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小说常考类型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统编版教材中的小说梳理
【2016全国卷Ⅰ】 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2023届南京、盐城二模】 小说标题“无声的歌”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2013山东卷】 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标题考点:探究标题的意蕴、标题的作用)
①联系表层含义: 文中具体的意思。标题是否交代时间、地点、环境等。 ②体会深层含义: 关联手法技巧(双关、比喻、反语、反问、引用等),在理解标题本义的基 础上,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义、比喻义、象征义或双关义等。 ③联系全文主旨: 思考它在揭示主旨、表明情感态度方面的意义。
二、在以下三个有关小说表达手法的任务中,选择两个完成,并就其 中之一写一则读书札记。
1.被婆家从鲁镇抢回去卖到深山里的祥林嫂,本已过上相对安定的生 活,但“天有不测风云”,丈夫意外“断送在伤寒上”,儿子又惨遭不测, 她不得不又回到了鲁镇,从此走向了“末路”。小说中这一类“突发事 件”,往往是情节运行的动力。本单元的小说中还有一些这样的突发事 件,试着找出来,并和同学探讨这些事件在小说中的作用。
5. 诗化语言。语 言记叙、抒情相 结合,部分作品 语言倾向于诗意
的表达
➢ 《百合花》写的是战争年代一名革命军人的牺牲,《哦,香雪》写的是改革 开放初期山村少女对现代生活的向往。两篇小说的时代背景不同,表 现的青春情怀却都是那样感人。
高中语文散文、小说中的常见题型及其解题思路例说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散文、小说中的常见题型及其解题思路例说含答案解析.doc
高中语文散文、小说中的常见题型及其解题思路例说
一、重点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思路】①关注句子本身的手法②关注关键词③联系上下文④最终落脚到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联系主旨)⑤如果问作用,还必须考虑句子所处的特殊位置(开头、结尾、中间过渡等)【手法突出例题】理解“就像护着累世的家产”这句话的含义《灯火》
(1)①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煤油灯比作累世的家产,突出煤油灯的珍贵。(指出手法,写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②物质上,煤油灯在贫困的年代里也是很宝贵的;精神上,煤油灯象征着童年生活、对祖母的爱和灯下的温馨和苦读,这些是更值得珍惜的人生的宝贵财富(联系主旨和上下文,作者为什么这么写——为什么说煤油灯很珍贵)
【关键词突出例题】“雅舍里流动着暖意。”《雅舍思雅》
①暖意是让人感到温暖的意思(指出并解释关键词)②在今天这个靡靡之风盛行的时代还有人来雅舍参观、感受梁先生的高雅情操,让作者感到欣慰和温暖。(联系主旨和上下文,作者问什么这么说——为什么说雅舍让人感到温暖)
【用上下文解题例题】《白露为霜》中作者为什么说“斯人可谓不负清秋”?
①“斯人”指苏轼(指出关键词并解释)②作者认为,苏轼“在文明已经行进到一种衰糜难振的状态时,还能发出如此的浩然之音”,面对个人的不幸境遇,面对宋朝的文明衰退,乐观豁达,潇洒风流,尽情享用无边秋色所以说苏轼不负清秋(联系上下文理解)【疑问反问句例题】作者以“有什么花朵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收束全文,有什么作用?
答:①没有什么花朵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变成肯定句)②“这样的烟花”不仅有形状、颜色与光亮的美丽,更是和平团圆的象征。(解释关键词)③作者以这个反问句单设一段,卒章显志。(审题,答出结构作用)④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使文章意蕴深远,激发人们思考。(联系主旨答出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小说知识点讲解( 情节知识+结构技巧)
高考语文小说知识点
第一部分情节知识
一、开头的类型与作用
1.一般开头:
(1)开门见山,点名题旨;
(2)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做铺垫;
(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设疑开头:
(1)造成悬念,埋下伏,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
(2)引起读者的思考或阅读兴趣。
(3)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3.写景开头:
(1)交代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景/环境。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心情。
4.倒叙式:制造悬念,引人入胜。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
文章开头的特点及作用
二、中间情节的作用
1.补充叙事,揭示矛盾关系。
2.照应前文,或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
3.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
三、结尾的类型及作用
1.出乎意料的结尾
(1)结构安排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2)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尾
(1)主题上,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表现人物性格上,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3)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的结尾
(1)从表达效果上看,喜剧性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2)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戏剧性的结局与主人、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统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3)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4.戛然而止的结尾
留下空白,给读者留有无穷回味的余地。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发人深省;意味深远,令读者思考、回味。
5.结尾突转式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常考文体特征知识点
散文化小说特征
1.故事情节淡化情节舒缓、平淡,没有完整的情节发展脉络,缺少戏剧性冲突;选取最富有表现力的细节,用片段特写的形式呈现。
2.虚化人物散文化小说中少有对人物性格细致的刻画,人物形象缺少丰富化和个性化的鲜明特征。而且一般都是普通平凡的人物,常常无主次之分。
3、营造意境(特定的环境情韵)散文化小说意境主要表现在气氛之中。所谓“气氛”,既包括作者的情感、情绪的自然流露,也包括自然风光、民情风俗、生存状态的客观再现。
4、突出情调主旨较含蓄,多是通过“气氛”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抗争)、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状态(思考人的命运),突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爱与恨、情与欲)、人性的复杂多变(鲜活的、动态的)等主旨。
02
摇摆式、对话式、突转式小说结构及作用
摇摆式(一波三折式):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经历一定的波折后,再回到正轨。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对话式:以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富有个性的对话,构成作品的主体。言为心声,这种形式便于突出人物性格特征,使结构简洁明快。采用对话的手法,直接切入生活的横断面,透视人物的精神世界,将他们各自所持生活态度的差异显示出来;在有限的篇幅里,折射出较丰富的思想。“突转”式(欧·亨利式):在结尾处情节突然向相反方向转变,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人意料,但由于前面的情节早已埋下伏笔,照应前面的情节,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03
抑扬、伏笔、铺垫作用
抑扬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悬念设置在开头,引领下文,引人入胜;设置在文末,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之效;设置在矛盾处,勾连情节,深化内容。铺垫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做衬垫。蓄积气势,突出主旨。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课件149张
明考题:题干直接明确概括情节或梳理情节、脉络
暗考题:题干要求概括人物心理变化、态度变化、情感变化等
暗考题:围绕人物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抓住对情节推进或人物活动、心理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勾画关键句,并进行提炼、概括。
阅读技巧:抓标志(线索)抓住时间标志词抓住地点转移标志词抓住情节转换标志抓住叙述角度、顺序的变化抓住心理、情感的变化
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叙事)——“我”(一)非“主人公”类型:可以是旁观者也可以是参与者。1.旁观者:旁观者置身在事件之外可以用更冷静疏离的方式呈现故事,也更真实客观。可以观察、点评故事里的各种各样的人物可以坦白自己的不明白之处,让读者去思考。2.参与者:参与事件中,与主人公保有某种程度的联系,(要考虑到“我”这个参与者的身份作用)可以与主人公直接对话可以衬托主人公可以对事件、对人物产生影响等。
特殊视角之儿童视角儿童视角要求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之所以要用儿童视角,是因为儿童视角有着许多成人视角无法达到的优越。概括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儿童纯洁的心灵和简单的阅历使得叙事内容更加客观真实;(2)儿童贫乏的词汇和特有的语句使得叙事语言更加平易亲切;(3)儿童丰富的想象和无知的状态使得叙事效果更加“陌生化"(4)儿童的好奇心推动情节的发展;(5)儿童视听下来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6)用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对比成人世界的丑恶,审视人性,凸显主题,直扣人心。
2024届高考复习系列:小说阅读第一课+小说的基础知识及阅读方法+课件
小说的分类(篇幅):
(2)中篇小说(三万字至六万字)。一般认为,字数在三 万字至六万字的小说为中篇小说。也有少数十几万字的小 说也被算作中篇而不归于长篇,这取决于文章内容的丰富 度。
小说的分类(篇幅):
(3)短篇小说(几千字至三万字)。一般认为,字数在几 千字到三万字的小说为短篇小说。
小说的分类(篇幅):
(4)微型小说(数百字至几千字)。一般认为,微型小说 的字数应在两千字以下。
微型小说的特点:
(1)短小精悍,以小见大。 微型小说篇幅短小,常常精选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 从中折射出重大的主题。它撷取的多半是具有典型意义和 概括力的某个场景、某个细节、某个侧面,或者是生活中 的一帧速写、一幅剪影、一个镜头、几段妙趣横生的对话, 从而反映大千世界、时代风云。
微型小说的特点:
(2)人物典型,情节紧凑。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微型小说凸显主题的主要载体。曲
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是其塑造人物形象 的常用方法。受篇幅限制,微型小说大多浓墨重彩地描写 人物在某特定时间的某一侧面,很少铺叙人物性格的发展 变化。微型小说的情节一般发展比较快,前后事件较为紧 凑,整个情节常突破思维定式,给读者以惊异感。
2022届高考小说阅读常见考试类型及答题方略
高考小说阅读常见考试题型及答题方略(最全)
一、关于环境
自然环境: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
社会环境: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环境类题目常考题型】【环境+情节+人物+主题+读者】
1.小说第一段【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环境上: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描写了……景象,渲染……气氛。(2)情节上:引起下文,为下文…人物的出场或……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埋伏笔)。(3)人物上:
(4)主题上:与下文……相照应,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5)读者上: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小说某段【中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环境上:描写了……景象,渲染……气氛。
(2)人物上:暗示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心情。烘托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暗示了人物……命运。
(3)主题上:揭示了小说……主题
(4)情节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情节,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
3.小说结尾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环境上:描写了……景象,渲染……气氛。
(2)人物上:丰富了人物……形象特点。
(3)主题上:深化了小说……主题。
(4)情节上:总结全文,与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
(5)读者上: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4.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分析文中画线句子景物描写的手法)
文学类文本阅常考题型总结
【例 2 】(加西亚·马尔克斯《礼拜二午睡时刻》)本文善用“节制”的方式表 达人物情感,追求适当的“隐忍”以获得更大的情感张力,试加以分析。
答:①用坚强克制悲伤:“她一直是直挺挺地背靠着椅子,两手按着膝盖上的一 个漆皮剥落的皮包。她脸上露出那种安贫若素的人惯有的镇定安详的神情。”
②用命令克制脆弱:如下车前她命令女儿:“把鞋穿上!”“梳梳头!”“你要 是还有什么事,现在赶快做好!”“往后就是渴死了,你也别喝水。尤其不许 哭。”
• ③晚年寓居他乡,故乡湖荡带给他的美好回忆,让他反思中国文化的现状。
• ④对故乡湖荡的恒久记忆,让钱穆思索中外思想的差异。
• 【注】由此题可以看见,标答是严格按照题目要求来答的。既然要以“闲思”为题 写一篇文学短评,那自然要是闲思,同时在列出闲思后同我第一篇讲议论文一样, 结合材料分析,一定要有分析,否则每点会扣半分。
【注】这里的答题结构,同学们可以学习一下,首先综述,然后分条答,注意一定要 标序号,那样你的答案会让阅卷人看得一清二楚,得分点更容易看到。
• 、小说采用穿越的形式,由实到虚,虚实结合,这样处理有什么样的好处?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2021年九师卷《画者的悲哀》)
• 1)打破时空的限制,便于塑造人物,展开情节,使读者觉得自然合理。
• 【题型四】人物心理变化(感情)分析。 • 答:场景变换+心情变化。 • 【例 4 】([意]卡尔维诺《被施了魔的花园》)塞来内拉和乔瓦尼诺的心
高中语文高考小说阅读主观简答题答题模板(环境类+情节类+人物类+语言类)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
主观简答题答题模板
一、环境类
【常考题型】
1.赏析环境描写的手法、概括环境的特点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分析文中画线句子景物描写的手法。
【常用术语、
(一)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故事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深化作品主题;
6.暗示社会环境。
(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要与中心联系起来,要和人物个性、命运联系起来,要与故事的背景和情感基调联系起来,要思路开阔,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1、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
(在小说的开头,一般有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2、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烘托心情
(往往用生动的社会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3、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
(社会环境描写,能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
4、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
(社会环境描写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故而社会环境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5、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
(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是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6、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
(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社会环境的认真考察。)(三)描写手法知识点梳理:
①感官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声,色)。绘形、绘声、绘色、视听结合、声色结合;
②手法
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白描、细描点面结合、对比映衬、简笔勾勒、精笔细描③视角: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高中小说常考类型
小说阅读常考题型有以下六种:
(一)析人物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二)理情节
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
(三)看环境
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②渲染怎样气氛,烘托人物的怎样情感和思想;③奠定怎样情感基调;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⑤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
(四)明主题
①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的主旨、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②评析小说的社会意义。
①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1.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3.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②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③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五)讲技巧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表达方式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小说阅读常考九大题型汇编
必备知识梳理
【小说要素】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反映社会生活是小说的主题。
鲜明的人物形象(小说的核心)
完整的故事情节(小说的骨架)
典型的环境描写(小说的依托)
深刻的主题意蕴(小说的灵魂)
精妙的写作技巧(小说的手段)
【何为小说的“真实”】
尽管小说设定的具体环境是虚构的,但这个环境依然是我们或历史的、或现实的真实反映。
尽管小说叙述的情节是虚构的,但这些虚构的情节是符合事理逻辑的,具有真实性。
尽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虚构的,但这些虚构的人物形象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的真实写照,具有真实性。
最后,小说的情感是真实的,小说表现的主题是真实的。
所以说,尽管小说是虚构性的文学体裁,但小说同样具有真实性。
小说的真实是艺术性的真实,小说是虚构与真实相统一的一种文体。
《高速公路上的森林》有人说,这篇小说在荒诞中藏着真实。请从“荒诞”和“真实”两个角度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荒诞:①情节荒诞。如小米开尔误把广告招牌当作森林,(马可瓦多知道了小米开尔拆的是广告牌还要学习小米开尔的做法,)警察阿斯托弗把广告牌上的假人当成真人、把锯广告牌的马可瓦多当成假人等情节,都是违背现实的,带有明显的荒诞性。②环境荒诞。小说环境是对现实生活的夸张变形。如现实生活中,城市里不可能没有树木,上学的小孩也不可能没有见过树木,而作品中的小米开尔却连树和广告牌都分不清,是对现实生活环境进行夸张变形的荒诞笔法。(1
点2分,2点3分)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模式(详细)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模式
一、小说阅读“四步法”:
第一步:切分层次,厘清情节;
第二步:关注描写,认识人物;
第三步:分析环境,思考作用(意义);
第四步:多方联系,获取主旨
二、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模式:
小说情节类
(一)概括情节脉络和情节线索
1.梳理、概括情节题
(1)常见提问方式:
①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②用简洁的文字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情感脉络);
③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2)答题模式:
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尤其是“何人”“做何事”更不能少。“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2.分析概括线索题
(1)常见提问方式:
①小说的线索是什么?请结合情节简要分析。
②小说的明暗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③小说的另一条线索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答题方法:
①如何找出线索:可以作为小说线索的事物很多,如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物象线索、人物线索、感情线索、事件线索等,有时线索不止一条,还有双线(明暗两条)。一般而言,反复出现的词语(人、物)就是线索,有的标题就是线索,有时线索在开头或结尾交代出来。
②线索有哪些作用:a.从情节的角度回答,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b.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回答,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丰满。c.从主题的角度回答,使主题更加丰富。
3.分析概括情节结构特点
(1)常见提问方式:
①小说的构思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②小说在情节设计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③请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
高中语文高考小说阅读必备知识点(共八方面)
高考语文
小说阅读必备知识点
一、小说的情节结构
1.小说情节概括
1)基本格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
2)按时间: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高潮往往是矛盾冲突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最后一课》:上学路上——上课之后——上课经过——宣布放学。
3)按空间(场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4)按线索:人、物、事、情等。《清兵卫与葫芦》,弃葫芦——痴葫芦——玩葫芦——卖葫芦(物线)。《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情线)。
5)从某个角度概括示例:《枪口下的人格》从主人公贝尔蒂的角度概括,俘敌——护敌——被俘——脱险——赴死。
6)概括格式:小说以……为线索(或“围绕着……”),先写……,再写……,最后写……
2.小说结构特点
(1)单线结构
(2)双线结构
①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鲁迅《药》
②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失街亭》
③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最后一片常青藤叶》
明暗双线的好处:一明一暗(一显一隐)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交叉推进,平行展开,相互呼应,彼此映照),形成“悬念”,使故事情节生动(紧凑集中),跌宕有致(引人入胜,曲折紧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题。
(3)一波三折式结构(摇摆式结构):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4)欧亨利式结尾(突转式结尾):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因美国欧·亨利最擅长这种结构,故称“欧·亨利式”。作者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一真相又符合情理,结尾的突转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生动性。分析时,一要分析其结尾的出人意料,而要分析其结尾的合理性(即分析前文的铺垫、伏笔、暗示等)。
2024届高考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专题统整学习+课件35张
小说阅读专题统整学习
目录Contents
01 考情分析
02 通晓教材
03 巩固基础
04 知识建构
01
考情分析
卷别
出处
试题类型
考查重点
人物形象、典型物象、内容
2023·新 高考Ⅰ卷
书信体、散文化知青小说 陈村《给儿子》 选择题2,简答题2 理解、人物情感、文学短评
(内容、主旨分析)
情节、人物描写、内容、文
2.为什么: 该问题从文中哪里可以找到支持依据?
3.怎么样: 找到依据后,如何有条理组织语言作答? 做题关键:小说的问答题无论是如何出题变化,同学们都要记住
一点:答案是可以从原文找的。
再见
考情分析
(1)从近年高考真题来看,小说阅读基本没有任何套路可言, 读懂文本才是王道。这也是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 (2)命题趋势的变化,引导我们在备考时也要及时调整备考策 略。在平时训练中,要加强对文本的细读、分析,同时需要突 备考 破传统阅读惯性,要有带入感,能融入作品的情境中,与作者
建议
产生情感共鸣。 (3)在平时的训练中,对小说阅读的训练,题目选择很重要, 应选以“个性化深度分析解读文本+选材名家之作”为形式的题 型,这类题有利于形成真正的阅读能力。
情节
情节一般分为 开端 、 发展 、 高潮 、 结局 四个部分, 有的小说(如《祝福》)还有 序幕 和 尾声
高考小说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小说知识点归纳总结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小说一直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无论
是阅读理解还是写作,都需要对小说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高考中,小说的知识点也经常成为考试的重点。本文将对高考小说知识点进行
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备考。
一、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小说是文学的一种主要体裁,是一种以虚构故事为主要表达手法的
文学形式。小说主要由情节、人物、环境和语言构成,通过故事的展
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小说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特点显著,
具有虚构性、可读性和艺术性。
二、小说的分类
根据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小说可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小说分类有:
1. 现实主义小说:以真实的社会生活为材料,揭示现实社会中的现
象和问题,如《围城》《骆驼祥子》等。
2. 自传小说:以作者自身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素材,如《红高梁》《鲁滨逊漂流记》等。
3. 历史小说:以历史事件、人物和时代为背景,进行再创作和虚构,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4. 科幻小说:以科学技术和未来社会为题材,描绘未来世界的故事,如《三体》《1984》等。
5. 探险小说:以探索和冒险为主题,通过主人公的行动和经历展开
故事,如《飘》《失乐园》等。
三、小说的主要结构和要素
1. 情节:小说的基本构成部分,即故事的发展进程和事件的发展顺序。情节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2. 人物形象:小说中的角色,表现其思想、性格、行为和命运。人
物形象可以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3. 环境描写:包括时间和地点的描写,旨在为情节和人物形象提供
背景和氛围。
4. 语言风格:小说的文字表达方式,包括描写、对话、叙述等手法。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小说知识点讲解(主旨+标题)
高考语文小说知识点讲解
第一部分人物类小说主旨
一、主旨分类
1.英雄人物/宏大主题
【历史英雄】
豪放不羁、坚守正义、勇敢无畏、侠肝义胆、家国天下
【革命烈士】
牺牲奉献、爱国爱党、视死如归、无所畏惧、革命信仰
【杰出贡献者】
严谨认真、家国情怀、无私奉献、热爱敬业、舍己为人
【基层干部】
图片
为人民服务、舍小家为大家、民族团结、爱国爱党
【积极群众】
爱岗敬业、诚信友善、团结互助、奉献精神、知错能改
【创业者】
勤劳致富、与时俱进、发展创新、前沿视野、永不言弃
【英雄楷模常被忽略的平凡面】疲惫困倦、不拘小节、儿女情长、愧对家庭
【此类主旨归纳】
对××人物××精神的讴歌
对xx时代中xx阶层的赞美
对当下时代xx的反思
2.普通人物/生活主题
【普通市民】
自强不息、热爱生活、勤劳善良
【邻里亲友】
团结友爱、善良朴实、助人为乐
【个人经历】
童真烂漫、朴实无华、努力奋斗
人性的“弱点”:趋利避害、自私自利、拜金主义、守旧主义、从众心理、看客心态……【此类主旨归纳】
对xx人物xx精神的赞美
对xx人物xx缺点的反思/批判
对xx时代平凡人物的讴歌
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追忆
3.自然生态/文化思考
【自然风光】
赞美自然、保护自然、反思人类
【乡村文明】
乡村落寞、城镇化进程、往昔回忆
【文化景观】
历史厚重、文化消退、文化失落
【城市风情】
城市风光、现代文明、科技创新、城市节奏
【此类主旨归纳】
对自然风光/传统民俗的赞美
对乡村落寞/文化落寞的心痛
对童年岁月/往昔岁月的怀念
对现代文明/科技创新的感叹
对历史前进/社会发展的思考
二、主旨分析
1.通过人物形象(性格变化)探寻主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常考题型有以下六种:
(一)析人物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二)理情节
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
(三)看环境
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②渲染怎样气氛,烘托人物的怎样情感和思想;③奠定怎样情感基调;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⑤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
(四)明主题
①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的主旨、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②评析小说的社会意义。
①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1.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3.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②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③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五)讲技巧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表达方式
Ⅰ、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真实可信。第二人称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显得客观冷静,便于叙事和议论。)
Ⅱ、叙述顺序的作用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Ⅲ、描写的作用(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从结构安排角度。
开头烘托铺垫、设置悬念、引出下方、埋下伏笔;
中间承上启下、制造波澜、曲折有致;
结尾前后照应、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叙后议论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等。
六品语言
①分析文章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②举例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有哪些特色
语言风格:含蓄与直接、淡雅与华丽、庄重与幽默、典雅与通俗、柔美与朴实等;
个性化指语言:符合人的身份,鲜明的地方色彩(乡土气息、口语化)。
【答题规范】明手法――阐运用(表达了什么内容)――析效果。
一、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