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堂教学组织——唐丽芳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课题

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课题

“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课题”“高效课堂”学习篇为加深教师对初中生物教学的认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市生物教研室于11月30日在光明中学举行“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课题之“高效课堂”研讨活动。

我校魏迪和董世芳两位初中生物教师参加了此次教研活动,活动内容可分为以下三个环节:一、“高效课堂”之同课异构教学展示课二、“高效课堂”专题讲座三、我市七年级教学工作要求与建议光明中学刘卓老师以及横沥中学邓利萍老师分别就《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一课展开内容充实、优质高效的教学展示。

两位老师的课堂设计各有特色,充分展示了生物教学中“教学生活化”的理念——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应用生物知识解决日常问题,又间接促使学生的情感升华,获得在场教师的一致好评。

生物课题组刘厚仰老师以及组长高原老师对初中生物教学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就如何实现高效课堂作了专题报告。

本次报告使我们初中生物教师对以后的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也为我市初中生物基础教学取得更好的成绩奠定稳固的基石。

附:几点认识一、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的呼唤,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各门课程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体现出的重要特色。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将教学内容纳入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及学生与文化的关系中,引导学生在习得书本知识的同时,形成对待生活世界中各种问题的良好感情、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改之所以非常强调回归生活,原因与主张“生活即教育”的背景有着惊人的一致性。

教育与生活相脱轨,致使出现许多“高分低能儿”不能适应时代社会的发展。

在学校教育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出现空前的危机,这些都是中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新课改中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

今天我们的教育之所以要回归生活,是因为陶先生的“生活即教育”这一主张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生活是教育课程的源泉和动力。

此外,作为课程的重要载体——教材,它选材于生活,但从生活到教材是一个“由繁到简,提炼生活”的过程。

让改革走进课堂——美国新的未来创新项目述评

让改革走进课堂——美国新的未来创新项目述评
维普资讯
20 0 2年 5月
外 国教 育研究
S u i o e nE ct n t d e i F r i du a i s n g o
M a ,0 2 y2 0 Vo 9 No 5 l2 .
第2卷 9
第5 期
让改 革 走进课 堂


什 么
扩太学校的自治权 ,增加教师的权限 , 使教育工
发生在 美 国的 由安 尼 .E .卡 西基 金 会 资 助 的调 整美 国城 市学 校新 的未来创 新 项 目 ( n i A ne
E.cs y F u d t ’sNe F tr n t t e … ae o n ai n o w u u e I i ai ) s i v来自・4 ・ 4
外国教育研究
20 年 02
该 方案 在 四个 城市 共 有 2 改革 的子项 目. 3个 其中 1 6个被 定为对 教 学 “ 有效 果 ” 没 ,5个 属 于 “ 效果 很 小 ” ,1个 属 于 “ 些 效 果 ” 有 ,1个 定 为 “ 果很 大 ” _(p6 —6 ) 效 。2 p .3 4 “ 管 我们 意识 到 新 的未来 方 案 是实 施 根本 尽 的变革 ,尽 管 对 这 些 变 革 投 人 了 非 常 巨 大 的 努 力 ,但 我们 发现新 的未 来 方案很 大部分 工作并 未 引起根 本 的变革 。或 者说 ,可 以把发 生的变革 看 成 实 际上 是辅助 性 的。也 就是说 ,基本 的政 策和 学 校 的实 际运 作并未 改变 。 _(p6 —6) ”2 p 3 4
( )对我 国 目前课 程 改革 的影 响 因素 分析 二
英 国 已故 的课 程 学 者斯 坦侯 斯 ( tnos) Sehue 曾说 过 :我们 学 习怎 样教 学 就像 学 习弈 棋 一样 , 通过 不 同 的 棋 局 ,学 习 和掌 握 其 中 的 “ 术 ” 艺 。

培养中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多学科融合实践

培养中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多学科融合实践
开 放 科 学 (资 源 服 务 )标 识 码 (0 SI D) :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背 景 下 ,国 际 形 势 复 杂 多 变 , 各 国 的 合 作 关 系 更 加 重 要 ,相 互 影 响 也 日 益 明 显 。 为 了 让 中 学 生 能 够 更 好 地 应 对 未 来 世 界 ,相负起 建 设 人 类 命 运 共 同 体 的 使 命 与 责 任 ,上海市第一 中 学 正 在 尝 试 开 展 以 培 育 学 生 “全 球 胜 任 力 ” 素 养 为 主 线 、以重构学生校内外系列活动为切人口, 多 学 科 融 合 设 计 和 开 发 富 有 “中国根基”“国际视 野 ”特 色 的 教 学 实 践 探 索 ,培养中学 生 的 全 球 胜 任 力 。基 于 此 ,学校设计了培养全球胜任力的四大 素 养 ,即文化传承与悦纳、人 际 沟 通 与 协 作 、信息 加 工 与 批 判 、审 美实践与创造。多学科融合是指中 学 阶 段 的各个学科,寻找具有与全球胜任力相关的 教 育 契 合 点 ,学 科 间 合 作 设 计 和 开 展 融 合 式 的 教 学 与学习活动。
多 元 文 化 ,积 极 关 注 人 类 共 同 利 益 ,如关心战争与和 平 问 题 、各国的合作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等。
2 . 全球胜任力的培育是本校教育内涵发展的新 亮点。作 为 一 所 区 重 点 完 全 中 学 ,学校努力让中学生 的 培 养 目标与城市发展战略定位相匹配、与中学生的 全 面 发 展 需 求 相 契 合 ,让中学教育能够承载学生成长 的 梦想。学 校 构 建 了 以 “地域文化一民族文化一世界 文 化 一 环 境 、和 平 、共 生 教 育 ” 为主线的校本课程体 系 ,立足传统培养中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弘扬, 注 重 沟 通 交 际 等 实 际 能 力 的 培 养 与 训 练 ,注 重 培 养 “世界公民” 的视野与胸怀。地域文化方面的课程,如 “沪 上 说 史 ”,开发了 市 一 女 中 的 校 史 、沪上红色资源 等 内 容 ;民族文化方面的课程,如 “一 带 一 路 ”,涉及 丝 路 万 里 行 、敦 煌 史 话 、大 唐 不 夜 城 等 内 容 ;世界文 化 方 面 的 课 程 ,如 “模 拟 联 合 国 ”,探 究 世 界 热 点 问 题 ,学 习 国 际 交 往 的 技 巧 等 ;环 境 、和 平 、共生教育 的课程,如 “未来城市”“生态环保”“人 工 智 能 ”等 , 涉 及 苏 河 文 化 、营 养 与 环保等内容。学校还开展了英 国 、 日 本 、美 国 等 国 际 学 校 合 作 项 目 ,通 过 游 学 活 动 ,开拓学生对全球文化的交流与学习。

园外花满径,堪比园内香——农村小学英语课外活动的实践探索

园外花满径,堪比园内香——农村小学英语课外活动的实践探索
剧 、 戏 、 语歌 曲 、 游 英 朗诵 等等 。 这样 的活 动既 让学 生巩 固 了

利 用现 代教 育技 术 。 激情创 趣
《 英语 课程标 准 》要求 教师 要充分 利用 现代 教 育技 术 ,
拓宽学 生学 习和 运用 英语 的渠道 , 促进 学生 的英语 学 习。 我
校在这 方面 作 了三点 尝试 :
3“ igE gi o g” .Sn nl hsn s比赛 。这 种比 赛一般 可 分为初 赛 s
内4 0分钟 , 速提 高 学 快
和 决赛 , 赛在 班级 内举行 , 初 最后 每班选 出一位 选手 参加 校
级 的决 赛 。 比赛 的形式 和人 数均 不限 , 以是 独唱 、 唱 , 可 合 也
何 创设 形式 多样 、 异彩 纷 呈的英 语课外 活动 呢 ? 者结 合本 笔 校近几 年 的实践 探索作 了如 下 归纳 :

的胆量 , 强 了他们 学 习英语 的 自信心 。 增
5“ nl hP r ” .E gi at 活动 。这个 活动 一般 以班 级为 单位 举 s y 行, 由学生 自己主 持 、 排 , 以是 学生 自编 自导 的 一 些短 编 可
变。 因此 , 小学英 语教 学 更需 要 在立 足 课堂 教 学 学 生带 到 更为 广 阔的 课
绻 比
举行 两次 大型 的英 语主 题活 动 :一是结 合每 年圣 诞 节举 行
的校 园英 语艺 术节 ; 是结 合每 年的 六一 儿童 节举 行 的 “ 二 英 了如 下整 理 :

行语 言实 践的 机会 ,同 时也培 养 了学生 节俭 不浪 费的 良好 生活 好 习惯 。
7“ 乐家庭 秀 ” .欢 活动 。这 个 活动 要 求学 生 与家 长 其 同 合作 完成 ( 时候 为 了演 出的效果 , 有 我校 的英 语教 师也 会 参 加一 些节 目的 助演 )可 以编 排短 剧 、 唱 、 诵等 等 。这种 , 演 朗

新课程改革论文.doc

新课程改革论文.doc

新课程改革论文新课程是针对我国新课改而重新编写教材和设定教学科目的统称,有新的大纲相配套。

下面是我收集的新课程改革论文,希望大家认真阅读!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摘要】实施新课改以来,广大干部个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思考,做了大量的工作,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课改工作向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总体状况令人满意,但是新课程毕竟是新事物,各项与之相配套的制度还不完善,教师们也不还完全适应,所以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这也是预料之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是推进课改的关键所在。

现本文将具体分析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对策,以期能为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做奉献。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教学方式考试制度引言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改革就比较重视新课程方案的设计和试验教材的编写,至于教师和学生接纳实施的程度如何,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

每一次重大的课程改革,教育部要大量投资于课程的规划、设计和评价,以求形成完美的课程计划,但对于新课程付诸实施的对策和具体措施则考虑得很少,与其配套的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导致出现了合作式学习有形式而无实质等问题。

课程实施过程中,它要求实施者能把握新课程被引进的情境的性质,包括学校所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学校组织内部的结构个文化氛围,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完成课程计划,促进学生发展。

我们应当认真总结反思新课改的实施问题及原因,采取正确的策略。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力图改变传统教学忽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弊端,倡导探究性、开放性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如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学习等。

然而由于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不正确、考试改革滞后等因素,很多教学活动过于形而上学,失去了本来的精神实质,最终损害了教育质量。

以下将其问题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合作式学习有形式而无实质。

国培计划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中小学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国培计划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中小学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2023年“国培计划”—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初中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小学思想品德、音乐7学科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实行方案一、培训目旳培养一批农村牧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在一线教学和教师培训工作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1.通过师德修养与专业理念课程学习,引领学员高站位认识教育,深层次理解教师,教书育人旳意识与为人师表旳风范得到强化。

2.通过学科知识与经典案例学习,协助学员在整体理解学科知识旳同步,重点把握新课程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教学方略,掌握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旳措施与技巧,能以新课程有效教学为平台构建生命课堂。

3.通过对混合型研修模式旳实践体验,掌握现代教师培训旳有效措施,能充足运用网络研修小区进行自主学习,有效运用学习共同体融智创新,实现专业发展旳长期化。

二、培训对象及名额分派1.培训规模:合计10000名。

2.培训对象:农村牧区中小学骨干教师。

3.学科及盟市名额分派:三、培训主题、内容与考核规定1.培训主题新课标深入教与学助力师生共成长。

2.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共安排80课时,根据培训目旳和需求设计,预设与生成互补。

预设课程采用维度加专题旳构造形式,生成资源依托研修活动生成。

(1)预设课程培训课程与活动按四个维度设计:专业理念与师德——分师德、理念、研修活动三部分内容,师德修养通过师德汇报进行情景教学,聚焦师魂;专业理念突出专业原则与综合改革,重在发展定向与专业定位;研修活动安排本维度重点问题研讨和疑难问题解析。

专业知识——突出学科新课程内容把握,通过知识简介、问题梳理、教学研究及案例评析等,引领学员整体理解内容体系旳同步详细把握重点难点,保证新课程教学任务完毕与目旳实现。

专业能力——突出新课程教学能力提高,通过教学设计、学科教学、课堂练习、教学评价、心理分析、数字化资源搜集、信息技术应用等教学技能训练,为学员提供全方位教学方略与措施支持,保证新课程教学旳有效性。

校本研修与岗位实践——肩负知行转化与学用对接任务,其中校本研修聚焦课堂观测,岗位实践围绕协作磨课,推进学员学研成果向实用转化。

南京市教育局关于公布2019年度南京市中学校本精品课程展示评比结果的通知

南京市教育局关于公布2019年度南京市中学校本精品课程展示评比结果的通知

南京市教育局关于公布2019年度南京市中学校本精品
课程展示评比结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南京市教育局
•【公布日期】2020.02.20
•【字号】宁教中〔2020〕4号
•【施行日期】2020.02.2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中等教育,基础教育
正文
关于公布2019年度南京市中学校本精品课程展示评比结果的
通知
宁教中〔2020〕4号各区教育局、江北新区社会事业局,有关直属学校: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鼓励学校加强校本课程建设,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我局组织开展了2019年度南京市中学校本精品课程展示评比活动。

经学校申报、区教育局推荐、市教育局组织专家评选和现场答辩,评选出2019年度南京市中学校本精品课程一等奖44个,二等奖63个、三等奖131个,现予公布(详见附件)。

希望各获奖学校和教师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强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提高课程开设质量。

各区教育局要充分认识到校本课程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个性成长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大对校本课程建设的扶持力度。

各学校要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加强研究实践,完善激励措施,不断提高校本课程的实施水平。

附件:2019年度南京市中学校本精品课程展示评比结果
南京市教育局
2020年2月20日附件
2019年度南京市中学校本精品课程展示评比结果
(排名不分先后)
一等奖(44个)
二等奖(63个)
三等奖(131个)。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范例—《北京亮起来了》课例评析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范例—《北京亮起来了》课例评析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范例—《北京亮起来了》课例
评析
唐维芳
【期刊名称】《小学教学参考》
【年(卷),期】2003(000)001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唐维芳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秀峰区教育局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2
【相关文献】
1.看出来的精彩--《北京亮起来了》片段教学与评析 [J], 程艳娉
2.用“问题”引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课例 [J], 杨富伟
3.适时运用电教媒体,让兴趣贯穿学习中——《北京亮起来了》教学案例 [J], 吴莉莉
4.自主探究合作—语文实践活动课例及评析 [J], 吴建平
5.自主合作探究快乐学习——谈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J], 李光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课标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究

新课标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究

新课标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究
唐丽辉
【期刊名称】《传奇故事》
【年(卷),期】2024()6
【摘要】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需要不断转化教学观念,并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进而使他们获得学习的动力与积极的学习行为,以此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有的教育改革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是,就实际的教学发展而言,部分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相对而言比较落后,依旧会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如果还按照过去那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那么自然而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实际需求,没有办法满足新课标的实际教学要求。

为了更好的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必须要进行一定的思考和研究,采取强有力的教学方法,带给学生更多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化学这门学科独特的魅力,让学生喜欢上化学,长此以往学生学习能力就会提高。

【总页数】2页(P121-122)
【作者】唐丽辉
【作者单位】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满族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新课标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探讨
2.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的有效路径
3.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美术有效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4.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分析
5.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探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20130718

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20130718

过程 多样 开放 复杂
蝴蝶的启示

有人发现已经裂开了一条缝的茧中,蝴蝶 正在痛苦的挣扎。他于心不忍,便拿起剪 刀把茧剪开,帮助蝴蝶破茧而出。可是这 只蝴蝶却因为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 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蝴蝶必先在痛 苦中挣扎、直到把翅膀练强壮了,再破茧 而出,才能飞得起来。省去了过程,看似 为其免除了痛苦,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教师要:

整合的意识 在教学的各个过程、各个阶段应当始终如 一的贯穿三维目标整合的理念。
2.怎么处理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


结论——过程 接受——发现 掌握——感悟 学会——会学

知识技能:学科的躯体 过程方法:学科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科的灵魂
结论 单一 封闭 简洁
学习的有效性
3.学习体验
学习的有效性
2.学习结果
1.学习速度
指标一:学习速度(效率)

学习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
时间(丰富多彩的生活)
学习时间(有限的)
生活时间
指向学校课程的 学习时间(课时+课外)
个人的学习时间 (基于兴趣、爱好的校外 自由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 中学》:“解放下半日” 下午是属于儿童的时间。 可以用来发展学生的兴趣、 特长、爱好,也可以用 来运动、游戏、活动、 玩耍、休闲等。
指标二:学习结果(学生的发展)

学习结果——经过学习,学生所发生的变 化、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能促进学生发展 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什么是发展 如何检测出发展
什么是发展?

国家的新旧发展观:

经济发展:GDP 科学发展观、和谐发展(民生、福祉)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的更加 幸福,更有尊严。——温家宝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初中物理 顾云飞 初中物理 吴璘 高中化学 陈叶 高中化学 宋余荣 初中化学 孟陈燕 初中化学 余汪吉 初中化学 杨敏妍 初中化学 蒋霞萍 初中政治 万广文 初中政治 阮嫣 初中政治 梅清 高中历史 徐志宏 高中历史 王莉娟 初中历史 崔莹 高中地理 陈丹 高中地理 唐文莹
金沙中 学
北虹初 级
复兴高 级
赵瑾 王丹 曾燕 江昀 吴骁婷 杜雪梅 史美琪 周丽君 黄菁华 万霄云 杨正敏
高中政治 王元秋
高中政治 初中政治 高中历史 初中历史 高中地理
初中地理 高中生命 科学 初中科学 初中音乐
李为夷 任玮 朱真 梁春 陈先锋 王刚
董晶
朱丽君 应莹
高中体育 张界天
高中体育 高中体育 初中美术
王华 宋保华 东震晨
霍山学 校
曲阳二 中
新北郊 中学
霍山学 校
丰镇中 学
霍山学 校
虹口实 验
复兴实 验
鲁迅初 级
北虹初 级
新复兴 初级
丰镇中 学
南湖高 级
鲁迅中 学
澄衷初 级
台风、寒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解剖鲫鱼
解剖鲫鱼 亲情友情—我爱我家 大海 障碍跑 武术 垫上运动:侧手翻 纸版画头像 T恤上的卡通 绳结工艺---云雀结 项目活动 我的一天网络生活 信息的压缩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计算机硬件
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
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 建立真挚的同学友谊 罗斯福新 Nhomakorabea 新航路开辟
地球的运动 日本
钟山高级 DNA分子模型搭建
霍山学校 海南中学 华师大一附 中 澄衷高级 南湖职校 新华初级
电流的热效应 民族花苑—瑶寨风情
垫上运动:头手倒立

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篇•经验交流现在知识更新的速度特别快,特别是生物学方面,每年都有许多新的知识更新,传统教学方式教的内容满足不了时代的需求。

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因此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非常重要。

一、生物科学素养包含的要素1.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技能高中生学习生物的过程就是不断的生物所学习的知识,然后在大脑中积累这些知识,最终能够形成一种系统的概念。

而生物科学素养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学生掌握生物知识并不断积累,不仅包括课本上知识的积累和掌握,还包括现实生活中生物知识的积累。

生物科学素养不仅限于学生对于学到知识的了解,还应该掌握相关的生物科学技能,就像如何快速准确识别生物的种类,以及怎么解剖生物等生物科学技能。

2.培养学生正确的生物科学观念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就是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主要表现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会学以致用,然后逐渐形成良好的科学观念。

高中生物教学是学生生物学习的开始,因此需要学生有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不能刚开始就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应该重视兴趣对学生学习的帮助,通过兴趣培养学生对于生物科学的好奇心,并逐渐形成良好的科学观,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为培养生物科技人才打下基础。

良好的科学态度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态度影响较大,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感兴趣的地方,让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配合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物科学观念。

3.认识到生物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高中学习很多学生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对于学习生物学并没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只是为了考进更好的大学,并没有将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运用。

生物科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如果学生不会学以致用,只是应付考试而学习,这样学习生物科学就毫无意义。

因此,应该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生物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这才是生物科学素养需要培养的重点,也是各位教师需要努力的方向。

二等奖获奖名单

二等奖获奖名单

100 江苏省泰兴市古溪初级中学 101 江苏省泰兴市分界镇湖头初中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泰兴市湖头中学 盱眙县第一中学 泰兴市泰兴镇济川中学 泰兴市北城初中 泰兴市古溪初级中学 盱眙县旧铺中学
孙爱军 “落差”——实施语文新课改必须正视的问题 吴建锋 丁爱 初中历史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琴 丁华美 调学生意识,促语文教学 张健 加强自身素质,提升教师课程能力 王龙发 减负增效,从精心设计每一份作业入手 吴志宏 聚焦课堂两类现象 探究课程实施策略 顾海霞 如何提升教师的课程能力 高开青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管理与课堂教学
56 江苏省盱眙县第三中学 57 盱眙县明祖陵中学 58 南京市十三中锁金分校 59 宿迁市沭阳县外国语实验学校 60 61 62 63 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 滨海县獐沟中学 宝应县黄塍中学 连云港市灌南县实验中学
黄媛媛 刘飞 杨国强 蔡民 郝四柱 傅维 试论促进学生获得成功心理体验的自由环境建设 春 陈冰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江文翠 初中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倦怠情绪”产生的原因和对策 夏立宽 路长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娟 张瑜 浅析新一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 朱月祥 有效激发内生动力,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徐志凌 调动“内需” 实现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周艾娟 对当前农村初中生自主阅读情况的反思 第 2 页,共 4 页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泗阳王集中学 江苏省江都市实验初级中学 连云港市灌南县张店中学 盐城市大纵湖初级中学 江苏省太仓市浮桥镇浏家港中学 宿迁市泗阳县庄圩中学 连云港市板浦初级中学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六塘中学 江苏省灌云初级中学 赣榆县石桥第二中学 赣榆县塔山中学 连云港市赣榆县柘汪二中 盱眙县旧铺中学 常熟市新港中学 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 东海县城头中学 盐城市义丰初级中学 江苏常熟沙家浜中学 江苏省宝应县夏集中心初中 连云港市东港中学 大丰市第二中学 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东海县城头中学 吴江市铜罗中学 南京市第一中学 建湖县上冈实验初级中学 建湖县上冈实验初中 赣榆县石桥中学 连云港市板浦三中 江苏省南京市树人国际学校 赣榆县黑林中学 太仓市沙溪第一中学 连云港市朐山中学 南京十三中红山校区 连云港市朐山中学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实施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实施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实施摘要:问题是智慧的体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优化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对提升学生学科关键能力尤为重要。

本文从优化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重要性、实施策略进行阐述,从而将问题设计策略落实于课堂,服务于教学,提升育人质量。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优化策略《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性,突出问题导向,正视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阶段的思政课,要优化课堂教学问题设计,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能力。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重要性问题的产生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和动力,也是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

教师的提问应当起到引领课堂,抛转引玉的效果。

让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通过自主学习学会生成问题,让学习的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问题链。

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能更好地实现知识学习过程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过程的平等共生。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问题设计可以是多样的,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教学问题设计失策的现象。

一是提问偏少,缺乏课堂交流,教学过程变成教师“一言堂”。

二是课前缺乏严谨的设计谋划,提问“过滥”,随性发问。

三是提问指向不明,所提问题缺乏仔细推敲,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那么如何来提出一个高水平的教学问题呢?高水平的教学问题在我们的课堂当中,我们往往把它定义为有效的一个教学问题,它具有如下的四种价值:(一)综合引领价值在道法课堂当中,有效设问,能够贯穿整个探究过程,直至学生得出结论。

综合引领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是疑问性,教师设计的教学问题要包含学生产生疑问的内容,或者表面没有疑问,但细思有疑之处。

第二是现实性问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第三是适度性,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及思维水平,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二)认知驱动价值认知驱动性的价值,也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有价值的问题,是教师或者学生根据情境,仔细推敲提出的问题,凝结着师生共同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探究求知欲。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方法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方法

连动式
主动 自主
激发式
任务情境:小乌鸦口渴了,怎么解决
不同层次的老师 ——“很勤快的”、、 “比较勤快的” 、“懒惰 的”
英国的一个实验:乌鸦吃虫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剑桥 大学的动物学者柏德让4只乌鸦一一面对 同样的挑战,只是奖品更丰富。
他把一个垂直的管子装水,让一只肥嫩 多汁的虫子浮在水面,起初乌鸦吃不到 虫子。
(2)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作品,乐于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不断反思、完善自己的 学习成果。
分组合作、展现提升、 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洋思中学教育改革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以测促学,过程前移” 实行“三清”,责任定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 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 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 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 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
——《语文课程标准》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 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学活
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 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主体:本质属性是“主体性” 主体性:
自主性:对自我的认识和自我的不断 完善。自我调控、自尊自信、独立判 断
主动性:对现实选择和对社会适应的 能动性:成就动机、强的求知欲和兴 趣、主动参与
创造性:对现实的超越。
主体教育实验——学生主体的建构
发展性教学——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小学卓越课堂比赛优秀先手选拔赛活动方案

小学卓越课堂比赛优秀先手选拔赛活动方案

开县长沙镇义学堂中心小学开展小学语文、科学“卓越课堂”大赛优秀选手选拔赛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课程改革,切实推进“卓越课堂”建设,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为长沙片区赛课选拔优秀选手,经研究决定组织一次全校语文、科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暨“卓越课堂”展示活动。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选拔赛的活动方案。

二、活动主题:提高课堂质量,实施有效课堂,推进课程改革。

三、参赛对象:语文:姜小艳刘菊张玮艾红霞叶小梅吴向阳何萍华琴谢媛媛冉孟娇关云芳朱敏谭敏黎华军陈海燕周小庆沈英黄花科学:全金燕谢琴惠陈洪财郭春森李丹李昌蒲四、参赛内容: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六年级下册第四组教材以后的内容(请自己复印课文供学生使用)。

科学:湘教版小学三——六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除外,自带实验材料)五、参赛形式:1、选手自选课题,竞赛前一天抽签决定上课顺序,上课班级在上课当天临时抽签决定,上课前只给选手30分钟与学生交流。

2、采用先说课后赛课的形式,语文评选出前五名选手进行赛课,科学评选出前三名选手进行赛课,各科赛出的第一名选手将推荐到片区参加复赛。

六、参赛要求:1、参赛选手赛后向教导处上交教案、教学反思各一份。

2、参赛选手在教学设计上要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体现学生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上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新手段。

七、参赛评委:语文:李良劲黎静谢宇计德琼王玲数学:李良劲彭一中姜毅赵俭张丽八、竞赛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以赛促训,以赛促研,以赛促教。

九、时间安排:语文说课:9月23日语文上课:9月26日科学说课:9月24日科学上课:9月27日开县长沙镇义学堂中心小学教导处2013年9月14日附件1:开县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总分:______________ 评价人:_________________。

课程基本理论与课程改革档

课程基本理论与课程改革档

专题讲座课程基本理论与课程改革唐丽芳(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一、课程理论流派(一)学科课程理论学科课程就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分别从各门科学中精心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

学科课程自古至今在学校教育中居统治地位。

1.学科课程的优点首先,根据学科逻辑组织起来的教材,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深入地掌握社会文化遗产。

其次,让学生系统地学习一门学科,有利于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学科课程合乎传统。

由于学科课程有悠久的历史,经过了长期教学的锤炼,比较成熟,教师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它比较容易组织教学。

再加上课程的构成比较单纯,也比较容易组织评价。

所以,教师习惯于采用这种课程。

第四,有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分类方法是支持分科教学的。

2.学科课程的缺点首先,学科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难于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配合。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难以适应当前科学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形势。

其次,学科课程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强调理论。

对于联系社会生产、生活的材料,仅仅作为理论的例证,没有给予足够的注意。

因此,学生学习这种课程之后,往往缺乏面对社会、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学科课程多注重知识的逻辑顺序,对于学生学习的心理顺序,特别是学生的兴趣、需要和个性发展,常常注意不够。

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感到枯燥乏味,积极性不高。

第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课程为了保持自己的系统性和知识的先进性,势必要不断增加新的内容。

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教材膨胀,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二)活动课程理论活动课程是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在这种课程中,儿童是中心,儿童通过在活动中所得到的直接经验来学习,因此这种课程又叫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

活动课程的倡导者以美国教育学家杜威为代表。

1.活动课程理论的核心观点(1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儿童发展杜威认为传统的教育目的是来自于教育之外的,是社会强加给教育的。

教学的基本环节、方法与组织形式及其改革

教学的基本环节、方法与组织形式及其改革
2.教学内容正确适当
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知识,教学内容必须是科学的、准确的。数量要适当,知识要有连贯性,教学内容不能远远超越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3.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能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并灵活地加以运用。
4.教学结构严谨
教学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什么时候练,什么时候演示,什么时候板书,都要事先设计好。
(2)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
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点:①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将学生编班;②把教学内容按学科和学年分解为小的教学单元——课;③教学在规定的课时内进行;④教学场所较为固定.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包括指导学生预习、复习、阅读参考书、自学教材等。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校内外一定的场所,直接观察事物及现象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2.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
每节课有什么样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就应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同时更要依据实际条件,选择最佳教学方法,防止教法格式化。
3.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教学内容是指学科性质和一节课的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是制约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学科性质不同,教学方法也有不同。同一学科,由于各节课教材内容不同,其方法的选择也有区别。
(一)备课
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1.备课的主要内容
(1)钻研教材。包括理解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2)认真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状况、学习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教学中小组活动
(1)确定小组的共同任务 (2)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
(三)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策 略
1.选择适当的合作时机 2.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3.促进组内的协调互动 4.合理的评价方式
在课堂活动中活动的内容,活动方法, 活动程序和活动时间都直接影响着活动 的效率。
(二)课堂活动的.竞赛式活动
以学生个体之间或者小组之间竞赛的方 式来开展教学
2.汇报式
学生把利用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搜 集到的知识材料以文字、图表、模型、 标本等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或老师 进行汇报,来丰富知识,达到学习目的 的教学活动方式
3.课堂提问的技术
表述 语速 指向 重复 搁置 倾听 分配 停顿 转引、探究、提示
4.课堂提问的注意问题
问什么样的问题——问题设计阶段应该 注意的问题
怎么问——问题发问阶段应该注意的问 题(课堂提问的原则)
问题设计阶段应该注意的问题
问题的设计目标要明确 难易要适度 问题要有启发性 数量适宜 问题具有严谨的系列性,有核心提问 兼顾不同类型与层次的问题
7.演讲式
根据教材内容,由学生把搜集到的有关 知识及素材经过有目的语言组织加以提 炼,利用演讲来反映知识内容的一种形 式。
(三)课堂活动的原则
活动内容设计必须有明确的指向性 活动形式设计必须符合学生身心特点 活动环节与活动频率必须适度有效 活动设计的逻辑关系必须合理有序 以问题作为活动开展的纽带 活动设计要简单可行 活动方式要多样化
问题发问阶段应该注意的问题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和课程教学气氛 兼顾各种程度的学生,不冷落一般的学
生和后进生 对学生的回答要作出妥善的评价(及时、
准确) 应该尽可能多让学生提问
五、小组合作
(一)定义
合作学习——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以共同目 标为学习追求,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 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具有明确个人责任的 互助学习活动。
二、两种基本的课堂活动的组 织
(一)课堂提问 (二)小组活动
(一)课堂提问
1.课堂提问的功能 2.课堂提问的类型 3.课堂提问的技术 4.课堂提问的注意问题
2.课堂提问的类型
二级分类体系:
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 回忆性问题和思考性问题
多级分类体系
事实性问题 经验性问题 创造性问题 评价性问题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教学活动; 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 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
据同时又考虑个人在小组中的表现; 以小组目标的设置来保障和促进课堂教
学中互助、合作的气氛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1.小组活动前的准备
激发动机 明确具体的学习目的和交往目标 建立小组
课堂教学组织
课堂活动的相关理论:
课堂活动的内涵 课堂活动的基本方式 组织课堂活动的原则
两种基本的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
课堂提问 小组活动
一、课堂活动的相关理论
课堂活动含义 课堂活动的方式 课堂活动的原则
(一)课堂活动的含义
在同一个特定的时间里或者一节课中, 教师把时间分成若干的段落,教师和学 生在这一段落中共同参与而形成一种有 组织的行为,这个过程便构成课堂中的 活动。
3.讲授式
以教师讲授为主,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 务
4.表演式
授课教师根据教材的特征,采取由学生 担任不同人物角色、扮演各种小动物, 向同学直观地展示教育的内含、内容, 这种教育过程就是表演式。
5.讨论式
是以学生动口为主,让学生畅所欲言, 表达自己的观点。
6.游戏式
在特定的设计规则下进行的,它以学生 的广泛参与为前提,它的最大好处在于 学生乐于接受,乐于置身于设计规定的 情境氛围之中,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 在参与实践中体验情理感受,从而使学 生得到理智的、科学的、情感的和意志 的锻炼,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 的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