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教案
成语故事活动教学设计方案
成语故事活动教学设计方案一、活动背景成语是汉语中独特的语言现象,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而通过成语故事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
因此,本文设计了一套成语故事活动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
二、活动目标1.熟练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和用法;2.能够运用成语进行文学创作和口头表达;3.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4.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三、活动内容1. 成语故事解读在课堂上,老师向学生介绍一则与成语相关的故事,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学生可以通过听故事、讨论故事,逐步理解并掌握成语的用法和内涵。
2. 成语故事创作学生根据所学成语,分组展开小组讨论,共同创作一则与成语相关的故事。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运用所学成语进行文学创作,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 成语故事表演每个小组根据自己创作的成语故事,进行表演展示。
通过表演,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同时培养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4. 成语故事分享在活动结束时,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并对其他小组的表演进行点评和总结。
这有助于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巩固所学内容。
四、活动设置•活动时间:每周一课时•活动地点:教室•学生对象:初中生•活动人数:30人左右五、活动评估通过学生的表现、成语故事创作的质量以及表演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和口头表达能力来评价活动的效果,为日后的活动改进提供参考。
六、活动总结成语故事活动是一种融合了语言、文化和创作的综合性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通过本活动方案的实施,相信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收获和乐趣。
以上是本次成语故事活动教学设计方案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为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小学成语故事教案
“张口结舌 ”的意思。你能把横线上的词换成自己的话吗?(哑口无 言、 目瞪口呆、慌慌张张、吞吞吐吐、瞠目结舌,急得满头大汗, 看看自己的矛,又看看自己的盾等) 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那个人说的话前后抵触。)
4、用 “总是 ”造句。
5、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呢?(板书:逃走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导用 “不要??而要??”造句。(对南郭先生来说,齐湣王可比齐宣 王难对付了。他可不是胡子眉目一把抓,而是有所选择了。我这儿 有两双名牌鞋子,一双是冒牌的,一双是正宗的,你们知道了,肯 定不要冒牌的,而要正宗的。现在偏偏有些 不法商贩用些不好的东西冒充好的东西,这也叫滥竽充数。)
小学成语故事教案
篇一:《成语故事》教案】 篇二: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8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 词语。理解
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 “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 发教育。
5、培养学生积累成语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难点】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成语故事活动方案
成语故事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成语是中国古代汉语言文字的瑰宝,它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哲理和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色。
成语故事活动是一种将成语与故事相结合的活动形式,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来帮助孩子们理解和记忆成语,并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中小学生的成语故事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常用的成语。
2.培养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活动内容1.成语故事讲解–活动开始前,老师可准备一些常用的成语故事,如《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等。
可以选择一些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适当加入一些情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活动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理解能力,进行简要的讲解,包括成语的由来、意义和用法。
同时,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让他们参与到故事中来,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兴趣。
2.成语故事表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成语故事进行表演。
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加入一些小道具和动作,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如如何体现成语的意义和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和合作精神。
3.成语故事创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创作属于自己的成语故事。
可以选择一个成语作为主题,发挥想象力,构思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的成语故事可以以文字形式呈现,也可以选择用图片、漫画等形式展示。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创作指导和评价,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四、活动流程1.活动准备:准备成语故事、分组和指导材料。
2.成语故事讲解:老师讲解常用的成语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3.成语故事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故事表演,展示自己的创意和表演能力。
4.成语故事创作: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进行成语故事创作。
5.成语故事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成语故事作品,交流和分享彼此的创作经验和成果。
6.活动总结:老师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学生鼓励和建议。
三年级语文教案《成语故事阅读》
三年级语文教案《成语故事阅读》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一些常见的成语,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故事背景和含义,培养学生对成语的理解能力。
2. 难点:引导学生从成语故事中领悟其中的道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好相关的成语故事教材,如《三字经》、《弟子规》等。
2. 工具:黑板、彩色粉笔、图片等。
3. 教具:PPT、录音机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成语故事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好奇心。
2. 学习成语:选择几个常见的成语,如“井井有条”、“画蛇添足”等,向学生介绍成语的来源和含义,让学生熟悉这些成语。
3.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成语故事进行阅读,理解故事背景和内涵,并向全班汇报。
4.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就成语故事中的道理展开讨论,让学生自由表达对成语的理解和感悟。
5. 创作成语故事:让学生自行创作一个成语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 温故知新:通过复习之前学过的成语故事,巩固学生对成语的记忆,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7.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成语和成语故事,形成学习成果。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成语,还培养了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运用成语,提高语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练习册上关于成语故事的习题。
2. 每天背诵一个成语,并写一段小故事配合这个成语。
3. 收集身边常见的成语,了解其来源和含义。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成语故事的阅读,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六年级美术下册《成语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5.培养文化素养:结合成语故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让学生掌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能够熟练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2.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力和审美能力,通过绘画创作表达成语故事的主题。
3.增强文化素养:通过学习成语故事,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查阅成语故事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创设情境:通过讲故事、观看动画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有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
4.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画龙点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吧!”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画龙点睛”成语的来源,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结合课本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中的细节,理解“画龙点睛”的寓意。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成语故事,其他小组认真倾听,相互学习。
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交流,互相提问,解答疑惑,共同提高。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发放绘画材料,引导学生以成语故事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2.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个性化建议和帮助。
3.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作品展示,分享创作思路和心得。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成语故事,用绘画形式表现成语的寓意,并撰写一篇关于成语故事的短文。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校本课程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校本课程一、课程背景和目标1.1 课程背景成语是汉语文化的瑰宝,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和文化素养。
然而,目前学校中对成语的教学往往停留在简单的背诵和解释阶段,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较低。
因此,开设一门以成语故事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成语故事的讲解和分析,培养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具体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成语故事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增加学生的成语词汇量,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成语的理解能力,使他们能正确运用成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
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2.1 课程内容本课程将以成语故事为主要内容,以常见的成语为教学材料。
课程内容包括:•成语的定义和解释;•成语故事的起源和含义;•成语的用法和运用。
2.2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互动和实践等。
具体教学方法包括:•讲授:通过讲解成语的定义、解释和用法,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成语故事的来源、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运用技巧,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互动: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成语应用活动,如写作、演讲等,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评价和反馈3.1 教学评价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具体评价方法包括:•日常表现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等。
•成果展示评价:包括口头报告、写作、演讲等成果展示。
•考试评价:通过成绩考核来评价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2 教学反馈教学反馈是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及时反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具体教学反馈方式包括:•批改作业: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成语故事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范文一:
老师今天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成语故事的教学设计,十分有趣。
老师让我们先猜测成语的意义,再通过故事中的情节解释成语的含义。
这样我们不仅可以记住成语的意思,还能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中,老师重点让我们理解成语的故事背景,并让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进行段落式表述,逐步提升我们的语文表达能力。
老师还教我们如何通过成语故事来学会做事要有计划,这不仅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方式,更是生活经验的积累。
老师设计的这种教学方式很好地促进了我们对成语的记忆,加深了我们对成语故事的理解,是很好的一种教学方法,十分值得推广。
重点分析:记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生活经验。
用词分析:生动有趣、提升能力、语文表达、促进记忆、理解成语、推广教学法。
范文二:
今天上课老师给我们讲授了成语故事的教学设计,让我们充分
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趣味性。
老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成语故事,通过寓言故事的方式让我们理解了成语的内在含义。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老师引导我们学习,让我们通过成语故事了解了很多经典故事,理解了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人生旅途中的积累,这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人文知识,还增加了我们对语文学习的创新思维。
总之,成语故事教学是很有意义的一种教学方式,可加深了我们对成语的记忆,提高了我们的情感体验,帮助我们形成习惯思维,更好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重点分析:趣味性、内在含义、丰富人文知识、创新思维、情感体验、习惯思维。
用词分析:生动、寓言故事、创新思维、丰富知识、加深记忆、提高情感体验、习惯思维。
成语故事课教案
成语故事课教案成语故事课教案1活动目标:1、在理解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园小朋友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
2、通过多种形式巩固所学过的成语,激发幼儿园小朋友对中国丰富的语言文化的兴趣。
3、丰富幼儿园小朋友的语言,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1、一至十中文、阿拉伯数字卡;图书、成语字卡若干;2、表情类、动物类成语图卡若干。
3、油画棒、白纸。
活动过程:一、通过书的排序,巩固一至十的.成语。
1、幼儿园小朋友选择一本图书,提问:你选择的是什么图书?它的价钱是多少?2、请幼儿园小朋友按从最便宜到最贵的价钱顺序给书排序。
3、引导幼儿园小朋友复习一至十的成语。
二、游戏《成语对对碰》,巩固所学成语。
每两个幼儿园小朋友为一组选择两张图片,组成一个成语。
游戏进行2~3次。
三、听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
1、幼儿园小朋友边看大图书,边猜故事情节。
2、告诉故事名称,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
3、通过探望与讨论,帮助幼儿园小朋友理解故事的寓意,教育幼儿园小朋友遇事要灵活。
4、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启发幼儿园小朋友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四、通过看图片,巩固所学成语,并对成语给以分类。
1、动物类2、表情类3、其他五、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幼儿园小朋友创造性的表现学过的成语。
1、教师做动作,幼儿园小朋友猜成语。
2、个别幼儿园小朋友做动作,幼儿园小朋友猜成语。
3、教师出示成语字卡,幼儿园小朋友做动作。
4、在音乐伴随下,幼儿园小朋友自由发挥表演成语。
附:《郑人买履》成语故事从前,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上买双鞋穿。
他先把自己脚的长短量了一下,做了一个尺子。
可是临走时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卖鞋的地方。
正要买鞋,却发现尺子忘在家里了,就对卖鞋的人说:我把鞋的尺码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来再买。
说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教案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十个成语及其背后的故事。
2.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画龙点睛、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亡羊补牢。
2. 成语故事及寓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十个成语的掌握及运用。
2. 难点:成语背后的故事寓意及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讲解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 情景教学: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成语故事背后的寓意,促进学生思考。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成语的写作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成语及背后的文化内涵。
2. 学习成语:让学生自主学习“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成语,并讲解其故事。
3. 情景练习: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成语。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成语故事背后的寓意,引导学生思考。
6. 课后作业:布置运用所学成语进行写作的作业,巩固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组织一个小测试,检验学生对成语故事及其寓意的记忆和理解。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或电子资料。
2. 教学PPT或幻灯片。
3. 白板和记号笔。
4. 写作纸张和文具。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学习成语“画龙点睛”和“掩耳盗铃”。
2. 第3-4周:学习成语“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
3. 第5-6周:学习成语“亡羊补牢”和其他相关成语。
4. 每周安排1-2课时进行成语故事的学习和讨论。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了解成语故事的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成语寓意。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和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东施效颦》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东施效颦》。
1.教学目标(1)掌握成语“东施效颦”的基本含义。
(2)了解背后的历史典故,拓展文化知识面。
(3)通过学习成语故事,激发学生们对于生活的独特见解和认识。
(4)激发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步骤(1)导入完成与“东施效颦”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文字的展示,引出“东施效颦”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并引导学生们思考所学成语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2)学习历史典故通过展示图片或文字资料,对于胡女郎的历史典故进行简要介绍,并与“东施效颦”这个成语相结合,让学生们了解成语的含义和来源背景。
(3)阅读成语故事分小组阅读成语故事《东施效颦》,并要求学生们对于故事中的主要情节进行简述和分析。
教师可以适时进行点拨和补充说明,让学生们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成语。
(4)解析成语依据学生们对于成语故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教师对于“东施效颦”这个成语进行详细的解析,让学生们对于成语的字面和本义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5)分享成语应用实例让学生们分小组进行成语应用实例的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呈现,例如配上图片、课件、短视频等,以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6)活动结合利用游戏和活动的形式来巩固所学内容,例如进行成语接龙、填空、童话改编等活动,以激发学生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们思考,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综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3)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增强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结合游戏和活动的形式,让学生们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习成语知识。
4.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们对于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具体评价指标可以包括:(1)学生们对于成语的字面和本义的理解情况。
(2)学生们对于成语故事的理解和分析情况。
(3)学生们对于所学应用实例的呈现情况。
(4)学生们在游戏和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推荐】长春版四年级上《成语故事》教学设计(共3课时,附板书)
长春版四年级上《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8个一类字,认识12个二类字。
2.了解8个成语故事的内容,知道这8个成语的内在含义。
3.激发学生阅读成语故事,积累成语,研究成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本课一类字,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
教学准备:成语故事书,成语词典等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这8个成语故事,知道这些成语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看动画片导入。
多媒体播放“掩耳盗铃”的故事,看后讲给学生“掩耳盗铃”这则成语出自于这个故事。
什么是“成语”呢?(人们长期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语。
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二、认读成语。
1.自由认读。
2、指名领读。
3、齐读。
三、讲成语故事,理解成语意思。
1.根据预习情况,请学生讲成语故事,讲哪一个都行,其他的同学还可以补充。
2.根据所讲故事,总结理解成语含义。
四、复习巩固根据所给意思填成语。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会本课8个生字。
教学过程:一、认读成语二、学习生字1.生字虎hǔ“虎”部,扩词:老虎、虎牙、壁虎、成语:虎视眈眈、虎头蛇尾、调虎离山、放虎归山、狼吞虎咽、生龙活虎赵ho 周朝国名,战国七雄之一。
扩词:姓赵、赵国、完璧归赵、围魏救赵捕bǔ扩词:捕获、捕拿、捕捉、被捕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捕风捉影蝉chn昆虫,种类很多,雄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雌的不发声。
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根。
成虫刺吸植物的汁。
也叫知了。
扩词:蝉联蝉鸣蝉蜕蝉衣翁wēng “羽”部,泛称男性老人。
扩词:富翁、老翁、渔翁、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掩yǎn 遮盖、捂扩词:掩藏、掩盖、掩护、掩饰、遮掩扩词:掩耳盗铃、掩人耳目矛mo 古代兵器中的一种“刺兵”,用于刺杀。
扩词:自相矛盾、矛盾、矛头盾dn 半包围结构,扩词:盾牌、盾牌、金盾、自相矛盾三、复习巩固字词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成语故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成语《自相矛盾》的意思。
教学重点:1、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2、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挂图一、激趣导入:1、师: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简单的几个字却浓缩了深刻的道理,有些成语还包含着有趣的故事,你能说说几个这样的成语吗?2、学生交流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师:我们今天来学习几个新的成语故事,第一个是什么?5、板书:自相矛盾6、提问:什么是矛?什么是盾?7、指名说,看图理解8、提问:“矛盾”放在一起组词是什么意思?9、师:我们中国的汉字很有趣,每个字都有单独的含义,可是把两个字放在一起组词,意义又发生了变化,如:东西,斟酌10、过渡:矛盾这个词的意思就________于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下面就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本,去看看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2、生自读,师巡视。
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解释(2)重点指导:“戳”(3)指名解释,做动作三、精读《自相矛盾》:1、指名读,思考:这个成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洁的话概括。
2、指名说3、理清故事线索:师:一个完整的故事由起因、经过、结果构成,请大家找出来4、故事起因:一个楚国人卖矛和盾(1)过渡:卖东西要吆喝,他是如何吆喝的呢?请同学表演,评价(2)注意关键词:夸口,什么叫“夸口”?(3)哪些词表现他在夸口?(4)再来读读,感觉他的夸口5、故事经过:有个围观的人问他(1)过渡:这个人正在自卖自夸时,围观的人听了后,会有什么表现呢?(2)指名读6、故事结果: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1)过渡:这个楚国人有何反应?(2)学生齐答(3)“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4)他为什么会“张口结舌”?(5)此时,这个楚国人会想些什么呢?(6)如果你是当时围观的人,想对他说点什么呢?能给他一些善意的忠告吗?四、拓展:1、你从这个成语中学到了什么?2、生活中,你有过自相矛盾的时候吗?五、作业布置:把这个故事说给父母和朋友听六、板书设计:8、成语故事自相矛盾⊕⊕起因→→经过→→结果夸口问张口结舌教学反思:成语是我国的文化精粹,为了使学生喜欢学成语,在导入部分我通过举例“东西”、“斟酌”等词语分开解释的意思和组词后的意思有所不同,引起学生对汉语的兴趣,从而引出“矛盾”这个词,告诉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矛盾”的故事________,引起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成语的定义与特点;2. 学习常用的成语及其含义;3. 掌握运用成语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与特点;2. 常用的成语及其含义;3. 成语故事的阅读与解析;4. 成语故事的编写与创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成语的定义和特点,并举例说明。
2. 成语的认识与学习(15分钟)教师给学生播放成语学习视频,帮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应用场景。
然后,教师分发成语学习手册,让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并回答相关问题。
3. 常用成语学习(20分钟)教师精心挑选一些常用的成语,通过图片与例句的呈现,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情境,并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成语进行语境运用练习。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所学成语,让学生进行查字典或问同学解释含义。
4. 阅读与解析成语故事(25分钟)教师分发几篇成语故事给学生,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并尝试解析故事中的成语含义。
学生可以在阅读完毕后,与同桌分享自己的理解,并进行比较和讨论。
5. 成语故事的编写与创作(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成语故事的编写与创作。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已学的成语,构思并编写一个与之相关的故事。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增加故事的趣味性与情节转折,并要求学生能够在故事中正确使用成语,突出成语的含义。
6. 总结与展示(5分钟)学生逐个展示自己编写的成语故事,并互相分享。
教师总结全堂,回顾课堂所学的成语,并再次强调成语的应用与运用。
四、教学评价与布置作业:1. 教师可根据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故事编写的能力,进行课堂表现和作业评价。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刚刚编写的成语故事为基础,深化发挥,进行文学创作,写成一篇短篇小说或寓言故事。
五、教学资源准备:1. 成语学习手册;2. 成语学习视频;3. 成语故事资料。
六、教学延伸:1. 拓展成语学习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扩充成语词汇量,提高成语的运用能力;2. 融入成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成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成语,培养成语的口语表达能力。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会教案(5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会教案(5篇)成语故事形式短小、内容浅显,孩子们一读就懂,但如何让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些事例,来印证这三则故事的寓意,则不是件易事。
在于把学生的视线引入到成语的大观园中,让学生产生对成语背后故事的探究,让学生去读成语故事,并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相似的情景进行运用,那么目的就达成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成语故事会教案1第一课时一、教学要求1.积累成语故事,加深对成语意思的理解。
2.能用自己的话讲成语故事、写成语故事。
3.能在平时说话、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成语。
4.激发学习成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1.用自己的话写成语故事。
2.在成语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再创作。
三、教学准备:1.收集故事性比较强的成语。
2.阅读、熟记并练说成语故事。
3.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猜一猜,激发兴趣:1.出示多媒体课件,看图猜成语。
2.复习。
出示学习单:我读的故事是:我知道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我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是:我知道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是:我还知道哪些情况下可以用这个成语:3.小结:成语是我国汉语语言文化宝库中的奇葩,它言简意赅,含义深刻,其背后的有趣故事常常令人发省。
过渡:今天,我们就召开一个别开生面的成语故事会,学习把我们所熟悉的成语故事讲出来、写下来。
(板书:成语故事会)(二)讲一讲,编剧表演:1.学讲清楚。
(1)多媒体演示一个成语(Flash),学生边看边思考怎样讲成语故事。
(2)师生讨论,归纳。
讲成语故事要讲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情节(发生、发展、结局),还可以讲讲故事给人们的启示。
(师相机板书)2.学讲具体。
(1)教师示范讲述一个成语故事。
(2)学生听后思考:讲成语故事还要注意哪些方面?(声音响亮、举止大方、文明礼貌、绘声绘色)(3)绘声绘色就是要像演剧本一样,活灵活现地模仿故事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再现故事的经过。
成语故事教学表演教案
成语故事教学表演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一些常用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表演成语故事的方式理解并记忆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成语的内涵,并通过表演形式生动地呈现出来。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准备一些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准备相关的道具和服装。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相应的角色扮演服装,准备好表演的内容。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愚公移山》、《亡羊补牢》等。
2. 学习成语(10分钟)。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常用的成语,通过故事或情境演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成语的含义和用法,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内涵。
3. 角色分配(10分钟)。
根据成语故事的情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兴趣,分配角色,并进行角色扮演的训练和指导。
4. 组织排练(20分钟)。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成语故事的排练,包括角色的表演、台词的表达、动作的配合等,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表演中来。
5. 表演呈现(30分钟)。
学生们进行成语故事的表演,老师可以适当给予一些指导和鼓励,让学生们充分展示自己的表演才华。
6. 总结反思(10分钟)。
在表演结束后,老师可以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和总结,让学生们自我反思,提出改进意见,以便下次表演更加出色。
五、教学反思。
成语故事教学表演教案是一种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表演成语故事,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还能够深入感受成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是一种很好的语言教学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继续探索这种教学方式,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小班成语故事教学案例 幼儿园成语故事
一、概述在幼儿园教育中,成语故事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成语故事教学,不仅可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还可以激发幼儿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本文将以幼儿园小班成语故事教学为例,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成语故事教学,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二、成语故事教学的意义1. 传播传统文化成语是汉语中的精粹,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成语故事的讲解,可以向幼儿传授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成语故事中的成语多为四字或四字以上的短语,这些成语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
通过成语故事教学,可以帮助幼儿掌握更多的成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想象力成语故事中往往蕴含丰富的寓意和象征,通过讲解成语故事,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帮助他们建立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成语故事教学的实施步骤1. 选择适合的成语故事在进行成语故事教学时,首先要选择适合幼儿的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宜选择故事情节简单、寓意明确、生动有趣的故事,以便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共鸣。
2. 生动有趣的讲解在讲解成语故事时,教师应当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引导幼儿认识成语的来源和寓意,激发他们对成语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可以借助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加深幼儿对成语的理解。
3. 启发幼儿的思考在讲解成语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适时地启发幼儿的思考,让幼儿自己去理解成语的含义,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联起来,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掌握成语的应用方法。
4. 创设情境,引发表演在讲解成语故事后,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或小剧场表演,让幼儿深入体验成语的含义,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成语故事教学的评价1. 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在进行成语故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密切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关注幼儿对成语故事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有效。
2. 收集幼儿的反馈意见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幼儿对成语故事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对成语故事教学的态度及学习效果,并根据幼儿的反馈意见进行教学改进和提高。
幼儿园小班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幼儿园成语故事
一、故事主题及选材在幼儿园小班的成语故事教学设计中,首先需要确定故事的主题和选材。
成语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能够丰富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选材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成语故事,如《画龙点睛》、《一箭双雕》、《东施效颦》等,这些故事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而且情节简单易懂,适合幼儿的接受和理解。
二、故事情节的设计对于幼儿园小班的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来说,故事情节的设计至关重要。
故事情节需要简单明了,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能够轻松理解和记忆成语的意义。
在设计情节时,可以通过设置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场景和人物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同时要保持情节的连贯性和生动性,让幼儿能够在故事中产生共鸣和情感。
三、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在进行成语故事教学时,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年龄较小,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有限,因此在讲故事时需要简洁明了,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句式。
故事中的成语语言要求准确、清晰,便于幼儿理解和记忆。
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动作、表情和声音的表演,增强故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四、情感体验的培养成语故事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教育,更是一种情感体验的培养。
在故事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设置冲突和转折来引导孩子思考和体验,让他们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喜怒哀乐,激发他们对人生、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和向往。
还可以组织一些角色扮演、游戏活动,让孩子们亲身参与进来,增强情感体验和故事的亲和力。
五、延伸活动的设计在成语故事教学设计中,延伸活动的设置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除了故事讲解之外,可以设置一些适合幼儿的手工、游戏和曲艺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还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设计一些有趣的绘画、手工制作和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语,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家园共育的互动成语故事教学设计不仅仅局限在幼儿园教学的范畴,还需要通过家园共育的互动来加强。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教案
10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内容分析:课文由两个成语故事组成。
《自相矛盾》主要写的是古代有一个人卖矛和盾,他先夸盾好,什么矛也戳不破;然后又夸矛好,什么样的盾都能戳破。
当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人哑口无言,说不出话来。
"什么矛也戳不破"和"什么样的盾都能戳破"是不能同时存在,是相互矛盾的。
这个成语比喻语言、行动前后相抵触;《滥竽充数》主要讲的是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齐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也混在中间充数。
后来齐泯王继位,喜欢一个一个地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这个成语故事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成语故事短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儿童阅读。
让学生明白成语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的重难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从一到二年级已经学过不少成语故事,所以对成语故事不陌生。
孩子们大都非常喜欢这些短小精悍的故事。
教学时注意:要加强朗读训练;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感受成语故事中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义。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词,在阅读中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词语的意思。
学会用关联词语“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故事,复述故事。
(二)过程和方法2.朗读课文,知道两则成语故事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两则成语故事所包含的意思。
3.了解成语故事的特点,学习作者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并根据《滥竽充数》的内容进行创编故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故事的内容,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这二个成语的意思。
(二)教学难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内容分析:课文由两个成语故事组成。
《自相矛盾》主要写的是古代有一个人卖矛和盾,他先夸盾好,什么矛也戳不破;然后又夸矛好,什么样的盾都能戳破。
当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人哑口无言,说不出话来。
"什么矛也戳不破"和"什么样的盾都能戳破"是不能同时存在,是相互矛盾的。
这个成语比喻语言、行动前后相抵触;《滥竽充数》主要讲的是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齐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也混在中间充数。
后来齐泯王继位,喜欢一个一个地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这个成语故事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成语故事短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儿童阅读。
让学生明白成语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的重难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从一到二年级已经学过不少成语故事,所以对成语故事不陌生。
孩子们大都非常喜欢这些短小精悍的故事。
教学时注意:要加强朗读训练;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感受成语故事中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义。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词,在阅读中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词语的意思。
学会用关联词语“总是”、“不要… …而要… …”造句。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故事,复述故事。
(二)过程和方法2.朗读课文,知道两则成语故事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两则成语故事所包含的意思。
3.了解成语故事的特点,学习作者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并根据《滥竽充数》的内容进行创编故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故事的内容,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这二个成语的意思。
(二)教学难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四、教学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
(见后附件1)教师:1.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时间: 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辅助环节)(一)看图猜成语同学们,伴随悠扬的古乐,呼唤我们步入中国文学───成语的殿堂,看着这些图,你的脑海中会涌现出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成语故事,看图猜一猜吧!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两个成语故事。
板书:10.成语故事,齐读课题。
(二)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故事。
3.懂得自相矛盾的寓意。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第一次先学后教)(一)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
注意上下结构的字和半包围结构的字的写法。
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字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3.检查词语的识读和理解运用。
出示词语:夸口围观张口结舌自相矛盾演奏逃走南郭先生滥竽充数(1)正确读词,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2)学生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练习说话。
4.检查朗读课文。
(1)同位两人为一组,每人一个故事接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重点检查指导难读的句子。
出示句子:①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他。
”部分学生对“随”、“戳”、“穿”的平翘舌音分不清,需要老师范读,领读,学生练读才能完成。
②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
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对于“居然”、“俸禄”字音读不好,老师采取让读得好的学生进行给范读,互帮互学。
(3)自己练习默读这两个成语故事。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简单交流:楚国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愚)南郭先生给你什么印象?(假)那文中又是怎样具体描述的呢?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第二次先学后教)(一)精读感悟,体会《自相矛盾》成语所包含的意思1.自学指导一: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那个楚国人怎么夸自己的矛和盾的呢?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句子。
2.学生自学3.汇报交流(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总结: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
旁人问他:拿你的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怎么夸自己的矛和盾?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句子。
“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他。
”“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怎样读好这两个句子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用“夸口”的语气朗读。
要求读得语气很夸张,把那种当众吆喝、自卖自夸的语气形象地读出来。
)(3)结合插图,以替换词语和句子的方式来理解、感悟“张口结舌”。
将原句改成“那个楚国人_______________,回答不上来了。
”请学生填空。
①替换词语:目瞪口呆慌慌张张哑口无言吞吞吐吐结结巴巴支支吾吾(以上这些词语都是学生通过思考回答出来的。
)②进行一段话描写:如“那个楚国人急得满头大汗,看看自己的矛,又看看自己的盾,支支吾吾地傻了眼,最后什么也回答不上来。
”(在进行这段话描写时,学生不知该如何表达,于是我就把问题降低坡度,我在讲台前做动作,学生认真观察。
一下子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
)这样,那个楚国人狼狈不堪的情景也就充分地表现出来了!“自相矛盾”这一寓意也就水落石出了!(一个人头脑简单,不会深思熟虑,做事怎么能不自相矛盾呢?)(4)联系实际说说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5)学习了这则小故事,你明白了什么?指名说(6)小结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三思而后行,要实事求事,不要像他那样说话(做事)那样,前后抵触,自圆其说。
三、自主识字(第三次先学后教)(一)书写教学出示生字“矛”、“盾”、“楚”1.识记它们;观察字的结构,重点笔画,描摹临写;2.组内一起扩词;矛(矛盾)(战矛)(矛头)盾(盾牌)(金盾)(银盾)楚(清楚)(楚国)(楚楚动人)3.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描摹临写。
(二)书写指导本课有3个字,“矛”和“楚”是两个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是注意上小下大,找准关键笔;“盾”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写时注意第二笔竖撇略长,里面是目,不是日。
(可以示范一个,引导观察)。
学生再次临写,并对照教材例字,自我纠正。
(注意握笔姿势和坐姿的书写习惯的教学)四、归纳总结,达标训练(一)归纳总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成语故事《自相矛盾》,知道了它是一篇,主要写了,让我们明白了的道理。
(二)当堂训练1.读拼音写词语。
chǔ guó máo dùn ruì lì( ) ( ) ( )2.把词语补充完整。
张口()()自相()()哑口()()目瞪()()3.《自相矛盾》的寓意是?五、日清作业:朗读课文,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外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一)复习导入1.复述一下《自相矛盾》的故事。
2.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滥竽充数》。
(二)明确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滥竽充数》。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这个成语故事所包含的意思。
3.根据《滥竽充数》的内容进行创编故事。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第一次先学后教)(一)体会成语《滥竽充数》所包含的意思1.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1)学生查字典。
(2)汇报自查结果,指名回答。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自学指导二:默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1)自主学习。
(2)组内交流。
(3)汇报交流:①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
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②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装出吹得样子,居然得到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说一句话,看学生是否对句子意思已理解。
③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没有真本事,鱼目混珠的人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三、积累拓展,读写训练(第二次先学后教)(一)两则故事的表现方法1.自学指导三:快速浏览课文,总结一下两则故事表现方法。
2.学生自学。
3.汇报交流。
(1)对比鲜明。
《自相矛盾》由开始的得意洋洋的“夸口”,与最后的“张口结舌”形成对比;《滥竽充数》由开始时的蒙混过关到最后独奏时“只好偷偷溜走”形成对比;两则故事基本上都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的。
(2)以形象感染人。
两则故事都勾勒出精彩的人物形象:楚国人先得意后丧气的形象,南郭先生先装模作样,后狼狈逃窜的形象。
四、归纳总结,达标训练(一)归纳总结借助故事的表现方法及板书复述故事。
(二)达标训练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成语故事,你一定对其中的几个人物印象深刻吧!试着用简洁的语言评价一下他们吧!1.卖矛与盾的楚国人2.南郭先生五、日清作业(一)拓展小练笔。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布置作业。
(以下任选其一)1.基础题:(1)朗读课文。
(2)用“总是”、“不要……而要……”写句子。
2.挑战题:(1)绘声绘色讲故事,丰满人物形象。
提示:①南郭先生是如何混进吹竽队伍的?②第一次拿到俸禄后,有什么举动,会怎么想?③当齐泯王要求单独吹奏时,他是怎样惴惴不安,然后偷偷逃跑?(二)创编故事,挑战自我,提示:①讲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事情完整。
②刻画人物细致、具体。
③题目自拟如:《南郭先生“失业”记》、《下岗后的南郭先生》等。
六、板书设计10 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愚假夸口张口结舌蒙混过关偷偷溜走得意丧气装模作样狼狈逃窜附《成语故事》预习单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
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我会识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
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二、我会读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
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2.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并读一读。
比如:夸口围观张口结舌自相矛盾演奏逃走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如果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要联系课文或查字(词)典尝试理解;自己不能解决的还可以和同伴交流。
三、我会思考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这两则成语故事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从这两个成语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想一想,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类似的人?和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