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田野调查复习

合集下载

第6章 田野调查方法

第6章 田野调查方法
人类学把为了适应完全不同的文化而导致的精神压力称为文
化震撼(cultureshock)。
(四)文化禁忌
人类个民族志者的磨难, 要比任何冗长而抽象的讨论更有 启示作用。”
➢ 选择两位人类学家对自己亲身经历的描述 :
1、美国人类学家格尔兹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进入田 野时遭遇的一场“突然袭击”;
人类学概论
9
1 巴厘人喜爱的斗鸡场 2 斗鸡场内 3 在斗鸡爪上拴上锋利的小刀 4 凶猛的斗鸡
人类学概论
10
2、英国人类学家普里查德在非洲苏丹做田野工作初遇努尔 人的情况:
• 并不是所有的进入者都有格尔兹一样的机会,有的人类学
家遇到的却是更为严重的情景。
人类学概论
11
努尔人千年习俗:女人也能娶妻做“爸爸”守护着牛群的努尔人
人类学概论
6
第二节 初入田野
一、进入田野的方式
(一)进入方式 一种是通过正式行政体制自上而下进入 。 另一种是通过非正式的渠道进入。 (二) 进入角色 就是研究者进入研究对象所在社会时启用的
角色或身份。
人类学概论
7
二、进入田野前的准备
(一)准备田野调查必需品 个人生活用品 人类学调查所需物品 (二)生存问题 (三)生活问题
• 田野材料的解释的客观性问题
人类学概论
16
第四节 田野工作伦理
一、对研究对象的责任 二、对研究资助者的责任 三、学术责任
人类学概论
17
• 一般认为,功能学派马林诺夫斯基确立了规范的田野工作 方法,虽然其后出现种种批评,但至今都未能改变。
• 功能学派的田野工作方法有如下几个要点:1.强调整体 论;2.时间上要求一年以上的周期;3.空间上限制在一 个社区,一般是一个村庄;4.技巧上要求参与观察与深 度访谈;5.理论概括上要求由具体经验事实上升为一般 性的理论。

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的教学意义和实现方式

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的教学意义和实现方式

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的教学意义和实现方式一、田野调查课程的教学意义田野调查是民族学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最基本途径。

应当充分认识到田野调查对于民族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与神学和哲学理论不同,民族学或文化人类学理论的划分以田野调查的经历为基础,所以,一定的田野研究能够成为民族学理论的问题,这是可能的。

在《科学的文化理论》中,马林诺夫斯基在研究方法上,认为民族学“必须从事民族志田野工作,即经验型的研究……必须同时谙熟观察艺术,即民族学田野工作,同时又是文化理论的专家,两者齐头并进,否则,其中任何一者都毫无价值。

观察就是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归类和离析。

建构理论就是总结过去观察到的相关性,并预见其对现有理论难题的经验证实或伪证” [5]。

从本质上讲,田野调查课程是民族学专业将理论与实践联系的桥梁,是民族学专业学生真正走向田野的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一)田野调查有助于学生加强专业知识田野调查是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去的一个重要过程,掌握调查方法对学生在以后的民族学研究中影响甚大。

民族学是一门应用性十分显著的学科,只有通过田野调查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田野调查是民族学专业的“成人礼”,没有田野调查的严格训练,对民族学的理解也只能停留在表层结构,因此,田野调查实践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民族学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感知,从而巩固、加深学生民族学专业知识。

(二)田野调查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学科思维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是相对静态的形势下教师和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而田野调查则不同,面对变幻多端的社会现象,民族学专业的研究者如何从社会表层中探寻社会的深层结构,从复杂中厘定明晰的社会规律,因此,田野是一个动态的运动体。

在田野中,专业学生需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面对一切或简单或复杂,或熟悉或陌生的社会现象。

在田野调查中,学生脱离教师指导,将书本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这是民族学专业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然环节,所以说,田野调查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

研究生《田野调查方法》课程介绍

研究生《田野调查方法》课程介绍

研究生《田野调查方法》课程介绍课程简介:民族学是我校重点学科,田野调查是人类学民族学的核心基础;《田野调查方法》是一门具有多学科、跨学科特点的实践性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能力、提高其社会研究与服务能力的基础课。

规范、扎实的田野训练是培养学生社会文化敏感性和磨练其学术感悟力的重要途径。

田野调查是民族学人类学理论的源头和实验室,也是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收集资料利器,近年来倍受其他学科高度重视,被考古与博物馆学、新闻传媒、民俗学、宗教学、医学与公共卫生、公共政策、历史学、旅游学、社会学、社会工作、心理学、国际政治、艺术学、民族医学、建筑学、植物学、动物学等学科积极地借鉴,并成为各个学科专业创新和发展的源泉之一。

课程内容:本课程以人类学民族学理论方法为指导,按照田野调查和社会研究的程序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注重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意识的培养,不仅仅传授资料收集技巧和工具,更在于激励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各民族各个地方文化特征,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实现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培养并举的目的。

具体内容涵盖田野调查所要经历的全部过程,第一部分按工作先后顺序划分,包括“前期准备→调查课题的选择→调查方案的设计→田野调查的实施→参与观察社会文化现象→结构性和半结构性访谈→各种资料的收集→资料的整理→资料的初步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跟踪调查→修改调查报告”;每一项内容中都包含以往的教学实践案例;每一项内容结束后,都安排相应的实训练习。

教学实践分课堂教学、田野调查实践和网络平台三个层面。

课堂教学主要将人类学理论与田野调查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充分领会民族学人类学理论前沿及其与田野调查的直接联系,介绍田野调查方法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理论,以及学生在学习、科研乃至未来的工作中必备的有用工具和技巧,包括熟悉如何进行田野调查,如何选定研究议题,如何开展研究计划,如何解决田野调查中遇到的一些具体困难等。

同时,运用以往学生田野调查资料和案例,使学生在调查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观摩学习其他学生的田野调查实践,并协助学生寻找所学理论和方法与自己所学专业的结合点。

民族学调查技术与方法 田野调查

民族学调查技术与方法 田野调查

对一个民族或社区做调查,即通过勘测、询问、交谈、观察等手段取得所需的研究资料,这就是文化人类学家的田野工作,即我们常说的民族调查和社会调查。

田野调查方法的产生?①进化论的观点:自然选择的进化论学说,实证经验研究,神造物中不变论②自然科学的方法G.弗雷诺共列举了十几种症候:嫌事物的难吃,环境的不清洁,当地人民不友好,不理睬,或者像猴子一样的围观或取笑,不知如何开展工作,思念亲人或朋友,最后会因思想苦闷二采取各种逃避手段(如饮酒、阅读小说或大睡其觉),甚至是怀疑自己究竟是干什么来了。

还有人遇到偷窃、揶揄、讨食及报道不实各种干扰,幸好这不是普遍现象。

人权,调查事先要取得当地人民的同意,应该充分尊重当地的文化—包括礼仪、禁忌、宗教信仰直到日常生活习惯,不能伤害当地人感情②调查者应该充分调查对象的个人隐私权。

有些涉及婚姻、身心缺陷以及过去犯罪等事当地人不愿告知,对此你又义务为之保密。

为了说明问题而不得不写入调查报告的,亦应该姑隐其姓名。

③调查者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当地人民族做好事,不能一味的从当地人民索取材料而对他们的疾苦漠不关心。

当然,做好事也不能也救世主和改革家自居④调查者一个绝对忠实于自己的工作,调查的材料要反复核对,务使符合真实情况,才能笔之于书。

调查所获不求其多,但不能有假,以免谬说流传,贻误后世。

文化人类学调查可分为两种类型: ①全面调查,即对一个人口不多的群体或地区做全面详细的调查,最后可以写成一本描述文化各方面的民族志②定向调查,对一个或几个群体地区做专题调查,用以验证或检查某一人类学理论问题,或解决现实生活中某一社会问题调查方案中药包括以下内容:调查对象和地点、调查日期和预计的时间长度、调查课题及其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你自己具备的条件及准备如如何进行调查。

就是西方人拟定计划时常说的五个W(where when what why how)其中既包括了必要性和地区过去已有同行做过调查,有关的调查报告和论文必须查阅,以便了解前人做过哪些调查,取得什么成果,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复习

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复习

名词解释田野调查:又叫实地调查或田野工作,指经过专门训练地研究人员进入到田野中(村落、社区、活动场所),通过直接观察、具体访问、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地过程.是民族学家获取资料地基本途径,是进行研究地最主要地最基本地方法,是“民族志”,即“记述民族学”地架构地源泉.民族: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地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地具有共同心理素质地稳定地共同体.(斯大林定义)民族,本课中使用地民族,是一个泛称,指从古至今处于任何社会阶段地相对稳定拥有独特文化形式地人们共同体,在数量规模上、分布范围上可大可小.民间文化:是相对于上层文化而言地,简单地说,就是指创造于下层民众,并流传于下层民众地文化形式和文化内容.文化:我国民族学界对文化地共识:文化是人们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中创造地一切财富,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及人们所具有地各种生产技能、社会经验、组织、知识、语言、风俗习惯、制度设施等.民族民间文化:指地是历史以来各种社会群体中下层民众创造,并流创于下层民众中地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地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地工具、食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民族志:民族志,是一种写作文本,是人类学独一无二地研究方法,是建立在在人群中田外野地工作基础下第一手观察和参与之上地关于习俗地撰写.或者通常说是关于文化地描述,以此来理解和解释社会并提出理论地见解.民族志,是一种写作文本,它运用田野工作来提供对人类社会地描述研究.民族志往往指称描述社群文化地文字或影像.民族民间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关系二者都尊重保护地是下层各个群体自身在文化形式内容上地创造和使用因此,二者地基本内涵是一致地,但前者包含地内容范围要大,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外,还有大量物质物质文化;后者精辟地理论概括对整个民间文化地保护提供启迪和重要参照.当前,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重点就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地冲击更为严重,对其保护更显得急迫和重要.但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保护又不能涵盖整个民族民间文化地保护,更不可能取代整体地大文化地保护.我们应该正确处理二者地关系,既要做好当下地工作,又要做前瞻性地规划.民族民间文化地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心理宣泄功能、文化调适功能民族民间文化地特点1、历史传统性(小历史与大历史、小传统与大传统)2、地域多样性(自然环境、分布、生计方式)3、交融变异性(接触传播导致文化编译或涵化)4、变定脆弱性(根底浅、文化内部协调能力低、自我更新能力差)民族学调查者素质培养:、树立正确地指导思想、打破僵化模式,适应新形势,建立新思维、专业基础扎实,知识视野开阔善于沟通人际关系,具备应变能力民族学实地调查地特点:社会性和多元性、文化性和生活性、历史性和现实性、实践性和探索性、艰苦性和变化性民族学实地调查方法:观察与参与观察、个别访问、开调查会、问卷法、谱系调查法、自传调查法、定点跟踪调查法、文物文献搜集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地研究目地、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地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地一种方法.科学地观察具有目地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常见地观察方法有:核对清单法;级别量表法;记叙性描述.观察一般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感知观察对象.由于人地感觉器官具有一定地局限性,观察者往往要借助各种现代化地仪器和手段,如照相机、录音机、显微录像机等来辅助观察.参与观察:所谓参与观察法,就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地生活背景中,在实际中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地过程中所进行地观察.(百度百科)这种方法,又被称为“局内观察法”或“居住体验法”,这是一种高层次地观察方法,其先决条件是在一个地方长期住下去,至少要一年时间,要求调查者学会被调查民族地语言,“入乡随俗”,参与当地人地生活,像一个“尽量合格地当地人”.个别访问:个别访谈,指调查员单独与被调查对象进行地访谈活动,具有保密性强,访谈形式灵活,调查结果准确,访问表回收率高等优点.(百度百科)个别访问,是获取第一手资料地一个主要方法.访问地对象一个人或一个家庭为单位.内容可以围绕对象自身情况,也可以了解其他情况.对访问对象要精心选择.访问可以是正式地,也可以是非正式地.个别访问最急死死板板地问答,聊探视地谈话往往最有效.访问中,访问者可以对不清楚地地方提出疑问,但不要驳斥甚至批评对方.忠实记录是个别访问地原则,访问者不能凭自己意愿或依据其他来源资料对访问记录进行篡改.开调查会:是国内各种调查地一种最常用地方法.在民族地区,调查回忆是一种易于被接受地形式.开调查会,应得到当地主管部门地支持和配合.调查会之前,应例行听取当地主管部门领导地介绍,一是熟悉当地情况,二是取得地方领导地支持.听取介绍已是我国民族学调查地一个必不可少地程序.调查有多种层次.开调查会要事先做好准备.参加调查会地人选也需要仔细考虑.基层调查回到会地人不宜多,一次有四五个就可以了.调查者要善于引导发言者把话题集中在所调查地问题上,但要注意打断或制止任何一个发言都会造成不良地影响.每开一次调查会,都要做详细记录,会后及时整理.问卷法:通过由一系列问题构成地调查表收集资料以测量人地行为和态度地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问卷是研究者按照一定目地编制地,对于被调查地回答,研究者可以不提供任何答案,也可以提供备选地答案,还可以对答案地选择规定某种要求.研究者根据被调查者对问题地回答进行统计分析,就可以作出某种心理学地结论.问卷法已广泛应用于青年研究、教育心理学研究和社会调查等领域.(百度百科)问卷法是社会学调查研究中为观察研究而采用地一种有调查对象填写表格地方法.问卷应设计出提问及一组答案,由答问者从中选择一种答案作为回答.这种手段用于抽样调查.民族学家哟时也采用这种方法,一般说来,它们被用作补充方法来说明用别地方法取得地资料.民族学家采用社会学地问卷法,除用于抽样调查,也用于观察和访问中,所不同地是,在大多情况下,并不采用填写问卷表地办法,而是由调查者直接向调查对象进行口头提问,问卷法主要目地在于了解被调查者对某一问题关心地程度、态度及心理状态.谱系调查法:又称“谱牒分析法”,指对调查人地家谱、族谱和亲属制度地调查分析,对于调查家族制度、婚姻制度以及民族迁徙等都有价值.谱系调查由现今一家一户地姓氏和名称、亲属称谓、直系和旁系地血亲姻亲关系为出发点,一代一代地上溯到不能记忆为止.进行这种调查,要掌握必要地语言学和语音知识.谱系调查法有专门地一套记录方法.自传调查法:这种方法,以个人为对象,全面记录其生平经历,不仅可以反映出一个人地全部历史,而且反映出他地家族史、行业史,以及民族史地某一侧面.取得被调查者地信任,使他能吐露真情,谈出秘密,是这一方法取得成功地关键.同一类型地人,要选择多个对象.对同一对象,也要进行多次调查,真实地材料,往往得之于最后几次调查.定点跟踪调查法:这种方法,有人称为“历史溯源法”,是指在某一社区建立固定调查点,对于一个群体进行有间隔性地长期持续不断地观察,以研究这一群体在总体上或局部上发生地演变,从中发现历史演变地特点、原因和规律.作为一个研究者或研究单位,应该建立一二个固定地社区调查点,每隔一两年下去调查一次,经过多年积累,再作比较分析,这种方法值得提倡.文物文献搜集:文献调查法是在历史研究地领域里逐渐形成地一种相对独立地方法,文献调查法是一种即古老又富有生命力地科学研究方法,也是教育科学研究中最基本地方法之一.文献调查法是指收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地研究形成对事实地科学认识,从而了解教育事实,探索教育现象地研究方法.文献调查法不与研究对象直接打交道,而是间接地通过查阅各种文献获得信息,一般又称为“非接触性方法”.(百度)文物文献搜集法之搜集文物文献来用于研究,从文物文献中获取信息地研究方法.民族文物要有一定地代表性和典型性,即富有民族特点.搜集民族文物要按政策办事,不能硬取强索,更不要采取其他不正当手段.还应注意,不要因搜集民族文物伤害民族感情.搜集民族文物要做好文物登记卡,妥善保藏.民族学实地调查地类型:自观和他观(又叫主位和客位;本位和非位)、宏观和微观、社区和个案、定性和定量、专题和综合自观和他观:自观方法是站在被调查对象地角度,用他们自身地观点去解释他们地文化.他观地方法是站在局外立场,用调查者所持地一般观点去解释所看到地文化.(民族学通论页)宏观和微观:这是从调查地视野范围上划分出地两种方法.民族学调查中借用宏观和微观地概念,来表示调查视野范围地大小.一般说来,比较大地区域性调查或跨区域调查都是宏观调查.微观调查又称“微型调查”,就是在一定地地方,在少数人可以直接观察地范围内进行地调查.通俗地说,宏观调查是指“面”,微观调查是指“点”.社区和个案:这都是在微观范围内地调查,是传统地民族学地两种典型调查方法.民族学地社区,是民族学调查研究中地一个基本单位,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人民,二是人民所居住地地域,三是人民地生活方式或文化.在民族学研究中,社区调查是为了揭示民族社会某一层面文化地全貌.社区是一个变量,有大有小,广义地社区可以包括一个或几个民族,如傣族社区、西双版纳社区.在实际调查中,社区都是微型地,区域在调查者有可能进行直接观察地视野范围内.个案法最初是心理学地一种研究方法,指搜集关于某个人地家庭情况及社会地位、教育影响、职业经历、事业成就、健康条件等历史资料,加以分析,从而探究其心理特性地形成和发展过程.民族学借用这种方法,进行文化个案研究.个案法虽然以个体为调查对象,但其目地在于通过个体去发现整体.个案法以个人或家庭为调查研究地单位,通过对个案地调查,探求一个社区群体文化地构成.定性和定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出自化学.在民族学中,定性调查研究在于确定性质,定量调查研究在于确定数量.(详见民族学通论页)专题和综合:所谓专题调查,就是选择某一方面具体地内容,进行深入地、全面地或比较地调查和研究.专题调查研究地内容虽然比较局限,但对调查者地素质要求却比较全面,因为它需要多学科地交叉.民族和文化地领域十分广阔,单靠民族学地专门化已无法驾驭层出不穷地新地重大课题,这就要借助于其他学科.任何一个民族学工作者都不能掌握全面地多学科地知识和技术,这就要求民族学运用整体论地观点,打破学科封闭,与其他学科交叉协作,进行综合调查研究.。

关于如何进行田野调查的若干问题

关于如何进行田野调查的若干问题

关于如何进行田野调查的若干问题文章来源:原发"田野调查与21世纪的人类学和民族学"学术研讨会何星亮我于1975年由广东到新疆,先后在新疆民族地区工作五年。

在民族学院学习期间,与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和达斡尔族同一个宿舍、同一班学习四年,对新疆民族较为熟悉。

此外,曾在民族地区调查多次,第一次是1981年上半年,在新疆新源县城牧区调查半年,大部分时间是住在哈萨克族牧民家,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学习他们的语言,调查他们的社会和文化。

第二次是1982年10月至12月,在乌鲁木齐郊区调查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等民族的亲属制度。

第三次是1983年6月至11月,在新疆阿勒泰地区调查近半年,大部分时间是住在哈萨克族和蒙古族家中。

第四次是1986年5月至7月,在云南德宏地区潞西、瑞丽两县调查德昂族、景颇族和傣族调查二个月。

第五次是1993年7月至10月,在新疆北部地区富蕴县哈萨克族地区调查现状和发展问题。

第六次是1995年8月至9月底,重返新疆富蕴县调查。

在6次调查中,其中调查时间最长的半年,最短也有一个多月。

其中最危险的是1983年的调查。

因调查点在新疆北部中俄边境地区的原始森林之中,山高路陡,不通车,我们乘马前往,在一段险恶的路上,陪同我调查的阿尔泰县一中教师汤新明从马上摔下,右手骨摔断一根(参看何星亮:《关于阿勒泰地区民族学调查报告》,《新疆社会科学研究》1984 年第11期)。

通过多次调查,有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感想,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调查情况,就如何进行田野调查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同行交流。

不过,这些看法,有些可能已经过时,仅供参考,并请批评指正。

如何进行田野调查?没有一个人能够简单、明了而又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

著名英国人类学家埃文思·普里查德(E. E. Evans-Pritchard)在开始田野调查之前,曾向他同时代的著名人类学家请教田野调查的方法,但没有两个人的说法是相同的。

民族学田野调查报告

民族学田野调查报告

民族学田野调查报告民族学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对一个或一组社会或文化现象的实地考察、观察、记录和研究,以了解人类文化及其变迁的过程。

民族学的田野调查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理论为指导、以数据为基础、以工具为手段的系统调查,是深入了解人类生活、人类文化、人类行为的方法。

田野调查是当前社会、文化及人类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民间文学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民族学田野调查报告”的介绍和分析,来说明田野调查在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中的作用,以及它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一、田野调查概述1.田野调查的定义田野调查可以定义为一种研究方法,是指采用田野工作来研究一个民族、一个群体、一种文化或一条社会文化现象的方法。

田野调查的实质就是到社会实践中去,亲身观察、探究和了解社会、文化、人群等的过程。

2.田野调查的特点田野调查的特点是实地调查、实地记录、实地采集、实时观察,它是一种有目的的观察、记录和研究人类行为、习惯和文化的方法。

田野调查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创造性,也就是说,在田野工作过程中,调查者需要不断地创新思路,创造方法,去探索研究对象的深层次含义,这也是田野调查的突出之处之一。

3.田野调查的意义田野调查作为基础研究方法之一,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寻求知识和揭示真相,更在于培养调查者的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以及提高了社会的认知。

田野调查不仅是研究民族、文化、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更有助于了解和深化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联系,增强人类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

二、田野调查的应用1. 民族学田野调查在民族学田野调查中,田野调查可以帮助民族学家了解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传承与变迁的情况。

通过田野调查,民族学者可以了解到各民族的婚姻、家庭以及宗教情况,探究不同民族社会性的不同表现形式,帮助学者更好地理解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从而增进相互间的了解与交流。

民族学考研 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的教学意义和实现方式

民族学考研 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的教学意义和实现方式

民族学考研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的教学意义和实现方式民族学考研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的教学意义和实现方式导语:民族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与文化多样性的学科,对于学术界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而在民族学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是一门核心课程,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细致地探讨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的教学意义和实现方式,并分享我个人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和观点。

一、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的教学意义1.广度的角度:涵盖多个方面的知识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作为民族学学科的核心课程,具有广度的特点。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深入研究不同民族和文化的社会生活、传统习俗、经济模式、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田野调查,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与变迁,并深入体验和感受不同民族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民族学研究领域的全面认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多元思维能力。

2.深度的角度:培养研究能力和方法论思维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不仅仅是对民族文化的简单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方法论思维。

在进行田野调查时,学生需要运用社会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设计调查方案、采集数据、分析现象,从而深入探讨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以及背后的原因。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够锻炼和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培养批判思维和科学研究素养。

3.实践性的角度: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的教学意义还在于其实践性。

通过实地考察和田野调查,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民族学的概念和方法。

在田野调查过程中,学生将亲自参与社会生活,与当地人交流互动,感受和体验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

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并运用所学的民族学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和学术能力。

二、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的实现方式1.前期准备:制定调查计划与设计问卷要实现有效的田野调查,充分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在开始实地调查前,学生需要制定调查计划,并设计好调查问卷。

民族学考研 田野调查课程的实现方式

民族学考研 田野调查课程的实现方式

民族学考研田野调查课程的实现方式一、课程设置田野调查是民族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在民族学考研课程设置中,应该包括田野调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研究素养。

田野调查课程可以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也可以作为民族学研究方法的一部分融入其他课程中。

无论是哪种方式,都要确保田野调查课程的内容与目标明确,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目标。

二、教学方法田野调查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可以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理解田野调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田野调查中,提高实践操作的能力。

三、实践环节田野调查课程的实现离不开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实施。

学生需要亲自参与到田野调查的实践中,与被研究对象进行交流和观察。

实践环节可以包括田野调查计划的设计、实地考察的组织和实践报告的撰写等。

通过实践环节的设置,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田野调查的全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科研素养。

四、实践指导在田野调查课程中,教师的实践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困难。

同时,教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田野调查的能力。

五、评估方式田野调查课程的评估方式应该与课程目标相一致。

评估可以包括实践报告、调查成果展示、小组讨论等形式。

通过评估,可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研究素养进行全面评价,为学生提供改进和提高的方向。

六、资源支持实现田野调查课程还需要充分利用各类资源的支持。

学校可以提供相应的实践场所和设备,如田野调查实验室、图书馆等。

同时,还可以邀请民族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培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术资源和指导。

实现民族学考研田野调查课程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实践指导、评估方式和资源支持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实践和指导,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田野调查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研究素养。

民族学田野调查的几个问题_冯学红

民族学田野调查的几个问题_冯学红

2007年9月宁夏社会科学N o.5.S e p.2007第5期(总第144期)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i n N i n g x i a G e n.N o.144民族学田野调查的几个问题冯学红(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甘肃兰州 730020)摘要:田野调查是民族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获取研究资料的最基本途径,是当代民族学研究的基础。

了解和把握民族学田野调查的发展历程、当代意义,探究与关注民族学田野调查的方法创新及其伦理问题,有助于保证田野调查质量,有助于民族学学术规范化和民族学学科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民族学;田野调查;问题;调查质量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292(2007)05-0077-04 民族学在中国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曲折历程。

在21世纪,如何发展和完善并使之成为显学是学界近年较为关注的话题。

民族学历来主张理论与应用并重,并以田野调查为其研究的主要方法。

从学术发展的现实出发,厘清和重视民族学田野调查的如下几个问题,是民族学学术规范化和学科本土化题中应有之义。

一、民族学田野调查的当代意义古今中外的民族学研究成果和民族史志、地方志、调查报告、调研报告等都是研究工作先驱者们在作了大量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完成的。

可以说,如果没有实地调查的资料作为研究根据,就难以进行深入的研究。

民族学的研究必须是建立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必须收集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

田野调查是当代民族学研究的基础。

这个方法的本质特点就是深入实际,而不是远离实际或脱离实际去空谈。

一些民族学家甚至把这个方法看成是民族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有方法,他们长期深入到一些民族实体中去进行调查研究[1]。

在最近十来年的发展中,中国民族学向显学迈进了一大步,成为令人瞩目的一个综合性的学科。

从民族学在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中的开展来看:一是民族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向人类文化的深层语境延伸。

田野调查笔记

田野调查笔记

篇一:田野调查方法田野调查(field research )的基本方法田野调查最初来自于人类学的“田野工作”(field work),是人类学特有的研究方法,这种深入到研究现象实地进行调查的方法,在20世纪初发展成为社会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普及为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主要调查方法,则是中国社会科学界发展的独特现象。

(一)不是所有社会科学都需要“调查”这一观念的破除是在黄宗智先生主讲的《中国农村研究》的课程上。

那是第一堂课,学生来自北京各著名高校的各种专业,黄先生让大家讲一讲自己的专业、学术方向、研究设计等。

一轮讲下来,黄先生提了一个问题,“大家注意到每个人在谈自己的研究时,提到最多的研究方法是什么?”一回想,我们都傻眼了,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提到了“我要去调查”。

而大家的专业真是五花八门,有以“社会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的社会学、人类学,也有较接近的经济学、政治学等,还有基本挨不上的中文、历史与哲学。

黄先生就笑了,说在美国的大学里,除了社会学专业的学生会天天把调查挂在嘴上,其他专业的学生很少使用“调查”的方法,除非他的研究问题要求必须使用“调查”的方法,而这种情况是比较少见的。

为什么,在中国大陆,几乎所有学科的学生,一谈到研究方法就必谈调查法而不是其他呢。

这与毛泽东1930年代做过几次调查,并且自上而下大力倡导做调查有着根本的联系。

以至于今天,就连从未接触过调查方法的人,都能随口来几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之类的语录。

但是正在大学里接受教育,学习如何研究的学生们,如果把这种“调查法”当作是真正的社会调查,并视为学问的来源之一,可真是大错特错了。

究其词源,并参考实际方法应用,社会科学领域并没有单独的“调查”方法,或者“田野调查”方法,经常使用并有严格学术界定的是在欧美经常被使用的social survey[1],中文通常译为“社会调查”的一词。

这是一套随着抽样方法和问卷方法发展而成的结构化的资料搜集方法,常常被称为抽样调查或者问卷调查。

中国民族学史复习资料(1)

中国民族学史复习资料(1)

鸟居龙藏,生于1870年卒于1953年,日本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

他是最早对中国少数民族进行调查研究的日本学者。

生于日本德岛县,卒于东京。

鸟居龙藏在学术上的成就,表现于将考古学与人类学相结合;除了在日本国内从事考古工作外,还在西伯利亚东部、千岛群岛、库页岛、朝鲜及中国的内蒙古、东北、云贵、台湾等地进行调查发掘,研究东亚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古代历史和文化,晚年致力于中国辽代文化的研究。

他非常重视实地调查,在1895年以后的50余年间,曾到东西伯利亚、库页岛、千岛、朝鲜,以及中国的东北、西南和台湾、内蒙古等地进行考察,对当地各民族的历史、体质、语言、宗教、习俗作了详细记录,写出多种调查报告和专著。

他在1896—1899年先后4次对台湾高山族进行调查,很多研究成果发表在《人类学杂志》上。

鸟居龙藏坚持历史与实际相结合的观点,重视通过考察古迹文物,广泛钻研中、日古文献,参阅英、法、德文有关资料并对风俗、习惯、语言、宗教等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对民族文化进行纵横分析。

学术界认为他是日本对东亚民族的历史、文化、民俗进行调查研究的创始人,为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开拓了道路。

他对中国民族所作的调查研究及所写出的调查报告,深为中国学术界所重视。

他历任东京大学副教授、国学院大学教授、上智大学教授。

《史前期的日本》《千岛阿伊努人》《苗族调查报告》《东北亚人类学人种学问题》费孝通出生于江苏吴江。

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他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费孝通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的指导下完成题为《江村经济》的博士论文,该书成为欧洲一些学院人类学学生的必读参考书,费孝通也因此在1981年获得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授予的人类学界的最高奖──赫胥黎奖。

代表作品《江村经济》《乡土中国》《中国生育制度》林耀华(1910年3月27日—2000年11月27日),福建古田人,著名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民族教育家。

民族音乐学中的田野调查

民族音乐学中的田野调查

民族音乐学中的田野调查作者:伊琳琳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2期摘要:民族音乐学这门学科百余年来形成的传统以及它特殊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更多地注重活的音乐现象,而较少地与历史留存的文字材料打交道,所以现场工作就显得比其他学科在研究工作中居于更加突出和重要的地位,从而也就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现场工作方法与技巧。

“田野调查”是西方文化人类学的一个术语,指人类学家或民族学家在特定区域或社区中进行的调查工作。

萨克斯在其《比较音乐学》一书中曾将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工作划分为现场工作与案头工作。

现场工作又称为田野工作,指的是音乐资料的收集、在某个特定音乐文化环境中亲身体验的记述;案头工作则包括记谱、分析和结论的撰写。

关键词:田野工作;采风;民族音乐学一、对待民间音乐的态度进行田野工作首先要求调查者对被调查者的文化持学习态度,不仅应学习当地语言,而且要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情况,仔细阅读有关当地文化的资料,尽量参与当地人的活动,听取不同方面的情况等。

二、搜集民间音乐的目的民族音乐学家进行田野工作,是一种更为广泛、科学、深刻的音乐科研活动,而并非像古代官方组织的“采风”那样“史采诗谣,以观民风”,也不像现代某些搞创作的音乐学家或作曲家深入民间去收集歌词、曲调那样为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融入“主流文化”,为自己的创作所需或其他目的而服务。

他们要记录与本曲有关的人民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资料。

搜集资料不是田野工作唯一的目的,为了进行教育,为了发展双重音乐(bi-musicality)的理论和实践才是田野工作更重要的目的。

民族音乐学家们在教学中要学生从平均律、美声唱法以及其他欧洲音乐的听觉偏见中解放出来,尽量在音乐表演原来的环境中进行欣赏,他们还要求学生通过实践,学会演奏非西方音乐中的节奏和音高,用全球多种音乐文化的财富来训练自己,从而使自己的素质得到提高,也能更深地理解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

三、对待民间音乐资料的方式民族音乐学家在田野工作中搜集、整理的资料面向社会,使其对整个社会都有用。

叶改:田野调查方法资料.

叶改:田野调查方法资料.

熟悉与研究领域相关的经典和前沿研究成果
了解前人对当地的调查成果 ---有哪些人做过调查 ---取得了哪些成果 ---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阅读民族志档案资料。包括历代民族志和民俗志,基层社会的手抄资料 和地方老人的口述资料。
地方文献书目,地方志、历代笔记杂纂,文史资料,地方学者的资料描 述笔记、手稿、报告、日记与研究著述和外来文化的学者对本地文化的研究 著述等。
仪式的民间信仰基本资料
民间解释(传说、故事、歌谣、戏曲、祖训、风俗) 本地人的文化中心观 民间教育知识 禁忌语社会问题和村落经济类型的关系 仪式与治病、健康、财富
仪式的基本资料
名称、表演沿革 祭祀组织 预定实践的节目 仪式过程和行为构成 表演班社 重要仪式参加人的生活史 仪式传承路线
民间组织的基本资料
仪式调查的主要内容
村落基本资料和信仰概述
村落户数、人口数与村民构成(性别、年龄、识字程度) 村落形成发展简史 与其他村落的关系和表现方式(称谓、亲属、社火、会 社、庙宇) 家庭与宗族(亲属组织) 庙会与组织(社会组织) 岁时祭祀仪式(年中行事)
仪式的传统与变迁的基本资料
所有制、传承史、民间存藏资料 官方与地方文献 管理方式及变迁(制度、经费、选举) 村落其他经济活动(日常生活、农耕灌溉、灾害时期、 社会制约) 民间纪念物(建筑纪念物、象征镇邪物)
查地点和对象、日期和预计的时间长度。 价值,含选题的创新程度、在学术史上的地位,对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
的意义、社会效益、应用价值。 研究基础,已完成的相关成果,中文和外文的参考书目、地方文献、口头资料和
田野报告。
(四)调查表
定向调查一般有两类调查表: ——一类是专题分类调查表:按分类项目调查,把所得的资

田野调查的步骤、方法与技巧

田野调查的步骤、方法与技巧

田野调查的步骤、方法与技巧一、田野调查方案的设计(一)设定调查主题调查主题是整个田野工作的核心与灵魂。

主题的确定是否科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田野调查的质量与价值。

(二)选择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包括调查地点和被调查人群两个方面。

选择的地点有两个最基本的要求,一是选择的调查点必须有特色,即该地区的社会或文化形态较为特殊,与其他民族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个性。

二是选择的调查点必须具有典型性.至于被调查人群,则要考虑被调查者的民间身份、年龄结构、文化水平、生活状况等。

其中,民间身份主要指被调查者是不是民间艺人?在当地群众之间有没有一定影响?表演的情况如何?等等。

(三)拟定调查提纲调查提纲包括调查目的、初步的调查内容、步骤和实施措施等内容。

这些内容的表述要尽可能做到全面细致,具有可操作性。

将工作目标、人员分工、行走路线、工作时间、采访设备、交通联络、保障措施、成果形式等梳理清楚。

二、田野调查的前期准备(一)心理准备(二)信息准备根据选题和调查提纲做好文献检索和信息搜集。

文献检索可以采用图书馆现有资料检索和计算机在线检索系统。

如果调查前不了解已有的文献资料和调查情况,对该民族和该地区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就会在具体操作中处于被动,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还有可能会把别人早已调查的结论当作新发现。

如果对该民族和该地区有了较好的信息储备,被采访者就会觉得对他们有一种无形的尊重,容易引发话题的共鸣,便于把问题不断推向深入.此外,还需要掌握与民俗文化相关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

(三)物资准备包括(1)调研材料、文物资料、地形图、域情简介、工作手册等文字性资料;(2)录音设备、照相录像设备、信息储存设备、计算机、定位仪等资料搜集与处理设备;(3)笔、尺、记录本、记录表格等常用文具;(4)餐具、运动鞋、遮阳帽、水壶、感冒药、肠胃药、创可贴等简单的生活与医疗物品;(5)为被采访者准备一定数量的小礼物;(6)钱卡、身份证、介绍信等出差必备资料与物品。

民族学的调查方法

民族学的调查方法

民族学的调查方法
民族学的调查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田野调查:民族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田野调查,也就是研究者亲自到研究对象所在的社区或地区进行实地观察和交流。

通过与民族群体的成员亲近接触,研究者可以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社会组织等方面的情况。

2. 口头历史调查:民族学研究者通常会采用口头历史调查的方法,通过与民族群体的长者或传统知识持有者进行交流,收集关于该民族的历史、传统故事、传统技艺等方面的信息。

3. 访谈和观察:研究者会通过与民族群体成员进行访谈和观察,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情况。

4. 参与观察:研究者可能会选择参与民族群体的日常活动,如参与他们的宗教仪式、传统节日等,以深入了解他们的文化习俗和传统。

5. 文献调查:民族学研究也会涉及对相关文献和资料的搜集和研究,以补充田野调查的实地观察和采访所得到的信息。

通过这些调查方法,民族学研究者可以全面了解和分析不同民族群体的文化特征、社会生活和历史传统,从而揭示他们的文化认同和社会结构。

论民族学的田野调查方法

论民族学的田野调查方法

绪 ,所穿 的衣着 ,每 日的劳动和休 息的时间等等 。二是观察 你所到村寨 的生产怎样 , 群众 生活怎样 ,田野的庄稼长势如何 ,耕作是 粗放还是精 耕细作 ,学 生的学习情 况等。三是观察少数 民族 的风俗 民情 ,注意其 出 现什 么变化 , 有什 么风俗是 自 古 以来 就延续下来 的。一般来 说 ,当地 的 民族节 日、婚姻 、丧 葬和 宗教 活动 等 ,往往凝 聚 着 民族 文化 的传 统特 征 ,这种场合既能 观察人 , 又能 了解事 , 是最理想 的观察机 会 ,一定要 积极参加 。四是观察周 围的环境 。如观察村寨居民的传统建 筑,住房 内 的布置 ,家具 、电器 等 的摆放 等。只有 这样 才能 够真 正的 了解 当地文
第三 、个别访 问法 。访谈 的对象为一个人或是一个家庭 , 这 样有利 于深入剖析 。访谈对象一定要精心细心 的去选择 ,有一定阅历或 是事件 的知情者或是社 区里有一定 的典型性任务。访谈也分为 :正式和 非正式 访谈 。正式访谈是调查人精心策划下 ,系统地有针对性 的收集 资料 。而 非正式访谈则是调查人通过非正式 的谈话和闲聊的方式 ,获取信 息和资 料。 第四 、问卷法 。这是社会学常用的方法。有调查 对象填写表格 获取 资料的方法。而民族学的问卷表格则是在调查中设计 的 ,不采用填 写表 格 ,调查人 向调查对象进行 口头提问 ,来填写表格。 综上所诉 ,田野调查方法并 不仅仅是 为 了单纯 的简单 的收集资 料 , 它本身也是典型的理论生成活动 ,对民族学研究的调查 研究具有深远 的 意义。( 作者 单位 :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 学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民族学是一 门综合 的基础学科 ,民族学研究 的内容 主要 是 以异 民族 的社会 生活方式 为研究对象 。《 江村经 济》 中费孝通 开创 了本 民族 的民 族 志 ,而民族学调查必须是一项跨 民族 的研究活动 。民族学 的文化是 一 种隐含性 的社会行为规范 ,民族是一种文化的集合体 ,它研 究的是所 有 民族 ,而单是少数 民族 。所 以田野调查方法是 民族学调查 中最重要 的一 种方法 。田野调查法对调查人有 以下 4个 方面的要求 : 1 、要走进社 区做长期的调查。 2 、要 了解 当地环境 。 3 、要学会 当地的语言。 4、要 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 这 四个方面就是要求调查这要长期的留驻现场 ,要追踪调 查 ,消 除 文化的差异 。上个世纪 2 0 年代 , 英 国功能 主义学 派诞生 了。他们 中的 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认为 :“ 文化是包括 一套工 具及一 套习俗一 一人 体的或心灵的习惯 ,它们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满足人类 的需要 ,一 切文化 要素 ,都是在活动着 ,发生作用 ,而且是 有效 的” - 】 j 。每一 种文化 都可 以体现出他所存在的价值和功 能 ,要把 文化看成是 物质 和精神 的工具 , 这就是功能学派了理论的基本出发点。功能学派认 为 ,可以借助文 化来 解决面临的具体而特殊 的问题 ,来满足 文化持有 者的生存 需要 。其 实 , 任 何一种文化的符号在他们各 自的民族文化 中都可 以和其 他文化形 成相 互依存 、相互 制约的关 系,每一个文化事项在这个关系运 行中都具有 特

浅谈民族学田野调查

浅谈民族学田野调查

访谈法
开放式访谈
与目标群体进行自由交谈,了解其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
半开放式访谈
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对目标群体进行访谈,以获取更具体的 信息。
封闭式访谈
针对特定问题,对目标群体进行结构化访谈,以收集定量数据。
问卷调查法
纸质问卷
将设计好的问卷发放给目标群体,由其自行填 写。
电子问卷
通过在线平台将问卷发放给目标群体,由其在 线填写。
04
田野调查的注意事项与伦理规 范
遵守被调查者的隐私权和知情同意原则
尊重被调查者的隐私
在田野调查过程中,应尊重被调查者 的隐私权,不泄露其个人信息和家庭 、社区的秘密。
获取知情同意
在调查开始前,应向被调查者充分说 明调查的目的、方法和可能涉及的隐 私内容,并征得其知情同意。
注意与被调查者建立良好关系
制定访谈提纲
针对需要访谈的对象,制定访谈提纲 ,包括访谈目的、内容、方式等。
选择调查地点与对象
选择调查地点
根据研究目的和调查范围,选择合适的调查地点,包括地理位置、文化背景等 。
选择调查对象
根据研究目的和调查范围,选择合适的调查对象,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等。
准备调查工具与资料
准备调查工具
根据调查需要,准备必要的调查工具,如录音设备、照相机 、测量工具等。
跨学科合作
未来民族学田野调查将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如人 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以实现跨学科的研究和创新。
数字化与智能化
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未来民族学田野调查将 更加注重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应用,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调查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野调查复习民族中心主义:指人们以自己的喜好和习惯来理解其他的文化,以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来理解和判断其他文化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

文化相对主义:主张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而且一切文化的价值都是相对的、平等的,但这种“平等”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而全盘赞同或接受某一人群的所思所为,而是将文化行为放入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对待。

主位研究:就是要研究者从事件参与者本人的角度去观察,要研究者摆脱既有的范式的束缚,抛弃文化本位的偏见,去探讨人类社会的现象。

客位研究:即使从旁观者的角度观察人的行为和事物。

人类学家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和归纳所获的资料。

客位研究经常把当地人认为无意义的、或不适宜的活动、事件来进行比较和评价。

传统意义上的“田野”:现代西方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 始于美国的摩尔根而成型于英国的马林诺夫斯基。

首先, 在调查中, 调查者与被调查者要有机地结合。

调查与被调查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只有通过共同生活才能体现。

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生活在一起, 就可以逐步摆脱种种客套形式的限制, 广开接触渠道, 加深彼此了解, 易于从各方面理解许多独特的社会现象和活动在当地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事实上,许多关键性的情况, 往往是在日常生活中摸索到的。

我们党倡导的“同吃、同住、同劳动”和社会学家们提倡的所谓“参与观察法”, 都是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 也是促进田野调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共时性研究与历时性研究相结合, 历史文献资料与人类学调查资料相结合。

中国传统的实证法与西方理论分析法相结合。

人类学民族学的“田野调查方法”:也称为田野工作,是一种对一个社会及其生活方式亲身从事的长期性的调查和体会工作。

是文化人类学家了解人类行为和收集文化资料最常采用的基本方法。

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主要是观察和访谈。

田野调查的一个重要任务便是说明研究对象的行为模式及相互作用,观察是得出有关人们行为的可信报道的最佳途径。

观察分为直接观察、参与观察和直接系统观察。

按访谈形式,访谈可分为非正式访谈和正式的访谈。

田野调查方法,就是研究者深人实际或现场作系统的调查研究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方法,也叫实地调查或现场调查。

这种方法不仅是民族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也是许多学科所共同采用的方法。

一般地讲,田野调查方法应遵循的基本模式,主要有: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的地域范围,查阅前人的有关资料,拟订调查提纲,培训工作人员,统一对调查关键环节的认识,对新资料的反复核实和整理,写出专题或综合的调查报告等等。

民族学人类学田野的意义:田野考察被公认为人类学成熟的标志。

可以说如果没有实地田野考察的资料作为研究的根据,就提不出切实的论点,得不到充实的论证结果,这种研究是不能深入的,民族学的研究必须是建立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必须收集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

从事民族学的研究,主要是发掘民族文化的文化内涵、宏杨和继承民族的传统文化。

这不仅仅是了解各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而且通过调查研究还可以提高研究者自身的文化素质水平。

田野调查是当代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基础,这是人类学的田野调查研究与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区别和主要特色的标志。

民族学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为什么如此重要:田野调查是文化人类学了解人类行为的基本方法。

为了了解人类的行为,人类学家把自己融入他们所研究的民族的生活里。

他们试图了解、思考、感受、模仿另一种生活方式。

广义而言,田野调查包括长期与另一种文化的民族住在一起,学习、使用他们的语言,与他们建立社会关系,还包括单调、费时的记录观察,记下详细的笔记,参加日常活动。

实地调查是民族学家获取研究资料的最基本途径,是“民族志”即“记述民族学”的架构的源泉。

从许多方面而言,田野工作是人类学最重要的经验,是人类学家收集资料和建立通则的主要根据。

人类学撰写的文章和书籍就是在提炼出这些经验积累的精华,而终究是要指涉某一民族的特殊经验。

民族学实地调查是民族学研究的基础,是民族写研究最基本的方法,指经过专门训练的民族学工作者亲自进入民族地区,通过直接观察、具体访问、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过程。

实地调查被看作是“现代人类学的基石。

英国人类学家塞利格曼曾声称:“田野调查工作之于人类学家就如殉道者的血之于教堂一样。

(详情看另一题)田野过程中如何开展访谈,在访谈中应该注意那些细节,礼俗:访谈一般分为非正式方式和正式方式。

非正式访谈就像平常的闲聊,调查者没有预先设置问题,问题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被自然提出。

对于双方建立和维持健康的密切关系很有用。

正式访谈分为结构式访谈、非结构性访谈、半结构性访谈。

结构式访谈:又称标准化访谈,它是一种对访谈过程高度控制的访问。

这种访谈的访问物件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方法选取,一般采用机率抽样。

为确保这种统一性,通常采用事先统一设计、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进行访问。

非结构性访谈:无结构式访谈又称非标准化访问,它是一种半控制或无控制的访问。

与结构式访谈相比,它事先不预定问卷、表格和提出问题的标准程式,只给调查者一个题目,由调查者与被调查者就这个题目自由交谈,调查物件可以随便地谈出自己的意见和感受,而无需顾及调查者的需要,调查者事先虽有一个粗略的问题大纲或几个要点,但所提问题是在访问过程中边谈边形成,随时提出的。

半结构性访谈:也就是焦点式访谈,在这种访谈中,研究者事先列出要探讨的问题,在访谈中仍然保持一种开放的方式(事先并不硬性规定语言表述方式,也不确定提问的顺序),围绕与研究课题密切相关的问题提问。

注意细节、礼俗:1)尊重所要研究群体的文化2)向受访者解释清楚你的研究计划3)问题要清楚、明确4)保持中立的立场5)注意聆听、记录6)饮食、行为禁忌原则:认真听取受访者的谈话, 要注意身体语言, 不要频繁看表, 接手机时要注意礼貌, 注意坐姿; 对敏感问题最好不要当面作记录, 可以事后及时补记; 尽量使用与访谈对想象知识水平接近的话语, 应使用简单的口语; 注意访谈时间、场所的选择。

什么是人类学的田野?人类学民族学田野调查应该注意的问题:第一,充分吸收西方人类学在田野调查中深入观察善于透过表象看本质的长处;第二,吸收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有价值的调查方法,使田野调查更加科学化;第三,对某一民族社区进行调查之前,必须熟悉这一民族的文化及其特性,这样调查才能深入;第四,实行多点调查比较法,探讨同一民族文化的共同性与差异性;第五,围绕某一主题(如象征、交换、结构、冲突等)进行跨民族、跨地区的比较研究;第六,将田野调查与历史文献资料相结合,进行纵向的比较研究,保证田野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结合民族学人类学专业知识及自身田野经历,对“田野调查是人类学民族学的基本功”这句话进行简要论述:田野调查:指导调查对象所在地搜集实际资料的过程。

田野工作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特征。

其突出特点在于研究人员长期长期居住生活于调查现场中,参与及观察当地居民的生活,研究其文化全貌,深入了解当地居民的观点,以期达到人类学研究应具有的整体观。

人类学田野工作始于美国的摩尔根,完善于英国的马林诺斯基。

另外,田野调查是进行人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功之一,应该说是人类学安身立命的基础。

所研究的对象都是一种活态的关乎生活方式的文化,并且是活生生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着的。

这就要求我们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在做好充分的理论假设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胼手胝足去实地考察,才能得到最适合最重要最鲜活的素材。

同时,在调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生动活泼的景象和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深处其中的调查者往往会从中体会出从书本上不可能看到和嗅到的生活气息和真实的文化状态,这些都是书本上所无法给予的宝贵的经验和感受,也是研究中不可多得的素材和资料。

田野调查是人类学学科研究假设——检验——新的假设这样一个复杂的周期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于理论研究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它的作用不仅在于检验、否定、纠正已有的假设,完善整个理论体系,还在于能使研究者在实地调查中通过实践和理论的相互作用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新的假设和新的视角,使得研究更深入更丰富地发展下去。

人类学民族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一种动态变化的生活形态,都是活生生的有着自己发展、消亡、变化的事象和过程。

这就使得我们的研究必须也随着它的变化不断地深入和发展下去,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研究对象的状态,得出科学的结论。

研究者通过田野调查亲身体验当地的实际状况,和当地人民相处,参与当地的活动,形成一种直接的感受,这对他不仅是一个检验理论假设的过程,也是他通过自己的实践提出与前人不同的调查角度或内容的好机会。

结合自身田野经历,对“田野工作是人类学者的成年仪式洗礼”进行简要论述:田野工作:是指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通过长期的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直接体验等方式获取该社区具有整体性的第一手研究资料,进而将具体经验事实上升为一般性理论的研究方法,其最终成果是民族志。

它是社会人类学最基本的方法,是现代人类学的真正核心和基石。

田野工作固然充满着艰难与未知,而参与观察中也是优点缺点兼有。

尽管如此,参与观察仍然是解读异文化的一把强大利器,田野工作仍是当今人类学开展研究的不二法门。

时至今日,很多大学人类学系的博士生通常需要十个月、硕士生需要三个月的田野经历,这也仍然是成长为人类学家的重要标准和入门仪式。

且问题的关键是,田野工作所需要的不是别的而正是积极的行动。

年轻的人类学研究生在动身前往田野点之前,无论是否接受过系统严格的学术训练,亦或是否蒙受富于调查经验的教授临行前的淳淳告诫,事实上,你都无法准确地知道该怎样恰当地开始你的田野工作,除非,你一个猛子扎进去,你才知晓了一切。

上课讲的内容、教材阅读章节、平时布置的阅读资料及相关人类学民族学专业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