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语言 正课

合集下载

【课件精创】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赏析语言 课件26张

【课件精创】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赏析语言  课件26张

• (二)赏析小说语言类试题,多数表述为“赏析某句话的妙处(含意、意 蕴)”。解题时,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①看这句话所在的语境,包括上下文、描述(说话、评论)的对象、小说的 主旨等;
• ②分解要赏析的语句,看看能分解成几部分,抓住这句话中的关键词语, 分析这句话有没有蕴含什么深刻含意(字面意义、语境含义、比喻义、象征义、 指代义、双关义等),对于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刻画、主旨表达、情节发展等 的作用;
• (4)在引用原文内容之后,分析具体手法及幽默效果,组织答案。
• 【参考答案】
• ①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或“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借用并 改换了经典语句,以造成幽默效果;
• ②如出门时二姥姥找眼镜,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洗脸,同一行为模式重 复多次,产生喜剧效果;
• ③如“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或“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 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 出;
• 糖买过了,二姥姥想起一桩大事——还没咳嗽呢。二姥姥一阵咳嗽,惹起 二姐的孝心,与四姨三舅妈说起二姥姥的后事来。老人家像二姥姥这样的, 是不怕儿女当面讲论自己的后事,而且乐意参加些意见,如“别的都是小事, 我就是要个金九连环。也别忘了糊一对童儿!”这一说起来,还有完吗?说 也奇怪,越是在戏馆电影场里,家事越显着复杂。大家刚说到热闹的地方, 忽,电灯亮了,人们全往外走。二姐喊卖瓜子的;说起家务要不吃瓜子便不 够派儿。看座的过来了,“这场完了,晚场八点才开呢。”
• 角度四: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品味。答题要点: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 蕴藉、清新明快、自然质朴、绚丽华美等。
三、巩固训练
• (2020·全国3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记忆里的光 蒋子龙 • 我八岁才第一次见到火车。1949年初冬,我正式走进学校,在班上算年龄小的。一位见多识 广的大同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历,说火车是世界上最神奇、最巨大的怪物,特别是在夜晚, 头顶放射着万丈光芒,喘气像打雷,如天神下界,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令人胆战心惊。许多同 学都萌生了夜晚去看火车的念头。 • 一天晚上,真要付诸行动了,却只集合起我和三个大一点的同学。离我们村最近的火车站叫 姚官屯,十来里地,当时对我来说,就像天边儿一样远。最恐怖的是要穿过村西一大片浓密的森 林,里面长满奇形怪状的参天大树。森林中间还有一片凶恶的坟场,曾经听的所有鬼故事,几乎 都发生在那里面,即便大白天我一个人也不敢从里面穿过。进了林子以后我们都不敢出声了,我 怕被落下,不得不一路小跑,我跑他们也跑,越跑就越瘆得慌,只觉得每根头发梢都竖了起来。 当时天气已经很凉,跑出林子后却浑身都湿透了。

第二学段阅读与鉴赏课标解读

第二学段阅读与鉴赏课标解读

第二学段阅读与鉴赏课标解读
小学阅读与鉴赏课在第二学段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的课程标准是保证课程质量的重要依据。

本文以第二学段小学阅读与鉴赏课的课程标准为例,进行解读。

首先,小学阅读与鉴赏课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要掌握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掌握语言表达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语言表达技巧,以及善于运用语言表达,使用语言来描述情境、表达观点和抒发感情等。

其次,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正确理解文章,掌握文章的主旨,克服难点,把握文章的细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高阅读的整体能力。

再次,要求学生学会从文章中提炼信息,通过阅读,学会掌握知识的积累,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以及掌握文章的思想和风格等。

最后,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学会欣赏文学的魅力,提高鉴赏文学的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阅读与鉴赏课的课程标准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能力,提高学生积累知识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鉴赏文学的能力,所以,学校要积极配合,及时制定考核方案,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以提高学生的阅读与鉴赏能力。

总之,第二学段小学阅读与鉴赏课的课程标准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为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正确理解文章的能力、积累知识的能力和鉴赏文学的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为学生发
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6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6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6篇第1篇示例: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语文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鉴赏古诗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工作。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想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针对学生的特点选取合适的古诗词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如诗词朗诵比赛、古诗词曲艺表演等,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同时感受到快乐。

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示古诗词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二、融入情境教学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情境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古人的生活场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和情感。

可以通过讲故事、实地考察等方式,使学生亲身体验古人的情感,增强对古诗词的感悟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古诗词的影子,使古诗词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产生联系,加深学生的感情投入。

三、拓展课外阅读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教师在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展更深入的学习和探索。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古诗词选本或专著,让学生在课外进行系统学习,增强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了解更多的古诗词知识,开阔视野,提升修养。

四、注重实践体验古诗词是要用心去领悟和理解的,纯粹的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

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引导学生在课外自由创作古诗词,表达自己对生活、情感、人生等方面的理解。

通过实际的创作体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审美情趣。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8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8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8篇第1篇示例: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更可以培养情感、审美和语感。

古诗词的鉴赏并不容易,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和积累。

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成为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兴趣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之前,首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鼓励学生多读古诗词作品,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培养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向往。

通过课堂讲解、范例赏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瑰宝,其语言精炼、意蕴深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准确理解和鉴赏。

在教学中,可以设置词语解释、语言运用、句式仿写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词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注重情感认知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精髓,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和人生哲理。

在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感悟情感、体验情感、表达情感的方式,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进而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觉悟。

四、多维度解读古诗词鉴赏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学生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和理解。

除了注重语言表达和情感认知外,还要关注古诗词背后的历史文化、哲学思想和审美意义。

教师可以结合课堂讲解、多媒体展示、现场体验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多维度上理解古诗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重情感认知和多维度解读。

只有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中生。

小学语文课文的鉴赏与欣赏技巧

小学语文课文的鉴赏与欣赏技巧

小学语文课文的鉴赏与欣赏技巧语文课文是小学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课文的鉴赏与欣赏,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升综合素质。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语文课文的鉴赏与欣赏技巧。

一、审视课文内容在阅读课文之前,首先要审视课文内容。

了解课文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可以通过标题和段落的首句进行预测。

在阅读过程中,要认真品味课文的意义和寓意,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二、注重语言表达语文课文是语言的艺术体现,因此在鉴赏与欣赏时,要注重语言表达。

注意课文的句式结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体会语言之美。

同时,还可以列举一些精彩的词语和句子,对其进行品味与分析,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感悟课文情感语文课文往往富含情感因素,通过课文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共鸣是鉴赏与欣赏的重要环节。

可以接纳课文中表现的情感,与其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并思考自己的感受。

也可以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分享不同的感悟和体会。

四、拓展阅读延伸在课文鉴赏与欣赏之后,可以进行拓展阅读延伸。

选择与课文主题相关的书籍、故事或文章进行阅读,并进行对比与对照。

通过多样化的阅读经验,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语文的理解和欣赏,同时也能拓宽知识面。

五、参与课堂互动在语文课堂中,鉴赏与欣赏课文经常是与师生互动的过程。

学生可以积极提问,与老师共同探讨课文的内涵和解读,也可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拓展思维。

六、记笔记总结鉴赏与欣赏语文课文时,可以养成记笔记、总结的习惯。

可以将课文中重点句子、精彩词语和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形成属于自己的读书笔记。

通过总结,不仅能够加深对课文的印象,还能够提高自己的思维整合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鉴赏与欣赏小学语文课文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态度,培养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和成果。

让我们一起享受语文的魅力吧!。

2023语文学科课程标准

2023语文学科课程标准

2023年语文学科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

以下是2023年语文学科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1. 阅读和鉴赏: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文本的主旨、语言特点、表现手法等方面,并能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2. 表达与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对象进行有效的交流。

3. 语言积累与运用: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

4. 文化传承与理解:注重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理解,要求学生能够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并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加以弘扬和应用。

2023年语文学科课程标准还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要求,包括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等方面。

同时,也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习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变革。

2. 理解一些著名古诗词的意义和背景。

3. 发掘古代诗歌的文化意蕴和思想内涵。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表现形式。

2. 分析古代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 了解古代诗人的风格和特点,提高阅读古诗词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掌握如何从文化和思想层面解读古代诗歌。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浏览和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代诗歌或朗读几句古代诗歌进行导入,使学生对古代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学习2.1 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变革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古代诗歌与汉赋、唐诗的区别,包括内容、艺术形式和文化意义等方面的不同。

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了解各个时代的古代诗歌的变革。

2.2分析著名古诗词的意义和文化背景以唐诗、宋词为例,通过对著名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特点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古代诗歌的文化内涵。

例如:拟古诗歌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政治、文化、宗教思想等方面的联系,以及闲适的田园生活、对故巷儿女的爱情之类系列。

2.3诗人的风格和特点阅读古代诗歌不仅要关注内容,还要关注作者的风格和特点。

通过分析不同诗人的创作特点和写作风格,让学生学会欣赏古代诗歌。

3. 总结3.1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收获。

3.2 解答学生对诗歌的疑惑和问题。

3.3 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感性理解和创造力的发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进行诗歌创作。

五、教学方法1. 旁征博引法。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引用现代文化元素和历史事件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

2. 对比分析法。

通过与现代文学作品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 案例教学法。

基于唐宋诗词中的部分经典篇目向学生阐释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古代诗歌的特点,让学生学会从具体案例中欣赏古代诗歌。

语文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初中语文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初中语文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初中语文解读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

以下是对这四个方面的具体解读:
1. 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主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应该能够积累和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并能够在口语和书面语中运用语言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2. 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核心素养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生应该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文本,探究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3. 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应该能够感受和鉴赏文学、文化等各类作品所表现出的语言美、形象美、意蕴美等,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和文化的创意表达。

4. 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和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要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这四个核心素养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在教学中,应该将这四个核心素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语言(炼字、诗眼、炼句、语言风格)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语言(炼字、诗眼、炼句、语言风格)课件

第一步:解释句意
【参考答案】
这这首句描绘了钟声在苍翠的山中响起的情景。 第二步:具体分析
作者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以回荡山林、
经久不息的钟声,来衬托山林静谧的气氛;从色
彩和声音的角度,运用视听结合手法写景,用
“连”字把听觉形象“钟声”与视觉形象“翠微”
彼此沟通起来。
第三步:点明作用
表达了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独特感受。
2023诗歌鉴赏 之语言
炼 字
考点阐释 对诗歌语言的考查主要有以下类型:
1、第一种模式:炼字型(诗眼题)
2、第二种模式:炼句型 3、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什么是炼字?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根据内容和意境 的需要,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 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 事物或表情达意。
【规范参考答案】 ①“斗”为“相争,相斗”之意,写了江流曲折回转, 两岸石崖对峙相斗, ②“攒”为“聚集,聚拢,集中”之意。写了太阳尚 未出山,群峰聚集在一起。(释含义、结合诗句释义) ③“斗”和“攒”两字,都运用了化静为动(拟人) 的手法,“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两岸崖石耸立对峙 相斗的形态,体现了江崖陡峭之势;“攒”生动形象 地刻画出群峰集聚一起的姿态,使画面生动鲜活。 (手法+效果)
比较鉴赏
★诗中某字可否换为另 一字?请简述理由。 ★此诗有两个版本,你 认为哪一个版本的用字 更好,为什么?
炼字题方法小结
1.析本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及所用手法。
2.描情景: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3.说效果: 分析该字突出景物特点方面的作用(“描物”角度); 分析该字营造意境(氛围)方面的作用(“造境”角度); 分析该字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写人”角度); 分析该字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抒情”角度); 分析该字技巧运用或感染读者的作用(“艺术”角度)。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人教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人教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人教版)概述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人教版)是中国教育部针对初中学生的语
文研究制定的标准。

该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主要内容
语言文字运用
-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正确、流利、准确地表达思想
和感情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各项技能。

- 理解与鉴赏:培养学生理解文本、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
高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 语言文字评价:培养学生批评、评价、辨析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意识。

语文修养
- 文化积累:加强学生的文学、历史、哲学等文化素养,提高综合文化修养。

- 价值观培养: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 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进程的理解和关心,提高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语文研究策略
- 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培养研究策略和技巧。

- 课堂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 自主研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研究的能力,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注:以上内容摘自《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人教版)》。

请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适度调整和运用。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学设计:诗歌鉴赏语言部分第1课时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学设计:诗歌鉴赏语言部分第1课时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语言部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能准确判断诗眼,并熟练分析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赏析炼字炼句,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诗句的诗眼,剖析关键字词,品味语言。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诊断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10分)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①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答案】A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

阅:见证。

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意思接近即可)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简要分析。

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意思接近即可)考点说明内容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能力层级:E一、考点解读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语言的特点是以少蕴多,凝练、含蓄、富有节奏和韵律。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分析其形象性、情感性、含蓄性与精确性。

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教学设计导语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1 一、背景分析:初中古诗词教学是中考的重要内容。

但长期以来,学生对古诗词鉴赏缺乏一个整体有效的指导,对题型感到混乱,没有掌握一些鉴赏古诗词必要的方法。

作为一线教师,就是要帮助学生拨云见雾,总结方法,形成整体的印象,并激发学生灵性,感悟诗歌妙趣,提升诗歌鉴赏的能力。

二、案例描述《课程标准》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为: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标提出了三个具体的要求:积累、感悟、运用;要达到的目标是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复习中需要明确的是感悟和运用的具体要求,这样才能使复习更加具有针对性。

无论是哪一类要求,前提是读懂。

师:同学们,对于古诗词鉴赏老师有这么几个感想,一是课内的古诗词要引起足够重视,由课内再到课外;二是答题的时候不要总想着标准答案是什么,这样会让自己作茧自缚,不敢下手;三是在鉴赏时,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感觉和灵性,充分读懂、读通诗歌。

师:我们先来品字词。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生:了却是完成的意思,可怜是可惜的意思。

师:可惜程度还浅了点。

换一个。

生:叹惜。

师:就改成可叹或可恨吧。

师: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两个字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生:“聚”字用的好,群山聚拢来,有拟人效果。

怒字也是一样。

生:我补充一点,“怒”字写出了黄河的咆哮,怒吼。

师:这两个字都表现了潼关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师:我们再来说说画面。

《蒹葭》这首诗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画面?生:写了蒹葭,白露。

展示了凄清的画面。

师:蒹葭苍苍、萋萋是茂盛的意思,采采是众多的意思,又如何能看出是凄清的画面?生:应该是用蒹葭的茂盛反衬出萧瑟的气氛,“白露”“霜”这些意象还能体现凄清感。

三、教学反思1、让学生在古诗苑中有灵性的成长古诗词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情感,诗人把自己的志意和感情寓含在诗文中。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四 诗歌鉴赏 句子赏析第一课时教案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四 诗歌鉴赏 句子赏析第一课时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句子赏析)
一、复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课标对古诗词学习的要求
(1)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情感。

(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中招考点:
综合历届河南中考“古诗词鉴赏”诗歌来看,近8年来,河南省中招以课标推荐背诵的34首古诗词曲为考查范围,注重对写景抒情类,爱国言志类作品的考查,试题以简答题为主,题量为2道,总分值为4分。

常考考点有:品味炼字,名句赏析、主旨情感,画面描述等。

其中句子赏析分值是2分,常从炼字、修辞、哲理、写法等角度考查。

3、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二轮复习时,对34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情感已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常考考点的把握不够到位,答题技巧与答题格式还很陌生,语言的表达还不够完善。

二、复习目标:
1、通过品析诗句中关键字的表达效果,能说出古诗词句子赏析“品味炼字”题型的答题方法,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通过品析诗句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能说出古诗词句子赏析“修辞手法”题型的答题方法,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五、当堂检测:见限时训练。

新课程能力培养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新课程能力培养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新课程能力培养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一.能力培养
1、获取信息能力:学生要善于从不同的语文学习材料中分析、概括信息,把材料和知识综合运用。

2、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要培养会讲,会读、会写的能力,提高写作能力,做到量、质兼备。

3、内容综合能力:学生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有趣的活动,培养敏锐的思
维能力,总结及概括所学内容,形成综合能力。

4、文学感知能力:学生要加强文学鉴赏技能,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理解
与分析能力。

二、学习任务
1、鉴赏课:学生要做到熟知唐宋八大家,重要文学作品及其文学特点,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到实践当中;
2、教材课:学生要理解传统文化中的字形字义内涵,正确解释句义;把握文学常识,在各种情况下正确选用语言;
3、语言知识:学生要学习文字应用的规则,掌握英雄论及其文学表现
形式,会模仿默写,能够运用到语文实践当中;
4、应用课:学生要熟练掌握文字的笔画书写,懂得文字作用、用法,
掌握诗词重点古诗、近代诗,能够根据要求取舍语言,并能够进行综
合运用和分析。

三、实践活动
1、模拟朗诵:通过模拟朗诵等活动,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朗读方法,提
高语句流畅性,增强节奏感及表达能力。

2、讨论展示:开展古今中外文学相关话题的讨论,锻炼学习者的语言
表达及团队合作协作能力。

3、文学创作:通过运用各种文学表现手法,创造性融入文学创作中,
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审美内涵,培养学生情感及审美能力
4、游学经历:通过游学经历,让学生体验文化氛围,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建立对文学、文化的认知及探索精神。

课程标准审美与鉴赏四条

课程标准审美与鉴赏四条

课程标准审美与鉴赏四条新在提炼核心素养,明确课程目标本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是从落实立德树人高度,因应科技和社会飞速变化而进行的。

核心素养则是立德树人要求在各课程的具体化表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炼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核心素养,又大抵按照相对应的思路,列出9条课程总目标,进而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的方式维度,分学段列出具体目标。

这样的目标系统具有鲜明特点。

1.育人根基性。

一是突出学科育人、课程德育的价值取向。

核心素养把“文化自信”放在第一条,进一步强调以文化人的课程功能。

课程标准提出,“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

这是在落实党和国家的时代要求。

立德树人是党和国家赋予教育的根本任务,必然要求所有课程包括语文课程加以落实。

弘扬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语文课程“思政”的首要内容。

但又要认识到,“思政”内容是永恒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如是,这样的精神滋养既是赓续政治品性的红色基因,又是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

语文育人不仅是时代要求,也是学科的特质和优势。

按照朱自清先生的说法,做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就应当受古典的训练,这种训练就是种下中国文化的精神种子。

“文章合为时而著”,今天对于古典,当有现代眼光;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自会生产新的具有典范意义的语文成品。

现代中国人又需要通过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瞭望并攀登世界文化高峰。

现代科技社会发展构成的时代风貌,也会在语文生活中直接呈现或间接映衬。

二是体现根基性特点。

根基兼有基础、扎根、可生长等内涵。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无论是思政、德行维度的育人,还是成为全面发展的语文人,都强调向下、向内扎根,向外、向上发展。

2.内在整体性。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认识这一特点:一是核心素养相互关联。

课程标准指出,“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

四者相互关联,相互渗透。

相对其他三项,语言运用是专属于语文课程的,语言运用是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基础。

六年级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六年级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六年级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章课程标准概述六年级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是为了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需求,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而制定的。

本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第二章课程目标六年级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正确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

具体目标包括:1. 四会能力: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词语、句子和篇章。

2. 理解能力: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或其他文章的大意和细节,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3. 表达能力:学生能够用准确、流利、连贯的语言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4. 鉴赏能力:学生能够欣赏文学作品、传统文化和优秀的语言文字表现形式。

第三章课程内容六年级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与技能:包括文字、语言、阅读和写作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例如认识汉字、词语的构成规律,理解课文的主题和结构,运用语言进行有效的交流等。

2. 学科观点:强调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和细致性,注重语文学科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和启迪。

3. 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4. 文化传承:通过学习语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第四章课程设计与实施六年级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教材选择:选择优秀的教材和教具,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2.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评价方式: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准确评价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情况。

4. 培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阅读习惯,促进他们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第五章课程实施效果评价六年级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效果评价是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从而进一步完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标准 语文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 语文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和素质,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

以下是对这四个方面的详细解释:
1.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正确、规范地使用汉语语言文字,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解决问题。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语文学习,学生能够发展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3.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能够欣赏文学作品的美,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同时能够在自己的表达中创造美,表现出个性化的审美观点。

4.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能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中,应该充分体现这四个方面的要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瑗。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平实质朴 冲淡自然 含蓄蕴藉
平实质朴 含蓄蕴藉
《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 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 欲别频啼四五声。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者为什么用“横”?原来“横”还有一个意思,是指水不 按原道而泛滥,如沧海横流,洪水横流,引申为“方向不定”的 意思,这里的“横”真正的意思是无人看管的小船儿随着湍急的 河水而任意摆动,是一种动态的美,而不是通常所理解的静态的 美。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颔联两句诗不仅好在有开阔 的视野,而且气象雄浑,内涵丰 富,远非他人所能及。这要归功 于“坼”“浮”两个字炼得好。 吴、楚两地,广袤数千里,洞庭 湖却使之一裂为二,气势磅礴! 而日、月、星辰仿佛都飘浮在这 湖水上面,缓缓行进,这景象又 何等宏丽!
请说说下列诗句中那些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的颔联表面是写景,实质上却是抒情。这两句中的关键 词是“空”与“自”。反衬之法用的绝妙。尽管阶前的春草 十分碧绿、悦目,尽管那藏身在森森的柏叶之中的黄鹂的歌 唱十分好听悦耳,但此时的诗人却好像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因为这时的杜甫无心赏玩,他心里正在怀念诸葛亮。诗人的 意图,是把祠堂的春景写得十分美好,然后再用“自”、 “空”二字将这美景如草色莺声等一齐抹倒,来加倍突出诗 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所以,春色越美,鸟音越好,就越 有助于表现这种心情。
请你说出下列诗歌的语言特点: 清新质朴
平实质朴 耐人寻味
清新自然 委婉含蓄
朴素自然(平实自然) 口语化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 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 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 “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 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东坡的“摇”、“舞” 当与“狂风”相配才妥帖。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 之美,“隐”也欠贴切。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 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 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 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一着此字,满句生辉。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种手段叫炼字。炼字是古代诗人提升 诗歌品位的重要手段。 我国古代诗人对炼字感慨良多。老杜自称“新诗改罢自长 吟”,孟郊感慨“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杜荀鹤自诩“江 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卢延让感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 须”,贾岛更是激动得“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炼得好的, 便成了诗眼,甚至句以字名、诗以句名,千古流传。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噪”衬“静”,以“鸣” 衬“幽”,使“静”的特点更为突出,更为鲜明。 “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以动态写静态,表现出春 天的勃勃生机,给人以美好享受。 “微风燕子斜”,一“斜”字,化动为静,刻画出一种悠然 的情态。 这都是从写作的角度说的。 我们今天要从鉴赏评价这个侧面,来探讨一下如何抓住诗歌的诗 眼,借一般以窥全豹,牵一发而动全身,更便捷的鉴赏古代诗歌。
雄奇壮阔
含蓄委婉
不落俗套
雄健壮丽 沉重悲凉
★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 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 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 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 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气势磅礴 慷慨激昂
★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 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豪放旷达 看孙郎。 意味深长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 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 雄奇奔放类诗歌特点 ①体裁:一般写景和边塞诗多些 ②基调:要么壮志凌云,要么傲骨嶙峋, 情感激昂 ③手法:想像奇特,夸张出格 ④大胸怀大格局浪漫的诗人:李白、苏轼、 辛弃疾、毛泽东、曹操等
清新雅致 生动形象
★《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平实质朴 通俗简约
★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清新恬淡 朴实无华
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 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 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 情。 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 得很准确传神。用“系”字既切合都柳条 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 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的依恋主人不忍 主人离去的深情。本来是使人不忍离去, 用一个“系”字,却写成了柳条依依不舍。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用“啼”字既符合 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般般挽留,凄凄惜 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知识储备
• ①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相关术语:清新雅 致、清新自然。 • ②明快:主要指语言明白而流畅。相关术语:明白晓畅。 • ③含蓄:主要指语言表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相关术 语:含蓄蕴藉、委婉含蓄。 • ④朴素:主要指语言朴实无华。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 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 易近人。相关术语:平实质朴、冲淡自然。 • ⑤华丽:主要指语言丰富而有文采。相关术语:华美绚 丽、绚丽飘逸。 • ⑥豪迈:语言奔放、有气势,意境恢弘阔远,表现积极 向上的思想感情。相关术语:豪迈雄奇、雄浑豪放。
★ 含蓄委婉类诗歌特点 1.借用双关、借代、景语、典故等,不明 说; 2.感情深沉,有蕴藉; 3.耐人寻味,意味深长。
★ 《出塞》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王昌龄的《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道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1、常见的表语言风格的词语有哪些?
语言特点: 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绚丽、 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 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 口语化、明白如话等。
风格类: 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婉 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 洒脱、苍凉悲壮、缠绵悱恻、情真意切、气势 雄壮、自然流畅、忧郁激愤、沉郁顿挫、清新 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 新颖、平白清新、语淡情浓等。
苍凉豪壮
含蓄深沉
语淡意浑
慷慨激昂
绚丽优美
豪放旷达
雄壮激昂 质朴豪爽
★ 塞下曲 (唐)卢纶 (一)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二)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 无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 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含蓄蕴藉 雄壮豪放 耐人寻味
低沉婉转 慷慨雄放
雄奇壮阔 意蕴深长
★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雄浑壮阔 通俗浅显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清新自然 语淡情浓

清新雅致类诗歌特点:
①体裁:一般写景的多,如山水田园类 ②意象列举:青山、白水、明月、清风、 细雨、山泉、秀木、小草等 ③意境: 清新亮丽 ④感情:轻松或闲适或喜悦。(有时与作 者感情形成反衬)
★平实质朴类诗歌特点: 1.表达:往往直接陈述或白描; 2.感觉:日常口语一般,平易近人、朴素 自然 ; 3.味道:情深、意浓、味厚、趣远(寄情 深长,托意高远,耐人咀嚼 ) .作者:孟浩然、白居易等常写
“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 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 面照射过来,确象“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 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如果用在夏天的炎炎烈日下,便不妥当。
★《归园田居 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清新雅致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冲淡自然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质朴自然 含蓄蕴藉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清新简洁 生动明快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质朴洗练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清新明丽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