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幼儿园大班刻舟求剑教案
幼儿园大班刻舟求剑教案
教学背景
本次教学针对幼儿园大班(4-5岁)。在幼儿园教学中,刻舟求剑故事是熟知的经典故事,而我们的任务是通过讲述和体验刻舟求剑故事,让孩子们树立积极的探究精神,发挥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刻舟求剑”所表达的哲理。
2.学生能够运用“刻舟求剑”这一思维方式进行自我反思。
3.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流程
1. 导入
教师介绍刻舟求剑这一故事背景和主要角色,听完介绍后,询问学生们是否听过这个故事以及他们是怎么理解这个故事的。
2. 讲述
教师利用PPT或幻灯片,以图片配合文字的方式讲述刻舟求剑故事,要求学生认真聆听并参与互动。
3. 讨论
教师和学生就故事中的情节展开讨论。教师可以问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例如:“小伙伴们,你们觉得阿三是不是一个聪明的人呢?为什么?”“刻舟求剑故事主人公解决了问题,你们遇到问题之后会怎么办?”
4. 游戏互动
教师组织游戏环节,让学生们互相配合,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刻舟求剑”的思维方式。游戏形式可以为班级小组竞赛,学生们需要通过一些任务,比如说手绘舟和剑模型,设计剑和舟搭配模型等,让学生们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5. 总结
教师将这次探究的结果进行汇总总结,向学生们强调“刻舟求剑”的思维方式,并鼓励学生们尝试用“刻舟求剑”的思维方式去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收获
通过本课程教学,孩子们不仅对“刻舟求剑”这个经典故事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而且也掌握了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方式,能够更好地运用这种方式面对未来的生活挑战。同时,他们在游戏互动的过程中培养了合作意识,提高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谁能说出几个?(《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画蛇添足》《狐假虎威》等)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刻舟求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后谈知道了什么。
2.找一找文中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学生提出,全班交流。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提出问题,全班交流。(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及时肯定,表扬;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归纳整理,作为进一步学习课文的切入点)
4.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个坐船过江的人在船上刻了哪一把剑?刻舟求剑的结果是什么?
5.指名反馈。
6.谁来总结一下,这篇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7.揭示课题:刻舟求剑。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坐船过江的人在船上刻了哪一把剑?请在文中用“——”划出来。(2)坐船过江的人是怎样发现自己的剑掉到江里的?请在文中用波浪线划出来。
(3)坐船过江的人是怎样在船上刻下剑的记号的?请用波浪线划出来。(4)坐船过江的人是怎样捞剑的?结果怎样?请用波浪线划出来。
(5)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故事的经过。
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3.学生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相机点拨。相机出示第5段重点句子:“他把宝剑从船上扔到水里,同时在水上刻下记号,接着叫手下的人把船开到岸边去,他就在岸边等。”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段话的意思。
(2)请学生反复读一读这段话,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讨论后交流。坐船过江的人把宝剑从船上扔到水里后才在水上刻下记号,这样能捞到宝剑吗?(学生讨论后回答:不能。)为什么这样做了之后,宝剑就捞不到了呢?(学生讨论后回答:因为宝剑掉到水里后,船开走了,宝剑就离开了船,而刻下的记号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在他刻下记号的地方是找不到宝剑的。)
《刻舟求剑》 教案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刻舟求剑》的故事内容,了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寓意。(2)能够运用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成语和寓言故事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事物总是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要适应变化,学会变通。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刻舟求剑》的故事内容,了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寓意。
(2)运用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教学难点:
(1)理解故事中的深刻道理。
(2)运用成语和寓言故事进行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简要介绍《刻舟求剑》的故事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刻舟求剑是错误的。
2. 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词典,学习生词和短语。
3. 合作探讨
(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寓意。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故事的理解。
4. 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学生运用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四、课后作业
1. 学生复述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故事寓意。
2. 运用成语和寓言故事进行思考和表达,写一篇短文。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成语、寓言故事的能力。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明白得课文内容,能说出“刻舟求剑”那个成语的含义,明白得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把握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背诵课文。
4.写话练习。用一段话写出在学雷锋活动中做的一件事。
教学时刻3课时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
2.明白得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
教学难点写话练习。
教学预备投影片一张、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内容:初学生字,认真阅读课文,明白得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讲:第八课讲的是古时候称象的故事,你们还喜爱学故事吗?请大伙儿一起来学习。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要求:(1)看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2)新词要联系上下文来明白得,不明白的地点记下来。(3)标出小段。
三、认读生字,解答疑难(出示生字卡片)
四、深入分析、弄明白寓意
1.指定四位学生读课文。摸索:那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刻?什么人?在什么地点?宝剑掉到哪里去了?
2.提问:那个人的宝剑是如何掉进江里的?读课文回答。“不小心”是什么意思?再读这一段,用十分惋惜的语气读读。
过渡:那个人是如何做的呢?他什么缘故如此做?
3.读第二段,回答问题(①一点儿不着急。②在船舷上刻记号。③他想记住掉剑的地点,捞上宝剑?)
4.指导看插图,说清图意。
5.小声读3~4段,摸索:当有人问他,他是如何回答的?
(1)提问:“有人”指的是什么人?他什么缘故要问?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应该如何读,谁来读读看?
(2)教师示范。学生练读,指名读。第一句要读出着急的语气。两句话既要读出不明白得的语气,而且还要读出不赞同的口气。
刻舟求剑阅读教学设计
结束环节
总结回顾:对刻舟求剑阅读教学 的过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 点。
反馈评价:收集学生对于刻舟求 剑阅读教学的反馈意见,以便改 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作业布置: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 知识。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 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阅读能 力和综合素质。
刻舟求剑阅读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 和寓意
理解刻舟求剑阅读教学的 重点和难点
了解刻舟求剑的背景和作 者意图
掌握阅读寓言故事的一般 方法和技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 解能力,能够理解 刻舟求剑的故事情 节和寓意。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 力和分析能力,能 够分析故事中的人 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小组讨论:组织学 生分组讨论,探讨 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提高学生的思维 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引导:教师作 为引导者,引导学 生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帮助学生理 解故事深层含义。
刻舟求剑阅读教学的过程
导入环节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 刻舟求剑的故事,引 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 心,引导学生进入阅 读教学的主题。
刻舟求剑阅读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内容
理解刻舟求剑的 寓言故事
分析故事中的人 物形象和性格特 点
探讨故事所蕴含 的道理和启示
2023年《刻舟求剑》说课稿
2023年《刻舟求剑》说课稿
2023年《刻舟求剑》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刻舟求剑》是小语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小心把宝剑掉进江中,他在船舷上刻记号,准备等船__岸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这个成语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
本课与讲读课文《称象》、阅读课文《黄鹂和山雀》构成一个单元,都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阐明了只有用科学的观察思考方法,才能解决问题的道理。本课短小精炼,文字生动浅显,以对话为主,符合低年级儿童认知水平,是一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并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启蒙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根据__的特点及教学大纲对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我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①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一不小心、船舷、催、不慌不忙、刻舟求剑”等词。
②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
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以上教学目标的制定具体可操作,力求体现讲练结合、文道结合,突出词句训练和朗读训练。
2.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方法准确理解词句,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朗读训练。这也是整个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训练项目。
3.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明白那个人的想法错在哪里。这实际上是一个想象推理思维的过程,从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比较抽象。
二、说教法
1.根据本课拟定的“词句训练和朗读训练”的教学重点,采用品词品读法,引导学生感知理解词语,品味词语的准确、生动,并通过反复的朗读训练,积累好词,培养语感。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刻舟求剑》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二则》其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入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焦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预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故事生动风趣,言简意赅,用“蠢人蠢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学情分析】
具备了必然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则寓言虽然是白话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先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因而,和古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教学中,尽量让先生自主、合作和探求学习,让他们本人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精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照译文能理解古文大意。
3、复述寓言故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对照译文掌握古文的重点字词含义;
2、背诵古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先生自学古文的兴味与能力;
2、让先生从这则寓言故事中领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照译文能理解古文大意和古文中的重点字词的含义。
难点:复述寓言故事;经过引导,先生会从这则寓言故事中领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师:(板书:寓言)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课的内容与这两个字有关,有谁情愿读读这两个字?
师评价,师强调“寓”的读音。
师:一说到这两个字,大家仿佛都明白了。是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则寓言故事。那甚么是“寓言”呢?
(播放课件)解释“寓言”含义。
师:那我们今天到底要学习哪则寓言故事呢?别急让我们先看一段影片吧。
刻舟求剑教案8篇
刻舟求剑教案8篇
刻舟求剑教案篇1
《刻舟求剑》这篇课文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进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是在船上刻了一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这个寓言故事,讽刺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变化的人。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段,讲述有个人过江时,把宝剑掉到江里去了。第一句话就点明了这个人是“坐船过江”,显然船不是静止的,实在行进着的。第二句话说他因为“不小心”,“挂在身上的宝剑掉进了江里”。第二段,那个人没有着急,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一点儿也不着急”,说明了他认为自己有找到宝剑的把握。第三段,讲有人劝丢剑人赶快捞,对他刻记号的做法不理解。“有人”指的是同船的人。第四段,讲那个丢剑人讲述自己的道理。他说“在船上刻记号”,船靠岸后按记号打捞,“准能”把宝剑捞上来。“准能”就是一定能的意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刻、剑、舷、催、捞、掏;掌握“刻舟求剑、掏出、船舷、捞上来、准能”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剑”的含义,体会寓言故事中蕴含着的道理。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4、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思考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难点: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玩具宝剑。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题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寓言故事吗?你们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寓言都很简短有趣,又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一起走进一个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刻舟求剑。(齐读课题)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精选3篇)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精选3篇)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刻舟求剑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1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求、宝、剑、急、号、慌、指、靠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及能力。
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问题,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
难点:难点是学生对那个掉剑的人错在哪里的理解。
解决办法:通过活动及投影演示突破本课的难点、重点。
三、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读过成语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每个成语故事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所以,多读成语故事是很有好处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并记住每个生字的读音,在课文中标明自然段。
2.检查、认读生字卡片,检查字音识记效果;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初读效果。
3.思考,回答:课文讲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逐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一段。
课文讲的是什么?
刻舟求剑教案
《刻舟求剑》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浅近文言文,通过理解意思,理清层次,背诵古文。
2、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具有随客观事物变化而变化的观念,不墨守陈规、因循守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难点: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课型方法】
课型:新授课
方法:朗读、讨论、拓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带入情境,揭题初读:
1、全班同学分成两队进行“成语接龙”竞赛。
2、观看一段FLASH,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刻舟求剑”。
二、简介作者: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论文集。
三、朗读课文
1、听录音,听清读音:
涉坠遽契惑
2、散读,读准字音:
3、齐读
4、再听录音,边听边划好停顿、重音:
5、跟读录音,注意停顿节奏、重音:
四、理解词义:
4人小组讨论,借助书下注释,翻译句子,对疑难字词标记出来,进行全班讨论交流,能正确地翻译全文。
五、分析内容:
1、哪句话告诉了我们故事的起因?
2、为什么没找到剑?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
3、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件事的看法?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讨论交流
明确: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效果。
六、拓展延伸:
1、这两则寓言中的“郑人”和“楚人”有什么共同点?你认为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人吗?如果有,请举出例子说明。
2、课外阅读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之先行,子随我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刻舟求剑》《南辕北辙》的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南辕北辙》的教学设
计
《刻舟求剑》《南辕北辙》的教学设计「篇一」
教材分析:
《南辕北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学习这则寓言故事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写“盘缠、硬”,理解“盘缠、把式”等词。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这则寓言故事。
3、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故事寓意。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寓言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南辕北辙》。(板书齐读课题)
1、解题:认识“辕、辙”。
师:请学生观察字形,你知道了什么?(都带车字旁)“辕”是车前驾牲口的两根长木头。当车往南走时,辕就会指向南方,(板书:南)。而当车往北走的时候,车辙就会伸向北方。(板书:北)。“辙”车轮走过的痕迹,指道路。“南辕北辙”要去的方向是南方,车子却朝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二、初读故事,解决字词问题
a还有哪个词不理解?请其他学生当小老师帮助理解——盘缠、把式”等词。
“盘缠”——
“好把式”——其他学生也不理解,教师及时引导:”把式”在这个故事中指的是赶车的人。
文中说“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这个好把式是什么意思好车夫。
三、精读课文,感悟寓意。
教师:故事的内容我们能用故事中的哪段话来概括?指名回答。(故事的最后一段话)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刻舟求剑》的寓言意义及其哲理。
2. 掌握故事中所使用的重要词汇和句型。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介绍并讲解《刻舟求剑》的寓言意义和哲理。
2. 分析故事中所使用的重要词汇和句型。
3. 进行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节与人物。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
引入寓言的概念,让学生谈谈他们对寓言的了解和听说过的寓言故事。
2. 寓言讲解:
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寓言故事,解释其中的寓意和哲理。提到《刻舟求剑》这个寓
言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3. 故事讲解:
给学生讲述《刻舟求剑》的故事,强调故事中的主要情节,例如舟子刻船舵、寻找剑的过程以及结局。
4. 讨论与思考:
提问学生关于故事的一些问题,让他们回答并理解故事的寓意和教义。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讨论。
第二课时:
1. 复习:
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提问一些与故事相关的问题。
2. 词汇和句型分析:
分析并讲解故事中使用到的一些重要词汇和句型。例如:“以我所见,不是剑长了,而是江浒沉淀了”等。
3. 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就故事中的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例如:舟子为什么要刻船舵?为什么寻找不到剑?最后的结局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然后,请几个小组上台表演他们的讨论结果,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
第三课时:
1. 总结:
回顾和总结本次的学习内容,强调故事中的寓意和哲理,以及学生个人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2. 创设情境:
分成小组,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寓言故事,并进行创作和展示。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言文二则》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言文二则》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文言文,理解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能够准确地翻译文言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
《文言文二则》包括《刻舟求剑》和《杨氏之子》两篇文言文。《刻舟求剑》讲述了一个人在船上刻记号找剑的故事,寓意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要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杨氏之子》讲述了一个聪明机智的孩子应对客人的故事,展现了孩子的智慧和应变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文言文,理解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能够准确地翻译文言文。
2. 教学难点:学生对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的理解和运用,对文言文中的寓意和道理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教材。
2.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与文言文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朗读:学生自主朗读文言文,注意停顿和语气,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3. 翻译: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和与同学交流,尝试翻译文言文,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4. 解析:教师对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言文中的寓意和道理,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6. 应用:学生尝试运用文言文中的句式和词语,进行仿写和创作。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刻舟求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小心宝剑掉进江里,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在船上刻了一个记号,准备等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丢剑的人不按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来思考问题,情况变了,处理问题的方法也要跟着改变。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7个生字:寓、刻、剑、舷、催、捞、掏。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刻舟求剑”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要根据情况的变化来思考问题,情况变了,处理问题的方法也要跟着改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体会“刻舟求剑”的含义。
难点:引导学生要根据情况的变化来思考问题,情况变了,处理问题的方法也要跟着改变。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上课之前,我们先看一个故事,想一想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播放动画《刻舟求剑》〕【设计意图:利用动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对本课内容的积极性。】
2、谁能告诉大家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刻舟求剑》〕那《刻舟求剑》是一个什么故事?〔寓言故事〕
3、你还记得哪些寓言故事吗?〔狐假虎威,鹬蚌相争,掩耳盗铃,亡羊补牢……〕
小结:同学们记得真多,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但每一个故事都会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则寓言故事。请大家翻看课文41页——11课《寓言两则》,这节课我们先来学第一则《刻舟求剑》。板书课题,生读课题。【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通过对学过的语言的复习,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新的语言故事中。】
刻舟求剑教案
刻舟求剑教案
活动名称:刻舟求剑
活动目的: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到刻舟求剑的故事以及其中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时间:约60分钟
活动准备:
1. 材料:一副泡沫板、一把小刀、一把剪刀
2. 展示材料:绘制刻舟求剑故事图解或制作小视频
活动流程:
1. 活动介绍(10分钟)
- 向学生们讲解刻舟求剑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 通过展示刻舟求剑故事图解或者小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2. 分组讨论(10分钟)
-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将讨论结果汇报给全班。
3. 实践演练(30分钟)
- 将泡沫板分发给每个小组,并给每个小组一把小刀和一把剪刀。
- 学生们开始用小刀和剪刀在泡沫板上刻舟。
- 学生们可以提前准备好图纸或者素描,也可以在刻的过程中形成舟的形状。
4. 展示分享(10分钟)
- 学生们展示刻好的舟,并分享整个刻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经验。
- 鼓励学生们互相学习,给予肯定和鼓励。
备注事项:
1. 活动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指导,确保使用小刀和剪刀时注意安全。
2. 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自己思考解决方法。
3. 活动结束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点评,并强调刻舟求剑的哲理和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意义。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教学中应该以教师的引导为主,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部分文言文的应用方法和意义,从而体会寓言中蕴含的道理;注重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伤口的内容和情感;关注学生的发展,尊重其主体地位;根据教材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贯彻“以读为本”的原则,引导学生在反复颂读中感受古文的韵味,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抓住文言文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2.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本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八册第六单元的23课寓言二则中的一篇,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课文只有53个字,虽文字浅显但蕴含了一定的道理;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不注意情况变化,不会灵活处理问题的人,也用来讽喻不知变化的愚蠢可笑的行为;
在课文的引入中通过对学生已积累的寓言故事的回忆,将已有的知识唤醒,强调用看注释、结合资料, 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文言文;同时提出寓言有借事喻人的特点;
2学生情况分析:文言文文章,学生在小学阶段所见不多,因此,教会孩子读古文的方法,即是为孩子们今后学习古文推开一扇窗,铺开一条道路;三年级时,学生虽已经初步接触过古文,但要想真正读懂这篇文章仍有一定难度;,诵读文章时也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驾驶示范朗读使学生整体掌握文章内容,特别是朗读的停顿,培养学生的语感;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针对孩子对古文和寓言故事都比较感兴趣这一特点,我决定采用“趣为先、读为主、放为旨”三步走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批文以入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文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找各种工具书或借助注释来理解课文。
2.通过分析重点词句来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
难点:难点是学生对那个掉剑的人错在哪里的理解。
教具准备:
Flash及ppt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我们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荒唐、可笑的事,比如课桌上放着书却在书包里使劲找;正在玩电脑时突然停电了,心想既然玩不成电脑就看电视吧等等。今天,我们来读一则寓言,其中的人所做的事更荒唐。(板书:刻舟求剑)看看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课本翻到56页,看看《刻舟求剑》是出自哪儿?
生自读《教材大解读》162页人物“吕不韦”和《吕氏春秋》简介。
二、播放动画,带入情境。
三、布置预习,尝试理解。
1.自学生字并在课文中注音,难读的反复读会。
2.自由读文,对照古文和译文,尝试理解古语。
3.找出相关词语的解释并初步记忆。
四、检查预习,掌握学情。
1.指名两位同学分别读古文和译文。
2.渔歌互唱。女生读一句古文,男生读一句译文。
3.检查相关词语的意思。
涉─渡坠─掉,落
契─用刀刻吾─我的
遽─立刻,急忙,马上
求─找若─像此─这样
惑─迷惑,糊涂
五、大胆质疑,合作探究。
1.请各位同学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
2.讨论交流。
3.理解重点句子: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归纳:情况变了,方法却不变,就办不好事情。
4.怎么才能捞到宝剑呢?
只有立即停船,马上从掉宝剑的地方跳入水中打捞,才能捞到宝剑。
六、领悟寓意,升华情感。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这个成语故事说的是生活中的哪种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3.把下列词语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守株待兔见机行事墨守成规看风使舵
与刻舟求剑相反的成语:()()
与刻舟求剑相近的成语:()()
七、课堂小结。
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希望同学们做事不能太呆板,要随机应变。
八、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将《刻舟求剑》这个寓言故事讲给家人听。板书设计:
完成练习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涉─坠─契─吾─遽─求─若─此─惑─二、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完成练习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涉─坠─契─吾─遽─求─若─此─惑─二、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涉─渡。
2.者─……的人。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马上。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词,这儿。 10.吾─我的。
11.之─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15.求─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岂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