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漳州人春节习俗
闽南地区的春节习俗介绍
闽南地区的春节习俗介绍闽南特指的是泉州、厦门、漳州三地,俗称闽南金三角。
闽南地区信奉神明,所以春节风俗特别多,一些民俗活动都与这些神明有关,比如敬天公。
闽南春节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福建闽南地区的春节习俗。
闽南地区春节习俗1、筅尘日这是年终的大扫除。
人们为了迎接新年,用嫩竹枝叶、榕树枝叶,或用稻草、甘蔗叶等扎成长长的掸子,用来清扫屋角梁上的灰尘蛛网,同时也用“桌布巾”来清洗各种农具、物品。
“筅尘”的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清洁干净,以便能清清爽爽过个年,同时也是为了驱除病疫,扫除瘟物,祈求来年平安。
扫完尘,扫把上的嫩竹枝叶、稻草、甘蔗叶等一般都不会丢弃,而是收藏起来,待到除夕夜时,再拿出来,用来作燃料,以便“跳火群”。
2、蒸碗糕“筅尘”节之后,在闽南一带的很多地方,如泉州、晋江、石狮等沿海一带,为过好春节,还要蒸“碗糕”,这“碗糕”也称为“发糕”。
在闽南语里,年糕是越“发”越好,因为“发”就是发财、发达的意思。
蒸“碗糕”得先“发酵”,所以“碗糕”寓意着能够发达发财、发家致富。
而且,米粉发酵好了,用旺火去蒸,糕的顶部就会裂开,寓意为“笑口常开”,象征全家幸福安康、欢欢喜喜。
“碗糕”大都是放糖蒸的,是甜味的,寓意生活甜甜蜜蜜,吉祥如意。
3、敬天公是每一年正月初一最为隆重的仪式,新年的第一天敬奉上天,向上天祈福,今年丰收平安。
子正之时(零点)一到,四处爆竹声响成一片,人们即在家中厅堂设案,摆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燃三炷清香,点烛,恭拜“天公”,敬祀祖先。
这种祭祀一直持续到初四。
4、开正除夕之夜守岁至深夜12点钟响,迎来了新年黎明,在子正之时“敬天公”的同时,家家户户燃放爆竹,开门迎春纳祥,俗称“开正”。
5、贺正清晨,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服。
早餐合家吃面线加鸡蛋,吃蛋去壳,意在除霉气,迎吉祥,面线则象征福寿绵长。
早餐后即出门走访邻居亲友,笑脸相迎,首次见面皆要互道“恭喜”,俗称“贺正”,亦拜年之意,一直到元宵。
漳州岁时习俗
漳州岁时习俗一、春节春节俗称“新正”。
正月初一,黎明即起,穿新衣裳,礼神祭祀祖先,开门放鞭炮,叫做“开正”,1994年底市区禁止放鞭炮,此俗废,但乡村依旧。
主妇煮甜线面汤、敬祀神祗后,每人必食, 祈求全家幸福长寿。
再以3碗饭,插上红纸花,俗称“饭春枝”祭祀先人,祝祷家庭粮食充足有剩余。
随后拜年。
到尊长、亲友、邻居家道“恭喜”;主人家则以朱盒(俗称“荐盒”)盛糖果糕点、蜜饯,并泡以甜茶,热情款待客人。
至亲好友,主人以佳肴美酒招待,叫做“新春酒”。
客人告辞,双方都以“红包”(压岁钱)和红柑(双数)赠予小孩。
清同治有《竹枝词》云:“元旦春为一岁魁,大家拜贺礼相陪。
儿童也解称恭喜,赚得红柑满袖来。
”初一这天有很多禁忌,三餐不吃粥,避免出门遇雨;不扫地,不倒垃圾于户外,意为财不外泄;不打骂孩子;不讲不吉利话;忌打破碗碟用具;不能到井边挑水;不动针、不缝衣、不动刀等。
如今很多青年已不忌讳,但仍有一部分人遵行不讳。
正月初二,“请女婿”。
夫妻携带儿女,带着礼物谒娘家,向岳父、岳母拜年。
娘家备筵席请女婿,礼节十分隆重,现民间仍多循此俗。
初五,商店恢复营业,小商贩走街串巷吆喝喊卖,家居开始打扫卫生,转入日常生活。
初九子时,用“三牲”、甜粿、水果等敬天公。
十一晚上,吃豆腐、韭菜、瘦肉,称为“吃福”。
清以来,春节期间芗城有一种特别习俗即“逛公爷街”(今南昌路,是清时海澄公黄梧住所的街道),内中有风味小吃摊、售货摊、戏台、布袋戏等娱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俗改游“娱春场”(1965年废),址在中山公园或体育场,在保留原有的娱乐外,增设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
并在春节期间组织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慰问教师、举行团拜、开新春茶话会等活动。
自90年代起时兴家庭卡拉OK,为传统佳节增添祥和热烈的节日气氛。
二、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俗称“上元节”。
明,用木做灯架或结灯棚于繁闹处,十一晚即试灯。
灯用纱或纸做,杂以五色,剪人物极其精巧,有一灯费数十金者。
漳州家乡的风俗
漳州家乡的风俗
1. 踩花灯: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晚上,人们会制作各种形状的花灯,然后把灯放在街头或者家门口,大家齐聚一堆,踩着花灯一起跳舞。
2. 打铜鼓:在农历春节期间,人们会组织打铜鼓活动,这是一种古老的祈祷风俗,相信可以带来好运和丰收。
3. 拜年:在春节期间,人们要拜访亲朋好友,包括老人、长辈、朋友和邻居等,送上祝福、红包和礼物,表达新年的美好愿景。
4. 五谷丰登节:在农历秋季,漳州人会举行五谷丰登节,庆祝丰收和神丰富和平的生活。
期间,还会有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和烟火表演。
5. 元宵龙舟:在元宵节期间,人们会组织龙舟比赛,让大家享受律动和赛事的快感。
漳州的元宵龙舟比赛,非常具有特色和地方特色。
漳州春节民俗
漳州春节民俗
漳州春节的民俗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而在漳州,这个节日有着独特的民俗习俗。
1. 贴春联:春节来临之际,漳州的家家户户都会贴上鲜红的春联。
春联上常常写着吉祥如意的祝福语,寓意着新年的幸福和美好。
2. 敬拜神灵:春节期间,漳州的人们会去拜访神庙,祭拜神灵祈求平安和好运。
这是一种信仰的体现,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3. 舞狮表演:春节期间,街道上常常可以看到人们表演舞狮。
舞狮被认为能够驱逐邪恶,带来好运和祝福。
表演者们身穿五彩斑斓的狮子服装,跳跃、扭动着,给人们带来喜悦和欢乐。
4. 红包传统:在漳州,给小孩子们发放红包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
红包里通常装着压岁钱,象征着长辈们的祝福和对下一年的期许。
孩子们收到红包后会非常开心,这也是他们最喜欢的春节活动之一。
5. 吃年夜饭:春节的最后一天,家人们会聚在一起共进年夜饭,庆祝新年的到来。
年夜饭上通常有各种各样的家常菜和传统小吃,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人们相互祝福,共同享受美食,温馨的氛围让人倍感幸福。
除了以上的民俗习俗,漳州的春节还有许多其他各具地方特色的活动,如花灯展览、舞龙表演等。
漳州春节的民俗不仅体现了人们的传统信仰和文化情感,也是他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的表达。
漳州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
漳州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漳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有着丰富的风俗文化。
漳州地处福建东南沿海,自古以来就是闽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重镇,人文历史底蕴深厚。
漳州的风俗文化也因此得以传承和发展,成为闽南地区独有的文化特色。
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漳州人热爱传统节日,每逢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春节期间,人们会走亲访友,一起吃团圆饭,祭祀祖先,放鞭炮,观赏花灯等习俗。
清明节时,人们会扫墓祭祖,祈祷风调雨顺,平安吉祥。
端午节则是赛龙舟,吃粽子,齐聚江边观看龙舟比赛,颇具传统文化气息。
中秋节时,家家户户都会团圆赏月,吃月饼,传递浓浓的祝福。
这些传统节日活动凝聚了漳州人的深厚传统文化情感,也是一种久远的风俗文化传承。
二、厚重的宗族文化漳州是一个以宗族文化为主导的地区,漳州人非常重视祖先和家族,在生活中大量遵从和传承着宗族文化。
漳州有着众多的门第宗族,每个宗族都有自己的族谱、祠堂和宗祠,代代相传。
每逢祭祖祭神的日子,宗族成员都要回祠堂举行祭拜活动,祭拜祖先、共同家宗。
这种宗族文化非常注重传承,通过祭祖等活动,传承家族的传统文化,弘扬家族美德,传递着家族的凝聚力和传统文化。
三、悠久的传统美食文化漳州人的饮食文化也是独具特色的。
漳州是一个海滨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海产品资源,因此海鲜在当地食物中占有重要地位。
漳州的海鲜美食种类繁多,新鲜美味,深受当地人民和游客的喜爱。
潮汕、客家、闽南等不同风格的美食文化在漳州并存,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此外,漳州的传统美食也值得一提。
如众多的小吃小食,如潮州粿条、八宝粥、祖传饼糕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漳州传统美食。
这些美食传承了悠久的烹饪技艺和饮食习俗,凝聚了人们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
漳州的风俗文化丰富多彩,历史悠久,这些风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希望漳州的风俗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让更多人了解和重视漳州的独特文化魅力。
家乡的风俗作文福建漳州
家乡的风俗作文福建漳州有句俗话说得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每个地方过春节的习俗都不一样,我的家乡是福建漳州,过春节的习俗也与其它地方不同,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在大年三十那天晚上,家家都吃年夜饭。
这是一年里最丰盛、隆重的一顿饭,就连爷爷也要拿出他平时最宝贝的酒来。
不管是多么盛大,菜品多么丰富的年夜饭也少不了一道菜一发饼,发饼是由面皮"包裹着炒米粉与胡萝卜丝、黄瓜丝等材料制作而成的。
这种饼吃起来很香,可以用来很祭祖祭神,也可供大家享用。
它寓意着新的一年“恭喜发财,幸福美满。
”到了大年初一,人们在福建漳州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穿好新衣服,向家里的长辈拜年,长辈会给红包。
然后才是吃好早饭,去亲戚好友家贺年。
我们总是会发现,亲朋好友家里桌子上摆的用来招待客人的食物都是像糖果,蜜饯之类的甜食,这是因为人们吃下甜食,希望一整年都可以甜甜蜜蜜的。
另外,这一天是不能扫地和倒垃圾的,免得把财运都扫干净了。
初二是“女婿日”,所有女婿们在这一天要带上年货去拜访岳父岳母然后再在他们家吃一顿团圆饭。
人们还要放鞭炮、继续拜年。
初三到了。
人们本该继续闹春节。
但是这一天要祭奠祖先,是不喜欢有人来欢天喜地地来拜年的。
这一天人们睡得很晚,而且初一初二大家都忙着拜年,已经十分疲倦。
初三刚好不用拜年,人们可以好好地在家休息。
所以闽南这儿也有一句俗语“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得饱。
”就这样,每天福建漳州都会有不同的习俗。
在到了正月十五之后两三天,大家就停止休息,纷纷工作去了。
但我们相信,所有人都会记住每年春节那段温暖、热闹又幸福的时光吧。
漳州龙海传统风俗习惯
漳州龙海传统风俗习惯我国传统习俗非常之多,在我们的每一个人的家乡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传统风俗文化我们来看看我们家乡的节日风俗吧。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民间最为重视的节日。
人们黎明即起,燃放鞭炮,互道恭喜,互相拜年。
这天早餐闽南人一般不煮新饭,而吃除夕的“余饭”,讨个吉利,祈望来年“有余”。
漳州人则吃“甜面线”,俗叫“长寿面”,以喻长寿。
初一起床后,晚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要赏给晚辈“红包”,即“压岁钱”。
正月初二,冰南人习惯在这一天“请女婿”,许多夫妻都携带儿女,回到娘家团聚。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历史上叫“上元”节,也叫元宵节。
闽南人每逢这一天,都要吃“元宵圆”,闹花灯、放烟火和舞龙弄狮等漳州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活动,搞得更加热闹了。
近几年来,花灯都集中在中山公园,成为“灯海”。
各式花灯如百花齐放,艳丽多彩。
清明:清明时,闽南一带要吃春饼,做清明果、办酒茶或买糕饼祭扫祖幕。
扫墓时要在墓地撒下长条纸箔,在坟地锄草、植树,并给坟堆培土,以表达对过世的亲人的怀念端午:这个节日相传是为纪念公元前四世纪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
在闽南端午叫“五月节”。
这一天,农村里家家户户要在门楣旁插菖蒲、艾草、焚雄黄酒,或饮雄黄酒,小孩在胸前佩香袋子,驱病祛邪。
到了正午,人们要吃卤面,品尝碱粽、肉粽或豆粽。
这一天最热闹的是闹龙舟。
漳州一带参加竞赛的龙舟船身长而窄、首尾高高翘起,船头有巨大的龙头雕饰,船身彩绘鳞甲。
龙舟上插一枝“头旗”作为竞赛单位的标志。
以往龙海县赛龙舟时,都要在江中的浮标上缚几只鸡,让参赛者夺标,现在则改用汗衫、背心等做“标”。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节。
闽南农村在节前,大都要买上坪山柚、文旦柚或蜜柚,陈列在厅堂,到这一天才剥开分给全家人吃,以庆团圆。
城乡居民在这一天晚上,都要在天井、门口或阳台上赏月、吃月饼。
有的农村妇女叫女儿月下拜神,俗叫“请月姑”,祈求匹配良缘。
现在这些古风已在新思想潮流的冲击下逐渐消除。
漳州闽南人的春节风俗作文
漳州闽南人的春节风俗作文
过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家里的气氛也变得热闹非凡,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爸爸说,我们家是漳州的闽南人,过春节可有讲究了!
我其实不太喜欢吃年糕,糯糯的,沾着糖,香香的,竟像一朵朵白云,好吃极了!妈妈说,年糕寓含着“年年高”,吃年糕就意味着来年会飞黄腾达,生活会越来越好!
爷爷奶奶家门口贴着红红的春联,上面写着吉祥话,也有银灿灿的福字,感觉上特别喜庆。
爸爸说,这是为了迎出财神爷,希望来年富贵连声!
除夕夜,我们一家人围成一圈桌子吃团圆饭,桌子上满满的全是家乡菜,有什么好卤鹅、鱼丸、红烧鱼,还有我最喜欢的炸年糕!我们一家人都吃得津津有味,脸上溢着幸福的笑容。
喝完团圆饭,就该放鞭炮了!爸爸点燃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雷鸣般,烟花像一颗颗光亮的星星,在夜空中流溢,五彩斑斓,美极了!
我最喜欢看舞龙舞狮了!神威凛冽的狮子,栩栩如生的龙,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快速跳跃,像是在指点我们,新的一年,一定会透着希望和快乐!
今年过年,我不只认识了更多的闽南习俗,还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真的很开心!期望来年,我们一家人能再开开心心,快乐地过年!。
漳州的婚嫁习俗
漳州的婚嫁习俗新娘临上轿,要放声大哭,谓之“哭好命”。
花轿出门,女家要放鞭炮,并随即把门关紧,或以米筛置于门口,据说这样财气才不致被女儿带到婆家。
在轿起行不远,新娘从轿中掷出一把扇子,表示父母不必为她操心,称“放心扇”。
花轿行列忌讳路遇另一迎亲队伍,谓之“喜冲喜”。
万一遇上,必须互换新娘头上簪花,俗称“换花”,以此破解。
花轿抵男家,新郎脚踢轿门三下,俗说以此压服将来的雌威。
轿门开,小姑捧柑桔让新娘触摸,意吉祥如意。
新郎牵新娘出轿,新娘起身复坐,如此反复三次,俗说此乃是显示新娘的尊贵。
新娘下轿,送嫁姆拿出挂在新娘轿后面的米筛(上画八卦或阴阳太极图)遮其头上( 也有用伞者),谓之“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俗信结婚这天新娘妈最大,为避免触犯天上之神,故以米筛遮日。
也有迎娶选在下半夜天亮之前,新郎牵着新娘跨过门槛时,新娘要跨过稻草火入大门进洞房,新郎由前到后替新娘揭头巾,同吃“合婚圆”。
中午是吃“舅仔桌”。
桌上摆12道菜,每动一道菜,都有吉语相伴。
12碗中,6荤6素,所有鸡、鱼、猪肉、蔬菜、瓜果均无禁忌。
新婚之夜宴请至亲好友邻里,母舅和舅祖坐中桌首席,新郎、新娘要逐席敬酒。
第一次鞭炮响,表示开宴,第二次鞭炮响,表示宴毕。
散席后即转入“闹洞房”,以层出不穷的花样将新郎、新娘闹得十分尴尬,闹客以此为快。
据说叫一个父母双全的健壮男孩在新床上翻身打滚,会早生贵子。
翌晨,新娘“出厅”给公婆敬甜茶,公婆以红包还礼。
礼毕, 则到厨房拜灶君。
这天,娘家的兄弟要来探望,叫“探房”,男家设宴款待。
第4日,新娘偕新郎“归宁”娘家,俗称“做客”,父母设宴请新女婿。
“做客”一定于天黑时前回婆家,带回各种礼品,其中必有象征“好头好尾”的用红丝线捆绑的两根带尾甘蔗,置于门后。
有些地方新娘必须随带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用红丝线绑脚),俗称带路鸡,寓意夫妇和睦相处,白头偕老。
30年代,有知识界及开明人士倡导移风易俗, 提倡文明结婚, 以“集体婚礼”为时尚。
2021年家乡的春节作文300字汇编6篇
2021年家乡的春节作文300字汇编6篇家乡的春节作文300字篇1中国各地都有各自的过节习俗,而我的老家,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这里的春节与别的地方截然不同。
在云霄,春节期间忌讲不吉利的话,万一小孩无知,说了不吉利的话,要用纸巾拭嘴。
同时忌吵嘴打骂和摔破碗碟,万一不小心打破碗盘,要将碎片收集起来放进石臼里,口中念“岁岁平安”,借“碎”与“岁”谐音来化凶为吉,保持祥和欢乐的气象。
正月初一子时新年开始,家家户户燃放鞭炮,称为“开正”,还要在门前备清茶、糖果,焚香,称为“拜正”。
初一日人人早起,穿新衣服烧香点烛,祭拜天地祖先。
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随即赐以红包。
在“开正”的时候,家人都要吃点红糖线面汤。
糖,意为甜蜜;线面,意为长寿,即祈求全家幸福长寿。
在初一日不吃粥,以免往后出门遇雨;不往户外倒垃圾,忌“财气外泄”。
此外还有不不讨债,不打骂孩子等禁忌。
哈哈怎么样?云霄的春节既讲究又别有一番风趣吧!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在络、书籍上多多了解一些异地的习俗,多丰富自己的见识!家乡的春节作文300字篇2春节,俗称“过年”,是华夏民族最传统与最隆重的节日,也是我们小朋友最期待最快乐的日子。
这一天,虽然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华人因地域与风俗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但家家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是必不可少的。
我的家乡在农村,虽然没有城市的高楼大厦、五彩霓虹,却有着我们农村独有的欢愉自在。
还没到三十,大人们便七手八脚地把嗷嗷叫的年猪宰了,以示隆重,我们也就顺便尝尝鲜、解解馋。
到三十这天,早上贴好春联,下晚吃过团圆饭,还没等春节晚会开始,我们便老早把脚洗个白净上床睡觉。
把脚洗的白净据说是为了洗去一年的晦气,至于睡觉则其实根本睡不着,心里完全被大年初一穿新衣的的喜悦劲给占据了。
大年初一天一亮,我们便猴子似的一骨碌翻跳起来,急促的洗漱完毕便迫不及待地穿上新衣,在镜前照了又照,才装上鞭炮欢欢喜喜地出门去。
大人则笑脸盈盈地三五成群,或聊聊天、或打打牌。
漳州过年风俗作文600字
漳州过年风俗作文600字【篇一】我的老家在漳州,那儿的春节处处张灯结彩,门口悬挂着各行各色的灯,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家家在做团圆饭,到处是饭菜的香味。
春节是最传统的节日。
每到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日这天,我们都要穿上好衣服,在家中供上家禽,鱼类禽畜海鲜,以及水果、糖果、香茶等供品,再烧香放鞭炮,为灶神送行。
而从起,“过年”也就开始了。
到了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先将象征新春祥瑞、万事如意、招财进宝等内容的春联,贴在自家的门前。
此后,在堂屋供桌上摆设供品、香烛,以祭拜祖先并迎接他们“回家过年”。
从这时开始,燃放烟花、热闹非凡,而且一直延续到大年初一的早晨。
年夜饭中,除要吃象征全家团圆的鱼丸、肉丸与寓有“食鸡起家”之意的鸡肉,以及表示“年寿长久”的长年菜,还有各种极富地方风味的油炸食品、年糕,特别是吃“乌龟豆沙年糕”则有年年益寿的意思。
年夜饭吃过之后,便是长辈们给子孙赠送“压岁钱”的给法也颇具特色:年龄大的孩子,其“压岁钱”是用红纸预先包好递到他们手里的;而年幼孩子的“压岁钱”,是先对长辈说吉祥的话才给红包。
正月初一这天,人们都会早早起床,梳妆打扮与洗漱停当之后,就是开始了极富人情味的互相拜年祝福,以及走亲访友或游览公园等等,迎来送往,热闹非凡,人们普遍沉浸在欢乐、庆贺、幸福、美满的节日气氛之中。
这就是我们过春节的过法,这就是独有的过法。
【篇二】我的故乡在漳州,那里有一个传统习俗——跳火。
哈,别以为是飞蛾扑火,直接往火里跳。
而是从火上轻轻跃过,让火带走身上污秽之气,以保健康。
第一次随父母回老家,有幸就遇上了这个的跳火节;吃过晚饭,只见大家都抱着一些囤积起来的稻草,树叶来到一个空旷的坪地里。
大家围成一圈,在圈的内径间隔着摆上小柴堆。
“咚咚咚”锣鼓敲起,活动开始了!火烧起来了,人们的心情也跟着欢呼雀跃起来。
大人,孩子,妇女都自觉地形成了一个长长的队伍,向着火堆走去。
每到一个火堆,就抬起腿来跳过去。
他们跳的轻松愉快,仿佛脚底踩着弹簧鞋。
漳州春节习俗
漳州春节习俗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一天,也是漳州地区人们庆祝的节日。
在漳州地区,有许多独特的春节习俗,以下是其中一些:
1. 年夜饭:春节前夜,在漳州家庭里举行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这顿饭通常有许多传统的菜肴,如鱼、鸡、鸭、虾等。
每道菜的寓意都非常重要,比如鱼代表年年有余,鸡代表团圆等。
2. 贴春联:在春节前夕,漳州人会贴春联在门上。
春联由对联组成,写有吉利的祝福语。
这些建有对仗意义的文字可以祈求来年的好运和幸福。
3. 祭祖:在大年初一,漳州人会前往祖先坟墓,进行祭祖仪式。
他们会向祖先敬献食物和香烛,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庇护。
4. 放鞭炮:除夕夜,许多漳州人会放鞭炮来驱赶邪灵,并祈求来年的好运。
这个习俗认为能吓退邪恶的鬼魂,同时也表示对新年到来的庆祝。
5. 贴门神:在春节期间,漳州人会在门口贴上门神画像,用来保护家人免受邪恶的侵害。
门神通常由两个神仙形象组成,代表着守门的精神力量。
以上是漳州春节的部分习俗,每个习俗都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和文化背景。
通过这些习俗,漳州人民欢庆着新年的到来,祈求来年的幸福和繁荣。
漳州过年习俗
漳州过年习俗在闽南有一首民谣: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呷饱,无歹志初四神落地初五隔开鸦初六舀肥初七七元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地公瞑十一请女婿十二倒去觅十三吃糜配芥菜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丸十六看大烛十七倒灯棚这首民谣反映了漳州过年的所有习俗。
(一)初一正月初一子时新年开始,家家户户燃放鞭炮,称为“开正”。
初一日人人早起,穿新衣服烧香点烛,祭拜天地祖先。
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随即赐以红包与红柑。
是日要早起,家家燃放鞭炮,把炮扔出门口,然后打开大门,也称为“开正”。
家人都要吃点红糖线面汤。
糖,意为甜蜜;线面,意为长寿,即祈求全家幸福长寿。
以甜线面及三碗干饭插上红纸花祭祀先人,红纸花称“饭春枝”,其中“春”与“剩”(富余)在方言中同音,寓意家中粮食有余。
现在祭拜之俗在城镇中已基本革除,在农村中还有保留。
亲友上门拜年时,主人用红枣、蜜金枣、桂圆干或冰糖、冬瓜糖等煮成甜茶招待,并以朱漆的祭盒盛蜜饯、糖果、红枣等外加瓜子、红柑用以敬客。
明代漳州人过年时用槟榔敬客,现在此俗在台湾尚有残存。
至亲好友上门拜年,主人往往会以佳肴美酒招待,称为“请春酒”。
客人告辞时双方常以红包馈送对方的孩童。
初一日不吃粥,以免往后出门遇雨;不往户外倒垃圾,忌“财气外泄”。
此外还有不洗衣、不汲水(有的地方还以米筛封井口),不乞火,不扫地,不用刀与针线,不讨债,不打骂孩子,不穿白色、青色衣服等禁忌;忌打破食具,忌口出不吉利话。
现代人还存有这些禁忌,但不太讲究。
(二)初二农历二月初二,是每年的第一个祭拜日,称为“头牙”。
而形成主祭土地公的“做牙”习俗得追溯到远古农耕时代。
在闽地,春天实际上开始于农历仲春二月,在这个月中,寒流退去,草木复苏,播种与插秧等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旧时农民认为农田林果收成与土地神有很大关系,因此,以祈丰年、祭社神为主题的春社节也就被安排在这个月。
由于中国古代又有以重日为节的习尚,所以,二月二实际上很早就被作为春社节。
近世,汉族多以二月初二为土地神的诞辰,故春社祭祀“土地公”也就定在二月二。
福建人过年的传统风俗
福建人过年的传统风俗
福建人过年的传统风俗丰富多样,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传统风俗:
1.祭灶: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传说此日灶君要回天庭汇报各家的情况,
因此主人家会置灶糖、灶饼给灶君、灶妈送行。
2.做年仔: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也是“做年仔”的日子,即开始准备过年。
家家户户会张罗
年货,裁新衣,杀猪羊,蒸年糕,宰鸡鸭,买年画、春联、鞭炮等。
3.分压岁钱:除夕之夜,长辈会给16岁以下的未婚男女分压岁钱,也有子女给父母、爷
爷奶奶压岁钱的习俗。
压岁钱寓意着对小辈的爱护、对长辈的尊敬,同时也有驱邪避灾的含义。
4.守岁:除夕夜,莆田、仙游等地有守岁的风俗。
旧时,有的穷人为了避债,会在除夕夜
到城隍庙看戏,这样债主就不敢在城隍爷面前讨债了。
一般人家则会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等待新年的到来。
5.点灯照明:除夕夜一定要亮灯到天明,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让老鼠回娘家,破坏鼠辈们的
好心情,影响它们的发育和生育,减少对农户的为害。
6.拜年:正月初一开始,人们会互相拜年,走亲访友。
拜年者一般不能空手,要带糕饼糖
果之类,给长辈要带红糖。
拜年者回归时,主家要回送同等价值的礼品,叫做“礼尚往来”。
7.其他习俗:在福建的不同地区还有一些特殊的习俗,如福州人出门拜年之前要先祭天;
闽南人会用糖果、蜜饯或甜茶、咖啡来招待客人;莆田兴化人会“做大岁”、“贴白额春联”;宁德人会在六十岁整岁时摆酒席请客庆祝;三明人早餐前要煮生姜红糖茶等。
这些传统风俗体现了福建人民对春节的重视和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漳浦古老民间风俗——穿灯脚
龙源期刊网 漳浦古老民间风俗——穿灯脚作者:杨玉珍来源:《百姓生活》2012年第02期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沿海地区,传承着一种古老的民间风俗——元宵节日穿灯脚。
元宵节这天,凡村里新娶进门的新娘子与当年生了男孩子的小媳妇,都必须参与穿灯脚仪式。
穿灯脚的灯棚设在祠堂正堂中间,由新婚或生男孩子的人家负责出资,请村里的能工巧匠制作。
灯棚显示漳浦沿海地区的特殊风俗,各种灯造型各异,常见的如龟灯、海底鱼类灯等,栩栩如生,五颜六色。
灯棚上面是用彩纸扎成的各种人物。
在穿灯脚过程中,观看的人们只能集中在祠堂门外站着助兴,四周拉着红绳子为界线,并有长者在旁监视,以免出乱子。
穿灯脚的主要角色是女人,时辰一到,各家穿灯脚人员列队依次进入祠堂内,穿过灯棚,绕着“祖公龛”前走过。
她们的语言、行进路线都有严格的讲究。
新娘子一般由婆婆陪同,没有婆婆的则邀请堂亲长辈老妇陪同。
领队的是一位10来岁的男孩,后面跟着一个10来岁女孩。
一个队列人数不少于4人,多者十几人不等,但必须是双数。
新娘头插大红花,身穿新婚盛装。
老妇人头插“富贵春”花,也都穿着崭新衣服。
新娘手中必须握着一棵带绿叶片并束上红纸圈的甘蔗,象征新婚夫妇婚姻有始有终,日子像甘蔗一节更比一节甜。
她们穿灯脚的主要目的,是得到祖先的认可,祈祷早生贵子,告慰列祖列宗。
而新生男孩的女子则抱着自己的婴儿再一次穿灯脚,以示感谢祖先,同时为子祈福,迎祥纳吉。
现在,有的地方可由男人抱着婴儿穿灯脚。
正月十五日穿灯脚仪式结束后,正月十六日早上,族人拆下灯棚抛向祠堂屋顶或者把灯棚烧掉,人们捡取灯骨,以图吉利。
至此,整个春节节庆也就随之结束,家家户户投入新一年的各项工作。
春节期间福建的祈福仪式
春节期间福建的祈福仪式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福建省人民最盛大、最热闹的庆祝活动之一。
在福建,春节期间有一系列独特的祈福仪式,这些仪式代表着对新年好运和幸福的期盼。
本文将为您介绍福建春节期间的祈福仪式。
一、花灯节福建省各个城市在春节期间都会举办盛大的花灯节活动。
花灯是一种以彩灯为主要元素的手工艺品,它们以动物、花草、明星等形象为设计,灯光亮丽,寓意美好。
在花灯节上,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灯彩,同时也可以通过拜年和祈福的方式来迎接新年。
在这里,人们可以表达自己对新年的希望和祝福,祈求平安、健康和幸福。
二、迎神在福建的农村地区,春节期间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传统习俗,那就是迎神。
迎神是一种祈福的仪式,人们相信神灵能够为他们带来好运和祝福。
在这个仪式中,村民们会精心布置祭祀场所,准备丰盛的祭品,然后摆放供奉的神灵。
人们会燃起香火,敲击锣鼓,燃放炮竹,以示迎接神灵降临。
他们向神灵祈求丰收、平安和幸福的生活。
这是一个非常庄重和隆重的仪式,也是一种传承和感恩的方式。
三、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福建春节期间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表演之一。
在这个仪式上,人们会自发地组织舞龙队和舞狮队,穿着华丽的龙狮服装,舞动着巨大的龙和狮子模型。
舞龙舞狮被认为能够驱除邪恶,并带来好运和吉祥。
在表演的过程中,人们会齐声呐喊,跳跃和旋转,以示对新年的欢迎。
这是一种非常热闹和喜庆的活动,吸引着大批观众前来观赏。
四、放爆竹在福建的许多城市和农村地区,春节期间有一个古老而又传统的习俗,那就是放爆竹。
放爆竹是为了驱邪辟邪,祈求一年平安。
据说,爆竹的声音可以赶走邪灵,阻止疫病传播。
因此,每年春节的除夕夜和初一,人们会同时点燃大批的爆竹和烟花,以求来年平安和吉祥。
燃放烟花爆竹的动静和烟火的绚丽光芒,使整个城市充满了喜庆和欢乐的气氛。
五、家庭祭拜春节期间,福建人还会进行家庭祭拜的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这一仪式通常在除夕之夜进行,全家人会齐聚一堂,烧香献花,向祖先的灵位祭拜。
漳州春节特色
漳州春节特色漳州人春节习俗漳州人春节习俗漳州一中退休协会旧俗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为春节,现今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到初五称为「新春」或「新正」,是民间重要的节庆。
所以每天有不同的习俗,现在说明如下:(一)初一1.拜年:亲友互相往返拜年,互道恭喜,祝福对方来年事事顺利、身体健康。
2.穿新衣:新衣代表万象更新,尤其是小朋友对新年的期待,有一套自己喜欢的衣物,从帽子、衣服到鞋子全是新的,是多么另人兴奋的一件事。
3.行春:新年第一次出门,通常会到庙里祈福,祈求新的一年事事顺利。
尤期会注意出门时的方位,先往东走走会大吉大利,就鲜少有人会往南走的。
4.开门、关门看吉时:开门、关门本是件稀松平常的事,但是在初一这天就显得隆重,因为农民历上都有注明几时开门、关门是大吉,所以大家宁可按照时间讨个吉利。
5.禁忌多:新年期间凡是认为不够吉利的事,都被列为禁忌之列,如:不能口出秽言、不能骂人、不能倒垃圾清秽物、不能用刀剪、不能白天睡觉、不能煎粿等。
6.早餐吃素:这是以前农业社会,一般吃荤家庭唯一一定吃素的一餐,是祖先们怜惜万物的仁爱之心,现代的想法认为初一吃素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前一晚的年菜太油腻,清肠胃也有益健康。
(二)初二1.做牙:一般从商者拜土地公,而没从商也会拜,大多都用牲礼祭拜,现代也逐渐改为以鲜花水果祭拜,因为家里还有许多肉类没吃完呢!而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生日,就多用牲礼祭拜。
2.公妈(祖先)开荤:早上要拜祖先,而且是准备牲礼和菜碗,丰盛的一餐请祖先品尝。
3.回娘家:原来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是十一(请子婿)或十二(女儿回娘家),但不知何时开始改为初二,或许因工商业社会新年假期短(只有五天),所比选择这一天比较适当。
旧时女儿回娘家的目的是父母探询女儿在婆家的情形,是否孝顺公婆?勤俭持家和勉励女婿在新的一年更加努力。
(三)初三1.睡到饱:因为从除夕到初二都劳累,所以今天可以好好调息一番,晚起一下。
2.闽南的初三这一天,一般是家人在祭拜去世亲人的日子,所以如果初一、二没去拜过年的家里一般是不去的。
中国各地风俗习惯
各地方人不同特点
• 陕西人:“兵马佣”、名人多 • 河南人:少林功夫、岳飞 • 甘肃人:“三不拉”、李广 • 宁夏人:忌讳谈猪、枸杞 • 新疆人:漂亮、葡萄 • 西藏人:文成公主、哈达
各地方人不同特点
• 湖北人:聪明好斗而勇猛、王昭君 • 湖南人:自信、名人多 • 安徽人:庄子、黄梅戏、名人多 • 江苏人:聪明伶俐、刺绣 • 浙江人:名人多 • 上海人:“东方的纽约”、海纳百川
各地方饮食习惯
• 四川人:“天府之国”“夏天吃火锅” • 陕西人:土豆 • 甘肃人:“腊八醋”、羊肉。 • 东三省:“俄式菜式”、“猪肉炖粉条”
各地方人不同特点
• 北京人:“侃大山”、“儿话音” • 河北人:山顶洞人和蒙古人的混合体、李时珍、 • 天津人:“泥人张”、马三立 • 内蒙人:匈奴、铁木真。 • 山东人:孔家思想、人高马大 • 山西人:吝啬、“貂禅”
各地方人不同特点
• 福建人:华侨多 • 两广人:起义、相貌趋于相同。 • 云南、贵州人:美女、酿酒 • 四川人:“天府之国”、好战好骂
谢谢观赏
再见
各地方饮食习惯
• 北京人:以面食为主,也喜欢吃大米和一些杂 粮。饺子、包子、烙饼。艾窝窝、灌肠、炒肝。
• 河北人:“疙瘩面”“驴肉”“狗肉”“煎 饼”。
• 山西人:“一面百样吃”
各地方饮食习惯
• 上海人:口味清淡、注意营养价值;“四大金刚”。 • 江苏人:“大闸蟹”“吃下午” • 福建人:盛产稻米。 • 江西人:“鱼米之香”“无鱼不成席” • 广东人:“食在广州” • 海南人:热带水果、“无鸡不成席”、咖啡
• 潮州人:“等神水” • 东莞人:“富贵有缘”
• 5、四川过大年习俗
• 成都人:不吃“饭” • 长寿人:“九品烛”
介绍漳州家乡民俗的作文
介绍漳州家乡民俗的作文说起我的家乡漳州,那可是有着数不清的独特民俗,就像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在岁月的长河中徐徐展开。
在漳州,每逢春节,那热闹劲儿简直能把天都掀翻。
从腊月开始,人们就像上了发条一样,忙得不可开交。
大人们忙着采购年货,小孩们则眼巴巴地盼着新衣服和糖果。
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腊月二十三的“送灶神”。
那天,奶奶会早早地起床,把厨房打扫得一尘不染。
然后,她会在灶台上摆上各种供品,有甜甜的糖果、香脆的花生、还有自家做的糕点。
我总是好奇地问奶奶:“为啥要给灶神爷爷吃这些呀?”奶奶总是笑着说:“傻孩子,让灶神爷爷吃了甜甜的东西,他去天庭就会给咱们家说好话,保佑咱们来年顺顺利利的。
”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奶奶点燃香烛,嘴里念念有词,大概是在祈求灶神保佑。
我呢,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些供品,心里盘算着等仪式结束后能赶紧吃上一口。
春节期间,还有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那就是舞龙舞狮。
记得有一年,我跟着爸爸去镇上看舞龙表演。
好家伙,那场面真是人山人海。
只见一条金色的巨龙在人群中翻腾起舞,舞龙的师傅们个个身手矫健,把巨龙舞得活灵活现。
龙头高高昂起,龙嘴里还不时喷出火焰,引得观众们阵阵欢呼。
舞狮队也不甘示弱,两只狮子眨着大眼睛,摇头摆尾,时而跳跃,时而翻滚,可爱极了。
我站在人群里,被挤得东倒西歪,可眼睛却一刻也舍不得离开舞台。
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就更热闹啦。
这一天,不仅要吃元宵,还要赏花灯。
公园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有兔子灯、荷花灯、还有孙悟空灯。
每一盏灯都做得精巧绝伦,让人忍不住赞叹。
我最喜欢的是和小伙伴们一起提着自己做的花灯在街上闲逛。
我们的花灯虽然没有公园里的那么漂亮,但却是自己亲手做的,感觉特别有成就感。
走在路上,我们互相攀比着谁的花灯更好看,笑声在夜空中回荡。
除了春节和元宵节,漳州的端午节也别有一番风味。
每年端午节,妈妈都会早早地准备好粽叶、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起粽子来。
我总是在一旁帮忙,可我包的粽子不是漏米,就是形状奇奇怪怪,惹得妈妈哈哈大笑。
春节福建传统习俗与文化
春节福建传统习俗与文化春节,又称为农历新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中国各个地方都有独具特色的庆祝方式和传统习俗。
作为中国南部的一个沿海省份,福建自然也有其独特的春节传统习俗与文化。
本文将为你介绍福建春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特点。
一、除夕夜在福建,除夕夜是春节庆祝活动的重头戏。
人们会围坐在一起,一家人团聚共度这个重要的时刻。
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美食,如鱼、饺子、汤圆等等。
吃鱼象征着年年有余,吃饺子象征着新年的翻新和好运。
在除夕夜,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并观看春节晚会的转播。
此外,福建传统还有燃放鞭炮、贴对联等习俗。
二、拜年与红包在春节期间,人们互相串门拜年是一项重要的活动。
在福建,拜年时一般会递上红包,以表示祝福和好运。
红包通常是装有一定金额现金的红封袋,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一种期待已久的时刻,因为他们可以得到一些零花钱。
在传统观念中,红包的金额应为偶数,因为奇数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不吉利的。
三、舞龙舞狮在福建,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一项受欢迎的民间表演活动。
舞龙舞狮被认为能够驱邪祛病,带来好运和祝福。
在福建的一些地方,人们还会表演“风火龙”,这是一种特殊的龙舞形式,将龙的身体与烟花相结合,在夜晚展示出壮观的景象。
四、花灯展览在福建的一些城市,春节期间还会有盛大的花灯展览。
这些花灯造型各异,色彩斑斓,如花鼠、船灯、人头灯等。
人们可以欣赏到美轮美奂的艺术品,也可以沉浸在热闹喜庆的氛围中。
五、传统戏曲表演福建有着丰富的戏曲文化,春节期间也是戏曲表演的重要时间。
福建传统的戏曲有闽剧、粤剧等,人们可以欣赏到优秀的演员表演经典剧目。
春节期间,各种戏曲演出经常在福建的剧场、广场等地上演,吸引了大量观众。
六、祭祖活动在福建,祭祖活动是春节期间重要的仪式。
人们会回到祖籍地,扫墓祭祖,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思念。
祭祖活动是传承家族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方式,也是人们对过去的岁月的回顾和总结。
总结一下,福建春节的传统习俗与文化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漳州人春节习俗漳州人春节习俗漳州一中退休协会旧俗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为春节,现今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到初五称为「新春」或「新正」,是民间重要的节庆。
所以每天有不同的习俗,现在说明如下:(一)初一1.拜年:亲友互相往返拜年,互道恭喜,祝福对方来年事事顺利、身体健康。
2.穿新衣:新衣代表万象更新,尤其是小朋友对新年的期待,有一套自己喜欢的衣物,从帽子、衣服到鞋子全是新的,是多么另人兴奋的一件事。
3.行春:新年第一次出门,通常会到庙里祈福,祈求新的一年事事顺利。
尤期会注意出门时的方位,先往东走走会大吉大利,就鲜少有人会往南走的。
4.开门、关门看吉时:开门、关门本是件稀松平常的事,但是在初一这天就显得隆重,因为农民历上都有注明几时开门、关门是大吉,所以大家宁可按照时间讨个吉利。
5.禁忌多:新年期间凡是认为不够吉利的事,都被列为禁忌之列,如:不能口出秽言、不能骂人、不能倒垃圾清秽物、不能用刀剪、不能白天睡觉、不能煎粿等。
6.早餐吃素:这是以前农业社会,一般吃荤家庭唯一一定吃素的一餐,是祖先们怜惜万物的仁爱之心,现代的想法认为初一吃素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前一晚的年菜太油腻,清肠胃也有益健康。
(二)初二1.做牙:一般从商者拜土地公,而没从商也会拜,大多都用牲礼祭拜,现代也逐渐改为以鲜花水果祭拜,因为家里还有许多肉类没吃完呢!而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生日,就多用牲礼祭拜。
2.公妈(祖先)开荤:早上要拜祖先,而且是准备牲礼和菜碗,丰盛的一餐请祖先品尝。
3.回娘家:原来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是十一(请子婿)或十二(女儿回娘家),但不知何时开始改为初二,或许因工商业社会新年假期短(只有五天),所比选择这一天比较适当。
旧时女儿回娘家的目的是父母探询女儿在婆家的情形,是否孝顺公婆?勤俭持家和勉励女婿在新的一年更加努力。
(三)初三1.睡到饱:因为从除夕到初二都劳累,所以今天可以好好调息一番,晚起一下。
2.闽南的初三这一天,一般是家人在祭拜去世亲人的日子,所以如果初一、二没去拜过年的家里一般是不去的。
如果冒然去给人家拜年,会让对方觉得带来晦气。
所以这天大都是户外活动,而不去串门拜年。
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
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
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
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四)初四--接财神自从十二月廿四日送走注在人家的诸神以后,今天诸神返回人间述职,当然要早一点接神,表示勤劳好兆头,如果太晚接神,财神都被接走,新的一年如何有财气呢?(五)初五1.开工:一班公司行号大都选这天开工(除非初五在黄历上实在不宜开工,才另择日期)但都只是举行祭拜仪式,召告一下,让多日为动机器运的一下,检查一切正常,然后老板发个「开工红包」,让所有员工讨个吉利后即回家,明天正式上班。
其实这个仪式就是「收心操」不是吗?闽南闹正春联、年画、饺子、年糕,这些都是咱们中国人过大年的年景、年俗、年味,而比起北方城市的春节习俗,闽南一带的过年习俗显得颇为独特。
闽南地区所指的春节一般是从除夕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闽南人过春节也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说法——年兜正月,年兜就是除夕,讲究的是吃;而正月指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讲究的是玩,是闹热,也就是这么一个非常闽南味的词——闹正。
鞭炮声里迎正月许多读者也许会问:‘闹正’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闹新春’呢?记者为此请教了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闽南语研究专家林宝卿。
林宝卿介绍说,闹正的正是正月的意思,在闽南语中念作znia(n代表鼻化音,读第一声),在闽南语中,znia这个字代表的意义是正月或是新春,比如除夕夜12时放鞭炮,闽南人叫做开znia,也就是说,放鞭炮迎来新春。
可见,闹正的词意与闹新春相同,是闽南语版的闹新春。
文史专家洪卜仁老先生告诉记者,闽南春节闹正的方式随着时代不断变迁。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于厦门漳州金门一带的闽南新春歌谣记录着当时闽南人是如何过年的:初一早;初二早;初三无甚巧;初四神落天;初五过开;初六壅肥;初七七完;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地公生;十一请子婿;十二倒来拜;十三吃糜字配芥菜;十四相公生;十五上元瞑;十六看大烛;十七倒灯棚。
洪老说,所谓闹正,初一、初九、元宵最是闹热。
女婿拜年由于闽南习俗正月初二是女婿日,所有出嫁的女儿在初二必须跟有半子之称的女婿和孩子回娘家探亲。
有句俗谚:有父有母初二三,无父无母斗担担意思是说:娘家父母还健在的媳妇,初二、初三一定会有人前来接回去做客,娘家没有父母的媳妇,只好继续留在婆家做活,帮亲友中回家做客的人抬担子。
因为大家相信大年初一回娘家,会导致娘家变穷,所以要等到大年初二才回去;换个角度想:大年初一开正后,婆家忙着各项过年的行事及接待拜年的访客。
作为媳妇理当体谅,如果只顾回家,未免说不过去。
女婿上门,须随手携带礼物称为伴手。
回到娘家先向尊长拜年,再分送红包给他们,有些长辈也会分赠红包给带来的外孙。
如果娘家有幼小的弟、妹或兄弟、姐妹的子女,也都要相互赠送红包贺年。
若是女儿第一次带子女回家拜见外公、外婆,有的外公、外婆还会送鸡腿,并且用红绒线系铜钱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称为结彩带。
中午大家一起吃团圆饭后,再叙叙旧,约在下午三时以后就可以离开娘家了。
如果是首次回娘家,娘家要准备二枝挂尾蔗及二只活的带路鸡给女儿和女婿带回家种植与饲养。
所谓挂尾蔗就是红甘蔗,前有蔗叶,后有蔗头茎,并用红带子绑住两枝甘蔗,以祝女儿女婿同甘共苦、永浴爱河,直到白头偕老。
至于那两只带头鸡,则希望其女儿和女婿像鸡一样多子多孙。
吉祥用语正月初一日,也叫新正,亲友之间互相拜年,称为拜正、贺正。
主人请客人吃甜料、喝甜茶,然后说吉祥话:对太太言:食甜给你生后生(生儿子)。
对老人言:食甜给你老康健,食百二(活到120岁)。
对商人言:食甜给你大赚钱。
对小孩言:食甜给你快大汉/胖胖大(快长大之意)。
对小姐言:食甜给你嫁好夫。
一般相互间言:新年大赚钱/新年走好运。
茶点准备当朋友或亲戚来家贺年时,主人就拿出甜料(以前多为红枣、土豆、冬瓜、瓜子等,现在多以精致的糖果代替)、甜茶,招呼客人食用,称为食甜,表示圆满亲密的意思。
客人吃后,要说些如食红枣,年年好、恭喜大赚钱、食甜甜,乎你快大汉(意让你快长大)、食甜甜,乎你生后生(意让你生儿子)等吉利话。
另外,贺客如果带有小孩,必须赠送红包,作为新年的见面礼。
请喝春酒一般,自大年初一到十五,家家户户都利用年节时准备现成的饭菜,宴请亲朋好友,以联络彼此的感情。
如商人多会利用这时候,款待顾客,以便扩展生意。
闽南民谣初一早(早早起来之意)初二早初三无歹志(无事情);初四神落地(灶君从天上汇报回来);初五隔开(告一段落)?鸦初六舀肥(掏粪便,农事开始);初七七元(取菜、果等七样做七宝羹);初八完全(年糕吃完了);初九天公生(天公生日);初十地公瞑(土地公生日);十一请女婿;十二倒去觅(妇女再回娘家探望一下);十三吃糜配芥菜(糜即稀饭,连日吃腻了酒肉,改改口味);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丸;十六看大烛;十七倒灯棚(节日就这样过去了)。
建议背记起来^ ^拜年禁忌在闽南人传统中,对于拜年有许多禁忌。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禁忌已基本不存在。
一、厦门传统习俗正月初三不能登门拜年,要在家里祭祀亡灵。
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或无歹志),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
春节期间,是闽南人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大家都有着种种的希望,除了初三不能拜年外,还有不少其他禁忌。
初一的禁忌最多。
早上要吃素菜,不吃荤的,也不煮,吃的饭菜必须是除夕日预做的,谓之隔年饭。
表示去年的饭吃不完还有剩余。
初一要吃干饭或其他食物,不吃稀饭,否则这一年外出时会被雨淋或遭意外。
初一至初五不能扫地,不可舀肥。
万一非打扫不可,也要把垃圾留置家中,不可拿到外面倒掉,不然就等于把家中的金银财宝倒掉一样,使家里受穷。
不可骂人,不可打架,不问人讨债,不使身体受伤。
如受伤,就是痛过年,极为不吉利。
不可打破或损毁碗盘瓷器,万一不慎打破,就用红纸包起来,等到初五隔开之日,才把它投进河里,念打破瓷,钱银一大堆等安慰的话,如此就可逢凶化吉。
绝对不可午睡,据信,男人初一午睡,他的田畦就会崩溃;女人如果午睡,则厨房就会倒塌。
饭春花:除夕夜会在神案前供奉春饭,春饭上面会插上一支印有春字的纸花。
不吃稀饭:闽南人在大年初一的时候,不吃稀饭,因为吃了稀饭,表示这一年外出容易淋到雨而生病或是遇到意外死亡。
闽南话本正月正时闽南人十分重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所以春节期间特别喜庆、特别好客、特别慷慨、特别宽容。
在春节这几天他们总是把正月正时这个词挂在嘴边。
正月正时是一个万能的理由,只要这个词一说出口,不需再有更多的解释,听者就能认同:把平日的烦恼抛到九霄云外,该开心的就开心,该请客的就请客;常年简朴节约的这时却毫不吝啬,平时有成见的这时一笔勾销。
闽南人过年,不仅投入金钱、时间、精力,更重要的是还注入情感,所以既营造了节日的气氛,又赢得了过节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