卫,地处河西走廊蜂腰部,自古为东西交通要道;汉时霍去病曾率兵在此与匈奴作战。

②杨一清:明朝人,官至内阁首辅,曾三次出镇西北边关。

③逼仄:狭窄的意思。

(1)诗的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2)诗的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析。

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忆故人(北宋)王诜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

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沉雨散。

凭阑干、东风泪眼。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1)赏析上片“烛影摇红”中“摇”字的巧妙之处。

(2)赏析下片“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的结尾艺术。

2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留春令·咏梅花史达祖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

一涓春月点黄昏,便没顿、相思处。

曾把芳心深相许。

故梦劳诗苦。

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1)这首词题为《咏梅花》,但却很少从正面着墨,请从上片内容简析本词是怎样写梅花的。

(4分)(2)“故梦劳诗苦”中的“苦”含义丰富,耐人寻味,请结合下片加以分析。

(4分)22、(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23、(201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