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 戊戌变法岳麓版习题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 戊戌变法岳麓版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  戊戌变法岳麓版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岳麓版习题精选一百第1题【单选题】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

”这说明( )A、中国下层人民对光绪皇帝不尊敬B、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C、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参政热情D、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戊戌维新期间,康有为热衷于“大誓群臣”,为此一再拟疏上奏,却没有想到要从京都至各省分批召集官绅,讲习新法,以理服人,减少阻力。

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维新思想的影响极其深远B、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发生变化C、康有为反对改革集权体制D、社会变革需要重视思想启蒙【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

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

”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统治者的决策有了大量的依据B、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强烈愿望C、君主专制统治已不得人心D、戊戌变法得到全国各阶层的热烈欢迎【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A、AB、BC、CD、D【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评价,错误的是( )A、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没有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C、有利于科学文化的传播D、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才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

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A、认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如戴。

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岳麓版知识点练习

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岳麓版知识点练习

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岳麓版
知识点练习
第1题【单选题】
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戊戌政变杀青年人、南方人多,八国联军杀老年人、北方人多。

由此可以推知( )
A、近代思想解放进程存在区域差异
B、八国联军侵华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
C、戊戌政变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发展
D、这两件事发生的动机不同结果相同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最终并没有采纳维新派提出的“开国会”“定宪法”等主张,这主要表明( )
A、维新派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光绪帝认为这一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光绪帝从根本上不属于资产阶级的皇帝
D、变革阻力太大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有同学在研究某问题时将“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作为重要论据。

他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西方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形成
B、工业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
C、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D、工业革命在亚洲各国扩展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某校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有历史学习小组讨论俄国农奴制改革,小组成员一致认为俄国农奴制改革是进步的,他们这么认为的原因有( )
①它彻底废除了俄国落后的生产关系
②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③它使许多农奴获得解放,扩大了自由劳动力的来源
④它有利于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岳麓版习题精选

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岳麓版习题精选

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岳麓版习题精选第1题【单选题】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四个国家,对其历史上发生的改革描述正确的是( )A、16世纪前期在①进行的改革,削弱了教会权力,实现了国家统一B、19世纪初在②进行的改革,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C、19世纪中后期在③进行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20世纪前期在④进行的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

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B、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C、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D、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日本三菱企业就是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发展起来的,当时三菱企业从国家获得了一家造船厂、一座煤矿、一座银矿和两座金矿。

当时政府的政策是大力扶持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那么当时政府扶持的对象主要是( )A、投资新兴工业的华族和士族B、缺乏资金的私人企业C、从事近代交通通信事业的企业D、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产生的作用或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使日本社会性质发生了质变B、彻底铲除了封建残余势力C、实现了国家主权的独立D、为亚洲国家提供了实现民族振兴的经验【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以下是中世纪一段“敕封式”的宣誓词:“我的主人啊!臣下乃是我主的仆人,领有采邑的家臣。

臣下愿竭忠尽智,不顾生死,一生侍奉我的主人。

”据此,这一“敕封式”最有可能发生在( )A、国王与教皇之间B、贵族与贵族之间C、领主与农奴之间D、贵族与市民之间【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19世纪中叶,沙皇俄国①仍然是一个以农奴制为基础的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在缓慢发展③手工工场完全被近代工厂取代④由于农奴没有充分的人身自由,所以劳动积极性不高Aâ‘ â‘¡â‘£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梁启超在《康有为传》中写道:“戊戌维新……看其形式,则殊多缺点……看其精神,则纯以国民公利、公益为主,务在养一国之才,更一国之政,采一国之意,办一国之事,盖立国之大原,于是乎在。

精选2019-2020年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 戊戌变法岳麓版

精选2019-2020年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  戊戌变法岳麓版

精选2019-2020年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岳麓版知识点练习二十五第1题【单选题】下列法令中与戊戌变法无关的是( )A、京师设立铁路.矿务总局B、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C、实行铁路国有政策D、准许民间创办报馆,鼓励私人办学【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马克思曾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这一观点适合评价A、毛泽东思想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C、孙中山的三民主义D、新文化前期的指导思想【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康、梁等的宣传活动【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英、日等国都曾暗示愿意帮助中国变法的主要原因是( )A、帮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B、推翻清王朝的统治]C、推翻慈禧太后的统治D、与他国争夺在华的利益【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的实质是( )A、列强掠夺中国高峰时的产物B、瓜分中国狂潮的主要内容C、走向殖民地的过渡形式D、中国已被肢解的具体表现【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戊戌维新期间,康有为热衷于“大誓群臣”,为此一再拟疏上奏,却没有想到要从京都至各省分批召集官绅,讲习新法,以理服人,减少阻力。

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维新思想的影响极其深远B、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发生变化C、康有为反对改革集权体制D、社会变革需要重视思想启蒙【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今天北京菜市口是繁荣祥和的,而1898年北京菜市口却承载了一段悲痛的历史。

刽子手操起屠刀,戊戌六君子的鲜血染红了他们脚下那片多灾多难的大地。

精选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2课 俄国农奴

精选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2课  俄国农奴

精选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巩固辅导四十八第1题【单选题】普希金赋诗赞美彼得一世说:“用一只专制的手,他勇敢地播下启蒙的种子。

”其中的“种子”是指A、推动改革的手段十分专横B、保留了农奴制度C、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D、大大加强中央集权【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861年俄国改革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A、俄国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B、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C、俄国的农奴地位有所提高D、封建农奴制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是( )① 促成资本的集中②扩大了国内市场③ 提供了自由劳动力④ 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认为:“我们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了什么准备吗?……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

”这里所说的斗争是指( )A、农奴起义B、克里米亚战争C、农奴制改革D、十二月党人起义【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是俄国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步骤。

在这一改革中( )①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②司法改革随着《司法章程》的推行,法律得到普及③地方自治改革后,城市资产阶级代表在地方自治机关中占据主导地位④ 改革得到全国上下的一致欢迎和认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C、克里木战败使经济更加恶化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是封建君主制向资本主义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重要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C、农民许用高价赎买份地D、农民成为商品【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以下事件中,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有①商鞅变法②王安石变法③穆罕默德·阿里改革④1861年改革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最主要表现在( )A、近代司法制度的完善B、地方自治制度的建立C、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D、立宪君主制度的建立【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下列属于“二一九法令”局限性表现的是( )①农民仍然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在土地上②农民支付的份地赎金总额超过改革时地价的几倍③改革后的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奴役④农奴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解析】:第12题【材料分析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彼得大帝1721年罢黜了反对改革、干预皇权的牧首,削弱了教会反对派的力量,确立了管理教会的新体制,以主教公会集体领导代替牧首一人领导。

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岳麓版复习特训

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岳麓版复习特训

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岳麓版
复习特训
第1题【单选题】
A、明治时期,日本义务教育发展迅速
B、明治政府推行“废藩置县”政策,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发展
C、明治时期,女童就学率迅速提高,体现了日本社会男女平等
D、日本利用从中国勒索的巨额赔款发展自身教育,是其义务教育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这一评论指的是( )
A、西汉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明代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的孔子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19世纪末,先进知识分子得知:自愿联合的团体对于西方诸国的文明进步曾做出过重大贡献,因而奋起效法,组织各种学会。

这些学会2/3是士大夫阶层建立的,分散在10个省、31个城市,拥有近万名会员。

据此可知,当时( )
A、士绅积极适应社会潮流
B、绅商主导近代社会变革
C、变法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动摇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
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C、克里米亚战败使经济更加恶化
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
【答案】:
【解析】:。

精选2019-2020年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3课 穆罕默德·阿里

精选2019-2020年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3课  穆罕默德·阿里

精选2019-2020年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3课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岳麓版练习题四十八第1题【单选题】穆罕默德阿里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的改革措施有( )①创办近代民族工业②建立省、区县、乡、村四级行政机构③省长由中央任免④实行征兵制,训练新式军队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关于马木路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奥斯曼帝国征服埃及前,在埃及占据统治地位②是埃及社会动乱的祸源之一③奥斯曼帝国征服埃及后,势力被消灭④18世纪末,马木路克实际统治了埃及,使埃及社会更加动乱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拿破仑殖民统治冲击封建社会结构的措施有( )①打击马木路克势力②废除包税制③建立食品厂、弹药厂等工厂④残酷镇压人民的反抗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穆罕默德·阿里在大力发展官办工厂的同时,对手工业生产( )A、由政府注入大量资金进行扶植B、严格管理并由政府直接调配其产品C、逐渐并入到官办企业中去D、由政府大力引导并逐渐将官营转为私营【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英国外交大臣麦斯顿说:“英国宁愿在通往印度的路上与土耳其打交道,决不同一个积极有为的阿拉伯君主发生关系。

”麦斯顿这样说的原因有①阿里政权的强大和扩张危及英国的殖民利益;②腐朽没落的奥斯曼帝国比阿里政权更符合英国的利益;③土耳其与英国有着共同的利益;④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从印度走更便利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①②【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A、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促进了埃及的统一和振兴C、改变了埃及的社会性质D、遏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英国实现占领埃及的目的,企图通过的途径是( )A、结束法国在埃及的殖民统治,由其单独占领B、帮助素丹恢复在埃及的统治C、扶持马木路克势力D、联合奥斯曼帝国赶走法国,再驱逐奥斯曼帝国势力【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穆罕默德·阿里通过改革巩固了封建的中央集权统治B、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解除了地主对广大农民的封建剥削C、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使埃及的主权在较长时间里得以维护D、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客观上推动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选项对如图中史实共同特征的表述最恰当的是( )A、工业文明促进政治改革B、资本主义制度广泛建立C、启蒙思想的传播与扩展D、工业文明冲击下的回应【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18世纪末,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实际上被马木路克控制,主要表现不包括( )A、马木路克单独组建军队B、奥斯曼素丹在埃及各地驻扎雇佣兵C、马木路克担任各地的地方长官D、马木路克基本上架空了帕夏【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穆罕默德·阿里仿效欧洲国家改革行政制度,设立了高级国务会议和咨议会。

精选2019-2020年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

精选2019-2020年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

精选2019-2020年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岳麓版知识点练习第二篇第1题【单选题】A、明治时期,日本义务教育发展迅速B、明治政府推行“废藩置县”政策,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发展C、明治时期,女童就学率迅速提高,体现了日本社会男女平等D、日本利用从中国勒索的巨额赔款发展自身教育,是其义务教育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国家或地区遭到日本侵略的先后顺序是( )①琉球②朝鲜③台湾A、①②③B、③①②C、③②①D、①③②【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反映了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趋势。

这一趋势是( )①逐步实现社会各方面的近代化②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③被压迫民族争取实现民族独立④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①②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1876年,李鸿章与日本驻华公使森有礼辩论,他认为日本人以西装换掉古老民族服装是不敬祖先。

森有礼却说:“如果我们的祖先还活着,他们无疑会做我们全部做过的事……大约一千年前,他们改穿中国服,因为他们发现中国服比自己原来的穿着要好。

”这次辩论( )A、展现了日本对中国传统服装的认可B、说明两国对传统服装认识没有差异C、反映了李鸿章支持变革的积极心态D、反映了两国改革者不同的变革取向【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生计。

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岳麓版复习巩固

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岳麓版复习巩固

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岳麓版复习巩固第1题【单选题】俄国1861年改革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废除了农奴制度B、扩大了工业品的国内销售市场C、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D、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的维新变法运动,其进步性在于( )①有利于维新知识分子参与政权②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使民主共和思想得到传播④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880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教育指令称:应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传忠孝精神;与其过分关注高深的理论和外语,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生存的实际教育。

结合所学判断,该指令( )A、试图阻止西方科技的传播B、表明忠孝精神已在日本瓦解C、旨在强化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D、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东方杂志》记载:“当戊戌四五月间,朝旨废八股改试经义策论,士子多自濯磨,虽在穷乡僻壤,亦订结数人合阅沪报一份。

而所谓时务策论,主试者以报纸为蓝本,而命题不外乎是。

”材料反映了( )A、改试策论促使士子广泛阅读报刊B、科举考试命题均以报纸为蓝本C、废除八股导致社会习俗根本改变D、改试策伦得到士人的普遍拥护【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措施中在百日维新中被维新派搁置起来的是( )A、设立议院B、发展工商业C、改革科举制度D、改革政府机构【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A、昊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了解日本在迅速西方化方面取得真正秘密的历史学家,也掌握着远东近代史的历史线索。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拔高训练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拔高训练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拔高训练第1题【单选题】19世纪中后期以来,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俄国和日本为摆脱落后境地都进行了改革。

这两次改革的相同之处有( )①废除农奴制度②设立议会机构③建立近代工业④挽救民族危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打击了守旧势力的措施有:①裁汰冗员②废除八股取士③设立农工商总局④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20世纪初日本完全废除了不平等条约,获得了民族独立,并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一员。

这主要说明( )A、帝国主义忙于宰割中国,无暇顾及日本B、明治维新领袖们的“富国强兵”梦开始得到实现C、大力倡导“文明开化”,与西方生活方式接近D、建立了现代化的军队,军事实力超过西方列强【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

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B、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是( )A、《应诏统筹全局折》B、《变法通议》C、《新学伪经考》D、《定国是诏》【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改革力量领导了日本的明治维新。

但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取消了武士佩刀和“格杀勿论”的特权。

对此,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成员出现了以下几种解释,其中较为合理的是( )A、武士自己取消自己的权力,一定是历史的误传B、武士们这样做是为了讨好天皇,做做样子而已C、领导改革的是资产阶级化的武士,当然要取消封建特权D、日本的武士阶层文化水平较高,政治觉悟高于普通民众【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恩格斯在论述克里木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

2019-2020学年度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

2019-2020学年度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

2019-2020学年度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岳麓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六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三千年来独立不羁之大日本,一旦受人羁缚,有血性者岂能忍视之乎?”吉田松阴这段话表明( )A、幕府统治阻碍了社会进步B、天皇专制阻碍了日本发展C、美国叩关唤醒了民族意识D、封建藩国林立成为了束缚【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日本倒幕运动的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A、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B、中下级武士已演化为资产阶级C、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D、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阶层更具号召力【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生计。

”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日本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C、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实力有所上升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统治的阶级基础【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造成下图1888~1894年日本工厂数与蒸汽机数量变化的主因是( )A、甲午战争的取胜B、1889年宪法的颁布C、“殖产兴业”的政策D、军事工业的刺激【答案】:第5题【单选题】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新变化主要有( )①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②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③由半殖民地状态走向了殖民扩张的道路④封建等级制被形式上的平等所取代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日本“大政奉还”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日本历史上所产生的最主要的成果是A、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B、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答案】:第7题【单选题】明治维新前日本实行严密的等级制度,对其等级制度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天皇是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B、将军、大名、武士都属于统治阶级C、武士是幕府统治基础,全都效忠将军D、工商业者受统治阶级的歧视【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

2019-2020年岳麓版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3课 穆罕默德·阿里改

2019-2020年岳麓版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3课  穆罕默德·阿里改

2019-2020年岳麓版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3课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习题精选第六十四篇第1题【单选题】“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真正的独立需要有一支能够抵抗西方入侵的现代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

”由此可见穆罕默德·阿里创办的工业最为重要的是A、民用工业B、农副产品加工工业C、军事工业D、棉纺织业【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857年,为纪念穆罕默德·阿里而建造的清真寺胜利完工。

这一史实最能说明穆罕默德·阿里( )A、其改革得到了埃及广大人民的支持B、给埃及社会带来的影响极为深远C、其改革使广大人民得到最大的好处D、其改革使社会各阶层都获得了好处【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有人评价说:“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失败是必然的,这从他创办的各种工厂中就能体现出来。

这些工厂虽然是近代工厂,但工厂里的工人是不自由的。

”穆罕默德·阿里创办的各种工厂里的工人主要是( )A、破产农民B、雇佣工人C、强征服役的农奴D、军队中的士兵【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1824——1827年,穆罕默德·阿里入侵希腊失败,主要原因是A、经济、军事实力较弱B、奥斯曼帝国不支持C、英法俄的干涉D、希腊人民的反抗【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穆罕默德·阿里大力推行的文化改革包括( )①大大推动了埃及文化事业的发展②为埃及培养了自己所需要的各类人才③彻底动摇了埃及的封建思想④为其他领域的改革创造了条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

2019年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 戊戌变法课后

2019年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  戊戌变法课后

2019年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课后练习第九十二篇第1题【单选题】李喜所在《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中指出,从维新派本身寻求失败的原因,是从枝节上来找,自然进入了误区;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才可能合理地去解释变法为什么失败。

作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于( )A、变法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群众B、变法措施过于全面,进程过于激进C、有利于改革成功的社会环境尚未形成D、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戊戌政变发生【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其标志是A、强学会的成立B、《中外纪闻》创办C、“公车上书”D、保国会成立【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图是份售书广告,其中有可能在戊戌变法期间成为畅销书的是A、①⑤B、②④C、③⑤D、①③【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不能体现资产阶级维新派软弱的是( )A、拉拢掌握新建陆军的袁世凯B、竭力游说外国驻华公使和传教士C、奏请聘任伊藤博文为顾问D、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其决定性因素是( )A、康有为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受严格教育B、传统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根深蒂固C、孔子在中国民众中享有崇高威望D、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

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人人封章,直达于上。

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

2019年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

2019年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

2019年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练习题第三十二篇第1题【单选题】“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

我不生气!决不生气!俄国最需要的是海域。

”关于彼得一世生前创造的奇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使俄国取得北方战争的胜利B、使俄国成为欧洲强国C、使俄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D、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行和一连串的侮辱”列宁认为:“解放”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主要是因为( )A、改革允许农民获得人身自由B、农民付出的赎金高于当时地价二、三倍C、解放后的农民还要受到村社的管理D、农民只获得了贫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推论属于哪种情况( )大前提:农奴制改革是在封建地主的主持下进行的小前提: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结论:农奴制改革是封建性质的改革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D、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1861年“解放法令”规定土地属于( )A、国家B、地主C、农民D、资产阶级【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A、先进政治制度的确立B、国内外市场的扩大C、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D、生产关系的变革【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有人评价说,1861年后的俄国就是一个大杂烩,既有资本主义的东西,又有农奴制度的残余,还有极端的沙皇专制主义,这种“大杂烩”社会的具体特征表现为( )A、军事封建性帝国主义B、殖民帝国主义C、垄断主义帝国D、农奴制帝国【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19世纪中叶,俄国工业的发展,要求突破农奴制的束缚,在思想领域具体表现在( )A、农民的骚动B、新思潮的涌动C、十二月党人起义D、克里米亚战争【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有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A、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B、是在农民运动风起云涌的情况下被迫实施的C、份地必须出钱赎买D、由于赎金太高,农奴没有得到份地【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C、农民许用高价赎买份地D、农民成为商品【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2009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奴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奴。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岳麓版练习题第三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了帝国主义道路,对外大肆侵略扩张。

这是因为( )A、国家保护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德川幕府时期形成了严格的幕藩体制,各藩的藩主称为大名。

下列对大名的相关认识不正确的是( )A、大名是世袭的封建领主B、大名掌握领地的所有权C、大名要听命于幕府将军D、大名不能拥有武装力量【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774年,日本著名医者杉田玄白翻译了荷兰人J.Kulmus所著的《解体新书》。

这是日本第一部译自外文的人体解剖学书籍,“解体”也是中国医学名词的鼻祖。

以《解体新书》的出版为契机,在江户时代日本的学术文化中心,形成了一个后来成为兰学(即通过荷兰传播到日本的西方学术)核心的群体。

这说明( )A、日本近代医学和传统中医紧密结合B、近代医学体系在日本开始形成C、日本“脱亚入欧”采用荷兰模式D、日本闭关锁国未能阻挡西方文明的传入【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的实质是( )A、调整国家行政建制B、清除封建割据C、完善国家管理职能D、确定土地私有【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它从一个处于亚洲文明边缘的小国,实现了“脱亚入欧”的历史转折。

这里的“脱亚入欧”是指( )A、从亚洲边缘小国跻身于世界强国B、从东方国家演变为西方国家C、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D、从亚洲脱离并加入欧洲同盟【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图片反映了日本明治政府采取的政策是( )1872年东京——横滨铁路通车A、“文明开化”政策B、“殖产兴业”政策C、扶植私人资本主义的政策D、强化军事改革的政策【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19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A、日本臣民无条件享受选举和被选举的民主权利B、法官由选举产生C、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是国家最高的统治者D、内阁只对议会负责而不对天皇负责【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旧染污俗’代表了历史沉积中的丑陋一面……而革新政治又是与风气的改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精选2019-2020年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

精选2019-2020年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

精选2019-2020年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岳麓版知识点练习十七第1题【单选题】“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日本对此做出的反应是( )①激发斗志,维护民族独立②改革幕政,实现富国强兵③对外开放,学习西洋之法④推翻天皇,建立民主政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日本尊攘派形成的原因是( )①外国势力入侵,日本民族危机加深②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对内恐怖镇压③中下级武士得到部分大名和人民的支持④各地人民起义风起云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实质上有极大差异,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前者君主权力至高无上,后者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B、前者是封建政治体制,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C、前者天皇凌驾于议会之上,后者议会权力超过国王D、前者内阁大臣对天皇负责,后者内阁大臣对议会负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戊辰战争中,西方列强宣布中立,其根本目的是( )A、暗地支持幕府B、表明对日本内战不关心C、维护其根本利益D、获得新政府认可【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倒幕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倒幕运动缺乏群众基础②倒幕的形式是武装夺权③倒幕派以中下级武士为主④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的统治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1894年,同意放弃过去对日不平等条约中规定的治外法权的国家是( )A、美国B、法国C、英国D、德国【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的标志事件是( )A、黑船事件B、大盐平八郎起义C、“大政奉还”事件D、“戊辰战争”【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明治政府改革封建等级制度,改革之后的“平民”包括①农民②武士③商人④僧侣⑤神官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日本明治政府废藩置县的根本目的是( )①建立府、县、道地方行政区划②确立土地私有制度③消除封建割据势力④强化天皇专制制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日本“尊王攘夷”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尊王攘夷”运动开始的标志是幕府实权人物井伊直弼被暗杀②尊攘派主要是一些中下级武士③得到了部分大名、富农、手工工场主和商人的支持④尊攘派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⑤“尊王攘夷”运动胜利后又进一步演变为倒幕运动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19世纪前期,从根本上动摇日本幕府封建统治基础的是( )A、西方列强的侵略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C、阶级矛盾的尖锐和激化D、封建领主经济的衰落【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1868年戊辰战争的最大成果是( )A、迫使幕府将军“大政奉还”B、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C、幕府将军同意“辞官纳地”D、彻底摧毁了幕府势力【答案】:【解析】:第13题【单选题】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未走上自由资本主义道路,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其根本原因是( )A、其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B、受当时亚洲形势的影响C、对封建制度的改造极不彻底D、日本当时尚未摆脱民族危机【答案】:【解析】:第14题【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本学者家永三郎指出:“扶植近代产业和近代军备是‘富国强兵’的手段,而接受近代科学又是扶植近代产业和近代军备的手段,这就自发地倾向于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的研究,而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研究难免就放任自流。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 日本近代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  日本近代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复习巩固二十九第1题【单选题】德川幕府统治形式上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 )A、“大政奉还”B、“辞官纳地”C、鸟羽、伏见战役D、明治新政府成立【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的实质是A、调整国家行政建制B、消除封建割据状态C、完善政府管理职能D、确立土地私有制【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当分遣舰队指挥官马修·佩理的舰队……在江户湾停泊时……它(日本)似乎注定要灭亡。

但是,日本人却是唯一的以平等条件进入19世纪世界市场的民族。

”这里所说的“灭亡”和“唯一”是指( )A、亡国的命运∥确立天皇统治实现独立B、被殖民命运∥脱亚入欧实现政治民主C、亡国的命运∥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D、被殖民命运∥摆脱民族危机跻身列强【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产生的作用或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使日本社会性质发生了质变B、彻底铲除了封建残余势力C、实现了国家主权的独立D、为亚洲国家提供了实现民族振兴的经验【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德川幕府统治日本时。

国家的结构特点是A、居民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B、由幕府和藩国共同构成的封建统治体制C、幕府将军实际上掌握统治权D、大名绝对服从天皇与将军【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

”下列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日本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发展B、日本富商的政治地位高于地方诸侯C、商人成为日本幕府统治的阶级基础D、日本富商的实力和地位都有所上升【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明治维新前日本实行严密的等级制度,对其等级制度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天皇是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B、将军、大名、武士都属于统治阶级C、武士是幕府统治基础,全都效忠将军D、工商业者受统治阶级的歧视【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1774年,日本著名医者杉田玄白翻译了荷兰人J.Kulmus所著的《解体新书》。

2019年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

2019年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

2019年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课后练习第五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我要对诸位说,你们都拥有相同的一件法宝,那就是自由权。

”这是19世纪90年代一位日本思想家提出的制定宪法的理念。

但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根本没有体现这一理念,主要表现在( )A、贵族享有立法权B、众议院享有立法权C、天皇享有立法权D、内阁享有立法权【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明治政府实行的改革措施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有①宣布“四民平等”,平民有更多的自由②华族和士族只要不当官也可以经营工商业和农业③政府以公债补偿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④取消封建割据局面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关于17世纪30年代日本实行锁国政策史实的分析,正确的是( )A、吸取中国的经验教训B、并没有完全隔断同外国的联系C、导致了日本封建制度的瓦解D、直接造成了近代挨打的悲剧【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有同学在研究某问题时将“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作为重要论据。

他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西方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形成B、工业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C、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D、工业革命在亚洲各国扩展【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曾饱受西方列强侵略的日本却在明治维新期间开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其原因包括①军国主义传统的影响②经济、军事实力有所增长③国内市场狭小④解决国内资金不足的问题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日本“尊王攘夷”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尊王攘夷”运动开始的标志是幕府实权人物井伊直弼被暗杀②尊攘派主要是一些中下级武士③得到了部分大名、富农、手工工场主和商人的支持④尊攘派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⑤“尊王攘夷”运动胜利后又进一步演变为倒幕运动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19世纪中期,首先以武力迫使日本打开国门的西方国家是A、英国B、法国C、美国【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精选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 戊戌变法岳麓版课后

2019年精选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  戊戌变法岳麓版课后

2019年精选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岳麓版课后练习九十二第1题【单选题】《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

”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20世纪初,清政府曾颁发谕旨:“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

自积习相沿,视工商为末务,国计民生,日益贫弱,未始不因乎此。

亟应变通尽利,加意讲求。

”由此可推出( )A、中国古代一直推行重商政策B、洋务运动实现了中国的富强C、清政府将实行振兴工商业的政策D、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没有发展【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凡以图富强也。

若师日人之更衣冠,易正朔,则是得罪祖宗,断不可行。

”从材料来看,慈禧的主要意思是( )A、有条件地支持变法B、希望清王朝复兴C、祖宗之法不能变D、反对洋务运动【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区别,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前者是地主阶级改革,后者是资产阶级改革B、前者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后者是为了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C、前者主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后者还涉及到政治制度D、前者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后者使日本基本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1894年10月,日军占领旅顺。

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岳麓版巩固辅导

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岳麓版巩固辅导

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岳麓版巩固辅导第1题【单选题】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

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 )A、君主专制B、联邦制C、共和制D、君主立宪制【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日本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派进行改革B、废藩置县,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近代统一国家C、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D、改革派掌握政权,进行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19世纪60年代以后,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①主张通过“商战”,发展民族工商业②主张实行君主立宪③提倡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④提出了维新变法的施政纲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与其让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1863年,沙皇政府在报告书中说:“农民抱怨封建义务过重。

”对比两则材料说明( )A、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B、1861年改革具有革命性和不彻底性C、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奴D、1861年改革后农奴没有获得任何的人身自由【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刘天纯在《日本改革史纲》中说:“因为当时的日本,资本家阶级还没达到独立经营的程度,依然有政府保护助长之必要。

不过保护助长的方法和性质,都不同从前官营模范工厂制度的封建式了……其变化是更加趋向全面实行保护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精选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岳麓版习题精选第三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近年来,许多史学家在研究戊戌变法时,认为康有为依靠光绪帝进行变法,反映出他具有高超的政治艺术。

所谓“高超”应是指这种方式有利于( )①减少变法阻力②弥补资产阶级力量的不足③获得列强的支持④取得顽固派的支持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虽然内容基本相同,但是结果却相反,下列原因中不包括( )A、新兴阶级力量的强弱有关B、国际环境是否有利C、群众发动的程度与领导的强弱有关D、皇帝(天皇)是否支持【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从根本上看,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的戊戌变法运动( )A、能够彻底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B、能够彻底动摇中国的封建思想C、不能完成挽救民族危亡的任务D、必将遭到顽固势力的强烈反对【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维新运动留下的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主要包括( )①解放思想②建立社团③兴办学堂④创办报刊⑤提倡女学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史学界一般认为,太平天国有两个革命纲领,一个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另一个适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其中,适应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纲领是(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定国是诏》D、《海国图志》【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近代,康有为将《论语》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传统句读改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引起了思想界不小的震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侧面反映了文言文不加标点容易引起歧义的局限性B、体现了康有为借传统儒学阐述政治主张的思想特点C、表明了资产阶级有启发民智以推进民主的思想认识D、说明维新变法运动在当时已经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19世纪80年代以后,一批来华的传教士中有人首先提倡天足;维新人士更率先反对缠足,主张放足;1901年,慈禧太后下达了劝禁缠足的懿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下令禁止缠足。

这说明( )A、近代放足运动具有反封建政治意义B、传教士主张男女的社会地位平等C、维新人士反对缠足的态度最为坚决D、女性群体的地位受到社会的关注【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据记载,维新变法期间梁启超最先提出了“中国民族”,1902年他又改称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这一称谓成为最流行的时代语。

由此可知“中华民族”一词( )A、反映了民族民主意识B、开启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的征程)C、消除了国内各民族之间的隔阂D、反映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的现实【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小,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法吻合的是A、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B、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路C、形成了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D、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新政发展经济的政策,在某些地区得到落实,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

山西省商务局成立后,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

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

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

山西的近代工业开始起步。

以上材料反映的正确信息是( )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C、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D、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答案】:【解析】:第11题【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

……日本之强,效原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井上毅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法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

”——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回答: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答案】:【解析】:第12题【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

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

……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

……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

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材料四: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回答: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答案】:【解析】:第13题【材料分析题】戊戌变法虽然过去100余年了,但其流风余韵至今犹存。

如果把中国现代化道路比作一条环环相扣的漫长链条,那么,戊戌变法就是其始端不远处的重要一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

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

——雷颐《维新的挫顿》材料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材料三:这场变法引起了满清权贵保守派的政治反动。

一批更为昏庸、眼界更狭隘的“原教旨”保守派……注定成为清王朝残存的权威合法性资源的巨大消耗者。

另一方面,戊戌变法的失败,使相当一批现代化知识精英,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的作者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视角有何不同?你认为哪则材料的分析更为合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就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而言,材料三的侧重点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评价历史事件应该注意哪些原则?【答案】:【解析】:第14题【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

……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

是故真有救国之心,爱民之诚,但言民权自由可矣,不必谈革命也。

然则革命者之言民权自立,不过因人心之所乐而因以饵之,以鼓动大众,树立徒党耳!假令革命果成,则其魁长且自为君主,而改行压制之术矣。

——康有为《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1902年材料二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思想界的变化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

“维新运动决不能算作完全的失败。

……这一思想变化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阶段,即新的思想意识时代。

”——(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材料一中康有为认为中国“只可行立宪”的理由有哪些?你怎么理解材料二中“这一思想变化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阶段”?【答案】:无【解析】:第15题【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慈禧曾表示,“变法乃素志”“苟可以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然推之太后之心,未必不愿皇上能励精图治也,未必不愿皇上天下财富民强也。

至法当变不变,未必有成见在胸也。

——摘自苏继祖《戊戌朝变记》材料二:学者马勇认为:晚清政局的糜烂,不能完全怪罪于统治者的错误政策,而是历史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

如果一味把中国的失败都夸大到必须由一两个执政者负责,这种看法无疑偏离了实事求是的客观标准。

慈禧只是在她的历史角色上做了必然要做的一些事情而已。

有哪个伟大人物能够在这样的思想酱缸中励精图治,挽救大清这艘在怒海惊涛中下沉的破船呢?——《慈禧传》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看待慈禧太后在变法中的表现?据材料二,概括其主要观点。

结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论这一观点。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答案】:无【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