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经济常识

合集下载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见的经济常识(1)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见的经济常识(1)

2016年国考,经济常识在公务员考试中属于必考内容,既直接出现于常识部分,也会出现于资料分析部分。

了解掌握常见的经济常识概念,无疑对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有巨大的帮助。

一、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为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距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0.2绝对公平
0.2~0.3比较公平
0.3~0.4相对合理
0.4~0.5差距较大
>0.5收入悬殊
二、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消费品支出总额×100%
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一个家庭收入越多,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越少。

同理,一个国家越穷,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国家越富,比例越小。

>59%贫困
50%~59%温饱
40%~50%小康
30%~40%富裕
三、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
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两者可简单区别如下:一个在美国工作的中国公民所创造的价值计入中国的GNP,但不计入中国的GDP,而是计入美国的GDP。

对常见的经济常识有一定的了解,考生在面对特别是资料分析题目的时候,就不会因为陌生而手忙脚乱了。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高频考点之经济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高频考点之经济

一、经济常识命题趋势分析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经济常识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和国际经济的相关知识,具体内容主要涉及:需求理论、利率理论、产业经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国际经济组织、汇率和外汇储备等等。

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中公教育总结出经济常识命题具有以下趋势:1.命题方式以对经济理论的记忆和运用为主,但逐渐倾向考查运用的能力2011年只考查了一道关于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影响的题目;2010年,既有对国际组织和国家经济总量指标的记忆性题目,也有对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的运用型题目。

例题1:(2011年)汇率变动会对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假如某国货币升值,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不利于出口贸易B.有利于公民出境旅游C.会导致热钱流入D.有利于消除贸易逆差【答案】D。

解析:货币升值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现实的问题,是一把双刃剑。

针对某国而言,货币升值的有利影响有:(1)有利于继续推进汇率制度乃至金融体系的改革;(2)有利于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增加进口贸易;(3)有利于降低本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成本,促使更多的国民走出国门;(4)有利于促使国内企业努力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5)有利于减少国外资金对国内的购房需求,减少房地产泡沫。

可知,B、C项正确。

货币升值的不利影响有:(1)将在一定时期内降低企业的盈利空间,使竞争力和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下降,导致出口贸易减少;(2)将加剧某些国内领域的竞争,可能造成某些领域的生产相对过剩;(3)将加剧就业压力,特别是会导致许多农民工失去工作。

可知A项正确。

贸易逆差,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总值小于进口贸易总值。

货币升值有利于本国的进口贸易,而不利于出口贸易,所以本国货币升值是加大了贸易逆差,故D项错误。

【分析】此题属于国际经济的重要知识点:汇率问题。

但既没有考查汇率的定义,也没有考查汇率的分类,而是要分析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这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运用的能力。

公务员公共基础2016年试题及答案:经济常识

公务员公共基础2016年试题及答案:经济常识

公务员公共基础2016年试题及答案:经济常识考生们来做一做经济常识试题吧,本文“公务员公共基础2016年试题及答案:经济常识”由公务员考试网整理而出,祝您顺利通过公务员考试!1.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标志着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组成的贸易区开始步入零关税时代。

该自由贸易区成立的背景不包括:A.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B.WTO的成员国基本上都与其他有关国家建立了自由贸易关系C.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变动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D.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2.在对外贸易过程中,不是保护国内产业的合法手段的一项是( )。

A.反倾销措施B.反补贴措施C.保障措施D.拒绝进口3.2013年3月26-27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在( )举行,这是金砖国家峰会首次在非洲举行。

A.尼日利亚B.刚果C.南非D.坦桑尼亚4.目前,“金砖四国”的经济总量大致是美国的一半,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当下,虽然经济也遭受影响,但”金砖四国”的实力仍令世界刮目相看。

”金砖四国”是指( )。

A.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B.中国、南非、俄罗斯和印度C.巴西、印度、英国和南非D.印度、法国、南非和英国5.下列关于国际经济组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的国际组织B.欧洲联盟是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与一身的区域一体化组织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D.石油输出国组织是以亚洲、欧洲、拉丁美洲的一些主要石油生产国结成的国际性石油组织1.答案: D解析:中国和东盟成员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有限,经济增长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度高,全球经济的变动会对其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是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中的负面影响,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2.答案: D解析:中国的贸易救济措施主要包括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故正确答案为D。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之经济常识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之经济常识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之经济常识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了解公务员成绩计算方法,可以让你做到心中有数,高效备考。

公务员行测题库帮助您刷题刷出经验来!>>>我想看看国考课程。

1、近年来,我国为了扩大内需,执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支出逐年增加。

财政赤字也有所上升。

以下关于财政赤字的认识,正确的是:()A.任何时候都不应出现财政赤字B.不需要对财政赤字加以控制C.发行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方法D.必须向中央银行透支来弥补财政赤字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 )A.《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党章部分内容的建议》B.《中共中央关于修改(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部分内容的建议》C.《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D.《中共中央关于修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部分内容的建议》3、按照政府干预经济思想的主张,控制国家经济应通过( )A.税收政策 B.货币政策 C.工资政策 D.社会福利政策4、作为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经济杠杆,提高税率通常将:( )A.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 B.抑制投资,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C.刺激消费 D.提高税收管理的效率5、在国民收入和生产的分析中,“投资”和“消费”这两个术语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A.这两种经济活动都是由一群人进行的,尽管原因各不相同B.它们都要求使用本经济的生产要素C.它们都是可支配收入的组成部分D.对于投资和消费来说,制约它们的惟一因素是国民生产或可支配收入的水平6、划分经济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准是( )。

A.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B.生产关系的性质C.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D.上层建筑的性质7、“你工作多久挣的钱,才购买一个麦当劳巨无霸?”和“我一个月的工资购买几个巨无霸?”前者是以商品来考察劳动力的价值,后者是:( )A、用劳动力来考察商品的价值B、用商品的价值来考察劳动力C、用收入来衡量购买力水平D、用购买力衡量收入水平8、粗放型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 )。

公考经济学常识

公考经济学常识

公考经济学常识
公务员考试中经济学的常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经济体制: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包括供需关系、价格形成、市场竞争等。

2. 国民经济核算:知晓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
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3. 金融体系:熟悉金融机构的类型和功能,如商业银行、证券市场、保险公司等,了解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和货币政策的制定。

4. 宏观经济调控:了解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和目标,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等,以及宏观调控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5. 产业结构调整:了解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和目标,知晓产业政策、技术创新、劳动力结构调整等相关内容。

6.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了解市场失灵的常见原因和对策,以及政府在保障公共利益、调节市场等方面的作用。

7. 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形式和利益,以及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和协定的作用。

以上是公务员考试中经济学的一些常识点,考生需要细化学习和理解,掌握相关知识。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知识积累:经济常识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知识积累:经济常识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知识积累:经济常识一、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再生产为对象的宏观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中最核心的一个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简称为GDP)。

GDP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国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及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新核算体系在整体结构上把国民经济循环中实物运动和资金运动、经济流量与经济存量紧密联系起来,主要由社会再生产核算表和经济循环账户两部分组成。

具体由五套基本核算表、一套国民经济账户和两张附属表组成。

五套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一套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体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两张附属表,即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二、总供给与总需求(一)总供给为了保持经济总量平衡,首先必须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平衡。

这是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的最重要的平衡,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必要条件。

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所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量,指一个国家全部企业愿意而且能够提供总产出的量。

供给能力取决于一定的制度、技术水平、劳动力的投入量、资本的投入量。

在短期,经济制度、技术水平和资本的投入量基本上是稳定的,可以看作是给定的,这样总供给能力就取决于劳动的投入量即就业量,于是总供给问题就可以归结为就业问题。

总供给由消费、储蓄、政府收入、进口四部分组成。

(二)总需求总需求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对最终产品和劳务愿意购买并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量。

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出口需求四部分组成。

总需求水平主要取决于自发性的支出、市场利率和价格水平。

总需求随着自发性支出增加、名义货币的供给增加、价格水平的下降而增加。

政府通过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名义货币供给量,并通过改变政府的购买等影响自发性支出。

(三)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及其调节只有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才能保持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国家公务员常识判断题库之经济常识

国家公务员常识判断题库之经济常识

第五篇经济常识经济常识是公考常识判断中的重要内容,公考对经济常识的考查侧重于以当今重大经济现象、政策和措施为基点来考查考生对经济基础理论的运用和掌握。

在本篇中,我们将经济知识分为三个专项,分别为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和国际经济。

在考点指津部分,我们总结了一些重要知识点。

在典型例题点拨部分,精选了一些经典习题进行分析,旨在帮助考生了解试题特点。

随后我们精选了大量极具代表性的试题,并按照难易分为深度自测练习和专项提高精练两部分,帮助考生通过做题来逐步提高。

专项一微观经济■ 考点指津■ 需求: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某商品的数量。

该数量叫需求量。

只有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需求才是有效需求。

■ 供给: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某商品数量。

根据定义,该数量叫供给量。

同需求概念一样,只有既有提供欲望又有提供出售能力的供给才是有效供给。

■ 供求法则:在市场经济中,价格、供给、需求是市场的主要构成要素。

价格、供给和需求总是存在以下三种关系:①在既定价格下,如果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就存在供不应求;②在既定价格下,如果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就存在供大于求;③在既定价格下,如果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市场就处于均衡状态,达到供求平衡。

■ 竞争与垄断:从经济的角度而言,竞争是指法律关系主体在市场上为自身利益排除业务对手的争夺而最大限度地争取客户和争取业务。

竞争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产物。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垄断就是在一个产品市场上只有少数买家或少数卖家。

垄断包括以下三类: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

■ 经典例题详解例题1: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是( )。

A。

商品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B。

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C。

资本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D。

劳动力市场、商品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答案】B。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常见经济知识点及解析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常见经济知识点及解析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常见经济知识点及解析国家公务员考试作为一项重要的选拔考试,对于考生而言,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经济知识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经济知识点,并对其进行解析。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指标,也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经济知识点之一。

它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在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GDP 的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等内容。

二、通货膨胀和物价水平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相对较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

物价水平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物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

考生需要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以及政府应对措施等内容,以及如何计算和测算物价水平。

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工具。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货币政策则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增长。

考生需要了解这两种政策的目标、手段以及操作方式等相关知识点。

四、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扩大,而经济发展则包括经济增长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在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推动因素以及经济发展的指标和路径等内容。

五、国际贸易和全球化国际贸易是指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活动,而全球化则是指各国之间相互依存、联系紧密的程度。

考生需要了解国际贸易的原因、作用以及相关政策和机构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全球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挑战。

六、投资与消费投资是指为了创造未来收入而购买资产或进行生产活动的行为,而消费则是指满足个人或家庭需求的支出。

考生需要了解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对经济的影响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等内容。

七、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是指社会上财富的分配方式,社会保障是指社会为了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要而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补贴。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之“经济常识知识点”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之“经济常识知识点”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之经济常识知识点1.国民收入及其分配在社会总产值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经过复杂的分配过程,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积累,一部分用于消费。

国民收入中用于积累的部分,包括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资储备三方面内容。

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两方面内容,其中,个人消费,就是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的消费;公共消费,包括国家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救济和劳动保险方面的支出等。

公共消费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及保证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需的。

2.税收的作用及其与公民的关系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第二,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第三,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不同税种有不同的纳税人。

在我国,主要税种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关税。

3.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形式。

它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必然产物。

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取代自然经济成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形式,各种主要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流通、消费都通过市场来进行,市场机制的作用就覆盖全社会,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

这时,商品经济就发展成为市场经济。

4.财政及其作用财政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它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第二,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第三,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第四,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五,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公务员常识判断知识点

公务员常识判断知识点

公务员常识判断知识点一、政治常识1. 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能- 了解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的设置。

- 掌握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能和相互关系。

2. 宪法和法律基础- 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 熟悉国家的基本法律和行政法规。

3. 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掌握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主要方针政策。

- 了解政策的实施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经济常识1. 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和特征。

- 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2. 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 掌握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和调控政策。

- 了解微观经济的运作机制和市场规律。

3. 财政和税收- 理解财政的职能和作用。

- 熟悉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

三、历史常识1. 中国历史- 掌握中国历史的主要时期和重要事件。

-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人物。

2. 世界历史- 了解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

- 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文明和文化交流。

四、地理常识1. 中国地理- 掌握中国的地形、气候、资源分布等基本情况。

- 了解中国的主要河流、山脉和地理特征。

2. 世界地理- 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资源。

- 掌握国际地理事务和全球环境问题。

五、科技常识1. 科学技术发展- 掌握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 了解当前科技前沿和未来发展趋势。

2. 信息与网络- 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熟悉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对社会的影响。

六、社会常识1. 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 了解社会的基本结构和社会关系的类型。

- 掌握社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

2. 社会问题和公共政策- 掌握当前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 了解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七、文化常识1. 文学艺术- 了解中外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 掌握重要的文学艺术作品和代表人物。

2. 语言文字- 掌握汉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规范用法。

- 了解其他主要语言的特点和使用情况。

公务员常见经济知识整理

公务员常见经济知识整理

公务员常见经济知识整理经济知识在当前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公务员,了解常见的经济知识是必要的。

本文将对公务员常见经济知识进行整理,以便公务员能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经济问题。

一、宏观经济知识宏观经济是指整体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状况。

公务员需要了解以下宏观经济知识:1. 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公务员需要了解如何计算GDP以及GDP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公务员需要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通胀的政策措施。

3.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调控经济的政策,公务员需要了解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以及货币政策的执行机制。

4.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和利用财政手段来影响经济发展的政策,公务员需要了解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

5.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波动的规律,公务员需要了解经济周期的特点以及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政策措施。

二、市场经济知识市场经济是一种基于市场供求关系来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公务员需要了解以下市场经济知识:1. 市场供求关系:市场供求关系是指市场上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公务员需要了解市场供求关系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以及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

2.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实现资源配置的情况,公务员需要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和种类,以及应对市场失灵的政策措施。

3. 垄断和竞争: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供应者,竞争是指市场上存在多个供应者,公务员需要了解垄断和竞争对市场效率和公平的影响。

4. 政府干预:政府干预是指政府通过法律、政策等手段对市场进行调控,公务员需要了解政府干预的目的和方式,以及政府干预对市场的影响。

三、金融知识金融是指货币和资金在经济中的流通和利用。

公务员需要了解以下金融知识:1. 银行和金融机构:公务员需要了解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功能和作用,以及银行业的监管和监督机制。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必知经济常识考点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必知经济常识考点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必知经济常识考点一、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的概念市场经济,是指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即通过市场中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对资源进行配置。

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2.经济体制(1)经济体制概述经济体制是一种社会经济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

区分不同经济体制的根本标志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劳动者掌握生产资料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反之,则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2)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①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的资源配置是通过政府行政手段,即命令、指令和法令而实现的。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计划经济也被称为“命令经济”。

主要优点:能够最大限度地动员、集中稀缺资源服务于一些明确的国家目标,满足国家紧急的和压倒一切的需要,如国家的工业化、战后经济的重建以及战时经济等,使整个国家资源配置符合特定的国家目标。

②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是依靠市场手段对资源进行配置的经济体制。

主要优点:为人们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促进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③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基于以上两种体制的优劣,在资源配置上,我国既非采取单纯的市场经济机制,也非采取单纯的计划经济机制,而是两者兼而有之。

这种机制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概念和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显然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

但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同一般市场经济体制相比,它又有其特殊性:(2)收入分配①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收入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收入,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它体现着个人消费品分配领域中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关系。

2016国考考点大练堂:常识判定之经济常识(2)

2016国考考点大练堂:常识判定之经济常识(2)

2016国考考点大练堂:常识判定之经济常识(2)公事员考试常识判定要紧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大体知识和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定的大体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治理大体素养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了解公事员成绩计算方式,可以让你做到心中有数,高效备考。

公事员行测题库帮忙您刷题刷出体会来!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要紧表此刻()A.为人们提供大体生活资料B.为轻工业提供重要原料C.为工业进展提供广漠市场D.为经济建设提供资金积存2.拉动经济增加的需求有():A.投资需求B.消费需求C.储蓄需求D.出口需求3.改革开放以来,专门是1990年以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东南沿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域。

据估量,其人数已达8000万之多。

造成如此大规模的“民工潮”的最不可能的缘故是()A.农人到城市打工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待遇B.民工流出地域的地址政府鼓舞农人外出打工C.农人在家种田收入太低,又没有其他能多挣钱的就业机遇D.经济发达地域需要大量能吃苦耐劳的劳动力4.利率是一国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

变更利率对经济阻碍的一样规律是()A.提高利率,储蓄减少B.降低利率,投资会减少C.提高利率,会抑制通货膨胀D.降低利率,消费会减少5.20世纪90年代初显现的“新经济”是相关于传统经济而言的一种经济模式。

以下能表述其大体特点的有()A.全世界化B.市场化C.信息化D.专业化6.下各国家中,尚未加入欧元区的是()A.西班牙B.比利时C.卢森堡公国(大公国)D.英国7.与私人产品相较,公共产品的核心特点是()A.强制性B.无偿性C.排他性D.非排他性8.作为调剂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经济杠杆,提高税率通常将()A.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B.抑制投资,有利于避免经济过热C.刺激消费D.失业率波动不定9.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一样会致使()A.失业率上升B.失业率维持稳固不变C.失业率下降D.失业率波动不定10.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派结构,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分派结构。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经济类常识备考之经济学基础知识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经济类常识备考之经济学基础知识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经济类常识备考之经济学基础知识常识判断一直是各位考生头痛的公务员考试行测专项,虽然题量不大,但是题目范围实在是广。

常识判断的复习在于平时的积累,不能将常识判断寄托在最后几天的死记硬背上面。

中公网校专家建议考生将常识判断的复习分散到每天的备考中,下面跟大家分享经济学基础知识。

1.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三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投资和净出口额。

用公式表示为:GDP = C+I+X 式中:C为消费、I为投资、X为净出口额。

2.GNP国民生产总值又称为国民总产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写成GN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3.GDP与GNP的区别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不同在于二者计算依据的准则不同,前者是按“国民原则”计算,后者则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

即GNP是一国居民所拥有的劳动和资本所生产的总产出量,而GDP则是一国境内的劳动和资本所生产的总产出量。

例如,中国GDP的一部分是由美国公司在中国境内的工厂所生产的,这些工厂的利润应划入中国GDP但不应计入GNP;又如当中国的劳动力在海外市场取得报酬时,收入应计入GNP而不应计入GDP,由此可以得出GNP与GDP存在以下关系:GDP=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4.CPI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完整版(副省级)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完整版(副省级)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完整版(副省级)一、常识判断1.【题干】“四个全面”是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

下列与“四个全面”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A.党的十八大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B.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C.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D.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将“从严治党”首次提升到“全面从严”的高度【答案】D2.【题干】关于我国农业国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选项】A.五大牧区的简称为新、藏、青、蒙和陇B.南北方最主要的糖料作物分别是甘蔗和甜菜C.“湖广熟,天下足”,江汉平原是最大的商品粮产区D.红壤是一种粘性酸壤,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区【答案】C3.【题干】下列历史人物与其擅长领域对应错误的是( )。

【选项】A.军事:白起、李靖B.经济:桑弘羊、郦道元C.天文:张衡、郭守敬D.艺术:吴道子、顾恺之【答案】B5.【题干】“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这体现了法治政府建设中哪项要求?( )【选项】A.职能科学B.守法诚信C.执法严明D.权责法定【答案】D。

6.【题干】当中国古语碰上西方经济学,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你期待吗?不管你期待不期待,它就这样不容置疑地出现在你的卷子上。

下列俗语描述的现象与经济学名词对应错误的是( )。

【选项】A.覆水难收——机会成本B.一山不容二虎——完全垄断C.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边际效用递减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负外部效应【答案】A8.【题干】下列作品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的是( )。

【选项】A.《辛德勒名单》B.《静静的顿河》C.《智取威虎山》D.《战争与和平》【答案】A10.【题干】下列历史人物与其著名言论对应错误的是( )。

2016国考(行测)答案解析(副省级)

2016国考(行测)答案解析(副省级)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案及解析(副省级中公版)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

[参考答案]D。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将“从严治党”首次提升到“全面从严”的高度[解析]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将“从严治党”首次提升到“全面从严”的高度,D项正确。

故本题答案选D。

2。

[参考答案]C。

“湖广熟,天下足”,江汉平原是最大的商品粮产区[解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湖广熟,天下足”正是对其重要性的生动描写。

故本题答案选C。

3。

[参考答案]B。

经济:桑弘羊、郦道元[解析]郦道元是北朝北魏地理学家,其著作《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他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故本题答案选B。

4。

[参考答案]A。

波罗的海[解析]古代的东西方商路一条是从里海、黑海到小亚细亚。

故本题答案选A。

5。

[参考答案]D。

权责法定[解析]“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规定不得作出……的决定”充分体现了权责法定的要求。

故本题答案选D。

6。

[参考答案]A。

覆水难收--机会成本7。

[参考答案]D。

防空反导[解析]2009年我国出台了《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规划》,《规划》要求,我军主要担负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维护权益、安保警戒、国际维和、国际救援等6类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并确定了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的指导原则和目标等内容。

故本题答案选D。

8。

[参考答案]A。

《辛德勒名单》[解析]《辛德勒名单》是以二战为题材的影片,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与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倾家荡产保护了1200余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历史事件。

故本题答案选A。

9。

[参考答案]B。

“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中人”是西汉人写的[解析]“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是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的兴国寺大门两侧的对联,为清末秀才杨兆庆书丹。

2016年国考行测真题及答案详细解析(整理高清版)

2016年国考行测真题及答案详细解析(整理高清版)

2016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试卷第一部分常识判断(共20题,参考时限15分钟)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建设的投入力度。

下列属于政府投入保障政策的是()A.支持文化企业在海外投资、投标、营销、参展和宣传等活动B.继续完善文化市场的准入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C.文化内容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享受税收优惠D.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产品2.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古田会议:解决新型人民军队建设问题B.遵义会议:纠正“左倾”的军事路线C.洛川会议:决定北上抗日的总方针D.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3.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诞生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歌曲。

下列歌词均来自这些著名歌曲,其中创作时期与其他三首不同的是()A.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B.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C.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D.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4.下列经济指标与衡量对象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赤字率──财政风险B.恩格尔系数──收入分配差距C.基尼系数──居民生活水平D.生产者物价指数──货币供应量5.下列不属于收入再分配手段的是()A.最低工资保障 B.最低生活保障C.税收 D.社会保险6.下列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北师覆没威海卫,签订条约在马关②鸦片带来民族难,销烟虎门海滩前③武装起义占三镇,武昌汉口和汉阳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①②③ D.②①③7.某县开展行政执法大检查:①某食品厂生产腐竹时非法添加硼砂被当场查获,县工商局以证据确凿为由吊销该厂营业执照,不再另行举行听证会;②县矿业公司将含镉的工业废渣倾倒入河,造成河水镉浓度超标,县环保局、县水利局分别决定对其罚款10万元和5万元;③县卫生局接到群众举报某火锅店使用过期牛油,遂派一工作人员前往检查,对牛油进行查封、送检。

公考经济常识

公考经济常识

公考经济常识一、公考经济常识的概述公考经济常识是指在公务员招考中涉及到的经济知识,包括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对于参加公务员招考的人来说,掌握一定的经济常识是非常必要的。

二、宏观经济学1. 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规律和政府调控作用的学科。

其中包括国民收入、物价水平、就业率等方面。

2.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全部居民所创造出来的总收入。

其中包括工资、利润、租金等方面。

3. 物价水平物价水平是指一个国家商品和服务价格总体水平。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会影响物价水平。

4. 就业率就业率是指一个国家劳动力中从事工作的人数与总劳动力人口之比。

高就业率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三、微观经济学1. 微观经济学概述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运行规律的学科。

其中包括供求关系、市场结构、价格弹性等方面。

2.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指在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会上涨,反之则下跌。

3.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一个市场中各个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分布。

常见的市场结构有垄断、寡头垄断、完全竞争等。

4. 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商品或服务价格变化对需求量变化程度的敏感程度。

当价格弹性大时,需求量对价格变化更加敏感。

四、国际贸易1. 国际贸易概述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活动。

其中包括出口、进口、贸易顺差等方面。

2. 出口和进口出口是指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销售商品和服务,进口则相反。

出口和进口都可以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3. 贸易顺差贸易顺差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出口收入大于进口支出的差额。

贸易顺差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

五、总结公考经济常识是参加公务员招考必备的知识之一。

掌握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国家经济形势,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经济常识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了解公务员成绩计算方法,可以让你做到心中有数,高效备考。

公务员行测题库帮助您刷题刷出经验来!
>>>我想看看国考课程。

一、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的概念
市场经济,是指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即通过市场中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对资源进行配置。

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2.经济体制
(1)经济体制概述
经济体制是一种社会经济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

区分不同经济体制的根本标志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劳动者掌握生产资料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反之,则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2)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
①计划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的资源配置是通过政府行政手段,即命令、指令和法令而实现的。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计划经济也被称为“命令经济”。

主要优点:能够最大限度地动员、集中稀缺资源服务于一些明确的国家目标,满足国家紧急的和压倒一切的需要,如国家的工业化、战后经济的重建以及战时经济等,使整个国家资源配置符合特定的国家目标。

②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是依靠市场手段对资源进行配置的经济体制。

主要优点:为人们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促进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③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
基于以上两种体制的优劣,在资源配置上,我国既非采取单纯的市场经济机制,也非采取单纯的计划经济机制,而是两者兼而有之。

这种机制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概念和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显然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

但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同一般市场经济体制相比,它又有其特殊性:
\
(2)收入分配
①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收入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收入,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它体现着个人消费品分配领域中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关系。

②按要素分配
按要素分配是一种总产品在扣除资本耗费与劳动力耗费后,所有剩余被劳动力要素所有者与资本要素所有者依照等量投入得等量剩余的原则分别获得的分配方式,其实质是各要素主体按照要素的产权含量参加收入分配。

③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我国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它旨在实行按劳分配并坚持其主体地位的同时,还采取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

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收入分配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

(3)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由它的性质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①它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②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④它是实现劳动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的主
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物质保证。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前提。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资产占优势,是对全国公有总资产而言,并不要求每一地方和每一产业的公有资产都要占优势。

另外,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我想看看国考课程。

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公务员考试题库系统邀请您一同刷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