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解决问题》课堂达标(二) (2)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课件
26×5=130( kg ) 118+130=248( kg ) 答:熊猫妈妈和5只熊猫宝宝一 共248 kg 。
本节课你有什 么收获?说给 大家听一听。
解决问题的进程
一、感知理解问题情境。 二、获取有用的信息、明确问题。 三、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四、列式解答问题。 五、对问题解决进程进行反思。
谢谢大家
数学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
解决问题
学校会议室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主席台下可 坐117人。
总人数=台上坐的人数 + 台下坐的人数
6人
117人
6+117=123(人)
答:学校会议室一共可以坐51人。
学校会议室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主席台下可 坐117人。
学校会议室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学校会议室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117+6=123(人)
答:学校会议室一共可以坐123人。
还剩的牛奶 = 一共的牛奶 - 领走的牛奶
400盒 45×6=270(盒) 45×6=270(盒) 400-270=130(盒) 答:还剩130盒牛奶。
总的体重 = 妈妈的体重 + 5只宝宝的体重
118kg
26×5=130(kg)
总人数= 台上坐的人数 +台下坐的人数
6+117=123(人)
先说说两3人。
再独立解决问题?
学校会议室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总人数=台上坐的人数 + 台下坐的人数
6人
?
每排9人×13排座位
先算:台下坐了多少人?
9×13=117(人)
再算:会议室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2022年西师大版三上《问题解决()2》同步练习(附答案)
问题解决(2)1.填一填。
(1)在判断物品是否够用时,可以先计算或估算出()再与()进行比较。
(2)明德小学大扫除,每间教室安排6名同学,共有18间教室。
120名同学参加扫除()(够或不够)。
2.断一断(1)妈妈重56千克,我和弟弟都重25千克,比妈妈轻。
()(2)三位数乘一位数,积也是三位数。
()3.竖式计算230×9201×875×5521×4.4.解决问题(1)妈妈准备了900元钱。
爸爸和我们兄妹计划平均每人用270元买一件衣服,这些钱够吗?(2)三年级500名学生去郊游,大巴车每车限乘57人。
租9辆这样的车,够吗?答案:1.(1)未知物品的量、已知量。
(2)够。
2.√、×。
3.2070、1608、375、2084。
4.(1)270×3=810元810<900 够(2)57×9=513人 513>500 不够解决问题1.填空。
(1)写出长方形周长公式()。
(2)写出正方形周长公式。
(3)用96米的绳子围成一个长方形,长是宽的2倍,长是()米。
(4)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扩大4倍,它的周长要扩大()倍。
2.判断题。
(对的画“√”,错的画“×”)(1)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不一定相等。
()(2)正方形的周长比长方形的周长大。
()(3)用20厘米的铁丝可以围成一个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1)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长+宽+宽B、长+宽×2C、(长+宽)×2(2)用绳子围成长90厘米,宽30厘米的长方形,再改为围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
A、30B、60C、904.解决问题。
用18厘米长的绳子围成一个长方形,你可以围成几种不同长方形?答案:1.(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3)32。
(4)4。
二、解决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西师大版
二、解决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包括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和检验结果。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和检验结果。
2. 数学知识的应用: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加减乘除、几何图形等。
3. 解决问题的策略: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如画图、列举、猜想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并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 活动设计: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并分享解决方案。
4.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并进行反思。
板书设计:1. 板书解决问题2. 板书内容: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数学知识的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等。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
2. 口头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教授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在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巩固所学知识。
在总结与反思环节,学生能够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并进行反思。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等。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问题解决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问题解决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包括: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实施解决方案、检验结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学习(1)理解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问题是什么。
(2)分析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理清思路。
(3)制定解决方案: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4)实施解决方案: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解决方案的正确性。
(5)检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解题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3. 巩固练习教师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六、板书设计1. 理解问题2. 分析问题3. 制定解决方案4. 实施解决方案5. 检验结果七、作业设计1. 必做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选做题:结合生活实际,自编一道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二单元 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 第13课时 问题解决(2)
二 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
第13课时 问题解决(2)
用竖式计算。
175×9= 1575
175 ×6 4 9
157 5
307×5= 1535
307
×
5
3
5
180×6= 1080
180 × 46
1080
如何解决? 1500块地砖够铺吗?
铺1间教室要 用285块地砖。
(教材P29 T5)
2.洋洋家养的羊每天要吃68kg草,准备500kg草够这 些羊吃7天吗?如果有剩余,还剩多少千克草?
68×7=476(kg) 476<500
500-476=24(kg) 答:准备500kg草够这些羊吃7天,还剩24kg草。
(教材P29 T6)
3.允许通过吗?
车自重1800千克, 装有8箱货物, 每 箱 重 485 千 克 。
再求:还剩多少张相片? 600-532=68(张)
答:不能装完600张相片,还剩68张。
(教材P29 T4)
1.一辆载重5吨的汽车能同时把它们运走吗?
我的体重是 820千克。
我的体重是 你的6倍。
820×6=4920(千克) 4920+820=5740(千克) 5吨=5000千克 5000<5740 答:一辆载重5吨的汽车不能同时把它们运走。
要铺5间这样 的教室。
你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把285看作__3_0_0_,5间教室 大约需要_1_5_0_0__块……
300×5=1500(块) 答:1500块地砖够铺5间教室。
先算出5间教室需要多少块地 砖,再和1500比较。
285×5=1425(块) 1425<1500
答:1500块地砖够铺5间教室。
2022年西师大版数学三上《问题解决()2》课件精品
87 ÷ 6 = 14(元)……3(元) 14
6 87 6 27 24 3
返回
问题解决(2)
后比较
包船,87元/只
船票,16元/人
14(元) <
多一些
16(元)
答:包船比较合适。
返回
问题解决(2)
还可以怎样算?
租船问题
返回
问题解决(2)
再计算
船票,16元/人
6人买船票需要 多少钱呢?
返回
问题解决(2)
课堂小结
租船问题
先分析 题意
再计算
后比较
返回
问题解决(2)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返回
问题解决(2)
复习旧知 No
Image
1No
No Image
Image
2No
Image
两位N 数乘一o位数 I(m 整十数a 乘一位g数)e
两位数乘N 一位o 数的估算 Image
返回
问题解决(2)
No Image
云岭小学有多少名学生。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人数(人) 37 42 40 40 38 44
40 40 40 40 40 40
40 × 6 = 240(名)
答:云岭小学有240名学生。
返回
问题解决(2)
No Image
妮妮在电脑上平均每分钟打53个字,一篇400
字的作文稿它8分能打完吗?
十加几,再分别与一位数相乘,得数再相加。
返回
问题解决(2)
课堂小结 No
Image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问题解决-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问题解决-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实施解决方案、检验结果。
2. 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画图法、列表法、猜想与尝试法、从特例开始寻找方法等。
3. 结合实际情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问题解决的学习状态。
2. 新课:讲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问题解决2. 板书内容: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方法及实例分析。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提高题:提供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8:第二单元问题解决 第2课时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8:第二单元问题解决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法则,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法则。
2. 学会运用四则运算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基本法则,运用四则运算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熟练运用四则运算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挂图、练习题。
2. 学具:草稿纸、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四则运算的重要性。
2. 新课:讲解四则运算的基本法则,通过实例演示运算顺序。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四则运算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四则运算的基本法则。
2. 运算顺序。
3. 实际问题解决。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四则运算知识。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拓展题: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共八部分内容,总计约2000字。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的教学步骤和活动安排,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它决定了学生如何学习新知识,如何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和应用这些知识。
在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8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详细规划每一个步骤,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二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问题解决(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例1,教材28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第28~29页练习六1~3题。
【教学目标】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数量关系,初步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数量关系,初步掌握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数量关系,掌握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探究法、教授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课件出示情境:学校会议室一共能坐多少人?学生独立列式解决。
2. 课件出示例1情境:提问:画面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吗?比较:这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比较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交流:比较这两个问题,你有什么感觉?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复杂一点的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一))二、探索新知1.学习例1。
(1)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合作交流:大家有了自己的想法,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说,听听同桌说的和你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一样的地方?(3)集体交流。
思考方法:要求学校会议室一共可以坐多少人?,用主席台上坐的人数+主席台下坐的人数,主席台下坐的人数不知道,要用每排坐的人数×排数。
(板书:主席台上坐的人数+主席台下坐的人数=会议室一共坐的人数……)(4)提炼分析。
小结:大家分析的有条有理,同学们真会思考,综合大家的分析,你觉得解决这个问题要几步,是哪几步?提炼小结:(1)主席台下可以坐多少人?(2)台上台下一共坐多少人?(5)学生独立解决后,集体交流评价。
13×9=117(人) 117+6=123(人)答:学校会议室一共可以坐123人。
2.回顾小结。
(1)想一想,小组内议一议:这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引导学生回顾问题解决过程,总结问题解决的步骤与方法。
(2)小组代表交流。
2020-2021学年(新课标)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问题解决教案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27-28页内容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利用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能力目标:能结合具体情境,分析出题中的主要数量关系,并能根据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3.情感目标: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和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能利用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分析出题中的主要数量关系,并能根据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教学用具:无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法。
2.复习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算法。
3.今天我们就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教师板书:问题解决)二、探究新知(一)解决问题11.小组讨论:(1)看图读一读例题,说说从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2)这道题要求的问题是什么?(3)怎样解决问题?2.引导总结:台上人数+台下人数=会议室总人数,而台下人数=9×13,所以应先先算台下有多少人,再算学校会议室一共有多少人。
9×13=117(人)117+6=123(人)3.想一想:这个问题是怎样解决的?(二)解决问题21.看图读一读例题,说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2.这道题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3.小组讨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引导总结:先算出5间教室需要多少块地砖,再与1500块地砖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够铺5间教室。
285×5=1425(块)1425<15005.想一想:你还有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三、巩固练习课本第28页课堂活动1、2题。
四、课堂小结解决问题的时候要看题中主要的数量关系,思考怎样才能一步算出结果,然后看看差那个条件,由此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解题方案。
在教学中,我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讨论、分析和交流的过程中去理解数学问题,自己提出解决方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第二课时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第二课时西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解决问题》第二课时。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利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些水果(如苹果、橙子等),并提出问题:“如果把这些水果平均分给你的好朋友,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个?”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小明有12个糖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3个好朋友,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个糖果?”引导学生观察题目,并说出解题的步骤。
第一步:将糖果的总数12除以好朋友的人数3,得到每个人可以分到的糖果数。
第二步:计算出每个人可以分到的糖果数,即12÷3=4(个)。
3.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如:“小华有8个巧克力,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4个好朋友,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个巧克力?”4. 小组合作: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题目进行合作解答,并选出一名代表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均分的方法:1. 将总数除以人数2. 计算出每个人可以分到的数量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第14题。
2. 思考:在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需要用到平均分的问题?试着解决一下。
答案:1. 题目:小明有12个糖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3个好朋友,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个糖果?答案:每个人可以分到4个糖果。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学课件
问题解决
学校小会议室主席台可以坐6人, 台下可以坐45人,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总人数=台上的人数+台下的人数 6+45=51(人)
答:一共可以坐51人。
学校会议室可以坐多少人?
总人数=台上人数+台下人数
9×13=117(人) 117+6=123(人)
答:学校会议室一共可以坐123人。
想一想: 这个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还剩的牛奶 = 一共的牛奶 - 领走的牛奶
45×6=270(盒) 400-270=130(盒) 答:还剩130盒牛奶。
总的体重 = 妈妈的体重 + 5只宝宝的体重
248kg
118kgபைடு நூலகம்
26×5=130(kg)
3. 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算出李叔叔家
一共收了多少千克苹果吗?
把这些苹果装了9 箱后还剩328千克。
每箱苹果 60千克。
解决问题的秘诀就是
理清事物间的数量关系
本节课你有什 么收获?说给 大家听一听。
谢谢大家
二、解决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西师大版
二、解决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西师大版在20232024学年,我负责教授的数学三年级上册西师大版课程,以"解决问题"为主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教学。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教材的第九章"解决问题",具体内容包括:理解问题的实质,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如画图、列举、猜想等,以及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实质,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实质,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大量的实际问题案例,以及画图、列举等解决问题的工具。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问题的实质、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两个部分。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我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问题的实质。
我让学生通过画图、列举等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再者,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对学生进行作业设计,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这也是我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检验。
对于这些重点细节,我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我选择实际问题进行引入,是因为实际问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
例如,我选择了"小明买糖"的问题,通过这个问题,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而不是单纯地进行计算。
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能够更加注重理解问题的实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计算上。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问题解决-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问题解决西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问题解决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问题解决这一部分的内容。
我们将通过一个实践情景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假设我们有一个水果店,店里有苹果、香蕉和橙子这三种水果。
我们将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些水果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如何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学会如何将水果平均分给小朋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难点是如何将水果平均分给小朋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苹果、香蕉和橙子这三种水果的图片,以及一些练习纸和笔,供学生们练习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向学生们介绍水果店的情景,让他们想象自己是一个水果店的老板。
我会提出问题:“如果你是这个水果店的老板,你应该如何将这些水果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呢?”六、板书设计我将会在黑板上写出“问题解决”这个,然后画出三个水果的图片,旁边写上“平均分”的字样。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如何将水果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的过程,并给出答案。
答案:将水果分成三份,每个小朋友得到相同数量的水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操作的机会。
在下一节课中,我会设计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尝试解决更多的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的引入二、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在教案的讲解部分,我会向学生们讲解如何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这包括明确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检查答案是否正确。
这些步骤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是解决问题的框架和思路。
我会用简单的语言和例子来解释这些步骤,确保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
同时,我也会强调每一步的重要性,让学生们明白每一步的作用和意义。
三、练习环节的设计在教案的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尝试解决。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问题解决2-西师大版秋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问题解决2西师大版秋我教的是三年级上数学问题解决2这一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我希望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我认为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上好这一节课,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计数器、小卡片、实物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并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减法的运用。
例如:“如果有7个橘子,小明吃了3个,请问还剩下多少个橘子?”让学生用减法解答。
同时,我会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加深对减法的理解。
例如:“如果有8个糖果,小明给了妹妹3个,请问他还剩下多少个糖果?”让学生用减法解答。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加减法的公式和实际意义,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我会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还是会出现计算错误。
因此,我会在下一节课中重点讲解计算方法,并加强学生的练习。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习惯了简单的加减法计算,但不一定能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计算。
因此,我会在教学中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从而理解其意义。
让学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也是一个重点。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设计一些有趣的例题和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加减法。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另外,板书设计也是一个重点。
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要点2 哪种商品便宜一些?
小学-数学-打印版
解决问题
要点2 哪种商品便宜一些?
例1 哪个药店的药品更便宜一些?
分析:虽然是同一种口服液,但一种是8瓶装的,益民药房的是6瓶装的,两盒装的数量不一样,不好直接比较,我们可以比较两盒口服液每瓶的价格,每瓶的价格越低就越便宜。
解答:8+1=9(瓶) 72÷9=8(元)
54÷6=9(元) 9元>8元
答:康全药店的药品便宜些。
辅导要领
★比较问题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有些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比较。
★本题的解决方法是统一单价进行比较,辅导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统一数量或总价进行比较。
小学-数学-打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