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圈环流
三圈环流形成分布和移动规律
03 三圈环流的分布
低纬度环流圈的分布
添加 标题
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盛行上升气流 形成赤道低气压带
添加 标题
信风带:位于赤道低气压带两侧盛行东北信 风和西南信风
添加 标题
副热带高压带:位于信风带两侧盛行下沉气 流形成副热带高压带
添加 标题
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的高压带:位于 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盛行下沉气流形 成高压带
低纬度环流:赤道低气压带 和信风带影响热带地区的气 候
高纬度环流:极地东风带和 极地高压带影响极地地区的
气候
各环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影 响全球气候的分布和变化
04 三圈环流的移动规律
低纬度环流圈的移动规律
低纬度环流圈位于赤道附近是地球大气环流中最重要的一环 低纬度环流圈的移动规律主要受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和地形等因素影响 低纬度环流圈的移动规律表现为: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等 低纬度环流圈的移动规律对全球气候、海洋环流和生物分布等具有重要影响
三圈环流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赤道低气 压带:形 成热带雨 林气候
副热带高 压带:形 成热带沙 漠气候
西风带: 形成温带 海洋性气 候
极地东风 带:形成 极地气候
季风环流: 影响亚洲、 非洲、北 美洲等地 的气候
洋流对气 候的影响: 影响海洋 温度、盐 度、生物 分布等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不同季节三圈环流的移动规律
春季: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 南半球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
秋季: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 南半球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夏季: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 南半球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
三圈环流示意图 ppt课件
1、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的成因: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 而产生的热量差异
大气环流 的意义:
1、调节热量和水汽分布
2、对气候和天气有重要影响
三圈环流示意图
北半引球起大低气纬运环动流的偏因立向素体力是。图:假高设低地纬表间均热匀量。不均,地转
高空北上气流 右偏成西南风
三圈环流示意图
顺着箭头方向找一找:北半球大陆西岸由低纬向 高纬依次出现哪些气候类型?
三圈环流示意图
气压带、风带与部分气候类型
极地高气压带
全年寒冷干燥的极地气候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低纬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季温湿夏季干热的地中海气候 终年炎热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 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
上升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0附近
下沉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0附近
上升
Hale Waihona Puke 极地高气压带 900附近下沉
信风带
低纬
流向较低纬
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
流向较高纬
高纬
流向较低纬
三圈环流示意图
气流性质 湿热 干热 温湿 干冷 干热 温湿 干冷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大气环流---海陆间---热量、水分交换。
2、不同气压带、风带---不同气候。
三圈环流示意图
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北半球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相反。
三圈环流示意图
活动
1.如图2.12a和图2.12b所示,冬季和夏季大陆上各有一个空气柱。根据 热力环流的原理,在空气柱中用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然后回答下列 两个问题。
地理三圈环流和移动课件
三圈环流模型和移动原理在气象学研究中的应用
介绍三圈环流模型和移动原理在气象学研究中的应 用背景和意义。
列举几个具体的应用案例,如天气预报、气候变化 研究等,并详细阐述其中三圈环流模型和移动原理
的具体应用过程和方法。
介绍三圈环流模型和移动原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如地球物理学、生态学等,开拓学生的视野和
大气移动的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力
大气移动主要受到气压差、地球自转偏向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压差是导致 大气移动的主要驱动力,高气压地区的大气会流向低气压地区。地球自转偏向力 使得气流向东偏转,地转偏向力则使得气流向北偏转。
大气移动的基本形式
大气移动的基本形式包括气旋和反气旋。气旋是指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旋 转气流,反气旋是指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旋转气流。
通过动态演示让学生理解三圈环流模型的基本特征和 移动规律。
总结三圈环流模型在气候预测中的重要性。
大气环流和气候预测的教学实践
介绍大气环流的基本特征和气候预测的基本概念。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气候预测的实践应用。
介绍气候预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气 候预测的实践操作。
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加深学生对气候预测的 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
三圈环流的成因和 基本规律;
学生互动讨论和巩 固练习。
移动课件的演示和 讲解;
教学目的
让学生掌握地理三圈环流的基 本概念和规律;
理解大气环流对气候和天气的 影响;
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 分析能力。
02
三圈环流模型和移动的物理 过程
三圈环流模型
定义
三圈环流模型是一个简化的地球大气环流模型,它将地球大气圈划分为三个垂直层次,即 低纬度、中纬度和高纬度层次,每个层次内的气流在地球自转和重力等物理作用下形成环 流。
三圈环流
三圈环流:1.低纬环流(赤道—南北纬30):热力环流。
2.中纬环流(南北纬30—60):以动力环流为主。
3.高纬环流(南北纬60—90):热力环流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分布规律:1.分布上两两相间: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气压带中高压带与低压带相间分布。
2.南北半球各风带的气压运动相反:北半球沿气压梯度的方向向右偏,南半球沿气压梯度的方向向左偏。
3.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对大气影响不同,不论南北半球都是“西风湿润信风干,上升(低压带)湿润下沉(高压带)干”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季节特点影响因素雨水补给一般以夏秋时间集中降水量的多少两季为主不连续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水量变化大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季节性积春季有时间性气温高低雪融水补给有连续性积雪多少水量稳定地形状况永久性积雪主要在夏季有时间性太阳辐射和冰川融水有明显的季节气温变化补给日的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水量较稳定洋流的地理意义:(1)平衡全球热量和水分:促进高、底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
沿岸气候1暖流:增湿增温2寒流;减湿减温(2)对渔场也有影响(3)航行的影响:顺风顺流,避雾避冰,节能省时,安全高效。
(4)近海污染物质的影响——“双刃剑”既能加快净化速度,又会扩大污染范围。
水循环类型:1.海陆间循环动力: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下)径流2.海上内循环动力:降水、蒸发3.陆地内循环动力:降水、蒸发、蒸腾意义:1.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地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2.使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转移和能量的交换。
3.影响全球的地理环境。
4.塑造地表形态。
地表形态:能量来源主要形式内力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外力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其次是重力能风、流水、冰川、生物、海浪等内力影响:形成高山或盆地使地表变的高低不平外力影响: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使地表趋于平坦总影响:地表形态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着;内力作用控制地球表面的基本轮廓,外力作用则塑造地貌的细节。
三圈环流
海平面气压图.swf
1、东亚季风是海 陆热力差异造成的; 请思考总结: 2、南亚冬季风是 源于蒙古高原,夏 1、东亚季风的成 季的西南风是来源 因是什么? 于印度洋上北移的 2、南亚季风的成 东南信风; 3、季风的主要成 因与东亚相比 因是海陆热力差异, 有何异同? 气压带风带移动也 3、请总结季风环 是重要原因。
副热带 高压带 副热带大陆内部和西岸,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炎热干旱,是热带沙漠气候。
大气运动
气候特点
中纬西风带 40°-60°大陆西岸地带,终年盛行从海洋上吹来 的西风影响,温和湿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西风和副高 30°-40°大陆西岸地带,交替受西风和副高控制, 形成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 季风环流 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环流显著,形成了三种季风 气候,风向和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66°34N °
23°26N ° 0° ° 23°26S °
66°34S °
1. 全球的气压带 风带随太阳直射点 移动; 请观察分析: 2. 由于气压带风 的移动,使30° 1. 气压带风带的 40°大陆西岸地区 位置随什么而 冬季受西风影响而 移动? 温和湿润,夏季受 2. 气压带风带移 副高控制,炎热干 动对 燥,形成独特的地 30°~40°大 中海气候。
拓展知识
设问1:赤道低气压带、 设问 :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 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热 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带高气压带的形成原因相同吗? 带高气压带的形成原因相同吗?
北半球的三圈环流
D
G G
90°N °
极地高气压带
D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N °
D
G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N °
G
D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和大陆西岸气候形成
例1: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例2: 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温带海洋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例3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 :
热带草原气候 (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干季受信风带控制)
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30 气 温 ℃ 15
60 气 温 ℃5 0
03 01
0降 水 5量 mm
0
4000
600 气
3降0
温水
5 0℃0 1量5
mm
400 0
6
0
0 气 温
降3 水
0
5 0 0℃ 量1 5
mm
400 0
6
00 气
3降0
温水
5 ℃0 0 1量5
mm
400 0
600 降 水
500 量 mm
400
-15
3 0-01 5
带热 带 雨 林
热 带 草原 气 候
分布:南北纬10°-20°之间 特征: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成因: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草原带
热带沙漠 气 候
分布:南北纬20°-30°之间的大陆 西岸 特征:全年高温少雨。 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交替控制。
热带荒漠带
地中海气候
分布: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 西岸 特征: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冬季,西风带控制。
1 0-04 5
100
-60
1
4
7
10
0 -60 月份
三圈环流示意图 ppt课件
阿留申 低压
太
亚欧大陆
平
洋
冬
60N 30°N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三圈对环流我示意国图 冬季天气影响显著
七月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
七月
亚洲(印度)低压
大
西
洋
亚速尔 高压
60N
太
亚欧大陆
平
夏
洋
副亚洲热(带印高度)气低压 带
西太平洋 副热带
高压
30°N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三圈对环流我示意国图 夏季天气影响很大
三圈环流示意图
顺着箭头方向找一找:北半球大陆西岸由低纬向 高纬依次出现哪些气候类型?
三圈环流示意图
气压带、风带与部分气候类型
极地高气压带
全年寒冷干燥的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季温湿夏季干热的地中海气候 终年炎热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 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的成因: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 而产生的热量差异
大气环流 的意义:
1、调节热量和水汽分布
2、对气候和天气有重要影响
三圈环流示意图
北半引球起大低气纬运环动流的偏因立向素体力是。图:假高设低地纬表间均热匀量。不均,地转
高空北上气流 右偏成西南风
三圈环流示意图
6、温带海洋性气候 ——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
§分布: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 §特点:终年温和湿润 §成因: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三圈环流示意图
7、地中海气候 ——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
§分布: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 §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成因:冬季西风带控制,夏季副热带高压控制
三圈环流的重要前提条件
三圈环流的重要前提条件
三圈环流是指投资、产业和消费三个圈层之间形成的互动循环。
它是一种经济增长的模式,有助于提高产业活力、促进区域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现三圈环流的重要前提条件包括:
1.多元化的经济结构:一个拥有多元化产业结构的地区或国
家更容易形成三圈环流。
多元化产业结构意味着各个产业
之间互相依赖和互为补充,从而形成更紧密的产业链条和
价值链。
2.健全的市场体系:健全的市场体系是实现三圈环流的关键
条件之一。
市场的有效运作可以促进资金、技术和劳动力
的流动,推动投资、产业和消费之间的互动和循环。
3.充分的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形成三圈环流的基础,
在投资的推动下,产业得以发展壮大,从而创造更多就业
机会和经济增长。
同时,充足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提供良
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为产业提供必要的支持。
4.消费需求的增长:消费需求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
一。
当消费需求增长时,产业得到激励和支持,从而推动
投资的增加,形成正向循环。
5.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导:政府的支持和政策引导对于实现三
圈环流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
供财政资金支持、制定相关政策等手段,促进投资、产业
和消费的良性互动。
综上所述,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健全的市场体系、充足的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消费需求的增长以及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导等是实现三圈环流的重要前提条件。
只有在这些条件的支持下,三圈环流才能发挥其正面效应,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圈环流.精讲
低 低纬环流 高
东
低 热
北
信
风
赤 道 低 压 带
北半球为例
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们在自己纸上画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示意图和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情况,并标上名称。
30°S 60°S
南半球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行 西 风 副热带高压带
1.假设地球表面是均一的,地球不自转、 不公转,大气的全球运动情况如何? 2.假设地球表面是均一的,地球自转但不 公转,大气的全球运动情况如何? 3.假设地球表面是均一的,地球在自转同 时又在公转,大气的全球运动情况又如何?
1.假设地球表面是均一的,地球不自转、 不公转,大气的全球运动情况如何?
小结:爬升上升、堆积下沉属于 动力 因素,受热上
升、冷却下沉属于 热力 因素
(3)地表均一,地球自转又公转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66.5°N
23.5°N
0° 23.5°S
移动原因: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移动规律: 与太阳直射点移动一致
66.5°S
60°N 盛 行 西 风 美 国 30°N
盛 东
风 北 信 赤 道 低 压 带 风 南 信 东 副热带高压带 西 风 盛 行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1、赤道低气压和副极地低气压的区别。
都是 受热 低压 ,气流在垂直方向上都是 上升 。 前者是 上升,后者 爬升 上升。
2、副热带高气压和极地高气压的区别。
都是 高压 ,气流在垂直方向上都是 下沉 。前者是 堆积 下沉,后者 冷却 下沉。
太
平
洋
热气球炸弹为什么能从日本漂越太洋飞 到美国本土呢?
大气环境三圈环流
03
中纬度环流
中纬度环流的成因
01 02
地球自转偏向力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运动的大气受到一个向右或向左的力,称为地 球自转偏向力。这个力在中纬度地区最为显著,是形成中纬度环流的主 要因素。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的热量在大气中产生气流上升和下沉运动,进而形成中纬度环 流。
03
地球表面温度变化
地球表面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大气的温度和压力,进而影响大气的运动,
详细描述
地形如山脉、河流和海岸线等可以影响风向和风速,改变大气的运动状态。地表覆盖如 森林、草原和城市等也会对大气环流产生影响,例如城市热岛效应会导致城市地区温度 升高,进而影响周边地区的大气环流。此外,地表覆盖还可以通过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
来影响大气的温度和湿度。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大气环流的形成机制
地球表面受热不均是大气环流形成的主要动力。赤道地区受 热较多,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极地地区受热较少,空气 下沉,形成高气压。
气压差异导致空气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形成水平运动 。同时,地球自转产生的科氏力使气流发生偏转,形成各种 环流系统。
大气环流的主要类型
三圈环流
根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地球上的气流分为低纬度、中纬 度和高纬度三个环流圈。每个环流圈内又存在不同的气流系统
高纬度环流的特征
气流方向
高纬度环流的主要气流方向是围绕地球从西向东流动, 形成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气流强度
高纬度环流的气流强度相对较弱,因为受到温度和地 形的限制。
季节变化
高纬度环流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冬季气流较强,夏 季气流较弱。
高纬度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温度
高纬度环流有助于调节全球温度,通过将热量从低纬度地区输送到 高纬度地区,维持地球气候的稳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三圈环流》ppt课件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全球的大气是如何运动的?
大气的运动又有何规律呢?
大 概念 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气 环
特性
全球性、规律性、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流 成因 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量差异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2、单圈环流
假设地表均匀、太阳直射赤道,不考虑 地球自转,在赤道与极地间存在怎样的热力 环流呢? 活动: 1、绘制赤道和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 2、比较赤道和极地近地面的气压的高低。
2、单圈环流
北极
热力因素 赤道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赤道
赤道
南极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这个单圈环流能不能维持下去? 不能,因为地球的表面是不均匀 的而且地球在不停的自转
考虑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大气又是如何 运动的呢?
在赤道与极地间,形成低纬、中纬、 高纬三个环流圈——三圈环流
3、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
极锋 ③
动力因素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②
副极地低压带
60°N
①
副热带高压带
30°N
0°
①低纬环流 ②中纬环流 ③高纬环流
气压带的成因可以归纳为两类:
(1)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原因) (2)由于气流被迫上升和下沉引起的(动力原因)
你认为:
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 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成因各属于哪一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一2.2《三圈环流》
ppt课件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2 气压带和风带
(一)三圈环流
学习目标
1.说出大气环流的概念、特性、成因及作用。 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绘制理想状态下赤道与极地间的 单圈环流模式。 3.绘制低、中、高纬三圈环流模式图,简要描述三圈环 流的形成过程。(重点、难点) 4.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模式图,归纳全球气压带和风 带的名称、位置及分布规律。(重点)
三圈环流低纬环流
1. 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通常称为大气环流。
2. 意义:输送和交换热量和水汽,调整全球 的水热分布。
3. 分类: 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二、单圈环流
和在 两理 极想 间状 存态 在下 的。 热地 力球 环赤 流道
三 、 单 圈 环 流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因原分 形因析 成形: 的成气 ?的压
同的气流相遇的地带,它出现在
(C )
A. 赤道附近
B. 南北纬30度附近
C. 南北纬60度附近
D. 极附近
2、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双选) A.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的不均匀 B.地球自转偏向力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3、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是
A.向东飘扬
B.向西北飘扬
C.向南飘扬
D.向东南飘扬
( AB ) (B )
4、有关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BC )
A.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 B.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在于太阳直射点的
回归运动 C.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多云雨;高气压带气流下沉,
多晴天 D.气压带、风带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带 哪中 些哪 是些 动是 力热 原力
四 、 气 压 带 和 风 带
气 压 带 和 风 带 移
动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板书小结:
一、大气环流
二、单圈环流
三、三圈环流 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
四、气压带、风带 全球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北半球)
课后练习
1、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中,有两股冷暖性质不
5、能正确反应南半球副热带高压两侧大气的运动的是( C )
三圈环流形成分布和移动规律
VS
季风的形成
季风的形成也与三圈环流有关,由于海陆 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导致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不同风向 的风。
05
CATALOGUE
三圈环流的季节变化
季节变化的原因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变化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和气压的差异,进而影响 三圈环流的形成和分布。
地球自转轴倾角
地球自转轴的倾角导致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形成四季 交替,影响三圈环流的季节变化。
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的季节性变化,如季风、洋流等,也会影响三圈环流的分布 和强度。
季节变化的规律
夏季
三圈环流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低纬度地区 温度较高,气压较低,气流上升,形成低气 压中心;高纬度地区温度较低,气压较高, 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中心。
冬季
太阳辐射减弱,低纬度地区温度降低,气压 升高,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中心;高纬度 地区温度升高,气压降低,气流上升,形成 低气压中心。
中纬环流移动规律
西风带
中纬度地区主要受西风带控制,包括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这些风带在副热带高气压带附近形 成低气压带,并向极地移动,形成中纬度环流。
急流形成
在中纬度地区,由于地形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会形成急流,如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急流。
高纬环流移动规律
极地东风带
高纬度地区主要受极地东风带控制,包括北半球的东北风和南半球的东南风。 这些风带在极地附近形成高气压带,并向低纬度地区移动,形成高纬度环流。
季节性变化
高纬度环流的季节性变化较大,受到季节性气候变化的影响,如极地涡旋的形 成和移动。
04
CATALOGUE
三圈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三圈环流形成过程
低纬环流三圈环流由于赤道地区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高空气压较高,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
又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运动至北纬30度时便堆积下沉,使该地区地表气压较高,又该地区位于副热带,故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地区地表气压较低,于是形成赤道低气压带。
在地表,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在地表,副热带高压地区的气压较高,因此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
在极地地区,由于气温低,气流收缩下沉,气压高,气流向赤道方向流动。
来自极地的气流和来自副热带的气流在60度附近相遇,形成了锋面,称作极锋。
此地区气流被迫抬升,因此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气流抬升后,在高空分流,向副热带以及极地流动,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三圈环流理论编辑理论简介三圈环流理论 tricellular theory,在气象学中指逐渐被废弃的有关地环风系的模式,它表示在南北半球各有3个平行的风圈或风带。
理论形成三圈环流理论由......三圈环流可能是类似于下面的文字——三圈环流理论 tricellular theory在气象学中指逐渐被废弃的有关地环风系的模式,它表示在南北半球各有三个平行的风圈或风带。
三圈环流理论自T.伯杰龙最先提出(1928),后由C. G.罗斯贝作进一步发挥,用它代替乔治?哈得来在1735年所提出的哈得来环流模式。
哈得来模式表示在南北半球各有一个单一环流,在低空空气向西并向赤道流动,在高空空气向东并向极地流动。
三圈环流理论假定在每个半球上各有两个哈得来环流,一个出现在近赤道地区,一个出现在近极地区域。
在两个环流之间是费雷尔环流,在费雷尔环流圈中,地面空气向东并向极地流动,高空则向西并向赤道流动。
三圈环流理论较好地解释了地表面所观测到的风系:热带东风信风带,中纬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
但是,这个理论与下列事实不一致:在高空中纬度西风带不是改变方向,而是风速变得更强;其次,在热带高空气常常很弱,或根本不存在;并且在三圈环流中向极地输送的能量不如热带大气从太阳辐射中得到的能量为多。
三圈环流的动力和热力
三圈环流的动力和热力摘要:一、引言二、三圈环流的动力分析1.地球自转与科里奥利力2.太阳辐射与大气垂直运动3.地表摩擦力与边界层三、三圈环流的热力分析1.太阳辐射与大气吸收2.大气保温作用与对流层3.地表热量交换与地表温度四、三圈环流的动力和热力相互作用1.大气环流与热力环流2.气候系统与三圈环流的关系3.三圈环流对气候的影响五、结论正文:一、引言三圈环流,又称三层环流,是指地球大气中的三个主要环流系统,分别是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它们在全球范围内起到调控气候和天气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三圈环流的动力和热力进行分析,以揭示其内在联系和影响气候的机制。
二、三圈环流的动力分析1.地球自转与科里奥利力: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是三圈环流的主要驱动力。
科里奥利力使大气和海洋在地球表面产生向西偏转的惯性流,从而形成水平气压梯度,推动大气和海洋环流。
2.太阳辐射与大气垂直运动: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导致大气垂直运动。
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大气加热膨胀,形成低压带;副热带地区太阳辐射减弱,大气冷却收缩,形成高压带;极地地区太阳辐射最弱,大气最冷,形成高压带。
3.地表摩擦力与边界层:地表摩擦力影响大气与地表之间的热量交换,边界层是大气与地表相互作用的载体。
地表摩擦力越大,边界层越厚,大气与地表的热量交换越强烈。
三、三圈环流的热力分析1.太阳辐射与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一部分被地表吸收,一部分被大气吸收。
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后,温度升高,形成大气保温作用。
2.大气保温作用与对流层:大气保温作用使地表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增强,对流层内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逐渐降低。
对流层内的空气因温度差异而产生垂直运动,形成对流环流。
3.地表热量交换与地表温度:地表热量交换受太阳辐射、地表性质和大气条件的影响。
地表温度分布不均,导致地表热量交换差异,进一步影响大气环流。
四、三圈环流的动力和热力相互作用1.大气环流与热力环流:大气环流和热力环流相互影响,共同调控地球气候。
高三地理三圈环流知识点
高三地理三圈环流知识点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而地理的三圈环流则是其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三圈环流包括大气圈环流、水圈环流和岩石圈环流。
本文将为读者详细介绍这三个环流系统。
一、大气圈环流大气圈环流指的是地球大气层内的气候现象以及气流的运动。
主要有垂直环流和经纬度环流两种形式。
垂直环流是指大气层垂直方向上的气流运动。
在垂直方向上,主要有两种气流形式,即垂直上升气流和垂直下沉气流。
垂直上升规律是:赤道附近的热带汇聚带上升,形成高空环流层;相对干燥的下沉气流区由于地表上空气下降,导致地表高压形成。
这一垂直环流形式影响着天气变化和季风气候的形成。
经纬度环流则是指根据地球表面的纬度和经度分布情况,产生的大气环流形式。
纬度环流一般可分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这些环流带的形成是由于不同纬度地区的能量收入和辐射规律不同,导致气压的差异。
纬度环流影响着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天气现象。
二、水圈环流水圈环流指的是地球上水在各自圈层之间的循环流动。
主要有海洋环流和陆地水循环两种形式。
海洋环流是指海洋表层水体在全球范围内的循环流动。
它受到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的地形以及太阳辐射的影响。
大洋环流可分为暖流和寒流。
暖流来自赤道附近的海洋热带汇聚带,带来温暖的水流;寒流则来自极地和高纬度地区,带来冷水。
陆地水循环指的是地球上降水(如雨、雪等形式的水)在陆地上的循环过程。
降水之后,一部分将直接蒸发为大气中的水蒸气,一部分渗入土壤形成地下水,一部分则流入河流、湖泊等地表水,并最终回归大洋。
陆地水循环是维持陆地生态平衡和水资源循环的重要过程。
三、岩石圈环流岩石圈环流指的是地球上地壳和地幔之间的热量和物质的循环流动。
地壳和地幔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岩石圈环流,这对于地球内部和地表地质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地壳内部的岩浆运动和地震活动是岩石圈环流的主要表现,这是由于地球的内部热量分布不均匀所导致的。
热对流和岩石圈的运动形成了地震活动的地震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风环流2.swf
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总结 二轮专题
东部地区 雨带推移
华北、东北 7、8月 长江中下游地区 9月
7月(夏季)
低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高
6月 南部沿海地区 10月 5月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总结 二轮专题
东部地区 雨带推移
华北、东北 7、8月 长江中下游地区 6月 南部沿海地区 10月 5月 9月
低压按成因分,分别属于什么原因形成的? 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动力原因(保留下来的副高) 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动力原因(保留下来的副极地低压)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低压(印度低压)——热力原因 2、为什么南半球等压线比较平直? 因为南半球陆地面积很小,有广阔的洋面,下垫面性质均一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以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练习]读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关示意图, 回答。 1.图中②气压带或风带 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 分别为 ( ) A.下沉 干燥 B.上升 湿润 C.由高纬流向低纬 干 燥 D.由低纬流向高纬 湿 润
西
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
北
信
风
赤 道 低气 压 带
东 中
南 纬
信 西
风 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 地 东 风
极地高气压带
1.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2.气压带、风带性质 B A C
高低纬度间 的热量差异 单圈环流 地转偏 向力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风带 南北移动 太阳直射点南北 季节性移动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根据下列问题观察演示实 春秋二分日
66.5ºΝ 夏至日 23.5ºΝ 0º 23.5ºS
验
1.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气压 带和风带移动有何关系 (方向,幅度) 2.夏至日气压带、风带的 分布位置 3、春秋二分日气压带、风 带的分布位置 4.推测冬至日气压带、风 带的分布位置
⑥
2)当①气压带在此半球分布面积最小时,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C、巴西高原上草木茂盛 B、昼长上海大于广州 D.珠江流域正值丰水期
180°
A
甲 70° 60° 40° 30° B
读北极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AB为晨昏线,阴影 部分为气压带),回答1—3题: 1、图中甲所在气压带名称应该是( B) 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 2、在上题所示期间,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D ) A、我国长江中下游正刮西北风 B、开普敦处于炎热干燥的季节 C、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3、此刻,北京时间为 ( C) A.11时 B.17时 C.次日5时 D.次日2时 )
P
高
亚欧大陆 副热带高气压带
600
低
300
太平洋
00
赤道低气压带
等压线
3、当亚洲大陆中心气压为996百帕,北太平洋中心气压为1024百帕时,下列错 误的是( ) D A开普敦进入多雨季节 B长江中下游可能是梅雨季节 C南、北半球大陆上的等温线,都向北凸出 D塔里木河出现断流,印度河出现枯水期
影响气候
干冷 温湿
干热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2)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1)在图左侧添加箭头以正确表示三圈环流。 (2)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添加箭头表示近地面各风带的风 向,并标注风带名称。 (3)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名称: A_____,B_____,C______,D_______。 (4)极锋是_______风带和______风带气流交汇而形成的。
(1)上述“某月”是 (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该月份甲地盛行 (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C
A
读以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 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 风向),判断下列问题。 1)图中风带⑥是: A、北半球西风带
①
B、南半球西风带
C、北半球信风带 D、南半球信风带
1月(冬季)
高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低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课堂练习:
下图为局部地区等压线分 布图,读图回答。 (1)等压线P的值 1012 。 (2)写出C、D、E三处风的 名称。 东南季风 C____________ 东南信风 D____________ 西南季风 E____________ (3)分析E处此季节盛行风 的成因。
A
2.图中显示的日期可能是 (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3.受①②之间气压带或风带影响的地区不可能有 ( ) A.东非高原 B.巴西高原 C.撒哈拉沙漠 D.马达加斯加岛
D
C
(2008· 江苏高考)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 压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东亚季风是 海陆热力差异造 成的;夏季吹东 请思考总结: 南风,冬季吹西 北风。 1、东亚季风的成因 2、南亚冬季风 是什么?夏季和冬季 吹东北风,是海 分别吹什么风? 陆热力性质差异 形成的。 2、南亚季风的成因 夏季的西南风是 是什么?夏季和冬季 来源于印度洋上 分别吹什么风? 北移的东南信风; 是气压带风带的 季节移动形成的
(4)盛行西 极地东
右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 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1~2题。 2.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 ) 判定南北半球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B
3、右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 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 自转方向。读图回答。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风带 风向的是( )
66.5ºS
时间 温度 气压 7月 陆高 陆低 海低 海高 1月 陆低 陆高 海高 海低
切断气压带 副热带高压 仅 北 带 保 太 留 平 副极地低压 在 洋 海 带 洋
实际情况 夏威夷 高压 阿留申 低压 北 大 西 洋 亚速 尔高 压 冰岛 低压
思考:1、夏威夷高压、阿留申低压、亚速尔高压、冰岛低压、亚洲高压、亚洲
D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气压带分割 成气压中心
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考虑A: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单圈环流
冷 高压
60N 30N
90N
热 低压
0
0°
30°
60°
90°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10
5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环流
9 3 7
8
6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低纬环流
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60°
15°
C
3°
B
60°
30°
15°
C
D
900
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读 图回答1—2题 1.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 能是( D ) A.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B.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 C.受热带气旋的影响 D.受强冷空气的影响 2.当P天气系统最强盛时,印度半岛( ) A.德干高原一年中凉爽的时候 A B.农田干枯,土地龟裂 C.乞拉朋齐降水最多的时候 D.西南季风来得早,造成严重洪 涝灾害
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 气压带、风带在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在影响。
考 纲 点 击
气压带与风带 (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 的影响。 (3)季风环流。
绘制气压带、风带示意图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中
纬
2 1
4
赤道低压带
低压
三圈环流立体图
(突破难点)
高压 90 °
高空西风带 高压 高压
极地东风 低压 60 °N
中纬西风 30 °N
东北信风带 低压 0°
三圈环流简图
90ºΝ
60ºΝ
30ºΝ
0º
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2个)
分布
南北纬 90°附近
成因
热力原因 动力原因
特征
冷高压 冷低压 热高压 热低压
B
4、右图是“半球近地面风带分 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2)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
南半球
高
低
高
低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
气流
下沉 上升
影响气候
干冷 温湿
副极地低气压带 南北纬 (2个) 60°附近 副热带高气压带 南北纬 30°附近 (2个) 赤道低压带 (1个)
赤道附近
动力原因
热力原因
下沉
上升
干热
湿热
风带
北半球
极地东风带(2个) 中纬西风带(2个) 低纬信风带(2个) 东北风 西南风 东北风
风向
南半球
东南风 西北风 东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