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学 第十一章 业绩评价系统与激励机制

合集下载

第十一章管理会计 企业业绩评价

第十一章管理会计 企业业绩评价

第四节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二、平衡计分卡简介 (一)财务层面 虽然以财务指标为主的业绩评价体系存在重大的缺陷,但是,财务指标始终还是业绩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原因在于财务指标能够 反映经营活动的结果。财务业绩的指标能反映出公司的策略、业绩对净利润的提高是否具有帮助。典型的财务目标是和盈利能力联系在 一起的,通常包括:销售额、毛利率、净利润、现金流量、资本报酬率等。 (二)顾客层面 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使企业越来越认识到顾客对于企业的重要性。顾客是企业收入的来源,是未来发展的驱动力。平衡记分卡 对顾客方面的计量主要针对为企业提供长期盈利能力的顾客群,既包括现有顾客,又包括潜在顾客。评价时主要衡量企业吸引和保持顾 客的程度。对于顾客的计量指标主要有顾客满意度、顾客保持率、新顾客的获得、顾客盈利性和在目标市场上所占的份额等。 (三)内部业务流程层面 平衡计分卡认为,企业要想在获得顾客,进而在提高市场份额和销售收入上取得成功,就必须重视内部价值链中的关键流程的管理。 内部业务流程指标着重在那些对顾客的满意程度和企业的财务指标有最大影响的内部经营上。每项经营都有其一系列独特的、为顾客创 造价值和产生财务结果的过程。普通的价值链模型包含三个主要的经营过程:创新、经营和售后服务。 (四)学习与成长层面 学习与成长方面确立了企业必须建立长期的成长和进步的基础结构。顾客方面和内部业务流程方面,确立了现在和未来成功的关键
4.卡普兰和诺顿的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可以让企业高层经理从财务、顾客、内部业务和学习与创新能力四个方面来观察企业。 平衡计分卡又引入了四个新的管理程序,把企业长期战略目标与短期行动联系起来发挥作用。其中,第一个程序是将公司战略量化 为一套被广泛认可的测评的指标;第二个程序是将组织的战略与各部门及个人的目标联系起来;第三个程序是实现公司业务计划与财务 计划的一体化;第四个程序是反馈与学习、行动的系统,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环境来调整。平衡计分卡的内容将在第四节进行详细阐述。

管理会计学第十一章业绩考核与评价

管理会计学第十一章业绩考核与评价
(1)计算的目的不同 (2)计算的对象不同 (3)计算范围不同 (4)成本归集的原则不同 产品成本以产品为对象归集,谁受益,谁承担。
责任成本以责任中心为归集对象,谁负责,谁 承担。
长期来看产品总成本和企业的责任成本总和还 是相等的。
6 - 23
5.成本中心的业绩报告
对成本中心而言,最重要的经济指标是责任成本, 业绩评价时主要看成本中心是否能够完成预先设定的成 本标准。
6 - 26
(二)利润中心
利润中心是既要发生成本又取得收入,还 能根据收入与成本计算利润的一种责任中心, 是对利润负责的责任单位。
利润中心既要对收入负责,也要对成本费 用负责,利润中心考核的重点是可控收入和可 控成本的差额——责任利润。
6 - 27
1.利润中心的两种类型
(1)自然利润中心:通过市场销售产品而取得 收入产生利润,同时也可以向内部单位提供产品 或劳务。 (2)人为利润中心:在企业内部人为形成内部 销售收入而人为“做出来”利润,不存在外部市 场,经营成果主要用来满足企业内部需要。
6 - 29
2.责任利润的计算
毛利=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不可取 部门贡献毛益(评价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 =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分属部门经理可控固定成 本-分属部门经理不可控固定成本=部门经理贡 献毛益-分属部门经理不可控固定成本 =销售净额-销售成本-部门直接费用 营业利润=销售净额-销售成本-部门直接费用部门间接费用 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范围和含义
1、目标一致问题:对部门有利不一定对全局 有利,部门经理有时往往缺乏对整体利益的 理解,或者仅仅为了部门利益。 2、部门之间利益冲突问题。部门之间讨价还 价耗费许多精力。许多时候需要运用非财务 指标评价业绩——平衡计分卡 3、过度消费,重复设置服务部门。 4、信息成本一般会大幅度上升。

中央财经大学孟焰-第十一章习题答案_管理会计学

中央财经大学孟焰-第十一章习题答案_管理会计学

第十一章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习题一】优秀 良好 合格 较低 较差18.3% 18.3% 18.3%12.7%9.5%17.6% 17.6% 17.6%11.9%8.4%35.9% 15.4% 15.4%10.8%17.9%18.0% 14.8% 14.8%9.5%9.0%13.5% 13.5%8.4%79.6% 12.7%53.3%15.9% 11.9%10.7%10.8%9.5%8.4%132.9%13.3%优秀:>=18.0%良好:15.9%~18.0%合格:13.3%~15.9%较低:10.7%~13.3%较差:9.0~10.7%【习题二】该家子公司为应评定为良好。

指标权数设为100本档基础分=100*0.6=60调整分=(13.5%-13.3%)÷(15.9%-13.3%)x(80-60)=1.54该家公司得分=60+1.54=61.54【习题三】层面 指标 权重 目标值 实际值 单项得分资本报酬率 18.00%7%7.80% 0.20销售利润率 18.00%10%12.20% 0.22 财务(60%)成本降低率 18.00%5% 4.60% 0.17新市场的增长率 3.00%10%11.30% 0.03已有市场的增长率 3.00%6%7.50% 0.04市场占有率 5.00%20%21% 0.05 客户(10%)客户满意度调查 2.50%805%85.00% 0.00经销商获利率 2.50%10%10.50% 0.03优质供应商比率 4.00%85%82% 0.04 内部流程(10%)产品质量优良率 3.00%90%92% 0.03环境友好指数 3.00%8.5 9.1 0.03员工士气调查 10.00%88%90% 0.10 学习与成长(20%)战略技能得分 7.00%8.8 7.8 0.06战略信息准备度 3.00% 5 3.9 0.03 合计 1.03【习题四】本年营业利润=500/0.67=746.27调整后的营业利润=746.27+400-80=1066.27调整后的税后利润=1066.27×0.67=714.4调整后的平均资本=(10400+10320)/2=10360EV A=714.4-10360×12%=-528.8【习题五】自报数的五种情况 一 二 三 四 五年初下级自报实现利润数 100200300400 500合同利润数(自报数八折) 80160240320 400年终下级预计实际完成利润能力 400400400400 400超合同利润数 32024016080 0年初数与年终数差距(少报数) -300-200-1000 多报少报罚款(少报数*0.9) -270-180-900 0净奖励=超额奖励+少报罚款 50607080 0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在报告数为400万的情况下的净奖励最大,因此,他应该实事求是地报出400万。

管理会计学 第11章 业绩考评

管理会计学 第11章 业绩考评

基于 净资产收益率
的业绩考核 与评价体系
杜邦分析法利用主要财务 比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综 合分析,既全面体现企 业整体财务状况,又指 出指标与指标之间及指 标与报表之间的内在联 系,其基本思想是将企 业净资产收益率逐级分 解为多项财务比率的乘 积,从而深入分析和比
较企业经营业绩。
该体系以净资产报酬率为主体指标, 分别反映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及盈利能力, 并按其内在联系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 一个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数据综合在 一起的指标分析体系(见下图)。
基于利润的 业绩考评指标
基于利润的 业绩考核与评价
指标
追求利润最大 化往往可以给企业 利益相关者带来好 处。
非上市公司的业绩考评指标主要包 括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投资 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报酬率等, 而上市公司则经常采用每股收益、每股 股利等指标。
1.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 营业收入
第十一章 业绩考核与评价
学习目标
1.了解以企业为主体的业绩考评指标的优缺点,并明确它 对改进业绩考评所起的桥梁作用。 2.了解责任中心的实质,掌握不同责任中心业绩考评的思 路和方法。 3.了解EVA的经济内涵,掌握EVA业绩考评的思路和方法。 4.掌握平衡计分卡的评价思路和方法,并能在工作中加以 应用。 5.掌握不同考评对象的特点,为全面掌握业绩考评奠定基 础。
11.1 以企业为主体的业绩考评 11.2 以责任中心为主体的业绩考评 11.3 基于EVA的业绩考评 11.4 基于战略的业绩考评
11.1 以企业为主体的业绩考评
以企业为主体的业绩考评主要表现为所有者 对企业最高管理层进行的业绩考评,也表现 为集团公司对子公司、分公司进行业绩考评 。

《管理会计(第2版)》教师教学课件:第11章-内部业绩评价

《管理会计(第2版)》教师教学课件:第11章-内部业绩评价

项目 销售收入① A子公司利润 B子公司利润 利润总计② 资产平均占用额③ 投资利润率④=②/③ 销售利润率⑤=②/① 资产周转率⑥=①/③ 行业平均收益率⑦ 剩余收益⑧=②-③×⑦
实际数 2 872 500 354 500 220 000 574 500 2 244 800 25.59% 20% 1.2796 17% 192 884
实际数 预算数
差异额
第三节 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
一、内部转移价格的内涵及制定要求 和原则
二、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方法
一、内部转移价格的内涵及制定要求 和原则
◆ 内部转移价格的内涵 ◆ 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要求 ◆ 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原则
◆内部转移价格的内涵
1.内部转移价格的概念及用途 2.内部转移价格的影响
(三)协商转移定价法
■定义:
协商转移定价法是指由买卖双方商定中间产品 或劳务的转移价格的一种内部定价方法。
■影响:
买卖双方商议的价格常常会低于市价,其最低 极限价是单位变动成本,协商定价的高低仅仅会 影响部门之间的业绩,但对公司的总体业绩不产 生影响。
(三)协商转移定价法
■适用范围:
(1)中间产品的外部市场属于不完全竞争市场 (2)中间产品提供方的生产能力有剩余 (3)从责任对象来看,这种定价方法适用于利润
◆ 成本中心的建立
成本中心对销售收入不能承担责任
成本中心的种类: 生产成本中心与费用成本中心 基本成本中心与复合成本中心
◆利润中心的建立
对成本的控制是结合对收入的控制同时进行的
利润中心的种类: 自然利润中心和人为利润中心
◆投资中心的建立
投资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投资中心也是利润 中心。
投资中心与利润中心的区别: (1)享有的权力不同 (2)组织地位可能不同

第11章 业绩考核与评价练习题

第11章 业绩考核与评价练习题

第十一章业绩考核与评价一、单项选择题1.责任会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行为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B运筹学的产生和发展 C分权管理 D跨国公司的产生2.()是责任会计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责任中心形式A成本中心 B利润中心 C投资中心 D责任中心3.责任成本是指该中心发生的()。

A工段成本之和 B产品成本 C可控成本之和 D 不可控成本之和4.()发生的成本额可以通过技术分析相对可靠地估算出来。

A费用中心 B酌量性成本中心 C标准成本中心 D产品成本中心5.成本中心控制和考核的内容是()。

A责任成本 B产品成本 C目标成本 D不可控成本6.某车间为成本中心,生产甲产品,预算产量为5000件,单位成本200元;实际产量为6000件,单位成本195元。

则预算成本节约率为()。

A 17%B -2.5%C 2.5%D 6%7.若企业的生产部门、采购部门都是成本中心,由于材料质量不合格造成的生产车间超过消耗定额差异部分应由()负责。

A生产部门 B生产部门与采购部门共同负责C采购部门 D生产部门和采购部门共同的上一层责任中心负责8.在三种责任中心中,()中心的组织形式一般不是法人。

A成本 B利润 C投资 D都具有法人资格9.在组织形式上,()一般都是独立的法人。

A 成本中心 B利润中心 C投资中心 D 责任中心10.利润中心不具有()。

A价格制定权 B投资决策权 C生产决策权 D销售决策权11.以对外销售产品而取得收入的利润中心是()。

A人为的利润中心 B自然的利润中心 C销售的利润中心 D成本的利润中心12.()具有全面的产品销售权、价格制定权、材料采购权及生产决策权。

A人为利润中心 B自然利润中心 C成本中心 D投资中心13.某公司某部门的有关数据为:销售收入50000元,已销产品的变动成本和变动销售费用30000元,可控固定间接费用2500元,不可控固定间接费用3000元,分配来的公司管理费用为2000元。

那么,该利润中心部门边际贡献为()元。

管理会计第十一章

管理会计第十一章
入资金进行控制的责任单位 考核指标 :投资利润率 、剩余收益
三、内部转移价格 企业内部有关责任中心之间转移产品和相互提 供劳务的结算价格 1、制定内部转移价格的意义 ①有助于明确划分责任中心的经济责任 ②有助于责任中心的业绩考核建立在客观、可
比的基础之上 ③有助于调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生产积极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助于制定正确的经营决策
2、制定内部转移价格的原则
①全局性原则 ②激励性原则 ③自主性原则 ④公平性原则 3、内部转移价格的类型 ①市场价格 ②协商价格 ③双重内部转移价格
④成本价格 实际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 实际成本加成法 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加成法 变动成本法
2、责任会计的原则 ①一致性原则 ②可控性原则 ③激励原则 ④反馈原则 ⑤ 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3、责任会计的内容 ①设置责任中心,明确权责范围 ②编制责任预算,确定考核标准 ③建立跟踪系统,进行反馈控制
二、责任中心及业绩评价 1、责任中心的含义 2、责任中心及业绩考核 ①成本中心及其业绩考核指标 含义:有权发生并控制成本的单位 类型 :技术性、酌量性 特点 :计算考核的是可控成本
只对责任成本进行考核和控制 考核指标:相对指标、比较指标 业绩报告 :业绩评价和考核的依据
②利润中心及其业绩考核指标 含义 :对利润负责的责任中心 分类:自然利润中心、人为利润中心 评价与考核:可控边际贡献 、部门边际贡
献 业绩报告 :责任预算、实际情况、差异 ③投资中心及其考核指标 含义 :既能控制成本和收益、又能对投

第十一章 绩效管理 (《管理会计》PPT课件)

第十一章  绩效管理  (《管理会计》PPT课件)
沃尔评分法从理论上未能证明为什么选择这七个指标,以及未能证明每个 指标所占比重的合理性。
当某一个指标严重异常时,会对综合指数产生不合逻辑的重大影响。这是 由于相对比率等于实际比率/标准比率,财务比率提高一倍,对应的综合指 数增加100%,财务比率缩小一倍,综合指数只减少50%。
第二节 业绩评价
第十一章 绩效管理
学习目标
了解绩效管理的概念、原则和组织机构、业绩评价系统 的构成要素
掌握企业层次的三种传统业绩评价方法、责任中心的业 绩评价方法
理解激励管理的基本程序 熟练运用绩效管理的三种主要工具方法
本章知识结构图
第一节 绩效管理概述
一、绩效管理的概念
企业与员工之间就业绩目标及如何实现业绩目标达成共 识,并帮助和激励员工取得优异业绩,从而实现企业目 标的管理过程
(2)利润中心经理可控边际贡献 利润中心经理可控边际贡献是边际贡献与可控固定成本的差额。可控固定成本是 指受利润中心管理者决策影响的固定成本。将可控边际贡献作为利润中心管理者 的业绩评价指标符合可控性原则。该指标是比较理想的评价利润中心管理者业绩 的指标。
第二节 业绩评价
三、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
(三)利润中心的业绩评价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或类似机构下设绩效管理工作机构 主要负责制定绩效管理的政策和制度、业绩评价方案与激励计 划,组织业绩评价方案与激励计划的执行与实施,编制业绩评 价与激励管理报告等,协调解决绩效管理工作中的日常问题。
第节 业绩评价
一、业绩评价概述
(一)业绩评价的概念及层次
业绩评价是指企业运用系统的工具方法,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营运 效率与效果进行综合评判的管理活动。业绩评价是企业实施激励 管理的重要依据。
成本中心业绩评价的主要指标是责任成本及其增减额、升降率和 与其作业相关的非财务指标等。

管理会计第11章业绩考核及评价

管理会计第11章业绩考核及评价
第十一章
业绩考核与评价
引导案例——生产与销售部门如何负责?

华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产品为蜂王浆和 人参素,市场旺销,特别在春节前后,供不应 求。今年春节,销售部门要求突击生产,加班 加点,以增加利润。然而生产部门却反对,认 为会打乱全年生产计划。另外,节假日加班要 支付双倍甚至三倍的工资,生产成本很高,在 成本指标考核时,对生产部门很不利。
销售收入
÷
平均资产4604,3916.5,33191.5
营业利润
+
投资收益
297,246,80
0,53,36
+
-
所得税 78,69,19
长期资产 2627,2558,1343
+
应收 账款 499, 490, 339
流动资产 2001,2022,2000
主营业务利润 926,704,365
+ -
其他业务利润
最高管理层 (经理)
下级管理层 (责任中心)
评价目标
长期稳 定发展
最大化 企业 总价值
企 业 目 标
管 理 者
自 身 效 用 最 大 化
货币 收入
非货币 利益
第二节
以企业为主体的业绩考核与评价
考评 指标
基于 利润
基于 净资产 收益率
营业 利润率
成本 费用 利润率
总资产 报酬率
净资产 报酬率
资产 报酬率
杜邦 分析法
中青旅
资产报酬率(%)2.83,4.11,2.85
销售净利率(%)2.83,3.6,3.18
净利 130,163,91
净资产收益率(%) 6.79,10.25,7.11 ×
×

高级财务管理(第五版)第11章评价控制与激励控制

高级财务管理(第五版)第11章评价控制与激励控制
➢ (2)评价指标 ➢ 评价指标是指对评价客体的哪些方面进行评价。从业绩评价演变的进程观
察,评价指标的变化趋势具有三种特征:第一,评价指标的表现形式已经从过 去的单一指标逐渐过渡到多元的指标体系;第二,评价指标的计算基础已从 当初仅仅只有会计基础财务指标逐渐发展成为各种基础皆有;第三,评价指 标的反映内容已经从过去的关注财务结果逐步进化到目前的关注驱动财务 结果的非财务活动。
11.3 激励机制理论与方法 2)激励程序

第一,参与设计激励机制行 为。
第四,组织财务业绩评价。 第五,进行税收筹划。 第六,规范会计处理。
11.3 激励机制理论与方法
3)激励方式
➢ (1)薪酬激励 ➢ 薪酬激励是管理者激励的一种方式,主要是以奖金等形式支付给管理者报酬。
高级财务管理
(第五版)
CHAPTER
ELEVEN
第11章
评价控制与激励控制
知识目标 理解管理控制中的业绩评价与激励的内涵;理解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之间的 关系;理解业绩评价、激励机制在公司理财活动中的作用;掌握业绩评价的要 素,掌握业绩评价的程序; 理解财务总监在业绩评价过程中的作用;掌握激励机制的构成,激励机制的程 序;理解财务总监在激励机制程序中的作用;理解年薪制、实股激励、期股激 励和期权激励等激励方式的内涵与基本原理。
➢ 当然,管理控制系统中的业绩评价还侧重于对公司组织目标的非财务目标实 现效果和效率进行评价,也就是包含非财务评价。
11.1 评价控制与激励控制概述
2)激励机制与管理控制
➢ 从管理控制系统的要素角度看,激励机制同样是构成管理控制系统的重要要 素之一。从管理控制系统的程序角度看,管理者报酬同样是战略执行控制过 程的重要环节。作为管理控制系统要素或环节的激励机制,是指根据业绩评 价结果对管理者进行奖励与惩罚。管理者报酬的构成主要有工资、福利和 激励三部分。

会计学中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

会计学中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

会计学中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一、绩效评估在会计学中的重要性绩效评估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在会计学领域中,绩效评估更是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通过对企业绩效的评估,可以客观地了解企业在经营和财务方面的状况,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绩效评估也是激励机制的基础,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二、绩效评估的方法和指标1. 财务指标评估财务指标评估是绩效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可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效率等方面的绩效表现。

常用的财务指标包括净利润率、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等。

2. 非财务指标评估除了财务指标外,非财务指标评估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非财务指标主要涵盖了员工满意度、客户满意度、市场份额等方面的指标。

这些指标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整体绩效和竞争力。

三、激励机制的设计与实施1. 绩效奖励制度绩效奖励制度是一种常见的激励机制,可以通过对员工绩效的评估,给予表现优秀的员工相应的奖励。

这些奖励可以是薪资的提升、福利的增加,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激励,如晋升机会、培训机会等。

2. 激励目标的设定在激励机制的设计中,设定明确的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并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通过设定激励目标,可以引导员工的努力方向,激发员工的潜力,提高整体绩效。

3. 激励方式的多样性为了让激励机制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激励方式的多样性是必要的。

激励方式可以根据员工的个人偏好和特点进行灵活的设计,以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例如,可以采用团队竞争激励、个人突出表彰等方式。

四、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的挑战与应对1. 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困难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常常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

如何准确、及时地收集数据,如何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因此,企业需要投入足够的资源和技术支持来应对这些挑战。

会计中的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

会计中的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

会计中的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被视为激发员工工作潜力、提高企业业绩的重要手段。

而在会计这一重要的管理领域,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同样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会计中的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用的方法。

一、绩效评估的重要性在会计工作中进行绩效评估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准确的绩效评估可以使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定量化地衡量员工的工作成果,从而为薪酬分配、职业晋升等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绩效评估也能够帮助企业发现员工的潜在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和培训,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二、常用的绩效评估方法1. 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一种常用的绩效评估方法,它通过将员工的直接成本(如薪资、社会保险等)与员工的工作成果进行对比,来评估员工的绩效表现。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对于工作成果较为直接可衡量的岗位适用性较高。

2. 成本效益法成本效益法是基于企业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绩效评估的方法。

它将员工的工作成果与企业获得的效益进行比较,来评估员工的工作绩效。

这种方法适用于能够明确衡量员工工作对企业效益贡献的岗位。

3. 绩效评分法绩效评分法是一种常见的绩效评估方法,它通过设定一定的绩效评分指标,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分。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工作质量、工作速度、团队合作等方面。

管理者可以根据员工的评分来确定员工的工作绩效水平。

三、绩效激励机制的重要性绩效激励机制是指通过激励手段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绩效的机制。

在会计中,绩效激励机制能够有效地激励员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常用的绩效激励手段1. 奖金激励奖金激励是一种常见的绩效激励手段,通过给予符合一定绩效标准的员工额外的奖金,来鼓励员工积极工作。

这种激励手段能够增加员工的收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

2. 晋升机会提供晋升机会是另一种重要的绩效激励手段。

通过建立合理的晋升机制,让员工感受到自己付出的努力和能力得到肯定和重视,从而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

会计学中的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设计

会计学中的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设计

会计学中的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设计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设计是会计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现代企业中,如何评估和激励员工的绩效是一个关键问题,而会计学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理论。

一、绩效评估的意义和方法绩效评估是对员工工作表现进行量化和评价的过程。

通过对绩效的评估,企业可以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绩效评估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比如晋升、奖励和裁员等。

在会计学中,有多种方法可以用来评估绩效。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财务指标来评估员工的绩效。

比如,通过比较员工的工作成果和企业的财务目标,可以评估员工的绩效水平。

此外,还可以利用绩效评估表、360度评估和自评等方法来获取全面的绩效信息。

二、激励机制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激励机制设计是为了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提高绩效水平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在会计学中,激励机制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激励机制应该与绩效评估相结合,即绩效好的员工应该得到更多的激励。

其次,激励机制应该公平公正,避免出现不公平的现象。

最后,激励机制应该具有可操作性,能够被员工接受和理解。

在实际操作中,有多种方法可以用来设计激励机制。

比如,可以通过提供奖金、股权激励和晋升机会等来激励员工。

此外,还可以采用团队激励和竞争激励等方式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三、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设计的挑战尽管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设计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绩效评估往往存在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不同的评价人可能对同一份工作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这就导致了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

其次,激励机制设计需要考虑到员工的个体差异和动机因素。

不同的员工对激励方式的接受程度和反应可能存在差异,这就需要设计出更加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激励机制。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挑战需要克服。

比如,如何平衡短期和长期绩效的评估和激励,如何避免激励机制的滥用和失灵等。

四、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设计的实践案例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设计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会计学中的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

会计学中的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

会计学中的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管理工具,它们在会计学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会计学中的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展开阐述,探讨其对企业绩效和员工动力的影响。

一、绩效管理在会计学中的定义与目标绩效管理是指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制定适当的绩效指标和评价标准,以及进行相关的考核、反馈和改进措施,来提高组织绩效的管理过程。

在会计学中,绩效管理主要关注企业的财务业绩,通过对财务数据的分析和绩效评估,从而为企业的决策和优化提供依据。

绩效管理的目标是使企业能够全面了解自己的经营状况,并通过评价和改进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增长。

通过对会计数据的绩效分析,企业可以发现盈利能力、效率水平、成本控制等方面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绩效管理通过及时反馈绩效结果,可以激励员工改善工作绩效,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二、会计学中的绩效评价指标为了实现有效的绩效管理,会计学中使用了各种各样的绩效评价指标。

以下将介绍几个常用的指标:1. 利润率:利润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通过计算企业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例,可以评估企业的盈利状况。

利润率高表示企业能够有效控制成本和提高销售收入。

2. 资产回报率:资产回报率是衡量企业资金运营效率的指标。

通过计算企业净利润与平均资产的比例,可以评估企业的资金运营效果。

资产回报率高表示企业能够有效利用资产创造利润。

3. 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衡量企业信用管理和资金回收能力的指标。

通过计算企业销售收入与平均应收账款的比例,可以评估企业收款能力和对外信用风险。

应收账款周转率高表示企业的应收账款能够较快回笼现金。

三、会计学中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通过设定合理的激励措施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的管理方法。

在会计学中,激励机制对于提高员工的绩效和工作动力具有重要作用。

1. 绩效奖金制度:企业可以通过设立绩效奖金制度,根据员工的工作绩效来给予相应的奖励。

这种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使其主动追求优秀的绩效表现。

管理会计学课件:业绩评价与管理层激励

管理会计学课件:业绩评价与管理层激励
• 关键成功因素 • 关键业绩指标
管理层激励计划
• 管理层激励的主要类型: • 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 • 现金激励与股权激励; • 货币性激励与非货币性激励;
高管薪酬计划
• 短期激励计划 • 奖金 • 递延报酬;
• 长期激励计划 • 股票期权; • 虚拟股票; • 股票增值分红计划等 • 业绩股票 • 对中层经理人员的激励计划方案
业绩评价与管理层激励
提纲
• 引导案例:戴尔公司业绩评价系统 • 组织与管理层激励概述 • 业绩评价与平衡计分卡 • 管理层激励计划 • 总结性案例
引导案例
• 戴尔公司 • 戴尔公司的业绩评价系统
组织与管理层激励概述
• 管理层激励的目标 • 管理层激励的内容 • 管理层激励的前提 • 组织激励的研究成果 • 国外企业管理层激励方案的发展趋势
总结性案例
• 通用电气公司的绩效管理制度
谢谢!
业绩评价与平衡计分卡
• 业绩评价系统
管理层激励的业绩评价方法
• 财务评价模式 • 价值评价模式 • 平衡计分卡评价模式
• 财务评价系统的局限性
• BSC框架:
• 财务 • 顾客 • 内部流程 • 学习与成长
平衡 计分卡BSC
BSC
• 不同纬度指标的平衡 • 原因与结果指标的平衡; • 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 • 内部与外部指标的平衡

会计学中的绩效评价与奖励制度

会计学中的绩效评价与奖励制度

会计学中的绩效评价与奖励制度绩效评价与奖励制度在会计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可以对个人和团队的工作表现进行客观评估和衡量,还可以激励员工积极进取,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将探讨会计学中绩效评价与奖励制度的相关概念、方法与实践,并分析其对企业发展和员工动力的影响。

绩效评价是确定员工工作表现和能力的过程,旨在衡量员工在达成组织期望和目标方面的贡献。

会计学中的绩效评价通常基于定量和定性指标进行,结合员工在会计相关职责中的工作成果和能力,以提供全面而准确的评估。

在绩效评价中,应该充分考虑员工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因素,以避免片面和不全面的评价结果。

为了有效评估会计职能中的绩效,常用的方法包括360度评估和关键绩效指标(KPI)等。

360度评估是指通过多方面的参与者对员工进行综合评价,包括上级、同事和下级的反馈。

这种评估方法可以提供全方位的员工评估,增加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而KPI是一组定量的指标,通过衡量员工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达成情况来评估绩效。

这种方式可以量化绩效结果,使绩效评价更加具体和可操作。

绩效评价的结果直接关联着奖励制度的设计与实施。

奖励制度是为了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促进其个人和团队的发展而设立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

在会计学中,奖励制度通常包括工资、奖金、晋升和培训等方面的激励措施。

根据绩效评价的结果,公司可以根据员工表现优异程度给予不同的奖励和晋升机会,从而实现员工个人价值和企业目标的最佳平衡。

然而,会计学中的绩效评价与奖励制度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评价标准的确定需要考虑到会计职能的特殊性,并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

其次,评价过程中客观性的保证十分重要,应避免主观性和个人偏见的介入。

此外,奖励制度的设计应该公平合理,并与个人和团队表现直接相关,以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

在实践中,会计学中的绩效评价与奖励制度需要与企业目标和战略相一致,并不断优化和调整。

公司应该明确绩效评价和奖励制度的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周期性评估和更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净资产收益率
总资产报酬率×源自所有者权益乘数=1/ (1-资产负债率)
销售净利率
×
总资产周转率
税后净利
÷
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
÷
资产总额
销售收入
- ÷
成本总额
流动资产
+ -
长期资产
(3)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 1999年与2000年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和国家计委先后联合发布了《国有资本金绩效 评价规则》及其操作细则,决定在中国建立资本金绩效评价制度,用以考评企业的综合业 绩。其基本内容是: ① 评价的对象 主要是国有独资企业、国家控股企业。 ② 评价主体 主要是政府,其他评价主体在对其投资对象进行评价时,也可参照该办法进行。 ③ 评价采用的方法 采用功效系数法。功效系数法又叫功效函数法,它是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对每一项评价指标 确定一个满意值和不允许值,以满意值为上限,以不允许值为下限,计算各指标实现满意 值的程度,并以此确定各指标的分数,再经过加权平均进行综合,从而评价被研究对象的 综合状况。运用功效系数法进行业绩评价。企业中不同的业绩因素得以综合,包括财务的 和非财务的、定量的和非定量的。 ④ 评价的指标 评价的指标体系分为工商企业和金融企业两类,工商企业又分为竞争性企业和非竞争性企业。 具体的评价指标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类,其中的定量指标又分为基本指标和修正指 标。竞争性工商业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 11-2。
第十一章 业绩评价系统与激 励机制
第一节 业绩评价系统概述 第二节 业绩评价指标设计 第三节 平衡计分卡综合业绩评价 第四节 激励机制设计
第一节 业绩评价系统概述
一、业绩评价的意义 (一)业绩评价的含义 业绩可以理解为预算(计划)或管理规定执行的结 果,分为经营方面的业绩和管理方面的业绩。
以财务指标反映,亦称财务业绩 经营业绩 以非财务指标反映 业绩 管理业绩 管理者的管理业绩 管理者的管理行为
二、业绩评价系统的构成 1.业绩评价主体 2.业绩评价客体 3.业绩评价目标 4.业绩评价指标 5.业绩评价报告
五、业绩评价的原则 1.业绩评价设计的原则 (1)以成果为重 (2)追求远大的业绩 (3)评估正确的项目 (4)明确的管理责任承担结构 2.业绩评价实施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 (2)客观性原则 (4)时效性原则 (3)一致性原则
(2)杜邦财务分析法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的综 合分析。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作用是解释指 标变动的原因和变动的趋势,为采取措施指 明方向。它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即本 企业不同时期的分析(历史比较)和本企业 与同行业的分析(行业比较)。从杜邦财务 分析体系中可以了解到下面的财务信息。
第二节 业绩评价指标设计
一、财务业绩指标 财务业绩评价,是指对企业一定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 增长四个方面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和评判。业绩评价中主要是财务业绩评价。 财务业绩是经营业绩中能够用财务指标反映的方面,它通常表现为预算(计 划)的执行结果。 1.主要的财务业绩指标 (1)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① 流动比率 ② 速动比率 ③ 现金流量与当期债务之比 (2)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① 资产负债率 ② 权益乘数 ③ 长期负债与股东权益比率 ④ 已获利息倍数
(3)盈利能力指标 ① 毛利率 ② 销售净利润率 ③ 每元销售现金净流入 ④ 总资产报酬率 ⑤ 股东权益报酬率 ⑥ 每股收益 ⑦ 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⑧ 市盈率 (4)资产营运能力指标 ① 总资产周转率 ② 流动资产周转率 ③ 存货周转率 ④ 应收账款周转率 (5)成长能力的指标 ① 主营收入增长率 ② 主营成本增长率 (6)经济增加值指标
2.综合的财务业绩评价方法 (1) 沃尔评分法 沃尔评分法是指选定若干个财务比率,按其重要程度,给定一个分值,即重要性系数,总合为 1。然后将实际比率与标准比率比较,评出每项指标的得分,最后对比综合系数与重要性 系数,以判明企业财务状况的优劣,这一方法称为财务比率综合评分法,也叫综合系数法。 该方法最早是在20世纪初,由亚历山大.沃尔选择九项财务比率对企业的信用水平进行评分 所使用的方法,所以也称为沃尔评分法。 ① 选定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财务指标。通常应选择能说明问题的重要指标。在每一类指标中, 还应选择有代表性的重要比率,如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三类比率指标因反映财 务状况的侧重点不同,应分别从中选择若干比率。 ② 根据各项比率的重要程度不同,确定其重要性系数。各项指标的重要性系数之和应等于1。 重要程度的判断,应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要求、发展趋势及分析的目的等具体情况 而定。 ③ 确定各项比率的实际值和标准值。 ④ 计算各项指标实际值与标准值的比率,成为关系比率。 ⑤ 计算各项指标的综合系数。这一综合系数可作为综合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依据。通常,综 合系数合计数如为1或接近1,则表明该企业财务状况基本符合标准要求;若超过1,则表 明该企业财务状况良好;若小于1,则说明该企业财务状况存在一定差距。
二、非财务业绩指标 1.客户满意度 2.市场份额 3.客户利润率
第三节 平衡计分卡综合业绩评价
一、平衡记分卡的概念 平衡记分卡(Balanced Scorecard, 简称BSC)是由卡 普兰(Robert S.kaplan)和诺顿 (David D.Norton)于 1992年率先提出的,目前已经得到广泛的运用。 作为一种管理方法的平衡记分卡,首先认为企业 是由多种利益主体组成的利益集合体,因此,企 业应该向包括员工、供应商、顾客、社区、股东 等多种利益集团负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该关 注和实现与其相关的各种利益主体的目标;其次, 将注意力主要放在组织目标的实现方面。
(二)业绩评价的意义 首先,科学地评价企业业绩,可以为出资人行 使经营者的选择权提供重要依据,可以有效 地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管和约束。 其次,企业内部客观存在若干管理层次, 第三,激励与约束的需要 (三)业绩评价与实现目标的关系
二、业绩评价系统的构成 1.业绩评价主体 2.业绩评价客体 3.业绩评价目标 业绩评价指标是根据评价客体的特性和目标 并按相关的评价原则来进行选择。评价客 体 4.业绩评价指标 5.业绩评价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