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国际化之路

合集下载

中国企业国际化(安踏案例)

中国企业国际化(安踏案例)

中国企业国际化自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WTO的第143个正式成员以来。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取得了快速发展。

2006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906.3亿美元,共分布在全球172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境外中资企业的经营领域已从贸易、航运和餐饮等,逐步拓展到生产加工、资源开发、农业合作、研究开发和咨询服务等众多领域。

对外投资方式也由早期的建点办“窗口”,发展到投资办厂带动跨国并购、股权置换、境外上市、设立研发中心、创办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多种形式。

国际化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长远战略。

企业国际化就是指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局限于一个国家,而是面向世界经济舞台的一种客观现象和发展过程。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国际市场,去组合生产要素,实现产品销售,以获取最大利润。

就单个企业来说,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的生产国际化、销售国际化和管理国际化。

就所有企业来说,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的内含国际化和外延国际化。

所谓企业的内含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技术、人才、服务等非物质性的生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

所谓企业的外延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资金、设备、厂房等物质性的生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就企业活动的方向来说,企业国际化包括内向国际化和外向国际化两个方面。

企业内向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进口生产性要素或非生产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其主要形式有进口贸易、三来一补、合资合营、购买技术专利、成为外国公司的子公司或分公司。

企业外向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出口生产性要素或非生产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其主要形式有出口贸易、国外合资合营、技术转让、国外合同的签订、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

国际化大致可分为两部分:(1)内向国际化:是指一国通过吸引国外跨国公司投资国内产业、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竞争机制,带动本国企业向国际化发展的过程。

(2)外向国际化:是指一国企业积极向外扩张,把生产经营环节延伸至国外,开辟国外市场和原料来源地,以国内为基础,在国际市场上开展竞争的过程。

论中国企业国际化之路

论中国企业国际化之路

论中国企业国际化之路【摘要】中国企业国际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对中国企业和国家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在国际化过程中,中国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文化差异、市场竞争等。

国际化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可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资源。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和机遇,中国企业需要制定合适的国际化策略,学习成功的国际化案例,掌握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

中国企业国际化不仅具有重要性,而且有着广阔的前景。

为了更好地实现国际化,中国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加强创新能力,提高全球化意识。

【关键词】中国企业国际化、意义、现状、挑战、机遇、策略、成功案例、发展趋势、重要性、前景、建议。

1. 引言1.1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意义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意义在于开拓市场,拓展业务,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国企业面临更大的市场和竞争压力,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

中国企业通过国际化,可以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获取更多资源和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竞争力。

中国企业国际化还可以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提升。

通过与国际企业开展合作和交流,中国企业可以借鉴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提高自身研发和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国际化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企业国际化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推动产业发展,还可以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和话语权,推动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进程,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意义重大且深远。

1.2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现状中国企业国际化在全球化背景下逐渐走向成熟,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中国企业数量不断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开放,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寻求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中国企业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纪录片《跨越中国制造之4》-国际化之路

纪录片《跨越中国制造之4》-国际化之路

第四集《国际化之路》解说: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一直试图通过向西方学习的方式,已重新获得自己应有的位置,到21世纪改革开放让这个古老的国家通过与世界的融合越来越接近自己的理想,在2004年一些在国内市场具备实力的中国企业开始用海外并购的方式提升自己的实力,希望将世界先进的商业文化和中国人的智慧实现全面对接,以期用最短的时间打造世界级的中国企业,然而这却是一条充满风险的道路。

采访李东生——TCL集团董事长李东升:压力太大,因为碰到了很多自己以前没有碰到过的问题。

解说:我们没有理由用一时之得失来衡量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远景,无论这个结果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将是中国的财富。

采访杨元庆——联想董事局主席杨元庆:别说外面的人替我们捏把汗,我们自己都替我们自己捏把汗。

解说:没有人会把盈利状况很好的企业卖掉,中国企业巨额的投入是不是能够让新的企业组合、继续成为有强大竞争能力的企业?毕竟拥有和经营是两回事!采访刘积仁东北大学校长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我觉得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过程,对我们最大的约束不是我们的资本,而是我们文化的融合,或者在全球化过程中我们的融合的能力…需要我们更多的是改变我们自己,而不是改变别人。

全球经济衰退正在给中国企业带来越来越多的投资机会,在2008年中国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比2007年翻了一倍,达到521亿美元,制造类企业在其中尤其活跃,2009年3月16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境外投资管理办法》,鼓励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用国际化的方式与世界融合,在这个过程中,那些中国企业国际化先行者们的经历,无疑将会让后来者少走很多弯路。

《跨越中国制造》今天的主题是:以全球应对全球——中国制造走出去的冲突与融合第四集《国际化之路》出片名:《跨越中国制造》第五集——《以全球应对全球》片花:太空看地球——北京黑底字幕:2004年6月北京国贸饭店解说:杰克•韦尔奇来了,他曾经一度是中国企业家的楷模,也是这个群体衡量人生成就的一个标准。

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

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

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随着全球科技产业的不断发展,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

其中,华为公司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家企业,其凭借着优秀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能力,快速成为了全球知名的通信设备供应商。

本文将对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进行深入分析,从市场寻找、产品布局、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探索华为公司的成功之路。

一、市场寻找:从欧洲市场入手作为一家成功的国际化企业,华为公司非常注重市场寻找,市场的开拓将成为企业成功国际化的关键。

在市场寻找上,华为公司选择了欧洲市场作为其入手的重点。

作为全球通信设备市场的重要区域之一,欧洲市场对于华为公司极其重要。

针对欧洲市场,华为公司率先大幅增长了在欧洲的员工数量,并把业务重心放在欧洲市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

华为公司的欧洲总部设立在德国,以强化其在欧洲的战略地位。

除了扩大在欧洲的员工数量,华为公司还注重与欧洲联邦政府和业界组织建立联系,以推进欧洲市场的拓展。

在市场营销方面,华为公司定制化产品,争取欧洲市场的认可和信任,并且大幅增加了在欧洲进行的营销活动。

这些努力使得华为公司在欧洲市场占据了稳定地位,并在欧洲市场表现抢眼。

二、产品布局:技术创新是关键华为公司的成功国际化之路,除了在市场寻找上下了不少功夫,同样离不开产品布局的精细谋划。

华为公司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技术创新,推进全球业务范围的快速扩张。

在产品布局方面,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同样也着眼于其技术优势。

华为公司在通信领域的产品覆盖了通信网络、设备、终端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从端到端,从网络到设备”的完整产品体系。

通过高科技的研发,华为公司不断推出高品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使得其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强有力的竞争力。

同时,在市场开发和产品布局方面,华为公司也通过战略合作和并购来拓展其产品线。

例如,华为公司与英特尔公司合作推出了信号处理器和路由器芯片等产品,并通过收购XMATEX、eCircle等公司进军电子商务领域,推动了公司产品线的拓展,使得华为公司在不断推进其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成功之路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成功之路

第 三 , 持 技 术 进 步 与 创 新 。 尔 始 终保 持 产 坚 海 品技术 和质 量上 的发展 与创 新 , 到“ 产 一代 , 做 生 研 制 一 代 、 思 一 代 ” 平 均 每 年 开 发 出2 0 种 新 构 , 0多
维普资讯
名 牌 之 路
产 品。 目前 , 尔 的科 研 中 心 聚 集 了 一 大 批 有 丰 富 海 经 验 的科 研 开 发 人 员 ,拥 有 最 先 进 的计 算 机 辅 助 设 计 系 统 ,产 品 实 验 室 ” “ 已经 同 世 界 接 轨 , 尔 空 海
还 找 到 自身 的 比较 优 势 。 企 业 外 部 看 , 兰仕 具 从 格 有 三 大优 势 : 一 无 二 的 巨 大 的 国 内 市 场 优 势 , 独 丰
断 提 升 自 己 的竞 争 力 ,在 激 烈 的 国 际竞 争 中求 得 生 存 和发 展 。可 喜 的是 , 以海 尔 、 信 、 柯 玛 、 海 澳
TCL 为 代 表 的 一 批 优 秀 企 业 , 等 已经 先 行 一 步 , 在 国 际 化 经 营 方 面 进 行 了 大 胆 的 尝 试 和 积 极 的 探
竞 争 力 。在 这 一 方 面 , 尔 集 团最 具 代 表 性 。在 1 海 7
年 来 的 发 展 中 , 把 “ ir 打 造 成 国 际 知 名 品 牌 为 Ha ” e
倾 注 了大 量 心 血 。
海 尔 集 团公 司 是 在 1 8 年 成 立 的 青 岛 电 冰 箱 94 总 厂 基 础 上 发 展起 来 的集 科 研 、 产 、 易 及 金 融 生 贸 等 领 域 于 一 体 的 综 合 性 国有 特 大 型 企 业 。 创 “ 在 海 尔 世 界 知 名 品 牌 ” 思 想 指 导 下 , 过 实 施 名 牌 战 的 通 略 、多元 化 战 备 和 国 际 化 战 备 三 个 阶段 的 战 略 转 变 ,0 0 2 0 年海 尔 的全 球 营 业 额 达 到4 6 元 , 出 V 0亿 I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路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路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路作者:吴雅清来源:《中国经贸》2016年第15期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迎来了外资企业涌入中国的浪潮。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企业也迎来了走出国门的机遇和挑战。

在过去的30多年,中国很多企业往往是通过出口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随着中国企业实力的增强,,在海外直接投资建厂或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进入海外市场,可以绕开贸易壁垒获得更先进的技术和海外市场份额,实现更高端的全球化竞争。

笔者曾在国企、外资企业工作20余年,有幸亲自参与了外资企业与不同类型的国企、民企建立合资企业的谈判与合作,也曾负责筹备新项目投资建厂,甚至通过复杂的海内外公司架构重组将国外的总部搬到中国来,原有的子公司变成了集团的总部公司。

在纷繁复杂、形形色色的并购重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

是通过独资还是合资新设立公司,还是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实现走出去?其实并没有绝对的、唯一的答案,关键是哪个方案对企业更合适,企业更有把握驾驭。

笔者希望通过分享以往的经验、吸取的教训与希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做一些探讨,能对其有所帮助和启发。

首先,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是做好出发之前的充分准备。

企业应对海外目标进行市场调研,该项工作可以企业自己完成也可以通过专业的市场咨询公司来做,关键取决于企业对目标市场和行业的熟悉和了解程度,对自身和竞争对手优势和劣势的分析、重要客户的拜访和了解他们的看法以及行业专业人士的反馈;考虑到法律和税务的专业性和地方性都很强,需要聘请律师、会计师以及税务顾问咨询当地的投资、会计制度、税收以及退出投资的法律法规,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市场、法律、税务、财务方面的尽职调查完成后,还要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以及投资回报的预测,从经营角度考虑投资回报周期和投资回报率以实现企业利润和股东利益最大化。

通过不同的财务模型例如未来现金流折现方法对投资项目需要做经营预测和分析,作为投资决策的必要参考。

市场和财务的尽职调查往往决定了对企业经营发展的评估和预测,而投资目的地的法律法规和税务的政策则往往会影响投资方式以及新投资企业的架构,独资抑或合资,新设立企业或者是对现有目标公司进行并购,是母公司直接投资还是通过海外投资离岸架构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避免过重的税负。

中国品牌的国际化之道

中国品牌的国际化之道

中国品牌的国际化之道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中国制造的国际知名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开始考虑国际化发展、走向世界的途径。

然而,如何走好中国品牌的国际化之路,成为广大企业家们和市场从业人员们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一、从“走出去”到“引进来”中国的品牌国际化,一般分为两种走向:一种是“走出去”,即去海外市场开展业务,通过建立营销体系、推广产品、提升品牌知名度等方式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另一种是“引进来”,即吸引国际知名品牌在中国市场落地生根,进而影响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从“走出去”到“引进来”,是中国品牌国际化的双向发展。

通过“走出去”,中国品牌可以更好地了解国际市场和当地文化,增强品牌影响力和竞争优势;而通过“引进来”,中国品牌可以学习国际品牌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提高自身品牌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因此,在中国品牌国际化的道路上,应该做到两个方面,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

二、突出本土特色,注重文化认同中国品牌要进行国际化,离不开本土特色的彰显和文化认同的打造。

在国际市场上,品牌面对各种各样的消费者,要想获得认可和信任,必须突出自己的本土特色和文化特点。

中国品牌在国际化过程中,首先应该注重文化传承和发扬,打造自己独特的“中国味”。

比如,家电行业的美的集团就通过重视文化认同,打造“中国制造、世界品质”的品牌形象,成为了国际家电行业的佼佼者;茅台酒则通过强化“五粮液”文化、传承中国白酒文化等方式,打造了自己的品牌文化和价值观,成为国际高端白酒品牌之一。

三、技术创新,注重品质提升在国际市场上,品质和技术创新是消费者选择产品的重要因素。

因此,中国品牌要想在海外市场上立足,就必须注重品质提升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中国品牌在国际化过程中最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

从产业结构调整到科技创新,中国的制造业正在面对一个双重挑战:一方面,面临国际竞争压力,需要不断提升核心技术实力;另一方面,国内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需要不断创新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海尔国际化之路

海尔国际化之路

海尔的前身是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青岛电冰箱总厂。

15年来,在创世界名牌思想指导下,通过产品经营、资本运营和国际化战略,海尔迅速成长为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米色家电的企业.一、海尔集团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名牌战略阶段:1984至1991年。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增强质量的核心竞争能力.海尔用了7年的时间,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个冰箱产品,逐步建立起品牌的声誉与信用.1988年海尔摘取了中国冰箱行业历史上第一枚质量金牌,名牌战略初步成功。

通过做冰箱积累了一套经验,形成了“OEC”管理模式,更重要的是锻炼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海尔以后的战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至1998年。

这一阶段是增强整体的核心竞争能力。

在名牌战略成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战略创新和转移。

按“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战略指导思想,从冰箱到空调,冷柜,洗衣机,彩电登,每1—2年做好一种产品,重要家电生产线已接近完整。

发挥海尔文化的优势,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多元化扩张,由一个名牌产品发展成为全部系列家电名牌产品群,增强了企业的整体实力。

第三阶段国际化战略阶段:1999年开始。

这个阶段旨在增强国际上的核心竞争能力.以1999年为转折点,在多元化战略成功的基础上,又一次进行战略创新和转移,海尔到海外去发展。

第四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至今海尔产品目前已出口10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欧美占60%以上,进入了19家世界大的连锁集团,并在海外设厂6个,在建厂达到10个.国际市场布局日趋合理,海外销售增长迅速,在美国180升以下的冰箱中海尔占20%的市场份额;在德国,海尔占中国出口冰箱的95%以上。

1999年,海尔出口创汇1.38亿美元,今年1至5月出口创汇1。

39亿,超过去年全年出口创汇总额.二、国际化战略海尔的国际化的目标是“三个三分之一”,即最终实现国内生产国内销售1/3,国内生产海外销售1/3,海外建厂海外销售1/3。

柳工“全面国际化”背后的传奇之路

柳工“全面国际化”背后的传奇之路

柳工“全面国际化”背后的传奇之路柳工集团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佼佼者,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

在全球市场上,柳工的产品和服务已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全面国际化”的战略一直备受关注,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柳工“全面国际化”背后的传奇之路。

一、发展历程柳工集团成立于1989年,总部位于中国柳州市。

自成立以来,柳工就以构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国际化品牌为己任,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力度,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高效、更可靠的产品和服务。

在国内市场发展稳健的柳工也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1990年,柳工发展出口业务,开始进军国际市场。

经过多年的发展,柳工产品已进入南美洲、北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多个国际市场,深受客户好评。

二、产品技术创新柳工一直重视产品技术创新,不断引进先进的制造技术和设备,加大研发投入。

在建筑机械行业内,柳工先后成立了两个工程机械国家级研究中心,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柳工不断推出高品质、高性能的产品,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在全面国际化的道路上,产品技术创新是柳工的核心竞争力。

一些高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取得了成功。

柳工推出的大型挖掘机、装载机和起重机等产品,先后打入欧洲、北美等市场,受到了广泛认可。

三、全球化战略柳工集团提出了全球化发展战略,通过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等方式,不断深耕国际市场。

在全球市场上,柳工已建立了100多个经销商和服务网点,构建了起重机、混凝土机械、路面机械、挖掘机械等多条产品线的销售网络。

柳工还在海外建立了一批生产基地。

在巴西、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家,柳工都建立了生产基地,加强了本地化生产能力,提高了供应链效率,满足了本地客户的需求。

四、品牌建设品牌是企业的灵魂。

柳工通过长期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信赖,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在国际市场上,柳工为自己树立了一个高性能、高品质的品牌形象。

在全面国际化的道路上,柳工重视品牌建设,加大广告宣传和品牌推广力度。

中国民营企业资本国际化之路

中国民营企业资本国际化之路
是 将 产 品卖 到 国 外 去 ,要 在 国 外开
程 。而 每一 阶段 都有 一 个鸿 沟 , 一 个 技 术 的 鸿 沟 ,一 个 人 才 的鸿 沟 , 归根 结 底 ,还 是 一 个 资 金 的鸿 沟 , 要跨越 这道鸿沟就必 须有资金源源不 断地 投 入 ,尤 其 在创 业 期 到扩 展 期
创 造激 情 的 国际化 商 业文 化 , 因此 今 常 有 好 处 。 再 次 , 与 国 际 投 资 者 和 海 与 我 们 在 国际 市场 上 市 有 关 ; 此 外 ,
要 占据一个更大的市场并在市场上站稳 帮 助 你 们成 为 中 国 ERP 市 场 的领 导
” 脚 跟 ; 要 形 成 一 个 平 台 ( 大 的市 场 ) 更 , 者 。 的 确 ,与 国 内风 险 资金 相 比 ,
D 我 认 为 资本 国 际 化 是 中 国 民营 企 业 国 际 引 起 规 模 效 应 ,就 必 须 拥 有 一 个 很 大 的 I G不仅给我们 带来 了宝贵 的资金 ,还 市 场 , 形 成 销 售 的 “龙 卷 风 暴 ” 企 给 我 们 带 来 了 国 际 信 息 和 资 源 , 包 括 , 化 的捷径 。
创业期 、 扩展期 、 成熟期 4 个 风 险 投 资 是 企 业 快速 发 展 的发 动 机 。 生 曾 提 倡 的 “ 来 主 义 ” 然 后 才 能 历种子期 、 拿 , “走 出 去 ” 那 么 要 把 什 么 引 进 来 阶段,每个 阶段 都与市场有着密切 的关 那 么 , 国 内 风 险 投 资 与 国 际 的 风 险 投 。
很 大 的市 场 , 就到 了成 熟稳 步 发展 的阶 段 ,标 志 企业 进 入 成 熟期 。这 是 每 一个 企 业 , 尤其 是 民营企 业 在

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例子

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例子

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例子《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成功案例》一、引言我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拓展越来越受到关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我国企业开始尝试走出国门,向国际市场扩张。

在此过程中,一些企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成为了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亮丽案例。

本文将结合具体实例,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这一话题。

二、华为的国际化之路作为我国领先的通信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华为是一个成功的国际化案例。

华为在国际市场的成功,不仅源自其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更重要的是其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和全球市场的布局。

华为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大量的研发中心和办事处,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升了对外的可信度和影响力。

华为还注重本土化运营,深入了解当地市场需求,推出符合当地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当地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

华为的国际化之路,为其他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开拓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三、阿里巴巴的全球化战略阿里巴巴是我国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在线零售市场之一。

阿里巴巴的成功,得益于其独特的全球化战略。

阿里巴巴在国际市场实现了快速扩张,其全球化战略不仅包括海外市场的进军,还包括与国际企业的合作、战略投资和并购等多种方式。

在全球化进程中,阿里巴巴尊重当地文化和习俗,聘用当地员工,注重建立当地化的服务体系,不断优化用户体验。

这种全球化战略使阿里巴巴成为了国际市场的领军企业,也为其他我国企业提供了学习的范本。

四、个人观点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成功案例,不仅展示了我国企业的实力和潜力,更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

在全球化浪潮中,我国企业需要更多地关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国际合作,不断优化全球市场的布局和运营模式,以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企业一定能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加辉煌的业绩。

五、总结通过对华为和阿里巴巴这两个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成功案例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的道路上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中国制造业国际化生产之路

中国制造业国际化生产之路
业面前的重 大课题 。
1 劳 动 力成本 并不是 中国企 业持 久 的 比较优 势
制造业一般被认为是资本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 其生产技术 已较为成
熟 , 品标准化程度高 , 产 易发挥规模优势 , 竞争 主要集 中在成本 上 , 而劳 动力成本是决定总成本高低的重要因素 , 这恰恰是 中国 目前的 比较优势 所在。因此有人断言 . 中国将成为“ 未来 世界工厂”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 . 理. 但也有偏颇之处 。 须知比较优势是动态的 , 必须将其转 化为可持续的 竞争优势才能在未来多变的竞争环境 中立于不败之地。 目 . 前 跨国公司垂直—体化 的供应链早 已 延伸到中国。跨国公司以国

20 年 第 1 卷 第 1 期 06 6 8
收稿 日期 :0 6 0 — 5 20 - 8 1
中 国制 造业 国际化 生产 之 路
邢 月g -
( 太原工具厂 , 山西太原 ,30 9 0 00 )

要: 由于劳动 力成本 并不是 中国企业持久的 比较优 势 , 因此 中国的制造业企 业特
变化 , 提升 自己的生产经营效率 . 形成新 的竞争力 . 这就是 前面提 到的注
体化 的供应链的一部分 , 但是基本上都处于这个体 系的末端 , 品牌 即“
商一主要零部件供应商—零部件分包 商” 这种链条的最后 一环 , 企业利润
重技术变化 和技术转化带来 的商机。 通过互联网的应用 ,国际上一些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原先的企业模 式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 最常见 的情况是 , 一些跨国公 司 日 益偏离传统 的自 给 自足的做法 , 把更多 的职能分包 出去 , 立有 效的 、 建 以因特网为基础的 供应 商链 , 这将大 大提高外包生产 和 O M 生产的数量 , E 为众多的制造业 企业提供商机。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 , 应适应这种趋势 , 建立 自己的信息 系统 , 通过加入大 型跨 国公 司的网络系统 , 为生产者得 到更多 的订单 , 扩 大 自己的业务量。同时作为“ 消费者” 建立 自己的供应链 网, 提高采购效 率, 降低成本和库存 。 这也是制造业企业未来 的发展模式 。 如果谁能洞悉 先机 , 及早行动 , 就会在竞争中 占 有主动 。 其实在理论层 面, 人们也早 已知 道, 但真正致力于此 的企业却不多 , 这正是企业对技 术因素 变化 的迟钝造

联想、华为、TCL、海尔国际化之路:理想与现实到底有多远?

联想、华为、TCL、海尔国际化之路:理想与现实到底有多远?


全 球大企 业
削 减 成 本 的 主 要 方 式 都 是 首先 停 止
IT
方 面 的投 资

或者 裁 员

联想 在

国 际上 的 业 务 主 要 是 卖 给 大 企 业
因 此 营 业 额 大 幅缩减

“ 。
联想 要调 整
中国 和 新 兴

下 自 己 的发 展 结 构

地 区是 联 想 的 经 济 基 础 业 务 基 础 这




其面
5
亿
临 的 困难 可 想 而 知

过 去 十 年 中国
美元 现 金 ( 不 包 括 要 承 担 的 5 亿 美 元 债务 ) 接盘 这是

市 场 的 蓬 勃 兴 起 使 这 些 企 业 迅 速壮
大 而 如 今 随着 竞争 日趋 激 烈 它 们
, ,
IB M

个 人 电脑 业 务


次典 型 的 蛇 吞 象 ? 并购 而
也 是 联想
11

其 中每股 亏 损 1 0 9 美分



身为 全 球 的 第 三 大 P
造商

C
个季 度 以来首 次 亏 损
联想集 团 中国

区在 内的每 个销售 区 都有不 同程 度的亏 损 其 中个
从 2 0 0 3 年开 始 联

人 电脑 的销 量 同比都 呈 下 降趋势 究 其原 因 除 了


块 业 务 我们 要 坚 决 做 好


而且
要 更 有 发展
为 未 来 的全 球 发 展 作

我国企业国际化之路的典型案例分析

我国企业国际化之路的典型案例分析
化而 国际化 。一些 企业 企 图通 过海 外并 购来提 升 国 内股 从 一 个在 中国单 一本土 运 营的公 司 ,成长 为一个 在全球 价的行 为是一 种短期 行 为 ,不 是一 种理 性投 资 ,从 长期 运 营 的公 司 。并 且在短 期 内把一 个年 年大 幅度亏 损 的业 来 看是失败 的。国际并购 的案例 中能 够成功 的只有 5 %, 务扭 转成为 盈利 业务 ,创造 了一 个 中国企 业成功 并购跨 0 而从 我 国这几 年海外 并 购的情 况来 看 ,尚达不 到这 一 比 国 公 司 的 先 例 。
率。 在我 国企业海 外 并购 的案例 中,有两 个企 业最为 引
人注 目,其 国 际并购 的结 果也是恰 恰 相反 。一个 是联 想
( )蛇 乔 象 的 过 程 二
1 购动因 . 并
联想 为什 么要 花费 巨额 资金并 购 I BM 的 电脑业 务 ,
收购 I M 个 人电脑业 务 ,虽然当初并 不被看 好 ,但从 结 执着 走 国际化 路线 。联 想集 团董事 局主 席杨 元庆常 通过 B 果来 看 ,这 起并购 取得 了成功 ;另一 个就是 T L,T L 讲一 些 “ C C 往事 ”解 释联 想并 购的 动因 。最让 大家 耳熟能
个 内容就 是知 识产权 。在联想 跟 I M 的协 议里 ,关 于专 B 利讨 论得 极其 细 致 周到 。
联 想 收购 I BM 之 后形 成 了美 国 的罗利 、 日本 的大
◇ 一、 联想并购IM: B 蛇吞象的奇迹
( ) 并 购 之 结 果 一
和 ,中国北 京 、上 海 、深圳 和成 都 的全 球研 发 网络 。联
联想 2 0 年第一财 季的业绩报告 显示 ,联 想本财季 07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经验与启示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经验与启示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经验与启示随着全球化加速推进,中国制造业也走上了国际化道路。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制造业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为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制造业国际化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一、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业从初期的低成本制造、模仿、跟随,到后来的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再到如今的布局全球高端市场,实现了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输出,彰显了制造强国的雄心与实力。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之路,起始于“出口”战略。

以低价、低成本的大规模生产和出口为主要发展战略,从而迅速占领了国际市场。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企业已开始转向高端产品的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从而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最大的贡献之一是促进了本国的经济转型升级。

内需的逐步提升,推动了制造业升级,推出了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压缩内需的发展空间,也迫使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寻求更多的机会,进而进行国际化的探索。

二、多渠道的市场拓展国际化的出路并不仅仅是分步骤、渐进式的贸易出口、经营驻外机构等,多元化的市场拓展、并购投资,也是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主流形式。

寻找新兴市场进而控制资源、获取资本,是中国制造业的终极目的,而这些掌握资源和市场信息的“过去式超级大国”,依然是中国制造业最受关注的对象。

通过并购投资并实现跨界整合,可以拓宽企业国际化的市场和渠道。

例如,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业务,先后收购美国IBM、德国瑞萨、英国VICI,跨足世界知名品牌的同时,也成功地实现了自主品牌的创立。

三、创新智造引领发展随着工业4.0的不断推进,智能、自动化等新技术已在制造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也让制造业的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发展走在了全球前列,而这些都离不开持续不断的创新。

“智造”、“创新”是制造业进一步向高端价值链转移的必须路径。

研发人员的持续创新,以及投入的资金都会对制造品质、品牌及收益产生显著的影响,对于企业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培养全球化的高素质人才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企业首先需要掌握的是跨文化的管理和领导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传志美国高校演讲:中国企业国际化之路【通信产业网讯】2月28日消息,近日,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先生应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及硅谷20家协会联合邀请,在伯克利大学和硅谷进行了题为“联想集团成功并购IBM PC业务——中国企业国际化之路”的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三大成功经验帮助联想自身升级转型,成功并购IBM PC业务1990年之前,中国的电脑行业实际上是一个闭关自守的行业。

当时的领军人物是长城,由国家投资。

而之所以说是闭关自守,主要是因为进口机器需要批文,并且要征收高额的关税,由于当时中国的电脑又贵又不好用,严重了影响了各行各业对信息化的要求,所以,国家在1991年、1992年前后开始大幅度降低关税,最后在1992年取消了批文,于是很多外国PC企业大举进入了中国,使得中国的电脑厂商几乎溃不成军。

当时的联想还是一个很小的企业。

面临这样的局势,联想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讨论在无论资金、技术、人力管理等各方面,都跟国外企业无法比较的情况下,联想到底还能不能坚持自己的品牌。

在柳传志的领导下,联想首先对自己进行了彻底改进,从组织架构到业务模式进行了整体的调整。

这果然让联想的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2001年,联想不仅成为了中国市场的第一,更是除日本以外亚洲市场中的绝对第一位。

降低成本:联想对公司的成本问题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和研究,发现元器件成本占了整体成本的86%,而其他的成本包括人工成本等都相对较低。

加之由于电脑的各个部件均在发展之中,如CPU的价格变换就非常迅速和突然。

因此,如果库存时间长,将对成本造成巨大的影响。

于是,联想明确了主攻方向——如何压缩库存。

此外,选择怎样的订购方式,如何预测市场,每一个细节,联想都做了分析和研究,大幅度地降低了成本。

按需研发:联想一度没有那么多资金能够大量招募研究人员,在开发方面有更大的投资,这就要求联想要更多地集中于市场的要求,把成熟的技术用在产品上来提高毛利。

比如,在1998、1999年Intel开始普及时,个人买电脑后,除了发烧友以外,一般的老百姓上网很困难。

发现这个问题以后,联想就推出了一款电脑,主推一键上网。

仅仅这一个举动,联想的市场份额就得到了大幅增加。

这之后联想又推出了一键恢复技术,让系统按一个键就可以恢复。

这些根据市场需求所做的产品层面的创新,为企业积累了进一步发展所需的资金和人才。

创新模式:与戴尔进行竞争时,由于戴尔模式是直销模式,从做大客户一直做到中小客户,在这方面联想并不具备竞争优势。

但在2003年底,联想详细地把戴尔的做法进行了分析,决定开始对两种不同的客户,使用两种不同的交易模式,对大客户和普通的中小客户,有不同的销售方式及供应链,然后把中间部分进行有效结合起来,最终在中国市场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地位。

也正是这三大成功经验,帮助联想自身不断发展壮大。

可以说,对行业规律的深透理解,是联想集团此后成功并购IBM全球PC业务的重要基础。

收购IBM PC业务,冲破金融危机,加速企业发展之路经过2004年一年的艰苦谈判,在同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宣布并购IBM PC谈判成功,并于2005年5月1日正式实施。

并购受到了中国及国际的广大关注,但并不被十分看好,被称为“蛇吞象”。

然而,在并购之后,我们可以看到,联想的确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实际上,联想对于并购,曾进行过认真细致的分析:想买的是什么?品牌,Think Lenovo的品牌现在已经非常成功。

技术,联想如今的三个研发中心分布在中国、日本和美国。

中国是很主要的一部分;日本大和是IBM做笔记本架构的发源地,其对研发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工作方式,值得非常好地去学习;美国的研发基地带来了国际化的视野。

所以,联想买回来的不仅是产品,是专利,更是三方人员在一起的合作。

这种合作本身对中国技术人员、国际技术人员都有非常大的提升。

国际化的资源,如何去领导国际化的团队,使用国际渠道,打开国际市场,包括各国的法律都是联想所需要学习的。

主要的风险有哪些?市场风险,Think被收购以后,品牌由中国人拥有,客户对于品牌的信任度这个问题急需解决。

当时联想研究采取了很多措施:首先,建立了两个总部(分别位于中国和美国),同时保证CEO是国际人士,并请IBM 2000个销售人员重新拜访了所有的大客户,说明了联想的情况。

这都保证了当时Think的销售量并没有受到更大的冲击。

员工流失,也是一个联想当时担心的主要风险,联想在这方面也比较好地进行了解决。

文化冲突,所谓文化的冲突,具体讲是指从高层管理人到项目管理人,特别是高层互相之间如何配合工作,这是决定一个公司能不能好好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最根本原因。

在金融危机出现时,联想就出现了大幅度亏损,原因表面是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直接冲击。

从根本上讲,实际上是部门管理问题,在文化磨合上是有问题的。

所以,2009年2月2日,董事会下定决心进行了改组,此后半年,业务成功扭亏,不但在业务上取得了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强劲增长,同时在团队、文化等方面实现了很好的融合。

联想化解危机,加速企业发展的成功之道有很多: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战略。

在2009年金融危机时,中国市场跟世界市场增长率差不多,联想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因为它的业务重心全放在了中国。

而在刚过去的这个季度,又出现了相同的情况,中国的市场相对比全球市场只高一点,但联想利润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8%。

这都归功于联想现在做到了平衡——重心不仅仅放在中国市场上,在成熟市场上也做得非常好。

战略的成功制定和执行,扭转了当时的局面。

联想形成了的优秀的中西合并领导班子。

这个班子用一种主人翁的心态在工作,不抱有临时观念,真正把企业利益放在了第一位;这个班子的工作方式很好,他们变成了紧密结合、互相深刻了解的朋友,他们现在的工作方式是每个月一起到某个地方比如印度或巴西等开会,了解市场,研究未来的行业发展情况。

而且,做任何一个决策,都不是马上就做,而是这个班子的人连续反复进行讨论,然后做决定,做决定之前,每个人还把自己的工作和这个决定什么关系,都反复进行过研究。

要学会更换,因为新的一个班子未必马上就合适企业的发展,所以在更换主要人员时,如何保证平顺地让人有很好的落地,是需要考虑的。

具备领先的管理理念。

加强运作层面管理(包括采购、研发、生产、销售、财务等),重视基础管理,包括机制体制和管理三要素(建班子、定战略和带队伍)。

管理三要素之中的定战略,方法有7步:有愿景,领导人真相信要按愿景去做,员工真相信领导人会领着这个班子,带大家奔向这个愿景。

有中期目标,三年、五年,要做到什么样子。

有战略路线,这个路线在联想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

比如,联想在1996、1997年时,发展的不错,加之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决定向海外进军。

但在1997年时,联想发现,台湾企业在研发的能力和生产制造能力都比联想强很多,但打不出品牌,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本土市场太小。

而在中国,联想有一个非常大的保底市场且发展非常快,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于是,联想立刻重新专心专注做好本土市场,蓄势准备以后再向海外进军。

其他的几步还包括具备领导能力、具体步骤和组织架构等。

此外,带队伍,其实就是让员工热爱公司,善于工作,并高效率运作。

这里面激励和文化两个方面,非常重要。

要建立好的企业文化,一个中西方共同承认的核心价值观,一定要把一个企业变成说到做到的企业,形成一个想清楚再承认,承认就要兑现的价值观。

一路高歌猛进,联想控股进入多元化发展领域如今,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研人员创立的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一路高歌猛进,不仅成长为了综合营业额1,466亿元,总资产1121亿元人民币,公司员工总数近4万余人的大型企业,还进入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领域,涉足IT、投资、地产等三大行业,下属联想集团、神州数码、联想投资、融科智地、弘毅投资五间子公司。

经过10年的发展,联想投资、弘毅投资在中国已成为行业的翘楚。

两间公司所管理的基金总额超过55亿美元,所投企业超过140家,为投资人赢得了丰厚的回报,同时,两间公司及其团队成员亦连续多年在国内外众多评选中名列前茅。

融科智地专注于住宅开发和物业持有与经营两大业务领域,在中国十多个重要城市拥有地区公司,目前位列中国房地产业第一阵营,利润丰厚。

此外,其现在的股权结构更加合理:由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持股36%,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职工持股会持股35%,而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则持股29%。

2009年,联想控股宣布新战略,将以资本为平台,通过价值创造,在多个行业内打造出一批领先企业,贡献于中国经济。

目前,联想控股主要包括三大核心业务:核心运营资产,主要关注IT(如联想集团)、房地产(如融科智地)、现代服务业、化工业和现代农业;资产管理,包括联想投资和弘毅投资,以及其他参股投资;联想之星和孵化器投资,联想控股设立4亿元天使投资基金,通过“创业培训+天使投资”方式,发现项目和领军人才,帮助他们成为科技创业的明日之星。

其中,资产管理模块主要是公司的中短期财务贡献者。

而联想控股能否加速发展的关键,还在于如何构建核心运营资产,在其中找出未来持续的利润来源。

下阶段,联想控股要通过并购的方式,在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煤化工产业做大做强。

联想将会用做产业的心态,与被投企业一起持续发展。

联想控股的中期目标是:通过投资构建多个核心运营资产实现跨越性成长,于2014-2016年成为上市的投资控股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