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重要资料)

合集下载

中药炮制学,第三单元,中药炮制的辅料,复习资料

中药炮制学,第三单元,中药炮制的辅料,复习资料

中药炮制学第三单元中药炮制的辅料

一、A1

1、朱砂的主要成分是

A、硫化汞

B、氧化汞

C、游离汞

D、氧化砷

E、以上都不是

2、灶心土的作用不包括

A、补脾益肺

B、温中和胃

C、止血

D、止呕

E、涩肠止泻

3、米醋的作用不包括

A、散瘀止血

B、理气止痛

C、疏肝健脾

D、行水解毒

E、矫臭矫味

4、能使药物中所含有的游离生物碱类成分结合成盐,增加溶解度而提高疗效的辅料是

A、酒

B、醋

C、羊脂油

D、蜂蜜

E、食盐水

5、具有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臭矫味作用的辅料是

A、醋

B、牛姜汁

C、酒

D、甘草汁

E、米泔水

6、醋不具有的作用是

A、引药入肝

B、理气

C、止血

D、散瘀止痛

E、活血通络

7、常用蜜制的药物是

A、黄芩

B、柴胡

C、款冬花

D、小茴香

E、厚朴

8、常用酒制的药物是

A、杜仲

B、车前子

C、商陆

D、麻黄

E、白芍

9、常用胆汁炮制的药物是

A、麻黄

B、天南星

C、马钱子

D、苍术

E、地龙

二、B

1、A.河砂

B.朱砂

C.稻米

D.滑石粉

E.土

<1> 、常用于炮制红娘子的辅料是

A B C D E

<2> 、常用于炮制山药的辅料是

A B C D E

2、A.灶心土

B.河砂

C.白矾

D.蛤粉

E.滑石粉

<1> 、能解毒杀虫、收敛燥湿、祛痰、防腐的辅料是

A B C D E

<2> 、没有治疗作用的辅料是

A B C D E

3、A.朱砂

B.蛤粉

C.滑石粉

D.豆腐

E.稻米

<1> 、常用于炮制阿胶的辅料是

A B C D E

<2> 、藤黄常用的炮制方法是

A B C D E

4、A.土

B.滑石粉

C.河砂

D.朱砂

E.米

<1> 、常用于炮制党参的辅料是

A B C D E

<2> 、常用于炮制山药的辅料是

中药炮制学,第一单元,炮制与临床疗效,复习资料

中药炮制学,第一单元,炮制与临床疗效,复习资料

中药炮制学第一单元炮制与临床疗效

一、A1

1、下列哪种炮制对药物升降浮沉的影响说法正确

A、生黄柏,功在沉降

B、酒黄柏,功在下焦

C、生黄柏,功在上焦

D、炒莱菔子,功在升散

E、生莱菔子,功专沉降

2、下列关于炮制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炮制,可纠正药物过偏之性

B、酒制仙茅,可增强仙茅温肾壮阳作用

C、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

D、炮制可改变毒性成分的结构,如斑蝥米炒后斑蝥素分解

E、药物加入辅料炮制后,或改变归经,或可以引导药力直达病所,更好地发挥疗效

3、以下不是通过辅料解毒来炮制的是

A、半夏经白矾、生姜制

B、天南星经白矾、生姜制

C、芫花醋制

D、商陆醋制

E、千金子去油制霜

4、炮制后可改变药物性味,扩大用药途径的药物是

A、酒仙茅

B、熟地黄

C、姜栀子

D、酒黄连

E、醋芫花

5、砂炒可降低毒性的药物是

A、天南星

B、水蛭

C、栀子

D、马钱子

E、巴豆

6、称为“反制”的药组是

A、姜制栀子

B、胆制黄连

C、酒制仙茅

D、烫制水蛭

E、蜜制当归

7、可引药下行的炙法是

A、醋制

B、蜜制

C、姜制

D、酒制

E、盐制

8、可引药上行的炙法是

A、醋制

B、蜜制

C、姜制

D、酒制

E、盐制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净制包括去除泥土、虫蛀品、霉烂品及混入的有毒物质等杂质及非药用部位

B、水处理软化的程度、片型规格、干燥方式等会影响临床疗效

C、滑石粉烫制水蛭目的只在于纠正气味

D、中药经辅料制后,性味、功效、作用趋向、归经、毒副作用会发生某些变化

E、蜜炙能增强止咳药的作用

10、符合“从制”的炮制方法是

A、黄连胆汁制

B、半夏姜制

C、栀子姜炙

D、川乌甘草制

E、苍耳子砂炒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

绪论

一、中药炮制的含义。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二、中药炮制学的含义。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第一章

中药炮制有哪些传统的制药原则及具体制药方法?其含义?各举3例说明。

传统的制药原则: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为制,相恶为制。

具体方法为:或制其形,或制其性,或制其味,或制其质。

相反为制: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如用辛热升提的酒来炮制苦寒沉降的大黄,使药性转降为升;用辛热的吴茱萸炮制黄连,可杀其大寒之性;用咸寒润燥的盐水炮制益智仁,可缓和其温燥之性。

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如咸寒的盐水炮制苦寒的知母、黄柏,可增强滋阴降火作用;酒炙仙茅、阳起石,可增强温肾助阳作用;蜜炙百合可增强其润肺止咳的功效;蜜炙甘草可增强补中益气作用。

相畏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白矾、石灰、皂荚制半夏、南星;蜂蜜、童便、黑大豆、甘草、豆腐制川乌。

相恶为制:是中药配伍“相恶”的延伸应用。指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作用降低或功效丧失。如米泔水制苍术:麸炒枳实;煨木香。

制其形:是指改变药物的外观形态和分开药用部位。白芍切片;当归和甘草分根梢入药;莲子分莲子肉和莲子心。

制其性:是指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性能。升提的酒炮制苦寒沉降的大黄,使药性转降为升(“同相反为制”)

制其味:是指通过炮制,调整中药的五味或矫正劣味。紫河车酒炙,乳香和没药醋,矫味矫臭。而且紫河车酒制增加了辛温之性味,温肾壮阳之力更强;乳香、没药增加了酸味,更专入肝经。制其质:即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性质或质地。如穿山甲砂炒至酥泡,龟甲、鳖甲砂炒至酥脆,矿物药煅或卒等,均有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或易于粉碎。何首乌黑豆汁拌煮后,味转甘而性转涩,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

中药炮制学

1、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是(《雷公炮炙论》)。

2、《雷公炮炙论》的作者是(雷敩)。

3、《本草蒙筌》的作者是(陈嘉谟),第一次系统概括了辅料炮制的原则。

4、《修事指南》的作者是(张仲岩)。

5、《本草纲目拾遗》的作者是(赵学敏)。

6、《血证论》的作者是(唐容川)。

7、款冬花、紫苑化痰止咳,蜜制后能润肺止咳,属于炮制目的中的哪一项?(增强药物疗效)

8、柏子仁去油制霜,属于炮制目的中的哪一项?(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9、关于对含有生物碱类成分的药物炮制时说法正确的有(①酒制后能提高生物碱的溶出率;②醋制可增强生物碱在水中的溶解度;③宜少泡多润,尽量减少生物碱的损失)。

10、关于对含有生物碱类成分的药物炮制时说法错误的是(所有含生物碱类药物热处理均可增强药物疗效)。

11、具有祛风散寒、活血通络、行药势等作用的炮制辅料是(酒)。

12、具有引药入肝、理气、行水、散瘀止痛等作用的炮制辅料是(醋)。

13、具有发散风寒、止呕等作用的炮制辅料是(生姜汁)。

14、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渴等作用的炮制辅料是(米)。

15、具有和中益脾作用的炮制辅料是(麦麸)。

16、具有解毒、祛痰杀虫、防腐等作用的炮制辅料是(白矾)。

17、具有清热、利湿、化痰、软坚作用的炮制辅料是(蛤粉)。

18、筛选是根据药物与杂质的(体积)不同来分离药物中的杂质。

19、水选是根据药物与杂质的(水的浮力)不同来分离药物中的杂质。

20、风选是根据药物与杂质的(比重)不同来分离药物中的杂质。

21、麻黄制绒的作用是(缓和药性)。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

课件复习思考题总结

第一章炮制绪论

⑴何谓中药炮制及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要求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历史又称炮炙、修治、修事、修制。今多用“炮制”和“炮炙”。

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⑵简述中药炮制的起源及发展概况。

⑶我国古代炮制专着有几部写出其成书年代及作者。

刘宋·雷敩《雷公炮炙论》——总结前人的炮制经验撰写而成的。为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制药(炮制)专着。

明·缪希雍《炮炙大法》——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二部炮制专着。

清·张仲岩《修事指南》——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三部炮制专着。

⑷中药炮制的相关法规有哪些

《国家药品标准》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中药炮制规范》是中药饮片炮制必需遵循的法规。

第二章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1、如何理解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

1.组方用药的要素

依据整体观念及辩证施治的原则。

综合考虑病情的性质、个体以及气候环境的差异。

中药一药多效的药性作用特点。

2、炮制对中药性能影响的内容有哪些举例。

1)根据病情需要,通过炮制对中药性能和作用进行调整,以适应临床治疗的要求。

(1)益智仁生品辛温燥烈,温脾止泻、摄涎唾(益智散)。

(2)盐炙后则主入肾经,温肾涩精、缩尿(缩泉丸)。

(3)生黄柏:苦寒,泻火解毒(黄连解毒汤)。

(4)酒黄柏—:引药上行,清上焦燥湿(上清丸)。

(5)盐黄柏—:引药下行,泻肾火,清下焦湿热,退虚热(大补阴丸)。

2)通过炮制来调整中药的性能以适应气候、环境及个体的差异

中药炮制资料

中药炮制资料

1.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论治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

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3.中药饮片:是指凡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物

4.提净法:是指某些可溶性无机盐类矿物药,经过溶解,过滤,除净杂质后,再进行重结

晶,以进一步纯净药物的方法

5.炙法:是指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

组织内部的炮制方法

6.煅淬:是指将药物按明煅法煅烧至红透后,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的方法

7.水飞法: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药,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

贝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分离制备极细腻粉末的方法

8.从制:是指在相资为制的原则下,通过加入相同的辅料(含药物)或采取一定的炮制方

法,增强药物不足之性。如胆汁制黄连、酒炙仙茅、酒炙当归

9.抢水洗:是指用清水洗涤或快速洗涤药物,由于药材与水接触时间短。

10.炒炭存性:是指炒炭药物只能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应保存药物的固有

气味,花、叶、草等炒炭后仍可清晰辨别药物原形

11.看水性:是指药材在水处理过程中,要检查其软化程度是否符合切制要求。

12.煅炭法:是指药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煅烧成炭的方法,也叫闷煅法

13.相恶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以免损伤正气

14.僵子

15.灵活状态:

16.净制:是指在切制、炮炙前,选取规定的药用部分,除去非药用部位、杂质及霉变品、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要求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历史又称炮炙、修治、修事、修制、合和、合药、制药、治、制、制造等。今多用“炮制”和“炮炙”。

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中药炮制的起源:中药的发现和应用,火的出现和应用,酒和陶器的发明和应用。

南北朝刘宋时代·雷敩《雷公炮炙论》——总结前人的炮制经验撰写而成的。为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制药(炮制)专著。明·缪希雍《炮炙大法》——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二部炮制专著。收录药物439种,将前人的炮制方法归纳了雷公炮炙十七法。清·张仲岩《修事指南》——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三部炮制专著。收录药物232种

雷公炮炙十七法:炮、爁、煿、炙、煨、炒、煅、炼、制、度、飞、伏、镑、摋、日煞、曝、露。三类分类法:水制、火制、水火共制(药典方法:净制、切制、炮炙)五类分类法:三类 + 修制、其他制法六类分类法:五类+切制本草学分类法:药用部位(根、茎、叶)…工艺与辅料相结合分类法:炒、炙法

净制是在切制、炮炙前,选取规定的药用部位,除去非药用部分、杂质及霉变品、虫蛀品、灰屑等,使其达到药用的净度标准的方法。

净制目的:⑴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⑵除去非药用部分⑶清除杂质、霉变品、虫蛀品等⑷将药物大小分档

除去杂质的方法:挑选、筛选、风选、水选、磁选等。清除非药用部分:去根去茎、芦头、枝梗、皮壳、毛、心、核、瓤、头尾足翅、残肉等。去心:指去除根的木质部和枯朽部分、种子的胚芽等。去心的目的:除去非药用部位,分离不同药用部位,消除药物的副作用

中药炮制知识技能资料

中药炮制知识技能资料

中药炮制知识技能

第二十一章绪论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二)中药炮制的目的与作用

(三)中药炮制的常用辅料

(四)饮片的质量要求和贮藏保管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1.炮制与炮炙的区别

2.《雷公炮炙论》、《炮炙大法》和《修事指南》的作者、成书年代和学术价值(二)中药炮制的目的与作用

1.炮制的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2)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3)增强药物疗效

(4)便于调剂和制剂

(5)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

2.中药炮制的作用

(1)炮制对药性的影响(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2)净制、切制、加热、辅料炮制与临床疗效

(3)对含生物碱类、苷类、挥发油类、鞣质类成分饮片质量的影响

(三)中药炮制的常用辅料

1.液体辅料

(1)酒、醋、食盐水、米泔水的作用与用量

(2)姜汁、黑豆汁、蜜、油的作用与用量

2.固体辅料

麦麸、米、土、河砂、滑石粉、蛤粉的作用

(四)饮片的质量要求和贮藏保管

质量要求

(1)净度、片型、色泽、气味的要求

(2)水分及有毒成分的限量

一、最佳选择题

1.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是

A.《炮炙大法》

B.《雷公炮炙论》

C.《修事指南》

D.《神农本草经》

E.《本草纲目》

[答疑编号700776020101]

【正确答案】B

2.根据中医文献记载,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是

A.春秋战国时期

B.宋代

C.金元明时期

D.清代

E.现代

[答疑编号700776020102]

【正确答案】C

3.以下有关中药炮制叙述不正确的是

A.炮制,在历史上又称“炮炙”、“制造”、“修治”、“修事”

B.中药须经炮制之后才能人药,这是中医用药的一个特点

中药炮制学资料大全(解析版)

中药炮制学资料大全(解析版)

中药炮制学资料大全

一、名词解释

1.从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增强疗效。

2.反制:纠正药物的过偏之性,以缓和药性。

3.抢水洗:对药材进行快速洗涤,缩短药材与水接触的时间避免有效成分的流失。4。下色:某些药材在浸泡时,所含成分渐向水中扩散,致使浸泡液呈现一定色泽的现象。

5。毒性:是指一定毒性和副作用的药物,用之不当,可导致中毒。

6。上水:是指药物蒸制时间过长,质变柔软,不易干燥,似含大量水分的现象。

7.炮制辅料:是指炮制过程中对药物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

8。火候:是指药物炮制的时间和程度.

9。扣锅煅法:是指药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煅烧成炭的方法。

10.圆气:是指药物在蒸制过程中,由于火力较大,使水分大量蒸发,而在蒸器周围出现大量蒸汽的现象。

二、填空题

1。中药材必须进行炮制才能入药。2.干燥后的饮片含水量应控制在7%~13%为宜。

3。山楂经炒制后破坏了部分有机酸,减弱酸味,又增加苦味_,对胃的刺激性降低,增加其消食导滞的功能.

4。马钱子常用的炮制方法是砂烫,其主要目的是降低毒性。

5.麻黄生用发汗解表作用较强,蜜炙后发汗作用缓和,宣肺平喘作用增强。

6。酒是一种常用辅料,一般炙药多用药酒,浸泡药多用白酒。

7.含鞣质类的药物在炮制时不能用铁器工具进行处理。

8.人工干燥的温度,一般药物以不超过80℃为宜,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以不超过60℃为宜。

9.常用的水处理方法包括有淋法、淘洗法、泡法、漂法、润法等

10.剁刀式切药机适宜于全草、根茎类药材的切制,不适宜于团块、颗粒状药材的切制。

11.饮片切制一般药材的质地不同而采取“质坚宜薄,质松宜厚"的切制原则。

中药炮制学试题及答案资料

中药炮制学试题及答案资料

一、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30 分)

(一) 单项选择题

1、我国第一部中药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的作者是( )

A、张景岳D、缪希雍

B、雷敩

E、李时珍

C、张仲岩

2、指出下列哪项炮制原则属于“从制” ( )

A、胆汁制天南星

B、胆汁制黄连

C、酒制地黄

D、姜炙黄柏

E、酒制黄连

3、对含生物碱的药物,常选择何种辅料炮制以提高其溶出率( )

A、食醋

B、盐水

C、米泔水

D、蜂蜜

E、姜汁

4、藤黄的炮制方法是( )

A、姜炙

B、甘草制

C、荷叶制

D、米炒

E、麸炒

5、麸炒白术的炮制作用是( )

A、缓和辛燥之性,以免伤中

B、缓和辛散走窜之性,以免耗气伤阴

C、缓和辛燥性,增强健脾和胃作用

D、缓和辛燥性,增强健脾止泻作用

E、炒后性偏温补,利于煎出有效成份,提高疗效

6、具有清热凉血、软坚散结、强筋骨、引药下行、解毒防腐等

作用的炮制辅料是( )

A、米泔水

B、甘草汁

C、黑豆汁

D、盐水

E、胆汁

7、普通药物的干燥温度是( )

A、40—50℃

B、50-60℃

C、60—70℃

D、70-80℃

E、80—90℃

8、欲发挥黄柏清上焦湿热作用,宜选用的炮制品是( )

A、生黄柏

B、萸黄柏

C、姜黄柏

D、酒黄柏

E、黄柏炭

9、具有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等作用的辅料是( )

A、食盐水

B、酒

C、生姜汁

D、甘草汁

E、米醋

10、清除骨碎补表面的绒毛的方法是( )

A、刷净法

B、刮除法

C、砂烫法

D、挖净法

E、火燎法

11、以100 公斤药材计算,炙法中生姜的常用量是( )

A、5 ㎏

B、10 ㎏

C、10— 15 ㎏

D、15-20 ㎏

E、10—20 ㎏

12、欲缓和大黄泻下作用,增强活血祛瘀功效,宜选择( )

中药炮制学要点复习资料

中药炮制学要点复习资料

《中药炮制学》复习材料

一、基本概念

1、炮制炮制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也是我国医药学独有的制药术语。“炮”字代表各种与火有关的加工处理技术。“制”字代表各种更广泛的加工处理方法。

2中药炮制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3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中药炮制学的任务和内容: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中药炮制学的四个发展阶段:

春秋战国至宋代——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

金、元、明时期——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清代——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

现代——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1、“鬄其左角之发方一寸,燔治……”即现今的血余炭。

2、 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将零散的炮制方法进行了第一次归纳总结。

3、刘宋时代雷斅所著的《雷公炮炙论》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

4、宋代陈师文等编撰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第一部官方颁布的炮制规范,书中对药物炮制十分重视,强调“凡有修合,依法炮制”。

5、葛可久在《十药神书》中,提出炭药止血理论。

6、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着重说明中药炮制前后的归经去向,使炮制理论进一步完善。在操作上,提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的论述。在炮制规格分类上,提出三类分类法,即水制、火制、水火共制。

7、明代缪希雍所著《炮炙大法》,是第二部炮制专著。该书收载了439种药物的炮制规格,其内容除部分载自《雷公炮炙论》外,大部分是当时的具体炮制规格,并将前人的炮制方法归纳为“雷公炮炙十七法”

中药炮制学名词解释汇总

中药炮制学名词解释汇总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举例:酒制大黄;

吴茱萸制黄连。

2.相资为制: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增强药效,相当于中药配伍中的相须、相使。举

例:盐水制知母、黄柏;酒制仙茅。

3.走油:是指含有挥发油、脂肪油的中药,在一定温度、湿度的情况下,造成油脂外溢。质地返软、发

粘,颜色变深,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举例:苦杏仁、桃仁。

4.对抗法: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炮制品放在一起保存,以防止虫蛀或霉变的一种方法。举例:丹皮与

泽泻、山药、白术、天花粉等同贮;花椒与蕲蛇、白花蛇、蛤蚧、全蝎等同贮;人参与细辛;土鳖虫与大蒜。

5.饮片:凡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物,统称为饮片。

6.火力:是指火的大小或温度的高低,一般分为文火、中火、武火及文武火。

7.炒炭存性:炒炭时药物只能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应保存药物的固有气味。花、草、叶

等药材炒炭后仍可清晰辨别药物原形。

8.复制法:将净制或切制过的中药,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分步操作,以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为度。二.选择题

1.《黄帝内经》中“治半夏”即为修治过的半夏。“角发”,“燔治”即是最早的炭药—血余炭。“口父咀”是当时的切制饮片。

3.葛可久在《十药神书》中首先提出了炭药止血理论,“十灰散”是该书的方剂之一。

4.中药炮制教材多用的分类方法:工艺与辅料相结合分类法。而药典采用新三类法(净制、切制、炮炙)。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是目前药品生产、使用、检验的基本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国家级炮制标准;《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为部颁标准。

中药炮制复习资料

中药炮制复习资料

中药炮制复习资料

1.中药炮制学的基本任务:①探讨炮制机理(包括中药炮制减毒、增效、缓和药性以及产

⽣新药效的机理研究;对象:炮制过程中所发⽣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对药理作⽤和这些的改变)②改进炮制⼯艺(机械化、⾃动化、科学化发展)③制订饮⽚质量标准(饮⽚的外观因素:形、⾊、⽓、味;临床药效是内在评价炮制质量的指标;制订饮⽚质控⽅法和标准)

2.中药炮制和中药炮制学的概念: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药的要求和药物⾃⾝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采取的⼀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艺、规格标准、历史沿⾰及其发展⽅向的学科。

3.(了解)中药炮制学和其他学科关系

4.中药炮制的起源:(1)中药的发现和应⽤(2)⽕的出现和应⽤,炮⽣为熟,形成中药

炮制的雏形(3)酒的发明与应⽤,产⽣了辅料制法,充实了药物炮制的内容。(4)陶器的发明与应⽤,创造了必要的⼯具条件。

5.中药炮制的发展:

(⼀)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春秋战国⾄宋代;公元前722年⾄公元1279年)

1.春秋战国时期

《五⼗⼆病⽅》是我国最早记载炮制内容的医⽅书

《黄帝内经》“燔治”“⾓发”是最早的炭药-⾎余炭;制半夏

2.秦汉时期

(1)炮制理论

汉代《神农本草经》我国第⼀部药学专著(⽣熟异⽤学说;炮制减毒;药⽤部位的选择;

切制对药效影响。)

(2)炮制技术⽅⾯

药物炮制与配伍、剂型、煎法、服⽤密切相关

炮制技术范围:净制、切制、炒制、蒸煮煅发酵

重视毒剧药物的炮制应⽤,半夏“令⽔清滑尽,洗不熟有毒”

3.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药炮制学Z》辅导资料

《中药炮制学Z》辅导资料

、选择题:A型题

炮制后可改变药f生,扩大药物用途的是:

A.胆南星蒲黄炒炭止血,生用:A.活血化瘀苍术軼炒后燥性缓和,是由于除去了过量的:

A.挥发油

蛤粉炒法适用的药物是:A.胶类药材宜用中火炒黄的是:A.苍耳子下列药物中哪一个药既可以用軼炒又可以用土炒法炮制:B.白术

老人体虚便秘宜选用:E・清宁片

炮制后可改变药f生,扩大药物用途的是:

A.熟地黄

柴胡醋炙可引药入肝经,增强:B.疏肝止痛作用第一部炮制专著的作者是:A.雷敦蛤粉炒法适用的药物是:A.阿胶宜用中火炒黄的是:C.槟榔?含芳香挥发性成分药物的干燥温度为:

B.不超过50°C

长于回阳救逆的炮制品为:A.干姜

軼炒时,麦麦夫一般用量为每100公斤药物,用麦麦夫:B.10〜15公斤

药物发酵的最佳温度是:D.30〜37°C

采用先炒药后加醋的方法炮制的药物是D.五灵脂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是:B.雷公炮炙论可引药上行的炙法是:D.酒炙

为使矿物药质脆易碎,便于调剂和制剂,多采用:

C.*段法

山楂炮制可缓和刺激性的原因是:

A.有机酸含量降低

B.有机酸含量提高

巴豆油既是有毒成分又是有效成分,巴豆霜中其含量要求在:C.18%— 20%

下列药物要求炒爆花的是:C、炒水红花子治疗大肠有积滞的大便下血宜选用大黄的哪种炮制品:E•大黄炭

鳖血炙柴胡的炮制作用是:B・抑制升浮之性,增强清肝退热截疟作用

治疗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的上清丸,宜选

用:B•酒黄柏

生竹茹长于清热化痰,美炙后:A•增强降逆止呕的功效A 《本草蒙筌》的作者是:C.陈嘉谟C

第一次对中药炮制方法进行大总结的人是:E.陶弘景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将零散的炮制方法进行了第一次归纳总结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炮制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1.中药炮制是根据中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

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雷公炮炙论》刘宋南北朝以“炮炙”作书名,而在正文中多用“修事”。

《本草纲目》李时珍明朝正文中设有“修制”专项。

《修事指南》张仲岩清朝以“修事”作书名,而正文中用“炮制”。

3. 三类分类法: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此种分类方法基本能反映出炮制的特点,

但对饮片切制及切制前的洁净和软化处理等未包括其中。)

火制:煅、炮、炙、炒

水制:渍、泡、洗

水火共制:蒸、煮

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

4. 制则(定义、举例)

1)相反为制: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酒制大黄】

2)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资,有资助之意。【盐制知母】

3)相畏为制:指用某种辅料(含药物)来炮制某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生姜制半夏】

4)相恶为制:指炮制时可以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即某种作用减弱,使之趋于平和,以免损伤正气。)【麸炒枳壳、煨木香】

5)相喜为制

5. 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

6. 炮制对重要毒性的影响:炮制对中药的影响是通过炮制消除或降低药物治疗剂量下对人

体的伤害,其主要途径:

1)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如:川乌、草乌等。

2)使毒性成分含量减少。如:巴豆、干漆等。

3)加入具解毒作用的辅料。如:白矾制天南星、半夏等。(可降低毒性的辅料:甘草、生姜、醋、明矾、石灰、黑豆等。)

7. 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部位,如生诃子偏入肺经,长于清金敛肺利咽,用于治疗咽痛失音,肺虚久嗽。煨诃子炮制后使涩敛之性增强,专入大肠经,增强了涩肠止泻的功效,用于老人久泻久痢及脱肛症。

炮制可以调整某些药物的一药多经,使其作用专一。如柴胡、香附等经醋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肝经,更好地治疗肝经疾病。小茴香、益智仁、橘核等经过盐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肾经,能更好地发挥治疗肾经疾病的作用。

第三章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

8. 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

1)酒:溶媒

2)水处理:多易溶于水(少泡多润,白芍)

某些易水解(大黄蒽醌)

3)防酶解:黄芩苷、苦杏仁苷、天麻苷

4)酶解:少用醋炮制。

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

游离态:采用后迅速处理,免发酵变质(薄荷、荆芥)

1)

结合态:“发汗”堆积发酵(厚朴)

2)降低含量天麻蜜炙,苍术麸炒,木香面煨。

第四章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

9.辅料——甘草汁

1)为甘草饮片水煎去渣而得的黄棕色至深棕色的液体。

2)甘草甘,平,具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的作用。

3)炮制作用:缓和药性,降低毒性。

4)常以甘草汁制的药物:远志、半夏、吴茱萸、巴戟天。

固辅——朱砂

1)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主含:HgS

2)朱砂甘,微寒。具有镇惊、安神、解毒等功效。

3)朱砂不宜煎剂。

第六章中药饮片的重量控制与养护

10. 灰分:将药材或饮片的粉末在高温下灼烧、灰化,所剩残留物的重量。

1)生理灰分:将干净而又无任何杂质的合格炮制品高温灼烧,所得之灰分。

2)酸不溶灰分:在生理灰分中加入稀盐酸滤过,将残渣再灼烧,所得之灰分。

3)灰分的测定是控制炮制品纯净度的有效方法。

有害物质:指重金属、砷盐及残留的农药。

11. 对抗同贮:是将2种或2种以上中药存放在一起,以防止虫蛀或霉变的一种养护方法。

如:花椒与蕲蛇、金钱白花蛇、鹿茸、乌梢蛇、海马、海龙、蛤蚧等同贮;牡丹皮与泽泻,山药同贮;人参与细辛同贮;灯片与灯心草同贮;大蒜与土鳖虫、斑蝥同贮;

明矾与柏子仁同贮;吴茱萸与荜澄茄同贮;荜澄茄、丁香与人生、党参、三七同贮;

滑石粉、米糠与鹿角胶、阿胶等动物胶类同贮。

白酒和药用乙醇是良好的杀虫剂,将易发霉、虫蛀的中药饮片与高浓度的白酒或乙醇一起密封贮存。

第七章净制

12. 水选:将药物通过水洗或漂洗去除杂质的常用方法。

根据药材性质,水选可分为:洗净、淘洗、净漂

13. 清除非药用部位:去毛、去芦

去毛:

1)根茎类药材:某些根茎类药材如骨碎补等表面具毛,传统方法用砂烫法去毛。

2)叶类药材:部分叶类药材如枇杷叶其表面密被容貌,传统方法用棕刷刷除绒毛。

(绒毛刺激咽喉)

3)果实类药材:金樱子果实内部生有淡黄色绒毛,在产地加工时,纵刨二瓣,用手

工挖净毛核。

4)其他类药材:如鹿茸。先用瓷片或玻璃片将其表面茸毛基本刮净后,在用酒精灯

火将剩余的毛燎焦。

去芦:(芦头)指药物的根头、根茎、残茎、茎基、叶基等部位。去芦者免吐

第八章饮片切制

14. 药材软化的要求:

1)软硬适度:指药材达到合适切制的硬度与合水率成反比关系。它规定了药材硬度,也就是药材平均合水率。

2)药透水尽:指药材在进行适当水处理后,药材内部各部分水分的渗透速度为零。即药材各个部分的含水量相同。

3)避免伤水:指避免药材因水而伤害其药性。从药性药物的角度进一步规定了药材软化需要控制的含水率。

15. 片

1)按厚度分类:极薄片:0.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

2)按照片类型分类:

顶片: 又称顶头片。在切制进料时,药材长轴与刀片垂直。

斜片: 在切制进行时,药片与刀片成一定的角度,切制后一般为椭圆形或长圆形的

片。特点:个细、质地坚硬。

直片: 又称顺刀片。在切制进料时,药片长轴与刀片平行。特点:个粗,质地疏松。

刨片:又称压片。

16. 人工干燥:一般药物不超过80°C为宜,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不超过50°C为

宜。干燥后的饮片含水量应控制在7%~13%为宜。蜜制的药材可为15% 17. 败片:在中药饮片切制过程中所有不符合切制规格,片型标准的饮片,都称为败片。

分类:①连刀片:又称拖胡须,是软片之间相牵连,未完全切制的现象。

系药物软化时外部含水量过多或刀具不锋利所致。

②掉边(脱皮)或炸心:掉边指药物切断后,饮片的外层与内层脱离,形成圆

圈和圆芯2部分。炸心指药物切制后,其髓芯随刀具向下用力而破碎。

系药材软化时,浸泡或闷润不当,内外软硬不同所致。

③皱纹片:又称鱼鳞片。是饮片切面粗糙,具鱼鳞样斑痕。

系药材未完全软化。“水性”不及或刀具不锋利或刀床不吻合所致。

第九章炒法

火候:是指炒药锅的预热温度,炒制火力,时间以及药物形、色、气、味、质变化的程度。

第一节清炒法

一、炒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