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_第十章_新中国外交及其思想的形成发展和中国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第十章 外交战线的胜利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参加日内瓦...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 3、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
一、外交政策和原则
1、什么是外交: 2、外交的特点 (1)
(2) 以实力为依托 (3) 秘密协商。
(2) (3)
(1) 以国家利益为目标。
3、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
(1)对新中国的成立,世界人民和进步 力量欢欣鼓舞。 (2)帝国主义和反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外交的成就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政策
原则
1、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 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 准则
3、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
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 地位参加;且在会上起了积极作用
任务: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 取有利的国际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自 己的贡献。 成就:同所有的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为建立国际新秩序而斗争;加强同周边国家的 友好关系。
在国际舞台上,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为举足轻重 的力量, 的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 的作用。
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 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定全部计划, 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 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 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予帮助。 ——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1)尼克松的对外政策同杜鲁门主义相比发生了什 么变化? (2)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为了调整对外战略,尼克松在亚洲采取的两大 步骤是什么?
一、五十年代前半期我国外交的特点— 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 外交政策的制定(1949):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同17国建交 外交政策的成熟(195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地提出
历史作文近代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地位
历史作文近代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地位近代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地位近代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地位扮演着中国历史进程中重要的角色。
从晚清时期开始,到建国初期,中国外交政策经历了多次转变,从封闭保守到开放合作,在国际舞台上逐渐确立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本文将以时间为线索,梳理近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并探讨其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第一阶段:晚清时期的封闭与保守晚清时期,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列强的控制和压迫。
在这个时期,外交政策主要以维护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为主要目标,更多地采取封闭和保守的策略。
由于内忧外患的影响,清政府对外交政策的制定较为被动,缺乏主动性。
然而,这种封闭保守的外交政策并未为中国带来真正的安全和独立。
在不平等条约的压迫下,中国丧失了大量领土和主权,国土沦为列强的势力范围。
同时,晚清时期的外交政策也没有为中国争取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友好关系,使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十分脆弱。
第二阶段:辛亥革命后的追求平等与独立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初步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的外交政策开始转变,国内出现了积极倡导平等和独立的声音。
中国追求平等和独立成为了外交政策的核心目标。
中国通过参与国际会议、外交辞令的有力抗议以及与外国签订平等条约等方式,谋求改变不平等条约体系,争取国际社会的尊重和支持。
这一阶段的外交政策虽然在一些方面有所获得,如中国成为《凡尔赛和约》的签约国之一,成功恢复了对青岛的主权。
但在整体上来说,由于国内的政治不稳定和社会动荡,中国的外交成果十分有限。
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地位仍然较低,被列强进一步蚕食。
第三阶段:新中国成立与积极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政策发生了深刻变化。
中国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国际社会的独立自主和平等互利的原则,大力支持殖民地和发展中国家争取独立和自由的斗争。
中国主动参与国际事务,积极推动和平解决国际冲突,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外交倡议和方案,如“一带一路”倡议等。
这一阶段的外交政策使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
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专题梳理
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专题梳理新中国的外交事业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在国际舞台上开展的外交活动和外交政策。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新中国的外交事业进行梳理。
首先,新中国外交事业的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当时国内面临着战争的后果和经济的困难。
外交事业在国家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外交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对于国家的独立、安全和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新中国外交事业的主要目标。
新中国外交的首要目标是维护国家的独立、尊严和安全。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积极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和认可,争取恢复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合法地位,并推动国际秩序的公正和平衡。
第三,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原则和政策。
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不结盟原则,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第四,新中国外交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新中国外交的重要里程碑包括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与美国建交、与苏联建交、与非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与欧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等。
这些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外交的重要突破和发展,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第五,新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和挑战。
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如建立了广泛的外交关系网络,推动了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中国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地区安全问题、领土争端、国际贸易摩擦等,需要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和应对。
最后,新中国外交事业的未来展望。
中国将继续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将继续推动多边主义、国际法治和公正世界秩序的建设,为世界和平与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起来,新中国的外交事业是在国家发展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标是维护国家独立和安全,推动国际秩序的公正和平衡。
中国将继续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中国初立国际外交舞台
新中国初立国际外交舞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隆重宣告成立,这是中国5000年封建帝制历史中的重大事件。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面临的外交环境变化和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态度,新中国政府着手开展外交活动,为国家赢得了广泛国际支持和好评。
本文将着重探讨新中国初立国际外交舞台,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一、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之初,取得的成就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变化。
由于国际社会中尚未统一认可新中国的存在,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主张“争取国际地位,重视中外宣传,加强同外国人民联系”,并及时组建了外交机构,以开展对外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吸引了西方国家的注意,其中美国和西方国际阵营对新中国的成立表示反对,但是苏联和东方阵营国家大多数支持新中国。
当时的中国国际论坛毛泽东成功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全球范围内的广大国家所认同和信任。
1955年,中国曾举办过亚非会议,获得了广泛的国际关注和高度赞誉。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被联合国承认为合法成员,第一任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朱棣文更成为联合国成员国驻联合国的首任大使。
二、中国如何应对来自外部的挑战随着新中国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攻击也不断加强。
美国之所以进行针对中国政权的反华运动,是因为中国已向苏联决裂,成为苏联的战略对手,至此,美苏关系开始重要起到两极的平衡作用。
美国利用被认为对中国有特殊意义的政治和事件,诸如“台海危机”和“文化大革命”等活动,来挑起中国政治和社会的困境和紧张形势。
针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巧妙地应对来自外部的挑战,维护着自身国家的和平,以及国际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及影响在国际舞台上,中国自1949年诞生以来,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改变世界的国家。
当前,世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和挑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并日益成为全球一个重要的国际力量。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的教案范文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第一章:新中国成立与内政改革1. 教学目标: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及其内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2. 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内政改革的主要措施。
3.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内政改革的影响。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
b. 讲解:详细讲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及其内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c.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内政改革对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d. 总结:强调新中国成立与内政改革在我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章:新中国的外交政策1. 教学目标:掌握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及其演变过程。
2. 教学重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外交关系的演变。
3. 教学难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背景、外交策略的调整。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背景。
b. 讲解:详细讲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及其演变过程。
c.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新中国外交政策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d. 总结:强调新中国外交政策在我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章:新中国的外交成就1. 教学目标:了解新中国在外交领域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
2. 教学重点:新中国外交成就的主要内容、意义。
3. 教学难点: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评价、影响。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背景。
b. 讲解:详细讲解新中国在外交领域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
c.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新中国外交成就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d. 总结:强调新中国外交成就在我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第四章:新中国的外交困境与挑战1. 教学目标:了解新中国在外交领域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2. 教学重点:新中国外交困境与挑战的主要内容、原因。
3. 教学难点:新中国外交困境与挑战的应对策略、影响。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困境与挑战的背景。
中国的对外关系与世界地位
中国的对外关系与世界地位近年来,中国的对外关系发展势头强劲,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也不断提升。
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快速经济增长的大国,中国的对外关系对全球格局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本文将从中国的外交政策、经济影响力以及地区与全球合作等方面来探讨中国的对外关系与世界地位。
一、外交政策的转变中国的对外关系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开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中国的外交政策强调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倡导新型国际关系和建设性的大国关系。
这一政策转变为中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信任。
二、经济影响力的提升中国经济的崛起使其在全球经济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贸易和金融市场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中国积极通过参与国际组织、推动自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等方式来促进国际合作,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地区与全球合作的推动者中国在地区合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积极推动着地区与全球合作的进程。
中国积极参与亚洲合作,积极参与东盟地区论坛(ARF)、东亚合作等地区性合作机制,并在区域安全、经济一体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也得到了广泛响应,为地区和平稳定以及共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四、中国的国际地位与责任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捐款援助发展中国家,推动缔结国际安全条约和解决国际热点问题等。
中国的对外政策注重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多极化和民主化进程,为世界和平与繁荣作出贡献。
总结起来,中国的对外关系与世界地位密不可分。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参与和贡献使其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中国的外交政策转变、经济影响力的提升、地区与全球合作的推动以及国际地位与责任的担当,都为中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认可。
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将继续发展其对外关系,为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的外交政策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历史地位评估
的外交政策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历史地位评估中国外交政策与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历史地位评估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提升。
中国的外交政策在不断演变和调整,旨在维护国家利益、推动和平发展以及参与全球治理。
本文将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演变以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历史地位进行评估。
一、中国的外交政策演变中国的外交政策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采取了“带路先锋”的积极外交政策,旨在支持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的解放运动,并积极参与冷战时期的国际斗争。
然而,由于历史背景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国的外交政策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了重大转变。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实施“和平崛起”和“亲诚惠容”的外交政策,强调国家的发展和稳定,以及与各国建立互信、互利和互谅的关系。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机制,并主张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秩序。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外交政策进一步发展,出台了“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政策,实现了对外交往的全面发展和多元化。
二、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历史地位评估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不仅具有庞大的经济实力和资源储备,还有长达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这些因素使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首先,中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否决权。
这使得中国在国际冲突和全球安全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还积极推动解决地区和全球性问题,如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等,为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作出了贡献。
其次,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外汇储备。
中国的快速崛起为世界带来了新的经济机遇和合作可能。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贸易自由化进程,致力于构建公平、开放和包容的国际经济秩序。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地区及全球性合作机制,如东盟、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
中国的外交政策着力推动各方共同发展、互利共赢,通过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增进了国际间的友谊与合作。
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地位
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地位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外交政策旨在维护国家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多年来,中国的外交政策经历了许多变化,并逐渐取得了显著成就,提升了其国际地位。
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理念是“独立自主”,即在国际事务中坚持自己的判断和立场,主权平等、互利共赢。
中国始终奉行和平发展的道路,支持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倡导和维护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民主化的国际体系。
二、维护国家利益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维护国家利益。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
中国通过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参与全球治理,维护自身的发展利益。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机构,例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为国际事务的解决提供建设性的贡献。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支持并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一原则主张各国应该互相尊重独立、领土完整、平等和互不侵犯,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并在国际事务中避免使用武力或威胁武力。
中国一贯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倡导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争端,反对以武力解决问题。
四、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
它旨在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倡议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打造一个开放、包容、平衡、共赢的区域合作架构。
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五、推动全球治理改革中国一直倡导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中国主张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结构,通过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促进全球治理的平衡和民主。
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中积极发挥作用,推动全球经济和贸易规则的制定与改革。
六、国际地位的提升随着中国外交政策的逐渐调整和成熟,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中国的对外政策与国际地位的变化
中国的对外政策与国际地位的变化随着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崛起,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国际地位日益受到关注。
多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维护自身利益,并与其他国家建立合作关系。
然而,随着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强,中国对外政策和国际地位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本文将探讨中国对外政策的转变以及这些变化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1. 经济外交的重要性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致力于扩大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
这一主动出击的战略使中国快速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积极主导和参与了许多国际经济组织和倡议,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倡议等。
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2. 和平发展的原则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原则,并主张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
中国提出了“新型大国关系”概念,强调了平等、互利、合作和共赢的合作模式。
这一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并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更多的声誉。
中国积极参与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以及阿富汗等热点问题,为地区和平与稳定做出了贡献。
3. 国际事务的更多参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中国成为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还加强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积极履行大国责任。
此外,中国还举办了一系列国际会议和活动,增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和认同。
4. 军事实力的增强中国的军事实力不断增强,这也对其对外政策和国际地位产生了影响。
中国强调自卫和防卫性国防政策,并坚决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随着中国强大的军事实力的展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军事活动也越来越关注。
综上所述,中国的对外政策与国际地位正在经历着显著的变化。
中国通过经济外交的发展、和平发展的原则、更多的参与国际事务以及军事实力的增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关注。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越来越大,对全球事务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然而,中国在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应对全球挑战方面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中国建国时期的对外政策和国际地位
中国建国时期的对外政策和国际地位中国建国后,面临着被列强割据的历史背景和世界体系的现实挑战。
为了维护国家利益、确立国际地位,中国不断调整对外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逐渐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本文将从中国建国时期的对外政策和国际地位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对外政策中国建国初期,面临着帝国主义势力的压迫和封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经历了艰苦的革命斗争,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对外政策。
1. 独立自主: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拒绝任何外国干涉。
在对外交往中,中国追求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的原则,坚持均等对话,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2. 亲善友好:中国积极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推动睦邻友好政策。
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与亚非拉国家积极发展经济、文化和军事合作,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支持。
3. 反对霸权主义:中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倡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多极化。
中国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组织和机构,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国际公平正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国际地位中国建国时期,在艰苦奋斗中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国际地位逐渐提升。
1. 获得联合国席位:新中国成立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合法性产生认同,中国成功获得了联合国的席位,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
中国积极参与并推动联合国的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 国际影响力扩大:中国在对外政策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提出公道合理的主张,逐渐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3. 国际合作与援助:中国建国时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签订了多项经济技术援助协议,得到了宝贵的援助和支持。
与亚非拉国家建立了互助合作关系,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支持和帮助。
总之,中国建国时期的对外政策和国际地位不断发展壮大,中国通过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赢得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和尊重。
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国际地位
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国际地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对外关系与国际地位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的对外关系变得愈发复杂和重要。
本文将就中国的对外关系以及其国际地位进行探讨。
一、外交政策的转变中国的对外关系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那时,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主要是以自力更生为核心,积极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开始调整其对外政策,并寻求更加开放和多元化的外交方式。
首先,中国积极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倡国与国之间的平等互信、协商一致、互利共赢。
这种外交理念为中国赢得了许多朋友和合作伙伴,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其次,中国倡导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强调全球治理体系应更加公正合理,各国应在平等基础上参与国际事务,维护各国发展的共同利益。
中国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机构和多边合作,为保护发展中国家权益而奋斗。
第三,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性问题的解决。
例如,在气候变化、非传统安全威胁和全球减贫等领域,中国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这种参与不仅彰显了中国的国际责任,也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二、周边关系的重要性中国的周边国家对其来说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保持稳定的周边环境是中国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因此,中国一直致力于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并倡导和平共处、互利合作。
中国与亚洲国家的合作关系不断加强。
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推动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中国还积极参与亚洲区域合作组织,如亚洲合作对话、上合组织等,努力促进区域内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此外,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也不断深化。
中国与东盟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促进了双方经济的发展。
中国还与东盟成员国在南海问题上进行对话,致力于通过和平解决争议,维护地区的稳定与安全。
中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也备受关注。
中国积极发展与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大国的关系,加强经济、政治和安全等方面的合作。
同时,中国也通过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加强南南合作,推动多极化的国际格局。
中国对外关系及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对外关系及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一、中国外交政策的确立、调整与对外关系的发展(一)、结束屈辱外交的历史,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被西方列强侵略、掠夺、奴役的历史。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整整109年的时间里,世界上几乎所有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
帝国主义与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总共签定了1182个不平等条约。
其中:英国是不平等条约数目之首 163个日本 153个沙俄 104个法国 73个德国 47个美国 41个比利时 26个……………战争赔款共1000亿两白银(仅《马关条约》就向日本赔款2亿3千万两)。
1000亿两白银,如果用30吨一节的火车皮装,可装17000节,一节车皮若按15米长算,连起来有500里长。
赔偿这么多东西从哪里来?没有,可以借。
借了还不起怎么办?当时有很大一部分赔款就用海关税作抵押,这样我们的海关权就让出去了,外国的商品就可以自由进出,在中国横冲直撞。
──摘自徐佐林《跨世纪的时代精神》第4─5页所以,我们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为此,毛泽东早在建国前夕就提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
“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国民党政府时期的一切外交关系,对旧中国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逐一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或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特权逐步加以肃清后,再按新的原则与之建立平等关系。
“一边倒”就是倒向以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为代表的进步力量一边,反对帝国主义阵营的战争和侵略政策,维护世界和平,支持民族解放运动。
(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着重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关系20世纪60到70年代,为了适应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中国外交由“一边倒”调整为反对美苏霸权主义,即“两个拳头打人”,当时叫“前门拒狼”(反美);“后门拒虎”(反苏)。
10第十章新中国外交及其思想的形成发展和中国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第二节 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政策和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
(二)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形成的坚实基础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形成有其深厚的 思想根基。 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急剧发展,尤其 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新变化,呼唤着新 思想、新理论的诞生,以指导人们正确地 认识形势并采取新的对策。 中国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确立了 新的任务,需要新的思想指导历、丰富的经验以及他 深刻的反思和总结,是其国际战略思想得 以形成的主观条件和关键所在。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第四节 新世纪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及其意义
三、“和谐外交”的实践及其效果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 党中央从容应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统揽国 际国内两个大局,在国内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同 时,在国际上推进构建和谐世界的外交,坚持独 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立持久 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妥善处理各种难点 、热点、焦点问题,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为我 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国 际环境,取得了公认的良好效果,为构建和谐世 界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作出了新的贡献。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关键术语
“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多极化 “一国两制” 邓小平理论 区域集团化 “三个代表” “和谐世界” “和谐外交”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复习思考题
1. 怎样正确评价毛泽东国际战 略思想及其意义? 2. 试论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 理论和实践意义。 3. 如何正确认识构建“和谐世 界”理念的内涵及其意义?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新时代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外交政策
新时代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外交政策,是当下全球瞩目的话题。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于国际秩序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因此,中国需要明确自己的外交政策方向,准确把握国际局势,扩大影响力,推动世界发展。
一、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和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大国,在世界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随着中国快速崛起的步伐,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也日益增加。
据统计,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国际旅游消费市场、第一大汽车销售市场、第一大钢材生产、消费和出口国,第一大食用油消费国等等。
同时,中国也是联合国及其相关机构的重要成员,拥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具有重大的国际影响力。
二、中国的外交政策作为一个常任理事国,中国的外交政策不仅仅关乎国内利益,更关乎世界和平和发展。
近年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呈现出一种开放、合作、共赢的精神。
技术、人才、资金的流动日益频繁,国际交流的频率和深度也在不断提高。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将经济、文化和人民之间的交流推向了新的高度。
同时,中国加强与欧盟、非洲等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合作,推动共同发展。
这种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外交关系,不仅满足了中国国内的建设需求,也对世界造成积极影响。
三、中国的国际形象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际形象是至关重要的。
近年来,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积极成就,已经使其在国际社会上建立了良好的形象。
例如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海盗打击行动、公开发表的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声明等方面都表现出了负责任的态度。
此外,中国在国际卫生、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领域的积极作为,也获得了国际认可和尊重。
中国的形象进一步提高,将为其走向世界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挑战与展望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越来越复杂,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面临着诸多挑战。
需要更好地注重世界各地的国际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战略,加强内外部的协同,匹配不同文明体系和不同发展水平的,中西方的相互配合和互利合作,确保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竞争优势和掌控主动权。
毛概版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对外政策
毛概版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对外政策中国作为一个庞大的国家,在当代国际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不断拓展其国际地位与对外政策。
本文将从中国的国际地位、对外政策的目标和策略以及其在重要国际组织中的作用等方面,深入探讨毛概版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对外政策。
一、中国的国际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逐渐提升。
首先,中国作为一个人口超过十三亿的大国,其巨大的市场和潜力使得全球各国都希望能够与中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其次,中国的经济实力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快速增长,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的增长和稳定有着重要的贡献。
此外,中国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等重要国际组织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二、对外政策的目标和策略中国的对外政策以和平发展为基本原则,力求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首先,中国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强调国际社会应该借助联合国等多边机构解决全球性问题。
其次,中国主张走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道路,努力构建一个公正、合理、平等的国际秩序。
此外,中国通过参与国际援助、一带一路倡议等方式,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
三、中国在重要国际组织中的作用中国在国际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积极参与和参与重大国际问题的解决,推动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首先,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中国是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否决权,对国际事务有着重要影响力。
其次,在世界贸易组织中,作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之一,中国推动贸易自由化,维护了全球贸易的稳定。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亚洲合作对话、金砖国家合作等重要国际机制,并通过区域合作促进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总结起来,毛概版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对外政策是一个多方面的议题。
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和平发展的政策,推动着国际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外交事务也开始有序开展,这是中国现代史上新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中国推行了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建立了一整套的对外政策体系。
这种外交体系除了是新中国建国之初获得国际认可的重要原因之一外,其主要特征和强大吸引力也被广泛认可,被不少新兴国家所效仿模仿。
因此,本文将从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和主要特征两个方面来探讨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一、新中国外交的形成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当时新中国处于外交上的万里长城之内,中国需要在国际上树立一个新的形象,并与国际接轨。
新中国外交的初期主要依赖苏联这个强大的后盾,但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中国与苏联的关系由友好转向敌对,迫使中国重新审视自己的外交政策并与国际上的各个国家展开深入的交往。
新中国外交的形成有以下三个阶段:1、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的主要任务是在世界上争取国际地位和和平发展的环境。
中国的外交政策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提出自己的对外政策:“一边倒”、“三个世界”和“不结盟”。
2、调整期:20世纪60年代下半期至70年代初期,中国与苏联出现矛盾并被孤立,中国认识到必须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
这一时期,在争取国际地位和和平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发展自己的经济、建立贸易关系,加强与拉美、中东等国的外交交往。
3、改革开放后: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改革的推进,中国进一步调整了自己的外交走向。
主张“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 大力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更为积极的角色。
新中国外交在这个时期已成为现代的、既注重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又关注维护和发挥自己在国际事务中应有的作用。
二、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征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避免历史的重复,中国高度重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毛泽东时代,中国坚持“自力更生,实事求是”原则,在与各国建交后,不仅不会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也绝不容许任何其他国家的干涉。
论当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
论当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外交揭开了新的一页。
中国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60年代联合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帝修反”和70年代基本实现同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对外关系有了大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冷战后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对中国外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经过长期实践,中国外交形成了重要的基本原则,中国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不断得到改善,如何看待当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笔者试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中国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的发展为当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周恩来等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以及中国状况和所处的国际地位,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政策和方针,为新中国的外交奠定了基础。
从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先后有20多个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争取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在国际舞台上站稳了脚跟,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取得了一些重大的外交成就。
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中国领导人根据自己的力量和新的形势,调整了外交政策,即由“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转变为依靠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即反对“帝修反”的政策。
(一)、加强同亚非拉国家的关系。
新中国是一个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民族独立的国家,新中国一成立就十分重视同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关系。
到60年代末,同中国建交的国家有50多个,绝大多数是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
特别是60年代初,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亚非拉国家就有20多个,形成了新中国外交史上的和二次建交高潮。
为加强同亚非拉国家的关系,从5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组成高级代表团进行三次大范围的出访。
在访问中,周恩来提出了处理同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关系的五项原则和对外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与国际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与国际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提升了国家的国际地位。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追求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全球共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和平发展理念的提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面临经济落后、国际地位低下的挑战。
为了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国领导人提出了和平发展理念,强调与世界各国和平相处、互利共赢。
这一理念在中国外交决策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使中国外交走上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二、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进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为外交事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积极吸引外资并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
中国的开放姿态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支持,也为中国外交增添了信心和实力。
三、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始终重视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中国积极发挥着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的作用,对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推动全球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还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加强亚洲和欧洲以及沿线国家的合作,为促进地区和世界的繁荣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积极维护国家利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始终围绕维护国家利益展开。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国也倡导多边主义,通过互利合作解决国际争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国家利益为本,注重推动各国间的互利合作,为区域和平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
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大国之一。
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可和尊重不断增加,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尽管中国外交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地位
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地位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庞大人口的国家,一直以来注重发展自己的外交政策,以在国际舞台上保障自身利益并发挥积极的国际作用。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的外交政策也正在发生重要转变。
本文将从中国外交政策的变迁以及其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外交政策的变迁1.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的珍爱和平一直是其外交政策的核心。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舞台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一原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体现了中国对和平与稳定的追求。
1.2 认识到经济发展与外交的关系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渐认识到经济发展与外交政策的密切关系。
中国开始积极开展对外开放和外贸合作,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提升了自身在全球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1.3 推动区域合作中国还通过加强区域合作来拓展自己的外交政策。
例如,中国倡导并积极推动了亚洲区域合作机制,如东盟地区论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
通过这些合作机制,中国加深了与周边国家的互信,推动了地区和平与繁荣。
二、中国外交政策对国际地位的影响2.1 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外交政策的转变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和外汇储备国,将其经济地位提升到世界第二位。
中国的崛起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全球贸易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也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2 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参与者中国积极参与了多个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并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推动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例如,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中国向维和行动提供了大量的维和人员和物资支持,为国际社会维护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2.3 建设性的全球伙伴中国秉持着合作共赢的原则,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中国发起了一系列倡议,如“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推动了区域和国际合作,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全球治理提供了更多机会。
新中国外交战略思想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
分析论述新中国外交战略思想的形成、发展和主要内容班级:对日(2)班学号:111307467 组号:5组姓名:杨静静内容提要:新中国外交政策即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的外景思想有效的维护了民族尊严,捍卫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外交战略思想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一、新中国外交思想的形成50年代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我们可以采取和应当采取有步骤地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控制权的方针。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4页。
)他于1949年春提出了“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主张。
建国之初,由于美国政府推行与中国革命为敌的政策,毛泽东提出了“一边倒”的政策,坚定地站在“和平、民主、社会主义一边”。
毛泽东和周恩来一再告诫中国同志,“要用自己的脑袋思考,要用自己的腿走路。
”当时,中国与苏联结盟是战略上的联合,目的是“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复辟阴谋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使各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要听命于苏联。
周恩来指出:“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的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场,任何国这都不能干涉中国的内政”。
事实上,中国在处理对苏关系中,仍然保持了新中国外交的独立自主地位,从未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做出过有损主权的让步。
1958年,毛泽东断然拒绝了苏联提出的有损于中国主权的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中苏联合潜艇舰队的主张,同时还批评了苏联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大国主义的做法。
当苏共把两党的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并且企图逼迫中国就范的时候,毛泽东采取了坚决顶住,绝不让步的原则。
在这之后的岁月里,毛泽东继续对来自苏联的霸权主义和军事威胁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捍卫了国家的安全,使中国逐步成为一支独立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外的重要国际力量。
60年代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在阐述新生的人民政权的对外政策时,曾多次提出过类似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某些说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面对新形势,我国的外交政策也做了 某些调整。第一,完善和发展了反对霸权 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 和平外交政策;第二,在大国关系复杂而 深刻的调整过程中注重发展与发达国家之 间的关系;第三,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 境;第四,进一步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 结合作。第五,加大经济外交的力度,使 外交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二、“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
首先,构建合谐世界,世界各国必须 正确处理相应关系。 其次,构建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有充 分的思想理论依据,绝非一种空想。 再次,构建和谐世界是我们长期坚持 的战略目标,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不断由低级向高级进 步的客观规律。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第三节 冷战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新发展 一、冷战后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对外政策的调整
(一)冷战后国际形势的新变化
1. 在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缓和的同时,地 区热点层出不穷,天下仍不太平。 2.“一超多强”成为国际格局的过渡状 态,西方国家间矛盾呈上升趋势。 3.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经济 区域化、集团化也迅速发展。 4.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作 用不断增强。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第二节 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政策和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
一、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新时期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主要表 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确立了战争与和平的新观念 (二)制定了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三)赋予了独立自主原则以全新的内容 (四)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新构想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根据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需要,明确提出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 济新秩序的目标。 面对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世界经 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明确提出科技和经济 日益成为国际关系中的关键因素,是推动国 际社会向前发展的原动力。 3. 邓小平客观地估量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4. 邓小平鲜明地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交政策和策略,也就是总的对外谋略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第4版)
冯特君 主编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第十章
新中国外交及其思想的形成发展和 中国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重点问题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和毛泽 东的国际战略思想 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政策和邓小 平的国际战略思想 冷战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新发展 新世纪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及其 意义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二)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形成的坚实基础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形成有其深厚的 思想根基。 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急剧发展,尤其 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新变化,呼唤着新 思想、新理论的诞生,以指导人们正确地 认识形势并采取新的对策。 中国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确立了 新的任务,需要新的思想指导来创造新的 国际环境,以保证新任务的实现。 邓小平非凡的经历、丰富的经验以及他 深刻的反思和总结,是其国际战略思想得 以形成的主观条件和关键所在。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第一节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和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 一、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和调整
(一)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建国初期的外交关系
“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子 再请客”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二)20世纪60年代经历严峻考验的中国外交 这一时期国际形势发生深刻的变化, 其主要特点为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 中国外交经历了同时承受美苏两个超级大 国压力的考验,在曲折中开拓前进。 1. 2. 3. 4. 支持民族解放运动。 反对美国帝国主义的斗争。 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斗争。 中国同西第4版)
三、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在冷战后的新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局势风云 变幻,出现了许多新事物,也有很多新问 题。面对新的形势,党中央在全面贯彻实 施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根据国 际形势的变化,结合中国的实际,对如何 正确认识、正确对待国际形势的变化,实 现我们第三步走的发展目标,提出了许多 重要的新观点,制定了有关的新政策,丰 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第四节 新世纪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及其意义
一、“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
构建“和谐世界”的提法最早见诸2004年10 月发表的《中俄联合声明》。2005年4月,胡锦涛 同志出席雅加达亚非国家首脑会议时明确提出“ 共同构建和谐世界”;9月,在出席联合国成立60 周年首脑会议时,又在他发表的题为“努力建设 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中 ,系统论述了建立和谐世界的四点基本主张。 2006年8月中央召开外事工作会议,把“坚持推动 建设和谐世界”作为新时期、新阶段对外工作重 大目标之一,标志着建设“和谐世界”思想已经 成为中国外交工作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指导原则。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三、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是取得外交胜利的指南
毛泽东为我国制定的国际战略大致可以划分 为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具体内容有所变化,但 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都是根据对国际形势的判断 和对本国实力的估计,制定相应的对外政策,处 理对外关系,来实现国家的利益。 (一)毛泽东的国家利益观 (二)毛泽东对国际形势的判断 (三)毛泽东对中国实力的估量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三、“和谐外交”的实践及其效果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 党中央从容应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统揽国 际国内两个大局,在国内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同 时,在国际上推进构建和谐世界的外交,坚持独 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立持久 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妥善处理各种难点 、热点、焦点问题,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为我 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国 际环境,取得了公认的良好效果,为构建和谐世 界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作出了新的贡献。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关键术语
“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多极化 “一国两制” 邓小平理论 区域集团化 “三个代表” “和谐世界” “和谐外交”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复习思考题
1. 怎样正确评价毛泽东国际战 略思想及其意义? 2. 试论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 理论和实践意义。 3. 如何正确认识构建“和谐世 界”理念的内涵及其意义?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二、中国对外关系的崭新局面
(一)大国关系的新调整 (二)同西方其他大国的关系也得到稳 定发展 (三)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取得显著进展 (四)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 作不断加强 (五)中国全面地参与了国际事务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总之,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正式提出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使得中国 得以大步走上国际舞台,并在国际事务中 发挥着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独特作 用。我们的外交政策得到了世界舆论的广 泛好评,我国的国际威望迅速提高,中国 真诚地希望同世界各国友好相处,共同为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而努 力奋斗。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二、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局面
在新的外交政策指引下,我国的外交工 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我们有效地维护了民族尊严,捍卫了国 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二)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 发展 (三)不断推进对外开放,对外经贸关系持续 、稳定、健康发展 (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合作,在 多边国际舞台上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三、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及其深远影响
(一)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内容 1.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核心是他的国 家利益观 2. 邓小平对国际形势的判断 通过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长期观察与思 考,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 主题的论断。 针对东欧剧变、苏联动荡的局势,及时 提出了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的论断。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新世纪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及其意义
建国近60年来我国的国际战略是随 着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完善、与时俱进 的。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构建和谐世界的 新理念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新 突破、新贡献,是对新时期邓小平国际 战略思想和世纪之交中国外交思想的继 承和重大发展,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使我国的 外交工作出现新面貌,推进到新阶段, 并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二)冷战后中国面临的形势和对外政策的调整
冷战的结束使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苏东剧变给中国造成了很大的思想冲击,同 时,西方国家把和平演变的重点转移到中国 ,向中国发动了强大的攻势,这迫使中国必 须认真反思总结并寻求有效的对策。 西强东弱、北强南弱的国际政治格局的特点 使中国面临很大的政治压力,西攻东守的斗 争态势使中国处于不利地位。 世界经济发展状况给中国一定的经济压力。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二、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在这一时期,经过三次大的调整,形成 了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一)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 (二)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 的基本准则 (四)不断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三)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精髓及其深远影响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精髓和邓小平 理论的精髓一样,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无论是在对国际形势的宏观分析上, 还是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正确估量上;也无 论是在对外政策策略的制定上,还是对国 家利益的认定上,邓小平都是从实际出发 的,是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的,既总结历 史的经验教训,又强调对现实情况的缜密 分析,还重视对未来发展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