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器”“道”相合的美术教育

合集下载

【精选】美术鉴赏3。。4

【精选】美术鉴赏3。。4

一绪论1.美术与美育美育的目的和任务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

崇高的审美理想,使人由生物的人发展为社会的人。

作为造型艺术的原始思维有三种形式。

1.写实的手法.2想象的手法.3观念的手法。

一个国家的繁荣强盛,要看精神文化于物质文化两方面发展高度。

2.我国西周时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春秋孔子开创平民教育之门他倡导文,行,忠,孝,文包括礼,乐《诗》《书》体现了德智体美相结合的思想。

3.柏拉图认为,艺术作品耳濡目染就会侵润心灵,亚里士多德认为美育可以起净化心灵的作用。

最早提出美育一说的是席勒《审美教育书简》4.近现代论述美育的是王国维和蔡元培,王在《论教育之宗旨》将教育分为心育和体育。

二美术的文化内涵5.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对艺术的起源解释如模仿说,表现说.游戏说,诬术说,劳动说。

当人类进入以磨制石器为标志的石器时代,史前原始美术品在数量,表现内容和题材方面都有很大的超越。

6.模仿说苏格拉底认为艺术不但模仿美的事物和形象,而且还可以模仿人的心灵和人的内心活动。

游戏说最早是由德国席勒提出。

劳动说是基于恩格斯对劳动与艺术创作的分析。

柏拉图则“美即理念”的美学思想。

7.美术又被称为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和静态艺术。

8.美术作品必然具有人工创造性,审美性,形象性,情感和思想性等主要特征美术作品的这些特征是美术作为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等社会功能的基础。

9.美术的教育功用主要是由于美术作品所具有的情感和思想性决定的。

三美术的分类即艺术语言10.美术分类:绘画,雕塑,设计艺术,建筑与园林艺术,书艺和摄影艺术6类,从社会功能分纯艺术和实用艺术。

11.从美术审美特征来讲,美术可分再生艺术和表现艺术:从绘画使用工具,材料,技法分中国画,油画,水粉画,色粉画,版画,壁画,素描等。

12.从绘画题材内容风肖像画,风俗画,历史画,风景画,,静物画。

13.中国画分人物,山水,花鸟画,从绘画社会功能和表现形式分招贴,年画,连环画,漫画,组画,插画。

04 现代美术教育理论的确立与发展

04 现代美术教育理论的确立与发展

罗 恩 菲 尔 德
——
罗恩菲尔德认为,儿童学习美术是为了从 美术学习中获得一些技能能力,比如创造 力,想象力,儿童学习美术可以使他们身 心平衡发展,使他们观察能力强,情感丰 富。
他最主要的一本著作,《创造与心智成长》 被泽为多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流传。在我 国,这本书也是美术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必 读书。
• 总之,罗恩菲尔德是位终生倡导以触觉为 中心,强调体性感觉重要性的现代美术教 育家。在涉及触觉的同时,显然彻底改变 了以视觉为中心的美术的教育课程的基本 观念。
三、以学科为中心的美术教育
在美国进行自由创造教育的时候,前苏 联的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这次事件 改变了美国的教育观念,逐渐从以儿童 为中心过渡到以学科为中心。
• 美国国会在1958年颁布了著名的“国防教 育法” • “使之能满足国家基本安全所提出的要 求。”
爱因斯坦
在50年代末,科学职业被视为最受欢 迎和尊重的职业。
诺 贝 尔 物 理 学 奖 得 主 克 勒 默
• 根据布鲁纳提出的“科目结构”概念, • 美国政府要求:各个学科都要有自己的科 目结构,要按照知识的基本结构来设计课 程。
现代美术教育学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
第四章 现代美术教育理论的确 立与发展
美术教育的时代划分:
• 十七世纪之前: 古代美术教育
• 十七世纪-十九世纪: 近代美术教育 • 二十世纪之后: 现代美术教育
第一节 西方古代美术教育理论
西方古代美术教育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腊时代。
斯巴达
在古希腊有两个重要的城邦:一个是斯 巴达 ,斯巴达非常重视军事体育训练, 不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
学习活动:
• • • • • • 观看艺术品并提出其观点 课堂上的问与答 看演示 按日志工作 用堪培拉技法画 在课堂前展示并讨论自己的作品

小学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

小学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

小学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小学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小学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1在深入学习了艺术新课标之后,作为一名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要为成为一名学生需要的老师而不懈努力。

首先,新课标对美术教师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要想上好美术课,不仅仅要有所教学科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跨学科教学的能力。

如第三学段任务群中提出,要让学生学会制作校园微电影,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大挑战,语文、信息技术、音乐、劳动等学科知识贯穿其中。

教师若想对学生做出相应的指导,自身要对相关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熟练,更要能将相应的跨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这对一线美术教师而言,非常具有挑战性。

其次,艺术新课标更注重整体的一致性和系统系。

例如,从第一学段任务群中的“体验传统工艺”到第二学段的“学做传统工艺”,再到第三学段的“传承传统工艺”。

采用层层递进式知识结构布局,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下体会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而从第一学段任务群中“欣赏身边的美”到第二学段“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再到第三学段“领略世界艺术的多样性”,更是从学生年龄阶段出发,从追寻生活中的美逐渐扩大到追寻世界的美,从微观至宏观。

这种美术任务群的设计,让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教授的系统性,聚焦于不同学段的学生到底应该学什么、如何学,聚焦于将学生以往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内容的整合与梳理。

正如陶旭泉教授在“美术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标”的讲座中所说:“要在教学提示中,提出每个学习任务应该理解所教学科的大概念,使教学活动始终围绕中心目标及核心素养。

这种大概念引领式的学习方式,会让学生学会抽丝剥茧,迅速提高美术素养。

”最后,相对于以往版本的课标,本次新制定的课标对于学生学习内容要求更加凸显具体化与实践化。

将义务教育美术学科学习内容分为四类实践项目,共十六项学习内容,二十个学习任务。

这种对于学习内容划分的细节性是史无前例的。

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学段,以艺术实践为基础,以学习任务为抓手,将学习内容嵌到相应的学习任务中,这种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给予教师教学更多的指向性,突破了以往美术学科教学不好把握教学难易度的难点。

由技入道:美术学习的智慧

由技入道:美术学习的智慧

由技入道:美术学习的智慧王果;谢芳【摘要】美术学习不是简单的技能操作和重复练习.两千多年前庄子就提出了“由技入道”的哲学理念,对我们现在仍然有很重要的意义.要做到“由技入道”,首先要“依道”,即遵从美术的客观规律,顺势而为;然后要知行合一,在生活和艺术实践中去“体道”;还要凝神聚气,心无旁骛地“修道”;最后在创作时要以“技”来现“道”,“以神发道”.这样美术学习才能在“道”的指引下,技能出神入化,作品气韵生动,人格高情远致.【期刊名称】《艺术百家》【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3页(P206-208)【关键词】艺术教育;高等教育;艺术创作;美术学习;技;道;审美体验【作者】王果;谢芳【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6;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20“技”“艺”“道”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着非常丰富的含义,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三个层次,“技”是艺术活动的基础,“艺”是“技”的升华,“道”是最高目标。

受20世纪中期开始蔓延的科技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我国美术基础教育“重技轻道”,导致学生掌握知识不全面,对艺术生活缺少体验,对艺术缺乏全面的理解,不少学生丧失美术学习的兴趣,个性和创造能力被严重束缚。

因此,“由技入道”是一种智慧的学习,尤其是在当代社会教育环境下更突显它的重要性。

对“技”和“道”的哲学探讨始于我国春秋时期。

“技”,巧也,即巧妙用力的方法,又可曰“术”。

“术”本为“術”,《说文》云:“术,邑中道也。

”道路是通达目的的途径,所以“术”也有方法和途径之意,由此可见,“术”和“技”相同,遂有“技术”之说。

又,《庄子·天地篇》云,“能有所艺者,技也”,即才能有所专精,之为技艺。

因此“技”或“术”还可以同于“艺”,合而言之,是为“技艺”或“艺术”。

“艺”,甲骨文字形,左上为“木”,右为人双手操作,为种植之意,后又演化成“埶”,坴,土块;丮,拿,持种之,再后繁化为“藝”。

我的美术教育理念

我的美术教育理念

我的美术教育理念【摘要】在当代艺术形式多元化发展的当代艺术语境中,青少年美术教育中审美意识和造型能力的培养,不应该再有唯一的造型训练样式,艺术教育也不应该再规定和束缚他们,而应该倡导艺术的自由发展,倡导学生运用个性智慧去无限制地发展自己。

这样才能使不同类型、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都沿着自身的特点得到发展。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艺术文化传统,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沿着自身特点的发展,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从小了解和热爱本民族艺术文化传统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为了让教师能更清楚的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和学生之间一定要建立良好师生情感管理,才能方便的将其开发和引导。

关键词:个性发展师生情感亲其师,而信其道。

临其生,而育其才。

盲目的学习和教学动机形式美与抽象美一、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才能扬人之长,促能人之优,遂人之愿。

现代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在此之中往往有很多的教育者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把他们训练成全能型的人才。

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们是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

我们的教育不是要培养各行各业都精通的人,而是要根据个体的独特的先天禀赋,扬长避短,培养有个性的人。

艺术是人类精神、思想和情感的产物,不同的生活经验决定了艺术的表现,不同的美感经验孕育着不同的艺术形式。

因此,在进行美术教育之始,就应该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激活他们自身朴素的自我意识,让他们沿着个人的知觉和情感发展去进行艺术创造。

在青少年的艺术发展中始终把培养个性发展放在重要地位,才能体现创造的真谛。

绘画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绘画技术和个性表现密切交织在一起的,技能应该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发展出来的,而不是教授出来的。

因此,美术教育中的各种技巧,必须培养个人的自由表现为前提,使个人的心灵、感情成长都得到顺利发展。

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深入到学生的家庭背景里以及深入到学生群体里面,教师应该降低身份与学生心灵相交,这样才能更深程度的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素质以及学生的长处与短处,在第一时间才能培养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美术与音乐的互通关系

美术与音乐的互通关系

美术与音乐的互通关系“综合”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

随着教育改革逐步深化,美术课堂融入背景音乐已成为美术教育的时尚手段。

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必然会引发关于美术教学中为何要引入背景音乐、引入背景音乐是否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如何选编背景音乐等等之类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从文化的视角探寻音乐与美术辉映益彰的“互通”因素。

只有深刻领会其内在缘由与重要性,才能踏实积极地加以运用。

一、追踪溯源,阐释美术与音乐密切的“互通”关系1.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看,美术、音乐艺术形态具有原本混合性在人类最初诞生时期,艺术的范畴是所有形式艺术之和,各种艺术互融共通,浑然一体。

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艺术自身的发展,原来融合在一起的艺术逐渐分化,并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

前苏联着名美学家莫?卡冈在《艺术形态学》中就明确指出原始文化所具有的混合性和体裁、种类、样式结构的不确定性。

德国着名美学家玛克斯?德索在《美学与艺术理论》中也有类似的表述:“亚当?史密斯认为舞蹈标志着艺术的起点,尤其是集体舞蹈须有节奏,所以在舞蹈之中和舞蹈之处也许先是音乐,接着便是诗歌得到了发展,而舞蹈的模仿力也许被转移到那种在材料上幻想出造型形状和轮廓画的运动上去,绘画也就随之产生。

”在中国,古老的皮影戏就综合了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民间文学等多门艺术,形成了一道独特的艺术风景。

再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把第六交响曲冠名为《田园》,在第一乐章上标上了“到达乡村的愉快感觉、溪畔小景。

”很明显,大师在这里试图使乐曲的表现性具有客观描绘的功能。

正如大师自己所言:“当我作曲时,心里总是描绘着一幅图画,并顺着那个轮廓前行。

”更直接的例子还有:19世纪60年代俄国“五人强力集团”代表作曲家穆索尔斯基,为纪念他的朋友———画家哈特曼,从哈特曼大约400幅画中挑出10幅,分别谱写成钢琴曲,并以画作的名字命名。

如《古堡》、《牛车》、《雏鸡之舞》、《基辅城门》……作曲家栩栩如生的音乐幻想,将画面的故事复活起来,成为闻名世界的标题音乐。

艺术之“实用”——中国近代美术的选择

艺术之“实用”——中国近代美术的选择

124韦宾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之“实用”—中国近代美术的选择中国自有画论以来,便有“进道”“求道”之说,该说发端者若宗炳、王微,自此以下,各代画论,莫不言“道”。

人物画主要为宫廷服务,花鸟画则为百姓喜闻乐见,至于山水画一门,尤与“道”相近相合,所谓“山水以形媚道”(宗炳《画山水序》),山水画因此逐渐成为中国画的精髓所在。

故一部山水画史,亦“道”的形象显现史。

自西学东渐,西方哲学所讲“物自体”“规律”“存在”诸概念,逐渐与中国人所讲之“道”相合;哲学,亦与中国的儒学、佛学等相合;而中国的旧学,也因此可以被称为中国哲学。

“哲学”这一观念已被国人所接纳,可以借此统称中西一切讨论人生的学问。

一、“道”的式微与旧伦理的崩溃西学东渐之前,中国绘画思潮主要受儒学与佛学影响,并在近世凝聚为“画禅”思想,但这一思想随着西学东渐而逐渐没落。

进入20世纪,传统哲学除对民间美术还留有一些影响外,对其他美术的影响是微弱的,特别是在美术理论领域,其影响力远不及西方哲学。

中国传统学术中,尚能与西学抗衡的,佛学为其中之【摘 要】 20世纪,以新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学术以及外来的德国古典哲学,对中国近代美术思潮的影响极为有限。

蔡元培的实用主义哲学直接影响了20世纪的中国美术教育,其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具体表现为“科学至上论”与进化思想。

新式教育体制下产生的作为知识分子的画家,既不同于以往的画工,也不同于传统的士大夫画家。

他们追求基于西方哲学的“情感表现”,而非基于儒释思想的“道”。

同时,旧伦理体系在这些画家群体中已经崩溃,其职业伦理处于重建状态。

【关键词】 中国学术传统;实用主义哲学;美术;美育125艺术之“实用”—中国近代美术的选择[1] 钱穆:《理学与艺术》,《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六),台湾东大图书有限公司1978年版,第215—216、235页。

一种。

佛学在20世纪中国学界,以唯识学影响为著。

然而,佛学研究者对美术思潮所产生的影响非常有限。

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对《追寻美术家的视线》一

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对《追寻美术家的视线》一

德智体美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对《追寻美术家的视线》一课的实践思考杨敏彪(浙江省杭州市塘栖中学,浙江 杭州 311106)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美术教学作为教育领域不可缺少的一环,对学生能否拥有极高的审美能力,掌握相关的美术绘画技巧有着直接的影响,而随着如今在美术教学中穿插“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更是在我国美术教育进程中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为目前我国现如今的美术教育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给予了目标。

所以我们美术教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应该充分响应国家号召,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本美术材料融入人文教学资源,把握新课改的方向,树立将科学技术与人文素质完美结合的教学理念,将提升学生美术水平的同时增强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增强学生对美术教学的兴趣,本文通过高中“湘美版”教材中《追寻美术家的视线》一课的解析和探究,具体对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给予一定的建议,希望给各位美术教育工作者一些启发。

关键字:高中美术;核心素养;方式方法一、核素素养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现如今素质教学的主要问题集中于:学生应该在教学中获得什么和学生在今后教学后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

要想回答如何检测素质教育成果的这一根本问题,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仅仅把学生的成绩放在首要位置,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科学规律,因材施教,采取合适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教学。

而随着改革开放,国家教学进程也在逐步推进,以“核心素养”为主的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风向标,所以在教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的美术学科进行素质教育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而国家也美术学科素质教学开启了良好的开端,为更好的将美术教学与综合素质相结合,早在2016年,我国国家美术课程的课表发展动向中就已经明确提出,美术核心素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中的艺术真实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中的艺术真实

体育艺术教育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N O.33C hi na Educa t i on I nnov at i on H er al d艺术真实应该说是受西方科学的影响,把科学的基本问题变为文艺的基本问题,如果在美术教育中过多停顿在真实再现,显然是对美术的解放性、虚构性、趣味性认识不足,往往会对体现艺术之美的真产生机械教条的理解。

美术以及艺术不仅是局限再现,而应该更多的追求美,更多的是表现,从而呈现、发现人类的精神层面。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道:“幻境之妙,十倍于真”。

科学提供的是昂贵的冷抽象,把滋润人类心灵的许多东西拒之门外,往往呈现的是物质的可以用科学计量的物理属性,如:数量、体积、大小等,科学使自然世俗化、祛魅。

故而科学无法在心灵最深处抚慰人类,科学以物质客观为本,宗教以神为本,文学艺术真正以人为本。

科学是以客观的、非人的、非情感为本,宗教是使人附着于神而获得的一种意义,人的价值意义体现在——人是大自然的衍生物,精神是物质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副产品。

像《人工智能》中机器孩子大卫追寻的梦,像宋玉的《巫山神女》引得唐代无数文人热衷。

列夫舍斯托夫曾说:“奇异的东西是不可理解的,假如在我们面前出现,科学也会让我们看不见。

”而当今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之际,科学显然重智思,而在美术教育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培养个性与情思,在美术欣赏方面则应该全面地客观地侧重赏析中国本土的作品。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回顾古代中国的艺术,我们不难发现东西方艺术在岩画壁画上即有很大不同。

对比拉斯科、阿尔太米拉岩石壁画,中国最早的岩画几乎都是单色的,以大自然为背景,又与自然浑然一体,追求一种单纯之美,单一的色彩能够更好地突出形象。

西方的洞穴岩画使用红、绿、黄、白等多种颜色,似乎追求一种真实再现之美,这种洞穴壁画是封闭的,与大自然是相隔的,他们力求在洞穴中如实地再现外部世界以唤起人们的回忆和联想。

所以以再现为目的的艺术要求真实,色彩也丰富。

美术教育学题库

美术教育学题库

总论填空、选择、多选1.美术教育分成美术取向和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

2.美术教育虽然历史久远,但这一术语的出现则是19世纪的事,它最早起源于德国。

3.“美术教育”目的在于纠正科学理性主义给社会及人类带来的负面效应,以完善人格,表达个性,陶冶情操,提高民众的审美趣味。

4.素质教育首先产生于德国,艺术教育运动的先驱利希德瓦克。

5.1870年美国马萨诸塞州通过的工业图画法案。

反映了美术实用主义倾向。

6.英国《牛津艺术指南》的划分,美术教育包括“专业画家和雕塑家的教育、爱好者的教育,工业设计或手艺人的教育。

以及作为儿童普通教育一部分的儿童教育”。

7.美术教育的涵义:可以通过美术和教育两方面体现出来。

根据对两者的不同倚重,我们可以相应她将美术教育分成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和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

8.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是劳动经验的传授,美术教育就发轫于劳动经验的传授。

9.原始美术教育的另一个特征是由直接的目的性导致的教学方式与手段的非形式化。

与现代美术教育比较,原始美术教育只能算是一种隐性教育。

10.与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不同,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的着眼点在教育。

11.纵观中外美术教育的发展,最早被主观追求的教育目的是道德教育功能.12.在我国,美术理论的功用说最早见于《左传》对夏朝青铜器的记载。

其中认为青铜图纹的社会作用是“使民知神奸”。

13.孔子在<论语·八佾篇>中就曾以“绘事后素”(绘画须先有素白的底子然后方可作画)喻应有仁的根基才有礼的文饰。

后汉王延寿认为美术的功能是“恶以诫世,善以示后”。

南齐谢赫则要求绘画“明劝戒,著升沉”。

唐代著名美术理论家张彦远也提出绘画的功用是“成教化,助人伦”。

鲁迅先生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

14.美育对人的精神的陶冶、提升,本身就是道德教育所追求的。

15.南北朝时期的宗炳就曾提出过“畅神”之说,肯定美术具有的审美享受价值。

16.在古希腊杰出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眼里,美术不仅具有审美功能,而且具有智育的性质17.将美术教育的创造性作用强调到登峰造极者,当属美国著名教育家罗恩菲德。

浅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以项目为导向的学习——视觉艺术课程《达·芬奇密码》课例分析

浅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以项目为导向的学习——视觉艺术课程《达·芬奇密码》课例分析

浅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以项目为导向的学习——视觉艺术课程《达·芬奇密码》课例分析发布时间:2021-04-07T12:12:35.62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3期作者:吴静[导读] 从教27年以来,一直在探索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吴静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课程概况]从教27年以来,一直在探索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儿童美术教育不是职业教育,不是专门传授绘画技艺的教育,就此而言儿童学习美术不是目的,而是用来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的手段。

视觉艺术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为人观看的直观形象的造型艺术,包括影视、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实用装饰艺术和工艺品等。

从艺术的设计元素来看有Line(线条)、Shape(形状)、Form (形式)、Colour(颜色)、Value(价值)、Texure(纹理)、Space(空间)。

对于儿童的视觉造型反应及创造能力的培养,主要从形和色两方面着手进行,从二位空间知觉阶段向三维立体空间发展。

如何运用审美造型规律,如秩序、节奏、疏密、对比、调和等,以及如何使用工具、材料的方法,并不断用民间艺术、原始艺术以及现代艺术中适合儿童接受的作品,对他们进行艺术启迪。

问题导向学习(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与学习模式。

如今,无论是国内还是在欧美,对于PBL这个词汇的界定都众说纷纭。

在校本视觉艺术课程实施中教师采用了沃尔顿(Walton)的教学观点,即将学习者放置在特定的情境中,给他们一个学习任务与挑战,并提供其资源的一种学习方法。

实践证明PBL培养学生执着追求的科学精神、敢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艺术创新的开拓精神,对于培养具有较高艺术修养的未来领袖者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教学案例《达·芬奇密码》对以项目为导向的学习实施途径作进一步阐述。

一、问题引导,构建属于自己完备的知识。

卢浮宫——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美术老师通过自己的摄影作品带领学生领略了卢浮宫三大镇馆之宝,其中著名的油画《蒙娜丽莎》就摆放在神圣的殿堂内。

才情并茂是什么意思【才情并茂,,道艺相合】

才情并茂是什么意思【才情并茂,,道艺相合】

才情并茂是什么意思【才情并茂,,道艺相合】古往今来真正的艺术大家,往往都是通才,像宋代的苏轼不仅是一代诗人、词人,还是散文家、书法家、画家和理论家;元代的赵子昂也是集诗词书画于一身且成就非凡;近代的绘画大师齐白石老人自评为篆刻第一,诗第二,书第三,画第四,可见其篆刻、诗词、书法成就也不输于绘画。

细致考察,许多大家皆是如此。

我认为建民先生也是个通才,虽然我们还不能把他和大家相提并论,但是他在艺术领域中的才气和聪慧,艺术圈内的行家是有目共睹的。

他的西画素描功底扎实,造型准确,空间表现力强;水粉画色彩感觉好,色彩纯净鲜活,层次丰富细腻,具有极强的视觉感染力。

这些都源于建民先生多年来从事基础美术教育的结果。

因此等才识让许多从艺于建民先生的学生受益匪浅,同时也让建民先生桃李天下,芬芳四溢。

建民先生多年来浸淫于艺术,孜孜不倦,其书法遍临名家碑帖,研习多体,主攻章草,其作品书写自然,用笔刚劲富有力度,骨体结实匀美。

山水画多是遣情抒怀之作,绝少拘束,多用水墨,墨色清淡素雅,用笔潇洒灵动,追求虚静空灵之韵致,颇得元代笔墨之精华。

而建民先生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作品最为成熟,成就最高的当属漆画了。

其漆画绚烂的色彩,悠深的意味,独具一格的表现形式一下子就会抓住观众。

成就于艺术领域,须才情并举。

有才不专情,也只能枉负其才;有情而无才更是不行,天资不济,也将无济于事。

建民先生才分丰盈,而又情有独钟于艺术。

多年来在书、画、刻、写方面,勤学不辍,乐在其中,在他心里艺术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和生命构成的一部分。

才情造就一个人的艺术修养,而道艺决定作品的艺术品味,但才情又是道和艺的前提基础。

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苏轼论绘画说;有道有艺。

何谓道?简单的说就是道理和思想,何谓艺?宽泛的讲既是指艺术这个门类,又更指艺术门类中的技巧。

如苏轼所言,艺术作品只有做到有道有艺,道艺相和,也就是说做到思想和技巧的完美结合才能是成功的作品。

陶艺教育在美术教育中的必要性

陶艺教育在美术教育中的必要性

陶艺教育在美术教育中的必要性内容摘要:现代陶瓷艺术因其独特的表现手法而参与我们的美术教育过程中,有利于我们培养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陶艺教育艺术作为人类意识形态的一种目的性行为,它深植于社会生活之中,经复杂的精神融揉,又回到社会生活。

从而进入社会的自控系统,参与人类社会动态平衡的维持,实现人类社会的稳定发展,提高人类自身和社会的有序化程度,致使人类社会审美与文明的升华。

随着现代物质与精神的高度文明,人们已生活在一种高节奏与极其理性的环境下,在这种高节奏与理性的持久下,人们便渴望一种自然、朴素的生活环境,以维持人类社会的心态平衡。

于是,表现人本质的一些现代艺术便应运而生。

现代陶艺便在这种普遍心态下产生,形成了方兴未艾的趋势。

人们不仅要问抽象的陶器为什么会产生巨大的艺术魅力。

英国著名的艺术理论家赫伯特·里德曾经这样回答:“在所有的艺术中,陶器最单纯,也最神秘。

其形态的基本结构是简洁抽象的几何体,这是人类社会较早出现的艺术形式。

通过这种简洁抽象的艺术形式,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一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它同任何试图模仿的艺术无关,必须列入纯粹艺术的范畴。

因此,陶器属于最抽象的造型艺术。

”现代陶艺发展到今天,已发展成三大流派:民艺派、技艺派、前卫派。

一、现代陶艺的流派民艺派,于本世纪初流行于日本,是在英国的莫里斯的思想影响下,由一位在日本的英国版画家巴纳德·里契开创的。

民艺派陶艺家多是文人,注重艺术家人格的表现。

创作的作品题材以生活器皿为主,品茶、插花、文具、饮酒。

作品在艺术形式上广泛地从民间工艺品中汲取艺术营养。

宋代磁州窑、明代天启红绿彩和民间青花等民窑陶瓷的艺术传统是他们创作的源泉。

民艺派陶艺家追寻“淡泊飘逸”、“天然去娇饰”的艺术境界。

技艺派,强调技术本位的同时,十分注重艺术家个人风格的独特性。

技艺派的创始人应首推日本的富本宪吉。

技艺派陶艺作品多与明清官窑风格相通,可以说他们的作品中即保持传统技艺和严谨的作风,又摒弃僵固的传统样式,从而在作品中彰显技艺和个性风格。

高中美术_中西传统工艺美术掇英——中国古代青铜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中西传统工艺美术掇英——中国古代青铜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一)课标分析:通过学习、分析和探究,我认为新课标对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学习建议和要求如下:1.强调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将中国美术放在世界美术的大背景下,凸显中华美术的审美品格、创作思维与历史成就特点。

2.强调学习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提高美术素养。

立足于比较学习,强化学生方法自觉性。

3.强调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比较鉴赏,学会清晰、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克服单向思维的局限,从而帮助他们在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倾听他人观点的过程中建立与人交往的经验和自信。

4.强调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并通过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途径收集美术资料,运用于美术鉴赏活动。

5.强调对当地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并要求能够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

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二)教材特点分析:新课改后的美术鉴赏课程,打破了传统美术欣赏课程的美术类别或美术史的编排方式,每一课都按照一个主题从中西比较的视角鉴赏不同民族的审美趣味。

从作品形式看涵盖了中国画、油画、版画以及建筑、雕塑、工艺、民间美术、电脑美术、园林等。

教材内容的这种变化,使美术教学的课堂容量变的更加庞大。

[容易出现的教学问题]:如作品挖掘肤浅,课堂结构散乱,教学目标自然难于达成。

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反映冷漠,师生互动缺失和学生对作品分析的肤浅,使得美术的审美教育流于形式。

[解决办法]:正如德国教育家根舍因的范例教学论所描述:在现代知识量无限膨胀的背景下,要提倡“角落教学”,在学校教学中应该注意学生的心智特点,选择一种具有共性,而且能激发学生兴趣,能起到“以点带面”作用的一种个案作为范例,使学生从典型范例中发现所属知识的规律,获得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演变之中,具有“迁移效应”,是一种开放式教学。

尹少淳教授也认为初中美术是“走马观花”,而高中美术教学则是有选择的“下马赏花”,是一个由博返约的过程,是学生兴趣相对集中的过程。

美术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作品的鉴赏能力

美术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作品的鉴赏能力

文体艺术课程教育研究244 学法教法研究十分丰富,音乐作品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这也是艺术歌曲重要特征之一。

钢琴艺术指导教师在进行声乐作品伴奏指导之前,应充分研究和把握不同声乐作品所具备的音乐风格和内涵情感,在钢琴技术上做出规范的、合理的、贴切的艺术加工和处理,使钢琴演奏与声乐演唱风格情感保持一致,从而加强音乐作品的表现和渲染力度。

3.准确把握钢琴伴奏旋律和声乐旋律的彼此呼应。

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诸如在呼吸节奏训练方面、在声音特殊技巧方面、在舞台情绪表达等方面,钢琴伴奏都能够与声乐互相呼应相辅相成。

声乐教学中对呼吸节奏的训练,能够使演唱者准确掌握固定标准音高,而钢琴伴奏具有标准的音高,可以有效引导演唱者建立准确的音高,使演唱者的呼吸节奏与音乐节奏保持一致。

声乐教学中一些难以训练的歌唱技巧,钢琴伴奏运用弹奏方法的变换,通过延音顿音跳音等弹奏技巧,引导演唱者准确掌握声音的变化技巧。

例如:俄罗斯浪漫曲《百灵鸟》是作曲家格林卡的浪漫曲代表作品之一,具有优美动听的声乐旋律和彼此呼应的钢琴旋律。

“听着歌声多嘹亮,响遍天空大地,歌声好像清泉水,永远流动不息……”歌曲前奏钢琴伴奏部分是比声乐旋律高八度的同样旋律,仿佛两只歌声嘹亮的百灵鸟在林中一问一答歌唱,旋律彼此呼应相辅相成,优美空灵意境使人眼前浮现出赏心悦目的迤逦美景。

“田野上的百灵鸟,对着它的伴侣唱得婉转又悦耳,却不知在哪里……”歌曲结尾钢琴伴奏部分旋律依然是高八度重复声乐旋律,曲调委婉动听轻盈流畅,犹如两只百灵鸟的歌唱遥相呼应,在两个旋律彼此的问答中相融相合。

音乐作品的情感和意境通过钢琴伴奏旋律表现出来,使演唱者能够感受到音乐作品的整体情感和精髓,并在声乐旋律中加以渲染和表现,两者分别将不同的音乐属性及表现手法加以丰富加工,深入到音乐作品内涵之中,钢琴伴奏旋律和声乐旋律相互呼应,从而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音乐相融境界。

因此艺术歌曲鉴赏力在钢琴艺术指导专业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钢琴艺术指导专业声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针对艺术歌曲特点、基本要素以及情感内涵的深层次剖析,使钢琴艺术指导真正参透艺术歌曲弹奏的要领,在两者互相知悉、理解并贯通的基础上,使两者之间彼此融合相得益彰,从而达到“琴瑟相合,情意相融”的完美境界。

关注成长: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走向

关注成长: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走向

趣 、 阔 的 眼界 、 有 的 义 化 , 开 独 i 为 行 助 人 际 交 往 作
经验交流 的美术教 育来说 , 它让 学生川不 同的方 式交
流思想与感情 , 有力地增 强 自我表达 的内涵 。而止是 这种交 流与表达使 学生 幼小 的心不 断被探 访 、被 关 注, 为其 人生的健康 成长提供 r肥沃的生长土壤 。 自然是瞬息 万变的 , 这一 点倒与我们 面对 的教 育 对象和教学状态是很相 似的。突如其来 的一场霉 , 让 学生寻 回了潜在的天真烂漫。面对银装素裹的 一片雩 景、 看着他们通红 的小脸 , 我知道使厢教 师的“ 严” 威 , 硬是把学生拉 回到课 本 }, : 恐怕学 生也是 ” 人 曹营
这 一环 节 的 活 动 , 生 活 导 入 , 用 学 生 已有 的 生 从 利 经 验 ,为 不 同形 状 的 纸 盘 拼 摆 . 漂亮 的 糖 果 冈 案 , 1 = } ; 从

而感 受适 合纹样 的基本要素 。最后 , 义从理论 回到实 际, 找一找 : 哪些地方可 以添加适 合纹样 , 使其变 得更 美丽 。学生思维活跃 , 设想大胆 。如为杯子 、 手帕 、D C 盒、 肥皂盒 等设计适 合纹样 , 自己动手 美化我 们 的生 活, 使学生在实际生活 叶领悟美术 的独特价 值 J 曾记得有 位美 术教 育家 说过 : 学生枉 学 阶段 “ 所 学 习的美术知识 , 进入 { 会后 , . I = 直接 用到 的机会 儿 乎 为零 。” 是啊 ! 我们 只是通过美 术学 习活动 , 紧密联 系生活善 ] 寻找美 、 二 发现美 , 从而创造美 。 艺术的独特 魅力在 于它富有的个性 , 以及潜 移默化地影响着 整个 人的综合 素质。 我们的美育 归根到底要服 务 丁 活 、回归生 活 。 我们不能把美术教育看成 一个单独 的课 程 , 丽要 融入 学习生活的方方 面面 , 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 给烦恼一 个“ 气 ” 的地方 。“ 要把烦恼 丽f来 !” 1 { 这是个性十足 的晴在 美术课 上对我喊着说 来的 , 乃 至于全班的 同学都 给震 了一震 , 一 随之 而来 的是其 他学 生一阵骚 动 , 又何尝 不是呢? _她 的这一句话 , 于我 对 F 我进行 了一次深 刻的思 索 : 对各种 学 习压 力 、 面 竞争 压力 , 在的学 生渐渐 的“ 现 烦恼 ” _ 孩子 天真 尤邪 多 r, 的笑颜 少了 。晴正是说 Ⅲ 了其他孩 子没 有说 f 的心 I j 声, 对我进行 了一 次转 变教 育观念 的洗 礼 我们饵 个

哲学与绘画——真与美的纠缠艺海拾真

哲学与绘画——真与美的纠缠艺海拾真

哲学与绘画——真与美的纠缠艺海拾真作者逻各斯自古以来,艺术与哲学便是好友。

在文学作品中,人们用抽象的语言来触碰、描述、揭示存在;在绘画、雕塑作品中,人们用形象的线条、色彩来描绘存在。

而这种存在上升、凝结到一定的程度就进入了哲学的领地。

古往今来许多艺术家的作品中都或多或少地隐藏着哲学意味,从文艺复兴起,哲学和绘画、雕塑、建筑的“纠缠不休”变得更加明显,开始呈现视野融合的趋势,以至于来到后现代,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或者说艺术对哲学的倾慕达到了顶峰,艺术与哲学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

一直以来,笔者都希望能够将绘画和哲学两者联系起来,做一个本人灵感的归纳整理。

所以接下来,笔者将根据个人的审美偏好和理解,选取从文艺复兴到后现代时期的一部分绘画作品,以画家对真理的探索为脉络,谈谈笔者从中感受到的哲学趣味,有些是有所依托的,有些只是笔者单纯的感觉。

不赘言,下面让我们开始吧。

从寻找真理开始——文艺复兴时期的巴别塔有个故事是这样的:在远古的时代,全世界的人们都使用一种语言。

上帝和人们以彩虹为约定,不再降洪灾于世界。

本来一切安好,但神纯白的羊群里总会掺杂一些不安分的黑羊,有一天,有人忽然说:“与其把希望寄托于上帝不降灾祸来人间,为什么不靠自己呢?”受了他的蛊惑,为了防止洪水,一项前所未有的工程被提上日程——建造巴别塔(通天塔)。

人们齐心协力,工程有条不紊得地进行着,得知了这一切的上帝,为了阻止人类的野心,就分化了人们的语言,人们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也从此各散东西。

在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画家把《圣经》里所描述的故事付诸笔端,并且通过画作来重新解读它们,而巴别塔的故事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题材。

The T ower of Babel,Pieter BruegelTower of Babel,Abel Grimmer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之所以钟情于巴别塔的故事,笔者认为大概是因为其中反映了人与神的矛盾。

在勃鲁盖尔的画作(第一幅图)中我们不难看到这位荷兰画家对塔的结构、人的分工描绘的煞费苦心,这样细致的刻画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凸显人与上帝抗争所作的努力,人类企图用自己的智慧来挑战上帝的权威,但是结果却是悲剧。

美术教研活动记录

美术教研活动记录

9月份教研活动(西美术组)时间:2012年9月18日地点:美术教室主题:如何让高年段学生重拾美术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参加人员:王冰冯晨杨海燕活动过程:一、提出问题王冰:西校区美术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高年级的美术课不好教。

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总结是:一年级学生敢画,二年级学生会画,三四年级学生还会画,到五年级以上的学生是既不敢画又不会画。

而到了初中高中由于择业要求,好多学生要考美术院校,这又使初高中学生学习美术的人数急剧上升。

显然,小学高年段学生学习美术正处于前后两座高峰之间的低谷地带,我们称之为该年段的美术“断层”。

我们如何改变小学高年段学生美术“断层”局面的出现,让小学高年段学生重拾美术学习的兴趣与信心是本次教研活动研讨的内容。

二、分析原因:杨海燕:我认为学生学习美术状态出现这种状况是有原因课寻的,根据自己以往经验我人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1、缺乏对美术课的重视。

小学高年段的学习压力较之低中年段要重一些,一些学校、家长、学生普遍只重视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学科,而轻视美术学科的学习。

这就导致美术老师上课常常有这样的烦恼:课堂上学生的纪律松散,不带画具的学生较多,作业拖拉、缺交现象严重,课堂控制和管理的难度很大。

学生不配合,老师也就很难把课教好。

2、、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导致“断层”小学高年段学生较中低年级的学生更理智些,逻辑思维、认识能力及观察能力都迅速提高,因而他们在绘画中具有一点初级写实的能力,并不再只满足于以前作画过程的愉悦,有崇尚成人画的倾向。

但想象能力相对退化,同时美术技巧的高难度又使他们艺术表现能力相对滞后,这造成他们认识事物很深,却不知如何表达,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眼高手低”,并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碍。

冯晨:根据自己上一学年带五六年级课的观察与反思后,我觉得自己在对待高年级学生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不当,不如注重技能训练,忽视了其他。

或过分注重模仿能力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丰富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培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 与人 性 等 之 间的 矛盾 和 冲突 , 最 终 抵达 人 性 的完
学 。着 眼 美术 本 身 。 发展 和延 续 美术 文 化 。通 过 线 条、 色彩、 构图、 机理 、 意 境 等美 术语 言 的教 学 , 帮助
学 生 感 知 美 术世 界 的独 器 , 教 育功效 比之 于道 。离 “ 道” 谈“ 器” 则盲 , 境 界 不高 , 生 发不 远 ; 离“ 器” 言“ 道” 则玄 , 空虚飘 忽 , 缺
陈老 师 不遗 余 力追 寻美 术 教 育 的 “ 道” , 这 是 一
种深 刻 的认 识 、 崇 高 的立意 、 宽 广 的情 怀 。 第一 , 陈 老 师 的美 术 教 学 基 于 学 生 。 她 通 过 美
美境地。画
征、 知识 、 规律 , 刻 录进 学 生 的 审 美 感 知 中 . 建 立 审
疆 2 o 1 5 年 第 3 期
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美术课 程标准研制课题组组长。
本 世纪 开元 前 后 , 我 接连 承 担 了教 育 部 交付 的
两 项 重任 。一 是 主持 全 国美 术骨 干 教 师培 训 。 我 任
美认 识基 础上 的 审美理解 。 第二 , 陈 老师 着力 培 养学 生 的创造 能 力 。帮助
第二 。 陈老师 站在 了一 个高 远 的地方 。 从教 育价 值 的角度思考 、 践行美术 的教育 取向 。有 目的地培养 学生 的道德感 、 审美趣 味 , 以美储善 , 美善相 乐 。 第 三 ,陈老 师 努 力 让 审 美 成 为 学 生 的生 活 常 态 。有 创 意地组 织 多种美 术 活动 。 寓 教 于乐 , 陶冶学
班 主任 , 陈铁 梅是 学员 。她 治学 严谨 , 毕业 汇报 大会 上 宣读 的关 于 “ 成就 动机 与 儿童 绘 画 ” 的论 文 , 成 为 全 班 最有 深 度 的作 品之 一 。此 时赶 上 《 义 务 教育 美
术 课程标准》 在制订过程 中 , 在调研会 上 , 她 关 于 “ 美术教 育 与文化 ” 的实 践思 考颇有 见地 。之后 常 听 到她 的好消 息 。在 “ 中美艺 术 教育论 坛 ” 和朱永 新教 授发起的“ 新教育” 年会 上 。 我 听到 了她 在 大 会上 阐 述“ 名 画课 程 ” , 以 及 积极 倡 导 她 的教 学 主 张 “ 审美 人生教 育 ” . 更感欣 喜 。
式美的感 受力, 培育创造能力 , 获 得审美提升 , 陶冶 审美情操。
【 关键词 】 美术教 学; “ 器” “ 道” 相合 ; 审美人 生
【 中图分类号 】 G 6 3 3 . 9 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5 — 6 0 0 9 ( 2 0 1 5 ) 1 0 — 0 0 6 2 — 0 1 【 作者简介 】 尹少淳 ,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 1 0 0 0 4 8 ) 亚洲美术教育研究发展 中心主任 、 美术 学博士、 教
学 生用 艺术灵 感 和技巧促 进 创造力 的提升 。美 国当
代 著 名 美 术 教 育 家 罗恩 菲德 说 : “ 艺 术 教 育 的 目标
是 使人 在创作 的过 程 中 , 变 得更 富于创 造力 。” 陈老
师用教 育行 动印证 并发 展着 罗 氏的观 点 。
第三, 陈老 师 倡 导 “ 基 于欣 赏 , 基于经典 ” 的教
江 苏 教 育. 中 学 教 学 蒎 名 师
责 任 编 辑 朱 燕 平E - m a i l : n j z h u y a n p i n g @ l 2 6 . c o n r
追寻“ 器" “ 道" 相 合 的美 术 教育
尹少 淳
【 摘
要】 ‘ ‘ 审美人生教育” 立足 美术本位 , 致力于追寻“ 器” “ 道” 相合 的美术教 育, 帮助 学生提高对 形
学 。帮 助学生 以纯 然审美 的眼光欣 赏事 物 , “ 培养 能
感 受形 式 美 的 眼睛 ” , 获 得 审美 享受 。正 如 乔治 ・ 桑
塔 耶纳 所 说 : “ 美 感 教 育 就 在 于 训 练 我 们 去 观 赏 最
大 限度 的美 。”
陈老 师 在追 寻 的是 “ 器” “ 道” 相合 的美术 教 育 。 《 易・ 系辞上 》 中说 : “ 形 而上者 谓之道 , 形 而下者 谓之 器 。” 这可 以 比作 美术教 育 的内部关 系 。美术本 身 比
术 的教 学 , 激起 学 生 的审 美 冲动 , 继 而更 好 地 、 更自 由地 汲取 知识 , 发展 智力 和开 发潜能 。
乏基 础 。所 以 , 美 术教 育不 能拘 于美术 自身 的 目的 , 否则 , 其作 为教 育学科 的地 位便大 可怀 疑 , 但美 术 教
育 的教育功 效 又不能 不在美 术 的基础 上生 发 。否则
生 的德性 。
根基 动摇 。陈老师无疑深 刻地认识 到 了这 一点 。
陈 老师 始终 以美 术 为 轴 心和 基 点展 开 教 学 。 在
磨“ 器” 、 淬“ 器” 的过 程 中成就 雅“ 器” 、 美“ 器” 。
第 一 ,陈老 师 关 注 美 术 知 识 和 表 现语 言 的教
总之 , 陈 老 师在 识 “ 器” 得“ 道” 的进 程 中 , 帮 助 学 生在 审 美 的世 界里 解 决感 性 和理 性 、苦 与乐 、 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