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春天(集体备课)

合集下载

寂静的春天备课

寂静的春天备课

绝望中自嘲 中国网民以笑话讥讽食品安全
早上喝一杯三聚氰胺牛奶,吃两个有染色 馒头,夹一截瘦肉精火腿,切一个苏丹红 咸蛋;中午了,买的是用避孕药喂的鱼, 毒豆芽、毒西瓜;晚上回到豆腐渣房子里, 开一瓶甲醇勾兑酒,吃了一串加了泻药的 麻辣烫,抽的是假烟,买的是盗版小说, 再用装了盗版软件的电脑上网;最后,钻 进了黑心棉被里睡觉,一天就这样过去 了。”
(2)你认为文章要告诉我们的主旨是什么?
作者雷切尔· 卡森是一个著名的环保主义者,是当代环保运动 的先驱。本文记述了杀虫剂,特别是剧毒化学药品对鸟类及整 个大自然造成的毁灭性危害,呼吁人们保护鸟类、保护大自然, 为推动环保运动起到了开创性作用。
自学指导(二)
体会下列句子,说说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①“在当今对环境的普遍污染中,化学药品是辐射线的凶恶但却
寂静的春天
1962年,一本书及其作者遭到人们的无情批判,然而, 关于这部书的争论结果又一次证明了那句话:真理总是 站在少数人的一边。这本书就是环境保护的发轫之作— —《寂静的春天》。它的作者是一位伟大的女性蕾切 尔· 卡森。 1958年1月,卡森接到她的一位朋友一封信。信中写 到,1957年夏,州政府用架飞机为消灭蚊子喷洒了DDT, 飞过她的私人禽鸟保护区上空。第二天,鸟儿都死了。 当时担任政府官员的海洋生物专家卡森意识到,自己必 须解开这个谜团。 从搜集一切资料,阅读了数千篇研究报告和文章之 后,1962年此书完成出版。而在这五六年的时间里,不 但她的家人被疾病折磨,而且她自己又被诊断患了乳房 癌。这本书最终能够完成,就是一个奇迹。它最重要的 意义在于,它明确提出了20世纪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 却为人忽视的课题——环境污染。
。一些颗粒物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比如烟囱与车辆。

《寂静的春天》教学设计

《寂静的春天》教学设计

《寂静的春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观看图片和听故事,培养学生对春天的体验和感受。

2. 通过听说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3. 通过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春天相关的图片幻灯片或手绘图画。

2. 故事《寂静的春天》的文本。

3. 学生练习本和铅笔。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春天的图片,并引发学生对春天的兴趣和想法。

例如:花开的图画、阳光明媚的图画等。

阅读故事:2. 给学生描述故事《寂静的春天》的大致内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3. 分发故事《寂静的春天》给学生,让学生默读故事内容。

4. 通过提问确保学生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意义。

例如:故事中的春天是如何描述的?为什么人们觉得春天很安静?听说活动:5. 向学生播放故事《寂静的春天》的录音。

6. 播放完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并用英语表达出来。

7. 随机选择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写作活动:8. 让学生模仿故事的写作风格,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对春天的感受和体验。

9. 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词语,使文字生动有趣。

10. 分组让学生交换作文并进行修改,提高写作质量。

11. 学生将自己的作文读给其他同学听。

结束活动:1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目标和重点,并鼓励学生多读写春天相关的内容,增强对春天的了解和描述能力。

补充内容:引入活动: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产生对春天的兴趣和想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细节和元素,例如花朵的颜色、阳光的明媚程度、草地上的小动物等。

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对春天的印象和感受,鼓励他们使用形容词和形象化的词汇描述。

阅读故事:教师描述故事《寂静的春天》的大致内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教师可以说:“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春天的景象,一片安静而宁静的春天。

大家知道春天通常都是热闹而活泼的,所以我们为什么会觉得春天很安静呢?让我们读一读这个故事,看看它是如何描述春天的。

《寂静的春天》集体备课记录

《寂静的春天》集体备课记录

高一语文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周次1 周二
地点语文组办公室
参加人员高一备课组全体成员
主讲人 XXX
一、主要内容:《寂静的春天》
二、老师讲解《寂静的春天》的讲课思路
(一)作者介绍
(二)背景介绍
(三)课文研讨:
1、总体把握:
(1)、快速阅读课文,独立思考:
作者为什么说春天是“寂静”的?从文中划出相关语句。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
找出每段的关键句,概述各段重点。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
找出每段的关键句,概述各段重点。

(四)、语言探讨:
富有感情色彩而又形象生动是科学小品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找出例句,说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读写训练:
请发挥想像,描述一下“寂静的春天”是一种怎么样的景象?
(六)、拓展延伸:
除了课文里提到的化学药品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会使地球上出现“寂静的春天”?人类需要做些什么呢?
三、集体讨论
1、XXX发言:学习这篇课文应该培养学生绿色信念,倡导环境保护意识。

2、XXX发言:让学生认识到除了课文里提到的化学药品因素外,还有很多因素会使地球上出现“寂静的春天”。

3、XXX发言: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人类需要做的是:保护环境、爱护地球;遵从发展规律,不轻率躁进,破坏环境;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等。

4、XXX发言:通过学习本文,呼吁学生能从我做起,身边的家人、亲戚、朋友、同学,一起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寂静的春天教案(与《寂静的春天》配合)

寂静的春天教案(与《寂静的春天》配合)

寂静的春天教案(与《寂静的春天》PPT配合)章节一:引言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寂静的春天》的作者、背景及书中主要内容。

2. 教学内容:介绍瑞秋·卡森及其著作《寂静的春天》。

3. 教学方法:PPT展示、讲解、学生阅读。

章节二:春天的破坏者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春天生态系统的变化,以及杀虫剂对春天的破坏。

2. 教学内容:分析春天生态系统的平衡,探讨杀虫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教学方法:PPT展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章节三:死亡之河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杀虫剂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

2. 教学内容:分析杀虫剂对河流生态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 教学方法:PPT展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章节四:鸟儿不再歌唱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杀虫剂对鸟类的危害,以及鸟类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教学内容:分析杀虫剂对鸟类的毒性,探讨鸟类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3. 教学方法:PPT展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章节五:人类的警示1.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2. 教学内容:总结《寂静的春天》中的警示,探讨人类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3. 教学方法:PPT展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学生发言。

章节六:生态系统的警告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这些关系的破坏。

2. 教学内容:讨论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人类活动如何打破这些平衡。

3. 教学方法:PPT展示、互动游戏、小组讨论。

章节七:化学品的泛滥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现代农业中化学品的广泛使用及其潜在危害。

2. 教学内容:探讨农药、化肥等化学品的使用情况,以及它们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可能影响。

3. 教学方法:PPT展示、视频资料观看、小组讨论。

章节八:健康之谜1.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 教学内容:分析环境污染与人类疾病之间的关系,讨论杀虫剂等化学物质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寂静的春天》学案

《寂静的春天》学案

《寂静的春天》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寂静的春天》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认识化学农药对环境和生物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3、学习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生动的写作手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书中所描述的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掌握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和科学数据进行论证的方法。

2、难点(1)思考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2)分析书中的科学观点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美国海洋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她的作品《寂静的春天》引发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的环境保护运动。

2、写作背景20 世纪 50 年代,大量化学农药在美国被广泛使用,对环境和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但当时人们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一问题。

卡逊经过深入调查和研究,写下了《寂静的春天》,以引起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四、学习过程1、初读感知(1)快速浏览全书,概括主要内容。

本书以生动而严肃的笔触,描写了因过度使用化学农药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许多生物物种灭绝,春天变得寂静无声的景象。

(2)梳理书中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观点:化学农药的滥用对环境和生物构成了巨大威胁。

论据:列举了大量实例,如鸟类数量减少、昆虫死亡、河流污染等,同时引用了科学研究的数据和报告。

2、精读探究(1)分析书中所描述的化学农药的危害。

化学农药不仅直接杀死了害虫,还会残留在土壤、水源和生物体中,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和传递,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连锁反应。

例如,鸟类食用了含有农药的昆虫或种子,导致繁殖能力下降甚至死亡;鱼类在受污染的水中生存,体内积聚了有害物质,影响了其生长和健康。

(2)探讨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些危害的。

作者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

首先,通过列举具体的事例,如某地鸟类因农药中毒而数量锐减,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问题的严重性。

其次,引用权威的科学研究报告和数据,增强了论证的可信度。

《寂静的春天》教(学)案设计(获奖)

《寂静的春天》教(学)案设计(获奖)

教案设计《寂静的春天》教案设计一、教材概述《寂静的春天》是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基础模块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

这是一个说明文单元,是在上册学习了说明文单元的基础上的第二个说明文单元,本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三篇文章。

说明文的阅读是现代文阅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现实生活中也会出现大量的说明文。

教学的重点基本可以概括为筛选并提取文章信息,归纳说明文容,理清说明文的写作思路,分析结构和写作手法。

下册的这个单元是在上册说明文单元学习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是在复习基础上的巩固和提高。

通过前两课的复习、巩固,学生基本掌握了说明文的学习重点,所以《寂静的春天》的教学可以更侧重于人文目标的达成。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仍旧是一年级的园林专业学生。

对于即将步入二年级,将要开展专业实习的学生来说,语文教学更要适应工具性的要求。

能力培养比知识传授更重要,职业感情比知识传授更重要。

第一,学生通过以前所学能把握学习说明文的要求,积累了阅读说明文的一般方法。

他们的专业特点也易于对本文的教学容产生兴趣,通过跨学科,不同的课堂表现形式更充分激发学生的在兴趣。

第二,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运用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分析作为典的说明文,教学容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把本科的教学目标设置为:1.诵读全文,掌握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意思。

2.分析探讨影响环境,使春天“沉寂”的因素。

3.培养绿色信念,倡导环境保护,学习作者以非凡的个人勇气发出的保护环境的呐喊的精神。

4.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与人与自然、环境有关的材料,根据要求,制作展示材料。

四、重难点分析根据单元总体目标和教材特点,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整体感知文章,探讨文章观点,体会关键句子所蕴含的感情。

根据说明文学习要求,对重点的把握,可以引导学生以讨论问题的形式深入理解,结合作者和写作背景来进行。

2.开展网路课学习自主学习,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完整word版)《寂静的春天》教案

(完整word版)《寂静的春天》教案

寂静的春天(教案)雷切尔•卡森教学目的:1.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2.体会文章中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科技文的能力,学习课文把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3.培养绿色信念,倡导环境保护,学习雷切尔•卡森以非凡的个人勇气发出的保护环境的呐喊的精神。

教学重点:探讨文章思路,揣摩重点语句,学习课文把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教学难点:探究理解重点语句和句子所蕴含的感情。

教学方法:品读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从生活中体会到: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科学改变了并且还在继续改变着我们所生存的世界。

科学拓展了空间,让人类一步步地从陆地走向海洋,走向太空;科学延伸了时间,让人类延长了寿命,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科学已成为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与我们个体生命息息相关的重要因素。

通过各种媒体,我们都可以看到、听到、感受到科学世界的丰富和科学智慧的光辉。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审视,科学在为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足可让人类灭亡的危害……早在1989年3月24日,美国的“埃克森•阿尔迪兹”号油船在美国阿拉斯加威廉王子岛海岸触礁搁浅,原油泄漏量达1100万加仑,8600公里海岸线受污染,16条鲸鱼30万只海鸟和5000多头海獭、海豹死亡,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件。

此外,还有许多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件发生……因此,环境保护已成为我们今天迫在眉睫的话题。

今天,我们便来学习一篇引起人们关注环境污染的课文——《寂静的春天》。

二、作者作品简介:作者:雷切尔•卡森(1907——1964),美国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是当代环保运动的先驱。

1962年完成《寂静的春天》一书。

这本书首次揭露了美国农业、商业界为追逐利润而滥用农药的事实,对美国不分青红皂白地滥用杀虫剂而造成生物及人体受害的情况进行了抨击,使人们认识到农药污染的严重性。

1964年因癌症和遭受空前的诋毁、攻击而与世长辞。

寂静的春天教案(与《寂静的春天》配合)

寂静的春天教案(与《寂静的春天》配合)

寂静的春天教案(与《寂静的春天》PPT配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3 教学方法1.4 教学资源第二章:春天的寂静2.1 春天的生态特点2.2 春天的寂静现象2.3 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春天的寂静2.4 讨论春天的寂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三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3.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3.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3.3 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因素3.4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第四章:环境污染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4.1 环境污染的类型4.2 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4.3 环境污染的来源和传播途径4.4 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策略第五章:春天的希望5.1 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5.2 个人行动,共同参与5.3 环保组织的角色和作用5.4 春天的希望:未来生态环境保护的趋势和展望第六章:生态系统的平衡6.1 生态系统的定义6.2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6.3 人为干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6.4 恢复和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方法第七章: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7.1 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7.2 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7.3 适应性策略和减缓措施7.4 国际合作与政策制定第八章:保护自然的法律与政策8.1 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的作用8.2 国际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概述8.3 国内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介绍8.4 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途径第九章:可持续发展的理念9.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9.2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9.3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挑战9.4 个人和社区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第十章:未来展望与行动指南10.1 生态环境面临的全球性挑战10.2 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10.3 青年与未来:培养环保意识10.4 从我做起: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动指南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春天的寂静现象补充和说明: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记录和分享,来增强他们对春天寂静现象的体验。

引导学生从生态学、环境科学的角度分析春天寂静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生态影响,如对鸟类、昆虫等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寂静的春天教案(与《寂静的春天》配合)

寂静的春天教案(与《寂静的春天》配合)

寂静的春天教案(与《寂静的春天》PPT配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寂静的春天》的作者、背景及书籍的主题。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介绍《寂静的春天》的作者瑞秋·卡森及其成书背景。

阐述本书的主题:农药对环境的破坏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采用PPT展示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关键信息。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本书主题的看法。

1.4 教学活动观看《寂静的春天》PPT,了解作者及书籍背景。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角度阐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第二章:农药的兴起与环境的危机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农药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农药使用的合理性及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2.2 教学内容介绍农药的发展历程,重点关注DDT等农药的广泛使用。

阐述农药对环境的危害,如生物富集、生态失衡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PPT展示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农药发展历程及其环境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农药使用的合理性及可能带来的问题。

2.4 教学活动观看《寂静的春天》PPT,了解农药的发展历程及其环境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农药使用的合理性及可能带来的问题。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第三章:生物多样性的丧失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农药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阐述农药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如物种灭绝、生态系统失衡等。

强调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3.3 教学方法采用PPT展示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及其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看法。

3.4 教学活动观看《寂静的春天》PPT,了解农药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看法。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第四章:人类的觉醒与环保运动的兴起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寂静的春天》出版后的影响及环保运动的兴起。

《寂静的春天》教案设计(获奖)备课讲稿.docx

《寂静的春天》教案设计(获奖)备课讲稿.docx

《寂静的春天》教案设计 ( 获奖 )教案设计《寂静的春天》教案设计一、教材概述《寂静的春天》是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基础模块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

这是一个说明文单元,是在上册学习了说明文单元的基础上的第二个说明文单元,本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三篇文章。

说明文的阅读是现代文阅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现实生活中也会出现大量的说明文。

教学的重点基本可以概括为筛选并提取文章信息,归纳说明文内容,理清说明文的写作思路,分析结构和写作手法。

下册的这个单元是在上册说明文单元学习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是在复习基础上的巩固和提高。

通过前两课的复习、巩固,学生基本掌握了说明文的学习重点,所以《寂静的春天》的教学可以更侧重于人文目标的达成。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仍旧是一年级的园林专业学生。

对于即将步入二年级,将要开展专业实习的学生来说,语文教学更要适应工具性的要求。

能力培养比知识传授更重要,职业感情比知识传授更重要。

第一,学生通过以前所学能把握学习说明文的要求,积累了阅读说明文的一般方法。

他们的专业特点也易于对本文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通过跨学科,不同的课堂表现形式更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

第二,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运用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分析作为典范的说明文,教学内容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把本科的教学目标设置为:1.诵读全文,掌握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意思。

2.分析探讨影响环境,使春天“沉寂”的因素。

3.培养绿色信念,倡导环境保护,学习作者以非凡的个人勇气发出的保护环境的呐喊的精神。

4.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与人与自然、环境有关的材料,根据要求,制作展示材料。

四、重难点分析根据单元总体目标和教材特点,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文章,探讨文章观点,体会关键句子所蕴含的感情。

根据说明文学习要求,对重点的把握,可以引导学生以讨论问题的形式深入理解,结合作者和写作背景来进行。

《寂静的春天》教案

《寂静的春天》教案

《寂静的春天》教案教案:《寂静的春天》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作品《寂静的春天》的背景和作者。

2.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

3.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文学作品《寂静的春天》的内涵和主旨。

2.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1.理解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学技巧。

3.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介绍《寂静的春天》的题目,唤起学生对春天的印象,并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感受和美好的记忆。

二、导入知识(10分钟)三、阅读文学作品(20分钟)教师将《寂静的春天》的文学作品分段朗读,让学生跟读和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讨论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隐喻,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学技巧。

四、理解文化内涵(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日本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对该作品的影响,并结合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大自然的保护意识。

五、情感表达和文学欣赏(2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和文学欣赏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并通过绘画、写作、朗诵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六、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同时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或艺术展览,拓展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3.开展大自然保护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和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文学作品《寂静的春天》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有了一定的培养。

但是,教学中对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和理解有待加强,下一次教学时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文学技巧的分析。

《寂静的春天》教案

《寂静的春天》教案

《寂静的春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寂静的春天》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通过阅读选文,引导学生理解并感悟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者简介:蕾切尔·卡森,美国著名科普作家、环保运动的奠基人。

2. 作品背景:20世纪50年代,美国广泛使用农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物种类减少。

3. 作品特点:以生动的实例揭示农药对环境的破坏,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选文,理解并感悟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作者、作品背景及作品特点。

2. 阅读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4. 实践法:鼓励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培养关爱自然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蕾切尔·卡森及其作品《寂静的春天》。

2. 阅读选文:让学生阅读作品中的相关章节,感受作品风格。

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如农药代表的破坏力量,春天代表的生机勃勃等。

4. 联系现实:让学生思考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如何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5. 总结:强调作品《寂静的春天》在环保领域的意义,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寂静的春天》对当今环保运动的启示。

2. 让学生收集有关环保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扩大知识视野。

3.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环保的文学作品,如《沙尘暴》、《地球的故事》等。

七、课堂练习(1)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中揭示了________的危害。

(2)作品中的春天象征着________。

(3)《寂静的春天》呼吁人们________。

《寂静的春天》教案

《寂静的春天》教案

《寂静的春天》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案目标:了解并欣赏《寂静的春天》这本书的封面和简介。

掌握书中的主要概念和主题。

理解并参与春天的观察和记录活动。

1.2 教学内容:封面和简介的介绍:《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关于自然和春天的书籍。

它的封面上有美丽的春天风景插图,简介中提到了书中的主要概念和主题。

主要概念和主题:书中讲述了春天的美丽和寂静,以及人们对春天的观察和感受。

春天的观察和记录活动:学生可以在户外或教室里观察春天的迹象,并记录下来。

1.3 教学步骤:1. 展示《寂静的春天》的封面和简介,引导学生欣赏和关注。

2. 引导学生阅读书中的主要概念和主题,并讨论。

3. 组织学生进行春天的观察和记录活动,提供必要的观察工具和材料。

4. 学生展示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记录结果,讨论春天的美丽和寂静。

第二章:春天的迹象2.1 教案目标:了解春天的迹象和特点。

学会观察和记录春天的变化。

培养对自然的敏感和欣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春天的迹象:春天的天气变暖,植物开始生长,动物开始活动等。

观察和记录春天的变化:学生可以在户外或教室里观察春天的迹象,并记录下来。

对自然的敏感和欣赏能力:通过观察春天的变化,学生可以培养对自然的敏感和欣赏能力。

2.3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春天的迹象和特点,提供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2. 组织学生进行春天的观察和记录活动,提供必要的观察工具和材料。

3. 学生展示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记录结果,讨论春天的变化和美丽。

4. 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欣赏。

第三章:春天的花朵3.1 教案目标:认识和了解春天的花朵。

学会观察和描述春天的花朵。

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3.2 教学内容:春天的花朵:介绍春天常见的花朵,如樱花、桃花、郁金香等。

观察和描述春天的花朵:学生可以在户外或教室里观察春天的花朵,并描述它们的外貌和特点。

欣赏和表达能力:通过观察和描述春天的花朵,学生可以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寂静的春天》教案

《寂静的春天》教案

《寂静的春天》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寂静的春天》的作者、背景以及书籍的主要内容。

1.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阅读书籍,进行思考和讨论。

1.3 教学内容:1.3.1 介绍蕾切尔·卡逊及其作品《寂静的春天》;1.3.2 讲解书籍的背景和成书过程;1.3.3 概述书籍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第二章:自然与生态2.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自然与生态的关系,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书中实例进行讲解。

2.3 教学内容:2.3.1 讲解自然与生态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2.3.2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3.3 引用书中案例,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第三章:农药与生物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农药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2 教学方法:采用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3.3 教学内容:3.3.1 讲解农药的作用和分类;3.3.2 分析农药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3.3.3 探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和方法。

第四章:人类健康与环境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4.2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4.3 教学内容:4.3.1 讲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4.3.2 分析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的危害;4.3.3 探讨环境保护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第五章: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5.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5.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我国实际案例讲解。

5.3 教学内容:5.3.1 讲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内涵;5.3.2 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挑战;5.3.3 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和路径。

第六章:环境伦理与责任6.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环境伦理的概念,认识到保护环境的责任。

寂静的春天阅读教学设计

寂静的春天阅读教学设计

寂静的春天阅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前期准备1. 目标设定:通过本次阅读教学,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寂静的春天》这篇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材准备:备课笔记、教材《寂静的春天》、复印版的文章、课堂展示材料等。

3. 学生准备:提醒学生预习《寂静的春天》,带上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具。

教学设计二:导入环节1. 复习提问: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复习学生对《寂静的春天》的基本了解。

2.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引用引人入胜的片段,激发学生对《寂静的春天》的阅读兴趣。

教学设计三:阅读训练1. 教师示范阅读:教师阅读《寂静的春天》的部分内容,并注重语音语调、节奏感和情感表达,让学生感受文字生动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

2. 学生阅读:学生分组或个人阅读《寂静的春天》的剩余部分,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标记重要内容、难点和疑问。

3. 学生讨论:学生小组内部分享阅读心得和发现,并在全班范围内展开交流,共同探讨文章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

教学设计四:深入分析1. 文学元素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对《寂静的春天》中的文学元素进行分析,包括主题、情节、人物塑造、环境描写等,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2. 语言文字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典故、修辞手法、比喻、象征等语言文字特点,并与学生共同探讨这些特点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设计五:拓展应用1. 创设情境: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寂静的春天》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拓展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结局的猜测。

2. 写作实践:要求学生根据故事情节或特定角色的视角,以续写、改写或者书写读后感等方式,进行写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设计六:评价与反思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讨论、小组互评、学生自评以及作业评价等综合方式对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2. 反思总结: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教学过程,对学生在阅读理解、文学鉴赏和写作等方面的收获和不足进行反思和总结,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寂静的春天》教案

《寂静的春天》教案

《寂静的春天》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寂静的春天》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出版时间、背景等。

使学生对书中的主要议题有所了解,产生阅读兴趣。

1.2 教学内容简介:《寂静的春天》是美国生物学家瑞秋·卡森所著,于1962年出版,揭示了农药对环境的破坏。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春天的声音会变得寂静?这个问题与我们有什么关系?1.3 教学活动观看《寂静的春天》预告片或阅读书中的摘录,引发兴趣。

分组讨论:学生们对于环境问题的了解和看法。

老师讲解《寂静的春天》的背景和主要议题。

1.4 作业预习下一章节内容。

写一篇关于自己了解的环境问题的短文。

第二章:春天的破坏2.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农药对环境的破坏,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农药的使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当前面临的威胁。

2.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纪录片或图片,展示农药对环境的破坏。

分组讨论:学生们对于生物多样性的理解和看法。

老师讲解农药的使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2.4 作业写一篇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短文。

预习下一章节内容。

第三章:生态系统的平衡3.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平衡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的平衡如何被破坏。

3.2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平衡的影响。

3.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视频,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平衡的重要性。

分组讨论:学生们对于生态系统平衡的理解和看法。

老师讲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平衡的重要性。

3.4 作业写一篇关于生态系统平衡的短文。

预习下一章节内容。

第四章:生物多样性的价值4.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引导学生思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保持生态平衡、提供生态系统服务。

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潜在使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寂静的春天
高一语文备课组主备人:刘中凯
一、教学目标:
1.诵读全文,掌握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意思.
2.分析探讨影响环境,使春天“沉寂”的因素。

3.小组讨论,保护环境,爱护生物,关注人类,让春天更加灿烂的措施。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原因及给生物、人类带来的毁灭性打击,从而意识到环境保护的迫切性,激起大家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方法:
研讨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古诗导入
北宋诗人郭熙在《四时之风》中写道:“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

”春风一吹,莺歌燕舞、百花齐放,春代表着希望、春孕育着生命、春呈现着活力。

然而雷切尔•卡森眼中的春天却是寂静的,为何呢?
2、首先了解一下作者:
雷切尔•卡森(1907--1964),美国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是当代环保运动的先驱。

1962年完成《寂静的春天》一书。

这本书首次揭露了美国农业、商业界为追逐利润而滥用农药的事实,对美国不分青红皂白地滥用杀虫剂而造成生物及人体受害的情况进行了抨击,使人们认识到农药污染的严重性。

它是一座丰碑,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用它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辩的论点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1964年因癌症和遭受空前的诋毁、攻击而与世长辞。

而人们对她的这本书的评价是:如果没有这本书,环境运动也许会被延误很长时间,或者现在还没有开始。

3、阅读文章,疏通字词。

啮齿(niè)牲畜(chù)畜牧(xù)滞留(zhì)
步履(lǚ)辐射(fú)骨骼(gé)栖居(qī)拨弄(nong)
不可逆转:不可改变方向。

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

4、划出各段的关键句,大致了解全文内容。

5、问:春天“寂静”的表现
明确:(第7节)这些喷雾液、花粉、烟雾剂现在在农场、花园、森林和家庭中几乎普遍使用—这些化学药品能够不加选择地杀死任何昆虫,不论其是“好”还是“坏”;能够使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
6、问:导致春天寂静的原因
明确:①(第6、7节)自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来,逾200种基本化学药品被
研制出来,用于杀死昆虫、杂草、啮齿动物和其它现代行话称为“害虫”的生物体;这些化学药品打着数千种不同的商标出售。

这些化学药品能够不加选择地杀死任何昆虫,同时也污染了环境。

②核爆炸污染(第2节)
③岩石中隐秘的射线(第3节)
④宇宙射线、太阳紫外线(第4节)
追问1:作者阐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哪些段落?
明:集中在6、7、8段,化学药品。

追问2:那3、4、5重点讲了什么?
明:人类无法适应因化学药品的产生而带来的环境剧变。

(穿插问题:作者在文中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化学药品对环境的污染及危害?找出例子并加分析。

明: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引用、作比较……)
7、问:最后一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原始的科学“用最现代、最可怕的武器装备起来”会造成“我们的一大灾祸”?
明确:“控制大自然”的观念是一种原始的、低级幼稚的生物学和哲学。

其本质是以人类为中心的骄傲自大的心态。

一旦与最现代、最可怕的化学药剂相结合,将破坏地球的生态平衡,成为我们的灾祸。

(注:课后练习2<4>)
8、问:纵观全文,本文结构层次怎样划分?
第一部分(1-2):提出主要观点并用事实说明。

第二部分(3-5):人类短期根本无法适应人造化学用品对环境的改变。

第三部分(6-8):具体论述化学用品对环境的破坏。

第四部分(9):结论:化学用品正在打击着地球。

9、归纳文章主旨:
这篇课文以科学详实的资料,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反映了人类广泛使用化学农药给周围环境所带来的危害,呼吁人们放弃那些愚蠢的做法,要保护环境,要善用科学,不能让科学的东西危及人类本身。

10、归纳写作特色:
(1)语言的准确:
这些喷雾液、药粉、烟雾剂现在几乎普遍在农场、花园、森林家庭中使用……这些化学药品不应称作“杀虫剂”,而应称为“杀生剂”
(2)语言的生动:
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也不再跳跃于水中。

人们甚至连自己创造出来的魔鬼都认不出来。

11、问:污染环境,导致“春天寂静”的其它因素还有哪些?
提示明确:
水污染、资源枯竭、能源危机、粮食短缺、食品污染,医疗污染,人口爆炸、生物多样性丧失、技术危机等等。

12、让春天不再“寂静”,解决环境污染之法
明确:学生分组讨论,最终师总结。

①文中涉及到的解决方法:
生物:生物经过一定的时期,适应了环境就达到了平衡。

不足之处:现代世界里的人没有时间,人的一生太短暂,而适应环境要求的是若干年代的时间,所以适应环境的平衡对人是不行的。

况且源源不断的污染,对人、对生物都难以适应,难以达到平衡。

②保护自然,改善环境的方法:参考:净水器,防辐射服等
取法于古: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存,制天命而用之
老子: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主张“自然无为”
庄子:齐万物
六、课后练习(可穿插授课过程):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