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活诚信制度建设研究

合集下载

关于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 收稿 日期 ]2 0 1 2 —1 2 — 0 6 [ 基金项 目]本文 系 教 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 究项 目( 基金资助批 准号: 0 9 Y J A 7 1 0 0 4 8 ) 阶段性研 究成果。 [ 作者简介 ]王晨( 1 9 8 7 一 ) , 男,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 学院在读硕士研 究生。
缺 失 现 象 仍 以各 种 形 式 普 遍 存 在 。现 阶 段 高 校 对 大 学
般性 的思 想政 治教 育 之 中 , 并没 有形 成 完备 的诚 信
教育体系 , 致使 诚 信 教 育显 得 十分 乏 力 , 集 中 表 现 为
诚信 道德 教育 和诚信道 德舆论 两方 面 的问题 。
缺乏 有效 的制 度- T - 段对 此 进行 约束 和惩戒 , 就 像 罗尔 斯说 过 : “ 离 开 制 度 的正 当性来 谈 个 人 的 道 德修 养 和
完善 , 甚 至 对 个 人 提 出各 种 严 格 的 道 德 要 求 , 那 只是 充 当一 个 牧 师 的 角 色 。” 因此 , 制 定 科 学 合 理 的 诚 信 制
关于大学 生诚信制度 建设的 几点 思 考
王 晨
( 山西大 学政 治与公 共 管理 学院 , 山西 太原 0 3 0 0 0 6 ) 摘 要 :我 国处于社会 转型期 , 面临市场 经济 大潮 的冲击 以及诸 多因素 的综合 影响 , 诚 信 这一 社
会道德的基本准则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威胁 ,诚信危机几乎波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 面。 与此同时, 也逐渐影响到 了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 大学生诚信仅依靠道德 自 律 已远远不够 , 必
须把 大 学 生诚 信体 系建立在 制度 约束 的基 础上 来 , 形成 由国 家立 法机 构 的法律 法规 、 教 育部 门规章 、

[浅议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谈谈你对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认识

[浅议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谈谈你对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认识

[浅议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谈谈你对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认识诚信自古至今都是人们交往过程中的道德准则。

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是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诚与信互相贯通,诚是信的基础,信是诚的外在表现。

现代社会中,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要求,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是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之本。

诚信不仅仅是人的交往道德准则,也是社会活动的基本原则,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大学生作为国民中的优秀分子,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否具备诚信的品德是事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顺利推进的重大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及突出问题当前大学生诚信主流是向上的,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学生来讲有很强的认同感和亲和力,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修养,学生普遍认同。

读书学习求真求实,人际交往真诚和谐,经济往来诚实守信,求职就业脚踏实地。

然而当代大学生面临着一种社会转型时期的严峻挑战,在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大学生应对这种急剧变化的情况的素质能力受到自身社会阅历的限制,在诚信方面容易出现偏差。

诚信缺失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客观存在,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日常言行缺乏诚信,背信违约。

信贷诚信:恶意拖欠贷款、学费,银行高校处境为难。

考试诚信: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就业诚信:求职履历,弄虚作假;就业签约,无故悔约。

学术诚信:抄袭成风,瞒天过海。

由上可见,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势在必行。

二.大学生出现诚信危机的原因分析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群体,受社会各种思潮和现象的影响。

发生诚信危机的原因在于历史积淀、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以及教育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

(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针对大学生出现的诚信危机,我们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大学生道德品质下降,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诸多的现实原因。

社会中的失信之风和不完善的信用体制,历史与现实积淀等负面影响,直接造成了大学生的诚信度下滑。

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

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

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1. 引言大学生诚信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大学教育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行为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报告通过对大学生诚信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了解当前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现状,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2. 调查方法为了获得准确的数据和信息,我们采取了以下调查方法:2.1 问卷调查设计了针对大学生的诚信问题的问卷调查,并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进行调查。

问卷涵盖了学生的个人信息、学习态度、考试作弊行为、抄袭行为等方面。

我们共收集到1000份有效问卷,确保了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2.2 访谈调查针对部分问卷结果需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调查。

访谈对象包括学生、教师和教务管理人员,以此获得更加全面的数据和信息。

3. 调查结果3.1 学生的个人信息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大多数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年龄在18至23岁之间,男女比例大致平衡。

他们来自不同的专业和院系,涵盖了理科、工科、文科等多个领域。

3.2 学习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学习持有积极态度,认为诚信对于学术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表示对于一些课程的兴趣度较低,导致了学习的不积极性。

3.3 考试作弊行为调查数据表明,近30%的大学生在考试中尝试过作弊的行为。

常见的作弊手段包括传纸条、抄袭他人答案、使用电子设备等。

大部分作弊行为发生在闭卷考试中,而开卷考试中的作弊行为相对较少。

3.4 抄袭行为调查结果显示抄袭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约有60%的大学生承认曾经抄袭过他人的作业或论文。

这些抄袭行为主要是因为时间压力、不够自信以及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4. 问题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诚信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主要问题包括:•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

•考试作弊行为普遍存在。

•抄袭行为频发。

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了不良影响,也损害了大学教育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5.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学生诚信教育,提高学生对诚信意义的认识。

关于诚信调查报告

关于诚信调查报告

关于诚信调查报告篇一:关于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诚信状况的分析实践背景:(1)诚信是一种美德,干百年来源远流长,亘古不变。

但一个时期以来,在我国社会生活中诚实守信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商业中的欺诈行为,各种考试中的舞弊现象,“狼来了”的故事频频发生,假货充斥,谎言盛行,骗人的把戏屡屡得手,扰乱了市场秩序,降低了道德水平,违背了做人的基本准则,有识之士无不为之痛心疾首,忧心如焚。

党和国家更是重拳出击,整顿经济秩序,规范市场行为,打击假冒伪劣,倡导文明新风,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道德传统,重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而这一道德体系的重中之重是诚实和守信。

当前,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一定程度出现了危机,受到倍加关注,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

(2)大学生是同龄人中的高知识群体,他们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

但纵观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却不能不令人忧心忡忡:1:考试作弊屡禁不止,作弊方法层出不穷,从夹带、偷看、交头接耳发展到使用现代通讯工具、甚至雇佣“枪手”,可谓五花八门,形形色色。

尽管各高校在《学生手册》中对考试纪律和违纪处罚作了明确规定,并且安排了众多监考教师和考场督查及巡视人员,但是遗憾的是,无论何时何种考试,都会有人铤而走险,以身试纪。

2:助学贷款到期不予归还,甚至换名更姓逃避还贷。

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了帮助贫困学生顺发放的一种贴息贷款,为不让一个同学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采取的一项有力措施,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学生的殷切关怀。

同时,贷款的额度有限,只能解决少数贫困学生的困难,能够得到贷款的同学是非常幸运的,应该珍惜难得的机会,信守诺言,按期还贷。

但是,相当一部分同学在毕业离校后,即人间蒸发,杳无音信。

有同学的学杂费、住院医药费都是所在学院为其垫付的,毕业后也一走了之,再无任何消息。

还有个别同学毕业实习期间借实习单位的钱,承诺工作后在工资中扣还,但毕业后工作不到半个月则欠下借款不辞而别,使得用人单位函告学校请求帮助追讨欠款。

大学生诚信问题调研报告4篇

大学生诚信问题调研报告4篇

大学生诚信问题调研报告4篇现代大学生普遍都非常重视诚信,将诚信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道德标尺来衡量一个人。

为此作一个诚信问题调研,本文是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大学生诚信问题调研报告一:调查中反映的问题80%的同学认为校园不诚信问题非常严重,在问卷中所提到的不诚信现象中,调查结果不禁让我们瞠目结舌,100%的人做过或见到周围人做的,可见校园诚信缺失问题的严重性,这让我们不得不对诚信问题引起高度的关注。

面对大学生诚信严重缺失问题,建立诚信档案是否势在必行73%的同学认为应该建立,15%认为没必要。

很多人认为对于诚信好的同学建立会有帮助,而对诚信不好的同学一定会起到反面作用,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诚信者的优势啊。

诚信是否影响就业75%认为一定会,25%认为不一定,没有人认为不会。

而诚信是否能成为就业的主要条件,53%的同学认为一定会,28%认为可能会,只有少数人认为不会。

通过这次调查反映了很多问题。

但留给我们确是更多的思考,为什么诚信问题变得如此严重,究竟根源是什么二、原因分析1、历史积淀的负面影响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历史根源.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诸如“童叟无欺,公平交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诚信的经典之句,但在封建社会长期的封建制度专制下。

剥削阶级贪图享受的思想和消极腐败的现象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加之历史上“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老实人吃亏”等俗语古训,导致人们在潜意识中诚信意识的扭曲。

诚信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无真实则无诚信。

因此,“历史积淀中的负面影响确实还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而且这种影响还具有“世袭”的趋势。

2、现实中失信成本偏低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当前,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固然很多,而失信成本偏底则是最直接原因。

“所谓失信成本,是指失信者因失信行为而付出的代价”。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领域和认知领域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

我国在校大学生诚信研究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在校大学生诚信研究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在校大学生诚信研究现状与对策分析我国在校大学生诚信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系的完善,大学生诚信研究也逐渐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结合我国在校大学生诚信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1. 大学生诚信现状目前,我国大学生诚信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大学生在学习和考试中存在作弊现象,缺乏诚信意识;一些大学生在学术和社会活动中存在抄袭、剽窃等行为,损害了他人的权益和社会公平。

2. 学术界研究现状在学术界,对我国在校大学生诚信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监管制度的完善、诚信教育的策略等方面。

研究表明,大学生诚信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1. 社会环境因素当前社会环境对大学生诚信的影响是深远的。

一方面,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和学术压力,导致一些大学生在诚信问题上较为脆弱;社会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急功近利的思想,一些人想方设法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诚信的重要性。

2. 教育体系因素在教育体系中,存在一些对大学生诚信教育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学校在诚信教育方面存在片面性和功利性,未能真正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一些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和执行不力,使得一些大学生能够在考试和学术活动中得以作弊,严重损害了正常的学术秩序。

个体因素也是大学生诚信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一方面,一些大学生自身对诚信的认识存在模糊、混乱或者缺乏,对自己的学术行为缺乏责任感;一些大学生在自我管理上存在不足,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和个人荣誉不够重视,导致了一些不诚信的行为。

三、对策分析1. 加强诚信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解决诚信问题的关键。

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诚信教育课程,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诚信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

教师和家长也应该配合学校,共同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论文

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论文

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论文一、1949年至1976年的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这一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刚刚起步并处于计划经济时代,诚信问题还不突出。

虽然国家相继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但对大学生诚信方面的专门规定相对较少。

关于大学生诚信方面的制度规定主要有:1.政治诚信方面主要是要求各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借以肃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

为保证有效开展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要求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处这样的专门政治工作机构加强领导。

这些要求集中体现在1949年9月29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0年10月4日的《教育部关于全国高等学校暑期政治课教学讨论会情况及下学期政治课应注意事项的通报》、1951年9月10日的《教育部关于华北区各高等学校1951年度上学期进行“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课教学工作的指示》等文件中。

2.学习诚信方面主要是把好入学关,保证升学公平。

如1953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关于华东区高等学校处理学生学籍问题的若干规定》指出:“新生入学后,如发现其系在校肄业或在高等学校毕业,或在职青年未办离职手续,以及采用伪造涂改证件,冒名顶替蒙混报考入学者,必须严格处理,除一律取消其学籍外,并退回原校或原单位或所在区,区人民政府依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1957年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国高等学校1957年招考新生的规定》中指出:“报考青年应该对国家忠诚老实,不得有伪造证件或者虚假报学历、经历以及隐瞒政治历史等错误行为,否则一经查出,应即取消考试录取资格。

”3.经济诚信方面主要是要求大学生申请人民助学金要诚实,不得弄虚作假。

1955年8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关于执行全国高等学校一般学生人民助学金实施办法的指示》中指出:“学生申请人民助学金,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如有虚报情况,假造证件,骗取人民助学金的,经查明后,除停发其助学金外,学校并得视情节轻重,给予适当的批评或处分。

大学生诚信机制建设研究与实践-最新文档

大学生诚信机制建设研究与实践-最新文档

大学生诚信机制建设研究与实践诚信缺失的表现小事撒谎,误导家长,蒙蔽老师。

某校的学生曾一段时间在学校食堂就餐,家长将一个月伙食费让学生带到食堂管理员,但是,个别学生当天就花完,接下来的事,不是说考试报名要收费,就是伙食太贵,总之想办法向家长多要钱,以便自己上网,娱乐、电话聊天,充“大款”等。

习惯了,家长不敢把钱交到自己的孩子手中,而是每月自己送到学校,家长不信任自己的孩子,因为他清楚,孩子在撒谎。

而在校期间上课时的各种表现,涉及上厕所、吃饭、生病等说谎现象不断,迟到、逃课的理由多是谎言,真是厌倦学习的典型表现,也是缺失诚信的综合体现。

考试作弊。

当代大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缺乏兴趣和刻苦钻研精神,只想坐享其成。

有的学生在考试时,教室墙上、课桌上写了不少、甚至用手机,不惜付出代价而作弊,部分学生对这种行为也熟视无睹,甚至表示可以理解。

近年来,几乎每年都有学生因考试作弊而受记过、取消学位申请资格、甚至开除学籍等处分的报道。

但是,作弊行为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一定的认同感,对考试作弊持宽容态度。

反对不复习存心作弊的人,赞同复习了但没把握的同学作弊;并且还认为“考试作弊是否涉及诚信,要看考试的目的,如果考试是为了检验能力,这样的作弊是可耻的,反之,如果考试只是走走形式,是否作弊无所谓”。

恶意欠费。

因贫困生数量较多,有些学生实属家庭困难欠费,但也有部分的学生是在恶意欠费。

一些家庭条件并不困难的学生故意缓交甚至不交学费,而把家长给他的学费用于自己的高档消费,更有甚者还夸大自己的经济困难申请减免学杂费、困难补助、国家助学贷款等。

这些不诚信行为,使高校在资助贫困生的问题上出现了真假难辨的尴尬局面。

拖欠贷款。

助学贷款是国家为缓解高校中家庭困难学生的就学压力而设置的一种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即在校大学生通过学校提供贷款介绍人和借款学生自行提供见证人,以信用方式向银行申请发放的助学贷款。

但少数大学生贷款后诚信意识较差,还贷意识淡薄,违约现象严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生活诚信制度建设研究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应当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诚信的价值越来越凸显,时代强烈要求践行诚信。

本文通过对山西省范围内17所高校的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共2240名为对象进行生活诚信的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生活中的诚信状况总体来看状况良好,但现实生活中的不诚信行为也时有发生。

在日益多元化的环境中,如何更好的建设大学生生活诚信制度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以往对大学生生活诚信的制度建设研究理论层面居多,本研究以山西省17所高校为例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和访谈,以考察大学生生活诚信总体水平和现状,并根据实证资料的分析进行大学生生活诚信的制度研究,并提出大学生生活诚信制度建设的对策。

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导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相关文献研究综述以及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由此展开对大学生生活诚信的研究。

第一章:相关概念的界定。

本章主要对诚信和大学生生活诚信进行了概念解读,并对大学生生活诚信及其制度进行了主要内容的阐述。

第二章:大学生生活诚信问题的现状实证分析。

这部分通过对山西省高校的问卷调查,全面分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经济生活、升学求职三方面的生活诚信现状。

第三章:大学生生活诚信缺失的制度性归因分析。

本章通过对大学生生活诚信缺失进行教育制度、规约制度、管理制度、监督保障制度四个方面的制度性归因分析,找到大学生生活诚信缺失的制度性成因并加以
分析,为大学生生活诚信制度体系的构建做好了铺垫。

第四章:大学生生活诚信制度体系构建。

这一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通过对大学生生活诚信的教育、规约、管理、监督保障四个方面的制度,构建一个大学生生活诚信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力图找到解决大学生生活诚信缺失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生活诚信制度建设实证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1
【目录】:中文摘要8-9ABSTRACT9-11导论11-18第一章相关基本概念的界定18-241.1诚信概念的基本内涵18-201.2大学生生活诚信概念的基本内涵20-211.2.1大学生生活诚信的基本概念20-211.2.2大学生生活诚信的主要内容211.3大学生生活诚信制度的基本内涵21-241.3.1大学生生活诚信制度的基本概念21-221.3.2大学生生活诚信制度的主要内容22-24第二章大学生生活诚信问题的现状实证分析24-322.1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生活诚信问题的现状分析24-262.2大学生经济活动中生活诚信问题的现状分析26-282.3大学生升学求职中生活诚信问题的现状分析28-32第三章大学生生活诚信缺失的制度性归因分析32-403.1大学生生活诚信教育制度薄弱32-363.1.1家庭因素
33-343.1.2学校因素34-353.1.3社会因素35-363.1.4大学生自身因素363.2大学生生活诚信规约制度乏力36-373.3大学生生活诚信管理制度滞后37-383.4大学生生活诚信保障制度缺位38-40第四章大学生生活诚信制度体系构建40-544.1大学生生活诚信教育制度体系40-434.1.1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制度40-414.1.2学校、社会和家庭全方位联动教育41-434.1.3诚信校园文化教育434.2大学生生活诚信规约制度体系43-474.2.1生活诚信行为约束制度44-454.2.2生活诚信承诺书签订制度45-464.2.3大学生生活诚信问卷答辩制度46-474.3大学生生活诚信管理制度体系47-504.3.1生活诚信档案制度47-484.3.2生活诚信征信制度484.3.3生活诚信评价制度48-494.3.4生活诚信奖惩制度49-504.4大学生生活诚信监督保障制度体系50-544.4.1生活诚信监督制度50-514.4.2失信救济申诉制度51-524.4.3经济诚信的保障制度524.4.4择业诚信的保障制度52-54结语54-55参考文献55-57附录57-60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0-61致谢61-62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62-64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