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大全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本质1.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的社会活动。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学制的发展趋势)简答题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现代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孔子教育思想简答题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1.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2.重视因材施教。

3.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因此,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标志(简答题)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通教育学》为标志,美国杜威和他们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他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传统教育学特点: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也是生长,主张在做中学,杜威是以学生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社会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派的代表。

第二章小学教育义务教育的概念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适龄儿童:年满6周岁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小学教育的特点)简答题重点1.普及性2.基础性3.强制性小学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依据(小学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简答题小学教育目的的意义#小学教育目的是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于小学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小学教育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1.小学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精)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精)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绪论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教育学的萌芽和发展A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B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1776-1787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曾4次在格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较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讲授。

1806年,赫尔巴特接替了康德在格尼斯堡大学的教育学教席,并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C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3个阶段<1>1861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2>20世纪初1901年,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了“实验教育学”这一术语1908年,德国教育家拉伊出版《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3>19世纪末20世纪初1916年,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在批判脱离儿童生活的、以教师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基础上提出的1930年,我国的扬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D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1963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了《教育过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发现学习1975年,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赞科夫出版了《教学与发展》(书中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3.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第一章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概念: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认识1、教育: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培养人为目的的,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要素:学习者(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中介)学习者(受教育者):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

重点: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教育活动的促成者。

职责:传道、授业、解惑、引导、促进、规范教育影响(教育中介):学习者与教育者进行教育活动时所依赖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有形客体:场地、设备、手段、方法、组织形式、教育内容、目的无形客体:交流、谈心,人格的交流3、教育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有机运行的整体、完整实践活动的系统、教育活动的双重性:生产活动=主体—客体(对象化活动)教育活动=主体—主体(交往性活动)《论语》:学而时习之、有教无类、学思结合温故而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记》:长善救失、教学相长、启发诱导,中国第一步教育专著《理想国》柏拉图:儿童教育(身体、习惯、品质)培养哲学王《雄辩术原理》昆体良:重视德性、培养雄辩家、教育内容(文法、修辞、音乐、几何、天文学、哲学),第一步教育专著(二)形成阶段夸美纽斯(1592—1670年)捷克教育家《大教学论》1632年:班级授课制、直观教学。

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1776—1841年)德国教育家《普通教育学》1806年:教师中心论、四段教学法。

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

(三)发展阶段实科教育学:斯宾塞《教育论》(1861年)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1914年)拉伊《实验教育学》(1908年)文化教育学: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性》(1888年)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1919年)克伯屈《设计教学法》(1918年)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教育的阶级性: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教育的目的:促使人的全面发展三、当代教育学的状况1、研究问题、领域的扩大化2、理论基础、研究模式的多样化3、学科的分化和体系化4、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密切化5、教育学元理论的形成四、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科学解释教育问题2、掌握教育规律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4、促进教育科学的发展第二章教育功能第一节教育功能概述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是指教育在其内外联系中所表现出的特性和能力。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1.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

5页选择2.教育的研究对象:我们可以把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

也就是说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9页问答《学记》是我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专著。

12页1806年,德国哲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从而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6页选择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其代表性著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三个命题是杜威教育理论的总纲。

17页选择3.教育学起源的假说有哪几种?选择上帝起源论:把教育的起源归结为神或上帝。

完全是出于宗教需要的,是一种杜撰,他们认为上帝创造了一切,自然也就创造了教育,这种观点无疑是荒唐的,不科学的。

生物学起源论:把动物适应环境,求得生存的本能性活动当作教育的基础,否定了人的教育与动物的本能性生物行为的根本区别,它实际上否定了人与动物区别。

动物既不会自觉的改造自然,也不能将改造自然的经验传递给下一代,所以不可能产生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心理学起源论:把模仿看作教育的基础,而且把模仿限定为儿童,一方面,肯定了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承认了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孟緑所说的“模仿”是无意识的,本能的行为,这又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并把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排除在教育之外,因而有以偏概全之嫌,同样也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劳动起源论:把人的个体发展与人类生存需要结合起来,认为人类生理器官,语言,思维等客观发展与生产知识和生活经验代代相传的主观要求产生了教育,而劳动恰好发展了人类自身并满足了人类生存的需要,于是教育这种人类独特的社会现象便应运而生了。

26页4.原始教育的特征?问答1.教育形式社会化,劳动的场所就是教育的场所2.教育权利平等化,所有氏族公社成员的孩子的照管和教养都是平等的3.教育内容实用化,教育内容组要以生活常识,习俗,生产知识与技能为主,还伴随有音乐舞蹈等方面的教育4.教育方法简单化,主要通过言传身教,口耳相传,模仿的手段教育28页5.随着社会发展。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学概述1、《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2、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翻译为《雄辩术原理》),但比中国古代的《学记》要晚300多年。

3、一般认为,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成书、1657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西方近代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它的出版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科问世。

标志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4、【《大教学论》的主要教育理论贡献】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育对改造社会和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实施普及教育。

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他首次创立了系统的学校制度,建立了较完整的课程体系,按年龄实行班级授课制,编写百科全书式的教科书,试图建立分科教学,还提出自然性、直观性、确切性等教育教学原则等。

这些教育教学范式影响了近代整个欧洲,并很快传遍世界各国,奠定了近代教育的理论基础。

因此,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

5、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 “白板说”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

6、赫尔巴特德国教育理论家,完整教育学体系的创立者,“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看作是具有划时代意义,是近代教育理论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奠基之作,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具有完整教育学体系的著作。

——传统教育学的代表赫尔巴特的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教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

教育要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

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去进行,这就是所谓“四段教学”。

7、杜威(John Dewey,1859-1952)与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主要观点:(1)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2)教育即生长;(3)课程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4)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5)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尊重学生的差异性;(6)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 )——现代教育的代言人、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8、新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对立——杜威和赫尔巴特的相对立的“三中心”赫:教材教师课堂&杜:经验儿童活动9、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H. A. Kahpoba, 1893-1978)主编的《教育学》于1939年出版。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职机构承担的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教育者进行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社会活动。

2.教育目的:指社会对教育所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体设想或规定,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3.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义务教育:是按照法律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于保障的国民教育。

5.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新的、意外的情况正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并巧妙加以解决的能力。

6.课程:狭义: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广义: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安排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7.课程编制: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个过程它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等阶段8.教学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9.教学大纲: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确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规定学科的教材范围,教材体系,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10.教学方法:是指老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整套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11.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12.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13.陶冶法:是教育者利用或创造良好的教育情景,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一、填空题:1.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它的基本形式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2.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3.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化”口号的教育家是裴斯泰洛齐。

4.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5.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民主主义教育》他,他强调的“三中心”是“教育中心,生活中心,活动中心。

1.依据教育作用的对象,把教育功能划分为本体功能和派生功能。

本体功能是教育对人的发展、对社会个体成长发展所起的作用;派生功能是指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

2.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受到遗传素质、环境影响、学校教育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制度。

4.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

5.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叫做情境熏陶法。

1.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学校教育制度。

2.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管理规则,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人文条件、修业年限及他们之间的衔接关系。

3.中小学教育的双重任务是知识传授和文化普及。

4.义务教育具有强迫性、普及性和义务性的特点。

5.“两基”是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1.《教师法》中对教师概念做了明确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接班人、提高名族素质的使命。

2.3.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特点是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对话合作、教学相长。

4.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不得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等,这是维护学生的隐私权。

5.班集体是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共同学习、生活、自己教育自己的基层集体。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教育的经济功能答:(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为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价值。

(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

2、在素质教育中如何贯彻“五育”答:五育虽然相对独立,但在教育实践中,应把五育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使受教育者形成合理的素质教育。

德育是教人如何做人处事;智育注重提高学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知识和能力;体育关注改善人的身体素质;美育则提升学生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劳动技术教育则为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作精神和技术的准备。

3、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4、教育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答:(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2)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3)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答:(1)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性、自律性(2)课程内容选择的生活性、综合性(3)课程实施方式的自主性、探索性(4)教学组织形式的个性化1、学习集团的个性化、弹性化2、指导形式的个别性、合作性。

(5)课程实施环境的开放性、灵活性1、学习空间的开放性2、学习时间的灵活性6、教师专门的教育素养包括几个方面答:(1)对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精通;(2)对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掌握牢固;(3)熟悉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熟悉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二、分析题1、教学原则(8个原则9个方法)一、循序渐进原则概念:循序渐进原则,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循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基本要求: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学校教育是狭义的教育2.教育从形式化到非形式化再到制度化3.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4.教育的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5.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是东汉末年的鸿都门学,外国是雅典的弦琴学校6.在影响人的发展因素中起决定因素的是个体的实践活动7.卢梭的代表作是《爱弥尔》8.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创新精神9.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维果斯基指出10.班主任的指导风格分为: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11.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最本质的区别是社会性12.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史上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它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3.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的变化过程。

14.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

它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儿童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为基础,以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为中心而实施的课程。

15.班级授课制是把年龄相仿、水平相近的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预先制定的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和上课时间表进行分科教学。

16.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协调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各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

17.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18.教育如何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的规律,做到循序渐进地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差异性的规律,做到因材施教,促进个体身心发展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规律,做到从实际出发,促进个体身心发展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

教育学 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 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教育学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以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为对象,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规律性联系,并服务于教育实践的一门学问。

2.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狭义: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3.教育目的: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阶级利益需要提出的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规定,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

4.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学校之间的纵横衔接关系。

5.义务教育: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是一种普遍的、全民的教育。

6.课程:广义的课程指的是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全部经验,狭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

7.课程计划: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8.课程标准:指学科课程标准,它是各学科的纲领文件。

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9.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

10.教学:是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基础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是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动态生成为存在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11.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体方式和手段的总称。

12.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13.班级授课制: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世界图解》: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根据他所提出的的适应自然和直观教学原则写成的一部小学教科书,内容包括自然、人类活动、社会生活、语言文字等,是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书籍。

1.《母育学校》: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早期的学前教育著作。

论述幼儿教育的性质;身体训练的价值;强调幼儿对自然界的初步认识是智慧发展的开端及对幼儿进行道德训练和宗教教育的重要性;指明幼儿进入国语学校学习前应做的准备。

2.《师说》:韩愈著,是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著作。

从教师的作用、任务、择师标准等方面论述了教师问题。

二.简述题2.《普通教育学》主要内容。

根据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确立了教育过程的阶段、手段和方法,揭示了教学工作和教育工作的客观联系,并由此提出了教学的阶段理论学说和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3.杜威的实用教育学的特点及作用。

(1)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预备。

(2)学校即社会,要把现实社会生活的一些东西,组织到教育过程中去,使学校成为一个“雏形的社会”。

(3)儿童是中心,一切教育措施都围绕儿童。

(4)让儿童“从做中学”,从自身的活动中去学。

杜威在批判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理论的基础上为现代教育学的创建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5.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

(2)教育具有文化选择的功能。

(3)教育具有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4)现代教育的开放性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三.论述题1.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举例说明。

(1)坚持民主平等,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2)坚持教学相长,建立以人为本的授受关系。

3坚持尊师爱生,做一个关怀教师。

每一个生活在集体中的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这是人之常情。

学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

老师关心学生,可以让学生在感情上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爱,这是让学生理解师爱的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

这里所说的关心学生,不仅仅是指学生生病时送水送药,更多的是了解学生,乃至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苦痛,排解他们的忧愁。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一、选择题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一)教育学的萌芽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

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

比较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全面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

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

(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第一本教育著作。

教育学期末考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考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考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4、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等5、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课程教案也称教学计划,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于课程设置的文件7、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8、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9、谈话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回答、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获取或巩固知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方法。

亦叫问答法。

10、学校德育,一般来说,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为基础,同经过选择的人类文化,特别是一定的道德观念、政治观念、处世准则、行为规范相互作用,经过自己的感受、判断、体验,从而生成道德品质、人生观和社会理想的教育。

11.、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品德的过程。

二、小知识点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发展多样化阶段、理论深化阶段四个阶段。

2、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事实基础上的教育问题任务;探讨、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

2.产婆术即"苏格拉底方法"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万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3.《学记》儒家思孟学派撰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教育文献,对教育的作用,教育的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原则、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等问题,做了精辟的论述,提出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温故知新、尊师重教等教育原理,对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4. 独立形态教育学创立的标志第一,在研究对象方面,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第二,在使用的概念和范畴方面,形成了专门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范畴以及范教育学著作。

5.《大教学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制度,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与迅捷性的原则,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开创了对教育学进行专门研究的先河,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6.《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所著,该书已清晰的形成教育学科的自觉意识,提出了教育学科化的问题,对各种概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这本书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7.实验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教育学者利用试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出现了“试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是拉伊等人。

它所强调的定量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近百年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科学的发展。

8.实用主义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代表人物是杜威等人,基本观点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继续不断生长;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课程组织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师生鼓室内戏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

9.当代教育学发展呈现的特点10.学习教育学的意义①有助于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预见性;②有助于掌握教育的具体规律,提高教育工作效率;③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一、选择填空与部分简答知识点1.教育影响(教育影响的内容):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环境2.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大约提要战国末期,儒家思孟学派撰。

3.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为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著《论演说家的教育》4.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教育学代表作:柏拉图《理想国》,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5.最先提出教育学概念的是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6.被称作西方教学思想史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的就是捷克教育学家夸赞美纽斯的《小教学论》(1632)7.几个重要的教育学著作:【英】洛克《教育漫话》(1693年)、【法】爱尔维修《论人及其智力和教育》(1773)、【英】斯宾塞《教育论》(1860)、【德】福禄贝尔《人的教育》(1826)8.完备的教育学体系创立者就是德国教育理论家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作“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理论奠基人”。

9.公认的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10.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就是美国的杜威11.“崭新三艺”指数学、自然科学、外国语12.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①顺序性②阶段性③差异性④不均衡性⑤互补性13.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①遗传②环境③教育④个体的主观能动性14.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教学制15.传统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探讨法、模拟法、实验法、练习法、进修法等1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①备课②上课③作业的布置与批改④课外辅导⑤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7.上等一堂课的标准:理念科学、目标明晰、内容恰当、语言准确、方法适度、积极性低、非政府得宜、效果杰出18.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概述(【美】科尔伯格认知心理学)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19.社会行动模式(p198起至)【美】弗雷德.纽曼①理论假设②教育课堂教学20.德育方法:①说理教育②陶冶③榜样示范④实际锻炼⑤奖赏与惩罚⑥品德修养指导法21.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科学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专业情意22.现代教师的专业角色:学生的诊断师、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生活与学习的辅导者、合作者、评价者、学生潜能的发现者、研究者、教育共同体的协调员、真善美的追求者23.现代教师的专业形象:道德形象,文化形象,风貌形象24.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专家助推、校本教研、科研沙龙、专业深造、教师职业生涯规划25.21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势:民主化、终身化、全球化、信息化26..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影响:①社会文化传统②社会文化水平③社会文化的传达、传播和变迁④社会文化内容二、名词解释27.教育:教育就是一种存有非政府持续展开的并以引起自学为目的的交流,就是推动人的发展的社会活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和指导教育实践)的科学。

萌芽时期:2.《学记》世界上最早的成体系的教育著作。

3.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西方最早。

独立时期:4.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始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5.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明确地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绅士。

6.卢梭《爱弥尔》他提出了自然教育原则:教育要顺应自然。

对儿童的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顺序,符合儿童的天性,否则就不是一种良好的教育。

7.(瑞士)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8.康德《康德论教育》。

9.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1806年首次发表的著作《普通教育学》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

著名的四阶段说(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使原来难以把握的教学过程变得可操作起来。

10.英国斯宾塞的《教育论》使教育为人的完满生活做准备。

发展时期:1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三中心: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赫尔巴特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12.杜威的基本观点:第一,教育即生长第二,教育即生活第三,学校即社会第四,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第五,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第六,强调做中学1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及著作:杨贤江《新教育大纲》;凯洛夫《教育学》1.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2.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3.(一)从作用的对象看——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1、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作用。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所以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能、个体功能、育人功能。

2、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是指教育对于维系社会运行、促进社会变革与发展的作用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

4. (二)从作用的方向看——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正向教育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负向教育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5. (三)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显性功能是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产生的与教育目的相符合的结果。

隐性功能是伴随显性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

6.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简言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7.六种教育本质观:(一)教育是上层建筑(二)教育是生产力(三)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四)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五)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六)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8.教育的起源:一、生物起源论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英国教育家沛西·能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是超出人类社会的一种现象。

二、心理起源论美国心理学家孟禄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因而模仿是教育的基础。

三、劳动起源论来源于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的基本思想。

主要观点:生产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需要,也提供了可能。

9.人类教育是在高级动物的本能活动的基础上经过社会性发展的飞跃而产生的。

人类教育和动物的本能活动是有联系的,但教育不是动物本能,它是和动物本能有本质区别的社会性活动。

10.辨析题: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答案要点]此观点是错误的。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由此可知,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具备社会性,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11.学校——奴隶社会出现12.每个形态教育的特点 P41~P5013.教育与生产活动的关系14.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的:即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2)人力资本理论,即人力资本也是一种生产要素资本,对促进生产力起重要作用。

而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环节。

14.15.一、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并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保证条件;教育通过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才又反过来不断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16.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一、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二、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教育体制、结构和部分教育教学内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三、文化传统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的实施;教育特色四、人口状况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教育规模;教育结构;教育质量17.教育的社会功能:一、经济功能(一)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促进经济增长(二)通过生产和再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增长(三)教育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二、政治功能(一)维系社会政治稳定(二)传播思想、形成社会舆论(三)推进政治民主化三、文化功能(一)传承功能(二)选择功能(三)交流功能(四)创新功能四、科技功能(一)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二)教育通过科学研究直接生产科技知识(三)教育尤其高层次教育对科技人才的生产和再生产(四)现代高等教育成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渠道五、人口功能(一)控制人口数量(二)改善人口素质,提高人口质量(三)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四)有助于人口迁移1.维果茨基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2.(一)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1、人有特殊的自然性——人受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2、人的发展具有社会性——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实践3、人的发展具有能动性——教育要促进自我意识的形成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3.(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制约:1、顺序性循序渐进2、不均衡性抓关键期3、阶段性有针对性4、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4. 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P94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方面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

个体发展方向之一是个性化,方向之二是社会化。

教育就是提高个体的社会化和个体的个性化,促使一个生物体的自然人成为一个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具体的人。

5. 个性化是一个尊重差异性的求异过程,它反映的不是对社会的适应,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变革和创造,因而个性化的核心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促进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形成。

6.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获得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

7.注意:教育既不是无能的,也不是万能的。

因此,社会只能对教育提出适当的要求。

不切实际地肯定甚至杜撰教育的功能,就意味着要教育承担它不应承担也无法承担的责任。

8.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一)原因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2、学校教育具有良好的系统性3、学校教育具有良好的选择性4、学校教育具有良好的专门性(二)条件1、学校教育的自身状况2、家庭环境3、社会状况(三)变化教育内容:单一性——多元性、整合性一次性教育——终身教育1.教育目的的功能:(一)定向功能: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育前要从教育目的出发来计划和安排工作;(二)调控功能:在教育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如何实现教育目的来不断调控教育内容活动和方式;(三)评价功能:在教育过程进行到一定阶段要回到教育目的上来评价、分析教育效果和质量。

2.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一、个人本位价值取向:主要观点: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

代表人物:卢梭二、社会本位价值取向:主要观点: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延续。

代表人物:涂尔干、凯兴斯泰纳3.我国的教育目的:1995年《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6月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教育目的表述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到得、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1)全面发展不是人的各方面平均发展。

(2)全面发展不是忽视人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不能不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过程,不能不是个人的个性形成过程。

因此,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并不是矛盾的。

)5.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全面发展是培养人的总要求,保证了教育的方向性与统一性;因材施教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1.学校教育制度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

2.学制确立的依据:(一)社会依据:1、政治因素2、经济因素3、文化因素4、人口因素5、教育制度传统以及对国外教育制度积极的学习和借鉴(二)“教育对象”的依据。

3.4 . 1902年8月15日,壬寅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学制。

是中国学制的开始。

5. 1904年,癸卯学制的颁布,这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完成了中国教育由古代向现代的转变。

6.壬戌学制,又称“六三三学制”,框定了我国现代学制的蓝本。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章教育基本制度第十七条: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8.现代教育制度改革趋势:一、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三、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1.教师角色是教师的地位、作用与专业特点的具体反映。

(1)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核心)( 2)教学过程的合作者和参与者(3)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拓展者(4)学生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5)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维护者(6)专业发展的自我促进者2.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形成了“教师中心论”与“学生中心论”的分歧。

而这一分歧,其实也是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的重要分歧之一。

3.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

4.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长期性、创造性、合作性、示范性、5.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专业知识(1)通识性知识(2)本体性知识(3)条件性知识(4)实践性知识2.专业技能(1)教学技巧(2)教学能力(3)交往能力(4)组织与管理能力(5)课程开发与创生能力(6)自我反思与教育研究能力3.专业情意(1)专业理想(2)专业情操(3)专业性向(4)专业自我4、专业道德6. 教师职业道德:“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7.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