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努蒂“异化”翻译思想解读与反思

合集下载

翻译中异化与归化的哲学性思考

翻译中异化与归化的哲学性思考

翻译中异化与归化的哲学性思考翻译作为跨文化的交际活动,随着世界各国之间联系的日益密切,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就翻译策略而言,译论界始终存在着异化与归化的论争。

其实,异化和归化之间有着巨大的空间,不能将它们对立起来,而应该将它们视为相得益彰、互为补充的翻译手段,即二者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哲学关系。

标签:异化归化翻译对立统一一、引言在中西方翻译史上,有不少翻译家或哲学家对翻译进行了哲学思考。

在中国译史上,约半个世纪前,我们看到艾思奇(1937)、贺麟(1940)、陈康(1942)、朱光潜(1944)和金岳霖(1948-1983)五位哲学家从哲学思辨的角度认真探讨了翻译问题。

孙致礼(1996)在《坚持辩证法,树立正确的翻译观》一文中说:“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译者的翻译水平,不仅取决于他两方面的语言素养和一般的艺术素养,而且还与他的翻译观有着很大关系。

……每个翻译家都遵循着一定的翻译原则,只不过有的人是自觉的,有的人是不自觉的。

”他总结了文学翻译中的十种矛盾,认为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唯物辩证法。

这不能不让人想到近年来国内的外语类学刊发表的有关归化和异化的文章,这些文章努力将西方文学批评和比较文学理论中关于归化和异化的讨论应用于翻译理论和实践之中,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拓宽了归化和异化的研究。

但对于归化和异化翻译的讨论仍存在一些误区,最明显的是将归化与异化翻译等同于直译与意译,将文学策略和文化的意识形态同语言的策略和翻译的技巧等同起来。

从而将关于归化和异化的讨论拉回到传统和经验的讨论之中,最为突出的是把归化和异化对立起来,没有看到二者相通的一面。

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二者进行分析,以突出二者的辨证关系。

二、归化和异化概念溯源归化和异化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的西塞罗、圣杰罗姆等人所说的“word-for-word translation”和“sense-for-sense translation”。

1813年,德国古典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在《论翻译的方法》一书中提出:“翻译的途径只有两种:‘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

浅较鲁迅和韦努蒂异化翻译观

浅较鲁迅和韦努蒂异化翻译观

浅较鲁迅和韦努蒂异化翻译观归化/异化这一术语直接来源于德国学者施莱尔马赫。

施莱尔马赫基于德国的阐释学之上,指出:“有两种翻译方法:译者要么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而让读者向作者靠拢;要么尽可能不去打扰读者,而让作者向读者靠拢。

”前一种方法即是“异化”,后一种即“归化”。

异化的翻译,目的是尽量保留源出语的语言与文化特点,通过异化的译文让读者了解异国风情、异国的先进文化和异国语言的特点,以丰富本民族语言的表达法,补充本民族文化之不足。

鲁迅和韦努蒂是中西方译界提倡异化翻译观的重要人物。

本文将对他们的异化翻译观作个梳理比较。

一、鲁迅“宁信而不顺”的异化翻译观鲁迅是中国异化翻译观的先驱。

他的异化观本质上是语言上的异化,“宁信而不顺”是其集中的体现。

在鲁迅翻译活动的初期可以看出其翻译思想还深受晚清译风的影响,没有异化的影子。

晚清时期,统治阶级“师夷长技以制夷”策略的提出,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于是开始了大规模翻译西方自然科学技术知识。

林纾虽然不懂外文,但与人合作共翻译了外国文学作品180多种。

他文笔优美、流畅,落笔如飞。

而且他翻译中的随意删增与改写也成为当时翻译的潮流。

鲁迅早期对林纾的翻译非常着迷,一有林纾的译本,鲁迅必将其买下。

但后来在翻译了《域外小说集》后鲁迅的翻译思想有了转变。

他说,“当时中国流行林琴南用古文翻译的外国小说,文章确实很好,但误译很多。

我们对此感到不满,想加以纠正,才干起来的”。

实际上,就林纾的译文而言, 他用文言文进行翻译,但严格地看,他的译文又并不是纯粹的“古文”,而是“他心目中认为较通俗、较随便、富于弹性的文言。

它虽然保留若干‘古文’成分,但比‘古文’自由得多;在词汇和句法上,规矩不严密,收容量很宽大。

”显然因为汉语表达方式的不够用,林纾“译文里有相当的‘欧化’成分。

好些字法、句法简直不像不懂外文的古文家的‘笔达’,倒很像懂得外文而不甚通中文的人的狠翻猛译”。

因此林纾的翻译已开始有“异化”的痕迹。

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理论

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理论

例如: 1.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2.a lion in the way 拦路虎 3.lick one’s boots 拍马屁 4.Diamond cuts diamond 棋逢对手 5.A flash in a pan 昙花一现 6.Have one foot in the grave 风烛残年 7.To grow like mushrooms 雨后春笋 8.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half a boy,three boys nobody.一种和尚
Differences
However, this does not mean the two pairs are just one.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When a translator resorts to either literal translating method or free translating method, he puts his attention mainly to the linguistic factors of the source text and tries his utmost to keep the original meaning in the target text.
Domestication refers to the target-culture-oriented translation in which unusual expressions to the target culture are exploited and turned into some familiar ones so as to make the translated text intelligible and easy for the target readers.

对韦努蒂异化翻译的反思

对韦努蒂异化翻译的反思

对韦努蒂异化翻译的反思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挑战惯常认知的观点,使得我们在研究翻译问题时需要更深入的反思和思考。

在异化翻译理论中,韦努蒂主张翻译应当在贴近原文表达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留原文所呈现的文化和历史特点,这也意味着翻译的任务并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转化,更重要的是在跨越文化和历史的差异时传递信息、文化和价值观。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翻译理论中的异化和归化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两个选项,而是一种更加灵活而综合的思维方式。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接触越来越密切,文化间的融合和交融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仅是翻译工作者,而且也包括读者和受众,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跨文化素养和视野。

对于翻译工作者来说,若能够深入挖掘原文之中的意涵和文化内涵,在翻译中创造一些新的解释和诠释,也许更容易得到受众的认同和接受。

值得注意的是,在异化翻译理论中,韦努蒂更加强调历史和文化的因素,而与之相关的的跨文化翻译问题也常常围绕着这些因素而展开。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不断变化,某些文化和历史因素也会经历相应的变动和转化。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异化翻译是否一定能够更好地传达原文的特点和身份,或者说应该如何界定异化和归化的界线,也是需要更深入的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总而言之,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具有文化视野和人文思维的翻译思路,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

在今后的翻译实践中,我们需要在不断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文化和历史的特点,在模糊和多元的文化语境之中,努力创造出符合现实需求的新的翻译方法和理念。

从韦努蒂解构主义思想看翻译的异化与归化

从韦努蒂解构主义思想看翻译的异化与归化

AcademicEditionMarch2007Vol.4No.1CollegeEnglish一、异化与归化之争早在1813年,施莱尔马赫在一篇关于翻译的不同方法的演讲时就指出,“有两种翻译方法:译者要么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而让读者向作者靠拢;要么尽可能不去打扰读者,而让作者向读者靠拢”(Lefevere1977:74)。

这两种方法就是我们后来说的“异化”和“归化”。

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Venuti)是一位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的积极创导者。

她用解构主义观点来建立她的翻译理论,她对翻译下的解构主义定义是这样的:“翻译是译者在理解的前提下,用目的语中的能指链来代替源语文本中的能指链的过程。

”因为意义是一个可能在无限的链上的关系和差异产生的效果,因此,意义永远是有差异和延迟的,永远不会是一个原文的整体。

无论是外国的文本,还是译文,都是派生的,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材料构成的。

因此,不论是外国的作者,还是译者,都不是原作者,同时也使作品的意义产生不稳定性,以致会超越作品的意图。

这与传统的翻译观念是大不同的,传统观念认为,作者是一个独特文本的原创者,文本是作者抒发自我感情的场所,它对文本有绝对的权威和最终的解释权,而译者的工作只能是对原文的模仿,译文既不抒发自我感情,也不独特,是原文的派生物。

在这一观念长久的统治之下的翻译,决定了将译者放在从属于作者、翻译从属于创作的地位。

译者的任务就是尽可能的增加译文相对于原文的忠实感和逼真感。

韦努蒂认为,作品的意义是多元的,一个译本只是临时固定了作品的一种意义,而且,这种意义的固定是在不同的文化假设和解释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受到特定的社会形式和不同的历史时代的制约。

意义是多元的,不定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统一的整体。

因此,翻译不能用数学概念那种意义对等或一对一的对应来衡量,而所谓确切翻译的规范、所谓“忠实”与“自由”的概念,都是由历史决定的范畴,所以译作的生存是由译作与译作所产生和被阅读的文化和社会条件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来的。

对韦努蒂译论的思考

对韦努蒂译论的思考

对韦努蒂译论的思考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Laurence·Venuti)是美国结构主义思想的代表。

在1995年,他在其《译者的隐身》中首次提出了“异化”和“归化”概念来表述施莱尔马赫于1813年提出的两种翻译取向。

一种取向是:引导读者接近作者;另一种取向是:引导作者接近读者。

所谓归化,就是以目的语的语言形式、习惯和文化传统对源语言进行一定的同化处理。

所谓异化,就是以突出源语言的外来文化为目的而采用的一种翻译策略。

一、韦努蒂的主要主张韦努蒂极力倡导异化翻译,他主张用异化翻译抵抗文化帝国主义,发展一种抵抗以目的语的文化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翻译实践理论,从而表现外国文本与目的语文化上的差异。

他认为归化和异化更多的是道德态度问题,并非词语的选择和话语策略的问题。

他希望努力去保有原作所特有的陌生感。

韦努蒂的这种异化翻译策略与传统的归/异化翻译策略也不同,后者将视线停留在语言文化层面;而前者除了发扬了传统的归/异化,并将其拓展到政治,将视线集中在强、弱势文化上。

但同时我们必须注意的是:他也并非像有些学者所认为的那样一味地追求异化,排斥归化。

他也曾提到:在一定程度上,异化翻译也是归化,两者之间其实并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并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重叠的。

而换句话说,韦努蒂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影响就是使归化翻译策略退出了长期以来所占的统治地位,使异化翻译能与其制衡。

二、意译与异化的结合而对应该采用异化还是归化一直在翻译界争论不休,在对归化/异化与直译/意译之间的关系上存在分歧。

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因为对异化/归化和直译/意译概念的不同理解,以及对它们概念的混淆。

国内有学者认为,归化大致相当于意译,而异化大致相当于直译。

我们必须认清一个事实,就是翻译取向(无论是归化还是异化)只存在于文化层面,而涉及的具体方法(如直译与意译)才属于语言层面。

曾经,袁晓宁也比较详细地谈到了归化和异化,直译与意译的问题,他所得出的结论是:翻译的总趋势应在语言层面采用归化的翻译取向,在文化层面采用异化的翻译取向。

韦努蒂的归化和异化翻译观

韦努蒂的归化和异化翻译观

韦努蒂的归化和异化翻译观译文论坛中有一个受人尊敬的翻译专家韦努蒂,他发表了一篇文章《归化与异化翻译观》,就探讨翻译在文化移植中对文本的不同处理方法提出了他的看法。

他的观点非常重要,因为它为很多文本翻译研究以及读者理解文本提供了参考依据。

韦努蒂认为,翻译可以有两种处理方式:归化和异化。

归化处理指的是通过使译文与目标语言和文化惯例结合,以达到与原作尽可能一致的效果;异化处理指的是保留外来语言和文化的特性,以显示其与原作的差异。

韦努蒂认为,最佳的翻译方法应该是根据原文的特点和译文读者的需求来挑选最合适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根据翻译的文本类型以及读者的知识程度来选择最合理的翻译方法。

根据他的分析,如果翻译的文本是艺术性或宗教性文本,这种文本更倾向于归化处理,主要是为了使读者可以更容易地理解文本内容,使之与目标语言和文化惯例更加贴近;而如果翻译的文本是历史或科学内容,此类文本比较倾向于异化处理,主要是为了让读者更有效地领会译文内容,使之显示更多的差异。

此外,韦努蒂还认为,文本在目标语言和文化中的表现,也应当受读者知识程度的限制,这也是选择归化或异化处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因此,假如读者没有深刻理解原文,可能就会使用归化处理,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而假如读者有深层次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就可以使用异化处理,以便于读者更有效地理解文本。

总的来说,韦努蒂的“归化和异化翻译观”非常重要,他的观点指出了翻译文本在文化移植中的不同处理方式。

其实,无论是归化还是异化,翻译者都应当根据原文的特性和读者的需要,选择最适合的翻译方法,以保持原文内容不变,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

同时,翻译者还要考虑到读者的知识程度,从而挑选最合理的归化或异化处理方式。

最后,翻译者有责任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加贴近原文的文化移植结果。

解读韦努蒂异化-同化翻译理论

解读韦努蒂异化-同化翻译理论

解读韦努蒂的异化/同化翻译理论【摘要】韦努蒂的翻译伦理理论在构筑“异化”/“归化”这一对二元对立的同时对它进行了解构。

这一做法表明他遵循的是后结构主义的基本理论议程,即首先将翻译思想中处于支配地位的二元对立颠倒过来,然后通过新建对立的自我解构最终革除二元对立思维本身。

【关键词】韦努蒂理论异化/归化解构主义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受社会哲学思潮和文艺理论批评的影响,西方就归化/异化的讨论起视阈、向度皆已发生变化,其研究不再停留在翻译内部如语言、问题、风格、语言文化等如何进行异化/归化转换这种提供翻译技巧的规定—指导性探讨上,而是拓展到翻译外部如翻译与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等大文化如何发生互动的一种描述—解释性研究上来。

归化/异化问题因此跳出文本中心主义的纯语言转换的单一视界成为结构主义之后,尤其是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话题。

二、异化/归化翻译内涵韦努蒂表示他的异化翻译观来自于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的那两篇“论翻译的不同方法”(on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translation)(1995:99)的文章。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明确看到施莱尔马赫对直译的重视,但有三点我们可能无法否认:其一,施莱尔马赫并没有使用归化和异化这对术语,他使用的术语是“释义”(paraphrase)和“模仿”(imitation);其二,他并没有说把读者推到作者的那种被韦努蒂称为异化的翻译必须要用古语去体现;其三,由于他的这篇文章讨论的主题是翻译的方法,因此并没有关注选材的问题,也没有关注政治问题。

任何对美国“文化研究”的发展和演变以及韦努蒂的整个心路历程有系统了解的人都知道他的理论体系既不单纯一致,也完全谈不上是一种静态结构。

韦努蒂既强调译语形式的选择,也强调原文文本的选择:选择译什么,关系到目标文化的价值体系;选择如何译,则关系到目标语言体系。

他于1995年出版的《译者的隐形——一部翻译史》以“历史”为纲绝非偶然。

浅析韦努蒂的翻译思想

浅析韦努蒂的翻译思想

浅析韦努蒂的翻译思想浅析韦努蒂的翻译思想摘要:通过对西方翻译理论和译本的研究,韦努蒂批判在西方翻译界占主导地位的归化翻译,指出英美文化中通顺流畅的归化策略导致译者“隐形”,并主张异化的翻译策略以阻挡英美文化的霸权。

该篇论文主要分析韦努蒂的核心思想,批判地分析异化翻译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从而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关键词:译者的隐形归化异化局限性美裔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是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秉承该流派的思想,追求文化的多样性,主张“存异”而非“求同”,反对传统以译入语为倾向的归化翻译策略,提倡译者“显形”和异化的翻译策略以抵御英美文化的霸权主义。

一、译者的“隐形”韦努蒂在其专著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中提出“隐形”这个术语,用来描述译者在当代英美翻译界的状况。

在传统翻译中,对于外国文学的翻译一直以归化为主导,认为好的译文应该通顺流畅,读起来不像译文而且译者在翻译过程应力求“透明”让人没感觉到其存在。

这也就是韦努蒂所指的“不可见性”即译者应处于“隐形”的状态。

这主要原因在于:首先,译者本身倾向于译成“流畅”的英语。

译者以译入语文化为归宿,努力地使译文语言地道,符合译入语的语言习惯,从而提高可读性。

其次,译入语读者阅读翻译文本的方式。

不论是散文、诗歌、小说还是其他类型的题材,多数人所接受的译文是读起来流畅,没有任何语言或风格的独特之处,看上去译文已经反映了作者的实质意义,译文似乎不是译文而是原作。

这种流畅透明的翻译似乎符合忠实的准则,传达了原文的精神实质,但忽略了原文与译文,作者和译者的相互关系。

传统的翻译观认为译文是原著的派生,只有作者才能对文本拥有绝对的解释权,译者处于次要地位,译文从属于原文。

译者的任务是使译文通顺流畅,不得对译文干预,译者应尽可能地保持译文透明,减少翻译的痕迹,恪守忠实原文的准则。

因此,译者就会本着以译入语的语言特征和价值观念来同化外来语言。

对劳伦斯 韦努蒂异化论的反思

对劳伦斯 韦努蒂异化论的反思

对劳伦斯韦努蒂异化论的反思作者:罗雯,周煜容来源:《商用汽车新闻》 2017年第35期摘要: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美籍意大利学者,他受到德国重异质的思想传统以及德里达的结构哲学影响,构建了不同于他人的翻译体系。

首先,本篇先解释韦努蒂笔下所倡导的异化翻译理论,再以实例说明该理论在翻译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对韦努蒂的异化翻译论进行反思,指出唯有适度使用韦努蒂的异化翻译论,才能在翻译过程中更好地促进和传播优秀文化。

关键词:劳伦斯?韦努蒂;翻译理论[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4-191-01一.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和 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 To-words an Ethics of Difference,都属于韦努蒂的经典著作,他从后殖民主义视角看待问题,他觉得翻译中的文化政治等条件也属于翻译研究的范围,翻译的方法不能和主流话语的意识形态分家。

在韦努蒂出版的作品中,从欧美出版的数量仅有2.5%~3%,为此,他认为,发达国家(欧美国家)和不发达国家(非欧美国家)之间展开的翻译活动是不平等的,文化霸权的现象很是明显。

韦努蒂觉得,就是因为文化霸权的存在,使得欧美文化中译者和译作实际上处于一种“隐形”的状态。

首先,韦努蒂认为,作为主流的归化翻译导致了译者的“隐形”,忽略了作者的存在,这种翻译方法让外国文本的中心让位于英美译入语的文化价值观。

因此,韦努蒂主张异化翻译,他倡导译者采用抵抗翻译方法,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韦努蒂的异化翻译方法不仅涵盖译者所采用的翻译方法,也涉及了译者在内容的选择上,也就是说译者在“选择要翻译的外国文本和翻译策略时,选择使用那些被译入语主流文化价值观所排除在外的外国文本和翻译策略”。

从异化翻译的确立到存异伦理的解构:劳伦斯韦努蒂翻译理论研究

从异化翻译的确立到存异伦理的解构:劳伦斯韦努蒂翻译理论研究

从异化翻译的确立到存异伦理的解构:劳伦斯韦努蒂翻译理论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探讨劳伦斯·韦努蒂的翻译理论,特别是他从异化翻译的确立到存异伦理的解构的演变过程。

韦努蒂作为当代翻译理论的重要人物,他的理论贡献对翻译实践和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异化翻译的概念出发,阐述韦努蒂如何在这一基础上发展出存异伦理的翻译理论,并揭示这一理论对于解构传统翻译观念和伦理的重要性。

本文将概述异化翻译的核心思想及其在韦努蒂理论中的确立。

异化翻译强调保持原文的文化特色和语言风格,反对过度归化,即避免翻译过程中原文特色的丧失。

韦努蒂提倡异化翻译,旨在揭示翻译过程中被忽视的原文文化因素,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接着,本文将深入探讨韦努蒂如何从异化翻译发展出存异伦理的翻译理论。

存异伦理强调在翻译过程中尊重原文的异质性,保持原文的文化独特性和语言特色,同时注重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韦努蒂认为,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文化交流的过程,因此,存异伦理是翻译过程中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本文将分析韦努蒂存异伦理翻译理论对解构传统翻译观念和伦理的意义。

传统翻译理论往往强调译文的忠实性和流畅性,而韦努蒂的存异伦理则挑战了这种观念,强调在保持原文异质性的也要考虑读者的接受度。

这种观念的转变对于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有助于推动翻译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二、异化翻译的确立异化翻译,作为一种翻译策略,其确立标志着翻译理论领域的一次重大转变。

这一转变的核心在于对翻译过程中原文与译文之间关系的重新认识。

在异化翻译的理论框架中,原文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译者的改造,而是积极地参与到译文的构建过程中。

这种转变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和文化思考,也反映了翻译理论研究者对翻译本质的不断探索。

劳伦斯·韦努蒂是异化翻译理论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他通过对传统翻译理论的批判和反思,提出了异化翻译的理念。

韦努蒂认为,传统翻译理论过于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和译文的流畅性,而忽视了原文的异质性和文化内涵。

浅谈翻译中的归化异化

浅谈翻译中的归化异化

浅谈翻译中的归化异化1 研究缘起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ieiermacher)是德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其于1813年提出了两种翻译途径,其一是对读者进行引导,使之向作者接近,而作者本身是安居不懂的,其二则与之相反。

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这部著作中,作者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即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以上述理论为出发点,提出了“归化法(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即“接近作者”和“异化法(foreignizing translation)”即“接近读者”这两个术语。

2 何谓归化和异化遵循“通顺原则”是归化翻译的本质,其以目的语为归宿处理源语中包含的文化习俗和语言形式等,翻译要“最贴近自然对等”,使之与目的语的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相符合,使功能或动态对等得以实现。

尤金·奈达(Eugene A.Nida)是美国著名翻译家,其是归化派的代表人物。

该派的观点是,由于差异存在于两种文化之中,若在译文中强加原文形式,势必会将理解上的困难带给目的语读者。

归化对语言形式特别注重,其将文化交流方面的屏障打破,使文化冲突得以避免,此外,目的语读者易于接受,对译文有共鸣产生,但易使原文中的部分源语文化信息丢失,这是其缺点所在。

异化翻译挑战了归化翻译策略,其以源语为归宿处理源语中包含的文化习俗和语言形式等,使源语的“异国情调”在译文中突出。

异化派的典型代表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他认为在风格上译文应一致于原文,且将原文之一突出出来。

异化对文化内容特别注重,其在读者面前呈现出原汁原味的异域文化风情,使目的语文化的内容更加丰富,将源语文化帶入其中,不过文化交流障碍的存在是其缺点所在。

3 二者间的关系分析不同译者对采用归化还是异化策略进行翻译持不同观点,不过处在主导地位的一直是归化策略。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加深了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人们也越来越渴求异域文化,翻译中也更多应用异化策略。

“抵抗式翻译”的“异化观”之我见

“抵抗式翻译”的“异化观”之我见

“抵抗式翻译”的“异化观”之我见抵抗式翻译(resistant translation),是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在他主编的《反思翻译》(Rethinking Translation)的前言中提出的翻译策略。

韦努蒂的翻译研究基础主要是后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研究重点是将翻译置于社会文化、政治、意识形态和历史等重大背景中考察,旨在通过对源语地“他者”价值观的凸显,抵制英美民族中心主义、帝国主义文化价值观和殖民主义翻译观。

此外,从译者主体性上来说,抵抗式翻译也可以提高译者的地位,使译者由的“翻译匠”的尴尬地位上升为具有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文化精英。

韦努蒂的抵抗式翻译采用后结构主义的破坏性方法来动摇译者隐藏自身的翻译方法,其主要的方法就是采取异化的形式,使译本读起来就像翻译,他认为“A translated text should be the site where a different culture emerges, where a reader gets a glimse of a cultural other, and resistance ,a translation strategy based on an aesthetic of discontinuity, can best preserve that difference, that otherness, by reminding the reader of the gains and losses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and the unbridgeable gaps between cultures”用这种不通顺的翻译来凸显“他者”特色,打破英美主流文化对于“他者”的期待视野,借此重塑源语地文化和目标语文化的原型。

翻译作为一项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是促进各民族间相互交流和影响的重要手段,翻译问题已不再纯粹是个语言问题。

韦努蒂“异化”翻译思想解读与反思

韦努蒂“异化”翻译思想解读与反思

韦努蒂“异化”翻译思想解读与反思摘要:韦努蒂的异化翻译思想被译介到国内后,一直备受国内译界的关注,掀起了对其讨论的热潮。

许多专家学者对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与误读。

为澄清此类问题,试图对韦努蒂异化翻译思想追本溯源,并结合相应批评对其进行讨论。

关键词:归化;异化;抵抗;文化差异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1995年出版的名著《译者的隐形——翻译史论》(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提出“异化翻译”(foreignizing translation)的概念。

我国郭建中教授在2000年发表的“韦努蒂及其解构主义的翻译策略”一文中较系统地介绍了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

他认为,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是典型的解构主义翻译理论,这一见解得到国内不少学者的赞同与支持,如任淑坤(2004)等。

至此,我国翻译界掀起了对异化翻译讨论的热潮。

根据蒋骁华教授(2007)的调查研究,在多达300余篇关于异化的学术论文中,这些论文概括起来可归纳为两种立场:异化翻译基本上相当于直译;异化翻译是直译的延伸,其内涵比后者丰富。

蒋骁华教授指出,虽然其“异化翻译理论与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有一些类似或相通之处”,但却存在着“本质区别”。

一、“异化”的提出与发展德国思想家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认为,翻译“只有两种翻译方法:要么译者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让读者去接近作者,要么译者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让作者去接近读者”。

蒋骁华认为,韦努蒂批判地继承了施莱尔马赫的思想。

韦努蒂认为:异化翻译是一种另类文化实践,它发展在本土处于边缘地位的语言和文学价值观,包括因抵抗本土价值观而被排斥的异域文化。

一方面,异化翻译对原文进行以我族为中心的挪用,将翻译作为再现另类文化的场点,从而把翻译提上了本土的文化政治议程;另一方面,正是这种另类的文化姿态使异化翻译能够彰显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发挥文化重构的作用,并使那些偏离我族中心主义的译文得到认可,并有可能修正本土的文学经典。

从异化翻译的确立到存异伦理的解构 劳伦斯韦努蒂翻译理论研究

从异化翻译的确立到存异伦理的解构 劳伦斯韦努蒂翻译理论研究

2、选用与原文风格相符的目标语言词汇,以传递原文的独特韵味。 3、尊重原文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尽可能保留原文中的文化意象和修辞手法。
二、韦努蒂对异化翻译的阐述和 解读
韦努蒂在《译者的隐身》一书中详细阐述了异化翻译的理论与实践。他指出, 翻译并非是一种单纯的语言转换,而是涉及文化、历史、社会和意识形态等多个 层面的跨文化交流。因此,翻译需要尊重并体现原文的异质性,而不是将其消解 于目标语言之中。
2、异化:与归化相反,异化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特色, 尽可能地保持原文的语义和句法结构。这种翻译方法有助于保留原文的文化差异 和语言风格,让读者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特点。然而,过度异化可能 导致读者理解上的困难和文化冲突。
五、如何合理运用归化和异化
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合理运用归化和异化是关键。根据纽马克的翻译理论, 语义翻译强调忠实于原文的语义和句法结构,而交际翻译注重目标读者的理解和 接受效果。因此,在实践中应将这两种翻译方法结合起来,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 适的翻译策略。当涉及重要信息传递和语义表达时,采用语义翻译为主、归化为 辅的方法;而在文化展示和修辞效果方面,则可采用交际翻译为主、异化为辅的 方法。
总之,从异化翻译的确立到存异伦理的解构,劳伦斯韦努蒂的翻译理论为我 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在全球化日益加速的今天,理解和应用韦努蒂的翻译 理论对我们的跨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内容
一、引言
在翻译研究中,归化和异化这对概念长久以来一直是核心议题。从乔姆斯基 (Noam 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到韦努蒂(Lawrence Venuti)的异化翻译 策略,这些理论都为我们理解翻译过程与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视角。本次演示将 通过探讨这对概念,进一步理解翻译、文化身份与权力之间的关系。

韦努蒂异化意义及局限

韦努蒂异化意义及局限

韦努蒂的策略是以采用不流畅、不透明的言语风格,刻意保留语言的文化色彩为前提的,这种翻译固然有其合理性,但是有时会破坏目的语的语法规范和文化规范,最终会破坏译文的可读性。

译者还是应在忠实于原文和不妨碍译文读韦努蒂提倡的异化翻译观是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的。

他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范围,使译者的工作在翻译过程中得以显现,并使人们重新关注译者的境况。

他超越了传统意义上停留语言文字层面上的归化与异化,而考虑到了文化的因素,关注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意识形态与权力关系这有利于反对种族中心主义和文一是皮姆(Pym)认为,虽然在英美国家出版的书籍中,由其它语种翻译过来的译作只占很小的比例,但由于出版书籍总量庞大,因此事实上译本的数量也是相当多的。

二是在由其它语种翻译成英语的时候,也并非一直采用归化译法,有时也会采用并不流畅的译入语表达方式。

三是归化译法并非只出现在以英美国家语言为目的语的翻译中,在以其它国家语言为目的语,如巴西、西班牙、法国等的翻译中,也运用了归化策略,这样的情况就不能说成是文化霸权了。

所以说虽然该观点有着积极地意义,但不能盲目跟随。

后殖民语境下的异化策略是以西方强势文化为讨论背景的,以弱势文化文本译入强势文化为讨论对象,是弱势文化对强势文化的一种抵抗。

如果反过来,以弱势文化为讨论背景,这种大肆宣扬异化的做法有可能带来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后果。

从强势文化到弱势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归化翻译有时却能对强势文化霸权形成一种抵抗,而异化翻译却有可能颠覆目的语的文化规范,使目的语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文化“他者”意识,加快了文化殖民的进程。

另外,弱势文化向强势文化传播过程的初期,归化翻译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翻译策略积极的一面。

在他看来,“归化法”往往是占据统治地位的强势文化在将弱势文化的文本翻译过来时采用的翻译策略。

强势文化常常自恃高人一等,面对异质文化时往往以自己的文化为中心,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势,对异域的语言文化不屑一顾、一味排斥,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地借鉴和吸收了。

韦努蒂解构主义异化翻译理论的创新与不足-应用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韦努蒂解构主义异化翻译理论的创新与不足-应用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韦努蒂解构主义异化翻译理论的创新与不足-应用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 引言解构主义就是要打破现有的单元化的秩序,重新建立新的秩序。

解构主义的一大特点就是结构主义所提倡的二元对立,真理的、第一性的东西,即一系列的逻各斯,认为没有权威或是中心。

解构主义者的重要分析方法是观察二元对立,最后认为这些二元分类实际上不是以任何固定或绝对的形式存在着的。

解构主义产生以后,许多学术领域都借其研究和思想拓展了自己研究的新视野,在翻译研究领域也形成了解构主义学派,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Venuti) 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他的创新在于从文化学视野建立解构主义异化翻译理论。

语言文字不只是一种符号系统,而且是文化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翻译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行动。

韦努蒂认为翻译面对两种文化差异,不可能完全忠于原文。

他以抵抗式翻译解构英美文化霸权主义,以彰显译者的主体性解构译者隐身,以读者与作者断裂解构忠实观。

2 以抵抗式翻译解构英美文化霸权主义要么译者尽量不惊动原作者,让读者向他靠近,要么不干扰读者,请作者向读者靠近。

(转引自杰里米芒迪《翻译学导读》,2001:28)这是德里希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在一次名为《论翻译的不同方法》的演讲中提出的。

上文所说的两种方法,一个是让作者向读者靠拢,另一种是向作者靠拢,分别对应的是归化和异化,施莱尔马赫提倡的是异化。

他认为翻译越是忠于原文本的语言特色和修辞,译作对读者就越是异国化。

韦努蒂的异化翻译(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的内涵则比施莱尔马赫的更加丰富,不光涵盖了翻译策略,还包括对于外国文本的选择。

他将翻译置于与一个大的文化系统中,考察了在翻译中英语国家文化的霸权主义(在英美文化中,提倡的是通顺的归化翻译策略,这其实是对原语弱势文化的侵吞)。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T h e S c a n d a l s o f T r a n s l a t i —
)( 1 9 9 8 ) 深 化 和 扩 展 了异 化 翻 译 思

直译 ;异化 翻译是 直译 的延 伸 ,其 内
涵 比后 者丰 富 。蒋 骁华 教授 指 出 ,虽 然其 “ 异化 翻译 理论 与解构 主义 翻译
择归化 或异 化 的译 法 ,前者 以 民族 主 义 为中心 ,通过 归化外 国的价值 观 于 译 语 文化 中 ,将原 作请 到 国内来 ;后 者则离 经叛 道 ,通 过表 现 出外 国文本 中的语 言 和文化差 异 ,将读 者送 到 国 外去 。 ”让读者感受文化他 者的 “ 异 国 情调 ” 。韦努蒂 的 “ 异 化”思想 比传 统 意义上的直译要复杂 ,内涵也要 丰富。 对 于 以通 顺 为 特 征 的 归化 翻 译 , 韦 努蒂 给予 了严 厉 的批 判 。其 实韦 努 蒂 所 阐释的 “ 异化 ”翻译 思想 已不 同
on
韦 努 蒂批判 地继 承 了施 莱 尔 马赫
的 思 想 ,韦 努 蒂 认 为 , “ 译 者 可 以 选
热 潮 。根据 蒋骁 华 教授 ( 2 0 0 7 ) 的调 查研 究 ,在多达3 0 0 余篇关 于异化 的学 术论 文 中 ,这 些论 文概 括起 来可 归纳 为 两种 立场 :异化 翻译 基本 上相 当 于
择 。其 中任一 方面是 异化 的 ,就算 得 是 “ 异 化实践 ” 了。译者 不但 可 以选 择 目标语 中属 于边 缘 化 的外 语 文 本 ,
并 用规 范话语 翻译 ( 如透 明性话 语) 。 或 者 ,译 者 可 以 选 择 目标 语 文 化 中 属
“ 异化翻译 ” ( f o r e i g n i z i n g t r a n s l a t i o n ) 的概 念 。我 国郭 建 中教 授 在2 0 0 0 年发 表的 “ 韦 努蒂及 其解 构 主义 的 翻译策
学亚标准和边缘。 韦 努蒂 的异 化翻译 思想 首 先是 对 原 文 的选 择 ;其次是 对语 言形 式 的选
1 9 9 5 年 出版 的名著 《 译者 的 隐形—— 翻译 史论 》 ( T h e T r a n s l a t o r ’S I n v i s i b i —
于规范 化 的外 语文 本 ,并 用 边缘话 语 翻译 ( 如古语) 。
二 、 韦 努 蒂 的异 化 思 想 解 读
翻译理论 是典型 的解构 主义翻译理论 ,
这 一见解 得 到 国内不少 学者 的赞 同 与 支 持 ,如任 淑坤 ( 2 0 0 4 ) 等 。至 此 ,
我 国 翻 译 界 掀 起 了 对 异 化 翻 译 讨 论 的
想 ,而 “ 异 化” 的概念 也被 明确 地提 出来 。在其 代表作 ( ( 译 者 的隐身 :一 部 翻译 的历史》 中 ,韦 努 蒂正式 提 出 了抵抗 式翻译 策略 ,即翻译 文学 文本
理论 有一些类似或相 通之处” ,但却存
在着 “ 本 质 区别 ” 。

时应保 留文 化差异 的策 略 。韦努 蒂使
学 术研 究
xU E sHU YAN J 1 歹 l
韦努蒂 “ 异化 ”翻译思想解读 与反思
宋筱斐 1 安徽师 范大 学外 国语学院

2 亳, k l , l  ̄ i l i 范 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要 :韦努 蒂的异化翻译思想被译介到 国内后 ,一直备 受国 内译界 的关注,掀起 了对其讨论 的热 潮。许 多专家学者对它进行 了深入的
生成 陌生 的 和陌生化 的译 本 ,从而 标 示 出 目标 语文 化主 流价值 观 ,并 阻止 其对文化他者进行 帝国主义 的归化 。 韦努 蒂 提倡 异化 ,反 对归 化 。韦 努 蒂 在 后来 的 《 译 者 的 隐身》 ( T h e T r a n s l a t o r ’s I n v i s i b i l i t y )( 1 9 9 5 ) 和 《 翻 译 的丑 闻》
用 “ 抵 抗 ”一词 ,意 为抵抗 目标 语 言
文 化 中 的 民 族 中 心 主 义 , 以 在 文 学 翻

“ 异 化 ” 的提 出 与发 展
德国思想 家施莱尔 马赫 ( S c h l e i e r - ma c h e r )认为 ,翻译 “ 只有 两种 翻译 方 法 :要么译者尽 可能让作者安 居不动 , 让读者 去接 近作 者 ,要 么译 者 尽可 能 让 读 者 安 居 不 动 ,让 作 者 去 接 近 读 者” 。蒋 骁华认为 ,韦努蒂批判地继 承
略 ” 一 文 中 较 系 统 地 介 绍 了 韦 努 蒂 的
那些偏 离 我族 中心 主义 的译 文得到 认
可 ,并有 可能修正本土 的文学经典。
他 进 一 步 指 出 :抵 抗 式 翻 译 策 略 有 助 于 保 留原 文 的 语 言 和 文 化 差 异 ,
异化 翻译 理论 。他认 为 ,韦 努蒂 异化
研究 ,但在这一过程 中也 出现 了一些偏 差与误读 。为澄 清此 类问题 ,试 图对 韦努蒂异化翻译思想追本溯源,并结合相应批评对其进 行讨论 。
关 键词 :归化 ;异化 ;抵 抗 ; 文化 差 异
劳伦斯 ・ 韦努 蒂 ( L a w r e n c e V e n u t i )
翻 译 作 为 再 现 另 类 文 化 的 场 点 ,从 而
l i t y— — A H i s t o r y o f T r a n s l a t i o n ) 提 出
把 翻译 提 上 了本 土 的文 化 政 治议 程 ; 另一方 面 ,正是 这种另 类 的文化 姿 态 使异化 翻译 能够 彰显原 文 的语 言和 文 化差 异 ,发挥 文化重 构 的作用 ,并 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