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生态平衡现象比较分析_以_日报_晚报_城管问题报道为视角_李傲

合集下载

高校学报媒介生态的失衡与调适

高校学报媒介生态的失衡与调适
介各构成要素之间 、媒介之间、媒介与外
个子系统 ,当高枝学 报出现生态失衡 现象
受市 场经 济及 高等 教育体制 改革 的 负面影响 ,目前学术界普遍存在 浮躁 之
人关注。 生态 ,是指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媒 时 ,就夏仂吗 1
( )媒介 生态位重 叠,同质化现 风。踏踏实实 、深入进行科研探 索的高 一
9 期闻知识 2 x 一 一 t | { 一 一 一 = { t … , # 一 ・ 《 l嚣 々i
N£ S }E : W  ̄ SE ARCH
表 了多少篇 论文 为追逐 日标 ,挤 占大量 备 和改造媒介生态环境。一个优秀的企业为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多数学报闭 课 、科研 时间大 造学 术论文 ,有 的甚 至一 了增强竞争力,会选择 区别于竞争对手的 门办刊的模式 ,使得学报根本不能吸纳与
年能发表几十篇 ,高产量带来的直接后果 发展重点进行错位经营,高校学报为了增 市场相关的经营和管理理念,根本不能按
是低质量 ,造成了大量低水平重复的学术 强棋 竞争力,应该学习企业的错位经营 期刊的市场运作规律办刊 ,这些已成为学
垃圾 。
策略 ,特色办刊。学报如果能够依据所在 报发展的桎梏。因此 ,高校学报必须进行 学校的地域 、学科优势 ,铸造精品,形成 改革 ,改革引领出路 ,改革激发活力。
1 引入 新 闻出版 业改制 的鲜 活思想 .
( )发行量小。学术影响力下降 三
学术性和专业性的传播 内容决定 了 特 色 ,高 校 学 报 的媒 介 生 态 环 境 就 会 像 高校学报的传播范围不可能无限扩张 ,不 生态位分离原理所昭示 的那样,彼此错落 可能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同,不可能拥有一 有 致 ,默 契 地 相 互 依 存 ,相 辅 相 成 ,从

媒介生态环境失衡探析

媒介生态环境失衡探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22009信息时代的来临,媒体收集、传播信息并推动社会发展的功能日益显著,媒体逐渐掌握了对信息的控制权。

在客观世界变动不断加剧的现实情况下,人们为了消除对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感,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媒介的依赖日益加深。

鉴于媒体的这一特殊地位,媒体的某些偏差和异化,都不可避免地会给受众和社会带来损失,引发人们对媒介生态环境的思考。

一、媒介生态的内涵“媒介生态”一词最早是由马歇尔·麦克卢汉1968年在post-man演讲中公开提出的。

尼尔·M·波兹曼首次把媒介生态学定义为“将媒介作为环境来做研究”[1]12。

媒介生态是指“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媒介各个构成要素之间、媒介之间、媒介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相互良性制约而达到的一种相对平衡的结构”[2]。

媒介生态系统基本构成要素是媒介、社会和受众,以及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其中任何一方面发生变化,就会导致媒介生态环境的变迁,进而促使其他方面的做出相应的改变,形成一个动态循环的系统。

生态系统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它常常趋向于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这就称之为平衡的生态,即“生态系统每个组成部分的内部或相互之间,在长期的发展演化过程中,通过相互制约、转化、补偿、交换及适应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协调的动态平衡关系”[3]120。

这种平衡关系是靠一种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过程来实现的,某一组成部分内部或其自身出现“偏差”或“异化”,系统的其他部分也会相应地改变,以对其进行调节和制约,一旦系统的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无法对其进行更正和修复,不能使其恢复到正常有序原初状态时,即出现生态失调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二、媒介生态的失衡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加快,传媒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追求“产业化”结构和“商业化”运作的目标也越发明显,拒绝深度和力度,一味追捧所谓收视率、收听率、发行率、点击率,使节目日益娱乐化,庸俗化、刺激化、煽情化和低级趣味化。

试析我国媒体“拟态环境”的问题和建设

试析我国媒体“拟态环境”的问题和建设

试析我国媒体“拟态环境”的问题和建设作者:郝晓云关键词:媒体拟态环境问题建设方法和措施┊阅读:2105次┊内容摘要:“拟态环境”是李普曼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

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大众传媒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

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中,拟态环境对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阶段我国的拟态环境还存在着信息量失衡、内容娱乐化等诸多问题,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本文通过对分析总结我国媒体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方法和措施,希望对我国的媒体工作者能有所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媒体拟态环境问题建设方法和措施在古代社会里,人类生产和社会交往的规模有限,人们往往可以根据“第一手信息”来感知和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

但随着近代技术的革新,大工业生产和全球贸易的发展,现代社会大而复杂的环境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感性经验的范围。

当人们无法亲身去感知这个浩大无比、不可琢磨的现实世界时,只好通过大众传媒来获得信息、了解世界。

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李普曼在他的《舆论学》等论著中提出了“拟态环境”的概念。

一、拟态环境和信息环境的环境化1、拟态环境拟态环境,也即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1]。

“回过头来看,我们对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环境的认识是何等的间接”[2],“我们必须特别注意一个共同的要素,即人们和环境之间的插入物——拟态环境。

人们的行为是在对拟态环境做出反应。

但因为是行为,如果见诸行动,行为后果就不是出现在刺激行为的拟态环境中,而是在行动发生的真实环境中[3]”。

拟态环境和现实环境是有区别的,但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而把拟态环境当客观环境来对待。

所以人们通过认识媒介所塑造的拟态环境来对现实的社会环境做出调整,其所采取的行动最终是作用于现实环境的。

对此,郭庆光在《传播学教程》中制作了一个“大众传播时代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图式[4],很好地表达了李普曼的认识。

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社会功能失衡现象

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社会功能失衡现象

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社会功能失衡现象作者:冯莉何红娟来源:《声屏世界》 2014年第7期冯莉何红娟媒体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工具,对社会协调和发展起着巨大作用。

发挥其社会功能,引导社会稳定、良性发展,是媒体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然而,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迅速崛起,部分传统媒体选择了盲目附和、加热新媒体的传播内容,并在此过程中渐渐丧失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传统媒体被新媒体的强大影响力所裹挟,而新媒体非专业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

因此,在重大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带有太多的随意性,不能完全保证传播内容的真实性。

若传统大众传媒不能发挥引导作用,盲目跟从新媒体舆论,必然会导致其社会功能走向失衡。

一、监督环境功能的不足。

大众传播的监督环境功能,包括两个方面,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在自然环境方面,一般以报道重大自然灾害为主,此时媒体就相当于一个危险警报器,给受众发出安全警报。

社会环境方面的内容则比较多,一般包括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最新活动,告知受众最新消息。

发挥传统媒体的监督环境功能,是维持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措施。

2013年3月开始,H7N9禽流感危机甚嚣尘上,网上出现了各种消息。

这些新媒体报道的内容主要都是一些耸人听闻的内容:某地又有疑似病患出现了;禽流感来自于死猪漂浮;某地目前发现几例禽流感案例、死亡几例;某地出现大量麻雀离奇死亡,疑与禽流感有关……除此之外,更多的是发布者自身的感慨,例如不敢再吃鸡鸭等。

新型病毒在大众的高度关注下,给谣言传播者以很大的发挥空间。

在第一例H7N9病例出现的时候,传统媒体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报道出来,人们在二十多天后才知情。

当事件日渐严重的时候,传统媒体的报道力度又远没有新媒体大。

传统媒体附和着新媒体,大量报道这种新型病毒的可怕以及采取的措施,这实质上更加剧了社会恐慌。

当受众对病毒的严重程度忧心时,传统媒体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当受众担心传染源问题时,传统媒体任由新媒体疯传各种版本的说法,虽然偶尔会申明一下某种说法是不科学的,但又没有关于传染源的切实报道;当受众疯狂抢购板蓝根、口罩时,传统媒体仅告诉大众板蓝根、口罩等措施没用,却又没有提示什么措施才是真正有用的。

媒体如何重构媒介生态平衡

媒体如何重构媒介生态平衡

二 、我 国的媒 介环 境
进 入2 世 纪 以来 ,效 仿西 方 媒 体成 功 经 验 ,我 国媒 体 也 加快 1 了市场化 和产 业化 进程 ,但 同时也 引 发 了意 识 和产 权意 识 淡 薄 ,造 成节 目模 仿 风行 ,生态 位 大面
2煽情炒作盛行媒介品位庸俗化为了收视率媒体一味地迎合受众使得煽情炒作风盛行媒介品位日趋庸俗化娱乐化刺激化和低级趣味化以百家讲坛为首的讲史栏目以及一些写史作者为了取悦读者而将民间传说野史等与历史混为一谈庸俗化倾向严重结果百家讲坛如今收视率的下滑正说明了过分迎合受众最终将导致彻底失去观众
影视 与 传 媒
治 、经 济 、文 化 、教 育 等社 会 系 统共 存 ,彼 此 间且存 在着 互动 关 系 ,要 想 达 到媒 介生 态 系统 的和 谐就 不 能无 视其 它系 统 的作 用 , 应 该充 分 考虑 到 传媒 本 身 与社 会 的有 机 联系 ,树 立共 进 共荣 的理 念 。在 正 确 的媒 介 生态观 指导 下 ,通 过 科学 管 理 ,建立 可持 续发 展 的媒 介 经济 化解 生 存危 机 ,从 而迎 接市 场 经济 的挑 战 ,与西 方 媒 介 巨人展 开全 方位 的 竞争 。 另 外 ,正 确 的媒 介 生态 观 的 树立 也从 思 想上 铲 除 了不 良竞争 意 识 ,使威 胁媒 介 生态 环境 恶性 竞争 得 以减 弱甚 至消 失 。 2 、开拓 经 济来 源, 形 成 多元媒 介 生态链 目前 媒介 生 态 失衡 的很 多 现 状是 由于经 济 因素 引发 的 。媒体 单 位若 能 进行 多 元化 经 营 ,开 拓 多元 的 盈利 模式 ,并形成 稳 定有 效 的媒 介 经营 产 业链 ,就可 以解 决经 济 利益 的压 力 ,更加 自由 的 实 现新 闻 理想 ,履行 媒 体 的社 会 服务 、教育 义 务 。可 以借 鉴 南方 报 业集 团的做 法 ,该 集 团 重组 合 并后 ,不仅 经 营报 刊 ,还拓 展 了 图书 、音箱 等领 域 的业 务 ,在 强 化 自身 品牌 效应 的 同时 获得 了 巨 大 的经 济效 益 ,进一 步 增强 了实力 。 3 、加 强 自律 ,抵制 煽情 和 商业 诱惑 媒 介从 业 人 员作 为媒 体 活 动 的能 动主 体 ,起 着主 导 的作用 。 提 高业 务 能力 固然 是 促使 媒 介 生 态平 衡 重建 的一 个有 效手 段 ,然 而 加 强 媒 介 自律 却 是 最 基 础 也 是 最 重 要 的方 法 ,可 通过 自我 监 督 , 自我 控制 , 自我 检 查 , 自我 调整 达 到 。媒介 自律 重 视社会 和 道 德 的力量 ,强 调职 业 素养 、职 业道 德 意识 的提 高 。 另外 , 以媒 介 自律 为基 础 ,加强 行 业 内部 规范 管理 ,建 立 、 健 全 各项 规 章制 度 ,对采 、写 、编 、评 、 审各个 工 作环 节制 定科 学严 格 的工 作规 范 ,认 真贯 彻落 实 ,实 现媒 介 内部的 “ 把关 ”。 4 、履行 媒 介 的社会 责任 媒 介 作 为 社 会 的 守望 者 , 不 仅 是 大 众 感 知 世 界 的桥 梁 和 中 介 ,更承 担着 引 导社 会 舆 论 、提 高公 民素质 、 营造 良好 的公 众环 境 、维护 公 共 安 全 、构 建 和谐 社会 的崇 高责 任 。 然 而这 一 责任 的履行 ,很 多 时候 是 以牺牲 经 济利 益 为代价 的。 履 行 社 会 责 任 可 通 过 许 多 方 面 实 现 : 媒 体 要有 保 护 青 少 年 的意识 , 少报 道血 腥 暴 力 的图 片 ;注 意 引导 受众 形成 新 的生活 理

媒介生态视角下新闻平衡报道分析研究??

媒介生态视角下新闻平衡报道分析研究??

媒介生态视角下新闻平衡报道分析研究??【摘要】本文从媒介生态视角出发,探讨了新闻报道平衡的问题。

首先定义了媒介生态视角下新闻平衡报道的含义,进一步分析了其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在分析影响新闻平衡报道的因素的提出了实现媒介生态视角下新闻报道平衡的方法。

通过总结当前研究状态和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新闻平衡报道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展望。

本文的研究背景在于媒介生态视角对新闻报道平衡的重要性,研究意义在于为提升新闻报道质量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新闻平衡报道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为实现新闻平衡报道提供解决方案。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促进新闻报道平衡的实现,并推动新闻媒体向更加公正客观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媒介生态视角、新闻平衡报道、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定义、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实现方法、总结、展望、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社会信息爆炸,新闻报道在媒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媒体发展日新月异,不同媒体之间的报道内容和风格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甚至会出现偏颇、片面的报道。

这种现象引发了学术界对新闻报道的平衡性问题的关注。

媒介生态视角是一种全新的理论框架,强调媒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对新闻报道的影响。

媒介生态视角下的新闻报道平衡,不仅仅包括了媒体自身的平衡性,还应考虑到不同媒体之间的协调与互补。

在当前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新闻报道的平衡性显得尤为重要。

对媒介生态视角下新闻报道平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新闻报道平衡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不同媒体报道的差异性和互补性,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客观性,进一步促进媒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良性循环。

1.2 研究意义媒介生态视角下新闻平衡报道分析研究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探讨不同媒介对新闻报道平衡的影响,促进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性。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媒介生态下的新闻报道平衡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可以帮助媒体从业者更好地了解新闻报道平衡的内涵和实现方式,提高自身的新闻报道质量和可信度。

媒体行业存在的差距与解决方案

媒体行业存在的差距与解决方案

媒体行业存在的差距与解决方案一、引言媒体行业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角色,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差距。

本文将探讨媒体行业存在的差距,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二、媒体行业现状及差距分析1. 媒体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导致大量低质量、无实际价值的内容泛滥。

与此同时,优质内容往往被淹没在这些“信息海洋”中,难以被观众发现和获得。

2. 媒体报道缺乏客观公正有些媒体机构或从业者偏向某种政治势力,在报道中失去了客观公正,让观众难以获取真实而全面的信息,导致舆论失衡。

3. 媒介技术应用不足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媒介技术对于传播和表达方式已经发生了革命性改变。

然而,一些传统媒体企业仍然未能充分利用新技术,无法提供与时俱进的服务和体验。

三、解决方案1. 提高自媒体素质和规范管理针对内容泛滥的问题,需要加强自媒体从业者的培训与认证。

政府和行业协会可以推出相关的培训计划,并设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以提高自媒体人士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感。

同时,需要建立规范管理制度,对于低质量和虚假信息进行严厉打击。

2. 加强新闻专业人士的职业道德教育为了解决报道缺乏客观公正的问题,应加大对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力度。

媒体机构应该建立起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并加强对员工守法合规意识的培养。

此外,国家也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约束媒体报道,确保新闻传播更加客观公正。

3. 推动科技与媒介技术融合发展传统媒体企业需要积极拥抱科技革新,并将其应用于生产、传播和内容创作等环节中。

例如,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升媒体对于用户的个性化推荐能力,使用户能够更好地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和服务。

同时,也应探索新媒体形式,结合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视听体验。

4. 加强行业自律与监管媒体行业自律机制是确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

各级媒体协会应加强组织建设,定期组织行业论坛、交流研讨会等活动,推动理论创新和经验分享。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平衡报道”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平衡报道”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平衡报道”作者:李叶青厉敏来源:《新闻传播》2020年第09期【摘要】平衡不仅是一种新闻报道手段,也是新闻报道中应该遵守的操作守则。

新媒体环境下,要注意内容平衡、观点平衡、载体平衡,以体现媒体公正客观的立场,更好地提高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内容;倾向性;媒体融合【作者简介】李叶青,日照日报社编委、新闻出版中心主任、融媒体中心常务副主任。

厉敏,日照日报社融媒体中心编辑。

平衡报道是指在新闻报道中真实、全面地陈列新闻事实,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突出报道主要意见和观点,同时要保证多元不同意见和观点的完整呈现。

平衡报道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更是内容、姿态、不同层面和不同分类的理解。

新媒体环境下,媒体应当为实现平衡报道做出努力,如此才有利于体现媒体公正客观的立场,避免报道的不良倾向性,使媒体更好地担负起社会责任。

一、平衡内容,呈现受众感兴趣的信息中国媒体的属性,决定了长久以来,媒体浓厚的“官方色彩”——作为“党的喉舌”,我国媒体在传达党的声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内容选择上,也更习惯于站在政府的立场上,信息能不能发布、什么时间发布、怎样发布都取决于政府,媒体从政府那里获取信息,通过对新闻事实的过滤和选择,引导和左右受众的观点和思想,从而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

但是,随着经济多元化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也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在此背景下,及时而准确地反映社会各阶层的呼声和需求迫在眉睫。

可是,有些媒体却驻足不前,对同一问题、不同的利益群体的不同诉求和看法的反映视而不见,“一个腔调”的新闻占据媒体,损害了媒体自身的公信力,也误导了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情况有了改变——“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有照相机”,“受众”的地位和角色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技术的发达也带来了海量的及时、丰富、多样的信息,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地选择内容进行浏览,从被动地接受传媒的报道,变为主动地选择和控制媒体传递的信息——这倒逼媒体正视受众的需求,学会全面、辩证地看待、分析事件,及时而准确地反映社会的不同呼声及需求,力求为受众提供全面、迅速、准确的信息。

媒体行业中的工作生活平衡探讨

媒体行业中的工作生活平衡探讨

媒体行业中的工作生活平衡探讨媒体行业作为一个快节奏、充满挑战的行业,工作生活平衡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由于媒体从业者需要经常加班、应对突发事件和工作压力较大,因此工作生活平衡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保持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媒体行业中工作生活平衡的挑战和解决办法。

首先,媒体行业中的工作生活平衡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频繁的加班成为了工作生活平衡的一个主要难题。

尤其是在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工作人员经常需要加班处理紧急报道。

此外,媒体行业也存在严格的时间限制和紧张的工作周期,这使得从业者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处理个人事务和参与休闲活动。

另外,风险和不确定性也是媒体行业工作生活平衡的挑战之一、从业者面临着频繁的工作变动、战线拉长和不断的压力,这也导致难以预知和计划个人生活。

针对这些挑战,有一些解决办法可以帮助媒体行业从业者实现工作生活平衡。

首先,建立固定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是很重要的。

尽量遵守工作时间,避免无谓的加班并合理安排工作,以便在正常工作时间内高效完成任务。

其次,媒体公司可以制定弹性工作制度,给予从业者更多的掌控自己时间的机会。

灵活的工作时间表能够帮助从业者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满足职业和个人需求。

此外,媒体公司还可以提供更好的福利和支持,如强制休假、培训和身心健康服务等,以帮助从业者缓解压力、调整心态。

此外,个人的积极行动也是实现工作生活平衡的重要因素。

从业者可以设定明确的目标和优先级,充分利用时间管理工具,如日历和待办事项列表。

在工作中保持高效率和专注度,避免拖延工作和不必要的浪费时间。

同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兴趣爱好和社交活动,以实现身心的平衡和放松。

定期的健身和休闲时间有助于恢复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和个人幸福感。

总结起来,媒体行业中的工作生活平衡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但它是可行和必要的。

通过建立固定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制定弹性工作制度、提供更好的福利和支持,媒体公司可以促进从业者实现工作生活平衡。

娱乐媒介生态失衡与调适思考措施

娱乐媒介生态失衡与调适思考措施

娱乐媒介生态失衡与调适思考措施娱乐媒介生态失衡与调适思考措施媒介生态”这一概念最早由加拿大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

邵培仁在其《媒介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中指出:所谓媒介生态学,是指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来探索和揭示人与媒介、社会、自然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媒介生态学是人类处理“人—媒介—社会—自然系统”相互关系的生态智慧的结晶。

①唱歌类节目盛行的原因虽然早在1984年央视就曾举办过《全国青年歌手大赛》,但是真正的全民唱歌类节目应该是刚刚兴起的“平民荧屏唱歌”。

这种平民荧屏唱歌最初模仿的是英国itv的《谁敢来唱》,现在这种唱歌式的全民唱歌类节目已经在各大卫视上演,如,浙江卫视的《我爱记歌词》、湖南卫视的《挑战麦克风》、江苏卫视的《谁敢来唱歌》、广东卫视的《今夜唱不停》、山东卫视的《先声夺人》、湖北卫视的《大家来唱歌》等。

其盛行的原因如下: 1.是各选秀节目偃旗息鼓后的新兴力量——对媒介生态的调适1/ 4媒介生态位指的是各种媒介在媒介群这个大环境中的地位和角色。

②每个媒介都有着自己独特而适宜的生态位,并需要积极利用这个生态位上的环境和资源。

但是媒介中会出现媒介生态位重叠,而重叠度越大,越会导致媒介生态的失衡,使得媒介原有的相对平衡被打破。

由于《超级女声》的成功,使得诸多电视台均掀起类似的全国选秀活动,这些拥有着相似生态位的娱乐节目不断模仿和竞争、生态位高度重叠,最终导致了媒介失衡。

而荧屏唱歌节目正是在各种类似《超级女声》的模仿过剩的情况下诞生的,它寻找到了自己独特的生态位。

所以唱歌节目作为一种娱乐节目,与前几年的各种选秀节目其实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正是在其他娱乐节目被争相模仿、恶性竞争偃旗息鼓后而产生出来的新兴力量,是媒介生态失衡后自动调适的结果。

2.是对媒介生态位的巧妙运用——各唱歌节目有各自不同的创新点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荧屏唱歌类节目各自的独特卖点:这些节目要求不高,参与性强,重复性也很强。

传媒生态平衡与媒介可持续发展

传媒生态平衡与媒介可持续发展

一、媒介的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1、媒介生态平衡的含义媒介的生态平衡是指在媒介生态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反馈者之间以及他们与其环境之间、系统的输入与输出之间所表现出来的相互补偿、相互协调的状态,它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是依靠媒介生态系统内外的物质流动、能量转换以及信息传递来实现的。

2、传媒如何做到生态间的平衡媒介生态系统的平衡是由自身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

如果超出媒介生态系统自身的调节能力,那么这种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媒介生态系统是以人才资源为动力,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以媒介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为中心,以价值增殖为目标的。

媒介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互相制约、不可分割的,当能量经过媒介生态系统食物链从一个营养级向另一个营养级,由一个生产环节向另一个环节流动时,物质也按同样途径流动,所不同的是能量逐渐消耗,单向流动,而物质在不同程度上是不断循环的。

媒介的能量逐渐消耗后,经过媒介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的生产、消费者的消费、反馈者的反馈这一系列过程后,媒介的生态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媒介的能量得到补充,物质不断的进行循环,使得媒介的平衡得以持续。

在媒介的生态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各组成成分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能有规律地进行,是因为还同时进行着信息的传递。

信息不停的从信息源产生,经过媒介生产者的采集、加工、制作后把新闻信息产品传递给媒介消费者,消费者经过消费后把反馈信息通过反馈渠道反馈给生产者,媒介生态系统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具体分析后,再调整信息的输入,进而达到调控系统的目的。

媒介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由媒介的所有者以及媒介的从业人员构成,在我国,媒介所有者属于国家,所以生产者主要由媒介的从业者构成,也可以说主要是指上文所提到的媒介生态系统中的人才资源;媒介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主要由大众传媒的受众、广告客户以及从事与媒介相关的多种经营的客户组成;媒介生态系统的反馈者既包括上面所说的消费者又含有一部分潜在的消费者。

媒介生态平衡现象比较分析——以“日报”、“晚报”城管问题报道为视角

媒介生态平衡现象比较分析——以“日报”、“晚报”城管问题报道为视角

而达到相对稳 定的平衡 。 本文侧重研究媒 介生 态系统 中的 自我调节功能 , 对 “ 日报”、 “ 晚报”中城 管问题 的报 道进行 了分类分析 , 指 出它们在报道上各有 侧重而使整个媒介环境呈现 一种相对平衡现象 , 并对个别不平衡现 象提 出了改进建议 【 关键词 】 媒介生 态平衡 “ 日报” “ 晚报” 城管问题
N E W S W O R L D I 调查研究
媒介 生态 平衡 现 象 比较分析
以“ 日报 ’ ’ 、 “ 晚报 ”城 管 问题报 道 为视 角
。李 傲
【 摘
要】 正如 自然界存在生态平衡现 象, 媒介 生态系统也是相 互影 响、 有机统一 的整体 , 在这个 系统 中, 各种对 立因素 互相 制约
达到 高度适应 、 协调 和统一 的状态 。 也 就 是说 当生态 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 , 系统内 各组成成分之 间保持一定 的比例关系 , 能 量、 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 内趋于 相等 ,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 在
受 到 外 来 干扰 时 , 能 通 过 自我 调 节 恢 复 到
用 C N K I 及 各 报 纸 电 子 网站 收 录 的 “ 日
到偏重实证 、 定量 的转型。


媒介生态平衡
提城管 , 人们首先想到 的就是粗暴
生态平衡 , 是 指在一个 生物 群落及其 执 法 , 在大众 的心里 , 城管 的执法方 式令 生态 系统之 中 , 各种对立因素互相制约而

手段受到更 多非议 ,如此 往复恶性循环。 这种主观看法 超越了对现实的反映 , 成 了

种误导。
但 是 翻开 “日报 ”, 我们看 到 的是一 片完全不一样的艳 阳天 。 这 不禁让 人想起 网络上流传 的一句 笑话 “ 看一条微博 , 要 看七天 的新 闻联播 才能治愈 。 ”为什么不 同的媒体 对 同一 类社会 现象 的报 道呈 现 这么大的反差呢? 这种 反差对于大众 对社 会 的了解 又有哪些 影响 呢? 对此, 笔者利

媒介失衡

媒介失衡

舆论监督中的媒介生态失衡与防治——以杭州“5·7交通肇事案”为例摘要:“三菱跑车撞飞路人”的浙江杭州“5·7交通肇事案”因其戏剧性的矛盾与恶劣的社会影响成为09年的热议话题之一。

传统媒体与网络的冲突加之地方政府、媒体、民众三者间的摩擦使得这起原本普通的案件逐渐升级为举国关注的公共事件,也令其成为反映媒介生态失衡现象的典型。

本文从“5·7交通肇事案”的新闻报道入手,以媒介生态学研究的五大观念为指导,以媒介生态系统理论为依托,从媒介内部环境及外部环境的双重维度分析该事件中导致媒介生态失衡的原因,并围绕媒介、政府、民众三大核心要素,总结该事件对于媒介生态调试的启示,旨在为舆论监督中媒介生态平衡的维护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5·7交通肇事案、媒介生态、媒介环境、舆论监督媒介生态学(Media ecology),是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来探索和揭示人与媒介、社会、自然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作为媒介生态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媒介生态系统”一词被人们越来越多地提及并广泛应用。

邵培仁教授在《媒介生态学研究的新视野——媒介作为绿色生态的研究》一文中指出:完整的媒介生态系统包括媒介生态因子(媒介各构成要素之间、媒介之间的相对平衡的结构状态)和环境因素(政治、经济等外部环境因素与媒介关联互动而达到的一种相对平衡的结构状态)两方面。

媒介生态是指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媒介各构成要素之间、媒介之间、媒介与外部环境之间关联互动而达到的一种相对平衡的和谐的结构状态。

2009年7月下旬,曾经沸沸扬扬的杭州“5·7交通肇事案”终以肇事者胡斌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宣告终结,而民众的愤怒和质疑却久久难以平息。

从媒介生态学的视角反观事情经过,我们便不难发现,随着这起原本普通的案件逐渐升级为举国关注的群体性公共事件,媒介生态系统的平衡运作被轻而易举地打破。

从“70码之争”到“胡斌替身传闻”,媒介生态不再和谐:网络流言无度扩散,信息难辨真伪,杭州本土媒体斡旋在政府与民众中,举步维艰,难以各司其职。

生态系统平衡知识:生态系统平衡与社交媒体

生态系统平衡知识:生态系统平衡与社交媒体

生态系统平衡知识:生态系统平衡与社交媒体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社交媒体的强大和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沟通、娱乐、学习、思考和消费习惯。

但是社交媒体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信息过载、虚假信息、隐私泄露、沉迷网络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了重要影响和挑战。

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环境、化学和物理等多种因素构成的自然系统,是生命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

生态系统的平衡是指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存的稳定状态。

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社交媒体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系。

下面从三个方面探讨生态系统平衡与社交媒体的关系。

一、社交媒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社交媒体的发展是数字化时代的产物,它的出现对生态系统产生了诸多影响。

首先,社交媒体改变了人们的传媒习惯,使得互联网成为信息交流的主要渠道。

人们不再局限于地理位置,能够与远在千里之外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其次,社交媒体改变了人们的社交行为,人们更加依赖虚拟社交,而不是面对面的互动。

第三,社交媒体推动了信息的广泛传播,将信息的传递速度和范围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这些变化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模式,同时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社交媒体的控制与约束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其负面影响也逐渐凸显。

例如,社交媒体上的谣言、虚假信息和恶意攻击等问题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必须对社交媒体进行有效控制和约束。

一方面,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对社交媒体进行管理和监管。

另一方面,社交媒体企业应当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开展信息核查、信息发布和内容审核等工作。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和误导信息的传播,保护人们的信息安全和网络隐私。

三、社交媒体的创新与应用社交媒体的创新和应用,提供了很多解决生态系统平衡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例如,社交媒体平台可以利用数据分析技术,预测和发现环境变化和生态灾难,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支持;社交媒体平台还可以推广环保教育、宣传绿色消费、响应公益活动等,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中来。

娱乐媒介生态失衡与调适思考措施

娱乐媒介生态失衡与调适思考措施

总结娱乐媒介生态失衡与调适思考措施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重要性
紧迫性
娱乐媒介生态失衡已经对社会文化、道德伦 理、青少年成长等多个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适。通过对娱乐 媒介生态失衡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提出 相应的调适思考措施,对于促进娱乐媒介健 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缺乏创新与活力
原因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风险因素等原因,娱乐媒介在创新方面往往面临较大的挑 战。同时,缺乏有效的创新机制和支持也可能导致创新不足和活力缺失的现象 。
影响
缺乏创新与活力容易导致娱乐媒介在内容、形式和技术等方面滞后于市场需求 和观众口味,无法满足观众对新鲜感和多样性的追求。同时,缺乏创新与活力 也可能限制了娱乐媒介的可持续发展和行业进步。
影响
内容同质化容易导致观众审美疲劳,降低娱乐媒介 的吸引力和品质,同时也会阻碍个别优秀作品的脱 颖而出,限制了娱乐媒介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过度商业化
原因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娱乐媒介往往将商业利益作为重要考 虑因素,追求票房、点击率等经济指标,导致了过度商业化 的现象。
影响
过度商业化可能会削弱娱乐媒介的艺术性和文化价值,使作 品过于迎合市场而失去原有的艺术品味和文化内涵。同时, 过度商业化也可能导致娱乐媒介在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方面 的缺失。
02
娱乐媒介生态失衡原因
Chapter
市场竞争激烈
原因分析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娱乐媒介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使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各大平台为了争夺用户和市场份额,纷纷加大投入,导致市场供过于求,资源 浪费。
解决方案
政府应当加强市场监管,防止过度竞争。同时,鼓励企业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 享和优势互补,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浅析当代中国城乡媒介生态失衡

浅析当代中国城乡媒介生态失衡

浅析当代中国城乡媒介生态失衡作者:符琴来源:《新闻世界》2012年第02期【摘要】中国长期处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中,从经济到文化,从媒体资源到受众知识结构,城市都处于优势地位。

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大众传播媒介的研究和建设都是以城市为核心的,而且农村和占据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受众却几乎被忽略。

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媒介的可持续发展,会日益加剧现代社会的知识信息鸿沟,严重影响媒介生态平衡。

【关键词】中国城乡媒介生态失衡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到全国人口总量的七成。

但是,这个人口最多的群体却是媒介传播拥有和使用系统中最弱的群体。

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与农村相比,城市获得了更加丰富的人力、经济、科技、文化等资源优势,这给媒介在城市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无比优渥的先天条件,另外城市拥有比较成熟的经济和媒体市场。

在利润的驱动下,媒介纷纷定位于城市,争取城市主流人群为自己的受众,而农民则明显被忽视。

一、当代中国城乡媒介生态失衡现状1、城市和农村对媒介的拥有和使用失衡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的发布与传播越来越依靠高科技产品。

从广播、收音机到电视机,再到互联网、3G手机,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快捷、方便。

但是这些便利更多的为城市中的市民获得,农民从中获得的收益微乎其微,特别是日新月异的网络和手机。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比一下城市和农村的媒介使用:(1)报纸:城市的报纸资源非常丰富,晨报、晚报、商报、都市报以及各种各样的杂志,五花八门,能够满足各种需求;而农村目前报纸比较单一,主要就是日报,专门针对农民的报纸几乎没有。

(2)广播:城市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有不同的广播调频;而农村基本就是一个村或一个大队才有一个广播,播放的内容也是由村大队决定。

(3)电视:闭路电视引进后,市民可以收到中央的每个频道、各省级卫视及大部分地方台,总共有60-100个台不等;电视是农村目前接触和使用最多的媒介,不同发展程度的农村,对电视媒介的使用不同。

在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农村,大部分村民都安装了有线电视,这样他们可以享用和城市市民同样的电视资源,但是在偏远的农村,特别是山村地区,电视能够接收到的节目是有限的,一般在十个台左右。

课题研究论文:媒介生态视角下新闻平衡报道分析研究

课题研究论文:媒介生态视角下新闻平衡报道分析研究

110076 新闻传播学论文媒介生态视角下新闻平衡报道分析研究??一、媒介生态学概述与当前中国新闻平衡报道现状所谓媒介生态学,是传播学与生态学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即为在特定社会环境中构成媒介的各个要素、媒介与媒介、媒介与外部环境相互之间的联系互动所达到的和谐、相对平衡的结构状态。

以媒介生态学中的媒介生态环境系统理论作为理论支撑,从新闻报道生产的全过程动态考察新闻平衡报道如何突破制约因素造成的现实困境。

当前中国新闻平衡报道的发展现状失衡与平衡现象并存。

大致有以下类型:社会新闻中的平衡报道。

题材范围广,如社会民生、奇闻异观等,具有广泛性、生动性、富有人情味等特征。

多数媒体目标就在于社会新闻背后强大的市场份额占有力与影响力。

因此把握好平衡原则至关重要。

如近日来被热议的重庆渝中区“18根金箍棒”天桥事件,天桥没有桥墩,整体靠18根10米高立柱撑起,饰以孙悟空、祥云等图案。

媒体在进行报道时就遵照了平衡原则。

为避免出现对“金箍棒”天桥的过度解读与对新闻真实性的质疑,在报道中特意加入记者实地探访,并有照片作证。

另一种做法则是在对重庆最炫酷天桥感慨的同时,谈及重庆因地理条件的制约而产生的城市规划的独特风貌,化奇观为知识性学习。

弱势群体的平衡报道。

指在社会生活中被标签化歧视的群体。

如失业下岗人员、农民工、妇幼老弱、残障人士、特殊疾病患者、同性恋等。

目前弱势群体边缘化严重,媒体报道利用大众好奇心,蓄意炒作,没有把握好新闻报道中的平衡,造成了对新闻当事人的二次伤害。

河南农民杨守法“被艾滋”8年的新闻事件,标题多突出“河南农民”“官民”这样的概念。

利用了公众反感对河南农民这一群体歧视的心理,以及“官民”之间的地位悬殊。

争议性事件中的平衡报道。

分为公众关注话题、认知多元性话题两类。

争议性事件的涌现已成为社会常态。

例如“北京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不少媒体刻意将关注点放在酒店的招嫖卡片和当事人网友弯弯入住时间上,使事件偏离轨道,加重了对当事人的伤害,如家酒店集团运营也遭受重大打击。

媒介生态问题分析报告

媒介生态问题分析报告

媒介生态问题分析报告媒介生态问题分析报告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媒介生态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媒介生态问题是指由于新媒体的兴起和传统媒体的衰落,导致媒体传播格局、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和个体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和问题。

首先,媒介生态问题对传统媒体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传统媒体的观众和读者数量逐渐减少,广告收入大幅下滑。

传统媒体不得不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很多传统媒体甚至陷入了困境。

这不仅对媒体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对相关产业链的稳定运行带来了巨大威胁。

其次,媒介生态问题导致了信息传播的混乱与碎片化。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和方便化,然而,这也带来了信息的过载和碎片化。

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快速获取和浏览信息,导致信息的质量和真实性得不到保障。

这不仅增加了人们理解和判断信息的难度,也容易造成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对社会的运行和秩序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媒介生态问题引发了个体的沉迷和依赖问题。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沉迷于网络世界中。

网络游戏、短视频、社交平台等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人们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沉迷和依赖的问题。

媒介生态问题的加剧,使得部分人对网络世界过度依赖,对现实生活产生了消极影响,甚至让一些人失去了对现实世界的认同和参与。

综上所述,媒介生态问题的出现对传统媒体产业、信息传播和个体的生活方式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一、传统媒体转型升级,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变化,挖掘优势和创新,提供具有个性化和差异化特色的内容。

二、加强信息传播的监管和引导,建立健全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的评价机制,提供更准确、可靠的信息。

三、鼓励和引导个体多样化、平衡化使用媒介,减少网络沉迷和依赖的问题,提倡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媒介生态环境,实现媒体传播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自媒体环境下新闻发展的趋势、问题及对策分析

自媒体环境下新闻发展的趋势、问题及对策分析

自媒体环境下新闻发展的趋势、问题及对策分析一、自媒体环境下新闻发展的趋势在自媒体环境下,新闻发展呈现出一系列的趋势。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趋势。

1、多元化的内容形式:自媒体平台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和表达方式,使得新闻内容呈现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文字报道,还有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

这种多元化的内容形式丰富了新闻报道的表现力,也更好地满足了不同受众的需求。

2、受众参与度的提升:自媒体平台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使得受众可以参与到新闻报道中。

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互动功能,受众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与新闻作者进行交流。

这种受众参与度的提升,增强了新闻的互动性和社会性。

3、个性化定制的内容推荐:自媒体平台通过算法和个人数据分析,能够根据受众的兴趣和偏好,为其推荐符合其需求的内容。

这种个性化定制的内容推荐,提高了用户体验,也促进了新闻的传播和消费。

4、新闻生产门槛的降低:自媒体平台为广大普通人提供了发声和传播的机会,降低了新闻生产的门槛。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发布内容,成为自媒体作者。

这种开放的环境促进了新闻的多样化和民众参与的增加。

5、新闻真实性与可信度的挑战:自媒体环境下,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面临更大的挑战。

由于自媒体平台的开放性和信息多样性,存在大量的谣言、虚假和低质量的信息。

因此,提高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成为自媒体发展的重要课题。

6、媒体商业化的发展:自媒体平台逐渐成为商业运营的平台,通过广告、付费订阅、直播等方式实现盈利。

这种商业化的发展,一方面为自媒体作者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另一方面也需要平衡商业利益与新闻质量之间的关系。

7、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合作:自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两者之间开始进行互动合作。

传统媒体通过自媒体平台扩大传播范围,而自媒体作者也有机会与传统媒体合作,提升影响力和专业性。

总体来说,自媒体环境下新闻发展的趋势是多样化、互动性、个性化和开放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第1

国内研究媒体生态系统的文章不少,但是分析媒介生态现象的文章却不多。

中国学者更多地采用思辨式研究,本文运用了西方盛行的抽样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方法,尝试了研究方法从偏重思辨、定性到偏重实证、
定量的转型。

一、媒介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个生物群落及其生态系统之中,各种对立因素互相制约而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
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

所谓媒介生态系统(media ecosystem ),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人、媒介、社会、自然四者之间通过物质交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流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动态平衡的统一整体①。

和生态系统一样,媒介生态系统内部需要通过物质交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流等过程来达
到良性循环,并且当某一方面受到冲击时,媒介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自我适应、自我更新的能力来恢复平衡或者说使整个生态系统保持动态平衡。

二、“日报”、“晚报”城管问题报道的比较分析
一提城管,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粗暴执法,在大众的心里,城管的执法方式令人非常不满。

网络上太多关于城管的负面报道使得在一些地方和一些人那里城管的形象已经被妖魔化。

由于执法手段不当,城管的形象差,由于形象差,再通过媒体的报道和网友愤怒的宣泄,城管的执法
手段受到更多非议,如此往复恶性循环。

这种主观看法超越了对现实的反映,成了一种误导。

但是翻开“日报”,我们看到的是一片完全不一样的艳阳天。

这不禁让人想起网络上流传的一句笑话
“看一条微博,要看七天的新闻联播才能治愈。

”为什么不同的媒体对同一类社会现象的报道呈现这么大的反差呢?这种反差对于大众对社会的了解又有哪些影响呢?对此,笔者利用CNKI 及各报纸电子网站收录的“日报”和”晚报”,选取了2009-2012年期间的
“日报”和”晚报”文章各100篇,对○李

———以“日报”、“晚报”城管问题报道为视角
媒介生态平衡现象比较分析
【摘要】正如自然界存在生态平衡现象,媒介生态系统也是相互影响、有机统一的整体,在这个系统中,各种对立因素互相制约而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

本文侧重研究媒介生态系统中的自我调节功能,对“日报”、“晚报”中城管问题的报道进行了分类分析,指出它们在报道上各有侧重而使整个媒介环境呈现一种相对平衡现象,并对个别不平衡现象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媒介生态平衡“日报”“晚报”城管问题
内容
类型执法好榜样肯定城管作用改善措施口号类管贩斗争批评城管批评暴力商户客观评论其他比例
46%
6%
4%
22%
2%
6%
14%
2%
表1、“日报”关于城管问题的报道内容分类
内容
类型赞扬城管城管暴力执法(含评论)
口号类批评暴力商户表现城管无奈城管与商贩斗争
(无评论、
无结果)比例
6%
64%
8%
2%
6%
14%
表2、“晚报”关于城管问题的报道内容分类
126
2013年第1期
于城管问题的报道内容进行了分类,如表1、表2所示:
笔者根据城管问题的报道内容对“日报”、“晚报”进行了分类,发现“日报”和“晚报”在塑造城管形象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日报”用了将近一半的比重赞扬城管执法人员中的好榜样,居于第二位的是口号倡导类文章(22%),几乎没有详细报道城管和商贩暴力冲突过程的内容;而“晚报”中对城管暴力执法的报道占到了64%。

(2)对于城管现象的评价,“日报”多是客观评价并提出改善建议,即使有批评城管的也是语言温和。

“晚报”则多站在弱势群体的一边,对城管暴力执法行为的批评言辞犀利。

(3)“日报”用部分比重文章肯定城管人员对城市环境建设的作用,“晚报”中却没有。

不同性质的报纸,其报道侧重不同的背后是价值取向的分歧。

“日报”在中国是党报的代名词,“日报”做为中国的主流纸媒,担负着把握舆论走向的重要责任。

而“晚报”属于生活类报刊,是一种商业报刊,其受众定位是普通老百姓,它的商业报刊身份要求其报道内容必须迎合受众才能获得利益。

社会对弱者有种天然的同情心,”晚报”站在小贩立场,表达对弱者的关怀和支持,容易赢得受众的认可。

三、从城管报道谈媒介生态系统的冲突与平衡
对同一个问题的报道呈现“一边倒”的现象,势必是不合理的,这种报道也是不客观的。

“日报”中口号类、倡导类文章较多,但是这些倡议只是表面的高屋建瓴,纸上谈兵,未能对缓解管贩矛盾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报道不能深入人心。

“晚报”的亲民方针让“晚报”实现了民心和利益的双赢。

“晚报”由于其商业报刊身份,很容易为了吸引眼球而加大暴力事件的报道量。

尤其是在缺乏管制规范的互联网上,城管与商贩发生恶性暴力事件的消息更是数不胜数。

对于城管被打的消息,网上一片“打得好!”“这种人不枪毙不足以平民愤”的嘘声。

太多关于城管
的负面报道使城管的形象妖魔化,使城管与商贩的对立关系更加尖锐,加剧了大众对城管这个职业的愤恨。

在生态系统中,一种动物繁殖过快时,它的天敌也会增多,来抑制它的过度繁衍。

一个物种如果数量突然减少时,它的天敌因为缺乏食物也会数量减少,这样就促成该物种安全生存和繁衍后代的条件,使得它的数量有所提升。

在媒介生态系统中同样如此,“晚报”不合理的报道比重使城管的形象妖魔化,加剧了城管和商贩的矛盾,这时“日报”的正面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日报”对那些亲民执法的城管的赞扬,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的城管都是靠暴力解决问题。

那些描述有了城管以后城市环境变化的文章,提醒我们,不要把注意力全部放到他们执法手段上,而忽视他们对这个城市的贡献,因为有了他们,街道才更有秩序,上下班的交通才会更顺畅,城市才会更干净更美好。

“日报”报道城管工作的辛苦与无奈,让人们放下对他们的仇恨,对他们的工作性质多一些理解。

换句话说,是“晚报”的太多负面报道才催生了
“日报”这么多的正面宣传报道。

而“日报”呈现一片表扬和肯定,会让公众产生质疑和反感,
“晚报”对城管暴力执法的揭露和痛斥,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引起了整个社会对这个问题的广泛关注,大众舆论的力量对个别执法不当的城管人员起到了威慑的作用。

监督提醒他们谨言慎行,在法律程序范围内行使执法权,执法时合理选择执法方式,避免强制执法造成对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的伤害。

《中庸》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意思是说天覆地载,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四时日月,错行代明而不相悖。

媒体对城管暴力执法的抨击与对城管工作的支持是辩证法上的一对矛盾,它们既互相矛盾又互相依存,唯有实现二者平衡才能在保证公民权利的同时维护良好的舆论环境。

“日报”和“晚报”的报道呈各朝“一边倒”的情形,刚好使得媒介生态系统呈现相对平衡的一种态势。

城管问题解决的根本办法还是依赖我国法律政策的建立健全,任务虽紧迫,
但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在此过程中,媒体的报道起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对弱者的支持和同情还是对某些暴力执法分子的痛斥,亦或对城管人员工作的肯定,这三者博弈的基础就是在一个平衡的舆论环境里都能得到实现,都有各自的限度。

对城管人员工作的肯定渗透着居民获得城市良好生活环境的权利,暴力执法行为相对个人的尊严和人身不受侵害的权利渗透着国家法律的尊严。

对其中任何一项的破坏都会打破这个平衡,使得另外二者也不复存在。

四、合理配置使媒介生态更加和谐“日报”的赞扬声和“晚报”的批评声相得益彰,使整个媒介生态系统呈现一种相对平衡,但这种平衡是相对的,也是脆弱的。

现在社会上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对城管存在着极深的误解和仇恨,说明目前的报道侧重比重并没有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

在对于城管问题的报道中,《人民日报》的报道是客观而全面。

《人民日报》从城管制度的由来,造成目前城管与小贩矛盾冲突的原因等做了深入的分析,推出了《城管十问》系列报道。

这里既包括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艰难的同情,对个别暴力执法城管的批评,更从我国的制度上揭示城管问题的成因。

采用消息与评论组合系列报道,从多个方面剖析问题,让人们听到不只是一种声音,这是“日报”摘到宣传者帽子的一个有效措施。

大众全面了解事情真相,而不是只听一家之言,误以为春暖花开或是天昏地暗,同时也有助于提高
“日报”的可信度。

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越多,这个生态系统越复杂,也越稳定。

同样,在媒介生态系统中,多个声音的相映成辉,信息的流通量越大,媒介去伪存真的能力也会增强,媒介大环境更加稳定。

□参考文献
①邵培仁,《论媒介生态系统的构成、规划与管理》[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8(2)
(作者: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1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1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