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物理学理论发展探讨孙思邈修道养生观

合集下载

道医孙思邈的养生思想略论-精选文档

道医孙思邈的养生思想略论-精选文档

道医孙思邈的养生思想略论-精选文档道医孙思邈的养生思想略论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被称为“药王”。

主要著作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另外还有《老子注》、《庄子注》、《枕中素书》1 卷、《会三教论》1 卷、《福禄论》3 卷、《摄生真录》1 卷等。

道教是“贵生”之宗教,主张“我命在我不在天”。

道教主张“道”乃宇宙万化之本源,宇宙万物皆由“道”所化生。

人之性命亦由“道”所化生。

养生的关键就是养命养性。

而性命两者不可分离,故养命也就意味着养性,养性也就兼而养命。

孙思邈继承了道教这一思想,亦主张养生着重在于养气(命)、养性(神)。

近年来李刚、董沛文和薛公忱诸先生已经对孙思邈有关养生思想作了探析。

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再从养气、养性两个方面对孙思邈真人的养生思想作如下解析,以就教于方家。

一、“顺时养气”,贵在随天时而变孙思邈主张,养五脏六腑之气要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且一年十二个月中养气之方法是不同的,即“顺时养气”。

他在《孙真人摄养论》里指出:正月里,肾气受病,肺脏气微。

是月,五味之中,宜减咸酸味,增辛味,以助肾补肺,赡养胃气。

此月“勿冒冰冻,勿极温暖”,早起,天黑就睡,“以缓形神”。

[1]491又,勿食生葱;生葱损人津血。

勿食蛰藏之物,折寿。

勿食虎、豹、狸之肉,食之会令人神魂不安。

二月里,肾气微,肝气刚处旺盛。

是月,五味之中,宜减酸味,增辛味,以助肾补肝。

此月宜静膈去痰水,小泄皮肤微汗,以散深冬蕴伏之气。

此月勿食黄花菜、陈醋和酸菜,以免发痼疾。

勿食大小蒜,令人气壅,关膈不通。

勿食葵花子及鸡子,食之会滞人血气,泄精。

勿食兔、狐、貉之肉,食之会令人神魂不安。

此月初九忌食一切鱼。

又,由于仲春气正,宜节酒,从而保全真性。

三月里,肾气已息,心气渐临,肝气正旺。

是月,五味之中,宜减甘增辛,补精益气。

此月慎避西风,“散体缓形,便性安泰”[1]491。

此月勿专门杀戮,以顺天道。

关于孙思邈在道家养生学方面的思想,你了解多少?

关于孙思邈在道家养生学方面的思想,你了解多少?

关于孙思邈在道家养⽣学⽅⾯的思想,你了解多少?道家修道养⽣之学,古称黄⽼之学,其源⼤都托名于黄帝与⽼⼦,黄帝重⼈贵⽣,⽼⼦崇尚⾃然,都以道为天地的本源,以性命为⼈⽣的根本。

它是以⾃⾝的元精、元⽓、元神为药物,充分调动和利⽤⾃⾝的调节功能、平衡功能及再⽣功能,最佳地发挥天⼈之间的⾃组织效应,从根本上改善⼈体的⽣理机能,从⽽达到祛病强⾝、延年益寿的⽬的。

⽽在道家内丹养⽣学的发展成熟过程中,隋唐时期伟⼤的医学家孙思邈发挥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

孙思邈是隋唐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和养⽣家,被尊称为“药王”和“孙真⼈”,他对儒释道都⽐较精通,其中对道家思想尤为推崇,对道家养⽣更是深有研究并⾝体⼒⾏。

在具体养⽣⽅法上,孙思邈推崇道家的性命双修、⽔⽕既济。

孙思邈极为重视精神修养,重视养性功夫。

他在《备急千⾦要⽅》、《千⾦翼⽅》中分别列“养性”专篇阐述⽼庄和《黄帝内经》“清静⾃然”、“恬淡虚⽆”、“治未病”的主旨。

他说:“神仙之术难致,养性之术易崇”,“莫忧思,莫⼤怒,莫悲愁,莫⼤惧”,“勿汲汲于所欲,勿涓涓怀忿恨,皆损寿命”。

并对养性之术,提出了“⼗要”、“⼗⼆少”,忌“⼗⼆多”,强调要恬淡虚⽆,颐养精神。

吕纯阳曾说:“只知性,不知命,此是修⾏第⼀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圣。

”由此可见,道家养⽣是⼀个性命兼修的完整过程。

性指⼈内在的道,⼼性、思想、秉性、性格、精神等。

命指⼈外在的道,⾝体、⽣命、能量、命运、物质等,性命双修也就是指“神形兼修”、⼼⾝全⾯修炼。

孙思邈在《存神炼⽓铭》中写到:“夫⾝为神⽓之窟宅,神⽓若存,⾝康⼒健,神⽓若散,⾝乃死焉。

若欲存⾝,先安神⽓……⽓在⾝内,神安⽓海,⽓海充盈,⼼安神定……五时七候,⼊胎定观。

”⽂中孙思邈详细论述了神与形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阐述了道家性命双修的长寿之道是“安神”“练⽓”“存神丹⽥”。

在正确的理论指导和⾝体⼒⾏下,孙思邈取得了⾮凡的养⽣效果,胜利完成了对⾃我⽣命的彻底改造,由幼年的多病之躯⽽终获⾼寿。

论唐代孙思邈的养生观及现实意义

论唐代孙思邈的养生观及现实意义

论唐代孙思邈的养生观及现实意义摘要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和养生学家孙思邈著有《备急千金要方》,其中不仅有临床医药知识,还有丰富的养生学观点如心养、动养、静养、食养、房养等,其倡导修性养心、动静结合、饮食有节、房事有调的养生思想,对现代人的养生保健、延年益寿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医养生前言:孙思邈,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为我国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和养生学家,著有《备急千金要方》30卷[1],简称《千金要方》。

一般认为孙思邈生于公元581年,卒于公元682年,享年101岁,也有考证孙思邈活到141岁[2]。

如此高寿之人历代罕见,与他不仅治病救人,且有一颗高尚之心及深谙养生之道不无关系。

孙思邈的养生之道主要记载于《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七·养性》,内容涉及心养、动养、静养、食养、房养等多个方面,对现代人的养生保健、延年益寿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现分述如下。

一、心养心者,神明之主也。

人的一切皆有心所主宰,身体健康是身心共同愉悦和谐的一种状态,这种健康状态,不是看病吃药才能达到的,而是必须通过修身养心方达到的境界。

孙思邈《千金要方》的“养性”观是“心养”之高度概括,孙氏谓:“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也。

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

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故养性者,不但饵药餐霞,其在兼于百行。

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

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以上文字既是孙思邈的养生总则,也是他认为“修性养心”是养身最高境界的观点。

孙思邈认为养生大法应以修养和德行为主,一个人如果有善良的性格、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无须服药也不必进补即可延年益寿。

反之,如果内心阴暗、个性自私、随心所欲、恣意寻欢、行为龌龊者,即使服用灵丹妙药,也不可以终其寿命,更是百病之根源。

此所谓“纵情恣欲,心所欲得,则便为之,不拘禁忌,欺罔幽明,无所不作,自言适性,不知过后,一一皆为病本。

物理学毕业论文题目

物理学毕业论文题目

物理学毕业论文题目1、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二氧化碳深含水层隔离的二相渗流模拟与岩石物理学研究3、二十世纪中国原子分子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4、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内容与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适切性研究5、从现代物理学理论发展探讨孙思邈修道养生观6、地震岩石物理学及其应用研究7、碎屑岩地震岩石物理学特征研究8、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物理学与教的研究9、物理学中对称现象的语境分析及其意义10、本质直观视域下的量子引力学困境11、复杂金融系统的相互作用结构与大波动动力学研究12、大小细胞视觉通路在早期开角型青光眼和双眼竞争中作用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及视觉心理物理学研究13、经济物理学中的金融数据分析:统计与建模14、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的差异教学研究15、基于PD控制的拟态物理学优化算法的研究16、多目标拟态物理学优化算法解集分布性研究17、利用物理学史教育资源优化中学物理教学的研究18、中学生与物理学家共同体概念形成过程的对比研究19、物理学专业师范生PCK研究20、物理学史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研究21、莱布尼茨物理学哲学思想研究22、运用高中物理教材栏目开展物理学史教育的实践23、新课程下高一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24、运用高中物理“学案教学”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25、基于书目记录的《中图法》物理学类目调整方法26、物理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27、高中物理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28、从物理学家的研究方法看物理学的进展。

29、高中物理学困生学习动机的实证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30、食管癌调强放疗物理学参数对放射性肺炎的评估价值。

中医事典|一窥孙思邈的养生观

中医事典|一窥孙思邈的养生观

中医事典|一窥孙思邈的养生观孙思邈是唐代大医家,被后人尊称为“孙真人”,他熟谙养生,得享遐龄。

唐太宗见到孙思邈:“嗟其容色甚少”,因而询问其养摄之术,并授爵挽留,但孙思邈固辞不受;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仍以疾请归。

有人说孙真人至少活了120岁,也有人说150岁以上,但可以确定的是,至少超过100岁。

我们现在就来看看孙思邈因何得以高寿。

孙思邈在养生之道上,首先强调要修自己的心性,他称之为“养性”。

《千金要方》中提到:“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也就是说,心性好的人能够防病于未然,“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

”“故养性者,不但饵药餐霞,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

德行不充,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故老子曰∶‘善摄生者,陆行不遇虎兕,此则道德之指也,岂假服饵而祈遐年哉。

’”孙思邈告诫世人要无欲无求、恬淡虚无,视名利若存若亡,“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制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虚精散为五难。

”孙思邈认为,人之寿夭在于撙节,若放恣情欲,命同朝露,故首先得先去名利之心。

孙思邈的撙节之法,还包括应该做到的十二少,并十二多的警语。

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若不能及此,“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伤脏,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即十二多。

孙思邈对饮食的建议,“是以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则难消也。

常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耳。

”也就是不要吃太饱,但可多吃几次。

“夫善养老者,……非其食勿食。

非其食者,所谓生肉、生菜、白酒、大酢、大咸也。

常学淡食。

”表明轻清甜淡之物对健康比较有好处。

“鱼酪酥等,常食之令人有筋力胆干,肌体润泽”、“惟乳酪酥蜜,常宜温而食之,此大利益老年”表示孙思邈非常注重饮食的营养,特别推崇乳酪等食品。

2021物理学专业论文题目参考

2021物理学专业论文题目参考

2021物理学专业论文题目参考物理教学论文主要是写作一些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再以论文的形式写作出来,如果有需要的话,还需要找一个杂志进行发表,进行学术上的交流。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2021物理学专业论文题目参考_物理学论文选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物理教学论文题目1、初中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2、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思路的实践探究3、新课改下如何提高中学物理教学的有效性4、浅析如何高效开展初中物理教学5、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开展6、试论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7、浅谈多媒体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8、再谈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应用9、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10、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对策研究11、高中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的途径研究12、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13、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14、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应用15、学案导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16、高中物理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策略探析17、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18、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19、3+1+2高考模式下大学物理教学的改革与探索20、GeoGebra软件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21、大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22、基于原始物理问题的初中物理教学初探23、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典型例题的引申和拓展24、在物理教学设计中引入任务分析程序的探讨25、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性探讨26、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27、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作探究模式探析28、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29、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30、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探讨31、虚拟仿真实验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32、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33、论如何利用导学案提高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效率34、微视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35、微课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36、将问题情境创设于初中物理教学中37、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方法的有效应用38、以问题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探究39、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0、以研究性教学为导向的"粒子物理"教学改革41、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2、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中职物理教学中的美育价值43、互联网时代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44、浅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45、分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46、实验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47、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48、浅谈"项目学习"法优化初中物理教学的策略49、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的转变探讨50、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策略物理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1、 MATLAB在大学物理实验仿真中的应用2、基于Flash的大学物理电学仿真实验的设计与实现3、量子点和一维量子线相耦合系统在Kondo区物理性质的研究4、基于时域物理光学方法的半空间上方目标散射研究5、有机光电材料的光物理特性研究6、基于激光混沌的全光物理随机数发生器7、基于超导电路系统的量子模拟和基础量子物理研究8、金属亚波长结构阵列电磁场增强及光学异常透射的机理研究9、微型热电系统的多物理场耦合模型与性能优化研究10、外尔半金属的反常物理性质研究11、中子光子输运物理过程蒙特卡罗处理方法研究12、红外视景仿真关键技术研究13、关于拓扑物理的量子模拟研究14、高真实感红外场景实时仿真技术研究15、氢化非晶硅薄膜结构及其物理效应16、 PIC数值方法以及激光-物质相互作用若干物理研究17、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的快速计算方法研究18、钙钛矿半导体中的瞬态物理过程研究19、基于激光自混合效应的多物理参数同步测量方法研究20、高性能多物理场数值算法研究及其应用21、超薄Bi薄膜的电子态研究22、铁电基复合薄膜的光伏效应及其调控研究23、高增益短波长自由电子激光相关物理研究24、基于条码质量的直接标刻激光参量与物理机制的研究25、超标准模型和新物理现象的理论研究26、 PLD制备InGaZnO薄膜及其物理性质研究27、高场磁体的多物理场耦合作用机理28、电大目标的时域及频域散射场计算方法研究29、超冷原子系统物理性质研究30、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结构化衬底制备及其高灵敏探测研究31、含时薛定谔方程的高阶辛算法研究32、激光器中的自调制及不稳定性研究33、自由电子激光物理中统计物理分析方法的若干研究34、金属-介质-金属结构中表面等离子特性研究及器件设计35、新型宽带太赫兹源物理机制的研究36、基于矢量声场的水下被动探测与定位技术研究37、 CPT原子钟物理系统的研究与探索38、物理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的设计研究39、科学推理能力和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对比研究40、高温高压声场测试平台设计41、硅基SiO_2薄膜材料的制备与物理特性研究42、电大尺寸目标的电磁特性分析方法研究43、基于驻相法积分和NURBS曲面建模的物理光学法研究44、 FLASH游戏型物理课件的设计与开发研究45、普通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46、钙钛矿型氧化物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与物理性质研究47、光学薄膜在激光作用过程中的热吸收与热应力的研究48、强关联材料LaTiO_3和NdTiO_3物理性质及应用研究49、基于FLASH技术的大学物理仿真实验的研究50、半导体物理发展史探讨物理学毕业论文题目1、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二氧化碳深含水层隔离的二相渗流模拟与岩石物理学研究3、二十世纪中国原子分子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4、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内容与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适切性研究5、从现代物理学理论发展探讨孙思邈修道养生观6、地震岩石物理学及其应用研究7、碎屑岩地震岩石物理学特征研究8、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物理学与教的研究9、物理学中对称现象的语境分析及其意义10、本质直观视域下的量子引力学困境11、复杂金融系统的相互作用结构与大波动动力学研究12、大小细胞视觉通路在早期开角型青光眼和双眼竞争中作用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及视觉心理物理学研究13、经济物理学中的金融数据分析:统计与建模14、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的差异教学研究15、基于PD控制的拟态物理学优化算法的研究16、多目标拟态物理学优化算法解集分布性研究17、利用物理学史教育资源优化中学物理教学的研究18、中学生与物理学家共同体概念形成过程的对比研究19、物理学专业师范生PCK研究20、物理学史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研究21、莱布尼茨物理学哲学思想研究22、运用高中物理教材栏目开展物理学史教育的实践23、新课程下高一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24、运用高中物理“学案教学”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25、基于书目记录的《中图法》物理学类目调整方法26、物理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27、高中物理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28、从物理学家的研究方法看物理学的进展29、高中物理学困生学习动机的实证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30、食管癌调强放疗物理学参数对放射性肺炎的评估价值31、近代物理学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32、提升物理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33、物理学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34、关于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教学实践研究35、高一物理学困生学习效率低下成因及转化策略36、校本课程《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DIY》的开发与实践37、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学史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38、高中物理学困生学业情绪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39、利用物理学史促进高中生理解科学本质的实践研究40、物理学史融入中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41、高中物理学史校本课程文本资源的开发与应用42、物理学史与中学物理教学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43、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教育的研究44、通过物理学史培养高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实践研究45、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近代物理学思想的研究46、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学史教育的理论及实践研究47、近代物理学在中国的本土化探索48、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的作用研究49、物理学方法教育的研究和教学实践50、生物物理学的物理支撑与发展历程。

孙思邈的养生妙法

孙思邈的养生妙法

孙思邈的养生妙法孙思邈,这位古代的养生大师,可真是个传奇人物。

他的养生妙法可不只是纸上谈兵,而是实打实的生活智慧。

提到他,大家总会想起“药王”的称号。

可你知道吗?他不仅仅是个药剂师,还是个养生达人,活了将近百岁,身体倍儿棒,真是让人羡慕得不要不要的。

先说说他的饮食吧。

他提倡“药食同源”,也就是好吃的东西,还是能治病的。

他特别喜欢一些简单又天然的食材,比如枸杞、山药、红枣,听着就让人心里暖暖的,对吧?这些东西啊,平时咱们吃吃喝喝也能碰到,别小看了它们,孙老头儿可是把它们当成了长生不老的“法宝”。

所以啊,想要身体好,咱们不妨在日常饮食中多加点这些养生食材,试试别有一番风味。

再说说运动。

孙思邈主张“动中有静”,也就是别光想着懒洋洋地窝在沙发上,适当的运动可得有。

每天早晨,阳光刚刚升起,出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心情自然就开朗了。

想象一下,清晨的微风拂面,鸟儿在树上欢快地歌唱,嘿,简直是人间仙境!你瞧,这样的运动不光能让身体保持活力,还能让心灵充满阳光,真是一举两得呀。

然后就是心理调节了。

孙思邈认为,心情也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说“心宽体胖”,这可不是开玩笑。

每天都得给自己一些小惊喜,偶尔听听音乐,看看搞笑的视频,逗乐自己,心情愉悦了,整个人都精神抖擞。

再说了,笑一笑十年少,保持好心情,绝对是长寿的秘诀之一。

还得提一提孙思邈的生活习惯。

他这人特别讲究规律,起床、吃饭、睡觉都有固定的时间。

你想啊,生活一团乱,身体能好吗?所以啊,咱们也得向他学习,尽量让生活有条不紊。

做到这一点,身体自然就跟着好了。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哎呀,孙思邈这老先生的养生法好像挺简单嘛。

其实啊,简单的东西往往才是最有效的。

生活中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咱们就不妨抛到一边,回归到最基本的养生理念上,反而能让自己活得更轻松自在。

哦对了,孙思邈还特别强调和谐。

他说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别总想着过度追求什么,适度就好。

这一说啊,跟咱们现代人的生活理念不谋而合。

论孙思邈养性的养生之道_以医道同源为视角

论孙思邈养性的养生之道_以医道同源为视角

摘要:孙思邈继承传统中医养生理念,同时深受道家 等 思 想 影 响,创 造 性 地 提 出 了 包 含 “性 自 为 善”之 养 德、“啬 神”
之养神以及“俭约”的饮食之理、“导气之道”的导 引 术 等 养 性 为 核 心 的 养 生 之 道。 这 种 讲 究 精 神 内 守、神 形 合 一 的
养生智慧,是与道家的修德得以保身、清静无为、吐故 纳 新 以 及 《内 经》养 德 宁 性、顺 乎 自 然 的 修 身 原 则 等 思 想 一 脉
类似于道家内经提倡人们的生活首要的是食岁谷食杂以及美其食素问上古天真论不提与道家和内经思想相一致的是孙思邈的养性之道具体表现在生活饮食方面不仅提出了安身之本必资于食的后天生活之需的道理而且强调每学淡食做到厨膳勿使脯肉丰盈常令俭约为佳不吃太肥腻太咸的食物
· 140 ·
南 京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12 年 9 月 第 13 卷 第 3 期
孙思邈 总 结 他 的 养 生 之 道 是:“寿 夭 休 论 命 ,修 行 在 本 人 ”,并 指 出 “虽 常 服 饵 而 不 知 养 性 之术,亦难长生也”[1]488。其 养 生 之 道 的 核 心 在 于养性。孙思 邈 的 《要 方》涉 及 养 生 的 内 容 有:
养性序第一,道 林 养 性 第 二,居 处 法 第 三,按 摩 法第四,调气 法 第 五,服 食 法 第 六,黄 帝 杂 忌 第 七,房中补益第八。由此看 来,在《要 方》8 种 养 生 之 道 中 ,养 性 处 于 首 要 位 置 ,属 于 精 神 层 面 的 涵 养 ,其 重 要 性 不 言 而 喻 。
孙思邈正 是 继 承 道 家 和 《黄 帝 内 经》的“恬 淡虚无”“精神内 守”的 摄 生 思 想,而 倡 导 “虚 静 无 为 ”的 养 生 方 法 。 他 引 用 彭 祖 的 话 论 述 了 “清

孙思邈的名言凡大医

孙思邈的名言凡大医

孙思邈的名⾔凡⼤医1.孙思邈的重要名⾔与物理相关的哲学思想孙思邈是我国隋唐时期杰出的医药学家。

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约⽣于隋⽂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死于唐⾼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

(⼤约公元五五九——六⼋⼆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医学家。

他⽣性淡泊,不慕名利,热爱⼈民,潜⼼医学。

不论是在病理学、诊断学、药物学、针灸学、⽅剂学的收集和整理⽅⾯,他都有着杰出的贡献。

他的哲学思想集中表现在他所著的《千⾦要⽅》(撰于公元652年)和《千⾦翼⽅》(撰于公元682年)中。

隋唐时期,由于统治阶级提倡佛、道、儒以及与佛教合⽽为⼀的印度医学的传⼊。

使《千⾦要⽅》和《千⾦翼⽅》中不同程度地具有了⼀些佛、道、儒的东西。

有些是迷信。

诸如服⾷、辟⾕、禁咒等,迷信⿁神的荒诞内容。

从现代物理学理论发展,探讨孙思邈修道养⽣观:当今社会,亚健康、慢性病、疑难病问题⽇益突出,现代医学尚没有更好的办法进⾏解决。

⽽以“性命”之学为核⼼的传统修道养⽣⽅法,经过前⼈的探索和历史的积淀,在养⽣康复⽅⾯有着⾮常独到和显著的效果,并且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均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孙思邈修道养⽣思想及实践进⾏跨学科复合型研究,更深⼊地了解孙⽒幼年多病,⽽却最终健康长寿的奥秘,探究修道养⽣实践,对孙⽒养⽣及医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探索道家“天道观”与物理学“统⼀场论”、⾃组织理论、混沌学理论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孙思邈医学科学思想,更好地继承孙思邈养⽣及医学成就,使孙思邈宝贵的养⽣经验更好地为现代养⽣康复服务。

孙思邈修道养⽣思想考:通过对《备急千⾦要⽅》《千⾦翼⽅》等⽂献、史料的研究,发现修道养⽣思想构成了孙⽒养⽣及预防医学思想的核⼼和最⾼准则。

《⽼⼦》《庄⼦》《周易》《内经》是孙思邈道论及修道养⽣思想的最主要源泉。

2.历代⽂⼈咏孙思邈或药王庙得诗词有哪些雪后游太⽞洞⼆⾸明王安仁雪后看⼭快此游苍龙依旧护蓬丘。

天池洗药鸣泉出漆⽔吞城绕郡流。

学习孙思邈的饮食养生观

学习孙思邈的饮食养生观

岁 。关键 之一就 是他非 常 当节食有 利健康 长寿 的观 “热无灼唇 ,冷无冰齿 ”。
重视饮食保 健 。他在《千金 点是相 同的。
饥 饱 不 可 即 睡 。 孙 氏
要方》 中明确指 出 :“安身
主 张 饥 饱 适 度 。人 在 特 别 主张 晚餐 不 可过 饱 。他
之 本 .必 资 于 食 … … 不 知 大 饥 时 ,最 容 易 一 次 吃 得 说 :“夜勿过醉饱食 ”“须知
饱中饥 ,饥中饱耳 。”这种饮 食道 癌高发地 区与长期饮
重视饮食 保健 。孙 氏 食适量而止 。常处于不饥不 太 烫 的 开 水 和 喝 热 粥 有
在 古代那 种战乱频 繁 的艰 饱 的节食理论 ,与现代科学 关 。所 以孙 氏在 《千 金 翼
苦生活条 件下 。能寿超百 所主 张的“少量 多餐 ”和适 方》中主张饮食 宜温 ,做到
食 宜者 ,不足 以养 生也 。” 过饱 ,从 而使 胃肠难 以适 一 日之 忌 。暮 无 饱食 ”,这 与
在 疾 病 防 治 过 程 中 ,孙 氏 应 ,造 成 不 良后 果 。所 以孙 古人 和现代 均 认为 “晚餐 宜
还 非 常 重 视 定 要 适 度 . 少 ”的观 点是 一致 的 。
学 习别 迤 哟 续观
固 ● ● 文/孙 川
孙思邈 是唐代 著名 的 在 《千金要方》中说“饮食 以 吃 ,特别是体 虚 胃寒之人
中医药学 家 ,寿超 百 岁 ,是 时 ,饥饱得中”,讲 的就是吃 和老人 、儿童等若 不加节
古代有名的老寿星。在他所 饭要定时定量 ,这对维持 胃 制 ,则会损 害脾 胃之 阳 ,引
肠 胃乃 伤 ”的观 点 相 同 。 不宜太 热太 凉 。因为 胃喜 康 都是 十分有益 的 .值得

孙思邈养生思想再探

孙思邈养生思想再探


’ , 导神 者 昌 {
,
失 神 者 孙 思遂 继
,
遵 循 人体 规 律
,

,
在 任 何时 候 都 做



精 神 内守
,
病安 从 来



到 不 心 乱 神散
从 而 修神 养性
承 了 这 一理 论
’ ,J 合神安 定
. . . . . . . . . . . . . . , .
认 为养生 就 得 保 神

他 批评 有些 学道 之 人
,
多愁 则 心 慑
,
多乐 则 意 溢

理守 愚情
,
保 持秽 质
,
,
四 时迁 运
,
形妄
多 无 少者

,
几 于道 矣
他 曾 反 复
,
色衰
体 谢归 空

称为 得道
i嗯 : 少


强调:
夫 喜 怒 损志

哀乐 害 性
, ,
荣 华 惑 仙 法之 所
,

,
阴 阳竭 精

皆学道 之 人 大 忌
,
朋 友 远
体 院学 报 》 上 写 过 一 篇 有 关 想 初探 从

治 家者 不 以 忧畏
,
奴 仆侮 之
,
,
治国者 不
,
的 拙文

,
现 在原 来 的 墓 础 上
” 养 形 三 个方 面
, ,
打算
以忧畏 德 去之
邻 境侵 之
;
;
治 天 下 者不 以 忧畏

由体弱多病到百岁寿星——孙思邈的养生之道

由体弱多病到百岁寿星——孙思邈的养生之道

74快乐养生 2011.01(中)孙思邈(公元581-682年)是我国隋唐时代著名的医药学家。

他18岁时就立志学医,但从小就体弱多病,缺衣少食,终日博览群书,常感体力不支,头晕眼花。

他深深体会到,体弱就难以学有所成,于是,他不断探索健体强身之法,数十年坚持不懈,每天都要完成3次体育锻练:一是打两遍自编的健身拳法,打拳时精神高度集中,极讲实效,即使身旁有人呼唤,也充耳不闻。

打完之后,微微出汗,周身顺畅。

二是做自我按摩,从头部做起,自上而下对各关节作按摩,还做眼浴、耳浴、叩齿。

三是练气功。

练气功时,注意精、气、神结合和动静结合。

现代气功和按摩,有不少参照他的方法。

经过长期坚持锻练,孙思邈的身体,终于从年少时的体弱多病,脱胎换骨变为体力强健、精力充沛的强者。

他经常上山采药,远行巡回医疗,均无倦意。

到了八九十岁,仍然眼不花,耳不聋,牙齿基本完好,肠胃功能正常,筋骨强健,记忆力好,生活能自理。

孙思邈十分注重“天人合一”的养生理论,注重根据自然规律和环境来摄生养性。

他强调,“善养性者,则治未治之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预防为主,未雨绸缪。

为此,他不但坚持锻练,而且很重视饮食调节。

在他著的《千金方》一书中,多次提到“安身之本,必资于食”,并强调不要吃太肥腻、太咸,“厨膳勿使脯肉丰盈,常令俭约为佳,每学淡食,咸多促(短)人寿”。

他的饮食保健学说,与现代医学的观点不谋而合。

现代研究证实,食盐过量易导致高血压,而血压高对心、肾、脑都不利。

因高血压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中风等已成为人类的首位死亡原因。

过食肥腻之物,会引起血脂异常,热量堆积过多会导致肥胖,这些因素的叠加,会促发代谢综合征。

而饮食清淡,多进食蔬菜,不但可补充多种维生素,还可补充膳食纤维,有利于大便通畅,对预防大肠癌、痔疮都有重要作用。

孙思邈十分注重水果的养生作用,将葡萄、大枣、胡桃、梨列为果中佳品,认为“久食轻身耐老”。

孙思邈在注重素食的同时,并不反对肉食,认为适当的肉食可以“添髓强筋,补中填髓”。

孙思邈养生思想精要

孙思邈养生思想精要

孙思邈养生思想精要摘要】今天的中国,养生的热潮席卷神州,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认真了解和学习“药王”孙思邈流传养生的宝贵思想,有着特殊的意义。

作为一个“神童”,孙思邈从小经历了生死的考验,对于包含人生大智慧的经典,他很早就表现出了超越常人的领悟力。

本文就孙思邈养生思想与现代生活联系紧密的几个方面作出了讨论。

【关键词】孙思邈养生道德修养善饮食善居处避禁忌一前言今天的中国,养生的热潮席卷神州,从各色的养生书籍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就可见一斑。

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健康长寿的向往空前迫切,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认真了解和学习“药王”孙思邈流传给我们的宝贵思想,对于一个中医专业的从业人员就有着特殊的意义。

药王的养生思想涉及面极广,对人们生活的衣、食、住、行、服药等各个方面都做了非常详尽的论述,本文就孙思邈养生思想与现代生活联系紧密的几个方面作出了讨论。

二孙思邈的养生观2.1孙思邈养生思想源头作为一个“神童”(《旧唐书?孙思邈传》记载:“七岁就学,日诵千言。

”),孙思邈从小经历了生死的考验(《千金要方?序》云“吾幼遭风冷,屡造医门。

”),这也引发了他对于生命的一些终极问题的思考,对于包含人生大智慧的经典,他很早就表现出了超越常人的领悟力。

《旧唐书》记载:“善谈老庄及诸子百家之说,兼好释典”。

盛唐时期,统治者将道教置于国教地位的同时也尽力将三教势力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而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大繁荣的背景也为三教提供了发展的时机。

《中国大百科全书》载:“佛道像合雕多见于陕西耀县(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下同)。

如现存于药王山碑林的“魏文朗造像碑”。

)生活在这一历史阶段的孙思邈不可避免地受到三教不同程度的影响。

何况孙思邈的家乡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东南)三教合流之风颇盛,并在全国有代表性。

受到这些思潮影响的孙思邈提倡的道德包含了儒家的“仁、孝”,佛家的“慈悲”,和道家的“天人合一,贵人重身”。

孙对佛家经典十分仰慕,这也深深地影响了日后他的医学观和人生观,在他的作品中处处体现着这些重要的思想。

药王孙思邈的养生法

药王孙思邈的养生法

让我们看看药王孙思邈的养生妙法药王孙思邈在西魏时代出生。

活到141岁才仙逝,他主张人得病是有肾虚造成的,“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肾主气血精津液,疏布全身,营养肺腑。

如果肾虚,肺腑则虚,就会得病,实质上人的生长发育和产生病衰及死亡则是肾气先衰的一个过程,后人称其为补肾派。

其长寿心得必有过人之处。

但事实上幼时的孙思邈体弱多病,所以才因病学医,并总结了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

汇编成两部医学巨著----------《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

孙思邈的养生之法相信会对您有所裨益。

【发常梳】将手掌互搓36下令手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

早晚各做10次。

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梳发”,可以强肾气,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目常运】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在合眼,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

重复3次。

有助于眼睛保健,纠正视力。

【齿常叩】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用太大力,但牙齿互叩是必须发出声响,做360下。

可以通上下颚经络,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骨退化。

【漱玉津】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

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做12圈。

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唾液含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因此可以强健肠胃。

【耳常鼓】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放手,应该有“噗”的一声,重复做10下;双手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

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腰常摆】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

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复。

最少做50下,做够100下更好。

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腹常揉】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

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

『道医养生』药王孙思邈的养生之道,修道之人百岁不老的秘密

『道医养生』药王孙思邈的养生之道,修道之人百岁不老的秘密

『道医养生』药王孙思邈的养生之道,修道之人百岁不老的秘

大医家孙思邈是唐代著名道士,他在人间的寿年在人们的考证争论中有101岁、121岁,但在干祖望教授撰著《孙思邈评传》一书中,考证为孙思邈享年141岁,不管哪个年龄是真实的,他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高龄长寿者。

作为一个得道高人,药王爷有什么妙方,可以让我们生活的更健康的方法吗?接下来我们一起去探秘吧。

药王爷一生忙于医道,活跃于临床,救治活人不计其数。

药王爷对于防老延年法,有其独特见解。

作为道教中人,他将道教的修心养性的方法有意无意间地引进了医学,总结出:
1、要稳定情绪,节制过度的用脑用力。

其言“如膏用小炷之与大炷,众人大言而我小语,众人多繁而我小记,众人悖暴而我不怒。

不以小事累意,不临世俗之仪。

淡然无为,神气自满。

以此为不死之药,天下莫我知也”(见《翼方·养性禁忌》)。

2、要注意饮食的清淡和节制。

大医家孙思邈的养生经,其言“乐恬淡之味”,“食不可过饱”(见《要方·养性·序言》)。

3、要注意适量的活动与轻松的体力劳动。

其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 (见《要方·养性·道林》)。

但又要“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见《要方·养性·序言》)。

4、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其言“第一勤洗浣,以香沾之,身数沐浴,务另洁净”(见《翼方·退居·养性》)。

以及居住处要“橼梁长壮,柱高间阔”,“草盖令高二尺,则冬暖夏凉”(见《翼方·退居》)。

孙思邈的养生论述

孙思邈的养生论述

孙思邈的养生论述孙思邈,被誉为“药王”,不仅在医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在养生方面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的养生论述,不仅汲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与现代健康理念相契合,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孙思邈认为,养生应以“养性”为核心,即保持身心健康。

他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养生的方法应顺应自然规律。

例如,他提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即按照自然的节奏来安排作息时间。

此外,他还认为“食疗胜于药疗”,主张通过合理的饮食来达到养生的效果。

在孙思邈的养生论述中,“节制”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他认为,过度的欲望是导致身心疾病的重要原因。

因此,他提倡节制欲望,尤其在饮食方面要有所节制。

他认为“饱暖思淫欲”,指出过度的饮食不仅会导致身体肥胖,还会引发心理上的问题。

因此,他主张“饮食有度,起居有常”,以保持身心的平衡与和谐。

孙思邈还非常重视精神养生。

他认为,保持心情愉悦、精神饱满是养生的关键。

他提倡“笑一笑,十年少”,认为乐观的心态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同时,他也提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保持平常客观的心态,不为外物所动,不为个人得失所困扰。

这种精神的修炼有助于提高生活的品质和延长寿命。

在具体的养生方法上,孙思邈提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

例如,他提倡“常叩齿以固牙”,“常搓涌泉以健足”,即通过简单的动作来达到锻炼身体某个部位的效果。

此外,他还认为“食后须行百步多”,即饭后散步有助于消化。

这些简单易行的方法对于日常养生有很大的帮助。

除了以上所述,孙思邈还强调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他认为,“早起早睡身体好”,即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对健康有益。

此外,他还提倡“勤洗漱以清洁身体”,即保持个人卫生也是养生的重要一环。

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疾病和维护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孙思邈的养生论述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顺应自然、节制欲望、精神养生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这些论述不仅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而且对于现代人追求健康长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嗇神与爱气是孙思邈心身养生辩证观

嗇神与爱气是孙思邈心身养生辩证观

嗇神与爱气是孙思邈心身养生辩证观嗇神与爱气是孙思邈心身养生辩证观————李有生孙思邈的养生理论和实践全面系统,对当今医医科学发展及指导我们关爱生命,关注健康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的养生之方、之术源于民间经验的总结及个人切身体会,简易实用,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便于推广应用。

他在养性十大要中提出一日嗇神,二日爱气的观点,明确指出养性重在自慎,重在自我调整心态,以适应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我们今天养生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下面就他提出的嗇神、爱气观,浅谈个人粗浅的理解及认识。

一“安神宜悦乐,惜气保纯和”是心身医学辩证观。

孙思邈嗇神观来自老子《道德经》中“治人事天,莫若嗇”,他认为天地、日月、自然、人类、社会、土、农、工、商各行各业以及个人生命运行,都有它固有的客观规律,正如他与卢照邻的一段精湛对话,卢问养性之要,他答“天有盈亏,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故养性必先知自慎也,慎以畏为本”,谁都不可例外。

这段对话的意思是教育人们必须融入自然,顺应自然,必须遵守自然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符合实际的目标追求。

切莫脱离现实而妄念、妄求、妄劳。

特别要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促进社会进步的人。

他强调嗇神以畏为本,并不是要人们都谨小慎微,束手束脚,裹足不前。

主要是避免徒劳,即尽量做到主客观一致,并注重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个人价值。

不奢欲,不妄求,不狂妄地追求什么位子、帽子、票子、车子、房子等,便可以平地朝真。

他还诙谐地借用老子之口说,他有个长生不死的神药,这个不死的神药就是“众人大言而我小语,众人多繁而我小记,众人悖怒而我不怒,不以不事累意,不临时俗之仪,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此为不死药”。

其实这是对嗇神的简要诠释,也是孙思邈心身健康养生观。

几千年来多少个“太上”贪求长生不老,却无一免死,因为有生有死才符合辩证法。

其实这个不死之药就是嗇神,即吝惜、珍惜精气神,不可随意浪费。

强调注重个人修养,不为贪欲累意耗神,作出无为的自我伤害或牺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今社会,亚健康、慢性病、疑难病、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现代医学尚没有更好的办法进行解决。

而以“性命”之学为核心的传统修道养生方法经过前人的探索和历史的积淀,在养生康复方面有着非常独到和显著的效果,并且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均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课题采用文献学为主的方法通过对孙思邈修道养生思想及实践进行跨学科复合型研究,旨在更深入地了解孙氏幼年多病而却最终健康长寿的奥秘,探究修道养生实践对孙氏养生及医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探索道家“天道观”与物理学“统一场论”、自组织理论、混沌学理论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孙思邈医学科学思想,更好地继承孙思邈养生及医学成就,使孙思邈宝贵的养生经验更好地为现代养生康复服务。

内容共分五个部分:
1. 孙思邈修道养生思想考通过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文献、史料的研究,发现修道养生思想构成了孙氏养生及预防医学思想的核心和最高准则。

《老子》《庄子》《周易》《内经》是孙思邈道论及修道养生思想的最主要源泉。

孙氏对《老子》原文引用最多。

从孙氏在《千金方》中对《老子》《庄子》原文的大量引用发挥来看,孙氏是从纯养生学角度对《老子》《庄子》进行理解并为之作注。

并由此可略窥其已佚失不存的《老子注》《庄子注》之原始风貌。

2 .孙思邈修道养生实践考孙氏修道养生实践可概括为“养性为本”和“性命双修”。

孙氏吸取《老》《庄》《易》修道养生思想,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看作“养性之大经”,把养性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孙氏对《周易参同契》和道家“性命双修”深有研究并身体力行。

《千金方》、《存神炼气铭》、《四言诗》、《龙虎篇》等著作中有关修道养生的内容构成了孙氏“性命双修”养生实践的主体。

孙氏认为修道养生方法不仅可以治未病,而且还可以“疗万疾大患”。

其在临床上对“恶疾大风”的治疗经验和思路方法对当前包括肿瘤在内的疑难病的预防、治疗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修道养生与统一场论以老庄、孙思邈为代表的道家人物在修道养生实践中体验并直觉到自然之道的存在,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和万事万物的本体,是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总动力和总规范。

道虽然无形无象而无极,但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是有与无的统一,是制御众有的中和无极化之均衡统一场势,是客观实存。

中国古代元气论是在以气解道,道气相通的学说基础上形成的。

元气论力图从统一的物质本原来认识和说明物质世界。

气的多种基本属性诸如本原性、混沌性、无限扩展性和演化性,均类似于现代物理学中的统一场。

现代统一场论的最终目标,是以场的一元论达到物理学理论的统一。

统一场,作为目前已知场(电磁场、引力场、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的共同起源和共同基础,连续地充满整个空间,各种已知场不过是它的不同表现形态。

统一场论与元气论自然观具有质的相似性。

4 .修道养生与自组织非线性科学是20世纪继相对论、量子力学之后的第三次科学革命,而自组织理论是非线性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普里戈金的耗散结构理论把物理学规律和生物学规律统一起来,解决了关于世界是退化还是进化的认识矛盾,揭示了耗散结构形成和进化的奥秘;协同论、突变论揭示了自组织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人体属于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是一种复杂的、开放的自组织巨系统。

孙氏修道养生观是对自组织理论的自觉运用。

其主要是通过日常养性以抑制熵增,并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机制来最有效地增加负熵,从而在整体上提高身体巨系统的有序程度,达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

在这一自组织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身体内部各子系统间都表现出了高度的协调和统一,这既是对自组织理论的自觉运用,又是在自组织条件下对耗散结构理论、协同理论、突变理论普适性的充分验证。

5 .修道养生与混沌学混沌作为“确定性的随机”,反映了非线性动力学的本质和一般特征,揭示了大自然的深层次奥秘。

它消除了决定论和概率论之间的鸿沟,跨越了层次的规律
性,发现了世界新的统一。

混沌理论的发展从生成演化的世界图景,从整个宇宙大化流行的角度,暗示着宇宙万物有着共同的起源、共同的背景,遵循共同的生成演化规律。

而孙思邈等修道养生家在养生实践中,以无思无辨、中和无欲的混沌态去“同于大通”,其不仅在方法特征上与非线性科学(以混沌为特征)具有质的相似性,其对“道”作为宇宙本原、万物本体、事物发展变化的总规范、总动力的觉知结果,以及关于自然之道是确定论与概率论的统一,是中和无极化之均衡统一场势的结论,也与混沌理论所揭示的大自然深层次的奥秘有相通相契之处。

结论:孙氏幼年多疾,而却终获遐龄,并为祖国医学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卓越贡献,其重要原因是得益于对以“性命双修”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修道养生理论、方法的深入研究、正确理解和不懈实践。

对孙氏学术思想应该从“道”的高度上进行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

中国古代道-气本原论与现代统一场论、混沌理论、自组织理论有着质的相似性。

孙思邈修道养生观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为现代物理学、养生学乃至生命科学的发展均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