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10的加减法》(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10的加减法》(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
因此,我根据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精心准备了一份关于《10的加减法》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五章第二节《10的加减法》。
具体内容包括:10的加法、10的减法、以及1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的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学重点:10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和运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挂图、学习卡片。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数量为10的物品,并进行记录。
2. 知识点讲解:(1)10的加法:引导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法运算规则,通过示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2)10的减法:引导学生掌握10以内的减法运算规则,通过示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
(3)10以内的进位加法:讲解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4)10以内的退位减法:讲解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则,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0的加法:a. 加法运算规则b. 加法运算方法10的减法:a. 减法运算规则b. 减法运算方法10的进位加法:a. 进位加法运算规则b. 进位加法运算方法10的退位减法:a. 退位减法运算规则b. 退位减法运算方法七、作业设计2 +3 =4 1 =5 +6 =7 2 =12 + 3 =15 + 7 =20 + 4 =16 3 =19 6 =22 7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10的加减法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智慧广场》教案青岛版
智慧广场课题:智慧广场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2.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的数学过程,形成利用几何直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长学生的聪明才智,开展学生的智力。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内容:第85页移多补少的问题教学过程:活动一:师:芳芳和晶晶进展做纸花比赛,想知道比赛结果吗?出示情境图。
师:你了解哪些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人的花一样多?活动二:1.让生独立思考:你有什么方法使晶晶和芳芳的花一样多?师画直观图验证哪种方法正确。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画图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以后我们可以借助直观图来帮助解决。
活动三:比照思考问题一:芳芳比晶晶多几朵问题二:芳芳给晶晶几朵,两人同样多引导思考:问题一是求多出来的局部,问题二是求移动的局部让学生理解:先算找出多的局部,多4移2,也就是移动多的局部的一半。
2.如果芳芳比晶晶多8朵,芳芳要给晶晶几朵才一样多?学生思考,用刚刚的结论找到答案。
自主练习:可以让学生直接在图中移多补少,移动多的一半。
让学生独立画图解决。
学生独立解决。
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右边有多少人?要学生理解左右人数要相等才能开场比赛,这也是移多补少的问题。
借助直观图解决。
兔哥哥有9个萝卜,送给弟弟1个,他们一样多说明了什么?说明两只兔都有8个,有一个是哥哥给的,弟弟应该是7个。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在智慧广场学习了什么?移多补少的问题在生活中经常碰到,以后小朋友要多留心这样的问题。
第五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第五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11—20各数,并理解其意义。
2. 培养学生数数和计数的技能,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认识11—20各数。
2. 学习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
3. 学习数的读写和计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11—20各数,并理解其意义。
2. 教学难点:数的组成和读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黑板上写出数字1—10,让学生回顾一下这些数字的读写和计数。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字,发现它们的特点,如:数字1有一个单位,数字2有两个单位,以此类推。
2. 学习11—20各数的读写用图片或实物展示11—20各数,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读法和写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字的规律,如:数字11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个位组成,读作“十一”,写法为“11”。
3. 学习数的顺序和组成让学生按顺序排列11—20各数,观察它们的顺序和规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字的顺序是由小到大,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多一个单位。
然后让学生用计数器或小棒等工具,自己动手组成11—20各数,加深对数的组成的理解。
4. 练习数的读写和计数让学生自己动手写一写11—20各数,并读一读。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数的读写和计数。
5. 总结与拓展让学生总结一下今天学到了什么,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活动,如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11—20各数,或者让学生用11—20各数进行加减法运算。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数字的规律和特点,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 教师要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今天学到的内容,并展示自己写的11—20各数。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素材整理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素材整理。
1.教材分析第五单元的教材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减1数”,“减法口诀”以及“两位数减一位数”。
在这三部分中,学生们将逐步学习减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2.教学目标(1)掌握减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2)掌握减1数的减法口诀;(3)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法;(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减法口诀的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法;(2)难点:减法口诀的熟练运用,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运算过程中的借位问题。
4.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图形,引导学生们理解减法的概念。
(2)口诀法:在教学减1数时采用口诀的方式,帮助学生们快速掌握减法口诀。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自信心。
(4)游戏法:采用游戏的方式,在愉悦的氛围中加强学生对减法的理解和认识。
5.教学步骤(1)教师先用图形让学生理解减法概念。
(2)在口诀法环节中,教师可以用小游戏或手势配合口诀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减法口诀。
(3)在两位数减一位数中加深学生对减法的理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遇到借位的情况。
(4)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给予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5)在游戏环节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游戏,如竞赛,团队协作等,以达到轻松、愉悦、学习的效果。
6.教学辅助工具(1)数学教具:数独,拼图等。
(2)音频、视频。
(3)课本、教师讲解板书。
7.总结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很有帮助,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减法的知识。
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有所得,掌握基础技能,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共9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第五单元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备课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是在认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
它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会数、会写、会读11—20以内的数,认识数位“个位、十位”和计数单位“一、十”以及11—20各数的组成,能比较数的大小;第二,学习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认识加法和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11—20各数的认识是以后学习100以内数以及万以内数的基础,同时,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也是本册学习20以内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之一。
单元总体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地数出数量11-20之间的个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写。
2、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创设情景,通过摆一摆、捆一捆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和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以及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的计算方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4、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并结合具体情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单元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20以内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2、掌握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1、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数的形成过程。
【免费下载】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填写算式。
3、在教学中渗透数的顺序,并进行社会秩序教育。
4、学会与人合作,体会计算的多样化,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数的概念教学准备:计数器、小棒。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算: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答。
二、新课:1、出示课本第76页情景图。
(1)说一说你都发现了哪些信息。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一说(2)提出问题:沙滩上有多少海鸥?让学生自己动手数一数。
(3)让学生拿出小棒,对应海鸥摆一摆。
|||||||||| |10个一是1个十|||||||||||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2、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1)让学生自己数一数。
(2)拿出小棒对应小朋友摆一摆。
(3)用13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来表示。
3、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1)让学生自己数一数。
(2)拿出小棒对应海鸥摆一摆。
(3)总结:2个十是20。
三、课堂练习:1、课本第70页、第1题。
强调:先圈出10个,再写出一共有多少个。
让学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订正。
2、让学生用计数器拨出下列数。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3、说一说,把下列各数用“几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来说一说。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四、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教师补充。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进一步巩固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数的概念教学准备:计数器、小棒。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答。
2、按顺序数数,正序和倒序。
二、巩固练习:1、第2题:写一写,画一画。
第五单元信息窗1《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五单元信息窗1《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教学目标1.贯彻数字由具体到形象认识的思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11~20这些数字的数值意义。
2.学习掌握11~20的数码写法和数位表示。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了解、认识、掌握11~20的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情景及数量概念。
4.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掌握11~20的简单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和掌握11~20的数值意义和书写方法。
2.学习掌握11~20的数码写法和数位表示。
3.通过各种情景的实例,让学生对11~20这些数有更深入、更直观的认识。
4.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掌握11~20的简单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11~20中的数值概念。
2.让学生掌握11~20的基本计算方法,并应用到实际情景中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打开幻灯片,呈现数字“15”,并询问学生关于这个数字的一些问题,如它是哪一个数字、用什么数字表示、是由几个数字组成、它的前一个数字和后一个数字是多少等等,帮助学生形成对这个数字的初步认识。
二、新课讲解1.通过具体情景展示11~20的数值概念,如“鞋子”“蛋糕”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这些数字的大小及数量概念。
2.让学生掌握11~20的数码写法和数位表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数字。
3.利用教材上的图示,呈现各种情景的实例,让学生更深入、更直观地认识11~20这些数。
三、巩固练习1.让学生通过编排数字卡片、手指敲打等方式,巩固11~20的数值笔画及其书写格式。
2.结对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抽取随机数让他们自己计算加减法结果,然后交互讨论答案。
通过对比不同算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促进他们在交流合作中发现错误、纠正错误,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四、课堂小结教师回顾课上掌握的内容并强调学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数字的认识和算法的练习。
教学评价1.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识11~20这些数字的数值概念和计算方法,有效提高了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
第二课时个性化课题第五单元:信息窗 2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更正一、教课目标:1、理解并掌握20 之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初步感悟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初步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3、经历研究计算方法的过程,感悟同一道加法或减法有不一样的计算方法。
4、计算方法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获取成功体验,从中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踊跃感情。
二、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口算题卡、学生准备小棒等。
三、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形,提出问题1、数数。
2、师:小朋友,请你算一算。
(课件出示)抽生口答3+2=5-2=10+7=10+9=师:同学们真棒!下边再来看一道题。
(课件出示:13)师:在 13 这个数里面, 3 在什么位上?生:3在个位上。
师:个位上的 3 表示什么?生:表示 3 个一师:那1在什么位上?生:1在十位上位。
师:十位上的 1 表示什么?生:表示 1 个十。
3、师:今日我们就用以前学的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合作研究,建构模型1、教课例 1师:小红到商店里去买铅笔,她先买了13 枝铅笔,又买了 2 只铅笔。
小红一共有多少枝铅笔?(课件演示买铅笔图)师:你能列出算式吗?生: 13+2= (板书: 13+2=)( 1)摆小棒师:那 13+2 等于多少呢?我们用小棒取代铅笔摆一摆。
请同学们先取出13根小棒摆在桌子上,再摆 2 根小棒,合起来是多少根呢?(15 根 )师:(课件演示摆小棒)我先摆13 根小棒,再摆 2 根小棒。
老师想知道是把 2 根小棒加在 3 根小棒里呢,还是加在一捆里?生:加在 3 根小棒里。
师:为何要把 2 根小棒加在 3 根小棒里呢?师引生:3 根小棒表示—— 3 个一,2 根小棒表示—— 2 个一。
合起来就是—— 5 个一。
再加上一捆小棒,一共就是15。
( 2)计数器师:除了摆小棒,我们还可以用计数器算13+2 。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79页自主练习教学目标:1、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流利地读出这些数。
2、正确书写11~20各数,正确认识计数单位“个”、“十”和数位“个位”、“十位”。
教学重、难点: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初步体验计数的发展和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1-20以内数的认识,想不想检验一下自己学得怎么样?二、基本练习1、自主练习第1题:是泉10的练习。
通过练习,学生体会先圈10再计数的便捷性,进一步强化计数单位“十。
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交流。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写出的数,十位上的1表示图中的哪一部分。
练习完成后,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数小棒、捆小棒的练习。
借助这种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巩固数的组成。
2、自主练习第2题是写一写,画一画。
帮助学生理解数位意义、数的组成以及读法、写法。
可以让学生独立去做,然后交流为什么这样写、这样画。
3、自主练习第3题按顺序写数,是对20以内数认识内容的加强。
[可以渗透引导学生利用各种形式对20以内的数进行排序练习。
]4、自主练习第4题:是20以内数的顺序练习,目的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再次巩固20以内数的顺序,明确20以内数的大小。
5、自主练习第5题:是数的组成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20以内数的组成。
练习时让学生多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并引导学生利用对口令、考考我的同桌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出题进行练习。
6、自主练习第6题:同桌比赛看谁能又快又对的翻到相应的页码。
三、发展练习1、自主练习第7题:是带有数学方法的猜数游戏。
游戏规则:一人出数,另一人也出一个数并告诉对方“我的数比您的数大得多(或小得多、差不多的范围)让对方才是一个什么数。
对方可以采取逐步逼近的方法猜出这个数。
2、自主练习第8题:是比较大小的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3、自主练习第9题:是估算练习,培养学生初步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2012年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海鸥回来了单元教学分析: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内的数、掌握了数的顺序、能正确读写、会比较大小,并且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碱性教学的。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10以上的数,而且大部分学生已经积累了11-20各数的认识和2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生活经验。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认数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对于技术单位和数位以及10个一是一个十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表示数的位值制原则,为100以内数的认识乃至更大的数打下基础。
在人数基础上接着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有利于深化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也为后面的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以及多位数的加减法等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和数位“个位”“十位”,并能正确地读、写;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10”“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
2、在建立数感概念和理解算理、提炼算法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借助学具操作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充分借助已有的经验进行自主探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写。
难点:20以内数的写法。
11-20的数,读的是“10”而写的时候,只在十位上写“1”,学生容易产生困惑,应注意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知识结构:第一课时信息窗1迎接海鸥:11——20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79页,11~20各数的认识。
预设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11-20的物体个数,并会正确读写,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个”、“十”和数位“个位”、“十位”。
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
最新审定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
考大家。
1、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一)更正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
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过渡:到底谁对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师用计数器帮助数数,认识个位和十位,谁最勇敢,第一个说。
同学交流。
师: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师:说说你的想法?同意吗?真棒。
(三)加强练习按顺序写数:(1)、14、15、()、()、18、()、()(2)、20、19、()、()、16、()、()五、全课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六、当堂训练(练一练)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780000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1从右面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课后反思年级一学科数学单元数五课时数3课型新授课题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主备人日期年月日学习目标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正确口算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加减法。
学习重点正确口算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加减法。
正确口算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加减法。
学习难点正确口算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加减法。
正确口算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加减法。
教具挂图投影仪(小黑板)学习过程(通案)二次备课一、板题示标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深入研究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板书)。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正确口算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加减法。
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二、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p80-81页上面有关的内容,看图并思考下面的问题:仔细观察图片上有什么?天空上有什么?大海上有什么?海滩上小朋友在干什么?动动脑子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再让学生说说从自己的看法各是什么?(6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过渡:下面自学竞赛开始,比自学后谁能准确回答思考题。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3)列算式,57-29=
(4)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计算?
(5)讨论计算结果28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57-29=28(只)
8、学生独立解决“卫兵比侍从多多少只”的问题。
三、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并解决。
单元名称
三、甜甜的梦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教
学
目
的
要
求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侧意识。
二、实践活动
学生动手量一量自己感兴趣的物体,将结果记录下来并与同伴交流。也可以与同伴共同测量记录结果。(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测量。)
三、我学会了吗?
你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量一量,说一说。
个人加减
有关长度的知识你还知道什么?
四、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单元教学计划
科目二年级数学教师第四册第4单元
知
识
结
构
本单元知识结构:
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不进位,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笔算;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笔算,以及加减法的估算和验算。
重点
难点
及
关键
重点和难点:
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学生情况分析
观察力较差,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现自己;自控力差等。人数多;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现自己;自控力差等。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以情景引入,联系密切生活的实际事例。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文档
3.“自主练习”第3题。按照数的大小有顺序地写数
4.“自主练习”第5题是找找数学课本的第8、12、15、18和20页。帮助学生理解序数的意义。可先让学生独立去做,然后交流。
5.第6题是带有数学方法的猜数游戏。游戏的规则是:一人出数如10,另一学生也出一个数并告诉对方“我的数比你的数大得多”或小得多、差不多等范围,让对方猜是一个什么数。对方可以采取逐步逼近的办法猜出这个数。此活动既可以巩固、扩展20以内数的认识,同时渗透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活动时教师可先为学生做好示范,等学生明白活动规则之后,让同桌两人合作进行、反复练习。
正确口算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加减法。正确口算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加减法。
学习难点
正确口算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加减法。正确口算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加减法。
教具
挂图投影仪(小黑板)
学习过程(通案)
二次备课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深入研究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板书)。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正确口算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加减法。
14=10+()15=10+()
10+()=17 18=10+()
16=10+()19=10+()
课后反思
禹城市解放路小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案
年级
一
学科
数学
单元数
五
课时数
3
课型
新授
课题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主备人
日期
年月日
学习
目标
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正确口算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加减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青岛版 (7份打包)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青岛版 (7份打包)一、课程背景本文档是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的第五单元,主要内容是有关数的认识和数的加法。
教材采用的是青岛版,共包含7份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打成良好关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概念和计算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需要注重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认识数字0-10。
2.掌握数字0-10的顺序。
3.能够正确写出数字0-10。
4.掌握数字的基本加法。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数字的认识2.数字的顺序3.数字的写法4.数的基本加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能够正确认识数字0-5。
1.教师通过幼儿歌曲、图片等形式介绍数字0-5。
2.学生进行跟读和模仿。
3.班级带大家复习之前的数字。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掌握数字0-5的顺序和正确写法。
1.教师通过数字顺序卡片依次展现0-5的顺序和正确写法2.学生在看到数字卡片时,快速复述该数字的名称,并在练习册上板书数字。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掌握数字6-10的认识和正确写法。
1.教师介绍数字6-10的名称、写法和应用场景。
2.学生进行跟读、模仿、认识和板书练习。
第四课时教学目标:掌握数字6-10的顺序。
1.教师通过数字卡片依次展示数字6-10的顺序。
2.学生在看到数字卡片时,快速复述该数字的名称,并在练习册上板书数字。
第五课时教学目标:掌握数字的基本加法。
1.教师通过实物数量展示数字的基本加法。
2.学生模拟教师加法运算的方式,进行加法练习。
第六课时教学目标:加法计算的继续练习。
1.教师增加加法难度,逐渐提高学生的难度来掌握加法运算。
2.学生进行加法计算练习。
第七课时教学目标:复习和回顾。
1.教师复习数字、数字顺序和加法。
2.学生进行课程的复习和思考。
教学评价本单元教学后,学生通过本课程的训练,能够掌握数字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且能够通过实物物品的数量来进行加法计算,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五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青岛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五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青岛版一、知识目标1.了解11–20各数的基本概念;2.能够数出11–20各数的意思;3.能够将11–20各数与物品一一对应。
二、教学重点1.11–20各数的认识;2.数字与数量的对应。
三、教学难点1.将数字与事物一一对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活动1:定位数字。
教师将图中的数字11–20随机出现在黑板上,请同学们根据数字的大小排成一排。
数字排列图数字排列图•活动2:数一数。
教师出示图中物品,请同学们根据物品的数量,用手指数出物品数量。
物品数量图物品数量图2. 讲解与练习•讲解1:11–20数字的意思。
当数量大于10个时,数字11–20就会被用到。
例如,14表示有14个物品。
请同学们将11–20数字默记掌握。
•练习1:认识数字。
教师出示11–20数字卡片,请同学们在同桌或闹腾的同学中发现1个、2个、3个……一直到10个以上的物品,并说出它们的数量。
例如,同学A拿到数字14,就要找到具有14个物品的事物,并说出含有14个物品的名字。
•讲解2:数字与数量的对应。
数字与数量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即每一个数字只对应一个数量,每一个数量只对应一个数字。
请同学们关注图中物品数量和数字的对应关系,例如,13对应着13个笔记本电脑。
•练习2:玩数字游戏。
教师出示图中物品,在同学数出物品数量后,问同学们,这个数字是多少?例如,教师出示10本书,则同学需数出10,再说出10的数字名称。
数字数量对应图数字数量对应图3. 巩固与拓展•活动1:数物品。
教师出示一个数字,同学们要数出对应数量的物品,并说出此时数量表示的数字是多少。
•活动2:游戏。
教师布置游戏任务,例如,同学A把15个洋娃娃排成5行3列,请同学B数出对应的数字,并在黑板上写下数字。
谁先完成,谁就获胜。
4. 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和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能够将数字与事物一一对应,并在活动中巩固了学习的知识。
青岛版(六三制)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全单元教学课件
课堂练习
(1)14+3计算时,要先算(4+3)再加10。 (2)左面是5,右面是11,和是(16)。 (3)和=( 加数)+(加数)。
看图计算。
4 + 10 = 14
看图计算。
12 + 4 = 16
小猫钓鱼。
猫咪们一共钓几条鱼?
5 + 11 = 16(条)
右边有3只
数一数
12 + 3 = 15(只)
15
摆一摆
2+3=5
12 +
3 = 15
拨一拨
十个
12 + 3 = 15
解答
右边有3只
左边有12只
12 + 3 = 15(只)
答:天空上一共有15只
。
认识加法各部分名称 12 + 3 = 15 加数 加数 和
2.海里一共有多少只 ?
15 + 4 = 19(只)
青岛版(六三制)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课件
青岛版(六三制)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课前导入
请你来 数一数
沙滩上的海鸥 有多少只?
探究新知
怎样来数呢?
我们也要按照顺序一个一个地数。
沙滩上有( 11)只 。
拨一拨
摆一摆
10个一是1个十
1个一
11里有1个(十 )和1个(一)。
看图计算。
18 - 3 = 15
青蛙捉虫。
妈妈捉了多少条虫子?
17 - 6 = 11(条)
计算一下。
6-4= 2 16-4=12 5-2= 3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1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1课题:第五单元海鸥回来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一册(青岛版)教科书第68--69页,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1、借助学具操作,认识11--20各数。
2、正确书写11--20各数,正确认识计数单位“个”、“十”和数位“个位”、“十位”。
3、经历动手操作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以及11--20各数的过程,初步体验计数的发展和作用,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4、结合现实活动学习认数与计算,培养环保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激情:小朋友,你们喜欢大海吗?今天老师领你们到海边去看一看,好吗?教师出示:“海鸥回来了”的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看到图,你想知道什么?提出你们的问题。
学生看挂图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根据图片可能提出的问题有: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岩石上有多少只海鸥?水中有多少只海鸥?沙滩上有多少位小朋友?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3、教学认识19我们来看“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学生可以数一数,摆一摆,拔一拔。
然后分组汇报自己的发现与意见,讨论怎样一看就知道“有多少只海鸥?”那就写出来,教师指导学生练习“19”的书写,4、教学20的认识刚才天空中有19只海鸥,现在又飞来一只海鸥,一共有多少只海鸥呢?学生数一数,答20。
那20,我们应怎样摆,怎样拔?学生操作。
可能出现1个十和10个一组合,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1个珠,而在个位上拨10个珠,也可能出现在2个十放在一起,或要计数器的十位上直接拨2个珠,这样教师要及时鼓励和引导学生要善于思考,找出最快最好的表示方法。
三、巩固练习1、小组内拨珠比赛,一个小朋友说11、12……20,其余小朋友拨珠。
2、找朋友。
教师发给学生数字卡与1个十和3个一,8个一和1个十,2个十,1个十和6个一,1个十和1个一,分组活动找到自己相同的朋友。
四、总结这节课,你们知道了些什么?学会了什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你还想了解什么?请学生上台说一说,讲一讲,写一写,画一画。
青岛版一年级上教案第五单元教案(word版)
第五单元海鸥回来了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是先教学数11到20各数,然后教学1到20各数的读数的顺序及大小写数,最后出现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和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口算题。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因此,本单元教材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知道一个数的相邻两个数各是几。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1是一个十”、“2个十是20”.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4.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认识数位,了解每个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四、教学建议:本单元主要是在小学生已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的基础上,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结合教材先教学数11—20各数,然后教学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最后出现一些10加几、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练习。
1、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本单元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数小棒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2、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
无论是在新授课还是练习课中,教师要有选择性的设计练习题来培养学生的数感,因为数感的培养对以后数学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3、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合作学习更显得至关重要,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帮助他人及向他人学习的乐趣。
五、课时安排:本单元可用3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使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化简比。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课时备课
)个一 。 ) 。
)
11-20 各数的认识 板 书 设 计 10 个一是一个十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11 里面有一个十和一个一。 2 个十是 20
教 学 反 思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第 135 页
达标检测题
一、 在 8,12,19,6,14,20 这些数中。 (1)左边数起,19 在第()个. (2)从右边数,14 在第()个. (3)和 6 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4)在这些数中最大数是( ) .
课 型 备课教师 单 位
练习 于强 夏张镇王士店小学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数 20 以内的数。 2.进一步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数感。 掌握 11-20 各数的组成和读写。 2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练习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9)和 15 相邻的数是( (10)比 20 少 1 的数是(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第 140 页
课
题
20 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教科书 80—81 页 共 2 课时 第 1 课时
课 型 备课教师 单 位
新授 李娟 夏张中心小学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1.理解并掌握 20 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2.初步感悟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3.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感悟同一道加法或减法有不同的计算 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掌握 20 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课件、小棒、计数器、口算题卡。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看,沙滩上的小朋友?来到海滩上干什么呢?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看图说出数学信息,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天 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以前我们的知识列出算式? 生:12+3= (板书:12+3= ) 复 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海鸥回来了单元教学分析: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内的数、掌握了数的顺序、能正确读写、会比较大小,并且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碱性教学的。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10以上的数,而且大部分学生已经积累了11-20各数的认识和2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生活经验。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认数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对于技术单位和数位以及10个一是一个十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表示数的位值制原则,为100以内数的认识乃至更大的数打下基础。
在人数基础上接着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有利于深化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也为后面的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以及多位数的加减法等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和数位“个位”“十位”,并能正确地读、写;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10”“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
2、在建立数感概念和理解算理、提炼算法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借助学具操作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充分借助已有的经验进行自主探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写。
难点:20以内数的写法。
11-20的数,读的是“10”而写的时候,只在十位上写“1”,学生容易产生困惑,应注意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知识结构:信息窗1迎接海鸥:11——20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79页,11~20各数的认识。
预设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11-20的物体个数,并会正确读写,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个”、“十”和数位“个位”、“十位”。
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
2、经历计数单位“十”的建构过程,建立正确地数的概念。
3、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验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数感,是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4、结合现实活动学习认数与计算,培养环保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掌握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学具准备:小棒、皮筋、小计数器教具准备:情景图、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欣赏歌曲,引入新课1、歌曲《海鸥》,和同学们一起唱歌。
让学生欣赏各种有关海鸥的图片,为了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丽,青岛开展了挽留海鸥的行动。
使得每年有越来越多的海鸥飞来。
2、出示情景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上都有什么?看看图,你想知道什么?通过观察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培养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并根据图片内容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学生根据图片可能提出的问题有:沙滩上有多少个小朋友?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水中有多少只海鸥?……二、探索合作、解决问题1、数出沙滩上海鸥的个数⑴学生自己数⑵你是怎样数出来的?数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边指边数,可以一只一只地数,也可两只两只地数……[培养学生的多种数法]2、教学11的组成及数位的认识⑴如果用一根小棒代表一只海鸥,沙滩上的海鸥要用多少根小棒表示?你们动手摆一摆。
学生动手摆小棒,边摆边说。
⑵用投影仪出示摆成一堆的11根小棒,引导:你能一眼看出这些小棒有多少个吗?学生观察、体会。
①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看出小棒的个数来吗?学生动手操作。
[积极参与活动]②学生交流情况。
请学生到前面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的成果。
③通过对比,大家都觉得在一边摆10根,另一边摆一根的方法最好,不用算一眼就能看出来。
⑶通过这种摆法,你能发现什么呢?学生观察并回答大的一组是10个,表示1个十,小的一组是1个,表示1个一。
[能说明自己摆的11根小棒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4)学习数位①老师讲解“十位”、“个位”的名称及表示的意义。
②学生观察并尝试用计数器表示“11”的方法。
③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计数器上数位的位置)[通过动手拨珠,使学生分清十位和个位]⑸教学“11”的写法。
有1个十,我们就在十位上写1,这个1表示1个十;有1个一,就在个位上写1,这个1表示1个一。
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并汇报写法。
⑹小组讨论:“11”十位和个位上都是“1”,这两个“1”表示的意义相同吗?学生发表见解。
3、认识11~20以内的其他数及数的组成⑴学生继续解答开始提出的问题。
正确数出每个问题中的数量。
⑵引导学生——刚才我们先摆小棒,然后拨珠,最后对准数位写出这个数,你能用这样的方法自己解答其他的问题,并认识这些数吗?⑶学生独立操作为主,可以进行讨论,按照摆小棒——拨珠——写数的步骤自学。
⑷学生演示汇报自学过程。
通过刚才的操作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后回答。
[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发现的规律]4、教学20的认识⑴刚才天空中有19只海鸥,现在又飞来1只,共有多少只?⑵怎样用小棒来表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演示:学生的摆法可能很多种,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互相提出合理建议,得出正确方法。
[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大胆说出想法,并能对别人的发言作出判断,提出意见]5、引出课题——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三、强化训练、巩固新知1、拨珠比赛。
认识11~20以内的数。
2( ) ( ) 14 20 3、按顺序写数。
4、小朋友来到海边喂海鸥,我们一起来好吗?如果你能选对,海鸥就能吃到食物。
⑴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 )① 12 ②20 ⑵“11”十位上的“1”表示( )① 1个一 ②1个十 ⑶16里面有( )①6个十和1个一 ②1个十和6个一 ⑷有2个十,就在( )位上写2。
①十 ②个 5、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渗透环境教育。
海鸥是我们的好朋友,同学们要保护海鸥,让它们永远留在我们美丽的海边,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好。
四、回顾总结、实际运用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生思考所学内容。
信息窗一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79页预设目标:1、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流利地读出这些数。
2、正确书写11~20各数,正确认识计数单位“个”、“十”和数位“个位”、“十位”。
教学重、难点: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初步体验计数的发展和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1-20以内数的认识,想不想检验一下自己学得怎么样?二、基本练习1、自主练习第1题:是泉10的练习。
通过练习,学生体会先圈10再计数的便捷性,进一步强化计数单位“十。
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交流。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写出的数,十位上的1表示图中的哪一部分。
练习完成后,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数小棒、捆小棒的练习。
借助这种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巩固数的组成。
2、自主练习第2题是写一写,画一画。
帮助学生理解数位意义、数的组成以及读法、写法。
可以让学生独立去做,然后交流为什么这样写、这样画。
3、自主练习第3题按顺序写数,是对20以内数认识内容的加强。
[可以渗透引导学生利用各种形式对20以内的数进行排序练习。
]4、自主练习第4题:是20以内数的顺序练习,目的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再次巩固20以内数的顺序,明确20以内数的大小。
5、自主练习第5题:是数的组成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20以内数的组成。
练习时让学生多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并引导学生利用对口令、考考我的同桌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出题进行练习。
6、自主练习第6题:同桌比赛看谁能又快又对的翻到相应的页码。
三、发展练习1、自主练习第7题:是带有数学方法的猜数游戏。
游戏规则:一人出数,另一人也出一个数并告诉对方“我的数比您的数大得多(或小得多、差不多的范围)让对方才是一个什么数。
对方可以采取逐步逼近的方法猜出这个数。
3、自主练习第8题:是比较大小的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4、自主练习第9题:是估算练习,培养学生初步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5、自主练习第10题:是集合思想的渗透练习,目的是找比15大的数和小的数,让学生知道在一定标准下,可以有多种答案。
做完题后,可以让学生继续找比15小的数有哪些,一共有几个?让学生初步感知比15小的数的整数是有限的,体会集合的有限思想;再让学生找比15大的数,让学生初步感知比15大的整数是无限的,体会集合的无限思想。
6、自主练习第11题:是找规律练习,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数感。
可依然故而生自己独立填写,学生可以运用数数的不同方法找到蕴含的规律,一可以根据相邻两个数相差几找到答案。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展示不同的思维方式。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信息窗2——喂海鸥教学内容:课本第80——81页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认识11——20各数。
掌握十几加几(不进位)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能够主动去探索加减法的含义。
3、结合现实活动学习数与计算,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1、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正确的计算2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
教学具准备:记数小棒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海鸥们回来了以后,没有人照顾它们,一年级的两位小朋友一起去海边喂海鸥,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海边去看看在那里我们又将学习到哪些数学知识!二、探究新知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有困难的同学请别的同学帮忙。
2、你能用读懂的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1)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2)还剩多少桶?3、解决问题(1)生先独立思考自己想怎样解决第一个问题,想一想解决问题1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找到数学信息后,让学生列出算式。
如果学生列出算式“3+12”,教师可以追问:还可以怎样列式?(2)探究算法,交流算法。
注意引导学生总结3+12=15,12+3=15。
(3)生先独立思考自己想怎样解决第2个问题,想一想解决问题2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找到数学信息后,让学生列出算式。
并列出算式,写出得数。
4、总结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都是从个位算起,先算出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然后再加上10.4、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字,先学生自己起,然后与教师进行交流。
然后小博士引出:12 + 3 = 15 17 — 4 = 13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学生识记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出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提问各部分的名称。
三、练习1、自主练习第1题、第3题。
这两题是对比题。
通过练习,学生明确每组中两个算是的联系和区别。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计算中感悟“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可以运用比较简捷的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