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1)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第一篇 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第一篇 自然观

第一篇自然观预读范例•我们人类是如何看待我们所居住的这个自然界的呢?•×××坐的飞机在地球某地上空突然失事,他靠降落伞掉到一个小岛上。

小岛上居民对于自然界的看法根本不同,他们相信每一个动植物都有一个主宰它们的神灵,认为森林有树神,水有水神,他们敬畏它。

每一个类都有自己的一个神秘世界。

整个世界是浮在一个盛装汪洋的水盆里,而这个水盆也是由一个神灵托着的。

总之,这里的居民认为他们周围到处都有神灵,因此,他们过着一种敬畏神灵的生活,有着各种繁杂的敬神仪式。

而且那里的人因为他是从空中落下来的,也把他当作了天神崇拜。

•而×××则把自然界看作是由物理的四种力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无神世界,自然界一切都是经过长期的自然而然的自发演化而来的。

人类是自然界生命发展到现在为止的最高级的生命形式。

人类因此可以支配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为人类服务。

例如,我们创造了各种人工制品,创造了城市,改变了人类的居住环境。

问题•为什么同处一个地球的人类的不同部族对自然界的看法与现代社会中的我们有如此之不同的“对自然的看法”呢?•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历史上的我们的同族对自然的看法与我们现代的看法相同吗?•进一步的,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对自然界的看法都一样吗?你问过别人的看法吗?•进一步的,你童年或少年时对自然界的看法与现在的看法一样吗?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进一步的,有一个客观的、独立于我们之外的自然界吗?•更进一步的,我们所看到的这个广阔无垠的自然界是从来如此呢,还是逐渐演化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呢?*•自然观:通俗——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自然观:严格——是一种系统的体系,即人们关于自然界的存在、演化的根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本质及其发展演化规律的根本观点和系统理论。

本篇内容介绍•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本篇内容框图本篇教学重点*•一、了解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与发展。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

铁马秋风塞外 杏花春雨江南
青藏高原隆起强烈地改变了大气环流, 青藏高原隆起强烈地改变了大气环流,中国的大西北地区从此在干旱 的内陆西风气流的控制之下,降雨减少而蒸发量却上升, 的内陆西风气流的控制之下,降雨减少而蒸发量却上升,地表裸露成为巨 大的风蚀区,千百万年来在西风的输送下,面积达27万平方公里 大的风蚀区,千百万年来在西风的输送下,面积达 万平方公里 的黄土 高原终于形成。 高原终于形成。 青藏高原阻挡了我国低空的西风气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支气流; 青藏高原阻挡了我国低空的西风气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支气流;还 表现在对冷暖气流的屏蔽作用;青藏高原的隆起,使我国东部地区形成了 表现在对冷暖气流的屏蔽作用;青藏高原的隆起, 一个相对独立的气候单元,对我国冬、夏季风有促进作用。 一个相对独立的气候单元,对我国冬、夏季风有促进作用。
公元前500年的阿那克萨哥拉提出 “种 公元前 年的阿那克萨哥拉提出 子说” 子说”,认为世界万物可以分割成无限小 的种子。 的种子。 他认为,人和自然有着共同的构成。 他认为,人和自然有着共同的构成。他 提出一个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食物为什么能够变成人的 血肉?表面上看, 血肉?表面上看,食物与人的血肉没有任 何相同之处, 何相同之处,但这些大学被我们吃了以后 却变成了人的血肉,因此应当承认, 却变成了人的血肉,因此应当承认,这些 食物中一定包含着血液、 食物中一定包含着血液、神经和骨骼等我 们身体中具有的元素。否则的话, 们身体中具有的元素。否则的话, “毛怎 能来自非毛,肉怎能来自非肉呢”?只是 能来自非毛,肉怎能来自非肉呢” 由于这些元素很小,我们才看不见他们, 由于这些元素很小,我们才看不见他们, 但我们从理性角度上可以认识到, 但我们从理性角度上可以认识到,这些很 小的东西就是人和自然物共同具有的“ 小的东西就是人和自然物共同具有的“同 类体” 类体”。 留基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留基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自然辩证法(1)

自然辩证法(1)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是什么?自然辩证法是由恩格斯在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所撰写的《自然辩证法》这部著作所开创和奠基的一个研究领域。

它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哲学和社会学发展的背景下建立的,并且已发展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人类科学认识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的科学, 是研究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由自然界的辩证法、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三方面组成。

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其中心线索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与研究对象相对应,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也分为三个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

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和内容决定了它是一门具有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

自然辩证法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原理,它是以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成果即科学技术为基础,更深入更具体地揭示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规律。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有: 第一,它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需要。

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技术化、经济全球化时代,科学技术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近一个世纪的科技成果超过了过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所获得的成果的总和,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无法想象的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少未曾预料的消极后果,引起了诸如环境、生态、资源、人口、粮食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

这清楚表明,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人对自然界平衡的干预已超过了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人和自然的关系出现严重对立。

如果不协调人与自然地关系,必然带来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后果。

自然辩证法试题(1)

自然辩证法试题(1)

一:了解自然观演变的基本历史:▪(1)古代朴素自然观▪1、史前神话阶段的自然观▪(1)起因:对自然界加以说明和解释。

(2)特点:“万物有灵”论▪(3)表现形式:神话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4)史前神话自然观对当时社会活动的影响“图腾”信仰和自然崇拜巫术祭祀、祈祷▪2、中国古代自然观▪(1)《周易》中体现的自然观:普遍联系的观点(2)《老子》一书所体现的自然观:演化观▪(3 ) 中国古代自然观的特点:侧重于回答自然是怎样的▪3、古希腊自然观侧重于回答自然为什么是这样的▪(2)中世纪的神学自然观▪1、奥古斯丁:把柏拉图的“理念”变成了“上帝”。

上帝是终极的全能的造物主。

▪2、托马斯·阿奎那:对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进行了神学改造。

▪(3)近代机械论自然观▪A: 开普勒:“天空立法者”▪B: 伽利略的贡献:▪(1)著名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

▪(2)发明天文望远镜,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

▪(3)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C: 牛顿的综合:总结了天体力学和地面力学的成就,为经典力学规定了一套基本概念,提出力的概念,提出了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经典力学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为机械论自然观提供了理论基础。

▪D: 机械自然观的中心思想:自然界是绝对不变的。

▪(1)认为认为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它从来如此、永远如此;(2)自然界的物质和运动是可以分离的,所有运动都是机械运动,其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作用而引起的▪(3)万事万物只在空间上彼此排列着,并无时间上的历史发展。

▪E: 机械自然观的贡献▪F: 机械论自然观的局限性▪(1)绝对化,只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和随机性,终会严重束缚科学家思想,阻碍科学发展。

(2)不彻底性,力学难解释:运动如何发生?天体怎样运动起来?不同物质形态如何转化?不得不把造物主从前面赶出去,最终又把神从后门请进来。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1)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1)

1.试述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及学科性质答:(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是作为客体的自然界;是作为主体的人认识和实践活动;是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3)自然辩证法的内容:l)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①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②是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唯物辨证的说明;③还包括对人工自然的演化、人与人工自然关系的阐述。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研究中所应用的各种方法的哲学概括。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它包括:对科学研究方法、工程技术方法、系统科学方法的哲学概括。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对科学技术的性质、结构、功能及其发展规律的阐述。

4)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探讨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等普遍规律。

5)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2.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哪几种不同形式的自然观?人类自然观的演变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相互关系?答:古代朴素自然观、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近代前期形成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论)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人类自然观的演变总是与同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紧密联系的。

人类自然观受当时科学和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而自然观对科技的发展起着推动或者阻碍的作用。

但科学技术最终总是能突破层层阻碍向前发展,并形成新的自然观,这种新的正确的自然观又会极大地促进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自然辩证法1

自然辩证法1

一名词解释(四个)1.类比方法P174类比方法是根据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类似或同一,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类似或同一的逻辑思维方法。

2.判决性实验P217所谓判决性实验,就是在对立的两个假说之间,设计一个或一组观测或实验来证实哪一个具备预见性,或者更确切的说。

证实哪一个不具备预见性。

3.归纳方法P170归纳方法,即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或特殊的事物中概括出共同本质或一般原理的逻辑思维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现象达到本质,通过特殊揭示一般。

4.发散思维P235发散思维是针对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沿着这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从多方面提出解决方案,寻求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以求得最佳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

5.技术预测P297所谓技术预测,就是依据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技术未来发展的状态、趋势、动向、成果及其影响的预见和推测。

6.技术创新P349是以技术成果的商业化为目的、与研究和开发活动密切相关、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的活动或过程。

本质上是技术资源和产业资源整合配置的过程和结果。

7.科学问题P206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家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尚未解决的问题。

它包括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的答案。

8.自然观P75 课件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包括古代朴素的自然观,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简答题(五道题)1.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对象及主要内容是什么?课件⑴研究对象:①自然界;②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③科学技术⑵主要内容:①自然观;②科学技术方法论;③科学技术观2.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是什么?课件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与辩证唯物主义之间,处于中间的层次。

就学科性质而言,属哲学门类。

3.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缺陷是什么? P115-117⑴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将人类的利益作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尺度,这仍然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1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1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1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它旨在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为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一、引言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实践的深入,自然辩证法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旨在帮助研究生系统掌握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他们运用自然辩证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 自然界的普遍联系自然界的普遍联系是指自然界中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关系。

这种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研究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自然界的普遍联系:(1)自然界的整体性: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自然界的层次性:自然界具有层次性,从基本粒子到宇宙,各个层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3)自然界的动态性:自然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2. 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指自然界中事物和现象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

研究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自然界的发展规律:(1)自然界的发展具有方向性:自然界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2)自然界的发展具有阶段性:自然界的发展过程呈现出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规律。

(3)自然界的发展具有周期性:自然界的发展过程具有周期性,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等。

3. 自然辩证法的范畴自然辩证法的范畴是反映自然界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的基本概念。

研究生应掌握以下范畴:(1)对立统一: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

(2)质量互变: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自然界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机制。

(3)否定之否定:自然界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旧事物被否定,新事物又会被更高层次的事物所否定,形成否定之否定规律。

自然辩证法(1)

自然辩证法(1)

∙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出发点和目的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科学首先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特殊的而且极其重要的历史活动。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的内容为三大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简答或论述)(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它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技术的已有成果,说明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概括自然界的演化发展,揭示自然界的本质,探索自然界发展的规律,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人们对于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观点。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它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上对各门科学技术的研究方法做出概括和总结,阐明各种科学技术研究方法在整体上的特点,和相互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对其科学的理解和评价,从而揭示科学技术研究是如何按照自然界和人类认识的客观规律辩证进行的。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一方面,把科学技术作为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研讨其发展规律;另一方面,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以及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问题。

以上三部分构成了一个体系,体现了逻辑和历史的一致。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依据现代科学技术取得的实证成果,阐明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在人的认识中的反映形式,体现了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研究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上概括和总结科学技术研究过程的规律性,阐明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呢个法,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变革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看成是在社会历史中展开的,不仅把科学技术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而且把它放回到整个社会大系统中加以考察,从而阐明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这又体现了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的统一。

自然辨证法第一章

自然辨证法第一章
7
3、现代哲学对物质概念认识的走向 、
——从本体论到认识论 从本体论到认识论
♦ 随着研究的深入,当代科学哲学已经从传统的
本体论研究转向了科学认识论层次,具体表现 在弱化物质实体,而强化关系实在,退却的路 径之一是:由物质论到客观实在,再由客观实 在的“属性”到“关系”: 神七火箭 物质与能量的关系 物质、能量与信息的关系 物质与测量的关系 物质存在与演化的关系
6
2、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
♦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 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是运动着的物质或
物质运动的各种不同表现形态。 物质运动的各种不同表现形态。 ♦ 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 ♦ 物质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世界 物质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上各种事物的产生和消失, 上各种事物的产生和消失,只是物质形 态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 态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
17
5、三代轻子和夸克之间有一种奇妙的对称性 、 轻子 代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名称 e νe µ νµ τ ντ 电荷 -1 0 -1 0 -1 0 夸克 名称 上 下 奇 粲 顶 底 u d s c t b 电荷 +2/3 -1/3 -1/3 +2/3 +2/3 -2/3
18
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性
12
(4)物质的可分性与物质的物理特性密切相关— —宏观物体由于质量、密度等特性的不同,人们 对它分割的方式也不同;微观粒子由于电荷、自 旋等特性的不同,对粒子可分的形式也会产生影 响。“夸克禁闭”实际就是物质结构形式多样化 的体现。 (5)物质可分形式的不同,最终还是取决于物质 内部相互作用的不同。物与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多 样性决定了物质可分形式和结构形式之间的多样 性。“在现代物质结构理论中,物质由连续性的 场量所构成,和粒子一样,场也是可分的,而且 是无限可分的。”

自然辩证法-1

自然辩证法-1

自然辩证法复习绪论1. 自然辩证法的对象、性质、体系答:对象:①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

②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

③科技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性质: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是哲学和科学技术之间的桥梁。

体系:总论——自然辩证法的主体和核心分论——自然辩证法原理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历史——前史(自然辩证法创立前的自然观、科技观、科技方法论)和本史自然观1. 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辩证关系答:①结构是功能的内在根据,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

——结构功能规律②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功能还会反作用于结构。

③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把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看作系统,系统具有整体突现性,而这种整体突现性是一种结构效应,因此特别强调系统结构对于决定系统功能的重要性。

2. 什么是系统,系统的本质特征答:所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本质特征:①整体性:系统的整体性是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

②开放性:系统的开放性指的是物质系统与其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③动态性:自然系统的动态性是指系统及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④层次性:自然系统的层次性是指系统处于物质的一定层次以及不同系统之间必定存在一定层次关系的性质。

3. 系统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答:①整体决定和支配部分:整体在性质和功能等方面不同于组成它的各部分,且整体所具的性质不是通过部分简单相加就能得到的。

因此,整体相对于部分来说,具有不可还原性。

②整体与部分相统一:a. 整体与部分具有相对性b. 整体与部分具有全息相关性c. 整体与部分密不可分③整体与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相互转化:a. 整体与部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地位的转化。

b. 整体与部分矛盾双方,通过整体的“递阶分解”而转化为部分;通过部分的“递进相干”而转化为整体。

自然辩证法第1章

自然辩证法第1章

二、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古代的自然哲学,本质上是一种自发唯物主义和朴素 辩证法的自然观。 围绕三个问题对自然作统一的合乎理性的说明。 1、万物的本原 “本原”的原意。是“开始”,指构成万物的根源、 元素、始基或共同基础。 2、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古代自然哲学家试图从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揭示产生 事物的起源和演化,包含着丰富的朴素辩证法的思 想。 3、“自然”的涵义 古代自然哲学家认识到世界是一个自身有生命的、不 断地生长发育着的有机体。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 (1)“星云说”。175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 (2)地质“渐变论”。1830年至1833年,英国地 质学家赖尔 (3)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19世纪40年代,迈尔、焦 耳等人 (4)尿素的人工合成。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 (5)细胞学说。1838年,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 1839年,动物学家施旺 (6)生物进化论。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 (7)电磁场理论1865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思韦 (8)元素周期律。1869年前后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等。
上述理论自然科学的一系列重大发现,特别是: 物理学的两次重大的理论综合(能量守恒与转化定 律和电磁场理论的建立); 生物学的两次重大的理论综合(细胞学说和生物进 化论的建立), 揭示了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及其相互联系 与相互转化,打通了有机界和无机界之间的鸿沟, 自然界的主要过程就得到了说明,就被归之于自 然的原因,从而使辩证自然观取代机械论自然观 成为历史的必然。
谢 谢!
Back Next
2、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拉普拉斯决定论 牛顿的决定性原理:物理系统未来一切时刻的行为, 都由系统内部所有物体在某一给定时刻的初始位置 和初始速度以及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完全而精确地确 定。 牛顿力学的巨大成就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理论上决 定论描述日臻完善。科学家采用牛顿的方法研究了 多质点体系刚体,进一步发展了牛顿力学;使力学 成了第一个真正数学化的科学。二是在实践上引力 论获得了一系列光辉的确证,如预见哈雷彗星的回 归、天王星的发现等等。 至18世纪末,法国哲学家把这种机械决定论推向了 顶峰。 霍尔巴赫:宇宙间存在着普遍的必然的因果联系,宇 宙本身是一条原因和结果的无穷锁链。

自然辩证法(1)

自然辩证法(1)

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基本特点和历史地位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基本特点为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把自然界当做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统一,认为自然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或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

这种自然观来自天才的直观、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猜测,虽然正确地把握了自然界的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却不能具体地说明自然界地联系;这种自然观虽然想从自然界本身寻求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但同时还缺乏足以把自然现象联结成因果链条的经验知识;这种自然观虽然想从总体上去把握自然界,但同时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尚未进步到分析和解剖的程度,对构成总体的部分和细节尚不清楚,因而对总体联系的认识必然是模糊的。

这就使得它不得不用哲学的猜想来填补知识的空白,用哲学的思辨来编制自洽的理论,因而古代人的自然观念是笼统的,带有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的特点。

历史地位: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上的道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出现,意味着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哲学要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作为自己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自然科学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不可能回避对自然界的总观点的问题。

古代自然观坚持从自然界本身去寻求对自然界的解释,坚持在自然界的总体联系和运动、发展、变化中认识自然界。

正是这种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使得它一方面在哲学上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在以后得到发展和证实的天才预见,如古希腊阿利斯塔克的日心说、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巴门尼德的充实说(认为“存在“充实空间,不存在虚空)、恩培多克勒的进化论等,在近代科学诞生后,先后发展成为哥白尼—开普勒的日心说、道尔顿的原子论、法拉第—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等科学理论。

自然辩证法1

自然辩证法1
4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人来自自然界,并且是一种社会性的存 在,人存在的实质是实践(人存在就是 实践)。人在实践中创造出实践手段— —科学技术。
5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
⑴整个世界的历史可以划分为相互联系的自然 史和人类史。
⑵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个前提,一切历史的 第一个前提,是通过物质生产劳动从自然界取得 必需的生产资料。 ⑶科技是在劳动中产生、形成、发展起来的。 ⑷近代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将人类社会从闭塞、 落后的农业社会推向开放、进步的工业社会。
8
(二)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3.辩证唯物主义的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 4.科学技术与社会
9
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的根本观点。
旨在从哲学上对自然界(包括人工自然) 作出既唯物又辩证的说明,揭示自然界的本质 及自然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一)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二)近代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三)19世纪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逐渐积累起 自然知识,这些以经验形式存在于技术中的自 然知识,构成了古代自然科学萌芽的最早形 式。——“科学”这个词出现很晚。 公元前8世纪以后,古代科学是以自然哲学 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的。整个古代的科学实际上 只限于天文、气象、力学、数学以及建筑、航 海、医学等。没有形成独立的、系统的分门别 类的知识体系,一切有关自然的知识几乎都包 含在自然哲学中。
机械论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⑶物体的运动只能改变物体的速度与位置, 不能改变质量。机械论者据此把一切变化归结 为位置变化,否认质变。
⑷存在“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空间 和时间成了脱离物质的独立实体。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1)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1)

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进一步指出: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社会的最终形态,实际上是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高度和谐的社会形态。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36]也就是说,只有人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才有真正的保证。

依据马恩的教导,在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人的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自觉意识。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发展关系的思想的要点是: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与自然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同人与人的关系的内在关联性.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重要启示:人在自然界中要准确定位;牢固地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协调好人们的利益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内容提要: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做出了深刻而富于启发的论述。

这个思想的要点是: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劳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中介;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

这个思想带给我们的启示有: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构建人与人之间公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逐渐清晰,学术界对和谐社会的研究不断深入。

但是,这些研究多停留在如何建立人与社会之间(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的思考上,而很少触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建立。

从理论逻辑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两个相互紧密联系又相互影响的方面。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实现人与社会和谐的前提,人与社会的和谐寓于人与自然和谐之中。

胡锦涛同志鲜明地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事实上,“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的。

自然辩证法整理 (1)

自然辩证法整理 (1)
农业文化是一种人文型文化 在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人类的生存方式是自然生存
近现代文化是科技型工业文化
从科技的起源看,科学和人文是协调一致的
近代的科学技术的诞生是和文艺复兴运动项 联系的。文艺复兴核心价值理念是重视人的 作用和人的物质利益。由于科学技术可为人 谋福利,本来是人文文化运动 的文艺复兴导 致了近代科学技术的诞生 近代科技造成了机器大工业,工业生产的首 要特征是高效率,为提高效率劳动日益标准 化、专业化、技术化。
以法国科学家、哲学家笛卡尔、拉美特利等人 为代表,他们把万物都看成机器,甚至于包括动 物和人。 拉美特利这样说,‚如果哲学的领域里没有笛卡尔,
那就和科学的领域里没有牛顿一样,也许还是一片荒原。
的确……他第一个完美地证明了动物是纯粹的机器。‛进
而拉美特利又以生理学家的身份说到:‚让我们勇敢地作 出结论:人是一架机器,在整个宇宙里只存在着一个实体,
研究内容 1 自然观: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 2 科学观与方法论:关于科学及其发展的一 般性认识和由此形成的总观念的系统阐述。 3 技术观与方法论:关于技术及其发展的一 般性认识和由此形成的总观念的系统阐述。 4 科学技术社会观:讨论的是科学技术发展 与社会互动的辩证法。
总之,
提高科学素养 弘扬人文精神 纵论古今人物 启迪科学智慧
(2)形而上学自然观
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 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的并列 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物质不可再分的 最小粒子,具有不可入性 如1830年发生的地质学史上的第一次大争论: “水火之争”
评价 肯定方面
形而上学的自然观首先是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人 类认识史上的一个阶段,是一种进步,它对当时的自 然科学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对“经院哲学”的一 种背叛,并在细节上超过了古代的朴素的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重点(1)

自然辩证法重点(1)

●名词解释●《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概括与总销的产物。

自然观→关于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体看法、观点。

自然哲学→人类在以自然界为对象的认识探索中形成的哲学。

经济思维原则→经济是相对于思维而言,原则就是让思维更简单。

开放系统→与外界环境既有物质交换也有能量交换的系统。

“非加和性”→指整体的特征是孤立的部份所不具有的,部分也无法以简单相加的方法建立整体的特征,我们通常称此关系为"1+1>2"。

双向因果链→下层系统作为原因再上层引起一定的结果,是向上因果链。

上层系统作为原因在下层系统中引起一定的结果,是向下因果链。

上层系统和下层系统以双向因果链的方式相互作用。

”黑箱化”→据”层次越高。

结合度越弱”的结合度递减规律,在研究某个物质系统时,不考虑其下层系统的结构。

时间箭头→演化的运动变化的时间方向性,一切不可逆过程都存在时间箭头。

人类新进化→人类使自己对自然界的影响力发生质的飞跃的进化,分为体内进化(人类精神世界的进化)与体外进化(人以各种工具弥补综合生理机能的不足)。

人工自然→即人利用自然界的质料创造出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人工自然物。

全球问题→人与自然间的不协调关系常被表述为"全球问题",因为制造它的是全人类,受到问题困扰的也是全人类。

科学划界→根据科学的特殊性,将科学与一般的知识区分开来。

科学理论→经过检验的系统化的科学知识体系,由科学概念、科学原理及对这些概念、原理的理论论证所组成的体系。

逻辑经验主义→认为科学是通过合并而发展的,在关于科学划界的标准上注重其意义,在评判科学理论进步与否时注重理论的精确性。

批判理性主义→从证伪的立场出发,把科学发展视为一个不断地证为理论、推翻理论的过程。

主张科学探索中要大胆猜测,反对狭隘的经验理论,强调科学的革命和批判行为。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
第一篇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第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
第三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新发展:生态自然观
所谓自然,是指非人 工的物理世界(包括 生命世界和非生命世 界)
除了外部自然还包括 人类携带的内部自然 如肉体、感性、情意、无 意识等。
自然还有 本性、本来 就有的东 西之意思
(三)主要著作与基本思想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恩格斯:反杜林论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主要著作与基本思想
(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的基本观点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自然界除了 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表现形式之外,什么也没有;运动在量上 和质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即 人脑的属性和技能;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 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他们既是 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 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一切事物处在普遍联系和相 互作用之中,处于永久的产生和消亡之中,处于不断的运动 和转化之中;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在自然的特定领域发展 的特定阶段上,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随着人类的社会实 践活动的深入展开,使原有的自然部分领域不断得到认识和 改造,于是出现了一个与外在于人的活动的“纯自然”所不 同的具有新质的“人化自然”,这种人化自然也就是进入人 类文化或文明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 哲学思想渊源

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哲学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古典唯心主义和费尔巴 哈的人本唯物主义的发展阶段。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1章简史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1章简史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01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
人类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环境的资源和条件,如食物、水源、气候等。
02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
通过技术和生产活动,人类不断改造自然环境,以满足自身需求和发展。
03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深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的
把握更加准确。
自然辩证法在当代的应用
01
02
03
指导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强调人与自然 的和谐共生,为可持续发 展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基础 和指导思想。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自然辩证法强调对自然的 尊重和保护,为生态文明 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 持和实践指导。
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自然辩证法鼓励科学探索 和技术创新,为科技创新 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动 力和方法论指导。
以宗教和神学为背景,强调自然界与神的联系,对自然界的解释往 往与宗教教义相结合。
代表人物及思想
如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认为自然界是神的创造物,强调 对自然的认识应基于宗教教义。
近代科学的兴起
近代科学时期
这一时期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 以实证和实验为主要研究方法, 对自然界的认识逐渐摆脱宗教
和神学的束缚。
近代科学特点
强调实证、实验和观察,追求 对自然界本身的客观认识。
代表人物及思想
如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 提出日心说、经典力学等理论, 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深远影
响。
02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启蒙时代的科学革命
科学方法论的确立
启蒙时代的科学革命以牛顿力学 为基石,确立了观察、实验和数 学推理的科学方法论,为自然辩 证法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自然辩证法(1)

自然辩证法(1)

题目:基于自然辩证法下纳米技术的浅析姓名:专业:班级:学号:基于自然辩证法下三峡工程的浅析摘要三峡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是一项宏伟的工程实践活动,具有特定的内含: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投资,工程移民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是工程建设实践的主要内容;工程运行,工程维护,工程调度管理,是工程运行实践的主要内容。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

问题只在于:他们是愿意受某种坏的时髦哲学的支配,还是愿意受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的支配。

”关键词:三峡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管理1.三峡工程简介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现在,以蓄水175 m 为标志,三峡工程已如期完成初步设计的建设任务,正全面发挥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

三峡大坝轴线全长2 309. 47 m,坝顶高程185 m,最大坝高181 m。

三峡水库全长600 多km,正常蓄水位高程175 m,总库容393 亿m3,其中防洪库容221.5 亿m3。

1.1.三峡工程的过去“三峡工程的作用只会越来越大。

”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长江三峡集团总公司前总经理陆佑楣如是说。

1984年,陆佑楣被时任水电部部长钱正英从正在建设中的龙羊峡调入北京。

钱正英部长对陆佑楣说的话字字千钧:“调你来,就是为了三峡工程!”两年后,一场有关三峡工程的大论证展开了。

这场大论证共有412位专家参与论证,涉及40个专业。

这是三峡工程问题有史以范围最广,也是讨论最深入、最充分的一次会议,对于工程的方案提出了很多重要意见。

这次论证后形成的报告,最终决定了三峡工程得以在1992年全国人大通过。

这次相对广泛公开的大论证也让三峡工程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透明的世纪工程。

这个世纪工程承载了太多的期望与关注,走过22年,在2008年,水利部又一次找到很多专家,对三峡工程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再论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1)Abstract (1)引言 (1)1《自然辩证法》的形成 (2)2自然辩证法的内容 (2)2.1自然界的统一性 (3)2.2自然界物质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3)3园艺学内容 (3)4自然辩证法对园艺学的重要性 (4)5自然辩证法基本要义 (5)6园艺学的自然辩证法要义 (6)6.1系统观 (6)6.2科学技术观 (6)6.3创新观 (7)7自然辩证法在园艺生产的应用 (8)7.1建立多样性的生物类型 (9)7.2科学认识转基因植物 (9)7.3园艺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发展措施与趋势 (9)7.4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0)结论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1)浅谈自然辩证法与园艺学兰彩耘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400715摘要: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自然辩证法把自然界的本质及其规律、自然科学的本质及其规律以及自然科学方法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而园艺学也是研究自然的科学,所以可以将自然辩证法的知识运用到园艺学上,从而指导园艺学发展。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园艺学;作物Introduction to natural dialectics and horticultureLAN Caiyun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chitectur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Natural dialectics is about nature and general laws of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human understanding and reforming nature of general method of science. The laws of nature and nature dialectics of nature, the nature and laws of natural science and natural science methodology as a research object. And horticulture is the study of natural science, so I can to apply knowledge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in horticulture, and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horticulture.Key words:Natural dialectics;Horticulture;crops引言纵观历史,伟大的自然科学家都是伟大的哲学家。

自然辩证法是联系自然科学与哲学的桥梁,处于自然科学与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中介地位,是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其目的就是促进自然、人、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园艺学也是研究自然的科学,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运用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指导园艺学发展是我们应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1《自然辩证法》的形成《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的主要著作之一,他对19世纪自然科学的最重要成就就是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概括,进一步发展了唯物主义辩证法,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给自然科学的研究和探索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恩格斯指出,科学的发生与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

在生产力的推动下,自然科学普遍得到了快速发展。

自然界中的事物不是孤立的、静止的,是普遍联系的不断发展的。

恩格斯写到:“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砾到太阳,从源生物到人,都是出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

”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象出来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最一般的规律,自然科学必定要受到哲学思想(辩证法)的支配。

2自然辩证法的内容当代自然辩证法除了以自然为研究对象,还以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所要揭示的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中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般规律,而不是自然界中个别的过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个别领域或者科学技术个别学科的特殊规律。

自然辩证法一方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在自然界中的具体表现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又是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哲学概括。

科学与哲学的内在融合,科学学科之间只存在普遍理性的普遍程度上的差异,而不存在普遍理性有无的区别。

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科学的指导。

哲学对科学实施方法论指导;科学是哲学的具体材料。

科学对哲学的改造,哲学对科学的批判。

科学通过普遍理性的层次跃迁改造哲学;哲学将科学中的普遍理性选择性的吸收。

进入20世纪,科学技术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自然科学需要高度的人文关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范围大大拓宽了。

围绕着科学技术的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正在形成科学技术学这一广阔的研究领域。

因此,自然辩证法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方面,研究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2.1自然界的统一性所谓自然界,从广义上讲,是指整个宇宙,即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物质世界及其一切表现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即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自然界的物质形态是千姿百态、无限多样的。

根据能否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等特征,可以把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物质形态划分为非生命世界和生命世界两大类。

自然界的物质虽然多种多样,各不相同,但各种物质形态之间却存在着内在的统一性。

根据人对自然物的参与程度分析,自然界中的系统区可分为天然系统、人工系统和复合系统天然系统。

2.2自然界物质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所谓整体性,是指物质系统具有的不可还原的整体性质。

任何物质系统都是由相互联系的物质要素构成的结构和性能相统一的有机整体。

整体性是系统的基本特征。

物质系统的整体性,首先反映了物质系统的整体和它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一方面,整体由部分组成,因此,整体中部分的性质和行为必然影响整体的性质和行为;另一方面,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的性质和行为不同于孤立状态下部分的性质和行为,必然受到整体的支配和制约。

3园艺学发展和内容我国园艺业和园艺学的发展,比欧美诸国早600~800年。

在西方国家之间,园艺植物和技艺的交流,最早当数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给欧洲带去了中国的桃、梅、杏、茶、芥菜、萝卜、甜瓜、白菜等,大大丰富了欧洲的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给中国带回了葡萄、无花果、苹果、石榴、黄瓜、西瓜和芹菜等,丰富了我国的园艺植物种质资源。

以后的交流不限于陆地,海路打开了更宽的通道。

中国是享誉世界的“园艺大国”。

我国原产的果树、蔬菜、花卉和观赏树木,早已引向世界各地,在各国的园艺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现有中国园林植物达1527种及变种,该园以拥有这么丰富的中国园林植物而骄傲。

中国传统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之一,其艺术价值,历史地位和辐射影响早有定论。

作为世界植物起源的几个中心之一,中国为世界提供了数之不尽的食品资源、观赏资源和经济资源,资源之多永远是我们的巨大财富。

首先,园艺产品在最基本的层次上满足了国人的食品、观赏、绿化、经济等需要。

其次,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在进行一个转型,而园艺产业的发展也必定要跟随这个转变的过程。

为了满足国内市场的要求,中国的园艺产品的营销体制向市场机制的根本性转化,使园艺产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拉动了其产业发展,中国园艺作物的生产规模和产量的份额在国内农业经济和国际园艺产业中有明显优势;园艺业是劳动力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可以消化大量农村劳动力,可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民收入,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起了重要作用。

我国的园艺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

在一些地区,园艺业已成了改变落后和贫困的产业。

此外,园艺产品在西部开发,出口创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水果、茶叶等多年生作物,在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解决农民生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园艺产品生产带动了与之相关的加工、包装、运输行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大批与生产紧密相连的外向型龙头企业,这些将有利于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总之,园艺是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果树、蔬菜、花卉及观赏树木的栽培与繁育技术。

园艺作物包含果树、蔬菜、观赏植物三大类经济作物群。

园艺学科属于应用基础和应用型研究学科,是以农业生物学为主要理论基础,研究园艺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的一门学科,也是研究园艺作物起源与分类、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及采后处理、贮藏加工等应用技术与原理的综合性学科。

园艺研究的内容包含了作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分布、发生、遗传、进化等多个方面的科学。

4自然辩证法对园艺学的重要性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会进行技术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工作中指导实际工程和进行科学研究。

因此,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与该专业有关的基础科学与技术,初步参加一些科研项目是学习的主要任务。

但是,仅仅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还不足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园艺科技工作者。

现代教育中,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另一方面现在技术问题有越来越综合化,而且需要相关学科知识的配合。

在一个科研项目的规划、设计、实验、得出结果中,会涉及到多方面的技术和需要协调多方的利益。

无论种植多么不起眼的植物,不仅要考虑植物本身基因因素,还要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的。

毋庸置疑,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无论园艺科技工作者能否自觉地认识到,他们总会有自己的哲学观念和思维方式,这种自觉和不自觉的哲学观念和思维方式又会在他们的研究活动中起促进和阻碍作用。

因此辩证思维能力是现代科技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一名优秀的园艺科技工作者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与社会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有利于其才能的充分发挥。

清代章学诚说过:“夫才须学也,学贵识也;才而不学,是为小慧;小慧无识,是为不才。

”可见才、学兼备的情况下,科技工作者的识对其能否成才和成才层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人远见卓识,也有人见识短浅,但识非天生因素,它也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和提高。

识,即见识,通常是指一个人对客观事物作出科学预见的能力。

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识的作用,在宏观上表现为对科学技术总体发展趋势和本专业学科领域学术发展方向的把握上;微观上表现为科技工作者对科研课题的敏锐选择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