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裈散
四字成语后面是散字的成语有哪些词语
四字成语后面是散字的成语有哪些词语阴魂不散、烟消云散、一哄而散、魂飞魄散、风流云散、风吹云散、妻离子散、云开雾散、不欢而散、人心涣散、云消雾散、如鸟兽散、盛筵必散、投闲置散、彩云易散、兽聚鸟散、尽欢而散、一轰而散、五零四散、烟霏雨散、水流云散、云消雨散、酒阑人散、雨零星散、枝分叶散、云屯雾散、云收雨散、风流雨散、全了。
成语词目:解释不欢而散:很不愉快地分手。
彩云易散:美丽的彩云容易消散。
比喻美满的姻缘被轻易拆散。
风流云散:象风和云那样流动散开。
比喻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四面八方。
骨肉离散: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
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
魂飞魄散: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
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尽欢而散:尽情欢乐之后,才分别离开。
多指聚会、宴饮或游乐。
酒阑人散:阑:尽。
酒席完毕,客人归去。
妻离子散一家子被迫分离四散。
如鸟兽散:象一群飞鸟走兽一样逃散。
形容溃败逃散。
也比喻集团或组织解散后,其成员各奔东西。
兽聚鸟散:比喻聚散无常。
也比喻乌合之众。
投闲置散:投、置:安放;闲、散:没有事干。
指安排在不重要的职位或没有安排工作。
五零四散:形容零星涣散。
星离雨散比喻在一起的人纷纷别离了。
星落云散比喻惨败。
烟消云散:象烟云消散一样。
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一哄而散:哄:吵闹。
形容聚在一起的人一下子吵吵嚷嚷地走散了。
阴魂不散:比喻坏人、坏事虽已清除,但不良的影响还在起作用。
鱼溃鸟散:比喻军队溃败。
云消雾散象烟云消散一样。
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云消雨散:比喻一切都成了过去。
冰解云散: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冰消雾散: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冰消云散: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冰销雾散: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冰销叶散: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魄消魂散: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同“魂飞魄散”。
盛筵必散:比喻无论怎样美好的事物,终必消散。
电流星散:比喻迅速消散。
东零西散形容零落分散。
鸟惊鱼散:形容军队因受惊扰而乱纷纷地四下溃散。
同“鸟散鱼溃”。
风吹云散:比喻事物的消失、完结。
伤寒论方115首
《伤寒论》究竟有多少方剂?至今尚未有准确数字,目前主要有2种认识,一种认识是从高保衡等人于《伤寒论序》文中所言“除重复定有一百一十二方”;一种认识是从朱肱于《类证活人书》卷十二中所言:“张仲景伤寒方一百一十三首”。
在中医药高等院校五版《伤寒论讲义》教材中其方剂索引数目是114方(缺文蛤散);且在六版《伤寒论选读》教材方剂索引数目则是113方(少土瓜根汁方与猪胆汁方),而数版本《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等教材则大多认为《伤寒论》方剂是113方,笔者对此作了认真地仔细地统计,则发现《伤寒论》方剂既不是112方,也不是113方,更不是114方,而是115方,为了纠正以往对《伤寒论》方剂数目的不准确认识,特将《伤寒论》方剂例举于次。
(1)十枣汤(2)三物白散(3)干姜附子汤(4)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5)土瓜根汁方(6)大承气汤(7)大柴胡汤(8)大青龙汤(9)大陷胸汤(10)大陷胸丸(11)大黄黄连泻心汤(12)小青龙汤(13)小柴胡汤(14)小承气汤(15)小建中汤(16)小陷胸汤(17)五苓散(18)文蛤散(19)乌梅丸(20)四逆汤(21)四逆加人参汤(22)四逆散(23)甘草汤(24)甘草干姜汤(25)甘草附子汤(26)甘草泻心汤(27)生姜泻心汤(28)白头翁汤(29)白虎汤(30)白虎加人参汤(31)白通汤(32)白通加猪胆汁汤(33)瓜蒂散(34)半夏泻心汤(35)半夏散及汤(36)当归四逆汤(37)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38)竹叶石膏汤(39)芍药甘草汤(40)芍药甘草附子汤(41)赤石脂禹余粮汤(42)吴茱萸汤(43)牡蛎泽泻散(44)附子汤(45)附子泻心汤(46)抵当丸(47)抵当汤(48)苦酒汤(49)炙甘草汤(50)茵陈蒿汤(51)茯苓甘草汤(52)茯苓四逆汤(53)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54)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55)枳实栀子豉汤(56)栀子豉汤(57)栀子甘草豉汤(58)栀子生姜豉汤(59)栀子柏皮汤(60)栀子厚朴汤(61)栀子干姜汤(62)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63)禹余粮丸(64)真武汤(65)桂枝汤(66)桂枝二麻黄一汤(67)桂枝二越婢一汤(68)桂枝麻黄各半汤(69)桂枝人参汤(70)桂枝甘草汤(71)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72)桂枝附子汤(73)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74)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75)桂枝去芍药汤(76)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77)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78)桂枝加桂汤(79)桂枝加芍药汤(80)桂枝加大黄汤(81)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82)桂枝加附子汤(83)桂枝加葛根汤(84)桂枝加厚朴杏仁汤(85)桃花汤(86)桃核承气汤(87)桔梗汤(88)柴胡加芒硝汤(89)柴胡桂枝汤(90)柴胡桂枝干姜汤(9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92)调胃承气汤(93)烧裈散(94)通脉四逆汤(95)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96)理中丸(97)黄芩汤(98)黄芩加半夏生姜汤(99)黄连汤(100)黄连阿胶汤(101)猪苓汤(102)猪肤汤(103)猪胆汁方(104)旋覆代赭汤(105)麻黄汤(106)麻黄附子甘草汤(107)麻黄连轺赤小豆汤(108)麻黄附子细辛汤(109)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110)麻黄升麻汤(111)麻子仁丸(112)葛根汤(113)葛根加半夏汤(114)葛根黄芩黄连汤(115)蜜煎导。
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精要版
疝蛔虫病脉
证治第十九
01
第二十四章
水气病脉证
并治第十四
05
03
第二十六章
惊悸吐血下
血胸满瘀血
病脉证并治
第十六
第二十八章
疮痈肠痈浸
淫病脉证并
治第十八
第三十一章妇人产
后病脉证治第二十
一
第三十章妇人妊娠
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第三十二章妇人杂
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二
第十二章痉湿暍病脉证第二
一、痉
二、湿
三、暍
著。近几年来,用经方治疗内、妇、儿、外科等病,药简而效彰。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精要版》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
谢
观
看
并治
第九章辨霍乱病脉证
并治
第十章辨阴阳易差后
劳复病脉证并治
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桂枝汤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
白虎加人参汤
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葛根汤
葛根加半夏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
麻黄汤
小柴胡汤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干姜附子汤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4
第十八章奔豚
气病脉证治第
八
5
第十九章胸痹
心痛短气病脉
证治第九
第二十章腹满寒疝宿
食病脉证治第十
第二十一章五脏风寒
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
一
第二十二章痰饮咳嗽
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392条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392条第392条伤寒阴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裈散主之。
导读:历代伤寒学者对《伤寒论》多有注释,受个人认知所限,不免有所偏颇,读者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临床,注重自我理解。
毕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文末有留言,大家可以发表自己的注解,一起提高!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大病新瘥,血气未复,余热未尽,强合阴阳,得病者名曰易。
男子病新瘥未平复,而妇人与之交,得病,名曰阳易;妇人病新瘥未平腹,男子与之交,得病,名曰阴易。
以阴阳相感动,其余毒相染着,如换易也。
其人病身体重,少气者,损动真气也;少腹里急,引阴中拘挛,膝胫拘急,阴气极也;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者,感动之毒,所易之气,熏蒸于上也。
与烧裈散以道阴气。
清·吴谦《医宗金鉴》【注】伤寒新愈之后,男女不谨,偶犯余事,发热复病者,谓之房劳复。
男以六味地黄汤主之,女以四物汤主之,随证加减治之可也。
若犯余事,男病传女,女病传男,相易为病,谓之阴阳易。
其证身重少气,少腹急痛,牵引阴中,膝胫拘急,或热气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等证,皆余毒乘虚传易也,当以烧裈散主之。
【集注】王肯堂曰:房劳复病,谓新差之后,或尚未愈,而男妇相交接复病者,若同阴阳易证,则从阴阳易治。
亦有寒热多汗,头重目眩,腹中拘急,百节解离,经脉缓弱,筋骨痿软,不能动移,精髓空虚,心神恍惚,迁延岁月方死者,宜当归四逆汤。
厥者加附子,寒者加吴茱萸、生姜,以治之。
按:差后男女交合而病者,若无阴阳易证,而有表证,则不可从阴阳易治,当从房事后犯风寒治,汗、吐、下法,皆不可轻用。
即有应汗、应吐之证,汗则以补中益气汤加麻、桂微汗之,厥者加炮附子。
吐则以补中益气汤加淡豆豉探吐之。
适可即止,总当识此为新病之后也。
方有执曰:伤寒,包中风而言也。
易,犹交易变易之易,言大病新差,血气未复,强合阴阳,则二气交感,互相换易而为病也。
经方散剂使用攻略(袁洪雷)
经方散剂使用攻略一.散剂的渊源及现代意义关于散剂,经方中有记载的有:白散、白术散、百合滑石散、半夏干姜散、半夏散及汤、赤小豆当归散、当归散、当归芍药散、瓜蒂散、瓜蒌牡蛎散、诃梨勒散、候氏黑散、滑石白鱼散、鸡屎白散、桔梗白散、葵子茯苓散、牡蛎泽泻散、排脓散、蒲灰散、烧裈散、蛇床子散、蜀漆散、四逆散、獭肝散、天雄散、头风摩散、土瓜根散、王不留行散、文蛤散、五苓散、硝石矾石散、薏苡附子败酱散、薏苡附子散、茵陈五苓散、蜘蛛散、枳实芍药散、猪苓散。
共计37个方子,占273个方子的13.6%。
丸剂:半夏麻黄丸、鳖甲煎丸、赤丸、大黄䗪虫丸、大陷胸丸、当归贝母苦参丸、抵当丸、矾石丸、干姜人参半夏丸、瓜蒌瞿麦丸、桂枝茯苓丸、己椒苈黄丸、九痛丸、理中丸、麻子仁丸、肾气丸、薯蓣丸、乌梅丸、乌头赤石脂丸、皂荚丸、竹皮大丸。
共计21方,占273个方子的7.7%凡是做成丸的都是可以制成散剂使用的,散剂也是丸剂的前身。
所以,这样看来,古代经方直接运用散剂的方子有58个,占273个方子的21.3%。
在古代制成散剂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但是散剂依然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这不正好说明了散剂可以在现代大显身手嘛。
有人对把汤剂改成散剂有所顾虑,有经方的理论依据吗?有的,伤寒论中半夏散及汤就是一个神奇的方子,正好说明了中药在散剂和汤剂表现出了两栖性,只不过药量减半即可。
“半夏、桂枝、炙甘草。
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煮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这个方剂的剂型在经方里边是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一个方剂。
这个方子既能做散服,又能做汤剂。
而且呢,方中的药品没有一味药是特殊的药,也都是常用的药。
只是做汤剂的时候,它的用药量比做散剂时要大一倍,就说做散剂服一方寸匕,做汤呢,就用两方寸匕。
这就提示我们,经方当中的其他方剂,也完全可以如法炮制。
现代意义:1.患者携带方便,服用方便,泡服或者直接温水冲服即可。
伤寒论方歌整理(完整版)
伤寒论方歌整理(完整版)1伤寒论方歌二画1. 十枣汤F70 十枣逐水效甚夸,大戟甘遂与芫花悬饮水留胸胁痛,水肿胀满实证佳三画2. 大青龙汤F33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发表清里此方良3. 大承气汤F61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4. 大柴胡汤F143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明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5. 大陷胸汤F62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未共成方专治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6. 大陷胸丸L 大陷胸丸法最超, 半升葶苈杏硝调项强如痉君须记, 大黄甘遂下之消S119 7. 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8. 三物白散W 9. 土瓜根(方阙)10. 干姜附子汤S9111.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S275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12. 小承气汤F61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13. 小建中汤F129小建中汤芍药多,桂枝甘草姜枣和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痛服之瘥14. 小青龙汤F80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五味同15. 小柴胡汤F80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16. 小陷胸汤F329小陷胸汤连夏蒌,宽胸散结涤痰优痰热内结痞满痛,苔黄脉滑此方求四画17. 五苓散F30418. 文蛤散W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文蛤散文蛤五两三物白散贝桔巴,涌吐痰实寒积下19. 乌梅丸11乌梅丸用细辛桂,黄连黄柏及当归30. 白通汤W 人参椒姜加附子,清上温下又安蛔白通汤为干姜附,加葱四茎分再服五画31. 白通加猪胆汁汤W白通加胆汁一合,尿五合同白通汤20. 甘草汤S26232. 生姜泻心汤S125 21. 甘草泻心汤方88生姜+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33. 瓜蒂散方354大枣和之治虚痞,辛开苦降效如神瓜蒂散中赤小豆,豆鼓汁调酸苦凑22. 甘草干姜汤S95逐邪涌吐功最捷,胸脘痰食服之瘳23. 甘草附子汤L34. 半夏泻心汤方88甘草附子汤四味, 桂枝白术药方备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骨节掣痛不可近, 恶风短气阳虚最大枣和之治虚痞,辛开苦降效如神24. 四逆散方8435. 半夏散及汤W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半夏散及夏桂草,等分合寸匕日三此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六画25. 四逆汤S241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36. 芍药甘草汤S95 26. 四逆加人参汤S30937. 芍药甘草附子汤S97四逆汤+人参38. 当归四逆汤F136当归四逆桂芍枣,细辛甘草与通草27. 白虎汤F92白虎汤用石膏偎,知母甘草粳米陪血虚寒厥手足冷,煎服此方乐陶陶亦有加入人参者,躁烦热渴苔燥退39.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S280 28. 白虎加人参汤F92当归四逆汤+吴茱萸+生姜白虎汤+人参40. 竹叶石膏汤F93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珍29. 白头翁汤F111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佐秦皮再加粳米同煎服,暑烦热渴脉虚寻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七画v1.0 可编辑可修改41. 赤石脂禹余粮汤S13151. 枳实栀子豉汤S315赤石脂+太一禹余粮52. 栀子豉汤S6842. 吴茱萸汤F13053. 栀子甘草豉汤S68吴茱萸汤人参枣,重用生姜温胃好54. 栀子生姜豉汤S68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皆能保55. 栀子厚朴汤S70 43. 附子汤C栀子+厚朴+枳实附子汤生附二枚,术宜四两主斯方56. 栀子干姜汤S72芍苓三两人参二,背冷脉沉身痛详57. 栀子柏皮汤F295茵陈蒿汤治阳黄,栀子大黄组成方44. 附子泻心汤S121栀子柏皮加甘草,茵陈四逆治阴黄附子+大黄黄连泻心汤45. 牡蛎泽泻散58. 茯苓四逆汤S92牡泽散漆栝楼根,葶苈商陆海藻均茯苓+四逆汤+人参八画59. 茯苓甘草汤Z茯苓甘草汤桂姜46. 抵当汤C60.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S83大黄三两抵当汤,里指冲任不指胱61.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S85虻蛭桃仁各三十,攻其血下定其狂62. 茵陈蒿汤F295 47. 抵当丸C茵陈蒿汤治阳黄,栀子大黄组成方抵当丸即抵当汤, 捣药成丸煮水浆栀子柏皮加甘草,茵陈四逆治阴黄连渣服之只一颗, 缓攻瘀血正不伤十画48. 苦酒汤总结+C苦酒汤鸡子一枚,夏十四枚加苦酒63. 桂枝汤F36刀环棒壳煎三沸,咽痛频呑绝妙哉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49. 炙甘草汤F163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炙甘草汤参姜桂,麦冬生地与麻仁64. 桂枝人参汤C 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人参汤即理中汤,九画桂枝+理中汤(参姜术草)干姜50.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S8765. 桂枝加芍药汤同桂枝汤,芍药由三两改为六两S231桂枝附子汤去桂枝+白术80. 桂枝麻黄各半汤S5466. 桂枝加大黄汤S231麻黄汤+桂枝汤桂枝汤+大黄71. 桂枝二麻黄一汤S56 67.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麻黄汤+桂枝汤桂枝汤+人参S3782. 桂枝二越婢一汤S58 68. 桂枝加附子汤S33桂枝汤+越婢汤桂枝汤+附子越婢麻石姜草枣Z69.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S3183. 桃花汤Z桂枝汤+厚朴+杏仁桃花汤米赤石姜(无桃花)70. 桂枝加桂汤S8284. 桃核承气汤F243同桂枝汤,桂枝由三两改为五两桃核承气五般施,甘草硝黄并桂枝71. 桂枝加葛根汤S35瘀热互结小腹胀,如狂蓄血功最奇桂枝汤+葛根85. 桔梗汤S26272. 桂枝甘草汤S78桔梗+甘草73.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S7986. 真武汤F31174. 桂枝去芍药汤S35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桂枝汤去芍药少阴腹痛有水气,悸眩水肿保安康75.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S3687.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Z桂枝汤去芍药+附子柴胡龙骨牡蛎汤,半夏柴芩合大黄76.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S81桂苓参枣并生姜,再加龙牡与铅丹桂枝汤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88. 柴胡加芒硝汤S21677.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S142小柴胡汤+芒硝桂枝汤去桂枝+茯苓+白术89. 柴胡桂枝汤S210 78. 桂枝附子汤P36小柴胡汤+桂枝汤桂枝去芍药+附子90. 柴胡桂枝干姜汤L 79.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S146柴胡桂枝干姜汤,瓜蒌芩草牡蛎襄小便不利胸胁痛,寒热心烦服之康91. 调胃承气汤F61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92. 通脉四逆汤S242炙甘草二两,附子大者一枚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93.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S307四逆汤+猪胆汁水亏火炽烦不卧,滋阴降火自然康100. 猪肤汤C 猪肤斤许斗水煎,水煎减半滓须捐再投粉蜜熬香服,烦利咽痛胸满痊101. 猪苓汤猪苓汤用猪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并小便不利兼烦渴,利水养阴热亦平102. 猪胆汁方C 蜜煎熟后样如饴,温纳肛门法本奇F30694. 烧裈散kūn S313 更有醋调胆汁灌,外通两法审谁宜妇人中裈,近隐处,取烧作灰。
《伤寒论》方歌
《伤寒论》方歌一、麻黄汤类方歌:(一)麻黄汤:麻黄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味联。
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
(二)大青龙汤: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味好。
不汗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
(三)小青龙汤: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姜。
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饮病为殃。
(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甘四味施,汗出而喘肺热居。
身热脉数证方是,不恶寒兮别桂枝。
(五)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连翘赤豆汤,湿热兼表身发黄。
麻翘姜辛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
(六)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
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特长。
(七)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
此方本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康乐。
(八)麻黄升麻汤:麻黄升桂汤芍姜,知膏天冬苓术黄。
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和阴阳。
二、葛根汤类方歌:(一)葛根汤: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
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二)葛根加半夏汤:葛根加夏病二阳,下利呕逆表邪强。
疏表解肌利肠胃,合病治法好思忖。
(三)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芩连加甘草,协热下利喘汗宝。
清热生津解表里,葛根用至八钱好。
三、抵当汤类方歌:(一)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硝黄草,桃仁桂枝五药讨。
太阳蓄血腹痛急,其人如狂成效好。
(二)抵当汤:抵当汤顶事大黄,虻虫桃蛭力最强。
少腹硬满小方便,攻瘀逐热治发狂。
(三)抵当丸:抵当丸即抵当汤,捣药成丸煮水浆。
连渣服之只一颗,缓攻瘀血正不伤。
四、栀子豉汤类方歌:(一)栀子豉汤:栀子豉汤治虚烦,懊憹倒置不得眠。
呕吐少气加姜草,胸窒结痛药不添。
(二)栀子甘草豉汤:见栀子豉汤方歌内(三)栀子生姜豉汤:见栀子豉汤方歌内(四)栀子厚朴汤:栀子厚朴药有三,栀子厚朴枳实煎。
心烦腹满分上下,清烦泻满两证兼。
(五)栀子干姜汤:栀子干姜治心烦,身热不去泻又添。
寒热并用分上下,清热温寒一方肩。
(六)枳实栀子豉汤:枳实枝豉劳复宝,食后再加大黄好。
酒疸心热且懊憹,栀子大黄力能讨。
伤寒一百一十三方使用法
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临床使用经验精要李翰卿整理说明《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临床使用经验》乃李翰卿先生遗著。
现有 1959 年油印本(韩五辉原藏)和 1960 年手稿本存世。
1959 年 1 月的油印本书名为《伤寒一百一十三方使用法》。
其编排体例为:前言;其 113 方谨依《伤寒论》原书之序,未作分类编排:细目有方义、药品、加减法、煎法服法、用药大意、主治经验摘要、主症、禁忌症、应参考的方剂等9 项。
论述简明醒神。
1960 年的手稿本由安植基、安邦煜和平全意等人协助李老整理抄录而成,此稿曾经李翰卿亲笔修改。
并有李映淮(李翰卿之子)贴加的按语和陈重光整理的标记。
其编排体例为:编写说明;将 113 方分为 12 类重新编排;细目有方义、主治、药品、加减法、煎法服法、用药大意、禁忌证、类似方剂参考、历代用药经验摘要等 9 项。
论述较前详实。
此次整理是在先得到 1960 年手稿本,后发现 1959 年油印本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在基本保持手稿本原貌的基础上又参考油印本作了进一步完善。
此外另有一些增删调整,详细说明如下:1.此次整理李映淮按语、陈重光批注多所删略。
2。
此次整理略去"历代用药经验摘要"一栏,因此栏多系仲景原文之重复。
3.此次整理参照《金匮玉函经》卷七卷八的内容对手稿方序再次调整、之所以作上述调整。
一是因为 1960 年手稿本的分类排序还略显粗放,并非定稿,二是因为整理者水平有限,不能完全把握李老原意,故取《金匮玉函经》方序作为编排依据。
4.此次整理,因删裁调整者较多,故定其名曰《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临床使用经验》精要。
5.药物计量单位维持原貌,即以两、钱等计,不换算作克。
再次感谢韩履祺大夫无偿提供其家三代(韩玉辉、韩必明、韩履祺)共同珍藏的 1959 年油印本资料整理者2000 年 8 月 20 日编写说明一、此编系本人根据仲景《伤寒论》编写的病、证、方、药四部分中的方剂部分。
本人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伤寒论》诸方,不但用药精简,法度严明,而且对学者明确地指出了符合实际的辨证纲领,果能善于掌握和应用,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395条
第395条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
上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于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小便利,止后服。
导读:历代伤寒学者对《伤寒论》多有注释,受个人认知所限,不免有所偏颇,读者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临床,注重自我理解。
毕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文末有留言,大家可以发表自己的注解,一起提高!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大病瘥后,脾胃气虚,不能制约肾水,水溢下焦,腰以下为肿也。
《金匮要略》曰∶腰以下肿,当利小便。
与牡蛎泽泻散,利小便而散水也。
咸味涌泄,牡蛎、泽泻、海藻之咸以泄水气。
《内经》曰∶湿淫于内,平以苦,佐以酸辛,以苦泄之。
蜀 漆、葶苈、栝蒌、商陆之酸辛与苦,以导肿湿。
清·吴谦《医宗金鉴》【 注 】伤寒病差后,从腰以下肿者,是有水气也,宜牡蛎泽泻散,峻逐水气,恐缓则水盛,必上犯阳部也。
【 集注 】『金匮要略』云:腰以下肿,当利小便,与牡蛎泽泻散,利小便而散水可也。
【 方解 】水停于内,外泛作肿,腰以上者,当汗之,小青龙、越婢是也。
腰以下者,当利小便,此方是 也。
以牡蛎破水之坚,泽泻利水之蓄,海藻散水之泛,栝蒌根消水之肿,又以蜀漆、苦葶苈、商陆根,辛苦有毒之品,直捣其巢,峻逐水气,使从大、小二便而出。
然此方施之于形气实者,其肿可随愈也,若病后土虚,不能制水,肾虚不能行水,则又当别论,慎不可服也。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病后上虚,不能制水,从腰以下有水气者,肾阴之盛也。
牡蛎泽泻散,牡蛎、栝蒌,清金而泻湿,蜀漆、海藻,排饮而消痰,泽泻、葶苈、商陆,决郁而泻水也。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凡人久卧生湿,积湿则生痰,湿痰凝冱,则水道为之不通,若阴沟日久瘀塞者然。
人之一身水气,至腰以下而大泄,肾与膀胱左右并有管相接,以出小便,《内经》所谓「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者是也。
然则腰以下正为水道宣泄之冲,不当留积水气,自大病久卧百脉停顿,必有败津留滞其中。
学经方必背的《长沙方歌括》
长沙方歌括桂枝汤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
桂枝加葛根汤葛根四两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只取桂枝汤一料,加来此味妙相须。
桂枝加附子汤汗因过发漏漫漫,肢急常愁伸屈难,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
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弥要急除,若见恶寒阳不振,更加附子一枚俱。
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一两十六铢,甘芍姜麻一两符,杏廿四枚枣四粒,面呈热色痒均驱。
桂枝二麻黄一汤一两六铢芍与姜,麻铢十六杏同行,桂枝一两铢十七,草两二铢五枣匡。
白虎加人参汤服桂渴烦大汗倾,液亡肌腠涸阳明,膏斤知六参三两,二草六粳米熟成。
桂枝二越婢一汤桂芍麻甘十八铢,生姜一两二铢俱,膏铢廿四四枚枣,要识无阳旨各殊。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术芍苓姜三两均,枣须十二效堪珍,炙甘二两中输化,水利邪除立法新。
甘草干姜汤心烦脚急理须明,攻表误行厥便成,二两炮姜甘草四,热因寒用奏功宏。
芍药甘草汤芍甘四两各相均,两脚拘挛病在筋,阳旦误投热气烁,苦甘相济即时伸。
调胃承气汤调和胃气炙甘功,硝用半升地道通,草二大黄四两足,法中之法妙无穷。
四逆汤生附一枚两半姜,草须二两少阴方,建功姜附如良将,将将从容藉草匡。
葛根汤四两葛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
葛根加半夏汤二阳下利葛根夸,不利旋看呕逆嗟,须取原方照分两,半升半夏洗来加。
葛根黄芩黄连汤二两芩连二两甘,葛根八两论中谈,喘而汗出脉兼促,误下风邪利不堪。
麻黄汤七十杏仁三两麻,一甘二桂效堪夸,喘而无汗头身痛,温覆休教粥到牙。
大青龙汤二两桂甘三两姜,膏如鸡子六麻黄,枣枚十二五十杏,无汗烦而且躁方。
小青龙汤桂麻姜芍草辛三,夏味半升记要谙,表不解兮心下水,咳而发热句中探。
若渴去夏取蒌根,三两加来功亦壮;微利去麻加荛花,熬赤取如鸡子样;若噎去麻炮附加,只用一枚功莫上;麻去再加四两苓,能除尿短小腹胀;若喘除麻加杏仁,须去皮尖半升量。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下后喘生及喘家,桂枝汤外更须加,朴加二两五十杏,此法微茫未有涯。
古诗伤寒论翻译赏析
古诗伤寒论翻译赏析《伤寒论》,古代汉族医学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着。
全书10卷,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3世纪初。
张仲景原着《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伤寒论》原书曾经西晋王叔和整理编次;但在五代十国时期已经处于一线单传存亡继绝的危机状态。
此书在北宋国家书府秘藏八九十年后,于嘉佑年间(1056-1063)北宋校正医书局成立,选高继冲进献本为底本,由孙奇、林亿等校定,于1065年由朝廷诏命国子监雕版刊行,名为定本《伤寒论》,结束了从汉末至宋凡八百余年传本歧出、条文错乱的局面。
《伤寒论》突出成就之一是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
运用四诊八纲,对伤寒各阶段的辨脉、审证、论治、立方、用药规律等,以条文的形式作了较全面的阐述。
对伤寒六经病各立主证治法,如“太阳伤寒”用麻黄汤;“太阳中风”用桂枝汤;阳明经证用白虎汤;阳明腑证用承气汤;少阳病用小柴胡汤……归纳总结了不同的病程阶段和症候类型的证治经验,论析主次分明,条理清晰,能有机地将理、法、方、药加以融会,示人以证治要领。
《伤寒论》另一突出成就是对中医方剂学的重大贡献。
本书记载了397法,113方,提出了完整的组方原则,介绍了伤寒用汗、吐、下等治法,并将八法具体运用到方剂之中,介绍了桂枝汤、麻黄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白虎汤、麻黄杏orG仁石膏甘草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大柴胡汤、小柴胡汤等代表名方。
书中记载的的方剂,大多疗效可靠,切合临床实际,一千多年来经历代医家的反复应用,屡试有效。
由于张仲景所博采或个人拟制的方剂,精于选药,讲究配伍,主治明确,效验卓著,后世誉之为“众方之祖”,尊之为“经方”。
《伤寒论》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集汉代以前医学之大成,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系统地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引火归元”辨析
“引火归元”辨析王勇【摘要】命门相火学说是引火归元的理论基础,广义的火不归元有阴虚和阳虚之别,阳虚火浮有戴阳和格阳、失位之分;狭义的火不归元范围是单指阳虚浮火的证候.本文简要论述了引火归元的理法方药沿革与常用方药析义,还展开自我体会即温阳和滋阴结合配伍、莫忘厚土敛火和肾阳微虚者亦有浮火.【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1(017)010【总页数】3页(P1068-1070)【关键词】引火归元;火不归元;命门相火学说【作者】王勇【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康复理疗科,济南 2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2.15引火归元也称引火归原,又名导龙入海,是治疗元阳浮越、肾火上升的方法。
引火归元的“火”,又称“相火”、“命门之火”、“龙雷之火”、“浮阳”、“浮火”等。
命门相火与心之君火相通,君火为神用,相火为根本,君火是由相火派生的。
刘河间首创命门相火之论“左肾属水,右肾属火,游行于三焦,兴衰之道由此也。
故七节之旁,中有小心,是言命门相火也”。
朱丹溪著《相火论》,提出相火即为肝肾两脏专司,复分属于心包络、膀胱、三焦、胆等诸脏腑的观点,后世大都以朱丹溪之说为其理论基础。
不过朱丹溪既言“人非此火,不能有生”,又说“相火元气之贼”,前者言其常,后者言其变。
相火虽一,常变迥异,朱丹溪均称相火,给人以概念混淆不清之感。
张景岳则发展了朱丹溪相火论,谓“相火当在命门”与“命门居两肾之中,即人身之太极,由太极以生两仪,而水火俱焉,消长系焉,故为受生之初,为性命之根本”。
总之,朱丹溪集相火学说之大成著《相火论》,奠定了后世相火学说的基础,完成了命门相火的理论体系。
相火系于命门,命门居于两肾之中。
肾藏真阴而寓真阳,为水火之脏,阴阳之宅。
若肾的阴阳水火平衡失调,就会出现阴虚阳浮、失约之火上升,或阴寒内盛、无根之火外越的火不归元病理状态。
综上所述,命门相火学说是引火归元的理论基础。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背诵条文
伤寒心法要诀御纂医宗金鉴卷三十六伤寒一证,仲景论中立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神明变化,可谓既详且尽矣。
其治杂证也,则有《金匮要略》,分门别类,包举该括,无非示人以规矩准绳,欲其触类傍通,以应变于无穷也。
但其辞旨古奥,义蕴幽深。
条目繁多,未易领会,人多苦之。
兹特撮其要旨,编为歌诀,俾学人便于熟读默记,融会贯通,然后再玩味全书,则易读易解,有会心之乐,而无望洋之叹矣。
由此登堂入室,将见二千年来大法微言,昭如日月,不致尘封,庶几于斯道不无小补云尔。
<条目>伤寒传经从阳化热从阴化寒原委六经为病尽伤寒,气同病异岂期然, 推其形脏原非一,因从类化故多端。
明诸水火相胜义,化寒变热理何难,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
<条目>太阳风邪伤卫脉证中风伤卫脉浮缓,头项强痛恶寒风,病即发热汗自出,鼻鸣干呕桂枝功。
<条目>太阳寒邪伤营脉证伤寒伤营脉浮紧,头疼身痛恶寒风,无汗而喘已未热,呕逆麻黄汤发灵。
<条名>风寒营卫同病脉证中风浮紧遍身痛,头疼发热恶寒风,干呕无汗兼烦躁;伤寒身重乍时轻,浮缓呕逆无汗喘,头疼发热恶寒风,烦躁而无少阴证,营卫同病大青龙。
<条名>误服三汤致变救逆伤寒酒病桂勿与,呕吐不已血脓鲜,尺迟服麻致漏汗,恶风肢急小便难,微弱汗风青龙发,厥惕悸眩热仍然,身瞤振振欲擗地,桂加附子真武痊。
<条目>三阳受病传经欲愈脉证伤寒一日太阳病,欲吐烦躁数急传、阳明少阳证不见,脉静身和为不传。
<条目>阳明表病脉证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疼,发热恶寒而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
<条目>阳明热病脉证白虎烦渴热阳明,汗出身热脉长洪,不恶寒兮反恶热,合柴兼见少阳经。
<条目>阳明腑病脉证胃实脉大腑阳明,大便难兮脾约同,蒸蒸潮热濈濈汗,满痛始可议三承。
<条目>阳明慎汗慎清慎下阳明表证反有汗,桂枝加葛中风传。
热证无汗亡津液,燥渴仍从白虎痊,胃实汗热原应下,恶寒浮缓表为先。
桂枝汤方
(6)参附汤:此治肾阳不足白汗之方。
(7)芪附汤:此治卫阳不足自汗之方。
(8)术附汤:此治脾阳不足自汗之方。
以上是主治第三项病证参考之方。
(9)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此治汗后身疼痛之方。
(*O)桂枝附子汤:此治阳虚,风寒湿身体疼痛之方。
(*1)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白术附子汤):此治阳虚、寒湿身体疼痛之方。
桂枝汤证其三
我治一湖北人叶君,住霞飞路霞飞坊。大暑之夜,游大世界屋顶花园,披襟当风,兼进冷饮。当时甚为愉快,顷之,觉恶寒,头痛,急急回家,伏枕而睡。适有友人来访,乃强起坐中庭,相与周旋。夜阑客去,背益寒,头痛更甚,自作紫苏生姜服之,得微汗
,但不解。
桂枝二至三钱 生杭芍二至三钱 炙草一至二钱 生姜一至三钱 大枣二至四枚
[加减法]
(1)兼背强者,加葛根(即桂枝加葛根汤)。
(2)兼气喘者,加厚朴、杏仁(即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3)发汗过多,桂枝证仍在,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加附子(即桂枝加附子汤)。
。除此以外,注意避风,饮食方面可吃些有营养的流动性食物。忌食生冷、油腻、酒肉、五辛、臭恶等不易消化或带刺激性的食物,
以免影响疗效。
[用药大意]
桂枝发汗解肌,芍药活血敛汗,二药配合起来,有解肌和荣卫的作用。但二药仍嫌力量不足,故加生姜助桂枝以散邪,加大枣、
甘草调胃气以补正。更服热粥以助之,覆被以温之,使患者得微汗,邪祛而正不伤。此诚治中风表虚有汗,调和荣卫之主方。
论》之中风。中之者深,则内及经络,甚至内及五藏,此为杂病之中风,所谓风为百病之长也。
仲圣方之药量,以斤两计,骤观之,似甚重。实则古今权衡不同,未许齐观。历来学者考证,达数千家,比例各异,莫知适从。且古今煎法服法悬殊。古者若桂枝汤但取初煎之汁,分之为三,曰一服,二服,三服。今则取初煎为一服,次煎为二服,是其间不无径庭。姑摒此种种勿论,简言之,吾师之用量,大抵为原方之什一,例如桂枝、芍药原作三两者,师常用三钱是也。余视证之较轻者,病之可疑者,更减半用之,例如桂、芍各用钱半是也。以此为准,利多弊少。
伤寒论纯条文背诵版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
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
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发于阳七日愈。
发于阴六日愈。
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8、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
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10、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
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
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7、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19、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2、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第九章 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辨证论治
第九章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辨证论治(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FOR YIN-YANG INFECTION AND RELAPSE OF DISEASE DUE TOOVERSTRAIN AFTER CURE)概论(INTRODUCTION)伤寒热病初愈,正气尚虚,气血未复,余邪未尽,当此之际,唯宜慎起居,调饮食,静养调理,预防疾病复发。
古人认为,若病后因房事导致男女之间互相染邪而发生的病证,称为阴阳易。
若不因房事,而由于饮食起居失常,作劳伤正,疾病复发者,称为差后劳复。
其中因劳而发者,称为劳复;因饮食调理不当而发者,称为食复。
阴阳易、差后劳复之病,皆发生在大邪已退的阶段,同属于病后失于调理所致,故仲景在六经证治各章之后,另列一篇,专题加以讨论。
本篇不仅分析了差后劳复病的有关证治,而且提出了大病之后慎房事、逸体劳、适饮食,防止复发,以保痊愈的护理原则,为后世病后调理的理论与实践奠定了基础。
第一节阴阳易证(Yin-yang infection syndrome)【学习要求】了解阴阳易的证治。
【原文】傷寒陰陽易之為病,其人身體重,少氣,少腹裏急,或引陰中拘攣,熱上衝胸,頭重不欲舉,眼中生花,膝脛拘急者,燒褌散主之。
(392)燒褌散方:婦人中褌,近隱處,取燒作灰。
上一味,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陰頭微腫,此為愈矣。
婦人病取男子褌燒服。
【原文析义】古人认为,伤寒热病初愈,余邪未尽,更犯房事之禁,可将邪毒传于对方而致病。
此种因房事染易邪毒而致的病证,称为阴阳易。
其中有病之男传无病之女者,称为阳易;有病之女传无病之男者,称为阴易。
行房之时,最易伤动精气,因精气受损,故发病即出现“其人身体重,少气”等精气不足之症。
阴分被伤,毒热内扰,筋脉失养,则见“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膝胫拘急”。
伤寒余热之邪由阴传入,毒热由下向上攻冲,则见“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等症。
《伤寒论》所涉及的疾病述略
《伤寒论》所涉及的疾病述略王宏凯【摘要】Treatment system of ShangHanLun is very comprehensive,which expanded around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yphoid fever. The author ZhongJing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iagnosis in his book. The diseases and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involved in ShangHanLun could been explained by the modem medical theory,so we don' t only emphasiz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sometimes the disease differentiation rule is more objective,more accurate and easy to operate,only by establishing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 diagnosis,are more targeted to a more accurate application by the parties.%张仲景十分重视疾病的诊断,因此<伤寒论>的诊治体系非常完备,完全是围绕伤寒病的诊治展开,书中所记载的疾病以及病理状态完全可以用现代医学的理论解释,不能一味强调辨证论治.当然有时候辨病论治更客观、更准确、更容易操作,只有建立在疾病诊断上的辨证论治,才更有针对性,才能更准确的应用经方.【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1(024)001【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伤寒论》;外感热病;内科杂症【作者】王宏凯【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祈福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广州,5114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2.2关于伤寒的广义与狭义之分,以及《伤寒论》一书中伤寒的含义存在较多争议。
伤寒奇方烧裈散,现在还有人用吗?效果如何?
伤寒奇方烧裈散,现在还有人用吗?效果如何?烧裈散方出自《伤寒论》,甚至有人考证早在《汉墓马王堆帛书》就有相似记载。
按照中医支持者的说法,这是经过了2000多年验证,自然是有人用过,也必然是效果好得很呢。
《伤寒论》之烧裩散《伤寒论》有关烧裈散的记载见“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第十四”:“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裩(版本不同或作“裈”)散主之。
烧裩散方:取妇人中裩近隐处,剪烧灰,以水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小便即利,阴头微肿,则愈。
妇人病,取男子裩当烧灰。
”烧裩散方容易理解,就是取成年女性穿过的内裤裆部中间的布,烧成灰用水调服。
如果是女性用,就用男性的裤裆布。
阴阳易到底是什么病?阴阳易是什么病呢?清代吴谦《医宗金鉴》的解释最为简单易懂:“伤寒,男女新愈,交接,病男传不病之女,病女传不病之男,名曰阴阳易,即交易之义也。
犯是病者 ,男以女之裈裆,女以男之裈裆烧灰,白汤或酒服,日三服之,则愈。
少腹急痛牵引阴中,身重少气,头目眩晕,四肢拘挛,热气冲胸,是其证也。
”我们知道,伤寒是指一切外感发热性疾病,就是今天说的感染或传染性疾病,比如感冒。
那么,阴阳易就应该是可以经过性行为传染的感染性疾病,就是今天说的性传播性疾病,即性病。
从现代医学视角看,有没有这样的病呢?一直存在争论。
严格来说,很难找出一种完全符合古籍上的描述和注释的疾病。
比如,有人引用伤寒大家刘渡舟的解释来按图索骥,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其中,第一个就是按照古书记载的直接理解的性传播性疾病,但是,又难符合外感的条件;第二个,所谓'性神经官能症’是以烧裩散没有实效,仅有安慰剂作用的理解的判断;第三个,把'阴阳易’这么宽范的病名局限于reiter综合征这么窄谱的疾病,显然是勉为其难的找辙。
当代烧裈散大师何复东难确定阴阳易对应的疾病,这难不倒当代烧裈散大师。
网上有关烧裈散的议论很多,几乎都引用1983年《陕西中医学院学报》第一期上的这个典型病例:“患者张某,女,28岁。
倪海厦博士讲金匮阴阳易差后劳复第二十三
倪海厦博士讲金匮阴阳易差后劳复第二十三阴阳易差后劳复第二十三好,开始,我们这个阴阳易差后劳复第二十三呢,为什么讲阴阳易差呢?这就是性病方面的。
阴阳易就是男女之间交换的病。
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裩散主之。
2 烧裩散方右取妇人中裩,近隐处,剪烧灰,以水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则愈,妇人病取男子中裩烧灰。
这个人呢,身体感觉重,少气,呼气很短,少腹里急,就是讲阴部那里痛啊......,里面常常会隐急,痛的时候会引到阴中。
常常抽筋的筋脔的痛,热呢,也是会上冲胸,这种热上冲胸诸位都不用去记,因为很正常,你用那个commonsense,正常人呢,是不是心脏的热量往下走到小肠啊,对不对?那现在没有东西长在里边,很多坏死在掉的脓疮啊在里面,本来要下来的热回逆回来,所以这个热上冲,就是下去的热没有办法呆在小肠里面它会回逆的这种情形。
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这个就是有中毒的现象。
那膝胫拘急,这种都是肝脏有问题了。
肝经路过这边,所以会有抽筋的现象。
那,这个烧裈散呢,我绝对不会去吃哦。
你怎么吃呢?这种为什么当时会有这种处方呢?就是因为同气相求。
哦,同气相求。
因为他得到这个病是从这个地方来的。
那就取妇人里面靠近隐身的地方诸如此类的。
哦。
2 补充处方v 梅毒解毒剂土茯苓4木通4忍冬3甘草2大黄3茯苓58-7min11现在呢,我给大家介绍两个处方啊,两个处方。
刚刚呢,女人呢,用狼牙汤,男人呢,我们有解毒剂......我们有个。
这个解毒剂的处方呢,适用于梅毒第一期第二期,同时出现呢,阴部里面阴部生疮,脓疮很多,当然了,非常的痛非常的痛。
现在讲的这个处方呢,一般的淋病,下疳,下疳就是睾丸肿的很大。
同时,两个XX部呢淋巴结肿得很大。
这个还有呢,像梅毒引起的一种滴漏,像那种破洞,滴漏,恶臭这种东西哦。
处方呢,是(土茯苓)现在临床上最好用的处方呢是这个(木通)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