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重要资料)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一、炮制方法和技术1.炙炒:通过火炙材料,使其变色或变形,以改变其性能和药效。
2.火炙:利用明火直接炙烤中药材,使其外观黄褐、表面起泡。
3.焙烘:利用火烘或沙烘中药材,使其温热、内敛。
4.灸熨:利用艾条燃烧对患部或穴位进行灼热刺激,以起到温通、散寒的作用。
5.炒煮:采用沸水或温水煮中药材,以炖煮药材,提取有效成分。
二、炮制对中药品质的影响1.改变药性:通过炮制改变中药材的颜色、质地、气味、味道等特性,使其具有特定的药性。
2.改善稳定性:炮制后,中药材中的一些化学成分会发生转化,使其更加稳定,降低药材的变质率。
3.增加疗效:炮制后,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会发生改变,使其具有更强的疗效。
4.减少毒副作用:一些药材经过炮制处理后,可以减少其毒性或副作用,提高其安全性。
5.方便用药:经过炮制处理后的中药材,其性状更加适合于制剂的加工、制成。
三、炮制中的常用药材1.附子:经过炙炒后,能够激发其热性,增强温阳补益的功效。
2.人参:经过蒸制后,能够使其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肺的功效。
3.甘草:经过炙炒后,能够使其甘草酸的含量减少,增强其补益脾胃、化痰止咳的功效。
4.当归:经过炙炒后,能够增加其补血活血的功效。
四、炮制的注意事项1.炮制器具:炮制时要选择合适的器具,炙炒要使用铁锅、卤炉等,火炙要使用明火或草灰,煎煮要使用陶瓷锅或煲炖等。
2.温度控制:炮制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引起药材的变质或烧焦。
3.时间控制:炮制中要控制好时间,过长或过短的时间都会对药材的品质产生不良影响。
4.应用领域:炮制方法和技术应根据药材的性质和炮制目的进行选择和应用,不同的药材可能需要不同的炮制方法。
5.炮制前后的对照:炮制过程中应定期对比炮制前后的药材外观、性状等进行对照,以掌握炮制效果。
总而言之,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学中一个重要的学科,它研究的是中药材的炮制方法、对中药品质的影响等内容。
了解中药炮制学的重点,对于提高中药品质、研发中药制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分支,它涉及到中药的成方炮制、药材加工工
艺及配伍原理等方面,是传统中医药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中药的成方炮制
成方炮制是指根据处方中所列药物的性味归经,采用一定方法将多味药物按照
一定比例炮制成剂型合理、易于吸收的药物制剂。
中药的成方炮制过程包括入药品种及其比例、炮制方法、炮制顺序等方面的考虑。
在中药炮制过程中,往往应注意选用药材的新鲜度、炮制方法的正确性、炮制时间的掌握、火力的控制等因素,以确保制得的中药剂型符合医学要求。
药材加工工艺
药材加工工艺是指将采集的新鲜或干燥的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使其适合炮制
药物制剂的工作过程。
药材加工包括药材的清洗、切割、蒸、炒、煅等步骤。
在这些过程中,应根据药材的性味、功效及其制剂的需求,合理选择加工工艺,以充分发挥药材的药效。
配伍原理
中药的配伍原理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指的是根据中药药性、归
经相通、相配相济、药物作用相得益彰等原则,合理搭配多味药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配伍药物时,应根据中医辨证、病症及患者的体质特点等因素,选择适当的组合,以确保治疗效果的达到。
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药学的发展起着重要
作用。
通过对中药的成方炮制、药材加工工艺及配伍原理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挖掘中药的药理作用,发挥中药的疗效,为中医药学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
中药炮制学资料大全(解析版)
中药炮制学资料大全一、名词解释1。
从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增强疗效。
2。
反制:纠正药物的过偏之性,以缓和药性.3。
抢水洗:对药材进行快速洗涤,缩短药材与水接触的时间避免有效成分的流失.4.下色:某些药材在浸泡时,所含成分渐向水中扩散,致使浸泡液呈现一定色泽的现象。
5.毒性:是指一定毒性和副作用的药物,用之不当,可导致中毒.6.上水:是指药物蒸制时间过长,质变柔软,不易干燥,似含大量水分的现象。
7。
炮制辅料:是指炮制过程中对药物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
8.火候:是指药物炮制的时间和程度。
9。
扣锅煅法:是指药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煅烧成炭的方法。
10。
圆气:是指药物在蒸制过程中,由于火力较大,使水分大量蒸发,而在蒸器周围出现大量蒸汽的现象。
二、填空题1.中药材必须进行炮制才能入药。
2.干燥后的饮片含水量应控制在7%~13%为宜.3.山楂经炒制后破坏了部分有机酸,减弱酸味,又增加苦味_,对胃的刺激性降低,增加其消食导滞的功能。
4。
马钱子常用的炮制方法是砂烫,其主要目的是降低毒性。
5。
麻黄生用发汗解表作用较强,蜜炙后发汗作用缓和,宣肺平喘作用增强。
6.酒是一种常用辅料,一般炙药多用药酒,浸泡药多用白酒。
7.含鞣质类的药物在炮制时不能用铁器工具进行处理。
8.人工干燥的温度,一般药物以不超过80℃为宜,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以不超过60℃为宜。
9.常用的水处理方法包括有淋法、淘洗法、泡法、漂法、润法等10。
剁刀式切药机适宜于全草、根茎类药材的切制,不适宜于团块、颗粒状药材的切制。
11.饮片切制一般药材的质地不同而采取“质坚宜薄,质松宜厚"的切制原则。
12。
药材软化的要求是“软硬湿度、药透水尽、避免伤水”。
13.全草类药材宜切成段。
14。
中药炮制的基本工序是净制、切制、炮炙。
15。
在炒炭过程中,药物炒至一定程度时,因温度很高,易出现火星,特别是全草类的药物,须喷淋适量清水以免引起燃烧。
三、简答题1.中药炮制的目的目的:①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②增强药物疗效;③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④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⑤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⑥便于调剂和制剂;⑦提高药物净度,确保用药质量;⑧矫嗅矫味,利于服用。
中药炮制学重点内容.doc
中药炮制学重点内容考试题型:单选(20*2)、多选(20*2)、填空(10*1)、名解(5*2)、简答(4*5)、论述(10*2)第一章炮制绪论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要求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中药炮制学的基本任务1.探讨炮制机理2.改进炮制工艺3.制订饮片质量标准中药炮制的起源:中药的发现和应用、火的出现和应用、酒的发明和应用、陶器的发明和应用。
我国古代炮制专著雷敩《雷公炮炙论》——总结前人的炮制经验撰写而成的。
为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炮制专著。
缪希雍《炮炙大法》——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二部炮制专著。
收录药物439种,将前人的炮制方法归纳了雷公炮炙十七法。
张仲岩《修事指南》——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三部炮制专著。
收录药物232种中药炮制的分类1.雷公炮炙十七法:炮、爁、煿、炙、煨、炒、煅、炼、制、度、飞、伏、镑、摋、日煞、曝、露。
2.三类分类法:水制、火制、水火共制(药典方法:净制、切制、炮炙) 五类分类法:三类 +修制、其他制法3.药用部位分类法:药用部位(根、茎、叶)…4.工艺与辅料相结合分类法:炒、炙法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中药炮制原则:运用中药七情合和的配伍理论,选择炮制方法和辅料,依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则泻之,以恢复人体阴阳平衡。
制则:相反为制: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或药物来制约偏性或改变药性。
如酒制黄连缓和其苦寒性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
如米炒党参增强补脾止泻作用。
相畏为制:指用利用某种辅料或药物来炮制某药物,以制约其毒副作用。
如白矾制天南星降毒。
相恶为制:是中药配伍“相恶”的延伸应用。
指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作用降低或功效丧失。
如米泔水制苍术缓和其燥烈性。
制法:制其形、制其性、制其味、制其质。
中药炮制学_精华版(简答+大题+重点药)
中藥炮制學(加粗字體為重點)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
(名詞解釋)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名詞解釋)一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1.净制①除去杂质②除去非药用部位或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③除去一些外形相似的其他有毒药物2.加工切制切制的目的是提高煎药质量或有利于进一步炮制和调配。
3.加热炮制加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手段,其中炒制和煅制应用最为广泛。
制药原则: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或药物来制约偏性或改变药性。
如酒制大黄相资为制: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疗效。
如盐制知母相畏(或相杀)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生姜杀半夏、南星毒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
如米泔水制苍术二具体方法制其形:改变外形、药用部位制其性:改变性能制其味:调整五味或矫正劣味制其质:改变质地和性质炮制对药性的影响一、对四气五味的影响四气:寒凉温热(平性)五味:辛、甘、酸、苦、咸(淡、涩)有三种情况:一是“反制”,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
如姜栀子二是“从制”,通过炮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
如胆黄连三是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
如生地为清营凉血之品,而制成熟地后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
所谓“毒”主要是指药物的毒性和偏性(副作用),炮制能消除或降低毒副作用。
中藥炮制的目的:毒去效存最主要的目的是减毒增效,满足临床需要。
1.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2.改变或缓和药性3.增强药物的疗效4.改变或增强药物的作用趋向5.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6.便于调剂制剂7.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8.利于服用炮制对药物化學成分的影响一、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1有效成分①性质稳定—可加热或用辅料处理,如醋元胡;②不耐热—生用,应避免或少加热,如石榴皮、山豆根;③水溶性大—少泡多润,如槟榔、苦参;2有毒成分通过炮制,转化成毒性较小的成分,如川乌二、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1有效成分:①破坏分解酶,如槐花、黄芩、苦杏仁;②避免醋制;③采用少泡多润的方法,如秦皮、大黄等;2非有效成分:通过水洗、在酸性条件下处理加以破坏。
中 药 炮 制 学
中药炮制学炮制:又称炮炙,修制,修事,修治。
炮炙-----用火加工处理药材的方法。
炮-----毛炙肉;裹物而烧;炙-----炕火为炙;把肉在火上。
第一章绪论中药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医用药的一个特点,也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
中药炮制是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第一节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一、中药炮制的起源:二、中药炮制的发展:(一)春秋战国至宋代:在宋以前,炮制的原则、方法。
适用品种已初具规模,是炮制技术的形成时期。
(二)金元、明时期:元、明时期,在前人炮制作用解释的基础上、经系统总结而形成理论,是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三)清代:清代对某些炮制作用有所发挥,炮制品有所增多,是炮制品种和技术进一步扩大应用时期。
(四)现代第一部炮制学专著:雷斅《雷公炮制论》。
第二部炮制学专著:缪希雍《炮制大法》。
第三部炮制学专著:张仲岩《修事指南》。
第二节炮制的分类一、雷公炮炙十七法:二、三类分类法:三类:火制、水制、水火共制、净制、切制、炮炙。
三、五类分类法:五类: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
1,炮---将药物埋在灰火中。
2,褴---是对药物进行焚烧、烘烤。
3,煿---以火烧物,使之爆裂。
4,炙---药物加辅料后,用文火炒干。
5,煨---药物埋在尚有余烬的灰火中慢慢令熟。
6,炒---汉以前多为熬。
7,煅---在火上煅烧。
8,炼---药物长时间在火上烧。
9,制---为制药物的偏性,使之就范。
10,度---指度量物体大小长短。
11,飞---水飞。
12,伏---伏火药物按一定程序于火中处理,经过一定时间,在相应温度下达到一定要求。
13,镑---利用多刃刀具将药物刮削成极薄片。
14,摋---打击之意,使药物破碎。
15,嗮---晒。
中药炮制学(重点)
中药炮制学(重点)中药炮制学(重点)第一章绪论中药炮制是一项制药技术,根据中药理论,根据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来进行。
历史上,中药炮制有不同的称呼,如《雷公炮炙论》、《本草纲目》、《修事指南》等。
分类法主要有火制、水制和水火共制,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中药炮制的制则包括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为制、相恶为制和相喜为制。
此外,不同的炮制方法也会对药物的效果产生影响。
中药炮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经脉来进行,如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
同时,炮制还可以通过消除或降低药物治疗剂量下对人体的伤害来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第三章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中药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主要包括溶媒、易溶于水、易水解和防酶解。
同时,炮制方法也会对药物的效果产生影响,如少用醋炮制。
在饮片切制前,药材需要进行软化处理,以便切片更加均匀。
软化的要求如下:1)药材应选用新鲜、质地较硬的品种。
2)软化时间应控制在适当范围内,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切片效果。
3)软化过程中要注意水温和水量的控制,以免影响药材的药效。
4)软化后的药材应及时晾干,以免影响后续的加工和保存。
15.切片的要求:1)切片应均匀,大小适中,厚度一致。
2)切片应避免损伤药材的有效成分。
3)切片应保持干燥,避免受潮霉变。
4)切片应按照药材的不同部位和用途进行分类和包装。
1)软硬适度是指药材的硬度与合水率成反比关系,规定了药材的平均合水率。
药材软化需要控制含水率,以避免因水而伤害其药性。
2)药透水尽是指药材在适当水处理后,药材内部各部分水分的渗透速度为零,即各个部分的含水量相同。
15.片1)按厚度分类:极薄片为0.5mm以下,薄片为1~2mm,厚片为2~4mm。
2)按照片类型分类:顶片又称顶头片,斜片为椭圆形或长圆形的片,特点为个细、质地坚硬,直片又称顺刀片,特点为个粗、质地疏松,刨片又称压片。
中药炮制学复习材料
中药炮制学复习材料第一部分:中药炮制的概述1.中药炮制的目的和意义-提高药效:炮制过程中可以改变药材的性味、药效,增加药物疗效。
-增加安全性:去除有毒成分,减轻副作用,提高药物的安全性。
-方便使用:炮制药材可以降低药材的料性,方便制剂的制备和用药。
2.中药炮制的方法和原则-干炒:用火烘干药材,强调药材的燥热性质,增加药效。
-炙炒:用火烘烤药材,重视药材的温热性质,增强功效。
-煅炼:用火炼烧药材,加大药材的温燥性质,增加药效。
-焙烧:用火反复烘烤药材,突出药材的温热性质,增强药效。
-酒制:用酒浸泡药材,以增加药物的温热性质,提高疗效。
第二部分:中药炮制的药材分类与特点1.干炒类药材-代表药材:干姜、生姜、细辛、五味子等。
-特点:能温阳散寒、解表发汗、化痰止咳等作用。
2.炙炒类药材-代表药材:甘草、人参、黄芪、白术等。
-特点:能补益气血、健脾益胃、提升阳气等作用。
3.煅炼类药材-代表药材:赭石、雄黄、砂糖、龙骨等。
-特点:能镇静安神、平肝潜阳、软堵散结等作用。
4.焙烧类药材-代表药材:炙甘草、炙白术、炙麦芽、炙黄芪等。
-特点:能温里行气、补脾和胃、固表止汗等作用。
5.酒制类药材-代表药材:当归、白芍、酒芩、熟地黄等。
-特点:能活血调经、益气补血、滋阴补肾等作用。
第三部分:炮制过程中的特性变化1.总论-性味变化:通过炮制过程,药材的性味可由寒凉转为温燥,或由寒凉转为温和。
-药效变化:药材的药效可以得到增强、减轻或改变。
2.中药炮制的化学变化-火力引发的化学反应:干炒、炙炒、煅炼和焙烧过程中,热量可以引发药材内部的化学反应,改变药材的物质组成。
-酒精提取的化学反应:酒制过程中,酒精可以提取药材的有效成分。
3.中药炮制的理化变化-药材的颜色、形态和气味等在炮制过程中会发生变化,如颜色由原来的黄色转为黑色,气味由原来的刺鼻变为芳香。
以上是中药炮制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祝你取得好成绩!。
中药炮制学(重要资料)
中药炮制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中药炮制是根据中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雷公炮炙论》刘宋南北朝以“炮炙”作书名,而在正文中多用“修事”。
《本草纲目》李时珍明朝正文中设有“修制”专项。
《修事指南》张仲岩清朝以“修事”作书名,而正文中用“炮制”。
3. 三类分类法: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此种分类方法基本能反映出炮制的特点,但对饮片切制及切制前的洁净和软化处理等未包括其中。
)火制:煅、炮、炙、炒水制:渍、泡、洗水火共制:蒸、煮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4. 制则(定义、举例)1)相反为制: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
【酒制大黄】2)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
资,有资助之意。
【盐制知母】3)相畏为制:指用某种辅料(含药物)来炮制某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
【生姜制半夏】4)相恶为制:指炮制时可以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
(即某种作用减弱,使之趋于平和,以免损伤正气。
)【麸炒枳壳、煨木香】5)相喜为制5. 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6. 炮制对重要毒性的影响:炮制对中药的影响是通过炮制消除或降低药物治疗剂量下对人体的伤害,其主要途径:1)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
如:川乌、草乌等。
2)使毒性成分含量减少。
如:巴豆、干漆等。
3)加入具解毒作用的辅料。
如:白矾制天南星、半夏等。
(可降低毒性的辅料:甘草、生姜、醋、明矾、石灰、黑豆等。
)7. 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部位,如生诃子偏入肺经,长于清金敛肺利咽,用于治疗咽痛失音,肺虚久嗽。
煨诃子炮制后使涩敛之性增强,专入大肠经,增强了涩肠止泻的功效,用于老人久泻久痢及脱肛症。
炮制可以调整某些药物的一药多经,使其作用专一。
如柴胡、香附等经醋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肝经,更好地治疗肝经疾病。
中药炮制学重点知识
中药炮制学复习总结一、中药炮制的含义。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二、中药炮制学的含义。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三、我国古代三部炮制专着的名称、成书年代及作者①《雷公炮炙论》南北朝刘宋时代雷②《炮炙大法》明代缪希雍③《修事指南》清代张仲岩四、炮制的历代称谓。
炮制的历代称谓有炮炙、修治、修事、修制、合和、合药、制药、治制、制造。
五、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①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反制:栀子苦寒之性甚强,经过辛温的姜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以免伤中,即所谓以热制寒。
从制:以辛热的酒制仙茅,增强了仙茅的温肾壮阳作用。
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用途:生地甘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作用,制成熟地后,转为甘温之品,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
一者性寒、主清,一者性温、主补。
②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酒炒升,姜汁散,醋炒敛,盐水炒则下行③炮制对归经的影响心:童便、朱砂肝:醋、鳖鱼脾胃:姜、米、麦麸、土肺:蜂蜜、姜汁胃:盐、黑豆汁、羊脂油④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毒的概念:①早期的“毒药”通常是药物的总称②所谓“毒”主要是指药物的偏性③后世医药着作中所称“毒”则是具有一定毒性和副作用的药物,用之不当,可导致中毒,与现代“毒“的概念是一致的。
六、中药炮制的目的,各举2例说明。
⑴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
如乌头生品毒大,外用,水浸、蒸煮后降毒,供内服;巴豆去油制霜,降毒,缓和药性。
⑵转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由寒转温,如生地黄与地黄;由温转凉,如天南星与制南星;缓和药性,如麻黄与蜜麻黄;产生新疗效,如生石膏与煅石膏。
⑶增强药物疗效。
如羊脂炙淫羊藿可以增强补肾壮阳;醋制延胡索可以增强活血止痛。
⑷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
如酒制升提—大黄生用治下焦实热,酒炙引药上行,清上焦实热;莱菔子—生用升散,涌吐风痰,炒制后主降,降气化痰,消食除胀。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
中药炮制学1、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是(《雷公炮炙论》)。
2、《雷公炮炙论》的作者是(雷敩)。
3、《本草蒙筌》的作者是(陈嘉谟),第一次系统概括了辅料炮制的原则。
4、《修事指南》的作者是(张仲岩)。
5、《本草纲目拾遗》的作者是(赵学敏)。
6、《血证论》的作者是(唐容川)。
7、款冬花、紫苑化痰止咳,蜜制后能润肺止咳,属于炮制目的中的哪一项?(增强药物疗效)8、柏子仁去油制霜,属于炮制目的中的哪一项?(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9、关于对含有生物碱类成分的药物炮制时说法正确的有(①酒制后能提高生物碱的溶出率;②醋制可增强生物碱在水中的溶解度;③宜少泡多润,尽量减少生物碱的损失)。
10、关于对含有生物碱类成分的药物炮制时说法错误的是(所有含生物碱类药物热处理均可增强药物疗效)。
11、具有祛风散寒、活血通络、行药势等作用的炮制辅料是(酒)。
12、具有引药入肝、理气、行水、散瘀止痛等作用的炮制辅料是(醋)。
13、具有发散风寒、止呕等作用的炮制辅料是(生姜汁)。
14、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渴等作用的炮制辅料是(米)。
15、具有和中益脾作用的炮制辅料是(麦麸)。
16、具有解毒、祛痰杀虫、防腐等作用的炮制辅料是(白矾)。
17、具有清热、利湿、化痰、软坚作用的炮制辅料是(蛤粉)。
18、筛选是根据药物与杂质的(体积)不同来分离药物中的杂质。
19、水选是根据药物与杂质的(水的浮力)不同来分离药物中的杂质。
20、风选是根据药物与杂质的(比重)不同来分离药物中的杂质。
21、麻黄制绒的作用是(缓和药性)。
22、适于切极薄片的药材为(木质类及动物骨、角质类)。
23、适于切薄片的药材为(质地致密,坚实者)。
24、适于切厚片的药材为(质地松泡,粉性较大者)。
25、适于切丝的药材为(皮类、叶类和较薄的果皮类)。
26、适于切段的药材为(全草类)。
27、一般药物干燥以不超过多高的温度为适宜(80℃)28、含芳香挥发成分的药材干燥一般以不超过多高的温度为适宜(50℃)。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一、中药炮制的概念和意义1.1 中药炮制的定义1.2 中药炮制的历史渊源1.3 中药炮制的意义和作用二、中药炮制的原则和方法2.1 中药炮制的基本原则2.2 中药炮制的方法分类2.2.1 煎煮类方法2.2.2 蒸制类方法2.2.3 炒炸类方法2.2.4 水洗类方法2.2.5 气蒸类方法三、中药炮制中的关键技术3.1 温度控制技术3.1.1 煎煮温度控制3.1.2 蒸制温度控制3.1.3 炒炸温度控制3.1.4 水洗温度控制3.1.5 气蒸温度控制3.2 时间控制技术3.2.1 煎煮时间控制3.2.2 蒸制时间控制3.2.3 炒炸时间控制3.2.4 水洗时间控制3.2.5 气蒸时间控制3.3 研究方法和质量控制3.3.1 中药炮制研究方法3.3.2 中药炮制质量控制四、中药炮制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4.1 炮制工艺不当引起的问题4.1.1 煎煮工艺不当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1.2 蒸制工艺不当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1.3 炒炸工艺不当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1.4 水洗工艺不当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1.5 气蒸工艺不当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2 中药材质量问题及炮制对质量的影响4.2.1 质量问题分析4.2.2 炮制对质量的影响及控制方法五、中药炮制的发展和前景展望5.1 中药炮制技术的发展历程5.2 中药炮制产业的现状和问题5.3 中药炮制的未来发展趋势以上是对中药炮制学重点的总结,从概念、原则、方法、关键技术、问题与解决方法、质量控制以及发展与前景等多个层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掌握中药炮制学的知识对于保证中药的质量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中药炮制技术也将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中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序论第一节概述一、中药炮制的基本概念1、中药炮制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历史又称炮炙、修治、修事、修制等。
2、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二、中药炮制的基本任务1、探讨炮制原理及理论*炮制原理:药物炮制的科学依据和药物炮制的作用。
在一定工艺条件下,药物在炮制过程中产生的理化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药理作用改变和这些作用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从而对炮制方法作出一定的科学评价。
2、改进炮制工艺*科学、简单工艺——机械化、标准化、程控化3、制定饮片质量标准*系统、规范、科学、客观、现代根据饮片的特点,制定具体检测项目。
三、中药炮制学的特点1.对单位味中药进行炮制,临床用药是复方2.是工艺课,实践先于理论3.直接观察效果不容易4.炮制工艺要求依法炮制第二节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一、中药炮制的起源:1.起源于用药实践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人类为了服用药物,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洗净、劈开、打碎、用牙齿咬成碎粒等,这样就产生了中药炮制的萌芽(净制、切制)。
2.火的发现是中药炮制形成的关键3.酒的发明与应用丰富了用药经验,酒作为辅料被应用于炮制药物,充实了中药炮制内容(辅料制)。
此时,为中药炮制形成具备了条件。
4.陶器的发明与应用如砂锅、陶罐等烹饪器和储存器的发明为早期中药炮制的蒸法、煮制尖、煅制法以及存放中药汤剂等创造了必要的工具条件。
丰富与拓展了炮制的内容。
二、我国古代三部炮制专著的名称、成书年代及作者①《雷公炮炙论》南北朝刘宋时代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
②《炮炙大法》明代缪希雍第二部炮制专著③《修事指南》清代张仲岩第三部炮制专著。
第二章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第一节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1.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指导中医临床施治的基础。
2.中药成分复杂,常一药多效。
3.炮制品种的选用,应明确体现辨证施治的特点第二节炮制方法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一、净制与临床疗效1.清除杂质;2.去除非药用部位,如:菟丝子,含有约18.0%的泥沙;3.各个部位作用不同,若一并入药,则难于达到治疗的目的;如:麻黄—茎与根作用不同。
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学简介中药炮制学部分主要包括中药炮制理论,炮制方法,饮片质量要求等内容,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中药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及药性的影响,炮制与临床疗效,炮制常用辅料的性能和作用,炮制品的质量要求。
掌握常用炮制方法及常用中药和有毒中药的炮制方法、饮片、质量要求、作用与研究。
绪论1. 掌握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基本概念及其任务,了解中药炮制学的起源、发展情况。
中药炮制的有关法规。
2. 掌握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熟悉炮制如何影响临床疗效;了解传统制药的原则。
3. 掌握炮制目的,熟悉炮制对药物化学性质的影响。
4. 掌握中药炮制用辅料的作用,熟悉中药炮制的各种分类方法,了解炮制常用辅料的一般用量。
5. 掌握炮制品的质量要求,熟悉影响质量的因素及贮藏保管法。
一、概述(一)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含义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用的一项制药技术。
研究中药炮制的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二)中药炮制发展的四个历史时期的划分:春秋战国至宋代,特点:炮制技术的形成时期。
金元、明时期,特点: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清代,特点:是炮制品种和技术进一步扩大应用时期。
现代,特点:继承、整理、提高。
(三)中药炮制专著1、南北朝刘宋时雷敩《雷公炮炙论》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
该书标志着中药炮制已从本草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专门学科。
系统总结了前人药物加工炮制,并在工艺操作上有创新,如:水飞、煅法、米泔水浸法等。
2、明代缪希雍《炮炙大法》第二部炮制专著。
收载了439种药物的炮制方法。
总结了著名的“雷公炮炙十七法”。
3、清代张仲岩《修事指南》第三部炮制专著二、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及其对药性的影响1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1)净制去杂,纯净药物,保证中医临床用药准确。
如:巴戟天去心;麻黄根止汗,茎发汗(2)加工切制,便于调剂,提高煎出率,提高疗效。
中药炮制学知识点总结
中药炮制学知识点总结1. 药材的采集中药材采集是中药炮制学的第一步,是中药制品加工的起点。
药材的采集应该选择在药用植物生长的最佳季节,通常是春季、夏季或秋季。
采收的时间应该避开阴雨天气和露水时间,以免影响药材的质量。
在采收过程中,应该选择成熟的药材,避免采收过期或未成熟的药材。
同时,在采集过程中应该避免损伤药材的根、茎、叶和花,防止对药材的质量造成影响。
2. 药材的鉴别药材的鉴别是中药炮制学的重要环节,是确保中药品质的前提条件。
药材的鉴别应该从外观、性状、气味、味道等方面进行综合鉴别,同时应该结合药材的产地、采收季节、保存状态等因素进行判断。
在鉴别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单一的鉴别方法,而是应该采用多种鉴别方法相互印证,以确保鉴别的准确性。
3. 药材的贮藏药材的贮藏是中药炮制学的重要环节,是保证中药品质的关键环节。
药材在贮藏过程中,应该选择干燥、通风、避光、避潮的环境条件。
同时,应该防止虫蛀、发霉、霉变等现象的产生,保证药材的长期保存。
在贮藏过程中,应该对药材进行定期检查,及时清除已经有虫蛀、霉变的药材,以保证药材的质量。
4. 药材的加工药材的加工是中药炮制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将采集的生药材进行初步处理,使之适宜于中药制品的炮制加工。
药材的加工可以包括粉碎、碾磨、切片、研磨、蒸煮等过程,具体的加工方法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制剂的要求进行选择。
在加工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加工的力度、时间、温度等因素,以确保加工的过程不会对药材的有效成分产生影响。
5. 药材的炮制药材的炮制是中药炮制学中的核心环节,是将加工好的药材进行配比、炮制加工,加工成成品中药制品。
炮制的方法根据具体的中药制剂和药材的性质进行选择,通常包括炖煮、水煎、蒸馏等方法。
在炮制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控制炮制的时间、温度、湿度等因素,以确保中药制品的质量和疗效。
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学中一个重要的学科,具有深厚的历史和理论基础。
中药炮制学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药材的采集、鉴别、贮藏、加工、炮制等各个环节。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一、中药炮制学的概述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学科中的重要分支,是指对于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提取等过程,使其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其目的是改变中药材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增强其药效,降低毒性和副作用。
炮制过程包括曝晒、清洗、切割、蒸煮、浸泡等环节。
二、中药材的基本处理方法1.曝晒:将新鲜采摘的中草药晾晒至干燥状态,以便长期保存。
2.清洗:将采摘回来的中草药进行清洗,去除表面附着物。
3.切割:将干燥后的中草药按一定规格切成小块或者细粉末。
4.蒸煮:将干燥后的中草药放入锅内加水蒸煮一段时间,以便使其软化并释放出有效成分。
5.浸泡:将干燥后的中草药放入液体(如酒精)内浸泡一段时间,以便提取出有效成分。
三、中药炮制的分类1.炮制:将中草药进行加工处理,如蒸煮、酒浸、盐渍等。
2.制剂:将中草药经过特定的工艺加工成为颗粒、片剂、丸剂等。
3.熟地:将中草药用火进行烘干,使其颜色变红,并增强其滋补作用。
四、常见的中药炮制方法1.酒浸法:将干燥后的中草药浸泡在白酒或黄酒中,以便提取出有效成分。
2.蜜丸法:将干燥后的中草药与蜂蜜混合搓揉成团,再晾晒至干燥状态。
3.盐渍法:将干燥后的中草药放入盐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以便去除杂质和异味。
4.清水洗净法: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后,晾晒至干。
五、常见的中药材及其炮制方法1.人参:野山参需先曝晒至八九成干后再切片,红参需用清水浸泡至软后再切片,白参则需直接切片。
2.黄芪:野黄芪需先曝晒至八九成干后再切片,栽培黄芪则需先用清水浸泡至软后再切片。
3.当归:需要先将其切成小块或细粉末,然后用酒浸泡一段时间。
4.熟地:将新鲜熟地洗净后,晾晒至八九成干状态,然后放入锅中烘烤。
六、中药炮制的注意事项1.不同的中药材需要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和工艺。
2.在进行中药炮制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和安全。
3.掌握好火候和时间,以免影响药效。
4.存放时要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七、中药炮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通过中药炮制可以使中草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并且可以提高其口感和易服性。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 删减版
上篇总论1.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基础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求,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2.饮片是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是供中医临床调剂及中成药生产的配方原料。
3.中药炮制的发展:①《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有炮制内容记载的医方书②《黄帝内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医书,书中有“治半夏”等炮制方法③《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时期,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④《伤寒杂病论》中有关药物的炮制更多的散见于处方药物的脚注,与药物配伍、剂型、煎法、服用联系⑤《肘后备急方》东晋葛洪载“诸药毒救解方”。
对后世炮制提供基础依据⑥《本草经集注》梁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总结,陶弘景所著我国第二部中药专著⑦《雷公炮炙论》是我国第一部炮炙专著⑧《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所著我国最早的临床使用百科全书⑨《新修本草》由唐代肃静等主持编写世界最早药典,是我国的第一部药典,首次规定惟米酒、米醋入药,将炮制内容作为法定内容⑩《太平圣惠方》不仅记载大量炮制内容,还始载乳制法(11)《本草蒙筌》陈嘉谟,第一次系统概括辅料炮制原则(12)《本草纲目》我国古代最大型药学著作,专门列出“修治”-----“炮制”(13)《炮炙大法》缪希雍,是继《雷公炮炙法》之后第二部炮制专著,并将前人炮制法归纳为雷公炮制十七法(14)《修事指南》为清代张仲岩著,是第三部炮制专著4.法规:国家标准《中国药典》;部颁标准《全国中药炮制规范》;省级规范标准《中药饮片标准质量通则》5.炮制的总原则:亦即制其太过,扶其不足。
中药炮制的制药原则即制则: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为制、相恶为制、相喜为制6.中药炮制方法:制其形、制其性、制其味、制其质7.中药炮制生熟理论:生泄熟补、生峻熟缓、生行熟止、生升熟降、生降熟升8.中药炮制对药性影响(1)四气五味影响:①纠正药物过偏之性味,如苦栀子苦寒之性甚强,经辛温姜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以免伤中②增强药物不足指性味③改变药性,扩大药物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炮制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中药炮制是根据中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雷公炮炙论》刘宋南北朝以“炮炙”作书名,而在正文中多用“修事”。
《本草纲目》李时珍明朝正文中设有“修制”专项。
《修事指南》张仲岩清朝以“修事”作书名,而正文中用“炮制”。
3. 三类分类法: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此种分类方法基本能反映出炮制的特点,但对饮片切制及切制前的洁净和软化处理等未包括其中。
)火制:煅、炮、炙、炒水制:渍、泡、洗水火共制:蒸、煮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4. 制则(定义、举例)1)相反为制: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
【酒制大黄】2)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
资,有资助之意。
【盐制知母】3)相畏为制:指用某种辅料(含药物)来炮制某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
【生姜制半夏】4)相恶为制:指炮制时可以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
(即某种作用减弱,使之趋于平和,以免损伤正气。
)【麸炒枳壳、煨木香】5)相喜为制5. 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6. 炮制对重要毒性的影响:炮制对中药的影响是通过炮制消除或降低药物治疗剂量下对人体的伤害,其主要途径:1)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
如:川乌、草乌等。
2)使毒性成分含量减少。
如:巴豆、干漆等。
3)加入具解毒作用的辅料。
如:白矾制天南星、半夏等。
(可降低毒性的辅料:甘草、生姜、醋、明矾、石灰、黑豆等。
)7. 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部位,如生诃子偏入肺经,长于清金敛肺利咽,用于治疗咽痛失音,肺虚久嗽。
煨诃子炮制后使涩敛之性增强,专入大肠经,增强了涩肠止泻的功效,用于老人久泻久痢及脱肛症。
炮制可以调整某些药物的一药多经,使其作用专一。
如柴胡、香附等经醋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肝经,更好地治疗肝经疾病。
小茴香、益智仁、橘核等经过盐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肾经,能更好地发挥治疗肾经疾病的作用。
第三章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8. 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1)酒:溶媒2)水处理:多易溶于水(少泡多润,白芍)某些易水解(大黄蒽醌)3)防酶解:黄芩苷、苦杏仁苷、天麻苷4)酶解:少用醋炮制。
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游离态:采用后迅速处理,免发酵变质(薄荷、荆芥)1)结合态:“发汗”堆积发酵(厚朴)2)降低含量天麻蜜炙,苍术麸炒,木香面煨。
第四章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9.辅料——甘草汁1)为甘草饮片水煎去渣而得的黄棕色至深棕色的液体。
2)甘草甘,平,具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的作用。
3)炮制作用:缓和药性,降低毒性。
4)常以甘草汁制的药物:远志、半夏、吴茱萸、巴戟天。
固辅——朱砂1)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
主含:HgS2)朱砂甘,微寒。
具有镇惊、安神、解毒等功效。
3)朱砂不宜煎剂。
第六章中药饮片的重量控制与养护10. 灰分:将药材或饮片的粉末在高温下灼烧、灰化,所剩残留物的重量。
1)生理灰分:将干净而又无任何杂质的合格炮制品高温灼烧,所得之灰分。
2)酸不溶灰分:在生理灰分中加入稀盐酸滤过,将残渣再灼烧,所得之灰分。
3)灰分的测定是控制炮制品纯净度的有效方法。
有害物质:指重金属、砷盐及残留的农药。
11. 对抗同贮:是将2种或2种以上中药存放在一起,以防止虫蛀或霉变的一种养护方法。
如:花椒与蕲蛇、金钱白花蛇、鹿茸、乌梢蛇、海马、海龙、蛤蚧等同贮;牡丹皮与泽泻,山药同贮;人参与细辛同贮;灯片与灯心草同贮;大蒜与土鳖虫、斑蝥同贮;明矾与柏子仁同贮;吴茱萸与荜澄茄同贮;荜澄茄、丁香与人生、党参、三七同贮;滑石粉、米糠与鹿角胶、阿胶等动物胶类同贮。
白酒和药用乙醇是良好的杀虫剂,将易发霉、虫蛀的中药饮片与高浓度的白酒或乙醇一起密封贮存。
第七章净制12. 水选:将药物通过水洗或漂洗去除杂质的常用方法。
根据药材性质,水选可分为:洗净、淘洗、净漂13. 清除非药用部位:去毛、去芦去毛:1)根茎类药材:某些根茎类药材如骨碎补等表面具毛,传统方法用砂烫法去毛。
2)叶类药材:部分叶类药材如枇杷叶其表面密被容貌,传统方法用棕刷刷除绒毛。
(绒毛刺激咽喉)3)果实类药材:金樱子果实内部生有淡黄色绒毛,在产地加工时,纵刨二瓣,用手工挖净毛核。
4)其他类药材:如鹿茸。
先用瓷片或玻璃片将其表面茸毛基本刮净后,在用酒精灯火将剩余的毛燎焦。
去芦:(芦头)指药物的根头、根茎、残茎、茎基、叶基等部位。
去芦者免吐第八章饮片切制14. 药材软化的要求:1)软硬适度:指药材达到合适切制的硬度与合水率成反比关系。
它规定了药材硬度,也就是药材平均合水率。
2)药透水尽:指药材在进行适当水处理后,药材内部各部分水分的渗透速度为零。
即药材各个部分的含水量相同。
3)避免伤水:指避免药材因水而伤害其药性。
从药性药物的角度进一步规定了药材软化需要控制的含水率。
15. 片1)按厚度分类:极薄片:0.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
2)按照片类型分类:顶片: 又称顶头片。
在切制进料时,药材长轴与刀片垂直。
斜片: 在切制进行时,药片与刀片成一定的角度,切制后一般为椭圆形或长圆形的片。
特点:个细、质地坚硬。
直片: 又称顺刀片。
在切制进料时,药片长轴与刀片平行。
特点:个粗,质地疏松。
刨片:又称压片。
16. 人工干燥:一般药物不超过80°C为宜,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不超过50°C为宜。
干燥后的饮片含水量应控制在7%~13%为宜。
蜜制的药材可为15% 17. 败片:在中药饮片切制过程中所有不符合切制规格,片型标准的饮片,都称为败片。
分类:①连刀片:又称拖胡须,是软片之间相牵连,未完全切制的现象。
系药物软化时外部含水量过多或刀具不锋利所致。
②掉边(脱皮)或炸心:掉边指药物切断后,饮片的外层与内层脱离,形成圆圈和圆芯2部分。
炸心指药物切制后,其髓芯随刀具向下用力而破碎。
系药材软化时,浸泡或闷润不当,内外软硬不同所致。
③皱纹片:又称鱼鳞片。
是饮片切面粗糙,具鱼鳞样斑痕。
系药材未完全软化。
“水性”不及或刀具不锋利或刀床不吻合所致。
第九章炒法火候:是指炒药锅的预热温度,炒制火力,时间以及药物形、色、气、味、质变化的程度。
第一节清炒法一、炒黄炒黄:用文火或中火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色泽加深,或鼓起、爆裂并透出香气的方法,称为炒黄。
(逢子必炒)目的:1.增强疗效。
如王不留行、芥子等。
2.缓和或改变药性。
如牛蒡子、葶苈子、莱菔子等。
3.降低毒性或消除副作用。
如牵牛子、苍耳子、火麻仁、白果等。
4.矫臭矫味。
如九香虫。
芥子【炮制方法】1.芥子取原药材,洗净,干燥。
用时捣碎。
2.炒芥子取净芥子,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有爆裂声,并散出香辣气时,取出晾凉。
用时捣碎。
【炮制作用】芥子生用辛散力强,善于通络止痛。
炒芥子辛散走窜之力缓和,可避免耗气伤阴,并善于顺气豁痰,易于粉碎和煎出药效成分,并能起到杀酶保苷的作用。
葶苈子【炮制方法】1.葶苈子取原药材,出去杂质,筛去灰屑。
2.炒葶苈子取净葶苈子,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鼓起,易研碎,有香气时取出,放凉。
【炮制作用】葶苈子生用力峻,降泻肺气作用较强,长于利水消肿,宜于实证。
炒葶苈子药性缓和,免伤肺气,同时外壳破裂,酶被破坏,易于煎出药效成分,利于苷类成分的保存。
紫苏子【炮制方法】1.紫苏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2.炒紫苏子取净紫苏子,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有爆裂声,表面颜色加深,香气溢出时,取出,晾凉。
3.蜜紫苏子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淋入净紫苏子内拌匀,稍闷,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深棕色不黏手为度,取出摊开放凉。
每100kg紫苏子,用炼蜜10kg。
4.紫苏子霜取净紫苏子碾如泥状,加热,用吸油纸或布包裹,压榨去油,如此反复操作,至药物不再黏结成饼为度,研细。
【炮制作用】紫苏子生用润肠力专,多用于肠燥便秘或气喘而兼便秘者。
炒紫苏子辛散之性缓和,长于温肺降气,并能提高煎出效果。
蜜苏子药性缓和,免耗伤正气,长于降气平喘,润肺化痰。
苏子霜有降气平喘之功,但无滑肠之虑,多用于脾虚便溏的咳喘患者。
莱菔子【炮制方法】1.莱菔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用时捣碎。
2.炒莱菔子取净莱菔子,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有密集爆裂声,手捻易碎,种仁黄色,富油性,有香气时取出,摊开放凉,用时捣碎。
【炮制作用】生轻熟降莱菔子生用性主升散,长于涌吐风痰。
炒莱菔子性主降,长于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缓和了涌吐痰涎的副作用,又利于粉碎和煎出药效,且味香易服。
冬瓜子(白瓜子)【炮制方法】1.冬瓜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2.炒冬瓜子取净冬瓜子,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表面略黄色,稍有焦斑,取出放凉。
【炮制作用】冬瓜子生用清肺化痰、消痈排脓。
炒冬瓜子寒性缓和,气香启脾,长于渗湿化浊。
酸枣仁【炮制方法】1.酸枣仁取原药材,去净杂质。
用时捣碎。
2.炒酸枣仁取净酸枣仁,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鼓起,颜色加深,有爆鸣声,香气溢出时,取出放凉。
用时捣碎。
【炮制作用】酸枣仁生用养心安神,敛汗。
炒酸枣仁种皮开裂,易于粉碎和煎出药效成分,并味香易服,能增强酸枣仁的疗效,临床主要用炒酸枣仁。
王不留行【炮制方法】1.王不留行取原药材,去净杂质,洗净,干燥。
2.炒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大多数爆开白花,取出晾凉。
【炮制作用】王不留行生用长于消痈肿。
炒王不留行质地松泡,利于药效成分煎出且走散力强。
长于活血通经,下乳,通淋。
火麻仁【炮制方法】1.火麻仁取原药材,除去残留外壳及杂质,筛去灰屑。
2.炒火麻仁取净火麻仁,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有香气,取出,放凉。
【炮制作用】火麻仁生品、炒品功用一致。
炒后可提高煎出效果,并且气香,能增强滋脾阴、润肠燥的作用。
苍耳子【炮制方法】1.苍耳取原药材,除去杂质。
用时捣碎。
2.炒苍耳子取净苍耳子,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刺焦时,取出,碾去刺,筛净。
用时捣碎。
【炮制作用】苍耳子生用消风止痒力强,多用于皮肤痒疹、疥廯等皮肤病。
炒苍耳子毒性降低,偏于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白果【炮制方法】1.白果仁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去壳取仁。
用时捣碎。
2.炒白果仁取净白果仁,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有香气时,取出,晾凉,用时捣碎。
【炮制作用】白果仁有毒,内服用量宜小。
能降浊痰,消毒杀虫。
炒白果仁毒性降低,收敛作用增强,具有平喘、缩尿、止带等功效。
牵牛子【炮制方法】1.牵牛子取原药材,去净杂质,用时捣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