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4年高考化学——典例-4-2-3

合集下载

2014高考化学考前训练1

2014高考化学考前训练1

考纲展示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解平衡的概念。

知识整合考点1 盐类的水解1 .盐类水解的实质盐电离出来的某种或多种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 H十或OH一生成弱电解质,丛而促进水的电离.2 .盐类水解的规律谁弱谁水解,谁强呈谁性,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两强不水解.( 1 )组成盐的弱碱阳离子( M +)能水解显酸性,组成盐的弱酸阴离子( A一)能水解显碱性.M +十 H2O MOH + H+显酸性A 一十 H2O HA + OH一显碱性( 2 )盐对应的酸(或碱)越弱,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碱性(或酸性)越强( 3 )多元弱酸的正盐酸根离子比酸式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大得多,如 CO32—比 H CO3—的水解程度大,溶液的碱性更强.3 .盐类水解的特点( 1 )吸热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2 )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为主.( 3 )相互促进的双水解程度比单水解程度大.( 4 )单水解与一般的双水解因程度很小,故书写其离子方程式时不能用“==“↑”“↓”等符号.4 .完全双水解的特例A13+与 H CO3—、 CO32—、 ClO—、 S2一、 HS—、 [Al(OH )4]-等发生完全双水解. Fe3+与H CO3—、 CO32—、[Al (OH )4]-等发生完。

全双水解.5 .影响水解平衡的因素( l )温度:盐类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升温可促进水解,使水解平衡向右移动,水解百分率增大.( 2 )浓度:稀释溶液可以促进水解,平衡向右移动,水解百分率增大,但如果增大盐浓度,水解平衡虽然向右移动,但水解百分率反而下降.( 3 )溶液的酸碱度: H+可抑制阳离子水解,促进阴离子水解;OH一可抑制阴离子水解,促进阳离子水解。

6、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 l )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时要考虑盐的水解。

( 2 )比较盐溶液中离子种类及其浓度大小时要考虑盐的水解。

( 3 )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时,有时要考虑盐的水解,如A13+、Fe3+与 H CO3—、 CO32—、 [Al(OH )-等不能大量共存。

2014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章节测试卷及解析十四:实验化学

2014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章节测试卷及解析十四:实验化学

高考化学总复习章节测试卷及解析十四:实验化学测试卷及解析(59):实验化学的基本要求测试卷及解析(60):化学实验探究测试卷及解析(59):实验化学的基本要求热点1 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检测方法1.常见物质的检验 (1)物质检验的一般思路了解物质及其组成成分的特性→依据物质的特性和实验条件确定实验方案→制定实验步骤和具体操作方法→选择、准备实验仪器(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现象,推理、判断,得出结论。

(2)物质检验的一般实验步骤①先对试样进行外观观察,确定其状态、颜色、气味等; ②准备试样,当试样是固体时,一般先取少量试样配成溶液;③若同时检验多种物质,应每次取少量待测溶液进行检验,并编号; ④当溶液中有多种离子存在时,应排除离子间的相互干扰,注意试剂的选择和加入的顺序;⑤叙述顺序应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原理(化学方程式)。

(3)物质检验的类型类 型鉴别 利用不同物质的性质差异,通过实验,将它们区别开来检验根据物质的特性,通过实验检验出该物质的成分,确定它是否是这种物质推断根据已知实验及现象,分析判断,确定被检验的是什么物质,并指出可能存在什么,不可能存在什么(4)物质检验的常见方法 方法 原理 实例物理 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被检物的颜色、状态、气味、晶形、挥发性等外部特征进行检验 Cu 2+、MnO -4等的检验灼烧法 根据被检物灼烧时产生的实验现象(焰色反应、升华等)的差异进行检验Na +、K +的检验 水溶法 根据被检物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进行检验化学方法 加热法根据被检物点燃或受热后产生的不同现象进行检验 纯毛、纯棉、化纤成分的鉴别 试剂法选用合适的试剂(通常只用一种)与被检物反应,根据产生的实验现象进行检验。

常用的试剂有:指示剂、强酸、强碱液或氨水、盐溶液、特定试剂等NH +4、Al 3+、CO 2等的检验分组法 被检物质较多时,可选择合适试剂把被检物质分成若干组,然后对各组物质进行检验混合物的检验2.有机物结构的分析方法 检验范围试剂法酸性高锰酸钾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等 溴水 烯烃、炔烃、苯酚等 银氨溶液、新制Cu(OH)2悬浊液含醛基(—CHO)的有机物 FeCl 3溶液苯酚等酚类化合物仪器分析法红外光谱确定有机物分子中有何种化学键和官能团质谱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核磁共振确定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的不同类型及数目3.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原理方法简述适用范围特点中和滴定法中和反应及相关计算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常量组分测定简便、快速,测量结果准确度高比色法有色溶液的颜色与其浓度有关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将待测液在相同条件下显色,并与标准溶液比色微量组分测定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但误差较大典例导悟1(2011·盐城模拟)亚甲基蓝在碱性条件下与葡萄糖作用生成亚甲基白。

2014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12 化学实验基础

2014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12 化学实验基础

2014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12——化学实验基础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3.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4.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

一、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及基本操作1.化学实验中的几个数据2.常见仪器的创新组合与使用防倒吸吸收装置简易启普发生器用碱式滴定管改装的量气装置防倒吸吸收装置防堵塞的设计破旧仪器的重新使用3.集气瓶的“一器多用”(1)用作气体干燥装置:气体A进B出,广口瓶中盛浓硫酸。

(2)用作洗气装置:气体A进B出,广口瓶盛水(或溶液)。

(3)用作排水量气装置:B口为气体导入口,A口用导管连接伸入量筒,广口瓶内盛满水。

可用于测定(5)作安全瓶,防止倒吸:在收集气体装置之前,安装该装置可起到防倒吸作用。

二、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1.物质分离提纯的化学方法方法原理杂质成分沉淀法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沉淀Cl-、SO2-4、CO2-3及能形成弱碱的阳离子气化法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气体CO2-3、HCO-3、SO2-3、HSO-3、S2-、NH+4杂转纯法将杂质转化为需要提纯的物质杂质中含不同价态的相同元素(用氧化剂或还原剂)、同一种酸的正盐与酸式盐(用酸、酸酐或碱)氧化还原法用氧化剂(还原剂)除去具有还原性(氧化性)的杂质如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CO2中的SO2,用热的铜粉除去N2中的O2热分解法加热使不稳定的物质分解除去如除去NaCl中的NH4Cl等酸碱溶解法利用物质与酸或碱溶液混合后的差异进行分离如用过量的NaOH溶液可除去Fe2O3中的Al2O3电解法利用电解原理除去杂质含杂质的金属作阳极、纯金属(M)作阴极,含M的盐溶液作电解质溶液2.物质检验的一般步骤(1)观察物理性质→取少量样品→加入试剂→进行操作→观察现象→得出结论(2)物质检验中干扰因素的排除①离子检验中的常见干扰因素以及排除措施待检离子干扰离子排干扰措施Cl-SO2-4加过量的Ba(NO3)2溶液CO2-3加稀硝酸酸化OH-加稀硝酸酸化SO2-4CO2-3加盐酸酸化SO2-3加盐酸酸化Ag+加盐酸酸化SO2-3CO2-3加盐酸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试液中CO2-3SO2-3加硝酸后将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气体检验中干扰因素的排除气体检验干扰因素的排除方法一般是先检验出一种可能具有干扰的气体,并除去该气体,而且要确认该气体已经除尽,再检验其余气体。

高三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江苏教育版

高三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江苏教育版
点评 题后反思: 非金属元素间的歧化反应和归中反应 以及连续氧化都可作为元素化合物推断题, 特别是框图推断 题的突破点。
返回目录
第十一单元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 考 向 互 动 探 究
互动探究 稀 H2SO4 与 Cu 不反应,但通入氧气并加热, 铜可以溶解,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 提示:4H++2Cu+O2===2Cu2++2H2O。



)
[解析] √ 非金属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则相应阴离子 - - - 的还原性越弱,故还原性:As3 >S2 >Cl 。
3 . [2012· 苏 卷 ] 在 给 定 条 件 下 能 实 现 S O2/点燃 江 ――→ H2O SO3――→H2SO4( )
[解析] ×
S 与 O2 反应一步只能生成 SO2。
返回目录
第十一单元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 考 向 互 动 探 究
—— 典例精析 ——
例 1 A、B、C、D、E 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 系如图 4-11-1 所示,已知 A 在常温下为固态单质,则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E 的稀溶液可以使纸张 变黑 B.C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 性 C.C 转化为 D 的反应条件 为点燃 D. 与 Cu 反应时与浓度无 E 关
• 考 向 互 动 ► 探究考向一 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 • 探 1.硫的物理性质 究系 硫俗称________,是一种________色晶体,质脆, 硫黄 淡黄

酒精 易研成粉末,不溶于________,微溶于________,易 • —— 知 水 梳 理 —— 识 溶于 CS2(用于洗涤沾有硫的容器)。
2H2S+SO2===3S↓+2H2O 2Na2S+Na2SO3+3H2SO4===3Na2SO4+3S↓+3H2O (4)含硫物质的连续氧化 O2 H2O H2S足量O2SO2――→SO3――→H2SO4 ――→ 硫元素 O2 H2O S――→SO2――→SO3――→H2SO4 O2

2014高考化学考前训练10

2014高考化学考前训练10

4.将 0.2mol 丁烷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全部缓慢通入 0.5L2mol/LNaOH 溶液中,生成的
1 A.加饱和硫酸铵溶液 C.加入硫酸铜溶液
D.1∶3 ) B.加医用消毒酒精 D.加入福尔马林溶液
5.能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而又不破坏蛋白质活性的方法是 ( A
6.通过实验来验证纤维素水解后生成葡萄糖, 其实验包括下列一些操作过程, 这些操作过程 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B ) ①取一小团棉花或几小片滤纸;②小火微热,使之成亮棕色溶液;③加入 90%的浓硫酸, 用玻璃棒把棉花或滤纸捣成糊状;④稍冷,滴入几滴 CuSO4 溶液,并加入过量 NaOH 溶液使 溶液中和至出现 Cu(OH)2 沉淀;⑤加热煮沸。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②⑤④ D.①②③⑤④
分子识别和包合物及酶催化活性等特殊功能,而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对特 丁基杯[4]芳烃”的结构如图所示:
(1) “对特丁基杯[4]芳烃”的分子式为:______ __. (2)若用合成“对特丁基杯[4]芳烃”的原料合成某种高聚物,请写出这种高聚物的结 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糖精的制造过程是从煤焦油中提炼出甲苯,再用甲苯为原料,经过硫酸磺化,再用K MnO4 氧化和五氯化磷及氨处理后,最后经结晶、脱水得到。化学名称是邻-磺酰苯甲酰亚 胺。合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2)

(3)

6.乙酸苯甲酯对花香和果香的香韵具有提升作用, 故常用于化妆品工业和食品工业。 乙酸苯 甲酯可以用下面的设计方案合成。 A Cl2,光照 ① B (C7H7Cl) O CH2OCCH3 D(乙酸苯甲酯) (1)写出 A、C 的结构简式: A: ,C: 。 稀碱溶液 ② C O CH3C OH,浓 H2SO4,△ ③

2014高考化学考前训练3

2014高考化学考前训练3

考纲展示(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4)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5)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6)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7)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知识整合第一课时考点1 化学反应与能量1、几个概念(1)反应热:当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为反应热.(2)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 1 molH20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3)燃烧热:20 ℃、 101 kPa 时, 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反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KJ/mol”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若反应不注明温度和压强,是在 298K 和 1.013*l05Pa 条件下进行。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或晶型。

常用 s 、 1 、 g 、 aq 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稀溶液。

(3) △ H 与方程式化学计量数有关,注意方程式与对应△ H 不要弄错,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小数或分数(4)在所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后写下△ H 的数值和单位 ( kJ/mol )。

(5)当△ H 为“一”或“△ H < 0”时,为放热反应;当△ H 为“ + ”或“△ H >0”时,为吸热反应。

3、关于反应热点计算(1)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相同。

利用盖斯定律可以间接计算某些无法直接测量的反应的反应热。

2014届高考化学冲刺讲义专题三 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2014届高考化学冲刺讲义专题三 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第3讲离子反应__氧化还原反应[主干知识·数码记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判断一、小试能力知多少(判断正误)(1)(2012·全国高考)稀硫酸中加入铁粉:2Fe +6H +===2Fe3++ 3H2↑。

( × )(2)(2013·四川高考)双氧水中加入稀硫酸和KI 溶液:H2O2+2H ++2I -===I2+2H2O(√ )(3)(2012·北京高考)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2HCO -3+Ca2++2OH -===CaCO3↓+CO2-3+2H2O 。

(×)(4)(2012·全国高考)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OH -===Al(OH)3↓。

(× )(5)(2013·四川高考)用铜做电极电解CuSO4溶液:2Cu2++2H2O=====电解 2Cu +O2↑+4H +(×) 二、必备知识掌握牢1.正确拆分反应物及产物(1)拆分的三种情况:强酸、强碱、易溶性盐。

(2)不拆分的三种情况:①单质、氧化物、气体不拆分,用化学式或分子式呈现。

②弱酸(HF 、HClO 、H2S 、H2SO3、H2CO3等)、弱碱(NH3·H2O 等)等难电离物质应写化学式。

③难溶于水的物质[CaCO3、FeS 、BaSO4、Al(OH)3等]必须写化学式。

(3)微溶物的三种情况。

①作为产物析出时,写化学式,如2Ag ++SO2-4===Ag2SO4↓。

②作为反应物的稀溶液,应写离子形式,如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a2++2OH -+CO2===CaCO3↓+H2O 。

③作为反应物呈浊液时,应写化学式,如CO2通入石灰乳中:Ca(OH)2+CO2===CaCO3+H2O 。

2.注意反应物用量对产物的影响(1)存在多步反应。

如向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当①氢氧化钡不足时: 2Al3++3SO2-4+3Ba2++6OH -===2Al(OH)3↓+3BaSO4↓。

2014高考化学考前训练4

2014高考化学考前训练4

A、氯
B、铁
C、硫
D、氮
6、如图所示,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滴管中液体 A 滴入试管②中,与气体 B 充分 反应, 打开夹子, 可观察到试管①中 96℃的水立即沸腾, 则液体 A 和气体 B 的组合可能是( A、NaOH 溶液 饱和食盐水 氯气 二氧化硫气体 NO2 气体` ) B、
C、碳酸氢钠溶液 D、氯化钙溶液
A、非金属单质不可能置换出金属单质 物
C、非金属元素中,只有磷元素有不同的单质 D、白烯转化为红磷是化学变化 例 3、下列有关因果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因为盐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所以氯元素比硫元素非金属性强 B、因为元素最高价态化合物有氧化性,所以磷酸具有强氧化性 C、因为 O2 转化为 O3 是吸热反应,所以 O3 比 O2 稳定 D、金刚石转变为石墨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因而是一个化学反应 例 4、通过化合反应不能制备的物质是( A、FeCl3 B、H2SiO3 ) D、NaHCO3

A、装置①可用于吸收实验中多余的 Cl2 B、装置②可用于收集 H2、NH3、Cl2、NO2 等 C、装置③中 X 为苯,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 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 NH3,并吸收多余 NH3 4、往 4.5mL 的某 AgNO3 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pH=1 的盐酸,恰好将溶液中的 Ag 完全沉淀, 加入稀释,得到 pH=2 的溶液 50.0mL,则该 AgNO3 溶液的浓度为( A、 ) D、
二氧化碳气体
7、在 100mL 混合溶液中,HNO3 和 H2SO4 的物质的量 浓度分别为 0.4mol·L 和 0.1mol·L ,向该溶液中加入 1.92g 铜粉,加热,待反应完全后, 所得溶液中 Cu 物质的量浓度为( A、0.15mol·L

2014高考化学考前训练5

2014高考化学考前训练5

考纲展示1.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2.了解水的电离、溶液 pH 等概念3.了解强酸、强碱中和滴定的原理知识整合考点1 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而非电解质是在上述情况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相同点是研究对象都是化合物,二者的主要不同是在溶于水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

要注意:( l )电解质不一定导电,不导电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 2 )非电解质不导电,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 3 )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本身电离出离子,否则不属于电解质。

如 CO2、 NH3、 Cl2等物质的水溶液虽能导电,但它们并不是电解质,而与水反应后生成了电解质。

2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1)注意:①电解质的强弱是由物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与任何外界因素无关。

②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无关。

某些盐如 BaSO4等虽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却是完全电离,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相反,能溶于水的未必都是强电解质,如 CH3COOH 、 NH3·H2 O 等虽然能溶于水,但溶解时只有部分电离,故这些是弱电解质。

③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导电性没有必然联系。

导电性强弱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及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如果某弱电解质虽然电离程度小,但离子浓度较大时,该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以较强。

因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也不一定弱。

(2)判断强、弱电解质的方法规律以 25 ℃下强酸、弱酸的判断为例:1 . 0 . 01 mol / L 的酸 HA 溶液的 pH >2 ,说明酸 HA 在水溶液中没有完全电离, HA 是弱酸.2 .同 pH 的强酸、弱酸分别加水稀释相同倍数,溶液的 pH 变化小的是弱酸,变化大的是强酸.3 .同 pH 的强酸和弱酸,分别加等量相应酸的钠盐,溶液 pH 增大的是弱酸, pH 几乎不变的是强酸.4.pH 相同、体积相同的强酸和弱酸与碱( NaOH )完全反应时,耗碱量多的是弱酸,或与足量 Zn 反应产生气体多的是弱酸。

高三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专题9-有机化合物-江苏教育版

高三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专题9-有机化合物-江苏教育版
点燃 C2H4+3O2――→2CO2+2H2O
CH2===CH2+Br2―→CH2BrCH2Br
CH2===CH2+H2催化剂CH3CH3 ――→ △
催化剂 CH2===CH2+HCl――→ CH3CH2Cl △
返回目录
• 考 向 4.用途 互 石油化工 (1)乙烯的产量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________水平的重 动 探 要标志。 究 (2)重要化工原料。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甲烷、乙
同一平面 空间结构:所有 C、H 原子都在________上。
返回目录
• 考 向 互 动 探 究
第二十六单元 烯、苯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甲烷、乙
2.物理性质 气体 无色 难溶于水 颜色:_______,状态:_______,溶解性:________。 3.化学性质
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 电子层结构相 物理性质不完全相 中子数不同的 同,原子核结 同,化学性质几乎 同一元素的不 构不同 相同 同原子 物理性质不完全相 同一种元素组 单质的结构不 同,化学性质基本 成的不同单质 同 上相同
同素 异形体
返回目录
• 考 向 互 动 探 究
第二十六单元 烯、苯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甲烷、乙
返回目录
使用建议
【教学建议】 1.有机化学必考内容界定为“有机化合物”,复习 时要立足于必修2典型物质结构、性质和应用,把知识点 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同时也要对相关有机化学知识 进行比较,围绕甲烷、乙烯、苯在结构、性质上的不同, 充分运用“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基本原理,掌握规律,归 纳特性,同时要注意复习深度,要与选修5《有机化学基 础》区别开来。 2.对于同分异构体等概念的复习,要侧重从有机物 分子的结构特点去理解概念,通过例析让学生更加清楚地 认识到同分异构现象的本质,从而理解有机物种类繁多和 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的“结构”原因。

201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116张PPT)

201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116张PPT)

三条规律…………………………………………………………………………………………
1.对勒夏特列原理中“减弱”的理解 移动的结果只是减弱了外界条件的变化,而不能完全抵 消外界条件的变化,达到新平衡时此物理量更靠近外界 条件改变的方向。如增大反应物A的浓度,平衡右移,
但达到新平衡时,A的浓度仍比原平衡时大;同理,若
解析
由图可知,随压强的增大,Z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
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即a+b>
c。随温度的升高,Z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 方向移动,逆反应是吸热反应,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即 ΔH<0。 答案 C
必考点50 对化学平衡图像的考查
1.速率与时间的图像
此类图像揭示了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包括条件的改变)的 变 化 规律 ,体 现 了化 学平 衡移 动 的方 向等 。如 N2 + 高温、高压 3H2 2NH3 催化剂 ΔH<0,建立平衡后升高温度对
温度 催化剂
化学平衡的移动
正 向____反应方向移动
逆 向____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 向气体体积______的方 增大压强 向移动 a+b≠m 增大 向气体体积______的方 减小压强 向移动 不 a+b=m 改变压强 平衡____移动 吸热 向______反应方向移动 升高温度 向______反应方向移动 放热 降低温度 使用催化剂 平衡不移动
必考点49 对化学平衡移动的考查
1.解答化学平衡移动题目的一般思路
速率不变:如容积不变,充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 使用催化剂 平衡不 程度相同 气体体积(或分子数目)无变化的 改 移动 v正=v逆 反应改变压强 变 条 速率改变 浓度 件 程度不同压强 平衡向减弱这种 v正≠v逆 (ΔV≠0的反应) 改变的方向移动 温度

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第1讲:应试技能1 重视化学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

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第1讲:应试技能1 重视化学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

4
和Al3+的溶液中逐渐加入Na2O2,可看作
Na2O2与H2O反应的生成物与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然后化学将方 程式叠加,O~A段生成Al(OH)3,A~B段生成NH3。
答案
(1)第三周期ⅦA 族
(2)
(3)2NH3+3H2O2===N2+6H2O (4) (写 CH2===CH 2 害,属有毒物质,不能广泛用于食品
的增白,错误; B 项,葡萄糖可用于合成补钙药物如葡萄糖酸 钙,正确; C 项,聚乙烯塑料是常见的食品包装材料,正确; 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消毒剂,如84消毒液的主要成
分就是次氯酸钠,正确。
答案 A
能源问题与化学的联系
“节能减排”与“低碳”是近年来的社会热点,在能源日 益短缺和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同时也是世界性的热点问题。 以此为背景考查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燃料的充分燃烧、能量的
正确运用的基础。我们对化学用语一定要理解准确、书写规
范。
准确使用化学符号语言
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
电子式、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
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热化学方程式、水解方程 式等化学用语的正确理解,准确运用和规范书写是高考命题的 热点。
相互转化以及反应热等知识也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角度,应
予以足够的重视。
【典例2】 (2012·江苏化学,1)化学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与
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下列做法
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的是 ( )。
A.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B.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C.研发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减少“白色污染” D.过度开采矿物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2014年高考化学必备专题复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2014年高考化学必备专题复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2014高考化学必备专题——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考纲解读】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掌握周期表中原子结构和位置、价态、元素数目等之间的关系3.了解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4.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

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5.以第1、2、3周期的元素为例,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6.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及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

7.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ⅠA和Ⅱ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8.电离能、电负性及其周期性变化9.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高考预测】本部分高考重现率几乎为100%,且常考常新,现将近两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中有关考点试题分类如下:历年考查的重点是:①同位数概念;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关系;③短周期原子(或离子)核外电子排布;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⑤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间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表现为单质及化合物的某些性质)的递变规律。

新教材增加的考点有:①核外电子运动的原子轨道和电子自旋;②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③核外电子排布三原理;④第一电离能及其周期性变化,并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⑤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一元素周期表1.原子序数原子中: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____________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__________相同的元素排成一横行,共有____个横行。

③把________________相同的元素按____________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列,共有____列。

2014年高考试题分析 [吴益平]

2014年高考试题分析 [吴益平]

19-II(14分)碳元素的单质有多种形式,下图依次 是C60、石墨和金刚石的结构图:
C60 回答下列问题:
石墨
金刚石晶胞
(1)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等都是碳元素的单质形 式,它们互为 ; (2)金刚石、石墨烯(指单层石墨)中碳原子的杂化形式分
别为


晶体,石墨属于 晶体;
(3)C60属于
2014年
2、综合题难度
综合题难度系数如下表:
题序 13 9 3.52 14 9 1.78 15 8 3.76 16 9 3.09 17 9 1.77 44 13.92
满分
全省平均分 难度系数
0.39
0.198
0.47
0.343
0.197
0.316
3、选考试题难度
题序 18(有机) 19(结构) 20(技术)
常考点
电子排布式 晶胞中原子数求算 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杂化轨道类型
三、建议反馈
(一)命题建议
1、保持第一卷的稳定性
新课程高考8年来,第一卷的难度始终控制适当,覆盖面
广,有利于考生的正常发挥,高考的选拔功能体现较好。期 望2015年能继续保持稳定。
2、坚持体现试题的教育性
2014海南卷密切化学与STSE的联系,以工农业生产、 科学实验、日常生活为背景命题,引导高中教学关注化学的 学习意义,全面辩证地认识化学物质及其应用,重视情感态
正四面体的中心到顶点的距离=棱长ˣ
的体积V=4/3 πr3)
̸ 4 ;球
(5)第一个空正确率较高;第二个空正确率
极低;第三个空正确率也比较低,有一些同 学每个球的体积算对了,但漏乘于8;有一些 同学因为第二个空计算错误,所以列式时用 错误的r代入计算造成错误。(刘夏雨)

201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4-3硫及其化合物

201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4-3硫及其化合物

感 悟 考 点 透 析
实 验 典 例 探 究 高 考 真 题 重 组 课 时 规 范 训 练
溶解性
微溶,常温常压下 1∶1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先生成沉淀,当气体 与碱 反应 过量时沉淀又溶解 Ca(OH)2+SO2=== CaSO3↓+H2O CaSO3+SO2+H2O=== Ca(HSO3)2 氧化性 SO2+2H2S===3S↓+ 2H2O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感 悟 考 点 透 析
实 验 典 例 探 究 高 考 真 题 重 组 课 时 规 范 训 练
三、硫酸 1.物理性质 浓硫酸难挥发,密度比水大,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溶于水时放 出大量的 热 ,浓硫酸稀释的方法是: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
并不断搅拌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感 悟 考 点 透 析
感 悟 考 点 透 析
实 验 典 例 探 究 高 考 真 题 重 组 课 时 规 范 训 练
2.三氧化硫 熔点 16.8 ℃,沸点 44.8 ℃,常温下为液态,标准状况下为固态。 (2)化学性质 SO3 是酸性氧化物,与 H2O、CaO、Ca(OH)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SO3+H2O===H2SO4;CaO+SO3===CaSO4;SO3+ Ca(OH)2===CaSO4+H2O。
2.SO2 与 CO2 的常用鉴别法 SO2 闻气味 品红溶液 酸性 KMnO4 溶液 溴水 刺激性气味 褪色 褪色 褪色 CO2 无味 不褪色 不褪色 不褪色
基 础 知 验 典 例 探 究 高 考 真 题 重 组 课 时 规 范 训 练
【特别提醒】
(1)注意 SO2 的漂白性和还原性的区别
一、硫 1.存在形态及单质物理性质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2014高考化学考前训练9

2014高考化学考前训练9
高温
) B、MgO+H2 D、2HgO
高温
4Al+3CO2↑ 3Fe+4CO2
Mg+H2O
高温
高温
2Hg+O2↑ )
例 2、某物质灼烧时,焰色反应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一定是钾的化合物 C、该物质一定是金属钾 B、该物质一定含元素钾 D、该物质一定是碳酸钾
-1
例 3、有镁铝混合粉末 10.2g,将它恰好溶于 500mL 4mol·L 的盐酸中,若要使沉淀的质量 -1 最大,则需加入 2mol·L 的氢氧化钾溶液的体积是( ) A、1000mL B、500mL C、100mL D、1500mL 例 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2A、将少量 Na2O2 粉末加入到水中:O2 +H2O═2OH +O2↑ + B、向 AlCl3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4NH3·H2O═AlO2 +4NH4 +2H2O
2、钠、美、铝三种金属单质的混合物跟足量的稀硫酸溶液充分反应后,得到标准状况下的 氢气 2.24L,则这三种金属的总物质的量可能是( ) A、0.050mol B、0.060mol C、0.100mol D、0.200mol 3、某铁的“氧化物”用 50ml 1.4 mol·L 的盐酸恰好溶解,所得溶液还能吸收标准状况下 56mL 的 Cl2,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A、Fe2O3 B、Fe5O7 C、Fe4O5 D、Fe2O4 4 、 某 溶 液 中 大 量 存 在 五 种 离 子 : NO3 、 SO4 、 Fe 、 H 、 X , 其 物 质 的 量 之 比 为
Au 分别以下五种情况:
(1)K→Pb 和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等)发生置换反应,产生 H2 逸出,如 Fe+H2S4 ═FeSO4+H2↑. (2)Al、Fe 单质遇强氧化性的浓硝酸、浓硫 ,在常温下发生钝化,形成极薄的钝化 △ 膜,保护金属不再与浓酸继续反应。 (3)Cu→Ag 和强氧化性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Cu+4HNO3(浓)═Cu(NO3)2+2H2O+2NO2↑ ( 4 ) Pt → Au 和强氧化剂混合酸(王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 Au+HNO3+3HCl ═ AuCl3+2H2O+NO↑。 2、判断金属活动性规律的方法: (1)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越剧烈,该金属越活泼。 (2)金属对应的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该金属越活泼。 (3)一种金属能从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中将其置换出来,则该金属活泼性比另一种金 属强。 (4)两金属能构成原电池时,作负极的金属比作正极的金属活泼。 (5)在电解过程中,一般先得电子的金属阳离子对应的金属单质的活泼性比后得电子 的金属阳离子对应的金属单质的活泼性差。

【恒心】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突破系列配套课件【四川专用】:重点题型解题技能通关---选择题部分

【恒心】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突破系列配套课件【四川专用】:重点题型解题技能通关---选择题部分

【典例 3】 (2013· 安徽理综,9)下列分子或离子在指定的分散系 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银氨溶液:Na+、K+、NO3 、NH3· H2O
(
)。
B.空气:C2H2、CO2、SO2、NO C.氢氧化铁胶体:H+、K+、S2-、Br- D.高锰酸钾溶液:H 、Na 、SO2 4 、葡萄糖分子
【典例4】 (2013·四川化学,4)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 、 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 4∶3,Z原子比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一定要注意:
(1)气体所处的状况及物质的状态。 (2)物质的组成及其微观结构。 (3)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盐的水解。 (4)特殊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5)可逆反应的特点。
(6)物质反应过程中微粒数目的变化。
【典例1】 (2013·江苏化学,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 L 1 mol·L-1的NaClO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NA
量,则 OH 化学计量数为 1,根据“以少定多”原则,该离子 方程式正确。 D 项, 前后电荷不守恒且产物应是 SO2、 S 和 H2O。

答案
C
题型 3
注意两个方面,正确解决离子共存问题
在判断离子共存问题时,要特别注意两个方面:一是题干或 选项的限制条件,如“一定”、“可能”、“一定不能”、 “无色”“碱性”“酚酞试液变红色”“因发生氧化还原反 应”“在含 AlO2 的溶液中”等, 二是离子反应的条件, 如“生 成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相 互促进反应”“络合反应”等。
- + -
D.(2013· 四川理综,3D)Na2S2O3 溶液中加入稀↓+2H2O

2014年高考化学一轮知识梳理课件:4-2 铝及其化合物(51张PPT)(鲁科版)

2014年高考化学一轮知识梳理课件:4-2 铝及其化合物(51张PPT)(鲁科版)

【特别提醒】
(1)当溶液中有多种离子时,要考虑离子之间的
2+ 3+ 反应顺序,如向含有 H+、NH+ 、 Mg 、 Al 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4
NaOH 溶液,NaOH 先与 H+反应,再与 Mg2+、Al3+反应生成沉淀, 再与 NH+ 4 反应,最后才溶解 Al(OH)3 沉淀。一般是按生成水、沉淀、 气体的顺序反应。 (2)[Al(OH)4] 与 HCO3 的反应不属于水解相互促进的反应, 而是 HCO3 电离出的 H 与[Al(OH)4] 发生的反应:
(3)制备 ①向铝盐中加入 NH3· H2O,离子方程式为: Al3 +3NH3· H2O===Al(OH)3↓+3NH4
+ +
②向四羟基合铝酸盐中通入少量的 CO2,离子方程式为:
2- 2[Al(OH)4]-+CO2===2Al(OH)3↓+CO3 +H2O
1.铝制餐具可长时间存放酸性或碱性食物。 2.常温下,铝与稀硝酸反应可以制取氢气。

再结合生成沉淀消耗的 NaOH 的总量可以确定原溶液中 Mg2+的量。 【特别提醒】 (1)分析图像或作图时不仅要注意加入的酸或碱
的强弱,还要注意所加入的量和滴加的顺序,因为滴加的顺序不同 可能产生的现象不同。 (2)若产生的沉淀有多种,则应仔细分析相关量间的关系,要特 别关注沉淀是否同步生成,沉淀物是否溶于所加入的过量试剂中, 同时要注意横纵坐标的意义。
- -
考向一
“铝三角”的转化关系及应用
1.“铝三角”转化关系
2.应用 (1)制取 Al(OH)3 Al3 +3NH3· H2O===Al(OH)3↓+3NH4
+ +
[Al(OH)4]-+CO2===Al(OH)3↓+HCO- 3 (2)判断离子共存问题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命题趋势探秘】命题 规律考查内容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考查热度 考查题型 所占分值命题 趋势对于胶体知识,应重点理解胶体的特征和丁达尔现象,要注意渗析和丁达尔现象都是物理变化。

从命题的趋势看,有关胶体的试题有向着考查胶体性质及基本知识与科技生活、生产相结合的问题靠近的趋势,试题的形式为选择题的可能性比较大。

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其考查方式灵活多样,可以独立命题考查,也可以贯穿于填空、推断、实验、计算等各类试题之中。

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比较,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表示,以电子转移为核心的有关计算等等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

【高频考点聚焦】◇考点1物质的组成【基础知识梳理】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2.同素异形体(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3. 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核心考点讲练】组成物质的微粒间关系【典例1】(2014·四川理综化学卷)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解析: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A正确;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B错误;次氯酸属于弱电解质,C错误;葡萄糖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对于可逆反应M+N Q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B.M、N全部变成了QC.反应混合物各成分的百分组成不再变化D.反应已经停止(气)+I2(气) 2HI(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6. 可逆反应HA.混合气体密度恒定不变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C.H2、I2、HI的浓度相等D.I2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不变9. 在温度压强不变的情况下,1体积NO4在密闭容器内分解:N2O42NO2,达平衡时,混合气体变为1.4体积,则N2O4分解率为( )A.70%B.60%C.40%D.30%10. 可以证明可逆反应N 2 + 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①一个N≡N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②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③其它条件不变时,混合气体平均式量不再改变④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时,体系压强不再改变⑤NH3%、N2%、H2%都不再改变⑥恒温恒容时,密度保持不变⑦正反应速率v(H2)=0.6mol/(L·min),逆反应速率v(NH3)=0.4mol/(L·min)A.全部B.只有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⑦D.只有①③⑤⑥⑦12.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A(s)+2B(g) C(g)+D(g)已达平衡的是()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C.B的物质的量浓度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14.(2011全国II卷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1N2和8mo1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的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A.5% B.10% C.15% D.20%(g)+O2(g) 2SO3(g)。

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16.在一密闭容积的容器中进行反应:2SO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 mol•L-1、0.1 mol•L-1、0.2 mol•L-1。

当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A.SO2为0.4 mol•L-1,O2为0.2 mol•L-1B.SO2为0.25 mol•L-1C.SO2、SO3均为0.15 mol•L-1D.SO3为0.4 mol•L-117.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 2(g)+ O2(g)2SO3(g),起始时SO2和O2分别为20 mol和10 mol,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80%。

若从SO3开始进行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欲使平衡时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与前者相同,则起始时SO3的物质的量及SO3的转化率分别为()A.10 mol和10%B.20 mol和20%C.20 mol和40%D.30 mol和80%18.将固体NH 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①NH4I(固)NH3(气)+HI(气);②2HI(气)H 2(气)+I2(气)。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H2)=0.5 mol·L-1,(HI)= 4 mol·L-1,则NH3的浓度为( )A.3.5 mol·L-1B.4 mol·L-1 C.4.5 mol·L-1 D.5 mol·L-122. 恒温下,将a molN2与b mol 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g)+3H2(g) 2NH3(g)⑴若反应进行到某时刻t时,n t(N2)=13 mol,n t(NH3)=6 mol,计算a的值。

⑵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16.8L(标况下),其中NH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

计算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

⑶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写最简整数比,下同),n(始):n(平)= 。

⑷原混合气体中,a:b= 。

⑸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转化率之比,α(N2): α(H2)= 。

⑹平衡混合气体中,n(N2):n(H2): n(NH3)= 。

1.可逆反应N 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3υ正(N2)=υ正(H2) B.υ正(N2)=υ逆(NH3)C.2υ正(H2)=3υ逆(NH3) D.υ正(N2)=3υ逆(H2)7.乙酸蒸气能形成二聚分子:2CH3COOH(g)(CH3COOH)2(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现欲测定乙酸分子的相对分子量,应采用的条件是()A.高温低压B.低温高压C.低温低压D.高温高压11.反应NH4HS(s)NH3(g)+H2S(g)在某一温度下达到平衡时,下列各种情况中,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移走一部分NH4HS 固体B.其他条件不变时,通SO2气体C.容器体积不变时,充入氦气D.保持压强不变时,充入氦气12.密闭容器中,反应xA(g) + yB(g)zC(g)达平衡时,A的浓度为0.5mol/L, 若保持温度不变,4 5 3 2 1 0 v6 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达新平衡时A 的浓度降为0.3mol/L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x+y < z 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B 的转化率降低 D .C 的体积分数下降 15.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 + 3Y(g)2Z(g) ΔH < 0。

下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t 2、t 3、t 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初始加入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t 2时加入了催化剂 B .t 3时降低了温度 C .t 5时增大了压强D .t 4~t 5时间内反应物的转化率最低20. 设C +CO 22CO -Q 1(吸热反应)反应速率为 υ1,N 2+3H 22NH 3+Q 2(放热反应)反应速率为 υ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υ1和υ2的变化情况为( ) A. 同时增大B. 同时减小C. 增大,减小D. 减小,增大 在一个不导热的密闭反应器中,只发生两个反应: a(g)+b(g) 2c(g) △H 1<0; x(g)+3y(g)2z (g) △H 2>0进行相关操作且达到平衡后(忽略体积改变所做的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等压时,通入惰性气体,c 的物质的量不变B.等压时,通入z 气体,反应器中温度升高C.等容时,通入惰性气体,各反应速率不变D.等容时,通入z 气体,y 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6.(2010·赤壁高二检测)如图所示,等温时,a 、b 容器开始体积相等,各充入等量SO 3(g),则平衡时SO 3的转化率大小关系是( )A .a >bB .a <bC .a =bD .无法确定10.(12分)反应m A(g)+n B(g) p C(g)在一定温度和不同压强下达到平衡时,分别得到A 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回答:(1)当压强从2×105 Pa 增加到5×105Pa 时,平衡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压强从5×105 Pa 增加到1×106 Pa 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________移动,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现有反应m A(g)+n B(g) p 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 的转化率变大;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 的质量分数也减小,则(1)该反应的逆反应是____________热反应,且m +n __________(填“>”“<”或“=”)p . (2)减压时,A 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3)若加入B(体积不变),则A 的转化率________,B 的转化率________. (4)若升高温度,则平衡时,B 、C 的浓度之比cc将________.(5)若加入催化剂,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________.(6)若反应体系平衡后,再加入C(体积不变),则B 的体积分数________,而维持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充入氖气时,混合物的颜色______(填“变浅”“变深”或“不变”).2.2000 K 时,反应CO(g)+12O 2(g)CO 2(g)的平衡常数为K ,则相同温度下反应2CO 2(g)2CO(g)+O 2(g)的平衡常数K ′为( )A.1K B .K 2C.1K2D.121K3.298 K 时,各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 ① N 2(g)+O 2(g) 2NO(g) K =1×10-30②2H 2(g)+O 2(g) 2H 2O(g) K =2×1081③2CO 2(g)2CO(g)+O 2(g) K =4×10-92则常温下,NO 、H 2O 、CO 2这三个化合物分解放氧的倾向最大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无法判断将1 mol CO 和1 mol NO 2充入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发生反应NO 2(g)+CO(g)CO 2(g)+NO(g)并达到化学平衡,发现有50%的CO 转化为CO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将1 mol CO 和2 mol NO 2充入上述反应器中,则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混合气体中的CO 2的体积分数是( )A.19B.16C.29D.13某温度下,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反应器中充入0.10 mol SO3,当反应器中的气体压强不再变化时测得SO 3的转化率为20%,则该温度下反应2SO2(g)+O2(g) 2SO3(g)的平衡常数为( ) A.3.2×103B.1.6×103C.8.0×102D.4.0×10212.(14分)(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K值越大,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K值的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K值______________(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2)在一体积为10 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CO(g)+H 2O(g) CO2(g)+H2+Q(Q>0)CO和H2O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则0~4 min间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__mol/(L·min).(3)t℃(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下表.t℃时物质浓度(mol/L)的变化①表中3~4 min之间反应处于________状态;c1数值________ 0.08 mol/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②反应在4~5 min间,平衡逆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单选),表中5~6 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单选).a.增加水蒸气b.降低温度c.使用催化剂d.增加氢气浓度1.在容器中充入SO2和只有18O原子组成的氧气(18O2),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18O原子( )A.只存在于O2中B.只存在于O2和SO3中C.只存在于SO2和SO3中D.SO2、SO3和O2中都有可能存在3.如图的曲线是表示其他条件一定时,2NO+O 22NO2(该反应放热)反应中NO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标有a、b、c、d四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正)>v(逆)的点是( )A.a点B.b点C.c点D.d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