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行程问题中的特殊题型讲解
2018国考行测备考巧用方程法解行程问题
2018国考行测备考巧用方程法解行程问题行程问题在公考笔试中既是必考题型又是难点题,可谓数学运算中的经典题型。
然而,在解答此类问题时方程法一般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行程问题的核心公式S=v·t,出题人往往通过对其中某一个量进行变形来命题,如:对路程S变形后得到火车过桥问题、对v变形得到流水行船问题、对t变形得到追及问题。
接下来编者举例带大家逐一了解:【例1】一列火车途经两个隧道和一座桥梁,第一个隧道长600米,火车通过用时18秒;第二个隧道长480米,火车通过用时15秒;桥梁长800米,火车通过时速度为原来的一半,则火车通过桥梁所需的时间为A.20秒B.25秒C.40秒D.46秒【解析】火车过桥问题最核心的是要清楚火车走过的路程是桥长S加车长L。
然后带入公式列方程求解即可。
由于前两次过隧道时隧道长及车速已知,带入公式得方程组:由于第三次过桥速度为原来一半,即为20,带入第三次过桥,有800+120=20t解得t=46,选D【华图提示】在公考中对于行程问题的考察还会涉及到对速度的变形,对其进行简单合成即可得到流水型船这一经典模型:【例2】一条客船往返于甲、乙两个沿海城市之间,由甲市到乙市是顺水航行,由乙市到甲市是逆水航行。
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25海里。
由甲市到乙市用了8小时,由乙市到甲市所用的时间是由甲市到乙市所用时间的1.5倍,则甲乙两个城市相距多少海里( )A.240B.260C.270D.280【解析】根据流水行船问题公式得S=(v船+v水)t顺=(v船-v水)t逆。
直接将题中已知条件带入公式,S=(25+v水)8=(25-v水)12,比例倍数特性解得S是8和12的倍数,选A。
同样,对于时间的变形可以是相遇追及问题:【例3】一只猎豹锁定了距离自己200米远的一只羚羊,以108千米/小时的速度发起进攻,2秒钟后,羚羊意识到危险,以72千米/小时的速度快速逃命。
问猎豹捕捉到羚羊时,羚羊跑了多少路程( )A.520米B.360米C.280米D.240米【解析】根据选项可知需要进行单位换算,猎豹速度为30m/s,羚羊速度为20m/s,追及问题公式S=(v1-v2)t,公式中t代表追及时间,若有一方没动另一方在追,这段时间追及距离应扣除在外。
2018佛山国考行测高频考点讲解:多次相遇
2018佛山国考行测高频考点讲解:多次相遇行测试卷中,行程问题考察的频率较高,也是比较复杂的一类问题,很多考生会觉得非常棘手,但是只要捋顺题目中的关系,结合行程图来进行分析,很多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
多次相遇作为行程问题中的模型之一,有它独到的规律,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顺着规律去巧解多次相遇问题中的同时异地相向问题。
例1、(1)甲、乙两人以均匀的速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第一次相遇地点距离A地7km,相遇后两人继续前进,走到对方出发点后立即返回,在距B地5km 处相遇。
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甲、乙两人以均匀的速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第一次相遇地点距离B地7km,相遇后两人继续前进,走到对方出发点后立即返回,在距A地5km处相遇。
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例2、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并在A、B两地间不断往返行驶。
已知甲车的速度是25km/h,乙车的速度是15km/h。
(1)若A、B两地间距离是160千米,不计两车调头时间,30小时内两车迎面相遇了几次?
(2)甲、乙两车第三次迎面相遇地点与第十次迎面相遇地点相差100千米。
求A、B两地间的距离。
记这个结论,助你在行程问题中如鱼得水。
公考行程题型归纳
公考行程题型归纳一、行程问题概述行程问题是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题型之一,主要考查考生对运动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行程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路程、速度、时间等,通过不同的组合和变化,形成多种复杂的题型。
二、基础行程模型基础行程模型是行程问题的基本模型,包括直线行程和曲线行程两种。
直线行程模型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即速度=距离/时间。
曲线行程模型涉及到圆周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等知识点。
三、相对速度问题相对速度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难点之一,主要考查考生对相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相对速度问题中,需要考虑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速度,即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速度。
这种题型需要考生对速度的合成和分解有深入的理解。
四、相遇与追及问题相遇与追及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常见题型之一,主要考查考生对运动学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相遇与追及问题中,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一个物体追赶另一个物体,或者两个物体在某一地点相遇。
这种题型需要考生对追及和相遇的条件有深入的理解。
五、环形跑道问题环形跑道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另一种常见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环形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环形跑道问题中,两个或多个物体在圆形跑道上运动,它们可能迎面相遇,也可能背向而行。
这种题型需要考生对环形跑道的运动规律有深入的理解。
六、多次往返问题多次往返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复杂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往返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多次往返问题中,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一个物体从起点出发,经过多次往返运动后回到起点。
这种题型需要考生对往返运动的规律有深入的理解。
七、火车过桥问题火车过桥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另一种特殊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火车过桥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火车过桥问题中,火车从桥的一端驶向另一端,同时桥上的路灯或其他物体也在移动。
这种题型需要考生对火车过桥的运动规律有深入的理解。
八、时间与距离计算时间与距离计算是行程问题的核心知识点之一,主要考查考生对时间和距离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公务员考试特训:行程问题专题详解
公务员考试特训:行程问题专题详解发车问题(1)、一般间隔发车问题。
用3个公式迅速作答;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相遇事件时间间隔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追及事件时间间隔汽车间距=汽车速度×汽车发车时间间隔(2)、求到达目的地后相遇和追及的公共汽车的辆数。
标准方法是:画图——尽可能多的列3个好使公式——结合s全程=v×t-结合植树问题数数。
(3)当出现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柳卡火车过桥火车过桥问题常用方法⑴火车过桥时间是指从车头上桥起到车尾离桥所用的时间,因此火车的路程是桥长与车身长度之和.⑵火车与人错身时,忽略人本身的长度,两者路程和为火车本身长度;火车与火车错身时,两者路程和则为两车身长度之和.⑶火车与火车上的人错身时,只要认为人具备所在火车的速度,而忽略本身的长度,那么他所看到的错车的相应路程仍只是对面火车的长度.对于火车过桥、火车和人相遇、火车追及人、以及火车和火车之间的相遇、追及等等这几种类型的题目,在分析题目的时候一定得结合着图来进行.接送问题根据校车速度(来回不同)、班级速度(不同班不同速)、班数是否变化分类为四种常见题型:(1)车速不变-班速不变-班数2个(最常见)(2)车速不变-班速不变-班数多个(3)车速不变-班速变-班数2个(4)车速变-班速不变-班数2个标准解法:画图+列3个式子1、总时间=一个队伍坐车的时间+这个队伍步行的时间;2、班车走的总路程;3、一个队伍步行的时间=班车同时出发后回来接它的时间。
时钟问题:时钟问题可以看做是一个特殊的圆形轨道上2人追及问题,不过这里的两个“人”分别是时钟的分针和时针。
时钟问题有别于其他行程问题是因为它的速度和总路程的度量方式不再是常规的米每秒或者千米每小时,而是2个指针“每分钟走多少角度”或者“每分钟走多少小格”。
流水行船问题中的相遇与追及①两只船在河流中相遇问题,当甲、乙两船(甲在上游、乙在下游)在江河里相向开出: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速+水速)+(乙船速-水速)=甲船船速+乙船船速②同样道理,如果两只船,同向运动,一只船追上另一只船所用的时间,与水速无关. 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顺水速度=(甲船速+水速)-(乙船速+水速)=甲船速-乙船速也有:甲船逆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速-水速)-(乙船速-水速)=甲船速-乙船速.说明:两船在水中的相遇与追及问题同静水中的及两车在陆地上的相遇与追及问题一样,与水速没有关系.例题精讲:模块一发车问题【例 1】 某停车场有10辆出租汽车,第一辆出租汽车出发后,每隔4分钟,有一辆出租汽车开出.在第一辆出租汽车开出2分钟后,有一辆出租汽车进场.以后每隔6分钟有一辆出租汽车回场.回场的出租汽车,在原有的10辆出租汽车之后又依次每隔4分钟开出一辆,问:从第一辆出租汽车开出后,经过多少时间,停车场就没有出租汽车了?【解析】 这个题可以简单的找规律求解时间 车辆 4分钟 9辆 6分钟 10辆 8分钟 9辆 12分钟 9辆16分钟 8辆18分钟 9辆20分钟 8辆24分钟 8辆由此可以看出:每12分钟就减少一辆车,但该题需要注意的是:到了剩下一辆的时候是不符合这种规律的到了12*9=108分钟的时候,剩下一辆车,这时再经过4分钟车厂恰好没有车了,所以第112分钟时就没有车辆了,但题目中问从第一辆出租汽车开出后,所以应该为108分钟。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用比例法速解行测行程问题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用比例法速解行测行程问题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考试数量关系部分,是考生在备考中遇到的难点之一,主要原因就是方法使用的不恰当,一味的猜用方程的思想来解决问题会严重的影响我们的解题速度,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比例的思想。
如何快速的运用比例的思想迅速的解决掉行程问题也是我们成功的一个关键。
【例题1】狗追兔子,开始追时狗与兔子相距20米。
狗跑了45米后,与兔子还相距8米,狗还需要跑多远才能追上兔子?A.25米B.30米C.35米D.40米【答案】B。
【中公解析】狗跑了45米,这是兔子在狗前方8米处,也就是距离狗的起点53米,兔子在起点20米处开始跑,那么兔子跑了33米,在相同的时间下狗和兔子跑的路程笔试45:33,也就是15:11,说明狗和兔子的速度笔试15:11,要追8米的路程根据正反比关系可以得到,当狗跑30米的时候兔子刚跑22米,狗刚好追上兔子。
此题也可以根据整除特性,兔子的速度是15的倍数,选出答案。
【例题2】甲、乙两地间的公路,汽车行全程需1.4小时,步行全程需14小时。
一个人由甲地出发,步行3.5小时后改乘汽车,他到达乙地总共用多少小时?A.1.05B.1.15C.2.15 D2.25【答案】A。
【中公解析】运用比例的思想指导在走相同的路程时,汽车和步行所用的时间比是1.4:14.汽车和步行的速度比就是14:1.4,也就是10:1,现在步行了3.5小时,走了全程的1/4,还有3/4,如果按照乘车,走3/4,需要1.05小时。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以上两题都输与行程问题,在国考中行程问题基本上属于必出的题型,难度基本上不是很大,但是在做的时候如何快速的计算出最终的结果就成了关键,希望给位备战国考的考生能够熟练运用比例和整除的思想将行程问题快速解决,取得好成绩。
公务员常识40000问6301. 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是->中国6302. 世界上哪一个国家面积最大->俄罗斯6303. 绝育手术又叫什么?->结扎630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于什么时候开始施行?->2002年9月1日6305.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具体管理办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具体管理办法和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管理办法,由______制定。
公务员行测考试数量关系:行程问题详解
行程问题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数学运算的常考题型之一,涉及最多的是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
专家提醒各位考生,在复习数学运算的过程中,应重点掌握行程问题中的几种题型和解题方法。
一、行程问题知识要点(一)行程问题中的三量行程问题研究的是物体运动中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量之间的基本关系式如下: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上述三个公式可称为行程问题的核心公式,大部分的行程问题都可通过找出速度、时间、路程三量中的两个已知量后利用核心公式求解。
(二)行程问题中的比例关系时间相等,路程比=速度比;速度相等,路程比=时间比;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二、行程问题的主要题型(一)平均速度问题平均速度问题公式:(二)相遇问题1.相遇问题的特征(1)两人(物体)从不同地点出发作相向运动;(2)在一定时间内,两人(物体)相遇。
与基本的行程问题相比,专家认为,相遇问题涉及两个或多个运动物体,过程较为复杂。
一般借助线段图来理清出发时间、出发地点等基本量,进而利用行程问题核心公式解题。
2.相遇问题公式公式中的相遇路程指同时出发的两人所走的路程之和。
如果不是同时运动,要转化为标准的同时出发、相向运动的问题来套用相遇问题公式。
(三)追及问题1.追及问题的特征(1)两个运动物体同地不同时(或同时不同地)出发做同向运动。
后面的比前面的速度快。
(2)在一定时间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
与相遇问题类似,专家建议考生可通过线段图来理清追及问题的运动关系。
2.追及问题公式在追及问题中,我们把开始追及时两者的距离称为追及路程,大速度减小速度称为速度差。
由此得出追及问题的公式:(四)多次相遇问题相遇问题的复杂形式是多次相遇问题,多次相遇问题按照运动路线不同分为直线多次相遇和环形多次相遇两类。
多次相遇问题重要结论:1.从两地同时出发的直线多次相遇问题中,第n次相遇时,路程和等于第一次相遇时路程和的(2n-1)倍;每个人走的路程等于他第一次相遇时所走路程的(2n-1)倍。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中的“跑圈过桥”问题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中的“跑圈过桥”问题在历年的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中,有一类必考且难度很大的题型——行程问题,近几年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出现了一些复杂的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不仅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还需要灵活的应变能力,这里华图教育专家跟大家分析一下这类题的解题思路。
求解行程问题,首先,熟悉行程问题中的基本公式:路程=速度x 时间;其次,认真审题,明确分辨是属于行程问题中的哪种题型;最后,灵活运用基本理论和公式进行分析,同时要注意一些特殊题型和方法技巧的使用。
为了让广大考生能够清晰认识特殊行程问题,进行总结及运用真题示例阐述。
一、特殊行程问题——火车过桥(隧道)问题行程问题中有种特殊题型:火车过桥(隧道)问题,此类题型所走的路程不再指通常意义上题目中出现的长度,而是变为了一个路程和或是路程差。
大多体现在火车过桥、过隧道或是过涵洞问题中。
但是又分成两种小题型,根据不同的问法,给出大家两个公式:1、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的时间=(桥长+车长)÷速度2、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桥长-车长)÷速度【例1】一列长为280米的火车,速度为20米/秒,经过2800米的大桥,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多少?( )A. 48秒B. 2分6秒C. 2分28秒D. 2分34秒【答案】B【解析】此题属于完全在桥上的火车过桥问题。
代入公式后,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2800-280)÷20= 126秒=2分6秒,故选B【例2】火车通过560米长的隧道用20秒,如果速度增加20%,通过1200米的隧道用30秒。
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A. 220B.240C. 250D. 260【答案】B【解析】“通过”即从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
此题列方程,设长度为X ,火车速度为v ,由题意得到如下方程组:⎩⎨⎧⨯+⨯=+⨯=+v x v x %)201(30120020560 解得,240=x (米),故选择B二、特殊行程问题——队伍行进、环形运动行程问题中的速度变化的题型,指的是题目中的速度变为一个相对速度21v v v ±=相,要么变成两个对象的速度和,要么变成两个对象的速度差。
2018国家公务员行测技巧:如何解流水行船问题
2018国家公务员行测技巧:如何解流水行船问题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资讯,了解到行测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公共科目之一,从2015年开始,行测实行分级分类考试,分为省级以上和副省及以下两套试卷,跟申论同步。
均为客观性真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从近两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行测考试内容来看,“省级以上”总题量为135道,“副省及以下”总题量130道。
主要差别在数量关系题和资料分析题。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这种考查形式已经基本稳固下来,处于有章可循的状态。
下面,宁夏中公教育整理了公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随着今年来公务员考试的持续火爆,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开始着手准备2018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公教育专家给大家讲解一下流水行船问题。
【例1】顺水航行需要6小时,逆水航行需要9小时,已知水速为8 M/S,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A 32B 40C 24D 48【答案】选D。
【中公解析】流水行船问题,已知时间为6.9,路程一定,时间与速度成反比,所以可知速度比为3:2,而题中说了水速为8,所以顺水和逆水的速度相差16,从比例上看差一分,所以一份对应的实际量为16,所以顺水速度为48,静水速度为40M/S。
【例2】已知船在静水中行驶的速度为8,顺水行驶8小时,逆水行驶12小时都可以到对岸,为水速是多少?()A 2B 2.4C 1.6D 2.8【答案】选C。
【中公解析】本题比较简单,一般都会做,列方程为(8+v)8=(8-v)12;根据路程一定,已知时间比为2:3,所以速度比为3:2,所以8+v/8-v=3/2所以,在解得过程中将V消掉,分子分母作和,16对应的比力量为(3+2)=5,所以1份对应的为3.2,所以8+v为3份即9.6,所以水速为1.6.【例3】A船B船顺水从甲港口到乙港口,所用时间分别为6h与9h,已知甲船速度为20.乙船速度为14 ,求水流速度为多少?()A 1B 2C 3D 4【答案】B【中公解析】路程一定,时间与速度成反比,已知时间为6和9.所以速度的比例关系为3:2,设水速为V,则,(20-v)/(14-v)=3/2,消掉V,分子分母做差,得6对应比力量为1,所以甲船实际速度,3份为18,所以v=2。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追及型牛吃草问题答题方法讲解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追及型牛吃草问题答题方法讲解
行程问题在行测部分所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但是很多同学都反应这一部分比较难学,不好理解。
其实解行程问题还是有很多技巧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行程问题中的牛吃草是用什么技巧解决的。
牛吃草问题的题型特征是:1、有一个初始量2、这个初始量手两个因素制约,且均匀变化3、题目中出现排比句。
符合这三个特征的题目我们都可以用牛吃草的模型解决。
接下来我们通过几个例题来看一下牛吃草的公式推导。
(一)追及型牛吃草
【例1】老王家有一片草场,这片草场足够27头牛吃6天,够23头牛吃9天,现在有21头牛,可以吃多少天?
A.8
B.10
C. 11
D.12。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备考技巧:如何用一个公式解决行程问题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随着2018国考日益临近,不知道各位考生复习得怎么样了?现将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备考技巧:如何用一个公式解决行程问题详情公布如下,这是图图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备考干货,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也祝愿大家决胜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如何一个公式解决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程问题行程问题是我们数量关系中的一种常考题型,有一些考生遇到行程问题就想到画图,或者去从众多公式中去找式子,其实对于行程问题你无需硬背公式,也不用纠结于如何画图,你只要读懂题意找到了关键词之后,考虑一下就可以一秒解决行程问题,让我们来看一下,如何找准关键词画图来快速解决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其实很简单,只不过是S、v、t之间的关系,只要记住一个基本公式S=vt即可解决。
公式中需要注意两点:第一点,三个量要一一对应;第二点,三个量单位要一致。
例1、甲、乙两人沿直线从A地步行至B地, 丙从B地步行至A地。
已知甲、乙、丙三人同时出发,甲和丙相遇后5分钟, 乙与丙相遇。
如果甲、乙、丙三人的速度分别为85米/分钟、75米/分钟、65米/分钟。
问AB两地距离为多少米?( )A.8000米B.8500米C.10000米D.10500米解析:此题分了两层相遇,一个是甲、丙相遇,还有一个是乙、丙相遇。
甲、丙相遇时路程应为甲、丙共同走过的路程,即A到B的距离S,速度为甲、丙的速度之和,时间为甲、丙所用的时间t,因此可以得到式子S=(85+65)t;同样乙丙相遇可以得到式子S=(75+65)(t+5)。
由此可以得到方程组,求得S=10500.此题正确答案为D。
例2、一条客船往返于甲、乙两个沿海城市之间, 由甲市到乙市是顺水航行, 由乙市到甲市是逆水航行。
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25海里。
由甲市到乙市用了8小时, 由乙市到甲市所用的时间是由甲市到乙市所用时间的1.5倍,则甲乙两个城市相距多少海里( )?A.240B.260C.270D.280解析:此题又明显分了两层。
行测——行程问题解题原理及方法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之行程问题解题原理及方法两个速度不同的人或车,慢的先行(领先)一段,然后快的去追,经过一段时间快的追上慢的。
这样的问题一般称为追及问题。
有时,快的与慢的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快的领先一段路程,我们也把它看作追及问题,因为这两种情况都满足速度差×时间=追及(或领先的)路程追及(或领先的)路程÷时间=速度差追及(或领先的)路程÷速度差=时间对于有三个以上人或车同时参与运动的行程问题,在分析其中某两个的运动情况的同时,还要弄清此时此刻另外的人或车处于什么位置,他(它)与前两者有什么关系。
分析复杂的行程问题时,最好画线段图帮助思考理解并熟记下面的结论,对分析、解答复杂的行程问题是有好处的。
(3)甲的速度是a,乙的速度是b,在相同时间内,甲、乙一共行的At+bt=s t=s/a+b s甲=a*t=a*s/a+b S乙=b*t=b*s/a+b【例1】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如果两人都按原定速度行进,那么4小时相遇;现在两人都比原计划每小时少走1千米,那么5小时相遇。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分析】可以想象,如果甲、乙两人以现在的速度(比原计划每小时少走1千米)仍然走4小时,那么他们不能相遇,而是相隔一段路。
这段路的长度是多少呢?就是两人4小时一共比原来少行的路。
由于以现在的速度行走,他们5小时相遇,换句话说,再行1小时,他们恰好共同行完这段相隔的路。
这样,就能求出他们现在的速度和了。
【解】相隔路程:1×4×2行完相隔路程所需时间:(5-4)速度和4×2/(5-4)全程=40(千米)这道题属于相遇问题,它的基本关系式是:速度和×时间=(相隔的)路程。
但只有符合“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相同时间相遇”这样的特点才能运用上面的关系式。
不过,当出现“不同时出发”或“没有相遇(而是还相隔一段路)”的情况时,应该通过转化条件,然后应用上面的关系式。
事业单位行测指导:解行程问题技巧.doc
2018事业单位行测指导:解行程问题技巧行测考试中的行程问题是常考查的,对正反比例的考查成为最主要的考点,你知道这类题的解题技巧吗?本网带来了2018事业单位行测指导:解行程问题技巧,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2018事业单位行测指导:解行程问题技巧一、比例的核心利用份数之比代替实际量之比。
也就是说直接将比例看成份数,如:A:B=3:2,就直接把A看作3份,B看作2份。
二、正反比例存在M=A×B的关系,且有不变量1、若M不变,则A与B成反比;反比即用最小公倍数除以对应的数之比,如M一定,A1:A2:A3=3:2:1,则B1:B2:B3=2:3:6。
2、若A(B)不变,则M与B(A)成正比;正比即和之前的量的比例一致,如B一定,A1:A2:A3=3:2:1,则M1:M2:M3=3:2:1。
三、具体应用例1.甲乙二人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60公里每小时,乙的速度为48公里每小时,两人在距离AB 中点48公里处相遇。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A.156B.324C.432D.864分析:由于甲乙两人是同时出发的,所以到相遇时两人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所以甲乙所走的路程和对应的速度成正比,由于V甲:V乙=60:48=5:4,所以S甲:S乙=5:4,一共走了9份,中点就是4.5份,所以甲比中点多走0.5份就对应了48公里,所以一共9份就对应864公里。
故答案为D。
例2.甲与乙同时从A地出发匀速跑向B地,跑完全程分别用了3小时和4小时,下午4点时,甲正好位于乙和B第之间的中点上,问两人是下午什么时候出发的?A.1点24分B.1点30分C.1点36分D.1点42分分析:甲与乙同时从A地出发匀速跑向B地,跑完全程分别用了3小时和4小时,由于跑完全程的路程相同,所以速度和时间成反比,T甲:T乙=3:4,所以V甲:V乙=4:3。
在同时出发的运动过程中,甲乙所用的时间相同,所以甲乙所走路程和速度成正比,由于V甲:V乙=4:3,所以S甲:S乙=4:3,即甲走了4份,乙走了3份,此时甲正好位于乙和B第之间的中点上,由于甲乙之间差1份路程,所以甲距离B地也差1份路程,进而可知总路程为5份,而甲走了其中的4份,也就意味着甲走了全程的4/5,那么时间也用了全程的4/5,即3×4/5=2.4小时,用了2.4小时后是4点,所以甲乙两人是1点36分出发的,故答案为C。
事业单位行测指导:解行程问题技巧.doc
事业单位行测指导:解行程问题技巧2018事业单位行测指导:解行程问题技巧一、比例的核心利用份数之比代替实际量之比。
也就是说直接将比例看成份数,如:A:B=3:2,就直接把A看作3份,B看作2份。
二、正反比例存在M=A×B的关系,且有不变量1、若M不变,则A与B成反比;反比即用最小公倍数除以对应的数之比,如M一定,A1:A2:A3=3:2:1,则B1:B2:B3=2:3:6。
2、若A(B)不变,则M与B(A)成正比;正比即和之前的量的比例一致,如B一定,A1:A2:A3=3:2:1,则M1:M2:M3=3:2:1。
三、具体应用例1.甲乙二人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60公里每小时,乙的速度为48公里每小时,两人在距离AB中点48公里处相遇。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A.156B.324C.432D.864分析:由于甲乙两人是同时出发的,所以到相遇时两人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所以甲乙所走的路程和对应的速度成正比,由于V甲:V乙=60:48=5:4,所以S甲:S乙=5:4,一共走了9份,中点就是4.5份,所以甲比中点多走0.5份就对应了48公里,所以一共9份就对应864公里。
故答案为D。
例2.甲与乙同时从A地出发匀速跑向B地,跑完全程分别用了3小时和4小时,下午4点时,甲正好位于乙和B第之间的中点上,问两人是下午什么时候出发的?A.1点24分B.1点30分C.1点36分D.1点42分分析:甲与乙同时从A地出发匀速跑向B地,跑完全程分别用了3小时和4小时,由于跑完全程的路程相同,所以速度和时间成反比,T甲:T乙=3:4,所以V甲:V乙=4:3。
在同时出发的运动过程中,甲乙所用的时间相同,所以甲乙所走路程和速度成正比,由于V甲:V乙=4:3,所以S甲:S乙=4:3,即甲走了4份,乙走了3份,此时甲正好位于乙和B第之间的中点上,由于甲乙之间差1份路程,所以甲距离B地也差1份路程,进而可知总路程为5份,而甲走了其中的4份,也就意味着甲走了全程的4/5,那么时间也用了全程的4/5,即3×4/5=2.4小时,用了2.4小时后是4点,所以甲乙两人是1点36分出发的,故答案为C。
国考行测:行程问题——等距离平均速度公式 平均公式
平均公式 2018国考行测:行程问题----等距离平均速度公式“行程问题”是历年各种公务员考试考查的重点题型,也是每次考试几乎都会涉及的常考题型,更是考生望而生畏的“难点题型”。
行程问题的考点非常多样化,基本行程中,考察最多的就是等距离平均速度公式:2v1v2/(v1+v2)等距离平均速度公式推导如下:假设一段路程长度为2s,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2,那前一半路程的时间为s/v1,后一半路程的时间为s/v2,总的时间为s/v1+ s/v2,那么平均速度为路程除以时间,即2s/(s/ v1+ s/ v2)=2v1v2/(v1+v2)。
等距离平均速度公式使用前提:以两个不同的速度(v1和v2)行驶的距离是相同的,求平均速度既可以使用该公式。
该公式经常用于往返,上下坡等问题当中。
【例1】某人开车从A镇前往B镇,在前一半路程中,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前进;而在后一半的路程中,以每小时120公里的速度前进。
则此人从A镇到达B镇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公里?() A.60 C.90 B.80 D.100 【答案】B 【解析】前后半路程相等,符合使用前提,利用等距离平均速度公式:2×60×120/(60+120)=80,答案选择B。
【例2】小伟从家到学校去上学,先上坡后下坡。
到学校后,小伟发现没带物理课本,他立即回家拿书(假设在学校耽误时间忽略不计),往返共用时 36 分钟,假设小伟上坡速度为80米/分钟,下坡速度为100米/分钟,小伟家到学校有多远?() A.2400米 C.1600米B.1720米 D. 1200米【答案】C S上=S下【解析】小伟往返的过程,总的上坡所走路程跟下坡所走路程相等,因此往返的平均速度2×80×100/(80+100)=1600/18米/分。
往返共用时间为36分,故家到学校路程为1600/18×18=1600米。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学运算之行程问题解答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学运算之行程问题解答行程问题1、相遇问题:【知识要点】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问题的核心是“速度和”问题。
【经典例题】1、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如果甲车提前一段时间出发,那么两车将提前30分相遇。
已知甲车速度是60千米/时,乙车速度是40千米/时,那么,甲车提前了多少分出发()分钟。
A. 30B. 40C. 50D. 60解析:【答案】C,本题涉及相遇问题。
方法1、方程法:设两车一起走完A、B两地所用时间为x,甲提前了y时,则有, (60+40)x=60[y+(x-30)]+40(x-30), y=50方法2、甲提前走的路程=甲、乙共同走30分钟的路程,那么提前走的时间为,30(60+40)/60=502、甲、乙二人同时从相距6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6小时相遇。
如果二人每小时各多行1千米,那么他们相遇的地点距前次相遇点1千米。
又知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快,乙原来的速度为()A.3千米/时B.4千米/时C.5千米/时D.6千米/时解析:【答案】B。
原来两人速度和为60÷6=10千米/时,现在两人相遇时间为60÷(10+2)=5小时,采用方程法:设原来乙的速度为X千米/时,因乙的速度较慢,则5(X+1)=6X+1,解得X=4。
注意:在解决这种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先判断谁的速度快。
方法2、提速后5小时比原来的5小时多走了5千米,比原来的6小时多走了1千米,可知原来1小时刚好走了5-1=4千米。
2.二次相遇问题:【知识要点】甲从A地出发,乙从B地出发相向而行,两人在C地相遇,相遇后甲继续走到B地后返回,乙继续走到A地后返回,第二次在D地相遇。
则有第二次相遇时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时走的路程的两倍。
2018年国考行测备考:数学运算题重点攻克之行程问题
2018年国考行测备考:数学运算题重点攻克之行程问题通过对近几年的行测数量关系的真题分析,可以观察到行程问题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因此学习行程问题,掌握一些常用解决行程问题的方法,对于应对2018年国考行测考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华图教育专家我们对如何解决行程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S=V×T)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存在正反比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将其与工程问题联系在一起。
工程问题是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与时间成反比关系,而在行程问题中,是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关系。
二、特值思想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在行程问题中,绝大部分题目都会给出几种不同情况下的行驶时间,但由于路程未知,因此我们无法求出对应的速度,因此不能快速的求解问题。
但由于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对应成比例关系,符合特值的应用条件,因此特值思想可以说是解决行程问题的利器。
三、如何应用特值法很多同学在使用特值法,非常爱用1这个数字,但发现解题速度往往上不去,因为其中出现了分数的计算,众所周知的事情,我们在考场上做数学题追求两个事情:快与准,因此大部分情况下我不建议将特值设为1,因为特值就是为了自己计算方便的,自己何苦为难自己呢,因此我建议将特值设为公倍数,下面用一道例题给大家演示下特值法的应用: 【例】小明同学在上学时,从家到学校用时速度为20,放学时,从学校到家里用速度为30,请问小明同学在上学及放学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A 25B 24C 23D 22【答案】B【解析】设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60,因此,小明上学路上用时为20,放学路上用时为30,平均速度为60*2/(20+30)=24,选择B项。
四、真题应用【例1】甲从A地到B地需要30分钟,乙从B地到A地需要45分钟,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中间甲休息了20分钟,乙也休息了一段时间,最后两人在出发40分钟后相遇。
问乙休息了多少分钟?A.25B.20C.15D.10【答案】A【解析】特值思想设AB两地间路程为30、45的最小公倍数90,则甲乙速度分别为3、2,通过条件可知甲走了20分钟,3*20=60的距离,剩余90-60=30应为乙走的,乙用时30/2=15,故乙休息40-15=25分钟,答案选A。
行测行程问题解题方法
行测行程问题解题方法
行测中的行程问题通常都是与时间、距离、速度等相关的运动问题,常见类型有相向出发、相遇、交错等。
针对这些问题,以下是一些解题方法:
1. 画图法
在解题时可以根据题目要求,绘制出相应的图形,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比如相向而行问题,可以画出两人相向而行的图形,标上相对速度,根据两人之间的距离和时间来计算出两人相遇的时间点;而对于相遇问题,则需要画出两人的运动轨迹,通过交点来确定两人相遇的时间和位置。
2. 路程、速度、时间图
在解题时可以采用路程、速度、时间图的方法,将三者之间的关系用图形表现出来。
比如相向出发问题,可以将两人行程的路程距离、速度和时间用图表来表示,将两者之间的距离表示为一条线段,两人相遇的点为交点,从而计算出两人相遇的时间。
交错问题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解决。
3. 解方程法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可以采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解。
首先需要根据问题中所给的条件列方程,然后化简、代入、消元,在数学上求解出问题的答案。
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运算能力,但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方法。
综上所述,行测中的行程问题需要注意细节问题,例如要注意两人相遇的时间点还是距离、速度在题目中是否有单位等。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解答,都需要对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进行仔细分析,清晰表达,逐步推导出正确的答案。
同时,练习过程中建议多做一些类似题目,加强理解和运算能力,提高解题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行程问题中的特殊题型讲解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行程问题中的特殊题型讲解。
扶梯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特殊题型,其本质还是一个速度受另一个速度的影响,且顺逆影响的效果是相反的,就是流水行船问题。
不过扶梯问题有两种表现形式,我们根据流水行船问题的基本公式,可以推导出扶梯问题两种形式的基本公式:
同向:总速度=人的速度+扶梯速度
走过的总级数=静止时能看到的级数-扶梯运动缩进的级数
逆向:总速度=人的速度-扶梯速度
走过的总级数=静止时能看到的级数+扶梯运动伸长的级数
例题1:哥哥沿着向上移动的扶梯从顶向下走到底,共走了100级。
在相同的时间内,妹妹沿着自动扶梯从底向上走到顶,共走了50级.如果哥哥单位时间内走的级数是妹妹的2倍,那么当自动扶梯静止时,自动扶梯能看到的部分有多少级?
【解析】行走级数为2:1,行走速度为2:1,那么行走时间就正好相等,因此扶梯运动时间也相等,哥哥走的级数比妹妹多,是因为扶梯运动伸长和缩短而导致的,因此伸长和缩短的级数相同为(100-50)÷2=25,因此静止时的级数为100-25=75。
例题2:甲、乙两人在匀速上升的自动扶梯从底部向顶部行走,甲每分钟走扶梯的级数是乙的2倍;当甲走了36级到达顶部,而乙则走了24级到顶部。
那么,自动扶梯有多少级露在外面?
【解析】根据甲是乙的速度两倍可得出,甲乙的时间比为36/2:24/1=3:4,上下的级数差是因为自动扶梯运行的时间差导致的,1个时间单位的时间相差36-24=12,级数为36+3×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