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全民科学素质规划纲要2021-2035解读

全民科学素质规划纲要2021-2035解读

全民科学素质规划纲要2021-2035解读
全民科学素质规划纲要(2021-2035)旨在深入推进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全民科学素养,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

具体内容如下:
一、提升学科和素质教育水平。

深入改革学科教学,重视学科基础理论的系统学习,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深化学科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科学素养和国际视野。

二、推进科技基础教育。

开展高校科技服务教育,推动学科与实践结合,在大学生内建立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科技素质教育创新,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

三、完善科技文化教育。

扎实推进科技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

四、优化培训机制。

加强科技能力培训,构建以学习为核心的科技人才培训体系,提高全民科技创新能力。

五、提升管理水平。

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改革科技管理制度,健全科技运行机制,完善科技财务管理,加强科技领导力建设,促进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进步。

;。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一、明确目标1.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水平,促进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应用。

2. 培养公民对科学研究和创新的兴趣和认识。

3. 增强全民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理解和支持。

二、推进措施1. 加强科学教育- 在学校设置更多的科学课程,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和能力。

- 开展科普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科学的认识和了解。

2. 建立科学传播平台- 利用互联网、社交平台等渠道传播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普及的便捷性和广泛性。

- 设立科普宣传中心、科学馆等场所,开展丰富多样的科学展览和活动。

3. 鼓励科学研究和创新- 支持科学研究项目,研究机构和人才,鼓励科学家参与国际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

- 扶持科技企业和初创公司,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应用于生产生活。

4. 增强社会参与- 鼓励公众参与科学实验、调查和研究活动,培养公民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 建立科学志愿者组织,推动科学普及和科学文化传统的传承。

5. 强化政府支持- 加大对科教事业的投入,完善科学政策和法规,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和科学素质的提升。

-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激励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成果和科研实绩。

三、评估监控1. 建立科学素质评估指标和监测体系,定期对全民科学素质进行评估和监控。

2. 利用调查统计数据和社会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完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3. 强化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

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1. 积极参与国际科学合作项目,推动科学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2. 加强国际科普交流,吸收外国科学文化精髓,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国际化。

五、社会文化建设1. 增强科学文化建设,推动科学精神融入社会发展、文化活动和生活方式。

2. 加强科普宣传和普及,提升全民对科学的认知和支持,形成社会对科学的文化认同。

六、营造良好环境1. 倡导科学道德,培育科学精神,建设尊重知识、尊重科学的社会氛围。

2. 营造鼓励创新和实践的环境,推动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中的广泛应用。

全民科学素质学习计划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学习计划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学习计划纲要一、前言科学素质是指人们了解和掌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具备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具有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也在迅速发生变化。

因此,提升全民的科学素质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了建设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国家,全面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科学素质学习计划将成为人们提高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展科学素质学习计划,可以激发全民对科学的兴趣,提升科学素质,提高社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质量。

二、目标1.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水平,提升科学文化素养;2. 培养全民科学思维方式,提高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3. 培养全民科学精神,促进科学道德和科学实践;4. 增进一般公众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取得科学和技术知识。

三、内容1. 科学知识学习(1)自然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知识;(2)社会科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3)工程技术:计算机、机械、电子等知识。

2. 科学思维方式培养(1)逻辑思维:提高全民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2)企业与创新:培养全民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3)解决问题:培养全民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科学精神培养(1)科学态度:促进全民对科学道德的认识;(2)科学批判:培养全民对科学知识的评价能力;(3)实践精神:促进全民对科学实践的参与。

四、方式1. 学校教育(1)课堂教学:在中小学课程中增加科学知识和方法的培养;(2)实验教学:鼓励学校开设实验室,进行科学实验教学;(3)校外教学:鼓励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竞赛、科技活动等。

2. 社会培训(1)科学讲座:邀请科学家、教授等进行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培训;(2)实践活动:举办科学实践活动,增加全民参与科学实践的机会;(3)活动体验:组织科普展览、科技体验等活动,让全民了解科学知识。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解读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解读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解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解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牵头单位中国科协负责人对方案进行了解读。

下面YJBYS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方案的解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方案印发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答:在决战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十三五”时期,特别是推进创新发展,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既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又是发展的一块短板。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已经实施10年,这是一项延续性工作。

科学素质一般指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科学素质,主要包括了解必要的科技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上世纪90年代,针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情,2006年国务院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

十年来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显著提高。

《纲要》颁布以来,开展了大量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如对中小学阶段科学课程课标进行修订,开展科学教师培训,开发科学课程,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等快速发展,科普图书、科普报刊、科普影视、科普网站等不断出新,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普日、科技周等活动持续开展。

这些工作有力推动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显著提升,据2015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6.20%,比2005年的1.6%提高近三倍。

科学素质是决定公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键,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加大推进力度。

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不能有效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有研究表明,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30多个发达国家,公民具备科学素质别的比例最低都在10%以上,可是目前我国仅为6.2%。

公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解读

公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解读

公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解读一、引言公民科学素质是指公民在科学领域中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态度,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公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旨在培养公民的科学素养,促进公民参与科学活动,推动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

二、知识篇1. 科学基础知识公民应具备科学基础知识,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科学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这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本知识。

2. 科学研究方法公民应具备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包括观察、实验、推理、归纳、演绎等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科学论文撰写等科学研究方法。

3. 科学伦理道德公民应具备科学伦理和科学道德的基本常识和原则,了解科学知识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包括真实性、诚信性、公正性、尊重他人做出的贡献等。

三、能力篇1. 科学思维能力公民应具备科学思维能力,即运用科学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能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推理和判断,并且能够将科学思维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2. 科学信息获取能力公民应具备科学信息获取能力,包括从多种渠道获取科学信息的能力,选择权威、准确、真实的科学信息源,评估和判断科学信息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3. 科学沟通能力公民应具备科学沟通能力,具备将科学知识和科学观点以简练、准确、易懂的方式传达给他人的能力,能够与他人交流和讨论科学问题,参与科学团队合作。

四、态度篇1. 科学兴趣与好奇心公民应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主动关注科学进展,积极参与科学活动,不断拓宽自己的科学视野。

2. 科学批判性思维公民应培养科学批判性思维,具备对科学观点和结论进行评估与判断的能力,不盲从、不迷信,保持科学思考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3. 科学公民责任公民应当担负起科学公民的责任,积极关注和参与科学政策制定和科学决策,发挥自身在科学领域的积极作用,推动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

五、结语公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高公民对科学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公民的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推动科学事业的繁荣和社会的持续进步。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科学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提升全民的科学素质、培养创新能力,我们制定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本纲要旨在推动全民参与科学活动,培养科学精神,促进科技创新,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

一、加强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基础。

我们将积极推动科学课程的改革,从幼儿园起,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水平。

鼓励学校开展科学实验和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普及科学知识我们将组织开展普及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科学基本知识,提高科学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通过科普活动、科学讲座、科学展览等形式,向全民传递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推动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应用。

三、推动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创新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

我们将加强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提供更多的科研项目和创新机会,鼓励全民参与创新活动。

同时,提供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为创新团队和个人提供资金、技术和市场支持,培养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

四、建立科学素质评估体系建立科学素质评估体系,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研究制定全民科学素质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定期进行科学素质评估,通过评估结果为全民提供科学素质的反馈和改进建议。

同时,通过评估结果,对科学教育和普及活动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需要国际合作和交流。

我们将积极与国际科学组织和机构合作,开展科学合作项目和交流活动,吸纳国际先进的科学思想和经验,推动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

同时,鼓励全民参与国际科技创新竞赛和合作项目,提高我国在国际科技创新领域的竞争力。

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了加快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我们将加大对科学教育、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通过增加科学教育经费、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制定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为全民的科学素质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纲要的提出根据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制定并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

二、前言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有关调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

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十分明显,劳动适龄人口科学素质不高;大多数公民对于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在某些地区较为盛行。

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是政府引导实施、全民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人均接受正规教育年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科学素质结构存在明显缺陷;社会教育、成人教育的发展尚不全面和深入,公民缺少接受终身教育的机会。

科普长效运行机制尚未形成;科普设施、队伍、经费等资源不足;大众传媒科技传播力度不够、质量不高。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未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公民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主动性尚未充分调动。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旨在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的行动计划。

其于2016年正式发布,并于2017年实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进行探讨。

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应用已经几乎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

因此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至关重要。

为了响应国家“兴国重器、强国教育”的号召,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中国政府于2016年发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

该计划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全面和有针对性的推进,促进全民的科学素质的持续提高。

二、行动纲要内容《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推进科学知识的普及和科普活动的开展,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2.加强科学教育的普及和推广,提高中小学校科学课程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科学人才。

3.促进科技创新,支持科研机构和产业的合作发展,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国家的综合实力。

4.加强科技资源的管理和维护,保护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

5.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共享和交流,提高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三、实施效果自《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实施以来,通过科学普及、科学教育、科学创新等多个方面的推广,全民的科学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科学文化建设和科技创新水平也实现了快速发展。

特别是在教育方面,中小学校的科学课程得到了改进和提高,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科学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展望未来未来的科学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中国政府将继续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计划,以提高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科学教育的全面发展和科研机构和产业的合作发展为目标,建设创新型国家。

综上所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是中国政府为改善全社会的科技素质而提出的一项行动计划。

通过系统、全面和有针对性的推进,已经在多个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相信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之下,未来的中国将在科技创新和科学素质的提高上走在世界前沿,为国家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近年来,在国家科技强国战略的指引下,我国社会普遍重视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出现,则是对于此一目标的重要实现。

本文的主旨即为,全面讨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并且探究其对于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科学技术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积极意义以及实施上可能会面临的一些挑战。

一、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理论基础与重要性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本着“建设国家创新型人才队伍、打造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提出,意味着全民素质教育体系正在向着科学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方向发展,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促进区域、国家以至全球科技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主要特点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是一项涉及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众广泛参与的全社会性的工程。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科普工作。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对于加强科普工作的重视格外突出。

2、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计划鼓励科技创新,大力支持基础研究,培养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才,着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3、建立全面、系统性的教育体系。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出,通过创新科学教育模式,建立全面、系统的教育体系,促进人才培养。

同时,也要注重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观、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

4、加强科学管理。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亦强调加强科学管理和监督,防范科技失信行为,提高科技研究的质量。

三、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积极意义1、促进科技创新。

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可以加强科技创新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保证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和主导地位。

全民科技素质的提高也无疑会带动国家创新链的迅速进步,从而为国家经济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2、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可以提高公众对于科学健康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了解科学规律和保持身体健康的能力。

全民科学素养 纲要

全民科学素养 纲要

全民科学素养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 年)》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部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制定的规划纲要。

《纲要》指出,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

提升科学素质,对于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纲要》提出“突出科学精神引领、坚持协同推进、深化供给侧改革、扩大开放合作”的原则。

到 2025 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 15%;到 2035 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 25%。

《纲要》明确了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具体任务和措施,包括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等。

《纲要》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障条件、强化考核评估,确保《纲要》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 年)》的实施,将有力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一)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一)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一)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近年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学素质也日益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为了全面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国家制定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并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通过5年的努力,实现全国范围内公民科学素质普遍提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具体措施1.加强学校教育学校是培养良好科学素质的重要场所。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学校科学教育的投资力度,制定具体措施,推动高质量的科学教育。

学校应加强实验教学,推广STEM教育模式,建设实验平台,吸引更多学生参与科学活动。

2.加强科学普及科学普及是提高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政府要组织专业机构和科研院所进行科学普及,培训和选拔科普人才,建设科普场馆和设施,并大力宣传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技成果。

3.开展科学竞赛科学竞赛是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科学素养的有效手段。

政府和学校要积极组织参加各类科学竞赛,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并给予支持和奖励。

4.推广科学活动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和资金扶持科普力量和志愿者,开展科学展览、科研交流、科学讲座、科技嘉年华和科学摆摊等科学活动,增加公众对科学的认知和兴趣。

5.建立科学素质评估体系为衡量全民科学素质水平,建立一套科学素质评估体系,包括科学课程设置、科学能力考核、科学知识考试、科学实践评估等多种科学素质考核方式,建立个人科学素质档案和城市或地区科学素质排名。

三、落实措施为保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的有效实施,政府要投入足够的资金,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加强组织领导和实施监管,定期对纲要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

通过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的实施,可以使全民科学素质水平普遍提升,有助于培养优秀人才,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这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举措,需要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实现预设目标。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第一章:背景与意义1.1 背景随着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科学素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不仅关乎国家繁荣发展,也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

因此,建立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成为当务之急。

1.2 意义全民科学素质的不断提升,不仅可以加速科技创新进程,推动社会进步,还可以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此计划的实施将为社会建设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与保障。

第二章:总体目标与任务2.1 总体目标倡导全民科学素质,提高科学知识水平,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增强终身学习意识,推动科学文化广泛传播。

2.2 任务- 提升科学普及教育水平,促进科学知识在全民中的流行和应用; - 创新科普宣传方式和形式,增进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 建立科学素质评价标准,促进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 - 开展普及性科学实践活动,增强公众科学素养。

第三章:实施措施3.1 加强科学素质教育通过制定和完善科学素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3.2 拓展科普宣传渠道借助互联网、传统媒体等多种渠道,加大科普活动力度,增进公众科普意识。

3.3 设立科学素质评估机制建立科学素质考核标准,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评价体系建设,促进科学素质提升。

3.4 开展科学实践活动组织科技展览、实验室开放日等活动,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质。

第四章:保障机制4.1 政策保障相关政府部门应出台科学素质提升的政策法规,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提供政策保障。

4.2 资金支持政府应加大对科学素质提升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保障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顺利推进。

4.3 社会动员各界力量应积极参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构建科学素质共建共享机制。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5.1 总结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将极大地促进科学普及,增强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社会进步。

5.2 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开展更多科学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是指全民普遍具备科学思维和科学知识的能力。

科学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将有助于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所面临的挑战。

首先,了解基本科学知识是全民科学素质的基础。

人们要理解自然界的运作和生物科学,了解物质和能量的本质,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科学思维能力也是素质的关键部分。

科学思维是一种有组织的思考,涉及质疑、推理、实验、观察和集体讨论等方面。

科学思维能力可以帮助人们识别和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和需求。

此外,科学素质还需要人们具备相应的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体现在对科学精神的尊重和对科学事实的坦诚承认上,这有助于人们保持学习和探索的热情,从而推动自己的科学素养不断提高。

最后,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需要教育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基础教育和科普教育,促进人们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了解。

同时,多举办科普活动、科技展览等,让公众更加深入的了解科学文化。

综上所述,全民科学素质是发展现代社会所必要的素养之一。

在科学思维、科学知识和科学态度的基础上,人们应该不断学习、探索科学,促进自己和社会的进步。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促进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发展。

以下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纲要:一、加强科学教育1. 在学校开设科学课程,并提高科学课程的实践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组织科普展览、科学讲座和科学竞赛等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和了解科学知识。

3. 加大对科学教师培训的力度,提高教师的科学素质和教学能力。

二、推广科学知识1. 制定全民科学普及计划,将科学知识传播到社区、农村和偏远地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科学活动。

2. 举办科学知识讲座、展览和科技体验活动,为公众提供近距离接触科学的机会。

3. 制作科学普及读物、视频和互联网资源,以便公众自主学习和获取科学知识。

三、培养科学精神1. 倡导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公众形成科学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鼓励公众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提供科研机会和支持,推动科技创新和科学发展。

3. 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热情,引导他们走向科学研究和专业发展的道路。

四、加强科学文化建设1. 建设科学活动场所,如科学馆、科技馆和实验室等,提供科学实践和科学交流的平台。

2. 鼓励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利用。

3. 开展科学文化节、科技创新大赛和科学文化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科学氛围和科学文化氛围。

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1. 加强与国际科教机构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教育资源和科技成果。

2. 促进跨学科合作和科技交叉创新,推动科学技术的跨国合作与交流。

3. 组织国际科学活动、科技交流和学术研讨会,提升我国在国际科技创新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需要政府、学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通过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和推动科技创新,将会推动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水平,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科学素质是指人们具备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提出,旨在推动全社会科学素质的提升,促进科学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为构建创新型国家、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文化基础。

本纲要旨在明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全面推进科学素质行动提供指导。

一、目标。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质水平,使人们具备科学思维、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文化自信,为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做出贡献。

二、任务。

1. 加强科学教育,推进科学素质教育普及。

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途径,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

2. 打造科普平台,促进科学文化传播。

建设科技馆、科普基地等科学文化场所,举办科普讲座、展览等活动,让公众更加直观地了解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文化的传播力和吸引力。

3. 增强科学研究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支持科学研究机构和科技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培育科技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4. 加强社会科学监督,推动科学治理。

倡导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科学服务,推动科学精神融入社会治理各个方面,促进科学文化对社会进步的引领作用。

三、措施。

1. 完善科学素质教育体系,推进科学素质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2. 加大科普资源建设力度,建设更多的科普场馆和科普基地,丰富科普宣传形式,提高科学文化的普及度和影响力。

3. 加强科技创新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企业。

4. 建立科学文化宣传平台,加强科学文化传播力度,提高科学文化的社会认同感和凝聚力。

综上所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需要各级政府、科研机构、学校、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全社会形成推崇科学、尊重科学、追求科学的良好氛围,才能真正实现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做出更大的贡献。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解读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解读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解读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这可真是个超级重要的事儿啊!
你想啊,科学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无数神奇的大门。

比如说,咱小时候都好奇天上为啥有星星,这不就得靠科学知识来解答嘛!就像我们走路得有双好鞋一样,科学素质就是我们在现代社会行走的“好鞋”。

纲要提出了好多目标和任务呢!它就像是给我们指明了一条科学之路。

比如说,要加强青少年的科学教育。

哎呀,这不就好比给小树苗浇水施肥嘛,让他们茁壮成长为科学的大树!学校可以搞更多有趣的科学实验课,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

还有啊,社区也得行动起来呀!可以组织各种科普讲座。

想象一下,一群大爷大妈聚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听着怎么健康生活、怎么识别那些骗人的小把戏,多有意思呀!这不就是把科学送到咱家门口了嘛。

对于成年人来说,工作中也得不断提升科学素质呀。

就好比你是个厨师,你得懂食物的科学,才能做出更美味健康的菜呀!
咱们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那就是让我们全民都变得更聪明、更有见识呀!为啥不积极参与呢?
总之,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我们都应该行动起来,跟着纲要的指引,让自己变得更懂科学,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也应该做到的呀!你们说是不是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一、纲要的提出根据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制定并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

二、前言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有关调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

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十分明显,劳动适龄人口科学素质不高;大多数公民对于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在某些地区较为盛行。

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是政府引导实施、全民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人均接受正规教育年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科学素质结构存在明显缺陷;社会教育、成人教育的发展尚不全面和深入,公民缺少接受终身教育的机会。

科普长效运行机制尚未形成;科普设施、队伍、经费等资源不足;大众传媒科技传播力度不够、质量不高。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未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公民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主动性尚未充分调动。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旨在全面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长远目标。

本《科学素质纲要》提出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在“十一五”期间的主要目标、任务与措施和到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

三、方针和目标(一)指导方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大力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

今后15年,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方针是“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

政府推动――各级政府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加强领导。

各级政府将《科学素质纲要》纳入有关规划计划,制定政策法规,加大公共投入,推动《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

社会各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

全民参与――公民是科学素质建设的参与主体和受益者,要充分调动全体公民参与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提升素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科学素质纲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推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促进和谐――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实现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等公共服务的公平普惠,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二)目标到202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

到201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公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

围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最关键、最具基础性的问题,实现以下目标:――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

重点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较大增强;农民和城镇劳动人口的科学素质有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逐步缩小;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

――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得到加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

四、主要行动根据指导方针和目标,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以下主要行动:(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任务:――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宣传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人均占有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基本国情,使未成年人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

为农村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培养改善生存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措施:――通过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推进新科学课程的全面实施。

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注重课程的综合性与连贯性;开展学龄前科学启蒙教育,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广义务教育阶段综合性科学课程,逐步推进高中科学课程改革;深化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改革科学教育评价制度,定期监测科学教育质量。

――提高农村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水平和质量。

结合农村实际,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发展针对农村校外未成年人的非正规教育,开展生活能力和生产技能培训等科普活动。

――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知识。

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

发挥未成年人在家庭和社区科普宣传中对成年人的独特影响作用。

――通过“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校园(社区、科普基地)、中学生进科研院所(实验室)等活动,组织科技工作者与未成年人开展面对面的科普活动。

――提高母亲的科学素质,重视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传播力度,用优秀、有益、生动的科普作品吸引未成年人,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

利用科技类博物馆、科研院所等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教育资源,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服务;加强现有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综合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专门的科普活动场所。

发挥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中的作用。

(二)农民科学素质行动任务:――面向农民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防灾减灾,倡导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内容的宣传教育,促进在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围绕科学生产和增效增收,激发广大农民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增强科技意识,提高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并将推广实用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能力。

――提高农村妇女及西部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措施:――逐步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应需求的农村科学教育、宣传和培训体系。

制定《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规划》和《中国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指导面向农民的各类科学教育活动。

――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结合实施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计划、绿色证书工程、星火科技培训专项行动、双学双比、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多渠道加大培训力度。

使参加绿色证书培训达1000万人;重点培育100万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000万个农户。

发挥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农业科教与网络联盟、有关大中专院校和其他农村成人教育机构在农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

――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和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

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总结推广科技特派员、科技入户、科技110、科普之冬(春)、科普大集、专家大院、科技咨询服务站、科技大王下乡、科教兴村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询服务长效机制。

――开展农村科技、科普示范活动,建立和完善示范体系。

深入开展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县、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乡(镇)、村、户等建设活动,大力发展科技、科普示范基地,发挥好它们的示范作用。

――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科技培训。

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按照《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要求,积极开展农民工的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

――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

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扶持1万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组织专家咨询服务和志愿者队伍,形成动员科技人员为“三农”服务的有效机制;培养农民技术员队伍,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传播能力。

――加强农村基层科普能力建设。

依托农村中小学、村党员活动室、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文化站和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乡村科普活动场所。

推动乡村科普橱窗、宣传栏等建设,开发和充实适应需求、富有特色的展示教育内容。

加强民族地区科普工作队建设,提高西部地区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基层的科普能力。

(三)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任务:――在广大城镇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降耗、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