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说史(浙财)2013考试范围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说史 复习资料 大纲

西方经济学说史 复习资料 大纲

简答1.经济学的世界性与国别性以及中国经济学的建构。

世界性与国别性:(1)经济学不仅具有“世界性”,而且具有“国别性”,体现了二者的统一。

(2)在人类社会一般经济规律的认识方面,经济学和自然科学一样是一门“世界性”的科学,许多国家和民族的人们对为此做过贡献。

(3)然而,经济学研究的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经济关系,其国别性也就由此而生。

这个国别性是历史形成的,是国家这个政治形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经济及其他社会因素相互制约造成的特殊国情的集中体现。

任何国家,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特点,必然使其经济发展具有许多特殊性,即国别性。

(4)当然,强调经济学的国别性,并不排斥他的世界性,相反,只有承认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才能对经济问题得出全面认识。

随着数理经济学的出现与发展,国别性特点有所减弱。

中国经济学的建构:(1)首先,因为经济学具有“世界性”,可以借鉴前人已经完备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可以使自身理论体系完善,符合经济学的一般分析框架。

(2)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国别性”,要建立中国特色的经济学。

不能一味地照搬西方经济学,而是必须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以中国现实问题的解决为核心,综合西方演化经济学流派中有价值的、合理的成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予以创新。

中国经济学必须要掌握自己的话语权,更要体现中国利益。

2.古罗马时期的经济思想有怎样的特征?(1)是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反映了奴隶主的经济要求(2)反映了早期基督教的思想(3)重视农业,反映了农业中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社会生产关系(4)推崇劳动(5)轻视商业(6)没有重要的分析进步,也没有系统的理论框架,而是对生活中经济的朴素思辨,充满了经验性和朴素性,思想内容都来自于生活实践(7)罗马法制定了完备的关于经济关系的规则,是更为重要的经济重要性的学说,为后来经济学提供了发展的框架,产生了重要作用3.早期重商主义与晚期重商主义有怎样的不同:(1)关于获取货币财富方式的差别:早期货币平衡/差额论:主张国家以法律、行政手段禁止货币金银出口,以及在对外贸易中多卖少买,鼓励使本国货币增加并贮藏国内,即调节货币的运动达到积累货币的目的晚期贸易平衡/差额论:主张国家允许货币输出国外,扩大对外国商品的购买,之后通过出超和顺差把更多货币运回国内。

西方经济学说史

西方经济学说史

5、地域分工论:地域分工的思想早在古典经济学派出现之前即已产生,以后亚当·斯密(A.Smith)明确提出了“地域分工”学说,在历史上的进步意义是把开展国际贸易的理论根据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地域分工具有以下特性:①地区生产的产品不仅为了本地区消费,还必须通过交换和贸易才能最终实现消费;②一定的运输手段和商品贸易的存在是地域分工发展的前提;③地域分工得以实现的原动力在于经济效益;④地域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导致经济区的形成。

11、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就是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并为此可不择手段。

"经济人"意思为理性经济人,也可称"实利人"。

经济人又称作“经济人假设”,即假定人的思考和行为都是有目标理性的,惟一试图获得的经济好处就是物质性补偿最大化。

它大致包含四个要点:经济人概念来源于斯密;经济人是对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经济人的本性是利己的;经济人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理性的。

12、比较优势论: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13、纯产品:纯产品是生产活动所生产的财富减去生产过程中所消费的财富之后的余额,它是一种生产剩余。

魁奈“纯产品”学说及其整个理论体系的出发点是交换的等价性原则。

“纯产品”学说是魁奈理论体系和经济纲领的核心和基石。

他的其他重要经济原理,例如社会阶级结构、资本以及社会再生产和流通等理论,都是以“纯产品”学说为基础的。

经济学说史_所有章节试题附答案

经济学说史_所有章节试题附答案

经济学说史_所有章节试题附答案经济学说史_所有章节试题附答案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一、单项选择题1、第一次提出“经济”一词的经济学著作是, ,A、柯鲁麦拉的《农业论》B、亚里斯多德的《经济论》C、加图的《农业论》D、色诺芬的《经济论》 2、《萨利克法典》反映的经济观点是, ,A、保护土地私有制B、保护所有居民的人身自由及其私有财产C、保护了氏族经济思想残余D、肯定所有居民一律平等 3、下列中,主张限制人口数量并重视人口质量的希腊学者是, , A、色诺芬 B、柏拉图C、亚里斯多德D、奥古斯丁4、西欧封建制度形成时期是, ,A、1-5世纪B、5-10世纪C、10-15世纪D、15-17世纪5、亚里斯多德的经济观点主要发表在他的, ,A、《经济论》和《雅典的收入》B、《理想国》和《法律篇》C、《政治论》和《伦理学》D、《农业论》和《论农业》 6、色诺芬在《雅典的收入》一书中主要论述, ,A、财产管理与经营问题B、奴隶的管理与训练问题C、农业耕作问题D、财政不足问题二、简答题1、简述色诺芬对社会分工的主要观点。

12、简述色诺芬的财富观点。

3、简述阿奎纳的公平价格学说。

4、简述经院学派的财富观。

5、亚里斯多德对“经济”和“货殖”是怎样区分的,参考答案一、1、D 2、C 3、B 4、B 5、C 6、D 二、,答案要点,1、色诺芬认为,每个人都不是全能的,因而必须实行社会分工。

分工是每个人只从事一种工作,使工作做得更好。

他还谈到分工和市场范围大小的关系,认为市场大小是社会分工的条件。

2、色诺芬认为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只有用货币交换到的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才是真正得到了财富。

色诺芬已经认识到了物品具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能,交换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3、阿奎那认为,实现公平价格的制度条件是,市场上不存在商业欺诈和垄断行为,交易完全出于自愿的原则和共同的愿望。

关于公平价格,掌握两个原则:其一是效用原则,其二是成本费用的原则。

西方经济学说史课后习题及名词解释整理

西方经济学说史课后习题及名词解释整理

西方经济学说史课后习题及名词解释整理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1、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亚里士多德认为生财之道有两种:一种是属于家务管理的一部分,一种是“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

前者是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作用价值的财富,取得这些财富是为满足消费,人的消费者有一定限度,因而这种财富也是有限的,是合乎自然的。

后者的目的是增加货币,因而这种财富是无限的,也是违反自然的。

2、柏拉图的“理想国”公元前404年,柏拉图写成《理想国》,以对话的形式提出解决当时社会危机的途径。

他认为,在雅典的民主制度下,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阶级分化,造成了贫穷、腐化、堕落与不安定。

由富人和穷人组成的国家永无太平之日。

因此他提出“理想国”的设计:理想国由三个自由民阶层或等级组成。

最高等级是执政的哲学家;第二等级是战士;最低等级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他们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3、瓦罗的《论农业》瓦罗作为奴隶主思想家,在《论农业》中明确地把奴隶看做工具。

他把农具分为:(1)能讲话的农具—奴隶;(2)只能发声的农具—牛马;(3)无声的农具—马车。

牛马属第2类,马车属第3类,奴隶属第1类。

他认为,大土地所有者应亲身料理农庄,奴隶制庄园应保持自给自足。

4、公平价格公平价格的概念最初出现于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家的著作中,是用来指某时期内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大多数从事交换的人是按这个价格进行买卖。

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家所说的这种公平价格实际上是平均价格,即大体上与价值相符的价格。

1、简述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色诺芬的经济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著作中。

(一)经济论约写作于公元前387—前371年之间,是用记录苏格拉底和别人对话的形式写成的。

全书共分为两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色诺芬借苏格拉底之口阐述了农业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认为农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希腊自由民的最重要的职业;然后又讨论了人们应当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来管理好自己的家产。

西方经济学说史考试题目

西方经济学说史考试题目

西方经济学说史考试题目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填空1..经济学说史的概念:经济学说史是关于经济思想发展的历史,包括前古典经济学时期、古典经济学时期、新古典经济学时期、现代经济学时期的著名经济学家及各个经济学流派的经济思想和观点。

2..各个主要经济流派及其代表人物:(1)重商主义:托马斯.孟(2)重农学派:魁奈、杜尔阁(3)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4)新古典经济学:穆勒、马歇尔、凯恩斯(5)历史学派: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处于比较劣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获得利益。

15.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把生产力看作是财富的原因,而交换价值只是财富本身。

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主要不取决于它目前所积累的财富的多少,而是取决于它的生产力的发展程度。

他认为生产力包含三方面的内容:(1)生产力的物质因素。

包括生产劳动者及其所创造的物质资料,国内外的自然资源状况,土地肥沃条件,各种设备力量和机械力量;( 2) 生产力的精神因素。

包括生产劳动者的个人智慧、能力、感情、对未来幸福的认识,以及对个人有鼓励、激发作用的那些精神力量。

李斯特认为,不仅直接生产财富的体力劳动是生产性的,而且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各种精神活动,如科学、艺术、教育、组织管理等活动都是生产性的,并且是有更大的生产性;( 3) 生产力的社会因素。

包括科学、教育是否发达;公共制度与法律是否健;全国内物质发展、农工商业是否受到一视同仁、相称的培养;国家力量是否可保障国民在财和教育方面世代发展等等。

萨伊定律的核心思想是“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

西方经济学导学(第2版)参考答案第01章

西方经济学导学(第2版)参考答案第01章

注:本答案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敬请指正第一章 导论一、名词解释题1.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

(参见教材P3)2.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参见教材P4)3.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

(参见教材P4)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斯密著,1776年出版。

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

《国富论》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参见教材P8)5.《就业、利息和货币统论》:简称《通论》,凯恩斯著,1936年出版。

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通论》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参见教材P11)6.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参见教材P16)7.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参见教材P16)8.均衡分析:又称为瓦尔拉斯均衡。

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的作用,对个别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即分析商品的需要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经济学说史课后题答案

经济学说史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经院哲学:经院哲学指在教会的学院里讲习的基督教哲学。

基本任务在于用繁琐空洞的形式主义抽象推理方法来维护基督教教条与教义,在观察生活实际的一切现象时并非观察现象的内在联系,而是观察它们是否符合圣经中的教义及教会制定的信条2.公平价格:奥格斯丁接受了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家的定义,认为公平价格是用来指某时期内不受市场变动的影响,大多数从事交易的人是按这个价格进行买卖的,实际上是平均价格;亚尔贝兹·马格努则将公平价格看做与生产劳动耗费相等的价格;阿奎那接受了马格努的观点,同时又把价格范畴说成是一个主观的范畴,所以又把公平价格说成是能使卖主获得“相当于他的等级低位的生活条件”的价格,认为公平价格取决于从物品所得到的利益大小,取决于它们对人们的效用,还认为公平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二、1.简述色诺芬的经济思想(1).家庭管理应该成为一门学问,它研究的是优秀的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财产,评判优秀与否的标志是能否使自己的财富不断增加;(2).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1. 物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两种功用2. 并不反对简单商品交换的存在(3).十分重视农业问题,认为农业是希腊自由民最重要的职业(4).肯定了分工的必要性,因为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1. 认为分工提高了商品的质量2. 局限性在于认为分工不会使产品变得更便宜。

(5).不知道价值问题,但了解商品价格的波动依存于供给与需求的变化(6).了解到货币有着不同的作用:货币可以成为财富的积累手段(原因:货币可以购买到一切有用物)2.简述阿奎那的经济思想及其特点(一)阿奎那的封建农奴制度论1.主要依据“自然法”的观点论述封建农奴制度的合理性2.在“自然法”观念中,社会是一个有机体,有高级和低级之分,低级的东西应该受制于高级的东西,私有制不仅符合“自然法”的观念,而且还是人类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基础(二)阿奎那的公平价格论1.亚尔贝兹·马格努在中世纪神学家中较早论述公平价格,将公平价格看做与生产劳动上耗费相等的价格2.阿奎那的公平价格观(1)继承了马格努的公平价格观,认为公平价格即商品与商品,商品与货币间均等(2)公平价格是由物品效用决定的,物品的公平价格,不是绝对固定的,而是取决于某种评价,取决于从物品得到的利益的大小(3)公平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三)阿奎那的货币论1.在货币的作用上,认为货币起辅助与从属作用,不能成为社会财富的代表2.在货币的起源与性质上,认为货币由交换产生,交换是人们为了双方共同的利益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货币就是这种有意活动的结果,货币铸造是统治者的特权,由统治者决定货币的购买力(货币名目论)3.货币价值认识的二重性:既认为货币价值只是君主给予的指定价值,并为领地内的铸币贬损辩护,对货币是商品,要求有价值稳定的货币。

浙江省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西方社会学理论试题 课程代码00280

浙江省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西方社会学理论试题 课程代码00280

绝密★考试结束前浙江省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西方社会学理论试题课程代码:00280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分,共3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孔德认为,对人的研究为研究社会的学问奠定了基础的学科是A.物理学B.生物学C.地理学D.考古学2.提出中层功能分析模式的是A.库利B.帕森斯C.默顿D.狄尔泰3.戈夫曼的互动理论是A.符号互动论B.表演互动论C.约定互动论D.情景互动论4.《交往行动理论》一书的作者是A.哈贝马斯B.库利C.米尔斯D.帕森斯5.首先提出“未来的冲击”一词,用以描述个人在极短的时间内遇到了巨大的变化而经受粉碎性压力和困惑的学者是A.贝尔B.蒂里阿基安00280# 西方社会学理论试题第1页(共6页)C.利奥塔D.托夫勒6.杜尔克姆认为,解决与防止社会动乱的途径主要是道德化和A.法制化B.宗教化C.组织化D.自由化7.帕森斯系统功能理论的中心,是解释_______的整合与均衡。

A.个性系统B.文化系统C.社会系统D.人类行为8.当别人做出报答性反应就发生、当别人不再做出报答性反应就停止的行动,布劳称之为A.社会交换B.社会整合C.社会分化D.互动9.舒茨和加芬克尔都认为,社会学应该关注A.社会稳定B.社会冲突C.社会秩序D.日常生活10.柯林斯强调,对个人的阶级地位起最重要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B.社会声望C.职业D.阶级意识11.伯克提出的_______,包括动作、舞台、动因、目的和手段五个因素。

经济学说史_所有章节试题附答案

经济学说史_所有章节试题附答案

经济学说史_所有章节试题附答案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一、单项选择题1、第一次提出“经济”一词的经济学著作是, ,A、柯鲁麦拉的《农业论》B、亚里斯多德的《经济论》C、加图的《农业论》D、色诺芬的《经济论》 2、《萨利克法典》反映的经济观点是, ,A、保护土地私有制B、保护所有居民的人身自由及其私有财产C、保护了氏族经济思想残余D、肯定所有居民一律平等 3、下列中,主张限制人口数量并重视人口质量的希腊学者是, , A、色诺芬 B、柏拉图C、亚里斯多德D、奥古斯丁4、西欧封建制度形成时期是, ,A、1-5世纪B、5-10世纪C、10-15世纪D、15-17世纪5、亚里斯多德的经济观点主要发表在他的, ,A、《经济论》和《雅典的收入》B、《理想国》和《法律篇》C、《政治论》和《伦理学》D、《农业论》和《论农业》 6、色诺芬在《雅典的收入》一书中主要论述, ,A、财产管理与经营问题B、奴隶的管理与训练问题C、农业耕作问题D、财政不足问题二、简答题1、简述色诺芬对社会分工的主要观点。

12、简述色诺芬的财富观点。

3、简述阿奎纳的公平价格学说。

4、简述经院学派的财富观。

5、亚里斯多德对“经济”和“货殖”是怎样区分的,参考答案一、1、D 2、C 3、B 4、B 5、C 6、D 二、,答案要点,1、色诺芬认为,每个人都不是全能的,因而必须实行社会分工。

分工是每个人只从事一种工作,使工作做得更好。

他还谈到分工和市场范围大小的关系,认为市场大小是社会分工的条件。

2、色诺芬认为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只有用货币交换到的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才是真正得到了财富。

色诺芬已经认识到了物品具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能,交换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3、阿奎那认为,实现公平价格的制度条件是,市场上不存在商业欺诈和垄断行为,交易完全出于自愿的原则和共同的愿望。

关于公平价格,掌握两个原则:其一是效用原则,其二是成本费用的原则。

经济学说史课后答案解析1~

经济学说史课后答案解析1~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1、色诺芬是如何看待财富及其增长的?色诺芬已了解物品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能,同时,他也有了对于财富的最初看法,认为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色诺芬肯定劳动分工的必要,并且看到了分工对效率提高的作用。

他认识到,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专门从事一种技艺的人能工作得更好。

色诺芬最重视农业的发展,认为农业的兴衰影响着其他技艺;而手工业是一种“粗俗的技艺”,从事这种工作无益于人的身体和精神。

另外,色诺芬也认识到农产品的价格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色诺芬在《雅典的收入》中从国家角度研究了增加收入的问题。

他建议给侨居雅典的外国人的利益以照顾。

他主张授予商人特权、完善商事法院制度、建立基金等,从而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他还主张大力开发和管理银矿,在开矿方面重视奴隶劳动,建议国家购买和拥有奴隶,并把奴隶出租给平民开矿。

他特别强调国家要想征集到充裕的收入,必须保有和平的环境。

色诺芬注意到货币有着不同的作用。

货币可以成为财富的积累手段,他描绘人们对白银是不厌其多,人们之所以喜欢储藏白银是因为白银可以随时购买到有用的物品。

2、亚里士多德对商品价值和交换关系的认识有哪些贡献?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对商品的价值形式发表了见解。

他指出,一种商品的价值可以通过任何其他商品(不论是物品还是货币)来表现,商品交换的前提是由于它们之间具有等一性,他认为,货币使商品成为同类或相等的。

他分析了物品的不同用途,认为每一种物品都有两种用途:直接供使用和交换。

前者是物品本身固有的属性,后者则不是物品所固有的,比色诺芬更明确地分析了物品的两种属性。

亚里士多德论述了交换从物物交换开始,进而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即小商业,继而过渡到以获取货币为目的的交换,即大商业。

前者交换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交换属于“家庭管理”之内。

大商业是为获取货币目的而进行交换,它无限制地追求货币财富。

这种交换属于“货殖”,它是反自然的。

西方经济学说史答案A

西方经济学说史答案A

重庆文理学院试卷答案专用纸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说史》试卷类别:A卷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120 分钟适用层次:适用专业:2008思政命题人:刘兵命题时间:2011 年 5 月 26 日命题须知:评分标准和要求明确,参考答案全面、准确。

阅卷须知:阅卷用红色墨水笔书写,小题得分写在每小题题号前,用正分表示,不得分则在小题题号前写0;大题得分登录在对应的分数框内;考试课程应集体【评分参考】考生答题所用词语、句式与答案不同,只要意思正确,就可给分。

参考答案1.重商主义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

产生和发展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反映了这个时期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

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作为考察对象,从流通领域研究货币—商品—货币的运动。

(2分)认为金银或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态,对外贸易是获得货币财富的真正源泉,只要在对外贸易中多卖少买,就可以给国家带来货币财富。

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

重商主义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

(3分)2.纯产品学说18世纪重农学派代表魁奈提出的一种经济理论或观点。

纯产品学说以交换的等价性原则为前提,认为农业生产的产品,减去补偿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资料(种子等)、生活资料(工资等)以后还会有剩余,这种剩余产品就是纯产品。

(3分)农业是提供财富的惟一源泉,农业之所以能提供纯产品,完全是土地或自然力发生作用的结果,是自然的赐予。

魁奈的纯产品是以地租形式表现的剩余价值。

(2分)3.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就是为了追求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但每个人都不能独立生存,人们只有在交换中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

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是一致的,每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最终会促进整个社会的利益。

一个人以追求自己利益为目的,往往比为了出于追求公众利益的本意还会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

因为人们是受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导的。

(3分)经济自由主义不仅适用于国内,也适用于国际。

西方经济学说史_期末试卷

西方经济学说史_期末试卷

西方经济学说史》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 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经济学说史上的三次革命是(B )A 重农主义、边际革命和凯恩斯革命B 斯密经济学说的兴起,边际革命和凯恩斯革命C 边际革命,马歇尔经济学说形成和凯恩斯革命D 约翰.穆勒经济学说形成,边际革命和凯恩斯革命2、古希腊的三大思想家是(D )A 赫色阿多、色诺芬、亚里士多德B 荷马、柏拉图、色诺芬C 瓦罗、亚里士多德、赫色阿多D色诺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3、斯密的赋税四原则是(C )A 平等、便利、实用和确实B 经济、平等、便利和公平C 公平、确实、便利和经济D 方便、公平、经济和确实4、最早在《经济论》中使用“经济”一词的是(B )A 贾图B 色诺芬C 亚里士多德D 西塞罗5、第一个提出了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原理,从而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基础的古典经济学家是(C )A 亚当·斯密B 大卫·李嘉图C 威廉·配第D 詹姆斯·穆勒6、“纯产品”理论是魁奈理论体系的核心,他的许多经济理论,如社会阶级结构理论、资本理论、再生产理论都是以“纯产品”理论为基础的。

他所说的“纯产品”是指(A )A 农业部门生产出来的财富超过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财富的余额B 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财富超过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财富的余额C 商业部门生产出来的财富超过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财富的余额D 其他部门生产出来的财富超过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财富的余额7、《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出版于哪一年?作者是谁?(B )A 斯密1886年B 李嘉图1817年C 配第1778年D 约翰.穆勒1889年8、劳动价值论是李嘉图全部经济学说的基础和出发点,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指(A )A 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B 生产要素决定商品价值C 购买劳动决定商品价值D 耗费劳动和购买劳动共同决定商品价值9、西斯蒙第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又是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实质是(A )A 经济浪漫主义B 经济自由主义C 经济改良主义D 空想社会主义10、萨伊定律是指,生产本身创造消费,或者说,供给本身创造需求,他的理论前提是(D )A 以资本流通为前提B 以资本主义商品交换为前提C 以简单的物物交换为前提D 以货币为媒介的物物交换为前提11、约翰·穆勒折中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继承和包容了哪些理论(A )A 继承了斯密和李嘉图等人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原理,包容了萨伊、马尔萨斯、詹姆斯·穆勒、巴师夏等人的辩护经济理论,还吸取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某些观点。

经济学说史_试题选择简答附答案

经济学说史_试题选择简答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西斯蒙第认为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 A )A、消费不足B、有效需求不足C、生产过剩D、储蓄过多2、标志着政治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的著作是( C )A、《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B、《赋税论》C、《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D、《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获自由国家内政学概论》3、萨伊的“三位一体”攻势主要涉及( D )A、资本家、工人和土地贵族间的经济关系B、资本、土地、劳动三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C、工资、利润、地租三个范畴在分配理论中的相互关系D、劳动、资本、土地三种生产要素与其对应的分配范畴间的关系4、马克思称晚期重商主义为( B )A、重金主义B、重工主义C、重农主义D、重币主义5、在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中,托马斯⋅曼是( C )A、英国早期重商主义者B、法国早期重商主义者C、英国晚期重商主义者D、法国晚期重商主义者6、边际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D )A、凡勃仑B、富兰克林C、亨利⋅乔治D、克拉克7、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是( C )A、威廉⋅配第B、亚当⋅⋅斯密C、马歇尔D、约翰⋅斯图亚特⋅穆勒8、马尔萨斯的“土地肥力(收益)递减规律”观点来自于(C )A、李嘉图B、威斯特C、安德森D、华莱士9、最先确立政治经济学“三分法”的经济学家是( C )A、亚当⋅斯密B、詹姆斯⋅穆勒C、萨伊D、西尼尔10、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一般划分,古典经济学时期是指从18世纪到( B )A、19世纪初期B、19世纪中期C、19世纪末期D、20世纪初期11、庞巴维克认为,价值起源于(D )A、物品的客观效用B、物品能支配的劳动C、物品的生产费用D、物品的主管效用12、亚里斯多德认为( B )A、以货币为媒介,以使用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B、以货币为媒介,以赚钱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C、不以货币为媒介,以使用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D、不以货币为媒介,以互惠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13、马歇尔认为,决定长期市场价格均衡的因素中( A )A、供给最重要B、需求最重要C、供给和需求同样重要D、供给和需求都不重要14、“劣币驱良币”现象的提出者是( D )A、约翰⋅洛克B、大卫⋅休谟C、威廉⋅配第D、托马斯⋅格莱辛15、罗雪尔1843年发表的、被人们称为“历史学派的宣言”的著作是( C )A、《德国国民经济学史》B、《历史方法观的政治经济学》C、《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大纲》D、《十六、十七世纪英国国民经济思想史》16、在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利息取决于利润并是利润一部分的经济学家是(C )A、威廉⋅配第 B 、亚当⋅斯密C、约瑟夫⋅马西D、约翰⋅洛克17、以下学者中最早提出货币数量论观点的是( B )A、大卫⋅休谟B、范德林特C、大卫李嘉图D、威廉⋅配第18、德国新历史学派的方法论主要是( D )A、历史演绎法B、抽象演绎法C、经验归纳法D、历史归纳法19、奥地利学派认为,生产资料的价值取决于(C )A、生产资料的边际效用B、生产资料内含的劳动量C、用它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边际效用D、用它生产出的人和产品的边际效用20、李嘉图经济理论和哲学基础是( B )A、休谟的人性论B、边沁的功利主义C、笛卡尔的方法论D、培根的唯物主义二、简答题1、什么是“斯密教条”?它错在哪里?2、马尔萨斯和西斯蒙第都提出了经济危机理论,他们的立场有何不同?3、重商主义两个阶段在政策主张上有何异同?4、“萨伊定律”的内容要点什么?参考答案二、(答案要点)1、“斯密教条”,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出发,认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只能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个部分,马克思称之为“斯密教条”。

西方经济学说史考试习题

西方经济学说史考试习题

西方经济学说史一、名词解释1、古典政治经济学又称“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经亚当.斯密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以资本主义生产为研究对象,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说。

2、斯密教条“斯密教条”是亚当.斯密的一种观点,即:无论是个别商品还是社会总产品,其价值都只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的一中错误的观点。

由于这一错误观点被后来的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奉为教条,所以马克思称它为“斯密教条”。

3、重农学派(说)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

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4、边际效用学派(说)19世纪70年代初,杰文斯、瓦尔拉各自独立而又几乎同时出版了阐述边际效用论的著作,标志着以心理分析和边际分析为主要特征来研究价值和其他经济现象的边际效用学说的产生。

5、政治算术政治算术学派产生于17世纪中叶的英国,创始人是威廉.配第,其代表作是他于1676年完成的《政治算术》一书。

这里的“政治”是指政治经济学,“算术”是指统计方法。

在这部书中,他利用实际资料,运用数学、重量和尺度等统计方法对英国、法国和荷兰三国的国情国力,作了系统的数量对比分析,从而为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6、托马斯·孟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贸易差额论(贸易平衡论)的创始人。

英国大商业资本家,东印度公司的董事、政府贸易委员,是英国商业界的重要领袖之一,在伦敦商业和金融界很有影响。

主要著作:《贸易论》7、单一地租税法国重农学派的单一地租税理论源于"纯产品"理论,认为赋税的来源只能是社会生产剩余的那一部分财富。

单一地租税,就是指向土地所有者阶级得到的那部分“纯产品”征税,即废除其他赋税,由土地所有者阶级负担一切赋税。

二、填空题1,“看不见的手”是亚当·斯密对经济机制的形象比喻。

经济学说史_试题选择简答附答案

经济学说史_试题选择简答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西斯蒙第认为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A )A、消费不足B、有效需求不足C、生产过剩D、储蓄过多2、标志着政治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的著作是(C )A、《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B、《赋税论》C、《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D、《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获自由国家内政学概论》3、萨伊的“三位一体”攻势主要涉及(D )A、资本家、工人和土地贵族间的经济关系B、资本、土地、劳动三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C、工资、利润、地租三个范畴在分配理论中的相互关系D、劳动、资本、土地三种生产要素与其对应的分配范畴间的关系4、马克思称晚期重商主义为( B )A、重金主义B、重工主义C、重农主义D、重币主义5、在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中,托马斯⋅曼是(C )A、英国早期重商主义者B、法国早期重商主义者C、英国晚期重商主义者D、法国晚期重商主义者6、边际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D )A、凡勃仑B、富兰克林C、亨利⋅乔治D、克拉克7、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是( C )A、威廉⋅配第B、亚当⋅⋅斯密C、马歇尔D、约翰⋅斯图亚特⋅穆勒8、马尔萨斯的“土地肥力(收益)递减规律”观点来自于(C )A、李嘉图B、威斯特C、安德森D、华莱士9、最先确立政治经济学“三分法”的经济学家是( C )A、亚当⋅斯密B、詹姆斯⋅穆勒C、萨伊D、西尼尔10、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一般划分,古典经济学时期是指从18世纪到(B )A、19世纪初期B、19世纪中期C、19世纪末期D、20世纪初期11、庞巴维克认为,价值起源于(D )A、物品的客观效用B、物品能支配的劳动C、物品的生产费用D、物品的主管效用12、亚里斯多德认为( B )A、以货币为媒介,以使用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B、以货币为媒介,以赚钱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C、不以货币为媒介,以使用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D、不以货币为媒介,以互惠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13、马歇尔认为,决定长期市场价格均衡的因素中(A )A、供给最重要B、需求最重要C、供给和需求同样重要D、供给和需求都不重要14、“劣币驱良币”现象的提出者是(D )A、约翰⋅洛克B、大卫⋅休谟C、威廉⋅配第D、托马斯⋅格莱辛15、罗雪尔1843年发表的、被人们称为“历史学派的宣言”的著作是( C )A、《德国国民经济学史》B、《历史方法观的政治经济学》C、《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大纲》D、《十六、十七世纪英国国民经济思想史》16、在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利息取决于利润并是利润一部分的经济学家是(C )A、威廉⋅配第 B 、亚当⋅斯密C、约瑟夫⋅马西D、约翰⋅洛克17、以下学者中最早提出货币数量论观点的是(B )A、大卫⋅休谟B、范德林特C、大卫李嘉图D、威廉⋅配第18、德国新历史学派的方法论主要是(D )A、历史演绎法B、抽象演绎法C、经验归纳法D、历史归纳法19、奥地利学派认为,生产资料的价值取决于(C )A、生产资料的边际效用B、生产资料内含的劳动量C、用它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边际效用D、用它生产出的人和产品的边际效用20、李嘉图经济理论和哲学基础是(B )A、休谟的人性论B、边沁的功利主义C、笛卡尔的方法论D、培根的唯物主义二、简答题1、什么是“斯密教条”?它错在哪里?2、马尔萨斯和西斯蒙第都提出了经济危机理论,他们的立场有何不同?3、重商主义两个阶段在政策主张上有何异同?4、“萨伊定律”的内容要点什么?参考答案二、(答案要点)1、“斯密教条”,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出发,认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只能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个部分,马克思称之为“斯密教条”。

外国经济思想史考试选择题

外国经济思想史考试选择题

单项选择1. 以下属于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的是(c )A 财富源于生产领域B 财富是生产出来的物质产品C 对外贸易是增加财富的真正源泉D 国内贸易增加财富2.18世纪英国货币数量论的最重要代表人物是( D )A.斯图亚特B.马西C.孟德维尔D.休谟3.晚期重商主义主要是在( D )A.15世纪B 15_16世纪中叶C.16-17世纪D 16世纪下半叶_17世纪中叶4.“重商主义”名称最初是由( B )A.配第在《赋税论》中提出来的B.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来的C.李嘉图在《赋税原理》中提出来的D.魁奈在《谷物论》中提出来的5.柯尔培尔属于( A )A.法国晚期重商主义者B.英国早期重商主义者C.英国晚期重商主义者D.法国早期重商主义者6.布阿吉尔贝尔在货币问题上的主张是(D )A保留商品交换,保留货币B废除商品交换,废除货币C没有任何主张D保留商品交换,废除货币7.下列属于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政策主张的是( B )A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生活,管理和指导经济B自由竞争、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涉私人的经济活动C国家保护有利于增加金银货币的工商业,促进对外贸易D国家运用货币政策8. 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专门研究人口问题的思想家是(D) A.亚当·斯密B.李嘉图C.威廉·配第D.马尔萨斯7.重农学派主张的“自然秩序”实际上是( A )。

A.理想化的资本主义B.大自然的秩序C.上帝安排的社会秩序D.现实的资本主义9.重农学派代表人物杜尔哥的代表作是(C)A.《经济表》B.《经济循环论》C.《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D.《农业发展论》10.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实际上是指( C )。

A.上帝之手B.社会规律C.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D.无法被人看见的手11.李嘉图对于国际贸易提出了( B )。

A.绝对优势理论和相对优势理论B.相对优势理论C.绝对优势理论D.公平贸易理论12.西尼尔的“纯粹经济学”就是( 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学说史课后习题早期与晚期重商主义重商主义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阶段。

两个阶段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

它们都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把货币看成是财富的惟一形态。

但是,在如何增加货币财富的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和主张,提出过不同的措施和办法。

(1)早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者认为一切购买都会使货币减少,所有的销售都能使货币增加。

他们所坚持的主张是,尽量少买或不买,把多卖少买的原则绝对化,这样才能多积累货币,使国家致富。

代表人物有约翰•海尔斯、马林斯、博丹、安徒安•孟克列钦等(2)晚期重商主义:晚期重商主义的特点是:认识到必须把货币不断地投入流通才能使货币财富不断增加;要求国家允许货币输出,采取有效措施鼓励货币输出;为保证对外贸易顺利进行,在对外贸易中必须保持顺差;国家必须实施保护关税政策,保护本国工商业能抵制国外的竞争对手;认为人口是一个国家的真正力量,提出增加人口、限制人口外流和鼓励有熟练手艺技巧的工人移入。

1、重商主义有哪些基本经济思想?西欧各国基本上都出现过重商主义,但因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不同各有差异,然而其基本思想是一致的。

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社会财富观念:重商主义者坚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

他们把财富与货币混为一谈,认为金银即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态;把货币的多寡视为衡量富裕程度的标准。

(2)财富源泉的观点:重商主义者认为财富的源泉只能是流通领域,只有靠流通领域才能使社会财富不断增加。

国内商业不能增加国家的货币量,只有对外贸易才是国家富裕的根本途径。

(3)强调国家的作用:重商主义者认为,中央集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国家致富的重要保证。

封建割据的国家是妨碍商业资本的充分发展的。

因此他们要求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并极力主张国家采取各种干预经济的措施,并提出巩固和增强中央集权国家的实力。

(4)奖励增加人口:重商主义者认为,人口是国家劳动力的重要来源,又是进行武力掠夺、殖民扩张的兵源。

因此,他们主张增加人口,限制人口外流;同时鼓励外国人口、特别是有熟练手艺和有科学技术的人才移入本国。

重商主义者是根据他们的社会实践,把从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经济现象加以分析研究、整理、归纳,得出他们的经验主义的结论的。

这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早的理论探讨,但重商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研究是不科学的。

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1、自然秩序重农学派对自然秩序做出了解释: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一样,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即他们所说的“自然秩序”。

“自然秩序”是“所有的人,以及一切人类的权力”必须遵守的,是“坚定不移的、不可破坏的,而且一般说来是最优良”的规律。

而斯密所说的自然秩序,就是一种竞争的市场经济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各种事物都听任其自然发展,听其完全自由,让每个人以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自利和竞争自然会把经济事物搞得井井有条。

2、纯产品魁奈认为,物质财富本身数量扩大,就是农业中不断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这样的生产过程,除了补偿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即种子)、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场主的生活资料外,还有剩余产品。

魁奈指出,这里所说的剩余产品就是“纯产品”。

3、阶级划分1、斯密的教条指斯密价值规定中的一个错误公式。

按照这个公式,商品的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而取决于工资、利润加地租的所谓“三种收入”,即三种收入构成商品的价值。

最后推导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以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就通通由v+m两个部分构成,不变资本部分c就不翼而飞了。

2、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1)绝对优势绝对优势理论将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从而形成其国际分工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最早的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创立。

所谓绝对成本,是指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即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主要阐明了如下内容:(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2)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3)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对各国都会产生良好效果。

(4)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2)相对优势相对优势是指某种革新与其所替代的旧的技术相比,其先进的程度。

而相对优势度常常用经济收益,低初始成本,适应性的增强。

一段时间内储蓄的增加,社会声望。

回报的快速性等来表示。

一项革新较前一方案的相对优势度越高,改革新方案的使用率越高。

评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在国际贸易上,则主张自由地发展对外贸易,反对垄断和政府限制政策。

斯密认为,各国之间存在着“地区分工”,这种分工对大家有利,而保护政策却断送了这种本来可以分享的利益。

斯密这一主张的理论根源,在于他在批判重商主义时提出的优势原理。

他把优势区分为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认为一个社会要实现它的生产目的,必须根据优势进行分工,发展生产,在国际间开展自由贸易,这样才能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消费品和必需品。

斯密从一国个人之间的分工和自由贸易推论到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他强调,不论国内贸易还是国际贸易都要充分利用优势。

但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集中在成本分析方面,忽略需求面的影响;所以无法解释贸易利益在各国间的分配问题。

第七章李嘉图的经济理论价值理论的两大矛盾李嘉图在价值理论方面遇到了两大难关,即李嘉图体系的两大矛盾:第一个难关就是价值规律与利润规律之间的矛盾。

李嘉图不能在等价交换规律的基础上说明利润的来源,不能说明资本与劳动交换如何与价值规律相一致。

这是因为李嘉图把资本与劳动的交换看做例外现象是错误的。

第二个难关是价值规律与平均利润规律的矛盾。

换句话说,就是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规律与价值规律的矛盾。

这是因为李嘉图混同了价值与生产价格。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即比较成本原理)在历史上与现实中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比较优势原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来论述国际贸易,揭示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与国际经济交往的关系。

李嘉图原则上肯定了各国所交换的商品都是劳动产品,但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规律在国内与国外不同,它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这里接触到了国际价值规律问题,但未能作出科学的表述。

2.一般说来,按比较优势原理进行的国际贸易,对参加贸易的各国都是有利的。

各国都发挥其自然条件或其他人为条件方面的优势,全世界各国都把资本与劳动用于最有利于本国的用途上,这样,世界上的产品必定极为丰富,数量多质量好,社会劳动得到节约,各国处在互惠互利的关系中,虽然各国所获利益大小不同。

3.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比较优势原理在国际贸易中能较充分地发挥作用,对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起过良好的作用,这个原理对现实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为什么说西斯蒙第在经济学说史上占有特殊地位?西斯蒙第既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又是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列宁曾把他的学说称为经济浪漫主义。

(1)西斯蒙第的学说代表了处在产业革命和经济危机下,受到灭亡威胁的小生产者的思想感情和经济要求。

他从小生产的破产和工人的贫困中发现了资本主义矛盾和危机的必然性,否认资本主义是合理的和自然的制度,表现了政治经济学自身的怀疑。

(2)西斯蒙第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一方面是生产力和财富的无限发展,另一方面劳动群众只能获得最低限度的生活必需品,因此,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必然发生。

这在经济学说史上是一个重要贡献。

第十章 19世纪初期的西方经济学1、马尔萨斯的人口规律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从两个公理出发:(1)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2)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

得出以下三个结论:(1)人口必然地为生活资料所限制。

(2)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坚定不移地增长,除非受到某种非常有力而又显著的抵制的阻止。

(3)这些抵制,和那些遏止人口的优势力量并使其结果与生活资料保持同一水平的抵制,全部可以归纳为道德的节制、罪恶和贫困。

这三点就是马尔萨斯所说的人口原理或支配人类命运的永恒的自然的人口规律的基本内容,也就是马尔萨斯主义的要点所在。

2、萨伊定律萨伊定律也称作萨伊市场定律,一种自19世纪初流行至今的经济思想。

萨依定律主要说明,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

定律得名自19世纪的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依,不过萨依并非最早提出定律内容的人,真正提出相关概念的是英国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詹姆斯•穆勒。

萨伊定律的核心思想是“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

这一结论隐含的假定是,循环流程可以自动地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它包含三个要点:(1)产品生产本身能创造自己的需求;(2)由于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作用,不可能产生遍及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的普遍性生产过剩,而只能在国民经济的个别部门出现供求失衡的现象,而且即使这也是暂的;(3)货币仅仅是流通的媒介,商品的买和卖不会脱节。

根据萨伊定律,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由于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因而社会的总需求始终等于总供给。

1、简评马尔萨斯人口理论。

(1)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是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造成的劳动群众的贫困和失业,说成是存在于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普遍的人口规律作用的结果,然后反过来用这个所谓人口规律来证明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这种永恒的人口规律作用所形成的最好制度,认为只有这种制度才能使人口的增加受到自然的限制,才能改善人类的德性,使人类得到最适当的发展。

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决定社会发展的不是人口,而是人们获得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人口本身同样是受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

生产方式包括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人口状况就是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

离开了社会生产方式也就谈不上什么人口规律。

他把人类社会和动物界等同起来,抽象地从人的情欲中引伸出一个所谓永恒的自然的人口规律,来掩饰资本主义人口规律的特殊性质。

事实上,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中所描绘的贫困、失业和罪恶,不过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特殊现象。

当马尔萨斯宣扬这种贫困与罪恶是由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所引起的时候,正是英国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社会财富增长远远地超过人口增长的历史时期。

被马尔萨斯看做是对人口增长起抑制作用的贫困与罪恶,完全不是什么根源于人类本胜的无法避免的现象,而纯粹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

(2)马尔萨斯关于工资水平决定于工人人口数量的观点同样是不能成立的。

a.劳动基金即社会生活资料不是不变的数量;b.资数量不是直接取决于社会生产出来的生活资料的数量,而是取决于国民收入在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分配;c.资本主义制度下,工资水平是受相对过剩人口数量调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