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J心理大纲详解第2版—发心

合集下载

MJ心理大纲详解-教心

MJ心理大纲详解-教心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从教育科学与心理科学中分化出来的二级学科,它的主要对象是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的应用,具体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教育心理学的产生是心理学与教育学发展的需要,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教育理论的探索和教学实践的指导。

作为心理学科——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的性质、特点及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及条件,使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纵深发展作为教育学科——研究如何应用学生学习的规律去设计、改革、优化教育模式,以提高教育水平,加速人才培养(三)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孔子的教育思想: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柏拉图的思想:知识即回忆亚里士多德:记忆三定律(相似律、相对律、邻近律)洛克:白板说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1)独立学科的初创时期(—1920)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第一本以教心命名的专著,这时期形成了学习理论两大流派:行为主义、格式塔学派(2)发展时期(1920—1960)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占据主导地位(3)成熟时期(1960—1980)西方教育心理重视为学校教育服务,认知学习理论发展并兴盛,发展出认知结构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人本主义思潮出现(4)深化拓展时期(1980—)教育心理体系发展越发完善,研究越发深入,视角越发综合,建构主义作为人质学习理论的心发展影响很大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①在学习观上重视学习者的主体性②在研究领域上日益纵深发展③在研究方法上呈现多元化④研究国际化、本土化⑤越发综合化和跨学科化二、学习及其类型学习和减肥是人类自虐的两种基本方式。

——加菲猫(一)学习的实质学习是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二)学习的作用学习是个体适应环境,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的重要手段;学习是人类社会或个体进化和发展的推进器;(三)学习的分类1.学习主体分类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可将学习分为:动物学习、人类学习、机器学习2.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加涅根据学习的简繁程度提出八类学习,而后又修整为六类:①信号学习:学习对于某种信号作出特定反应,也即经典条件反射②刺激—反应学习:操作性条件作用③连锁学习: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连锁学习④言语联想学习:以语言为单位的连锁学习⑤辨别学习:识别各种刺激特征的异同并作出相应的反应⑥概念学习:对刺激进行分类,并对同类刺激作出相同的反应具体概念学习⑦规则学习:了解概念之间关系,学习概念间的联合定义概念学习⑧解决问题学习:在各种条件下应用规则或规则组合去解决问题3.奥苏泊尔的学习性质分类奥苏泊尔根据两个互相独立的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①学习进行的方式:接受的——发现的②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机械的——有意义的4.学习结果分类(1)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加涅认为人的学习存在不受学科限制的五种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五种)、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2)我国的学习结果分类知识学习、技能学习、道德和习惯学习三、学习的主要理论巴甫洛夫的狗狗、桑代克的猫猫、斯金纳的老鼠、苛勒的猩猩、班杜拉的宝宝、盲人的大象,学习理论是互补的而不是竞争的,他们是人类依靠本能或思维处理不同类型问题的不同途径。

发心背诵手册

发心背诵手册

《发展心理学》前言这门课占35分,虽说分值不大,但是考试的内容还是挺多的,几乎整本书都考,也是考研最容易丢分的地方,这部分内容有些和教育心理学的部分重叠了,大家可以放在一起背。

结构一般是(6个单选+1个多选+1个简答),不过每年可能不一样,特别是大题,不过大致差不多。

这部分参考书目如下: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2011年版)教育部考试中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解析(2011年版)高教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发展心理学林崇德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精装版】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年版)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桑标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心理学统考重难点手册 2011第三版MJ心理大纲详解(小白修订版)白云子开始一、发展心理学的概述(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简而言之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从广义上说也包括种系的心理发展(比较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从狭义上说就是指个体发展心理学,我们研究正是这个。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其他心理学是一样的描述:描述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状况是心理研究最基本的目的(是什么)解释:是对发展心理现象的活动过程与特点的形成原因(为什么)预测:根据某一理论,通过推理来研究以后的发展变化和行为反应(强化后行为重复发生)控制:使研究对象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是心理研究的最高目标(增加儿童的助人行为)(二)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或几个年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高考)优点:1、可同时研究较大样本;2、可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资料;3、成本低费用少,省时省力;缺点:1、缺乏系统连续性;2、难以确定因果关系;3、取样程序较为复杂;另外还可能受到世代效应的影响(比如对摇滚音乐的兴趣,可能中年人的那个年代比较火)2.纵向研究是指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人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研究,也叫追踪研究;(最早起源于普莱尔对他儿子三年观察的心理发展报告,也叫儿童传记)优点:能系统的,详尽的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量变质变规律缺点:样本的减少(被试亡失),反复测量(练习效应),时间较长(其他变量增多)另外还会受世代变迁效应的影响。

发心指导2

发心指导2

语言 能力 1.能哭叫 能哭叫 2.开始咿咿呀 开始咿咿呀 呀 1.能发和谐声 能发和谐声 调 1.大笑喃喃学 大笑喃喃学 语 1.模仿单调声 模仿单调声 音 2.发出妈妈声 发出妈妈声 1.学讲单词 学讲单词
社会 行为 1.对陌生人没 对陌生人没 有特别反应 2.自发性微笑 自发性微笑 1.对逗弄声有 对逗弄声有 反应 1.对陌生人呈 对陌生人呈 现不安反应 1.认得熟人面 认得熟人面 孔 2.能与熟人嬉 能与熟人嬉 闹游戏 1.自己学用汤 自己学用汤 匙吃饭 2.对人开始有 对人开始有 喜憎的情绪
– 纵向:以某一心理发展为标准,总结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 特点,比如记忆在婴儿期、幼儿期……的不同发展情况。 – 举例:如何纵向整理 – 言语的发展 – 0-4个月,简单发音。 – 4-9个月,多音节发音。 – 9-12个月,有意义语音。 – 1岁-1岁半,获得第一批词汇(50个左右),能用不 完整句。 – 1岁半-2岁,完整单句和一定程度的复杂句。 – 3岁,基本使用完证据,词汇达1000左右。 – 3-4岁,年增词汇量最大。 – 6岁,词汇3000左右。 – 7岁,词汇4000左右。
成熟
更年期 开始衰退
机能衰退
迅速发展 模仿出现 短时/长时 容量、方法、 特点 形象逻辑思维 容量初中最大 辩证逻辑思维、 实用性思维
本质信息记忆
下降 普遍下降、 洞察力强
直觉行动思维 语音、词汇、 句法
具体形象思维 词汇、语法、 口头表达
形式运算思维
流体/晶体 笑、哭、恐惧 婴儿气质 确立 依恋 同伴关系 亲社会/攻击 自我评价/自我 控制、第一反 抗期 亲子关系、同 伴关系 同伴关系、父 母、师生关系 亲密感、家庭 成员/朋友 不稳定/躁动
清清凉凉过一夏

国家心理咨询师表格笔记发展心理学

国家心理咨询师表格笔记发展心理学
3、研究任务
⑴各年龄段特征⑵各机能进程和特征⑶内在机制
⑷心理发展基本原理
①遗传与环境②连续阶段
③内有动力、外在动力④关键期
二、发心简史
1、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
普莱尔[德]科学儿童心理学奠基人,
1882《儿童心理》
2、科学儿童心理诞生
3、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1957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为章名,确立发心学。
4、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
三、发心研究方式
1、横断研究
(最常用)
短的相同时间段内,考查不同年龄组群,随年龄增长
优点
较大样本,短时间内,大量资料,降低成本
缺点
连续、因果─→难了解,组间差异─→非发心因素
2、纵向研究
较长时间,同一被试组,随时间进程
优点
连续变化,揭示量变、质变因果关系
缺点
样本少,时间长,重复效应,成本高
3、幼儿期
4-7岁
主动-内疚
7、成年中期
25-50岁
繁衍-停滞
4、童年期
7-12岁
勤奋-自卑
8、成年后期
50岁后
完善-失望、厌恶
【四】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新行为主义的代表性理论
1、三元交互决定论
内因、行为、环境
2、观察学习
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新的反应
言传>身教
3、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
青春
短时记忆容量最高峰,特点:①最佳时期;②有效运用策略
青年
智力顶峰
卡特尔
流体智力
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
成年期
缓慢下降
晶体智力
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获得

MJ心理大纲详解 心统(改)

MJ心理大纲详解 心统(改)

MJ心理大纲详解心统(改)mj心理大纲详解-心统(改)统计是一种形式的交流手段,它用抽象的符号去代表概念、事件,并把他们按照有效的方式结合起来。

任何行为科学家都可以用统计学这门国际通用的语言来和他人交流他们研究的结果。

统计也是一位先知。

每当我们对自己辛辛苦苦做研究得到的数据感到迷茫的时候,我们可以将这些结果翻译成先知能懂的国际语言,然后向他请教到底我们的结果能不能说明问题?能说明什么问题?先知会一如既往地告诉我们明确的答案,而这答案能令全世界的人心服口服。

最后,我们把统计定义为一个收集数据且对其进行组织、总结、描述并基于这些数据做出决定和推论的过程。

(1)基本概念总体:具有某些共同的、可观测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样本:由于不能或没必要对整个总体进行研究,我们只能从总体中选择出一些个体代表总体,这些个体的集合叫样本。

变量:本身就是变化的或者对于相同个体存有相同应该特征或条件。

常量:本身维持不变且对相同的个体的值也相同。

参数:叙述总体的数值,它可以从一次测量中赢得,也可以从总体的一系列测量中推断获得。

比例:全组中值域为x的比例,p=f/n插值法:一种求两个已知数值之间中间值的方法,其假设所求解点附近数据呈线性变化。

统计量:描述样本的数值,与参数的获得方式相同。

随机取样:从总体提取样本的一种策略,建议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均等。

采样误差:样本统计数据量与适当的总体参数之间的差距。

偏态分布:分数堆积在分布的一端,而另一端成为比较尖细的尾端,其与对称分布对应。

次数分布:一批数据在某一量度的每一个类目所出现的次数情况。

线性型变量:由拆分的、不可分割的范畴共同组成,即将来临范畴之间没值存有。

连续型变量:在任何两个观测值之间都存有无穷个可能将值,它可以被划分成无穷多个组成部分。

(2)学习建议①将特别注意放到概念上,心理统计数据必须就是一门概念性的科学,而非纯数学。

②一定必须将统计数据方法与心理学研究的情景融合出来自学。

MJ心理大纲详解-实心

MJ心理大纲详解-实心

实验心理学一、实验心理学概述科学: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寻求现象解释的可重复并可自我矫正的事业,它是循环往复的科学通常始于分析,即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各个基本因素。

对思想和行为的心理学分析包括:描述、预测和解释,他们分别对应科学心理学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即观察、相关、实验研究,在正确预测的基础上我们就能通过改变现在从而对未来加以控制。

理论:把多个事件事实和概念组织成紧凑连贯的体系的一组相关的解释性表述理论有两大功能,一是能为科学家组织数据提供便利方法,二是让科学家在研究之前对事件做出预测在对世界本质的探索上,数据和理论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理论是永远不能够被证真的,只能被证伪。

评估理论好坏有明确的三条标准:简洁性、准确性、可验证性归纳与演绎:科学家强调经验观察,把科学的过程视为从数据到理论的过程,这就是归纳,用归纳法所进行的推理过程是从特定数据出发导出一般的结论,相反,强调从理论推出特定结果的方法是演绎。

科学的观察都是在一定情景中进行的,因此所归纳的理论或规律必然有其局限性,以至不同的情景下的誓言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相反,演绎的立场是用一个理论能预测并被所有实验证实,但事实是任何理论迟早会被推翻或更新。

正是这种不断变化说明了科学的自我校正的性质。

通过归纳和演绎的结合,科学的理解会越来越透彻。

(一)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实验心理学:应用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中关于实验方法的一个分支。

在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前,心理学附属于哲学,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也标志着实验心理学第二阶段的开始。

实验心理学的建立使心理学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

今天,实验心理学已经成为了科学心理学研究的代表和主力,这一地位离不开以往众多研究者的贡献:(1)费希纳1860年,费希纳出版了第一部系统的心理物理学专著《心理物理学纲要》,这部纲要的出版对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和心理学的诞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MJ心理大纲详解-发心

MJ心理大纲详解-发心

一、发展心理学概述斯芬达克斯问:“什么东西早上是四条腿,到了中午是两条腿,当太阳落山时又变为三条腿?”(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生命全程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各年龄段心理特征的科学。

换句话说,它关注人从受孕到死亡这一生中发生的生理和心理机能的变化。

广义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包括两部分:①认知过程特征:感觉、知觉、意识、记忆、思维、语言(言语) ②社会性发展特征:动机、情绪(情感)、能力、人格个体心理因素的发展还另外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①生理因素:身体器官以及由器官决定的动作和活动的发展 ②社会背景:家庭、社会、教育(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总体来说,发展心理学的任务仍然是: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发展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露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现象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的实践服务 具体包括:①描述个体发展的普遍行为模式 ②揭示和测量个别差异③揭示个体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④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⑤提出指导个体发展的具体方法(三)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研究时间 女孩年龄 纵向研究 横断研究 聚合交叉研究我们想了解随着时间推移个体如何发生变化以及成长在不同生活环境中的人群的差异是如何产生的,这是一颇具挑战性的工作,这里介绍四种主要的用于发展研究的方法。

1.横断研究横断研究:在同一时刻观测比较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

样本可来自不同背景和环境。

通过研究,对与年龄或生理成熟度有关的心理及行为特征得出变化和差异的规律。

优点:①可同时研究较大样本;②可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资料;③省钱省时省力缺点:①缺乏系统连续性;②难以确定因果关系;③取样程序较为复杂2.纵向研究纵向研究:对同一个体或年龄组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连续观察和研究也较追踪研究。

优点:系统详尽地了解发展的连续过程及显著的阶段特征缺点:①被试随时间逐渐流失;②反复测量引起被试情绪;③研究期长过程中变量增多3.聚合交叉研究聚合交叉研究:在纵向研究图式中分段进行横断研究这样既克服了纵向研究的缺点,又保持了横断研究的长处。

发展心理学知识脉络

发展心理学知识脉络

发展心理学知识框架与考纲浅析目录第一部分综述发心及其在考研专业课中的地位第二部分梳理发心的知识脉络第三部分概述发心与母系学科和子系学科的联系PART 1发心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发心是在学习了普心这门基础课之后,基于普心在人类一生发展过程中的延伸和具象化。

它将人类的一生划分为几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并在每个阶段中,用普心的知识理论去细节化分析与解说,将每个阶段的生理、认知、情绪等一一衍生,因此,要理解好发心这门课程,需要对普心中的各种概念和名词娴熟掌握,如此才能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在普心做为主干的专业课大树上,发心算是第一个分化出来的大枝干,理解好发心既能加深对主干的深入理解,又能对人类自身发展过程中的许多现象进行深入认知,还可以将发心的发展观迁移到其他枝干学科,使彼此衔接更加紧密。

在考研的分数比重中,发心的比重与教育心理学一起接近三分之一的比值,但由于发心的脉络清晰,而且内容相对较多,在考研中一般不会进行太深入的考核,多注意细节和小知识项,掌握发心的主题思想,基本能够抓住考点。

发心,在另一方面又有人将之称之为“儿童心理学”,这也从侧面反映考核时主体侧重点,在人类一生的发展过程中,幼儿、儿童乃至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从生理上和心理学上都在飞速发展的时期,而到成年以后,心理发展相对稳定下来,这也是目前国内研究发心的主流方向之一。

PART 2一、概述和历史1.发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任务2.发心的研究思路与设计(四种,各自利弊)3.发心的历史①.儿童心理学兴起的原因;②.个体毕生发展的研究(注意一些心理学家、学派及其贡献)二、基本理论与基本问题1.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①.弗洛伊德的五个阶段②.埃里克森的八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需求2.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①.华生:环境决定论②.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③.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3.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①.发生认识论②.四个认知发展阶段③.内化的概念5.生态系统理论布朗芬布伦纳的四个环境层次6.遗传与环境作用的争议7.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8.儿童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9.“关键期”(印刻发生期)三、发心的生物学基础和胎儿发育1.遗传和基因(DNA、遗传定律)2.受精卵、有丝分裂、减数分裂3.胎儿发展的三个阶段(注意各阶段对应的时间和生理变化)①.胚种阶段②.胚胎阶段③.胎儿阶段4.新生儿的九种反射①.眨眼反射②.吮吸反射③.觅食反射④.游泳反射---羊水的液体环境⑤.莫罗反射(惊跳反射)⑥.抓握反射⑦.强直性颈部反射⑧.行走反射---返祖⑨.巴宾斯基反射四、各阶段的发展特点(一)、婴儿时期1.神经系统的发展①.大脑结构②.大脑机能2.动作的发展①.肢体动作发展的规律和顺序②.影响因素3.言语的发展①.四种言语理论②.词汇与语法的获得过程4.感觉与知觉的发展①.视/听/味/嗅/触觉得发展时间和特点②.知觉的形成及特点5.气质的发展①.婴儿气质六种学说②.婴儿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6.社会性的发展①.婴儿情绪表现②.婴儿依恋③.同伴交往(二)、幼儿时期1.生理上的发展①.大脑的发展②.皮质抑制机能---自我调控额初步运作③.偏侧优势和利手现象2.幼儿游戏行为①.游戏理论(早期/当代)②.游戏种类与各自的意义3.言语的发展①.词汇②.句子③.口语表达4.认知的发展①.记忆的发展②.思维的发展③.初步心理认识5.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①.幼儿道德认知②.社会性行为③.性别角色的社会化------男人婆与娘娘腔④.同伴关系(注意前后对比)(三)、童年时期1.小学学习及其特点①.学习动机②.学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2.言语的发展①.书面语②.内部语言(心理语)3.认知的发展①.思维发展的特点②.元认知及其发展4.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①.自我意识的发展(我是什么)②.社会认知③.品德发展(四)青少年时期1.生理上的发展①.生理变化②.第二性征的出现2.认知发展(逻辑发展)①.形式逻辑②.辩证逻辑3.自我发展①.自我发展的一般特征②.自我同一性的发展4.社会性发展①.道德发展②.反社会行为的形成与发展5.情绪发展①.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②.情绪困惑③.情绪问题(成瘾行为等)(五)、成年期1.早期发展特点①.认知成熟②.自我同一性的进一步发展③.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稳固2.发展任务理论①.发展模式研究②.发展阶段学说3.认知发展与老化理论4.人格发展①.自我发展理论(自我同一性扩散与混乱)②.自我完善理论5.老年智力不均匀与临终心理PART 3学习心理学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研究人类的心理,一方面是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分析人们的心理,了解病态心理和不正常心理现象的起源与解决方法,切实为人们的心理健康服务;另一方面是分析某种或者某些特定心理效应的产生和发展,在工业、市场经济、销售领域等方面,利用心理效应去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提升市场消费的效绩;还有就是基于犯罪心理学的变态心理与犯罪心理的实际应用,在司法公安部门通过对嫌疑人的心理分析,来确定罪犯或者对罪犯的心理分析来研究案件的发生原因等等。

MJ心理学考研大纲解析--心理学导论(小白修订版)

MJ心理学考研大纲解析--心理学导论(小白修订版)

考研专业课大纲解析心理学导论心理学导论大纲解析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从宏观的层面来说,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心理、团体与社会心理和动物心理;从普通心理学的狭义来理解,主要是指人的一切精神活动,在普通心理学中,一般把统一的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个部分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注意是伴随着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特性。

情绪情感过程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所做的事情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的态度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要求的反映。

意志过程是指人为了认识和改造世界,主动地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也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以上三者关系:认知过程是情感、意志过程的基础;同样,只有在认知和情感的基础上,人才能自觉地进行意志行动;反过来,情感、意志过程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

人格:人格与个性之间的差别:人格是对个体总的、本质的阐述,即既从个体的差异性,也从总体上和本质上说明个体行为的特征;个性特指个体差异,它是相对于共性而言的。

心理动力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是人从事活动的指向性和基本动力。

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

心理特征是人在心理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个体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

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心理过程与人格间的关系:没有心理过程,人格就无法形成;反之,人格又反作用于人的心理过程。

首先,心理动力与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人的心理过程总是在某种心理动力的推动下进行的。

其次,心理特征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和表现出来的,而已形成的心理特征又会影响和制约人的心理过程。

哲学是心理学的“父亲”,生理学是心理学的“母亲”。

发心名词解释

发心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发展:个体生命全程中的系统的连续性和变化。

发展的连续性:个体自身保持时间的稳定性或者说对过去反映的连续性。

发心:旨在鉴别和解释个体跨时间的连续性和变化的一门心理学分支学科。

发展学家:特指那些致力于研究发展过程的学者,而不考虑他们所属的学科(心理学家、生物学家、社会学家等)成熟:由成长过程而非学习、受伤、疾病或者别的生活经历导致的身体或行为上的发展变化。

学习:由个体的经历或实践导致的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常态发展:刻画了一个种系的大多数或所有成员发展变化的特点,是发展的典型方式。

特殊发展:个体在发展的速度、程度或方向上的差异。

整体观:发展的过程是统一的,强调人类发展在身体、精神、社会和情感方面的相互联系。

可塑性:变化的可能性,发展的状态可以被经验塑造。

科学方法:追求知识时的一种态度或价值观,要求调查者必须客观,必须用数据来证明他们所创建的理论优点。

理论:用来组织、描述和解释现有观察结果的一系列概念和观点。

假设:对经验的某些方面进行的理论预测。

信度:测量工具在不同时间和不同观察者间得出一致性结果的程度。

效度:测量工具能否精确反映研究者想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结构访谈或结构问卷:对所有被试按同样的内容和顺序进行提问,使得不同被试的反应具有可比性的一种技术。

日记研究:问卷法的一种,其中被试在日记或笔记本上写下对特定问题的回答,可以在特定的时间,也可以有电子设备提示时间。

临床法:研究者根据被试对上一个问题的反应相应地提出下一个问题的访谈方法。

自然观察法:研究者通过观察人们在自然生活环境中的日常活动,来检验自己的假设的一种方法。

观察者效应:由于观察者在场,使得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与平时不一样。

时间取样:研究者在某个较短时间段内对被试进行观察,然后记录下被试在此期间表现出来的特定行为的频次的方法。

结构观察:在实验室中,研究者从被试身上引发自己感兴趣的行为并且观察被试的反应的一种方法。

个案研究:研究者广泛收集个体生活中各种信息,通过分析个体生活中的历史事件来检验发展假设的一种研究方法。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概括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概括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发心界说一.普心分类(一)心理过程(由个性心理抑制)认知(基础)反映客观事物本身情感、情绪(生理需要,与社会需要相关)反映客观事物与需要的关系意志(目的)反映主观目的与客观条件之间的关系情感情绪和意志相互影响,共同反作用于认知。

(二)个性心理(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发展)个性倾向性↓需要(主要)反映个人与社会的客观需求能力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具有社会意义自我意识二.什么是发心?认知——思维(最复杂)各种心理现象的发展路线图社会性——人格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1)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2)生理发展(18岁以前);3)动作与活动的发展;4)语言的发展。

第二节心理的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一)种系心理1.动物心理怎样变成人类心理?1)原生动物心理——刺激感应→在一定范围内,动物针对外界环境作出趋利避害的反应2)环节动物——感应阶段3)知觉阶段——脊椎动物4)思维萌芽阶段——哺乳动物标志:学会手语,能模仿人的动作,利用工具。

劳动的特点:制造并使用工具,集体劳动。

2.古人心理向现代人心理转变文化(在劳动中产生):人类创造出现的供人类享用的物质、精神。

(二)个体发展人类:0~18岁逐渐社会化社会化:完全的自我→非我(环境的限制)→无我(三) 种系心理与个体心理的关系1. 区别:本质不同,2. 联系:霍尔复演说→个体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复演种系发展胎儿的发展复演动物的进化过程儿童的发展复演人类的进化过程(心理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改变)↓ ↓无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第三节 发心的研究内容P 8(一) 心理发展理论1. 遗传和环境的作用Which :提出“遗传决定论”——霍尔提出“环境决定论”——华生How much ——“共同决定论”How ——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2. 发展的内因与外因↓心需要(动力)3. 连续性和阶段性(量变和质变)(二)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 年龄阶段0~1s :乳儿期↘1~3s :婴儿期→婴儿期3~6、7s :幼儿期6、7~11、12s :童年期 11、12~14、15s :少年期14、15~17、18s :青年初期18、19~35s35~60s :成年中期60~ :成年晚(后)期2. 个体年龄特征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内在一致性与不平衡性↓ ↓认知、情意都不发展 情感、意志滞后第二节发心的简史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一)诞生普莱尔1882年《儿童心理》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二)演变1.准备期(——1882年)2.形成期(1882年——一战开始前)3.分化期(一战结束——二战开始)学派林立4.增新期(二战结束——)二.从儿心到发心1.霍尔界定了儿心研究的年龄范围1904年《青少年心理》2.荣格(第一个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心理的毕生发展集体无意识:先祖留下的历史积淀精力发泄在外部环境↑25~40s的某年)前半生后半生老年心理(临终体验:灵魂脱壳、回忆出生经验)3.发心问世1930年何林沃斯《发心概论》1935年古迪纳夫《发展心理学》标志着发心诞生三.发心研究的中国化(一)层次1.重新验证国外的研究发现美:公平、关怀中:公平2.研究国人的重要与特有现象3.修改或创立概念与理论4.改变旧方法、设计新方法(中国梦)(二)途径摄取——选择——中国化第三节发心的研究方法一.研究特点1.变量特殊自变量:年龄2.对象的范围跨度大二.原则客观性特殊性教育性生态化指导实践,在正常的环境下三.研究规律1.横断研究2.纵向研究研究一段时间3.系列交叉式研究(横向、纵向)一.研究方法的新进展1.系统科学原理——科学方法论“老三论”:系统论心理论控制论(人的发展并不是漫无目的的)“新三论”:突变论协同论(系统论的进化)瀚散结构论(低级——高级、不稳定)2.研究思路的生态化3.研究方式的跨学科(与其他心理学等学科相联系)和跨文化(处在不同文化条件下的儿童是不一样的)特点4.研究方法的综合化和现代化综合化:多变量设计、系列交叉设计、定量研究与定性相结合现代化体现(计算机的作用):控制研究过程、处理数据、模拟心理过程、作为训练工具5.研究结果的数量化课后习题:1.个体心理的年龄特征、概念2.种系心理的进化过程3.心理的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4.普莱尔、霍尔、荣格、柯林沃斯、古迪纳夫的贡献5.发心研究中国化的层次和途径6.发心研究的特点7.发心的研究原则8.发心研究方法的新进展第二章发心理论第一节精神分析学说一.弗洛伊德认为: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

发心

发心
二、 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尽管心理发展遵循相同的模式,必须注意到发展的个体差异是巨大的:不仅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各不相同,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也不相同。
气质特征 、智力、个性等方面差异
儿童个体间的差异如何造成?这些差异怎样才能得到准确的评估?如何科学地解释儿童彼此之间的个体差异?
目的是弄清楚个体与环境因素如何交互作用以支配从童年到成人的发展;特别感兴趣的是构成社会适应不良(如酒精中毒、犯罪、心理障碍)基础的发展过程。
研究开始时的对象是3、6、8年级的学生,约有1400人。研究的资料大多是通过测验、观察、调查、访谈等从被试本人获得的信息,此外也有来自父母、教师、同伴及公共记录(如犯罪、精神病学诊断记录)等方面的信息。
利用横断研究得出的数据表明,60岁以后智力大幅度下降。那么,这种下降是年龄发展本身引起的呢,还是由于老年组被试的受教育程度不及年轻被试引起的呢?
儿童行为问题现患率(%,N=2016)
年龄 4 5 6 7 8 9 10 11 合计
对儿童语言获得而言,争论的焦点在于,为什么儿童能在出生后的短短三、四年内,就能基本上掌握并运用本民族的语言?母语不同,语言环境不同,为什么儿童语言发展会经历如此相似的历程?围绕这些焦点问题,有人提出存在先天的语言获得机制,也有人模仿在儿童语言获得中的巨大作用。
四、 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发展心理学历史
一、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原因
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除了与近代社会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外,有两大因素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首先是自然主义教育运动的影响。
三、 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对心理发展原因和机制的揭示,不仅有助于我们构建有关心理发展的理论体系,更好地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也使我们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培养与干预具有了科学的依据。

发心章节要点总结-补充版

发心章节要点总结-补充版

发心章节要点总结第一章:1.发展心理学里的发展是指什么?发展:指的是个体从受孕(父亲的精子与母亲的卵子结合形成新的生命)到死亡的过程中,连续性和系统的变化。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种系心理学(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旨在鉴别和解释个体跨时间的连续性和变化的一门心理学。

2.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882年德国的普莱尔的《儿童心理学》的发表。

3.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几个重要人物和贡献:霍尔,荣格,赫林沃斯霍尔:个体心理发展的“复演说”(他接受了进化论和复演说的思想,将其运用到个体心理发展的学说上来,他提出了应该把个体心理的发展看作是一系列或多或少复演种系进化历史的理论。

)问卷法第一部青少年心理学《青年期》1904年《青少年:他的心理学及其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1922年《衰老:人的后半生》(军用α测验)1947年在美国创建了国家健康研究所,开展人类老化的研究。

荣格:最早开展成人心理学的研究(成人危机)何林沃斯:1930年,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1945年APA成立了成人发展与老化分会。

1957年APA的《心理学年鉴》章节名称由《发展心理学》代替《儿童心理学》。

4.研究的横断设计和纵向设计分别指的是什么?各自的优缺点有哪些?聚合交叉设计的优势是什么?横断设计:在同一时间点上对不同年龄群的被试进行研究的设计。

横断研究的优势:能证明年龄差异,暗示发展的趋势,快捷便利,耗费较少。

横断研究的局限性:1.在横断研究中,每个年龄段的被试来自不同的群体,存在同辈效应。

2.横断设计的另一个局限性就是它不能告诉我们个体发展的状况,因为它仅仅在某一个时间点上来考察被试。

纵向设计:在几个月或几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反复的设计。

纵向设计的优势:1. 能提供个体发展方面的数据。

2. 能解释先前经历与后来发展结果之间的关系。

发心第四章

发心第四章

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展关键词:髓鞘化条件反射内抑制外抑制皮质抑制直觉行动性前言语思维一、婴儿生理的发展(一)身体特征:⏹身高:50cm增加到70—75cm⏹体重:3.0—3.5kg增加到9.4kg⏹骨化:从软骨中心开始,骨骼有弹性,容易变形⏹生理弯曲:颈弯曲、胸弯曲、腰弯曲⏹肌肉发展:先大后小。

(二)神经系统的发展⏹1、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1)脑重量迅速增加:390g(初生)900g(1岁)⏹脑细胞的形状、大小都在变化,树状突和神经纤维数量和长度都有很大发展,其中尤以锥体细胞的发展,较皮质中其他各种细胞更快。

⏹(2)神经纤维开始髓鞘化。

⏹运动神经的髓鞘化最迟完成,因此新生儿软弱无力。

2、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1)兴奋机能逐渐增强⏹(2)皮质抑制机能开始发展。

⏹皮质抑制机能有无条件抑制(外抑制)和条件抑制(内抑制)两种.⏹出生时只有外抑制,第一个月的后半月开始有内抑制。

⏹无条件抑制有外抑制和超限抑制条件抑制包括:分化抑制(初生)消退抑制(第二个月)条件抑制(第四个月)延缓抑制(第五个月后)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使大脑有可能更细致地分析综合外界地刺激。

对儿童心理地发展来说,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儿童认识外界事物和调节、控制自己行为的生理基础。

(3)第一信号系统的出现:在婴儿末期,第一信号系统活动有了初步发展,具有了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二、动作的发展动作的本身并不是心理,但是它和心理的发展密不可分,心理的发展是离不开动作和活动的。

表现在:第一、心理是在活动过程中产生或形成发展的。

第二、心理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因此,动作和活动是心理的外部表现,是儿童发展水平的体现和客观指标。

(一)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1、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3、从中央部分动作到边缘部分动作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二)手的抓握动作的发展不协调---协调----灵活本能的抓握(不协调)阶段动作混乱阶段无意抚摸阶段无意抓握阶段手眼不协调的抓握特点1.没有目标,没有方向2.手指配合不当3.手的动作不能同视线协调手眼协调动作的发生手眼协调动作是指眼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按照视线去抓住所看见的东西。

MJ心理大纲详解-测量 修改可打印版

MJ心理大纲详解-测量  修改可打印版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心理测量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人们做出重要的决定。

(一)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1.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1)心理测量的定义心理测量: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行为加以确定。

即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和心理属性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心理测验:对行为样组进行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其本质上是心理测量的工具。

心理测验有三个要素,即行为样组、标准化、客观性。

(2)心理测量的特点①间接性——心理属性是内在的不可直接测量到的特质,但可表现为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外显行为,测量者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测量这些外显行为,并由这些行为判别特质的性质。

②相对性——对人的行为进行比较,没有绝对的标准,亦即没有绝对零点,我们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

所有的心理测量都是看每个人处在这个序列的什么位置上,也就是只有顺序量表的特征。

③客观性——实际上就是测验的标准化问题。

测验用的项目,说明、言语、态度、评分、分数转换、解释都需要标准化。

2.心理测量的特征分类(1)按所测量的心理特征分类①能力测验——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②成就测验——经过正式教育或训练后对新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③人格测验——性格、气质、兴趣、态度、品德、情绪、动机、信念、价值观等(2)按接受测量的人数分类①个别测验——一名主试在一段时间内测量一名被试②团体测验——一段时间内一名主试同时测量许多人(3)按测验目的分类①描述性测验——仅仅是进行描述②诊断性测验——对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而预先做出的诊断③预示性测验——了解人的潜能和未来的表现(4)按测验要求分类①最高作为测验——被试尽可能做出最好的表现②典型作为测验——被试按通常的习惯和没有压力的方式做出反应(5)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分类①常模参照测验——将被试的水平与常模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为目的②目标参照测验——将被试水平与一个绝对标准比较③潜力参照测验——将被试水平与自身潜力相比较3.经典测量理论和真分数理论模型(1)基本定义真分数:反映被试某种心理特质真正水平的数值。

发心第二章

发心第二章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关键词:二因素论图式同化顺应平衡相互作用论成熟经验自我中心最近发展区第一节西方和前苏联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些主要观点和理论一、17世纪到19世纪初西方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些观点(一)观点:到17—18世纪,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兴起,人们开始认识到教育要根据儿童的特点来进行。

(二)评价1.积极作用:儿童教育工作发展起来,开始建立起幼儿园,编出适合儿童的读物,并关心儿童的游戏。

促进了对儿童“天性”的关心和探讨,儿童心理的研究开始发展起来。

儿童心理学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产生2. 局限性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还不能提出对“儿童天性”的正确看法。

二、十九世纪后半期到二十世纪初西方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观点(一)遗传决定论(二)环境决定论(三)二因素论(一)遗传决定论1.基本观点: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儿童心理的发展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暴露过程,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外界影响和教育即使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至多只能促进或延缓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暴露,不能改变它的本质。

2.代表人物(1)英国的高尔登(F.Galton)是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他在《遗传的天才》一书中说:“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其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的决定一样。

”(2)其他人物:美国霍尔(G.Stanley Hall)主张复演说,他把儿童在胎儿期和出生后的发展分别看作是动物和人类进化的复演。

他曾说过:“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奥国彪勒(K.Biihler)也从生物的发展来看儿童心理的发展,认为儿童的发展和动物行为的发展一样,经本能、训练、智力三个阶段。

佛洛伊德(S.Freud)也强调本能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特别是性的本能的决定作用。

格式塔学派则认为,心理的发展是先验的“格式” (Gestalt) 的形成。

3. 评价:(1)优点:遗传决定论者不仅提出了他们的观点,而且还作了一些调查研究来论证他们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J’s Notebook of DevelopmentalPsychologyⅡ心理大纲详解——发心MJ心理大纲详解第2版[中]Majorlu编著写在前面肉麻的惆怅仍然是秋高气爽最浪漫的季节,而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转眼间已经是我考心理学研究生的第三年。

还记得零六年八月份刚决定跨专业考心理学研究生时候的心动,还记得零六年十月份写第一版《MJ心理大纲详解》时的激情。

考研人心里的感慨恐怕只有我们自己才最清楚。

本版的特色《MJ心理大纲详解第二版》与前版相比,排版更加紧密,措辞较为严肃,内容愈发充实,理解相对深刻,错误尽量避免。

除此之外,本版力图在作者的理解范围之内,为每个章节在开头用幼圆体字都加上一些引言性质的论述或精辟经典的总结。

还有就是,本版的编制参考了更多国外相对专业的心理学教材,尽量在摆脱国内无聊课本的束缚和紧贴考研八股大纲的思路之间找到合适而微妙的平衡点。

作者的简介为避免一些战友对本书作者及来源的误会,这里有必要再次说明。

本书出自同样考心理学研究生的学生之手,与任何大学心理系教师无任何联系。

作者MJ是一名跨专业考生,并且目前还没考上。

望读者本着科学的批判性精神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怀疑和审查,万不可盲目轻信。

使用的说明本书适合在两种情况下使用:一是跨专业时间非常紧迫的考生,没有时间或条件对照大纲查阅各种教材版本;二是对于已经认真看过教材对知识基本掌握的同学,可以把本书当做考前背诵或者系统复习的参考。

强烈建议不要在初学时直接看这本书。

另外,目录部分配有重点说明,作者根据以往各校历年试题,在经常出题的重点知识点上做了标记。

并且,电子版的pdf文件允许使用文章结构图,有助于快速查阅。

编制的理念心理改为统考之后,考研大纲成为的各所大学瓜分的对象,谁能在大纲中争得一席之地,就能把自己写的教材多卖出去上万本。

由此,统考大纲就好似用尸体拼凑出来的科学怪人,我们能从中看到各校各知名教授主编教材的目录。

然而作为普通考生不可能耗费大量金钱和时间去在众多教材中搜集大纲的知识,本书旨在节约资源,并在个别地方解释国内教材描述不清的知识点。

版权的问题严正声明,任何人,任何集体,任何机构如对本书内容进行引用、修改、冠名、出售、公开使用、批量复制等,都需经过作者许可(可发送邮件至水印显示的电子邮箱)。

否则我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必将追究法律责任,或者在没条件的情况下利用网络对无耻行为进行指责、控诉和没日没夜天荒地老的最最邪恶的诅咒。

目录写在前面 (1)一、发展心理学概述 (5)(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5)(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6)(三)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6)1.横断研究 (6)2.纵向研究 (7)3.聚合交叉研究 (7)4.双生子研究 (7)(四)发展心理学的历史 (8)1.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 (8)2.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研究 (8)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9)(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9)1.精神分析论的心理发展观 (9)2.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9)3.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 (10)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1)(二)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11)1.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 (11)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12)3.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12)4.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 (12)三、心理发展的生物基础与胎儿发育 (13)(一)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 (13)1.染色体、DNA和基因 (13)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3)3.有丝分裂和细胞增殖 (13)4.显性和隐性基因 (13)5.遗传疾病 (14)(二)胎儿的发展与先天素质 (14)1.胎儿的发育过程 (14)2.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 (14)四、婴儿心理发展 (15)(一)婴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5)(二)婴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15)1.婴儿大脑结构的发展 (15)2.婴儿大脑机能的发展 (15)(三)婴儿动作和活动的发展 (15)1.动作发展的规律 (16)2.动作发展的阶段 (16)3.动作发展的训练 (16)(四)婴儿言语的发展 (16)1.言语发展理论★ (16)2.言语发展的阶段 (17)(五)婴儿心理过程的发展 (17)1.婴儿感觉的发展 (17)2.婴儿知觉的发展 (17)(六)婴儿气质的发展 (18)1.婴儿气质类型学说 (18)2.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18)(七)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18)1.婴儿的情绪发展 (18)2.婴儿的依恋★ (19)3.早期同伴交往 (20)五、幼儿心理发展 (21)(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21)(二)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21)1.幼儿大脑结构的发展 (21)2.幼儿大脑机能的发展 (21)(三)幼儿的游戏 (21)1.游戏理论 (21)2.游戏种类及其发展 (22)(四)幼儿言语的发展 (23)1.词汇的发展 (23)2.句子的发展 (23)3.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23)(五)幼儿认知的发展 (23)1.记忆的发展 (23)2.思维的发展 (24)(六)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24)1.心理理论 (24)2.幼儿道德认知发展 (25)3.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 (25)4.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26)5.同伴关系 (26)六、童年期心理发展 (28)(一)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28)(二)童年期儿童的学习 (28)1.童年期学习的作用 (28)2.童年期学习的特点 (28)(三)童年期儿童言语的发展 (29)1.书面言语的发展 (29)2.内部言语的发展 (29)(四)童年期儿童认知的发展 (29)1.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29)2.元认知及其发展★ (30)(五)童年期儿童的个性、社会性发展 (30)1.自我意识发展 (30)2.社会认知和交往技能 (30)3.品德发展 (30)七、青少年心理发展 (31)(一)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31)(二)生理发育 (31)1.生理变化的主要表现 (31)2.第二性征与性成熟 (31)(三)认知发展 (32)1.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 (32)2.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 (32)(四)自我发展 (32)1.青少年自我发展的一般特征 (32)2.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33)(五)社会性发展 (33)1.科尔伯格的品德发展理论★ (33)2.反社会行为 (34)(六)情绪 (34)1.青少年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 (34)2.常见情绪困扰 (34)八、成年期心理发展 (35)(一)成人期发展任务理论 (35)1.艾里克森的观点 (35)2.莱文森的观点 (35)3.哈威格斯特的观点 (36)(二)认知发展 (36)1.成人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 (36)2.认知老化的主要理论 (37)(三)人格发展 (37)1.自我发展理论 (37)2.稳定性与可变性 (38)(四)临终心理 (38)1.死亡的意义 (38)2.死亡焦虑 (38)3.临终心理 (39)4.死亡应对 (39)写在最后 (40)注:★标记为考试重点内容,若★出现在大标题,则表示该部分整体为重点,或易出综合题。

一、发展心理学概述我们是怎样看待心理发展的呢?首先,这个概念也许会让你想到一条记录人生理成长的曲线,在幼儿期上升,然后稳定,直到老年期开始下降。

事实上,就算是生理方面的成长过程也远比这条曲线复杂,而心理发展就更加复杂了。

要理解心理发展,我们就需要思考一系列问题。

例如,心理机能的发展是一个稳定的渐变过程,还是阶梯式上升的?变化的模式和速度是因人而异的,或是因事而异的?当我们进入成年期后,发展是不是就停止了?还有,我们究竟应该把心理发展看作一种量变,还是质变?发展的核心就是随年龄而发生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是偶然的,不是暂时的,也不是那么容易逆转的。

为了记录变化,研究者们需要积累大量的经验信息,如年龄常模、发展的顺序、轨道和转折点等。

这些经验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其内在的变化模式。

-Schaffer关注人从受孕到死亡这一生中发生的生理和心理机能的变化。

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认知过程和社会性发展两方面。

个体的心理特征是身体机能等生理因素和环境经验等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意识、记忆、思维、语言(言语)。

社会性发展:动机、情绪(情感)、能力、人格。

生理因素:身体器官以及由器官决定的动作和思维活动。

社会因素:家庭、社会、教育等。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如同任何科学一样,发展心理学的根本任务仍然是: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具体来说,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揭露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现象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的实践服务。

主要包括:①描述个体发展的普遍行为模式。

②揭示和测量个别差异。

③揭示个体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④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⑤提出指导个体发展的具体方法。

①②③省钱省时省力。

缺点:①缺乏系统连续性。

②难以确定因果关系。

③取样程序较为复杂。

④存在世代效应。

2.纵向研究纵向研究:对同一个体或群体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连续观察和研究。

该研究常存在明显的跨代问题。

跨代问题:追踪研究的目标群体来自某一特殊年代,该年代的显著特征为该群体带来了特定的影响,从而使研究结果难以推广。

优点:①系统详尽地了解发展的连续过程及显著的阶段特征。

②能揭示一定早期经历和后来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

③能揭示一些的特征的跨时间一致性。

缺点:①②③④⑤优点:①同卵双生子具有相同的基因,他们之间的任何差异都可以归结为环境因素的作用。

②异卵双胞胎基因不同,但在环境上有许多相似性,因此也提供了环境控制的可能性。

缺点:①只孤立地考虑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未考虑到两者动态的交互作用。

②难以绝对控制环境因素。

③取样不广泛,样本库小。

(四)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德国学者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他把对自己孩子出生后三年的观察的记录整理而成在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是公认的第一部儿童心理学著作。

达尔文在长期观察自己孩子后于1876写成的《一个婴儿的传略》以及其进化论的思想都大力推动了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1.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与近代社会文化、自然科学、教育改革三方面的发展紧密相关。

①文艺复兴后西方妇女儿童社会地位提高。

②辩证自然观形成,要求科学从发展的观点研究事物本质和规律。

③近代教育要求在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基础上进行教育。

2.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研究1904A.D.霍尔(Granville Hall)出版《青少年》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1930A.D.精神分析学派的荣格(Carl Jung)是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开展发展研究的心理学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