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语文3年级下册(最新版)古诗三首(教案)
三下语文古诗三首教案
三下语文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
1. 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词。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 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 理解诗句的意思。
2. 难点。
- 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感受古诗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1. 同学们,咱们中国呀,可是诗歌的王国。
古诗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
今天呢,咱们要一起走进三首古诗,去领略古人的智慧和情怀。
2. 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词(12分钟)1. 教师范读三首古诗,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字音和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例如“屠”(tú),这个字可不能读成“dú”哦,不然就变成“独”了,那意思可就完全不一样啦。
“符”(fú),这个字呢,就像一个小符咒,大家要记清楚它的写法。
- 对于一些难写的字,教师进行范写,如“酒”,左边是三点水,右边的“酉”字要写得紧凑一些,可别写成“西”啦,不然就变成“西”边的水了,那可就奇怪了。
- 让学生开火车读、齐读生字词,加强记忆。
4. 再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流利。
(三)精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20分钟)- 解题:同学们,“元日”就是农历的正月初一,也就是咱们说的春节。
春节可是咱们中国最热闹的节日啦。
- 逐句理解诗句。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同学们,听,“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响起,旧的一年就过去了。
这里的“除”就是过去的意思。
那“屠苏”呢,是一种酒名。
在新年的时候,春风暖暖地吹着,把屠苏酒也吹得暖乎乎的,人们喝着屠苏酒,多开心呀。
就像咱们过年的时候,吃着各种好吃的,喝着饮料,是不是很幸福呢?- 指导朗读:读这两句的时候,要读出新年的热闹和欢快的感觉。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三首》部编本 精选1篇
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静夜思》、《登鹳雀楼》和《将进酒》三首古诗,理解诗意,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指导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地背诵《静夜思》、《登鹳雀楼》和《将进酒》三首古诗,理解诗意,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讲述古人的生活场景,引出古诗的主题。
例如,讲述李白在长安的生活,引出《静夜思》这首诗。
(2)通过播放古诗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古诗(1)讲解古诗的内容:《静夜思》描绘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景;《登鹳雀楼》表达了作者登上高楼远望的豪情壮志;《将进酒》歌颂了作者豪放不羁的人生态度。
(2)分析古诗的语言特点:运用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3)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体会诗歌的情感。
3. 巩固练习(1)分组朗读古诗,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全班朗读。
(2)让学生自己创作一首关于家乡或自己的小诗,然后与同学分享。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古诗内容和语言特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古诗,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课后作业1. 熟练背诵三首古诗。
2. 思考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写一篇简短的小论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指导等方式,使学生初步掌握了背诵古诗的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成长。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三首》部编版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了诗句的朗读和生字词的学习,但发现部分学生在朗读时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如韵律把握不准、读音不准确等。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个别指导和集体练习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机会练习和提高。
二、核心素养目标
《古诗三首》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提升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以及增强语言表达与交流技巧。通过深入学习三首古诗,使学生能够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对古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会品味诗词中的意境美和语言美;锻炼运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达古诗词意境的能力,促进思维发展与创造力提升。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语言表达技巧:如何运用现代汉语准确地表达古诗的意境,这是学生语言表达中的一个难点。
-文化背景知识:古诗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如历史、地理、风俗等,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情感,对于缺乏相应生活经验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挑战。
举例:《三衢道中》中的“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要求学生理解诗人在描绘自然美景时的超然情感,以及这种情感背后的文化内涵。
2.诗词朗诵: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朗诵活动。学生通过朗诵来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诵表演。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如何将古诗中的美和情感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三首《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感受古诗的美。
(2)培养学生对自然、家庭、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三首。
2. 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生僻字的认识和书写。
2. 体会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出示课件或黑板,展示古诗三首的题目。
2. 学习古诗:(1)学习《春晓》:①引导学生朗读诗句,注意停顿和语气。
②解释生字词,如“花落”、“风雨”等。
③分组讨论,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④默写诗句。
(2)学习《静夜思》:①引导学生朗读诗句,注意停顿和语气。
②解释生字词,如“床前”、“光景”等。
③分组讨论,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④默写诗句。
(3)学习《登鹳雀楼》:①引导学生朗读诗句,注意停顿和语气。
②解释生字词,如“鹳雀楼”、“黄河”等。
③分组讨论,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④默写诗句。
3. 巩固练习:(1)出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描述图片或视频中的场景。
(2)进行小组问答,检验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4. 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鼓励学生积极朗读和背诵古诗,培养对古诗的热爱。
5. 作业布置:(1)朗读和背诵古诗三首。
(2)以“我喜欢的古诗”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六、教学反思:1. 回顾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分析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最新-三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 所见教案 教科版 精品
所见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词句,理解“振、欲、捕”的意思。
2.理解诗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描述的情景,想象牧童活泼机灵的神态和愉悦快活的心情,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指读课题,齐读。
二、这首古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袁牧。
诗人的名字要记住---齐读:袁牧。
三、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
振蝉骑
“振、蝉”在读音上要注意什么?“骑”看到这个字,你能想到它的意思和什么有关吗??
2.交流你所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袁枚一生,历任溧水、沭阳、江浦、江宁知县,除了赢得贤明政声之外,留下的文学著作也很多,有《小仓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和笔记小说《子不语》等。
)
四、初读诗文,了解大意
1.出示诗句,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3.默读思考:在《所见》一诗当中,你见到了什么?
4.交流各自收获。
5.老师见到了两幅图,你知道是哪两幅吗?(一、歌唱图二、捕蝉图)
五、品读诗文,体会意境
1.品析“牧童歌唱图”
牧童骑黄牛,歌唱图
歌声振林樾。
读一读前两行诗句,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牧童如何骑着黄牛?这是怎样的歌声?(理解“振林樾”)他会唱什么歌?
在这句诗中,你看到的牧童是怎样的牧童?
2.指导朗读。
3.熟读全诗,背诵诗文。
六、课堂练习
组词
振()蝉()忽()闭()骑()晨()弹()物()闲()奇()。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一、导入新课(约X分钟)开场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古典音乐,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古诗词画面,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向学生简要介绍古诗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三首古诗的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通过讲述小故事或相关历史背景,帮助学生建立对古诗的初步认识。
引导学生了解今天的学习内容——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
通过提问的方式,询问学生对古诗的了解程度,并简要介绍三首古诗的题目和风格特点。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期待和好奇,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背景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古诗的文化背景和作者情况,为深入理解古诗内容做好铺垫。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1. 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兴趣导入;介绍古诗词的重要性,告诉学生本次学习的内容为本册课本第一课《古诗三首》。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新的一学年已经开始,我们即将一同开启充满诗情画意的古诗学习之旅。
今天我们将学习本册课本第一课《古诗三首》。
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古诗词的小知识,激发大家对古诗词的兴趣。
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它们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每一首古诗都是历史的见证,都蕴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和智慧。
学习古诗词,不仅能让我们欣赏到古人智慧的结晶,更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审美情趣。
学习古诗词是我们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本次我们学习的《古诗三首》,是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一课。
这三首古诗分别是:蕴含深刻哲理的《登鹳雀楼》、表达离别之情的《送元二使安西》以及描绘自然美景的《望庐山瀑布》。
这些古诗都有各自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它们的韵味吧!相信同学们对即将学习的《古诗三首》已经充满期待了。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一起走进这些古诗的世界,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古诗三首》(教案)语文三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学习目标】1.认识“鸳、鸯、惠、崇、豚”等14个生字,读准“散、杆”两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质疑问难,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
【学习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学会质疑问难,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1.同学们,转眼间冬天已悄然离去,春天已经到来,再过几天,飞鸟会在空中翱翔,虫儿会在花间嬉戏。
大自然中,处处会有可爱的生灵,它们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单元“大自然的生灵”。
2.出示单元导语,指导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3.出示本单元的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古诗三首》《燕子》单元预习。
(出示PPT3、PPT4)二、自主预习,组内互查1.大屏幕出示自读要求。
(出示PPT5)一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用○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查阅字典正确认读。
二读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读课文:读中有思,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不明白的地方用“?”进行标记。
生自主预习课文,老师巡视。
2.小组合作,检查预习。
大屏幕出示合作要求。
(出示PPT6)(1)小组内开火车认读二类字词,对于难认的字,组内同学共同讨论识字方法。
(2)小组长按自然段分工,组内比赛朗读课文。
三、智力闯关,知识比拼刚才老师看到每个小组都在认真合作识记生字、比读课文,接下来我们进入“智力闯关”,进行全班展示。
1.第一关生字新词我来读认读生字词出示这两课的生字、词语,每个小组的4号同学开火车读,错了的改正后再读三遍,全对的为其小组加分奖励。
(出示PPT7)泥融鸳鸯惠崇河豚芦芽伶俐翼尖偶尔荡漾飞倦闲散纤细聚拢几痕小溪泛尽想一想,这里面还有哪个词语是自己不理解的?生提出疑问,其他同学帮助解答。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认读“州、糖”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理解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的韵味。
二、教学重点1.认识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感受古诗的韵味,提高欣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叫做《古诗三首》。
大家知道什么是古诗吗?2.是的,古诗就是古代的诗歌。
诗歌是诗人用来表达情感的一种文学形式。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三首古诗,分别描绘了不同的画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的世界,感受其中的美好吧!(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朗读第12课《古诗三首》,注意读准字音,理解字词的意思。
2.在朗读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词语,请用笔做好标记,等会儿我们一起来讨论。
(三)课堂讲解1.请同学们看第一首诗《池上》。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画面呢?2.是的,这首诗描绘了小池上荷花盛开的美景。
请大家跟我一起朗读这首诗,注意感受诗中的意境。
3.我们来看第二首诗《小池》。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画面呢?4.对,这首诗描绘了小池边青蛙跳跃的情景。
请大家跟我一起朗读这首诗,体会诗中的生动描绘。
5.我们来看第三首诗《江上》。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画面呢?6.没错,这首诗描绘了江上行驶的帆船。
请大家跟我一起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的壮丽景象。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分享一下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一起讨论解决。
2.对于这三首诗,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古诗是一种表达情感、描绘景象的文学形式。
2.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分别是《池上》、《小池》和《江上》,感受到了古诗的美妙。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三首》,大家对这三首诗有什么印象呢?2.是的,这三首诗描绘了不同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了古诗的魅力。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三⾸》优秀教案,欢迎⼤家分享。
教学要求 1.了解诗句⼤意,理解诗⼈的思想感情。
2.理解“留连、⾃在、应怜、⼩扣、天际”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
4.背诵、默写三⾸古诗。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课时 ⼀、板书课题:古诗三⾸ ⼆、复习引⼊ 你以前学过什么古诗?给⼤家背诵⼀⾸。
三、学习第⼀⾸《江畔独步寻花》 1.知诗⼈,解诗题。
杜甫,唐代著名诗⼈,其诗显⽰了唐代由盛到衰的历史过程,称为“诗史”,有《杜⼯部集》。
题⽬⼤意:江边独⾃赏花。
2.抓字眼、明⼤意。
这是⼀⾸优美的赏景之作。
它以刻画细微、⾊彩浓丽⽽取胜。
第⼀句:黄四娘,⼈名。
既亲切,⼜勾勒出⼀个古代婷婷少妇形象。
蹊:⼩路。
句意:黄四娘家繁花盛开,把⼩路都遮住了。
第⼆句:千万朵鲜花,把花枝都压得很低很低。
第三句:留连,舍不得离开;彩⾊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好像和⼈⼀样欣赏美景⽽舍不得离去。
第四句:恰恰,黄莺的叫声。
黄莺在⾃由的鸣叫。
指名说句意。
3.想意境、悟诗情。
对照插图、想意境,思考:表达了诗⼈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 五、练习背诵 第⼆课时 ⼀、复习引⼊ 1.指名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2.提问:学习古诗的.三个步骤是什么? ⼆、按学习古诗的⽅法先学习《游园不值》 叶绍翁,宋代诗⼈。
题⽬⼤意:游园⽽没有见到要访的⼈。
第⼀句:⼤概是园主⼈爱惜苍苔,怕⽊鞋踩踏青青的苔藓。
第⼆句:轻轻地扣那柴门,好久也没有⼈来开。
第三句:满园春⾊关不住。
第四句:⼀枝红杏伸出墙头来。
侧⾯描写春景的艳丽及对春景的喜爱之情。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三首古诗的主要内容和意境。
(3)学会生词和重点句子,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文学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三首古诗的主要内容和意境。
(3)学会生词和重点句子。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和词语的理解。
(2)古诗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三首古诗的内容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三首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意。
(2)准备生词和重点句子的学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三首古诗。
2. 新课学习:(1)引导学生朗读第一首古诗,讲解生词和重点句子。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3. 巩固练习:(1)进行古诗填空练习,巩固学生对生词和句子的掌握。
(2)进行古诗意境的理解和感悟的讨论,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五、作业布置1. 完成古诗填空练习。
2. 背诵三首古诗,准备下一节课的默写。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欣赏和解读,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合作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古诗填空练习和背诵情况,评价学生对古诗内容和意境的理解。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古诗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朗诵中感受古诗的韵律和美感。
9《古诗三首》(教案)-语文三年级下册
9《古诗三首》(教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以简练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的感受和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和欣赏古诗,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文将基于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的教学案例,为教师们提供一种可行的教学方案。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三首》,学生能够:1. 理解并背诵《古诗三首》中的古诗作品;2. 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如押韵、对仗等;3. 学会欣赏和表达古诗的情感和意境;4. 开展创设情境、观察、讨论、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与方法课时一:《古诗三首》的导入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古代文人墨客的画像,介绍古代史人的身份和作品,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2. 听读古诗:教师带领学生齐读《古诗三首》,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诗意,感受作者的情感。
3. 聆听古诗:播放录音或由教师朗读《古诗三首》,让学生聆听,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4. 讨论: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给出自己的解释和感受。
课时二:逐句理解《古诗三首》1. 分析韵律:教师解析古诗中的押韵规律,让学生了解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 逐句讲解:教师分句解读古诗,解释生僻词语,并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3. 学习背诵:引导学生逐句背诵《古诗三首》,并进行分组朗诵。
课时三:感受《古诗三首》的意境1. 情感体验: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古诗三首》的意境,讨论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情绪。
2. 绘画表现: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古诗的意境。
3. 表演展示:学生分组进行古诗的表演,通过语言、表情和肢体语言,将古诗中的情感和意境展现出来。
课时四:创作《古诗三首》1. 诗意启发: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进行古诗创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2. 创作实践: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创作古诗,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和表达方式。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古诗的背景,认识一些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诗句中的关键词,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
2. 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 学会通过诗句中的关键词,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古诗内容。
2. 参考资料,用于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学习古诗:(1)让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解释古诗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意。
(3)引导学生通过诗句中的关键词,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 讲解古诗:(1)向学生讲解古诗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2)通过举例、讲解,让学生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练习与拓展:(1)让学生进行朗读、默写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2)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6. 布置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所学古诗,加强家校联系。
(2)要求学生背诵古诗,加强学生的记忆力。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表现、朗读和默写练习,评估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结合学生的作业和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古诗的背诵和理解情况。
七、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 教科版
古诗三首时间: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 认识5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 感悟诗歌的情趣。
课时: 1课时教学流程:1. 调动积累, 导入新课。
师:初夏的时候, 我路过公园里的小池塘时, 看到有几朵小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 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说到池塘、荷花, 你们还想到了哪些诗句呢?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师: 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夏日池塘里发生的事, 它的题目就叫《池上》。
(板书诗题: 池上)相机理解诗题: 荷花池塘里。
学生齐读题目。
简介作者。
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教师小结: 白居易,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从小生活清贫, 生逢战乱, 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 他写了很多诗, 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 即有名的“讽喻诗”。
他热爱大自然, 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
他的诗质朴自然, 通俗易懂, 老少能读。
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 多首, 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2. 初读诗歌, 整体感知。
3. 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 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 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 小组合作学习, 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 借助工具书, 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内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 互相启发、补充。
5. 集体交流, 了解《池上》大意。
(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1)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2)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基本特征及其与现代诗歌的不同之处;2.学习三首不同风格的古诗,理解其内涵,感受其中的情感韵味;3.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提升其欣赏和创作古诗的水平。
教学内容1.讲解古诗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2.学习三首不同风格的古诗:《静夜思》、《登高》、《赋得古原草送别》;3.教导学生如何进行古诗的欣赏和创作。
教学方法1.讲授课堂教学法;2.班内小组合作学习法;3.课堂互动式教学法;4.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静夜思》课前准备1.课前教师先讲解古诗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2.教师为学生播放“静夜思”的视频,让学生欣赏。
1.整体欣赏:听一遍《静夜思》,体会其韵味和情感;2.分章解析:逐句解释,让学生根据学习的表现手法寻找句中的表现手法;3.课堂模仿:让学生教师的示范下,模仿《静夜思》的写作方式;4.小组互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欣赏,创作发言等互动。
第二课时:《登高》课前准备1.播放《登高》的视频,让学生跟读;2.给学生留时间,让学生自行思考并记录下自己的心情。
教学步骤1.朗读【启蒙】: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朗读自己记录下来的片段;2.理解古诗情感和韵味【讲解】:讲述《登高》的韵味和情感;3.个人模仿:学生自行创作一段,模仿《登高》的写作方式;4.以小组形式,互相欣赏、创作发言:学生最后可用自己创作的诗歌进行讲解并进行讨论。
第三课时:《赋得古原草送别》课前准备1.请学生预习并阅读《赋得古原草送别》;2.了解学生对《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认知,并为下一步教学需求做好充分的准备。
1.读诗【启蒙】:请学生跟读《赋得古原草送别》;2.解诗【讲解】:讲解《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内涵及韵味特征;3.朗诵:激励学生了解《赋得古原草送别》的韵味,鼓励学生朗读作品;4.创作【互动】:让学生以《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为蓝本,进行古诗创作。
二、教学反思本次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课程的设计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特征,着重让学生通过欣赏而培养其语感和审美能力,提高其欣赏和创作古诗的水平。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
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研究诗歌三首,了解古代文化;
2. 能背诵《将进酒》诗句;
3.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将进酒》的诗意理解;
2. 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唐代诗人李白的画像,介绍李白的简介和他的诗歌创作,引发学生研究古诗的兴趣。
2.新课研究(35分钟)
1. 首先研究《将进酒》:听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教师讲授词语的词义、音、形、义,辅导学生掌握课文的朗读和吟
唱技巧;
2. 研究《悯农》和《秋风词》:学生阅读课文,发现课文的端倪,领悟诗歌的意义,学生读课文朗诵,使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朗
读和吟唱技巧。
3.课外拓展(10分钟)
老师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唐朝的图书或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对唐
代文化的了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四、作业
结合所学内容,要求学生写出一篇200字以内的心得体会,并
在下节课朗读。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听、说、读、写中学习古诗。
学生通过朗读,表现出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获得了快乐。
在后续教学中应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部编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③“莓苔”就是青苔,这里泛指野草。“草映身”:小孩就坐在草丛中。可以想象小儿垂钓之处是花红柳绿,生机勃勃,生趣盎然。
五、总结
1.出示:冰心奶奶说过: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就是儿童。一个成人再也无法变成儿童,儿童世界永远是一个人最眷恋的“精神家园”。
2愿我们小朋友永远都拥有这世上最宝贵的童真、童趣、童心。
七、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
蓬头:可爱
学:专注
遥招手:动作
怕得鱼惊:心理
八、课后反思:
《小儿垂钓》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诗描写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孩子认真专注,天真浪漫的神态跃然纸上。诗句通俗易懂,活灵活现的勾画出一个天真浪漫的小孩儿的形象,让读者感到逼真,亲切。
这首诗,作者没有写寻访者不遇的失望心情,而是通过童子的答话,用极其朴素、自然的文字,从侧面描绘了隐者隐居的山林之幽深、壮美。这山林的形象同隐者的形象,在作者的笔下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教学时,在弄懂句意的同时,教者要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中表达的意境,想象诗人描绘的情景。“松下”可见松树的高大,隐者住处环境的壮美与幽静;“采药”道出了山中草木繁茂,遍藏奇珍异宝;“云深”,既写出了云雾的浓重厚密,又写出了山林的高大幽深。这些词语朴实无华、不加雕琢,而有机地连缀在《寻隐者不遇》这首诗中,个个都显示了不凡的光彩,成为壮美山林的传神之笔。
⑵ 这个时候,小孩子坐着钓啊钓,眼看鱼浮子动了一下,又动了一下,怎么样了? 可就在这个时候,来了个路人(出示贴图),咱们一起读最后两行,出示第三、第四行,上面两行我们读出了天真,专心的孩子,这两行呢?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500字
《古诗三首》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三首》中的诗意,感受古诗的韵味。
2.学会生字词,积累词语。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2.学会生字词,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1.古诗的朗读节奏和韵律。
2.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准备:1.课文《古诗三首》2.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古诗,你们喜欢古诗吗?为什么?二、学习《春晓》1.自读诗歌,理解诗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组内交流。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节奏和韵律。
4.学生齐读,体会诗歌的韵味。
5.学生自主背诵,教师指导。
6.学生分享背诵感受,教师点评。
三、学习《村居》1.自读诗歌,理解诗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组内交流。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节奏和韵律。
4.学生齐读,体会诗歌的韵味。
5.学生自主背诵,教师指导。
6.学生分享背诵感受,教师点评。
四、学习《江上渔者》1.自读诗歌,理解诗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组内交流。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节奏和韵律。
4.学生齐读,体会诗歌的韵味。
5.学生自主背诵,教师指导。
6.学生分享背诵感受,教师点评。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并简要介绍其内容和情感。
3.教师布置作业:选择一首喜欢的古诗,进行欣赏和背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古诗三首》,学生对古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味和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指导学生朗读节奏和韵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同时,通过学生自主背诵和分享,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辅导。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在理解诗意方面,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春晓》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诗人是如何表达对春天的喜爱的?”2.在生字词学习方面,让学生通过图片、实物或动作等方式,加深对字词的理解和记忆,例如:“‘晓’字可以怎么理解?有没有同学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二、教学难点补充1.朗读节奏和韵律的指导,可以通过拍手或敲击乐器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例如:“我们一起来拍手,感受一下这首诗的节奏,看看哪里需要停顿,哪里要连读。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如何才能做到新理念的要求呢?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热情,克服教学中的惯性,使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力戒刻板、张扬创新。
在古诗教学中,应找准激情点,以此为契机,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学习语文,使学生在语文课中获得情感与人文精神的养料,丰富他们的感情世界,开启艺术想象力,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体会诗人的情感,并背诵三首古诗。
2、认识“径”、“斜”、“枫”等10个生字。
会写“斜”、“枫”等13个字。
教学重、难点:1、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录像,引出新课。
1、播放《山行》的画面,让学生自由说说观看后的感受。
2、让学生介绍收集到的有关诗人的资料,教师揭示课题。
二、欣赏诗歌,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配乐朗读诗文)学生一边听,一边浏览全诗,初步感受这着诗的韵律美。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指生朗读古诗,师生评议。
三、学法迁移,自读自悟。
1、指导学生根据文中注释及字典理解词义。
2、用以前学过的“连词解句意”理解诗句,同时把不懂的地方在文中标注出来。
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四、师生共议,理解诗意。
1、指名朗读全诗,讨论根据词义给多音字注音。
2、理解诗文(1)通过注释和工具书,你读懂了哪些诗句?(2)通过联系上下文你读懂了哪些诗句?(3)还有哪些诗句不懂?师生、生生互动讨论。
(4)师生归纳整首诗文。
五、图文结合,欣赏意境。
1、引导学生看图(课件出示图片)思考:(1)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古诗,说出每首诗的大意。
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三首诗。
体会作者热爱大好河山、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古诗。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指导学习《望洞庭》
1.解题,了解诗人:
⑴板书课题:望洞庭。
你从题目知道了些关于这首诗的什么信息?
(写的是洞庭,从“望”角度来写的,是远看)
⑵介绍诗人:
刘禹锡,洛阳人,它的诗通俗清新,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2.初读:
自由读诗,想想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指名读,正音:潭、磨、螺。
齐读。
3.精读感情(抓住字眼、想象意境):
⑴“湖光秋月两相和”:
感受“和”──和谐、协调。
你读出时间了吗?(秋天的夜晚:“秋月”)你读出当时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了吗?(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结合看插图。
“两相和”这“两”谁与谁?(湖光与秋月)湖光秋月如此“和谐”,水月澄洁,一片宁静的氛围,一派和谐之美!
⑵“潭面无风镜未磨”:
感受“镜未磨”──风平浪静。
(未:没有)
这里藏着一个精确的比喻,你读出来了吗?(把“潭面”比作“铜镜”)
这铜镜还没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蒙。
为什么?(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
⑶“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感受“遥望”“银盘青螺”──自然之美精美绝伦。
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美景。
指名读,想象:白银作的盘子里放上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色田螺,看着它,你有什么感觉?诗中的“白银盘”指什么?“一青螺”
呢?再看插图。
说说感受。
月夜遥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绝伦的工艺珍品,让人爱不忍释,好一派秀美柔
和之景。
朗读、背诵。
(指名有感情读背,因已有基础,重点放在投入情感上)。
二、学习《题西林壁》。
教法同上。
解题,了解诗人。
初读。
读通,读懂。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教师检查。
精读质疑。
重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师生互相讨论、共同交流,达到明白诗意,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不识,看不透。
缘,因为。
此句的意思是:不能看透庐山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庐山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之中啊!
朗读、背诵。
三、自学《华山》
这首诗浅显易懂,放手让学生试着用上面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自学检查——质疑讨论——熟读成诵)。
四、拓展延伸
课后找一些自己喜欢的山水诗背一背,并抄写在积累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