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中物理高考教案全集(经典实用):第17章《量子论初步》
最新人教版选修3-5高中物理第十七章 1能量量子化教学设计
能量量子化★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热辐射及热辐射的特性,了解黑体与黑体辐射2.了解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了解黑体热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3.了解能量子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了解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
比较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特点。
体会量子论的建立深化了人们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教重点能量子的概念★教难点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教方法教师启发、引导,生讨论、交流。
★教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设备★课时安排1 课时★教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介绍能量量子化发现的背景:(多媒体投影,见课件。
)19世纪末页,牛顿定律在各个领域里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机械运动方面不用说,在分子物理方面,成功地解释了温度、压强、气体的内能。
在电磁方面,建立了一个能推断一切电磁现象的 M方程。
另外还找到了力、电、光、声----等都遵循的规律---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当时许多物理家都沉醉于这些成绩和胜利之中。
他们认为物理已经发展到头了。
1900年,在英国皇家会的新年庆祝会上,著名物理家开尔文作了展望新世纪的发言:“的大厦已经基本完成,后辈的物理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
”也就是说:物理已经没有什么新东西了,后一辈只要把做过的实验再做一做,在实验数据的小数点后面在加几位罢了!但开尔文毕竟是一位重视现实和有眼力的家,就在上面提到的文章中他还讲到:“但是,在物理晴朗天空的远处,还有两朵令人不安的乌云,----”这两朵乌云是指什么呢?一朵与黑体辐射有关,另一朵与迈克尔逊实验有关。
然而,事隔不到一年(1900年底),就从第一朵乌云中降生了量子论,紧接着(1905年)从第二朵乌云中降生了相对论。
经典物理的大厦被彻底动摇,物理发展到了一个更为辽阔的领域。
正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十七章 专题 量子论初步 学案 -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选修3-5
量子论初步一、光电效应光子本节课知识要点●1.光电效应:(1)光电效应: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2)光电效应的规律:①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v0.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v0,才能产生光电效应;②入射光照射到金属上时,光电子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3)波动说对光电效应规律解释的困难.●2.光子(1)光子说: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量子,简称光子.光子的能量E=hv(h为普朗克恒量);(2)光子说可完满解释光电效应.●3.光电效应方程;(1)逸出功(W):金属表面上的电子逸出时要克服金属原子核的引力所做功的最小值.(2)光电效应方程:E k=hv-W.E k为动能最大的光电子所具有的动能,称为最大初动能.课堂针对训练(1)在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原来不带电的一块锌板与灵敏验电器相连,用弧光灯照射锌板时,验电器的指针就张开一个角度,如图21—1所示.这时,A.锌板带正电,指针带负电; B.锌板带正电,指针带正电;C.锌板带负电,指针带正电; D.锌板带负电,指针带负电.(2)一束绿光照射某金属发生了光电效应,则以下正确的是:A.若增加绿光的照射强度,则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不变;B.若增加绿光的照射强度,则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增加;C.若改用紫光照射,则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加;D.若改用紫光照射,则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一定增加.(3)用a、b两种单色光先后两次照射同一金属板,均可发生光电效应,但两种色光波长关系为λa>λb,则:A.两次产生的光电子速度一定是v a>v b; B.两次逸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一定是E kb>E ka;C.两次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相同; D.两次逸出的某些光电子的初动能相同.(4)对光电效应的解释,正确的是;A.金属内的每个电子可以吸收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光子,当它积累的动能足够大时,就能逸出金属表面;B.如果入射光子的能量小于金属表面的电子克服原子核的引力逸出时需要做的最小功,光电效应便不能发生了;C.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越强,光子的能量就越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D.由于不同的金属的逸出功是不相同的,因此使不同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入射光的最低频率也不相同.(5)某介质中光子的能量是E,波长是λ,则此介质的折射率是(c为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A.λE/h; B.λE/Ch; C.ch/λE D.h/λE.(6)铯的逸出功是 3.0×10-19J,用波长是0.59m的黄光照射铯,电子从铯表面飞出的最大初动能是多大?(7)某金属受到频率为v1=7.0×1014Hz的紫光照射时,释放出来的光电子中最大初动能是0.69eV,当受到频率为v2=11.8× 1014Hz的紫外线照射时,释放出来的光电子中最大初动能是2.69eV,求:①普朗克恒量;②该金属的逸出功和极限频率.二、光的波粒二象性本节课知识要点●1.先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是一种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2.光波又叫做概率波.概率的意义是表征某一事物出现可能性的大小.●3.在微观世界中,波动性和粒子性是矛盾的统一体:当研究个别光子的行为时,呈现的是粒子性;当研究大量光子的连续行为时,呈现的是波动性.课堂针对训练(1)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B.光子与电子是同样一种粒子;C.光的波长越长,其波动性越显著,波长越短,其粒子性越显著;D.光波又叫概率波.(2)有关光的本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关于光的本性,牛顿提出了“微粒说”,惠更斯提出了“波动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它们都完满地说明了光的本性;B.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是指:既可以把光看成宏观概念上的波,也可以看成微观概念的粒子;C.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D.光在本质上是一种频率很高的电磁波.(3)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下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B.光的波粒二象性彻底推翻了光的电磁说;C.光的波粒二象性学说是把牛顿的光微粒说和惠更斯的光波动说相加得出的结论;D.光的波粒二象性是一切微观粒子所普遍具有的二象性中的一个具体例子.(4)关于光的性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其他同等条件下,光频率越高,衍射现象越容易看到;B.频率越高的光粒子性越显著,频率越低的光波动性越显著;C.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波动性,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粒子性;D.如果让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时,它们将严格按照相同的轨道和方向作极有规则的匀速直线运动,三、能级本节课知识要点●1.玻尔模型:(1)卢瑟福原子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间的矛盾.(2)玻尔的原子理论: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轨道半径只能是某些分立的数值,即轨道量子化,rn=n2/r1,(r1=0.053nm=0.53×10-10m,n=1,2,3……);不同轨道对应的原子的能量也是量子化,E n=E1/n2(E1=13.6eV,n=1,2,3……).●2.能级(1)能级:原子在各个定态时的能量值称为原子的能级.(2)氢原子的能级图:(见课本)(3)基态:在正常状态下,原子处于最低能级,这时电子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运动的定态称基态.(4)激发态:原子吸收能量后从基态跃迁到较高能级,这时电子在离核较远的轨道上运动的定态称激发态.●3.光子的发射和吸收原子发生定态跃迁时,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即hv=E初-E终.(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要放出光子,反之要吸收光子或通过其它原子的碰撞吸收能量.)●4.原子光谱(1)线状谱(又称原子光谱):由波长不连续的一些亮线组成的光谱.由稀薄气体发光产生.每种元素光谱中的谱线分布都和其他元素不一样.(2)氢原子光谱中的一些谱线(见课本).(3)光谱分析:根据光谱来鉴别物质和确定它的化学组成.课堂针对训练(1)下面关于玻尔原子理论的观点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状态中,每个状态都对应一定的能量;B.原子中,虽然电子不断地做加速运动,但只要能量状态不改变,就不会向外辐射能量;C.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一定要辐射出一定频率的光子;D.原子的每一个能量状态都对应有一个电子轨道,并且这些轨道是不连续的.(2)根据玻尔的原子理论,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的半径:A.可以取任意值; B.可以在某一范围内任意取值;C.可以取一系列不连续的任意值; D.是一系列不连续的特定值.(3)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中,量子数n越大,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子轨道半径越大; B.核外电子的速率越大;C.氢原子能级的能量越大; D.核外电子的电势能越大.(4)一个氢原子中的电子从一半径为r a的轨道直接跃迁到另一半径为r b的轨道,已知r a>r b,则在此过程中:A.原子发出一系列频率的光子; B.原子要吸收一系列频率的光子;C.原子要吸收某一频率的光子; D.原子要辐射某一定频率的光子.(5)如图21—2为氢原子能级图,A、B、C分别表示电子三种不同能级跃迁时放出的光子,其中:A.频率最大的是B; B.波长最长的是C; C.频率最大的是A; D.波长最长的是B.(6)一个氢原子处于第3能级时,外面射来了一个波长为6.63×10-7m的光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氢原子不吸收这个光子,光子穿过氢原子; B.氢原子被电离,电离后的电子的动能约为0.36eV;C.氢原子被电离,电离后电子的动能为零; D.氢原子吸收光子,但不电离.(7)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13.6eV,当它刚好电离时,需吸收能量为________eV的光子,该光子的波长为________m(h=6.63×10-34J·s).(8)原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一个较低的能级时,有可能不发射光子.例如在某种条件下,铬原子的n —2能级上的电子跃迁到n =1能级上时并不发射光子,而是将相应的能量转交给n =4能级上的电子,使之能脱离原子,这一现象叫做俄歇效应.以这种方式脱离了原子的电子叫做俄歇电子.已知铬原子的能级公式可简化表示为En =-2n A 式中n =1,2,3……表示不同能级,A 是正的已知常数.上述俄歇电子的动能是:A .163A ;B .167A ;C .1611A ;D .1613A . (9)根据玻尔假设,当E 初________E 终时原子将产生发光现象.氢原子的基态能量值为E 1=-13.6eV ,当一个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量子数为 2的定态时需要吸收________eV 能量,如果向一个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提供1.1eV 的能量时,氢原子的能级将________(填“跃迁”或“不跃迁”).(10)图21—3给出氢原子最低的四个能级.氢原子在这些能级之间跃迁所辐射的光子的频率最多有________种,其中最小的频率等于________Hz(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四、物质波本节课知识要点●1.物质波(1)物质的两大类:一类是实物(如质子等),另一类是场(如电磁场).(2)实物粒子也能产生衍射、干涉图样(见课本).(3)任何一个运动物体(含微观粒子和空间天体)都有一种波和它相对应,这种波叫做物质彼,也叫德布罗意波或概率波.(4)物质波的波长公式:λ=h /p (h 为普朗克恒量,p 为运动物体动量).●2.牛顿力学的局限性:牛顿定律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物体,对于微观粒子和宏观高速运动物体则不适用. ●3.氢原子中的电子云:用疏密不同的点子表示电子在各个位置出现的概率,画出图来,就像云雾一样,称为电子云.原子处于不同能级时,电子云不同.课堂针对训练(1)电子显微镜的最高分辨率高达0.2nm(波长越短分辨率越高),如果有人制造出质子显微镜,在加速到相同的速度情况下,质子显微镜的最高分辨率将:A .小于 0.2nm ;B .大于0.2nm ;C .等于0.2nm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2)一个光子的能量为4.8×10-19J ,该光子的动量为________kg ·m /s ,质量为________kg ,其静止质量为________kg .(3)一个沿着一定方向运动的光子和一个静止的自由电子相互碰撞,碰撞后,电子向某一方向运动,光子沿着另一方向散射出去,这个散射光子跟原来入射时相比.A .速率减小;B .频率增大;C .能量增大;D .波长增大;(4)质子和电子分别以速度 v = 4.0×107 m /s 运动,试比较它们的物质波的波长.(电子质量m e =0.91×10-30kg ,质子质量m p =1.67×10-27kg)补充训练(1)如果一束光的光子能量较大,那么:A.它在某一介质中传播的速度较其他光子大; B.它从空气中进入某介质时,折射角较大;C.它从某介质射向空气,发生全反射临界角较小; D.它的波动性显著,而粒子性不显著.(2)入射光射到某金属表面上发生光电效应,若入射光的强度减弱而频率保持不变,那么:A.从光照到金属表面上到发生光电效应发出光电子之间的时间间隔将明显增加;B.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将减小;C.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追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小;D.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3)已知铯极限频率为4.545×1014HZ,钠的极限频率为6.000×1014Hz,银的极限频率为1.153×1015 Hz,铂的极限频率为1.529× 1015Hz,当用波长为 0.375m的光照射它们时,可发生光电效应的是:A.银、铂; B.铯、钠; C.银、铯; D.铂、钠;(4)某金属用频率为γ1的光照射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用频率为γ2的光照时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的2倍,则这种金属的逸出功W=________(设普朗克常数为h).(5)当氢原子中的电子由离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时:A.电子动能增加; B.电子势能增加;C.放出光子; D.吸收光子.(6)关于光的波粒二家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个光子通过狭缝,会出现完整的衍射图样; B.光的波动性是大量光子运动的规律;C.光的波粒二家性彻底按翻了光的电磁说; D.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7)使铜产生光电效应的最低频率是 1.1×1015HZ,用频率1.5×1015Hz的紫外线照射铜时,它发射出的光电子最大速度是多少?(电子质量m=9.1× 10-31 kg,普朗克恒量h= 6.63×10-34J·s)参考答案一.光电效应光子:(1)B(2)C(3)D(4)BD(5)C(6)3.7×10-20J(7)①6.67×10-34J·S,②3.57×10-19J,5.35×1014Hz.二、光的波粒二象性:(1)CD(2)CD(3)BC(4)BC三、能级:(1)C(2)D(3)ACD(4)D(5)AB(6)B(7)13.6,9.12×10-8(8)C(9)>,10.2,不跃迁(10)6,1.6×1014四、物质波:(1)A(2)1.6×10-27,0.53×10-35,0(3)D(4)1.8×10-11m,1.0×10-14m补充训练:(1)C(2)C(3)B(4)h(2v2-v2)(5)AC (6)B(7)7.6×105 m/s。
精选高中物理《量子世界》教案.doc
既然我们已经掌握了探究微观世界的有力武器——量子,下面我们就来更深入地研究微观世界的物质体现的特性,看看和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宏观世界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三、物质的波粒二象性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19-P121,找出历史上对光的认识,并说出你自己的认识.学生活动:交流、讨论自学后的收获,并阐述自己对这些假说的认识.教师总结:人类历史上对光的本质有两种不同的认识,其实不管是牛顿的微粒说还是惠更斯的波动说都是为了解释某一特定的现象才引入的.所以它们都有各自的弊端.一些问题的难以解决又将人们带入了对光的本质的重新认识.关键时刻又是爱因斯坦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他将普朗克的量子化理论用在了解释光的本质上.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教材,看看爱因斯坦是如何解释这个问题的.学生活动:交流、讨论自学后的收获,并阐述自己对这些假说的认识.教师活动:是的,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在一定条件下,突出的表现为微粒性实质为不连续性;而在另一些条件下,又突出表现出波动性.问题好像到此应该结束了,人们将光的本质已经很好地解释了,接下来有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大家接着看书思考.学生活动:交流、讨论自学后的收获,并阐述自己对这些假说的认识.【教师精讲】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进一步提出了物质波的理论(获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根据这一理论,每个物质粒子都伴随着一种波,即物质波,又称为概率波.这个理论揭示了物质的统一性.总之,物质具有波粒二象性,我们要注意粒子性的本质在于不连续;波动性的实质在于对微观物体状态及运动描述的不确定性,不能把物质波理解为经典的机械波和电磁波.学生总结光本性学说发展史:(1)17世纪牛顿的微粒说:光是从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在均匀介质中以一定的速度传播.能解释光的反射等现象,不能解释光的互不干扰、同时发生的反射和折射、在介质中v c 等问题.(2)17世纪惠更斯的波动说: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能解释光的互不干扰、同时发生的反射和折射,但不能解释影子的形成、传播不需要介质等问题.(3)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的电磁说:光是一种电磁波,具电磁本性.使波动理论发展到了相当完美的地步.根据有:电磁波速等于光速;传播不需要介质;不能完美地解释光电效应.(4)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光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一个光子,E=hν.注意,这完全不同于牛顿的“微粒”.爱因斯坦吸收了普朗克的量子思想,很好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又保留了电磁波的特征.(5)20世纪前期德布罗意的波粒二象性:光是一种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四、物质波粒二象性的实践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设计与制造原理,就是充分利用物质的波动性.当今技术可以制造出观察原子的扫描隧道显微镜.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知道了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特点,体会量子论的建立深化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理解了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知道能量具有不连续性,与传统的连续性认识是不同的;了解事物的连续性与分立性是相对的;知道物质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了解物质的波粒二象性在实践中的应用.布置作业课本P121作业2、3.板书设计一、紫外灾难人类对黑体辐射的研究遇到了困难二、不连续的能量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即,认为辐射中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而不是连续的.在微观世界里,量子化或不连续性是很显著的.三、物质的波粒二象性不仅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物质也同样具有波粒二象性;波粒二象性是指物质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活动与探究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有关近代物理学的成就,写成小报告供大家交流.。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学案:第十七章学案1能量量子化(1)(2)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学案:第十七章学案1能量量子化(1)(2)[学习目标] 1.了解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2.了解能量子的概念及其提出的科学过程.3.了解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特点.一、黑体与黑体辐射[导学探究] (1)黑体就是黑色的物体吗?答案我们所说的黑体并不是指物体的颜色,它是指能完全吸收各种波长的电磁波的物体.(2)很多地方用红外线热像仪监测人的体温,只要被测者从仪器前走过,便可知道他的体温是多少?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答案根据热辐射规律可知,人的体温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该人辐射的红外线的频率和强度.通过监测被测者辐射的红外线的情况就可知道该人的体温.[知识梳理] 对黑体和黑体辐射的认识(1)热辐射①定义:我们周围的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这种辐射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所以叫热辐射.②特点:热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随物体的温度而有所不同.室温时,热辐射的主要成分是波长较长(填“较长”或“较短”)的电磁波,不能引起人们的视觉;温度升高时,较短(填“较长”或“较短”)波长的成分越来越强.(2)黑体及黑体辐射特点①定义:如果某种物体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体就是绝对黑体,简称黑体.②黑体辐射特点: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即学即用] (多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B.一般物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只与温度有关C.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温度有关D.黑体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答案ACD解析我们周围的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A正确;根据热辐射和黑体辐射的特点知,一般物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材料的种类和表面状况有关,而黑体辐射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B错误,C正确;根据黑体的定义知D正确.二、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导学探究] (1)黑体辐射的强度与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2)物理学家维思和瑞利在对黑体辐射做出解释时,各在什么区与实验接近,什么区偏离较大?答案见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1)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2)对黑体辐射的解释:维恩公式在短波区与实验非常接近,在长波区则与实验偏离很大;瑞利公式在长波区与实验基本一致,但在短波区与实验严重不符.由于波长很小的辐射处在紫外线波段,故而由理论得出的这种荒谬结果被认为是物理学理论的灾难,当时称为“紫外灾难”.[即学即用] 下列描绘两种温度下黑体辐射强度与波长关系的图中,符合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的是( )答案A解析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增加,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着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A正确,B、C、D错误.三、能量子[导学探究] 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的观点与宏观世界中我们对能量的认识有什么不同?答案宏观世界中的能量可以是任意值,是连续的,而普朗克认为微观粒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是一份一份的.[知识梳理] 对能量子和能量量子化的认识(1)普朗克的假设振动着的带电微粒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ε的整数倍,即:能量的辐射或者吸收只能是一份一份的,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做能量子.(2)能量子公式ε=hν,其中ν是电磁波的频率,h称为普朗克常量,h=6.626×10-34 J·s. (一般取h=6.63×10-34 J·s)(3)能量的量子化在微观世界中能量是量子化的,或者说是微观粒子的能量是分立的,这种现象叫能量的量子化.(4)普朗克假设的意义①借助于能量的假说,普朗克得出了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公式,与实验符合之好令人击掌叫绝.②普朗克在1900年能把量子列入物理学,正确地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成为新物理学思想的基石之一.[即学即用] (多选)以下宏观概念中,哪些是“量子化”的( )A.物体的带电荷量B.物体的质量C.物体的动量D.学生的个数答案AD解析所谓“量子化”应该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故选A、D.一、黑体辐射的规律例1 (多选)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 )图1A.随温度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B.随温度降低,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C.随温度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D.随温度降低,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的方向移动解析由题图可知,随温度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且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当温度降低时,上述变化都将反过来.答案ACD归纳总结1.理解和熟记辐射强度随波长的变化关系图象是解此类问题的关键.2.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温度有关,与材料的种类和表面状况无关.二、能量子的理解和计算例2 人眼对绿光较为敏感,正常人的眼睛接收到波长为530 nm的绿光时,只要每秒钟有6个绿光的光子射入瞳孔,眼睛就能察觉.普朗克常量为6.63×10-34 J·s,光速为 3.0×108 m/s,则人眼能察觉到绿光时所接收到的最小功率是( )A.2.3×10-18 WB.3.8×10-19 WD.1.2×10-18 WC.7.0×10-10 W 解析因只要每秒有6个绿光的光子射入瞳孔,眼睛就能察觉.所以察觉到绿光所接收的最小功率P=,式中E=6ε,又ε=hν=h,可解得P= W≈2.3×10-18 W.答案A归纳总结1.普朗克能量子假设认为微观粒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或者说微观粒子的能量是分立的.2.能量子的大小:ε=hν,其中ν是电磁波的频率,h是一个常量,称为普朗克常量,其值为h=6.626×10-34 J·s.针对训练小灯泡的功率P=1 W,设其发出的光向四周均匀辐射,平均波长λ=10-6 m,求小灯泡每秒钟辐射的光子数是多少?(h=6.63×10-34 J·s)答案5×1018个解析每秒钟小灯泡发出的能量为E=Pt=1 J1个光子的能量:ε=hν== J=1.989×10-19 J小灯泡每秒钟辐射的光子数:n==个≈5×1018个.1.一束红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则这束红光的能量子将(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不能确定答案C 解析光由空气射入玻璃时,频率不发生变化,由ε=hν可知,红光的能量子不变,C正确.2.在实验室或工厂的高温炉子上开一小孔,小孔可看作黑体,由小孔的热辐射特性,就可以确定炉内的温度.如图2所示是黑体的辐射强度与其辐射光波长的关系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T1>T2B.T1<T2C.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辐射强度都有所降低D.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方向移动答案A 解析一般材料的物体辐射能的多少决定于物体的温度(T)、辐射波的波长、时间的长短和辐射的面积,而黑体是指在任何温度下,全部吸收任何波长的辐射的物体,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温度有关.实验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所增加,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从图中可以看出,λ1<λ2,T1>T2,本题正确选项为A. 3.二氧化碳能很好的吸收红外长波辐射,这种长波辐射的波长范围约是1.43×10-3~1.6×10-3 m,相应的光子能量的范围是________.(已知普朗克常量h=6.6×10-34 J·s,真空中的光速c=3.0×108 m/s,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答案 1.2×10-22~1.4×10-22 J 解析由c=λν,得ν=,代入数据得频率范围为1.88×1011~2.1×1011 Hz,又由ε=hν得能量范围为1.2×10-22~1.4×10-22 J.一、选择题(1~9为单选题)1.对黑体辐射电磁波的波长分布的影响因素是( )B.材料A.温度C.表面状况D.以上都正确答案A 解析根据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A对.2.能正确解释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的是( )A.能量的连续经典理论B.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理论C.以上两种理论体系任何一种都能解释D.牛顿提出的微粒说答案B 解析根据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只能用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理论才能正确解释黑体辐射实验规律,B对.3.对于带电微粒的辐射和吸收能量时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以某一个最小能量值一份一份地辐射或吸收B.辐射和吸收的能量可以不是某一最小值的整数倍C.吸收的能量可以是连续的D.辐射和吸收的能量都可以是连续的答案A 解析带电微粒辐射和吸收能量时是以最小能量值——能量子ε的整数倍一份一份地辐射或吸收的,是不连续的.故选项A正确,选项B、C、D均错.4.普朗克常量是自然界的一个基本常数,它的数值是( )A.6.02×10-23 molB.6.625×10-3 mol·sC.6.626×10-34 J·sD.1.38×10-16 mol·s答案C 解析普朗克常量是一个定值,由实验测得它的精确数值为 6.626×10-34J·s,在记忆时关键要注意它的单位.5.红、橙、黄、绿四种单色光中,光子能量最小的是( )B.橙光A.红光D.绿光C.黄光答案A 解析在四种颜色的光中,红光的波长最长而频率最小,由光子的能量ε=hν可知红光光子能量最小.6.已知某种单色光的波长为λ,在真空中光速为c,普朗克常量为h,则电磁波辐射的能量子ε的值为( )B.hA.hλD.以上均不正确C.答案A 解析由波速公式c=λν可得:ν=,由光的能量子公式得ε=hν=h,故选项A正确.7.某激光器能发射波长为λ的激光,发射功率为P,c表示光速,h为普朗克常量,则激光器每秒发射的光子数为( )A. B. C. D.λPhc答案A 解析每个光子的能量ε=hν=,每秒钟发射的总能量为P,则n==. 8.在自然界生态系统中,蛇与老鼠和其他生物通过营养关系构成食物链,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蛇是老鼠的天敌,它是通过接收热辐射来发现老鼠的.假设老鼠的体温约37 ℃,它发出的最强的热辐射的波长为λmin.根据热辐射理论,λmin与辐射源的绝对温度T的关系近似为Tλmin=2.90×10-3m·K,则老鼠发出的最强的热辐射的波长为( )B.9.4×10-6 mA.7.8×10-5 mD.9.7×10-8 mC.1.16×10-4 m答案B 解析由Tλmin=2.90×10-3 m·K可得,老鼠发出最强的热辐射的波长为λmin= m=m≈9.4×10-6 m,B正确.9.硅光电池是利用光电效应将光辐射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若有N个波长为λ0的光子打在光电池极板上,这些光子的总能量为(h为普朗克常量)( )B.Nh cA.hλ0D.2Nhλ0C.Nhλ0答案B 解析一个光电子的能量ε=hν=h,则N个光子的总能量E=Nh,选项B正确.二、非选择题10.神光“Ⅱ”装置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高功率固体激光系统,利用它可获得能量为2 400 J、波长λ=0.35 μm的紫外激光.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则该紫外激光所含光子数为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 4.23×1021个解析紫外激光能量子的值为ε==J≈5.68×10-19 J.则该紫外激光所含光子数n==个≈4.23×1021个.。
物理量子论的教案
物理量子论的教案一、引言1. 教案目标:使学生了解量子论的起源和发展,对量子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教学内容:a. 量子论的起源b. 量子论的发展历程c. 量子论的重要性和影响3. 教学方法:a. 讲授b. 举例说明二、普朗克的量子假说1. 教案目标:使学生了解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理解黑体辐射问题的解决。
2. 教学内容:a. 黑体辐射问题的提出b. 普朗克的量子假说c. 黑体辐射问题的解决3. 教学方法:a. 讲授b. 图形演示三、玻尔的原子模型1. 教案目标:使学生了解玻尔的原子模型,理解原子的能级和光谱线。
2. 教学内容:a. 玻尔的原子模型b. 原子的能级c. 光谱线3. 教学方法:a. 讲授b. 模型展示四、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1. 教案目标:使学生了解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理解量子力学中的测量问题。
2. 教学内容:a. 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b. 量子力学中的测量问题c. 不确定性原理的应用3. 教学方法:a. 讲授b. 讨论五、量子纠缠1. 教案目标:使学生了解量子纠缠的概念,理解量子纠缠的奇特性质。
2. 教学内容:a. 量子纠缠的定义b. 量子纠缠的奇特性质c. 量子纠缠的应用3. 教学方法:a. 讲授b. 实验演示六、薛定谔的猫思想实验1. 教案目标:使学生了解薛定谔的猫思想实验,理解量子力学中的superposition 和observation 问题。
2. 教学内容:a. 薛定谔的猫思想实验的提出b. superposition 和observation 在实验中的体现c. 实验的哲学和现实意义3. 教学方法:a. 讲授b. 讨论c. 思维导图演示七、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1. 教案目标:使学生了解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的基本概念,理解量子计算的优势和应用。
2. 教学内容:a. 量子计算的基本概念b. 量子比特和经典比特的对比c. 量子计算的优势和应用3. 教学方法:a. 讲授b. 举例说明c. 互动提问八、量子力学在化学中的应用1. 教案目标:使学生了解量子力学在化学中的应用,理解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的量子力学解释。
高中物理 第17章 波粒二象性 4 概率波 5 不确定性关系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5-新人教版高中选
4概率波5不确定性关系[学习目标] 1.了解经典的粒子和经典的波的基本特征.(重点)2.了解并掌握光和物质波都是概率波.(重点)3.知道不确定性关系的具体含义.(重点、难点)一、概率波1.经典的粒子和经典的波(1)经典的粒子①含义:粒子有一定的空间大小,有一定的质量,有的还带有电荷.②运动的基本特征:遵从牛顿运动定律,任意时刻有确定的位置和速度,在时空中有确定的轨道.(2)经典的波①含义:在空间是弥散开来的.②特征:具有频率和波长,即具有时空的周期性.2.概率波(1)光波是一种概率波:光的波动性不是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而是光子自身固定的性质,光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可以通过波动的规律确定,所以,光波是一种概率波.(2)物质波也是概率波:对于电子和其他微观粒子,单个粒子的位置是不确定的,但在某点附近出现的概率的大小可以由波动的规律确定.对于大量粒子,这种概率分布导致确定的宏观结果,所以物质波也是概率波.二、不确定性关系1.定义在经典物理学中,一个质点的位置和动量是可以同时测定的;在微观物理学中,要同时测出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是不太可能的,这种关系叫不确定性关系.2.表达式ΔxΔp≥h4π.其中Δx表示粒子位置的不确定量,用Δp表示在x方向上动量的不确定量,h是普朗克常量.3.物理模型与物理现象在经典物理学中,对于宏观对象,我们分别建立粒子模型和波动模型;在微观世界里,也需要建立物理模型,像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模型.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经典粒子的运动适用牛顿第二定律.(√)(2)光子通过狭缝后落在屏上明纹处的概率大些.(√)(3)电子通过狭缝后运动的轨迹是确定的.(×)(4)经典的粒子可以同时确定位置和动量.(√)(5)对于微观粒子,不可能同时准确地知道其位置和动量.(√)2.(多项选择)根据不确定性关系ΔxΔp≥h4π,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采取办法提高测量Δx精度时,Δp的精度下降B.采取办法提高测量Δx精度时,Δp的精度上升C.Δx与Δp测量精度与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是否完备有关D.Δx与Δp测量精度与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是否完备无关[解析]不确定性关系说明,无论采用什么方法试图确定坐标和相应动量中的一个,必然引起另一个较大的不确定性,这样的结果与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是否完备无关,无论怎样改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都不可能逾越不确定性关系所给出的限度.故A、D正确.[答案]AD3.(多项选择)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概率波就是机械波B.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C.概率波和机械波的本质是一样的,都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D.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假设有一个光子,那么无法确定这个光子落在哪个点上[解析]机械波是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而概率波是粒子所到达区域的几率大小可以通过波动的规律来确定.故其本质不同.A、C错,B对;由于光是一种概率波,光子落在哪个点上不能确定.D对.[答案]BD对概率波的进一步理解1.单个粒子运动的偶然性:我们可以知道粒子落在某点的概率,但不能确定落在什么位置,即粒子到达什么位置是随机的,是不确定的.2.大量粒子运动的必然性:由波动规律,我们可以准确地知道大量粒子运动的统计规律,因此我们可以对宏观现象进行预言.3.概率波表达了波粒二象性的和谐统一:概率波的主体是光子和实物粒子,表达了粒子性的一面;同时粒子在某一位置出现的概率受波动规律的支配,表达了波动性的一面.所以说,概率波将波动性和粒子性统一在一起.4.物质波也是概率波对于电子、实物粒子等其他微观粒子,同样具有波粒二象性,所以与它们相联系的物质波也是概率波.也就是说,单个粒子位置是不确定的,具有偶然性;大量粒子运动具有必然性,遵循统计规律.[例1] (多项选择)在单缝衍射实验中,中央亮纹的光强占从单缝射入的整个光强的95%以上.假设现在只让一个光子通过单缝,那么该光子( )A.一定落在中央亮纹处B.一定落在亮纹处C.可能落在暗纹处D.落在中央亮纹处的可能性最大[解析]光是概率波,对于一个光子通过单缝落在何处,是不可确定的,但概率最大的是落在中央亮纹处,可达95%以上,当然也可能落在其他亮纹处,还可能落在暗纹处,不过,落在暗纹处的概率很小,故CD正确,AB错误.[答案]CD1.(多项选择)关于物质波的认识,正确的选项是( )A.任何运动的物体都伴随一种波,这种波叫物质波B.物质波也是一种概率波C.任何一个物体都有一种波和它对应,这就是物质波D.物质波就是光波[解析]据德布罗意物质波理论知,任何一个运动的物体,小到电子、质子,大到行星、太阳,都有一种波与之相对应,这种波就叫物质波,故A正确;只有运动的物质才有物质波与它对应,故C错误;物质波与光波一样,也是一种概率波,即粒子在各点出现的概率遵循波动规律,但物质波不是光波,故B正确,D错误.[答案]AB对不确定性关系的理解1挡板另一侧的任何位置,也就是说,粒子在挡板另一侧的位置是完全不确定的.2.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微观粒子具有波动性,会发生衍射.大部分粒子到达狭缝之前沿水平方向运动,而在经过狭缝之后,有些粒子跑到投影位置以外.这些粒子具有与其原来运动方向垂直的动量.由于哪个粒子到达屏上的哪个位置是随机的,所以粒子在垂直入射方向上的动量也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量的大小可以由中央亮条纹的宽度来衡量.3.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性关系:ΔxΔp≥h4π.由ΔxΔp≥h4π可以知道,在微观领域,要准确地确定粒子的位置,动量的不确定性就更大;反之,要准确地确定粒子的动量,那么位置的不确定性就更大.4.微观粒子的运动没有特定的轨道:由不确定关系ΔxΔp≥h4π可知,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是不能同时被确定的,这也就决定了不能用“轨迹〞的观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例2] (多项选择)关于不确定性关系ΔxΔp≥h4π有以下几种理解,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A.微观粒子的动量不可能确定B.微观粒子的坐标不可能确定C.微观粒子的动量和坐标不可能同时确定D.不确定性关系不仅适用于电子和光子等微观粒子,也适用于其他宏观粒子[解析]不确定性关系ΔxΔp≥h4π表示确定位置、动量的精度互相制约,此长彼消,当粒子位置不确定性变小时,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变大;当粒子位置不确定性变大时,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变小.故不能同时准确确定粒子的动量和坐标.不确定性关系也适用于其他宏观粒子,不过这些不确定量微乎其微,故CD正确.[答案]CD2.(多项选择)由不确定性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如果动量的不确定X围越小,那么与它对应坐标的不确定X围就越大B.如果位置坐标的不确定X围越小,那么动量的不确定X围就越大C.动量的不确定X围和位置坐标的不确定X围之间的关系不是反比例函数D.动量的不确定X围和位置坐标的不确定X围之间有唯一确定的关系[解析]由不确定性关系式ΔxΔp≥h4π可知,如果动量的不确定X围越小,那么与它对应的位置不确定X围就越大,选项A正确.同理如果位置坐标的不确定X围越小,那么动量的不确定X围就越大,选项B正确.由于ΔxΔp≥h4π,所以动量的不确定X围和位置的不确定X围之间的关系不是反比例函数,选项C正确,D错误.[答案]ABC1.经典的粒子具有一定的质量,占有一定的空间;经典的波具有时空周期性.2.光波是概率波,物质波也是概率波.3.经典力学中,质点的位置和动量可以同时测定,量子力学中,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具有不确定性,表达式为:ΔxΔp≥h4π.1.以下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B.光子与电子是同一种粒子,光波与机械波是同样一种波C.光的波动性是由光子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D.光是一种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光子说并未否定波动说,在光子的能量ε=hν中,频率ν表示的仍是波的特性[解析]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光同时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A错误.光不同于宏观观念的粒子和波,B错误.光的波动性是光本身固有的性质,不是光子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C 错误.光子的能量与其对应的频率成正比,而频率是反映波动特征的物理量,因此ε=hν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之间的密切关系,光子说并未否定波动说,D正确.[答案] D2.(多项选择)在验证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单缝,如果时间足够长,底片上会出现衍射图样B.单个光子通过单缝后,底片上会出现完整的衍射图样C.光子通过单缝的运动路线像水波一样起伏D.单个光子通过单缝后打在底片上的情况呈现出随机性,大量光子通过单缝后打在底片上的情况呈现出规律性[解析]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知,AD正确,BC错误.[答案]AD3.(多项选择)从衍射的规律可以知道,狭缝越窄,屏上中央亮条纹就越宽,由不确定性关系式ΔxΔp≥h4π判断,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入射的粒子有确定的动量,射到屏上的粒子就有准确的位置B.狭缝的宽度变小了,因此粒子的不确定性也变小了C.更窄的狭缝可以更准确地测得粒子的位置,但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却更大了D.微观粒子的动量和位置不可能同时确定[解析]不确定性原理说明,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可同时被确定,故A错误,D正确;位置的不确定性与动量的不确定性遵守不等式ΔxΔp≥h4π,Δx与Δp测量精度与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是否完备无关,故B错误;更窄的狭缝可以更准确地测得粒子的位置,但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却更大了,故C正确.[答案]CD4.(多项选择)以下对物理模型与物理现象的关系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物理模型应与日常经验相吻合,并能解释物理现象B.物理模型可以与日常经验相悖,但应与实验结果一致C.物理模型不能十分古怪,让人难以理解D.只要物理模型与实验结果一致,它在一定X围内就能正确代表研究的对象[解析]建立物理模型的目的是能解释物理现象,与实验结果符合,而不是符合人的日常经验,BD正确,AC错误.[答案]BD。
高三物理一体化教学案 量子论初步 人教版
高三物理一体化教学案 量子论初步考纲要求: ①光电效应.光子.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Ⅱ②光的波粒二象性,物质波,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电子云Ⅰ③玻尔模型和能级Ⅱ学习重点: 光电效应.光子.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玻尔模型和能级经典回顾:1.(2005天津卷)现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线度为d 的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
为满足测量要求,将显微镜工作时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设定为d /n ,其中n >1。
已知普朗克常量h 、电子质量m 和电子电荷量e ,电子的初速度不计,则显微镜工作时电子的加速电压应为(D ) A 222m ed h n B 313222⎪⎪⎭⎫ ⎝⎛e n h md C 2222men h d D 2222med h n 2.(2005江苏物理卷)在中子衍射技术中,常利用热中子研究晶体的结构,因为热中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晶体中原子间距相近.已知中子质量m=1.67x10—27kg ,普朗克常量h=6.63x10—34J ·s ,可以估算德布罗意波长λ=1.82x10-10m 的热中子动能的数量级为(C )(A)10—17J (B)10—19J (C)10—21J (D)10—24 J3.(2005北京春季理综)有关红、蓝两束单色光,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D )A .在空气中的波长蓝红λλ<B .在水中的光速蓝红v v <C .在同一介质中的折射率n 红>n 蓝D .蓝光光子的能量大于红光光子的能量4.(2005天津卷)某光电管的阴极是用金属钾制成的,它的逸出功为2.21eV ,用波长为2.5×10-7m 的紫外线照射阴极,已知真空中光速为3.0×108m/s ,元电荷为1.6×10-19C ,普朗克常量为6.63×10-34J s ,求得钾的极限频率和该光电管发射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应分别是(B )A .5.3×1014HZ , 2.2JB . 5.3×1014HZ , 4.4×10-19JC .3.3×1033H Z , 2.2JD .3.3×1033H Z , 4.4×10-19J 5.(2005广东物理卷)⑴如图9所示,氢原子从n >2的某一能级跃迁到n =2的能级,辐射出能量为2.55eV 的光子。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教学案:第十七章 第4、5节 概率波 不确定性关系
第4、5节概率波__不确定性关系1.经典的粒子具有一定的质量,占有一定的空间;经典的波具有时空周期性。
2.光波是概率波,物质波也是概率波。
3.经典力学中,质点的位置和动量可以同时测定,量子力学中,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具有不确定性,表达式为:ΔxΔp≥h4π。
一、经典的粒子和经典的波1.经典粒子的特征(1)经典物理学中,粒子有一定的空间大小,具有一定的质量,有的还带有电荷。
(2)经典粒子运动的基本特征:遵从牛顿运动定律,只要已知它们的受力情况及初位置、初速度,从理论上讲就可以准确、惟一地确定以后任一时刻的位置和速度,以及空间中的确定的轨迹。
2.经典波的特征经典的波在空间是弥散开来的,其特征是具有频率和波长,即具有时间、空间的周期性。
在经典物理中,波和粒子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研究对象,具有非常不同的表现,是不相容的两个物理属性。
二、概率波1.光波是一种概率波光的波动性不是光子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而是光子自身固有的性质,光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可以通过波动的规律确定,所以,光波是一种概率波。
2.物质波也是概率波对于电子和其他微观粒子,单个粒子的位置是不确定的,但在某点附近出现的概率的大小可以由波动的规律确定。
对于大量粒子,这种概率分布导致确定的宏观结果,所以物质波也是概率波。
三、不确定性关系1.定义:在经典物理学中,一个质点的位置和动量是可以同时测定的;在微观物理学中,要同时测出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是不太可能的,这种关系叫不确定性关系。
2.表达式:ΔxΔp≥h4π。
其中用Δx表示粒子位置的不确定量,用Δp表示在x方向上动量的不确定量,h是普朗克常量。
1.自主思考——判一判(1)经典的粒子的运动适用牛顿第二定律。
(√)(2)经典的波在空间传播具有周期性。
(√)(3)经典的粒子和经典的波研究对象相同。
(×)(4)光子通过狭缝后落在屏上的位置是可以确定的。
(×)(5)光子通过狭缝后落在屏上明纹处的概率大些。
人教版高中选修3-5-第17章-第1节-能量量子化(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17章第1节能量量子化【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热辐射及热辐射的特性,了解黑体与黑体辐射2.了解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了解黑体热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3.了解能量子的概念【过程与方法】了解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
比拟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特点。
体会量子论的建立深化了人们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开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量子的概念★教学难点: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教学过程】★重难点一、黑体与黑体辐射★1.热辐射.(1)定义:我们周围的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这种辐射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所以叫热辐射.(2)特点:热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随物体的温度而有所不同.2.黑体.(1)定义:在热辐射的同时,物体外表还会吸收和反射外界射来的电磁波.如果一些物体能够完全吸收投射到其外表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体就是绝对黑体,简称黑体.★对黑体及黑体辐射的理解1.对黑体的理解绝对的黑体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但可以用某装置近似地代替。
如下图,如果在一个空腔壁上开一个小孔,那么射入小孔的电磁波在空腔内外表会发生屡次反射和吸收,最终不能从空腔射出,这个小孔就成了一个绝对黑体。
2.一般物体与黑体的比拟热辐射特点吸收、反射特点一般物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与温度有关,与材料的种类及外表状况有关既吸收,又反射,其能力与材料的种类及入射光波长等因素有关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完全吸收各种入射电磁波,不反射【特别提醒】(1)热辐射不一定要高温,任何温度的物体都发出一定的热辐射,只是温度低时辐射弱,温度高时辐射强。
(2)黑体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不存在。
(3)黑体看上去不是一定是黑的,只有当自身辐射的可见光非常微弱时看上去才是黑的;有些可看作黑体的物体由于有较强的辐射,看起来还会很明亮,例如:炼钢炉口上的小孔。
高中物理新教材量子论初步
高中物理新教材《量子论初步》、《原子核》部分教材分析(浙江省高中物理新教材【第三册】备课会议材料)一、新旧教材比较①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为A和B两个层次,28个知识点中,其中教学要求为B层次的有七条(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B 氢原子的能级结构B 光子的发射和吸收B 原子的核式结构B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B 核反应B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B),A层次的20条,选学内容1条。
教学要求明显提高。
②新旧教学大纲对照,增加了四处教学内容(光子的发射和吸收B*不确定关系衰变A、半衰期A 放射性的污染和防护A),五处教学内容由选学改为必学内容(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核反应堆,可控热核反应,玻尔模型的局限性,用玻尔模型解释氢光谱)。
三处教学内容由阅读材料改为必学内容(物质波,氢原子中的电子云,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删去了一处内容(光电管及其应用)。
③新教材中出现了6处阅读材料(热辐射和普朗克的量子说,康普顿效应,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如何确定古木的年代,增殖反应堆)。
增强了应用性,以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二、教材编写意图新教材的写法和过去的教材有所不同,它把光的波粒二象性和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分别从光的本性和原子、原子核这两部分内容中提出,从新整合在一起成为量子论的初步,使之独立成章。
这样做的目的是:①为了在介绍物质结构的同时,更加突出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的教学,增强量子论观点的渗透,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量子论的观点是作为现代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方法。
②量子论初步单独成为一章,有利于与大学物理的教学的接轨,即与《普通物理学》、《量子力学》的学习接轨。
③新教材的编写渗透STS思想,即强调了科学技术与社会实际发展的一致性。
如增加了放射性的应用和防护一节内容,并补充了小小“钥匙链”放倒13人的现实材料。
同时还注重了学以致用,注重渗透物理学研究发展过程中的方法因素的教育和人文科学的教育。
三、教学难点剖析由于微观结构和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看不见、摸不着,是无法直接感知,如建立诸如轨道量了化、能量量子化、光与实物的波粒二象性,理解光电效应现象,以及用概率描述粒子运动等新的观念。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17章第1节《能量量子化》教学设计
《能量量子化》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是顺应能量量子化观点提出的这段历史展开的。
通过演示实验、师生活动及问题串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主动建构知识。
先通过演示实验灯丝颜色的变化引出热辐射及对热辐射规律的研究;再通过与日常看到的颜色的对比得出黑体模型;再通过对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及理论推导的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经典物理学观念的局限性,进而引出要打破旧观念,提出新观念,即普朗克能量子假说;再通过师生活动“买米”,帮助学生理解宏观能量的连续和微观能量的量子化;最后通过与元电荷概念的类比,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能量量子化的理解,把整节课推向高潮。
二、 前期分析本节课是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的第一节,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能量量子化观点建立的历史,知道微观粒子的能量是分立的。
并且,正是普朗克提出了能量子假说,才启发了爱因斯坦对光电效应的解释,进而促使康普顿提出光子还具有动量及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
可以说,普朗克提出了能量量子化观点,为量子理论的建立打响了第一炮。
所以这一节的学习为本章甚至原子物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同时,本节课的学习启发了学生研究科学问题的思维:先提出问题,再实验探究,再理论证明和修正方法再证明,最后提出新观念。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我校高二选修物理的学生,他们已经完成了选考所有内容的学习。
对他们而言,重新学习本节课的困难有以下几点:1、对能量量子化观点建立的历史不清楚;2、对宏观物体能量的连续性与微观粒子能量的分立理解不到位,似懂非懂;3、对能量量子化这个观点建立的意义不知道;4、研究科学问题的思维没有建立起来。
结合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下:1、重点:通过物理史实的学习,建立能量量子化的观点;通过师生活动、类比等的手段,理解宏观能量的连续性与微观能量的分立。
2、难点理解微观粒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黑体辐射实验规律及理论推导的讨论,说明经典理论存在局限性。
高三物理教案:《量子论初步和原子核》教学设计
高三物理教案:《量子论初步和原子核》教学设计光电效应与光子说1. 某金属在一黄光照射下,正好有电子逸出,下述说法中,哪种是正确的( )A. 增大光强,而不改变光的频率,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不变B. 用一束更大强度的红光代替黄光,仍能发生光电效应C用强度相同的紫光代替黄光,光电流强度将不变D.用强度较弱的紫光代替黄光,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答案A要点二光的波粒二象性2. 物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光屏处放上照相用的底片.若减弱光的强度,使光子只能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曝光时间不太长,底片只能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子;如果曝光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就会出现规则的干涉条纹.对这个实验结果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 曝光时间不太长时,底片上只能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子,表现出光的波动性B. 单个光子通过双缝后的落点可以预测C只有大量光子的行为才能表现出光的粒子性D.干涉条纹中明亮的部分是光子到达机会较多的地方答案D题型 1 对光电效应规律的理解【例 1 】关于光电效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B. 光电子的动能越大,光电子形成的电流强度就越大C用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一定比用可见光照射同种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要大D.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这个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答案D题型 2 光电效应方程的应用【例2】如图所示,一光电管的阴极用极限波长为0 的钠制成.用波长为入的紫外线照射阴极,光电管阳极A和阴极K之间的电势差为U,光电流的饱和值为I.(1) 求每秒由K极发射的电子数.(2) 求电子到达A极时的最大动能.(普朗克常量为h,电子的电荷量为e)?答案(1)题型 3 "光子说"的应用【例3】根据量子理论,光子的能量E和动量p之间的关系式为E=pc, 其中c表示光速,由于光子有动量,照到物体表面的光子被物体吸收或反射时都会对物体产生压强,这就是"光压",用I表示.(1) 一台二氧化碳气体激光器发出的激光,功率为P0射出光束的横截面积为S当它垂直照射到一物体表面并被物体全部反射时,激光对物体表面的压力F=2pN,其中p表示光子的动量,N表示单位时间内激光器射出的光子数,试用P0和S表示该束激光对物体产生的光压I.(2) 有人设想在宇宙探测中用光作为动力推动探测器加速,探测器上安装有面积极大、反射率极高的薄膜,并让它正对太阳,已知太阳光照射薄膜对每1 m2面积上的辐射功率为1.35 kW探测器和薄膜的总质量为M=100 kg,薄膜面积为4X 104 m2求此时探测器的加速度大小(不考虑万有引力等其他的力)?答案(1)1二(2)3.6 x 10-3n/s2题型 4 光电结合问题【例4】波长为=0.17 z的紫外线照射至金属筒上能使其发射光电子,光电子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做最大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时,已知r B=5.6x 10-6T m,光电子质量m=9.1x 10-31 kg,电荷量e=1.6 x 10-19农:(1) 光电子的最大动能.(2) 金属筒的逸出功.答案(1)4.41 x10-19 J (2)7.3 x10-19?J。
高三物理一体化教学案 量子论初步 人教版
高三物理一体化教学案 量子论初步 人教版考纲要求: ①光电效应.光子.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Ⅱ②光的波粒二象性,物质波,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电子云Ⅰ③玻尔模型和能级Ⅱ学习重点: 光电效应.光子.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玻尔模型和能级经典回顾:1.(2005天津卷)现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线度为d 的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
为满足测量要求,将显微镜工作时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设定为d /n ,其中n >1。
已知普朗克常量h 、电子质量m 和电子电荷量e ,电子的初速度不计,则显微镜工作时电子的加速电压应为(D ) A 222med h n B 313222⎪⎪⎭⎫ ⎝⎛e n h md C 2222men h d D 2222med h n 2.(2005江苏物理卷)在中子衍射技术中,常利用热中子研究晶体的结构,因为热中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晶体中原子间距相近.已知中子质量m=1.67x10—27kg ,普朗克常量h=6.63x10—34J ·s ,可以估算德布罗意波长λ=1.82x10-10m 的热中子动能的数量级为(C )(A)10—17J (B)10—19J (C)10—21J (D)10—24 J3.(2005北京春季理综)有关红、蓝两束单色光,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D )A .在空气中的波长蓝红λλ<B .在水中的光速蓝红v v <C .在同一介质中的折射率n 红>n 蓝D .蓝光光子的能量大于红光光子的能量4.(2005天津卷)某光电管的阴极是用金属钾制成的,它的逸出功为2.21eV ,用波长为2.5×10-7m 的紫外线照射阴极,已知真空中光速为3.0×108m/s ,元电荷为1.6×10-19C ,普朗克常量为6.63×10-34J s ,求得钾的极限频率和该光电管发射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应分别是(B )A .5.3×1014HZ , 2.2JB . 5.3×1014HZ , 4.4×10-19JC .3.3×1033H Z , 2.2JD .3.3×1033H Z , 4.4×10-19J 5.(2005广东物理卷)⑴如图9所示,氢原子从n >2的某一能级跃迁到n =2的能级,辐射出能量为2.55eV 的光子。
高三物理高考教案全集(经典实用)第17章《量子论初步》
第十七章 量子论初步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 具:过程及内容:散量子论初步一、光电效应1.现象: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照射下物体发射出电子的现象叫光电效应现象;所发射的电子叫光电子;光电子定向移动所形成的电流叫光电流。
.2.光电效应规律(1)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着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3)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4)从光照射到产生光电流的时间不超过10—9s ,几乎是瞬时产生的. 说明:(1)光电效应规律“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中“光电流的强度指的是光电流的最大值(亦称饱和值),因为光电流未达到最大值之前,其值大小.不仅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还与光电管两极间的电压有关.只有在光电流达到最大以后才和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2)这里所说“入射光的强度”,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入射到金属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光子的总能量,在入射光频率不变的憎况下,光强正比于单位时间内照射到金属表面上单位面积的光子数.但若换用不同频率的光照射,即使光强相同,单位时间内照射到金属表面单位面积的光子数也不相同,因而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也不相同,形成的光电流也不同.【例1】某种单色光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则下述措施中可能使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是A .延长光照时间散B .增大光的强度C .换用波长较短的光照射D .换用频度较低的光照射【解析】由发生光电效应的四个条件可知能不能产生光电效应与入射光的频率和金属板的材料有关,当金属一定时,要发生光电效应,就只有增大入射光的频率,也就是入射光的波长变短,所以C 选项正确.二、光子说1.光电效应规律中(1)、(2)、(4)条是经典的光的波动理论不能解释的,第1课(1) 极限频率ν0光的强度由光波的振幅A决定,跟频率无关,只要入射光足够强或照射时间足够长,就应该能发生光电效应.(2)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光强无关,(3)波动理论还解释不了光电效应发生的时间之短10-9s能量积累是需要时间的2.光子说却能很好地解释光电效应.光子说认为:(1)空间传播的光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2)光子的能量跟它的频率成正比,即E=hγ=hc/λ式中的h叫做普朗克恒量,h =6.610_34J·s.光子被电子吸收,有些没有被电子吸收;吸收了光子的电子(a、b、c、e、g)动能变大,可能向各个方向运动;有些电子射出金属表面成为光电子(b、c、g),有些没射出(a、e);射出金属表面的电子克服金属中正电荷引力做的功也不相同;只有从金属表面直接飞出的光电子克服正电荷引力做的功最少(g),飞出时动能最大。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教学案:第十七章 第3节 粒子的波动性
第3节粒子的波动性1.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2.光子的能量ε=hν和动量p =h λ是描述物质的粒子性的重要物理量,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之间的密切关系。
3.德布罗意波又叫物质波,其波长和频率分别为:λ=h p ,ν=εh。
一、光的波粒二象性 1.光的波粒二象性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2.光子的能量和动量 (1)能量:ε=hν。
(2)动量:p =hλ。
(3)意义:能量ε和动量p 是描述物质的粒子性的重要物理量;波长λ和频率ν是描述物质的波动性的典型物理量。
因此ε=hν和p =hλ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之间的密切关系,普朗克常量h 架起了粒子性与波动性之间的桥梁。
二、粒子的波动性及实验验证 1.粒子的波动性 (1)德布罗意波:每一个运动的粒子都与一个对应的波相联系,这种与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称为德布罗意波,也叫物质波。
(2)物质波的波长、频率关系式:波长:λ=hp频率:ν=εh。
2.物质波的实验验证(1)实验探究思路:干涉、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如果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则在一定条件下,也应该发生干涉或衍射现象。
(2)实验验证:1927年戴维孙和汤姆孙分别利用晶体做了电子束衍射实验,得到了电子的衍射图样,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
(3)说明:①人们陆续证实了质子、中子以及原子、分子的波动性,对于这些粒子,德布罗意给出的ν=εh和λ=hp关系同样正确。
②宏观物体的质量比微观粒子的质量大得多,运动时的动量很大,对应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很小,根本无法观察到它的波动性。
1.自主思考——判一判(1)德布罗意认为实数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2)光的波粒二象性彻底推翻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3)波长较长的光只有波动性,没有粒子性。
(×)(4)向前飞行的子弹具有波动性。
(√)2.合作探究——议一议(1)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跟光波频率高低、波长的长短有怎样的关系?提示:光波频率越低,波长越长,光的波动性越明显;光波频率越高,波长越短,光的粒子性越明显。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17章波粒二象性4概率波5不确定性关系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5
- 网络教学视频资源
- 电子版习题库
5. 教学手段:
- 探究式教学
- 小组讨论
- 实验演示
- 案例分析
- 互动问答
这些教学资源旨在支持课程内容的深度理解和学生的主动学习,通过多样化手段促进学生对概率波和不确定性关系的掌握。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概率波”与“不确定性关系”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相关内容做好准备。
6. 实验验证与理论分析
- 双缝干涉实验与物质波概念的验证
- 不确定性原理在实验测量中的应用
- 量子物理实验对理论预测的验证与挑战
7. 量子物理的实际应用
- 量子力学在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 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的基本原理
- 量子物理对材料科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影响
8. 科学研究方法与思维
- 量子物理研究中提出假说、验证假说的方法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中阶段的学生通常对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具有一定的探索欲望,他们对量子物理学这样的前沿科学领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数学和逻辑推理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能够处理较为复杂的物理公式和概念。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倾向于通过实验和实例来直观理解抽象的理论,喜欢通过讨论和问题解决的方式进行学习。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在前期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波动理论和粒子运动的经典图像,并了解了量子世界的初步概念。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综合起来,理解物质波的概率解释,以及不确定性关系对测量的基本限制,从而深化对波粒二象性的认识,并为后续量子力学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章 量子论初步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 具:过程及内容: 散量子论初步基础知识 一、光电效应1.现象: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照射下物体发射出电子的现象叫光电效应现象;所发射的电子叫光电子;光电子定向移动所形成的电流叫光电流。
.2.光电效应规律(1)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着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3)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4)从光照射到产生光电流的时间不超过10—9s ,几乎是瞬时产生的. 说明:(1)光电效应规律“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中“光电流的强度指的是光电流的最大值(亦称饱和值),因为光电流未达到最大值之前,其值大小.不仅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还与光电管两极间的电压有关.只有在光电流达到最大以后才和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2)这里所说“入射光的强度”,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入射到金属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光子的总能量,在入射光频率不变的憎况下,光强正比于单位时间内照射到金属表面上单位面积的光子数.但若换用不同频率的光照射,即使光强相同,单位时间内照射到金属表面单位面积的光子数也不相同,因而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也不相同,形成的光电流也不同.【例1】某种单色光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则下述措施中可能使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是A .延长光照时间散B .增大光的强度C .换用波长较短的光照射D .换用频度较低的光照射【解析】由发生光电效应的四个条件可知能不能产生光电效应与入射光的频率和金属板的材料有关,当金属一定时,要发生光电效应,就只有增大入射光的频率,也就是入射光的波长变短,所以C 选项正确.二、光子说1.光电效应规律中(1)、(2)、(4)条是经典的光的波动理论不能解释的,(1) 极限频率ν0光的强度由光波的振幅A 决定,跟频率无关,只要入射光足够强或照射时间足够长,就应该能发生光电效应.(2)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光强无关,(3)波动理论还解释不了光电效应发生的时间之短10-9s能量积累是需要时间的第1课2.光子说却能很好地解释光电效应.光子说认为:(1)空间传播的光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2)光子的能量跟它的频率成正比,即 E =h γ=hc /λ 式中的h 叫做普朗克恒量,h =6.610_34J ·s .爱因斯坦利用光子说解释光电效应过程:入射光照到金属上,有些光子被电子吸收,有些没有被电子吸收;吸收了光子的电子(a 、b 、c 、e 、g )动能变大,可能向各个方向运动;有些电子射出金属表面成为光电子(b 、c 、g ),有些没射出(a 、e );射出金属表面的电子克服金属中正电荷引力做的功也不相同;只有从金属表面直接飞出的光电子克服正电荷引力做的功最少(g ),飞出时动能最大。
如果入射光子的能量比这个功的最小值还小,那就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这就解释了极限频率的存在;由于光电效应是由一个个光子单独引起的,因此从有光照射到有光电子飞出的时间与照射光的强度无关,几乎是瞬时的。
这就解释了光电效应的瞬时性。
(3)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 =h γ-W (E k 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W 是逸出功,既从金属表面直......接飞出...的光电子克服正电荷引力所做的功。
) 说明:(1)光电效应现象是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吸收了光子的能量后,其动能足以克服金属离子的引力而逃逸出金属表面,成为光电子.不要将光子和光电子看成同一粒子.(2)对一定的金属来说,逸出功是一定的.照射光的频率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大,从金属中逸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就越大.如果入射粒子的频率较低,它的能量小于金属的逸出功,就不能产生光电效应,这就是存在极限频率的原因.【例2】.用某种频率的紫外线分别照射铯、锌、铂三种金属,从铯中发射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2.9eV ,从锌中发射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1.4eV ,铂没有光电子射出,则对这三种金属逸出功大小的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铯的逸出功最大,铂的逸出功最小B .锌的逸出功最大,铂的逸出功最小C .铂的逸出功最大,铯的逸出功最小D .铂的逸出功最大,锌的逸出功最小解析: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½mv m 2=h γ一W .当照射光的频率一定时,光子的能量h γ就是一个定值,在光电效应中的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等于光子的能量减去金属的逸出功.最大初动能越大,说明这种金属的电子逸出功越小,若没有光电子射出,说明光子的能量小于电子的逸出功.因此说铂的逸出功最大,而铯的逸出功最小. 答案:c【例3】入射光线照射到某金属表面上发生光电效应,若入射光的强度减弱,而频率保持不变,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从光照到金属表面上到发射出光电子之间的时间间隔将明显增加B .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C .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小D .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解析:入射光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入射到金属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光子的总能量,“入射光的强度减弱而频率不变,”表示单位时间内到达同一金属表面的光子数目减少而每个光子的能量不变 a b c d e f g根据对光电效应的研究,只要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那么当入射光照到金属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同时完成的,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是来自金属最表层的电子,当它们吸收了光子的能量后,只要大于金属的逸出功而能摆脱原子核的束缚,就能成为光电子,当光子的能量不变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不变. 当入射光强度减弱时,仍有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但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也会减少.答案:C三..康普顿效应光子在介质中和物质微粒相互作用,可能使得光的传播方向转向任何方向(不是反射),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散射。
在研究电子对X 射线的散射时发现:有些散射波的波长比入射波的波长略大。
康普顿认为这是因为光子不仅有能量,也具有动量。
实验结果证明这个设想是正确的。
因此康普顿效应也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四、光的波粒二象性1、 干涉、衍射.....和偏振表明光是一种波;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表明光是一种粒子;因此现代物理学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2、 大量光子的传播规律体现为波动性;频率低、波长长的光,其波动性越显著.3、个别光子的行为体现为粒子性;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的光,其粒子性越显著.4.光在传播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波动性;在与物质发生作用时往往表现为粒子性;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为说明光的一切行为,只能说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说明:光的波粒二象性可作如下解释:(1)既不可把光当成宏观观念中的波,也不可把光当成微观观念中的粒子.(2)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波动性,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粒子性;频率超低的光波动性越明显,频率越高的光粒子性越明显.(3)光在传播过程中往往显示波动性,在与物质作用时往往显示粒子性.(4)由E=h γ,p =h/λ看出,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并不矛盾:表示粒子性的粒子能量和动量的计算式中都含有表示波的特征的物理量——频率γ和波长λ。
(5)由以上两式和波速公式c=λγ还可以得出:E = p c(6)对干涉现象理解:①对亮条纹的解释:波动说:同频率的两列波到达亮纹处振动情况相同;粒子说:光子到达的几率大的地方。
②对暗条纹的解释:波动说:同频率的两列波到达暗纹振动情况相反;粒子说:光子到达的几率小的地方。
五、物质波(德布罗意波)物质分为两大类:实物和场。
既然作为场的光有粒子性,那么作为粒子的电子、质子等实物是否也具有波动性?德布罗意由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思想推广到微观粒子和任何运动着的物体上去,得出物质波的概念: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该波的波长λ=h/p 。
人们又把这种波叫做德布罗意波。
物质波也是概率波。
【例4】试估算一个中学生在跑百米时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
光子 电子 电子光子 散射前 散射后解:估计一个中学生的质量m ≈50kg ,百米跑时速度v ≈7m/s ,则3634109.17501063.6--⨯=⨯⨯==p h λm 由计算结果看出,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所以很难表现出其波动性。
【例5】 为了观察到纳米级的微小结构,需要用到分辨率比光学显微镜更高的电子显微镜。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子显微镜所利用电子物质波的波长可以比可见光短,因此不容易发生明显衍射B.电子显微镜所利用电子物质波的波长可以比可见光长,因此不容易发生明显衍射C.电子显微镜所利用电子物质波的波长可以比可见光短,因此更容易发生明显衍射D.电子显微镜所利用电子物质波的波长可以比可见光长,因此更容易发生明显衍射解:为了观察纳米级的微小结构,用光学显微镜是不可能的。
因为可见光的波长数量级是10-7m ,远大于纳米,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因此不能精确聚焦。
如果用很高的电压使电子加速,使它具有很大的动量,其物质波的波长就会很短,衍射的影响就小多了。
因此本题应选A 。
六.氢原子中的电子云对于宏观质点,只要知道它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和速度以及受力情况,就可以应用牛顿定律确定该质点运动的轨道,算出它在以后任意时刻的位置和速度。
对电子等微观粒子,牛顿定律已不再适用,因此不能用确定的坐标描述它们在原子中的位置。
玻尔理论中说的“电子轨道”实际上也是没有意义的。
更加彻底的量子理论认为,我们只能知道电子在原子核附近各点出现的概率的大小。
在不同的能量状态下,电子在各个位置出现的概率是不同的。
如果用疏密不同的点子表示电子在各个位置出现的概率,画出图来,就像一片云雾一样,可以形象地称之为电子云。
七、能级初中介绍了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认为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好比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研究表明,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和经典电磁理论有矛盾:按照经典电磁理论:⑴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会向外辐射同频率的电磁波,能量将减小,原子将会不稳定;⑵电子旋转半径减小的同时,频率将增大,因此辐射的电磁波频率也应该是连续变化的。
事实上原子是稳定的,原子辐射的电磁波的频率也是不变的。
1.玻尔理论为解决这个矛盾,玻尔将量子理论引入原子结构理论,大胆提出了三条假设,创建了玻尔原子模型。
①能量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的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②原子跃迁假设:原子从一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它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值决定:即:h ν=E m -E n③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所处的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