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激活,引入新课

合集下载

冰心《谈生命》教案(精选5篇)

冰心《谈生命》教案(精选5篇)

冰心《谈生命》教案(精选5篇)冰心《谈生命》教案篇1[教材及学情分析](一)课文解读《谈生命》是世纪老人在仙逝前不久发表的一篇谈生命本质和生命意义的美文,道出了她历经百年沧桑、备尝酸甜苦辣的生命体验。

全文仅有一长段,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文字精炼,哲思深邃,形象表达尤其精彩。

开篇用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引出话题,接下来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作比喻描写生命历程,最后直抒胸臆,升华哲理,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本文是九年级下册的一篇优美散文,注入了感情写出了气势,而本堂课学习对象是刚进入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有七八年级学生一定的语言积累,但是又没有九下的学生语言积累的丰富、厚实,并且作为刚进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生命的认识比较浅层,达不到冰心老人用一生的经历谱写出对生命本质的感悟,基于此,我在这堂课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悟,让学生走进文本,能对生命本质有一定的感悟,能欣赏文章的各种美,同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的教育。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与能力1、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2、通过对精彩语句的品析,让学生学会品析语言。

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2、通过多角度赏析,感受文章语言美、哲理美、情感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的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一)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二) 教学难点品味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感悟语言中蕴含的哲理。

[教法及学法](一)教法:朗读法、激趣法、延伸拓展法(二)学法:圈点批注法、合作探究、研读法、积累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看一看,了解生命的历程:让学生欣赏一组画面,即一个人从婴儿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的成长历程,让学生对生命有一种感知。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水的循环》教学设计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水的循环》教学设计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水的循环》教学设计一、单元目标本单元安排了“1.雾和云”“2.雨和雪”“3.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三课,8个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模拟实验、类比推理等科学方法探索常见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建构“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在循环中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概念,具体实现下列的四维目标。

同时为学生理解“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的主要科学概念奠定基础。

(一)科学知识点1、描述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

2、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

3、举例说明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

(二)科学探究观察、比较、实验、模拟实验推理及判断(三)科学态度对云、雾、雨、雪等的形成有强烈的好奇心,并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结论。

(四)STSE了解生活中与水的循环相关的现象和问题。

二、单元解析三年级下册学生已探究了“水的三态变化”,教材基于学生已知的水的三态现象及三态变化条件的认知起点,按“因果关系”的结构,设计了“雾和云”“雨和雪”“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三课,共3个导人活动、8个探究活动。

旨在引领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探究雾和雨的形成原因,进而类推云和雪的形成原因。

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提炼大自然中水的三态变化关系,分析变化原因,模拟陆地海洋水循环实验,理解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是处于不断循环之间,在循环过程中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

第一课雾和云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云和雾都是由水蒸气遇冷后凝成的很多小水滴或小冰晶飘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雾在低空,云在高空。

2.科学探究(1)通过对比模拟实验,探究雾形成的原因。

(2)能够在对雾形成原因探究的基础上,类推云的形成。

3.科学态度、STSE(1)对于云雾现象与水蒸气之间的关联有探究兴趣,实事求是,乐于合作与分享。

数学思想方法形考任务12案例分析

数学思想方法形考任务12案例分析

从平时自测与正规考试分析,有的题型我们教师讲过,甚至几乎一模一样,但是学生仍然不会。

学生存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象。

这是因为在备课时,我们往往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

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案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各环节配题。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1、问题1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问题2 母亲26岁结婚,第二年生个儿子,若干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到3倍,此时母亲的年龄为几岁?解法一:设经过x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

由题意得 26+x=3x解法二:设母亲的年龄为x岁。

由题意得 x=3(x-26)(二)精选讲例,探求新知例某班有45位学生,共有班费2400元钱,准备给每位学生订一份报纸。

已知《作文报》的订费为60元/年,《科学报》的订费为50元/年,则订阅两种报纸各多少人?巩固练习小明和小李两人进行投篮比赛,规则:小明投3分球,小李投2分球,两人共投中20次,经计算两人得分相等,问小李和小明各投中几个球。

(三)变式训练,激活学生思维问题1 小明和小李两人进行投篮比赛,小明投3分球,小李投2分球,两人共投中100次,小明投中率为40%,小明投中率为40%,经计算两人得分相等,问小李和小明各投中几个球。

问题2 已知某电脑公司有A型、B型、C型3种型号的电脑,其价格分别为A型6000元/台、B型4000元/台、C型2500元/台,我校计划将100500元钱全部用于从该公司购进其中两种不同型号电脑共36台,请你设计出几种不同的购买方案供学校采用。

小红的方案:她认为可以购进A型和B型电脑,请你判断小红提出的方案是否合理,并通过计算说明。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1、A、B两地相距36千米,甲从A地出发步行到B地,乙从B地出发步行到A地,两人同时出发,4小时候相遇。

若6小时后,甲所余路程为乙所余路程的2倍,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人民日报伴你阅读掌上开花教案

人民日报伴你阅读掌上开花教案

人民日报伴你阅读掌上开花教案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人民日报及其伴你阅读项目。

2. 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和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 通过小组合作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人民日报简介及伴你阅读项目介绍。

2. 阅读技巧和策略讲解及实践。

3.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 小组合作和分享活动。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和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重点: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投影仪2. 人民日报电子版3. 教学PPT4. 小组讨论板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学生日常阅读习惯,引入新课内容。

2. 教学策略: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3.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阅读、分享交流。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导入,问学生:“你们平时喜欢阅读什么报纸或杂志?”引出人民日报及其伴你阅读项目。

2. 讲授新课:(1)介绍人民日报及其伴你阅读项目,展示相关PPT内容。

(2)讲解阅读技巧和策略,如如何抓住文章中心思想、如何理解文章结构等,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学会提问、分析和判断。

3. 巩固练习:分组进行,每组选取一篇文章进行阅读,运用所学阅读技巧和策略进行分析,并分享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阅读技巧、策略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68——69【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实行了分层确定:1.基础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通过假设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感悟假设的策略,并能运用策略解答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观察、比较、分析和推理等能力。

2.进阶目标面向学优生和中等生: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如何用假设的策略使原本复杂的问题转化成较为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找到合适的方法将两个未知量转化为一个未知量。

【教学过程】课前热身出示第1题小明邀请了好朋友来家中做客,端出了一些水果,那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一个菠萝和几个桃的一样重呢?你是怎么想的?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1、吃完了水果小明热情地端出了饮料,请同学们默读题并抢答(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同样容量的小杯里,正好都倒满,每个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说说数量关系(2)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3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谈话:同样是把720ml的果汁倒入几个杯子里,为什么不用总数除以份数了?生:有两种不同的杯子了,之前只有一种杯子。

二、解决问题,认识策略1、出示例一,理解题意师:那你觉得添上一个怎样的条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出示条件)老师给你了这样的一个条件,现在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了吗?追问:为什么想到一个大杯换3个小杯?出示例1师:他们之间还有什么关系吗?生:一个大杯和6个小杯合起来有720ml.1个大杯等于3个小杯2、思考交流,探究思路谈话:同学们现在能根据他们之间的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先独立解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的想法。

202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2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2X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我们对于教学设计的结构安排终究还是要以具体的课程内容、教学任务以及实际班级学情为准绳,这需要我们要灵活地知道和处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结构,针对不同的课型做出多样化的安排。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202X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例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02X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例文1教材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41——42页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运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运算方法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格子图、色彩笔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一)复习小数的意义同学们,前些日子,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有关知识。

你们还记得吗?(记得)。

好,老师就考考你们。

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0.3它表示什么?生:0.3表示十分之三,即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十份,其中的3份就是0.3.师:如果我在0.3后面加上个“元”字,那么这个大正方形表示什么呢?(表示1元),0.3元又是多少钱呢?(3角)如果加上“米”字,这个大正方形双表示什么呢?那0.25它表示什么呢?你会用你手中的百格图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动手试一试。

生: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25份,就是0.25。

师:恭喜你们,挑战成功!但是要摘取数学王国的皇冠,我们还要连续努力学习。

在探究新知识前,我要带你们去个地方……(二)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引出小数乘法的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文具店,单价是整元的文具)。

板书:文具店结合文具店柜台上各种文具的单价,提出数学问题。

1、提问题与列式。

师:熊妈妈是个热情助学人士,她说你们是第一次到她的文具店,决定给你们的优待,你们发觉文具的单价有了什么变化?(生:以前的价钱都是整数,现在的价钱都是小数。

)师:现在买3块橡皮又需要多少钱呢?怎么列式解答呀?二、探究算法师:请同学们摸索一下,与前面的乘法算式对照,它们有什么不同?生:以前是整数乘整数,现在是小数乘整数。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从条件和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策略;感受并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能按一般步骤解决实际问题;能根据实际问题检验所求结果。

2、体会用列表的策略整理条件和问题,并能借助表格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3、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体会策略的价值。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前学习单、课件、板贴、直尺教学过程:一、激活经验,引入新课1、(图片形式)呈现条件,联想问题每块蛋糕10元,小芳买了4块唤醒: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2、(文字形式)呈现问题,推想条件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唤醒:从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二、解决问题,感悟策略(一)经历过程,体验策略1、列表整理、弄清题意(1)呈现信息、引发需求3行桃树、8行杏树、4行梨树。

桃树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2)展示思路、形成表格预设一:(分类)桃树有3行,每行7棵;梨树有4行,每行5棵;杏树有8行,每行6棵。

预设二:(对应)桃树:3行,每行7棵杏树:8行,每行6棵梨树:4行,每行5棵预设三:只整理和问题相关条件桃树:3行,每行7棵梨树:4行,每行5棵(3)课件演示:小结列表方法:整理信息时,可以整理所有条件也可以根据问题整理相关条件。

(4)完善对比,体验优势观察整理好的表格与原来题目中的信息比较,思考感受。

(5)回顾小结: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弄清题意,列表是弄清题意的常用策略之一。

揭题。

2、展示计算过程。

三、综合应用,深化巩固。

1、选择信息,整理表格课件演示:江老师买2件长袖衬衫共用去270元,买3件短袖衬衫共用去180元,买4条裤子共用去480元。

①一件长袖衬衫比一件短袖衬衫贵多少元?②一件短袖衬衫和一条裤子一共多少元?展示两张表格,比较。

e英语教程智慧版第二册教案(一)

e英语教程智慧版第二册教案(一)

e英语教程智慧版第二册教案(一)教案:e英语教程智慧版第二册课程概述•课程名称:e英语教程智慧版第二册•总课时数:X课时•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和词汇量,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Unit X - Title•学习目标:–了解本单元的主题和内容。

–学习新的词汇和短语。

–学习并掌握相关的语法知识。

–进行口语练习和听力训练。

•教学步骤:1.引入新课:通过话题导入新的单元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习词汇和短语:介绍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进行词义理解和例句展示。

3.学习语法知识:教授本单元相关的语法知识,通过例句和练习加深理解。

4.口语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口语练习,模拟真实情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听力训练:进行听力练习,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

第二课:Unit X - Title•学习目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学习新的词汇和短语。

–继续学习相关的语法知识。

–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

•教学步骤:对知识点的记忆。

2.学习词汇和短语:介绍本单元的新词汇和短语,进行词义理解和例句展示。

3.学习语法知识:继续教授本单元相关的语法知识,通过例句和练习加深理解。

4.阅读理解: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写作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和词汇进行写作。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

第三课:Unit X - Title•学习目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学习新的词汇和短语。

–继续学习相关的语法知识。

–进行听力和口语训练。

•教学步骤: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学习词汇和短语:介绍本单元的新词汇和短语,进行词义理解和例句展示。

3.学习语法知识:继续教授本单元相关的语法知识,通过例句和练习加深理解。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学起来有些枯燥无味。

尤其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性较强的数学学科学起来更是有一定的难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大家不断实践与研究的课题。

就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就在于化解学生的形象性思维与数学抽象性之间的矛盾。

笔者认为应以问题为切入点,创设形象具体的问题情境,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启发性问题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未知到已知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因此,初中生在解决某些复杂的问题时难免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设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为学生的思考指明方向,使学生在问题的启发下理清思路,找准解决问题的方向。

启发性问题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一连串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以此来引导学生思考,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处。

这样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为学生铺设台阶,促进学生顺利地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思考的乐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

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我先提出问题:是任何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然后给出三组线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验证?第一组的三条线段分别为4厘米、6厘米、1厘米;第二组的三条线段分别为4厘米、6厘米、10厘米;第三组的三条线段分别是为4厘米、6厘米、5厘米,学生通过探究发现第一组和第二组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第三组可以组成三角形。

在学生得这些结论的情况下再次提出问题: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满足什么条件?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从前面所给出的三组情况入手由特殊到一般,总结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差小于第三边。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高中作为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重要转折阶段,对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关键的作用。

将问题导学法融入高中数学的课堂活动之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方式,同时也有助于教师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和锻炼平台。

文章针对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分析,首先概述了问题导学法的内容,其次对其应用价值和实践原则进行了剖析,为实践教学应用奠定了基础。

最后基于上述论述,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对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问题导学;高中数学;实践应用问题导学法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授课单一说教式教学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教师导学问题的设计,引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在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互动课堂中科学提高教学质量。

为此,本文针对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问题进行探究,发现其对优化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问题导学法的内涵问题导学法是在传统的导学法基础上逐步演变而来的一种新的课程教学方式。

在日常实践教学的应用过程中,问题导学法通过巧妙的设计导学问题作为启思基础,以导学问题为媒介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发散学习思维,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途径完成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并在这一系统化的过程中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1]。

一般情况下,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主要分为学案导学和问题导学两种基本形式。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工作不断加大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关注和重视,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这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导学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和重视,通过问题导学方法的应用转变学生被动式学习的状态,借助导学问题的引领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提升整体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搭建了落实教育的平台。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五入调商(区一等奖)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五入调商(区一等奖)
教学重难点
重点:除数用五入法试商的调商方法
难点:理解用五入法试商、调商原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
交往活动设计
一、激活经验,引入新课
1.激活经验。
出示:84÷23= 96÷38=
交流:能说说第一小题的笔算过程吗?为什么会初商偏大需要调商?
第二小题把除数看作几十试商的,用了什么方法?
2.引入新课。
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
交流发现:用五人法把36看作40试商,由于把除数看大了,出现了初商偏小的情况,这时余数和除数相等,还可以继续平均分,这就需要调商。
交流明确:用五人法把36看作40试商,除数看大了,初商就可能偏小;计算时余数比除数大或者和除数相等,就能知道初商偏小,解决的办法是把初商调大。
交流:商是几,怎样验算的?(板书验算过程)
4.回顾反思,交流收获。
引导:回顾一下今天用什么方法试商的,遇到的是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能说说你的收获和体会吗?
追问:计算时从哪里可以看出初商偏小?
三、练习巩固,加深认识
1.做“练一练”。
引导:请大家先独立比较竖式里的余数和除数,想想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再想想应该商几,在题里把商调整。
教材
第二单元
课题
五入调商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学会用五入法试商后的调商方法,能通过调商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一位数)的得数。
2.经历用五入法试商发现初商过小需要调大的探索过程,理解初商过小需要调商的原因和原理,提高除法笔算技能,发展除法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极思考、互动交流、生成新知、体验成功,逐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和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学习习惯。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2、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培优课教案_18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2、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培优课教案_18

苏教版四上《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p24例8、“练一练”,练习五第6~11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的简便算法,掌握这种计算方法,并加深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优化方法的意识,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的简便计算教学难点: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过程:一、激活思维,引入新课1、下面左右两组算式的商哪些是相等的?连一连。

480÷6036÷3780÷130 96÷8960÷80 48÷63600÷300 78÷13提问:连线的两个算式为什么商相等?左边算式的得数怎样算简便一些?2、导入: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使一些除法计算更简便,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种简便计算的方法。

(板书课题)二、学生探究,学会应用1、出示例题呈现例题主题图,学生了解题里的条件。

2、探究简便计算(1)思考、探究出示问题(1),要求思考怎样列式。

指名口头列式:900÷50(板书算式)说明:900÷50可以列竖式笔算。

(板书竖式)提问:请观察被除数和除数,能想到怎样可以使计算简单一些吗?观察、交流:大家都能用商不变的规律思考新的计算,这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

学习数学,经常要联系学过的知识思考、解决新的问题。

这里根据商不变的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可以同时除以10,也就是在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画去一个0,变成90除以5来计算,这样可以简便一些。

(在竖式上各去掉末尾一个0)追问:900末尾两个0,为什么只划去一个0?让学生在本子上写竖式,在各自的竖式上操作(划0)转化成了:90除以5。

独立完成计算并交流。

(2)指导验算提问:怎样验算900除以50的商18?指出:我们要验算900÷50等于18对不对,应该用18乘50是不是等于900;如果用18乘5验算,那是看90÷5算得对不对。

激活课文激活教案

激活课文激活教案

激活课文激活教案在教学中,激活课文是指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探究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一种针对激活课文的有效教学策略和相关活动,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1. 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包括:-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课文朗读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教材中的相关课文;- 活动所需的图片、卡片或其他教具;- 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

3. 教学过程以下是针对激活课文的教学步骤及相关活动:第一步: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幅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好奇心。

第二步:预习- 学生在课堂前需要预习课文,教师可以通过查找课文中的关键词,帮助他们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三步:朗读与理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要求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并理解句子中的意思。

可以通过问答、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第四步:交流与讨论-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引导学生就课文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交流。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促进思维的发散和深入。

第五步:活动展示- 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海报、模拟对话、角色扮演等形式,将课文中的内容进行展示。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整合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第六步:巩固与拓展-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个人或小组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朗读或其他相关活动,巩固和拓展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4. 总结与评价教师在课堂结束前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与评价。

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水平和问题进行反馈,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积极地参与和思考。

通过这样的激活课文教学过程,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苏教版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应用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用假设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解决用假设策略时总量不变的实际问题,认识假设的策略。

教学难点:运用假设策略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流程: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1.口答算式。

(1)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相同的杯子里,正好都倒满,每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毫升?指名口答算式,并说说数量关系式。

2.引入新课。

谈话:这是一个实际问题用除法计算。

杯子都是相同的,所以用果汁总量÷杯子数=每杯容量。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二、解决问题,认识策略1.出示例1,理解题意。

指名学生读题,说出题里的条件和问题。

提问:和刚才解答的问题比,这个实际问题复杂在哪里?引导:你是怎样理解题中数量之间关系的?交流:怎样理解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明确:根据“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倒满”,可以知道6个小杯的容量+1个大杯的容量=720毫升;“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3/1 ”就是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1个大杯容量等于3个小杯容量。

2.思考交流,探究思路。

出示自学提纲:(1)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3/1 ,也就是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倍。

(2)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可以倒满()个小杯。

(3)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可以倒满()个大杯。

(4)尝试解决问题,并检验。

3.学生自学,在小组交流方法。

4.交流展示,各小组出示不同方法板演并讲解。

(1)画示意图看。

(2)假设把果汁全部倒入小杯。

(3)假设把果汁全部倒入大杯。

(4)假设每个小杯容量是x毫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时 小数加减法(1)【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时 小数加减法(1)【教案】】

6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加、减法。

它是数的运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主要教学小数加法和减法。

学生在三班级上册已经把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在三班级下册学习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册的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又分别学习了整数的四则运算、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减法的性质及其简便运算,第四单元又进一步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在此基础上再学习本单元的内容就顺理成章了。

这部分内容又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竖式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学问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内容包括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这三部分。

其中教学重点是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难点是能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中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运用到小数中机敏进行简便计算。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把握了整数加减法及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了整数加、减法的算理,并且已积累了大量关于元、角、分的学问。

在本册教科书中学生还把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些都为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打下了扎实有效的学问基础。

本单元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为进一步学习、研究后面的学问打下基础。

理解和把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学问阅历,而且是必备的数学学问、技能与方法。

教学中会消逝小数的位数不同的加减法竖式计算的情况,由于新知与学生已有的认识存在抵触冲突,受学习负迁移的影响,学生简洁消逝将小数的末尾对齐等错误,这也是小数加减计算中的难点所在,在学习新课时要加强引导。

1.留意选择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素材。

教学时既可依据教科书供应的买书情境为素材,引入小数加减法,也可以选择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素材开展学习活动,如日常用水、用电、用煤气的数量与价钱,购买生活、学习用品的价钱等。

通过将学生置于相关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自然地实现由生活到数学的转化,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小数加减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育应用意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时 小数加减法(2)【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时 小数加减法(2)【教案】】

第2课时小数加减法(2)▷教学内容教科书P73例2,完成P73“做一做”,P74~75“练习十七”第5、6、7、9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究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把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培育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探究并把握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对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小数减法的计算。

▷教学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活阅历,导入新课1.复习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前面我们探究了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请大家动手算一算,想一想:你是怎样算的?在计算时应留意什么?(课件出示习题)(1)请4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2)集体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依据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预设2:计算时要将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假如有“0”,可以依据小数的性质将“0”去掉。

2.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连续学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问题。

[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2)]【设计意图】通过计算,既复习了旧知,激活了阅历,又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1.观察发觉,提出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解决了小丽买书的问题,今日我们再来解决小林买书的问题。

看,小林也买了两本书。

(课件出示)◎教学笔记【教学提示】可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从而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突出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情预设】预设1:《数学家的故事》的单价是6.45元,《神奇的大自然》的单价是8.3元。

预设2:提出的问题有:小林买《数学家的故事》和《神奇的大自然》一共花了多少钱?《数学家的故事》比《神奇的大自然》廉价多少钱?【设计意图】通过先引导学生收集信息,再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

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四上)

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四上)

《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教学设计阜宁县芦蒲童营小学肖佳丽教学目标:1. 使学生学会应用商不变的规律用简便方法计算被除数、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能确定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计算除法的余数,并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几或除以几时余数的变化规律。

2. 使学生能说明除法简便计算的理由,理解简便计算的原理,提高合理计算的能力;体会商不变的规律对于计算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以及观察、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应用商不变的规律简便计算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一、激活思维,引入新课1. 激活思维下面左右两组算式的商哪些是相等的?连一连。

480÷60 36÷3780÷130 96÷8960÷80 48÷63600÷300 78÷13提问:连线的算式为什么商相等?左边算式的得数怎样算能简便一些?2. 引入新课揭题: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像左边这样的算式,可以用右边的算式计算得数,这样计算变得简单一些。

今天就应用商不变的规律学习除法的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二、学生探究,学会应用1. 出示例题。

呈现例题主题图,学生了解题里的条件。

2. 探究简便计算(1)思考、探究出问问题(1),要求思考怎样列式。

(板书算式)说明:900÷50可以列竖式笔算。

(板书竖式)提问:请观察被除数和除数,能想到怎样可以使计算简单一些吗?根据是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说明:大家都能用商不变的规律思考新的计算,这是学习教学的一种方法。

学习教学,经常要联系学过的知识思考、解决新的问题。

这里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可以把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10,也就是在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画去一个0,变成90除以5来计算,这样可以简便一些。

(在竖式上各去掉末尾一个0)追问:900末尾两个0,为什么只画去一个0?让学生列出竖式,先照样子画去0,再算出得数。

(指名板演)交流: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特点?怎样简便计算的?追问:为什么90除以5的商,就是问题的结果?(2)指导验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问题激活,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实验器材天平.
问题1.如图,天平右边的砝码质量为160g ,天平平衡时,你能说出食盐的质量吗?
问题2.已知下图中食盐的质量为160g ,在天平的右盘中共放几个20g 的砝码才可以使天平平衡呢?
问题3.已知下图中食盐的质量为160g ,在天平的右边有一个50g 的砝码,那么还需加多重的砝码才可以使天平平衡呢?
问题4.如图,在天平的左盘中一个球和一袋160g 的食盐,天平的右边砝码的质量为200g ,当天平平衡时,你能求出这个小球的质量吗?
问题5.如图,在天平的左盘中两个球和一袋160g 的食盐,天平的右边砝码的质量为200g ,当天平平衡时,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设计意图】学生从称量物体的质量的实验为情境,激活学生的旧知、
激活思维、11
52
15
1 1 1 1 1 1 1
激活新知成长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中感受天平平衡中的等量关系,并探究用方程进行描述等量关系.由此体会学习方程的必要性,同时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