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堂限时训练新人教版
备考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2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气[2024南京调研]卓子山位于内蒙古乌海市,东接鄂尔多斯高原,西临黄河。
下图为卓子山和鄂尔多斯高原(局部)地形地质剖面图。
据此完成1—2题。
1.卓子山形成的地质过程为(A)A.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B.变质作用→外力侵蚀→地壳抬升→沉积作用C.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沉积作用→变质作用D.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变质作用→外力侵蚀【解题思路】读图可知,卓子山主体岩石为石英砂岩和石灰岩,黄河四周和鄂尔多斯高原分别以砂岩、砂砾岩为主,这些岩石都属于沉积岩,说明早期该地区地质过程以沉积作用为主;卓子山石英砂岩内部为变质岩,应是沉积岩在形成之后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之后地壳隆起,当地岩石被抬升至高处,出露地表的岩石受到外力侵蚀作用形成了如今的卓子山。
因此卓子山形成的地质过程为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故选A。
2.该地石灰岩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最可能为(C)A.冷湿B.冷干C.暖湿D.暖干【解题思路】石灰岩一般代表浅海相环境,这一时期气候比较温煦,生物比较活跃,贝类和藻类等的生物遗体积累也增多,紧压胶结形成石灰岩。
因此该地石灰岩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最可能为暖湿,故选C。
[2024重庆地理卷]糜棱岩是猛烈裂开塑变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往往分布在断裂带两侧,由于压扭应力的作用,岩石发生错动,研磨粉碎,并由于猛烈的塑性变形,细小的碎粒处在塑性流变状态下而呈定向排列,糜棱岩的分布往往对金、银矿床的形成有确定指示作用。
下图示意我国河北某金矿区岩石分布状况,图中断层1形成时间为太古宙,断层2形成时间为晚三叠世—侏罗纪,探讨发觉:金矿是在断层2断裂形成过程中产生的。
据此完成3—5题。
3.糜棱岩可能有的特征是(A)A.颗粒小,有条带状纹理B.质地坚硬,多气孔构造C.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D.质地疏松,透水性较强【解题思路】糜棱岩是猛烈裂开塑变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由于压扭应力的作用,岩石发生错动,研磨粉碎,细小的碎粒处在塑性流变状态下而呈定向排列,因而糜棱岩致密、坚硬,具有颗粒小、有条带状纹理等特征,A正确、D错误;多气孔构造为喷出岩的特征,B 错误;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特征,C错误。
2020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共98张PPT)
试题类编
考点 29
考点30 考点31 考点32 考点33 考点34
4.(2014·海南,17,3分,难度★)某年3月P地(位置见下图)发生强烈地
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电站核物质泄漏。泄漏到海洋
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P地位于( A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带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带 C.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解析P地位于亚洲东部,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带, 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火山活动。故选A项。
试题类编
考点 29
考点30 考点31 考点32 考点33 考点34
(1)总体上看,震中到海岸线的距离与震源深度的关系是( C )
①在海岸线的西侧,震中离海岸线越远,震源越深
②在海岸线的东侧,震中离海岸线越远,震源越深
③在海岸线的东侧,震源深度限于一定的范围之内
④在海岸线的西侧,震中到海岸线距离与震源深度关系不明确
31.内力作用 与地貌
5年0考
6、
10 年
7
2考
32.风化作用 与地貌
5年0考
10 年 0考
33.流水作用 与地貌
5年0考
9~11 6~8
10 9
37(1)10 年 (3) 10 考
34.其他外力 作用与地貌
5年0考
10、 11
7~9
10
10 年 6考
试题类编
考点 29
考点30 考点31 考点32 考点33 考点34
试题类编
考点 29
考点30 考点31 考点32 考点33 考点34
5.(2015·天津,3,4分,难度★★)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答案] (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2) 形 成 的 先 后 次 序 : 构 成 尖 顶 山 的 玄 武 岩 、 构 成 平 顶 山 的 玄 武 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 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 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 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 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 (3)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 的部分为山体。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 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形成沙滩等
性)
滨海地区
2.不同的外力作用在不同的区域形成的地貌 (1)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 地貌。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 貌。 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等地貌。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二、外力作用
1.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主要是___太__阳__辐__射__能____。
2.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作用有哪些?
表现
因素
作用
风化 作用
温度、水、 __生__物__
使岩石发生_崩__解___、 _破__碎___;为其他外力作用 创造条件
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
侵蚀 水、_冰__川___、 进行破坏;常使被侵蚀掉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
元。如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 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 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 发时期。
(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新人教版
变形形成的褶皱山脉。
②东非大裂谷:是由地壳强大的水平张裂作用,使岩层发生断裂而形成 的。 (2)垂直运动形成的典型地貌
台湾海峡:在远古时代,台湾岛是与中国大陆相连的,约在几百万年前,由
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将台湾岛与大陆隔 开。
命题视角一 内力作用的判断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Ⅰ、Ⅱ B.Ⅲ、Ⅳ C.Ⅰ、Ⅲ D.Ⅱ、Ⅳ
)
答案 D Ⅱ处是断层,Ⅳ处是岩浆侵入,均为内力作用所致。
命题视角二 地质构造的成因分析
2.下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搬运作用 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
地理
课标版
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考点一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能量来源
主要是地球内部① 放射性元素 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影响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壳
运动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形成绵长的② 断裂带 和巨大的③ 褶皱山脉
引起地势的④ 起伏变化 和海陆变迁 才能直接影响地
岩浆活动
答案 B 本题以实景图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地质构造是由地壳运动导致岩层的变形或位移而形成的,故图示地质构 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地壳运动,故B项正确。
考点二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能量来源:主要是① 太阳辐射能 。 2.主要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表现 风化作用 因素 温度、水、生物 作用 使岩石发生② 破碎 条件 侵蚀作用 水、冰川、空气等 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常使被侵 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 ③ 侵蚀地貌 搬运作用 风、④ 流水 冰川等 堆积作用 ⑤ 外力减弱 碍物 或遇到障 、 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 送大量物质 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 ;为其他外力作用提供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新人教版
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
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4.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
A.间歇性抬升
B.持续性抬升
C.间歇性沉降
D.持续性沉降
解析:选 A 图示区域河流形成了两级阶地,阶地是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共同作 用的产物,当地壳抬升时,河流下切作用明显,形成深切河谷;当地壳相对稳定时, 流水下切作用减弱,堆积作用增强,形成河流阶地。由此可知,该地地壳经历了间歇 性抬升,A 项正确;持续抬升不会形成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B 项错误; 地壳沉降,该地区河流下切作用较弱,图中古河床较现代河谷的位置明显偏高,说明 有明显的下切作用,C、D 项错误。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解析:选 C 贝加尔湖位于高原山地,降水量加大和入湖径流增多的水量溢出会 往海拔较低的地方流,不会使湖水深度加大。入湖泥沙增多会增加湖底沉积物,反而
使湖水深度减小。只有湖盆加深才会使湖水深度加大。
(2018 年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 3~4 题。
3.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
3.天柱山超高压变质带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岩浆冷凝
B.变质作用
C.板块运动
D.火山喷发
解析:选 B 超高压变质带是岩石在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变质而形成的,
属于变质岩。
4.造成天柱山花岗岩裸露的内力作用是( )
A.岩
D.风化侵蚀
解析:选 B 花岗岩属于侵入岩,随着地壳上升,出露地表。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总结课件ppt版本
1.•甲处单属于击A( 此)处。 编辑母CD..向背斜斜成成谷山• 第三级
2.若C在Y2处钻30–m第到达四该级水平面,则在Y4处钻至该水
平面最可能的深度是»( 第五)。级
A.【老2解 ,5即析岩m】层第两1B翼题.新,3在5、地中m下间同老一C,.水属5平于5面背m上斜,构Y2造D、.;Y从635处图取中m得等的高砂线岩分的布形可成知年,该代地比是Y1谷、地Y4地处形取,得因的此砾属岩于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 蚀成谷地
地
貌
图示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向斜底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断层
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层,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 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 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 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或湖 泊
方貌面判。读。第(2)题,可从河流流经位置、地形特点及泥沙量来分析。
答
案解
析
谢 谢观 赏
谢谢
(续表)
地质构造
褶皱
资源
石油、天然气
原因 岩层封闭,为“储油构造”
实践应 用
工程建设
挖隧道
原因
稳定,不易积存地下水,工 程难度小
地下水 底部低凹,易存水
建大坝
地下岩层坚硬稳定
断层 泉水出露、河谷发育 岩层断裂、地下水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发育成河谷 不宜建大坝、交通干线等
大坝易损坏,库区易渗漏;交通干线易遭破坏
可溶性石灰岩在含有CO2的流水中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解而形成的地貌 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 风蚀洼地等 在高纬或高山地区,冰川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地侵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往往形成 冰斗和角峰
(全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师用书(必修1)(2
(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师用书(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师用书(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师用书(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最新考纲]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考纲解读]1.识记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
2.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3.能够运用内、外力作用解释地貌的形成。
[思维导图]考点一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读板块分布图,回忆下列知识。
(1)补全图1中板块的名称。
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
(2)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下列现象。
①地中海面积在缩小是因为其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红海面积在扩大是因为其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②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区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③非洲大陆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起伏较小是因为其位于非洲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南美大陆西海岸地势起伏大,多高大山脉是因为其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地带,地壳比较活跃.(3)由图2可知,海沟属于消亡边界,海岭属于生长边界.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运动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运动方向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化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对地形的影响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举例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相互关系①它们相伴发生;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③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2.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举例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岩浆喷出冷凝形成火山火山地貌,如富士山、夏威夷群岛、五大连池3.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运动张裂相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边界类型图示特别提醒(1)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2)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跟踪练15内力作用塑造的主要地貌
课时跟踪练15(2022·湖南湘西三模)下图为火山岛形成示意图,图中各岛屿形成于同一热点。
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a、b、c、d链状火山岛中形成时间最早的是( )A.a B.bC.c D.d2.图中岛屿从d到a海拔逐渐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浪、冰川侵蚀B.火山、风力堆积C.流水、风力侵蚀D.流水、冰川堆积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信息,呈链状分布的各火山岛,形成于同一热点,示意图显示,链状火山岛是由板块在岩浆喷发的岩浆库(热点)上移动而成,所以离岩浆喷发地越近,形成越晚,年龄越轻,根据图示箭头可知,图中链状火山岛形成时间由早到晚的顺序为a、b、c、d。
故本题排除B、C、D三项,选A。
第2题,依据火山岛形成示意图分析可知,在火山岛形成之后,随着板块的移动,一旦离开岩浆喷发的热点,就少了岩浆的来源,火山岛也就不怎么变大变高。
此后出露在海面的火山岛,会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侵蚀,包括温差、流水、风力和海浪等共同作用,使得岛屿变小变矮,最终可能会重新没入海洋,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岛屿从d到a海拔逐渐变低的过程应属于外力长期风化、侵蚀的结果,据此排除B、D两项;由图中信息可知,图中火山岛属于夏威夷群岛,地处低纬度热带地区,岛上不存在冰川作用,可排除A。
故本题选C。
答案:1.A 2.C新西兰南岛高山顶部终年积雪,山间多冰川,西南端有典型的峡湾海岸,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旅行地之一,图1为新西兰南岛示意图。
在新西兰南岛的亚伯塔斯曼国家公园内有一处非常奇特的地理景观,一块形似苹果的巨大球形花岗岩从中间整齐地分裂成两半,屹立于岛屿边上的悬崖旁,被称为“分裂苹果岩”(如图2所示)。
据此,完成3~4题。
3.有关南岛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西缓东陡B.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C.常年受西南风控制,降水西多东少D.东部河流较西部流速慢,结冰期长4.关于分裂苹果岩的形成过程,推测合理的是( )A.岩浆侵入→地壳抬升→球状风化→岩体断裂B.岩浆喷发→地壳抬升→球状风化→岩体断裂C.地壳下沉→岩浆侵入→水平挤压→岩体断裂D.地壳抬升→球状风化→水平拉张→岩体断裂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南岛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西陡东缓,A错误;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B正确;常年受西北风控制,降水西多东少,C错误;由图中信息可知,东部地势比西部缓,东部河流较西部流速慢,但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没有结冰期,D错误,所以选B。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常见地貌类型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3.下列地区最可能出现图示地质地貌发育过程的是( B )
A.青藏高原南部
B.内蒙古高原西部
C.德干高原东部
D.巴西高原北部
4.以下风沙沉积层形成最早的是( A)
A.S1 C.S3
B.S2 D.S4
5.风沙沉积层S5形成时( D ) ①风力较强 ②风力较弱 ③风向多变 ④风向稳定
A.①③
B.①④
2.该天坑峭壁多生长灌木的原因是( C )
A.气候干旱少雨
B.地下水源丰富
C.土层相对浅薄
D.太阳辐射较少
[解析] 第1题,读图中崩塌物可知,广西大石围天坑是地下溶洞坍 塌形成的,C正确;不是火山喷发、地堑、盆地陷落形成的,A、B、D 错误。故选C。第2题,灌木耐干旱、耐贫瘠,天坑峭壁土壤贫瘠、土层 薄、水分储存少,因而生长灌木,C正确;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湿润,A错误;该地区多石灰岩,多地下暗河,地下水丰富,但峭 壁水分储存条件差,B错误;太阳辐射对灌木的生存影响较小,D错误。 故选C。
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 大气降水多,流动性强 地面坡度大,流动性强 岩石裂隙大,流动性强
裂隙连通性好,流动性强
对喀斯特作用的影响
水的流动性越强,水 的溶蚀能力越强;反 之则越弱
(2)喀斯特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其代表性形
态及其成因如下表所示:
类型
形态
成因
石芽→石林,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地表喀斯特
莲花盆便于同步地从洞底向上生 有利于其与二氧化碳充分接触从而形
长
成沉积
信息获取
知识调动
由材料可知,莲花盆为地下喀斯 (2)有平整的洞底,能形成浅水池,且有
特景观,所以其主要为沉积地貌。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故平坦的河床可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新人教版
答案:C
考点二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 图表填绘·助学助记 1.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 用、固结成岩作用。 (1)风化作用
易错提示 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的区别: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 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做 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 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 念。
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过程。
(4)沉积作用与地貌
沉积类型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 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 风力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 口)、三角洲(河 口)、冲积平原
(中下游) 形成沙丘和沙漠 边缘的黄土堆积
颗粒大、比 重大的先沉 积,颗粒 小、比重小 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 中下游(例如,黄 河三角洲、恒河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 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 积岛等。(如图所示)
平原等) 干旱内陆及邻近
地区
3.图解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 风化使地表岩石由坚硬变得松动、破碎、易被侵蚀,形成散 落的碎屑,在搬运过程中不断发生堆积,结果使下层的碎屑物质 被压紧、固结形成新的岩石。新的岩石出露地表后再次发生上述 过程,如图所示:
2 深化拓展·精讲精练 【方法规律】
1.判断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地貌的方法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以我国为例)
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__重在理解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含解析
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作业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2019·山东济宁期末)苏特西岛位于冰岛以南32千米处,是1963年火山喷发时形成的,最高海拔155米,岛屿四周由火山灰组成,中部是较坚硬的熔岩,总面积为2。
7平方千米,当前岛屿面积仅剩1.4平方千米.下面图一为岛屿位置,图二为岛屿照片。
据此完成1~2题。
1.该岛中部熔岩最可能是()A.花岗岩B.石灰岩C.玄武岩D.大理岩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该岛屿为火山喷发形成的,所以该岛屿中部熔岩应为喷出岩(玄武岩)。
2.推测苏特西岛及其附近海域火山活动频繁的原因()A.位于大洋海沟,属于消亡边界B.位于大洋中脊,属于生长边界C.位于大洋中脊,属于消亡边界D.位于大洋海沟,属于生长边界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该岛屿位于冰岛南部,应位于大西洋,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冷却形成该岛,所以该岛应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大洋中脊处,故B项正确。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等高线分布。
据此完成3~4题。
3.甲、乙两区域的主要风力作用分别为()A.侵蚀、侵蚀B.侵蚀、堆积C.堆积、侵蚀D.堆积、堆积答案B解析该地貌是风力作用形成,应是沙丘地貌。
根据等高线分布情况,推测甲区域为风蚀坑;乙区域位于沙丘东侧,等高线较稀疏,坡度缓,主要风力作用是堆积,B项正确。
4.该区域的盛行风向为()A.偏东风B.偏南风C.偏西风D.偏北风答案C解析沙丘地貌形态与风向有关,侵蚀侧为迎风地带,堆积侧为背风地带。
结合上题分析,甲位于迎风一侧,乙位于背风坡,结合指向标,该区域的盛行风向为偏西风,C项正确.(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莫赫悬崖(见图)位于爱尔兰西海岸,是欧洲最高的悬崖,绵延8 km,远眺大西洋,非常壮观.悬崖的石灰岩基底是由无数细小海洋生物的骨骼在3亿年前堆叠起来的。
2020年高考地理复习: 《地表形态的塑造》PPT下载(共94页)
质循环时,要把握以下几点:
• (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
不可能由其他类岩石转化而来。
•
考 点
•
(2)岩浆岩、沉积岩可转化为变质岩,
互 变质岩也可能重新变质。
动 探
•
(3)岩浆岩、变质岩可以转化为沉积
究 岩,沉积岩受外力作用变为碎屑物质在低
处沉积后固结成岩可重新成为新的沉积岩。
• (4)各类岩石均可重熔成为岩浆。
返回目录
2 0 2 0 年高考 地理复 习: 《 地 表形 态的塑 造》P PT下载 (共94 页)
第1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2 0 2 0 年高考 地理复 习: 《 地 表形 态的塑 造》P PT下载 (共94 页)
返回目录
2 0 2 0 年高考 地理复 习: 《 地 表形 态的塑 造》P PT下载 (共94 页)
2 0 2 0 年高考 地理复 习: 《 地 表形 态的塑 造》P PT下载 (共94 页)
第1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2 0 2 0 年高考 地理复 习: 《 地 表形 态的塑 造》P PT下载 (共94 页)
返回目录
2 0 2 0 年高考 地理复 习: 《 地 表形 态的塑 造》P PT下载 (共94 页)
主 梳
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⑤______。
理•
二、外力作用
太阳辐射能
•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
是⑥________。
返回目录
第1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基 础 自 主 梳 理
2.表现形式
崩解和破碎
风、流水、冰川
堆积
2020版高考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 为背景,貌的内、其表现,中风力、高。
高考清单1.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1________。
(2)内力作用表现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12________和重力能。
(2)外力作用表现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②沉积岩的特点:地表分布最广泛,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可能有化石。
3.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是矛盾关系。
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19________,外力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趋向于平坦。
从全球来看,地质作用以内力作用为主。
命题角度一内力作用与地貌[经典例题]下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 搬运作用B. 地壳运动C. 变质作用D. 风化作用[思维建模]1. 文字信息获取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
2. 图像信息获取地形信息——山地;岩层形态信息——向下弯曲。
3. 推理分析4. 知识调用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常见地貌图的判读及内外力作用的判断。
[小试牛刀] ________ [方法归纳]1. 针对性归纳:常见的内力地貌岩层运动方向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对[变式训练](2018·全国卷Ⅲ)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回答1~2题。
1. 贝加尔湖形成于( )A. 地壳断陷集水B. 火山口集水C. 河流改道D. 滑坡阻断河流2.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 湖区降水量加大B. 入湖径流增多C. 湖盆在加深D. 入湖泥沙增多命题角度二外力作用与地貌[经典例题](2015·全国卷Ⅰ)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 m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018·保定模拟)读部分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在地壳运动影响下,和①所处板块位置类似地区的地表形态多为 ( )
A.山地B.平原
C.裂谷D.盆地
2.关于②③两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②地位于非洲板块
B.③地位于印度洋板块
C.②③两地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大
D.②③两地靠近海沟、裂谷,地壳不稳
解析:第1题,①为两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多形成褶皱山。
第2题,②③之间为生长边界,两地之间距离会不断扩大。
答案:1.A 2.C
3.(高考安徽卷)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
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b)。
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
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
读下图,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解析:选C。
鄱阳湖水位变幅大,冬季枯水期水位下降,湖滩裸露,强劲的冬季风将湖滩裸露的泥沙吹扬起来,再经风力搬运到湖滨地带堆积,慢慢形成沙山。
此后在冬季风强盛时段,干冷的气候一方面导致赣江水位下降,河漫滩的泥沙(沙源)供应减少,另一方面产生更加强劲的偏北风,两者相结合,就使得原本出现风沙堆积的沙山发生了风沙侵蚀,此外干冷气候使沙山植被退化,加剧了这个过程。
临湖一侧的风蚀作用尤其明显,最终形成东北-西南走向的槽形风蚀坑,侵蚀的沙被搬运至山脊的背风侧堆积成沙堆。
(2015·高考上海卷)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疏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
据此回答4~5题。
4.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
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
①岩浆冷却较快②岩浆冷却较慢
③在地表形成④在地下形成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5.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
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
该岩石可能是( )
A.喷出岩B.侵入岩
C.沉积岩D.变质岩
解析:第4题,由“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推断该岩浆岩应该是花岗岩,在地球内部形成,为侵入岩,岩浆冷却较慢,D项正确。
第5题,生产优质砚台的原料岩石其岩性致密,呈薄板状,最符合变质岩特征,D项正确。
答案:4.D 5.D
(2018·九江模拟)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读某海岸线历史变迁图,回答6~7题。
6.近现代以来,图中海岸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7.图中乙处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下列关于其所受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4-12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B.12-18世纪,堆积作用为主
C.18-19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D.19世纪至现代,堆积作用为主
解析:第6题,根据文字材料叙述,“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海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则海岸向海洋扩张。
甲、乙、丁三处公元4世纪以后的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延伸,说明在公元4世纪以后都经历了海水侵蚀,只有丙处海岸随着时代的推移,一直在向海洋深处延伸,说明以堆积作用为主。
第7题,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延伸,说明以堆积作用为主;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延伸,说明以侵蚀作用为主。
乙地海岸线4-12世纪向海洋延伸,说明以堆积作用为主;12世纪到现代海岸线后退,以侵蚀作用为主。
答案:6.C 7.C
8.(2018·广州模拟)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指出费尔南迪纳岛的岩石类型及其成因。
解析:读图可知费尔南迪纳岛的地势特点为中高周低,中央有火山口,为火山岛,岩石多为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冷却形成的岩浆岩。
根据该岛的地理位置可知,费尔南迪纳岛地处板块交界处,岩浆活动剧烈,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答案:以岩浆岩为主。
成因:地处板块交界处,岩浆活动剧烈,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