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1
常州某校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常州某校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和总结,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奇数、偶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建立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难点:学生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方法,自主探究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教学素材、学生活动用品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反馈。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和与积的奇偶性 苏教版
教案:和与积的奇偶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五年级数学下册中关于和与积的奇偶性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奇数、偶数相加、相乘的规律,能够判断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奇数、偶数相加、相乘的规律,能够判断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奇数、偶数相加、相乘的规律。
2. 判断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图片,如男生、女生、桌子、椅子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发现其中的奇数和偶数。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和与积的奇偶性。
2. 探究规律(1)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教师出示一些奇数和偶数的算式,如:1 2、3 4、5 6等,让学生计算并判断和的奇偶性。
引导学生发现奇数、偶数相加的和为奇数。
(2)奇数、偶数相乘的规律教师出示一些奇数和偶数的算式,如:1×2、3×4、5×6等,让学生计算并判断积的奇偶性。
引导学生发现奇数、偶数相乘的积为偶数。
3. 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奇数、偶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学生能够判断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
4.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奇数、偶数相加、相乘的规律。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和与积的奇偶性奇数偶数 = 奇数奇数× 偶数 = 偶数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
2. 观察生活中的奇数和偶数,举例说明和与积的奇偶性。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奇数、偶数相加、相乘的规律,能够判断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这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偶数与奇数的定义、性质以及偶数与奇数的运算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进一步理解偶数与奇数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偶数与奇数的定义和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和与积的奇偶性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自主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能够运用和与积的奇偶性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和与积的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自主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谜语,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途径,自主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
3.合作交流: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总结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
5.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2、通过观察、猜想、分析、讨论、归纳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与积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和与积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体验“初步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情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游戏及探究过程中,感受生活中存在数学规律,体会数学规律发现与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和与积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研究重点问题1.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玩过转盘游戏?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个转盘(出示转盘),师生进行摸奖游戏:快速判断出和是奇数还是偶数的有奖,速度慢的没奖!(师当场发奖品)(第一次尝试)2.提问:为什么你判断的这么快?生1:我是口算的。
(师:哦,看来你的心算本领很不错)生2:我是把个位上的数相加的。
(师:你选择了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来计算的)生3:我是看奇数+奇数=偶数。
(师:你能选择一个例子具体说说看吗?)预设:如果说不到和的奇偶性,师:大家都是用算的,那还有没去其他的办法呢?如果学生说到和的奇偶性,师:你真善于发现,刚才的同学都在关注结果,你关注到了两个加数的特点。
(板书学生说的)是像他说的那样吗?这只是我们的初步发现,(打问号),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如何来验证?(举例)是啊,举例验证是发现规律的好办法。
(板书:举例)师:我们不如再多举些例子来看看。
(任意选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加起来看一看,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同桌两先互相说说,也可以在本子上写写。
师:谁来和我们交流一下。
生1:我发现了……,(师:你是怎么发现的?)生2:我们举得例子是:……(师:那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师:其他同学有没有不符合这个发现的例子引导:怎样的两个数相加和是奇数?和是偶数呢?设法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演绎解释进而理解:生1:我发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和的奇偶性;二是积的奇偶性。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偶数与奇数的定义,以及加法和乘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和的奇偶性规律,以及积的奇偶性规律,进一步理解数学的内在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偶数与奇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同时也掌握了加法和乘法运算。
但是,对于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偶数与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能够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偶数与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难点:能够运用偶数与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数学游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2.学习材料:准备一些关于偶数与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实例,以便于学生观察和分析。
3.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以便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妈妈买了一些水果,其中有偶数个苹果和奇数个香蕉,问一共有多少个水果?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偶数与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
苏教版五下《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苏教版五下《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和与积的奇偶性》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和的奇偶性规律。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铺垫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判断任意两个整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进一步理解数学的规律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对于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复杂的数的运算和奇偶性规律的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发现和总结和的奇偶性规律,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判断任意两个整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理解和的奇偶性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判断任意两个整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2.难点:理解和的奇偶性规律,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和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和的奇偶性规律,再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规律。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展示和讲解。
2.学习材料:准备一些数卡或者练习题,方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数卡或者实物,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数的加法运算,引导学生发现和的奇偶性。
例如,拿两张数卡,一张奇数一张偶数,让学生进行加法运算,发现和是奇数或者偶数。
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和的奇偶性规律。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3-13《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3-13《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3-13《和与积的奇偶性》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判断两个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并能够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用数学语言进行归纳和总结。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数的奇偶性,对奇数和偶数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经验,对和与积的奇偶性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学生对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理性认识尚浅,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判断两个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并能够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判断两个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操作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和与积的奇偶性的理解。
3.交流讨论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男女生的人数、衣服的件数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实例的奇偶性。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具体的例子,如2+3、4×5等,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和与积的奇偶性。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归纳和总结。
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张白纸和一支笔。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3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3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的第13课时,课题为《和与积的奇偶性》。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奇数与偶数的概念,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对奇数与偶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际运用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和与积的奇偶性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探究教学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和数学规律。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实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
展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在这些商品中,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2)如果你买了这些商品,总价是奇数还是偶数?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数字,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展示课件,给出以下数字组合:1、2、3、41+2、1+3、1+41×2、1×3、1×4引导学生发现:(1)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2)奇数加偶数等于奇数;(3)奇数乘奇数等于奇数;(4)奇数乘偶数等于偶数。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和与积的奇偶性》苏教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和与积的奇偶性》苏教一. 教材分析《和与积的奇偶性》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能判断两个数的和、积的奇偶性,并能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偶数与奇数的定义,对基本的数学运算也有所了解。
但在实际运用中,判断和与积的奇偶性还需进一步引导和训练。
此外,学生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缺乏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能判断两个数的和、积的奇偶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难点:判断两个数的和、积的奇偶性,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和与积的奇偶性》课件,包括生活中的实例、动画演示等。
2.学具:为学生准备练习题、卡片等学习材料。
3.教室环境:布置成一个数学乐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做菜等,引导学生关注和与积的奇偶性。
让学生举例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动画演示,呈现两个数的和、积的奇偶性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规律。
3.操练(10分钟)为学生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奇偶性规律进行判断。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组练习题。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巩固学生对奇偶性规律的掌握。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和与积的奇偶性1-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和与积的奇偶性1-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探讨和与积的奇偶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式,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课程内容涉及奇数、偶数的定义,奇偶性的判断方法,以及奇数和偶数相加、相乘的结果。
此外,还将探讨如何运用和与积的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奇数、偶数的概念,掌握奇偶性的判断方法。
2. 学会计算奇数和偶数相加、相乘的结果,并能运用和与积的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教学难点1. 奇偶性的判断方法及其在计算中的应用。
2. 如何运用和与积的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具模型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奇数和偶数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奇偶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奇数、偶数的定义,引导学生掌握奇偶性的判断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和与积的奇偶性解决问题。
4. 练习环节: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奇偶性的判断方法和运用。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板书五年级数学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2. 板书内容:- 奇数、偶数的定义- 奇偶性的判断方法- 奇数和偶数相加、相乘的结果- 和与积的奇偶性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数列中奇数和偶数的个数,计算奇数和偶数相加、相乘的结果。
2. 提高题:运用和与积的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探讨和与积的奇偶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和与积的奇偶性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苏教新版五年级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1
小学数学苏教新版五年级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
(教材第 50~51 页 )1.试试运用举例和考证等方法研究和与积的奇偶性,逐渐掌握发现规律的方法。
2.经历探索加法与乘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 ,在活动中发现计算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 ,提高推理能力。
3.在学习“和与积的奇偶性”的活动中 ,能组织学生踊跃参加数学学习活动 ,用我的感情塑造学生的感情。
要点 :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难点 :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剖析和解说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课件。
师 :同学们 ,你们喜爱做游戏吗 ?( 喜爱 )下边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做游戏——翻手掌,大家玩过吗 ?第一是手心向下 ,而后翻过来手心向上 ,再翻过去手心向下这样频频 , 谁知道 , 翻过 5 次后手心向哪 ?学生进行试试后得出答案:手心向上。
师 :当翻过第 6 次后呢 ?学生试验得出答案:手心向下。
师:第 19 次后呢 ?学生试验得出答案:手心向上。
师 :当翻过 20 次后呢 ?学生仍是试验得出答案:手心向下。
师 :其实在翻手掌中也有很多半学知识,你留意了吗 ?生 :当翻过的次数是奇数时,手心向上 ; 当翻过的次数是偶数时,手心向下。
师 :今日我们就要看谁仔细察看,能发现并获取相关奇偶性的数学规律,大家有信心吗?【设计企图 :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开课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明确了本节课的任务 , 看谁能仔细察看 ,获取数学规律】师 :你能谈谈奇数和偶数各有什么特色吗?生 :奇数都是单数,不是 2 的倍数 ;偶数都是双数,是 2 的倍数。
师 :随意选两个不是 0 的自然数 ,求出它们的和 ,填在课本第 50 页的表格中。
再看看和是奇数仍是偶数。
学生试试达成练习;教师巡视认识状况。
组织学生报告沟通,教师依据学生回答达成表格并用课件展现结果。
师 :察看填好的表格 ,谈谈你有什么发现 ,能够跟小组的同学议论。
生 1:两个偶数相加的和是偶数 ,两个奇数相加的和也是偶数。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 - 小学作文】【篇一】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五年级《和与积的奇偶性》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找规律《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宁夏青铜峡市大坝中心小学董予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了解两个或几个数的和、积的奇偶性,初步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规律。
2.使学生经历举例、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总结等数学活动过程,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发现方法,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判断和与积的奇偶性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归纳出判断和与积的奇偶的方法。
学情分析:对于找规律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在之前已经全面的学习了植树的规律,搭配的规律和周期的规律,也具体的学习了像运算律、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等内容。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活动能力,积累了一定的基本活动经验,能够初步自主归纳规律。
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在学习中可以进行有效的迁移。
因此,围绕本课的知识展开结构“任意两个数相加——任意多个数相加——任意多个数相乘”,学生能够在经历“举出例子——观察比较——寻找特点——归纳规律”的学习方法结构后,自主的进行结构化的思考。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奇数和偶数吗?你们能说说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言。
(课件出示判断题练习,教师注意学生回答的正确性)师:我有一个特异功能你们想知道吗?本人能很快知道几个加数的和或几个乘数积是奇数还是偶数。
你们信不信?请一名学生出题老师解答,其他学生验证。
师:你们想不想学,告诉大家老师哪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老师掌握了计算规律才能这样快。
今天我们就一起把个规律找出来吧!教师板书课题:和与积的奇偶性一、探究新知找出规律1. 探究两个加数和的奇偶性。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2. 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3. 运用和与积的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 教学难点:运用和与积的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奇偶性的本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奇数和偶数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奇偶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奇偶性的含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具体的和与积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4. 总结规律:引导学生总结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并加以验证。
5. 实践应用: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和与积的奇偶性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奇偶性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苏教版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判断一些数的奇偶性,计算和与积的奇偶性。
2. 提高题:让学生运用和与积的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让学生探讨奇偶性与其他数学知识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奇偶性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效果。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
《和与积的奇偶性》一、教学内容《和与积的奇偶性》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简易方程》的第三课时。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探索并掌握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能运用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奇数与偶数的性质。
2. 能运用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奇数与偶数现象,引导学生回顾奇数与偶数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奇数与偶数的性质。
(2)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总结奇数与偶数的性质。
(3)教师点评,强调重点,突破难点。
3. 巩固练习(1)PPT展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4. 应用拓展(1)PPT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奇数与偶数的性质及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和与积的奇偶性》2. 教学内容:奇数与偶数的性质3. 教学目标:掌握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能运用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4.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奇数与偶数的性质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应用拓展、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布置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巩固奇数与偶数的性质。
2. 提高题:运用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使学生掌握了奇数与偶数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和与积的奇偶性1-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 和与积的奇偶性1 - 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整数加法和乘法的基本性质。
2.掌握奇偶数的基本概念。
3.理解和与积的奇偶性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和与积的奇偶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教学难点:奇偶性质的概念和应用。
三、课前准备1.教师应准备好教案、教具、科学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料。
2.学生应预习相关课文并做好课前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复习与导入在开始新课内容之前,需要对前一节课的知识进行复习。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课堂讨论等方式来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奇偶性质的概念首先,教师应对奇偶数的概念进行简单明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以及它们的特点。
通过教师画图等形象化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3. 学习和与积的奇偶性质在学生掌握了奇偶数的基本概念后,应对和与积的奇偶性质进行讲解。
教师可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数学公式等方式,让学生具体理解和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质。
4. 练习和巩固为了巩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教师应在课程中穿插相关应用题及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深入理解奇偶性质的应用方法。
5. 总结与反思在课程结束之前,教师应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对课程进行反思。
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小结所学内容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奇偶性质的应用方法。
五、教学参考书目1.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2.《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六、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听课笔记和所完成作业等。
通过评价,不断提高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质量。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3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3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3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理解偶数与奇数相加或相乘的规律。
教材从生活情境出发,引导学生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并通过举例、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探索和理解偶数与奇数相加或相乘的规律。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偶数与奇数的基本概念,对偶数与奇数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判断一个数的奇偶性,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偶数与奇数的运算。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这需要学生能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同时,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偶数与奇数相加或相乘的规律,能够判断和的奇偶性,能够判断乘积的奇偶性。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偶数与奇数相加或相乘的规律。
2.难点:让学生能够判断和的奇偶性,能够判断乘积的奇偶性。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生活情境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生活情境、例题、练习等内容。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关于偶数与奇数的图片、卡片等素材,用于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等活动。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理解并掌握偶数与奇数的性质。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和与积的奇偶性,并通过举例、观察、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教材还设置了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与积的奇偶性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偶数与奇数的基本概念,对奇数与偶数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和与积的奇偶性产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引导、探究、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偶数与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偶数与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和与积的奇偶性知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的生活情境和案例。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和与积的奇偶性的练习题,用于巩固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偶数和奇数的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买卖双方支付的钱数是偶数还是奇数,引出和与积的奇偶性话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偶数和奇数的组合,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和与积的奇偶性。
如:2 +3 = 5,2 × 3 = 6。
引导学生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索和发现,理解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学生已经学习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对奇数和偶数的性质有了初步了解。
教材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有了初步了解。
但是,对于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学生可能还没有直观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和引导,帮助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和总结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2.教学难点:理解和应用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概括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括实例、游戏和练习题。
2.准备奇数和偶数的卡片,用于游戏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引导学生回顾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游戏规则:教师出示奇数和偶数的卡片,学生迅速判断卡片上的数字是奇数还是偶数。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组数字,让学生计算它们的和以及积,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总结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解和掌握奇数与偶数的定义及其性质;二是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第一、二单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探究,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自主探究和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奇数与偶数的定义及其性质,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奇数与偶数的定义及其性质,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教学难点: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具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奇数与偶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自主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讲解与示范:教师对学生的发现进行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奇数与偶数的性质及其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5.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的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奇数与偶数的定义及其性质,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苏教版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51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尝试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加法和乘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乘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体验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3.在研究质数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难点:经历探索加法和乘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乘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体验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下面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做游戏——翻手掌,大家玩过吗?其实在翻手掌中也有许多数学知识,你留心了吗?今天老师就看谁观察仔细,在翻手掌中获得数学规律,大家有信心吗?二、探索新知1.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奇偶性。
活动一:师生互动,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发现规律(在游戏——翻手掌中发现规律)(1)让全体学生做游戏(翻手掌)课件出示游戏规则:所有学生手心向下,然后依次手心向上,再把手心向下,这样来回翻。
(2)思考你翻5次后,手心向下还是向上?(开始游戏)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想的?(3)思考你翻11次后,手心向下还是向上?(开始游戏)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想的?(4)思考你翻100次后,手心向下还是向上?(开始游戏)(为什么有的同学停下来了?要翻1000次、9999次怎么办呢?)(5)思考:要解决翻100次后你的手心向下还是向上?该怎么办?教师进行解决问题方法的指导:列表或画图。
(6)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观察板书,你有什么发现?翻奇数次后,手心朝。
翻偶数次后,手心朝。
(7)学以致用:翻100次、1000次、9999次,手心向上还是向下?(8)思考:只要确定第几次的位置,就能确定所有奇数次的位置?也就能确定所有偶数次的位置?(9)思考:有人说手心翻了999次后,手心向下,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10)同桌问一问:手心翻了()次后,手心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2、通过观察、猜想、分析、讨论、归纳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与积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和与积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体验“初步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情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游戏及探究过程中,感受生活中存在数学规律,体会数学规律发现与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和与积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研究重点问题1.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玩过转盘游戏?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个转盘(出示转盘),师生进行摸奖游戏:快速判断出和是奇数还是偶数的有奖,速度慢的没奖!(师当场发奖品)(第一次尝试)2.提问:为什么你判断的这么快?生1:我是口算的。
(师:哦,看来你的心算本领很不错)生2:我是把个位上的数相加的。
(师:你选择了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来计算的)生3:我是看奇数+奇数=偶数。
(师:你能选择一个例子具体说说看吗?)预设:如果说不到和的奇偶性,师:大家都是用算的,如果不算呢?那还有没去其他的办法呢?如果学生说到和的奇偶性,师:你真善于发现,刚才的同学都在关注结果,你关注到了两个加数的特点。
(板书学生说的)是像他说的那样吗?这只是我们的初步发现,(打问号),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如何来验证?(举例)是啊,举例验证是发现规律的好办法。
(板书:举例)师:刚才有学生举了偶数+偶数=偶数的例子,那么,两个数相加,除了把两个偶数相加,还可以把2个怎样的数相加呢?师:我们不如再多举些例子来看看。
(任意选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加起来看一看,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同桌两先互相说说,也可以在本子上写写。
师:谁来和我们交流一下。
生1:我发现了……,(师:你是怎么发现的?)生2:我们举得例子是:……(师:那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师:其他同学有没有不符合这个发现的例子师:大家都说了自己的发现,你们说的都是对的!那你知道为什么奇数+偶数=奇数吗?同桌可以先讨论一下。
引导:可以根据奇数、偶数的特征来说说师:谁已经有想法了?(谁也能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师:刚才我们用举例的方法来发现了这3条规律,我们也可以借助图形来帮助我们充分理解。
多媒体演示师:小结:我们刚才通过举例和借助图形,最后得出了“两个奇数相加的和是偶数;两个偶数相加的和是偶数;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相加的和是奇数”的结论。
(电脑显示)根据大家的想法,我们可以选择这种表述方法来表明我们的理解:板书: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去掉问号)4.回归游戏问题,承上启下:师:你了这3条规律,现在你们可以快速判断了吗?还需要算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转盘游戏设置6次,最后一次设置相邻的两个自然数:34+35)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算式,这是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他们的和一定是奇数。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生:因为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师:他是用刚才探究的规律来解释的,非常好!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呢?35与34相邻,只是比34多1,如此,我们能否想成34+34+1呢?(电脑演示34+35——34+34+1)瞧,前二个偶数相加一定是偶数,在这个基础上再多1,自然是奇数了!因为34和35相对于以上例子(指板书)中的数,它们比较特殊,是两个相邻的自然数,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多1,如此,我们就可以肯定的判断:两个相邻自然数的和是奇数,且,一定是奇数!启下:34+34+1是三个非0的自然数相加,那如果是4个、5个……加数相加呢,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呢?想继续研究吗?二、小组探究,解决难点问题1.解读任务出示表格,提问:(1)接下来,我们要分小组,利用这张表格进行研究。
仔细观察,这张研究表告诉我们要研究什么?(2)那你准备怎么研究?(对,还是举例!你准备举几个数相加的例子?对,例子举得多并不能说明问题,关键在于不同的形式!尽可能举出不同形式的例子,3个数相加、4个数相加、5个数相加……这才有说服力!)(3)如果在计算和的时候遇到困难,咱们可以用上计算器!2.交流表格3.着重交流:提问:仔细观察我们现在列举的连加算式,你觉得在什么情况下,和是奇数?什么情况下和是偶数?生:我觉得奇数的个数是奇数时,和是奇数。
师:你们听懂了吗?你能不能来说说看他是什么意思?还有不同的发现吗?生:我发现奇数的个数是偶数时,和是偶数。
师:你们同意她的说法吗?你再来说说看。
追究:你知道为什么奇数是2个、4个、6个……的时候和就是奇数呢?学生自由说说。
师:听了这么多的想法,大家是不是这个意思呢,请看大屏幕:结合学生叙述,电脑形象演绎: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师:奇数是2个、4个、6个……的时候和就是偶数,这是因为每两个奇数相加的和是偶数,多个偶数相加还是偶数。
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其实我们只要看什么?师:那有0个偶数是什么意思?这种情况和是?师:如果奇数的个数不是偶数时,和又是什么情况呢?谁能来说说看。
(你说得非常清楚,我们大家一下子就听明白了。
再借助电脑老师一起来看看)电脑出示“……”,成以下图示: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生:当奇数的个数是1、3、5时,每次都会多一个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师:是的,所以当奇数是1个、3个、5个……的时候,和一定是奇数4.提炼方法,渗透思想:瞧,看起来这个算式比较复杂,可这么研究起来并不困难,因为,说到底我们研究的还是这个简单的问题。
(指板书: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师强调:所以,研究复杂的问题,可以从怎样的问题入手(由简单的问题入手)是啊,遇到复杂问题,从简单问题入手,找出规律来解决。
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思考方法!板书:复杂——简单4、师:我这儿有一个算式,你能不能快速判断和是奇数还是偶数?1+3+5+……+29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为什么?如果去掉一个29呢?5、小结提炼。
我们又一次通过列举许多不同的算式,并比较发现几个不是0的自然数连加,加数中,如果奇数的个数是奇数,和是奇数;如果奇数的个数是偶数,和是偶数。
那么,想一想,要判断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只要看算式中的什么数?不仅要关注奇数,更要关注奇数的什么?(对,个数)强调:所以我们说,判断和的积偶性,(板书课题:和的奇偶性)只要看奇数的个数!5、揭示课题:这就是和的奇偶性!(板书)三、迁移经验,自主探究问题1.过渡切题:仅仅是和有奇偶性吗?大胆猜猜看!(积有无积偶性?)师:是的,积也有奇偶性(板书)2、出示:1×2×3×……×99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你能直接判断吗?根据刚才的经验,我们遇到这个复杂的问题,应该怎么做?(师有意识指板书问)生:从简单的问题入手(这里学生若说不出,教师直接引:可以先研究几个数相乘?)师:所以你们准备先研究什么?(生:先研究两个数相乘的情况)3.回顾方法,引导探究方法师:那我们来回忆一下,在探究和的积偶性时,是怎么发现规律的?在找规律时,可以先举出一些例子,再通过观察、比较,找找有什么特点,从中发现规律。
结合上述,板书:复杂——简单举例(是的,多举一些算式才能发现规律)比较(当然了,写完算式后还要比较。
不要小看这个比较哦,它能让我们从不同的算式中发现共同的特点,这些都是发现规律的好办法。
)找规律4、方法迁移、自主尝试借着这些方法,你能试着自己举一些例子,然后观察、比较,找找乘数的特点,从中发现规律吗?5、交流想法、找出规律提问:你发现了哪些规律?相机板书: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其他同学有没有不符合这三条规律的例子?师:偶数×偶数=偶数,那3个偶数呢?4个?5个呢?你发现了什么?乘数都是偶数,积也是偶数。
出示:奇数×奇数=奇数,师:你知道我接下来要问你们什么吗?生:再多个奇数呢?师:你们真聪明。
(出示3个、4个……奇数,你发现了什么?乘数都是奇数,积也是奇数。
师:那我如果再后面加个偶数呢?(结果就变成了偶数)所以,乘数里只要有1个偶数,积一定是偶数。
师:看来,咱们班的同学真非常具有数学研究能力,相信现在这个算式也难不倒你了。
出示:1×2×3×……×99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6、提炼方法:小结:是啊,在一组算式中,只要出现偶数,积就一定是偶数。
看来,遇到复杂的问题,还是从简单问题入手,找出规律来解决复杂问题。
四、练习与总结1、老师这儿也有几个算式,你能判断结果的奇偶性吗?36×28×8×613×29×63×34×2×11389×653×3712、若5×3×A×9×B是奇数,判断整数A,B的奇偶性。
3、总结:(1)总结思考方法:回想一下:判断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主要关注什么?判断积是奇数还是偶数,主要看什么?(2)总结探究方法:这节课探索和发现了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回忆这节课,我们是怎么研究的?(解决复杂问题要从简单入手,寻找规律解决复杂问题。
找规律时,可以先举出一类例子,再观察、比较,找找有什么特点,从中发现规律,从而解决复杂问题。
这是数学学习的一种宝贵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