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配套K12】三年级科学下册《跷跷板》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跷跷板》教案教科书说明本课主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玩跷跷板为切入点,进一步认识、探究有关平衡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活动准备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蜡烛、设计表格。
活动过程游戏导入:演示“蜡烛跷跷板”实验。
谈话:这是一个有趣的“蜡烛跷跷板”游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谁的发现多?学生:他的左右两端不断地跷起来。
师:你在生活中玩过类似的游戏吗?他为什么一会儿跷起来一会儿有落下来呢?探究活动:活动一:感知跷跷板的平衡,提出问题出示书中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同学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总之大家都想知道跷跷板平衡的办法活动二:探究使跷跷板平衡的办法、讨论探究方案(1)提出活动纸想:请大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猜测一下怎样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2)学生讨论后组织汇报。
(3)教师小结:同学们的预测都有可能,但还不是结果,要知道这些预测是不是正确,还要验证,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测,结合桌上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自己的探究方案。
(4)学生小组讨论,制定方案。
学生汇报交流。
2、进行探究实验(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同学们已经做好了实验的准备工作,现在可以动手、试一试,看谁的方法多,发现多?谁的记录详实?(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共同探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及空间。
3、交流实验情况即发现活动三: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师: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用到了平衡的规律,请大家看这段资料(杂技演员走钢丝等)师生交流: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这样的现象?谁能用我们了解的跷跷板的道理,揭示刚上课时“蜡烛跷跷板”的奥秘。
【配套K12】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二单元了解空气干窑镇中心小学戴文卫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
空气占据着我们的周围空间。
让学生经历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
2、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选择材料,设计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流动以及空气占据着空间。
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空气的存在、流动以及空气占据着空间。
教学难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材料准备:教师用:水槽、气球、塑料袋、可乐瓶、三角漏斗、平底烧瓶、集气瓶等材料。
学生用:水槽、可乐瓶、气球、剪刀、铁钉、吸管等。
教学步骤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1、谜语导入二、感觉空气塑料袋、气球1、我有一个谜语,大家猜猜看是什么?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我们的生命里不了。
2、关于空气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关于我们还有什么问题?3、今天我们就用观察和做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关于空气的一些问题。
1、收集空气。
我们怎么把空气摆放到课桌上来研究呢?大家想想办法。
2、感觉空气。
3、交流对空气的感觉。
现在就把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4、概括学生感觉到的空气的性质猜谜语学生提出问题1、学生用手摸、按,感觉空气充满塑料袋,有弹性,能变形;扎一个小孔让空气吹在脸上感觉气流,体会空气像水一样能流动;听一听气流发出的声音;尝一尝、闻一闻体验空气没有味道、没有气味。
2、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发现。
激发兴趣导入通过运用感官充分感觉空气,使学生对空气形成多方面的感性认识。
让学生用口头语言把自己的感觉描述出来。
通过描述,学生头脑中的空气会零散的表象向概念化的方向发展。
三、纸的奇遇四、谁赶走了杯中的水五、我们从哪里还知道空气占据空间6、课外活动水槽、水、玻璃杯、废纸片1、大家想变魔术?先认真读课文上“纸的奇遇”这段文字。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K12教育文档)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雅安市名山区前进乡中心小学三年级科学集体备课教案(下册)名山区前进乡中心小学科学组第一单元天气1-1 我们关心天气【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过程与方法: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过程】一、认识天气现象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1.运动和位置【教材简析】《运动和位置》是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起始课。
为落实“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及“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两个科学概念,课文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学生通过观察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第二个是借助方向盘和软尺,研究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来描述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一张小女孩喂鱼的图片,引出研究当我们站在地面观察物体时,怎样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
探索板块,学生先通过独立观察图片、进行判断并思考依据,再全班交流的方式,发现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依据。
学生再通过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小组合作探究方式,会发现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通过研讨举动,学生可以认识到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变了,是运动的;位置没变,是静止。
同时认识到需要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描述位置。
拓展板块,本举动是奉告方向和距离,标画物体所在位置。
其实质也是在应用中进一步匡助学生认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学情分析】对于运动,学生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许多生活经历。
可是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还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比方他们每每没法判断自动上升的扶梯上的人是否在运动,其原因是缺少“参照物”的概念。
在本课中学生通过窥察图片与会商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来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学生在以往的研究中会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
在本课中将借助方向盘和软尺来帮助学生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对于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进行描述。
学生通过活动能意识到方向和距离共同决定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况。
【K12学习】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混合身边的物质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习按观察物质混合与分离的基本方法进行观察; 2、指导学生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物质的操作方法;3、指导学生学习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变化;4、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质制造混合物,并学习观察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变化; 5、教育学生要学会和同伴合作,保证本组每个学生都有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 6、了解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物质大都是混合物,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各种混合物。
7、感受实验前的猜测和假设的重要,懂得通过实验观察获得事实、根据事实做出判断才是科学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混合与分离的动手操作,对混合现象仔细观察,并做出判断。
难点:认识到混合后的沙豆、油水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
三、材料准备每组透明杯子两个、一次性塑料杯1只、纱网1块、筷子或玻璃棒1根、黄豆与砂子各半杯、放大镜。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媒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体引入课题:出示杯中的黄豆和沙学生从杯中取一通过观察子,谈话:上个学期我们学些黄豆的沙子,分了解混合习了不少观察的本领,这别放在纸上,先用前的沙和里有一些黄豆和沙子,比肉眼观察,再用放黄豆是怎比谁发现得多?大镜观察。
断混合后可能从多方面进行观察。
是否发生学生综合观变化做好察结果,发表观察准备。
发现。
混合沙和豆实验分离混合物实验谈话:把这些豆和沙混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样?设问:你打算怎样把它们混合到一起?谈话:仔细观察,混合后的东西是怎样的?谈话:想想,给杯中的这些东西取个名字?综合学生的观点,引出“混合物”的概念。
创设问题:你有办法再把这些豆和沙的混合物分离开来吗?让学的方案。
看看教师能为你提供什么帮助,动手将它们分离开。
让学生评价自己小组的分离结果是否理想。
谈话:与纸上的沙与豆比一比,分离出来的豆与沙子有没有发生变化?设问认为变化的学生:你认为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这时还能叫作豆,叫作沙吗?学生猜一猜,说说自己的理。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第一章《植物的生长》:第一节植物的特征与分类,第二节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2.第二章《动物的生活》:第一节常见的动物,第二节动物的行为。
3.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天气的认识,第二节气候的特点。
4.第四章《电与磁》:第一节简单电路,第二节磁现象。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与分类,了解自然界中的多样生物。
2.培养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认知。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行为、天气与气候的特点、电与磁现象。
2.教学重点:植物与动物的分类、天气与气候的观察、简单电路的搭建、磁现象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植物样本、动物模型、天气图标、电路元件、磁铁等。
2.观察记录表、学习卡片、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自然界的美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实践情景引入:分发植物样本和动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分类。
3.新知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行为、天气与气候特点、电与磁现象。
4.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与教材配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植物的生长:分类、特征、生长发育。
2.动物的生活:常见动物、行为特点。
3.天气与气候:天气、气候、观察。
4.电与磁:简单电路、磁现象。
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列举你所认识的植物和动物,并进行分类。
(2)观察一周的天气,记录下来,并分析气候特点。
(3)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4)探索磁铁的性质,记录下来。
2.答案:(1)植物分类: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
动物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昆虫等。
(2)根据观察记录,分析当地的气候特点。
【K12学习】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复习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复习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
植物根、茎、叶的作用。
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过程与方法:根据给出的谜语猜出谜底和说出有关的知识。
通过展示发现植物的生长规律。
小组活动复习这一单元的重要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体会生命的神奇,激发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
体会小组合作的重要,提高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及植物的生命器官。
【教学难点】知识的综合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试卷。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师:我知道我们三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谜语想考考大家,想不想知道是什么谜语?生:异口同声想。
师:请看大屏幕这个谜语是:尖尖叶子,火红小花,姑娘用它,染红指甲。
猜猜看这是什么?生:凤仙花。
师:对是凤仙花,想一想凤仙花还有哪些名字呢?生1指甲花。
生2芨芨草。
生3急性子、别碰我。
师:关于凤仙花你还知道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师:刚才有同学说知道了凤仙花的生长过程,;凤仙花的生长过程是什么?出示媒体。
凤仙花植株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什么?投影出示。
学生跟着画面说出相应的内容。
二、多种形式,回顾旧知师:刚才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想一想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想不起来可以看书。
小组汇报。
播种的方法,怎样才能看到种子的变化过程,植物根、茎、叶的作用等等。
师:同学们学的怎么样呢?咱们来个知识比赛好不好?生:好!师:项比赛是判断题。
请看比赛要求:投影出示:温馨提示:1、试卷每人一份,2、老师说开始时才能答题,3、最先完成的交给老师,4、其他同学交给小组长5、最先完成全对加上20分其他同学全对每人加上10分,分数最高的那组获胜。
师:比赛要求看明白了吗?请各组小组长来领试卷。
判断:植物的根向下生长。
植物都是用种子繁衍后代的。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是以种子开始的。
所有植物的种子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五章《植物的一生》:详细学习种子的结构、种子发芽过程、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2. 第六章《动物的适应》:探讨动物如何适应生活环境,包括动物的运动、食物、防御等方面。
3. 第七章《天气与气候》:学习天气现象、天气预报、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4. 第八章《电与磁》:了解电与磁的基本概念、简单电路、磁铁的性质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植物生长过程、动物适应特点、天气与气候知识以及电与磁的基本原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考、合作等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适应性的具体表现、天气与气候的区分、电与磁现象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种子发芽实验、动物适应性的观察、天气预报的制作、简单电路的搭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种子、动物模型、天气符号卡片、磁铁、导线、电池等。
2. 学具:放大镜、观察盒、画图工具、实验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动物、天气现象,引出教学内容。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植物生长过程、动物适应性、天气与气候、电与磁现象等。
3.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进行种子发芽实验、观察动物适应性行为、制作天气预报、搭建简单电路等。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一生:种子结构、发芽过程、生长与发育。
2. 动物的适应:运动、食物、防御。
3. 天气与气候:天气现象、天气预报、气候类型。
4. 电与磁:电的基本概念、简单电路、磁铁性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生长过程。
(2)举例说明动物如何适应生活环境。
(3)制作一份天气预报,并解释其原理。
(4)利用导线、电池、磁铁制作一个简单电路。
2. 答案:(1)植物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物。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
探究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如阳光、水分、空气、温度等。
2. 动物的生长发育研究动物的生长过程,如孵化、出生、成长、繁殖等。
了解动物生长发育需要的条件,如食物、水分、温度、生活环境等。
3. 天气与气候学习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区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掌握基本的气象观测方法,如气温、降水、风向等。
4.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认识资源浪费与保护的重要性。
探讨环境保护的方法与途径,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植物、动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及其所需条件。
学会基本的气象观测方法,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认识自然资源的特点,提高环保意识和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运用比较、分类、分析、综合等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关爱自然、珍惜资源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生长与变化的原理。
动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与条件。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观察植物、动物的生长变化。
学会基本的气象观测方法,关注天气与气候的变化。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种子、幼苗、花朵等实物。
动物标本、图片、生长发育过程的视频。
气象观测工具,如温度计、雨量计、风向标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如培养皿、种子、小动物等。
画图工具,如彩笔、画纸等。
环保实践用品,如垃圾分类箱、节能宣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植物、动物的生长变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植物、动物是如何生长发育的吗?”2. 教学新课:(1)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讲解植物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等现象。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科学教案3篇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科学教案3篇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科学教案篇1《蜡不喝水》【活动目标】1、萌发孩子用心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
(重点)2、引导幼儿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比较发现经特殊加工后纸杯功用。
(难点)【活动准备】1、三个大水盆装满水,纸、笔若干。
每组一个一次性纸杯装上水。
2、幼儿每人事先折好一个小船。
【活动过程】(一)玩纸船。
“请小朋友看看教室里有什么?”(水盆,水盆里有水)“你们想玩吗?想想你要怎样玩。
”幼儿讨论后自由选取地方玩。
提问:A你是怎样玩纸船的?B你的纸船怎样了?C你发现了什么?小结:蜡不喝水,蜡涂在纸上就好像给纸穿上了一件雨衣,能够保护纸的。
(二)折纸杯。
教师出示一个纸折的杯子,让幼儿观察。
提问:A你觉得这个纸杯能装水吗?B你有什么办法能够让纸杯不漏水。
幼儿自由讨论后进行操作。
小结:蜡涂的厚薄均匀与否会影响效果,涂的厚均匀的不会漏水反之就要漏水。
(三)发现纸杯的秘密。
教师出示另一种一次性纸杯,让幼儿比较发现他们的不同,然后揭晓纸杯的秘密。
(四)延伸。
生活中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请小朋友回去再找找,我们下次再来做实验。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科学教案篇2雨的秘密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做小实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水蒸气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一些科学现象。
2.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3.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自然的兴趣。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1.木偶台、木偶小兔、兔妈妈。
2.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投影机、故事《小水滴旅行记》、有关幻灯片、磁带。
活动过程一、教师木偶表演,提出尝试问题,教师以兔妈妈带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雨了,小兔问妈妈:“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故事情景导放课题,提出问题:“小朋友,你知道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吗?”二、小朋友做小实验(幼儿第一次尝试,分组活动)1.幼儿点燃酒精灯,把水加热。
2.教师提出尝试问题: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3.小结:水热了就会有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K12学习]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预案设计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植物的生长变化》
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
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
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
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
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磁铁》
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
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
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的应用。
【配套K12】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0XX)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0XX)板书设计:4.蛹变成了什么蚕蛾和蛹的比较蚕蛾蛹215.蚕的生命周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阶段。
2.蚕是蚕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蚕蛾交配繁殖后死亡。
3.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2CY系列齿轮油泵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过程与方法整理资料,归纳概括蚕的一生。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生命的珍爱之情。
2.认识资料积累和整理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整理观察记录,认识蚕的一生所经历的卵幼虫蛹成虫几个阶段。
【教学难点】认识到蚕的一生分为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学生自己的观察记录.画的图和拍的照片.制作的标本和小报等资料。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一生KCB不锈钢齿轮泵的图片或课件。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回顾我们的养蚕过程,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二、学习新课1.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然后提问。
蚕的一生经历了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形态和行为有什么不同。
2.小结蚕的一生小结蚕的一生,主要围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形态和行为有什么不同来进行。
教师要启发学生,蚕在蚕的整个生ZYB可调式渣油泵命周期中是幼虫,蚕蛾是成虫。
蚕的一生应为卵幼虫蛹成虫,然后从卵开始又产生一个新的循环。
3.蚕的生命周期这个活动要帮助学生从蚕的一生为:卵幼虫蛹成虫,上升为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几个阶段,并且依据前面填写的表格把各阶段经历的时间统计出来。
认识到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4.什么因素影响蚕的生命和变化蚕健康生长需要什么条件,自己是怎么满足它的;5展示会让学生把自己的记录表.制作的小报.标本.拍的照片.专题研究报告等资料都展示出来,大家互相参观.学习。
也可以让学生就养蚕中印象最深刻的事,写成一篇心得体会。
板书设计: 5 蚕的生命周期幼虫卵蛹成虫226.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动物都有生命周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详细内容为植物的生长过程、开花结果、种子传播等。
2.第二章《动物的生长与变化》:详细内容为动物的生长过程、繁殖行为、生命周期等。
3.第三章《天气与气候》:详细内容为天气现象、季节变化、简单气象观测等。
4.第四章《电与磁》:详细内容为电的基本概念、简单电路、磁铁的性质与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培养关爱生物的情感。
2.使学生掌握简单的气象观测方法,提高对天气变化的关注度。
3.培养学生对电与磁现象的兴趣,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应用。
4.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命周期、简单电路的制作。
2.教学重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磁铁的性质、电的传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动物生命周期挂图、气象观测工具、简单电路元件、磁铁等。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植物种子、小动物模型、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讲解:结合教材,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内容,穿插实践情景和例题讲解。
3.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拓展延伸:布置相关任务,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观察、实践。
六、板书设计1.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生长过程、开花结果、种子传播。
2.动物的生长与变化:生长过程、繁殖行为、生命周期。
3.天气与气候:天气现象、季节变化、气象观测。
4.电与磁:电的基本概念、简单电路、磁铁的性质与应用。
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并画出植物的生长变化图。
(2)了解一种动物的生命周期,用文字和图片描述其生长过程。
(3)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天气与气候的关系。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经过优化后的教案,应当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学会欣赏自然,关注环境。
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春天的秘密,包括第1课《植物的生长变化》、第2课《动物的生长变化》、第3课《我们的成长变化》。
2. 第二单元:空气与水,包括第4课《空气的力量》、第5课《水的秘密》、第6课《水与生命》。
3. 第三单元:简单机械,包括第7课《杠杆的原理》、第8课《滑轮的原理》、第9课《轮轴的原理》。
4.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包括第10课《天气的变化》、第11课《气候的影响》、第12课《保护环境》。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春天的秘密,认识植物、动物和人体的生长变化。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探究,了解空气与水的性质,认识到空气和水的的重要性。
3. 学生能够通过操作和观察,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春天秘密的理解,空气与水的性质,简单机械的原理,天气与气候的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和思考,掌握春天的秘密,空气与水的性质,简单机械的原理,天气与气候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春天的植物、动物、人体的生长变化的图片,空气与水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的模型,天气与气候的图表。
2. 学具:学生的实验器材,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春天的植物、动物、人体的生长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的秘密。
2. 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空气与水的性质,简单机械的原理,天气与气候的关系。
3. 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讲解春天的秘密,空气与水的性质,简单机械的原理,天气与气候的关系。
4. 练习:学生通过操作和思考,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的条件、植物生长的过程;2. 《动物的生活》——动物的生活习性、动物的身体结构;3. 《春天的变化》——春天的气候特点、春天的生物变化;4. 《水与我们的生活》——水的性质、水资源的重要性;5. 《磁铁的力量》——磁铁的原理、磁铁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知识,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2.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3. 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植物生长的条件、动物的身体结构、水的性质。
教学重点:春天生物变化、磁铁的原理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观察箱、动物模型、磁铁、实验器材等;2. 学具:记录本、画图工具、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和动物,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生长和生活;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植物生长的条件、动物的生活习性等;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植物生长过程图、动物身体结构图;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春天的变化、水资源的重要性;5. 实验演示:展示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引导学生了解磁铁的原理;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条件、过程;2. 动物的的生活:习性、结构;3. 春天的变化:气候、生物;4. 水与我们的生活:性质、重要性;5. 磁铁的力量:原理、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植物生长的条件;(2)描述春天的一种生物变化;(3)谈谈你对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
2. 答案:(1)植物生长的条件:水分、光照、温度、土壤等;(2)春天的一种生物变化:如植物抽芽、动物繁殖等;(3)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和动植物都离不开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深入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开展水资源调查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教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内容:第一章:生活中的科学1.1 水的世界1.2 天气与气候第二章:物质的变化2.1 固体、液体和气体2.2 物质的溶解2.3 温度与热量第三章:生物的世界3.1 植物的生长3.2 动物的生存3.3 人体与健康第四章:科学的探索4.1 观察与实验4.2 探究与问题解决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方法。
2. 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物质的溶解、温度与热量的关系重点:观察与实验、探究与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固体、液体和气体样品、温度计、实验器材等学具:实验记录本、笔、教科书等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水的魔法,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章节讲解:a. 生活中的科学: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水的性质、天气与气候的变化等。
b. 物质的变化:通过实验和观察,讲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以及物质的溶解过程。
c. 生物的世界: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生存,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态环境。
d. 科学的探索: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实验,探究问题,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3. 随堂练习: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实验作业和问题解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科学:水的性质、天气与气候的变化2. 物质的变化: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物质的溶解过程3. 生物的世界: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生物的基本特征4. 科学的探索:观察与实验、探究问题解决作业设计:1. 实验题目:水的溶解实验答案:观察到溶解过程中溶质逐渐消失,溶液的颜色和味道发生变化。
2. 问题解决题目:固体、液体和气体的转化答案:固体可以转化为液体(如冰融化成水),液体可以转化为气体(如水蒸发成水蒸气)。
[K12学习]三年级科学下学期教学预案设计
三年级科学下学期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
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二、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三、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遵循《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注意选择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基础的、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较三年级上学期的要求有所提高。
【K12学习】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磁铁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磁铁我们知道的磁铁【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方面。
过程与方法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
观察磁铁形状,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磁铁的用途,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乐于表达和交流。
激发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交流、整理关于磁铁的知识。
【教学难点】知道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方面。
【教学准备】各种各样的磁铁、塑料小车、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宝刀传说。
古代的侠客不光武功高强,而且常常有好的兵器。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从青铜兵器到铁制兵器,越来越结实,但是也有了一类特殊的兵器。
就一把普通式样的刀,看上去没什么特别的,却说是“宝刀”。
原来,其他的兵器不敢轻易靠上它,一靠上它兵器就会被它吸住,力气小的人往往会让兵器脱手。
撒暗器的也不管用,那些铁制的暗器还没伤到人,只要用宝刀在面前挥舞几圈,暗器就被它全部吸住了。
难怪被侠客们称为“宝刀”!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听完了宝刀的传说,我想小朋友们的心里一定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吧?呵呵!不着急,再看看老师的遥控小车吧!演示遥控小车:把一块磁铁用纸包上放在塑料小车上,把一根条形磁铁包装成指挥棒状,手拿“指挥棒”靠近小车,吸引或排斥着小车前进和倒退。
小车怎么会听我的指挥?怪事还真多,你能猜猜其中的奥秘吗?学生猜测、交流、讨论。
二、我们对磁铁的了解:在我们周围,很多物体上也都使用了磁铁。
我们知道磁铁的哪些事情,是怎么知道的?请以小组为单位,在记录纸上画出或者写出对磁铁的了解吧!再想想怎样把小组知道的有关磁铁的事情介绍给全班小朋友。
一会儿我们开个小小交流会,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多,介绍的好。
小小交流会:我们知道的磁铁。
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以“磁铁”为中心用网状图形式记录在黑板上。
评比得出最佳表现组。
三、利用网状图,整理磁铁知识:形状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配套K12】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温度和温度计|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温度和温度计|教科版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科学《温度和温度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在我国通常使用摄氏温标来标志。
学生们可能听说过温度计,也曾用过体温计测量过体温,但真正使用温度计测量过其他物体温度的学生估计很少。
本课学习时,对许多学生来说还是第一次使用温度计。
因此,本课的学习,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理解温度计是用来做什么的、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识读温度计。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温度计零上刻度线的识读,不会有太大困难,但对于零下刻度的识读可能容易出错。
需要教师重点讲授这部分内容。
教学课时: 1 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与写。
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
教学准备:小烧杯4支,为每组准备体温计1支,热水等。
教学过程:一、比较水的温度1、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过冷水和热水吗?有什么感觉?2、出示冷热不同的两杯水,请学生用手触摸感知一下,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回答后指导:温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
板书:温度讲述:温度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我们可以通过皮肤等触觉器官感知、比较物体的冷热情况。
3、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有四杯水。
老师请两位同学来完成下列活动: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4、汇报。
5、师:我们再来一次,这次的要求是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他们的冷热。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观察与发现第一单元:春天的脚步1.1 植物的生长1.2 动物的变化第二单元:水2.1 水的来源和性质2.2 水的循环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动物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让学生掌握水的来源、性质和循环过程,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动物的变化过程水的循环过程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能力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或实物动物变化过程的图片或实物水循环过程的模型或动画2. 学具:学生观察记录表学生实验器材(如种子、土壤、容器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春天为背景,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引入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变化。
2. 新课内容:第一单元:春天的脚步1) 植物的生长a) 教师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c) 教师点评,补充讲解植物生长的原理。
2) 动物的变化a) 教师展示动物变化过程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c) 教师点评,补充讲解动物变化的原理。
第二单元:水1) 水的来源和性质a) 教师通过实验和讲解,介绍水的来源和性质。
b) 学生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水的循环a) 教师展示水循环过程的模型或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c) 教师点评,补充讲解水循环的过程。
3.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春天的脚步植物的生长:生长过程、特点、原理动物的变化:变化过程、特点、原理2. 第二单元:水水的来源和性质:来源、性质水的循环:过程、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观察身边的水源,了解水的性质和循环过程。
2. 答案:生长过程: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
水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液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混合身边的物质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习按观察物质混合与分离的基本方法进行观察; 2、指导学生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物质的操作方法;3、指导学生学习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变化;4、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质制造混合物,并学习观察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变化; 5、教育学生要学会和同伴合作,保证本组每个学生都有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 6、了解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物质大都是混合物,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各种混合物。
7、感受实验前的猜测和假设的重要,懂得通过实验观察获得事实、根据事实做出判断才是科学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混合与分离的动手操作,对混合现象仔细观察,并做出判断。
难点:认识到混合后的沙豆、油水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
三、材料准备每组透明杯子两个、一次性塑料杯1只、纱网1块、筷子或玻璃棒1根、黄豆与砂子各半杯、放大镜。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媒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体引入课题:出示杯中的黄豆和沙学生从杯中取一通过观察子,谈话:上个学期我们学些黄豆的沙子,分了解混合习了不少观察的本领,这别放在纸上,先用前的沙和里有一些黄豆和沙子,比肉眼观察,再用放黄豆是怎比谁发现得多?大镜观察。
断混合后可能从多方面进行观察。
是否发生学生综合观变化做好察结果,发表观察准备。
发现。
混合沙和豆实验分离混合物实验谈话:把这些豆和沙混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样?设问:你打算怎样把它们混合到一起?谈话:仔细观察,混合后的东西是怎样的?谈话:想想,给杯中的这些东西取个名字?综合学生的观点,引出“混合物”的概念。
创设问题:你有办法再把这些豆和沙的混合物分离开来吗?让学的方案。
看看教师能为你提供什么帮助,动手将它们分离开。
让学生评价自己小组的分离结果是否理想。
谈话:与纸上的沙与豆比一比,分离出来的豆与沙子有没有发生变化?设问认为变化的学生:你认为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这时还能叫作豆,叫作沙吗?学生猜一猜,说说自己的理。
学生设计混合的方法,各组合作进行混合。
观察、描述观察后的沙子和豆子。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说说这样取名的理。
依据已有经验进行思考与判断。
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
观察认识混合后的物质的主要特征。
通过取名进一步对混合的物质进行观察与认识。
各小组议一议,制定各小组的分离方案。
各小组交流方案。
利用教师提供的器材或自制装置分离。
小组观察、比较。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从多角度认识问题。
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恰当的评价。
促使学生认识,沙与豆并没有发生本质特征的变化。
油与水的混合出示一杯水,一杯油,设问,将它们倒在一起会怎样?先将水倒入试管再将油倒入试管。
设问:有什么办法将它们充分混合在一起呢?将水和油充分混合在一起。
设问水和油的混合物是怎样的?创设问题:你有办法将水与油的混合物分离开来吗?静止一定的时间,让油和水分离开来。
让学生观察分离出来的油与水有没有变化?小结学生猜测、判断。
观察试管中的水和油。
说明见到的现象?说说自己的方法。
说明见到的现象?小组讨论,说明自己的设想方案。
观察,发表意见。
设问:这节我们主要作回答:……了哪些事?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混合身边的物质》。
设问:我们身边有这类回答:……混合物吗?设问:这些混合物你能将其分离吗?混合身边的物质一、教学目标1、继续指导学生学习按观察物质混合的基本方法进行观察;2、继续指导学生学习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变化;3、继续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质制造混合物,并学习观察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变化;4、了解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物质大都是混合物,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各种混合物。
了解混合的世界有两种情况;5、帮助学生理解观察到“发生变化”和“不发生变化”具有同样的价值;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制定研究计划,并根据计划开展研究活动。
难点:对混合现象仔细观察,并做出判断。
三、材料准备每组透明杯子五个、火柴、碳酸氢钠、醋、石灰水、自来水一杯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媒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体引入教学活与学生谈论上一节课。
回忆上节课的动活动,说说上节课有些什么收获。
出示研究材料,提出探学生仔细观察,究内容:仔细观察,说说交流各自的发现。
两个杯子中的物质有什么特点。
介绍所观察的物品的名称。
学生猜测,并交提出探究任务:你认流。
为,小苏打和醋混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
探究小苏打实验谈话:打算一下,你们学生小组制定和醋混合后准备怎样去研究,研究时简单的研究步骤,的情况。
注意什么?明确研究的过程和注意点。
学生小组展开研究活动,观察研究现象。
谈话: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和你猜测的情况一样吗?视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讨: 1、你认为,气泡是从学生小组讨论哪里来的?并交流看法。
2、气泡到哪里去了? 3、你认为跑出来的是什么气呢?实验教师演示点燃的火柴学生观察现伸进空杯和装有小苏打与象。
醋的混合物的杯子。
教师设问:你见到了怎样的情况?有什么想法?学生说说见到的实验现象,并与同学交流对此现象从师生的交流中,引导的想法。
学生认识到,混合中产生了一种不同于一般空气的气体。
教学思路从观察与讨论中捕捉探究的问题,明确探究任务。
明确研究任务,保证有序合理地开展研究活动。
重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整理。
通过问题的引导,加深对实验现象的理解。
引导学生思维向深层次发展整合两种混合的现象扩展实验生活中的混合设问:今天的混合后的结果和沙与豆子的混合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呢?归纳学生的话得出:上一次的实验中,混合后的沙与豆子是能分离开的,也没有什么新的物质产生。
今天的混合实验中,产生了一种新的物质。
教师出示一杯石灰水,让学生向水中吹气。
要求观察现象。
设问:这个实验属于哪一种混合。
混合1/4杯自来水与石灰水,引导学观察现象,判断属于哪一种混合。
学生说说,见到过哪此混合物。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混合物,引导学生看标签,说说是哪物质混合成的。
要求学生在家中寻找两种混合物,并记录它们的成份。
小组组讨论,促进学生交流观点。
新旧经验的融合,使其更全面地理解混合的世界。
学生做一做。
扩展认识,交流现象,并做形成判断。
出判断。
想一想说一说。
观察教师提供的混合物。
分离混合物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习几种分离混合物的操作方法;2、学生通过对面粉和粳米、铁钉和木屑分离方法的研究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3、指导学生根据物质本身的特征选用分离的方法;4、指导学生按物质分离的基本方法进行观察。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习几种分离物质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混合身边的物质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习按观察物质混合与分离的基本方法进行观察;2、指导学生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物质的操作方法;3、指导学生学习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变化;4、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质制造混合物,并学习观察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变化;5、教育学生要学会和同伴合作,保证本组每个学生都有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6、了解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物质大都是混合物,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各种混合物。
7、感受实验前的猜测和假设的重要,懂得通过实验观察获得事实、根据事实做出判断才是科学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混合与分离的动手操作,对混合现象仔细观察,并做出判断。
难点:认识到混合后的沙豆、油水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
三、材料准备每组透明杯子两个、一次性塑料杯1只、纱网1块、筷子或玻璃棒1根、黄豆与砂子各半杯、放大镜。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媒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体引入课题: 出示杯中的黄豆和沙学生从杯中取一通过观察子,谈话:上个学期我们学些黄豆的沙子,分了解混合习了不少观察的本领,这别放在纸上,先用前的沙和里有一些黄豆和沙子,比肉眼观察,再用放黄豆是怎比谁发现得多?大镜观察。
断混合后可能从多方面进行观察。
是否发生学生综合观变化做好察结果,发表观察准备。
发现。
混合沙和豆实验分离混合物实验谈话:把这些豆和沙混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样?设问:你打算怎样把它们混合到一起?谈话:仔细观察,混合后的东西是怎样的?谈话:想想,给杯中的这些东西取个名字?综合学生的观点,引出“混合物”的概念。
创设问题:你有办法再把这些豆和沙的混合物分离开来吗?让学的方案。
看看教师能为你提供什么帮助,动手将它们分离开。
让学生评价自己小组的分离结果是否理想。
谈话:与纸上的沙与豆比一比,分离出来的豆与沙子有没有发生变化?设问认为变化的学生:你认为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这时还能叫作豆,叫作沙吗?学生猜一猜,说说自己的理。
学生设计混合的方法,各组合作进行混合。
观察、描述观察后的沙子和豆子。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说说这样取名的理。
依据已有经验进行思考与判断。
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
观察认识混合后的物质的主要特征。
通过取名进一步对混合的物质进行观察与认识。
各小组议一议,制定各小组的分离方案。
各小组交流方案。
利用教师提供的器材或自制装置分离。
小组观察、比较。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从多角度认识问题。
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恰当的评价。
促使学生认识,沙与豆并没有发生本质特征的变化。
油与水的混合出示一杯水,一杯油,设问,将它们倒在一起会怎样?先将水倒入试管再将油倒入试管。
设问:有什么办法将它们充分混合在一起呢?将水和油充分混合在一起。
设问水和油的混合物是怎样的?创设问题:你有办法将水与油的混合物分离开来吗?静止一定的时间,让油和水分离开来。
让学生观察分离出来的油与水有没有变化?小结学生猜测、判断。
观察试管中的水和油。
说明见到的现象?说说自己的方法。
说明见到的现象?小组讨论,说明自己的设想方案。
观察,发表意见。
设问:这节我们主要作回答:……了哪些事?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混合身边的物质》。
设问:我们身边有这类回答:……混合物吗?设问:这些混合物你能将其分离吗?混合身边的物质一、教学目标1、继续指导学生学习按观察物质混合的基本方法进行观察;2、继续指导学生学习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变化;3、继续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质制造混合物,并学习观察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变化;4、了解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物质大都是混合物,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各种混合物。
了解混合的世界有两种情况;5、帮助学生理解观察到“发生变化”和“不发生变化”具有同样的价值;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制定研究计划,并根据计划开展研究活动。
难点:对混合现象仔细观察,并做出判断。
三、材料准备每组透明杯子五个、火柴、碳酸氢钠、醋、石灰水、自来水一杯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媒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体引入教学活与学生谈论上一节课。
回忆上节课的动活动,说说上节课有些什么收获。
出示研究材料,提出探学生仔细观察,究内容:仔细观察,说说交流各自的发现。
两个杯子中的物质有什么特点。
介绍所观察的物品的名称。
学生猜测,并交提出探究任务:你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