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人教版物理必修一导学案:第4章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颜岩宁阳一中物理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与质量也有关。
2.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半定量地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知道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2.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根据设计进行实验。
3.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能根据数据结果得出结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3.培养人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2.如何提出实验方案,并使实验方案合理可行。
3.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教学难点】1.在老师引导下提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
2.实验的操作过程。
【教学用具】带有滑轮的长2块;小车2个;打点计时器、秒表、钩码、夹子、刻度尺、粗细线;气垫导轨、数字计时器、光电门两个。
【教学要求】上课地点为实验室,五个学生一组,选出组长一名。
每组桌上贴上组号,每个学生发学案一张,每组同学带课本,计算器,铅笔。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保持的运动状态是静止或匀速运动。
那么,同学们考虑过没有物体在受到力的情况下的运动状态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用多媒体投影机出示学生思考的问题:1、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哪个物理量的改变?标志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什么?2、对于任何物体,在它们受到相同作用力时,决定它们状态变化难易程度的唯一性因素是什么?参考答案: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速度的改变,标志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加速度。
对于任何物体,在它们受到相同作用力时,决定它们状态变化难易程度的唯一性因素是物体的质量。
由上节学习可知: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物体的质量越小,物体的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学案: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打点计时器纸带第四章 第2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学习目标】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 2.学会怎样由试验结果得出结论 3.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学习重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学习难点】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预习自测】(认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目的: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当质量一定是,加速度与力成 ;当作用力一定是,加速度与质量成 。
实验原理:1.采用控制变量法:当研究对象有两个以上的参量发生牵连变化时,我们设法控制某些参量使之不变化,而研究其中 的变化的方法。
本试验有F m a 三个参量,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我们先控制一个变量。
即当力不变时,加速度与 的关系;当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 的关系。
2.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及复写纸片,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桶和砂,细绳,导线,天平, , 砝码。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小桶的质量M 和1/M ,把数值记录下来。
2.按图把实验器材装好,不挂小桶。
3.平衡摩擦力: 4.把细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滑轮悬挂小桶,先 再 ,取下纸带并标上号码。
5.保持质量不变,做上述试验,把力对应的纸带标好。
6.保持力不变,做上述试验,将质量对应的纸带标好。
7.计算出加速度,作出加速度与力的图像及加速度与质量得到数的图像。
画出图像:实验结论: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成反比,与物体成正比。
【探究案】题型一对实验原理的理解1.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计算出个纸带的加速度后,将加速度与力、质量的有关数值记入表中,如图,2.从第1问中得到图像可以判定:当M一定时,a与F的关系是;当F一定时,a与M的关系是。
3.由a-F图像可知M= 。
4.由a-1/M图像可知 F= .针对训练一: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的操作步骤如下,其中错误的步骤有________.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到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源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挂上合适的钩码D.取下纸带,然后断开电源E.将平板一端抬高,轻推小车,使小车能在平板上做加速运动F.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以上步骤完善并填写在横线上(遗漏的步骤可编上序号G、H……);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题型二实验误差分析某两个同学分别按步骤做该实验时,各自得到的图像如图甲和乙所示,则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甲是,乙是_ _____。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创新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学生实验,学生得到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学生经历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体验用控制变量研究物理问题的物理方法。
(4)通过实验的设计与数据处理,学生体会利用图象法发现物理规律的方法.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学习方法:实验探究法课时:两节课。
教具:专用牛顿探究仪(力学探究仪)设计思路:,这是一个很好的能体现科学探究所有要素的教学案例,要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认识物理实验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本设计首先结合生活实践,让学生分析现象,提出问题,通过定性分析,对问题的解决进行合理猜测,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师生、生生的交流评估,优化实验方案,在学生的充分的实验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共享探究的成果。
教学过程:一:研究问题的提出:1:思考与讨论:一辆小汽车起步时,在20s内速度能达到100Km/h, 而一列火车要达到100Km/h,大约需要500s, 为什么两者的加速度会相差这么大呢?一辆竞赛用的赛车,质量与一般的小汽车相仿,只要四五秒钟的时间,就可以由静止加速到100Km/h,赛车与普通的小汽车有什么不同吗?由上述两个问题,你能回答物体的加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吗?由此师生总结出定性的结论:力越大,加速度越大,质量大,加速度小。
2:问题定向:(1)老师明确研究的问题: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定量关系?(2)问题引导:加速度与力、质量都有关系,如何研究?师生总结控制变量法:(1)质量一定,a与F的关系。
(2)外力一定,a与M的关系(3)老师引导: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a与F的关系、a与M的关系可能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学生猜想:(1)质量一定,a与F成正比。
(2)力一定,a与M成反比。
(4)老师引导:如何通过数据处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师生总结数据处理的方法:画a与F、a与1/M图像。
设计思想: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具体的事例,学很快定性解决了问题,很好的解决了学习的起点。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同步教学导学案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无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同步教学导学案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无答案)1 / 3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2.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能通过a -F 、a -1m 图象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 【使用说明】阅读教材P71至P74,自主完成预习案、探究案,用红笔标出疑问,以备合作探究。
【预习案】——帮助你梳理基本知识1. 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性关系加速度是描述物体 的物理量;当物体的质量一定时,受力越大,加速度 ;当物体受力一定时,它的质量越小,加速度 。
这表明:加速度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受到的作用力共同决定。
2. 实验的基本思想——控制变量法(1)保持研究对象即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砝码盘的质量,即改变 ,测出小车的对应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2)保持砝码盘的质量不变,即保持作用力不变,改变研究对象小车的 ,测出不同质量对应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3. 上图中,砝码盘在重力作用下拉动小车,拉力是否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力?为什么?4. 教材P73图4.2-6所示,将木板的右端适当垫高,使木板形成斜面,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5. 注意事项(1)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2)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悬挂砝码盘,但小车应连着纸带且接通电源.用手轻轻地给小车一个初速度,如果在纸带上打出的点间隔均匀,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跟它受到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3)改变砝码盘的质量过程中,要始终保证砝码盘的总质量 (远小于、远大于)小车的质量.(4)作图时应使所作的直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也要尽可能地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但若遇到个别偏离较远的点可舍去.【探究案】——帮助你理解重难点探究一:保证小车质量一定,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6.如图所示为某同学设计的“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简图,A 为小车,B 为电火花计时器,C 为装有砝码的小桶,D 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方形木板.电源频率为50Hz 。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导学案(含答案)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学习目标】1.认识影响加速度的因素—力和质量.2.通过实验测量加速度、力、质量,分别作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图象.3.能根据图象得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4.体会“控制变量法”对研究问题的意义.【重点难点】1.体验实验探究过程: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思路、制定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2.初步认识数据处理时变换坐标轴的技巧.3.初步了解将“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可测物理量”的实验方法.4.会对实验误差作初步分析.【知识链接】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也就是物体____________的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_____有关,还与物体____________有关.(2)物体的质量一定时,受力越大,其加速度就____________;物体的受力一定时,质量越小,加速度就____________.(3)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定量关系时,应保持物体____________不变,测量物体在____________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保持物体__________不变,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____________下的加速度.2.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1)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可以用刻度尺测量____________,并用秒表测量____________,由公式____________算出.也可以在运动物体上安装一条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根据____________来测量加速度.(2)在这个实验中也可以不测加速度的具体数值,这是因为我们探究的是____________关系.3.怎样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在本探究实验中,我们猜想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________,与质量成____________,然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____________图象和____________图象,都应是过原点的直线.【问题探究】当研究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参量之间的关系时应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这个力应是物体所受的合力,如何为运动物体提供一个恒定的合力?在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为什么要描绘a -m1图象,而不是a -m 图象? 1.控制变量法研究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时,先要保持某个量不变,研究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再保持另一个量不变,研究其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然后综合起来得出结论.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学中研究和处理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方法.例如本实验中:控制m 不变,研究加速度a 与外力F 的关系;控制F 不变,研究加速度a 与质量m 的关系.2.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1)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这个力应该是物体所受的合力,故探究时应设法使你测出的力就是该物体的合力.采用案例中的设计方案时,近似认为砝码和托盘的重力就是小车所受的合力,这就必须平衡掉小车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具体方法是:将木板固定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垫高到一个适当的角度,使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与摩擦力平衡,使得连有纸带的小车在上面轻轻一推恰能匀速下滑为止.(2)利用所测得的数据在a -F 坐标上描点并连线,所连的直线应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两则,这样所描的直线可能不过原点,如图4-2-1所示.图4-2-1图(a )是由于平衡摩擦力时斜面倾角太小,未完全平衡摩擦力所致;图(b )是由于平衡摩擦力时斜面倾角太大,平衡摩擦力过度所致.特别提醒:平衡摩擦力时要使小车拖着纸带,使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并且使打点计时器处于工作状态,通过打下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而判断是否已经平衡了摩擦力.3.在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为什么描绘a -m1图象,而不是描绘a -m 图象? 在相同力的作用下,质量m 越大,加速度越小.这可能是“a 与m 成反比”,但也可能是“a 与m 2成反比”,甚至可能是更复杂的关系.我们从最简单的情况入手,检验是否“a 与m 成反比”.实际上“a 与m 成反比”就是“a 与m 1成正比”,如果以m 1为横坐标,加速度a 为纵坐标建立坐标系,根据a -m1图象是不是过原点的直线,就能判断加速度a 是不是与质量m 成反比.当然,检查a -m 图象是不是双曲线,也能判断它们之间是不是反比例关系,但检查这条曲线是不是双曲线并不容易;而采用a -m 1图象,检查图线是不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就容易多了.这种“化曲为直”的方法是实验研究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用到.4.实验中需注意的事项(1)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重物,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托盘和砝码的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及砝码的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2)平衡摩擦力后,每次实验必须在满足小车和所加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的条件下进行.只有如此,砝码和托盘的总重力才可视为与小车受到的拉力相等.(3)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4)作图象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分布在所作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所作直线两侧.离直线较远点是错误数据,可舍去不予考虑.【典型例题】应用点一:数据处理例1:若测得某一物体m 一定时,a 与F 的关系的有关数据资料如下表. a /(m·s -2)1.98 4.06 5.95 8.12 F /N 1.002.003.004.00(1)根据表中数据,画出a -F 图象.(2)从图象可以判定:当m 一定时,a 与F 的关系为_________.解析: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a 与F 增加的倍数大致相等,可先假设a 与F 成正比,则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同时因实验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误差,研究误差产生的原因,从而可减小误差,增大实验的准确性.连线时应使直线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大致分布在直线两侧,离直线较远的点应视为错误数据,不予考虑.因此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答案:(1)如图4-2-2所示图4-2-2(2)成正比关系误区警示:采用描点法画图象时应该用直线把描出的点连起来,使不在直线上的点尽可能的均匀分布于直线两侧,这样可以减小实验误差,且离直线较远的点,误差很大,就是错误数据,可直接舍去,绝对不能连成折线.例2:若测得某一物体受力F 一定时,a 与M 的关系数据如下表所示:(1)根据表中所列数据,画出a -m 图象. (2)由a -m1关系可知,当F 一定时,a 与M 成__________关系. 解析:要画a 与m 1的图象,需要先求出对应的m1,其数据分别为:0.50 kg -1、0.67 kg -1、0.80 kg -1、1.00 kg -1.然后描点、连线,得到的图象如图4-2-3所示,由图象可知a 与m1成正比,即a 与M 成反比.答案:(1)a -m1图象如图4-2-3所示图4-2-3(2)反比点评: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有的同学作出了a-M图象如图4-2-4所示,并由此图象得出了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这是不可以的,如果图线是直线,我们可以直接得出加速度与质量的对应关系,但如果图线是曲线,我们就无法确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这时可采用“化曲为直”的方法进行处理.图4-2-4应用点二:实验误差分析例3:用图4-2-5(a)所示的装置是研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研究的对象是放在长木板上的小车,小车的质量为M,长木板是水平放置的.小车前端拴着细轻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砂桶.实验中认为细绳对小车的作用力F等于砂和桶的总重力mg.用改变砂的质量的办法来改变小车的作用力F,用打点计时器测出小车的加速度a,得出若干组F和a的数据.然后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a-F图线.图4-2-5一学生作出图4-2-6(b)所示的图线,发现横轴上的截距OA较大,明显地超出了偶然误差的范围,这是由于在实验中没有进行下面的步骤,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细绳对小车的拉力F达到一定的数值前,小车仍静止,表示木板的摩擦力较大不能忽略,同时也表明该同学做实验时,没有给实验装置平衡摩擦力.答案:没有给实验装置平衡摩擦力点评:运用图象分析实验误差原因,是实验探究中一项很重要的能力.【课堂练习】1、某学生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与拉力F 的资料如下表所示.F/N 0.20 0.30 0.40 0.50a/(m·s-2)0.10 0.21 0.29 0.40 (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4-2-6坐标系中作a-F图线.图4-2-6(2)图线在F轴上截距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上题中,如果此学生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的a-F图线如图4-2-7所示,则实验中出现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图4-2-73、.教材第76页问题【学后反思】。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案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本节是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内容,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是本章重点和中心内容,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是学习下一节的重要铺垫。
本节课是探索规律的实验课,重点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体会物理学研究的方法,达到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目的。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也与质量有关.2.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定性分析加速度和力、物体质量的关系,知道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2.指导学生根据原理去设计实验.3.帮助学生分析数据表格,学会利用图象寻求物理规律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2.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3.渗透科学的发现、分析、研究等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实验注意事项的分析。
2对a∝F、a∝1/m图象的分析和探究。
难点:对探究性实验的把握。
教学方式:本节课主要采取的是“实验——探究”教学方式。
教学工具:牛顿第二定律演示仪长木板打点计时器和纸带小车重物天平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复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1)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2)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分析:合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以及加速度大小与质量有关。
得出:加速度与力(合力)、质量有关。
新授:一、定性分析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1)分析:在光滑水平面上,物体受力越大,产生的加速度越大,学生猜想a与F成正比;2)实验演示:同样的作用力,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学生猜想a与m成反比。
二、如何定量研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1、学生讨论: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当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先要保持某个量不变,研究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再保持另一个量不变时,研究其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然后综合起来得出结论.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学中研究和处理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方法. 设计实验:利用学生熟悉的实验仪器和已知的方法,如何测量加速度、力和质量。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物理第四章第二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导学案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堂合作探究问题导一、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活动与探究1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以下问题:(1)如何测量小车所受的合外力?(2)绳子的拉力等于钩码的重力吗?为什么?什么情况下钩码重力可以近似等于绳子拉力(即小车所受的合外力)?迁移与应用1某同测得一物体一定时,与F的关系的有关据资料如下表。
(1(2)从图象可以判定:当一定时,与F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中必须满足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大于小盘和钩码的总质量,只有这样才可认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基本上等于绳子的拉力。
(2)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先接通电再放手,纸带上的加速度应是该纸带上的平均加速度。
(3)作图象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在所作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尽可能地对称分布在直线两侧。
离直线较远的点应视为错误据,可舍去不予考虑。
(4)只有在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F成正比。
二、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活动与探究2[##]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研究的对象是小车,我们怎样改变和测量它的质量?2.实验得出的据最终如何处?这样处有什么特点?迁移与应用2某同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当合外力一定时测得小车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值如下表:(1值,画出-错误!未定义书签。
图象。
(2)由-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系可知,当F一定时,与成________关系。
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合力一定,与成反比,-图象是一条曲线,无法确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中并不画出-图线,而是画出-错误!未定义书签。
图线,这里运用了曲为直的物思想。
三、实验方案的制定及结果处活动与探究31.本实验中,可以不测量加速度的具体值吗?[++]2.某同利用小盘和砝码牵引小车的方法,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合外力F的关系时,根据实验据作出了如图甲、乙所示的-F图象,产生甲图象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产生乙图象不过原点且弯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导学案(一)
打点计时器纸带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2、学会怎样由试验结果得出结论,3、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重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难点: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自主学习】 一、实验目的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当质量一定是,加速度与力成 ;当作用力一定是,加速度与质量成 。
二、实验原理1、采用控制变量法:当研究对象有两个以上的参量发生牵连变化时,我们设法控制某些参量使之不变化,而研究其中 的变化的方法。
本试验有F m a 三个参量,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我们先控制一个变量。
即当力不变时,加速度与 的关系;当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 的关系。
2、要测量的物理量有:三、 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及复写纸片,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桶和砂,细绳,导线,天平, ,砝码。
四、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小桶的质量M 和M /,把数值记录下来。
2、按图把实验器材装好,不挂小桶。
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块,让小车能在其上面做匀速运动。
4、把细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滑轮悬挂小桶,先接通电源在放开小车,取下纸带并标上号码。
5、保持质量不变,做上述试验,把力对应的纸带标好。
6、保持力不变,做上述试验,将质量对应的纸带标好。
7、计算出加速度,作出加速度与力的图像及加速度与质量得到数的图像。
【合作探究】一、实验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表一:表二:画出图像:实验结论: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成反比,与物体成正比。
二、实验注意事项总结1.在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作用力和质量”三个物理量的关系时,我们用实验研究了小车“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和作用力的关系”;又研究了“在作用力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是A.建立理想模型的方法B.控制变量法C.等效替代法D.类比法2.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实验的准备阶段,小车不挂小桶时,先将木板的一端垫起一定高度。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导学案第二节. 实验:用DIS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一. 实验目的:1.了解影响加速度的因素——力和质量.2.通过实验分别作出a-F、a-m的关系图象并得出其关系3.体会“控制变量法”对研究问题的意义.4.新课标用DIS研究a-F、a-m之间的关系二. 实验器材: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等)、带滑轮的力学轨道、细绳、小车、钩码、、天平、支架等。
三.实验装置:四实验步骤:实验1:研究小车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与受力的关系⑴DIS 连接:将位移传感器的发射器固定在小车上,接收器固定在力学轨道的高端。
调整接收器、发射器的位置,使其基本正对。
将接收器与数据采集器相连,数据采集器与计算机相连,构成DIS实验系统。
⑵进行摩擦力平衡调整。
步骤如下:a 、双击图标,打开DIS 程序,等待传感器自动连接,待变成,传感器就连接成功了。
单击“新课改实验”,双击实验条目“用DIS求加速度”,进入实验界面。
b 、将小车放到斜面上,打开位移传感器发射器电源开关,点击“”,轻推小车开始运动,测量小车的加速度。
当加速度接近零时,可以认为小车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已与小车和轨道之间的摩擦力平衡,见(图)。
c、如果加速度与 0 相差较大,则调节轨道的倾角,再次测量,直至达到要求。
d、点击退出,退出“用DIS求加速度”。
实验一(1)返回软件主界面,点击实验条目“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2)将细绳的一段栓在小车上,另一段通过滑轮拴在钩码上。
(3)在窗口下方的表格内输入小车的质量及拉力数值(等于钩码的重力)。
(4)将小车放到轨道上,点击“开始记录”,释放小车,数据采集完,点击“停止记录”(5)点击“选择区域”,选择需要研究的一段v-t图线。
此时软件窗口下方的表格中将自动显示该段v-t图线对应的加速度。
(6)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拉力,重做实验,可得到另几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a-F图线(7)处理实验数据,画出a-F图线,归纳得出结论。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4章 第2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图4-2-1
优质课件
①对此实验中力的理解:除了在真空中抛出或落下的
物体(仅受重力)外,仅受一个力的物体几乎是不存在的。然 而,一个单独的力的作用效果与跟它大小、方向都相同的合 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因此,实验中的力F的含义可以是 物体所受的合力。
②平衡摩擦力:如图4-2-1所示,纸带穿过打点计时
器。为了消除摩擦力对小车的影响,可将木板无滑轮的一端 稍微垫高一些,用小车的重力的分力来抵消它所受到的摩擦 力,直到小车不挂重物时能在木板上匀速运动为止。
优质课件
3.实验方案 这个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三个:物体的加速度、 物体所受的力、物体的质量。质量用天平测量,因此本实
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怎样测量加速度和物体所受的力。
(1)怎样测量(或比较)物体的加速度: 在运动物体上安装一条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根据 纸带上打出的点来测量加速度。在这个实验中也可以测加 速度与其他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测量不同情况下(即不同受
优质课件
当挂上重物时,只要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那么 我们可近似认为托盘和砝码所受的重力大小等于小车所受的 合力的大小。增减盘中砝码的个数可改变小车所受到的合力。 (3)怎样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数据以 a 为纵坐标、F 为横坐标,和以 a 为纵坐 1 标、m为横坐标作出图像。如果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则说明 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优质课件
三、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小车、一端附有定
滑轮的长木板、小盘、砝码、夹子、细绳、低压交流电
源、导线、天平(带有一套砝码)、刻度尺。
优质课件
四、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重物的质量分别为M0、m0,并 把数值记录下来。 (2)按图4-2-2将实验器材安装好(小车上不系绳)。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学案: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2016级高一物理学案班姓名:使用日期:审核人: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导学案主备人:高玉芳审核人:高一、物理组 2020-03-31【预习目标】1、知道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性关系。
2、了解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这一实验方案。
【知识梳理】一、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性关系加速度是描述物体的物理量。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它有关。
物体的质量一定时,越大,加速度越大;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还与有关。
物体受力一定时,它的越小,加速度越大。
二、实验: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1、探究方法: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时,控制不变,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控制不变,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这种方法称为。
2、要测量的物理量小车与其上砝码的总质量M——用测出。
小车受的拉力F——用测出小盘和盘内砝码的总质量m,由公式算出。
小车的加速度a——通过打出的纸带测算出。
3、测量加速度的方案(1)应用纸带测加速度在运动物体上安装一条连接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根据纸带上打出的点来测量加速度。
根据: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恒定值。
(2)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求加速度如果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测量物体加速度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用刻度尺测量并用秒表测量,然后由公式算出。
(3)应用加速度与位移成正比由于,如果测出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在相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x1、x2,位移之比就是加速度之比,即2016级高一物理学案班姓名:使用日期:审核人: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探究案主备人:高玉芳审核人:高一、物理组 2020-03-31【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测量加速度、力、质量,会作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图象,能根据图象得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2、体会“控制变量法”在问题研究中的意义。
3、知道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和判断物体是否平衡的方法。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学案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学案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学习目标定位]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2.会测量加速度、力和质量,能作出物体运动的a-F、a-1m图象.3.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一、实验器材小车、砝码、小桶、砂、细线、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纸带、刻度尺、天平.二、实验原理实验的基本思想——控制变量法1.保持研究对象即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小桶内砂的质量,即改变作用力,测出小车的对应加速度,验证加速度是否正比于作用力.2.保持小桶中砂的质量不变,即保持作用力不变,改变研究对象的质量,测出对应不同质量的加速度,验证加速度是否反比于质量.一、实验方案的设计1.三个物理量的测量方法——近似法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放在长木板上的小车在拉力的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装置如图1所示).图1(1)小车质量的测量利用天平测出,在小车上增减砝码可改变小车的质量.(2)拉力的测量当小桶和砂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时,可以认为小桶和砂的重力近似等于对小车的拉力,即F≈mg.(3)加速度的测量:逐差法.2.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图象法、“化曲为直”法(1)研究加速度a和力F的关系以加速度a为纵坐标,以力F为横坐标,根据测量数据描点,然后作出图象,如图2所示,若图象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就能说明a与F成正比.(2)研究加速度a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图2如图3甲所示,因为a-m图象是曲线,检查a-m图象是不是双曲线,就能判断它们之间是不是反比例关系,但检查这条曲线是不是双曲线,相当困难.若a和m成反比,则a与1m必成正比.我们采取“化曲为直”的方法,以a为纵坐标,以1m为横坐标,作出a-1m图象,若a-1m图象是一条直线,如图乙所示,说明a与1m成正比,即a与m成反比.图3二、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M,并把数值记录下来.2.按图4所示的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图4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木块,多次移动木块位置,直到轻推小车,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为止.4.在小桶里放入适量的砂,在小车上加放适量的砝码,用天平测出小桶和砂的质量m,并记录下来.接通电源,放开小车,待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好点后取下纸带.5.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砂和小桶的质量,按步骤4再做5次实验.6.在每条纸带上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算出每条纸带对应的加速度的值并记录在表格的相应位置.次数12345 6小车加速度a/(m·s-2)砂和小桶的质量m/kg拉力F/N7.a-F图象,从而得出a-F的关系.8.保持砂和小桶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加放砝码,重复上面的实验,求出相应的加速度,并设计表格如下.根据实验结果画出小车运动的a-1M图象,从而得出a-M的关系.次数12345 6小车加速度a/(m·s-2)小车质量M/kg1M/kg-19.三、注意事项1.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2.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悬挂小桶,但小车应连着纸带且接通电源.用手轻轻地给小车一个初速度,如果在纸带上打出的点的间隔均匀,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跟它受到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3.改变砂的质量过程中,要始终保证砂桶(包括砂)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4.作图时应使所作的直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也要尽可能的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但若遇到个别偏离较远的点可舍去.例某实验小组利用图5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图5(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B.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C.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D.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2)图6是甲、乙两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图6形成图线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图线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实验中细绳要与长木板保持平行,A项正确;平衡摩擦力时不能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细绳绕过滑轮拴在木块上,这样无法平衡摩擦力,B项错误;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放开木块,C项错误;平衡摩擦力后,改变木块上的砝码的质量后不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D项正确.(2)图线甲中F=0时,木块就有了加速度,可见是长木板倾角过大.图线乙中,有了拉力时,加速度仍为0,说明未平衡摩擦力或长木板倾角过小.答案(1)AD(2)长木板倾角过大未平衡摩擦力或长木板倾角过小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使用如图7所示的气垫导轨装置进行实验.其中G 1、G 2为两个光电门,它们与数字计时器相连,当滑行器通过G 1、G 2光电门时,光束被遮挡的时间Δt 1、Δt 2都可以被测量并记录.滑行器连同上面固定的一条形挡光片的总质量为M ,挡光片宽度为D ,光电门间距离为x ,牵引砝码的质量为m .回答下列问题:图7(1)实验开始应先调节气垫导轨下面的螺钉,使气垫导轨水平,在不增加其他仪器的情况下,如何判定调节是否到位?(2)若取M =0.4 kg ,改变m 的值,进行多次实验,以下m 的取值不合适的一个是________. A .m 1=5 g B .m 2=15 g C .m 3=40 g D .m 4=400 g(3)在此实验中,需要测得每一个牵引力对应的加速度,其中求得的加速度a 的表达式为:________.(用Δt 1、Δt 2、D 、x 表示)答案 (1)见解析 (2)D (3)a =(D Δt 2)2-(DΔt 1)22x解析 (1)取下牵引砝码,滑行器放在任意位置都不动,或取下牵引砝码,轻推滑行器,数字计时器记录每一个光电门的光束被遮挡的时间Δt 都相等. (2)本实验只有在满足m ≪M 的条件下,才可以用牵引砝码的重力近似等于对滑行器的拉力,所以D 是不合适的.(3)由于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很短,所以可以认为挡光片通过光电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即有v 1=D Δt 1,v 2=D Δt 2,再根据运动学方程v 22-v 21=2ax 得:a =(D Δt 2)2-(D Δt 1)22x.。
优课精选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导学案 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高一物理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学案【学习目标】
1、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也与质量有关。
2、掌握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3、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过程。
难点:探究实验设计方案的确定。
【学习过程】
1、一切物体总保持状态或状态,除非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_________的原因,而是______________的原因.
2、物体的这种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与
实验的探究思路确定为两个方面:
一是保证不变,探究的关系;
二是保证不变,探究的关系。
这种方法称为
如何测量质量、力和加速度
质量m ---
恒力F ---
加速度a ---
方案一:利用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方案二::利用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结论:。
【学习小结】
1、本节课的研究方法:
2、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
【课后思考】
1、不直接测小车加速度能否找到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实验在操作时应注意砝码质量要远小于小车质量,为什么要这样做?。
2015高一物理同步教案(人教版必修1)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目标定位]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2.会用图象表示加速度与质量、加速度与力之间的关系.1.实验器材:小车、砝码、小桶、砂、细线、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纸带、刻度尺、天平.2.实验原理:实验的基本思想——控制变量法(1)保持研究对象即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小桶内砂的质量,即改变作用力,测出小车的对应加速度,验证加速度是否与作用力成正比.(2)保持小桶中砂的质量不变,即保持作用力不变,改变研究对象的质量,测出对应不同质量的加速度,验证加速度是否与质量成反比.想一想: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怎样得到?答案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利用逐差法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一、实验方案的设计1.三个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体会近似法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 (装置如图421所示).图421(1)小车质量的测量:利用天平测出,在小车上增减砝码可改变小车的质量.(2)拉力的测量:当小桶和砂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小桶和砂的重力近似等于小车所受的拉力(合外力),即F≈mg.图422(3)加速度的测量:由纸带根据公式Δx =aT 2,结合逐差法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2.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图象法、“化曲为直”法(1)研究加速度a 和力F 的关系以加速度a 为纵坐标,以力F 为横坐标,根据测量数据描点,然后作出图象,如图422所示,若图象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就能说明a 与F 成正比.(2)研究加速度a 与质量m 的关系如图423所示,因为am 图象是曲线,检查am 图象是不是双曲线,就能判断它们之间是不是反比例关系,但检查这条曲线是不是双曲线,相当困难.若a 和m 成反比,则a 与1m 必成正比.我们采取“化曲为直”的方法,以a 为纵坐标,以1m为横坐标,作出a 1m 图象,若a 1m 图象是一条直线,说明a 与1m 成正比,即a 与m 成反比.图423二、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M ,并把数值记录下来.2.按图424所示的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小车上先不系绳).图424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木块,反复移动木块位置,直到轻推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为止(纸带上相邻点间距相等).4.在小桶里放入适量的砂,通过细绳系在小车上,在小车上加放适量的砝码,用天平测出小桶和砂的质量m ,记录下来.接通电源,放开小车,待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好点后取下纸带,并设计表格如下.5.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砂和小桶的质量,按步骤4再做5次实验.6.在每条纸带上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算出每条纸带对应的加速度的值,填入表格中.7.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横坐标表示作用力,根据实验结果画出小车运动的aF 图象,从而得出aF 的关系.8.保持砂和小桶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加放砝码,重复上面的实验,求出相应的加速度,并设计表格如下.根据实验结果画出小车运动的a 1M图象,从而得出aM 的关系.9.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三、误差分析1.托盘和砝码的总重力约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但会带来一定的误差.小车的质量与砂桶和砂的总质量相差越大,这种误差越小.2.为减小长度测量时的偶然误差,可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3.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摩擦力平衡不好,实验中作出的aF 或a 1M图象不过原点. 四、注意事项1.实验中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2.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悬挂小桶,但小车应连着纸带且接通电源.用手轻轻地给小车一个初速度,如果在纸带上打出的点的间隔均匀,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跟它受到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3.改变砂的质量过程中,要始终保证砂桶(包括砂)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4.作图时应使所作的直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也要尽可能的对称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但若遇到个别偏离较远的点可舍去.例1 用如图425所示的装置研究在作用力F 一定时,小车的加速度a 与小车质量M 的关系,某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图425A .用天平称出小车和小桶及内部所装砂子的质量;B .按图装好实验器材;C .把轻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砂桶;D .将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6 V 电压的蓄电池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并在纸带上标明小车质量;E .保持小桶及其中砂子的质量不变,增加小车上的砝码个数,并记录每次增加后的M 值,重复上述实验;F .分析每条纸带,测量并计算出加速度的值;G .作aM 关系图象,并由图象确定aM 关系.(1)该同学漏掉的重要实验步骤是________,该步骤应排在________步实验之后.(2)在上述步骤中,有错误的是________,应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3)在上述步骤中,处理不恰当的是________,应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解析 实验中把小桶及其中砂子的重力看做与小车所受拉力大小相等,没有考虑摩擦力,故必须平衡摩擦力.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6 V 电压的蓄电池上将无法工作,必须接在6 V 以下交流电压的学生电源上.作aM 关系图象,得到的是双曲线,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必须“化曲为直”,改作a 1M关系图象. 答案 (1)平衡摩擦力 B (2)D 6 V 电压的蓄电池 6 V 以下交流电压的学生电源(3)G aM a 1M借题发挥 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将不带定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托盘情况下,使小车带动着纸带(打点计时器打点时),沿长木板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目的:使托盘与砝码的重力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力.例2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活动中,某小组设计了如图426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上下两层水平轨道表面光滑,两小车前端系上细线,细线跨过滑轮并挂上砝码盘,两小车尾部细线连到控制装置上,实验时通过控制装置使两小车同时开始运动,然后同时停止.图426(1)在安装实验装置时,应调整滑轮的高度,使________;在实验时,为减小系统误差,应使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________(选填“远大于”“远小于”或“等于”)小车的质量.(2)本实验通过比较两小车的位移来比较小车加速度的大小,能这样比较,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中获得数据如下表所示:小车Ⅰ、Ⅱ的质量均为200 g.在第1次实验中小车Ⅰ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位移如图427所示,请将测量结果填到表中空格处.通过分析,可知表中第________次实验数据存在明显错误,应舍弃.图427解析 (1)拉小车的水平细线要与轨道平行.只有在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时,才能认为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等于细线拉小车的力.(2)对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间相同时,根据x =12at 2,得a 1a 2=x 1x 2. (3)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 mm ,要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读数为23.86 cm -0.50 cm =23.36 cm.答案 (1)细线与轨道平行(或水平) 远小于 (2)两小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两小车的运动时间相等 (3)23.36(23.34~23.38均对) 3例3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428甲所示.图428(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428乙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该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平衡摩擦力后,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挂上砝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小车的加速度a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图429请根据实验数据在图429中作出aF的关系图象.(3)根据提供的实验数据作出的aF图线不通过原点,请说明主要原因.解析 (1)计数点时间间隔T =0.1 s ,间距x 1=3.52 cm.x 2=3.68 cm ,x 3=3.83 cm.因x 2-x 1=a 1T 2,x 3-x 2=a 2T 2,a =a 1+a 22,得a =x 3-x 12T 2=0.16 m/s 2. (2)aF 图象如图所示.(3)设砝码盘的重力为F 0,则a =F +F 0M =F M +F 0M,因F 0≠0,故F =0时,a ≠0,图线不过原点.答案 (1)0.16 (2)aF 图象见解析图 (3)未计入砝码盘重力或砝码盘的重力不能忽略. 借题发挥 实验中作出的aF 图象有时不过原点,如图4210所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实验中没有考虑砝码托盘的质量,误将砝码的重力等于拉力F ,或是平衡摩擦力时垫得太高了,会出现图象甲的情况;实验中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摩擦力平衡不充分,会出现图象乙的情况.图4210。
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四章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有答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四章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一、实验探究题。
1.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在作用力F一定时,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含砝码)质量M 的关系,某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A.用天平称出小车和小桶及一其中所装砂子的质量;B.按图连接好实验器材;C.把轻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小桶;D.将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6V电压的蓄电池上,接通电源,释放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并在纸带上标明小车质量;E.保持小桶及其中砂子的质量不变,增加小车上的砝码个数,并记录每次增加后的M 值,重复上述实验;F.分析每条纸带,测量并计算出加速度的值;G.作a−M关系图象,并由图象确定a−M关系.(1)该同学漏掉的重要实验步骤是________,该步骤应排在步骤________之后.(2)在上述步骤中,有错误的是步骤________,应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3)在上述步骤中,处理不恰当的是步骤________,应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2. 某组同学设计了“探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的关系”实验.如图所示为实验装置简图,A为小车,B为电火花计时器,C为装有细砂的小桶,D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方形木板,实验中认为细绳对小车的拉力F等于细砂和小桶的总重量,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可用纸带上打出的点求得.(1)如图所示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已知实验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根据纸带可求出电火花计时器打B点时的速度为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在“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时,某同学按照自己的方案将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进行了标注,但尚未完成图像(如图所示).请继续帮助该同学作出坐标系中的图像.3.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和它所受拉力F的关系.(1)除备有4个50g钩码外,另有下列实验器材备选:A.质量为300g的小车B.质量为2kg的小车C.输出电压为4∼6V的直流电源D.输出电压为4∼6V的交流电源为保证实验成功,选用的实验小车应为________,电源应为________(填字母代号)(2)某同学正确选择实验器材后,通过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a−F图像,造成图线未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4.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重物通过跨过滑轮的细线与小车相连.(1)该同学在实验中打出了一条纸带,纸带上A、B、C、D、E这些点的间距如图乙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根据测量结果计算:①打C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②纸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2)若该同学平衡好摩擦力后,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根据小车的加速度a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的实验数据作出的a−F图线来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此实验操作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5. 某实验小组应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已知小车的质量为M,单个砝码质量为m,打点计时器所接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动滑轮轻质.实验步骤如下:A.按图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其中与定滑轮及弹簧测力计相连的细线竖直;B.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后,使小车能沿长木板向下匀速运动;C.挂上钩码,接通电源后,再放开小车,打出一条纸带,由纸带求出小车的加速度;D.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步骤C,求得小车在不同合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回答以下问题:(1)对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钩码的质量应远小于小车的质量B.实验过程中钩码处于超重状态C.与小车相连的轻绳与长木板一定要平行D.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应为钩码重力的一半(2)实验中打出的其中一条纸带如图所示,由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若交流电的实际频率大于50Hz,则上述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相同”).(3)由本实验得到的数据作出小车的加速度a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的关系图像,与本实验相符合的是()A. B.C. D.二、选择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文档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颜岩宁阳一中物理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与质量也有关。
2.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半定量地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知道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2.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根据设计进行实验。
3.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能根据数据结果得出结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3.培养人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2.如何提出实验方案,并使实验方案合理可行。
3.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教学难点】1.在老师引导下提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
2.实验的操作过程。
【教学用具】带有滑轮的长2块;小车2个;打点计时器、秒表、钩码、夹子、刻度尺、粗细线;气垫导轨、数字计时器、光电门两个。
【教学要求】上课地点为实验室,五个学生一组,选出组长一名。
每组桌上贴上组号,每个学生发学案一张,每组同学带课本,计算器,铅笔。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保持的运动状态是静止或匀速运动。
那么,同学们考虑过没有物体在受到力的情况下的运动状态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用多媒体投影机出示学生思考的问题:1、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哪个物理量的改变?标志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什么?2、对于任何物体,在它们受到相同作用力时,决定它们状态变化难易程度的唯一性因素是什么?参考答案: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速度的改变,标志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加速度。
对于任何物体,在它们受到相同作用力时,决定它们状态变化难易程度的唯一性因素是物体的质量。
由上节学习可知: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物体的质量越小,物体的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一、课前自主学习
1.物体的加速度与_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因素有关。
⑴如果物体的加速度为零,物体的速度(运动状态)不会发生变化。
物体的速度(运动状态)在发生变化,说明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
物体只有受到力的作用,速度(运动状态)才可能发生变化,所以可以说“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也可以说“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合力越大,物体的加速度______。
⑵在合外力相同的情况下,物体的质量(惯性)越大,运动状态改变越______(慢、快),即加速度越_____(大、小)。
2.加速度既与力有关,又与质量有关。
当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时,为了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法。
即:首先保持物体所受的外力不变,研究_________与_____的关系;然后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研究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关系;最后经过总结推理,得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我们可以近似
地认为小车受到的拉力等于盘和重物的总
重量,可以通过增减小盘中的重物可以改变
____________。
通过在小车内增减重物以以
改变小车的__________。
4.怎样消除打点计时器对小车的阻力
及其他阻力?
平衡摩擦力时,应将小盘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一次改变了改变了小车的质量后,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吗?
5.为什么只能近似地认为小车受到的拉力等于盘和重物的总重量?(此问题可以待以后再解释)高盘和重物的质量为m,小车的质量为M,在本实验中m和M之间应满足什么关系?
6.怎样通过纸带求出小车的加速度?
7.如何直观地判断a与F的关系?如何检验a与m是否成反比?
8.当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时,为什么可以用位移x1∶x2之比代替加速度a1∶a2之比?
二、第一种方案(图象法)
㈠实验步骤:
1.安装实验装置。
2.平衡摩擦。
调整轨道的倾角,轻推小车,使小车在不受牵引时能拖着纸沿沿木板匀速运动。
3.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⑴用天平测出小盘和重物的质量m,计算出拉力F=mg,将小盘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将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纸带,计算出加速度a。
将F和a记录在表1中。
⑵逐次增加小盘中的重物的质量,重复第⑶步。
⑶以F为横坐标,a为纵坐标,作出a—F图象,判断a与F的关系。
4.在小车所受拉力不变的情况下,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⑴测出小车的测质量,保证小车所受的拉力不变,在小车上放置不同数量的重物,改变小车的质量,测出小车不同质量对应的加速度。
将小车的质量M和加速度a记录在表2中。
在表格中计算出M的倒数,记录在表中。
⑵以1/M为横坐标,以a为纵坐标,作出a—1/M图象,判断a与M的关系。
5.综合上述两个实验结论,总结出实验结论。
㈡数据记录:
表1:表2
:㈢数据处理:
由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第二种方案(对比分析法)(见课本P73参考案例一)
1.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⑴取两个质量相同的小车放在长木板上,小车的前端各系上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
(图见课本4.2-5)
⑵盘中放有数目不等的砝码,使两小车自静止开始在不同拉力作用下匀加速运动,小车所受拉力F 的大小可以认为等于砝码和盘所受重力的大小(保证小车质量比砝码和盘质量大的多),小车后端系上细绳,用一只夹子夹住,以同时控制两小车。
⑶使两车同时运动,同时停止,分别测出两小车的位移x 1和x 2,所受的拉力F 1和F 2。
⑷判断x 1∶x 2与F 1∶F 2是否相等。
改变F 重做几次。
2.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⑴在两个盘子里放上相同数目的砝码,使两小车所受的拉力相等.而在一个小车的上面加放砝码以增加其质量.
⑵使两车同时运动,同时停止,分别测出两小车的位移x 1和x 2,两小车的质量m 1和m 2。
⑶判断x 1∶x 2与m 2∶m 1是否相等。
改变m 重做几次。
3.数据记录:
表1:表2:
四、问题讨论
1.图象出现①的情况是什么原因?
2.图象出现②的情况是什么原因?
3.图象出现③的情况是什么原因?实验次数
F a 1
2
3
4
5实验次数M 1/M a
12345实验次数F 1∶F 2x 1∶x 21
2
3
4
5
实验次数m 2∶m 1x 1∶x 2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