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切片制作技术

合集下载

病理切片的制作方法,流程

病理切片的制作方法,流程

病理切片的制作方法,流程
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将有病变的组织经过各种化学物理方法处理,使之固定硬化,然后在切片机上切成薄片,放在玻片上的过程。

病理切片中,最常见的石蜡切片,它的具体制作步骤包括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和切片。

常用的固定液有10%的甲醛或者95%的酒精固定液。

脱水是用梯度酒精将组织块内的水分置换出来,可以用脱水机自动完成。

脱水以后进入石蜡包埋,石蜡凝固后,组织就被包在其中,制成蜡块。

然后将蜡块放在切片机上切成4-6微米薄片展开放在玻片上。

接下来,就是烤片和染色,最后盖上盖玻片,贴好病理标签。

病理切片就制作完成了。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

------------------------------------------ 最新资料推荐------------------------------------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病理组织切片常用的制作方法有三种。

即石蜡切片法,冰冻切片法和火棉胶切片法。

以石蜡切片法为代表,切片的基本制作过程是:组织取材固定冲洗脱水透明浸蜡组织包埋组织切片展片附贴切片脱蜡染色脱水染片透明封固。

以上基本过程是互相联系的,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使整个切片制作归于失败。

因此应细致、耐心、认真负责,并事先做好计划安排。

一、取材采取病料,要刀剪锐利,剪切时不可挤压,扯拉病料,以防人为损伤。

切取的工具要清洁。

采取病料越新鲜越好,一般不超过死后24小时。

应选择病变部与可疑病变部切取,切取时要由表及里,有浅入深并包括周围正常组织一部分。

特殊病料应根据器官的结构特点切取。

管状,囊状和皮肤组织应注意垂直切取(横切)。

带有薄膜的组织,要防止切时薄膜分离和脱落。

切取组织块大小,以1.51.50.3厘米为宜,最厚不宜超过0.5厘米。

组织块病变一面应平整光滑,另一面可不平整,以便包埋时辨认。

切取后,放入事先准备好的装有固定液的磨口玻璃广口瓶中,并做好标记。

二、固定固定的目的是迅速将组织细胞杀死,使细胞中的蛋白质,糖,脂肪等凝固,从而保持与活组织相似的结构状态。

材料取下后,应迅速固定。

固定液数量应为病理组织块的5到20倍。

由于一般把组织块浸入固定液后数小时,固定液渗入组织液的深度只达2至IJ 3厘米。

因此,可以放置冰箱内固定,使组织内酶失去作用,细菌也能停止滋生。

最常用的固定液是10%的福尔马林溶液:使用时,用40%的甲醛饱和水溶液10毫升,加水90毫升配成。

三、冲洗固定后的组织块,应将固定液洗去。

一般均用流水(自来水)冲洗12到24小时左右。

及时冲洗尚有停止固定的作用,防止固定过度,有利于制片染色。

冲洗时如不方便用流水冲洗,也可用较大容器盛装水浸洗,每隔相当时间换水一次。

病理切片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病理切片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病理切片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简介病理切片是病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能够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本文将详细介绍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制作过程步骤1:组织取材•选择适当的组织进行切片制作;•确保组织样本取材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步骤2:固定组织•使用合适的固定剂固定组织样本,如福尔马林;•确保固定时间和固定剂的浓度符合要求。

步骤3:脱水与清洁•将固定的组织放入酒精溶液中进行脱水处理;•清洁组织以去除固定剂和杂质。

步骤4:组织包埋•将脱水的组织置于熔蜡中进行包埋;•确保组织完全包裹,避免产生气泡。

步骤5:切片制作•使用专用的切片机将包埋的组织切成薄片;•控制切片的厚度和形状,确保质量。

步骤6:染色•使用合适的染色剂对切片进行染色,如血液样本使用血液染色剂;•控制染色时间和染色剂的浓度,确保染色效果。

步骤7:封片•将切片放在载片上,使用专用胶水将其封闭;•确保切片和载片的牢固性。

步骤8:质量控制•检查切片的质量,包括切片厚度、染色效果等;•确保切片符合病理学的要求。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安全•在病理切片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等;•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如福尔马林。

注意事项2:操作规范•按照病理切片制作的标准操作流程进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遵守操作规范,减少操作失误的风险。

注意事项3:仪器维护•定期对切片机等相关仪器进行维护保养;•确保仪器的正常工作状态,减少故障的风险。

注意事项4:质量控制•对制作的病理切片进行质量控制,如切片的厚度、染色的均匀性等;•确保制作出的病理切片符合质量要求。

注意事项5:记录保存•对制作的病理切片进行记录,包括样本信息、制作过程、染色方法等;•妥善保存记录,方便后续查阅和追溯。

结论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操作和控制。

同时,要注意安全、遵守操作规范、定期维护仪器,并进行质量控制和记录保存。

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病理切片,为病理学的研究和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组织病理切片制备

组织病理切片制备

组织病理切片制备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首先医生取下组织病理标本,放在10%的中性福尔马林里进行固定,固定完之后标本送到病理科。

小标本需要固定4-6个小时,大标本需要固定6-12个小时,固定完之后由病理医生进行取材。

所谓的取材指把标本取出放在标本盒里,置于全自动脱水机中脱水16个小时处理标本。

处理过程包括组织进行固定、透明、脱水、浸蜡,处理完16个小时之后,病理技师把标本拿到包埋机上进行包埋,把病变组织放在蜡里,包埋成病理蜡块。

蜡块包埋完之后,病理技师把蜡块放在切片机上进行切片,切片大约需要切3-4μm的切片。

切完片子需要捞在病理玻片上,玻片再进行脱蜡,放在二甲苯中需要透明,之后放在全自动染色机中进行染色,再放在封片机里进行封片,这样才能制成病理切片,这个过程一般需要2-3天的时间。

法医学在法医学病理标本处理中的组织切片制作

法医学在法医学病理标本处理中的组织切片制作

法医学在法医学病理标本处理中的组织切片制作答案:法医学在法医学病理标本处理中的组织切片制作是通过将采集的组织样本固定、包埋、切片、染色等步骤,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从而帮助法医学鉴定案件中的病理变化和死因。

在法医学病理标本处理中的组织切片制作过程中,首先需要采集病理标本,通常是通过活检或尸检获得。

随后,对标本进行固定处理,以保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

然后,将固定后的组织样本进行包埋,即将组织置于蜡块中,使其易于切割。

接下来,使用组织切片机将标本切割成薄片,通常为几微米至几十微米的厚度。

随后,切片进行染色处理,以突出不同的细胞结构和病变特征,便于观察和分析。

通过法医学在法医学病理标本处理中的组织切片制作,法医学家可以通过观察组织切片的细胞结构、细胞核形态、染色质分布等特征,辅助判断病变类型、病理变化和死亡原因。

这对于破解案件真相、保护公共安全、维护司法公正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深入讨论:在法医学病理标本处理中,组织切片制作是法医学鉴定的重要一环。

通过对组织切片的制作,可以帮助法医学家观察病理变化、病变类型、细胞结构等信息,从而为案件的司法鉴定提供客观依据。

不同的染色方法可以突出组织中不同的结构和物质,使得细胞和细胞器在显微镜下更清晰可见。

在实际操作中,法医学家需要严格遵循标本处理的规范和步骤,确保所得到的组织切片质量符合鉴定需求。

特别是在病理判断和诊断方面,组织切片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法医学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精细制备和准确染色是关键步骤,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总的来说,法医学在法医学病理标本处理中的组织切片制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且重要的工作。

通过对病理组织样本的精细处理和观察,可以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关键支持,促进案件的准确处理和司法公正。

病理标本切片技术

病理标本切片技术

病理标本切片技术病理学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着重于通过病理学检查以确定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案。

而病理标本切片技术作为病理学检查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病理标本切片技术概述病理标本切片技术是将组织样本切割成非常薄的部分,以便进行显微镜检查的过程。

这一过程通常被称为“制片”,其一般包括如下步骤:1.组织预处理:该步骤包括固定、清洗、脱水、透明化等几个关键步骤,目的是使组织样本保持原有形态并易于切割。

2.切片:该步骤使用病理切片机将组织样本切割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切片,通常在3~10μm之间。

3.染色:该步骤是为了使组织样本结构更易于识别,通常使用的染色剂有常规的血液学染色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剂等。

二、病理标本切片技术的重要性正确的病理标本切片技术可以帮助病理学家准确判断疾病病变的类型、性质及病变程度等。

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诊断:病理标本切片技术可以提供病理学家直接观察、评估组织标本,从而给出准确的疾病诊断。

例如,肿瘤和白血病等疾病需要进行病理学检查并使用病理标本切片技术来确诊。

2.治疗:病理标本切片技术还可以对病人进行治疗方案的定制。

例如,通过病理标本切片技术可以判断某种瘤细胞是否对某种药物敏感,从而在治疗中选用更加有效的药物。

3.预后:病理标本切片技术还可以帮助病人对病程进行预测和评估。

例如,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通过病理标本切片技术可以评估肿瘤对治疗的响应并进行预测,从而评估病人的预后。

三、病理标本切片技术中存在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病理标本切片技术虽然在现代医学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1.样本收集限制:某些类型的病理标本很难取得,例如甲状腺和胰腺的病理标本。

2.自动化技术发展不足:虽然近年来出现了许多自动化切片仪器,但其切片精度和效率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

未来病理标本切片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1.数字化技术:该技术可以将制片过程中得到的显微镜图像数字化,实现对图像的分析和存储。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组织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科学,通过对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结构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而组织病理切片是组织病理学的重要步骤之一,通过切割组织标本并染色,可以观察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结构,进而帮助医生做出诊断。

组织病理切片的步骤是一个繁琐而精细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处理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组织病理切片的具体步骤。

1. 标本获取:组织病理学的切片首先需要获得病理标本,这通常通过组织活检或手术取材来完成。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相应的标本获取。

2. 组织固定:标本获取后,需要立即将组织标本放入10%的甲醛或其他固定剂中进行固定,以保持组织形态的完整性。

固定后的组织标本可以长期保存,并且能够在病理切片的过程中保持组织的形态结构。

3. 组织处理:固定后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脱水、清洁和浸蜡等处理,以使组织标本透明并且易于切割。

这一步通常需要用到甲醇和乙醇等有机溶剂,以及蜡浸渍处理。

4. 组织包埋:处理完的组织标本需要放入蜡液中进行包埋,以便于切割。

在包埋过程中,需要正确定位组织标本,并使其固定在蜡块中。

5. 组织切割:包埋后的组织标本需要用微切片机切成薄片,厚度通常在3-5微米左右。

切片时需要保持切割的准确性和统一性,以便后续的染色和观察。

6. 组织染色:切割后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染色,以显示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结构。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赖氏染色、简单染色和特异性染色等。

7. 组织固定:染色后的组织切片需要进行固定,以保持染色的效果。

通常用乙醇和甲醇进行脱水和抗褪色处理。

8. 组织观察:固定后的组织切片可以放入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医生可以通过观察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结构来做出诊断。

组织病理切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组织病理学技术,通过对组织标本的切割和染色,可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并为治疗提供参考。

希望通过以上介绍,您对组织病理切片的步骤有更深入的了解。

病理切片技术规范(一)

病理切片技术规范(一)

病理切⽚技术规范(⼀)来源:病理诊断与技术规范病理技术主要包括常规切⽚、冷冻切⽚、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分⼦病理学等技⽊其中常规切⽚是最主要、最基础的⼯作;迄今为⽌,病理切⽚制作过程的许多步骤还需⼿⼯操作,因此,强化技术⼈员的责任意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严格执⾏规范化操作,是确保病理技术质量稳步提⾼的前提和保证。

⼀、标本的接收与清点制度(1)巨检结束后,病理医师应向技术组当⾯交付组织块,点清块数,记录并签收。

有特殊要求的标本(如脱钙、糖原染⾊等)应当⾯向技术组说明,以便进⾏特殊处理。

(2)组织包埋完成后必须清点蜡块数量,以防组织块在脱⽔、包埋过程中遗失。

(3)切⽚完成后交付医师时,必须按照记录当⾯清点验收。

⼆、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组织处理:此过程包括固定、脱⽔、透明、浸蜡和包埋,是制作优质切⽚的关键,⼀旦组织处理有⽋缺,往往导致⽆法挽回的后果。

(1)制⽚过程按操作流程进⾏。

(2)有条件的单位应将⼿术⼤标本与活检⼩标本分开固定、脱⽔。

(3)取材后组织应补充固定。

⼿术标本不应少于6h,活检标本不应少于3h;固定液必须及时更换,固定后组织宜流⽔冲洗处理。

(4)固定、脱⽔温度不得⾼于37℃。

(5)包埋⽤⽯蜡必须过滤。

(6)试剂必须及时更换(详见试剂的配制及更换制度)。

2、切⽚:是制⽚技术中技能要求很⾼的步骤,即使是同⼀蜡块,使⽤同⼀台切⽚机和同⼀切⽚⼑,不同的操作者也会切出不同质量的⽚⼦。

(1)切⽚⼑必须锋利,⽤⼒均匀;切⽚厚度以4um为宜,切⽚必须完整,⽆污染、皱褶和⼑痕。

(2)组织⽚贴附应在除去标签位置后居玻⽚的中间,各块组织的⽅向应⼀致。

(3)胃镜、⽀⽓管镜、穿刺等⼩活检组织须做间断连续切⽚,⼀般数量不少于8张。

3、染⾊封⽚(1)烤⽚温度应在60-62℃左右,不得⾼于65℃,时间不能少于20min。

(2)染⾊试剂必须根据切⽚染⾊质量按要求及时更换。

(3)切⽚封固前必须经⼄醇充分脱⽔、⼆甲苯透明,湿封。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PPT课件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PPT课件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
•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概述 • 样本的收集与处理 • 组织切片的制备 • 病理组织切片的观察与诊断 •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的发展趋势
01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概述
切片制作的意义和目的
诊断疾病
教学质量
通过对病理组织进行切片制作,可以 观察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协助医生 诊断疾病。
环境控制
制作切片的实验室应保持清洁、干燥, 防止灰尘、温度等因素对切片质量造 成影响。
02
样本的收集与处理
样本的采集
手术切除
对于需要病理诊断的病例, 医生会进行手术切除病变 组织。
活检
通过穿刺或钳取的方式获 取少量病变组织用于病理 诊断。
尸检
对于死亡病例,通过尸检 获取病变组织。
样本的处理
清洗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病理组织切片进行图像识别和分类,辅助医生 快速诊断。
辅助诊断系统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诊断系统,能够根据病理组织切片的特征, 提供初步诊断结果。
Hale Waihona Puke 预测模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预测模型,根据病理组织切片的特征预测疾病 发展趋势和预后情况。
THANKS
感谢观看
切片的染色
染色原理
染色是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使组织切 片着色,以突出或显现组织中的不同 结构。
常用染色方法
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是病理 组织切片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能较 好地显示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结构。
切片的封固
封固剂选择
根据不同的染色方法选择合适的封固剂,如中性树胶、香柏 油等。
封固步骤
在染色和脱水完成后,用封固剂将切片固定在载玻片上,以 防止切片在观察和保存过程中发生脱落或损坏。

病理组织切片技术是病理实验室最基本的方法

病理组织切片技术是病理实验室最基本的方法

病理组织切片技术是病理实验室最基本的方法病理组织切片技术是病理实验室最基本的方法,是病理学的一项极有使用价值的专业技能。

它包括组织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漂片、烤片、脱蜡、染色、脱水、透明和封固等程序。

HE 染色是既基本又十分重要的工作,HE 染色的好坏直接影响病理医生的正确诊断,而HE 染色质量好坏与HE 制片的每一步骤关系都十分密切。

只要某一步骤出了问题都直接影响下一步工作,时常会出现个别片子色调不正、颜色对比不协调、染色不匀、模糊不清等现象,使切片的质量和诊断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本文作者在实验过程中就制作优良动物病理切片的体会阐述如下:一、取材要及时、规范(一)要取最新鲜的材料。

由于各器官组织坏死变化很快,所以取材要求迅速。

取材时要用锋利的刀片或剪刀,勿用镊子对组织加以压迫,以免组织破裂和变形。

(二)选取组织块的大小、厚薄亦应力求适度。

过大、过厚的组织,固定液不宜渗透,亦可造成固定不佳,过小、过薄的组织又可能在固定或脱水的过程中发生扭曲变形情况[1]。

(三)应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出组织的基本结构,如肝要有肝小叶;肾要有皮质和髓质;肺要有支气管等。

另外,要采取病变部位和健康部位交叉处的组织,这样才可以通过健康部位的对照,清楚地看到各种病理变化。

二、固定要充分(一)一般固定液,都以新配为好,配好后应贮存在阴凉处,不宜放在日光下,以免引起化学变化,失去固定作用。

笔者常用的固定液是10,福尔马林溶液。

(二)应及时固定,这样可保持细胞与生活时的形态相似,防止组织自溶而产生死后变化。

将取下的材料立即放在固定液中固定24小时以上,固定液必须充足,一般为材料块的20~30倍,有些水分多的材料,中间应更换1~2次新液。

目的是防止腐败、保持原有结构并使组织硬化,便于处理。

笔者为了让组织块固定充分,常在此步骤增加一步重新修块和重复固定,做法是修块大小为10 mm×10 mm×2 mm,然后放入新配制好的10,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12小时以上,避免了因固定不充分带来的切片问题,收到很好的效果。

法医学在法医学临床病理学中的病理标本切片制作与病变分析

法医学在法医学临床病理学中的病理标本切片制作与病变分析

法医学在法医学临床病理学中的病理标本切片制作与病变分析病理标本切片制作是法医学临床病理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病理标本的制作与病变分析,可以帮助法医学家准确判断死因和疾病类型,为司法调查和法律诉讼提供科学依据。

一、病理标本切片制作病理标本切片制作是将新鲜组织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等一系列工艺处理,以获取清晰的组织切片。

病理标本切片制作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操作,确保标本完整且不变形。

下面将详细介绍病理标本切片制作的步骤:1. 新鲜组织固定:法医学家通常会对尸体进行解剖,提取有关疾病和死因的组织标本。

这些组织标本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行固定,以避免组织的腐败和破坏。

2. 组织脱水:固定后的组织需要经过一系列酒精梯度脱水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水分并增加稳定性。

3. 组织包埋:脱水后的组织标本需要嵌入石蜡中进行包埋,以增强切片的硬度和稳定性。

4. 组织切片:包埋后的组织标本通过旋转切片机进行切片,切得薄且均匀,通常为3-5微米。

5. 组织染色:切片后的组织需要通过染色技术,如血液学染色或组织学染色,使细胞和组织结构更为清晰可见。

二、病变分析病变分析是通过观察和研究组织切片中的异常变化,帮助法医学家诊断疾病或确定死因。

下面将介绍病变分析的一些常见方法:1. 组织学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中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异常变化,如细胞增生、坏死、炎症等,以判断是否存在疾病。

2. 免疫组化染色:利用特定的抗体标记,可以在组织切片中检测特定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帮助确定病变性质和类型。

3. 分子生物学分析:通过提取组织切片中的核酸或蛋白质,进行PCR、DNA测序、免疫印迹等技术,以检测基因突变和表达水平,进一步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

4. 影像学分析:将组织切片放入显微镜下进行摄影或数字化扫描,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帮助法医学家量化病变程度和区域分布。

通过病理标本切片制作与病变分析,法医学家可以获得大量的病理信息,为法律诉讼和司法调查提供科学依据。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
1.取材:
器械准备:锋利的手术刀;液氮罐一个或者冰盒;镊子;生理盐水
(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30min至1h,防止细胞自溶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选取胰腺癌导管型腺癌病人高、中、低分化各至少5例(前期未经过放疗、化疗等肿瘤内科专科治疗)。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癌组织/癌旁组织较理想的体积为
(0.3-0.5)cm×(0.3-0.5)m×0.3cm,厚度不大于0.5cm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

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在不影响病理诊断情况下取材,癌旁组织(癌组织旁1-2cm)
(5)保持组织块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液氮或者冰盒中。

(6)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

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7)备注好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院号,ID号,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
1。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

---------------------------------------------------------------最新资料推荐------------------------------------------------------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病理组织切片常用的制作方法有三种。

即石蜡切片法,冰冻切片法和火棉胶切片法。

以石蜡切片法为代表,切片的基本制作过程是:组织取材固定冲洗脱水透明浸蜡组织包埋组织切片展片附贴切片脱蜡染色脱水染片透明封固。

以上基本过程是互相联系的,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使整个切片制作归于失败。

因此应细致、耐心、认真负责,并事先做好计划安排。

一、取材采取病料,要刀剪锐利,剪切时不可挤压,扯拉病料,以防人为损伤。

切取的工具要清洁。

采取病料越新鲜越好,一般不超过死后 24 小时。

应选择病变部与可疑病变部切取,切取时要由表及里,有浅入深并包括周围正常组织一部分。

特殊病料应根据器官的结构特点切取。

管状,囊状和皮肤组织应注意垂直切取(横切)。

带有薄膜的组织,要防止切时薄膜分离和脱落。

切取组织块大小,以 1.51.50.3 厘米为宜,最厚不宜超过0.5 厘米。

组织块病变一面应平整光滑,另一面可不平整,以便包埋时1/ 7辨认。

切取后,放入事先准备好的装有固定液的磨口玻璃广口瓶中,并做好标记。

二、固定固定的目的是迅速将组织细胞杀死,使细胞中的蛋白质,糖,脂肪等凝固,从而保持与活组织相似的结构状态。

材料取下后,应迅速固定。

固定液数量应为病理组织块的 5 到 20 倍。

由于一般把组织块浸入固定液后数小时,固定液渗入组织液的深度只达 2 到 3 厘米。

因此,可以放置冰箱内固定,使组织内酶失去作用,细菌也能停止滋生。

最常用的固定液是 10%的福尔马林溶液:使用时,用 40%的甲醛饱和水溶液 10 毫升,加水 90 毫升配成。

三、冲洗固定后的组织块,应将固定液洗去。

病理标本切片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

病理标本切片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

病理标本切片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病理标本切片技术是病理医师在进行组织学检查时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准确的切片能够为医师提供可靠的病理诊断依据,为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介绍病理标本切片技术的基本步骤,并探讨常见的质量控制方法。

一、病理标本切片技术1. 标本固定:在标本切片之前,首先需要对标本进行固定,以保持组织的形态和结构。

最常用的固定方法是使用10%的缓冲福尔马林溶液,它能够稳定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并防止标本的腐败。

2. 组织包埋:标本固定后,需要将组织进行包埋,以便进行切片。

常用的包埋材料是石蜡,它具有良好的剪切性和切片质量,同时能够保持组织的形态和结构。

3. 切片制备:在进行切片制备时,需要使用病理切片机。

将固定和包埋后的标本切割成薄片,通常为4-6微米,然后将切片浸泡在水中,以去除石蜡。

4. 着色处理:切片制备完成后,需要进行着色处理,以突出组织的形态和结构。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血液学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

不同的染色方法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

二、质量控制方法1. 切片质量评估:在进行病理标本切片之前,需要评估切片质量。

检查切片是否有褶皱、刀痕等损伤,是否有细胞和组织变形等问题。

如果切片质量不合格,将会影响到后续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2. 标本固定时间:标本的固定时间对切片结果有重要影响。

过短的固定时间可能导致组织未固定,形成空洞或伪装的结构;而过长的固定时间可能导致组织的变性和破坏。

因此,需要根据标本的性质和大小,合理控制固定的时间。

3. 标本包埋:包埋过程中,需要保证标本的位置正确,不得有错位或倾斜。

同时,还要确保标本与包埋材料充分接触,避免形成气泡和缺陷。

4. 切片厚度:切片厚度对病理诊断结果有影响。

切片太厚可能导致组织结构不清晰,难以解读;而切片太薄则可能导致组织薄弱或断裂。

因此,在切片制备过程中,需要控制切片的厚度。

5. 染色效果:染色效果直接影响到组织的可见度和诊断结果。

因此,在进行染色处理时,需要注意染料的浓度和染色时间,以保证最佳的染色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注射、灌注固定法 某些组织块体积过大或固定剂难以进入内 部,或需要对整个脏器或动物进行固定。
3.细胞涂片的固定方法 可采用浸入法和滴加法。用浸入法时, 可将新鲜而湿润的涂片直接浸入固定液内,如可能,应每个病例 单独固定以免交叉污染。
4.微织结构收缩小的优点,目前已经用于病理诊断。但应严格控制固 定的温度,否则会影响组织固定的质量。
2.固定造成物质损失。不同的固定剂和固定方法会引起不同程度的 细胞内蛋白质、粘多糖、脂类、核酸和低分子量物质的损失,因 此应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选择适当的固定剂和固定方法,以使所 研究的物质损失达到最小。
3.组织皱缩。甲醛、福尔马林固定的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皱缩。
二、固定方法的选择
(一)细胞内物质成分与固定剂的关系 (二)常用的固定方法 (三)固定时注意事项
(一)细胞内物质成分与固定剂的关系
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类和糖类,根据研究目
的不同选用不同的固定剂和固定方法,如要保存细胞内糖原用
Carnoy液固定,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为不稳定抗原,极易被固
定液破坏,因此常用冰冻切片进行染色。
(二)常用的固定方法
1.蒸汽固定法 要固定组织中的可溶性物质,一般选用蒸汽固定 法;较小而薄的标本,也可用锇酸或甲醛蒸汽固定。主要用于某 些薄膜组织以及血液或细胞涂片的固定。
构破坏。
第二节 固定方法
将组织浸入某些化学试剂,使细胞内的物质尽量接近其生 活状态时的形态结构和位置,这一过程称为固定。凡需病理 检验的各种组织都需经过固定。
一、固定的意义 二、固定方法的选择 三、固定液
一、固定的意义
1.保持细胞与生活时的形态相似,防止自溶与腐败。
2.保持细胞内的特殊成分与生活状态时相仿。经过固定,细胞内 的一些蛋白质等可沉淀或凝固,使其定位在细胞内的原有部位, 有利于其后物质的确切定位。
材时将标本染上伊红液,以免包埋过程中丢失。
6.注意特殊情况 取材应避免过多的坏死组织或凝血块,组织块上如有血液、粘液、
粪便等污物,应先用水冲洗干净再取材。
7.取材数量 不同的标本取材的组织块多少不同,原则上是凡是可疑处均应取材。一般
来讲,除了病变的主体部分外,应注意切取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交界处。
8.清除多余部分 取材时应注意清除组织周围的多余脂肪组织,否则会对以后的切片
和观察带来一定的影响。
9.核对 取材完毕,应核对无误,并签署有关信息和记录日期。
10.组织存放 取材完毕,标本应按序存放,并加足固定液以备复查。
四、冰冻切片取材
(一)取材
在详细检查的基础上选取最有代表性的组织,必要时应取2块或
2.标本大小 经修整后的组织大小以1.5 cm 1.5 cm 0.2-0.3 cm 为宜。 3.取材时间 原则上应尽快取材。 4.注意包埋方向 需指定包埋面的应作记号表明。如皮肤组织的包埋面应与表面垂直,
才能保证皮肤的各层结构都能被观察到。
5.小标本的处理方法 较小的标本(如穿刺材料等)常常用易透水的薄纸包好,在取
第一节 取材
从大体标本上按照病理检查的目的和要求切取适当大小的组 织块,供制片进行显微镜检查。
一、取材时对送检组织的要求 二、取材 三、取材时的注意事项 四、冰冻切片取材
一、取材时对送检组织的要求
送检组织切取后应立即放入10%福尔马林溶液内固定; 尸检标本应争取在死亡后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取材; 有特殊要求(如细菌培养、结石的化学成分分析等)须事先联系,
在标本未固定前进行处理。
二、取材
对送检组织应进行详细检查,根据诊断的需要,确定取材的部位 和块数;
切取的组织要按不同部位分别给予不同的编号或标记,以便镜检 时查对。
三、取材时的注意事项
1.注意防止人为损伤 切取组织的刀具应锋利、薄;切取组织块时,避免前后拉动或
用力挤压组织,避免使用有齿镊,引起组织结构的变形和损伤。
3.便于区别不同组织成分。组织细胞内的不同物质经固定后产生 不同的折光率,对染料产生不同的亲和力,经染色后容易区别。
4.有利于切片。固定剂有硬化作用,可使细胞正常的半液体状胶 体变为半固体状凝胶,使细胞组织硬度增加,便于制片。
固定剂对组织细胞的不利影响
1.影响常规染色。如用福尔马林固定时,常有福尔马林色素的异常 沉积。
(三)固定时注意事项
1.固定液的量 固定组织时,固定液的量要充足,一般为组织块总体积的4-5倍。而且应在
组织切取后立即或尽快放入适当的固定液中。
2.固定液的穿透性 一般固定液在24 h内不能穿透厚度大于2-3 mm的实体组织或0.5 cm
的多孔疏松组织。
3.组织块的大小 厚度可根据组织类型而不同,原则上不应超过4 mm, 以3 mm更为适宜。
更多组织块。取材后应立即用液氮速冻,然后在-70℃或-40℃低温
冰箱保存。
(二)注意事项
1.液氮速冻时,标本盒不能直接浸入液氮,以免组织膨胀破碎。 2.新鲜组织不能放入-10℃冰箱内缓慢冷却,否则组织内水分可
逐渐析出形成冰晶,造成组织结构破坏。 3.冷冻后的组织块应密封保存,防止脱水。 4.在组织块复温时,应在37℃加温速融,自然复温将造成组织结
病理切片制作技术
第一章 组织的取材和固定方法
病理标本的检查应包括大体和显微镜下观察二个方面,而正
确的诊断往往取决于准确的显微镜下观察,因此,制片质量的好 坏将直接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甚至会带来错误的结果。
近年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病理学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取 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组织细胞的形态保存完整,而且 要求最大程度的保存组织或细胞成分的抗原性。抗原性不受损伤 是一方面,还要求不能弥散,否则,对于抗原含量较少的标本, 抗原性完全丧失,产生假阳性结果,影响病理诊断的准确性,甚 至抗原的定位也无从谈起。
4.固定时间 大多数组织应固定24 h。固定的时间与使用固定液的种类、组织块大小、温度
等有关,不同的固定液有不同的固定时间,一般固定时间为3-24 h。
5.固定温度 大多数可在室温(25℃)固定,在低温固定时,固定时间应相应延长。
6.加热 加热可使蛋白质凝固,但一般不要求加热,因为加热可加速组织的自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