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_经济_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

合集下载

我国生态、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测度方法综述

我国生态、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测度方法综述

我国生态、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测度方法综述杨玉珍【摘要】Coupling and coordinating ecology,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system are important paths to resolve problems of resource restriction and environment depravation. Coupling and coordinating methodologies of ecology,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systems are reviewed and evaluated in this paper. Methods used are classified into six categories as index addition and computation, variance and elasticity, system evolvement, system dynamics,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nd structure equation model. The imperfect aspects in current study are pointed out.%实现生态、环境、经济系统的耦合与协调是应对资源约束、环境恶化等问题的重要路径.针对我国生态、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测度方法进行综述,将其分为指数加成及计量分析法、变异系数和弹性系数法、模糊与灰色理论法、系统演化及系统动力学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结构方程模型法等类别,并指出当前研究有待完善之处.【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13(033)004【总页数】4页(P236-239)【关键词】生态经济学;综述;耦合;协调;方法测度【作者】杨玉珍【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新乡 453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0.3耦合(Coupling)原是物理学中的概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运动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

[可持续发展的四项指标]评价可持续发展的新指标之一:GGDP

[可持续发展的四项指标]评价可持续发展的新指标之一:GGDP

[可持续发展的四项指标]评价可持续发展的新指标之一:GGDP1987年布伦特兰委员会提交联合国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的中明确给出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at means meet the needs of the present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ability of future generation to meet their own needs.”--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作为这个时代的主题,需要许多指标来对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做一个度量。

而GGDP(绿色GDP)作为目前最新、最合理、最科学的指标之一,在报刊、电视上频频出现。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绿色GDP这一宏观经济核算指标呢?一、认清GGDP(绿色GDP)的重要性;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衡量经济增长使用最广泛的综合型指标就是GDP及其增长速度。

GDP核算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1)没有充分反映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

资源愈加速耗减、环境愈加速降级,在某种程度上愈增加了GDP、愈推动了经济增长;(2)而开展资源恢复建设与环境污染治理的经济活动,又增加了一次GDP,表现为经济增长。

从自然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这种双重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虚增了GDP,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无效增长。

也就是说传统的GDP没有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产生的这些负面影响。

而绿色GDP就是在GDP的基础上,扣除经济发展所引起的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损失的代价。

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反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综合考虑能源环境等因素后的绿色GDP宏观评价指标显示,整个90年代我国的全部环境成本(包括自然资源的耗减,生态破坏和污染)是惊人的。

90年代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中至少有3%-7%的部分是以牺牲自身生存环境(自然资源和环境,以下同。

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研究

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研究

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研究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的协调度评价模型是一种用于评估和优化能源利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

该模型通过综合考虑能源效率、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等指标,帮助决策者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实现3E系统的协调发展。

一、能源方面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能源的合理利用对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能源的协调度评价模型主要包括能源供需平衡模型、能源效率评价模型和能源技术评价模型。

能源供需平衡模型通过分析能源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关系,评估能源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

该模型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合理的能源供应计划,保障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能源效率评价模型通过分析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潜力等指标,评估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该模型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有效的能源节约政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技术评价模型通过分析不同能源技术的优劣势,评估能源技术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

该模型可以帮助决策者选择适合的能源技术,促进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二、经济方面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的关键驱动力,经济的协调发展对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影响。

经济的协调度评价模型主要包括经济增长模型、产业结构模型和区域经济模型。

经济增长模型通过分析经济增长速度、增长方式和增长动力等指标,评估经济发展的健康程度。

该模型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合理的经济增长目标,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模型通过分析不同产业部门的效益和环境影响,评估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和调整潜力。

该模型可以帮助决策者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区域经济模型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经济规模,评估区域经济的协调性和互补性。

该模型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区域经济发展策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环境方面环境保护是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的关键任务,环境的协调保护对能源利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的协调度评价模型主要包括环境质量模型、生态系统模型和环境政策模型。

我国能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分析

我国能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分析
协 调 系数 平 均值 可 以看 出 ,能 源 与 环境 处 于极 不 协 调 状 态 ,能 源 与 经 济 处 于 基 本 协调 状 态 , 经 济与 环 境 以及 能 源之 间 均 处 于 不
协调状态。
关 键 词 : 能 源经 济 ;环境 协 调 ;能 源 消耗 ;低 碳 经 济 中 图分 类号 :F 4 2 6 . 2 文 献 标 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4 — 2 9 2 X ( 2 0 1 3 ) 0 4 — 0 0 7 8 — 0 5
Ab s t r a c t :T h e r e i s a d e v e l o p me n t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o f mu t u a l i n l f u e n c e a n d mu t u a l r e s t r a i n t b e t we e n t h e t h r e e s y s t e ms o f e n e r g y,e c o n o —
me n t l e v e l o f Ch i n a ' s e n e r y ,e g c o n o my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s u b s y s t e ms w a s s i g n i ic f a n t l y d i f f e r e n t ,i n wh i c h t h e e n v i r o n me n t s u b s y s t e m h a d
a n a l y s i s a n d f a c t o r a n a l y s i s ,c a l c u l a t e d t h e c o e f i c i e n t f o t h e c o o r d i n a t e d d e v e l o p me n t b e t w e e n t h e t h r e e s y s t e ms ,a n d ma d e t h e c o mp r e —

基于3E协调度的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评价

基于3E协调度的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评价

三、3E协调度与我国区域协调发 展的关系
1.3E协调度的内涵与特点
3E协调度是指一个区域在能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四个方面的协调程度。具 体来说,3E协调度要求区域内的能源消耗与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同时实现经济 发展与人口、资源等方面的和谐共生。
2.3E协调度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
3E协调度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首先,它可以反映出一个区域的综 合发展水平,从而为政策制定者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其次,3E协调度可以促进区 域内部的协作与交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最后,3E协调度可以提升区域 的整体竞争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能源发展政策研究
1、能源结构优化政策
能源结构优化是实现3E协调的关键。在政策制定方面,政府可以通过以下措 施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
(1)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如太阳能、风能等; (2)限制高污染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如煤炭;
(3)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如高效节能电机等。
2、能源效率提高政策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实现3E协调的重要途径。在政策制定方面,政府可以通 过以下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感谢观看
(1)推广节能环保产品,如节能灯具等; (2)加强建筑节能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3)鼓励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等。
3、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政策
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实现3E协调的必然要求。在政策制定方面,政府可以 通过以下措施实现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防止能源开发对环境的破坏; (2)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能源资源的再生利用;
四、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展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鼓励和引导各地区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 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保护环境、优化能源结构,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优化能源结构,实行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优化能源结构,实行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优化能源结构,实行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高世宪(/g国家计委能源研究所)摘要能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已经引起决策者的重视。

我国长期维持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这种结构是经挤落后或欠发达的表现,应该得到优化。

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应该从我国国情出发,提高煤炭转换成洁净、高效的二次能源的比重,增加优质能源的供应。

近期,重点优化我国的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同时大力开发天然气、水电,风电等清洁、可再生能源,以替代煤炭的终端利用。

优化能源结构有助于减少S0t、C0:等枵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实行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能源结构协调发展近1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并未引起能源严重短缺,而且从总量上看能源供需矛盾还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只是对优质能源需求的增长明显加快。

1991~1995年期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o.49,低于1986~1990年期间的o.66。

能源消费结构,特别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不断向优质化方向发展。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演变历程表明,能源结构从以柴草为主向以煤为主、石油为主转变,不断向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费国。

从世界范围看,以煤为主的国家大都是经济落后或欠发达国家。

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带来的主要问题在于:环境污染严重,运输紧张和能源利用效率低下。

能源消费面临严峻的环境挑战,特别是造成环境严重污染和温室气体大量排放的煤炭消费量的增加,已成为经济能源一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为世人所关注。

1995年我国矿物燃料燃烧,烟尘排放量中的70%、SO。

排放量中的90%以上和cO。

排放量中的85%来自煤炭。

可以预见,今后由于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需要增加能源消费。

因资源和经济条件决定我国以煤为主的~次能源消费结构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为了保护环境和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在致力于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坚持节约能源的方针,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合理使用能源,使能源供应能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合理需要;同时,要不断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特别是终端能源消费结构。

区域能源-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同度实证研究

区域能源-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同度实证研究

0引言绿色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能源、经济、环境的协同对这一主题有着重大的影响,三者间的耦合协同度测算与提升成为当前理论研究和实践管理关注的重点。

Xianzhong Mu ,Li Kong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与熵权法测算北京市能源、经济、环境三者间的协同程度[1]。

Wang Q ,Zhan L 对选定的18个欧洲国家可持续性进行系统和定量评估[2]。

Francesco Fuso Nerini 认为想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要采取相应行动[3]。

Yasmeen H 主要研究巴基斯坦能源、经济、环境三者间的冲突,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见解[4]。

Cruz L 研究俄罗斯能源与气候之间的关联,评估社会经济和环境目标之间的权衡取舍[5]。

Carlos Andr és Tavera Romero 认为循环经济(CE )与工业4.0之前存在一定的协同关系[6]。

Riovaldo Lopes de Carvalho 通过借助混合输入输出多目标模型,研究了巴西能源-经济-环境评价的协调关系[7]。

Xin Yan 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数据认为三者耦合情况良好是合理使用能源、经济以及保护生态的重要关键[8]。

Delu Wanga 认为综合承载力是衡量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9]。

王欢采用熵值法对新疆地区数据进行测算分析,表明新疆地区从勉强协调调整到初级协调[10];陈丹临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长三角地区在开放环境下的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度水平进行测算,提出提高协调度的方法[11];李国柱采用熵值法对京津冀能源、经济、环境和科技面板数据进行预测[12];杨志清采用熵值法对河南能源、经济与环境总体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估[13];赵慧采用熵值法构建模型测算内蒙古地区能源-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度[14];刘志雄采用熵权法实证研究了黄河流域能源、经济与环境三系统的发展状况、协调关系及其关联度[15];张雨采用主成分分析计算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16];曹成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指标体系,探讨3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性[17]。

中国生态文明综合评价及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

中国生态文明综合评价及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

中国生态文明综合评价及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评价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及其对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影响。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不仅涉及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更关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中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其经验与挑战对于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文章首先回顾了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框架和实践路径。

接着,文章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进行了定量评估,包括资源利用、环境质量、生态保护、绿色经济和社会福祉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文章深入探讨了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数据分析、案例研究和专家访谈等。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文章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经济、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机制。

文章还通过案例研究,深入剖析了生态文明建设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具体实践和成效。

文章提出了促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加强国际合作等。

这些建议旨在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同时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生态文明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在构建生态文明综合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我们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导向性原则,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该体系主要由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资源利用指数、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和生态文明建设公众满意度指数等四大部分构成,以全面反映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主要评估区域的自然生态系统状况、水环境状况、大气环境状况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状况等。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环境数据,运用科学的方法评价生态环境的质量及其变化趋势,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我国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动态协整关系研究——基于VEC模型的计量分析

我国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动态协整关系研究——基于VEC模型的计量分析

进行实证研究 ,分析我 国3 E系统的动态演变趋势
和发展 途径 。
收稿 日期 :2 l—0—0 o2 5 2 基金项 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 ( 项目编号:1YC 327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 目编号:Z 21C 0 J600 ) 项 R 1 0 _ )  ̄ ;山东省 高校科 研发展计划项 目 ( 目编号 :J0 O ) 项 1WC 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 项目编号:1C 002 0 X 4 1B.1a(43B o l 004 ) 作者简介 : 宋杰鲲 ,中国石油 大学 ( 华东 ) 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博士 ,硕士生导师。研究方 向:能源经济管理 。贾江涛 ,中国石油大 学( 华东 ) 经济管理学 院硕士 。研究方 向:工商管理 。
— —
基 于 V C模 型 的计 量分 析 E
宋杰鲲 贾江涛

(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青 岛 268) 650
[ 摘 要 ) 利用我 国 1 1 20 年 能源消费总量、能源生产总量、G P以及 环境 污染治理 投资 总额 9 — 09 8 D
的时 间序 列数 据,建立我 国能源 一经济 一环境 (E 系统的向量误差修 正模 型,对我 国 3 3) E系统的 长期协
型 [-] 可 计 算 一 般 均 衡 ( G )模 型 或者 福 2 3,如 CE
利最大化宏观经济模型,试 图通过实现怎样的经
看 ,真正基础性 的是社会存在 ,因为正是 因为社 会存在 ,自然存在才会 被认识 ,社会存在绝不是 自 然存在在社会领域的扩展 ,自然存在 的观察和 认知都是以社会存在作为基础和出发点 的。因而
Au . 1 g2 2 0
能源生 产 和 消 费 最 终 是 为 了促 进 经 济发 展 ,

能源和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

能源和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

能源和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能源的高消耗和环境的污染已经导致了很多问题,例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饮用水的短缺和健康问题等。

这些问题其实都是一个综合治理的问题。

综合治理的原则是以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为导向,优先考虑生态抵抗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标准,综合利用和协调发展的手段,全面实现能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来进行论述。

一、能源和环境的联动关系能源和环境的问题密不可分。

消耗大量化石能源已经导致了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这些问题也使得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被破坏。

在国际上,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公认的共识。

在政府和企业的经济发展中,需要将其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环保意识,也有益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能源和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综合治理能源和环境问题不仅是关乎人们的生存和健康问题,更是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这项工作能够协调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扩大积极利益,增进社会福利,提高人民的满意度。

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使企业成为环保领域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三、能源和环境问题的主要矛盾能源和环境问题的主要矛盾在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

长期以来,我国依靠煤炭等传统能源的生产和消费,这种生产方式成本低廉,而且对环境污染非常严重。

在另一方面,环境治理需要消耗大量经济资源,这可能会抑制经济的发展。

因此,对于能源和环境问题,需要采用质量化转型的方式,逐渐减轻或解决这种矛盾。

四、减排和治理的重要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能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核心。

同时,环境治理也是该问题治理的重中之重。

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经济手段,例如增加燃油税、发展新能源技术、实行绿色建筑、推广公共交通等措施,来减少供需不平衡。

五、能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前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能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我国体制的调整、技术的革新和政策的创新都将是能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双碳”目标下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双碳”目标下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双碳”目标下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摘要: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双碳”这一重要决策不仅是需要政府的鼓励政策加以推动,也需要科技的发展来提供技术支持,更需要整个社会团结合作、共同实现。

双碳发展目标的实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会对经济格局、能源格局、投资格局和产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一方面,可以加快我国实现低碳绿色化的转型,使经济唤起新的萌芽,加快经济科技的发展。

另一方面,构建新的发育格局,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双赢。

关键词:“双碳”目标;环境;经济;协调引言碳达峰战略目标的明确提出对推动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主要能源行业对进口石油依存度高,我国“富煤、少油、缺气”的能源资源环境禀赋决定了我们国家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要重视并开发多元化能源供应的战略发展目标,减少我国对化石石油燃料的依赖性,转而发展新能源。

清洁能源的普及、应用,不仅能够减少碳排放量,而且能够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科技创新,实现绿色经济增长。

1“双碳”目标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双碳”是实现未来社会高速稳定发展的内在要求,它会带来新的变革,要求科技创新发展,社会经济高效发展,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它带来的不仅是一个全新的道路,更是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1.1对生态的影响气候的不确定性是碳排放量急剧增加产生的最直接影响。

气候的随机性、不可控性将成为人类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阻碍。

如今,气候变化可能引发的直接后果主要表现为冰川冰盖的加速消融和失冰、海平面升高、水资源生态分布严重失衡、气候带变化、极端天气频发、粮食生产、陆地生态系统演变及海洋酸化等均受到直接影响。

这些生态效应将是碳排放产生的直接后果。

1.2对经济的影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仅体现出了中国的大国担当,还体现出了中国对时局的把控,明确了低碳绿色经济是未来发展的重点,体现出了非凡的经济意义。

有研究人员提出,双碳经济目标建设极有可能直接影响未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项重大战略性发展目标。

我国能源现状

我国能源现状

我国能源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031409我国是个能源消耗大国,在不断推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能源问题愈来愈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

因此,正确认识中国能源现状,降低能源碳排放强度、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能源、经济和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目前我国所面对和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能源现状1、能源总量丰富,人均拥有量较低。

我国是个能源生产大国,2006年能源生产总量为22l,056万吨标准煤,与上年相比增长7.37%。

其中原煤生产总量占76.7%,仍居主导地位,水电、核电、风电所占比重与2005年相比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虽然能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能源拥有量较低,煤炭和水力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储量人均值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1%,天然气储量人均值只有世界平均值的4%。

2、能源分布地域差异明显。

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则主要分布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而我国的能源消费却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能源分布与消赞的地区差异严重影响能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为此,大规模、远距离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成为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并使能源输送环节中的建设投资增大,能源输送损失增多。

3、能源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能源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形成了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建成了较为完善的能源供应体系结构。

但这这种能源结构在全世界是罕见的,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我国属“低质型”能源消费结构。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造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这种能源结构加上煤炭分布的不合理性给运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将持续较长的时间。

我国石油短缺,车用液体燃料还得从煤基替代燃料上找出路。

我国2005年进口原油及其成品油约1.3亿吨,20lO年进口石油2.5亿吨,对外依存度将超过50%,这会引起一系列的能源安全问题。

中国大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

中国大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
动形式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类似地, 可以 彼此影响的现象定义为经济一耦合元素产生相互作用 更加严格的环境标准, 限制或终止某些产品的生产和某些资 源的利用。 以上各方面降低了经济增长速度, 7 年, 1 9 经济 9
方面, 经济对环境具有胁迫效应。经济发展会引起产 学家丹尼森对美国私人部门进行的研究表明, 生产率增长速
如交通建设引起水土流失和尘土飞扬, 交通运输产生噪音污 经济发展的有限资金 , 使经济增速下降。
染, 汽车尾气带来大气及土壤污染等。当然经济发展也对环
由 此可见, 经济与环境之间存在耦合关系, 如果经济发
境压力具有缓解作用。如能带来更多的环保投资, 提高人为 展速度过快, 超出了环境承载的能力, 区域生态环境则出现 净化的能力来缓解生态环境压力; 能提高人们环境意识, 通 恶化, 经济发展进程最终被遏制; 如果环境建设投资速度过 过政策干预和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使用, 污染排放总量得到 快, 不符合资金利用的最优经济原则 , 经济发展的正常速度 控制, 从而减轻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经济发展对环 因资金的缺乏而不能跟上, 生态环境也将最终失去建设的依

等。() 4被破坏的环境会提高经济活动的成本, 治理和改善

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交互耦合关系
环 境必然要占 用经济发展资金, 而且往往要付出比 保护环境
压力 , 为了保护环境, 政府出台更加严格的法律 、 法规, 制定
耦合作为物理学概念,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体系或运 更为昂贵的 经济代价。() 5环境恶化会增大政府环境保护的
【 摘要 】 随着城 市经济的发展 , 经济发展 所带来的城 市环境 问题 引起各 级政府 官 员的深刻反 思和 广大城 市专 家学者 的 高度 关注, 对城 市经济与环境 的协调 发展 的研 究也 引起 了学术界 的重视 。文章试 图从 经济发展 与环境 质量的耦合 关 系出发 ,

十四五能耗双控指标评价标准

十四五能耗双控指标评价标准

十四五能耗双控指标评价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能源资源的供应压力逐渐增大,能源消耗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国提出了能源双控政策,即在“十四五”时期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

为了评价和监测能源消耗目标的达成情况,制定了十四五能耗双控指标评价标准。

一、十四五能耗双控指标评价标准的背景1. 能源消耗总量评价标准:根据国家确定的能源消耗总量目标,对各行业、地区和单位的实际能源消耗总量进行比较和评价。

还要考虑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综合评价能源消耗总量指标的完成情况。

3. 限制排放标准评价:除了对能源消耗情况进行评价外,还需要考虑相关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根据国家的环保要求和限制排放标准,对各行业、地区和单位的排放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保障环境质量。

1. 科学性原则:评价标准应该基于科学的方法和数据,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 可比性原则:各行业、地区和单位的能源消耗情况应该具有可比性,便于对不同单位进行比较和评价。

3. 变动性原则:评价标准要能够灵活应变,充分考虑国家政策、产业结构变化等因素,及时调整评价标准。

4. 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标准应该具有一定的操作性,能够帮助政府和企业及时掌握能源消耗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1. 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能源消耗指标的评价,政府能够及时了解能源利用的状况,更好地调整政策和措施,推动可持续发展。

2. 促进企业合理消耗能源:评价标准的出台,能够促使企业合理规划和控制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促进绿色发展:通过评价标准,促进企业加大绿色生产力度,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五、结语“十四五”时期是中国迈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能源消耗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通过制定科学的能耗双控指标评价标准,能够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我国的能源形势发展分析

我国的能源形势发展分析

我国的能源形势发展分析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形成了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给体系,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生产生活用能条件显著改善,能源事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供求关系缓和的同时,结构性、体制机制性等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凸显,成为制约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能源发展也面临诸多矛盾交织、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一)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匀中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华北、西北地区,地质开采条件较差,极少可供露天开采。

石油、天然气资源多分布于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

未开发的水利资源多集中在西南的高山深谷,开发难度大、成本高。

而我国主要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中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

(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问题依旧突出2016 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为 61.93 %,石油占比为 18.83 %,天然气占比为 6.28 %,非化石能源占比为 12.96 %。

说明我国现阶段能源利用过于单一,过于依赖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这与我国的能源资源现状相关,反映出我国能源结构的均衡性差,不能抵抗未来煤炭、石油紧缺而带来的经济风险和能源问题。

因此,需要将非化石能源作为满足未来新增能源需求的重点,大力发展核电、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

(三)能源供给安全可持续发展亟待保障石油对外依存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石油供应安全的重要指标,受国内产量下降和进口量增加双重影响,2016 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升至 65.4 %。

高依存度容易使得我国受到供应中断和国际油价波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亚太地区与中亚地区及海上要道相连,能源地缘政治博弈主要为运输通道的控制、海外资源来源争夺以及海上油气资源争夺,如菲律宾炮制“南海仲裁案”、日本觊觎钓鱼岛涉及油气资源的博弈。

我国电能-环境系统协调度综合评价研究及应用

我国电能-环境系统协调度综合评价研究及应用

展, 使经济稳定发展, 资源合理高效利用 、 境状况 良好 环
有序。
多见, 目前我国在电能环境协调发展领域的研究成果多数
为定性分 析 , 在探 讨 电力 发 展 问题 的 时候 皆是 孤立 地 从 电
能与经济发展或是单独地从技术的角度上去分析其与环
境 污染 的关 系 。本 文在上 述文 献 的研究 基础 上 , 于 我 国 基 电能一环 境 的发展 现状 , 我 国 19 对 95—2 0 电能一 环境 0 5年 系统协调 发展 状况 进行实证 研 究 。
合 系统 的最 佳整 体效 应l 。
示l; 2 牛文元 把 可持续 发展 系统 的总进 程看 作 是系 统 间相
互“ 妥协 ” 的结果 , 并用 质 量 维 ( 调 度 ) 以体 现 叫 曾 协 予 ;
电能一 环境 系统 是一个 复杂 的 系统 , 中环境 系 统是 其 基础 , 电能系 统是 主体 。电能一 环境 系统 之 间存 在着 复杂
收 稿 日期 :07一l —o 20 l 5
2 电能一环境 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1 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 .
评价 指标 选取 应遵循 的原 则包 括 : ①指标 体 系必须 针
作者简介 : 任玉珑 , 教授 , 博导 , 究方向为电力经济与政策机制。 研
*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西部 能源开发中电能与环境协 调监管机制研 究(0lo6。 95ol)
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火力发电厂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 文中的电能 系统指的是我国的火力发电 系统。为了客观评价我国 目前 电能一环境 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 . 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思想 . 构建电能一 环境 系统的协调度综合评价指标 体系 , 并运用主成分分析 和回归相结合 的协调度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 19 —20 9 5 0 5年电能一 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 分析。最后 , 于实证研究 的结栗 。 基 就我 国电能一环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实证研究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实证研究
能 经 环 系 源一 济一 境 统 综 展 合发 水平实 研究 证
■ 周荣敏


燕 副教授 ( 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石家庄 001 ) 508
基金 项 目:河北 省社 会科 学发展 研 究项 目 《 河北 省产 业结 构低碳 化
问题研 究 》( 0 0 3 1 ;河北省社科规 划办项 目 《 2 10 1 2) 提升 河北省 能源 ~
进 行了分析 , 并根据大 系统理论 , 出复 提 合 系统协调 控制与管理 方式。 白华对 区域 “ 经济 、资源 、环境 ”复合 系统 的协 调机 制 作了深八分析 。 曾嵘 阐述 了人 口、 资源 、 环境 与经济 的协调发展复杂系统的机构特 征 及各 子 系统 问 内在协 调机 制 和发展 过 程。 孟庆松对 复合系统 的协 调度模 型进行
运 用非 平 衡 系统 理 论 对 自组 织 与 组 织 机 理
映不 同方面 、不 同性质 的信息 ,经过数学 处理 , 使之成 为具备评价功能的综合量值 , 其数值大小是对研究对 象的量化评价。本 着针对性 、全面性 、系统性和适应性的原 则 ,考虑被评价 区域 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社
会经济发展状况 。 以及指标数据的可得性, 提 出综 合评价指标体 系。该指标体 系由系 统层 、 系统层 、 子 准则层 、 指标层 4 层指标 体 系共 4 个评价指标 , 4 共同构成了递阶层 次 结构 。原 始指标按 对系统发展水平的贡 献 性质分 为二类 :正 向指标 ,指标数值越 大越好 ;逆 向指标 ,指标数值越小越好 。
本文在构建能源 一经济 一环境 综合发展水
平 指 标 体 系 的 基 础 上 ,采 用 主 成分 分 析 法
根据某阶段发展客观情况 ,按照设计 的指标体系整理原始数据。设有 n 年数据 , 每年数据有 P个指标 Y Y … , i1 Y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5)
3
我国 3E 系统协调发展评价和分析 本文以 2012 年我国 30 个省直辖市 (除西藏) 的能源—
结合综合发展度和协调度对各地区进行分类, 如图 1 所示。其中, 将排名前十位、 居中十位和最后十位的地区 的综合发展度分别定义为高、 中、 低三类。由图 1 可知, 综 合发展度高的地区 3E 系统的协调水平也较高, 多数处于 轻度协调以上状态; 而综合发展度为中等的地区 3E 系统 的协调水平大多处于失调状态, 以中度失调为主; 而综合 发展度低的地区 3E 系统的协调水平, 除河北、 新疆为轻度 协调外, 都处于低度失调以下状态, 而四川、 云南、 宁夏和 甘肃的地区还处于严重失调状态。
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方法 在系统协调发展评价问题中, 令 i Î I ={1 2 ... m} 为
m 为子系统个数;j Î J ={1 2 ... n} 为指标 子系统下标, n 为指标个数; ϕ Î Φ ={1 2 ... l} 为评价对象下标, 下标,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71172044; 71273047; 71403052)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12&ZD207) ; 高校博 士点基金资助项目 (20120092110039) ; 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 (2014C121) ;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 (JAS14089) ;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 (CXLX_0158) 作者简介: 黄新焕 (1981-) , 男, 福建永定人, 博士研究生, 讲师, 研究方向: 产业生态化、 灰色系统。 王文平 (1966-) , 女, 山东日照人,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产业生态化、 灰色系统。 68
2.1
基于靶心距的系统协调度模型 根据协调度的本质, 本文引入靶心距度量系统实际状
态与理想状态的距离, 即各子系统发展度的实际值与理想 值的偏差。 定 义 1:称 X m ={ x ϕ1 x ϕ2 ... x ϕm|( x ϕ1 - x'ϕ1)2 + ... + ( x ϕm
- x ) £ X } 为以 V = ( x x ... x ) 为靶心的 m 维椭球
为向量 V ϕ 的靶心距。 计算公式如下: x ϕi 为子系统 i 的发展度, 其中,
x ϕi = å wij a ϕij
j=1 n
(2)
r ϕ 值越大表示系统 ϕ 实际状态越偏离理想协调状态,
系统协调效应则越低。为与其他大多模型计算结果的值 大小所代表的意义一致, 构造基于靶心距的协调度模型如 下:
统计与决策201 5 年第 9 期·总第 429 期
决策参考
l 为评价对象个数; a ϕij 为评价对象 ϕ 子系统 i 第 j 个指标 wij 为子系统 i 第 j 个指标权重;x ϕi 为评价 的无量纲值; x 为评价对象 ϕ 子系统 i 发展 对象 ϕ 子系统 i 的发展度; x ϕ 为评价对象 ϕ 的综合发展度; c ϕ 为评价对 度的理想值; d ϕ 为评价对象 ϕ 的协调发展度。 象 ϕ 的系统协调度;
x ϕ = 1 å x ϕi m i=1 dϕ = xϕ cϕ
m
2012 年我国各地区 3E 系统协调度 地区 上海 重庆 山西 内蒙古 安徽 河南 湖南 辽宁 湖北 贵州 协调度 0.6052 0.5767 0.5666 0.5665 0.5085 0.5046 0.4987 0.4951 0.488 0.4779 地区 江西 广西 海南 吉林 青海 宁夏 陕西 甘肃 云南 四川 协调度 0.474 0.4653 0.4343 0.4128 0.4063 0.3695 0.3569 0.3338 0.2434 0.2337
69
决策参考
在努力发展和维持这些地区 3E 系统发展水平的同时,更 重要的是大力改善它们的协调效应。 排名居中的 10 个地区中, 内蒙古、 安徽、 湖南、 辽宁和 湖北等地区的综合发展度和协调度排名也分布在中间 10 位, 因此, 应同时努力改善这些地区的 3E 系统的发展水平 和协调水平。山西、 河南、 河北和新疆的协调度高于它们 综合发展度, 特别是河北和新疆的协调度 (排名前 10 名) 远远高于它们综合发展度 (排名最后 10 名) , 故大力发展
ì( 1 - r ϕ ) 当"r ϕ < 1 ï ï l cϕ = í (3) φ ï ï ( 1 - (r ϕ / å r ϕ )) 当$r ϕ ³ 1 ϕ=1 î 表明系统协调性越高。其中, c ϕ Î(0 1) 值越大, φ为
φ
调节系数。 2.2 系统综合发展度和协调发展度模型 系统综合发展度模型采用多目标属性模型中的 “线性 加权综合法” 模型, 协调发展度模型采用 “非线性加权综合 法” 模型, 分别如式 (4) 和 (5) 所示。
摘 要: 在能源—经济—环境 (3E) 系统协调发展水平评价中, 很多信息收集难度大, 未知数据量较大。而 灰色系统是一种研究少数据、 贫信息的重要方法。因此, 文章引入灰靶理论中的靶心距用于测度系统实际状态 与理想协调状态之间的距离, 构建基于靶心距的系统协调度模型, 以拓展灰色理论在系统协调状态评价中的应 用, 为科学评价地区 3E 系统协调发展提供新方法。并对 2012 年我国各地区 3E 系统的协调发展度进行评价, 评 价结果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同时也为制定有效的政策促进 3E 系统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3E 系统; 靶心距; 系统协调度模型; 协调发展评价 中图分类号: F2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6487 (2015) 09-0068-03
' 2 ϕm 2 ' ϕ ' ϕ1 ' ϕ2 ' ϕm
灰靶。 则 定义 2: 设 V ϕ = ( x ϕ1 x ϕ2 ... x ϕm) Î X m ,
r ϕ = [( x ϕ1 - x'ϕ1)2 + ( x ϕ2 - x'ϕ2)2 + ... + ( x ϕm - x'ϕm)2]
12
(1)
分布在西部地区, 如四川、 云南、 贵州、 青海、 宁夏、 新疆、 甘肃等。由表 3 可知, 我国 3E 系统的协调度整体水平相 对较低, 除江苏、 浙江、 山东、 北京和黑龙江等地区处于良 好协调状态, 福建处于中度协调, 广东、 新疆、 河北、 天津 和上海处于轻度协调外, 其他地区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失 调。
统计与决策201 5 年第 9 期·总第 429 期
经济—环境 (3E) 系统为评价对象。指标数据来自 《中国 统计年鉴 2013》 、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013》 和 《中国环境 统计年鉴 2013》 。采用极差变换法进行数据标准化, 采用 熵系数综合集成法计算各子系统指标权重, 如表 1 所示。 由于篇幅所限, 相关原始数据和计算过程略去。 3.1 协调度模型 协调是 3E 子系统间、 各子系统要素间实现和谐、 优化 关系的状态。因此, 理想协调状态应该是各子系统发展趋
10.13546/ki.tjyjc.2015.09.017
决策参考
我国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
2 黄新焕 1, ,王文平 1,蔡彬清 3
(1.东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南京 211189; 2.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 福州 350117; 3.福建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福州 350118)
3] , 基于科学性、 整体性、 通用性、 实用性及可操作性 成果[2,
0
引言 在内在科学发展需求和外在减排压力下, 加快经济结
原则, 本文选取如下指标构建我国 3E 系统协调发展评价 指标体系, 如表 1 所示。
表1 子系统 3E 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系统要素 能源建设 能源结构 能源子系统 能源利用效率 指标 能源工业投资额 煤自给比重 火力发电量占发电量的比重 人均能源消费量 万元 GRP 电耗 万元 GRP 能耗 万元 GRP 水耗 经济水平 人均 GRP (元) 第二产业产值占 GRP 比重(%) 第三产业产值占 GRP 比重(%) 经济子系统 经济结构 城镇化率 R&D 经费投入强度 人均进出口额 (美元) 经济效益 自然环境状况 环境子系统 人工环境状况 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 自然保护区占辖区面积比重 森林覆盖率 自然灾害指数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 GDP 比重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权重 0.0992 0.1037 0.0865 0.1408 0.1761 0.2087 0.185 0.1507 0.0896 0.1598 0.1459 0.1674 0.1656 0.121 0.1029 0.0906 0.2156 0.1713 0.1546 0.1239 0.1411
构和能源结构调整, 实现基于能源—经济—环境 (Energy-Economy-Environment, 3E) 协调发展的战略转型被我 国政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而判断我国目前 3E 系统协调发展水平, 是有效实施 3E 系统协调发展战略的 起点和关键, 是 3E 系统研究的重点。 在 3E 系统运行的过 程中, 发展是系统运动的指向, 协调是该指向行为的有益 约束和规定。发展指 3E 系统或子系统从小到大、 从简单 到复杂、 从低级到高级、 从无序到有序的变化过程, 所达到 的水平用发展度来表示。协调体现了 3E 子系统间、 各子 系统要素间实现和谐、 优化关系的状态, 所达到的和谐一 致的程度用协调度来测度[1]。协调发展是协调与发展的集 成, 协调发展度则是用以描述 3E 系统发展水平与协调效 应的综合状态。协调度模型是评价 3E 系统协调发展的核 心。 本文拟在对 3E 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 的基础上, 引入靶心距用于测度系统实际状态与理想协调 状态之间的距离, 构建基于靶心距的协调度模型, 以拓展 灰色理论在系统协调状态评价中的应用, 为科学评价地区 3E 系统协调发展提供新的方法。 1 我国 3E 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的 典型、 高频率的指标为基础, 借鉴一些代表性文献的研究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