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语篇表现型模因复制手法的修辞分析
《网络新闻语言的语用分析》书评
《网络新闻语言的语用分析》书评[摘要]伴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新闻应运而生。
互联网改变了新闻文本的书写方式、存在方式和传播方式,对传统媒体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为媒体的发展与转型提供了契机。
作为社会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兴的网络新闻语言日益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范畴。
《网络新闻语言的语用分析》一书的出版,是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
该书运用语言学、符号学、新闻传播学等多门学科理论,以网络新闻语篇为研究语料,从语用综观的角度对网络新闻语言进行了非常详尽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及社会意义。
[关键词]网络新闻语言;语用;书评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与社会其他领域一样,媒体言论也处于转型的关键时刻。
由于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已经变得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
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获取信息的工具。
伴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新闻应运而生。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新闻传播领域中影响巨大的、最具发展潜力的主流媒体。
互联网改变了新闻文本的书写方式、存在方式和传播方式,对原本一统天下的传统媒体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为媒体的发展与转型提供了契机,大大加强了媒体的监督作用。
新闻语言是社会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对社会语言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目前,人们的社会生活受到媒体传播的影响越来越大,新闻语言在培育人们的语言观、道德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超文本、超介质的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新闻媒体之一。
媒体言论的价值,不是孤立地存在于作品本身之中,而是应该体现于生产(作者创作)——文本(作品)——接受(受传者阅读)这样三个环节的互动过程之中。
网络新闻媒体的出现与发展扩大了公众对媒体言论的参与,构建了社会对话新平台,使权力话语与平民话语得到交流。
新闻语言是新闻内容的载体。
论新闻语言的修辞技巧
论新闻语言的修辞技巧
新闻语言的修辞技巧是为了增强其表现力和影响力,使读者更容易被吸引和接受。
常见的修辞技巧包括比喻、象征、排比、反问、揭示、修饰等。
其中,比喻是最常被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比喻通过将不同的事物相互联系,产生共鸣和新的意义。
例如:“当日统计数字显示,本市新增确诊病例二十例,同比上周增长了百分之五十。
”这里采用相对比较的修辞手法,通过“同比上周增长百分之五十”来突出新增病例的严重程度和增加速度。
除了比喻,新闻语言还经常使用修饰和揭示。
修饰通过增加形容词和副词来修饰和凸显事物的属性和特点。
揭示则是透过一系列的描述或事件来展现某个事物或现象的真相或本质。
总的来说,新闻语言的修辞技巧是多种多样的,良好的修辞技巧可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闻内容。
媒体批判_形式_复制_与话语_复制_
它们的条件性结构 。某种累积的 、自然化的方向既被构建到 规范和习俗中 ,也被构建到一个正在进行的工作之中 ———就 是在话语事件中使诸如此类的方向自然化和去自然化的工 作 。”⑦由此可以认定 ,话语既是一种“结构 ”,也是事件本身 , 但是这种事件经过媒体的“选择 ”,而成为一种“条件性结 构 ”,话语一旦对社会产生影响 ,就会转换成为一种自然化习 俗 。我们对于问题的研讨 ,也是在这一基点上展开的 。
郝朴宁
法兰克福学派的领军人物之一本雅明提出了工业化时 代背景下电子媒介产品的“复制 ”问题 。本雅明很少直接对 大众传播媒介进行评价 ,他的传媒观主要体现在对以电子传 媒为主导的复制艺术的独特分析中 。与阿多诺和哈贝马斯 不同 ,他对现代技术及其艺术形态表现出积极态度和热切好 感 ,他认为一部人类文明史 ,其实就是一个复制技术不断发 展创新的历史 ,且愈演愈烈 。从木刻 、镌刻 、蚀刻 、石印到照 相摄影 ,复制技术使人类的传播迅速飞跃 。石印术孕育着画 报的诞生 ,照相摄影孕育了有声电影的问世 ,最后是 20世纪 技术高度发达后 ,产生了以电子传媒为主导的复制艺术 。
128
文化与传媒
到来作为乌托邦的肇始而大唱赞歌 。”④这种清醒而客观的 态度是本雅明所独有的 。此外 ,还应该看到 ,“本雅明戏谑幽 默的文本 ,戏剧性地提出各种论点 ———对任何历史知识与人 类真正需求的权威性假定提出质疑 ,允许对立的 、互相矛盾 的各种声音 、议论 、论著 、论调互相对话 ,允许它们悬而未决 、 竞争 、争斗和决斗 ———可以看作是走在后现代主义各种各样 的主题以及后结构主义的各种理论之前 。”⑤
场域是一个被结构后的社会空间 。一个力场中 ,有控制 者和被控制者 ,存在着持续的 、恒常的不平等关系在场域内 部运作 ,这也是一种竞争 ,竞争的目标是改变或保存这一力 场 。在具体的媒体中 ,每一个人都用自己的力量同他人进行 竞争 ,这种力量将决定着他在这一场域中的位置 ,这一位置 又会使他产生出自己的竞争策略 。媒体之间争夺受众的竞 争 ,实际上是关系到媒体经营效益的市场占有率的竞争 ,这 种竞争最终具体化为记者之间的竞争 。而竞争的焦点 ,则是 独家或专有的新闻 ,以及记者在传媒领域中的声望 。这种竞 争在实际工作体验和观念06年第 3期
新闻修辞学
新闻修辞学摘要:修辞指的是对语言材料的加工,目的是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新闻是新近事实的报道,一篇好的新闻除了尊重新闻的客观属性之外,还要以修辞来强化真实感和客观性。
关键词:修辞新闻一、修辞在新闻写作中的积极影响新闻报道是一种社会实践,而新闻文本是这种实践的产物,它们跟任何其他类型的语篇一样包含或反映着其生成者的立场和观点。
以公信力为生存基础的新闻要取得让人信服的效应,除了要尊重新闻的客观真实属性之外,还要借助于必要的新闻修辞手段来强化“真实感”以及客观性。
新闻写作中运用修辞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1.增强现场感所谓现场感,就是指新闻作品能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产生强烈的感染力;用绘声绘色的描写、传神的笔墨,“再现”事物的本来面目;用情景交融写法,见事又见人,展示事物“多维的画面”;用进行式的手法,呈现事物动态发展的过程。
由于现场新闻总能把事件发生的现场所见所闻如实地、客观地再现出来,记者亲临现场原汁原味地展示的讲述,无疑会让坚信眼见为实的读者产生真实、可信的感觉和感受。
“新闻写作应该达到这样的效果:将读者带到发生的环境,引导读者经历新闻发生的过程,让读者身临其境。
”以《新民晚报》(2006 年6月)“目击”栏目为例,其标题即能反映这种效果。
如:死水变活水家园成花园(2006 - 06 - 30)身着铜装为铜代言(2006 - 06 - 27)沪上最大药用植物园上午开园(2006 - 06 - 23)2.增强权威性引语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尤其是直接引语和消息来源一样在新闻写作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消息来源等同于引语。
请看下面一则例子:【美联社意大利米兰1981 年 1 月 2 日电】周四晚上发生的火警,烧毁著名的斯卡拉剧院楼厅前座及王室包厢,火警显然是电器短路造成。
大火熏黑了楼前的墙壁和吊灯,烧毁窗帘、地毯及王室包厢的红色天鹅绒座椅。
这些包厢,一般是要人的留座。
这间拥有2800 个座位的剧院管理员麦查理说:“楼厅前座的678 个座位,没有一个被破坏。
新闻英语语篇修辞研究
新闻英语语篇修辞研究想象一下,大家站在一片充满激情和智慧的舞台上,台下是一群专注的听众,他们被大家的思想所吸引,被大家的话语所打动。
大家如何让他们感受到大家的情感?如何将大家的观点有效地传达给他们?本文将探讨演讲叙事语篇的修辞功能与结构模式,帮助大家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染听众。
演讲叙事语篇是指通过口头表达、肢体语言和辅助工具等多种手段,将信息、故事或观点传达给听众的一种语言表现形式。
在演讲中,修辞手法和结构模式的应用至关重要。
通过适当的修辞,演讲者可以丰富语言内涵,增强表达的感染力;而合理的结构模式则能帮助演讲者更好地组织演讲内容,使信息更具有逻辑性和可接受性。
比喻:通过比喻,演讲者可以将复杂的概念以直观、形象的方式传达给听众,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例如,在解释“爱是盲目的”这个概念时,可以使用“爱情就像瞎子摸象”的比喻,形容人们在爱情中往往只看到表面,而忽略了事物的整体。
拟人:通过拟人化,演讲者可以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例如,在描述“时间就像流水”时,可以将时间拟人化为一位不紧不慢的老人,告诫人们珍惜时间,不要让时间从指间流逝。
排比:通过排比,演讲者可以突出重点,增强语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和节奏感。
例如,在表达对某事物的强烈情感时,可以使用“我爱……我爱……我爱……”的排比句式,让听众感受到演讲者真挚的情感。
开头:演讲的开头应具有吸引力,能迅速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常用的开头方式包括设置悬念、引用名言、讲述故事等。
例如,可以通过讲述一个与主题相关的小故事来引出演讲的主题,激发听众的好奇心。
中间过渡:在演讲过程中,如何从一个问题转移到另一个问题,或者从一个观点转移到另一个观点,是考验演讲者功力的关键。
过渡得好,演讲就会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过渡得不好,听众可能会感到迷茫。
例如,可以通过“此外”、“而且”等连接词来连接不同的观点或段落。
结尾:演讲的结尾应起到总结和点题的作用。
修辞手法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及效果
修辞手法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及效果引言修辞手法是一种经常被用于文学作品和口头表达中的修辞方式,它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使其更加生动和有趣。
在新闻报道中,运用修辞手法可以提高报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新闻内容。
本文将探讨修辞手法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方法以及其效果。
修辞手法的运用方法1. 比喻和拟人:通过比较和拟人化手法,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其更加易于理解。
例如,在描述经济衰退时,可以使用比喻来将其形容为“经济寒冬”,通过此种修辞手法,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经济困难的严重程度。
2. 排比和对偶:通过排比和对偶的手法,可以让文章更具节奏感和韵律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例如,在报道运动比赛时,可以使用对偶结构来描述两支对决的球队,让读者更加期待比赛的结果。
3. 反问和修辞问答:通过使用反问和修辞问答的手法,可以加深读者的思考和印象。
例如,在政府发布重大政策时,可以使用反问的方式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并增加报道的说服力。
修辞手法的效果1. 提高吸引力: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新闻报道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提高新闻的吸引力。
2. 促进理解和记忆:通过使用形象化和富有韵律感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新闻内容更加易于理解和记忆,读者可以更快地掌握和消化新闻信息。
3. 增强影响力:修辞手法的恰到好处的运用可以增加新闻报道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使读者更加倾向于接受和支持新闻内容。
结论修辞手法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可以提高报道的吸引力、理解性和影响力。
记者和写作人员可以通过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新闻报道的效果,使其更加生动、有趣和引人入胜。
然而,需要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应当恰到好处,避免使用过度或不当的修辞手法,以免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字数:XXX)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写作时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新闻语篇的修辞特点
类比(analogy)
• • • 数字类比 the three P’s(peace,petroleum,Palestine) the three I’s(Inflation,interest rate,impeachment) the three G’s(gays,godless,girls) the three R’s(Reading,Writing and Arithmatics) 数字类比的另一种情况是被修饰语不变,只变动数字。 例如: the second-strike capacity the fourth world
例满心?婆理?而满口?公理?的绅士们的名言暂且置之不论不议之列即使真心人所大叫的公理在现今的中国也还不能救助好人甚至于反而保护坏人
新闻语篇的修辞特点
• 新闻的生动性如果不是新 闻的肉至少也是其调料, 它的声音,它的颜色,它 的气味,它的形状。它是 情绪,是环境,是气氛, 是周围人和情感的背景, 可以使报道中的主要事实 形象醒目,易于理解。 • (查恩利:《新闻报道》)
friendly relationship) unity)
隐 喻(metaphor)
• 新闻记者使用暴力、战争等比喻词成癖。任何冲 突、辩论、争吵、比赛、行为都可以说是“战 争”。例如: • war on poverty • war on corruption • war on inflation • trade war • propaganda war • spy war • price war
新闻语篇的修辞特点
• 隐喻 • 夸张 • 拟人 • 典故 • 仿词 • • 双关 • 韵词 • 类比
隐 喻(metaphor)
• 隐喻有助于创造一种非形象性语言所不具备的感 染力,使语言的接收者能够更生动、更深刻地领 会信息的精神,旨在使所报道事件具体形象,鲜 明突出。
关于新闻标题中修辞手法的运用的调查报告(共5篇)
关于新闻标题中修辞手法的运用的调查报告(共5篇)第一篇:关于新闻标题中修辞手法的运用的调查报告此次调查报告的目的是了解新闻标题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从而更有利于我们今后的学习、研究。
在假期中,我对多份报纸进行了了解以及调研,从1月8日到1月28日中十期《参考消息》,自2月1日至2月7日连续七期的《临沂日报》,以及同一时期的七期《沂蒙晚报》,2月4日的《南方周末》等等均有涉及。
其中涵盖了政治性报纸、综合类报纸、党报以及晚报类等各类不同类型的报纸。
下面,我将就这些报纸简单说一下,在各类报纸的新闻标题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何不同,及有何作用。
据我了解,修辞手法在一些综合性、知识型较强的报刊中运用较多,如《南方周末》、《沂蒙晚报》中就含有较多的修辞,而相反的,《参考消息》、《临沂日报》中的修辞就稍少一些。
因其政治型报道居多,为了明确的表达出一件事情的经过、结果,而不得不用一些平白无味的话语去叙述。
在这里简单举一些实例。
如《临沂日报》2月2日的A1版有则新闻这样写道主标题市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召开副标题连承敏张少军讲话孟宪海朱绍阳张务锋徐涛杜德昌陈留泉李峰出席此便毫无修辞手法而言,易于让人产生厌倦。
但其也有优点,即能将具体的事实表达的一清二楚。
而有的报道,标题却起得颇引人注目。
如2月4日《南方周末》A1版头条,引标题吉首非法集资大案主标题湘西首富与狂热吉首:谁逼疯了谁这一则标题就采用了夸张、疑问的修辞手法。
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出疯狂而难以理解的的真相,反映出广大群众的质疑。
而疑问语气又同时引起读者的注意,从而产生阅读下文的兴趣。
同时,在诸多修辞手法中,运用得最多的便是借代、比喻、对偶和疑问,像比拟、对比、夸张、化用等运用得就少得多。
在我进行了详细分析的5期报纸、299条新闻中,引标题、主标题、副标题、乃至提要题、分标题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总和,不过90条。
所占有大约超过三分之一的比例,但事实上,新闻标题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其实并不算广泛。
新闻中的修辞
将郭晶晶和罗雪娟这两 位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的 女运动员,比喻为两种 美丽的花朵,激情绽放, 芬芳迷人。
三、双关
利用语言文字方面的同音或者同义, 使一个词语牵涉两件事情,增强新闻 标题的幽默诙谐感。双关一般有谐音 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之分,使得读者 在阅读的同时能够联想到两个双关词 语之间的联系,从而激起进一步阅读 下去的欲望。
例二
体育新闻 北京时间1月8日21时15分,2011卡塔尔亚洲杯A 组的第二场比赛在阿拉法球场打响,首场亮相的中国队迎 战西亚强队科威特。下半时张琳芃远射球变向攻破科威特 城门。此后邓卓翔任意球将比分扩大为2比0。最终中国队 首战2比0胜科威特取得小组开门红,目前与乌兹别克斯坦 并列小组第一
句式分析 这是一篇体育快讯,这类文体最重要的就是时效性和真
此处运用借代,“开门红”此处是“胜利”的代表。 产生新颖和形象之感,是文本不落俗套,增强趣味性, 容易引起读者内心共鸣。同时,也表达了新闻立场, 即“支持中国队!”
徒儿” 休得无礼
立秋后的西安丝毫没有降 温的意思。大雁塔北广场又成了 许多市民和游客消暑的好去处, 放眼望去,喷泉边、道路旁都坐 满了人。
“杨湘洪”,显然前者更能吸引读者。只要用法得当,交代清楚, 相关的网络新词体现了新闻事件的特征和新闻人物的鲜明个性,让 消息和通讯更加新鲜、时尚,也更能吸引读者的关注。
巧用网络短句丰富报刊新闻标题。2002年1月天津日报登载关于 流感的数条消息,题目是《医患携手战流感?一些市民患上“流感恐 惧症”》,搜狐网转载这条新闻时,将题目改成《见面问候“你感 冒了吗”天津市民患上“流感恐惧症”》。我们在拟报纸标题时就 采用这样的方式,效果会好得多。如2011年1月10钱江晚报刊发了 《白岩松来接钱报热线,那个火啊》的新闻,其中“那个火啊”就 是典型的网络语言短句,用在报刊新闻标题之中,一下子给这则新 闻增添极大的生动性。
英语新闻的语篇特点分析
2 1 生 00
第 2 卷 第 2期 7
英语新闻的语篇特点分析
汪 艳
(华 中师范大 学外 国 学院,湖北 武汉 4 07 ) 语 3 09
中图分类号:H 1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0— 5 0( 0 0 2 0 - 1 0 8 7 4 2 1 )0 — 1 4 0 9
一
、
于 书 面 语 ,与句 子结 构 松 散 的 口语 体 不 同 ,不可 以运 用 广 泛 多样的表达方式,如重音、音调、语气 、停顿,以及语速的 变化等传递信息。它 更适宜于 阅读 ,而不适宜于听力。这些 不利因素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听力理解的效果 。 三 、词汇 特 征 新闻报 刊英语是用词最广泛的文体之~ ,几乎社会上所 有行业的用语都被新闻报道 ! 新闻评 论以及各种体裁的特 写 所采用 。然而, 了扩大宣传效果, 为 吸引尽可能多的读者, 及
编 辑 : 张小 玫
作者简介:汪艳 ,华 中师范大学外 国语 学 征 时报道社会上发 生的各种事件, 闻报刊英语又不得不追求 新 新 闻报道不 同于其 他形式 的听力材料 ,它在 结构上有 用 词 的 新 颖 , 因 而 产 生 了 大 量 的 所 谓 / 新 闻 词 汇 自身 的特 点。要想尽快 培养听懂新 闻的能力 ,必须首先认 (o r a i t c W r s , J u n l s i o d ) 形成了独特 的新 闻词汇特点 其主 识新闻的 内在结构 ,掌握其规律特 点。V A和 B C的新 闻 要特点如下 : O B 报 道 在 形 式 和 结 构 上 大 多 采 用 “ 金 字 塔 法 ” ( 倒 th e 1 、大量使用缩写词和简缩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特 i rte PY d f )或 “ 间 顺 序 法 ” 别是近年来, ve n d a i r r m O m 时 英语缩写词和简缩词大量涌现 , 这些久而久之被 ( h0 o o ia t l ) 熟悉这两种写作方法 , 于听懂新 人们 所接受 的缩 写词和简缩 词也就会经 常 出现在英文报 刊 crn1gc1sye. 对 闻广播有很大作用 。 上, 别是组织机构的简称充 斥版面 。 特 在新闻报道中, 通常是 “ 倒金字塔法 ”亦称倒叙法 ,它 的特 点是按照新闻事实 标题上用缩写词而在正文 中第一次用全写词, 第二次 以后都 内容和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全文。这样整篇新 闻报道便 用标题 上所用过 的缩 写词 。缩 写词~般取 单词 的第 一个 字 形 成 了 一 个 倒 金 字塔 的 结 构 , 即 : 将 最 重 要 、 最 生 动 母 。如 CN (a l e sN t ok N c b e N w e w r )等,对于不常使用的首 最 能吸 引人 的新 闻置于全篇的开头,称导语 (e d , 1 a ) 它 字 母 缩 写词 , 在 第一 次报 道 给 以全 称 , :A e ia n in 则 如 m r cn Id a 往 往以最简 洁的方式包括 了新 闻的六要 素,即 w o h t M v m n (I ) h 、w a 、 oeetAM 。 w e 、w e e h 和 h w中最 主要的几项次要 的放在导语 h n h r 、w y o 2 、大量运用 短小的词 。新闻报道要求快捷及 时, 因此新 之后,依次排列,最次要的置于末尾。 。 闻写作追求简练。大量选用字形短小 ,音节不多而词义又 比 时间顺序法 顾名思义就 是按照 时间的先后 顺序来报 道 较广泛的词汇几乎是新 闻工作者一致的做法 。 这种倾 向在标 的, 一般常见于报道体育 比赛、犯罪经过和 名人讣告等 。 按 题 中尤 为突 出 。 此 结果 写 出 的 报 道 通 常 由开 头 ( e i n n b g n i g即 导 语 部 分 ) 、 3 、俚俗语及形象化词汇 的使用 。英文报 刊中使用俚俗 按 时问顺序叙 述的一系 列新闻事实 ( v n v n a e 语和形象化词汇 的倾 向已越来越 明显和突 出, 目的是追求 e e t i t g S 其 sq e c )和结尾 ( n i g e un e ed n )几个部分组成 。这种报道方式 新奇, 增加形象性, 迎合读者 的阅读趣味 (e d n a t ) R a ig T s e 。 的重要之处在于其主题一般放在最后 ,所 以听者必须认真 4 、广泛借用科技 、体育、军事等用语。报刊英语用词 的 听其 中的每 以句话 ,才 能更好 的把握事 实,了解 全部。 另一个显著特 色就是广泛借用科技、体育 、军事、商业 、赌 二 、句 法特 征 博 以及文学 、娱乐业等方面 的词语, 目的是力 图反映现代 其 由于报道时间和报刊篇幅的限制,新闻英语为 了以最节 新 闻语言与 当代现实生活 的溶合性 。 省 的文字容纳高浓度 的 信息量 , 常常大量使用扩展举行 。 在 5 口语化和书面语词汇并存 。为 了在最短 的时 间内让 、 基本句型 s 和 S O V V 的基础上进行扩展,适度 的展开其定于和 听众或观众获得最大量 的信息,英语新闻报道就必须做到尽 状语结构成分。常见的方法有使用 同位语、介词短语 、等语 量 的不正式和尽量 的口语化 , 以大量使用读起来简短而铿 所 言成分扩展简单句,有 时还较多地使用插入语代替从句 ,从 锵有力的不正式和 口语化词汇 。 由于节 目主要针对英语国 但 而达到简化句子结构 的 目的。另外,新闻问题从经常用前置 家 的听众 ,所 以也 同时使用一些 比较书面化 的词汇 。 修 饰 语来 代替 后置 的 名词 修饰 语和 从 句 。这种 潜 入 结构 参 考 文 献 : ( m e d n )的大量使用 ,正是典型的新闻英语的句法结 [ ] 静萍. O 特别 英语在听力教学 中的应用 [ . ebdig 1董 VA J] 外语 电化 教 构 。正是 由于嵌 入结构 的名词和动词修饰成分 ,使它 的文体 学 , 1 9 , () 98 4. 在风格呈现出特有 的新 闻风格 。 信息高度浓缩 的新 闻报道属 [ ] 2 何兰芳. B & V A 英 语新闻收听策略 [ ] 南平师专学报, BC O J.
新闻稿件的修辞与表达
新闻稿件的修辞与表达修辞与表达在新闻稿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有效地传递信息、引起读者的共鸣,并提升新闻的影响力。
本文将探讨新闻稿件中修辞与表达的技巧和策略,以帮助新闻从业者写出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的新闻稿件。
一、标题的巧妙运用在新闻稿件中,标题是最先被读者看到的部分,一个吸引人的标题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兴趣。
因此,标题的选择和撰写非常关键。
首先,标题应该准确地概括新闻事件的核心内容,给读者提供所关注的信息。
其次,标题要注意使用生动、具体的词语,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例如,如果新闻稿件报道了一起火灾事件,标题可以写为“熊熊大火!望京商业区一大楼突发严重火灾”。
最后,标题应该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长或复杂的词句,以免让读者感到困惑。
二、语言的准确精炼新闻稿件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洁,并能够清楚地传递信息。
在撰写新闻稿件时,应该避免使用过多的修饰词和修辞手法,以免给读者带来困扰。
首先,应该注意使用准确的词语。
新闻稿件是要传递事实和信息的,因此,语句中使用的词语应该准确无误,避免使用模糊或引起歧义的表达方式。
同时,对于专业术语和行业词汇,应该确保其准确性和适宜性。
另外,新闻稿件的语句应该简洁明了,避免废话和冗长的描述。
要尽量使用简短的句子,清晰地陈述事件的经过,让读者能够快速理解。
同时,要注意篇幅的控制,保持信息的紧凑性。
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虽然新闻稿件不需要过多的修辞,但适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可以提升文章的表达力和吸引力。
首先,可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排比能够使文章的语气更加有力,表达更加生动。
例如,“这是一场历经磨难、同仇敌忾的抗击疫情之战,是一次团结奋进、共克时艰的伟大胜利。
”其次,可以使用比喻和隐喻进行修辞。
比喻和隐喻能够将抽象的事物转化为具象的形象,增加文章的形象感。
例如,“他是这个社区的守护神,默默付出,犹如一株参天大树,为邻居们提供了无尽的庇护。
”最后,可以使用夸张和反问等修辞手法。
新闻中的修辞
新闻中的修辞尽管全球经济正遭受新冠疫情的冲击,中国经济却展现出令世界瞩目的韧性和活力。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继续实现了强劲增长,为全球提供了稳定增长的支持。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在去年四季度增长了6.5%,为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大动力。
与此同时,中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也表现出强劲势头,分别增长了7.3%和6.2%。
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经济正迅速恢复,并且日渐摆脱疫情的不利影响。
中国成功控制住了疫情的扩散速度,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其中之一是加大投资力度,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此举不仅加强了中国内部的区域连接和经济流动性,也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动力。
此外,中国还通过减税降费、扩大内需等举措,刺激消费和增加就业机会。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经济带来了强大的内部需求,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增长。
中国的经济活力不仅对国内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也对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增长对于国际贸易、全球产业链和全球市场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将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多机遇和合作空间。
然而,尽管中国的经济表现非常强劲,但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
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外部需求的疲软以及国际贸易摩擦等问题仍然对中国经济造成一定冲击。
因此,中国政府需要继续稳定和加强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发展的持续稳定。
总体而言,中国经济在面对疫情冲击时表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适应能力。
通过坚定的领导和积极的政策举措,中国正在走出疫情的阴霾,迈向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这一系列积极的变化将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实现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增长。
在全球经济遭受新冠疫情严重冲击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虽然疫情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但中国政府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刺激消费、促进内外贸易,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成功稳住了经济航向,呈现出修长且坚实的发展态势。
在新闻写作中借鉴文学手法的技巧分析
在新闻写作中借鉴文学手法的技巧分析新闻写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因为它传达了对于事件的描述和分析,对于人们了解事实的基本性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让新闻文章更生动,赢得读者的关注,新闻写作借鉴文学手法的技巧是不可避免的。
本文将探讨几种在新闻写作中使用文学手法的技巧。
第一种技巧是通过利用比喻和隐喻来建立意象和增强新闻文章的表现力。
比方说,当用来描述某种社会问题时,一位新闻记者可以把它比作“一个带刺的玫瑰花坛”,或是将其放入“人类悲剧的玄宫”。
这些比喻和隐喻可以捕捉到读者的注意力,同时也为读者创造了更为生动的形象,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详细的情境。
第二种技巧是通过使用情景重现来呈现新闻事件的背景和上下文。
情景重现使用与旁观者类似的语言,描述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包括物理环境、人物特征、言行举止在内的所有细节,将读者带入事件现场,感受到其中的氛围和情绪。
比如说,一位记者在采访一位救援人员时可能会这样写道:“闪烁的灯光照亮了整个街区,吵闹声充盈着空气,拉着圆圆的吊杆的救援人员一步一步地爬上了摇晃的梯子,进入了破碎的建筑物内部。
”这样的写作手法能够通俗易懂、形象直观地给读者呈现出一幅场景。
第三种技巧是使用对话的方式来展现人物特征和人物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对话时新闻写作中非常常见的技巧,可以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对话,刻画人物特征和揭示人物性格。
透过人物的对话,读者可以轻松地了解每一位人物的个性、态度和思维过程。
此外,对话还可以表达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价值观,并且有助于把新闻事件组织成一个生动的故事。
比如,当记者采访一个参与了救援行动的志愿者时,可以写道:“志愿者拿出一张破旧的路线图,深情地指着发震的区域,说道:“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帮助每一个需要救援的人。
”第四种技巧是使用戏剧手法来呈现新闻事件的冲突和高潮。
新闻报道中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使用戏剧手法可以呈现新闻事件的紧张气氛和情节发展。
比如说,当记者报道一场火灾时,可以将消防员在烟雾中大声呼喊的高潮和火焰四处扩散的紧张气氛写得淋漓尽致,增强读者对事件的代入感。
从隐喻角度探析名动转用的修辞效果--以cnn新闻语篇为例
2015年第14卷第17期从隐喻角度探析名动转用的修辞效果以CNN新闻语篇为例Ѳ于婷婷ʌ内容摘要ɔ名词动词化现象在英语语篇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其对汉语的影响也日益显现㊂名动转化体现了语用学中 语言经济原则 和 效率原则 ,使文本达到了简洁有力㊁生动传神的修辞效果㊂本文以新闻语篇CNN为语料,从隐喻角度探析名动转化所体现的修辞效果,并从认知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对其所达到的修辞效果的原因进行探析㊂ʌ关键词ɔ名动转用;语言经济原则;隐喻;修辞效果ʌ作者简介ɔ于婷婷(1990~),女,山东泰安人;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法㊀㊀近年来,现代英语中的名动转用名词转用现象呈现上升趋势,名动转类词越来越多,已成为转类法中构词力最为活跃的方法之一,而我们可以在各种不同语体中发现㊂名动转用为不同的语言环境创造了良好的修辞效果㊂究其原因,名动转用源于隐喻㊂朱永生(2006)指出名动转用不属于语法隐喻现象,但是本文发现,名词转化为动词亦体现了隐喻,正是语法隐喻才使得名动转用达到了简练㊁生动的修辞效果㊂新闻语篇往往短小精悍,名动转用在该类语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㊂本文将以CNN新闻语篇为语料,探讨名动转用的修辞效果,并进一步从隐喻的角度探讨其原因㊂一㊁文献综述国内外关于名动转用的研究很多,Jespersen(1942)对名动转用进行了历时性的研究,探究了从古代英语开始一直到其同时代人的文学作品,进而总结出名动转用的类型,并提出了 非名物化动词 (de-substantival verb)这一概念,Jes-persen的研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托㊂徐盛桓(2001)提出了 名动互含 假说,将名词㊁动词分别含有表动作㊁表事物的语义成份这一假说称为名动互含㊂他还指出:名动互含是名动转用的语义基础㊂周领顺(2001)总结了名动专用的类型,他指出名转动词实际上包含名转动词的活用词㊁兼类词㊁惯用词和非常态转性词㊂高芳(2002)讨论名动转用中的含意化问题,认为原生名词用作句子动词时,会衍生出动作义及其他一些附加义,这(些)就是含意㊂含意作为隐性表述内化于表达式中,同表达式的显性表述协同,共同达成相对完备的话语表达㊂原生名词衍生出动作义,在形式上表现为指称转化为陈述㊂这个过程要受常规关系的规范,而且离不开含意思维的运作㊂她进一步指出名动转用的本质是指称向陈述的转化,或者说在指称中寄寓了陈述的含意㊂朱永生(2006)探讨了名词化㊁动词化与语法隐喻的关系㊂名词化包括把特征看作事物,把评价看作事物㊂动词化包括把时间关系看作过程,连接关系看作过程等㊂他指出名动转用只是词汇层次的隐喻,而不是语法隐喻㊂笔者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认为名动转用也是语法隐喻的一种㊂二㊁概念阐述(一)名动转用㊂对于名词转动用的科学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仍有异议,如:名源动词(刘正光2000);名动转用(N-V shift徐盛桓2001);名转动词(noun-converted verb司显柱1996)等,本文采用徐盛桓的说法㊂黄任(1996)认为名动转用指的是一个属于名词范畴的词,不经过任何形态变化获得动词的句法特征,并衍生出相应的动作意义,成为一个新的动词㊂也就是说,原来的名词形式不变,但语义特征发生改变,在句子中形式同相应的动词变化一致㊂例如: (1)He bicycled off to the country.(bicycle N V went to the country by bike)(2)Martin planned to room with him this summer.(N room V live with him in a room).在第一个句子中,bicycle本来是名词自行车,但在句子当中动词化,承担了动词的功能㊂在第二个句子中,room本来也是名词房间的意思,但是在句子中被转类为动词,代替了live with,这些都是名动转类的用法㊂对于名动转用的分类,Quirk et al(1972)分析名词转化为动词以及该名词本身,把名动专用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put in/on N;二是give/provide with N;三是deprive of N;四是V with N as instrument;五是be/act as N with respect to;六是make/change...into N;七是send/go by N等(N表示名词)㊂2015年第14卷第17期(二)隐喻及其修辞效果㊂传统修辞学将隐喻认定为一种修辞现象,从广义上讲,它就称作 比喻 ,指两种事物在某方面具有相似性,我们就用它来代替另一种事物,来增加语言的趣味性或者提高文章的美感㊂从狭义上讲归类于 暗喻 ,是比喻中的一种类型㊂因此隐喻(metaphor)无论是作为比喻还是作为暗语,它在语言学以及修辞效果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㊂下面来看几个具体的例子:(1)The audience came in like a flood.(2)The audience flooded into the theater.例句(1)是明喻,虽然生动表现了观众的人数之多,但与例句(2)比起来要逊色的多,后者更加含蓄㊁有力㊂近年来对隐喻的研究已远远超出传统修辞学的范畴, Halliday提出语法隐喻对传统的隐喻进行了极大的补充㊂Halliday(2000)将语法隐喻划分为人际隐喻和概念隐喻㊂Halliday(1989)认为在leave a kiss within the cup中kiss是隐喻的用法,因为kiss本身是动词,在这句话中却用作名词,这属于隐喻的范畴㊂因此笔者认为,名词用做动词也属于隐喻的用法㊂隐喻的修辞效果主要包括:能使事物描写更生动形象,将抽象的语言用隐喻的例子来解说,从而语言变得浅显易懂㊂暗喻具有含蓄的修辞效果可以使文章显得更加简洁㊁老练㊂例如:(3)A great number of people came into this theater.与例句(2)比起来,例句(3)是一致式,前者是非一致式㊂所谓一致式(congruent),也就是常规的语法:用名词来表示过程的参与者(participant),用动词来体现过程本身(process),形容词表示事物特征(quality),副词或介词词组表示环境意义(circumstances),连词体现逻辑关系等方式㊂非一致式(non-congruent)Halliday(1985)指出语法隐喻这一概念,也就是动词㊁形容词㊁介词等转化为名词;介词,连词转化为动词等㊂例句(2)用flood代替a great number of people更加简洁㊁形象,句子读起来也更加琅琅上口,文章的文采也随之提升,这就是语法隐喻产生的效果㊂三㊁名动转用的语用原则名动转用在实际生活以及写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㊂动词化更加生动形象地传达语义,该类词语发挥着双重作用,既发挥了名词参与者的功能,又发挥了动词本身的过程功能㊂这样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名动专用在提高表达效率上得到了大大的体现,我们将其总结为经济原则和效率原则㊂请看下面的句子:(1a)I was sandwiched between two very fat men on the bus.(1b)Two fat men crushed me on the bus.公交车上,两个胖子把我挤住了㊂(2a)The boy thanksgivinged with his girl friend.(2b)The boy spent Thanksgiving with his girl friend.这男孩和他的女朋友一起过感恩节㊂(3a)Napoleon was Waterlooed in1813.(3b)Napoleon was defeated in1813.拿破仑1813年遭到惨败㊂(4a)He Parised in a747.(4b)He went to Paris by the plane747.他乘747去的巴黎㊂上述例句是名词动用的典例,a与b表达的意思大同小异,但是a句所呈现给读者的感觉和修辞效果却大不一样㊂原因很简单,a句下划线部分既具意象性,又含有动作义;而b句却是直陈其事,传达信息谈不上绘声绘色的修辞效果㊂很明显,含有名动转用的句子的修辞效果更好㊂四㊁名动转用与新闻报道新闻报刊的英语词汇不断涌现新的词汇,主要是与当代科技以及人们的生活节奏有关系㊂本文之所以选择该类语篇在语言要求上比较高,在名动转用方面尤为突出㊂新闻用语的特点是:真实准确㊁简洁凝练㊁大众通俗㊂而名动转用在新闻语篇得到很好的体现,使新闻语篇具有简洁㊁直接㊁生动的效果㊂张传彪(2006)认为它体现语言的经济原则和效率原则,并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语义㊂下面来看一下具体的应用实例和分析:(1)Hillary Clinton About to Be Watergated(=investiga-ted). 希拉里㊃克林顿将接受调查 (杨永林,2008)㊂这是一则新闻的题目,watergate原为名词,意义为:水门,水门事件;在这里作动词意思为: 调查 ㊂名动转用的一个效果是:既保留了名词的参与者功能,又添加了动词的过程功能㊂watergate经过动词化后,以具体代抽象,增加了描述性和过程化意味㊂相比investigated,watergated对于读者来说更具直观性,使该则新闻更具有吸引力㊂(2)Session moderator Lisbet Sunshine,the director of Gov-ernment and Community Relations at 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zeroed in on innovation advancements,changing financial models and shifting student-consumer demographics(=achieve nothing)(From CNN).zero本是名词,但在此句中暂时动词化,意思是毫无所成㊂zero更具体形象,读者可以联想到毫无成就,零㊂与a-chieve nothing来比,zeroed对读者来说更具有冲击力,更简短㊁有力㊂(3)Chris Christie,who will ceremonially sign a New Jersey version of the DREAM Act this week,must face if he decides to seek the Republican presidential nomination in2016(=con-front)(From CNN).Chris Christie本周将正式签署新泽西 梦想行动 ,他会面对自己是否决定寻求2016年共和党的总提名㊂face在此句中用作动词 面对 ,属于人体器官的名动转用,给人以一种问题迎面扑来之感,用作动词使该句内涵丰富,语义增值2015年第14卷第17期明显,极易激活读者的心理认知图示,confront则没有这种效果㊂(4)But it s unusual for the government to weed out weak-performing players and hinder their continuation(=eliminate) (from CNN).但是,政府除去收益差的企业并抑制其发展这是不正常的㊂名词weed是杂草的意思,在本句中做动词 除去 ,激活了读者心理认知图示,杂草应该被剔除,使读者更直接地联想效益差的企业是杂草,应该被去除,很好地体现了 语言经济原则 ,而eliminate则没有这种效果㊂(5)The Mayor tried to Richard Nixon the tape of the meet-ing(=erase).市长尽力抹掉会议的录音记录㊂在该句中,人名Richard Nixon动词化㊂读者通过联想Nixon这个人物形象可以联想到其政客身份,因此Richard Nixon用作动词比使用erase更加形象㊁生动㊂读者对Nixon有着较大的兴趣,将此人名动词化,题目更加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达到了新闻的目的㊂(6)They are being taught how to brainstorm their way to conclusions concerning subjects ranging from world affairs to spe-cific engineering problems(=use one s head).他们正在学习如何把个人的智慧集中起来去解决各种问题,其中包括世界大事和专门的工程技术问题㊂brainstorm (集思广益,头脑风暴)作动词(动脑筋㊁集体讨论)用后,其语义便从 抽象的概念 行为变成了 具体 的行为过程或行为状态描述㊂另外,复合名词有时也被动词化使用,多用于口语和报刊文章中,其特点是富有生气,灵活简便,带有诙谐幽默色彩,使句子的结构更为精练㊂如:So far I have press-shown 18films.迄今为止我向报界预映了十八部影片㊂五㊁名动转用的隐喻原因探析对于名动转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语义和语法方面,系统功能语言学上这一现象归类为:语法隐喻㊂传统的英语的视角是从上而下的,词语不同,意义相同;语法隐喻是从下而上的,词语相同,但表达的意义不同㊂名词转化为动词以后,具有了双重语义功能:一是保留了名词的指称功能,二是兼具动词的过程表达功能㊂名词具有指称功能,确指某种东西,在指称事物时,人们通常会联想到某一具体的物体,也就是意象(image),此意象能帮助读者在脑海中形成基本的认知,这就为隐喻的产生打下了基础㊂而动词描述外部世界的存在和运动,既具有抽象意义,同时也兼具动词的含义㊂抽象是因为它表达了与外部世界的某种关联,具体是因为它描述生命体的某个具体的可视的动作或者生命活动现状㊂名动转用的很多词语正是具有这一特点,本文在显得生动传神,读者在脑海中激发起意向图示㊂如:He foxed me with a diffi-cult trouble.fox本身是名词狐狸的意思,在句中担任了过程动词的功能,看到该词语,读者首先在脑海中激起的是狐狸的意象,随后引申到其代表的 狡猾㊁诡计多端 的性格特点,然后才是其动词化后的引伸义:问题棘手或者难以理解后解决㊂此种表达要比:He troubled me with a difficult problem.简洁形象得多,这便是名动转用修辞效果㊂此外,张传彪(2005)指出:英语名词动词化的语义增值,除了增加原名词所没有的描述性和过程化动作意味之外,更主要的还在于它能激发读者存储在大脑中的记忆联想㊂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意象图示理论指出语言信息是以意象的形式储存于记忆之中㊂名动转用的最大特点在于名词能激发起读者储存在大脑中原有的意象图示,进而在句子中体会其表达的物质过程的具体行为和事件含义,达到了省力经济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文本显得栩栩如生,这就是名动专用修辞效产生的原因㊂六㊁结语本文对名动转用进行了历时的研究,并对其修辞效果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名动转用可使语言更加简洁㊁生动,不仅仅在文学作品,而且在新闻㊁教学㊁词典编撰及翻译方面都有极大的贡献㊂名词的动词化现象既是达到特定修辞效果的需要,也是适应语言学中的 经济原则 和 效率原则 语用效果的需要㊂本文还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名动转用现象,发现这是名动专用也是语法隐喻的一个重要形式,语法隐喻使词汇兼有双重功能,从而使语言更加简洁生动㊂从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示理论来看,名词具有的意象图示有助于人在脑海中形成基本的认知,从而激发起人们记忆中的动作图像,达到生动传神的修辞效果,这对今后的写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㊂ʌ参考文献ɔ[1]黄任.英语修辞与写作[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2]高芳.名动转用与含意[J].外语教学,2002[3]阚哲华,姜孟.名源动词与翻译[J].中国翻译,2005[4]徐盛桓.名动转用的语义基础[J].外国语,2001[5]赵爱萍.网络新名词为主的名动转用探析[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张彩霞.名-动转类构词法在英语词汇发展中的作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张传彪.论名词动词化与 语言经济原则 [J].中国科技翻译,2006[8]杨永林.千门万门,同出一门 从美国 水门事件 看文化 模因 现象[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9]周领顺.名转动词再研究[J].外语学刊,2001[10]朱永生.名词化㊁动词化与语法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
论新闻英语中修辞格的运用及翻译技巧 修辞格的运用
论新闻英语中修辞格的运用及翻译技巧修辞格的运用摘要:英语修辞格源远流长,是英语语言的精华部分所在。
英语修辞格出现在各种文体之中,英语新闻也不例外。
新闻英语运用各类修辞格增加了其新闻语言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读者的目光,无论从标题到正文都具有新颖性、可读性和趣味性。
将新闻语言中的修辞格恰当地转换成令译入语读者能够接受的语言也是翻译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之一。
关键词:新闻英语修辞格运用标题正文翻译英语修辞格是语言美学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就像我们生活中的“调味品”和“美化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读着美妙的语言、优美的词句,使我们赏心悦目,回味无穷,得到心灵的愉悦,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和享受。
一般来说,英语新闻与汉语新闻大致一样,每条新闻一般分为四部分:题目、概述、正文和结尾。
翻开英文报刊,我们都会发现,不管是在标题还是正文里,都有大量的修辞运用。
通过利用各种辞格可使语言具有音韵美、形式美、内容美、意境美。
为增加报道的可读性、生动性,在新闻报道中有时也会灵活地运用某些修辞手段。
英语新闻标题的辞格例述如前所述,英语新闻的标题是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亮点”,是吸引读者目光的“回首”之处。
新闻标题被称为新闻报道的眼睛和灵魂,一个生动的新闻标题,能够迅速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英语新闻标题简洁、准确、抢眼,往往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在标题里运用辞格可谓锦上添花,妙笔生辉,具有主题鲜明、风味独特的功效,很容易勾起读者的好奇,猎奇,引发联想,促使读者不由自主地读下去。
当然,英语标题的翻译也是很有学问的,尤其是当标题运用辞格的情况下,译者要想把标题翻译到位、准确、简明、新颖,也要颇费心思的。
下面略举几例即可说明。
词义修辞格的运用。
英语新闻标题常常使用词义修辞格,例如:比喻:标题中运用比喻,使新闻中的人物和事件更为鲜明突出。
汉译标题为保留原文标题的生动性,也要采用相应的比喻形式来翻译,体现了翻译的基本原则即“信、雅”的原则。
论新闻语言的修辞技巧
论新闻语言的修辞技巧作者:苗译允来源:《传播力研究》2017年第02期摘要:汉语语言的修辞是非常讲究策略的,而新闻语言的修辞运作也有独特的修辞手法,言语的修辞手法是修辞学的一个比较新却很重要的概念。
本文主要从新闻语言修辞的基本原则和选择依据方面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以期对新闻工作者制作新闻作品的表达方式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作用。
关键词:新闻语言;修辞技巧;真实性汉语语言的修辞是非常讲究策略的,而新闻语言的修辞也有其独特的方法,新闻语言的修辞过程中包含了综合修养、逻辑思维、交际目的和语言材料等因素,通过对新闻语言修辞手法的了解,新闻工作者能够更准确、客观的报道新闻事件。
一、新闻语言的修辞基本原则及依据(一)新闻语言的修辞基本原则1.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信度新闻修辞的手法运用是为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通过修辞后确保新闻的可信度与准确性。
新闻修辞手法的应用不同于普通文学艺术语言的修辞,艺术修辞是体现艺术的生动美观,其修辞是基于艺术的观念进行的。
文学艺术语言中使用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主要体现的是生动美观,准确性要求角度,其往往对准确性程度不像新闻语言要求那么高。
新闻的修辞与文学艺术语言的修辞不同,新闻修辞基于新闻的准确性,客观表达是其重点要求,对新闻的事实陈述,然而,每个客观事实的新闻编辑总是有一些爱和评价的个人感觉,不可避免地会增加一些自己在使用语言方面的主观感受,而新闻语言的主要功能就是客观事实的表达,主观认知和个人感觉或一旦暴露,会误导观众,干预准确了解事实。
2.新闻编辑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视角才能今天的社会新闻无处不在,这就要求新闻编辑需要敏锐的观察和观点,能够及时的发现有价值的新闻消息,这也是编辑必须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
同样的话题,要求新闻编辑能够观察不同的视角,面对公众都关心的共同话题上,根据不同新闻编辑的差异度,会有不同的世界,但是在新闻的修辞必须要根据事实进行调整,不能为满足公众的喜欢,新闻要求的是准确性,客观性,尤其是不能扭曲事实。
英语新闻常用句子特征例析
英语新闻常用句子特征例析新闻报道文体属于较正式的文体,语言结构比较复杂。
但它并不晦涩难懂,而是简洁明确, 主题突出,语言客观,显示出自己的独特风格。
新闻分书面和口头两大类,分别以报刊与广播为代表,二者在写作风格和技巧上大同小异。
除了语篇和词汇外,新闻的行文风格和技巧亦表现在句子及其使用上。
新闻报道语句是构成新闻语篇的独立的基本语义单位,既受制于新闻语篇的要求,又服务于新闻语篇。
因此,新闻语句的结构和句式要符合新闻报道的结构需要和行文规范。
新闻报道语篇一般由标题、导语、正文、背景和结尾组成,其用语要求具体、准确、简明、通俗和生动,所以句子也要反映这些语言要求,与之相辅相成,发挥出支持新闻语篇的作用。
因此,在新闻撰写中,习惯采用许多特定结构的语句,如新闻体语句、扩展的简单句、主从复合句、解释性语句等,这些常用句子或多或少显示新闻文体色彩、结构简洁紧凑、内容丰富明确、修辞手段多样和口语化倾向等特征。
(一)文体色彩较浓在报道中,出现最多最明显的是新闻体词语( journalistic expressions)。
新闻体词语是指媒体出于行文需要,使用频率较高的涉及新闻事件、人物和机构等的词语,即新闻的“套话”、“行话”, 包括报道套语、文头惯用语、分类常用语等,它们在报道中单独成句或形成含有新闻体词语的惯用句式。
具有语义简明准确、位置相对固定,使用快捷方便等特点。
虽然有些新闻体词语由于用得太多太久给人以陈旧呆板之感,但还是不时出现在新闻的各个部分。
可以说,各种新闻体词语在报道里随处可见,作用不一,如:1.表示信息来源出处quote -^as弓[用…话;who spoke on condition of anonymity以…匿名为条件;a spokesman says 发言人说officials / sources/ critics/ analysts/observers / skeptics say 政府官员们/有关人士/评论家/分析家/观察家/怀疑者说; declined to comment on / elaborate on /give one's name /be named谢绝评论/提供详细情况/披露本人姓名;Witnesses said…目击者说; Reports from ray来自…的报道说;opinion polls show民意调查显示;studies show研究显示。
新闻中的修辞及翻译
2. Houston, July 20—Man stepped out onto the moon tonight 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 two-million-year history.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men,” declared pioneer astronaut Neil Armstrong at 10:56 P.M. EDT,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6. 对照 对照antithesis
又称对偶或对仗,是用一对字数相等、 又称对偶或对仗,是用一对字数相等、语法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组或句子连在一起,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组或句子连在一起, 来表达相似、相关或相对、相反的意思。 来表达相似、相关或相对、相反的意思。 1. If the economy stays down, can Conservatives stay up?
poor “I used to think I was poor,” she wrote. “Then they told me I wasn’t poor; I was needy. Then they said it was self-defeating to think of myself as needy, that I was culturally deprived. Then they told me deprived was a bad image, that I was underprivileged. Then they told me that underprivileged was overused, that I was a dime— disadvantaged. I still don’t have 无忧PPT整理发布 but I have a great vocabulary!”
新闻写作中的语言表达与修辞技巧
新闻写作中的语言表达与修辞技巧在新闻报道中,语言表达和修辞技巧的运用是提升新闻质量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可以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而恰到好处的修辞技巧则能够使新闻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探讨新闻写作中的语言表达与修辞技巧,并进行一些实例分析。
一、准确的语言表达在新闻写作中,准确的语言表达是关键。
通过准确地选择词汇和表达方式,可以确保新闻内容的准确无误。
例如,在报道某个事件的过程中,应当准确描述事件的发生地点、时间、参与人员等细节,以避免产生歧义或误导读者。
此外,准确的数据和事实引用也是新闻写作中的重要部分。
在报道时,应当通过查证和核实确保所引用的数据和事实的准确可靠。
只有通过准确的语言表达,才能够让读者对新闻报道产生信任感,从而提升新闻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二、简洁的语言表达简洁的语言表达是新闻写作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新闻报道往往受到篇幅的限制,因此需要用简洁的语言将信息传递给读者。
避免冗长的叙述和累赘的词藻,是保持新闻报道简洁性的关键。
在语言表达上,可以通过删除一些不必要的修饰词和描绘细节,将新闻内容精炼为最核心的要点。
同时,使用简明扼要的句子结构和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可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新闻内容,减少对信息的误解和歧义。
三、生动的语言表达为了使新闻内容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生动的语言表达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运用形象生动的叙述方式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可以使新闻内容更加生动活泼,引起读者的共鸣。
生动的语言表达可以通过使用具体的细节、鲜活的比喻、形象的隐喻等手法来实现。
例如,当报道一场火灾事故时,可以使用形容词来描述火势的猛烈和浓烟的滚滚,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事故的严重程度。
四、修辞技巧的运用在新闻写作中,适当运用修辞技巧可以增强新闻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容易被新闻所吸引。
修辞技巧主要包括比喻、夸张、排比、设问等。
比喻是一种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的修辞手法,可以将抽象概念或复杂事件用生动形象的形式进行呈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黑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2 2; 2 . 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0 1 )
[ 摘
要 ]本文利用表现 型模 因复制理论 , 对新闻语 篇的修 辞表现 手法进行 分析 。通过对 同音 、 同形和 同构三种表现 型
介之 间进行 传播 ; 这种传 播 也可 以存 在 于语 言 的各个 发 音 , 但 有 意采取 其他 词形 来 表达 特定 的 内容 。例 如 层面上 , 如词 汇 、 语句 、 篇章 、 结 构 等 等 。例 如 “ 克隆” 在2 0 1 1年 3月 1 8日新浪 新 闻 中 , 有 一 则 新 闻 的标 题 这个 概念 , 本 是用 于 生 物 领域 表 示 无 性 繁殖 , 但 是 在 就是《 堵城》 , 这个标题词 汇的常规表达应该是 指澳
研究 , 除此 以外 的语 言表达 形 式并 无 修 辞可 言 。然 而
蔓延 到 了所有 的语 言表现形 式 , 甚 至语 言 以外 的表 现 同或 者不 同 , 比如 “ 科 学发展 观 ” 这 一概 念在 各种 场 合
形式 也 可 以视 为修 辞 , 修 辞 学 不再 是 语 言 学 , 而 成 为 频繁 出现 , 表达 了相 同 的 内容 , 而“ 厕所” 这 一 概 念 的
这种能力。英语修辞学研究 的就是如何使用英 语符 生 了变 化 ; 后 者 则是 形 式 相 同而 内容 不 同 , 同样 的 表 号来 进行 有效 的交 流 。并 且 他 在 《 现 代英 语 修 辞 学 》 达这 是随着 语 言的搭 配而应 用 于不 同的 领域 , 例 如 前 这本 书里 也是 “ 顺 应 了后 现代 主 义 的 宽 泛定 势 , 认 为 面所说 的“ 克隆” 这一 表 达 , 与“ 绵羊” 联 系 在 一 起 表 应从 广义 的角 度 对英 语 修 辞 学进 行 描 述 。 ” … 可 见 广 达就是 生物 概念 , 与“ 风格 ” 联 系在 一起 表达 的则 是 艺
扩展到其他领域里时, 却表现出非常强的搭配性 , 迅 门、 拉斯维加斯一类的“ 赌城” , 但是作者有意化“ 赌” 速被人们用来表达 “ 模仿 ” “ 复制 ” 这一概念 , 比如克 为“ 堵” , 讲述北京的交通拥堵 问题 , 用“ 堵” 来命名一 隆作品、 克隆风格 、 克隆形象等等 。“ 克隆” 这一词 汇 个城市 , 以表明拥堵 问题之严重, 这样 同音异义 的手
一
通过 不 同 的介 质 , 例 如 可 能 是人 与 人 口耳相 传 , 也 可 形 和 同构 , 以下就 分别 从这 三个方 面加 以修 辞分 析 。 能是 通 过 网 络 、 书籍 、 电脑 等 不 同的媒 介 甚 至 是 在媒
音 同而 异义 是 指 新 闻语 篇 中采 用 相 同 或类 似 的
第3 0卷
Vo 1 . 3 O
第 4期
No . 4
兰州教 育 学院学报
J OURN AL OF L AN Z HO U I NS T I T U T E OF ED UC AT I ON
2 0 1 4年 4月
Ap r .201 4
新闻语篇表现型模 因复制 手法 的修辞分析
着媒体 的传播被人们越来越熟知 , 达到 了基因型模因
模 因理论是 近些 年来兴 起 的一 种 语 言研 究方 法 。 的效果 , 但 是从 早 于 “ 中 国梦 ” 的“ 美 国梦 ” 这 一 表 达
D a w k i n s 在其著作《 自私的基因》 中首次提到了模因的 来 看 , 它又 是借用 了后 者 “ 梦” 这 一概 念 , 只是 内容 已 概念 , 意思是“ 被模仿的东西” 。 Ⅲ 2 作者认为生物通过 经不 同 了 , 这就 又可视 为是 表 现型 模 因 。本 文就 集 中 遗传而繁衍 , 而文化却是通过模仿而传播 。语言作为 于新闻语篇里的表现型模因加以修辞学上的阐释。 表现 型模 因里 的形 式 的相 同可 以体 现 为 同音 、 同 种文化现象 , 其传播也是通过模 因。这种传播可以
传统 的修 辞 学 往 往 局 限 于少 数 几 种 修 辞 手 法 的 此有 必要从 模 因的角 度认识 语 言的修 辞 。
学术界普遍认为模 因的传播可以分为基因型模 _ 3 前者 是指 在相 同的 内容下 形式 相 现代的修辞学理论已经打破 了这一常规 , 修辞学不仅 因 与表现 型模 因。
义修 辞学 对于修 辞研 究 以及 语 言研 究 的 意义 与 影 响 。 术 概 念 。当然 , 很多情况下 , 一个 表 达 可 能 既 可 以视 本文 即尝 试着 利 用 模 因 理论 对 广 义 修 辞 学 视 角 下 的 为基 因型模 因 , 又可视 为表现 型模 因 , 如“ 中 国梦 ” , 随 新 闻语 篇 进行分 析 。
了式有 t o i l e t , b a t h r o o m, l a v a t o r y , WC等 , 内容 也 是
相交 流是 人类所 具有 的独 特 能力 , 修辞 学 研究 的就 是 相 同的 , 只是 随着 时代 的推 进 以及 不 同 的人 群使 用 发
模 因分析可 以看 出, 模 因传播不仅仅是为 了增强语言的趣 味性 , 它还会移 用原有表达 的内容 , 使 新闻表述 的信 息量超 出
字 面的 表 达 , 产 生特 定 的修 辞 效 果 。
[ 关键词 ]表现 型模 因; 新 闻语篇 ; 修辞
[ 中图分类号 ]G 2 1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 5 8 2 3 ( 2 0 1 4) 0 4 - 0 0 3 6 - 0 2 [ 收稿 日期 ]2 0 1 3—1 2—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