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常用意象分析
高中语文知识点《诗歌鉴赏20个常考意象详解》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又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谐音,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思乡之情。
因“丝”谐“思”,柳丝连用,还有思念的意思。
如:“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西厢记》)4.蝉。
以蝉表现品行高洁。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景色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李白《苏台览古》)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功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古诗词中常用意象分析
古诗词常用意象解析意象是古诗中的情感载体. 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落花一、描写自然景物,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二、因落花易逝,用以表达同情或思念之情。
三、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描写自然景物,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如:“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给人的感觉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各种颜色的花儿在风中轻扬曼舞,美妙极了。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伴随着风雨之声,落花片片,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真烂漫之趣。
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
就产生了同情或思念之情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花落”是感叹命运无常,表达诗人李白对友人的牵挂之情。
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
“花落春常在”清朝考生俞樾在礼部复试,以此句为诗开头,寓意希望在人间。
杜鹃一、表达凄凉、哀伤,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二、比喻忠贞杜鹃又名杜宇、子规、蜀鸟。
传说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因其声凄惨,被老百姓摹拟为“不如归去”,杜鹃啼叫时嘴里会流出殷红的血,故杜鹃啼血常用以表现环境之凄凉。
因而古诗词中的杜鹃常常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诗人常常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诗人通过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也有用杜鹃啼血来比喻忠贞。
如:“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南宋文天祥《金陵驿》)柳一、是惜别之情。
二、是离愁。
A、柳从《诗经》开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就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古诗词常用典故和意象
古诗词常用典故和意象意象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诗词中常用手法。
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
蝉: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伤春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南浦、柳岸、长亭:送别地的代名词。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松柏:人们常用松柏耐寒象征孤直坚强有生命力的品格。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梅花:梅花是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拥有傲雪、逆境中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
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菊花:象征清高、隐逸、高洁、脱俗。
落花:伤春桃花:象征美人。
杨花:表飘零或离情之意。
莲花:“怜”谐音双关,借以表达爱情;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什么是意象意象“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物象、形象。
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第一,不同的意象表达同一类思想感情一、忧愁类意象所谓“忧愁类意象”是指诗人用来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的客观物象,或睹物愁生,或寄愁于物,或借物抒愁。
细雨、烟雾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
“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梧桐在古诗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王昌龄《长信秋词》)杜鹃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如:杨花落尽子规(杜鹃)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寒蝉寒蝉经过一番秋雨后,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水因水的绵软不绝,诗人常以水喻愁。
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芭蕉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葛胜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羌笛、胡茄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丁香常指愁思的情结。
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牛峤《感恩多》)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乌鸦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古诗词中的意象分析大全
XX中的意象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岁寒三友(松、竹、梅):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竹子具有性直” 心空” 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象征正直、不从俗、有气节、积极向上。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柳”谐音留”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常作留客之意,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杨花:象征离散。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花草类: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芳草:常喻离恨。
桃花:象征美人。
兰花:高洁、美好。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菊:隐逸、高洁、脱俗。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素来是纯洁、清高的象征。
梅子:成熟的梅子比喻少女的怀春。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黄粱: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浮萍、飞蓬:表现漂泊之感。
连理枝(比翼鸟):喻思爱夫妻。
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动物类猿猴:哀伤、凄厉。
鸿鸽: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鹰:表现刚劲、自由或大志,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古诗词常用意象分析
古诗词常用意象分析1 古诗词常用意象了解意象群无疑对鉴赏古代诗歌、准确捕捉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譬如情感类别哀怨、激愤、向往、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等。
要深入了解这情感就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寻撷到诗中的情感载体。
如杨柳——代表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古迹——怀旧等等。
而古诗中的情感载体——意象——解读这些意象群就成了古诗词鉴赏的突破口。
所谓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以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对之进行多维解读是鉴赏诗歌的钥匙之一。
、落花自然是人类永远的认识对象和审美对象。
自然的形式丰富多彩人类对美的撷取也无穷无尽。
山川草木“莫不有性情”。
情感与这些形式的遇合故有意象产生。
我国历史上优秀诗词数不胜数本文我只想撷取其中的一朵奇葩——含有“落花”意象的诗词来略谈一二。
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以情感和生命。
归纳起来“落花”意象有这样几层意思。
、一是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给人的感觉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各种颜色的花儿在风中轻扬曼舞美妙极了。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伴随着风雨之声落花片片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真烂漫之趣。
、一是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中“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可以看出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情。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高考必备之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一植物类动物类乐器类自然类场所类一、植物类(比喻或象征):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
1、芳草:(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3、梅花: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4、松柏:象征孤直顽强、坚贞不屈。
《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竹:苍翠挺拔、蒸蒸日上、不屈不挠。
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柳”的意象(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7、黍离:《诗经·黍离》有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8、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菊花:象征高洁、隐逸、脱俗;桃花象征美女的容颜;牡丹象征高贵、富贵;杨花象征飘零、离散。
二、动物类:杜鹃、乌鸦、鸿雁、青鸟、鹧鸪/沙鸥、蟋蟀、鸣蝉、猿猴、燕、鱼1、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现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
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2、鸿雁、青鸟: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代指音讯。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意境与赏析
常见意象:1、 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2、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3、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 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
此 外,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 扁舟。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则用流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4、 长亭——陆上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5、 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 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 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6、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初高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
初高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古典诗歌常用意象例析1、秋(秋+心=愁)景A、表现环境凄苦、心境凄凉、内心忧愁:风雨飘摇、四野荒凉、空山寂寂、万木萧条;B、由自然万物的凋零而想到人生时光流失。
2、落花叹年华易逝,光阴不再;渲染愁苦、凄凉之意。
3、江水喻时光流逝;叹历史变迁;以水喻愁。
4、“捣衣”和“砧声”------A、思念之情B、渲染凄凉悲苦关心家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在进行捣衣这种机械重复的劳作之时,她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单调悠长的砧声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
它不仅感染、感动着置身情境之中的思妇与游子,即使平常诗人,也往往喜欢把这种声音作为自己诗歌的背景音乐,表达忧苦、愁思的情感5、杜鹃又名杜宇、子规、蜀鸟。
传说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A、因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而古诗词中的杜鹃常常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诗人常常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B、传说杜鹃啼叫时嘴里会流出殷红的血,故杜鹃啼血常用以表现环境之凄凉。
“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6、鹧鸪A、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B、鹧鸪的叫声还可用来婉转劝人不要远行,以此表达思念之情。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东风唱鹧鸪”(郑谷《席上贻歌者》)7、雁A、雁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B、鸿雁作为信使出现;C、以“孤雁”暗示孤独、不得志8、燕子A、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成语:劳燕分飞熟语:双飞燕B、又由于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故又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如何理解和运用古诗词的意象和意境?
如何理解和运用古诗词的意象和意境?如何能明白和运用古诗词的意象和意境?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意象和意境不但是诗词本身的精髓,更是理解和学习诗歌的重要途径。
这对教育者来说,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古诗词的意象和意境,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至关重要。
一、明白意象:从具象到抽象古诗词中的意象,并非单纯的自然景物或社会现象,而是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理解意象,需要将具象的词语与抽象的意蕴联系起来。
1.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例如,“明月”不光是皎洁的月光,也喻示着思乡、离别、怀人等情感。
2.联系意象的背景:解读“花谢”需要结合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个人经历,才能更深刻地体会意象背后的情感和思想。
3.分析意象的组合关系:多个意象组合在一起,会产生更丰富的意蕴。
例如“江山如画”、“落霞孤鹭”等,要引导学生参与解读和分析,才能明白意象的整体意蕴。
二、体会意境:从意象到情感意境是诗歌意象共同营造的氛围和意境,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综合表达。
亲身体会意境,需要从意象入手,感受诗歌中透露出的情感和思想。
1.感受意境的色彩: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分析,感受意象所表达的喜怒哀乐、离合悲欢等情感。
例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悲凉意境,“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豪放意境。
2.理解意境的层次:意境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的表达。
有的直接表达思想感情,有的则是需要细致分析才能体会。
例如,“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中,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愁绪,但通过对镜顾容和夜吟的描写,却将主人公的内心愁绪充分展现出来。
3.切身体会意境的意蕴:诗歌意境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例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友谊之情,“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不羁豁达。
三、发挥意象和意境:从理解到创作学生在理解和体会意象和意境的基礎上,可以将其运用到诗歌创作、作文写作和日常生活中。
1.借物抒情:将意象作为载体,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古诗常见意象鉴赏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洲。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 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 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 湖,一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 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春风不度玉门关。
范仲淹: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天……
开头两句以回忆起笔,叙写 谪仙居 刘长卿 晴 多年前与梁耿分手时的情景。 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红日西沉,天色已晚,孤舟催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发,离愁别绪不禁油然而生。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接着,由眼前自由飞翔的鸟儿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想到自己反不如鸟,只能在海 注:此词是作者由淮溪鄂岳转 中听凭命运的摆布。深切而含 运留后贬为睦州司马,在赴睦 蓄地表现内心的酸楚和悲愤。 州途经苕(音条)溪时所作, 五六两句借白云明月寄托对梁 是寄给也在贬谪中的朋友梁耿 耿的思念。白云飘忽不定,自 的。① 晴川:晴朗的原野。 己的思念之情也悄悄地随着远 ② 解携:与友人分手。③ 平 去的白云飞向天涯,诗人伫立 芜:杂草丛生的地方。④ 长沙: 溪畔,凝神远望,不觉月亮已 原指被贬为长沙太傅的贾谊, 上,照彻前溪后溪。最后诗人 这里借指梁耿。 问:诗人通过 借连绵不断、延伸天涯海角的 哪些意象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萋萋芳草 写自己竭力从离愁别 请分析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 恨中解脱出来而终于无法解脱 情 出来的情状。可见之悲苦
古代诗歌意象含义和意境特点
五柳
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古代诗歌意象含义和意境特点
一、古代诗歌意境特点
意境风格
意境特点
豪放类:
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
清幽类:
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低沉、凄惨萧条、苍凉悲壮。
婉约类:
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委婉含蓄、蕴藉风流、朦胧缥缈。
超脱类:
17
“芭蕉”
代指离情别绪。
例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李清照《添字丑奴儿》)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葛胜仲《点绛唇》)
18
“莲”
“莲”与“怜”音同,古诗常用“莲”表达爱情。
例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切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2
“月”意象
①对月思亲思乡,引发离愁别绪。
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如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②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
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③抒发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
例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长亭”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27
酒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意象:
1. 自然意象:如山水、花草、树木、日月、星辰等。
这些意象常常用来表达诗人对自然的赞美、感慨或思考。
2. 动物意象:如飞鸟、走兽、昆虫等。
这些意象常常用来表达诗人对生命、自由、爱情等的思考。
3. 人物意象:如古人、今人、友人、恋人等。
这些意象常常用来表达诗人对人生、友情、爱情等的思考。
4. 器物意象:如琴、棋、书、画、酒杯、茶具等。
这些意象常常用来表达诗人对文化、艺术、生活等的思考。
5. 抽象意象:如忧愁、欢乐、孤独、寂寞等。
这些意象常常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
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下面稍加整理说明。
(一)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等意象,一般与自己的豪情壮志相关。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宋·陆游《书愤》)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二)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梧桐、杜鹃鸟(子规鸟)芭蕉等,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
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宋·李清照《声声慢》)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宋·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宋·王令《送春》)(三)冰雪、松、菊、梅、竹、多用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例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宋·张孝祥《念奴娇》)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宋·陈亮《梅花》)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诗歌意象
1、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 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2、许浑:日暮酒醒人已去,满天风 雨下西楼。 3、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 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 疾)
西楼仅是个象征性的概念,或指闺房,或指曾经聚会 之所,或指孤独寂寞的居所,或指登高望月怀远的地 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常指伤心地,是排遣 忧伤或遥望故国、恋人、友人的处所。
李 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苏 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杜 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雨
• 雨:绵长细密,如愁绪; 点点滴滴,如眼泪。雨是 言情造势之首选。
• 云:一是来去自由,喻游 子、飘泊、自由。二是遮 蔽光华,喻小人。
• ______________ ,只缘 不畏浮云遮望眼 身在最高层。
猿啼
表现凄厉、哀伤。
杜 甫:风急天高猿啸哀 白居易: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郦道元: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
传统意象——“动物”
沙鸥
莼羹鲈脍 双鲤 飘零 伤感 指家乡风味 代指书信
“莼羹鲈脍”、“莼鲈 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5、朝阳:希望 朝气 活力
6、西风:落寞 惆怅 衰败
7、露:人生的短促
游子思归
生命的易逝
其它类
1、玉:高洁 脱俗 2、深夜:愁思怀旧 3乡村:思归 厌仕 田园风光 纯朴美好 安逸宁静 4、草原:辽阔 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
5、仙境:飘逸 美妙洁净 忘尘厌俗
6、天地:人类的渺小 人生的短暂
心胸的广阔
情感的孤独
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载,檀道济 是南朝宋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 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 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 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 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分类大全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分类大全一、边塞、军旅类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1.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2. 山河:指国家或祖国。
3. 折戟:指战争的惨烈。
4. 柳营:指纪律严明的军营。
汉周亚夫为将军,治军谨严,驻军细柳,号细柳营。
5. 芦荻: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6. 关山:关塞山河。
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7.号角、画角、城角:一般在黎明和黄昏之时吹奏,相当于出操和休息的信号,发音哀厉高亢,古代军中常用来警报昏晓。
诗歌常借此意象表达悲凉伤感之意。
二、送别类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长亭饯别,饮酒泣别,日暮伤别,夕阳等1. 水晶帘: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寂寞之情。
2. 辽西:边关地名,借以表达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丈夫。
3. 玉阶: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
4. 屏风: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中人思念亲人。
5. 娥眉: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的情景。
6. 罗幕:精美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7. 乱红: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人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
8. 危楼:高楼,多指女主人公眺望远处,思念心上人。
9. 落花:(落红、残红)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10. 南浦: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表达送别之意。
11. 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12. 芳草: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比喻离恨。
14. 灯(烛、蜡、炬):多传达离情别绪、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
15. 折梅:表示离别、赠送寄思16. 折柳:表示送别、离愁别绪17. 蟋蟀怀念征人。
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18.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一、草木类:1、草木的繁盛(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开满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点出了时代更替、物是人非的盛衰兴亡之感。
2、草(离别、荒凉、思乡怀人)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黄叶、枫叶、落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时光飞逝,漂泊。
)如《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黄叶就是勾起游子思乡的东西,异旅他乡,仰望苍穹的碧蓝,只见黄叶飘飞,不由使游子联想自身漂泊异乡的怅惘,勾起寂寞乡愁。
4、松柏(正直,高洁、傲岸,常青、顽强的生命力)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傲正直耐寒的品格。
如:《青松》(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5、竹(气节、正直、虚心、高洁、积极向上、顽强的生命力)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
《竹岩》(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本诗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6、梅花(气节、高洁、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如《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常用意象了解意象群无疑对鉴赏古代诗歌、准确捕捉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譬如,情感类别:哀怨、激愤、向往、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等。
要深入了解这情感,就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寻撷到诗中的情感载体。
如:杨柳——(代表)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古迹——怀旧等等。
而古诗中的情感载体——意象——解读这些意象群,就成了古诗词鉴赏的突破口。
所谓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以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对之进行多维解读,是鉴赏诗歌的钥匙之一。
1、落花:自然是人类永远的认识对象和审美对象。
自然的形式丰富多彩,人类对美的撷取也无穷无尽。
山川草木“莫不有性情”。
情感与这些形式的遇合,故有意象产生。
我国历史上优秀诗词数不胜数,本文我只想撷取其中的一朵奇葩——含有“落花”意象的诗词,来略谈一二。
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以情感和生命。
归纳起来,“落花”意象有这样几层意思。
A、一是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给人的感觉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各种颜色的花儿在风中轻扬曼舞,美妙极了。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伴随着风雨之声,落花片片,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真烂漫之趣。
B、一是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中“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可以看出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情。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中“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抒发了浓浓的郁闷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
花落巳葬,己去谁葬,暗含自己的命运还不如落花,道尽了心中的绵绵的悲苦。
C、还有一种是以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
“花落春常在”清道光年间考生俞樾在礼部复试,以此句为诗开头,寓意希望在人间。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王安石《北陂杏花》)暗寓诗人宁可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粉身碎骨,也不愿委曲求全同流合污。
2、流水A、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点,故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诗人借水的清冷,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B、又因水的剪切不断、永不停歇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止无休正好吻合,故诗人又常以水喻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词人经历亡国之痛后,尝尽了人生的愁苦滋味,他用东去的“一江春水”抒写愁恨,让读者看到那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腔幽愤尽泻如注,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3、“捣衣”和“砧声”A、关心家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
在进行捣衣这种机械重复的劳作之时,她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
单调悠长的砧声有助于摒除外虑,心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
正因为这些原因,捣衣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
”(李白《捣衣》)“不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
”(杜甫《捣衣》)“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
”(宋?晏几道《少年游》)B、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杜甫的《秋兴》,就是以白帝城的砧声寄寓自己客居漂泊中对故乡的思念: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C、古典诗歌表现了捣衣与砧声意象,也塑造了这种意象。
它不仅感染、感动着置身情境之中的思妇与游子,即使平常诗人,也往往喜欢把这种声音作为自己诗歌的背景音乐,表达种种复杂的情感:“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十国南唐?李煜《捣练子》)“砧清秋巷迥,灯白夜堂凉。
此意无人会,重城醉梦乡。
”(林景熙《夜意》)4、雁相传鸿雁能够传书。
李煜在《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中的:“雁来音信无凭”,春天大雁从南方飞归北方,主人公眼见南方的大雁飞来,心头顿时生出一线希望,兴许大雁会带来故国江南的音信。
可等待半天,大雁飞过,音信全无,留下的只是更深的失望.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大雁的形象往往延伸出“雁阵”、“雁序”、“雁行”这些相应的形象来。
强调的群体、共同飞翔的意义。
“雁行”:谓相次而行,如群雁飞行之有序列。
《诗经?郑风?大叔于田》中有“两服上襄,两骖雁行”的诗句。
“雁序”:飞雁的序列。
杜甫有诗《天池》:“九秋惊雁序,万里狎鱼翁。
”更有用“雁序”来喻兄弟的。
还有“雁阵”:雁飞行时排成的队形。
汉代焦延寿的《易林?二复之丰》:“九雁列阵,雌独不群。
”这些诗文都是强调大雁和雁群的关系。
所谓“断鸿”,是失群孤雁。
柳永的《乐章集?夜半乐词》有:“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久。
”张久龄云:“孤鸿海上来。
”5、杜鹃又名杜宇、子规、蜀鸟。
传说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A、因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而古诗词中的杜鹃常常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诗人常常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诗人通过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吴融《简州归降贺京兆公》)B、传说杜鹃啼叫时嘴里会流出殷红的血,故杜鹃啼血常用以表现环境之凄凉。
“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村颓壁”(南宋?文天祥《念奴娇》)C、也有用杜鹃啼血来比喻忠贞的。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南宋文天祥《金陵驿》)6、鹧鸪A、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B、鹧鸪的叫声还可用来婉转劝人不要远行,以此表达思念之情。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东风唱鹧鸪”(郑谷《席上贻歌者》),它借所谓“江南客”之不忍唱鹧鸪曲,表达诗人不愿继续游子行的思乡之情。
7、燕子A、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宋?晏几道《临江仙》),词人以“燕双飞”这乐景反衬“人独立”这一哀情,即看到燕子成双飞翔,想到自己孑然一身,心爱之人不在身边,孤独想思之苦油然而生。
B、又由于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故又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昔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南宋?文天祥《金色陵驿》)8、寒蝉晋人陆云在《寒蝉赋?序》中称赞蝉有五种美德:头上有蕤(ruí),这是文采;只饮露水,这是清高;不食五谷,这是廉洁;不住窠巢,这是俭朴;应气候守季节,这是信用。
蝉常常成为诗人自比清高的载体,而秋蝉命折旦夕,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因此,寒蝉又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唐?骆宾王《咏蝉》),这里“西陆”即“秋天”,“南冠”即“囚徒”,诗人以闻蝉起兴,借寒蝉自喻,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李商隐《蝉》),天将破晓,寒蝉巳声嘶力竭,而它所栖息的高树(喻指所期望的人)却仍然一片碧绿,似乎对寒蝉的哀鸣,全然无动于衷,诗人以蝉自况,喑喻为人作幕,寄人离下,空有不平之鸣,依然为薄官所羁绊。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竭。
”(宋?柳永《雨霖铃》),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巳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曹植《赠白马王彪》。
9、月亮A、古诗中的月亮往往是思乡的代名词,是相思之情的载体。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州》)“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B、明月还常常蕴涵边人的悲愁。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悲亢幽怨。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王昌龄《出塞》)的悲壮雄浑。
C、有时明月还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D、由于月亮的特点是普照天下,有圆有缺,月圆可喻亲朋相聚,事情结果圆满;月缺可喻亲朋分离,事情不如人意。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恨君不是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宋?吕本中《采桑子》)即借月亮的这两个特点来喻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