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8下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复习教案

人教版8下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8下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8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的单元复习课。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功的概念、功率、机械效率、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1. 功的概念:物体由于力的作用而发生的位移,功等于力与位移的乘积。

2. 功率: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等于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3. 机械效率:表示机械设备有效利用能量的能力,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4.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势能。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5.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 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3.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复习,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机械效率的提高方法。

2. 重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关于功的日常生活例子,如提水、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功的概念。

2. 知识讲解:a. 讲解功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功的计算方法。

b. 讲解功率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功率与做功快慢的关系。

c. 讲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白机械效率与有用功、总功的关系。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几个关于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题目,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课堂练习:布置几道有关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讲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6. 机械能守恒定律: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让学生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2.机械能守恒的理解和应用是本章的难点,尤其是对非保守力做功时机械能的变化,以及机械能守恒条件的深入理解。
3.学生对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容易混淆,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加强巩固。
4.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点,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不同情境中。
4.利用物理实验和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通过学习物理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精神,提高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
4.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本章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构建知识体系。
2.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物理现象的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缺乏对物理规律的深入思考。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功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是本章的教学重点,特别是对力与位移方向不同时的功的计算,以及恒力做功和变力做功的情况分析。
3.以动画和实验演示,介绍机械能的概念,讲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分析物体在重力、弹力等作用下的机械能变化。

11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11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第11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巩固本章基础知识点2、提升功、功率的计算能力3、突破本章的重点实验教学重点:巩固本章基础知识点,提升计算能力教学难点:提升功、功率的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一、 知识点回顾基本概念1.功如果一个力作用到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表达式为 :。

2.功率功与时间的比叫功率,表达式为 :。

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3.动能和势能①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

② 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重力势能。

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③ 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4.机械能及其转化① 动能、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②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

基本公式及推导式1、功的公式:W=FS2、功率定义式:P=W/t3、公式推导 注意事项:代入公式计算时注意单位的统一:F 单位— ;S 单位— ;W 单位— ;t 单位— ;v 单位— ;P 单位— ;重点实验: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实验实验原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二、中考考点及训练考点1 是否做功的判断例11(2015·崇左)下列实例中,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 )A .叉车向上举起货物B .小林沿着斜面向上拉动物体C .小欣背着书包上楼D .小明用力推石头但石头不动实战训练11、下列关于物体是否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W Fs F υt P F υt t t ====A.小丽背着书包站在路边等车,小丽对书包做了功B.起重机吊着钢筋水平匀速移动一段距离,起重机对钢筋做了功C.被脚踢出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的过程中,脚对足球做了功D.小刚从地上捡起篮球的过程中,小刚对篮球做了功考点2 功和功率的计算例2(2015·北海)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及材料生产的“万向轮”大大减少了摩擦作用,把它安装在行李箱上推动行李箱尤其省力.一个很重的行李箱仅用F=10 N的水平推力就可以使它在水平地面上滑行,且滑行30 m用时20 s.求上述过程中推力F所做的功和功率.实战训练21、小明在跑步机上锻炼身体,设他在跑步机上以5m/s的速度匀速跑动0.5h,跑动的总动力为40N。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的复习课。

复习的内容包括:1. 功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3. 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4.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5. 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大小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公式及运用。

2. 能够分析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大小的因素,并能运用这些因素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机械能的计算及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2. 教学重点:掌握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笔、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知识梳理:a. 功的概念及计算公式;b. 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c. 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d.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e. 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大小的因素。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决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并讲解错误。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涉及功、功率、机械能的实际问题,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功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3. 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4.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5. 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大小的因素。

七、作业设计a. 运动员跑步时,为什么脚要用力向后蹬地?b. 为什么抛出的物体在空中会下落?a.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力,移动了10米,求这个力做的功。

b.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米/秒,运动时间为5秒,求这个物体的功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
4.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途径,巩固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通过学习物理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验和实践活动表现出较高的兴趣,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设计有趣的实验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注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自信心。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容易对新奇事物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总之,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本章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提升素养为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功、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2.深入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转化与守恒原理。
3.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斜面、滑轮等简单机械装置的能量分析。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已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力的作用、简单机械等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本章《功和机械能》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原理。然而,学生对功、功率、机械能等概念的理解尚处于表面,容易混淆。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设计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

本次课程的主题是“认识颜色”,我希望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活动,让幼儿能够充分体验和理解颜色的概念,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一、设计意图本次课程的设计采用了游戏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孩子们喜欢的绘画、手工制作等互动活动,引导他们观察、体验和理解颜色的变化。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增强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能够正确识别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3.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能够正确识别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及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彩色纸张、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剪刀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张白纸、一套彩色铅笔。

五、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让孩子们自由发挥,用彩色铅笔在白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

2. 教学导入(10分钟):向孩子们介绍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并讲解颜色的变化原理。

3. 实践活动(15分钟):让孩子们用水彩颜料进行调色实验,观察和体验颜色的变化。

4. 小组讨论(10分钟):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调色心得和创意。

5. 手工制作(15分钟):让孩子们用彩色纸张和剪刀制作属于自己的彩色作品。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能够正确识别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及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次课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颜色的变化非常感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调色实验和手工制作,展示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他们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和分享,达到了课程的目标。

拓展延伸: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第一——第四节)教材和学情分析本章内容在全册中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即是对前面力的 作用效果的进一步认识,又是在后面计算有用功、总功、认识机械效率的基础。

由于学生基础较差,让学生对书本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之后,只能列举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知识来解决。

目标1.知道有关功、功率、几种形式的机械能及其转化的基础知识。

2.通过功和功率的计算以及动能与相关因素关系的探究,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主动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点1. 有关功、功率、几种形式的机械能及其转化的基础知识的学习。

2. 功和功率的计算以及动能与相关因素关系的探究。

3. 学生主动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的激发。

难点学生主动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的激发。

教学过程(一)浏览书本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书P62-73页1.有哪几节内容?2. 在每节内容中,有哪些具体知识?要求:能够在班上交流。

(将指定同学交流)(二)梳理知识要求:1.出示问题。

2.独立答题。

3.展示答案。

4.评价答案。

第一节 功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_____;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_____________.2.常见的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F 无_____;(如推墙墙不动)(2)有距离s 无____;(如在空中飞行的篮球)(3)有力F ,也有距离s ,但在力F 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s (即运动方向和力的方向_____).(如提着水桶水平前进)3.在物理学中,把___和物体在___的方向上通过的_____的乘积叫做功.计算公式:______,功的单位是_____,符号是__.第二节 功率1.在物理学中,用_____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功与做功所用_____之比叫做功率,它在数值上等于__________ 内所做的功.2.功率的表达式为_____ .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_____,符号是__.3. =___,由这个公式可知,在功率一定时,力F 与速度v 成反比,因此汽车在上坡时,司机采取换低速挡的方法减小_____,以获得较大的牵引力.W Fs P ==t t第三节动能和势能1.物体由于_____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动能的大小跟物体的_____和_____有关.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这个物体的动能就越___.2.物体由于_____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_____和位置的_____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___.3.物体由于发生_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物体的弹性势能的大小跟物体发生_____形变的程度有关,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第四节机械能及其转化_____和_____统称为机械能.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机械能的总和_____.(三)应用知识要求:1.出示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11章《功和机械能》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11章《功和机械能》复习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功和机械能》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功和机械能》的相关内容。

具体包括:1.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3. 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转化和守恒定律;4. 各种力学现象中的功和机械能的计算;5. 本章重点知识点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功和机械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帮助学生理解功和机械能在各种力学现象中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功的计算及应用;2. 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3.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4. 各种力学现象中功和机械能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功和机械能的实际例子,如起重机吊起货物时,货物上升的过程中,起重机对货物做了多少功?这个功是如何转化为货物的机械能的?2. 知识点讲解:(1)功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其计算公式为:W = F × s × cosθ,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力的作用点的位移,θ表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2)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其计算公式为:P = W / 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做功的时间。

(3)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转化和守恒定律;机械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速度而具有的能量,其包括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表明,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物体的机械能总量是守恒的。

3. 例题讲解:(1)计算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一个力作用,移动了一段距离,该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解:根据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其中,F为作用力,s为位移,θ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人教版八年级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
-功的计算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机械能转化的实例及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
-生活中如何节约能源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例,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3.各小组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练习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功的计算、机械能转化等。
-学生通过实验或案例,观察并解释不同机械能之间转化的实例,如滚摆的上升与下降。
-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例,如电梯的运动,理解并运用机械能守恒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技能。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设计并完成机械能转化实验,如探究滑轮组中物体高度与速度的变化关系。
2.实践探究活动,加强学生对机械能转化与守恒定律的理解。
-设计一系列实验,如弹簧振子的运动,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并记录数据,从中探索机械能的转化规律。
-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机械能转化装置,如小型的水车,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创设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功与机械能的关系。
-通过提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如“什么是功?如何计算?”“机械能如何在不同的形式之间转化?”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于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方法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此外,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正处于培养阶段,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对物理现象的探究欲望。
因此,本章节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互动的实验活动,帮助学生克服理解上的难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后续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2

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2

教案2: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机械能的概念、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复习这些知识点,并通过实例解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功和机械能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掌握机械能的概念,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3. 能够运用功和机械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机械能的概念。

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例子,如一个人提着一桶水从地面提到三楼,让学生思考这个过程中做了多少功。

2. 知识点复习:(1)功的概念: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2)功的计算:功 = 力× 距离× cosθ。

(3)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速度而具有的能量。

(4)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功的计算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计算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摩擦力作用时所做的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功和机械能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跳伞运动员在空中下落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

5. 知识拓展:讲解能量转化和守恒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功的概念:功 = 力× 距离× cosθ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 = 动能 + 势能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复习课-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的复习课。

复习的内容包括本章的三个小节:1. 功的概念及计算;2. 功率的概念及计算;3. 机械能的概念及转化。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功、功率、机械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机械能的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攀岩运动员攀爬岩石时所做的功,引出功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功的概念,讲解功的计算方法,强调功的单位是焦耳(J)。

(2)教师讲解功率的概念,讲解功率的计算方法,强调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3)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机械能的概念,讲解机械能的转化,强调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道典型例题,如“一个重为20N的物体,从地面抬高10m,求所做的功和功率。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板书设计:教师根据讲解内容,设计板书,突出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6. 作业设计:a. 一个重为10N的物体,从地面抬高5m,求所做的功和功率。

b.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时间为10s,求所做的功。

(2)请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功、功率、机械能在实际中的应用。

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功、功率、机械能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功、功率、机械能方面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的复习课。

复习的内容包括: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功率和效率等。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功和机械能的基本概念,理解功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分析实际问题,熟练运用功率和效率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和机械能的基本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2. 能运用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分析实际问题;3. 熟练运用功率和效率的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方法,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功率和效率的概念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荡秋千的小孩,让学生思考小孩在荡秋千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引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复习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方法、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功率和效率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3. 例题讲解:选择几个典型的例题,讲解功的计算方法,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功率和效率的计算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介绍一些与功和机械能相关的实际应用,如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功和机械能复习;2. 板书内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方法、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功率和效率等基本概念和原理;3. 板书结构:按照教学过程的顺序进行板书,突出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下列各题的功:a. 一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10N的力,移动了5m;b. 一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15N的力,上升了3m。

(2)判断下列各题中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说明理由:a. 一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b. 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
(3)比较动能的大小:质量相同,速度大的动能大;速度相同时,质量大的动能大。
2、势能
(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物体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通常认为在地面上的物体的重力势能为零。
(2)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同一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具有的势能越大。
例3神舟十号在飞船加速升空的过程中,实验室的()
冲刺练习、某人用20 N的推力把一个重400 N的箱子水平移动了10 m,则此人对箱子做的功_____J;若此人又将此箱子匀速提到高1 m的货架上,此人对箱子做功又为________J.
二、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用P表示。
2、公式:P=W/t
3、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4、注意:做的功多不一定功率大,所用的时间短也不一定功率大;只有相等的时间内做的功越多,功率才大。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同时也移动了一段距离,但距离与力的方向垂直.
5、下列情形中,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
A、举着杠铃不动B、将弹簧拉力器拉长
C、将实心球抛向空中D、把掉在地上的羽毛球捡起来
变式拓展1下列过程中人对桶做功的是()
A、提着桶站立不动B、提着桶水平移动
C、提着桶站在匀速向上运动的电梯内D、提着桶站在匀速水平运动的车厢内
教学方法
归纳法
学习环节
复习内容
二次备课
一、功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功。
2、公式:W=F·S
3、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4、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的位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的复习课。

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包括:1.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3. 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4.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关系;5. 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使学生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关系;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方法、功率的计算方法、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关系;2. 教学重点: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关于功和机械能的实际例子,如提水、推车等,让学生初步理解功和机械能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讲解功的概念,介绍功的计算方法,示例讲解如何计算功。

(2)讲解功率的概念,介绍功率的计算方法,示例讲解如何计算功率。

(3)讲解机械能的概念,介绍机械能的计算方法,示例讲解如何计算机械能。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讲解几个关于功、功率、机械能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给出几个关于功、功率、机械能的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讲解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因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一、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二、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三、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四、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关系五、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提水:用力提起一桶水,质量为20kg,高度为5m,求做的功、功率、机械能。

(2)跳伞:一名跳伞员从空中跳伞,降落到地面,质量为60kg,下落高度为100m,求做的功、功率、机械能。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 教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 教案
A.W1>W2B.W1<W2C.W1=W2D.无法判断
4.两台机器同时做功,甲机器做的功是乙机器做的功的2/3,甲做功所用的时间与乙做功所用时间的比值是4∶3,则甲、乙两台机器的功率之比是()
A.2∶1B.1∶2C.8∶9D.9∶8
练习
练习
三、课堂小结
说说你对本章的认识
四、课后作业
全效学习对应练习
作业批阅反馈:
B.第二次增加的重力势能较多
C.两次增加的重力势能一样多
D.无法比较
2.篮球落到地面又弹起来,接触地面时被压缩,然后恢复原状,若不计一切阻力,则()
A.下落过程中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B.压缩过程中动能减小,弹性势能减小
C.恢复过程中动能增加,弹性势能减小
D.上升过程中动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综合•提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沿水平方向分别拉重1000 N和500 N的两辆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都前进10 m,且所用水平拉力都是200 N,设拉力对较重的车做功为W1,对较轻的车做功W2,则()
五、板书设计
功(W)公式W=FS单位:1焦耳=
表示做功快慢的量
概念定义:单位时间完成的功叫功率
功率(P)公式
动能:影响因素:质量m,速度v
机重力势能影响因素:质量m,高度h
械势能弹性势能——形变量△x、弹簧特性(劲度系数k)
能转化:动能势能
六、课后反思
(必须手写)
形成知识结构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新课导入
一、复习本章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1.功率是表示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自行车运动员比赛时的功率可达1 kW,若某运动员以此功率骑车1 min,做功为_______ J.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知道功的概念,以及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2)知道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3)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能用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初步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和功率的物理意义。

(2)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能分辨能量转化现象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机械能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有将机械能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功和功率的物理意义;能用公式W=Pt,P=W/t解答相关的问题。

(2)通过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机械能守恒与不守恒的情况。

●教学难点:(1)理解功率实际上是表示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2)能分析能量转化情况和分辨机械能是否守恒。

●教学过程:一、引人新课:根据例题引入本章复习。

【一】、做功的必要条件例1、下列现象中力对物体做了功的有_____________。

二、新课教学:1、由此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归纳功的所学内容,以及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

利用例2解决水平、竖直和斜向运动的功的计算,分析运动和受力情况。

【二】、功的计算例2、(1)用50N的水平推力匀速推动平地上重1000N的箱子,前进10m,推力做的功为_____J,重力做的功为____J,克服摩擦做的功为_______J。

(2)一叉车底板据地面1.5m高,小明把一块3m长的钢板搭在底板上,构成一个斜面,用F=600N的力,把箱子推上斜面,则推力做的功为______J,克服箱子重力做的功为______J,克服摩擦做的功为_______J。

(3)叉车将箱子举高了2m,克服箱子重力做的功等于______J。

2、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归纳功率的所学内容,以及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

利用例3解决功和浮力的综合计算题,学会根据图象分析受力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能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2、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并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3、会判断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提高功、功率相关公式计算运用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知识竞答,培养动机、兴趣、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增强学习自信心;
2、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训练解题方法、技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结合身边实例,通过习题练习、交流、反思突显知识和技能。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现象;
2、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理解功、功率之间的区别;
2、区分“物体能够做功”和“物体正在做功”;
3、通过实例,探究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4、会利用功和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1、对“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理解;
2、联系实际,培养探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
知识梳理
一、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有力无距离:“劳而无功”之一,如搬石头未搬动;
(2)有力,也有距离,但力的方向和距离垂直:“劳而无功”之二,如手提水桶在水平面上走动。

(3)有距离无力:(“不劳无功”),如物体在光滑平面上自由滑动,足球踢一脚后运动;
3、功的计算:物体上的力与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Pt
各量单位——W:J(焦耳)F:N(牛)S:m(米)P:W (瓦特)t:s(秒)
4、国际单位:将N·m称为焦耳简称焦,符号(J) 1J=1 N·m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 J 。

5、公式应用注意:
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②公式中的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且与力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1牛·米= 1焦)。

6、常见的功:克服重力做功:W=Gh
克服阻力(摩擦力)做功:W=fs
二、功的原理
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

2、说明:
①功的原理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对于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人做的功(FS)= 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
3、应用:斜面
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不计摩擦)
②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
③理想斜面公式:FL=Gh
其中—F: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斜面长;G:物重;h:斜面高度
④实际斜面:斜面粗糙(考虑摩擦)
若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 ,则:FL=fL+Gh;这样F做功FL 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 。

三、功率:单位时间内做的功—P(单位:W)
1、公式:P=W/t=Fv
2、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W ,常用单位kW ,MW,马力
换算:1kW=10W 1MW=10 W 1马力=735W
3、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与机械效率无关)。

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1s 内做功66000J
4、机械中的功率
P有用=Gv物(水平放置滑轮:P有用=fv物)
P总=Fv f(水平放置滑轮:P总=fv f=Fnv物)
5、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他们之间没有可比性。

(1)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2)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四、机械能
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
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
功”或“已经做功”。

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决定其大小因素:物体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
能就越大。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机械能重力决定其大小因素:物体质量越大举得
势能越高势能(高度),势能就越大。

势能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

弹性决定其大小因素:
势能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1)理解
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2)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a、猜想: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
b、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小钢球方法:控制变量法
c、如何判断动能大小?看小钢球能推动木快做功的多少;
如何控制速度不变?使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则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相同;
如何改变钢球速度?使钢球从不同同高度滚下;
d、分析归纳:
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得出结论: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2、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转化弹性势能
动能势能
转化重力势能
(1)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2)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3、动能与势能转化问题的分析
①首先分析决定动能大小、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看动能和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如何变化——质量,速度,高度,弹性形变。

②机械能守恒:如果除重力和弹力外没有其他外力做功(即:没有其他形式能量补充或没有能量损失),则动能势能转化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③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近地点动能(速度)最大,势能最小;远地点势能最大,动能(速度)最小,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动能转化为势能,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势能转化为动能,整个过程机械能守恒。

④滚摆上升下落过程中,如果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

上升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下降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最低点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最高点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下降过程反之。

考虑空气阻力,滚摆每次上升高度减小,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⑤题目中如果有“在光滑斜面上滑动”,“光滑”表示不计摩擦,没有能量损失,此时机械能守恒。

4、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拦河筑坝发
水能海水潮汐电
机械能的直接做功
天然资源风能
5、水电站的工作原理:利用高处的水落下时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水的一部分动能转移到水轮机,利用水轮机带动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6、水电站修筑拦河大坝的目的是什么?
水电站修筑拦河大坝是为了提高水位,增大水的重力势能,水下落时能转化为更多的动能,通过发电机就能转化为更多的电能。

五、课堂练习
1、使用机械做功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功率大的机器一定比功率小的机器做功多;
B.功率大的机器一定比功率小的机器做功时间少;
C.功率小的机器一定比功率大的机器做功慢;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在下面哪个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小华用力推车,但没有推动
B、不强举着杠铃静止不动
C、小悦背着书包静立在原地
D、小翔把一桶水从井中提起
3、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做了功的是( )
A 用力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
B 用力提着水桶水平匀速移动
C 用力在斜面上拉车前进
D 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匀速移动
4.下列都是功率的单位的是( )
A W、J/s
B KW、Pa
C W、N/m
D N/m、N·m
5、某同学用50N的力将重10N的足球踢出去15m远,该同学对足球做的功是( )
A 750J
B 150J
C 没有做功
D 做了功,但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6、一个足球运动员用100N的力踢一个重力为5N的足球,球离脚后在水平草地上向前滚动了30m,在球滚动的过程中,运动员对足球做的功为()
A、3000J
B、500J
C、150J
D、0J
7、.有甲乙两台机器,甲做的功是乙做功的2倍,而乙做功所花的时间是甲的一半,由此可知()。

A.甲做功快.B.乙做功快.
C.甲、乙做功一样快. D.无法判断
六、布置作业
1、建筑工地上,水泥板质量为0.8t,起重机在15s内把它匀速提升到6m的高度,起重机提升重物的功率是多少?(取g=10N/kg)
2、小汽车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在1分钟内通过的路程为800米。

已知汽车在这段路程中,发动机的功率为24千瓦,汽车的重为6000牛。

求:(1)在这段路程中,重力对汽车做的功;(2)发动机的牵引力在这段路程中所做的功;(3)汽车受到的牵引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